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添加剂(精选6篇)
中药复方添加剂 篇1
摘要:目的:建立中药复方防晒添加剂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槐花、陈皮、五倍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丁的含量。结果:槐花、陈皮、五倍子的特征斑点清晰, 分离度好, 阴性对照无干扰;对照品芦丁在0.2048~2.048μg范围内具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5) ;平均回收率为96.98%, RSD=1.42%。结论:该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行, 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 含量测定的分离效果好, 准确性强, 可用于防晒添加剂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防晒添加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芦丁,质量分析
中药复方防晒添加剂的处方由槐花、陈皮、桔核、五倍子、女贞子、甘草六味药组成。采用溶剂法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技术对复方进行提取纯化[1], 所得提取物可作为化妆品的添加剂, 具有防晒的功效。为控制本品质量, 我们对其主要成分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别, 并采用HPLC法测定了本品主要成分芦丁的含量[2], 建立了中药复方防晒添加剂的质量分析方法[3]。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 BP211D电子天平 (Sartorius公司) , 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 (Sartorius BP-211D) , 万分之一分析天平 (Metter Toledo AL204) 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
1.2 试药
防晒添加剂、芦丁对照品及阴性对照品均为本实验室自制;橙皮苷对照品 (批号731-8601) , 槲皮素对照品 (批号081-9003) 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硅胶G、F254由青岛海洋化工厂提供, 水为双蒸水,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定性鉴别
2.1 槐花的TLC鉴别
取本品1mL, 加60%乙醇定容至10mL, 作为供试品溶液;取槲皮素对照品适量, 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4mg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取槐花对照药材粉末0.2g, 加甲醇5mL, 密塞, 振摇10min, 滤过, 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按同法制备该处方缺槐花阴性对照品溶液。按照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槲皮素对照品溶液、槐花对照药材溶液、槐花阴性对照液各10、5、10、5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 (5∶3∶1.5) 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三氯化铝试液, 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槐花阴性对照色谱在与槲皮素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无干扰 (见图2) 。
1.槲皮素对照品;2.供试品;3.槐花对照药材;4.槐花阴性样品
2.2 陈皮的TLC鉴别
取本品1mL, 加60%乙醇稀释至5mL, 作为供试品溶液;取橙皮苷对照品, 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取陈皮对照药材粉末0.3g, 加甲醇10mL, 加热回流20min, 滤过, 取滤液5mL, 浓缩至1mL, 作为对照药材溶液;按同法制备该处方缺陈皮阴性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橙皮苷对照品溶液、陈皮对照药材溶液、陈皮阴性对照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 以乙酸乙酯-甲醇-水 (100∶17∶13) 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三氯化铝试液, 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而陈皮阴性对照色谱无干扰 (见图2) 。
1.橙皮苷对照品;2.供试品;3.陈皮对照药材;4.陈皮阴性样品
2.3 五倍子的TCL鉴别
取本品1mL, 加60%乙醇稀释至10mL, 作为供试品溶液;取没食子酸对照品, 加甲醇制成1mg/mL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五倍子药材粉末0.5g, 加甲醇5mL, 超声处理15min, 滤过, 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按同法制备得到缺五倍子阴性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五倍子对照药材溶液、五倍子阴性对照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块硅胶GF254薄层板上, 以三氯甲烷-甲酸乙酯-甲酸 (5∶5∶1) 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置紫外光灯 (254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而五倍子阴性对照色谱无干扰 (见图3) 。
1.没食子酸对照品;2.供试品;3.五倍子对照药材;4.五倍子阴性样品
3 含量测定
3.1 溶液的制备
3.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芦丁对照品适量, 精密称定, 加甲醇制成每1mL含芦丁0.1024mg的溶液, 即得。
3.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1mL, 置蒸发皿中挥干, 残渣加60%乙醇溶液并定容至100mL, 经0.45μm微孔滤膜滤过, 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3.1.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按本品处方比例取缺槐花的其余药材, 按本品的制备工艺制成不含槐花的阴性样品。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阴性样品溶液。
3.2 色谱条件
色谱柱:Kromasil C18色谱柱 (250mm×4.6mm, 5μm) , 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溶液 (40∶60) ;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57nm;柱温:25℃;分析时间:25min, 进样量10μL。
