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2024-10-24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共11篇)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篇1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密不可分的,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就是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现如今,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载着塑造在校学生以及新一代社会新型人才人格和品质的重要使命, 这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保证。因此,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思想教育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就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效地结合起来, 进而实现最终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分别为目标性、规律性、整合性以及能动性。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探究

(一) 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

规律是现象中持久或者静止的反映, 它是客观事物之间所存在的本质必然性的联系, 或者是客观事物发展的趋势。规律不能被人们所创造, 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人们只能利用或者改造它。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同样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它体现了在思想政治教育整个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各个要素之间的本质必然性的联系。因此, 要合理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立更加合理和科学, 进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并实现最终的目标。

(二) 深入研究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复杂又紧密的联系, 包括了本质性和非本质性的联系。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将其分为三个层次来探究。

1. 基本规律

在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中, 所呈现出来的基本矛盾或者根本矛盾就是事物自身所具有的基本规律, 也就是最根本的规律。有时候也会表现为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的运动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政治观点。由马克思的观点可知,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者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从而对人们所施加的本阶级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 进而使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社会活动得到一定的改变。这也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不断地适应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两者间的统一性也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深刻地体现出来, 也就是说思想政治与社会经济关系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及相互制约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目标的确定都是与经济关系的需要相适应的, 社会经济的变化与发展也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与发展。因此, 必须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更加了解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而且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2. 主要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规律也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 可以从两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规律进行理解:一方面, 教育者要以被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实际水平为教育的出发点, 并根据被教育者的实际思想需求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 进而使被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一个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说要从被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 并根据他们的需求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进一步促进被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必须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成功。另一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任何社会, 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服务或者服从于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是一个较为复杂多样的系统,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中的许多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 服从社会并且受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制约。以上这两个方面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规律, 然而这两个层次的规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前者主要解决人的发展问题, 面向的主体是个体的人, 而后者主要解决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各个领域之间内在的一些问题, 面向的是整个社会。

3. 具体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理解。

首先,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的要素, 两者之间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又相互联系, 教育者的主体意识要得到被教育者的客体所认同, 这样一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容易地开展。两者之间双向互动的规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也就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施加思想教育影响, 进而改变被教育者思想品德的一个积极的过程。第二,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是被教育者主动、能动地接受思想教育影响的一个过程。第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律也就是被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以及启发中思想道德进行转变, 并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我, 进行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由此看来,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者是相互作用和相辅相成的。

其次, 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协调控制, 从而助力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并发展的, 它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个体, 它的整个过程受许多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教育者作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要明确对被教育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所要进行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被教育者只有在教育者的思想影响下才能完成受教育的过程, 否则就会随机地往任何方向发展。因此, 这也就决定了想要顺利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 达成最终的目标, 既要不断地协调和控制各种影响和制约的因素, 还需要对被教育者的思想进行一定的控制, 这样一来就能够让被教育者的思想在一定的方向和目标下进行有效的转变。如果在整个思想教育过程中, 所有的制约因素以及被教育者的思想都难以得到控制, 这种情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无效的。因此, 在思想政治政治教育活动中, 既要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协调与整合, 有效地利用并强化有积极影响的因素, 又要消除和抑制那些不利的影响因素, 并通过有效的选择教育的方式、制订合理的教育目标等对被教育者的思想进行一个整体的控制, 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一个较好的环境氛围中顺利地进行下去。

最后, 内化与外化辩证统一的规律。被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完成两次转化才能达成所期望的思想道德的转变, 这两次转化指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 即从内化到外化的一个转变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是被教育者对教育者所传达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吸收, 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自我反省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个阶段指的是被教育者将所接受的信息形成一种新的认识, 并将其转化为良好的行为, 最终再将这种良好的行为形成一个行为习惯。这两个阶段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是属于辩证统一的, 它是被教育者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和帮助进而完成思想矛盾运动和最终转化的过程。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关系的辨析

一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联系,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必须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并运行起来, 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合理顺利地运行, 就务必要以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理论依据, 一旦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难以开展下去, 最终很难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其二,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不能被直观地看到, 它具有一定的内隐性, 它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因此, 只有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整个运行过程, 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实质。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第一,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人们只能遵循它或者改造、利用它, 不能凭空臆想或者创造它。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同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首先,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不是凭空想象或者臆造出来的, 这就体现了它的客观性。其次,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及时适当地进行调整, 在不违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前提下, 人们可以改变或者优化其运行的方式, 使其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这就体现出它的主观性。第二,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主要是指系统内部所包含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的本质性与非本质性的联系, 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中所体现出来的只有客观的本质性和必然性的联系, 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相比, 它不存在非本质性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基础和核心环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在逐渐地提高, 因此,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不断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尽快地建立起科学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可以进一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进而消除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 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摘要:要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前提, 必须要认识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才能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 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含义, 并通过对它们的具体认识, 进一步阐述了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和区别。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教育规律

参考文献

[1]陈淑丽,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及相关概念辨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 (2) :79-82.

[2]陈淑丽, 何会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系统构建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高教版) , 2014 (2) :22-24.

[3]朱孔军.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运行研究[J].高校理论战线, 2012 (6) :17-20.

[4]聂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师版) , 2014 (35) :65.

