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添加物(共4篇)
有机添加物 篇1
砂浆是建筑业中面广量大的材料之一,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提高, 砂浆如同商品混凝土的推广与发展一样, 已逐渐向商品化方向发展。相对于传统工艺配制的砂浆, 商品化生产的砂浆有许多明显的优势: (1) 产品质量高; (2) 生产效率高; (3) 环境污染少, 便于文明施工。目前, 国内已有广州、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推广商品砂浆, 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已出台或即将出台。
与传统砂浆相比, 预拌砂浆在性能上尤其是拌合物的性能有较高要求, 这就要求预拌砂浆中掺入合适的化学外加剂, 以满足性能的要求。为此, 我们研制出一种砂浆有机添加剂, 并以此为添加剂, 探索其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
1 试验用原材料
有机添加剂:自制, 主要成分为非离子型纤维素醚;
水泥:海螺牌32.5复合水泥;
砂:中砂;
粉煤灰:Ⅱ级。
2 试验方法
保水率试验按照标准JG/T230-2007, 其余试验按照标准JGJ70, 强度试验采用有底试模成型。
3 试验结果
3.1 添加剂对砂浆稠度的影响
图1是相同配比情况下, 添加剂掺量对砂浆的稠度的影响结果,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添加剂掺量的增加, 砂浆的稠度逐渐增大。当掺量3‰时, 砂浆的稠度比不掺时提高50%左右, 这说明添加剂能显著改善砂浆的和易性。反过来讲, 在获得相同稠度的情况下, 随着添加剂掺量增大, 用水量可逐渐降低, 这说明添加剂具有一定的减水效果。
3.2 保水性
砂浆保水性是指砂浆能保持水分的能力, 也是衡量新拌水泥砂浆在运输以及停放时内部组分稳定性的性能指标。保水性可用分层度和保水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但由于掺入了保水剂, 商品砂浆的保水性得到明显改善, 用分层度指标灵敏度不够, 未必能反映出差别。保水率试验是通过测量在一定时间内, 滤纸与规定面积的砂浆接触后滤纸前后质量变化, 然后计算出保水率。由于滤纸吸水性好, 即使砂浆的保水性很高, 滤纸仍能吸附砂浆其中的水分, 因此, 保水率能够精确反映出砂浆的保水性, 保水率越高, 保水性越好。
图2是砂浆保水率与添加剂掺量关系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试验掺量范围内, 砂浆的保水率与添加剂掺量呈现良好的对应关系, 添加剂掺量越高, 保水率越大。
提高砂浆的保水性可以有多种技术途径, 增加无机掺合料也能提高保水性, 但其效果不如有机材料。本文自行配制的添加剂中主要成分为纤维素醚, 其结构中含有羟基和醚键, 这些基团上的氧原子与水分子缔合成氢键, 使游离水分子变成结合水, 从而很好地起到保水作用。
3.3 砂浆拌合物容重
砂浆拌合物容重随添加剂掺量的变化规律如图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砂浆拌合物容重随着添加剂掺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掺量为3‰时砂浆的湿容重下降了17%左右 (与不掺的相比) 。砂浆容重下降原因与添加剂中的纤维素醚成分有直接关系:一方面纤维素醚中含有烷基基团, 能使水溶液的表面能降低, 对水泥砂浆具有引气的作用, 使砂浆的含气量增加, 并且气泡膜的韧性也较纯水气泡的韧性高, 不易排出;另一方面, 醚吸水后膨胀, 占据一定的体积, 相当于增大了砂浆的内部孔洞, 所以导致砂浆拌合物容重下降。
添加剂的引气作用一方面改善砂浆的和易性, 另一方面由于含气量增大, 引起硬化体结构疏松, 导致强度等力学性能下降的负面作用。
3.4 凝结时间