A.芦丁;B.供试品;C.阴性样品
3.3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 5, 8, 10, 15, 20μL, 分别进样, 测定, 记录色谱峰面积, 以芦丁质量 (μg) 为横坐标, 以峰面积A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经计算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1523.2x-84.759, r=0.9995 (n=6) 。结果表明, 芦丁进样量在0.2048~2.04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3.4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 重复进样5次, 芦丁峰面积的RSD为0.54%, 表明精密度良好。
3.5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 分别于制备后0、2、4、6、8h注入色谱仪, 测定, 结果芦丁峰面积RSD为0.9%。表明供试品溶液在制备后8h内稳定。
3.6 重复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批样品溶液, 按供试品制备方法制备5份供试品溶液, 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 记录色谱峰面积, 计算芦丁含量, 其RSD为0.79%, 表明本方法重复性良好。
3.7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5份, 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的芦丁对照品, 按供试品的制备与测定方法,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 进行含量测定, 并计算回收率。结果芦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8%, RSD为1.42%, 表明本方法回收率好。结果见表1。
3.8 样品含量测定
取本品3批, 按供试品制备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测定, 以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见表2。
4 讨论
槐花、陈皮、五倍子为该中药复方防晒添加剂的主药, 芦丁、槲皮素、橙皮苷、没食子酸等为其有效成分, 本实验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了其中的槲皮素、橙皮苷、没食子酸, 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芦丁含量的测定方法。
处方中槐花具有凉血止血, 清肝泻火的功能, 文献报道槐花主含黄酮及苷类, 其中芦丁为其主要化学成分, 因此选择芦丁作为含量测定指标能够达到控制其质量的目的。测定波长及流动相的选择参考《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槐花”项下的含量测定方法, 检测波长为257nm, 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溶液 (40∶60) 。经试验, 芦丁与其相邻峰的分离效果良好。实验结果表明,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 芦丁的色谱峰无干扰, 方法可靠性强, 测定结果准确, 重复性好。
参考文献
[1]程莉, 龚耀刚, 安凯, 王文兴.大孔树脂在三七叶皂苷脱色中的应用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 9 (3) :13-14.
[2]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3]王宝鯣.中成药质量标准与标准物质研究[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5.
中药复方添加剂 篇2
中草药还具有增强动物机体饲料转化率, 提高日增重的作用。2009年陈鹏[1]等报道0.5%和1%女贞子原粉可显著提高肉仔鸡日增重。2009年刘佳等[2]研究表明, 在日粮中添加0.5%和1%女贞子原粉均对肉鸡的日增重有显著影响。2007年陈国顺等[3]在三黄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中草药, 结果发现, 中草药组的平均体重均显着高于空白组 (P<0.01) , 中草药组的料肉比较空白组和抗生素组有下降的趋势。金光明等[4], 徐良梅等[7]试验结果均表明, 当归、黄蔑、党参、五味子等中草药均有促进鸡生长发育, 降低采食量的作用。
复方中药饲料添加剂是由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扁豆、神曲、山楂、麦芽等按一定的组成的复方中药添加剂, 具有“益气健脾、增强免疫”功效。其本试验利用作为肉鸡试验动物, 探讨中药复方“健脾消食散”添加剂对肉鸡的生长性能的影响, 旨在研制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中药添加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药物
试验药物复方中药添加剂由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扁豆、神曲、山楂、麦芽组成 (购自北京同仁堂) , 所有中草药均烘干 (60~65℃) , 粉碎, 过0.42mm (40目) 筛, 按一定的比例混合。
1.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FDV实验室超细粉碎机 (北京兴时利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 、JAC电子天平型电子天平 (型号JA3102N, 上海海康电子仪器厂生产) 。
1.1.3 试验动物和试验条件
试验选取1日龄AA仔鸡200只 (购自北京正大) , 随机分对照给、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4个组, 每个组设5个重复, 每个重复组10只 (1~21日龄采用网上饲养, 22~42日龄采用笼养, 10只/笼, 分养于20个笼子) , 每个重复组抽取2只空腹称量体重作为AA仔鸡1日龄体重。各组分别饲喂含复方中药添加剂0、0.5%、1%、2%的饲料, 自由饮水。
免疫按商品鸡场设定程序进行:7日龄新城疫点眼、滴鼻, 新城疫、传支、禽流感三联苗肌肉注射;14日龄法氏囊饮水免疫;21日龄新城疫饮水免疫。
1.2 试验方法
试验期间每天记录采食量, 并且于21、42日龄早晨饲喂前, 从每个处理的各个重复中随机抽取2只称重记录体重, 计算平均日增重 (ADG) 、平均日采食量 (ADFI) 和料重比 (F/G) 。
1.3 试验日粮
试验基础日粮参照NRC (1994) 蛋鸡标准推荐量配制, 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
(%)
预混料为每千克日粮提供VA360~450g, VD31.65~2.25g、VE1.0~1.2g、VK30.055~0.320g、VB0.04~0.05g、VB20.15~0.85g、VB60.08~0.20g、VB120.00027~0.0015g、泛酸1.1~1.6g、烟酸4.0~6.0g、叶酸0.12~0.15g、生物素0.010~0.022g、氯化胆碱35.0~70.0g以及七水硫酸亚铁34~40g、七水硫酸锌48~53g、五水硫酸铜1~5g、五水硫酸锰43~53g、碘化钾0.12~0.15g、亚硒酸钠0.03~0.05g。