[5]卢葭琪.浅析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相关概念[J].金田, 2015 (4) :267.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篇2

教育实习是把自己在学校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知识应用与实际,同时也是对自己从事任教能力的一次大检验。从2010年10月12日至今共7周时间,实习的同学们积极锻炼,努力地做好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在穿着上大方得体,言谈举止,自然端庄,尽力给学生一种道德修养好,文化水平高的印象。在教学工作方面,认真备课,用心修改教案,虚心听取任课老师的意见,弥补自己在教学工作上的不足。在班主任工作中,积极负责,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热心真诚面对每位学生,尊重他们,深入细致了解他们。下面我代表实习生们谈谈自己的一点实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工作方面,实习期间我讲了3次新课,一共5节课,每节课我认真备课,听取任课老师的意见,用心修改教案。实践中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课后结合老师的意见全面反思,认真总结,弥补不足。再加上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取长补短,因而在教学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

第一次上课不是很成功,虽然基本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但是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因此教学效果欠佳。课后我认真分析了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并结合陈老师的建议,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进行了反思总结:对于初一学生的教育,需要通过实际事例结合学习书本理论,才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通过榜样力量的激励,才能使他们获得感同身受的体验;需要教师情感教育的升华,激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达到真正的思想教育的目的。通过反思与总结,我在第二次课中取得了长足进步,课堂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改善。

那堂课是在初一4班上的《师生情谊》,这个班的学生向来都比较活跃,上课前我还在担心自己能否控制好课堂纪律。上课时,我用《学生写给老师的一封信》导入,说实话我读的时候是发自真情实感读出来的,自己都被其内容所感动,我能感到我拿着那封信的手是微微颤抖的。起初读的时候,课堂纪律不是很好,但当我读到末尾时,我发现同学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我的身上,都在很认真地听我读。紧接着,我又以一个个小故事——汶川地震的感人师生故事,毛泽东尊师,鲁迅的故事等——串讲每一个知识点。令我很意外的是全班90%的人都在很专注地听我讲课。这堂课的板书很多,就连我转身写字时也没有同学讲话。整堂

1课很顺利地上完了,我没有一次维持纪律,师生互动也做得很好,就连平时最调皮,每节课都捣蛋的学生也在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听我讲课。4班这么“反常”听课的情况令我感到很惊奇,同时,我也知道他们的这种“反常”的表现,就是对我的课堂教学成果的最好肯定,同学们的表现为我的教学打了满分。课后指导老师也对我的教学给予了很高评价。

通过这几次上课,我真正明白了那句话:“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是靠老师引导的,课堂纪律是老师和学生双方的责任,学生不认真听课,老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应该怎样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改进。就像这堂生动的《师生情谊》,我用爱去启发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触动,引起他们的共鸣,他们自然会认认真真地听讲,而且在整个课堂讲学过程中,师生的配合也很好,我能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的思维在跟着我的思路驰骋。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热心真诚面对每位学生,尊重他们,深入细致了解他们。我辅导了学生参加校讲故事比赛,协助校运会工作,开展主题班会,并取得了预期效果。通过两个月以来与学生的接触,我也有一些感悟:首先,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培养好班干部,这对班级管理有着多方面的作用,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能够对班级起到时刻监督的作用,同时也分担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与压力。其次,对与那些调皮的学生,更需要的是老师对他们的关注、沟通和关心。这一类学生往往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他们不能在成绩方面得到关注,就希望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引起老师、家长的关注,因此他们最缺少的是家长的关爱和老师的关怀。对于这些学生用训斥、恐吓都是解决不了的,化解的最好方法是爱,用爱来关怀他们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序管理 篇3

摘要:程序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项目管理领域已经得到普遍推广。把程序管理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因为它的特点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并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程序管理必须构建科学的程序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管理、评价与反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程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232-02

Discusses the procedure management of the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Abstract: Process management is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thods,which has been widespread in the field of project management.Process Management contacts th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cause 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w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refle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ubjectiv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complex systematic proje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gram management procedures need to build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and organize the implementation, management,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rogram Management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但在现实的实际运行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在管理方向上,缺少总体规划;在管理标准上,缺少定量要求;在管理方法上,没有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能力;在管理控制上,没有严格的责任制控制体系,没有把获取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有效地利用信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以致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形式呆板,效果不佳。因此必须从系统的角度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把握住事物发展的关键,实施有力的预先控制,进行程序管理。

1 思想政治教育程序管理的内涵解释

在管理学中程序是指制定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要方法的计划;程序是按时间顺序对必要的活动进行的排列,因此,程序是详细列出必须完成某项活动的切实方式。程序管理是按照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步深入,遵循事物演变的客观程序,循序渐进,实行科学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建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程序,充分发挥程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有作用,是新形式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序管理就是充分借鉴和运用程序管理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程序管理是程序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就是把管理学中的程序原理和系统原理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中,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实施管理,谋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整体功能和实现程序管理目的的活动过程。

2 思想政治教育程序管理的特征和作用

2.1 程序管理是整体性的管理

程序管理是综合计划和整体性的管理,它能发挥每个人的力量,提高整个组织的战斗力。程序管理是一种整体性的管理,也就是说,它是从整体要求出发,对思想教育实施系统化管理,谋求思想教育的整体效应,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程序管理中,必须明确目标、研究对象、落实内容、制定措施。思想政治教育程序管理各种内容、方法的安排,各项任务的布置,必须考虑整体效益,即它的目的性。要在整体功能的基础上展开各要素及相互之间的活动,从而形成系统整体的有机行动。这是实现思想教育程序管理科学化的要求。遵循程序管理是整体性的管理。这种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各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发挥整体优势,完成整体思想政治治教育目标。

2.2 程序管理是层次性和有序性的管理

程序管理的层次性和有序性就是在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上概括出来的思想教育管理理论。程序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它有着一定的层次结构,并分解为一系列的分系统。同时,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依各自的性质不同而被分成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层次都有自身的规律性,从而与其它层次区别开来。思想政治教育程序管理的层次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清不同层次的区别,又要看到不同层次之间的辨证关系,做到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既分成各个层次又协调一致地开展。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内部结构表现为有序性。其中的内在程序是不可颠倒的。总之,凡是系统都是层次性和有序的。各个分系统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大系统中,都按一定的层次和秩序存在和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程序管理的这种层次性和有序性不容颠倒,是一种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有利于加强思想教育管理;有利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程序管理工作的进行。

