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2024-09-26

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通用12篇)

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篇1

1 实际工作中质量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建筑会涉及很多学科, 因而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系统, 并且由于建筑工程的成本投资大、工期长因而对技术要求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要更高。但是质量通病在建筑施工工程中仍旧不可避免的出现, 因而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以及建筑的整体质量。

1.1 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一般出现在建筑体的表面, 且较为细微, 呈现出不规律性的交错分布, 大多分布在结构的截面呈现不均匀分布。是由于混凝土在成型之后没有恰当的做出合理养护造成, 从本质上将是由于混凝土水分散发过快而造成内外体积的收缩变化差异而形成的裂缝, 由于失水性程度不同, 因而剧烈收缩变形的表面受到内部的约束产生开裂。另外造成该类问题的原因就是水分流失过快的平卧构件受到收缩不甚严重的影响垫层的约束而产生干缩裂缝。除了上述两种情况之外, 若是混凝土结构长期暴露在露天环境, 干湿不稳定的状态也会造成干缩裂缝, 此外, 振捣过渡的混凝土其表面的砂浆层会含有较多的水泥, 因而也会加大干缩裂缝产生的几率。针对此类问题, 有效的预防办法即对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且对砂率以及水灰比也要进行规范的控制。通过避免砂石含量过大, 保证振捣程度以及对混凝土运送时的密实度控制等方式提高结构的抗性以及对收缩量进行控制, 同时对二次面板的摸压进行注意, 加之适当的早期养护都能有效预防干缩裂缝的出现。若是已经出现了干缩裂缝, 则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对其进行最大程度的挽回, 如对裂缝清洗干燥后涂抹环氧胶泥以及用环氧玻璃布对裂缝进行密封, 都可以有效的降低干缩裂缝的危害。

1.2 凝缩裂缝

凝缩裂缝同干缩裂缝一样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病害, 产生凝缩裂缝的时期多为初凝期, 代表状态为六角形的碎小花纹裂缝, 且裂缝较浅。导致凝缩裂缝出现的因素多种多样, 对混凝土结构有时需要进行抹平压光, 但是若是处理过度则会在构件的表面悬浮过多的细集料以及水泥, 最终会导致砂浆层的形成, 而该层面的含水量较大, 所以, 当水分蒸发后就会形成凝缩裂纹。而防治该类裂纹产生的主要方法则是对刮抹混凝土表面进行限制, 避免在刮抹时撒干水泥, 遇到表面含水较多且粗糙需要刮抹时可以布撒干水泥面压光或者布撒较为稠的水泥砂浆再压光。若是裂缝不会影响到构建强度也可以不做处理, 若是对美观有所要求, 则可以通过涂抹水泥砂浆来处理。

2 施工质量管理概述

在上述介绍中提到建筑施工实则为一项系统性的综合工程, 因而少有差池便会出现质量事故, 且影响深远。因此, 对建筑质量的管理工作对于施工质量中隐患的消除作用显著。

2.1 健全管理规范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建立起一个完善建筑质量控制体系的基础, 而管理机制的完善则是以明确的责任制度以及严格的事故责任制度为支撑, 只有在此基础上管理机制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监督控制建筑施工质量的职能作用。而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 人作为组织者以及参与者, 既是管理控制的对象也是被控制对象, 因此对于施工的控制, 其工作的开展需要以人为本, 明确各个环节中负责各个岗位人员的权力、义务和责任, 最终将质量予以落实。

2.2 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

质量保证体系是实现工程整体质量控制的基础, 只有其充分发挥应有只能才能真正实现质量保证体系对质量控制的核心作用。工程的准备以及调研工作的开展是以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运行为前提的, 因此只有对其进行保证才能顺利的开展接下里的材料购进、生产、施工等工作, 并通过各环节的质量保证, 完善该体系。工程质量管理是建立在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之上的, 因此, 实践中应当尽可能的保证质量体系的完善以此支撑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

2.3 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

工程质量控制的优劣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参与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目前很多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职业素养较低, 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也不高, 由此就导致了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不规范行为, 这就给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带来很多困扰。所以要想提高施工质量就要从准入资格的严格限制和施工人员职业素质的提高方面入手, 通过提高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来实现施工质量的控制。可以加大施工人员的准入制度, 通过严格施工准入来达到筛选不合格施工人员的目的。而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的提高则需要施工人员通过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提升来实现。总而言之, 施工人员素质的提高能够有效的提升施工的质量, 所以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制度构建来推进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

2.4 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

施工材料的控制最主要就是要做好施工所需要原材料, 建筑构件以及施工设备质量的检测。相关检测部门必须要严格把关, 做好材料的采购和检验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在采购员的选择上要选择诚实守信并且爱岗敬业的专业人员, 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来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以便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达到降低材料成本的目的。还要建立完善的材料送检制度, 对材料要一视同仁的进行必要的检测, 以此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还要对质量书不齐全的产品进行严格把关, 确保三无产品以及不合格的材料不进入施工现场。

2.5 最优施工方式的选择

实用性原则以及先进性原则是施工方式选择上的基本原则, 施工的方案以及适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选择都要实行最优化符合施工要求, 因此在工艺的应用上要求采用的工艺具有先进性, 以此达到产品质量以及生产率提高的目的。在对工艺进行选择的同时还应当进行充分地综合性的经济调查, 根据实际实力以及情况对工程方案进行确定, 选择最优方案。

3 结束语

质量管理是一种实现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职能活动, 是通过一定的目标确定、方针以及职责对体系中相关策划、控制以及保证、改进等工作进行管理的活动总称。而由于建筑施工的复杂性, 其质量的管理活动同样具有着复杂性, 因而其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成败。因此, 只有通过完善详细的目标, 且目标负荷质量标准, 并且采用的质量控制手段、途径合理合法, 才通过最终实现最有效的控制, 保证质量。因此, 只有真正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落实才能保证建筑质量, 才能发挥质量管理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蒙.建立量化的建筑工程质量体系的探讨[D].同济大学, 2007.

[2]彭卫民.我国高科技企业如何实现风险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 2001 (3) .

[3]尹志军, 陈立文, 王双正, 等.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进展研究[J].基建优化, 2002 (4) .

