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投标价法

2024-06-18

最低投标价法(精选4篇)

最低投标价法 篇1

1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概念

最低投标报价法是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主要评标方法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一条, 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 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 (二) 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国家计委等七部委《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第二十九条, 评标方法包括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

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 评标可以采用综合评估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或者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 应当在投标文件能够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的投标人中, 评审出投标价格最低的投标人, 但投标价格低于其企业成本的除外。”

从以上可以看出,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是指对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标准, 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的投标, 按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价格调整方法, 将投标报价以及相关商务部分的偏差作必要的价格调整和评审。

2 适用范围

从有关规定看, 财政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最低投标报价法) 此种办法一般适用于标的物技术含量不高且与其他物品关联度不强的招标”。国家计委等七部委《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第三十条,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一般适用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第三十一条, 根据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能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 并且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的投标, 应当推荐为中标候选人。”

3 目前现状

第一, 国家七部计委令12号中第二十一条:“在评标过程中, 评标委员会发现投标人的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投标报价或者在设有标底时明显低于标底, 使得其投标报价可能低于其个别成本的, 应当要求该投标人作出书面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投标人不能合理说明或者不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 由评标委员会认定该投标人以低于成本报价投标, 其投标应作废标处理。”

在《铁路建设项目物资招标资格预审文件示范文本》2010版中“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报价进行评审, 审查投标报价是否明显低于成本价或明显高于市场价。低于成本价的确认:如果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明显低于成本价、或投标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投标报价的, 评标委员会将要求该投标人做出书面说明和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投标人不能合理说明或者不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 由评标委员会认定该投标人以低于成本价竞标。”

在实施过程中, 有几个方面问题较难掌握。

(1) 对于“明显”两字的判别标准较难掌握, 物资招标中不存在标底, “明显低于其他投标报价、明显低于成本价”, 投标人投标报价与低于其他投标报价什么样的幅度就是明显。在评标过程中, 评委不能在短时间内合理确定其成本价, 且价格较低的投标人一般都能拿出让专家短时间无法验证的相关证明材料。

(2) 该令中定作“废标处理”, 没有具体细则和指标规定。投标企业最终投标报价如果评委会在无指标性前提下认定是废标的话, 无疑是对投标企业残酷的打击, 投标企业是无法接受的, 它必然会向有关部门提出异议, 用各种资料来证明他们不废标。

第二, 采用“最低投标价法”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现象: (1) 建设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恶性循环。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 必须争取多中标, 中标后才有利可取, 有了利润, 企业才能发展。 (2) 易造成哄抬标价和串标的不正当行为, 不利于业主合理使用资金, 会造成国有资产浪费。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工业发展不均衡地方, 个别企业互相串标、陪标, 甚者大家轮流中标。 (3) 在有些投标中投标企业随意报价, 不考虑自身实际承受能力以最低价报出而中标, 因为合同履约率低, 随意变更、撕毁合同的商业行为使中标单位可以在正式的供货阶段找回自己在报价时的“损失”。

4 意见建议

目前, 在我国处罚这些不良行为的主体还是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依据, 不能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虽然从近来的招投标中看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不良行为的主体进行惩罚, 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诚信市场机制, 处罚制度不完善, 不能对投标人起到相应的警示作用。

5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全面和加深的对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认识, 了解该办法的实施意义、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随着招标投标法的贯彻实施和近几年相关法规和政策陆续的推出, 招标市场正在不断地向着成熟的方向发展。正确理解和推行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有利于招标投标管理部门、招标代理机构以及投标人逐步转轨, 能立足于社会, 并走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铁道部建设管理司.铁路建设项目物资招标文件示范文本[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0.

[2]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 (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令2005年第27号) .