2.3 程序管理是相关性的管理

程序管理是相关性的管理,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各要素或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且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与其他并行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不仅存在于思想政治领域,而且涉及到文化教育、物质生产、军事训练等各个系统,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这些系统一样,以自己的目的和功能服从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这个大系统的目的和功能。在思想教育管理中,要遵循程序管理是科学相关性的管理,有利于保证思想信息在传递上畅通无阻,在分析上准确无误,在处理上妥善及时,也有利于思想教育管理者协调整体与层次、层次与层次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从而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层次,定性定量分析教育对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思想政治教育程序管理的片面性,克服盲目性,增强预见性,掌握主动性,提高有效性。更能增强现代化管理的应变能力。

3 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程序管理

3.1 制定目标和体系

坚持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管理的决定、指示、法规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程序管理目标体系;同时遵守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规律和基本原理和事物发展规律。建立完整的程序目标体系是实现程序管理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程序管理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极为复杂的目标体系,目标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整体。一般说来,长远目标、理想目标、整体目标等在目标体系内处于最高层次,它们在方向和内容上规定了各部门、各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在这些高层次的目标之下,又可以按高层次目标来制定下层目标,并围绕总目标层层展开、逐级落实、制定整个单位的目标连锁体系。这就要求下级制定的目标必须保证实现上级的目标,这样就能把每个人的力量集中到完成总目标上,形成一个从上到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的朝气蓬勃的管理局面,大大加强管理对象、管理者、管理部门与总目标的联系,使得总目标顺利完成有可靠的保证。同时,程序管理又是一个全面考核的管理,它要求的是管理的目标必须全面保质保量地完成,因而,对发挥每个人的力量,提高整个组织的战斗力具有促进作用。

3.2 组织实施

思想政治教育程序管理是从管理的整体目标出发,组织实施,每个部门、每个人只有加深了解,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协调一致,才能完成总体系统的目标。同时程序管理的领导者要发挥组织实施的具体作用,不同级别有不同的重点,上层决策职能部门以提高效益水平为主,下层工作部门以提高能力为主,管理对象以提高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为主,根据不同的级别组织实施程序管理,,能创造一个培养和锻炼管理人员领导能力的管理环境,促使他们具备真正的领导能力。这种管理方法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实行整体管理,发挥整体优势,完成整体目标。

3.3 监督和检查

在思想政治教育程序管理中,工作总是分阶段进行的,做到一定阶段要告以段落,监督检查是总结提高的前提,因此应该在工作中培养监督检查的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措施,建立管理系统网络,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开辟多种渠道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达到既定目标,防止已作出的决策中断。为此,必须有系统的分析实行决策的进度,及时防止可能出现的偏离既定规定程序的情况或迅速采取措施消除已经发现的偏离情况。监督检查,对下级来说据有考核作用。各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下级人员执行计划决策时的严肃性,了解下级人员在实行中的创造性。经常和定期的监督检查,将促进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监督检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具有测度管理水平高低和素质的优劣。对于以后的工作来说,具有总结提高的作用。

3.4 评比与反馈

在思想政治教育程序管理的过程中,在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之后进行评比与反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评比,就是通过比较,评定高低,确定先进与落后,只有评比之后,才能进行奖励。同时进行反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及时修订目标,改进工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程序管理的发展完善,努力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程序管理的新途径。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程序管理过程中,要统揽全局,注意局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最佳效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2] 邱伟光,程延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

[3] 陈少岚.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年.

作者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篇4

教育部在关于网络教育规范发展的几次会议上, 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教育规范管理的通知》中都指出, 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并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学生组织的作用, 密切注视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学生管理和做好思想项政治工作”。

一、开展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首先, 由于网络教育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社会化以及办学的多层次、多规格决定了网络教育学生年龄、职务、学习基础、家庭环境等层次上的差异, 同时, 学生又具有多重社会角色, 他们在承担学习任务的同时, 还要肩负对工作、事业和家庭的贵任。这些客观因素必然会给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复杂性、迫切性和艰巨性。

其次, 从网络教育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看, 由于这网络教育学生经历了由“学生”, 到“社会人”和再由“社会人”到学生两次角色转换, 在这两次角色转换过程中, 具有了成熟的“社会人”经历, 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成才观念、道德观念产生了相当大的差异。因此,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式无法移植到网络教育学生。

再次, 从网络教育的学习模式来看, 师生处于分离状态, 缺乏集体主义教育的影响, 更缺乏校园文化的熏陶, 学生遇到学习上、思想上的问题, 只能通过媒体与老师、同学间接交流, 缺乏现场感, 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失去时效性和主动性。

基于工作实践,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二、探索适合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1.结合实际,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

网络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激发与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要目标。据调查, 目前超过50%的学生以文凭的获得为学习动机, 缺少知识需求和能力提高的动力, 加上网络教育学习主要依托网络进行, 多元的网络文化和价值观念、虚拟的网络生活对学生的思想会带来很大的冲击, 因此, 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贴近学生, 务求实效, 切忌假大虚空, 形式主义。

2.加强网上学习社区建设, 充分利用网络搭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虚拟平台

一个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学生“网上家园”, 是做好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为此, 我们依托网络创建了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有计划的开展征文、摄影等比赛, 组织网上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等, 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 培养自我负责、自我管理行为能力。

3.创建虚拟的学生社团和党团组织, 引导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由于网络教育师生分离的特征, 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改革与创新, 我们依托网络, 建立了虚拟的网上学生社团和学生党团组织, 以党员社区、网络党课、视频会议、网上群组讨论等形式开展党员活动, 引导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规范求学行为, 提高思想素质。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开展的网上党团建设活动, 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

4.建立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加强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在网络教育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要避免形式化、内容空洞、说教的现象。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对全日制本科生的“两课”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 删除一些不符合网络教育学生需求内容, 增加了比如价值取向、情操情趣、心理性格、文化修养、行为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内容新颖, 有吸引力。

