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引导扶持

2024-05-23

政府引导扶持(共7篇)

政府引导扶持 篇1

一、引言

长期以来, 我国传统产业中小企业依赖于资源、劳动力的低成本竞争优势, 参与国际竞争并获取利润。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使得国内中小企业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期。但随着近年来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 这种竞争优势已难以长期维系。今年许多经济发达省份出现的大量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停工、倒闭现象证实了这点。当前国内传统产业中小企业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如何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竞争优势?这是摆在企业和政府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世界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和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 持续的技术创新将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途径。

二、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技术创新

按照产业类型, 技术创新可分为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技术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网络与通讯、计算机及软件、数字化电子产品、生物技术、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在于产业处于发展初期,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可预期的高额利润。产业内企业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较低的资源环境成本, 其产品常具有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特点, 容易得到政府重视和各种优惠政策, 获得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的青睐。由于上述优势, 使得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发展状况良好。

传统产业主要包括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机器设备工业、农林牧渔业、冶金、机电配件、饮食服务等行业。传统产业的特点在于产业处于发展成熟期, 市场饱和, 竞争激烈, 利润微薄。产业常常涉及到各种能源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面临日益上涨的资源环境成本。尤其传统产业内大量中小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落后, 其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更为严重。目前我国传统产业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绝大部分是低附加值的初级低端产品, 造成我国一方面每年花大量外汇进口大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 另一方面廉价出口大量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低端产品。在人民币升值和世界经济滞缓的背景下这种廉价出口的模式已难以维系。

传统产业虽有上述劣势, 但应该看到, 一方面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 处于工业发展的中期, 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据主导地位。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仍依赖于传统产业的产业优化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 充分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而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一直是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保护和促进传统产业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应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企业技术创新,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将有助于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三、传统产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政府的关注重点主要在传统产业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上, 而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受到政府关注较少, 难以获得各种优势资源, 造成传统产业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不尽如人意, 发展较为缓慢。目前传统产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很多, 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在于:

其一, 资金实力、研发能力不足, 难以开展技术创新。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市场竞争激烈, 利润微薄, 一向是金融机构、风险投资不愿涉足的区域, 同时也是人才流动的低洼地, 较难吸引技术创新人才。

其二, 在创新和模仿中更愿意选择简单模仿,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滞后。一方面, 领先企业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时间进行技术研发获得创新成果后, 其创新成果被快速模仿, 企业难以获取与创新投入相对应的超额利润, 企业创新热情被抑制。另一方面, 其他落后企业可以以较低仿制成本获取新产品市场, 使得这些企业尝到搭便车的甜头, 将更无创新的动力。

其三, 产业集中度过低, 大量企业太小、太弱, 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企业太小、太弱, 无力技术创新, 促使企业只好选择低技术、低资金门槛的粗加工产品。产品具有同质性, 促使企业更多的选择降低质量、侵犯知识产权、侵害劳动者权益、污染环境、逃税漏税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来获取利润。这种恶性竞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消耗产业内优质企业的发展实力, 使优质企业无力进行技术创新。企业太小、太弱, 抗风险能力差。在经济发展滞缓时, 弱小企业将不堪一击。今年我国大量传统产业中小企业的停工、倒闭现象已严重影响整个产业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适度的产业集中度是避免产业内恶性竞争, 壮大中小企业实力, 最终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

四、政府应加强对传统产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扶持

面对传统产业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滞缓的状况,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传统产业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扶持。

首先, 政府应投入大量资金, 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解决传统产业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的问题。一方面, 由于传统产业市场饱和、竞争激烈、利润微薄, 中小企业在研发资金的投入上常常力不从心。另一方面, 传统产业多处于产业成熟期, 其产品的主导功能、主导设计、主导工艺已稳定, 中小企业创新更多的是停留在面向市场的应用型技术创新, 如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这种创新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 但多是创新度较小的渐进性创新, 不足于参与全球性的市场竞争。要参与全球性市场竞争, 政府应对产业内的具有关键性、基础性、共性的技术难题设立重大科研项目, 面向社会进行招投标, 集中科研精英进行技术攻关。这类科研项目具有难度大、时间长、资金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 企业普遍不愿参与, 应采取政府资助的形式。为避免科研成果与市场的脱离, 政府还应投入资金设立技术转让中心, 促进政府资助的科研成果能够在企业中得到快速推广。

