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其产品

2024-10-02

及其产品(共12篇)

及其产品 篇1

1 TPE简介

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也称为热塑性橡胶(Thermoplastic rubber),是一种兼具橡胶和热塑性塑料特性的材料。该材料室温下显示橡胶特性,高温下又能塑化成型。是继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之后的所谓第3代橡胶,简称TPE或TPR。其结构特点是由化学键组成不同的树脂段和橡胶段,树脂段凭借链间作用力形成物理交联点,橡胶段是高弹性链段,贡献弹性。塑料段的物理交联随温度的变化而呈可逆变化,显示了热塑性弹性体的塑料加工特性。由于TPE具有橡胶、塑料的双重性能,因而在胶鞋、粘合剂、汽车零部件、电线电缆、胶管、涂料、挤出制品、掺合剂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涉及范围包括汽车、电气、电子、建筑及工艺与日常生活等各领域。除不适于制造充气轮胎外,非胎橡胶制品很多已可用热塑性弹性体取代,因此,TPE的发展将十分引人注目。

2.Elastron TPE

Elastron Kimya公司成立于1980年。首产SBS热塑性弹性体,当时年产量1500t。随着工业级科技的发展,Elastron Kimya公司的产品增至SEBS及EPDM/PP类别的TPE(即热塑性硫化橡胶TPV)。

自1998年,Elastron Kimya公司生产基地迁至土耳其的Gebze-Kocaeli,产能增至2万t。Elastron公司的研发部更不断的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客户的要求,提供真正的热塑性弹性体(TPE)解决方案。

Elastron公司凭着它的技术及综合经验为客户提供切实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其首要的使命是为本地和国际市场提供产品设计及环保的产品。

此外,质量管理系统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ISO9001:2000)更是Elastron Kimya公司的产品质量及服务保证。

Elastron严格和一丝不苟的生产管理流程更荣获Auto-motive Quality System(ISO/TS 16949)的鉴定。

3.Elastron TPE应用

Elastron的TPE在应用上也开发了多种对应牌号的产品,所对应的行业包括汽车,建筑,家用电器,电子及电气,护理及医疗,消费产品,消费家电,抗冲击改性剂等多个领域。

3.1 汽车应用

针对汽车行业,Elastron开发出的一系列产品,可以运用在汽车的内饰件、外饰件,以及发动机舱及底盘系统。

利用到的材料本身的特点有:优秀的抗紫外线、耐候性能,优秀的力学性能,升级版的耐高温性能,优秀的压缩变形性能,对多种热塑性塑料的附着能力,低温韧性,表观优美,100%可回收,易于着色。

3.2 建筑应用

针对建筑行业的RAL GZ 716/1规格以及CSTB的要求,Elastron也有通过这些认证的材料对应。其主要是针对密封窗条,共挤密封条,门封条,淋浴室防水封条等密封条类的运用。

这类产品材料本身的特点有:耐候性能优异,良好的抗紫外性能,易于着色,优秀的压缩变形回弹性能,从低温到高温耐温范围较宽,易于共挤加工,100%可回收,美观等。

3.3 电器应用

Elastron产品在电器方面的运用主要是针对一些洗衣机水管接头,洗衣机门封,防滑件,电冰箱封条,防震件等制件上。其优越的压缩变形回弹性和耐候性能,使TPE成为了密封件这方面绝佳的选择。

其特点同时还包括:优越的抗紫外线,易于着色,耐高温性能,耐低温性能,易于共挤加工,100%可回收。

3.4 电气及电子应用

电子行业大多会有一些阻燃的要求,Elastron可以针对客户不同的阻燃等级要求推荐对应的材料。电缆与电线外套,电子零件密封,工业塞子,按钮,TV-DVD防滑垫。

这一系列的材料有以下特点:UL94HB/V0/V1 认可,能与多种塑料介面附着,易于着色,抗紫外,有欲着色的粒料,有可印字的树脂,耐高低温,无卤阻燃级别,100%可回收。

3.5 护理及医疗

Elastron TPV/TPE医疗级产品系列有2个品牌,ELAS-TRON G以及ELASTRON V。V系列的产品具有宽广的弯曲范围,应用领域更宽广。主要应用在医疗工业,口腔护理用品,卫生用品等行业。

医疗级别的TPE拥有以下特点:硬度范围广,有透明规格,易于着色,与聚烯烃可直接粘接,通过美国药典VI级认证,可用伽马射线、环氧乙烷和蒸汽杀菌,不含任何有毒物质。

3.6 消费品

在食用包装,家具用品,玩具,运动器材等应用方面,Elas-tron也有自己独有的优势。这些产品大多与人体接触,而Elastron有食品级别的材料提供。

除了食品认证,Elastron的TPE还可以与多种塑料复合,耐紫外线,还有超软级别的材料提供。

例如一些视频包装封件,盖头封件,家居用品防滑柄,潜水镜及蛙鞋,自行车手把等制件,都可以用到ELASTRON的TPE。

3.7 抗冲击改性剂应用

Elastron针对PP、PS、,ABS、PA增韧有一系列的产品对应。可增加聚合物的抗冲击性能,也可增加聚合物的刚性和弹性。甚至针对材料在低温条件下也能保持所要求的抗冲击的强度。

4 展望

21世纪是环保世纪,是资源再生利用的时代。作为最具环保性的TPE来说,客观上已迎来了大发展的新纪元。TPE的生产再利用和使用后的资源再生性都强,且又节能,作为一种新材料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凡是对耐热性要求不严的橡胶制品,都有可能逐步为TPE所取代,除目前已进入的制鞋、汽车、建筑、胶粘剂方面外,在电子通讯、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前途也非常广阔。所以TPE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及其产品 篇2

摘要:随着各类电子设备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以及电子商务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应用,需要有一个更可靠的系统来进行身份认证。生物识别技术已成为一种公认的最为方便和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生物识别技术中的指纹识别技术发展最成熟、应用也最广泛。指纹图像的采集技术是指纹识别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分析比较了不同种类的指纹采集技术及其性能,并介绍了指纹采集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其产品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识别 指纹采集 指纹传感器 U.are.U FPS20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个人、消费者、公司和政府机关都认为现有的基于智能卡、身份证号码和密码的身份识别系统很繁琐而且并不十分可靠。生物识别技术为此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生物识别技术根据人体自身的生理特征来识别个人的身份,这种技术是目前最为方便与安全的识别系统,它不需要你记住象身份证号码和密码,也不需随身携带像智能卡之类的东西。

生物识别技术[1]包括虹膜识别技术、视网膜识别技术、面部识别技术、声音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2]。其中指纹识别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应用也最为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每个人的包括指纹在内的皮肤纹路在图案、断点和交叉点上各不相同,也就是说,这些指纹特征是唯一的,并且终生不变。依靠这种唯一性和稳定性,我们就可以把一个人同他的指纹对应起来,通过比较他的指纹和预先保存的指纹进行比较,就可以验证他的真实身份。

指纹识别系统[3]是通过指纹采集、分析和对比指纹特征来实现快速准确的身份认证。指纹识别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指纹采集器采集到指纹图像后,才能被计算机进行识别、处理。指纹图像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识别的精度以及指纹识别系统的处理速度,因此指纹采集技术是指纹识别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着重分析比较不同的指纹采集技术及其性能。

(本网网收集整理)

1 指纹采集技术

指纹的表面积相对较小,日常生活中手指常常会受到磨损,所以获得优质的指纹细节图像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当今所使用的主要指纹采集技术有光学指纹采集技术,半导体指纹采集技术和超声波指纹采集技术。

1.1 光学指纹图像采集技术

光学指纹采集技术是最古老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指纹采集技术,光学指纹采集设备始于1971年,其原理是光的全反射(FTIR)。光线照到压有指纹的玻璃表面,反射光线由CCD去获得,反射光的量依赖于压在玻璃表面指纹的脊和谷的深度以及皮肤与玻璃间的油脂和水分。光线经玻璃照射到谷的地方后在玻璃与空气的界面发生全反射,光线被反射到CCD,而射向脊的光线不发生全反射,而是被脊与玻璃的接触面吸收或者漫反射到别的地方,这样就在CCD上形成了指纹的图像。如图2所示。

光学采集设备有着许多优势:它经历了长时间实际应用的`考验,能承受一定程度温度变化,稳定性很好,成本相对较低,并能提供分辨率为500dpi的图像。

光学采集设备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图像尺寸和潜在指印两个方面。台板必须足够大才能获得质量较好的图像。潜在指印是手指在台板上按完后留下的,这种潜在指印降低了指纹图像的质量。严重的潜在指印会导致两个指印的重叠。另外台板上的涂层(膜)和CCD阵列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损耗,精确度会降低。

随着光学设备技术的革新,光学指纹采集设备的体积也不断减小。现在传感器可以装在6x3x6英寸的盒子里,在不久的将来更小的设备是3x1X1英寸。这些进展得益于多种光学技术的发展。例如:可以利用纤维光束来获取指纹图像。纤维光束垂直照射到指纹的表面,他照亮指纹并探测反射光。另一个方案是把含有一微型三棱镜矩阵的表面安装在弹性的平面上,当手指压在此表面上时,由于指纹脊和谷的压力不同而改变了微型三棱镜的表面,这些变化通过三棱镜光的反射而反映出来。

美国DigitaIPersona[4]公司推出的U.are.U系列光学指纹采集器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光学指纹采集器,主要用于用户登录计算机windows系统时确认身份,它集成了精密光学系统、LED光源和CMOS摄像头协同工作,具有三维活体特点,能够接受各个方向输入的指纹,即使旋转180度亦可接受,是目前市场上最安全的光学指纹识别系统之一。U.are.U光学指纹采集器按照人体工学设计,带有USB接口,是用户桌面上紧邻键盘的新型智能化外设。