三、开展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保障

1.探索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做好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展网络教育的试点学校要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构, 成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把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网络教育学院的总体工作目标之一, 常抓不懈, 量化考核。

2.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活动开展的情况, 作为网络教育学院、校外学习中心和网络教育学生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 及时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好的经验, 推广好的作法, 争取好的效果。网络教育学院要加大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奖励力度, 对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学生, 给与奖励学分的鼓励。

3.加强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研究工作

培养一支具有正确教育理念、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 懂网络, 熟悉多媒体技术的高校网络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是保证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发展的关键。目前, 各个试点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但很多活动只能限于校本部的学生参加, 只有依托专门的师资或者对现有的辅导教师进行特定内容的培训, 才能使处在各地学习中心的学生都能受益。

4.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因素对网络教育学生的影响比全日制学生要大得多,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最大限度地利用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资源和积极因素为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比如, 根据各个时期社会上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或事件, 通过BBS或视频会议系统组织学生开展分析、讨论,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问题的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四、结语

目前, 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还处于探索期, 网络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总结经验, 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 使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适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摘要: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 近年来发展迅速。如何有效开展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网络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结合网络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孟聚才.试论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谭惠苓.试论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 2001, (3) .

谈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 篇5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和重要环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明晰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按素质教育内在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紧迫的时代课题。

1.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素质教育有丰富的内涵,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经过20多年来对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对素质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素质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它是在人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把知识经过内化和升华而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高素质是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等方面,这几个方面相互依存。其中,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为学生其他素质的形成提供条件;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和灵魂,主导着其他素质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诸方面素质。

素质教育既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思想,是渗透性教育、养成性教育和体验性教育。素质教育也是一种过程性教育,它注重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因此,它能很好地塑造学生品质和培养学生能力。

2.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深人地探讨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对于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1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提升和保障素质教育各方面的成果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它喻为“灵魂”、“核心”、“关键”,是我党三代领导核心一以贯之的思想,在今天具有尤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大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些论述,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重要地位,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有利于提升和保障素质教育各方面的成果。

2.2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是部分和总体的关系素质教育是由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担负着培养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素质教育是部分与总体的关系。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受教育者“德”的实践活动。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培养就无法实现,就会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素质。

3.按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按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

3.1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首先,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各学科的科学文化教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科学文化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让学生拥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力。另一方面,各学科文化课学好了,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分析问题、辨别是非、辨别真伪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学生就易于接收科学的思想和理论,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其次,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各项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第三,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使学生全方位接受教育。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穿于教师的言行之中,发挥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作用。只有实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素质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3.2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时代的任务和主题,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植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更新观念,勇于在教育方法和教育渠道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培养、提升并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在教育实践中更多地运用交互式、体验式、渗透式和咨询式的教育方法,给学生独立感知、主动体验、自主思考、积极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参与者、体验者和探究者。要充分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整合各种教育力量,由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拓展,由学校向社会拓展,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以及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知识讲座、读书活动、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3.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所以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既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质,又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首先,要从学生的需要为切入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要始终以学生为本,注意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紧紧围绕其实际需要组织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式,而不是以主观的推测与想象代替客观情况。其次,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教育者的身份,以平等热情的态度同他们交流思想、探讨问题,坚持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用平等民主的方法,对他们的需要进行正确引导,关注并尽力满足他们合乎社会需要的选择和正当需求,坚持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主动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学习情况,同时要注重研究解决学生的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社会心理问题,特别是对特殊学生群体更要加以关注,努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学生加以启发、引导,做到有的放矢。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以人为本

高等学校作为研究高深学术, 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 必须要使学生学习广博的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学生真、善、美的心灵。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大背景下开展的思想观念与精神的综合教育活动, 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现时代的自我超越与发展”[1]。

一、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内涵

对于“思想教育管理”的内涵, 目前在理论界上并没有较为权威的统一说法, 有些学者直接以“思想教育”来简称“思想教育管理”, 认为思想教育实质上是包含“教育”与“管理”两个成分;还有些学者则认为“思想教育管理”是由“思想教育”与“管理”这两个不同的内容组成, 不能简单地将二者统一起来;再者, 也有人以“思想政治工作”来涵盖和统指思想教育与管理所有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表现为传道解惑、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形式和广泛对大学生施加思想、心理影响;管理的个性表现为通过制定和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奖优罚劣的形式和方法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倡导、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共性表现为:它们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都是一致, 都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 从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着手, 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质, 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而二者在形式上、方法上的不同是由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有效性决定。如果只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管理, 便脱离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活力, 不仅软弱无力, 而且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很难养成。反之, 如果只关注管理而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 将缺乏理性, 是片面的, 低水平的, 低效率的, 使管理工作陷于事务和被动。只有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紧密结合进来, 才能符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的特点和教育规律。

二、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维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就意味着要把维护和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作为评价和衡量一切活动、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终极标准。教育坚持“以人为本”, 可以使传统人本教育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教育坚持“以人为本”, 概括地说就是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 肯定人的价值, 确立人的主体性, 重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身心和谐性, 并希望通过教育使人的个体、最终人的全体发展得更加完善、自由。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新体系

传统的教法只强调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 教学内容空洞、教条, 管理手段严厉、僵化, 这极大地压抑了他们的思维活力, 造成严重的逆反心理。因此, 解决思想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必须由“要我干”到“我要干”再到“主动干”的转变。在人本思想教育管理中, 更多的是体现个体的地位和价值, 要求个人得到尊重、重视。遵循受教育者发展的需要和规律, 激发他们的个体价值与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发挥。在当前教育对象个性化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 注重人性关怀, 贴近生活, 深入精神层面, 更能形成一个平等、民主、和谐教育管理氛围, 保护他们能动思考的积极性, 推动思想问题的深层次解决, 使之能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完善, 进一步提高思想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看一所学校的思想教育管理科学与否、有效与否, 不是从教师或管理者的角度来进行评价, 更重要的应该从学生切身的感受来判断。学生可能是学校中最容易不满意的群体, 当然这既有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 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因为青年学生思想敏锐, 认识问题容易理想化, 在现实中遇到问题, 就容易不满意。另外, 由于人们习惯于把学生当成有待教育的孩子, 对他们的声音往往听不见或者不愿听, 或者听了也无所谓, 因此, 学生可能是学校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利益群体, 学生的情感是最少被尊重的情感。我们搞教育改革, 首要转变的观念就是学生的地位问题。如果我们不给学生以主体的地位, 就不可能办出高水平的大学。如何认识学生管理观念, 是我们在办学思想上应当解决的核心问题。