最低投标价法 篇2

七部委令2001年12号《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评标方法包括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就是项目业主通过招标选择承包人, 在所有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中经评审投标价最低者, 即成为工程的中标人。这里的“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指应当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 并且是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 但投标价格低于企业自身成本的除外。“经评审的投标价格”就是“评标价”, “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就是“评标价最低”, 因此“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也可称之为“最低评标价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适用于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工程, 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根据满足招标要求的施工图纸及国家《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GB50500—2003) 》和相关工程量清单计价实施细则的规定编制工程量清单, 并写入招标文件中, 由投标企业根据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 再由评标委员会评标, 招标人最后定标。由于该办法实施时间不长, 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诸多误解, 有些人认为这种评标办法就是看看投标价格、拍拍脑袋、不用什么计算方法就可以定标了, 一些投标企业则认为:只要我的投标价格最低, 我就能中标。其实并非如此, 从前述关于“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概念我们知道,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和“最低投标报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实际评标过程中, “评标价”最低的投标价不一定是投标报价最低的投标价, 投标报价最低的不一定“评标价”最低。投标报价经评定为“评标价”最低的一个关键就在于投标报价本身的合理性。合理的投标报价是投标企业根据特定的工程项目所考虑的生产要素投入与配置、管理水平、施工技术水平及市场风险、利润等因素确定的投标报价, 并经评审认为不低于成本的合理价格。在现行的建筑市场条件下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标, 对投标报价的合理性进行评审十分必要的, 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了中

标条件是“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 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价的除外”, 这为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标对投标报价进行合理性评审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 有利于投标企业理性报价, 不盲目压价, 提高企业自主报价的能力。

(三) 有利于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为合同的有效履行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

(四) 促进施工企业不断改善经营与管理水平,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标在建设工程招投标评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招投标评标实践中, 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评标委员会及招标人难以明确界定最低投标报价是否低于成本。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标, 对投标报价进行合理性评审成为判断投标企业的投标报价是否低于其个别成本价的关键。个别成本价由于受到各投标人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当前还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办法, 因此, 对投标报价的合理性评审只能以主管部门发布的社会平均成本作为参照。社会平均成本是依据主管部门颁布的消耗量定额、费用定额、工期定额, 采用政府公布的人工、施工机械台班单价和材料 (设备) 市场价格进行编制的工程造价, 并以此作为最高控制价。如果投标报价高于最高控制价, 则定为不合理报价, 不再对其进行详细评审。对低于最高控制价的投标报价, 可参照社会平均成本, 结合收集的最低价中标的基础资料及市场行情进行合理性评审、界定。

三、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标, 对工程投标报价进行合理性评审、界定的建议

由于我国各地区在实施“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标时规定有各自相应的实施细则, 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本文以重庆市为例予以论述。笔者认为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标, 评标委员会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投标报价进行合理性评审、界定:

(一) 对工程量清单 (含主要清单项目) 综合单价的合理性评审、界定

工程量清单 (含主要清单项目) 综合单价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以及风险费。在对工程量清单 (含主要清单项目) 综合单价的合理性评审时, 主要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评审、界定:

1、人工工日的消耗量水平与企业加强管理、实行承包制、调

动工人积极性有关, 人工工日的消耗量水平一般不能低于社会平均成本的85%~90%, 但平均日工资不得低于劳动保障部门发布的最低日工资标准。人工单价存在地区差异, 以重庆市为例, 人工价格是以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发布的《重庆工程造价信息》、《装饰造价》的指导价格为基准价, 下浮5%为最低控制线标准。

2、主要材料消耗量与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有关, 一般不能低

于社会平均成本的98%;辅助材料消耗量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合理调整, 可增加或减少。材料价格与选择产品的产地、品牌、进货渠道、进货量、付款条件、季节、运输条件有关, 一般不低于同期市场价格的85%。重庆市对主要材料价格最低控制线标准确定, 本文后面有专项论述, 在此不予赘述。

3、施工机械考虑到闲置时仅发生维保费、提前折旧的机械

在规定的时间内还允许使用的情况, 施工机械费一般不低于社会平均成本的70%。以重庆市为例, 施工机械费是以重庆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预算定额 (计价定额) 的机械费或以《施工机械台班》单价为标准, 下浮8%为最低控制线标准。如投标人采用租赁机械时, 应提供租赁合同。

4、企业管理费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关, 但考虑到现场管理

的费用不能大幅度优惠, 企业管理费一般不低于社会平均成本的70%。以重庆市为例, 企业管理费是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工程费用定额规定的企业管理费, 下浮15%为最低控制线标准。

5、利润和风险费用各个企业相差较大, 如果考虑微利经营

或希望与某建设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有的企业采取零利润, 这应该是允许的。

(二) 对措施项目费的合理性评审、界定

措施费包括环境保护费、临时设施费、夜间施工费、二次搬运费、模板及支架费、脚手架费、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费、施工排水及降水费、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等施工期间发生的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组织措施费用。在以上措施项目费中凡与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有关的项目报价应当与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相符, 否则定为不合理报价。