1.4 检测指标
平均日增重 (ADW) 、平均日采食量 (ADFI) 、料肉比 (F/G) 。
2 资料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试验数据均以平均值X±标准误 (SD) 表示,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比较用LSD法。
3 结果
由表2.1可以看出, 在1~21日龄, 平均日采食量对照组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差异显著 (P<0.05) , 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平均日增重对照组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差异不显著 (P>0.05) , 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显著 (P<0.05) , 料肉比各组之间差异显著 (P<0.05) , 其中中剂量组料肉比最低。在22~42日龄, 平均日采食量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平均日增重对照组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差异显著 (P<0.05) , 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料肉比各组之间差异显著, 其中中剂量组料肉比最低。
(g、%)
注:表中凡标记相同字母的即为差异不显著 (P>0.05) , 凡具不同标记字母的即为差异显著 (P<0.05) 。
4 讨论
复方中药添加剂由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扁豆、神曲、山楂、麦芽组成, 具有健脾消食、增强免疫为主要功效。实验结果表明在1~21日龄, 添加0.5%、1%剂量能够降低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 但平均日增重变化不显著, 添加1.5%剂量时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添加复方中药添加剂0.5%、1%、1.5%剂量都能降低肉鸡的料肉比其中添加1%剂量料肉比最低。在22~42日龄, 各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变化差异不显著 (P>0.05) , 添加0.5%、1%剂量的复方中药添加剂都能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 但高剂量与对照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添加0.5%、1%、1.5%剂量复方中药添加剂都降低肉鸡饲养的料肉比, 以1%剂量的料肉比最低。
参考文献
[1]陈鹏, 单安山.女贞子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9, 4:15-17.
[2]刘佳, 单安山, 徐良梅等.饲料中添加女贞子原粉对AA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报.2009, 40 (12) :71-75.
[3]陈国顺, 赵心绪, 唐春霞等.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7, 34 (4) :11-14.
中药复方现代研究 篇3
关键词:中药,药理
中国医药学的历史长达数千年, 是我国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经验的总结, 对中外医学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中药以草药为主, 所以记载中药的书籍称之为"本草"。
中药复方是中药的主体组成部分, 其由几种药味组成, 加工方法和使用方法基本规定, 并且针对相对确定的病证。
1 中药化学研究
西药通常是单一化合物, 但中药成分多, 一味中药通常就是一个小复方, 这是中药与西药的主要区别。中药复方的药效作用主要来自于其化学成分,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公认的药效物质基础。
我国单味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与国际上对天然药物的研究基本保持同步。从早期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活性分析的模式向化学成分研究与药效活性筛选或以药效活性为导向的化学成分的研究方式。
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药复方。复方中几种组成药材中的多种化学成分构成不同的配伍组合, 使疗效达到最佳, 这是重要治疗疾病疗效的优势。成分的多样和复杂, 以及现有方法所检出的成分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
配伍理论是中药方剂所独特拥有的, 及内涵涉及诸多内容, 诠释其具体内涵, 集合现代中药研究与开发的实际情况, 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主权的新型中药复方剂, 是研究者梦寐以求的目标。
中药化学研究两条思路:一是从中药的传统功效出发, 利用单一中药或复方, 提取有效成分, 找出先导化合物, 再进行结构简化或修饰;二是在中医药理论指下, 对复方组合理论, 君、臣、左、使以及整体观念、配合物质基础等理论等进行研究。
中药尤其复方的物质基础研究难度极大。每个药材含有多种成分, 作用的物质基础难以判断;多种中药含有同一种化学成分时, 难以判断其与整个复方的药效关系;中药煎煮、炮制过程中, 存在的动态化学变化, 生成的复合物可能成为药效活性的主要物质。各种夹杂在一起的复杂因素, 大大增加了研究难度。
2 中药药理学研究
中药现代化的中药环节之一是中药药理研究。中医药理论是在长期经验的基础上高度总结出的。用现代科学语言诠释中医药理论, 解释复方的机理是中药现代化过程中的瓶颈。中医药药理研究是解释中药作用的中药手段, 经过数十年的摸索正在走向成熟。
有数千年临床检验的传统名方, 是中药复方的精华, 其疗效确切、组方精妙, 并衍生出众多处方。传统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有着不同的体系、理论、特征和用语, 但研究对象和目标一致。现代科学技术将有助于中医药的研究和发展。有些医学家提出"祖剂"进行研究, 高屋建瓴地诠释了一批方剂的传统论述, 赋予现代科学内涵。
中医最主要的用药形式是复方, "君臣左使"、"七情六和"等理论是中医用药的中药依据。方剂配伍的研究, 可以继承和发展方剂理论, 对临床指导及中医药的开发有重要意义, 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资助项目之一。方剂配伍研究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难点, 其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动物模型及证候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制作合适的动物模型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瓶颈, 目前主要借助现代药理学的病理模型, 这些模型并不能完整体现中医的治疗原则和中药的疗效特点。经过多年发展,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以形成一定规模, 各种证型都有所涉及, 如温病动物模型、血瘀证动物模型、寒证热证动物模型等。