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篇2

任何一个行业想要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人才是必备的因素,其中也包括建筑行业。就目前的建筑行业的管理人员来看,大多数人员都是由于做这行的时间较长或者靠着关系进入到管理层,很多人都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同时,建筑行业并没有注重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管理层人员没有明确的管理概念,而很多具备专业性的人才得不到重用,无处施展自己的才能,最终导致对于高专业的人才来讲,建筑工程的管理层并不具备一定的吸引力。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种思维上的禁锢,限制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1.2管理模式过于传统

在以往的建筑工程中,工程中涉及的项目会分包给各个施工队伍完成,而施工队伍人员由于存在着知识、素质、技能等方面的差距,必然会使工程质量受到影响。随着时代在不断变化,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施工管理的模式也应该发生变化。然而,就目前建筑工程的管理现状来看,大部分工程管理方式依然传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1]。

1.3忽略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一般来讲,建筑工程施工时间较长、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同时需要很多工程项目共同完成一个工程,不管是哪一个项目出现了质量上的问题,都会使整个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会为未来埋下非常大的安全隐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来临,想要在同一行业能够存活下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了能够节约成本,很多施工单位、项目工程的管理单位,出现了偷工减料、不按工程要求操作的情况。而很多管理人员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

2改进建筑工程中存在问题的具体策略

2.1注重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提升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

想要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①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入手。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要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了解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经验,在具体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态度。②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养。为了能够建设专业的管理团队,工程负责人需要注重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在一点上可以分为两方点实施:a.对于现有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培训,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b.除了要培养现有的管理人员,还要广纳贤士,多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③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培训期间表现认真、工作时保持严谨态度的人员给予相应的物质、奖金奖励,而对于工作表现较差的人员,需要扣除奖金或者其他相应的惩罚方式。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只有管理人员认真对待管理工作,才能够提升从根本上市场竞争力。

2.2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注重工程整体质量

为了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基本工作内容,同时需要对工程作出整体规划。在施工之前,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规模,施工的具体要求等安排合适的人员的,对工程中包含的各个项目的操作、质量进行监测、监督、管理的人员,对每个可以参与到以上工作的人员必须要个筛查,在保证每个工作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后,对其思想意识也需要做出初步的判断,最终确定该工作人员是否适合在安排的工作岗位工作,以此确保工程的安全系数[2]。而施工人员作为具体工作的实施者,管理人员需要严格的筛选施工队伍,可以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多方面对施工队伍进行考核,比如:施工人员的经验、知识、素质以及技能等等。继而确定施工队伍是否能够任用。再具体实施施工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将管理工作细化到各个项目的各个细节,检验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施工工作,以此为整体的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2.3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为工程质量提供安全保证

以上提到的管理人员出现管理不认真的情况,是因为没有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导致管理人员、各工作人员在具体实施工作职责的时候出现“偷懒”的现象。想要保证管理人员能够正确发挥自己的工作职能,保证工程质量,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提升管理力度。为了能够使监督机制能够正常运行,起到相应的监督作用,在建立时要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运行性为前提,在对各部门安排工作、调度工作人员时能够具备合理性为主。在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节约不必要的开支,缩短工期,完善各种管理题词、施工环境体系、安全体系等等[3]。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必须要现将现存的问题解决,从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以及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三方面入手,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润斌.建筑施工管理现状分析及其改进措施[J].建材与装饰,(26):139~140.

[2]郭丽冰.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善策略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3):3793.

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工程控制

引言

在整个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贯穿其中,因此为了增强其协调与调控职能,可通过构建趋于完善管理体制的方式,最大化增强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保证整个工程的建设保质保量的完成。本文将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状况进行简要讲述,并针对相关的弊端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

1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弊端

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也大大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的稳步前行。为了有效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国家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基础上,增加了投资,改善工作环境,并将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案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建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度。但我国建筑工程在实际建设中,管理体系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工程管理模式处于传统式的粗放型管理,阻碍市场竞争力及工程施工,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项目负责人的职业素养也不高,施工现场管理不当,机械化现代化施工效率不高,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不能及时有效的完成建筑工程所要求的高技术作业,严重减少了建筑工程质量,延误工期。现阶段来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制度不完善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一定程度上,这些法律法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以及工程质量方面特点尤为突出,相反,这些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约束力大大降低,且不能满足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

由于建筑企业还是应用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致使建筑企业在工程的管理方法上比较落后,给工程造成了巨大的漏洞,对于工程质量、工期进度、施工现场安全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和当今的建筑企业发展模式不相容,严重制约建筑企业的发展空问。没有形成专业的、系统的、高效的、科学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缺乏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这一系列弊端直接导致建筑工程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问题百出。

(二)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低导致施工管理不到位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大部分建筑企业对于工程建筑方面都忽略了一个主要问题,那就是工程质量问题,频繁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忽视国家建筑工程大计,弃整个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问题于不顾,施工过程中,严重监管不力,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不达标,施工现场的安全得不到保证,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有效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整个工期的核心所在就是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的监管,除此之外,还有施工时的工程质量问题、工程工期进度问题、施工安全与否等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使得工程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施工现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具体施工人员购买的工程材料设施不合格,施工管理人员技术技能不高,素质较差,还在使用陈旧的施工设备,不能与当前的施工生产需要相适应,工作效率不高,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工期以及建筑工程管理效果,从而导致整个工程流水线过长,影响工期顺利进行。

(三)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预算不准确

建筑工程项目在开始之前,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对工程的工期以及工程所涉及的工程预算等问题进行详细核算,要做到在建筑工程的初期,对整个工程做一个详细的规划,争取建筑工程每花一笔钱都要具体落到实处,钱的流向,工期需要的投资金额,都要做好预算,资金一旦投放到工期中,就要实现之前预期的规划,如果预算出现错误,会导致每一项工程的投资不具有确定性,概念模糊,这也会导致延误工期的问题出现。

(四)施工人员的素质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队伍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各个层次结构不是很合理。一是,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学历基本不高,具有重点大学本科学历的更是少之又少,大、中专学历人士占大部分,二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不高,具备专业素质的管理人才不多,能够被检验合格成为项目经理的建筑工程经营管理人员更是缺乏。建筑工程产业是一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线操作人员的素质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农民工,技术以及素质还有待加强,这俨然成为工程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的重要原因。建筑工程中,具体到施工现场从事主要施工任务的就是农民工队伍,他们的文化素质非常的低,没有经过任何的培训直接上岗工作,影响工程质量问题并且容易出现事故。

2针对工程管理出现的弊端采取的补救措施

(一)吸收国内外有效资源加以利用

建筑工程管理机制有待提高,企业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和当前的先进的管理办法相一致,建筑工程管理企业摒弃传统的落后的不适应当前管理需要的机械模式,树立新的工程管理意识,要想改革成功,一定要从思想上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改革。首先,国家的立法机构应该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出台相关的法律措施,使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有法可依,工程企业在具体处理问题时有章可循,国家一旦明确出台法律法规之后,对工程企业的管理会有一定的约束力。能够使工程建筑管理企业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除此之外,建筑工程管理企业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实际的施工中得以应用,使得整个工程管理有序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管理作用。

新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可以借鉴中外的有效资源,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办法以及管理工具,兼容并进,和国外的管理模式互相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保证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具有科学性、严谨性、专业性,从而使得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企业能够朝着更加科学化、制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建立监管机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建立以后,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企业监管机制,专门成立一个监管部门,要求专业人员专门负责,如果有人不遵守监管制度,其要负起全部责任。同时各个部门也要互相监督,充分把监管工作做到实处。建筑工程管理具体实行工程连带责任制,有效提高监督监管机制,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增强团队合作能力,一旦个人工作出现问题,其监督人员也要负起相应的责任,强化各个部门对施工工作的责任心,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工作质量。

3结束语

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之前,我国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同时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从而导致在施工阶段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使得工程工期延长,工程质量不符合相关标准,安全措施不到位,频繁出现安全事故。因此,需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因为只有科学的、有效的、专业的管理措施才能够确保我国工程企业的工程进度,并提高其施工质量,加强控制施工的安全系数,从根本上增加建筑工程管理部门的经济效益,使得建筑工程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各部门应当加强对各个部门的建筑工程管理,同时要求每个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加强管理力度,确保准确无误的完善施工工作,要求有关部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创.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以及控制措施[J].门窗2014,10:203.