1.2 半导体指纹采集技术

半导体传感器是在市场上才出现的,这些含有微型晶体的平面通过多种技术来绘制指纹图像。

(1)硅电容指纹图像传感器

这是最常见的半导体指纹传感器,它通过电子度量来捕捉指纹。在半导体金属阵列上能结合大约100,000个电容传感器,其外面是绝缘的表面。传感器阵列的每一点是一个金属电极,充当电容器的一极,按在传感面上的手指头的对应点则作为另一极,传感面形成两极之间的介电层。由于指纹的脊和谷相对于另一极之间的距离不同(纹路深浅的存在),导致硅表面电容阵列的各个电容值不同,测量并记录各点的电容值,就可以获得具有灰度级的指纹图像。

(2)半导体压感式传感器

其表面的顶层是具有弹性的压感介质材料,它们依照指纹的外表地形(凹凸)转化为相应的电子信号,并进一步产生具有灰度级的指纹图像。

(3)半导体温度感应传感器

它通过感应压在设备上的脊和远离设备的谷温度的不同就可以获得指纹图像。

半导体指纹传感器采用了自动控制技术(AGC技术),能够自动调节指纹图像像素行以及指纹局部范围的敏感程度,在不同的环境下结合反馈的信息便可产生高质量的图像。例如,一个不清晰(对比度差)的图像,如干燥的指纹,都能够被感觉到,从而可以增强其灵敏度,在捕捉的瞬间产生清晰的图像(对比度好);由于提供了局部调整的能力,图像不清晰(对比度差)的区域也能够被检测到(如:手指压得较轻的地方),并在捕捉的瞬间为这些像素提高灵敏度。

半导体指纹采集设备可以获得相当精确的指纹图像,分辨率可高达600dpi,并且指纹采集时不需要象光学采集设备那样,要求有较大面积的采集头。由于半导体芯片的体积小巧,功耗很低,可以集成到许多现有设备中,这是光学采集设备所无法比拟的,现在许多指纹识别系统研发工作都采用半导体采集设备来进行。早期半导体传感器最主要的弱点在于:容易受到静电的影响,使得传感器有时会取不到图像,甚至会被损坏,手指的汗液中的盐分或者其他的污物,以及手指磨损都会使半导体传感器的取像很困难。另外,它们并不象玻璃一样耐磨损,从而影响使用寿命。随着各种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芯片的防静电性能和耐用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从Lucent公司中分离出来的Veridicom[5]公司,从开始就一直致力于半导体指纹采集技术的研发,迄今已研制出FPSll0、FPS200等系列CMOS指纹传感器产品,并被一些商品化的指纹识别系统所采用。其核心技术是基于高可靠性硅传感器芯片设计。

FPS200是Veridicom公司在吸收了已广泛应用的FPSll0系列传感器优点的基础上,推出的新一代指纹传感器。FPS200[6]表面运用Vefidicom公司专利技术而制成,坚固耐用,可防止各种物质对芯片的划伤、腐蚀、磨损等,FPS200能承受超过8KV的静电放电(ESD),因此FPS200可应用在苛刻的环境下。该产品融合了指纹中不同的脊、谷及其他纹理信息,通过高可靠性硅传感器芯片的图像搜索功能,无论手指是干燥、潮湿、粗糙都可以从同一手指采集的多幅指纹图像中选择一幅最佳图像保存在内存中,指纹分辨率可达500dpi,大大降低了传感器芯片识别过程中误接受与误拒绝情况的发生。

FPS200是第一个内置三种通信接口的指纹设备:USB口、微处理器单元接口(MCU)、串行外设接口(Sn),这使得FPS200可以与各种类型的设备连接,甚至不需要外部接口设备的支持。外形封装尺寸(24mmx24mmxl.4mm),只有普通邮票大小。由于它的高性能、低功耗、低价格、小尺寸,可以很方便地集成到各种Intemet设备,如:便携式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等。

1.3 超声波指纹图像采集技术

Ultra-scan公司首开超声波指纹图像采集设备产品先河。超声波指纹图像采集技术被认为是指纹采集技术中最好的一种,但在指纹识别系统中还不多见,成本很高,而且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超声波指纹取像的原理是:当超声波扫描指纹的表面,紧接着接收设备获取的其反射信号,由于指纹的脊和谷的声阻抗的不同,导致反射回接受器的超声波的能量不同,测量超声波能量大小,进而获得指纹灰度图像。积累在皮肤上的脏物和油脂对超声波取像影响不大。所以这样获取的图像是实际指纹纹路凹凸的真实反映。

总之,这几种指纹采集技术都具有它们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缺点。超声波指纹图像采集技术由于其成本过高,还没有应用到指纹识别系统中。通常半导体传感器的指纹采集区域小于1平方英寸,光学扫描的指纹采集区域等于或大于1平方英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采用哪种技术的指纹采集设备。

表1给出三种主要技术的比较。

表1

光学扫描技术半导体传感技术超声波扫描技术成像能力干手指差,汗多的和稍胀的手指成像模糊。易受皮肤上的脏物和油脂的影响。干手指好,潮温、粗糙手指亦可成像。易受皮肤上的脏物和油脂的影响。非常好成像区域大小中分辨率低于500dpi可高达600dpi可高达1000dpi设备体积大小中耐用性非常耐用较耐用一般功耗较大小较大成本较高低很高

2 应用与发展前景

常见的指纹识别系统有两种,即嵌入式系统和连接计算机的应用系统。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系统,它不需要与其他设备或计算机进行连接,可以独立完成其设计的功能,如指纹门禁、指纹考勤终端、指纹保险箱等都是嵌入式系统。其功能较为单一,应用于完成特定的功能。而连接计算机的应用系统具有灵活的系统结构,并且可以多个系统共享指纹识别设备,可以建立大型的数据库应用。

论档案文化产品及其开发策略 篇3

关键词:档案文化文化产品文化创意

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议题,从而掀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与此同时,档案文化的建设与推广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档案文化产品对宣传档案文化、提高社会档案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和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是推进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档案文化产品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档案文化产品的含义

文化产品是档案文化的载体形式,而档案文化是文化产品附着的特有属性。档案文化产品是档案文化与文化产品的组合。档案文化产品,在广义上指公众档案文化消费,狭义上则指蕴含档案文化元素的档案文化衍生产品。

(二)档案文化产品的特点

1.档案文化产品传递特定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档案文化产品中蕴含正面、积极的文化,宣扬着正确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档案意识,还能够通过对档案文化产品中承载内容的认识,增强人们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档案文化产品具有较强的公共物品属性。一方面由于好的档案文化产品通常蕴含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因此档案文化产品的消费具有较强的正向溢出效应,即一个人的消费档案文化产品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整个社会受益;另一方面,很多类型的档案文化产品,如档案展览、档案文化节目、讲座等具有较强的非竞争性,即很多人可以同时享受同样质量的服务而互不影响。这种公共物品属性,使政府扶持与补贴投资尤为必要。

3.档案文化产品中蕴含着创意设计和艺术设计,形式多样,能够提升档案意识,改变档案在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贴近生活,贴近大众。

二、开发档案文化产品的意义

(一)塑造档案馆形象,提升档案馆的文化氛围

在公众心中,档案馆的形象历来是严肃的,对公众具有一定的神秘性。通过各类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与传播,可以有效地发挥档案的文化功能。同时,还能打造档案品牌,塑造品牌效益,进而通过对档案文化产品的利用来提升档案馆的形象。

(二)扩大受众范围,推广档案文化

从理论上讲,档案面对的受众群体应该是巨大的。但是在现实中,其受众大多为专家、学者及有特定需求的人员。相较其他形式的档案产品而言,档案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容易被社会接受的档案文化载体,具有教育意义的同时,还包含着一定的创意和艺术设计,更容易引起众多社会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年轻受众。通过分析其特点和喜好,有针对性地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推广档案文化,能够更好地被受众所接受。

(三)提升档案服务品质

档案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是其职责所在。近年来,档案部门加大了对档案和档案馆的开放力度,使利用更为便捷,开放档案更为及时,同时加强了档案编研、档案宣传工作力度。如“档案馆日”活动的推广,通过报纸专刊、新闻发布、电视宣传等多种形式使更多的公众去了解档案馆、走进档案馆。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仅在展览、编研上下功夫,还应在宣传形式和开发档案文化产品上做更多的研究。通过文化产品的展出和发放,主动地将“档案”、“档案馆”送到公众身边,使之融入到档案文化的氛围中。

三、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策略

(一)甄选能够吸引公众的档案文化主题

档案是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对社会的发展、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具有重要作用,是人类社会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特殊的文化资源。在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时,选择档案文化主题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档案文化传播的效果。时事政治、文化习俗、社会热点等与公众息息相关的话题,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

1.时事政治选题下的档案文化产品开发。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较强的工作,在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时,时事政治方面的选题不可或缺。如《抗战史上的今天》,它是一部由国家档案局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同打造的系列历史纪录片。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特别献礼,该纪录片真实再现了中国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它的播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文化习俗选题下的档案文化产品开发。档案文化产品的主题应贴近生活并突出特色。北京是一座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从这个角度而言,深度挖掘北京文化和当地民俗可以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及共鸣。如笔者所在单位正在研究筹备的《北京名人故居展览》这个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其结合北京特色、胡同文化、名人特点,从选题到立题,从收集资料、查阅档案到确定内容与设计风格,均以满足受众需要为目的。又如,《北京市旧城中心区历史照片展》,该选题主要源自2010年北京市对形成区划做出的新调整,该调整使得城市原有的风貌渐渐远去,在对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人们既有对新风貌的欣喜,又有对旧风貌的怀念。本次展览,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北京旧城面貌的诸多黑白老照片,受到了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