(三) 其他项目费的合理性评审、界定

其他项目费包括招标人部份和投标人两部份费用。招标人部份包括预留金、材料购置费及其他费用。投标企业应当按招标文件明确的金额报价, 如果未按规定计取, 应定为不合理报价。投标人部份包括总承包服务费、零星工作费及其他费用, 投标企业可自主报价, 评标委员会根据市场行情对其报价合理性进行评审。

(四) 主要材料价格项目合理性评审、界定

主要材料价格项目招标人通常根据工程特征选择用量较大和价格较高的材料, 并在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主要材料价格项目最低价格控制线标准以入围投标报价的材料价格中扣除一个最高值、一个最低值后的算术平均值, 与当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材料指导价各占50%计算综合平均值, 综合平均值再下浮一定比例作为最低控制线标准。低于最低控制线标准的主要材料项目价格报价, 评标委员会应要求投标企业提供材料供应商的书面供应承诺书或意向性合同或同期其他工程材料供应合同等证明资料。承诺书中要列出材料供应商对质量、等级、单价、数量等内容的承诺, 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否则, 该投标报价即为不合理投标报价。

值得一提的是, 在对投标报价的合理性进行评审时, 安全文明施工专项费用、规费、税金应当严格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文件规定执行, 不得优惠, 否则定为不合理报价。

综上所述, 评标委员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标时, 通过对投标企业投标报价的合理性进行评审, 形成一个有量化指标的书面评标报告提交给招标人, 招标人以此来最终确定中标人。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1, 北京;[2]《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第12号令) ;[3]《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渝建发[2005]142号) ;[4]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有资金投资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最高限价编制和审查管理暂行规定》、《重庆市国有资金投资建设工程合理价格组成及合理低价投标报价暂行规定》的通知 (渝建发[2007]58号) 。

摘要:简述“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概念, 结合实际情况阐述对“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认识及实施的必要性, 分析“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重庆市为例提出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标如何对工程投标报价合理性进行评审、界定。

关键词: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投标报价,合理性评审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1, 北京;

[2]《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第12号令) ;

[3]《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渝建发[2005]142号) ;

最低评标价法在工程领域应用 篇3

一、最低评标价法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主要评标方法之一, 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最低评标价法是我国法律规定的评标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一条, 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二是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 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最低评标价法抓住了招标的核心, 符合市场经济竞争法则, 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招标的目的是为了择优, 有了优“质”, 还要有优“价”, 价格是投标人最有杀伤力的武器。招标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其中最一目了然的就是投标人的投标价格。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健全, 符合资格审查条件的企业间的竞争, 其实主要是企业自主报价的价格竞争, 这是招投标竞争的核心。招标中的其他因素都是按招标文件规定由投标人被动响应的难以确认或不好量化的因素。最低评标法, 正是切中了这一要害。不仅如此, 实行最低评标价法还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减少了评标的工作量。从最低价评起, 评出符合中标条件的投标时, 高于该价格的投标便无需再进行详评, 因此, 节约了评标时间, 减少了评标工作量。二是最大限度减少了评标工作中的人为因素。由于定标标准单一、清晰, 因此, 简便易懂, 方便监督, 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评标工作中的主观因素, 降低了“暗箱操作”的机率。三是有利于促进投标人提高管理水平和工艺水平, 降低生产成本。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靠自己的真正本领在市场上竞争, 自我经营、自我发展, 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招标投标和竞争定价给企业带来的外部压力, 能促使企业注重技术进步, 提高管理水平, 降低个别成本, 适应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

二、最低评标价既不是最低报价, 也不是按照社会平均成本计算的合理低价, 而是投标人的理性报价

最低评标价是指对招标文件做出了实质性响应, 在技术和商务部分能满足招标文件的前提下, 将投标人的报价经过算术错误纠正、折扣、为遗漏和偏差进行的调整, 以及其他规定的评比因素修正后得出的最低报价。由此可见, 最低评标价与最低投标价虽然只是一字之差, 但两者在内涵上却有本质的区别。最低评标价并不一定是最低投标价, 只有在技术和商务部分完全满足招标文件要求, 对招标文件中的条款、条件及技术规格无实质性偏离或保留情况下, 最低投标价才是最低评标价。有的投标人虽然投标报价最低, 但由于在技术和商务上不能满足招标文件的要求, 或者对招标文件中的条款、条件及技术规格有实质性偏离或保留, 因此, 该投标人不能中标, 它的投标价当然不是最低评标价。又如, 某个投标人虽然投标时报价最低, 但评委在评标时, 发现该投标人报价中有算术错误、或有漏项、或有可接收的偏差, 此时, 评委将根据评标规定对投标价进行调整、修正, 得出最终的评标价, 此时, 该投标人的评标价与投标时的报价就完全不同。