政府提供的科研成果虽解决了中小企业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获取, 有助于国内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但通过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获取产品的差异性, 将是国内企业相互竞争的重要手段。为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政府一方面应制定并实施各种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 如无偿资助、无息贷款、税收优惠等, 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资金。在创新资金配置方面, 应建立创新项目的评价、监督体系, 对创新项目的立项、资金使用、进度进行全范围管理, 对已完成的创新项目进行后评价, 未按时完成的应予处罚。另一方面, 政府应提供科研人员和中小企业的长期交流合作平台, 解决中小企业科研人才缺乏的问题。应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签订科研技术服务协议, 资助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研究项目。应改革人事制度, 建立弹性用人机制, 促进科研人才的自由流动, 实现科研机构和企业对科研人才资源的共享。应鼓励科研人才到企业兼职和任职。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停薪留职1-3年到企业工作, 将有助于科研人员了解生产一手资料, 解决生产中实际存在的技术问题, 促使其科研成果快速转换为市场效益。目前科技人才到县、乡、镇挂职锻炼的制度已经实施多年, 效果良好。而科技人才到企业挂职锻炼也应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

其次, 政府应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 强化企业对自身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意识。中小企业常常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缺乏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容易造成创新技术、商业秘密的泄露, 不能对其他企业的侵权行为进行及时的监控。政府应定期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 为中小企业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帮助企业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中小企业缺乏专业法律人才, 资金实力不足, 在发现违权行为时, 常常没有能力去长时间调查、举证、诉讼。政府可通过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的法律援助和资金支持,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平台, 为企业提供专利文献、科技信息。

第三、加强传统产业的准入管理, 促使传统产业适度集中。措施之一, 参照国内产业发展规划和国际先进技术, 设立行业技术准入标准, 如能耗指标、环保指标、生产效率指标、安全指标等,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强制淘汰落后技术, 对于技术落后且无法改造的企业进行强制关闭。措施之二, 参照国际先进质量标准, 设立严格的国家行业质量标准, 建立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 对上市产品进行质量检测。通过产品质量认证, 严禁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杜绝以质量换价格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在壮大中小企业实力方面, 政府应有选择性地扶持经营管理规范、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 而对于高耗能高污染、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进行严格限制, 对违法违规的中小企业予以严肃处理, 直至关闭。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市场引导, 避免企业走“小而全”的粗放型经营模式, 引导中小企业走“小而专, 小而精”的经营模式, 搭建企业信息交流平台和交易市场, 促进企业间的分工合作和差别竞争。

五、小结

当前, 世界范围内资源价格普遍上涨, 人民币快速升值,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动荡。上述外部环境造成国内传统产业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政府资源的配置和各种政策的实施应着眼于如何促进传统产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着重加强对传统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的资金投入, 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资助。在科技人才方面, 应改革人事制度, 促进科技人才的资源共享。为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政府还应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和监管。提高产业准入标准, 加强中小企业的市场引导。

参考文献

[1]傅家骥:1998, 技术创新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万兴亚:200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 人民出版社;

[3]王世豪:2007,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4]林春艳、林晓言:2006, 技术创新理论评述, 《技术经济》, 2006年;

[5]温临春:2000, 中小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 《南方经济》, 2000年第2期;

[6]罗文标、许霞、区毅勇、林志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比较研究, 《南方经济》, 2003年第8期;

[7]戴强:2006,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互动性研究, 《技术经济》, 2006年第8期;

[8]徐晓鹰:2005, 技术创新与微利经济的关系, 《技术经济》, 2005年第5期。

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 篇2

加强政策引导

湖北省先后出台了《湖北省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政策。今年5月初, 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明确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工作重点, 强化了政策扶持措施, 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加大扶持力度

自2005年以来, 湖北省级财政设立了“中小企业预算科目”, 建立了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5年来, 省级专项用于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达1.33亿元。省政府累计安排11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发展担保机构, 近两年又对市、州、县新增税收的增量予以返还, 要求返还部分的50%用于补充各地担保机构资本金。省政府2007年设立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 每年安排1亿元, 其中半数以上用于支持重点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着力化解难点

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以融资担保、创业辅导、技术创新等为突破口, 着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创业难、技术创新难等矛盾。

加强担保体系建设。连续7年召开全省银企合作促进会, 组织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 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今年银企合作会上, 各金融机构对1000多家企业承诺贷款182亿元。