3.社会热点选题下的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了解最近发生的事件及其形成背景、发展脉络,能够使档案文化产品的选题更加贴近生活和受众。电影《京城81号》的热映,使得公众对北京朝内81号兴趣十足,甚至还出现了不少探险者。根据该热点,“档案见证北京”系列文化讲座之《破解朝内81号“鬼宅”之谜》应运而生。主讲人针对种种市井传闻,通过翻阅大量档案史料进行实地调查并追踪采访,最终揭开了朝内81号的神秘面纱。

(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选择恰当的档案文化产品形式

1.根据不同受众群体,选择档案文化产品形式。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进行划分。以年龄划分为例,如果想要吸引年轻受众群体,可以采用制作档案创意文化产品的形式。一是书签、明信片、宣传卡片、水杯、文具用品等常见形式。二是借鉴相关行业的成功经验,开发一些喜闻乐见的档案产品形式。例如,在借鉴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朝珠耳机”、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衍艺”系列书签、北京市东城区旅游局制作的地标卡片(中英版)等产品的基础上,推送“可以带走的档案文化”这种档案创意文化产品。再以职业和教育水平划分为例,可以针对特定人群举办讲座。例如,档案专业学术类讲座一般由档案专业群体或研究机构主办,邀请的嘉宾多为档案领域的知名专家,讲座的主题也都围绕档案这一领域内某一具体问题展开,这样能够针对特定人群集中宣传档案文化知识。

2.根据档案持有现状、载体形式,选择档案文化产品形式。在选择档案文化产品形式时,应综合素材数量及档案载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档案文化产品形式。如果掌握的声像档案资源较为丰富,可以选择专题片、画册这两种档案文化产品形式,如笔者所在单位编纂出版的《国家体育场建设纪实》画册。我们从上万张国家体育场工程建设照片中精选了380张照片,全面展示了国家体育场从规划、设计、施工等各方面的建设成就。

3.根据传播目的,融合多种档案文化产品形式。相关的主题确定后,可以融合多种形式的档案文化产品。在进行档案展览的过程中,可划分出特定区域用于播放专题片,也可在入口处发放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画册。举办讲座时,也可以在展示台上摆置专题片光盘、画册,发放档案创意文化产品等等。

(三)档案文化产品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应用客户端上网的方式。在众多的智能终端中,APP作为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比较容易被公众接纳。研发档案文化APP,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可以随时随地传播档案文化。

(四)跨领域合作,联合创作,打造档案文化精品

随着理念的更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方式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各方的需求,档案文化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应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要“走出去”、“请进来”,与专业协会、新闻媒体、文化创意设计单位等合作,开拓联合工作渠道。与杂志社、出版社等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宣传城市的发展变化;提供素材、资料与新闻媒体共同制作宣传片、专题片等,有效提升档案服务文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左惠.《文化产品供给论——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4.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0.

[3]景占春,王春颖.对开发档案文化产品的思考[J].兰台内外,2012(2):29.

[4]任越,曹玉.以“微博”为平台的档案文化产品共享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J].档案管理,2014(3):27.

工业产品及其营销策略研究 篇4

工业产品是指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产品, 凡是在加工、制造过程中使用, 而且目的在于生产另外一种或多种产品或服务的产品, 都是所谓的工业产品。工业产品主要分为主要设备、附属设备、原材料、零配和物料。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育与完善, 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 对工业产品的营销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 长期以来人们对工业产品的营销缺乏相应的研究, 因此, 本文拟对工业产品的市场特征及其营销策略进行研究, 以期对工业产品的营销实践有一个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二、工业产品及其市场特征

与其他消费品相比较, 工业产品及产品市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 产品标准和参数规范性强, 技术含量较高。工业品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与快速消费品行业在营销实践中存在较大差异。采购方对工业品提供商的选择一般有一套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要求比快速消费品高。

第二, 工业产品用户较少, 单次购买金额较大。工业产品的购买多为企业或组织, 用户较为集中, 交易频率不高, 但每次交易涉及金额较大, 少的是几万, 多的是几千万。

第三, 工业产品购买的计划性较强, 购买程序复杂。与购买其他快速消费品相比, 工业品的采购往往不仅仅是需要事先有预算计划, 购买行为较为理性, 购买过程较为规范, 重视购买契约的完备性。另外, 采购的决定往往不是某一个人来决定, 而是由一群人来做团队讨论来抉择的, 周期往往拖得非常长。

第四, 对营销人员要求较高, 既重视营销人员的销售技巧又要求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快速消费品的销售比较简单, 因为客户并不是太看重销售人员, 他们关注的重点是品牌、质量与价格, 因为在客户的眼里, 产品同质比较多, 可以选择的竞争性产品也比较多;然而, 工业类产品的销售, 对于销售人员要求比较高, 不仅仅需要懂得销售技巧, 还有技术、产品知识、客户关系等, 它要求销售人员必须建立足够的信任感。

第五, 更加强服务水平, 注重对需求方的指导和培训。工业品行业对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要求比快速消费品更高, 因为工业产品的使用情况, 对使用者而言影响较大, 一旦所够工业产品出现问题, 损失较为严重, 因此, 购买方在购买的时候在强调其质量的同时也注重对产品的提供方的服务水平。

三、工业产品的销售策略

针对工业产品及其市场特征, 在工业产品销售过程中, 也需要采取不同于一般消费品的营销策略, 本文提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营销策略。

1. 做好客户的评估, 提高营销的效率。

所谓评估客户资格, 就是销售人员根据自己所销售的产品的用途、价格及其他方面的特性, 对潜在的客户进一步全面衡量和评价, 包括对其需求度、需求量、购买力、决策权、信誉度等方面的评估和审查。认真、细致地评估潜在客户, 对于准确判定客户, 提高业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如果对客户没有一定的了解, 不作认真的评估和审查, 只凭直觉行事, 往往会错过真正的客户, 或者是把时间浪费在根本不可能购买的人身上, 这必然会给工作造成损失, 严重影响业务绩效。其次, 对客户进行评估的实际意义, 就在于尽量避免客户开发时间的大量浪费, 提高客户开发工作的效率。经过对客户资格的全面衡量和评价, 还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客户的范围, 减少销售产品的盲目性。还可以提高准客户的订货概率或订货量, 从而提高销售业绩。

2. 重视以人员推销, 发挥人在销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人员推销最显著的优点是能够形成双向沟通, 在工业产品的促销中, 供应商必须能够把握和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和兴趣, 有效地传递产品特性和利益, 对产品进行技术性能示范, 以促进销售, 人员推销无疑在其中扮演了主导和不可替代的角色。工业品购买决策比较复杂, 尤其是昂贵的、技术含量高的仪器设备的购买, 涉及使用者、影响者、决策者、批准者、购买者、把关者等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众多购买决策参与者, 因此在营销过程中需要从销售人员、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领导者等多个角度开展人员推销, 实行立体式营销, 兼顾每一类决策参与者的利益。首先, "消费引导"在工业品行业实施营销过程中具有比消费品行业更为突出的作用。工业品的产品特性要求企业设计人性化、生动化的销售工具, 辅助销售人员的地面推广, 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第二, 使用者的评价对用户再次购买时的决策起关键作用。服务人员与产品的使用者接触最多, 要努力在送货、安装维修、顾客培训、咨询等服务过程中突出自身优势, 在客户心目中树立美好形象, 与使用者建立良好关系, 以促成购买和再购买。第三, 技术人员是用户购买决策的重要影响者。技术人员与技术人员之间最有共同语言, 工业品企业的技术人员应在必要的时刻深入市场一线, 与客户方的技术人员分享技术心得, 以获取客户更多的了解和信任。第四, 企业高层之间往往更容易交流。通过高层的接触有利于加强双方的信任, 有利于合同的成交与用户忠诚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知名工业品企业的总裁常定期访问大客户, 甚至对一些小客户破例接待, 通过此种营销方式向外界传达了该公司对客户高度重视, 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3. 强化服务营销, 重视对用户的培训。

顾客购买工业产品, 不仅仅是购买工业产品本身, 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购买一种服务。过去我们认为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 现在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产品质量不但是制造出来的, 而且是服务出来的。用户对质量的要求不但表现在对工业产品的性能、功能和可靠性而且表现在厂家的服务上。服务的重要性是由服务本身的不可感知性、不可分离性、差异性和不可贮存性等特性所决定的。在工业品营销, 特别是复杂的仪器设备销售过程中, 用户对企业依赖性很高, 需要供应商对用户进行一定的培训。服务营销以客户为导向, 以价值创造为目标, 以CRM为核心手段, 本质上是以关系营销理念为核心的思维方式、以各种营销组合要素为工具的营销模式, 强调用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满意、用更多的人际传播代替传媒信息、用更多的沟通和协调来代替复杂的管理规章制度, 是工业品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作为供应商, 工业品销售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熟悉企业的相关产品, 能为客户解决技术问题, 帮助客户降低对技术型产品的认知壁垒。从营销战略的高度看待企业销售人员, 把销售人员、技术人员的专业才能看作产品的一部分, 通过技术服务和知识的传授使客户短期内认识、了解并接受企业新技术产品, 最终赢得客户。