近几年来, 许多新技术、新方法, 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和手段在中医药理研究上日趋增加, 同时也借助学科交叉, 如数学、计算机等你技术, 为中药药理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 中药生物技术研究
以细胞、发酵、酶和蛋白质、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生物技术, 在农业、医药卫生等领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以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主旋律。其也渗入到中药复方的研究中, 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 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植物药、动物要以及矿物药是传统中药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动物药生物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 其主要的中药生物研究集中在植物药的研究上。
高等植物酶及蛋白质工程的研究基本局限在粮食和经济作物上, 有关要用植物酶及蛋白质工程的研究几乎为空白。近几年逐渐受到重视, 进行药用植物酶和蛋白质的研究, 有很强的针对性。
分子生物学发展迅猛, 药物生物学研究也步入分子生物学时代, 有效次生代谢关键酶基因的克隆研究、中药DNA分子标记、专基因药用植物或器官研究以及应用基因芯片研究中药的作用机理, 成为当今中药复方研究的热点, 促使中药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4 中药药性基础理论研究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我国历代医学高度概括的一种理论, 实际上可看成寒凉和温热两个方面, 热和温, 寒和凉, 仅是程度的不同, 本质上并无两样。从现代科学实质分析, 其本质区别尚有待研究。现有资料分析, 寒凉温热可能源于对机体产热过程的影响, 同时出现脉率、舌象二便等的变化。
五味是大多数中药功效的基础和出发点, 是最基本的药性之一, 但现代的实验研究很少。化学物质作用于味蕾产生味觉, 综合前人和近代的论述, 可以认为五味基本源于味甘, 还有历代医者对药用实践的理解。五味与化学成分的关系是五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的化学成分有不同的味感。
中药归经规定的是中药的作用部位, 是药性理论的又一个重要部分。归经是定向定位的药性理论。中医概念的部位, 与现代器官或肢体的部位概念不完全相同, 其往往指一个功能系统, 如中药中的"肾", 既包括现代的肾脏, 也包括生殖系统性活动。
方剂的核心是中药间合理的配伍, 其不是针对病人症状一堆药物的机械相加, 而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的有机结合。研究方剂配伍的目的在于分析组成药物在方中的作用。
5 结语
中药学临床应用的手段主要是中药复方。近几年来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最大, 研究力量最多。中药复方有独特的疗效, 体现了中医学的精华, 是可进一步开拓创新的中医学课题。中药复方有深刻的科学内涵, 需要以创新的思路、方法和技术进行全面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玮函, 吴咸中.药物血清在中药复方药理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发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7, 13 (2) :190~193.
中药复方添加剂 篇4
1材料与方法
1.1药物与试剂
复方中草药含党参、黄芪、茯苓、六神曲、炒山楂、 甘草、炒槟榔、当归、益母草、藿香青高、鹤虱等单体中药,经50目粉碎后按比例混匀,备用。
C3、C4补体试剂盒及Ig G试剂盒,购自昆明云南农业大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ND血凝抑制试验病毒液,购自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2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试验动物为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提供的0日龄武定雏鸡,采用玉米 - 豆粕型基础日粮,参照NRC( 1994年) 家禽营养需要标准配制。饲养地点在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实验鸡场。采取笼养方式饲养,自由采食和饮水,鸡舍采用恒温灯进行加热脱温。试验期间的免疫消毒按实验鸡场常规免疫消毒程序进行,各组均在相同条件下饲养49 d。
1.3试验设计
1. 3. 1试验分组将武定雏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 ( 每组60只,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 ,分别为试验1组( 基础日粮 + 0. 2% 复方中草药) 、试验2组 ( 基础日粮 + 0. 4% 复方中草药) 、试验3组( 基础日龄 + 0. 6% 复方中草药) 和对照组( 基础日粮) ,全程以相同浓度给药,至试验结束。
1. 3. 2生长性能的测定记录各阶段采食量,分别在13,27,48日龄晚给鸡断料,饥饿过夜后测定体重, 试验期间及时记录死鸡重和死鸡时剩料量,准确记录饲养期内的给料量和撒料量。计算雏鸡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及死亡率。
1. 3. 3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在饲养试验的第49天,每重复随机挑选4只接近平均体重的鸡宰杀, 分别摘取胸腺、脾脏和法氏囊并称鲜重。
免疫器官指数( % ) = 免疫器官重( g) × 鸡活重 ( g) × 100% 。
1. 3. 4新城疫抗体水平的测定分别在21日龄接种疫苗前及35,49日龄时,每个重复随机选取4只健康鸡翅下静脉无菌采血,分离血清,应用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测定HI抗体水平
1. 3. 5补体C3、C4水平及免疫球蛋白( lg G) 含量的测定分别于35,49日龄时,每个重复随机选取4只鸡翅下静脉无菌采血,分离血清,保存,待测补体C3、 C4水平及免疫球蛋白( lg) G含量。
2结果与分析
2.1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武定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1、表2)
g
注: 同列数据肩标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含有( P > 0. 05) 。
从表1可以看出: 14日龄时,4组间武定雏鸡体重均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28日龄时,试验2组武定雏鸡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 49日龄时, 试验1,2,3组武定雏鸡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其中试验2组最高。