[2]杨均.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4,04:257.

[3]韩余辉.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J].科技展望,2014,04:139.

[4]曾珊姗.浅谈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其创新[J].江西建材,2014,04:274.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篇4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通常来讲, 业主同时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使用者, 在项目工程中, 承担较大的风险, 因此需要严格做好项目管理, 以降低风险, 提高经济效益。目前, 业主在项目管理中, 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是业主往往在前期阶段缺乏对项目的详细了解, 在设计阶段难以参与到其中, 在施工阶段难以有效的发挥作用。因此, 业主方要想降低投资风险, 就必须从全过程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1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管理

项目前期管理, 从业主方的角度来看, 需要重点做好工程投资决策管理, 具体来看, 要做到下面几点。一是, 严格执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管理标准。在收到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以后, 需要深入做好可行性报告编制及管理, 收集各项资料, 详细的对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不同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选择科学合理的最优方案, 并且要确保项目方案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这样可以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 为了提高可行性报告的科学性, 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进行分析和论证。二是, 做好设计阶段的管理。设计阶段就是在可行性报告的基础之上, 进行项目方案的具体设计, 需要重点对重大、复杂的技术问题通过科学实验、专题研究, 落实技术方案;和确定工程数量, 提出文字说明和适应施工需要的图表资料。

2 公路工程项目准备阶段

首先, 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分析。在进行工程项目发包之前, 业主方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尤其要做好市场调查, 并且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 选择合适的承包商。并对承包商的信誉和资质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 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

然后, 还需要选择优秀的监理单位。监理单位的业务能力和诚信直接影响着监理工作的开展。因此, 业主方必须合理选择监理单位, 一般应该在确定承包商之前就选好监理单位。这样的优势在于, 监理单位可以及时的参与到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合同制定以及其他谈判工作中, 有利于及时的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再者, 还应该合理做好招投标工作。项目是否可以顺利开展, 业主的利益是否可以得到保障,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否选择了合适的承包商。因此, 在招投标的时候, 不能片面的考虑投标人的报价, 还要重视其承包能力、行业口碑、业绩及诚信等因素。另外, 还要重视拟派项目经理的经验和能力。

3 公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

(1) 人员及机械配置检查。现今, 很多业主方在签订合同时对承包商要求较高, 合同条款也较为苛刻, 看似非常重视合同管理工作。可是, 在项目开工以后, 却经常忽略对承包商人员及机械配置的核对工作。待工程进度或质量、安全出现问题后, 才发现原来承包商根本没有按照投标文件及合同要求配备相应的项目技术和管理人员及机械设备。因此, 业主方项目管理人员应在工程开工后, 及时核对承包商人员和机械配置, 从而在资源方面保证工程建设基本要素的投入。

(2) 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检查承包商是否根据设计图纸的规定和合同的要求制定了材料检验和检查制度, 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对材料的采购订货、材料的进场和材料的使用进行质量控制。

(3) 变更设计管理。工程设计变更必须由监理、施工、设计等部门进行现场汇勘, 严格按照变更设计管理办法、程序、权限进行申报、批准、实施;对未批准不符合变更程序和条件部分的工程变更, 将不予实施;对已实施的变更工程, 监理、施工、设计等部门必须进行中间现场检查和工程核实, 并随工程进度及时进行计量支付。通过变更设计的严格管理, 加强了内部的监督和审核制度, 做到了层层把关, 杜绝了工程变更中随意性。将有利于对建设投资额的管理。

(4)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关系到项目的顺利开展, 以及施工企业的利润率, 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 业主方必须逐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 并且有效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还应监督施工方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学习, 以确保项目的安全开展。此外, 需要注意的是, 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是安全控制的三大主要措施。定期召开安全生产调度会, 组织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安全、安全生产日志检查, 提倡创建“平安工地”活动, 采取奖罚结合的安全生产机制, 监督施工单位及时处理发现的各种安全隐患。

(5) 进度管理。工程进度控制管理是工程项目建设中与质量并列的重要部分。结合项目特点, 认真组织进行现场核查和技术交底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了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 并定期跟踪、检查工程实际进度状况, 找出偏差, 分析原因及时进行调整, 使工程进度在计划执行中不断循环往复,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达到预期的工期目标。

(6) 做好索赔管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索赔现象问题, 有些业主方由于对合同重视的程度不够, 导致合同条款不清晰, 责任不明确, 难以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例如, 忽略对合同条款的研读, 导致没有及时移交施工现场、设计文件、工程款按期支付及工程文件回函等现象, 这势必给承包商留下了索赔的可乘之机。另外一点, 还可能导致超过对承包商履约不当进行反索赔的时限, 危害了业主方的利益。由此可见, 必须在细心研读合同的前提下, 严格的执行合同, 并及时做好索赔管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公路工程项目中, 业主方是工程项目的总组织者, 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因此需要全方面的做好项目管理, 这样才可以确保工程建设的高水平, 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在具体工作中, 业主需要从项目的投资决策、设计、施工准备、施工以及竣工等各个阶段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龚先兵, 张建华.高速公路建设精细化管理EMTS模型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1) .

[2]范双成.建立高速公路精细化管理工作标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质量, 2010 (12) .

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篇5

3.1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

要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就要制订完善的管理体制,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具体需要做到以下2点:①制订明确的法律法规,使建筑工程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目的,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②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采取先进的管理制度改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3.2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安全生产是所有企业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要在技术管理人员的带领下操作,必须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问题。对于违章作业、违规操作的行为,要及时指出、改正,并提出相应的惩处措施。排除了安全隐患问题后,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这是对每一位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保证。同时,监督人员必须监督和检查建筑工程企业有无建立安全措施,要求没有建立安全机制的企业整改,以确保施工安全。

3.3岗前培训

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是对施工人员的安全负责,也是因为不同的岗位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不同,所以,采取这种方式能够让他们尽快适应岗位。同时,岗前培训能够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减少了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的出现。管理队伍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团队的素质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高素质的团队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具有专业化水平的人才,他们往往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接轨。

3.4合理的资源配置

建筑工程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作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为了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就要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以达到最优化。管理人员要统计各部门人员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分配人员,而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流动,能够使建筑企业健康持久地发展。

3.5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的设计程序建设

在设计建筑工程时,要依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具体分析和研究建设环境。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图纸方案进行施工,避免多次修改图纸。