4. 培育工业品牌, 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目前大多数工业品企业将营销的重点放在赢得客户上, 而忽视对客户的保持。要实现赢得客户与保持客户的相互呼应, 需要将服务、质量和营销三者环环相扣, 而客户服务和全方位质量决策的出现以品牌营销战略为背景, 因此工业品企业要努力培育工业品牌。国际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曾指出, 高品质工业产品进入发达市场时中国企业需要从品牌上获得30%的利润而不是10%~15%的市场加工费。拥有品牌之后, 工业品企业可以利用品牌对客户的吸引力、品牌拉动力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更多的市场机会和长远的竞争优势, 提升工业品抗危机能力。工业品的产品特点决定了厂商和中间商在品牌运作方式上有所不同。对属于一级和二级原材料的工业品, 产品品牌塑造要紧密地以客户为导向, 在客户心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对于辅助材料和零部件工业品, 客户除产品质量和性能外还非常关注产品的供应能力, 为此工业品厂商应该从物流等角度通过良好的服务塑造品牌。一般而言, 培育工业品牌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对品牌进行长远的战略规划;整合多种品牌传播渠道;建立品牌传播长效机制;建立个性品牌传播模式;制定实效品牌传播策略;构造品牌传播沟通工具。

5. 开展网络营销, 扩展营销视野。

如今是一个网络时代, 大量的工业设备和服务采购商在互联网上寻找货源供应商。据美国历史悠久的行业B2B电子商务网站Thomas Net和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近日联合调查结论:“9/10的商业和工业领域买家在寻找产品和服务的时候是通过互联网开始的, 1/3的人认为互联网缩短了他们触及供应商和厂商的流程。”然而与消费品企业相比, 工业品企业对网络这一信息媒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借助互联网引人入胜的图形界面和多媒体特性, 企业能全方位地展示工业产品及其服务特性, 方便客户准确把握工业品企业的商品和服务。企业开展网络营销首先要有自己的网站, 建设网站的目的是为了让客户了解公司和公司的产品。网站的结构力求简单明了, 内容客观详实图文并茂, 单个页面的主题明确。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产品性能参数的介绍以外, 相关技术支持的内容必不可少。工业品的特点决定了其选型和使用的复杂性, 没有专业指导是不行的。另外与产品有关的其他信息也应尽量提供, 如常识等。

四、结束语

现阶段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完善, 中国工业品市场处于转变过程中, 具有市场巨大、发展迅速、政策多变、短期导向、地区差异等特点。作为中国营销领域的两大分支, 工业品和快速消费品在营销实践中存在较大差异, 工业品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 促成行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不合格产品的召回及其处理制度 篇5

1.商品返厂管理制度

(1)返厂商品的账务处理,要严格执行有关财会制度,要真实体现,全面反映 返厂商品的应收应付关系,不得遗漏.(2)凡需做返厂处理的购进商品,采购员必须征得厂方同意,并与厂方达成文 字处理意见后,通知保管员做好返厂具体工作,否则,不得盲目返厂.凡因盲目返 厂造成的拖欠债务,由当事人追回.(3)凡需做返厂处理的代销商品(包括厂方借,调的商品),采购员提前 15 天 与厂方联系,15 天内收不到厂方答复,可留信函为凭,凡厂方无故拖延,不予返厂 的商品,要向厂方征收保管费.(4)已出库的商品返厂,必须先退库再由保管员做返厂;已出库,未退库的商 品和柜台内的商品,任何人不得随意返厂,否则按丢失商品追究当事人责任.(5)商品返厂时,保管员要填制商品返厂单并随货同行,及时通告厂方凭单验收.(6)物流中心各部室必须认真对待商品返厂工作,保管员要点细数,清件数, 分规格,包装要捆扎牢固,要详细填写铁路运单和运输凭证,并及时做好保管账卡 的记录.(7)凡是厂方采取以货换货直接调换商品方式解决商品返厂的,物流中心采购 员,保管员必须坚持“同种商品一次性调清不拖欠”的原则,坚决不允许以金额核 准数量的异货相抵.2.商品返厂

纳豆复方产品及其抗氧化性 篇6

关键词:纳豆 心脑血管 血栓 抗氧化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6-0049-05

1 国内外纳豆应用情况

纳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食品。纳豆的加工与技术发展还是比较落后,消费者对纳豆的保健功能了解较少,区域上,北方较发达地区有一定的认识;人群上,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群,并且这部分人大多都患有心血管等慢性疾病,而且这些地区也是心脑血管高发地区。

商务部在2009年4月制订并发不了纳豆行业标准,并于2009年12月01日正式实施。此标准的发布与制定标志着纳豆食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规划了行业的发展,解决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促进了纳豆企业的技术研究与发展。纳豆在日本的发展也是经历了相似的阶段,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所以在中国纳豆必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心脑血管患者带来福音。

目前,全球生产纳豆激酶原料的国家主要有日本、台湾。台湾生产纳豆激酶的技术来源于日本,有很多是日本小公司的代加工企业,在规模、技术、管理和产品质量方面落后于日本。因为其价格优势,占据了一些纳豆激酶胶囊产品的市场。豆激酶原料市场主要在日本,东南亚各国企业主要从日本进口纳豆激酶原料。

国内生产纳豆提取物粉末生产厂家很少品质量低于日本产品,纳豆激酶的稳定性和纳豆菌的定植率很低,但价格便宜。由于纳豆激酶规格差别较大,市场上常见5000fu/g,12000fu/g,2000fu/g三种规格的产品。

国外生产纳豆多肽的主要是韩国。纳豆多肽胶囊的保健功能主要与其中的纳豆激酶、小分子多肽、L-精氨酸、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纳豆异黄酮、卵磷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皂青素、维生素K2等多种功能因子有关。

2 血栓与心血管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体摄入较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形成了健康的隐患。近年来慢性病成逐年增长的态势,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血栓由纤维蛋白沉积,网罗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组成的。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血栓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2.1 心血管病流行趋势

总体上看,心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阶段。估计全国心血管病2.3亿人,其中高血压2亿人,脑卒中至少700万人,心肌梗死200万人,心力衰竭420万人,肺心病500万人,风心病250万人,先心病200万人。每5个成年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

2.2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超重/肥胖、身体活动不足、膳食营养、代谢综合征;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6》报道,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的人群危险度百分比比较高,分别为34.5%、31.9%、11.4%,也就是说,控制好以上三个危险因素即可达到80%的预防效果。

2.3 抗氧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心脑血管疾病是现今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其病因较复杂。近年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和抗氧化机制的平衡失调导致体内氧自由基(OFR)过剩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可应用抗氧化剂进行防治。活血化瘀类天然抗氧化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包括: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缓解氨基多糖(透明质酸)的解聚作用、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脂、保护组织免受过氧化损伤等方面(简洁,梁钢,2004)。因此使用比较不同配比的抗氧化性能(尤其是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的不同来评价对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及对心脑血管的保护的依据作用。

3 功能原料介绍

3.1 纳豆

纳豆源于中国,初始于中国的豆豉,是大豆经纳豆菌发酵而成,古书记载:“纳豆自中国秦汉以来开始制作。”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时,带去了豆豉和豆豉制作技术,最初在纳所(寺庙中的厨房)制作,故称为纳豆。有书记载,纳豆最初是日本皇室、僧侣、贵族的营养美容品,明治维新以后才流入民间。作为日本的“国宝”,纳豆是日本国民膳食结构的重要成分,被认为是日本人长寿的“秘方”,每年7月10日为“纳豆节”。它制作简单,风味独特,价格低廉,深受日本人民的喜爱。90%以上的日本家庭都能自制纳豆,韩国、美国用“纳豆食疗法”来预防心脑血管病也有30年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日本军队到处侵略,营养品和药品匮乏,纳豆被定为军需品,专为军队补充营养和防治疟疾等传染病所用,当时有“军舰纳豆”之称。目前,全世界尤其是整个东南亚的人们对纳豆的作用高度认可,食用者众多,纳豆制成的保健产品、生物制剂被人们广泛接受。《身体科学》:作为植物性食品,粗蛋白、粗脂肪最丰富。纳豆是高蛋白滋养食品,纳豆中含有的醇素,食用后可排除体内部分胆固醇,分解体内酸化性脂质,使异常血压恢复正常。

纳豆是一种类似于我国豆豉发酵食品。从外观上看,纳豆是大豆熟食发酵品,色泽灰黄、口感酥软,用筷子挑起时有很多长长的拉丝样黏液物质(主要成分为类似果聚糖的混合物:果糖和7一多聚谷氨酸),这正是纳豆不同于其他豆类食品的特征(钟青萍等,2003)。

纳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纤维、钙、铁、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E的含量均高于煮熟的大豆,特别是维生素B2的量是蒸煮大豆的6倍,纤维、钙、铁等多种成分的含量超过鸡蛋,但其不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胆固醇(钟青萍等,2003)。其主要营养成分如表1所示。其主要营养成分如表1所示。

纳豆中含有蛋白酶、多种维生素、γ-谷氨酰基转肽酶、γ-多聚谷氨酸等多种物质,同时也含有较高的活性物质,如纳豆激酶、异黄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皂甙素、生育酚、吡啶二羧酸等。纳豆具有溶血栓、抗肿瘤、降血压、抗氧化性、防止骨质疏松、促凝血等作用(齐海萍等,2003)。

3.2 葡萄皮水提取物

葡萄别名蒲桃、草龙珠,它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价值很高。中医认为,葡萄性平、味甘酸、无毒,可以补气血,舒筋络,利小便。主治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烦渴、风湿痹痛、淋病、水肿、痘疹不透。

成熟的葡萄中含糖量高达10%-30%,以葡萄糖为主,可被人体直接吸收。葡萄还含有矿物质钙、钾、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人体必需氨基酸。现代医学证明,葡萄中具有抗恶性贫血作用的维生素B12,常饮红葡萄酒,有益于治疗恶性贫血。葡萄还可以抗毒杀菌、利尿消肿、安胎,可治疗妊娠恶阻、呕吐、浮肿等病症。另外,葡萄中的葡萄糖、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都很丰富,可补益和兴奋大脑神经,对治疗神经衰弱有一定效果。