从表2可以看出: 试验1,2组武定雏鸡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其中试验2组最高; 添加复方中草药的3个组武定雏鸡日采食量均比对照组有所增加,其中试验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 试验1,2,3组武定雏鸡料重比均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试验1,2,3组武定雏鸡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1,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 0. 05) 。
注: 同列数据肩标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含有( P > 0. 05) 。
2.2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武定雏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见表3)
%
注: 同行数据肩标大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极 ( P < 0. 01) ; 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 ,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 P > 0. 05) 。
从表3可以看出: 49日龄时,试验1组武定雏鸡胸腺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试验2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 0. 01) ;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 3组武定雏鸡脾脏指数均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2组最高; 试验1,2,3组武定雏鸡法氏囊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2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
2.3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武定雏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见表4)
lb
注: 同行数据肩标小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 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从表4可以看出: 21日龄时,试验1,2,3组和对照组武定雏鸡新城疫抗体滴度均小于2,呈现阴性, 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P > 0. 05) ; 35日龄时,试验1,2, 3组和对照组武定雏鸡新城疫抗体滴度均显阳性,试验1,2,3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1,2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 49日龄时,试验1,2,3组武定雏鸡新城疫抗体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
2. 4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武定雏鸡血清中补体C3、 C4水平及Ig G含量的影响( 见表5、表6)
注: 同行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相同表示( P > 0. 05) 。
从表5可以看出: 35日龄时,试验1,2,3组武定雏鸡血清中补体C3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 试验1,2,3组武定雏鸡血清中补体C4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其中试验2组最高; 试验1,2,3组武定雏鸡血清中lg 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试验2,3组显著高于试验1组 ( P < 0. 05) 。
注: 同行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相同表示( P > 0. 05) 。
从表6可以看出: 49日龄时,试验1,2,3组武定雏鸡血清中补体C3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 试验1,2,3组武定雏鸡血清中补体C4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 试验1,2,3组武定雏鸡血清中lg 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其中试验2组最高,显著高于试验1,3组( P < 0. 05) 。
3讨论与结论
中草药源于自然,保持了天然的活性和结构,经过几千年的筛选后保留了下来,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促生长剂和免疫增强剂。许多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可以加快雏鸡生长[1],提高雏鸡日增重和成活率[2],还可以促进雏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3],能够提高血清抗体水平,增强雏鸡的自身免疫功能,抵御疾病[4]。本试验选取的中草药添加剂由党参、黄芪、 茯苓、六神曲、炒山楂 、甘草、炒槟榔、当归等多味中药组成,本配方具有清热解毒、涩肠止泻、促进生长, 增加雏鸡免疫功能等功效。多数补益中草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其主要活性物质会对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刺激作用,进而呈现较为典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促进作用[5]。
在本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复方中草药添加剂的试验1,2,3组对武定雏鸡生长性能有显著促进作用,有效增加了武定雏鸡平均日增重和日采食量,降低了死亡率和料重比,试验1,2组比试验3组效果更好,其中0. 4% 添加量的效果最佳。
在免疫功能方面,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可以加快雏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提高新城疫抗体滴度、延长抗体高峰期,还可以提高血液中的抗体水平,但各剂量的作用效果还有所不同。在本试验中,试验1,2组对免疫器官增重和提升抗体滴度的效果较好。试验1,2,3组都显著提高了血液抗体水平,其中试验2组提升效果最明显。综合上分析,以中草药添加剂添加0. 4% 的试验2组对武定雏鸡促进生长和增强免疫功能的效果最明显。
参考文献
[1]王慧真,张永英.中药复方对817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94-7497.