有人担心采用最低评标价法评标会导致市场竞争过于激烈, 中标价低于所谓的“合理低价”。其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一个投标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 投标竞争不只是价格的竞争, 也是投标人之间比实力、比信誉、比管理水平、比应变能力的竞争。不同的投标人之间的实际成本会有高有低, 同时在不同的项目上, 对利润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甚至有的投标人为了打入新的市场领域, 不惜“赔本赚吆喝”。很多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中标人的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理解有偏差, 此规定中的“成本”应该指的是中标人的成本, 而不是社会平均成本, 而且在评标时, 我们常常很难评判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是否低于投标人的单个成本。例如, 假定某一产品市场上只有A、B、C、D、E等5家企业生产, A的成本是8元/单位、B的成本是9元/单位、C的成本是10元/单位、D的成本是11元/单位、E的成本是12元/单位, 按算术平均数法简单化计算该产品的社会平均成本为10元/单位, 在招标投标中, 假如A的投标报价为9元/单位、B的投标报价为9.5元/单位、C的投标报价为10元/单位、D的投标报价为11元/单位、E的投标报价为12元/单位, 在此情况下, 你难道就能说A的报价不合理吗?如按A的报价作为中标价, 除A能赚钱、B能保本外, 其他都亏本。而且此时你也很难判定谁参加了投标, 谁报了多高的价格。因此, 评判投标人的报价是否低于投标人的单个合理成本, 也就成为最低评标价法评标的难点。实际工作中一般可通过以下办法和步骤解决:一是比较分项报价是否合理。分项报价的合理性是总体报价真实合理的基础, 而单项报价的价格构成更易于核实和衡量。因此, 在评标时, 可以将投标人的分项报价与招标人的分项预算比较;或者与其他投标人的分项报价比较;或者与专家评委现场计算的当地的社会平均成本分项比较, 看分项报价是否合理。二是澄清。对报价中明显较低的或存在较大差异的报价项目, 是否有可能低于成本价, 评委会有权要求该投标人限期进行解释或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澄清或解释这一工作步骤不能省略, 因为在现代社会, 投标企业由于内部管理的先进性或技术的先进性, 完全有可能使投标企业个别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 从而使其报价远远低于市场平均价格或同行的投标报价。三是确认。如投标人未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解释, 或所作解释不合理, 经评标委员会取得一致意见后, 可确定该投标人不能中标。如果所作解释和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可信, 经评标委员会取得一致意见后, 可以确定该投标人中标。

三、最低评标价法既可以得到优价, 也可以通过严格监管获得较好的工程项目

很多人认为低价中标必然不能保证质量, 投标价越高, 货物、工程质量越好。其实, 质量与管理密切相关, 而与价格没有必然的联系。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投标人的天性。诚然, 合理的利润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但有合理的利润甚至是高额利润却并不一定能保证质量。报价与货物、工程质量有关系, 但没有必然关系。质量是严格管理和监督出来的。市场经济成熟的欧美国家都是采用最低评标价法评标, 但其工程质量却很好, 这与严格的工程监管分不开的。反观, 近年来,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不断发生的质量事故, 以血的教训告诉我们, 没有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价格再高, 也不能保证质量。因此, 不只是在招标环节, 而是在整个交易过程中, 都要围绕项目质量管理这个中心, 落实措施, 强化责任, 使质量管理落到实处。

1. 严格资格审查。

无论是资格预审还是资格后审, 都要根据项目特点和规模列出资格审查条件, 对投标人进行严格审查把关, 确保参加投标的企业一旦中标, 不仅有资格而且有实力完成招标项目。

2. 严格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

为确保项目质量, 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金一般应经过一个自然检验周期后再退付。货除按国家颁布的包修期限和包修规定执行外, 也要根据项目情况, 在招标文件中确定一定的周期, 期满无质量问题后再付清余款或质量保证金。质量保证金虽然所占比例较少 (一般为10%) , 但对中标人却是一个比较有力的约束。

