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成本法

2024-09-17

作用成本法(共12篇)

作用成本法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财务部作为企业中一个比较强势的部门, 其职责主要是完成财务核算, 为企业上层提供财务数据, 并对外发布财务报表, 但是在如何为企业内其他部门, 特别是制造部门提供相关数据, 以更有利于制造部门降低成本方面还做的不够。笔者所在的是一家日资企业, 注重预算的编制, 以及实绩与预算的对比, 为了配合我司在制造部门开展的成本低减活动, 财务部向生产制造部门提供了月度各产品成本构成及与预算对比的数据如下。

财务部门不设材料明细账 (材料明细账有仓库管理, 月末, 仓库向财务部提交存货收发存报表, 财务部按期组织盘点) , 提出的相关数据如下 (甲产品, 表1) 。

从表1可以看出, 甲产品总成本比预算下降1%, 系由材料费+18%、人工费-13%、制造费-13%构成。于是制造部门决定将主要力量放在降低材料费上。但是经财务部门进一步分析发现, 材料费上升18%, 并非制造部门多耗用材料, 而是因该材料进口时计算用汇率比预算汇率上升所致;而人工费下降13%则受当月产量下降员工无加班影响, 实际单位产品耗用工时反倒上升13%。由此可见, 表1的数据不仅不能给制造部门开展成本低减活动提供数据依据, 反而会造成误导。财务的数据如何为制造部门服务呢?

二、计划成本法的引入

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之一, 故财务数据以货币计量的金额数据为主, 在上例材料费的预算实际对比中, 之所以产生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结果, 是因为材料费的金额由数量乘以单价构成, 当数量与单价同时变动时, 其金额就不具有可比性。要使数据有对比性, 必须将一个乘数固定, 这也是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在以金额对比来考察使用量时, 一般固定价格 (故有90价等说法) , 以对比使用量的增减对金额的影响。

在会计核算上, 有计划成本计价法和实际成本计价法之分, 上例中的财务成本分析即是实际成本计价法下的数据, 但其不具有与预算数据相对比的效果功能。

1、计划成本计价法

计划成本计价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 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 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 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在计划成本法下, 材料明细账可以只记录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数量, 将数量乘以计划单位成本, 随时求得材料收、发、存的金额, 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计算和调整发出和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由此可见, 计划成本计价法正是将存货的单价固定, 并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将计划成本调整成实际成本。

2、计划成本计价法的运用

经过利弊分析, 我司财务部认为, 成本核算的数据来自制造部门, 开展成本低减活动的潜力也在制造部门, 财务部只有做好为制造部门提供可借鉴、可参考的核算数据, 才能使成本低减活动有方向、有成效地开展, 即决定在次年开始启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存货,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 对于人工费 (制造费同) 也采用计划成本法:在年度预算时估算出适用于年度或半年度的单位人工费 (元/分钟) , 并在整个适用期内使用该单位人工费与产品制作耗用工时之乘积作为计划人工费, 月末, 再将人工费差异进行分摊, 以调整成实际人工费。

计划成本法的使用使产品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更具有可比性, 差异结果直接反映出制造部门的料、工的实际耗用情况, 为制造部门改善工作提供了依据。

3、计划成本法在成本分析中的效果验证

本文所述计划成本法主要是为制造部门提供相关成本构成分析数据而用, 为了验证其效果, 我们仍以前述例中数据 (见表2、表3、表4) 。

从表中可以看出, 材料费比预算少3%, 系由材料使用量下降所致, 而人工费及制造费各上升13%是因为单位作业时间由40分增加到45分所致。制造部门通过该表可以了解到作业中的薄弱环节, 即耗费的单位作业工时较高, 应该从降低作业工时、提高劳动效率着手改善工作。含成本差异的实际成本构成见表5。

企业通过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法进行成本核算, 并将核算数据及时反馈给生产制造部门, 使制造部门在开展降低成本活动中抓住了着力点, 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 核算数据也成为控制制造成本的有力依据。为此, 财务部门也得到了企业领导的多次肯定。

三、结束语

存货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法盛行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大型企业, 该类企业普遍存货品种多、进出频繁, 若采用实际成本计价法, 则在核算手续上非常繁琐, 而且当时以手工记账为主, 出错概率也很大, 故一般以计划成本计价法为主。但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与普及, 计划成本计价法的优势逐渐消逝, 实际成本计价法占据主导地位。