[2]朱宁,王春清,张华臣,等.中草药添加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1,32(3):13-15.
[3]马得莹,单安山,李群道,等.中草药添加剂对蛋雏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05,16(1):67-70.
[4]段纲,杨林富,代飞燕,等.中草药复方添加剂对土杂鸡Ig G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05,26(6):79-80.
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进展 篇5
1 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的思路
中药复方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需要,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与方法,由多味中药形成的化学成分组合体。笔者认为,中药复方研究的思路是以药理、药效为导向的化学成分研究,其作用是由这个特定的组合体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而中药药效成分是复方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所以对复方成分,即化学成分的深人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1]。近年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并不是单味中药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加,可能有新成分的产生或可能产生一些其他动态变化。同样,其整体功效也不等于单味药功效的简单相加。因此系统的研究中药复方药效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及学者达成一个原则性共识“搁置争议,全面发展”,从中医药特色理论开发,寻求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之路。
2 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的方法
2.1 拆方研究
拆方研究是将处方中的中药逐步减去一味或多味中药,观察疗效的变化,逐步缩小研究范围,最终搞清楚必须保留的药味,从中寻找有效成分[2]。
拆方研究主要有3个途径:(1)确定中药复方中的主要药物或活性物质,熊玉霞等[3]采用试管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分别测定泻心汤及其拆方的含药血清体外抗内毒素活性,结果表明泻心汤组方中发挥抗内毒素作用的关键药味是大黄,其次是黄芩,大黄-黄芩为泻心汤抗内毒素的有效药对;(2)确定发挥增效减毒作用的最佳组合,蔡徐骄[4]研究表明,附子毒性成分的溶出和水解是一个复杂的有机过程,受糖、盐、溶剂和p H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附子配伍大黄后确实能促进总碱的溶出和醋性生物碱的水解,能够增效减毒;(3)确定复方药物间的最佳剂量配比关系,敖慧等[5]通过研究小半夏汤治疗化疗后呕吐模型的药效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按1∶2配比效果最佳。通过以上途径,最终达到精简方剂的目的,刘鹏等[6]通过对降脂清肝方及其拆方的研究,证实虽各组肝脂酶(HL)无显著性差异,但丹姜组有升高趋势,可为进一步拆方研究提供依据。
中药复方拆方研究,有助于阐明中药复方的配伍组成原理及作用机制,明确中药复方的药效成分,为提高中药复方制剂质量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创新型中药研发以及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7]。
2.2 中药复方指纹图谱及其谱效关系
中药复方指纹图谱是复方制剂经一定处理后,采用现代的分析手段,表达的色谱、光谱或联用的图谱,用以表达复方化学成分的特征,是中药现代化的突破口与关键技术之一[8]。中药复方谱效学指将复方指纹图谱与药效结果结合起来,将复方指纹图谱中化学成分的特征与复方药效研究联系起来,建立有意义的复方谱效关系,从而反映制剂内在的质量[9]。
杨柳等[10]利用HPLC-DAD建立白芍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得到11个共有峰,采用质谱指认了9个峰。该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强,与含量测定结合可用于全面制约白芍的质量。中药质量控制是制约中药发展、走向国际市场的瓶颈。指纹图谱研究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完善表达中药的整体性特征,为现代中药的质量控制、鉴定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为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窦志华等[11]通过谱效关系分析,研究复方五仁醇胶囊及药材的含药血清指纹图谱,目的是阐明复方五仁醇胶囊保肝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结果表明,主要来自君药五味子所含的木脂素类成分。
中药谱效学是以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为基础,并结合药理药效结果的科学研究。谱效学研究所获得的信息可以进一步阐明与机体相关的主要药效成分,为识别中药复方制剂药效成分研究奠定基础。
2.3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血清药理学
“血清药物化学”和“血清药理学”的概念是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首次提出的[12],该方法主要是用于观测血清中外源性生物活性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作用和代谢规律,整体的过程是,给动物灌服中药一定时间后,取其血清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及其鉴定,并将鉴定出的化学成分进行药理学研究,这样就可以分析出具有药效的化学成分,从而推断出中药复方的药效成分。
常用研究方法即应用HPLC、HPLC-MS、UPLC-MS等仪器,分析动物含药血清中的成分,结合复方的药理药效,研究单个化学成分与复方药效的关系,最终确定复方药效物质基础。Yang等[13]采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质谱技术,研究猪口服补阳还五汤的入血成分,共有45个特征的高效液相色谱峰进行检测,其中9个峰已通过结构鉴定确定为原型成分并且与报道的相关药效成分一致,说明复方入血成分与药效成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见从中药复方的入血成分探讨其药效成分的方法是可行的。王宁宁等[14]通过研究给药后癫痫大鼠血清对离体海马脑片的作用,观察含药血清对癫痫大鼠海马脑片场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给癫痫大鼠灌胃中药复方提取液后,从眼眶静脉取出的含药血清均能使癫痫大鼠海马脑片诱发场电位的幅度明显下降,同时场电位恢复正常的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进而表明复方中药能降低癫痫大鼠海马脑片诱发场电位的幅度,证明该复方中药具有抗癫痫作用。