四、结论

本文基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发展状况以及高校在管理上的漏洞, 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新体系使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充分体现人性化、民主化与法制化, 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靳诺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靳诺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管理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指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去组织、协调和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与信息, 建立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活动秩序, 使整个教育过程达到协调化、高效率与最优化。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决策、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作用。那么, 如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一、更新管理理念, 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是管理过程的指导思想, 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导航塔。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的滞后, 将导致创新的缺乏, 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欲速则不达。在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的今天,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能像过去那样, 为教育而教育, 为管理而管理, 必须树立新的理念, 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与时俱进的、更为科学的指导思想。

(一) 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服务”的理念。

“服务”乃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最高理念。其主旨在于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为提高全民思想政治素质服务。从现代管理活动的本质来讲,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过程, 就是为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机制保障、提供服务的过程。

(二) 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有效”理念。

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 我们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预测、决策和实施进行的管理, 但几乎没有评价管理这一环, 即使有, 也是不科学的。强调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有效”理念, 也就是强调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管理,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其效果作出评价与判断, 以便全面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决策的执行、落实情况, 科学地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得失, 积累经验, 纠正偏差, 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方向, 调整或重新制定思想政治工作的计划与有关政策,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管理,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水平, 确保工作“卓有成效”, 杜绝像过去那样为教育而教育、从不问教育工作是否有成效的现象。

(三) 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成本效益”理念。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只顾工作和投入, 却很少问及投入之后的产出效益。这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的问题, 而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的问题。只有在管理制度上加以完善, 树立起“成本效益”理念, 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延伸到效益阶段, 而不是完成“操作”就算完成任务, 这样才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去追求投入之后的最大产出。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成本效益”理念, 就是要杜绝那种只管“种”不问“收”, 没有效益意识的现象。

二、完善运行机制, 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存在的弊端很多, 如机构设置多、分工细, 却配合不够, 总体投入大, 但形不成合力, 管理观念落后, 创新不够, 管理缺位等等。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必须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一) 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个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尽管为具体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框架, 规范了总体原则, 但还需要我们根据新的具体情况进行改革、充实、创新和发展, 逐步形成党委全面领导, 以各级党组织为政治核心, 党、政、工、团、妇各司其职, 密切配合, 互相协调, 齐抓共管的领导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 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突出重点, 多做工作:一是要努力加强党的建设,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要加强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干部的骨干作用。三是各方面要密切配合, 形成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格局。

(二)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管理机制。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机制是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领导能否得到贯彻落实,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重在建设, 除了培养和选拔两个环节外, 更重要的还要做好管理工作。

(三)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保障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保障机制。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法规制度保障和人财物力的保障。一是法规制度保障。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 应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衔接、与青少年成才成长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 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保证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的各责任单位都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完成自己的任务, 既做到各负其责, 又保证协调一致地完成思想政治工作任务, 真正做到依法教育。二是人财物力保障。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 合理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经费投入科目, 列入预算, 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级党政机关及其他法人单位要为开展全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 不断改善条件, 优化手段。

三、转换管理模式, 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开拓有效途径

(一) 从灌输型管理转向渗透型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双向过程。一方面, 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 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又发挥着主体作用。

(二) 从单向型管理转向全员型管理。

随着现代社会思想的多元化, 传统的单向管理模式显得力不从心, 促使我们转向全员型管理, 全方位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统一管理格局。各级党政部门还应健全广泛的管理育人网络, 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只有把单向管理转为全方位、上下左右互动的全员管理, 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真正有实效。

(三) 从训导型管理转向民主型管理。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应该抛弃过去“专制”、“训导”式的管理, 那种管理模式只考虑集体的权威, 很少考虑被管理者的感受。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思想交流、思想管理的三者合一, 管理者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或方式去说教, 极易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

(四) 从经验型管理转向规范型管理。

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要求管理者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从管理对象的思想实际出发, 遵循思想活动发展规律, 在管理过程中遵守科学的程序规范和方法规范, 确保用公认的客观准则, 分析判断事物, 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能协调有序地顺利运行。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篇8

作为专门的管理科学, 危机管理是为了应对突发的危机事件, 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 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应对的措施。无论何种防止危机发生的措施和消除危机风险的努力都可以看作是危机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 在面对青少年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危机、人际危机、感情危机、安全危机等各种危机时, 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可以有效化解危机。

1. 危机发生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警机制

学生日常管理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是一种特殊的育人形式和手段。危机管理是新形势下管理育人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危机管理要改变“事后型”和“动员型”的管理方式, 迅速建立“事先预防型”的管理模式。危机发生前,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收集相关信息, 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分析处理, 及时上报, 整合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力量, 采取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以预防危机的发生。在网络环境下, 针对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和有害信息借机传播, 给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对此,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要有高度的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 及时收集可能引起青少年学生思想与行为变化的信息, 提高对网络信息的收集、吸收及存储再利用能力。其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养成自觉分析信息和认知任务的习惯, 能熟练使用微博、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总之, 要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处理尽早发现危机威胁, 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 做好应对准备, 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警功能。