3.6加大对建筑工程建设的监督力度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主要是采取投资方招标的方式评定工程的,但是,如果承包方缺乏有效的监督,就难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监督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建筑工程监督首先要监督项目、人员、工程进度和施工材料等情况,严把检查关,让施工人员明白质量的重要性,杜绝人为因素引发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

4结束语

探讨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与策略分析 篇6

摘要:随着经济发达发展,各种建筑设施的建设也越来越多,这种高强度的建筑建设对新时期的建筑工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要想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对建筑工程的相应管理上也必须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本文结合先进建筑工程的现状,给目前建筑工程实施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策略,而这种顺应时代的新管理策略的提出不仅提高了建筑管理能力同时也是间接保证了建筑公司本身在经济市场中的经济地位。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新策略

1引言

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让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管理层面涉及到工程管理体制的完善,工程理念的更新,工程管理方法是否跟得上时代脚步,建筑工程的相关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是否合格这些细节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上做到完善的建筑管理,现今的建筑管理才能使符合建筑标准的,但是由于我国在建筑管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导致现今建筑管理的局面不太乐观,这些缺陷也影响的建筑施工的质量,下面就通过现今的建筑管理上一些现状分析,向读者介绍现今的建筑管理体制的不足。

2建筑管理现状

2.1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要想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按时高质量的完成,管理体制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企业应当对及时意识到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同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为项目的高效运作产生发挥作用。但是在我国先进的企业中,对企业管理重视还不够,为了减少成本支出,将企业管理视为多余成本,尽可能减少管理人员,更甚者,有的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就没有设立相关的管理部门,企业内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这种不合理的施工制度造成了施工过程的混乱同时,施工效率也不能得到保证。

2.2缺乏新的管理概念

在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企业在找寻机遇的同时也更面临这更大竞争挑战,这种高压力的挑战让一些只顾眼前发展利益的企业还抱着重技术,轻管理的传统企业运行方式,企业中的资金配置不平衡,在技术研发和技术人员招聘上花费了大量资金,但是对管理管理机构的假设和管理人员的召集却兴趣缺缺,这样就的管理理念也极大限制了企业中管理工作的开展。

2.3缺乏正确的工程管理方法

在工程管理中,领导者不能做到根据不同的建筑特点做到实地考察,只是一味根据以往的经验制定进度计划,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实际进度却不能和计划相吻合,给施工计划带来麻烦。同时对于进度计划的制定表示并没有采用先进网络计划技术,还是沿袭了古老的横道图编制,在对结算款的处理上也不够合理,为避免业主与企业的矛盾,结算款通常都不能及时结算,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最后一点,在工程控制方面也缺乏合理合理手段,日常控制盒前期控制上都缺乏了理论知识的知道和正确方法的实践。

2.4缺乏相应的人才建设

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人员中主要都是农民工,由于自身素质和文化知识的限制,农民本身对施工中牵涉到的专业性操作不熟练,这给施工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同时,新设备不能顺利运用也使施工的质量和速度都收到影响,同时,这种不正确的设备操作也很容易造成违规违章现象,因此,企业方面的管理不足和對专业化人才招揽不够都是企业缺乏人才建设的重要原因。

3建筑管理的创新策略

通过对现今建筑上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读者也了解到,在建筑工程管理上有许多不足和难题需要面对与解决,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创新策略的实行也是保证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重要前提。

3.1管理观念上的创新

建筑企业要想持久发展下去,要有自身的发展理念,这些新理念要保证新而合理,保证企业跟得上时代的脚步,相应的,企业也要做到管理理念上的创新,这种新管理理念的建立,最根本的创新还是要求企业抛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对建筑管理重视起来,只有企业本身对管理的发展制定了长远的规划,才能保证企业中的管理机构的建设,管理人员的招募,管理资金的到位,这样的管理才是真实的落到实处的管理。

3.2管理技术上的创新

建筑施工中的人员,工序,物资各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这种管理不仅繁更乱,这位管理人员的有效管理带来很多不便,而管理技术上的创新,给建筑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形式,信息化管理不但能够进行任务量过大的管理,同时,将建筑过程中的图纸,管理信息都数据化,方便查询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及时发现施工问题,这种高效率的建筑管理方便快捷,也提高了建筑施工效率。

3.3管理机制上的创新

在旧的管理体制中,对责任分工不明确,因此企业应该努力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相应的组织机构,在施工时做到各个项目具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把明确的责任分布到各部门甚至个人身上,这样详细的规划,不仅使责任明确化,同时也督促着各方面人员工作的完成效率,并在施工的各个时间段制定不同的计划,保证施工有条理的完成。

3.4人员队伍的建设

企业在保证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同时还要保证人员素质的提升,保证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能够合格,而一线从业人员对新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新设备的专业操作也要保证定期的专业培训,同时,企业在人员管理方面严格上岗制度,实行持证上岗的政策,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注意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保证人员后备力量的充足。

结语

本文通过对新工程建筑管理方面的现状问题分析,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从企业管理的机制,理念,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做到创新化建设,保证建筑工程管理做到更完备,更顺应时代要求保证建筑施工的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参考文献:

[1]王力.浅谈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成本控制.水利水电工程造价[J].2013

[2]许飞.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价值工程》,2012,15.

[3]潘朝文.论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要素.《中国科技纵横》,2011,13.

[4]项志丹.建筑工程管理与经济学分析.《科学与财富》,2011,4.

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篇7

1 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1.1 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现在存在着各种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 其中有防洪水利工程、排涝水利工程、灌溉水利工程、发电水利工程、养殖水利工程等, 这些水利工程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正是因为水利工程的种类繁多, 所以要对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但是我国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现行的管理体制是传统的管理体制, 大多是借鉴于事业单位或者企业管理的传统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 是一种由上级指导的指挥体制, 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工程种类繁杂, 采取这种管理体制就会造成政事交叉、职责不清等情况的产生, 从而导致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水利事业行政管理、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执法权以及管理权等各项工作发生了错位或者缺位的现象, 有些水利工程的项目操控方过多职责不清, 造成资源浪费, 有的水利工程无人管理, 缺乏指导, 使得质量不过关, 同时, 水利工程管理结构的编制、水费计收体制、灌区水价核定等诸多方面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两点:

表现一:产权不够清晰、权责不够明确, 管理分类不清, 造成有些水利工程管理方过多, 职责分类不清, 有些水利工程无人管理的现状, 并且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经常将管理与养护融为一体, 影响了水利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表现二:管理部门经营性资产过于单一, 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 部分资产长期闲置, 并且对这类资产缺乏一定的处置权, 导致公益性的资产无法发挥良好的效益作用, 造成资源浪费, 由于经营性资产没有足够的发展动力, 因此对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也制约了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发展步伐。