推进创业基地建设。选择30个创业基地进行试点, 超额完成省市县各级建设200个创业基地的目标。全省各类创业基地396个, 在孵企业1.07万家, 创造就业岗位36万个, 基地内企业销售收入1931亿元, 上缴国家税金75亿元,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连续6年举办产学研合作洽谈会, 已成为湖北和周边省市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活动, 推动了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确立了48个省级“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

创新服务方式

创新服务方式, 拓展服务领域, 探索服务路径, 主动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是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针对服务资源分散、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中小企业对专业服务“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用不好”等问题, 今年5月, 武汉市经信委创新服务方式, 成立“中小企业服务超市”, 集中和优化配置服务资源, 打造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服务超市”吸纳了银行、担保、小额贷款、券商、信用评级、财税代理、法律顾问、管理咨询、培训、节能技术服务等39家专业服务机构入驻。截至目前, 与“服务超市”服务机构达成合作意向的企业达110家, 意向金额7500万元;促成合作项目10项, 总金额1630万元;举办系列公益服务活动21场, 有1000多家企业参加。

服务体系建设再接再厉

贷款发展养羊,政府扶持贴息 篇3

近年来乾安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 尤其是养羊业的发展, 并依据县情, 经多方论证, 制定并出台了乾安县“百万只肉羊养殖工程”。

两年多来, 县牧业局代表县政府履行政府职能, 组织和指导了整个“百万只羊养殖工程”全部过程, 尤其是业务技术的指导, 主要是包括绵羊选购, 疫病防控, 绵羊运输检疫、消毒和圈舍设计、选址。县农村信用联社负责组织养羊贷款资金的筹措和发放。截止到目前, 农村信用联社共发放贷款3 692.65万元, 用此项贷款选购肉羊户为379户, 外购选羊总计34 443只。其中符合政府扶持贴息户数为162户, 贷款总额为1 563.33万元, 外购选羊22 602只, 享受县政府扶持贴息31.266 6万元。不符合贴息条件的户数为217户, 贷款总额为2 128.92万元, 外购选羊11 658只。近期, 符合政府扶持贴息的购羊户, 将陆续到乡级农村信用社领取数额不等的政府贴息, 领取标准为每贷款1.00元政府贴息0.002元, 有的户一次最高可领取近8 000元贴息, 少的也能领取300多元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力开展, 农牧民养羊热情空前高涨, 发展养羊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县政府自启动“百万只羊养殖工程”近两年以来, 全县肉羊已发展到120万只, 舍饲圈养肉羊达60万只, 舍饲圈养户达到6 000户以上。依照这样的发展速度, 预计到2015年全县肉羊可发展到220万只, 突破实现养羊产值33亿元大关。

县政府启动“百万只养羊工程”是破解乾安“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也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同时为乾安精心设计肉羊生产强县, 全力打造肉羊生产大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让政府扶持“有的放矢” 篇4

江苏斯威森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创办人闫勇义日前经历了一次特殊的“过堂”。张家港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邀请国内权威专家, 对他在这座城市3年多的创业情况进行绩效评估, 评估的“标尺”是该市制定的“人才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这样的评价方法让我很信服。没有单纯强调经济指标, 而是从经济、社会和科技效益综合考量。”闫勇义说, 评估指标涉及的风投、团队股权、专利和科技立项等情况都是人才企业综合发展要努力的方面, 因此对于企业发展的指导意义很强。

包括闫勇义在内的5名创业者通过了此次绩效评估, 成为张家港市首批“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示范企业”, 他们将会获得政府更多扶持。今后, 凡是在张家港落户满两年的人才项目必须接受这样的绩效评估, 而评估结果与政府扶持直接挂钩。

“通过对张家港188个人才项目的梳理分析, 在综合研究实际发展数据的基础上, 设计出‘人才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领衔制定该指标体系的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特聘专家、武汉工程大学桂昭明教授介绍, 体系以经济、社会和科技效益为一级指标, 设定了“人才项目总产值及人均产值”、“人才项目销售利税及人均销售利税”、“产业节点对产业链形成的贡献”、“专利申请及授权量”等10多个量化的二级指标, 形成明确、可量化的比较依据, 科学标准地评价一个人才项目的发展质量。

真知灼见

绩效评估的“减绩单”与政府扶持绑定, 打破了原先“一审定终身”的认定模式, 将发展实绩与项目升级资助紧密结合起来。企业只有发展好了, 才能获得政府资助。但是, 张家港对评估发现不足的人才项目也不是“一棍子打死”, 只有连续3年绩效评估低于50分的项目, 才会取消领军人才项目资格, 体现对创业的宽容度。