3. 加强监管。

招标项目的质量, 关键在于管理。为了落实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责任, 必须招标聘请专业监理公司, 实行专业监理。同时, 业主要加强对开发项目的跟踪督查, 邀请社会力量监督, 形成专业监理+业主监管+社会力量监督的质量监控体系。

4. 严格验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分段或分步验收, 前一个环节或步骤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时, 不得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工作。每个环节的验收都要有责任人签字确认, 存档备查。

5. 明确保修责任。

项目完成后, 按国家有关规定, 出具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书或产品质量保证书, 明确免费保修期限、范围、责任及响应时间等。

以最低评标价中标得到的工程, 利润一般比较薄, 降低了中标人抗风险的能力, 容易造成工程的失败, 有的中标人甚至中途放弃, 有的则进度一拖再拖, 有的干脆偷工减料, 这些都会给业主造成一定损失。在当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诚信度普遍较低的情况下, 业主要有较强的防风险意识, 事先必须安排一套预防风险的工程担保措施, 一旦产生质量事故、工期延误等问题, 就能有效转移化解风险, 最大限度地挽回经济损失。一般来说, 在招标时必须要求投标人提供有效的投标保证金;在签订合同时中标人必须提供履约保证金;在支付工程进度款时, 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应严格审查承包人的工程款使用情况, 按规定支付进度款, 并按规定预留5%~10%的保留金 (工程质保金) ;建立黑名单制度, 对在招标过程中和项目实施过程中, 有腐败、欺诈、串通、违约等不良行为的中标人, 宣布无限期或在规定期限内不准参加投标。

为了防止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 在采用最低评标价法评标时, 世行规定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可以考虑废除全部投标:一是最低评标价的投标人的报价大大高于现有的预算 (即标底) , 二是所有投标书未对招标文件做出实质性响应, 三是投标缺乏有效竞争。但不允许单纯为了获得更低的价格而拒绝所有投标, 而重新招标却又使用相同的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缺乏竞争也不能仅仅以投标人的数量来确定。如果招标公告刊登范围令人满意, 而所报的价格与市场价格相比是合理的, 即使只有一份投标书, 招标过程也可以被认为是有效的。这与国内低于三家投标即废标的规定不一致。

最低评标价法的应用与抗风险措施 篇4

最低评标价法是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招标评标方法之一, 目前工程建设招标评标办法的实施, 体现在在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活动中, 保护了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保证工程质量, 提高投资效益。但是最低评标价法在投标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要分析最低评标价法的利弊, 以及提高业主和承包商的抗风险措施, 才能有效地运用好该评标方法。

1 最低评标价法的特点

最低评标价法指在技术标评审通过的前提下, 总报价最低为最终中标人。其含义特点其一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 这是投标中标的前提条件;其二经过评审的投标价格为最低, 这是评标定标的核心;其三投标价格不能低于自身成本, 必须避免恶性竞争的出现, 制止不正当竞争、垄断和倾销作法。目前我国大多数项目都是采用这种评标方法, 该评价方法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可以有效节约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有利于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三是能够有效遏制腐败现象, 规范市场行为;四是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但是该评价方法也具有以下不足:一是成本价不易界定, 这是造成最低评价法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二是由于价格最低, 所以无法保证服务和质量最优;三是投标人有危机感。

2 项目实施过程中最低评标价法易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2.1 最低评标价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1) 施工企业在投标中采取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策略。在投标报价中对可能变更的项目和增加工程量的项目, 提高这个项目的报价;工程量清单中只有工程项目而无工程数量者, 提高其报价等这些手段采取不均衡报价。施工企业这种对投资控制的消极作用, 很大程度上会损害工程质量和进度, 影响工程投资效益。在后期的施工中寻求索赔价款的办法, 来要求业主支付工程索赔款。

(2) 偷工减料, 以次充好, 降低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在监理队伍素质还不太高的情况下, 施工企业为了获得利益, 会与监理单位串通, 在施工过程中降低材料成本, 以次充好, 降低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

(3) 施工企业经常以低价中标后进行非法分包或肢解转包, 通过此手段收取高额的保证金和项目实施期间的管理费, 以此来转嫁自身风险, 层层分包后使工程管理失控, 给项目实施带来风险。