1.2 管理与维修跟不上。

我国现在的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修是不足以支撑工程建筑的正常的使用时限的, 这是因为管理与维修养护经费不足, 使得水利工程没有使用到正常年限就必须更新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 有部分小型水利工程是没有足够的维修费用的, 当出现问题需要维护修理时, 如果能找到相关管理部门, 他们就会等国家援助资金, 靠上级财政拨款进行维护修理, 如果没有管理部门的就没有人过问, 更不用说定期的维护修理了。按理说像水利工程这种大型工程是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养护的, 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大部分的水利工程都没有配备专业人员, 使得工程在建造时就存在隐患。总体来说就是管理与维修养护经费不足, 造成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修跟不上。

1.3 运营机制落后。

水利工程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规范水利工程的制度, 保证工程的质量, 从而建立一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以及自我发展的现代化的水利事业。职责划分是水利工程管理的基本原则。然而现今我国的管理体制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由于经营管理手段较为滞后, 同时管理人员缺乏经营管理意识, 使得水利管理体系的运营机制落后, 在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漏洞, 使得我国的水利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并且, 我国虽然有很多水利工程管理人员, 但是其中真正懂得经营管理方面的人员却很少, 也就是说很多管理人员都是不起作用的, 而我们真正需要的人才却极度缺乏, 需要组建一批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才能满足现阶段水利经营管理市场实际需求。

2 管理策略

2.1 转变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 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水利事业的强大推动力, 只有转变思想,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我国的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加快我国水利发展的步伐。最近几年, 为了转变工程管理人员的思想, 工程管理单位通过宣传指导, 奖励学习等方式逐步转变了工作人员的思想, 但是有些单位依然存在着得过且过的思想, 不求进取, 不求进步, 对我国的管理工作造成了阻碍, 影响了水利事业的发展步伐。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水利事业, 我们首先要转变以下四种观念:

观念一:转变水利是单纯的公益事业、福利事业的观念。水利事业并不是是单纯的公益事业、福利事业, 而是关系着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 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水利事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所以一定要重视起来。观念二:转变无偿供水的观念。水资源不是商品, 征收水费是为了实现以水养水, 自我维持, 征收水费是为了进一步建造水利事业, 只有水利事业发展的好, 将水资源变成可循环利用的资源, 人们才能更好地使用水资源, 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 征收水费是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对的。观念三:转变水利事业只是有利于农业的观念。水利事业并不是单一用于灌溉农田的, 树立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服务、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基础, 只有发展水利事业, 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才能更好的发展国民经济。观念四:转变一切靠政府, 安于现状的观念, 政府也是由人民组成的, 只有尝试闯冒, 依靠自己, 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每个人在遇到问题时, 都尝试着进行解决, 开拓进取, 大胆创新, 才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2 水资源的管理与监督。

水资源的管理与监督首先要做的就是计划用水, 计划用水主要是有计划地进行蓄、引、提、调和分配水量。在用水之前,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 结合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水利工程的施工条件, 需要的用水量的情况等多方面条件,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计划表、工作图等, 要绘制的通俗易懂, 便于工作人员实际应用。其次就是在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中运用渠系测水, 通过测水工作, 保证正确执行用水计划和编制用水计划, 可以按照用水计划的规定和水量调配组织的指导, 调节、控制水量, 准确地从水源引水、输水和按定额向用水单位供水, 同时检查水质和水的利用率, 并指导和改进用水工作, 可以节水、节能和提高水利用率。

结束语

水利工程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 致使很多水利工程落后, 影响了经济发展。本文简要的分析了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管理策略, 希望可以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和管理策略, 为我国水利事业的进步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为了满足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 水利工程建筑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因此,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也变得越发重要。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 致使很多水利工程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受损, 因此, 我国对于控制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 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做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针对不同的工程提出不同的改革方针, 水利工程已显示出了很高的优越性。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管理策略。

简要分析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现状 篇8

关键词:工程项目,造价管理,解决对策

一、前言

工程的造价管理会贯穿整个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始终, 着重表现在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施工设计以及施工建设三个方面, 由此也可看出造价管理属于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人们会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将其造价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预计造价阶段, 它主要指工程建设的承包合同在签定之前, 对于投资决策以及施工设计阶段的工程项目承包进行预计, 这也包含投资估算、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以及施工图纸的设计和预算;第二个阶段是确定造价的阶段, 所谓确定造价主要针对招标承包合同价以及承包过程中所产生的变更费用而言的;第三个阶段是实际造价阶段, 这主要针对整个工程项目在结算价的基础上对整个竣工进行编制的决算。

在工程项目造价的这三个阶段里面, 预计造价属于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这是因为投资估算不仅仅属于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属于整个项目决策的非常重要的依据之一, 而且投资估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设施工项目能否正确进行决策。另外设计概算属于整个初步设计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批准后所允许的工程项目在投资时所能承受的最高限额, 而且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能否合理确定并有效进行控制, 有时候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顺利开展。施工图纸的预算属于整个施工图纸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其审定后才可将其作为整个编制工程中制定标底的最终依据。一些造价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水平有限, 责任心又不强, 加上造价时不细心等多方面的原因, 促使在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过程中出现形式各样的问题, 极大的影响到造价的效率, 因而工程的造价管理人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二、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造价工作人员忽视了对基础性资料的调查工作

很多施工设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重施工设计轻视工程造价的思想, 这就使得大多数工程项目在开展户外调查工作时基本上不安排造价工作人员参加, 以致于造价工作人员很难了解到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进而很难准确把握施工现场砂石等诸多材料的安置位置、运输距离以及运输途径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而且很容易导致对一些临时设置的便道、便桥及电力工程的选址位置跟实际所需不相符。

(二) 工程造价时收集的数据不准确

在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过程中, 造价管理人员经常会发现工程的数据存在着不准确的情况, 而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图纸数据不准确, 使得造价工程的数据也出错

一些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人员由于本身的经验不足, 加上工作时不够用心, 为了赶工期常常导致整个工程的设计图标不够完善, 很多需要表述清楚的地方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数据错误。而工程造价人员又没有时间对这些数据进行考察检验, 便直接将其应用到造价中去, 使得造价所得的结果跟工程项目实际所需大相径庭。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还给施工单位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2、工程造价的数据跟施工设计图表的数据不相符

当施工设计图表修改后, 造价工程的数量没有修改。一般工程项目造价的工作量都会比较大, 加上施工设计时间有限, 任务又比较紧, 投入的人员又比较少等多种原因所致, 一些施工设计部门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施工设计的工作, 便直接使用还未审查确定的工程图表来编制工程的造价。还有一些工程项目甚至会一边施工设计一边来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造价, 期间还会不断地对造价方案进行修改, 以此来加快整个设计的进度。然而这个过程中施工图纸在审查时还需对一些地方进行修改, 设计人员在修改后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及时告知造价人员, 便使得工程造价的数据没有随着施工图纸作相应的修改, 以致于整个工程造价的数据跟施工设计图表的数量很不一样。特别是在工程项目中一个部门负责设计而另一个部门负责工程的造价的合作项目中, 最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三) 工程造价的费用居高不下