从葡萄籽中提取出来的多酚物质混合物具有多种营养作用,它的主要成分为高效抗氧化剂原花青素以及具有显著抗癌作用的白藜芦醇等。另外,葡萄籽提取物中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矿物质钾、钙、镁等,以及亚油酸和多种氨基酸,具有极佳的保健功能。

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OPC)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清除人体自由基最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之一。OPC在人体内的活性很强,可以快速被人体所吸收,这是其他抗氧化剂无法比拟的。大量科学研究表明OPC具有减轻过氧化对人体的损害、保护大脑、保护眼睛、减轻过敏反应、美容养颜等保健功效。因为OPC对皮肤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有着特殊的亲和力,可以保护它们不受伤害,减少或延缓皮肤皱纹的出现,长期使用,使皮肤光滑、富有弹性,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葡萄中的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有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功效,它比阿司匹林能更好地阻止血栓形成,并能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对预防心脏血管病症有一定作用。

历史记载: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

《别录》:逐水,利小便。

《本草图经》:治时气发疮疹不出者,研酒饮之。

《滇南本草》:大补气血,舒筋活络。泡酒服之,治阴阳脱症,又治盗汗虚证。汁,治咳嗽。

《随息居饮食谱》: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止渴,安胎。

3.3 山楂

山楂树是我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山楂又名山里果、山里红、红果,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

中医认为,山楂性平,味甘酸,入脾、胃、肝经,可消积食、散淤血、驱绦虫,对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饮食停滞,产后瘀滞腹痛等病症有良好效果。作为“益寿果”,老年人常食山楂不仅能健胃消食,还能延年益寿,保持骨骼、血液中钙的恒定,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山楂含有苷类、有机酸、黄酮、萜类、维生素C、核黄素、胡萝卜素、蛋白质、脂肪、解脂酶等成分,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这些成分中,总黄酮类可促使心血管扩张,具有降血压的作用;黄酮类中的表儿茶素、多酚类缩合黄烷聚合物及有机酸中的总三萜酸等不饱和酸是降血脂的活性成分;维生素C、维生素B2、胡萝卜素及多种有机酸,口服能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并增强酶的活性,促进消化,其中所含的解脂酶能直接帮助消化脂肪类食物,且可加强胃脂肪酶、蛋白酶的活性。因此,山楂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律、降压、降血脂、健脾消食等多种作用。此外,山楂还具有促进子宫收缩、抑菌等多方面作用,不仅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妇科疾病,可广泛用于预防、保健、健身及美容行业,是常见的药食两用原料。

山楂具有强心作用,山楂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律的作用。山楂黄酮,山楂浸膏,山楂水提物,均可对蟾蜍在体、离体、正常及疲劳的心脏有一定程度的强心作用,心脏收缩幅度提高20%~30%,且持续作用较长(孙翠玉,2001)。

山楂具有降压作用,山楂中的总黄酮类可促使心血管扩张,产生降血压的作用。余家桓等研究表明,当山楂水提物腹腔注射2.0mg/kg时,只有一定的降压效应,降压率为9%(李刚等,2009)。

山楂具有降血脂作用,山楂黄酮类中的表儿茶素、多酚类缩合黄烷聚合物及有机酸中的总三萜酸等不饱和酸是降血脂的活性成分(李刚等,2009)。

口服山楂对胃肠功能紊乱有明显调整作用,达到健脾消食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曰:“煮老鸡硬肉,入山楂数颗即乱……”和“化饮食,消肉积……”。近代研究证明,山楂含维生素C、维生素B2、胡萝卜素及多种有机酸,口服能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并能增强酶的活性,促进消化,其中所含的解脂酶能直接帮助消化脂肪类食物,且能加强胃脂肪酶、蛋白酶的活性。近年来有报道,山楂醇提液对受刺激的大鼠胃平滑肌活动有双向调节作用,收缩状态时可使之舒展,舒展状态时则可以使之收缩,并使活动加强(孙翠玉,2001;高红旗等,2003)。

3.4 石榴

烧结保温砖及其产品特点 篇7

烧结保温砖是以破粉碎后的页岩为原料, 掺入造纸污泥, 经混合搅拌、匀化、真空挤出成型、余热干燥和高温烧结而成。造纸污泥富含木纤维和部分纤维的烧失, 原料中的各种矿物组分发生分解、化合、再结晶、扩散、熔融等一系列作用, 最后形成具有大量封闭微小孔、致密、坚硬、机械强度高的棕红色制品。

二、烧结保温砖的特点

1、轻质:

烧结保温砖相同规格、孔型、孔洞率情况下, 重量比烧结页岩多孔砖降低25%以上。

2、隔音、隔热、保温和建筑节能:

烧结保温砖材料内部的孔隙为大量封闭的微小孔, 因此隔音、隔热保温效果好, 传热系数和容重比较小。最小容重≤900kg/m, 砌筑240mm厚度的墙体, 一等品传热系数≤12W/㎡·K, 该产品砌筑的外墙无需进行内保温、外保温或夹芯保温, 就可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围护外墙要求。

3、抗压强度高:

烧结保温砖属于烧结砖产品大类, 因此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多孔砖MU10级产品 (传热系数≤15W/㎡·K) 可砌筑承重墙, MU5级 (传热系数≤12W/㎡·K) 可砌筑框架结构填充内外墙, 墙体上可方便挂置空调。

4、结构稳定:

由于原料矿物组分在烧结过程中熔融、再结晶的作用, 形成产品的稳定结构, 在夏冬季的气温变化作用下, 热涨冷缩小, 砌筑的墙体不易开裂、鼓泡, 不必担心墙体保温层脱落、开裂老化等现象。

5、施工简单:

烧结保温砖与现行烧结砖相比, 产品并不改变施工工艺, 施工时墙体砌筑与保温一次完成, 省工省力又省钱, 也不新增其他施工设备。

6、建筑成本低廉:

体育旅游产品及其开发策略 篇8

关键词:体育旅游,开发价值,开发策略

1 体育旅游是一种特殊类型产品

1.1 体育旅游是近年旅游市场兴起的一种新产品

它是以提供在旅游中的体育观赏服务或体育体验服务的一种旅游产品,一般是以旅游地根据当地的地理地貌环境、体育历史文化传统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可以使旅游者能在旅游过程中能同时享受到体育效用和旅游效用这两种服务,所以说体育旅游产品是同时集体育与旅游两个条件为一体,区别于一般旅游产品的独特旅游产品。

1.2 体育旅游产品丰富

根据市场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常见的有赛事体育旅游产品、休闲体育旅游产品、庆典体育旅游产品、民俗体育旅游产品、探险体育旅游产品。

1.2.1 赛事体育旅游产品

赛事体育旅游产品是为消费者提供的体育竞技比赛观赏服务项目,一般由运营商通过商业化的手段,对体育赛事进行商业化运作,以出售门票,提供有偿观赏比赛的形式提供服务,比如奥运会和亚运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以及各种影响力较大的比赛等。

1.2.2 休闲体育旅游产品

休闲体育旅游产品是指旅游景点为旅游者提供的观赏性体育服务项目或参与性体育服务项目。这种产品一般都有地方特色,是根据当地的自然地貌条件或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开发的,使旅游者体验到地方民族体育活动的快感,领略到地方历史文化的特色。

1.2.3 庆典体育旅游产品

庆典体育旅游产品是指在旅游地的传统特定节日,提供给广大游客的体育庆典服务项目,一般都具有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比如苗族、白族的节日体育庆典活动。

1.2.4 民俗体育旅游产品

民俗体育旅游产品是指具有呈现出民族性和历史性以及地域性和文化性民族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比如打花鼓、赛龙舟,永年的国际太极拳大会等。

1.2.5 探险性体育旅游产品

探险性体育旅游产品是指使旅游者通过猎奇、冒险形式,感受新鲜、刺激的体育旅游项目。一般的项目服务都是针对富有好奇心的年轻人中进行,比如,探险性的攀岩、速降、蹦极、滑行等。

1.3 体育旅游产品具备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控制性和储存性的特点

体育旅游具备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体育旅游者必须在产品生产的现场才能消费体育旅游产品,所以说,旅游者作为体育旅游产品消费者的同时,也是体育旅游产品的创造者。旅游者与生产者、旅游者与旅游者之间都会发生互动关系。

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也就带来了产品的不可储存性和产品质量的不易控制性。体育旅游产品的生产涉及到旅游者与生产者、旅游者与旅游者的互动。人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因为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人的心情和态度及行为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于是旅游者每一次的体验都是独特的,结果也就使产品质量变得不易控制;体育旅游产品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与一定的无形性,因此,体育旅游产品会随着时间而流逝,不能在生产后储存起来以备下次使用,旅游者也不能购买后储存起来。

2 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价值

体育旅游的开发具有双重价值,表现为对旅游者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方面。对旅游者的价值表现为愉悦身心、增强锻炼、开阔眼界、受到教育等诸多方面,可以极大地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在对旅游地经济社会发展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2.1 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体育旅游的发展为当地的酒店、餐饮、交通、通讯、商业零售、娱乐等服务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从而极大地促进本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地方吸引外资,拉动房地产业、制造业等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2.2 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体育旅游作为重要的旅游项目,不但对国内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且还吸引了很多国外游客的涌入。尤其是我国资源辽阔,体育资源丰富,很多体育服务项目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很受国外游客的欢迎。由于销售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不受国外关税的影响,因而发展体育旅游业对于国家创汇和弥补外贸逆差、平衡国际收支具有重大作用。实践证明,旅游外汇收入在国家外汇储备量增量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

2.3 增加就业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人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旅游消费拓展的空间和发展速度也会随之加大。旅游业的发展尤其带动了餐饮业、宾馆业、商品零售业、交通业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