本文旨在说明, 在计划成本计价法下, 成本分析数据对生产制造部门的价值影响, 并为制造部门降低成本、控制成本提供引导。在企业适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般适用于与国外母公司进行关联交易的加工贸易类企业。这类企业一般材料价格比较稳定, 企业采购部门议价的能力很弱, 但受记账汇率波动的影响;企业成本主要在生产制造部门发生, 控制成本的实施手段、降低成本的挖掘潜力也在制造部门。

摘要:会计的基本职能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而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成本核算, 特别是在工业企业, 一个好的成本核算体系, 不仅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而且可为生产制造部门反馈降低成本的必要数据。在成本核算中, 存货的计价方法有计划成本计价法和实际成本计价法, 它们各具优缺点, 在实际工作中, 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选择好一种计价方法, 可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计划成本法,成本分析,作用

作用成本法 篇2

摘要:在项目管理中,项目成本管理对于降低项目成本支出,提高项目方的竞争力,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项目成本管理就是要确保在批准的预算内完成项目,具体项目要依靠制定成本管理计划、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控制四个过程来完成。项目成本预算为项目成本控制制定基础计划的项目成本管理活动,项目成本管理是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为确保项目在以批准的成本预算内尽可能好的完成而对所需的各个过程进行管理。

关键词:项目成本预算 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控制

一、项目成本管理

(一)、定义

项目成本管理是指为保证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过项目预算成本所进行成本估算、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管理过程和活动。换句话说,项目成本管理就是为了确保完成项目目标,在批准的预算内,对项目实施所进行的按时、保质、高效的管理过程和活动。

(二)、目标

1、项目成本管理不能笼统地将成本节约作为目标,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项目的管理目标。

2、项目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三)影响因素

1、项目工期:项目成本与项目工期直接相关,随着工期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2、项目质量:它表示项目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特征和性能。

3、项目范围:它是影响项目成本的最根本因素

4、项目耗用资源的数量与单价:项目成本与项目所消耗资源的数量和单价成正比例关系。

二、项目成本预算

(一)、定义

项目成本预算是一项确定项目各项活动的成本定额,并确定项目应急准备金和使用规则,从而为测量项目目标绩效提供标准和依据的管理工作。项目成本预算是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的基础,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其中心任务是将项目成本估算的结果分配到项目的各项活动中,估计项目各项活动的资源需要量。

(二)、项目成本预算的依据

项目成本预算的依据包括项目成本需求、成本估算的基础、范围基准、项目进度计划、资源日历、合同、组织积累的相关资源等。

(三)、项目成本预算的工具和方法主要有:项目成本累积汇总、应急储备金分析、专家判断法和资源均衡分析等。

(四)、项目成本预算的编制过程

1、确定项目成本的总预算额

2、确定具体工作的成本预算额(工作分解结构)

3、确定项目各具体工作的时间(项目进度表)

4、编制项目成本预算表

三、作用

1、为成本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成本预算主要是为加强对成本的管理, 项目部应定期向公司提供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执行情况表, 为公司的宏观指导提供依据。企业想要很好的完成成本预算工作,首先要收集大量的经济信息数据材料,并对这些收集回来的经济资料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有些项目没有建立全面预算制度, 项目管理处于事后总结阶段, 项目方的控制力和管理力度明显减弱, 不能直接掌握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盈亏情况和项目的进展情况.通过成本预算,对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影响或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比较各种方案的经济效益,为选择最佳成本方案和最优成本决策提供依据。进行成本预算,以便选定成本预算值最低、利润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项目。

2、成本预算是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的基础,是有效实现成本控制的重要途径

对项目成本费用进行整体预算,帮助估算项目所需费用以及项目方所能获得的收益,然后,项目方才能很好的进行项目成本控制。

成本预算是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成本费用的构成或工程子项目编制而成, 包括前期的投标费用等。在项目实施前, 对项目的成本费用进行整体测算,确定项目的成本费用、成本水平及目标利润。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费用的开支以预算成本为控制依据, 财务主管对不符合预算成本的费用开支严格把关, 定期进行成本预算分析, 及时发现影响成本预算偏差因素, 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纠偏, 使实际费用在预算成本内开支。因客观因素引起的成本溢涨,应重新确定相关成本指标, 及时调整成本预算, 项目承担单位严格按修订批复后的成本预算执行,从而有效的实现成本控制。