图4是砂浆凝结时间与添加剂掺量的关系图, 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添加剂对砂浆具有缓凝作用。掺量越大, 缓凝效果越明显。
添加剂的缓凝作用可归结于其中的纤维素醚成分, 纤维素醚保留着纤维素的基本构架, 即是说, 在纤维素醚的分子结构中依然存在着脱水葡萄糖环结构, 脱水葡萄糖环是引起水泥缓凝的主要基团, 它能与水泥水化水溶液中的钙离子生成糖钙分子化合物 (或叫络合物) [1], 降低了水泥水化诱导期的钙离子浓度, 阻止Ca (OH) 2和钙盐晶体的生成、析出, 而延缓水泥水化的进程。
3.5 强度
添加剂对砂浆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见图5、图6, 从图中可看出, 随着添加剂掺量的增加, 砂浆的7、28d抗折、抗压强度均呈下降趋势。
砂浆强度下降的原因是由于砂浆的含气量增大, 增加了砂浆硬化体的孔隙率, 使得硬化体内部结构疏松。通过对砂浆湿容重与抗压强度的回归分析 (见图7) , 可看出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湿容重低, 强度低, 反之, 强度高。黄连根[2]利用Ryskewith导出的孔隙率与力学强度的关系方程式:
式中:σ0是孔隙率为零时的强度, B为常数, P为孔隙率, 推导出掺纤维素醚砂浆的抗压强度与纤维素醚掺量的关系为:
式中:w为单位体积水泥砂浆中纤维素醚带入的额外水重;g为单位体积水泥砂浆中纤维素醚掺量;D表观为纤维素醚的表观密度。
4 结语
⑴试验表明, 本文自行研制的有机添加剂可以用于配制预拌砂浆。
⑵有机添加剂中含有纤维素醚, 纤维素醚结构中含有羟基 (-OH) 、醚键 (-O-) 、脱水葡萄糖环等基团, 这些基团影响着砂浆的物理、力学性能。
⑶有机添加剂能显著改善砂浆的保水性, 延长砂浆的凝结时间, 降低砂浆拌合物的密度和硬化体的强度。
参考文献
[1]蔡希高, “缓凝外加剂缓凝作用的化学本质”, 化学建材, 2007年第23卷第2期, P41-44
[2]黄连根, “纤维素醚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 江西建材, 1995年第3期, P14-17
[3]王新民, 薛国龙等编著, 干粉砂浆添加剂选用,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年
有机添加物 篇2
LiFePO4材料的合成方法 比较多,目前应用 较广泛的 还是高温固相反应方法(包括碳热还原等方法)。由于高温反应时候需要通入惰性气体保护,使得LiFePO4材料合成成本上升,且材料批次稳定性较难控制。近来,水热法合成LiFePO4材料开始受到关注。这是由于水热法可以合成颗粒较小包括纳米级的材料,而且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控制颗粒尺寸和一致性。此外,水热法合成方法简便,反应温度 低,且不需要 惰性气体保护,可以大大 降低合成 成本。2001年Yang等[3]首次报道了水热合成LiFePO4材料的研究。他们采用LiOH、 FeSO4和H3PO4分别作为Li、Fe和P源材料,首先将FeSO4和H3PO4溶液混合然 后再慢慢 滴加LiOH溶液,控制加入Li∶Fe∶P的摩尔比 为3∶1∶1。 最初由于 水热反应 温度较低 (120℃),合成的LiFePO4材料的容 量较低 (120mAh/g左右)。后来,他们改进 了反应条 件,包括提高 反应温度 (180℃)、添加抗坏血酸抑制Fe2+氧化和添加导电材料碳纳米管等,LiFePO4材料的容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达到140mAh/g左右[4]。日本的研究人员Dokko等[5]也研究了LiFePO4材料的水热合成方 法,与Yang等不同的 是,他们改变 了LiOH、 FeSO4和H3PO4溶液的混合顺序,首先将LiOH和H3PO4溶液混合得到沉淀再加入FeSO4溶液,这样得到的LiFePO4材料的容量可以达到160mAh/g左右(接近LiFePO4材料的理论容量)。