3 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

体育旅游是新兴产业,当务之急是提高全社会对体育旅游的认识,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体育旅游的宏观调控,协调好体育和旅游部门关系,充分挖掘体育旅游资源,打造精美的具有吸引力的体育旅游产品,实施体育旅游开发策略。

3.1 加大专项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力度

例如,能吸引海内外青年客源层和专项旅游爱好者的少林武术、陈氏太极拳、深山探险、攀岩、登山、自行车旅游等刺激性强的项目,适合老年人的则可推出老年长跑、太极拳表演等以健身为目的的项目。还可以举办体育旅游节庆活动,如永年国际太极拳盛会、国际传统武术节、武术节等传统的体育旅游项目,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国内外游客。形成多元化开发,做到产品结构多层次,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区域人群体育旅游的需要。

3.2 突出地方特色

体育旅游点形成吸引力的关键是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就意味着失去了竞争力。有特色的旅游点才能在体育旅游者心目中产生强烈的印象,所以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立足地方,重点体现地域的特色、地方特色,尤其要将产品开发和营销与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特色结合起来,创造独特的体育旅游项目。

3.3 首先确立品牌

品牌需体现产品的主要特征,品牌设计要具备鲜明特色,能够得到人们高度的认同和接受。其最重要的作用具有对消费者较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具有其他产品区别开来的优势和特点,并在消费者群体中形成良好、深刻的印象,而且具备让消费者易于辨识的特点。

3.4 密切结合消费者需求

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服务,具有特定的对象,不同年龄、性别、阶层的消费者,对不同旅游项目具有特定的偏好。所以,作为体育旅游开发者、经营者和营销主体,要充分掌握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了解他们的需求嗜好,掌握他们的消费心里需求,以取得更好的产品开发效果、经营效益和营销成绩,放矢地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3.5 加强产品的营销和推介

要对开发的体育旅游产品进行适度的包装,采取科学的营销策略,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可充分利用现代化促销手段,互联网和展览会以及旅游营销合作会等各种方式,传递把体育旅游产品促销信息及时传递出去,创造需求动机,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激发人们的兴趣,使旅游消费者接受认同并采用行动。

3.6 不断进行市场的培植

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是否成功要经过投放市场损益平衡分析、市场导向型产品检测和综合效果评价等技术性市场培植阶段。相对于一般旅游产品,体育旅游产品的市场培植更具时效性和实践性及不可代替性,所以在市场培植中,要注意战略的前瞻性、策略的可行性和计划的周密性,同时也要考虑目标的同一性、设施的安全性、布局的合理性,以及需求的稳定性与消费的时尚性等。

3.7 营造体育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研究世贸组织关于服务行业中与旅游的相关规则,制定包括旅游发展与项目规划在内的各类旅游规划的准则,使我国的体育旅游行业准则与国际旅游业接轨。要建立健全体育旅游的机制,引导体育旅游企业加大投资力度,积极进行体育服务项目的研发,规范他们的经营行为,保障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

[1]赵新平.体验经济与体育旅游产品及体育旅游产品体验[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

[2]刘笑舫,武胜奇.体育旅游在我国体育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J].体育学刊,2003.

[3]雷选沛,周家婷.湖北省体育旅游经济圈的构建原则及发展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8.

服装产品形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篇9

1 服装产品形象概述

1.1 服装产品形象的内涵和构成

服装产品形象是“外在秩序”和“内在秩序”的统一[2]。外在秩序是感官系统可以感受到的服装的外在部分, 如服装的形态、色彩、材质、肌理、标识和图案等;内在秩序指消费者通过使用和体验服装产品, 感受到服装的功能、工艺、性能以及服装产品背后所隐藏的设计水平、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等。当服装产品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在人们的感官上达到一致性的统一后, 就会形成对产品的总体印象, 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服装产品形象。

1.2 服装产品形象对品牌的影响

服装产品形象是消费者选择某一品牌的最直接依据, 消费者穿着服装时, 最直接表现出来的就是服装产品的具体特性, 而表现结果会造成消费者对品牌的最直接反应[3]。因此, 服装产品形象对服装品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消费者对于一个品牌的评价最终将会关注到品牌产品本身的表现上, 所以建立一个良好的服装品牌, 产品形象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2 服装产品形象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2.1 目的与方法

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研究影响服装产品形象的因素, 通过对消费者的开放式访谈, 搜集并优化得到影响服装产品形象的指标, 结合初试量表结果和专业人士的意见, 筛选出最能表征服装产品形象的题项, 组成最终的服装产品形象测评量表。

2.2 量表设计

2.2.1 开放式访谈

题项搜集是形象测评量表设计的基础工作, 通过题项搜集和建立题项库可以对服装产品形象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现采取开放式访谈的方法, 参考量表实例, 初步形成服装产品形象影响因素题项库的建立。开放式访谈共搜集到78项产品形象的指标, 主要包含9大类, 分别为款式、面料、颜色、图案、价格、尺码、质量、符号标识和包装, 按照此类别提取各类别的题项数。参考服装专家意见, 对题项进行优化提取, 最终获得34项题项。

2.2.2 量表项目筛选

量表设计由问卷说明、背景调查、测评量表3个主要部分组成。对34项服装产品形象指标题项进行初试调查研究, 要求调查对象按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在1~5分之间打分, 非常重要打5分, 完全不重要打1分, 以此类推。整理调查结果, 删除对服装产品形象影响较低的题项, 同时结合调查者意见和专业人士的意见;删除或修改对服装产品形象影响因素相关性不高的题项, 最终完成服装产品形象指标的量表项目筛选工作。

2.3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普通消费者人群和具有一定服装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 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 回收有效问卷248份, 调查对象包括男性119名 (占48%) , 女性129名 (占52%) 。

3 数据分析

对所筛选项目的调查结果数据进行可信度分析和因子分析, 构建服装产品形象评价指标体系。

3.1 可信度分析

数据可靠性分析的目的在于判断数据结果本身是否可用于数据处理。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作为本次可信度分析的主要根据, 具体结果如表1。

表1中Alpha系数值均高于0.7, 因此可认为本次调查结果的可靠性较高, 可以做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3.2 因素提取

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 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4]。现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服装产品形象具有影响作用的多个题项提取综合因子。

3.2.1 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

题项之间的相关是进行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 参与因子分析的项目为构成正式量表的17个题项。如表2所示为球形检验, 题项之间的相关特点使用Bartlett球型检验, 其x2值为604.534, 显著性水平为0.000, 说明题项之间有共享因素的可能性。Kaiser-Meyer-Olkin检验值为0.732, 大于0.700, 则适合作因子分析。

3.2.2 因子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将影响服装产品形象的指标综合为4个因子。因子A主要包括的题项是款式设计时尚性、款式与目标消费群统一性、产品颜色符合目标消费群、产品流行色运用、产品色彩搭配和谐, 命名为“产品外在表现”;因子B包括产品图案设计、产品性价比、尺码稳定性、产品使用前后造型变化和服装色牢度, 命名为“产品使用效用”;因子C包括面料舒适性、面料拉伸弹性、做工, 命名为“产品材质体验”;因子D主要包括的题项是符号标识与产品风格相融性情况、标识设计感和象征性、产品外在包装, 命名为“产品符号形象”。

3.3 服装产品形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经过对服装产品形象影响因素的题项筛选和因素提取, 最终构建出服装产品形象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3所示。

3.4 因素权重确定

由于服装产品形象影响因素4个因子解释量的不同, 可利用解释量的比值进行因素的权重确定。采用因素解释量法进行权重确定, 按照每个因素对总变异的解释量 (贡献率) 来排序, 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按因素解释量法确定的各因子权重如表4所示。

由表4可得, 产品使用效用的权重值最大, 占总数的27.85%, 说明消费者对于服装产品的性价比和质量较为看重, 产品使用效用是影响服装产品形象的重要因素, 产品材质体验的权重值相对较小, 占总数的20.57%, 说明了消费者对于服装产品材质的要求相对较小, 产品符号形象与产品外在表现的权重值接近, 说明了它们对服装产品形象的影响接近。从4个因子的整体比值来看, 数值相差不大, 说明消费者对于服装产品形象判断的出发点在于服装的整体表现, 不是单一地从产品的某一点或某一面去评价服装的产品形象, 而是根据服装产品的各个要素进行理性的综合评价, 给予产品形象全面的评价。

4 结语

4.1 在搜索关于产品形象以及服装产品形象的文献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开放型访谈方式建立了服装产品形象影响因素题项库, 通过问卷调查和题项筛选, 构建了由17个题项组成的“服装产品形象测评量表”。

4.2 通过因子分析, 确定出服装产品形象的4个结构因素, 结合题项意义和各个因素的内容, 为每个因素命名, 分别为产品符号形象、产品外在表现、产品使用效用和产品材质体验, 并构建服装产品形象评价指标体系。

4.3 采用因素解释量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 各因素权重标志了每个因素对总体的解释程度。通过对各因素权重值的分析可得, 消费者对于服装产品的性价比和质量较为看重, 但总的来说, 消费者对于服装产品形象判断的出发点在于服装的整体表现, 不是单一地从产品的某一点或者某一面去评价服装的产品形象, 塑造良好的服装产品形象需要多个要素的有效结合。研究结果对服装产品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江影.服装品牌形象维度及感性评价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06.

[2]宿鲁杰.基于消费者感知的运动服装品牌形象模型的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 2010.

[3]穆雅萍.服装品牌形象评价体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08.