山东玻纤技改获政府财政扶持 篇5

近年来, 鼓励窑炉进行节能改造成为国家政策倾斜的方向。目前我国建材、冶金、化工等行业大型工业窑炉总数约为12万台, 其能源消耗占全国能耗总量的28%, 多数窑炉的热效率小于50%, 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同时, 窑炉生产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氧化氮、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成为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而作为国内大型的玻璃纤维及制品生产企业之一, 山东玻纤复合材料公司生产的玻纤及其制品用途广泛, 市场潜力巨大, 进行节能改造的需要迫切。

按照此次改造计划, 该公司将对其玻璃池窑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升级。在1、2号线窑炉通路末端安装蒸汽换热器, 利用烟气余热生产饱和蒸汽, 供生产使用。同时将烘干玻璃纤维制品的烘干炉冷凝水引到换热器集水箱, 加热蒸汽换热器给水, 利用生产工艺中的余压余热, 减少能源费;将1、2号线窑炉燃烧方式由空气助燃改造为富氧助燃, 降低窑炉烟气量, 提高窑炉燃烧效率;在3号线窑炉尾部烟卤加装金属换热器、风机和加装热风式烘干炉, 利用尾部烟气余热加热空气供三线烘干炉烘干玻璃纤维制品。

政府采购的地区扶持功能研究 篇6

一、可行性探讨

我国对相对落后地区的扶持, 主要有三种手段, 一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功能, 以资金的形式来扶助与支持。二是通过对相对落后地区的财政直接投入, 直接进行基础建设或者项目扶持。三是制定优惠政策 (如税收和投资优惠政策) , 通过经济杠杆等市场手段来促进生产要素跨地区和跨区域流动。上述资源配置方式是我国财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最主要的方式。但是, 这几种配置方式都不是完美无缺, 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财政转移支付中, 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主要以财政拨款的方式来实现转移支付, 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上, 可能会大打折扣。值得探索的是, 不以货币形式而是以实物形式实现上述的财政投入, 即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扶持, 也未尝不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模式, 某种意义上讲, 也可能会形成财政的放大效应。比如, 从纵向来看, 上级财政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形式, 将实物分配到欠发达地区, 提高财政使用效率;从横向来看, 通过制订政府采购政策和规程, 鼓励和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进行计划性的政府采购, 也是利用政府采购扶持不发达地区的一项重要举措。具体的办法是, 在保证政府采购质量的同时, 上级财政或发达地区在实行政府采购时, 制定优惠政策和操作规程, 加强对不发达地区的政府采购, 其好处是:一是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既能满足采购需要, 又能对不发达地区实现扶持, 这是因为, 上级或财政资金, 并不是无偿分配给不发达地区, 而是利用经济较发达地区丰富的现存财政资源采取“对价”的方式来给付“资本 (物化) ”, 换取产品, 一方面满足了经济较发达地区通过政府采购满足公共职能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无形中起到了给予了经济不发达地区多的“财政支援”的作用。从而实现上级或发达地区财政资金的双重效能。二是不影响政府采购效率的实现。在政府采购中, 有相转移当一部分比例的采购产品 (品目) 技术含量要求并不高、无论对何地区采购, 客观上不影响政府采购的使用效率和维持公共职能的需要, 并且, 这些产品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较强的价格“比较优势”, 反而会提高沿海地区财政的使用效能。三是能够充分发挥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的主要方法, 政府采购具有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两种资源配置的相互结合的功能, 一方面, 由于政府采购的计划性, 可以制定向受扶持区域的倾斜政策, 借用政府行政的力量, 向受扶持区域的政府倾斜采购, 实现“资本要素”向受扶持区域有序流动, 这是计划配置;另外一方面, 价格和竞争在市场配置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而政府采购实行的是市场化运作方式, 通过让受扶持区域企业参与竞争, 强化其受扶持区域的自身发展机制, 促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发展, 这是一种市场配置功能。

二、扶持政策功能的实现

1. 采购扶持地区和倾斜对象的确立

从理论上讲, 凡是有助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都属于政府采购扶助的地区和采购的倾斜对象。但是, 我国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了保护环境, 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仍然是政府采购三大重点倾斜对象。从地区扶持角度来看, 到底什么是不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的标准是什么?是本级财政的不发达地区, 还是全国性的跨省级不发达地区, 现在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要落实好对地区的扶助力度。因此, 在各级财政中, 需要明确什么样的不发达地区标准和范围。