3、通过成本预算,可以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项目成本的构成项目中,经营成本项目、运营成本项目及人工成本项目在总成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通过加强预算加强内部成本控制,通过对成本执行过程的监控,对一定时期的成本实际完成与预算成本目标进行分析,合理有效的控制和降低主要成本是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一个好的成本预算,在成本降低的同时,也保证了项目质量,这样就能够保证成本管理的质量,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综上所述,可知项目成本预算贯穿于项目成本管理,对项目成本管理具有重大作用。一个项目要想做好,少不了良好的项目成本管理,而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不能缺少项目成本预算。成本预算需要将合理、科学的计算、分析方法作为基础,一旦编制好成本预算方案,项目方应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内容,财务人员也应做好资金支出收入的把关工作,确 保项目实际成本费用与预算成本没有出现太大偏差,这样项目成本管理就能做好,项目最终才会成功。参考文献

1、谢莲,论成本预算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机械管理对成本控制的作用 篇3

关键词:机械管理 控制 成本 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23-01

机械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高机械使用效率并提升投资效果来保证工程企业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机械管理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他你,例如:管理体制不完善、机械操作人员素质偏低或技术不先进等,这些问题都对成本控制有负面影响。

1 机械管理现状分析

1.1 机械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很多工程施工企业只重视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却忽视机械管理,没有指定机械管理制度及体系,即使有一些企业建立的管理体系,却也是形式上的,没有真正落实贯彻。或者一部分工程施工企业设立了机械管理部门,但实际做的工作却是配合工程施工,同样无法做到机械管理的有效性,甚至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将自认为不重要的机械管理人员缩减,导致企业缺乏机械管理人员,无法正常进行机械管理工作。

1.2 机械采购与配置存在问题

机械的采购与配置对成本控制的影响很大,很多企业在采购机械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采购人员缺乏对新机械和新技术的认识与掌握;机械设备投入更新慢;忽视新机械设备的使用;采购与配置只注重降低成本,未考虑生产效率、管理、使用及维护等方面。由于存在这些问题导致采购的机械只满足当下使用需求,经常出现使用不久后就需要维修的情况,甚至维修费远高于机械自身价值,无法更好的控制成本。另外,施工机械的配置同样存在问题,施工质量不仅受到施工技术的影响,机械施工能力同样影响施工质量、进度和成本。目前很多工程的机械配置不合理,施工过程中有的机械很忙,而部分机械却处于停工状态,配套设置不合理、施工能力也不够均衡,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同时增加人力物力的成本。

1.3 机械操作和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机械管理对成本控制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机械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及文化水平的要求都较高,但实际中这些人员的素质及文化水平都偏低。首先,缺乏专业的操作管理人员;其次,欠缺对现有操作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很多操作人员原本技术水平较高,但由于新机械应用后没有接受培训,职业技能无法提高;最后,工程行业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机械操作及管理人员竞争激烈很大,导致人才流失频繁;最后,新员工培训时间仓促,无法掌握操作要领,不仅无法完全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也没有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这些因素都导致成本增加。

2 加强机械管理对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机械采购环节的管理

机械采购是机械管理前期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机械采购具有决策地位,决定后续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等环节,因此做好机械采购可以促进机械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需要增加机械设备,需要经过分析、筛选方案和决策后再进行采购。通过研讨会征集机械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意见,确定多套可行性高的方案,结合机械性能和价格等因素综合决定,最后再进行采购。

2.2 科学合理的运用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科学合理的应用要做到如下两点:第一,在确保施工质量、效率及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将机械动力、燃料及劳动消耗降到最低;第二,实时监测机械运行情况,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实际上,机械设备应用评价要素就是产量、时间和出勤率,其中产量是根据机械自身性能确定的,所以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机械设备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就要从机械出勤率和时间利用系统考虑,不断提高这两项指标,同时加强维修保养,延长机械作业时间,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3 加强机械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目前很多工程类企业没有完善的机械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的核心,是将管理的内容及细节明确的标记出来,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才会提高管理水平。因此要做好机械管理工作,就要有完善的制度为其支撑。机械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应结合工程企业特点,将管理内容、职责、细节及落实情况都做出明确规定,坚决杜绝存在“形式化”或逃避的情况,必须做到严格按照制度落实,控制好工程成本。