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的提出,建立了新的复方药效评价体系,有助于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的深入研究,为中药复方的二次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2.4 分子生物色谱
分子生物色谱技术在20世纪中后期问世,它的固定相是一种固着在色谱载体上的生物活性的材料作固定相,这些生物活性材料可以是活性细胞膜、活细胞,甚至活性大分子等,主要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大分子、靶体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色谱系统[15]。
Wang等[16]对中国传统处方龙胆泻肝汤进行全面的二维生物色谱指纹图谱分析,主要采用人血清蛋白柱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并结合HPLC-APCI-MS将中国传统处方龙胆泻肝汤与人血清蛋白相互结合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分析,鉴定出了19种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天然产物的生物指纹图谱分析可使用全面的二维生物色谱系统对其进行研究。Wang等[17]制订了一个全面的二维HPLC系统与固定化脂质体色谱(ILC)与RP柱串联,用于复方龙胆泻肝汤膜渗透性化合物的筛选和分析。结果表明,制订的全面二维色谱系统可识别复杂的矩阵,如传统的中医方剂提取物的膜渗透性的天然产品。
分子生物色谱技术与生物医学相结合,产生了许多新的技术与方法,并进一步推动了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从而为其走向国际市场鉴定了基础。
3 讨论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和文化沉淀的巨大财富,具有广阔的市场。中医药讲究天人合一,目的是提高生命质量,与西药相比,其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然而其作用机制无法明确解释,从而阻碍了中医药推向国际市场。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可以明确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复方物质基础是复方具有神奇疗效的秘密所在。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现状 篇6
1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理论
随着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深入,不断有学者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提出了新的方法及思路来研究中药复方基础。赵立春等[1]提出了“霰弹理论”, 认为中药复方并不是由单味药有效成分来完成治疗任务的, 而是通过多种物质的相互配伍、协同作用发挥强大的治疗效果。 张亚刚等[2]则根据生物活性物质共轭亚油酸(CLA)生理活性的能量理论提出了中药有效组分能量协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能量理论”, 并认为疾病的产生是机体的生化反应出现了一个或多个环节的缺失,而中药复方若能协同提供每一环节的相关能量, 恢复这一完整的生化反应进程,疾病最终将被治愈。 吴水生等[3]提出“疾病浓缩效应假说”,指出复方减轻病痛、产生治疗疾病的作用是复方中的多种成分,在一定的有效药物浓度范围内,以低于其相应单体成分治疗剂量进入人体后, 通过协同、 整合等形式的“疾病缩减效应”,有选择性地反复作用于与某种疾病有关的多个直接靶点和间接靶点而达到治疗效果。 而贾晓斌等[4]基于对传统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现代中药复方创新物质基础的认识, 提出了 “功能组分”这一观点。 同时认为中药复方物质基础是由有效组分和功能组分共同构成的有序整体结构,具有“三个层次多维结构”。此外,还有“一个结合、两个基本讲清、三个化学层次、四个药理水平”广义成分论[5]、 体内直接物质基础的假说[6]等。 这些理论和假说的出现,从多角度、多层次阐述了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极大地促进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发展。
2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
2.1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
中药血清学研究方法在1984年首先由田代真一提出[7],它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研究。 血清药理学是将受试药物经口给予动物后以含药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作为药物源加入离体反应系统中研究其药理作用的实验方法。 血清药物化学是指给动物口服中药复方后,待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后,取含药血清,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质谱联用(MS)以及各类仪器联用分析技术等, 进行药物化学研究,以阐明其产生药效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进而揭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8]。 付克等[9]根据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理论和方法,对大鼠口服给予柴芩清肝汤后的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其移行成分有14个,8个为复方中原型成分,6个为代谢产物。王喜军[10]通过将越橘乙醇提取物经口服给药1 h后,取动物门静脉血制备血清样品,通过3D-HPLC及柱色谱分离、波谱鉴定等方法,鉴定出吸收入血的直接作用物质为熊果苷和秦皮苷,其他成分未在血清中检出,说明这两种成分是越橘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He等[11]通过对服用了七味消炎汤的大鼠血清进行分析,发现其产生消炎作用的物质基础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7、 番泻苷A、芦荟大黄素。