值得注意的是,Yang等和Dokko等使用的 原料相同,不同的是原料溶液的混合顺序,由此合成的LiFePO4材料容量相对较低。本研究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为了进一步分析Yang方法导致容量较低的原因并提高容量,研究了添加水溶性有机醇类对合成LiFePO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添加某些醇类如1,2-丙二醇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LiFePO4材料的容量。
1实验部分
本实验以分析纯的FeSO4·7H2O、LiOH和H3PO4溶液作为原料,先将一定量的FeSO4·7H2O溶液与H3PO4溶液充分混合,然后加入3mL有机醇(醇加入量 约占水热 反应溶液 总量的5%)。在恒温60℃ 且不断搅 拌的条件 下向反应 液中缓慢滴加一定量的LiOH溶液,控制水热反应溶液中Li∶Fe∶P的摩尔比为3∶1∶1。LiOH滴加完毕 后,陈化30min。陈化结束后,将混合液转入 水热反应 釜中并放 置于电热 恒温箱中, 180℃下反应。16h后将反应釜取出待自然冷却,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分别将沉淀洗涤3次,然后在80℃条件下真空干燥5h,将干燥样品称重。实验中添加有机醇都是毒性很小的水溶性乙醇、异丙醇和1,2-丙二醇等。
将水热合成LiFePO4材料样品分别进行XRD、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表征。粉末X射线衍射测试仪为德国Bruke公司的D8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测试条件为:Cu靶Kα射线,40kV管压,电流为40mA,扫描步长 为0.02°,扫描范围5~75°。SEM测试仪器为S4800型场发射 扫描电子 显微镜 (FE-SEM)。电化学性能测试通过实验室自制CR-2032型模拟扣式电池进行测试[6]。模拟扣式电池制作 步骤如下:准确称取约20mg正极材料,加入约15mg导电粘结剂TAB(聚四氟乙烯化乙炔黑)后混合碾磨压成片状(面积约1cm2),然后将其压在不锈钢网上作为正极。将正极,隔膜,电池壳在真空干燥箱中150℃ 干燥5h后放入充满氩气的手套箱(Labstar,德国Braun公司)。负极采用金属锂片,电解液是1mol/L LiPF6溶于质量比为1∶1的EC/DMC混合溶剂(购自江苏国泰华荣公司)。在惰性气氛手套箱中将正极、负极、隔膜和电 解液组装扣式电池,然后对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电压测试范围为2.5~4.2V。电池测试仪为武汉金诺的LandCT2001A测试系统。
2结果与讨论
2.1物相分析
图1是添加有机醇得到的LiFePO4材料的XRD衍射图。 从图1可看出,各个样品的特征衍射峰与LiFePO4材料的标准图谱(PDF40-1499#)基本一致,且图中未 出现明显 的杂质峰,说明合成样品的纯度较高。各特征衍射峰均清 晰且较尖 锐,说明样品结晶度较高。经过近似计算,添加丙二醇制备的LiFePO4样品晶胞 参数为a=6.0184,b=10.3124,c= 4.7033。其他样品的晶胞 参数与此 相近,与文献标 准结果 (a=6.0189,b=10.347,c=4.7039)基本一致[1,4,5]。
2.2形貌分析
[(a)乙醇;(b)异丙醇;(c)丙二醇]
图2是添加不同有机醇得到的LiFePO4材料的SEM照片。从图2可看出,大部分材 料颗粒尺 寸在200~500nm之间,少部分颗粒大小在2μm左右。此外,样品材料颗粒棱角分明,说明材料结晶良好,这与XRD结果一致。值得注意的是, 从图2可看到,添加乙醇制备的LiFePO4材料颗粒团聚比较严重,添加异丙醇和1,2-丙二醇的样品颗粒团聚现象有较大程度的减轻,丙二醇样品颗粒分散度最好。
2.3电化学性能研究