经济的高速发展, 交通需求的与日俱增促使工程造价快速增长已经成为社会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伴随着工程造价成本居高不下的背后, 造价工作开展时的很多问题也不断涌现出来, 然而造价增加的原因非常复杂, 不仅有自然地理环境、沿线城镇规划、建设规模等客观方面的因素, 还有工程施工设计和管理方面的主观原因。在这些增加的造价成本中, 增长最多的便是建安费, 其增长趋势几乎和工程的造价增长成正比。由此可以看出造价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建安费增加所致。

三、处理公路工程造价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 政府部门可以对需要动用财政资源投资的工程有制度化的来控制造价程序, 分别由不同的工程管理部门内部监管, 而政府其他部门负责监督。造价监管体系健全, 全过程监管, 监管程序化、制度化、公开透明, 公众参与, 信用及风险约束。政府投资项目由造价企业、工程管理部门和公众三层次监管。审批主要为工程管理部门, 项目管理在造假企业, 公众参与监督。主要限额控制, 竞争性市场投标最低标中标。工程项目造价概预算和监管贯穿到工程的每一个环节, 每一阶段所采用的方法, 必须和所能够得到的信息相匹配。每一阶段的造价预算完成后都必须由一个独立的专家组 (第三方) 对预算进行评审, 工程管理部门还要对工程项目进行评审。项目基准造价确定之后, 变更量要控制在5%以内。如果超过要详细记录, 报相关负责人进行审批。如果工程投标最低标超标底10%, 须重新招标。由于建设前期工作很充分, 保证后期工程变更很少, 除沥青价格外, 基本不存在调差调价的问题。这种造价控制精细、投资控制严格, 设计精细、超估算少、变更少, 控制效果好。

在工程建设中, 应该坚持合理造价、实事求是的原则来编制工程的估算、概算以及预算。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规定。搞好工程项目的招标工作, 严格审查投标单位编制的报价是否科学、合法。施工过程中还需坚持“以工计量、以量支付”的原则。监督检查业主、施工、建立三方是否严格按照相应的合同文件来合理计量、合法进行支付, 从而实现对工程项目变更的有效控制以及科学管理。不管任意一方对工程项目提出变更意见, 项目负责人都要实事求是地严格审查提出变更意见的科学性、合法性以及合理性, 并及时的作出准确的变更评估。在工程项目的变更实践过程中, 要认真做好施工现场的材料记录, 并且要为调价、计量提供有力的依据、为了能够更好地仲裁合同争端, 应该随时收集合同双方的真实资料和证据, 为日后的裁决提供科学可靠的证据。工程项目竣工以后, 施工人员需在工程质量合格的基础上, 严把竣工验收造价决策的审查关, 坚决避免人情关, 从根本上搞好工程的决算工作。

搞好工程的造价工作离不开高素质、高标准的造价人才队伍, 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工程项目造价领导者要大批引进高素质的造价人员, 提高全体造价员工的素质, 促进整个造价管理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结语

本文主要根据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工程造价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 通过总结以往造价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相对有效地解决措施, 以供同行参考。总而言之, 对于工程项目的造价工作来说, 只有全面了解整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 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造价方案, 也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可靠。

参考文献

[1]李克忠.工程造价控制的因素分析与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2 (03)

[2]韩孝义, 陈鸿辉, 彭瑞霞.如何加强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2012 (07)

[3]孙泽军.论工程项目造价增长原因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J].山西科技.2012 (06)

[3]王晓丽.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因素分析与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2 (03)

[4]邓霄君.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措施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 (07)

[5]刘建新.浅谈设计单位在公路造价控制中的影响和作用[J].青海交通科技.2012 (04)

[6]杨忠良, 杨学军.浅谈我国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模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 (15)

我国土建工程监理管理现状分析 篇9

1 监理管理现状

1.1 监理市场的不健全

不健全的监理市场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负责监理工作的相关人员素质水平不高,监理行业缺乏优秀人才,造成监理工作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监理工作中消极应付、工作拖沓的现象明显存在;监理工作只在某一过程的施工中显现出效果,监理范围比较受限制。

1.2 施工人员素质差

在土建工程施工监理的过程中,施工方的施工人员多数是农民工,由于他们没有接受过统一的培训和教育,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土建工程施工监控和管理的难度,也就很难保证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

1.3 监理价格混乱

土建工程中监理工作的不标准,直接造成了盲目的不良竞争,行业内部不按标准压价,导致整个行业监理价格十分复杂,给整个管理行业监理市场的规范、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理企业为了减少人力资本的开支,使用了部分专业技术不强的人员,对施工监理工作的顺利展开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二是取得项目的企业,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价,中标价远远低于行业成本价,这样在施工中,可能就会通过偷工减料来达到成本预算规定;三是部分监理企业投入不足,造成人才缺少、设备老套、观念陈旧的现象,对工作结果以及服务水平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解决措施

2.1 强化监督管理

施工方、监理方和业主方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三方,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在进行工程监理工作时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很好规划和协调,以便和谐发展,从而获得最大的利益;要依靠监理协会进行宏观调控,使得国家的政策能够更加有效的落实,使得三方自律。

2.2 完善监理机制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监理机制,使监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有章可循。规章机制需要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由承建、施工单位协商制订管理机制,明确施工监理原则、细节、各种矛盾问题的调节方式和方法,严格审查监理人员的资质,加强对监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严格选择施工监理单位,注重对监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养,提升监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2.3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

建立合理的分配模式,使企业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获取业主的基本信任,所以要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监理企业的素质。要提升监理工作人员对合同文件和技术条例的熟悉度,建设一个学习型的监理企业,不断加强监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在项目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组织会议进行商讨,并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充分的发挥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4 完善监理法律体系

虽然我国相关土建工程领域的法律体系比较健全,但是仍然有待完善。对监理市场的准入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管理,对那些没有资质或超过资质等级的监理单位要进行梳理。对分包及转包行为,要严格制止。相关的监理人员需要持证上岗。借助法律来规范监理企业和监理从业人员的行为。依据国家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及工程验收相关的规范、规定、规程、质量检验标准作为依据,进行土建工程的监理工作。

2.5 强化工程复查核实

强化工程复查和核实作业,要从土建工程开始前就进行。工程施工前要求施工方应该提前出示相关资料,主要目的是把资料进行统一化和规范化;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资料进行核实和复查,目的是为了对一些不达标的作业进行修改。在土建工程施工竣工后,施工方应该按照规章制度把工程的报验单递送给工程监理师,由工程监理师进行严格的核实和复查,旨在提高土建工程的质量。

3 结语

土建工程监理是土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控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必不可少的,是加强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管控的关键因素。在实践过程中,对土建工程进行严格监理,对保证、提高工程整体施工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萍.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2).

[2]谭富家.全面探讨建设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9).