2. 执行标准和程序

在确定对不发达地区实行扶助以后, 最终要落实到企业和产品上, 究竟那些企业、什么产品、执行方式等, 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可执行的标准以及通过什么样的程序方式来实施, 而标准和程序的建立是采购倾斜政策得以落实的最基本前提,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 本人认为, 第一, 政府采购应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政策建立一套倾斜标准体系来正确判别这些特定企业是否符合倾斜条件。如老、少、边、远地区企业对税收缴纳情况, 依法纳税或者吸纳就业规范的企业可以作为一个评判标准之一。第二, 采取灵活的招标模式和招标程序。明确实施倾斜方式是采购倾斜政策得以贯彻和落实的具体表现, 政府采购可以根据项目性质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倾斜, 比如可以采取邀请招标、询价等招标方式或者给予融资的方式 (如对中标供应商可先拨付资金, 不缴纳投标保证金等) ;在评标过程中定新的评标参数 (如综合评分法评标法) 或增加供应商分值;进行分类评标或者另行制定评标规则等。第三, 资格审查。在实践过程中, 需要建立一套明确的规则程序来判断供应商是否具有倾斜资格, 包括有谁来判断和执行这种倾斜政策, 采用何种倾斜方式以及采购倾斜应在哪一个环节实现, 此外还有供应商如何申请、怎么申请等问题。

3. 加强政府采购地区政策研究

政府采购需要消除地区垄断, 鼓励跨省、市采购, 防止政府采购在本省或本区域进行“体内循环”。要鼓励财政较丰裕地区的政府采购实行跨区域采购, 借鉴目前国家为了均衡区域发展而实施的地区之间“对口支援”的方法, 实行政府采购的“对口支援”, 即在不影响政府采购职能实现的前提下, 确定某一经济发达省份在一个年度内需要向不发达地区实施一定的采购量。同时, 要扩大和提高中央政府采购在整个政府采购中的比例。由于中央采购规模较大、控制力更强, 且中央财政具有较强的跨区域性特点和计划性特点, 中央政府采购更能在全国范围内支持重点发展区域, 把较好的资源向重点发展区域进行配置。

摘要:本文分析了政府采购的地区扶助功能, 政府采购与地区扶助之间的相互关系, 政府采购对对地区扶助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 提出可以利用政府采购实现对不发达的扶助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采购,财政援助,倾斜政策,程序标准

参考文献

[1]楼继伟.政府采购[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我国政府对出版业扶持政策研究 篇7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出版业也在改革的浪潮中取得长足的发展。出版业总体规模继续扩大,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出版集团公司初现规模, 资本运营受到关注。农家书屋、全民阅读等五大惠民工程深入推进, 改革成果惠及人民大众。出版业“走出去”立体化传播格局初步形成, “中国概念”受到国际社会瞩目。

2 我国政府给予出版业大力支持, 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

2.1 宏观政策引导

近五年, 文化产业已成为每届政府重要的工作会议上不可或缺的一个议题。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政策确保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 从国家层面上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宏观环境。2010年, 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奠定文化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2011年, 十七届六中全会顺利召开, 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确立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地位。2012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系列最高层次会议中的决定, 表明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凸显, 也为作为文化产业主力军的出版业发展提供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 推动出版业的发展, 也促使其他方面优惠政策的诞生。

2.2 出版业获得财政方面的大力支持

2012年, 中央财政安排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的支出约493.84亿元, 增长幅度达18.7%。2013年,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31.55亿元, 增长幅度为8%。2014年, 财政部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关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该报告中, 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中关于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的预算为512.29亿元。该中央预算金额用于支持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目前, 出版业的财政支出扶持项目主要有:

(1)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是由中央财政安排, 专项用于提高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战略性调整, 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2012年, 财政部修正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第五条专项资金支持方向指出,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促进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对接;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播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等。2014年, 中央财政下拨50亿元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比上年增加4.2%。截止到2014年, 中央财政安排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金额累计接近200亿元, 支持项目超过3000个, 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优化文化产业布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国家出版基金。国家出版基金设立于2007年, 专门用于推动我国出版业的发展。该基金由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 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之后的第三大国家设立的基金。自2008年实施以来, 中央财政对国家出版基金的投资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14年, 国家出版基金的规模已经高达4.5亿元。截止2014年, 中央财政对国家出版基金的累计投入已经达19亿元, 累计图书1200多项, 大力推动了具有文化传承与积淀价值的图书的出版。