图3是不同醇类添加剂对水热合成LiFePO4材料的放电容量的影响。从图3可看出,添加乙醇得到的样品 材料容量 与文献结果相当,约140mAh/g,添加异丙醇后,比容量有提高 (约145mAh/g)。添加1,2-丙二醇得到的材料容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比容量达到150mAh/g以上,这是目前类似水热方法得到的LiFePO4材料最高容量。此前是Yang等报道的结果在140mAh/g左右。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按照Yang等的方法,先混合H3PO4和FeSO4,后加LiOH得到的LiFePO4材料样品要比Dokko等报道的方法得到的材料容量低。Dokko等采用的合成原料与Yang等相同,不同的是原料溶液混合顺序:Dokko等先将H3PO4和LiOH溶液混合,再加入FeSO4溶液,而Yang等则是先 混合H3PO4和FeSO4溶液,再加入LiOH溶液。关于添加有机醇提高LiFePO4材料容量的机理还在研究中,初步的结果表明添加有机醇有利于降低颗粒大小和提高颗粒分散度。
为了进一步比较不同LiFePO4材料电化学充放电性能, 本研究还测试了上述材料的大电流放电性能。图4所示是添加丙二醇制备的LiFePO4材料在不同倍率下放电曲线。高倍率放电测试是先将模拟电池以0.06C充电到4.2V,然后再以不同倍率放电至2.5V。从图4可看出,随着放电 倍率的提 高,放电比容量会不断减少,当放电倍率达到2.4C左右时,容量约90mAh/g,相当于0.06C的60%。添加乙醇和异丙醇得到的LiFePO4材料样品的大电流放电性能更差。添加乙醇制备的样品在0.06C的放电容量约140mAh/g,2.4C时放电容量约75mAh/g,容量保持率约54%。添加异丙醇制备的样品在0.06C的放电容 量约145mAh/g,2.4C时放电容 量约78mAh/g,容量保持率约54%。与文献报道相同[5],水热法得到的LiFePO4材料其高倍率放电性能相对较差,这主要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LiFePO4材料自身的特点决定的,LiFePO4材料由于电子 导电性较 差和离子 扩散速率 较慢导致大电流放电性能较差;二是由于水热合成的材料,没有经过高温烧结处理,材料结晶度相对较差,对大电流放电性能有负面影响[7]。添加丙二醇后制备的LiFePO4材料高倍率放电性能提高,本研究认 为这与材 料颗粒分 散度改善 有关。 LiFePO4颗粒分散度提高,有利于其与电极导电添加材料如乙炔黑等的接触,从而改善电子导电性,这样高倍率放电性能提高。
图5是添加丙二醇制备LiFePO4材料的循环性能。从图5可看出,LiFePO4材料的电化学循环性能很稳定,循环30圈后可逆放电 容量约133mAh/g(0.2C),容量保持 率约95%。 综合前面结果可知,选择添加1,2-丙二醇可以制备出容量较高且高倍率性能较好的LiFePO4材料。
3结论
有机添加物 篇3
镀镍层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耐磨性、延展性、韧性和抗腐蚀性, 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及轻工业。酸性镀镍溶液成分简单, 沉积速度较快, 可获得全光亮镀层, 目前应用较广泛[1], 但存在镀镍液直接使用时分散能力较差、光亮区范围较窄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已开发了多种有机添加剂, 在添加剂作用下镀镍液工作寿命延长, 同时能得到耐蚀耐磨和光亮镀层, 但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鲜见报道。邻磺酰苯酰亚胺和1, 4 - 丁炔二醇是常用镀镍添加剂[2,3], 本工作应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电势阶跃等电化学方法[4,5,6]考察了它们分别使用和联合使用对镍电沉积的作用机理。
1 试 验
1.1 镀镍工艺