[3]叶志勇.探析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篇10

1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弊端

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也大大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的稳步前行。为了有效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国家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基础上, 增加了投资, 改善工作环境, 并将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案引入,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建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度。但我国建筑工程在实际建设中, 管理体系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 工程管理模式处于传统式的粗放型管理, 阻碍市场竞争力及工程施工, 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良莠不齐, 项目负责人的职业素养也不高, 施工现场管理不当, 机械化现代化施工效率不高, 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不能及时有效的完成建筑工程所要求的高技术作业, 严重减少了建筑工程质量, 延误工期。现阶段来看,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制度不完善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定程度上, 这些法律法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以及工程质量方面特点尤为突出, 相反, 这些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约束力大大降低, 且不能满足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

由于建筑企业还是应用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 致使建筑企业在工程的管理方法上比较落后, 给工程造成了巨大的漏洞, 对于工程质量、工期进度、施工现场安全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和当今的建筑企业发展模式不相容, 严重制约建筑企业的发展空间。没有形成专业的、系统的、高效的、科学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 缺乏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 这一系列弊端直接导致建筑工程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问题百出。

(二) 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低导致施工管理不到位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领域, 大部分建筑企业对于工程建筑方面都忽略了一个主要问题, 那就是工程质量问题, 频繁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 忽视国家建筑工程大计, 弃整个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问题于不顾, 施工过程中, 严重监管不力, 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不达标, 施工现场的安全得不到保证, 施工过程中, 对施工现场的有效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整个工期的核心所在就是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的监管, 除此之外, 还有施工时的工程质量问题、工程工期进度问题、施工安全与否等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使得工程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施工现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具体施工人员购买的工程材料设施不合格, 施工管理人员技术技能不高, 素质较差, 还在使用陈旧的施工设备, 不能与当前的施工生产需要相适应, 工作效率不高, 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工期以及建筑工程管理效果, 从而导致整个工程流水线过长, 影响工期顺利进行。

(三) 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预算不准确

建筑工程项目在开始之前, 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对工程的工期以及工程所涉及的工程预算等问题进行详细核算, 要做到在建筑工程的初期, 对整个工程做一个详细的规划, 争取建筑工程每花一笔钱都要具体落到实处, 钱的流向, 工期需要的投资金额, 都要做好预算, 资金一旦投放到工期中, 就要实现之前预期的规划, 如果预算出现错误, 会导致每一项工程的投资不具有确定性, 概念模糊, 这也会导致延误工期的问题出现。

(四) 施工人员的素质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队伍整体素质不是很高, 各个层次结构不是很合理。一是, 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学历基本不高, 具有重点大学本科学历的更是少之又少, 大、中专学历人士占大部分, 二是,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不高, 具备专业素质的管理人才不多, 能够被检验合格成为项目经理的建筑工程经营管理人员更是缺乏。建筑工程产业是一支劳动密集型产业, 一线操作人员的素质技术水平不高, 尤其是农民工, 技术以及素质还有待加强, 这俨然成为工程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的重要原因。建筑工程中, 具体到施工现场从事主要施工任务的就是农民工队伍, 他们的文化素质非常的低, 没有经过任何的培训直接上岗工作, 影响工程质量问题并且容易出现事故。

2针对工程管理出现的弊端采取的补救措施

(一) 吸收国内外有效资源加以利用

建筑工程管理机制有待提高, 企业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和当前的先进的管理办法相一致, 建筑工程管理企业摒弃传统的落后的不适应当前管理需要的机械模式, 树立新的工程管理意识, 要想改革成功, 一定要从思想上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改革。首先, 国家的立法机构应该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出台相关的法律措施, 使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 有法可依, 工程企业在具体处理问题时有章可循, 国家一旦明确出台法律法规之后, 对工程企业的管理会有一定的约束力。能够使工程建筑管理企业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除此之外, 建筑工程管理企业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在实际的施工中得以应用, 使得整个工程管理有序进行, 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管理作用。

新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可以借鉴中外的有效资源, 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办法以及管理工具, 兼容并进, 和国外的管理模式互相借鉴,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以保证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具有科学性、严谨性、专业性, 从而使得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企业能够朝着更加科学化、制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 建立监管机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建立以后, 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企业监管机制, 专门成立一个监管部门, 要求专业人员专门负责, 如果有人不遵守监管制度, 其要负起全部责任。同时各个部门也要互相监督, 充分把监管工作做到实处。建筑工程管理具体实行工程连带责任制, 有效提高监督监管机制, 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一旦个人工作出现问题, 其监督人员也要负起相应的责任, 强化各个部门对施工工作的责任心, 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工作质量。

3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之前, 我国工程管理体制还缺乏法律法规的规范, 监管部门不健全, 施工阶段缺乏有效的管理, 导致工程工期延误, 工程质量不过关, 安全措施做不到位, 频繁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建立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科学的、有效的、专业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工程企业的工程进度, 提高工程质量, 有效控制施工安全系数, 从而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管理部门的经济效益, 使得建筑工程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得以生存。

建筑工程管理必须引起各个部门的重视, 要求每个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加强管理, 准确无误的完善施工工作, 要求有关部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为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夺得一席之地。

摘要:当前国民经济稳健发展, 我国的建筑业发展也有显著提高。为了进一步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 改善工作环境, 引进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案,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建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度, 使得建筑企业抓住了难得的契机。

关键词:建筑产业,市场竞争力,建筑工程管理

参考文献

[1]毕星主.项目管理精要[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9) .

[2]丛培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 (6) .

[3]胡振华.工程项目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l1. (12) .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篇11

关键词:建筑业;建筑工程管理;改革手段

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状况一直处于良好状态,并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由于建筑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其竞争力也越来越强。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建筑工程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作为工程核心的建筑工程管理,它带给整个工程的影响也越来越强。然而建筑工程管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妨碍了建筑业的发展,需要及时去修缮。所以,必须对建筑工程管理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督促建筑行业进行自我规范,才能够提高工程质量,帮助其提高利润。

1 建筑工程管理内容及特征

1.1 建筑工程管理内容

建筑工程管理建立在国家现在的国情之上,并参考经济学规律,将不同种类的资源融合,且将这些资源实践于工程建设之中,然后对建筑工程的全部过程进行策划、监控、组管和调和,它的最后目标是提高建筑质量并且提高建筑企业效益。工程管理涉及到工程项目成立到工程竣工的全过程,主要有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投资管理和工程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之中,应该重视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保证其管理工作的规范标准符合要求,因而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高。

1.2 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建筑工程管理有助于减少投资。妥善的建筑工程管理能够按照其施工工艺、工程特性与项目规模的大小,和企业本身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和施工能力相融合,对工程项目进行调动和改善,并根据实际情况筛选出最合适、最科学的施工方案。与此同时,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还能够妥善的对各个施工阶段进行安排与设计,并在组织上加强管理和监督,因此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资金投入。

(2)提高了工程质量与安全性。在进行有效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条例和操作规程,还要提高其监管力度,以便及时找出安全隐患并及时的进行修复。这不仅减少了施工力量与建筑材料的浪费,提高了其安全性,还减少了因事故发生引起的不必要的花费。