(3) 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设立于2007年, 通过中央财政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 扶持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关于申报2014年度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通知》中规定, 2014年将资助七类出版项目, 主要包括列入《国家“十二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的出版项目、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文字出版项目、将受到社会好评的畅销图书以双语形式出版, 以及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学习阅读需求和农家书屋建设需要的双语出版项目等, 旨在促进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健康发展。

(4) 农家书屋工程专项资金。农家书屋是又一项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项目。该项目自2007年开始实施到2012年全面竣工, 中央财政共安排资金59亿, 资助农村书屋超过60万个, 满足了农民看书看报的需求, 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5) 东风工程专项资金。2007年启动的东风工程是由中央财政和自治区财政专项拨款, 用于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公益文化事业。工程通过邮局、新华书店等渠道, 免费将党报党刊在内的出版物发放到新疆865个乡镇和9584个行政村, 支持该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目前已启动东风工程二期, 建设投资总额为11亿元。

(6) 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专项基金。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启动于2009年, 是新闻出版总署为鼓励和支持适合国外市场需求的外向型优秀图书选题的出版, 有效推动中国图书“走出去”而直接抓的一项重点骨干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采用项目管理方式资助外向型优秀图书选题的翻译和出版, 重点资助《中国学术名著系列》和《名家名译系列》图书。2013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在资助金额上, 从1500万元大幅增加至3500万。

除以上几种主要财政扶持项目以外, 还有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金, 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等其他专项资金也对出版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 国家还在税务方面给予出版业大力扶持。

2.3 出版业获得多种税收优惠的扶持政策

目前, 我国税务从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品进出口、鼓励创新等方面给予出版业大力支持, 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优惠政策

(1) 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相关的税收优惠。

(2) 促进文化产品进出口的相关税收优惠。

(3) 鼓励创新的相关税收优惠。

(4) 其他特殊项目的优惠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3]87号) 提出了适用于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一系列出版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其一, 增值税先征后退: (1) 对专为少年儿童出版发行的报纸和期刊, 中小学的学生课本等六项出版物以及部分报纸和期刊在出版环节执行增值税100%先征后退的政策。 (2) 对除根据 (1) 规定执行增值税100%先征后退的出版物除外的其他出版物在出版环节执行增值税先征后退50%的政策。 (3) 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的印刷或制作业务和部分特定新疆印刷企业的印刷业务执行增值税100%先征后退的政策。

其二, 图书批发、零售环节, 免征增值税。

其三, 科普单位的门票收入, 县 (含县级市、区、旗) 及县以上党政部门和科协开展的科普活动的门票收入, 均免征营业税。

另外, 该通知还规定, 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 对境外单位向境内科普单位转让科普影视作品播映权取得的收入, 免征营业税。

3 我国出版业扶持政策展望

回顾我国目前出版业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无疑引导着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方向, 为我国出版业健康发展指引方向, 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未来出版业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国家政策扶持。针对目前出版业发展面临的市场化改革这一艰巨的任务, 未来在制定的出版业扶持政策, 应更加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扶持政策体系化。目前出台的扶持政策大都是短期的, 比如有效期为1年或3年, 没有形成体系。建议以后的扶持政策能够体系化, 扶持政策要分阶段、分层次的来引导出版业的发展。

(2) 关注出版业人才建设, 尤其是紧缺人才。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高智力内涵的出版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无论是出版企业市场化和国际化, 还是数字出版的发展, 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议有关部门能通过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引导出版企业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为出版业健康发展提供必备的人力资源保证。

总之, 各政府部门应该相互配合, 制定出更有针对性、导向性、可操作性、有体系的扶持政策, 引导我国出版业更加健康稳步发展, 真正实现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艾立民, 刘尚希, 王泉, 傅志华.我国支持新闻出版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回顾与评价[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26) .

[2]茹文娟.加快发展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税收政策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

[3]肖东发, 卞卓舟.2013年出版产业十大关键词解读[J].编辑之友, 2014, (1) .

[4]张云华.试析促进我国出版业发展的税收政策[J].税务研究, 2012, (7) .

[5]白荣洲.我国出版业的财政扶持政策研究[J].中国报业, 2013, (5) .

上一篇:实验动画下一篇:健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