电镀液基本组成:250 g/L NiSO4·6H2O , 30 g/L NiCl2·6H2O, 35 g/L H3BO3,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用二次蒸馏水配制。pH值为3, 用10% H2SO4 和5% NH3·H2O调节。镀镍添加剂为常用的邻磺酰苯酰亚胺、1, 4 - 丁炔二醇及2者的混合物, 分别以A1, A2, A1+A2表示。
1.2 电化学测试
电化学测试采用三电极体系, 辅助电极为铂丝电极, 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 (SCE) , 电位均以SCE为参照, 工作电极为铜电极, ϕ3 mm, 纯度>99.99%, 试验前经打磨抛光→丙酮超声→蒸馏水超声→晾干。试验在室温下进行, 测量前电解液通氮15 min除氧, 然后在N2保护下静置 5 min 待电解液稳定后开始测量, 测量过程中继续在电解液上方通入N2。
用HA - 501型恒电位仪测量极化曲线;用CHI650A型电化学工作站测量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电势阶跃图谱, 测试结果由联机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循环伏安试验的测试范围为-1.4~1.0 V, 扫描速度1.0 V/s。交流阻抗测量在开路电位下进行, 频率为1× (10-1~105) Hz, 正弦波电位幅值为 5 mV。
2 结果与讨论
2.1 阴极极化曲线
阴极极化曲线用于定性比较各种添加剂和外界粒子对电沉积过程的影响, 从沉积动力学公式W = Kexp (-b/η2) 可知:极化愈大, 晶核形成几率W愈大, 其力学性能和光亮度的变化也愈大。比较图1曲线可知:加入有机添加剂后镍的沉积电位均发生负移, 说明这些添加剂都能阻化镍的电沉积;刚开始电流密度增加平缓, 在其大于0.4 A/dm2 之后, 曲线斜率变大, 即阴极过电位增大趋势明显增强, 晶核形成的速度急剧增加, 电流密度为 2.0 A/dm2 时, 加入不同添加剂后阴极过电位分别增大约 300, 500, 650 mV, 说明添加剂有利于提高镍的电结晶几率。其中, 曲线c位于曲线b之后, 说明A2对镍沉积的阻化作用大于A1;曲线d位于曲线b, c之后, 说明2种添加剂联合使用时, 对其阴极过电位增加最多, 对镍电沉积的阻化效果最好, 更有利于获得光亮细腻的镀镍层。
2.2 循环伏安曲线
图2为镀镍液的循环伏安曲线。由图2a可知, 在阴极扫描至-0.6 V以后还原电流密度迅速增加, 随后出现一电流峰;在阳极扫描过程中, 其电流密度于-0.4~-0.2 V区间高于阴极电流密度, 出现的电流环说明晶核形成过程存在, 并于0.1 V附近出现一沉积物的阳极溶出峰。可见, 镍电沉积过程的阴阳两峰位置明显分离, 峰型也存在较大差异, 说明其电极过程不可逆。在含有添加剂的镀液中, 伏安曲线基本特征不变, 但是其电沉积的起始电位和电沉积还原峰均负移;其中含 0.1 g/L A1时镍的电沉积峰电位负移较小, 含有2种添加剂混合物时镍的沉积峰电位负移最大。
图2进一步说明了A1和A2都能阻化镍的沉积, 与上述阴极极化曲线所得结论一致。另外, 复合添加剂阻化作用最大, 同时成核的电流环最为明显, 使得镀层更细腻、更具光泽。
2.3 交流阻抗
图3为镍沉积交流阻抗谱。从图3可以看出, 高、低频两端分别出现一容抗弧, 说明镍电沉积过程经历了2个电子转移步骤;中频端出现一感抗环, 说明镍在电沉积过程中有中间产物或其他原子的吸附。比较图3曲线a和d可知:加入复合添加剂后, 镍电沉积的高频端容抗弧增大, 这是由于该容抗主要是由双电层电容和电化学反应阻抗引起的;添加剂使得电沉积电阻增加, 即电子转移阻抗增加, 而中频段感抗弧亦增大, 则可能是有机添加剂或者形成的复合产物在电极表面吸附能力更强, 有效吸附物质增多所致;低频端容抗弧减小, 可能是由于添加剂使得镍电沉积电位负移, 更有利于物质的吸附, 致使镍的电沉积有效表面积下降而引起的。同时, 从图3还可以看出, 单独加入添加剂的阻抗曲线b, c形状与曲线d比较相似, 只是第一个电化学反应阻抗较小, 随后的感抗和阻抗弧大小相似, 说明在添加剂作用下镍电沉积的电极过程比较一致。