2.4 加强对机械操作人员的控制

要保证机械操作人员、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机械维修保养、使用方法、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实践等,帮助机械人员建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提高安全意识与服务意识。培训可以帮助机械人员快速提升自身综合水平,激發每一位员工的潜能,使所有员工都成为专业技术人员。

2.5 加强机械进场管理

在机械设备进场前,要做好机械的验收工作,包括机械质量、技术规范、外观状态、部件结构等,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避免问题机械进场引起事故或影响施工质量。同时要做好机械进场的移交手续和验收记录等工作。

2.6 加强机械维修保养工作

机械维修保养是为了保证机械处于良好的状态,这样才能正常运行,因此要有计划的做好机械维修保养工作。机械维修保养可以总结为:调整、紧固、润滑、防腐和清洁。机械维修保养分为定期保养和每班保养,定期保养是根据机械实际使用时间分段进行的保养。机械保养要以保养替代维修为目标,就是加大保养力度以降低维修频率,从而降低维修成本,提高机械使用效率。每班保养是指班前班后的保养,如零部件清洁、燃油润滑油的补充、冷却水补充、制动系统灵活性检查等。

机械管理对成本控制的作用很重要,不能讲机械管理局限于采购、使用、维修保养和报废等层面上,要将管理动态化,机械是企业的资本,要尽可能提升其流动性和运行速度。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依靠科学高效的机械管理,及时淘汰过时或报废的机械、及时补充新型机械并做好废旧机械的转让,维护成本低又可通过出租提高收益的设备,企业可以保留或继续增加数量,不断降低机械管理费用、简化管理流程,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3 结语

工程成本的增加有一部分是因为不当管理,机械管理不当也同样会增加成本。科学高效的机械管理对成本控制油积极作用。因此工程类企业领导要重视机械管理,树立管理意识并不断加强管理水平和力度,通过机械管理更好的控制工程成本。

参考文献

[1]郑建岭.机械管理对成本控制的作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

[2]马永红.机械管理对成本控制的作用[J].科技创业家,2014(8).

作用成本法 篇4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发展,企业,控制

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介绍

作业成本法又被称作作业成本计算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法。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之一, 成本核算则是影响到企业生产制造任务的完成水准的关键。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 作业成本法和基于ABC的作业成本管理 (ABCM) , 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 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作业成本法下, 成本计算程序分为两大阶段六个步骤。第一阶段是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 (同一成本) , 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第二阶段是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 把制造费用分摊给产品, 计算产品成本。其实际操作步骤如下:

(1) 定义、识别和选择主要作业;

(2) 归集资源费用到同质成本库。这些资源通常可以从企业的总分类账中得到, 但总分类账并无执行各项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成本;

(3) 选择成本动因, 计算成本库分配率。从中选择一个成本动因作为计算成本分配率的基准。成本计量要考虑成本动因材料是否易于获得;成本动因和消耗资源之间相关程度越高, 现有的成本被歪曲的可能性就会越小;

(4) 计算成本库分配率;

(5) 把作业库中的费用分配到产品中去;某产品某成本动因成本等于某成本库分配率与成本动因数量的乘积;