2 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2.1 建筑工程安全制度的缺乏

目前,我国有很多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勘探与检查工作、建筑设计工作和监管工作都没有健全的安全制度。再加上没有完善的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体系的监督机制,因此与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相对应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导致企业承包三方与工程总承包方以及项目管理之间缺乏联系,造成相互脱节。这种状况的存在对管理工作的效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建筑的质量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2.2 监管体制有待改善

我国的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管体制都有待改善,因为只有具备健全的监管体制,才能够促进管理工作以实际为基础,对施工人员进行恰当的安排,因而促进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但是目前我国的很多施工公司为了减少开支而随意减少施工人员,因而导致一个管理人员负责多项监督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致于工程质量降低,投资成本增高。

2.3 管理人才的缺乏

由于建筑环境比较复杂,而目前很多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观念仍然比较陈旧,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和其他行业相比,建筑工程管理在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成本投入两方面等都存在滞后的特性。在建筑工程管理层中,都有一种观念偏差,就是认为因为以前即使没有先进的机械也能够搭起建筑,所以就算没有较先进的施工机器设备仍对施工效率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很多管理人员正是抱着这样守旧的管理观念而导致管理不善。另外,很多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都比较低,文化素质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比较突出的管理人员很缺乏,再加上一些新的建筑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缺乏创新,因而施工管理不善。

2.4 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

我国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一般都是在施工单位和承包单位的领导下对其进行监管和控制。但是建筑工程的生产工作主要是由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的。但是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现如今的一线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和技术水平都不高,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因而导致施工项目成本耗费较高,施工质量下降等问题的出现。

2.5 安全意識不强

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安全问题是一项重要的问题。由于国家的建筑工程项目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有所提升,因而出现的安全事故也逐渐增多。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其一是由于建筑施工工程项目本身就与施工标准不相符,其二是和建筑工程相匹配的安全设施不够完善,因而施工项目在室外环境的难度很大,容易发生事故。

3 建筑工程管理改革措施

3.1 完善建筑工程监管体制

对建筑工程监管体制进行有效的完善是建立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妥善管理和秩序维护的基础之上的。但是我国很多建筑单位的监管体制都不够健全。所以要建设合理的、科学的监管体制,同时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并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妥善安排。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施工人员在数量上的充足,以免其身兼数职而降低工作效率。

3.2 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为了提升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就应该重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尤其是其专业水平的提高。①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培训,并及时阿奶其进行对新技术的学习与交流。②要注重培养施工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③不断开发新技术并挖掘优秀的技术管理人才。④及时对优秀人员进行嘉赏,以提高其积极性。⑤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行业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微晚,应该多举办一些和国外的技术交流研究会议,以提高我国的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与文化素质水平。

3.3 加强工程管理观念的创新

①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反复的教育。主要教育任务是在其面漆树立市场竞争观念和经济效益观念,强调现在的建筑工程发展趋势与工程任务。②在之前的基础上对工程管理部门的安排与职能进行改革。根据国家的经济体制来转换项目建筑工程管理经营机构。要建造步伐一致,相互协调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改变“管干的不管算、管算的不管干”的局面,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③还要依据建筑单位的发展谋略来策划项目的发展模式,促进工程管理观念的创新,提高其施工效率。

3.4 实施有效的管理责任制度

由于我国的很多建筑工程的规模都比较大,再加上施工环境比较复杂,施工技术比较繁琐,因而提升了项目管理的实施难度,并加大了工作量。所以施工单位要不断对其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比如说实施有效的管理责任制度并定时的进行绩效考察。要对不同的岗位进行责任落实,明确其相应的管理任务,并进行定时的工作成绩考核,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因而增强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工程质量。

4 结 语

由上可知,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强,建筑行业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强度,提高管理质量,因而促进建筑工程健康、高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英,蒋永前.解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0:222~223.

[2]汤朝龙.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创新[J].企业技术开发,2011,23:185~186.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体制分析 篇12

1.1 历史沿革

第一阶段, 1950~1957年, 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概预算定额制度建立时期。新中国成立后, 全国面临着大规模的恢复重建工作, 特别是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后, 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用好有限的基本建设资金, 引进了当时苏联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 同时也为新组建的国营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了企业管理制度。第二阶段, 1958~1966年, 是概预算定额管理逐渐被削弱的阶段。由于受“左”的错误指导思想的影响, 在中央放权的背景下, 概预算定额管理权限也全部下放, 造成后来全国工程计量规则和定额项目在各地区不统一的现象。各级基建管理机构的概预算部门被精简, 设计单位概预算人员减少。只算政治账, 不算经济账, 概预算控制投资作用被削弱。第三阶段, 1966~1976年, 概预算定额管理工作遭到严重破坏的阶段。概预算和定额管理机构被撤销、“砸烂”, 预算人员改行, 大量基础资料被销毁, 定额被说成是“管、卡, 压”的工具, 造成设计无概算、施工无预算、竣工无决算。第四阶段, 1970年~99年代初, 是造价管理工作整顿和发展的时期。第五阶段, 从90年代初至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计划经济的内在弊端逐步暴露出来, 传统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实际上是用来对工程造价实行行政指令的直接管理, 遏制了竞争, 抑制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1.2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历程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 工程造价改革日益深入。1980年国家计委、建委下发了《关于扩奎国营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有关问题暂行规定》, 恢复了法定利润按工程成本的2.5%计算, 同时国营施工企业按承包工程预算成本提取3%的技术装备费。从而启动了建筑产品商品化的进程, 使工程价格具有了体现价值的价格雏形。随后, 推行了一系列量、价分离, 工程实体消耗与施工措施性消耗区分以及实施动态管理等举措, 使工程价格水平正在向实际价值方向回归。

在体制改革与机构职能转换以及人员培养方面也发生的重大突破。省市原定额站改为工程造价管理机构, 成立了独立的中介机构, 从政府行为转换为市场行为。对工程造价管理个人和单位实行岗位准人和资格认证。

2 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分析及改革的主要任务

2.1 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分析

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可以看出, 以往的工程造价既不反映建筑产品的价值, 也不反映建设领域的供求关系, 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 未能把建筑产品作为商品, 因而工程造价的构成没有体现社会必要劳动消耗, 工程遣价水平没有体现社会必要劳动水平。 (2) 由于以办理工程价款结算为主要目的, 因而注重工程建设实施阶段, 特别是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忽视了设计阶段, 没有能在设计阶段通过工程造价管理影响设计, 优化设计, 未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3) 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工程结算价、竣工决算分别由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管理,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互相脱节, 没有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 (4) 工程造价管理体制过于集中, 使工程造价长期偏离价值, 不能体现供求关系, 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制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基本建设管理形式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主要变化体现在投资主体多元化, 投资决策分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 设计施工单位的生产经营趋向自主化;建设物资的采购和供应市场化。这些变化迫切要求我们改革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 实行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 以建设项目为对象, 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为手段, 达到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 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主要任务

推进工程造价计价依据改革。完善工程造价的预测与调控机制, 规范建设主体的行为, 发挥中介组织及人员的作用, 健全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实行全程动态管理。

上一篇:合并业务处理下一篇:合作学习实效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