2.4 电势阶跃
图4是在开路电位下的镍电沉积初期电势阶跃的I - t暂态曲线, 图中几条曲线表现为电流开始急剧上升, 达到最大后出现衰减, 然后逐渐下降至平稳, 此时接近于线性扩散电流。根据电结晶三维成核过程的瞬时成核和连续成核机理, 其无因次方程分别为[7]:
瞬时成核 I2/Iundefined=1.954 2· (t/tm) -1·
{1-exp[-1.256 4 (t/tm) ]}2 (1)
连续成核 I2/Iundefined=1.225 4· (t/tm) -1·
{1-exp[-2.336 7 (t/tm) 2]}2 (2)
对图4进行处理得到I2/Iundefined- t/tm无因次曲线 (见图5) 。从图5可以看出, 曲线a较靠近理论曲线f, 加入添加剂后镍电沉积的曲线均较靠近理论曲线e, 表明在有机添加剂的影响下镍电结晶过程遵循瞬时成核和三维生长方式的结晶机理[7,8]。
将较为吻合瞬时结晶机理的I - t曲线试验数据按Scharifker瞬时成核模型处理[7], 计算出成核数密度N[7,9], 即镀层表面光亮度和平滑度的特征量, N越大表示表面越光滑[9,10], 结果见表1。表1表明, 在含添加剂的镀液中N增大, 且在含复合添加剂镀液中最大, 说明加入添加剂后生成的复合物或中间产物在电极表面发生吸附, 有利于晶核的形成, 得到较为光滑致密的镀镍层。这与上述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的分析结果一致。
3 结 论
(1) 邻磺酰苯酰亚胺和1, 4-丁炔二醇都能提高镍的电结晶几率;当其联合使用时对镍电沉积的阻化效果最好, 更有利于获得光亮细腻的镀镍层。
(2) 在有机添加剂作用下, 镀镍伏安曲线都出现电流环, 说明晶核形成过程的存在;同时镀镍电极过程为一不可逆过程。
(3) 在有机添加剂作用下, 镍电沉积过程经历2个电子转移步骤, 同时会出现中间产物的吸附或其他原子的吸附现象。
(4) 有机添加剂作用下, 镍电结晶过程遵循瞬时成核和三维生长方式的结晶机理;2种添加剂共同作用下成核数密度N最大, 最易得到光滑致密的镀镍层。
参考文献
[1]胡光辉, 吴辉煌, 杨防祖, 等.硫脲对镍电沉积的作用[J].电化学, 2004, 10 (1) :94~97.
[2]冯拉俊, 樊菊红, 雷阿利.电镀镍组合添加剂研究[J].贵金属, 2006, 27 (3) :30~34.
[3]周小琴.光亮电镀镍添加剂的研究[J].铸造技术, 2008, 29 (7) :955~958.
[4]杨防祖, 许书楷, 姚士冰, 等.纯钯电沉积及其成核机理研究[J].电化学, 1997, 3 (1) :103~108.
[5]杨防祖, 黄令, 许书楷, 等.添加剂作用下钯电沉积行为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 2004, 20 (5) :463~467.
[6]李俊华, 费锡明, 徐芳.2种有机添加剂对锡电沉积的影响[J].应用化学, 2006, 23 (9) :1042~1046.
[7]Scharifker B, Hills G.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multiple nucleation[J].Electrochimica Acta, 1983, 28 (7) :879~889.
[8]Greef R, Peat R, Peter L M, et al.Instrumental methods in electrochemistry[M].Chichester:Ellis Horwood, 1985:304.
[9]Grujicic D, Pesic B.Electrochemical and AFM study of nickel nucleation mechanisms on vitreous carbon from am-monium sulfate solutions[J].Electrochimica Acta, 2006, 51:2678~2690.