2.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减震器”功能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客观公正地对各种危机事件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形成主流的思想导向, 引导舆论向有利于危机事件解决的方向发展。由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其普遍具有较强的猎奇心理, 在危机发生后很想尽早知道事情的真相, 否则就会出现谣言四起甚至以讹传讹等现象。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按照“快报实报”的原则, 尽快让青少年学生了解事件的真相。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坚持对舆论和媒体的正确导向作用。学校的校报、广播、报栏等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和育人宗旨, 把握主旋律, 反映时代精神;要通过对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的报道等来引导舆论, 避免盲目恐慌和流言蜚语。

3. 危机发生后的精神动力整合功能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危机管理除了在危机的预警和危机中的“减震”之外, 在危机发生后仍然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 实现精神动力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就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 尊重学生个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青少年学生具有差异性、多样性的精神动力加以整合, 形成合力和推动力。要借助思想政治课教学平台, 充分挖掘危机事件中出现的典型事迹的教育意义, 以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此外, 针对心理危机、情感危机等危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人文关怀功能, 从精神层面去尊重学生、关怀学生, 还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 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整合。危机的发生不仅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 更会引起学生心理的恐慌, 及时的心理治疗和心理疏导, 可以缓解学生的消极情绪。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危机管理模式在面对各种危机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危机管理仍然面临发展的困境。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危机管理观念缺失, 常常把危机管理仅仅限于安全领域和政治领域, 甚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危机管理没有交集。一旦危机发生, 仅仅依靠经验和个案来应对。而且在危机管理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人本意识淡薄, 对学生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结果使得一些学生短时间内无法走出危机的阴影。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 一味地指责学生, 不能很好地发掘学生潜在的动力, 低估学生的应对能力和组织能力, 导致了学生被动接受管理, 也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危机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此外, 如果过度强调危机管理, 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学生看作“易燃易爆”的危险群体, 警惕性过高, 时刻担心学生出事, 容易造成自身的压力过大, 影响教育的效果。

二、问题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适性

“问题管理”理论是我国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孙继伟博士提出来的。主要是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挖掘问题为基础、以表达问题为辅助的管理方法。由此可知, 问题管理包括三要素:积极挖掘问题、充分表达问题、合理解决问题。其中, 挖掘问题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界定问题, 解决问题包括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和跟踪反馈, 表达问题则有机地融入挖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每个环节之中。

1. 从危机管理到问题管理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必然

相对于危机管理, 问题管理可以防患于未然, 防止问题演化为危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实现从危机管理向问题管理转变, 并不是要取代危机管理, 而是实现以危机管理为主逐渐转向以问题管理为主。思想政治教育中会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 而且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问题, 旧问题解决了, 新问题可能又会出现。随着问题的扩散, 矛盾积聚到一定程度如果得不到解决, 就会转为危机。进行危机干预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 作为有经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采用问题管理而非危机管理。他们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除了物质需求、精神需求, 还包括个人才能发挥的需求, 以及信任、尊重、荣誉、信念的追求、理想的实现等需求。这些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把握往往取决于对青少年学生处于萌芽中的问题进行即时管理。通过问题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关键问题, 通过对各种问题的筛选, 实现“去伪存真”。

2. 对问题的把握和解决有助于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与危机管理不同, 问题管理往往在问题出现之前付诸有效的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已成为共识,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贴近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 了解学生心中所思、所想、所愿, 只有贴近问题产生的主体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尤其要关注多元化的价值观给当代青少年学生带来的多种选择。如果无视价值多元化的影响, 仍然沿袭单一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 不去积极引导青少年进行价值观选择, 就会导致青少年学生产生价值观的迷茫和困惑, 久而久之产生思想、心理等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问题管理的着力点

1. 力求准确表述问题, 不断挖掘并监控问题

问题管理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准确表述, 只有把问题表述出来, 才能得到师生的互相支持和认可。力求准确、及时表述问题是深入了解青少年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途径。当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权威面临着被消解的局面, 学生从网络等途径获得的知识、信息等远远超过学校教育, 加之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部分教师师德缺失等使得部分教师面临“信任危机”, 在此背景下准确表述问题显得十分必要。

做到对问题的准确表述还远远不够, 还要不断挖掘并监控问题, 要在对问题明晰表述的基础上, 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和归结。通过剖析和归结, 找到关键的问题, 并区分哪些是主要问题, 哪些是次要问题。同时要归结问题, 对有因果关系的问题进行追根溯源。有的问题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比较困难, 最有效的办法是把问题监控在无碍大局的范围内, 使之不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2. 注重跟踪和反馈问题, 促成外铄到内化的飞跃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当代青少年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青少年学生在思想、心理、情感、人际及发展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日益呈现多样性、层次性、差异性和多变性, 必须尊重他们的个性, 把他们当作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价值追求的现实的人, 依据青少年学生的个性,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同时教育内容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材施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切实解决青少年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从而调动他们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树立自信心。

在跟踪和反馈问题的基础上,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外铄到内化的飞跃, 使外在的约束变成内在的自觉, 使问题不再成为问题。外铄是指通过外在的道德和法律规范来约束青少年学生的行动, 内化是将外在的社会意识、思想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 内化是外铄的升华。实现内化可以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 让青少年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并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环境的力量起到“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

总之, 危机管理和问题管理是密切相关的活动, 我们必须将危机管理和问题管理视为一体, 将二者作为整个管理过程的两个环节来看待, 把预防和管理危机作为出发点, 以解决过去危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蔡志强.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危机治理研究.思想理论教育, 2003 (10) .