(4) 低价中标后施工, 既损害国家又损害企业利益。如果企业只以中标为目的, 低价中标后, 为了不亏本, 只能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以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 如此工程的质量和工期难以按质按量完成。还有企业以低价中标后, 受建材与油料涨价和拖欠工程款这两大因素影响, 举步难艰。不仅会延误工期, 也会使工程质量不达标, 给国家、业主和企业都造成损失, 所以投资者、业主、监理、招标评标委员会等对这一系列负面影响应予以高度关注, 防止恶性竞争合法化。

2.2 原因分析

(1) 合理最低成本价编制依据不足。目前在最低价评标方式的实施中, 国家对此相关文件没有明确规定有关计算及论证依据, 在这种情况下, 报价最低的真正投标人很容易就可以承揽到工程项目。对于恶意低价中标的投标人, 除贿赂招标人、评标人等手段来利用无认定标准这一缺陷外, 围标现象是其达到目的重要手段, 由于围标是为了衬托真正投标人, 围标中陪标人报价明显高于真正投标人的报价。

(2) 市场管理水平低。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工程设计、工程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工程担保、建筑法律事务所等水平参差不齐, 要想保证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必须要保证招标文件的严密性、设计图纸的完善性、工程量清单及标底的准确性、建设工程合同的公平性等。再加上投标人没有独立估价能力, 只有少数企业可以建立独立估价信息的资源库。

(3) 投标人竞争不足。招投标的本质就是竞争, 要使最低价中标的评标方式充分发挥其优势, 真正达到最优的效果, 必须保证建设市场形成竞争的局面。但是在实际的招投标过程中, 会出现投标人之间实施相互买标卖标行为, 导致投标人之间竞争不足。

(4) 工程施工管理流于形式化。企业低价中标后, 为了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亏本, 只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 甚至采取偷工减料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 投标人会想方设法的增加工程造价, 甚至会进行不正常的工程变更等, 导致工程施工管理流于形式化, 名存实亡。

3 遏制低价抢标、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对策措施和办法

(1) 投标人要以本单位的利益和长远目标着想, 正确估计竞争对手的情况, 利用其规范成本价的组成因素、计算及界定方法, 有针对性的合理决定自己的最终报价和每个工程细目的单价。投标人根据施工图预算总金额扣减本单位的利润及可能出现的管理费提成外, 其预算就靠近招标人的成本价。

(2) 考虑最低评标价法的配套措施, 降低中标后的履约风险。一是招标人要求投标人在投标前为本项目提交投标保证金, 中标人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前提交履约担保。二是推行业主对等支付担保制度。招标人要求中标人提供履约保证金或者其他形式的履约担保, 与此同时, 招标人也应该给中标人提供等额的工程款支付担保。要求履约担保的现金部分必须存入专户管理, 利息归承包人所有。随着工程进度应该逐步退还承包人的超额履约现金担保;保证在合同工程交工验收时所有的履约担保都已经退还给承包人。

(3) 改进评标办法, 减少人为定标因素。在招投标全过程保持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 不断完善科学、合理, 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影响的评标办法。评标办法的制定一要考虑降低建设成本, 二要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保证投标人充分分析所投项目内容和项目特点, 收集准确的施工方法和造价方面信息, 控制好投标报价。避免低于施工成本的报价中标, 对最低评标价者, 在开标后要核实其报价理由及报价的可靠性。

(4) 低价中标后加强承包人的后续管理。完善的工程合同、工程款支付、质量、进度及信誉管理制度, 坚决清除严重不按合同规定要求组织施工管理的承包人。

(5) 在设计阶段提高设计质量, 防止施工阶段违规变更。提高设计深度, 要从工程的设计审查入手, 从根本上杜绝施工过程中随意签证增加工程量的现象, 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变更工程造价。

4 结束语

通过大力推行最低评价法, 可以有效地促进交通建设工程造价改革, 不仅是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必然产物, 能够有效地规范市场秩序, 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有利于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投标人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搞好内部管理、市场调查、编制合理的标价和技术文件, 才有可能赢得竞争。完善和提高招投标工作水平和质量, 随着工程建设改革的推进, 交通基本建设管理水平将得到整体的提高, 最低评标价法也将真正发挥其有效的作用。

摘要:本文简述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过程中最低评标价法的特点, 分析最低评标价法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探讨成本价应考虑的因素和计算方法, 说明此方法不等于绝对最低价中标, 提出投标环节遏制低价抢标、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对策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最低评标价法,对策措施,应用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的通知”[Z].

[2]山东省交通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交通建设招标投标活动的实施意见”[Z].

上一篇:数学课堂建模教学下一篇:现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