有机添加物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牛的选择与分组
选择2岁左右发育正常的健康本地母牛30头, 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根据《肉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2]设计基础日粮配方, 试验组日粮中另外添加0.3mg/kg有机硒, 基础日粮配方和营养水平见表1。
1.2 饲养管理
试验牛日喂料2次, 分别在8:00、17:00饲喂, 日粮饲喂顺序为酒糟生物料—精料—青料。日饮水3次, 分别在7:30、12:00、19:00给水。每天上午、下午各打扫牛舍1次, 随时清除牛舍地面上的牛粪, 保持圈舍清洁。每次喂料前将饲槽清洗干净。每周用来苏儿药液对牛舍进行消毒, 随时观察牛的食欲、精神和排粪、排尿等行为, 做好记录。
注:表中数值均为实测值。
1.3 测定指标
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每组各取6头牛颈静脉采血, 测定血液常规指标, 包括血清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总蛋白 (TG) 、白蛋白 (ALB) 和球蛋白 (GLO) 等, 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和提纯血液中IgG[3,4]。
在试验期结束时按常规方法屠宰后进行胴体分割, 去头、脚、尾、内脏并称重。皮、脂肪、肌肉、骨骼分割后分别称重。采肉样, 分析初水和干物质 (DM) 含量;用国标法测定肉中的总能 (GE) 、粗蛋白 (CP) 、粗脂肪 (EE) 、Ca、P、Fe、Zn、Se等营养成分含量[5]。
1.4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MicrosoftExcel2000和SPSS 12.0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牛肉品质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由表2可知:试验组牛肉中的Se、N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 Ca、P、Fe、M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粗蛋白、Zn、K含量高于对照组 (P>0.05) , DM和EE含量低于对照组 (P>0.05) 。
2.2 育肥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2.2.1 血液常规指标
结果见表3。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 。
由表3可知:试验后试验组白细胞数 (20.37%)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试验后试验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均有提高, 但差异不显著 (P>0.05) ;试验后试验组血小板数降低, 但差异不显著 (P>0.05) 。
2.2.2 血液生化指
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提高1.14%, 胆固醇含量降低1.40%, 三酰甘油含量降低3.03%, 均差异不显著 (P>0.05) ;血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提高2.43%、1.68%、3.36% (P>0.05) , 白蛋白/球蛋白相近。
2.2.3 血液中IgG含量
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 试验组IgG含量比对照组低11.67% (P>0.05) , 增量较对照组高5.25% (P>0.05) 。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在育肥牛精料中添加0.3mg/kg有机硒, 能改善牛肉的营养价值, 肉中Ca、P、Fe、Mg、N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 硒含量增加71.05%, 说明添加外源性的有机硒可以使硒元素在肉中有效富集。另外, 在肉牛饲料中添加有机硒能增进肉牛的健康、提高机体免疫力, 并使血液白细胞数显著提高 (P<0.05) ;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量增加, IgG的增量提高5.25% (P>0.05) 。
摘要:为了研究从蘑菇中提取的有机硒对育肥牛健康和免疫功能及牛肉营养价值的影响, 试验选择健康、发育正常的2岁左右本地母牛30头, 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 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 mg/kg有机硒。结果表明:试验组牛肉中的Se、N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 Ca、P、Fe、M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粗蛋白、Zn、K含量高于对照组 (P>0.05) ;试验后试验组白细胞数 (20.37%)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试验后试验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均有提高, 但差异不显著 (P>0.05) ;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提高了2.43%、1.68%、3.36% (P>0.05) , IgG提高了5.25% (P>0.05) 。
关键词:育肥牛,有机硒,肉质,非特异性免疫
参考文献
[1]祁宏伟, 苏秀侠, 于秀芳, 等.日粮中不同硒添加水平对肉牛增重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 2000, 25 (4) :39-40.
[2]冯仰廉.肉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
[3]刘玉兵, 苟仕金.动物免疫学试验技术[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4]卢宗藩.家畜及试验动物生理生化参数[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