[2]秦琴.浅析高校危机管理中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 (4) .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篇9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缺乏长期就业规划意识, 矛盾心理严重

生活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 大学生从进校时就对就业前途充满忧虑, 但是能从大一开始就认真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学生却是九牛一毛。大部分的在校生都没有认识到应该结合自己的气质、性格中的优缺点和自身的兴趣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测价, 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自身职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很多在校学生不能采取有效的、从自身修为培养着手来解决解决实际问题。很多学生只能是通过和宿舍同学或者本专业的高年级同学交流来获取对就业问题解决的“行之有效”的“实际”途径。

2、自身定位不准, 自我认知偏差明显, 缺乏正确的求职心态

(1) 过于自信。现今的大学生, 自主择业意识较强, 自信满满。也许是受到就业竞争压力过大的影响, 一些同学为了引起用人单位重视, 把自己描述地十分完美。但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另大家“刮目相看”。比如, 笔者曾接触过一群知名高校的实习生, 在实习单位因就餐问题和他人起争执, 竟然用大批同学纠集和谩骂的方式来谋求问题解决, 事后一味坚持错误不在自己。这在实习单位无疑引来侧目, 以至于学生对留就业单位的希望化为泡影。

(2) 过高要求。高校毕业生中有一个怪现象:学校统计就业率不高, 但是没有一个学生大学毕业后“赋闲”在家。深究其中原因会发现学生对就业的要求过高, 很多岗位临时干可以, 但长期干就看不上眼。他们不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实际能力来找寻适合自己的那一份工作。大学生在就业中:一是要求高薪。薪酬对每个大学生都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二是看重大城市和中心城市, 省会城市还是毕业生们众望所归的。再者就是选择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而愿意去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毕业生为数并不多。

3、对社会和自我缺乏足够的认识, 角色转换意识不强

当前的很多大学生在实际工作和处理问题中表现出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和职业角色意识模糊。而初进社会的大学生走进一个与象牙塔的校园完全不同的环境, 工作中角色意识模糊或对岗位角色认同偏差等原因都容易出现角色转变障碍。而形成角色转变障碍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大学生对社会和自我的正确认识不足。学生对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自我与职业的关系的认识中, 错误地将社会化等同为“丧失个性”, 使自身庸俗化。具体表现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忽视社会规范的约束作用。面对现实社会中的残酷竞争和被淘汰的无奈, 学生对职业规划抱有强烈的抵触意识。另外由于自身的思维过于理想化, 从而导致自我认识偏激、狭隘、封闭。

这些就业中存在的由于就业主体本身的内因造成的影响, 往往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性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从主体本身的教育和培养上下功夫。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就成为重中之重, 因为只有将这些问题提到思想教育层面和渗透到大学生的在校日常生活管理中, 才能切实改变就业难的内在因素, 从而促进高校的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在就业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做法

笔者认为,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着重强化大学生的就业力培养

就业力是指“能获得初次就业、保持就业以及在必要时获得新就业的能力”。其本质是:“个人在经过学习过程后, 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简单地说, 就业力就是获得及持续完成工作的能力。

对个人而言, 就业力既取决于其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也取决于其使用这些个人资本的方式, 以及如何在谋职时对雇主呈现这些内容。要具备充足的就业力, 个人不只需要充实专业知识与技能, 培养有利于就业的态度与个人特质, 还需要搜集有用的职场信息以进行恰当的职业选择, 并且需要多方尝试实际工作, 以从工作经验中学习与成长。

那么对于当今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一是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个体求职与发展的前提, 表现在个体能够有效地将已有知识技能运用在现有工作中。可以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就达到了“授学生以渔”的目的, 而不是简单的替学生规划和传授现有知识“授之以鱼”二是个人管理能力。个人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主动进取地完成工作的态度, 其次是表现出良好的工作责任感与适应行为, 更为重要的是个人管理能力还反映在个体能够设定工作及个人生活目标, 并通过计划与管理时间、金钱等资源, 以达成目标行为的过程。通过学生个人管理能力地提升, 最终养成长远规划、计划行事的有益习惯。三是团队合作能力。当前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有敢于开拓创新的积极一面, 但是也有孤立独行, 自我为中心的消极一面。所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和作能力培养也非常重要。

2、不断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就业观指导的内容, 形成理论化的完善体系

(1) 对大一和大四学生应该着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教育。对于大一刚进校的学生, 应该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明确自身定位, 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 不断充实自身, 为后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对于大四的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和学生管理群等公共媒介, 把就业市场预测、就业政策导向等信息及时传达给各位就业学子, 同时在形势政策课中强化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引导, 让毕业生从自身与社会实际出发, 合理定位, 及时确定调整自身的就业意向, 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2) 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强化择业观、就业观教育。通过各种案例分析和新闻题材对比, 让在校大学生明白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性别、不同行业的大学毕业生月薪在现实中都存在差距, 这是对不同大学生已经付出的努力或将要付出的努力以及代价的一种暂时的认可。在现实世界中, 相同院校、相同专业、相同性别、相同能力、相同地域的大学生在就业时也会有差异, 教育承认差异存在, 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准确定位, 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走向成功。

(3) 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和学生特点进行创业教育。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育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创业教育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实现就业思想意识转变, 并将学生个人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 实现创业的独特职业选择, 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合理发挥。具体工作中可以通过举办创业培训班, 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校友会以及校企等形式, 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摘要:文章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就业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 力图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如何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立足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来有效解决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就业,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光.大学生就业观念、能力、修养的教育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03) .