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排除了复方制剂或其浸膏本身复杂的理化性质 (如电解质、酸碱度、渗透压等)的干扰,扣除了消化道中不能入血的药物成分, 避免了体外实验中诸多因素的影响,既简化了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又能较准确、真实地反映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但是由于中药复方口服后采集到的血清药物浓度一般非常低,尤其是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的成分和微量成分,这给药物的检测和药理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12,13]。
2.2拆方研究
拆方研究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中药复方组方原则进行分拆,逐步减去复方中的一味或几味中药以观察疗效变化,逐渐缩小研究范围,最终明确方中某味药所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方法。 研究目的主要有:阐明复方配伍的科学性,确定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或有效成分, 寻找方剂中药物的最佳配伍比例,精简方剂推动新药研究工作。 如从“当归龙荟丸” 中发现“青黛”是起主要作用的,然后又从“青黛”中分离出“靛玉红”,而成为一个新药[14]。 陈红海[15]按功用将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的整体拆分为补气活血组、活血通络组和补气通络组,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全方和拆方均对脑缺血引起的海马组织损伤有一定疗效,其中以补阳还五汤全方作用最明显,补气活血组和补气通络组次之,活血通络组最差,说明补阳还五汤中的补气药可能是其抗脑缺血损伤作用的最有效组分。 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对复方中各药味对全方的贡献度进行了评估,对于确认发挥作用的药效物质研究来说,是一项关键工作。 但拆方研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复方的药效基础,其结果也只能是中药复方的部分药效基础;做到了方病对应,却无从做到方证对应。 此外,现行的拆方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医理论,特别是病机、证候理论,因而研究的结果难以形成普遍规律。
2.3代谢组学研究
代谢组学是以组群指标分析为基础,利用现代分析仪器以数据处理和高通量检测为手段,以信息搭建和系统整合为目标,对生物体体液中内源性的相对低分子量代谢产物(代谢组)及其代谢途径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16,17,18,19]。 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是继基因组学后系统生物学的又一重要领域。有专家指出[20,21,22],代谢组学是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科学。 所以使用代谢组学研究能够很好地反映疾病和药物对机体产生的生理效应,并能对中药复方疗效做出整体评价,包括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中药复方作用于病症模型的整体评价以及中药复方的安全性评价[23]。 Jiang等[24]利用HPLC-ESI-MS对麝香保心丸在小鼠体内的代谢情况研究,发现有17个原型成分和4个代谢成分。 Bi等[25]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对气虚患者服用补中益气丸前后的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进行比较,发现补中益气丸改善气虚患者疲劳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与其调节 γ-羟基丁酸、 磷脂酰胆碱和血氨浓度有关。 可见,代谢组学能较为全面地揭示出中药及其复方治疗疾病时在体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有利于阐明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
2.4谱效学研究
中药谱效学是基于中医药现代研究理论,以中药指纹图谱为基础,药物效应为主要内容,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去说明中药指纹图谱与中药疗效内在联系的一门学科。 中药指纹图谱具有整体性与模糊性,相较于使用单一成分或者目标成分进行质量控制而言, 更具科学性和全面性。 刘旭等[26]将三七药效物质基础与色谱指纹图谱有机结合在一起,阐明了三七指纹图谱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与疗效差异的必然联系,并通过建立谱效学研究数理模型完善了中药材治疗心肌缺血的评价方法。段晓鹏[27]、邓俊林[28]以补阳还五汤水提醇沉液为模型药物,结合中药指纹图谱以及抗脑缺血症神经细胞损伤的药效学实验,得到了补阳还五汤水提醇沉液抗脑缺血症神经细胞损伤的一系列谱效学参数,并通过比较各靶点的作用系数表明各成分作用靶向与强度各有不同。 中药谱效学很好地解决了指纹图谱只能孤立于生物活性之外去反映中药化学成分的不足[29,30],能更好地反映中药复方的质量,是解决中药质量控制的良方。
2.5其他方法
此外,还有常规的药理活性指导下的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分离以及新兴的基于芯片技术的高通量筛选技术等。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和方法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如蛋白质组学、基因芯片技术、Caco-2细胞技术[31-33]、化学计量学[34-35]、计算机模拟等, 这些都被广泛应用于复方物质的基础研究,但由于中药复方的成分过于复杂,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中药的物质基础得到了完全的确定,但是这些技术和方法对于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起到的作用仍是举足轻重的,再加上与医学、生物学、化学、数学以及计算机学等多学科的相互融合,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相信我国的中药复方研究最终会取得突破性进展,最终为中药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
摘要:中药复方是中医理论的具体表现,阐明物质基础是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随着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理论、新方法,使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上了个新台阶。只有明确了中药复方药用功效、作用机制,才能保障用药安全性和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本文对中药复方基础物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之后的复方研究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