银行业务产品发展及其营销 篇10

1现阶段银行业务产品的弊端

国内多数银行一直以来发展步伐较快,整体竞争实力较高,但尽管如此在业务产品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主要体现在公司产品定位不明确这一方面。

无论是什么银行的公司业务产品都需要满足几个必须满足的条件:一方面要求账务一定要集中,对于业务产品有严苛的产品测算方法, 另外还要在业务产品上市之前进行产品贡献度的测定。 但是不少银行对于以上几个基本要求的基本点尚未达到满足,纵观银行业务产品体系,总体看来有如下几个弊端:1 银行的产品体系复杂,没有清晰的产品罗列和对产品的系统规定;2 银行对于业务产品的测算方法过于多种多样, 没有单一的测算方法; 3 银行还仅仅对于局部单一的产品进行收益测算,并没有对整体业务产品进行系统彻底的产品收益测算和评估。 这3个业务产品方面的弊端导致银行的业务产品占用收益以及某种业务产品的收益贡献无法明确, 最终造成了公司整体发展目标定位不明确。

总之, 现阶段银行在业务产品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为细分产品缺乏合理的评估,导致收益计算的不客观,另一方面银行业对于产品没有明确的目标分析,导致产品无法定位。

2发展银行业务产品的具体措施

已经明确了现阶段银行在业务产品方面存在的弊端和不合理之处之后, 本文将从解决弊端以及银行发展两个方面为切入点,明确银行在业务产品方面的发展趋势。 总的说来银行的业务产品发展要从以下3 个方面做起: 1 要继续大力发展人民币的存贷款业务; 2 要积极发展票据业务; 3 要积极扶持对于银行具有战略意义的中间业务,加快产品多元化发展。

银行是立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的, 无论银行的各种金融业务有多么的百花齐放, 其最主要的利益收入来源和收入对象还是人民币业务, 因此银行在业务产品发展上的首要措施是将人民币的相关存款、贷款业务做好。 具体措施为: 1 对低成本资金进行吸纳; 2 在此基础上发展人民币单位活期存款业务; 3 还要在贷款方面加大对项目融资的重视力度。

现阶段票据融资已经成为了银行融资的最主要融资方式,银行也不例外,银行在票据融资方面显示出了较高收益的同时,也显示出了关于票据业务管理混乱的弊端, 这就要求银行对健全银行自身的框架加以调整并且建立专营机构。 总之银行在发展票据业务方面要做到建立银行独立的票据业务, 对这些票据业务统一进行研究和监管, 并且要对票据进行隔离的维护与开放,这样才能够达到既降低银行自身操作的难度,也降低了银行管理成本的目的。

人民币业务和票据业务可以说是银行的业务产品中盈利最多收益最快的两个品种,但是除此之外,非利息收入也是形成银行的利润来源的根本因素。 非利息来源是一种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收益的业务品种, 但是依据现在的经济形势和银行自身发展来看,中间业务产品在未来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的,因此要在对存贷款业务大力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推广中间业务产品的研发。 具体说来可以实行多元化的进行,既对现金产品加以清算和合理管理又要不断地对电子银行产品和基金托管产品加以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百花齐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对业务产品大力发展,产生良好的金融收益。

总之, 银行若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在业务产品上做文章,大力发展多种业务产品,具体措施为:在继续大力发展人民币的存贷款业务的同时,积极发展票据业务,并且积极扶持对于银行具有战略意义的中间业务,加快产品多元化发展。 其他方面还可以对网上银行和信用卡方面多下功夫, 这里不加以详细论述。

3对银行业务产品的具体营销策略

银行产品业务营销的最佳手段为银行与客户之间要有单独的接触点,银行要做到一切以客户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在切实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金融收益。 对于银行来说,若想使业务产品畅销,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全方面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具体措施为:在批发业务方面要将客户的往来账户看作一个集团,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还要将银行的金融服务智能具体的综合化,全面的提供金融服务。 这样的营销措施在保障了金融客户金融需求满足的同时, 又使得银行的业务产品得以集中销售。

总之,我们应该采取的营销手段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将客户看成为一个集团团体,并为客户集中提供金融服务,拓宽服务范围,深化服务质量。

4结语

及其产品 篇11

关键词:汽车产品再制造;模式;可靠性

引言

随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汽车产量和社会保有量程逐年递增的趋势,据相关数据统计,2013年全年汽车产销分别为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4.76%和13.87%[1]。随之而来的是数量庞大的报废车辆,对报废车辆零部件进行有效回收和利用,成了汽车产品再制造的主要模式。 为响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汽车产业的可是续发展。汽车产品再制造是将汽车零部件进行回收利用和再加工,以重新实现其价值,这种发展模式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1.汽车产品再制造的主要模式

1.1汽车直接再使用

汽车能否再使用要依据报废车辆的状态而定,当报废车辆的状态较好,可以可以考虑直接再使用,然而问题是这种使用方式会使维修费用增加,导致维修成本超过车辆本身的价值的现象。同时,我国机动车管理部门也有相关的规定,如《关于调整汽车报废标准若干规定的通知》和《汽车报废标准(修订版)》就对汽车报废的相关程序作了严格规定,对报废汽车的再使用有着一定的限制[2]。

1.2车辆部件的再使用

车辆部件的使用要根据汽车的整体情况而定,当前,我国汽车报废制度是根据汽车寿命制定的,当汽车到了报废年限,其部件都会有相当程度的老化,性能变差,直接使用报废车辆的部件不经济。同时,国家对报废汽车的部件使用也有着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细则》规定:汽车部件拆解下来后当作非金属,需进行回炉熔炼,禁止直接将报废车辆的部件直接组装汽车,车辆部件的使用涉及到法律问题。

1.3零件的再使用

汽车是由多种零件组成的,在使用过程中不同零件的使用条件、受力状况都不一样,这就导致不同的零件寿命也不一样,因此,报废汽车中的部分零件仍然可以正常使用。据有关研究表面,汽车零件之中,可以直接使用的零件占总零件的25%左右[3]。所以,在汽车报废的同时,可以将汽车零件拆解下来,经过清洗和检测之后,重新使用。

2.汽车产品再制造的质量要求及影响因素

2.1质量要求

汽车产品质量好坏的评价标准是技术性能和可靠性两个方面,技术性能是指可以通过仪器测量的关于汽车的动力、稳定性等相关指数,而可靠性主要是指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关于汽车基本性能的发挥程度,一般而言,汽车的使用时间越长,可靠性越低。在汽车产品再制造这一行业,国家提出了相关的规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指将旧汽车零部件通过拆解、清洗、检测、包装等程序之后,通过加工和升级,使得再制造之后的零部件在性能和质量上面与原产品相当。在再制造过程中,还需要有符合标准的技术性能和安全质量检测中心,以完成对相关产品的性能测试。

2.2影响因素

汽车产品再制造与新品不同,相对而言,新品在毛胚和原材料方面条件较好,毛胚的初始条件在控制范围内,原材料的质量较为稳定,因此在同样的条件下,使用相同技术制造的新品质量和性能都较好,其可靠性也相对较强。而再制造产品首先在先天方面不足,没有较好的毛胚和原材料,在制造上还要处理废旧产品的加工和修复问题,甚至涉及到新件的更换,加大了再制造的难度。

再制造生产是建立在废旧产品的基础之上的,是将废旧产品进行拆解、回收等工序来实现再利用的。由于不同的废旧产品在设计和工艺上参差不齐,损坏程度和消耗程度也不一样,使得再制造过程中的拆解和检测变得十分困难。同时,再制造需要依赖一定的技术和设备,因而再制造过程中的设备齐全程度、再制造工人的熟练程度、生产技术等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决定着再制造产品能否被采用。

3.汽车产品再制造可靠性的实现

再制造汽车产品是建立在大量的零件的基础之上的,因而评判再制造汽车产品的可靠性程度,即必须从组成零件出发,检测其零件的可靠性。同时,再制造产品零件的组合方式、作用方式对整个产品甚至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也有着很大的相关性。

因此,要实现汽车再制造产品的可靠性,就必须从零件的可靠性检测开始,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是再使用零件的可靠性。在拆解零件选择零件的过程中,确保废旧零件的剩余寿命仍然能够满足产品在一定的时间内正常使用,这种零件要求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性较小,针对部分影响性较大的零件,则需要经过加工或是采用新零件。其次是相同零件的可靠性。再制造修复技术的不同,其零件工作的效率和使用寿命也有区别,因此,在再制造汽车产品过程中,要承认这种不同性,采用尽量标准的操作技术,对零件进行加工,减小零件之间失效率的差异。最后是再制造工程技术的可靠性。使用稳定可靠的技术,使得失效分析能够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延缓其失效性。

4.结语

再制造是实现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为此,这项技术应当引起汽车企业的重视。在了解再制造流程的前提下,采用先进的技术,尽量保证零件及整个产品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储江伟,张铜柱,崔鹏飞等.电控发动机再制造模式及其选择[J].车用发动机,2009(1):88-92.

[2]徐滨士,刘世参,史佩京等.汽车发动机再制造效益分析及对循环经济贡献研究[J]. 中国表面工程,2009(1):1-7.