[2]杨一哲, 张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J].党史博彩, 2010 (01) .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篇10

[关键词]卢梭;教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

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史中,卢梭是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从“天赋人权”出发,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引发了教育领域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他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卢梭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德育思想,对于我们开展“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卢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教育的分期理论

卢梭认为,人的成长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同的年龄阶段应实行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的关键在于遵循学生自然发展的天性,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在《爱弥儿》中,卢梭提出了分期教育理论。他认为人在婴儿期(0~2岁)主要应进行体育教育,儿童期(2~12岁)主要进行感觉教育,少年期(12~15岁)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青年期(15~20岁)进行道德教育、信仰教育和性教育。

2.教育要回归生活

卢梭认为,儿童必须在活动和生活经验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在《爱弥尔》中,卢梭描述了教师与学生一起在树林中,研究太阳的投影和定方位的方法。教师不是通过书本教学生知识,而是在和学生一起观察自然界事物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

3.自然后果法

卢梭认为,学生犯错误理应受到相应的教育惩罚,但这种惩罚不能是简单的、盲目的斥责或批评,而应使其从错误的经验中得到教训,体验不良行为的后果,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4.消极教育

卢梭认为,在儿童时期应进行消极教育。消极教育的实质是“无为而教”,以不教而教。卢梭特别反对过早用理性教育孩子,认为那是不可靠的,因为在人的一切官能中,理智是由其他各种官能综合而成的,是最难于发展的,而且发展得迟。我们应该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进行教育,而不是在他内心因素尚不成熟的时候强加给他某种训练形式。

5.道德教育的任务

在卢梭看来,道德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善良感情、养成善良判断和培养善良意志。他认为,人都有爱己和爱人的善良的天性,教育就是要发展这种博爱的精神。青年时期以前的儿童,只要按照自然的天性健康地成长,维护自身生命的完整;随着人与人的交往和社会关系的形成,这种自爱会通过爱情、友情和社交扩大,先是爱自己的亲人、身边的人,然后慢慢扩大范围到爱其他的人,这种爱就是道德。

二、卢梭教育思想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活动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和规律出发,这是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容易忽视的。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时会对各年龄段的学生实施一刀切式教育,这种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厌倦和反感。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应站在学生的立场,立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成长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以及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年龄时期、不同成长环境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实施阶段化、层次化的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回归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的内在联系,要求其要表现出生活的特性。在我们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内容大部分是与现实生活隔离的,特别是与儿童的生活脱节,使教育丧失了生命的活力,成为远离人的内心追求、忽视人本质需要的工具化的存在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就是在批判这种教育异化基础上的回归,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生活,实现对生命的关注、人格的塑造和幸福的追求。

3.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产生积极进取之心,主动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行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方法。这种让学生在自我行为中的体验式教育,比教师单纯说教更有说服力,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要注重情感教育

青年之前,情感教育应重于理智教育。因为少年儿童容易接受的道理大多是那些可以感悟和体验的,所以,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要多采用直观性、体验性的教学,让学生在内心情感上产生认同和共鸣,从而慢慢体会道德内容的深刻内涵。传统的学校德育,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理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导致学生爱心和同情心的泯灭,情感荒漠化,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些疏远。教师在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能激起学生的求学意识,更能潜移默化地感化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

卢梭的教育思想虽然受到时代的局限,有些观点和方法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国情的当今时代,但他在教育中注重对学生自然天性的保护,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对我们当前推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我们应站在时代的高度,立足国情,批判地继承卢梭的教育思想,为广大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论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房贞祥.卢梭的教师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1)

[3]王坤庆.对卢梭教育思想的再认识[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2)

[4]刘沙沙.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责任编辑 冯 璐)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篇11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高校遵循教育规律, 有目的地对大学生施加思想政治方面的影响, 通过内化和外化, 培养和塑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展开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落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更为有效的开展, 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技术, 另一方面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式落后, 不能真正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传统教育往往依靠单纯的理论说教方式, 而不是启发式的互动教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纷纷感到理论阐述的生硬、枯燥, 特别是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的不够。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欠佳

在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 加上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滞后, 引发了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上的偏差。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靠某一个人, 或者是某一个团队是不可能很好完成的, 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 集教学、管理、生活、卫生于一身, 职责权限不分, 并且与这种状况伴随的是教育主体、教育客体、管理机制等诸方面的回应性不够。

高校普遍缺乏一支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水平工作的教师队伍, 现有队伍每个人的业务工作量大, 精力不济, 教育效果差。其次分工不明确, 缺乏多角度的工作思路, 有些行政领导干部忽视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学校各级部门与班主任队伍之间尚缺乏高效运作的协调机制。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忽视学生权益的现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般是教育者从既定的管理角度出发, 采用的方式多数是训导, 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便利很少被考虑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思想交流、思想管理的三者合一, 教育者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或方式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极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泰勒管理思想概述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 泰勒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问世标志着管理史从传统管理进入科学管理的新阶段。泰勒管理思想主要强调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其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实现资源的最优整合, 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效率。

(二) 借鉴泰勒管理思想的重要意义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推广应用泰勒管理思想, 对于提高管理人员和广大学生的素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高校的管理体制都有重要作用。首先, 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学习泰勒管理思想, 有利于培养紧跟时代的管理意识和观念。其次, 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有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组织, 还要有科学的管理理论来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进泰勒管理思想有助于建立这样一个科学体系。

三、运用泰勒管理思想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 提升管理内容的针对性和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学校应该针对当前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采用多种形式, 在不同层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达到学习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发展、教书育人等多重目标。要以讲座、多媒体资料播放等为形式, 举办学习活动, 用现代的管理意识、价值观念和管理方式装备管理者的头脑, 提高他们的管理专业素养。

(二)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

首先, 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明确责权利关系, 这样整个管理系统才处于良性的、有序的运转状态。其次, 针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要采取相应措施健全和完善学校政工队伍制度。加强政工队伍自身建设, 提高他们的素质。加强思想教育及作风建设, 加强社会实践, 更新管理观念, 加强培训, 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

(三) 高校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育是育人, 因此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大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 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其次要以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 通过说服教育、示范引导与提供服务, 倡导师生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 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 培育他们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创造才能等主体属性。三是要注意把握好大学生个体内在价值发展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时注意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摘要:泰勒管理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借鉴意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注大学生追求的人文关怀、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能从泰勒管理思想中受到启示, 转变思想教育理念, 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有效。

关键词:泰勒管理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文雄.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现实借鉴及反思[J].理论与应用研究, 2006, (7) .

[2]何绪丽.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在高校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学点滴下一篇:广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