及其产品 篇12

农产品主要通过自然生长过程后获得,农产品生产除了与土地资源有重要关系外,还与温度、光照等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有关,从而使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脉动产出与农产品连续消费产生一定矛盾,进而对农产品物流产生重要影响。

(一)粮食类产品季节性产出对物流的影响

粮食的季节性脉动产出与连续性消费存在时间性矛盾,需要有强大的物流存贮环节来进行调节。如图1中的阴影部分所示,假设我国只有夏、秋两季产出,如果按年4.5亿吨产销平衡进行估算,对阴影部分积分即可得出粮食的年物流存储量为1.52亿吨(估算中夏粮按6月初产出1.1亿吨计算,秋粮按10月初产出3.4亿吨计算),如果再加上5%的安全裕度(粮食安全储备),则我国粮食产品的年物流存储总量达到了1.745亿吨。可见,粮食的季节性脉动产出给粮食产品物流存储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粮食的季节性集中产出使粮食产品的物流运输产生了两个高峰。第一个小高峰为夏粮运输,集中在我国中南部区域,第二个大高峰为全国性的秋粮运输。高峰主要表现为区域内的粮食收购运输,单位运输量较小,但运输密度较大。随后区域间的远距运输则相对平缓,单位运输量较大,物流量和物流时间比较均匀。

另外,粮食产品的季节性集中产出给农产品物流的专门化运输增添了很多困难。物流组织只有追求连续生产才能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平均分摊固定资产折旧和人员工资,以降低单位产品的平均物流成本。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留给物流环节的价格空间不大,如果农产品物流不能形成规模化、连续化的生产,则农产品物流的专用设备和专业设施的利用效率很难得到提升,则农产品物流的利益驱动力有所下降。

(二)果蔬类农产品季节性产出对物流的影响

果蔬类产品由于可存贮性较差,基本不经过仓储环节而直接进行销售。即使是经过保鲜存储,大部分果蔬类产品的存储期也较短,因而果蔬类产品的季节性脉动产出与连续性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很难通过存贮的方式加以解决。现实生活中一方面采用温室、大棚等温室技术提前或延长生产期,以调节供应节奏;另一方面采用保鲜存贮、加工转化等技术延长待销期;此外,通过物流方式采用区域间的调剂弥补区域内非生产季节的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的需求。

部分畜牧水产品可以实现连续生产,部分季节性产出的畜牧水产品则尽量采取生产性代储、加工冷冻等技术来减少季节性产出与连续性消费的矛盾,再加上畜牧水产品的附加值较高,需求弹性较大,因而季节性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

二、农产品的地域性生产差异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

不同区位的季节变化不同,导致了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时间变化不同。同时由于地域资源禀赋的差异,形成农产品品种的区域间差异,也对农产品物流形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一)区位季节性差异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

以较典型的果蔬类产品为例,从我国南部到北部,季节性影响逐步加大。南方基本上可以做到常年连续生产,而北方受季节性温度的影响,只能做到季节性的产出。这样,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3、4月份,中北部地区的蔬菜由南方供应,每年的5月到6月、10月到11月间,北方的淡季由中部地区就近供应,而在夏秋季节,各地的蔬菜基本上由区域内的生产基地来解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夏秋季节区域内进行供给,并产生了相应的区域内主导物流;冬春淡季由中向南扩大生产,形成由南向北的季节性补充梯度,产生了由南向北的季节性应时物流。

(二)区位资源禀赋差异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

众所周知,农作物生长有很大的环境适应性和影响性,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适宜的生长种类以及产出的产品质量有相当大的不同。我国元代《王帧农书》中就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九州之内,田各有等,地各有产,山川阻隔,风气不同,凡物之种,各有所宜”,这说明区域资源禀赋形成的农产品种类差异较大,对农产品物流也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以果蔬类产品为例,“三北”的马铃薯,胶州的大白菜,广州的菜心、芥蓝,毕节的大蒜,新疆的哈密瓜、吐鲁番的葡萄,乐陵的金丝小枣等区域的特色产品,已形成区域生产、广域消费的局面。再如,热带水果主要产自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北方及中部地区主要盛产苹果、梨、枣等。夏季南方的热带水果北上,秋季北方水果也大举南下,形成南北水果大交流的局面。

地域性特产品质好,品牌效应强,扩散能力也较强,因而市场范围和物流半径更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消费者有能力并愿意支付“稀为贵”的成本,农产品物流也就有了更大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空间。

地域性差异还形成了规律性的物流流向和时间流动。反季节性的供应发生在冬春季节,流向由南到北;季节性的品种调节发生在秋季,形成南北互流;区域内的流向大多表现为郊区向城市供应的聚焦型物流,兼向外围小城镇或农村产粮区进行的补给扩散;特产形成的物流受区域季节的限制,但流向呈发散状。

(三)优质高效生产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

区域间资源禀赋的差异和农产品适生性原则进一步引发了资源匹配的区域化优质高效生产。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些有竞争力和国际知名的农业产业带,如美国的玉米生产带,产量占全美的45%,小麦生产带,产量占全美的50%,大豆生产带,产量占全美的60%。法国形成了世界知名的葡萄优势产区。

2003年2月,农业部在全国正式实施“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并将其确定为“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的核心内容。农业部提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确立农产品国际比较优势,农产品比较优势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是资源禀赋和农业科技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此,农业部根据资源禀赋在全国划定了35个优势区域,重点发展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牛奶、牛羊肉和水产品等11种优势农产品。

发挥资源优势进行生产布局调整,保证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效能的充分发挥,也保证了农业的优质高效生产。这种在稀缺资源优先配置的情况下,农产品物流就不一定达到最优,但从农业的根本目的是解决人们的温饱以至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来看,农产品物流应该服从于农业的大目标,而不应该片面地追求农产品物流的局部最优,在生产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探讨农产品物流发展是整体优化问题。

我国的农产品区域化优质高效生产战略对农产品物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产品物流流向的影响更大。

农产品物流的流向是由农产品的优势决定的,农产品优势最终可以追溯到资源禀赋优势;资源在各个方向的优势是不同的,因而在不同方向形成不同曲线构成的优势梯度圈;优势梯度圈受资源互补的影响和市场需求密度的影响最大,互补性资源越大、市场需求密度越大的方向,优势的势能就越大,这个方向产生干线物流的可能性就越大;物流距离是优势扩张的阻力,是优势衰减的主要原因;由于科技的迅速传播、资金的利益追逐等,使农业资源优势最终决定农产品的梯度竞争优势。比如,我国南方在良好气候条件进行蔬菜的“反季节”生产,大批供应北方冬春淡季市场,形成“南菜北运”的大物流。这种趋势形成的原因,根本上是由南方的资源优势所决定的。久而久之,区域资源优势造就了农产品的区域名称,成了产品品牌的代名词,如盘锦大米、莱阳梨、烟台苹果、章丘大葱、荔蒲芋头、宁夏枸杞,等等。

三、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

我国早期由于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农产品数量短缺,而且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购买力有限,供需双方都以追求数量为主,产品的异质性较差,总体维持在温饱水平,因而农产品物流以区域内的数量供求平衡为主,区域间的农产品流通主要是为了调剂数量上的余缺。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达到较高阶段,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农产品购买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刺激了农产品生产由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的转化,农产品生产走向了区域优质高效生产,农产品供给突破区域界限,寻求在全国乃至更大的世界市场进行产品配置,因此农产品物流总量的增加和物流范围的急剧增大,使原来的“地产地销”主导模式发展到了全国大市场的“优势互补”主导模式,农产品物流的动因、流向、服务半径、物流量均有较大的改变。推动区域间物流的动因由“数量余缺调剂”逐步向“质量品种调剂”转化,出现了农产品区域间的“双向互补物流”,物流的流向由“地产地销”的“支线环流”逐步向“优势互补”的“干线物流”方向发展。区域间的农产品物流逐渐成为农产品物流的主渠道,区域间的物流不但为了调剂区域间的余缺,更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根据区域间的优势互补来进行品种、质量调剂,区域内物流逐步转向区域间的扩散物流或配送物流,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将呈放射状向多方向发展。

四、我国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

我国农产品生产组织基本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是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组织过于细小,这虽然对以投入劳动为主的精细生产有利,但从科技兴农、经济拉动、市场化发展的多种角度看,这种组织方式因经营、决策水平较低,经济参与能力较差,科技观念和接受转化能力有限,表现出了一定的市场弱势,导致整体交易成本上升,影响到了物流的经济性。

(一)生产组织的细小化加剧了信息不对称

我国有2亿多个农户,每户农民都可自行决定种植的种类、数量、品种,播种、收获、卖出的时间以及投入的肥料量等等。因生产组织的过于细化而使最终产品的品种多、数量小、质量杂,交易信息急剧增加,因而信息的不对称度和不经济程度也大大增加,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产品物流形成不利的影响。

(二)生产组织的细小化使物流成本增大

我国农产品生产组织的规模化程度决定了农产品的交易次数、交易规模和交易环节,同时也决定了农产品物流的物流环节和物流次数。生产组织越细小,则农产品的交易次数和交易成本就越大,农产品的物流次数和物流成本也越大。

由于农产品的原始交易(第一次交易)一般发生在产地,也就是偏远的农村,信息和交通都很不便利,单次的交易成本很高,再加上生产组织细小化所产生的交易对象过多、交易规模过小,农产品的直接交易次数增加。另外,由于直接交易存在诸多障碍和不经济性,便容易产生了中间的汇聚环节,从而使中间交易环节增加。交易环节与交易次数的增加必然带来物流环节和物流次数的增加,从而使农产品物流变得更为复杂和不经济,增加了农产品物流和市场化的总成本。

(三)生产组织的细小化使物流质量下降

农产品物流不但包括包装、仓储和运输等实物形态的物流环节,还包括农产品的质检、分类等管理活动,也包括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活动。

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组织过于细小,耕地被过分分割,再加上家庭式组织的多元生产,使得单一品种的种植面积进一步缩小,种植品种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数量愈发分散,给物流环节上品种、质量的分类收购和储存造成了相当大的难度,并进一步导致物流汇聚后的产品质量下降,市场竞争力下降和经济效益下降。

参考文献

[1] 张平真.蔬菜贮运保鲜及加工[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

[2] 罗必良,李孔岳,王京安,吴忠培.农业产业 组织:演进、比较与创新-基于分工维度的制度经济学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 王树祥,朱彦恒.消费需求变化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4] 王树祥,张明玉.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6,6.

[5] 国家粮食局课题组.中国粮食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上一篇:排放特点下一篇:激情是教学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