(6) 计算产品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的目标最终要计算出产品的成本。直接成本可单独作为一个作业成本库处理。将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 加上产品直接成本, 为产品成本。某产品成本=∑成本动因成本+直接成本。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基础, 以及它的促进成本分配的精确化、所能提供成本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提供有意义的非财务信息、拓展成本服务的范围等特点, 表明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成本控制制度, 应是建立在作业管理基础上的;它将形成产品的各项作业作为责任和控制中心, 从成本发生的根源上展开分析, 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建立最优的动态的增值标准, 从财务和经营两个方面对作业业绩进行评价, 不断改变作业方式, 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为此, 作业成本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一般应用中, 应先分析作业成本法应考虑的问题, 为顺利实施准备充分的条件, 坚持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改进成本、生命周期成本、限制理论等其他管理会计方法结合。在具体运用中, 除了在制造业应用外, 亦可在服务业上进行尝试。如作业成本法运用于银行业在国际金融界已有不少成功案例, 它在银行业的应用有重要意义。作业成本法在银行业的应用可分为战略成本管理、产品成本核算、顾客水平赢利分析和日常成本管理等几个方面。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美国著名学者罗宾·库伯和罗伯特·S.卡普兰提出的“作业消耗资源, 产品消耗作业”理论。它以作业为考核中心, 通过对作业的确认、计量以及归类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准确程度。除上述两位之外还有很多学者对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1) 科勒 (Kohler, Eric L.) 的作业会计思想。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主要来自于对20世纪30年代的水力发电活动的思考。在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 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 (这里指水源) 成本都很低廉, 而间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很高, 这就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其原因是,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 (本文指制造成本法) , 预先假定了一个前提, 即: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高 (如工业革命以来, 机器大生产中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和原料消耗一直是成本的主体) 。科勒提出的会计思想, 主要有以下观点:

①作业 (activity) , 指的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个规划或重要经营事项的具体活动所作的贡献, 或者说某一个部门的某一类活动;作业在现实生产活动中是一直存在的, 只是此时才第一次被运用到成本核算和生产管理之中。

②作业账户 (activity account) , 对每一项作业设置一个作业账户, 对其相关的作用 (贡献) 和费用进行核算, 对作业的责任人要能进行控制, 即是说, 同一个责任人控制的作业活动才是一项独立的作业。

③作业账户的设置方法是, 从最低层、最具体、最详细的作业开始, 逐级向上设置, 一直到最高层的作业总账, 类似于传统科目的明细账、二级账和总账。

④作业会计的假设是, 所有的成本都是变动的, 所有的成本都能够找出具体责任人, 控制由责任人实施。

在会计史上, 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第一次把作业的观念引入会计和管理之中, 被认为是ABC的萌芽。

(2) 斯托布斯 (G.T. Staubus ) 的会计思想。斯托布斯是第二位研究作业成本法的学者, 他分别在1954年的《收益的会计概念》、1971年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和1988年的《服务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框架中的成本会计》等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作业成本观念。其理论要点有:

①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而作业会计是一种与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 同时, 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该明确其基本概念, 如作业、成本、会计目标 (决策有用性) 。

②要揭示收益的本质, 首先必须揭示报表目标。报表目标是履行托管责任或受托责任, 为投资决策提供信心, 减少不确定性, 报表中的收益和利润与成本密切相关;ABC揭示的成本不是一种存量, 而是一种流量。

③要较好地解决成本计算和分配问题。成本计算的对象就应该是作业, 而不是某种完工产品或其对应的工时等单一标准。成本不应该硬性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更不是根据每种产品的工时来计算分配全部资源成本 (无论直接的或间接的) , 而是应该根据资源的投入量和消耗额, 计算消耗的每种资源的“完全消耗成本”。这并不排除最后把每种产品的成本逐一计算出来, 而是说, 关注的核心应该是从资源到完工产品的各个作业和生产过程中, 资源是如何被一步步消耗的, 而不是完工产品这一结果。

到了20世纪末ABC研究全面兴起。当时, 以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 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 间接成本相对增加, 明显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制造成本法中按照人工工时、工作量等分配间接成本的思路, 严重扭曲了成本。另外传统管理会计的分析, 重要的立足点是建立在传统成本核算基础上的, 因而其得出的信息对实践的反映和指导意义不大, 相关性大大减弱。虽然当时流行许多模型, 但是除了所依据的信息相关性值得商榷外, 还很抽象、难懂, 甚至一些专家都看不懂, 其实践意义就更差了。在这种背景下, 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 (Robert S.Kaplan) 在其著作《管理会计相关性消失》一书中提出, 传统管理会计的相关性和可行性下降, 应有一个全新的思路来研究成本, 即作业成本法。由于卡普兰教授等专家对于ABC的研究更加深入、具体而完善, 使之上升为系统化的成本和管理理论并广泛宣传, 卡普兰教授本人被认为是ABC的集大成者。其理论观点有:

(1) 产品成本是制造和运输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 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 ABC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产量耗用作业, 作业耗用资源。即:对价值的研究着眼于“资源→作业→产品”的过程, 而不是传统的“资源→产品”的过程。

(2) 认为ABC的本质就是以作业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 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 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 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 就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 并且使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ABC系统中变为可控。所以, ABC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更是一种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手段。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 称为作业管理法 (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ABM) 。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虽然是“完全消耗成本”, 但是并不同于中国1992年以前的“完全成本法”的成本, 因为ABC的成本强调的是“消耗”的成本, 未必包括全部生产能力成本, 即不一定等于“投入成本”。比如, 如果一台机器每月正常产量是100件产品 (代表了生产能力和投入成本) , 但是如果企业只投产了80件, 就存在着20件 (100件减80件) 产品所对应的“未利用生产能力成本”, 而ABC下产品的成本就不包括“未利用生产能力成本”, 只指全部投入成本的80%;相反“完全成本法”是对苏联模式的照搬, 核算的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全部投入成本, 指运输费用和生产、管理、理财费用等全部支出项目, 包含了“已利用”和“未利用”生产能力成本。

目前在国际上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和应用在理论研究方面已经从单纯的成本的计算拓展到企业作业管理以及企业预测、企业决策、预算、控制、评估等方面。在应用方面,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领域已经由最初的西方老牌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 逐渐向澳大利亚、东欧、拉丁美洲以及亚洲的部分国家扩散, 还从以前的个别行业发展为各个行业。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已经日趋完善。在传播的过程的各国都为此而受益匪浅。

2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现状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作业成本法以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就开始把它与我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并应用到企业中去。但由于引进时间较晚以及国内特殊的经济环境等原因相比国外还有着不小的距离, 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我国已经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比比皆是, 特别是在IT业和金融业, 但对于我国庞大的企业数量则显得不甚乐观。当今人们对作业成本法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作业成本法有效性。在国外有些学者已经对ABC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并且找到了有力的凭证支持作业成本法的有效性, 相比之下在我国相关的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几乎为零。

3 作业成本法有效性经验分析

3.1 研究假设的提出

回顾国外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 学者哥顿·温特 (Gordon) 和西尔维斯特 (Silvester) 经过配对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告日使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相对于配对样本而言具有超常收益, 另外学者肯尼迪 (Kennedy) 和盖瑞文思 (Graves) 采取配对研究发现,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样本相对于没有实施的在市场价值和财务收益表现上都是显著提高。并且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作业成本法通过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成本控制水平和财务杠杆增加了企业的价值。还有研究结果表示, 在很大程度上使用了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其作业成本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存在正相关关系。道格拉斯·凯格温 (Douglas Cagwin) 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作业成本法与其他的战略活动同时实施、当企业成本动因较为复杂、企业成本对企业赢利能力相对较为重要、内部交易较少的情况下, 作业成本法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由此可以看出研究表明作业成本法应用与市场价值、企业价值、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投资回报率等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同时在国外还有文献表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与企业资产收益率之间依然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另外,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在于能更加精确的计算出成本, 进行更有效的成本管理, 能对未来的财务绩效产生变动, 从而影响公司的业绩。而企业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赢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是公司期间运作的结果, 是公司业绩的一方面。所以作业成本法应用于企业的有效性可以从其对企业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去分析。从我国财务数据收集难易程度来看这也是可行的。

所以说, 我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有助于提高其经营水平及业绩水平。

3.2 变量与样本选择

为了进行配比分析, 本文对涉及五大行业的深市的十八家企业, 二十八家沪市企业进行了数据的收集及分析。其中有二十三家企业应用了作业成本法, 另外的二十三家企业则没有。通过阅读这些企业2007—2008年年报资料, 设定作业成本法应用、总资产报酬率、公司规模 (总资产) 、行业平均总资产报酬率四个变量, 并收集相关变量样本数据。其中, 总资产为总公司2008年年初与年末的总资产平均值。变量的具体含义如下:

(1) ROA:总资产报酬率, 它的变量性质为被解释变量。总资产报酬率等于净利润与总资产之比。

(2) ABC:ABC应用, 它的变量性质为解释变量, 是虚拟变量, 取值是0或1。ABC=0表示企业没有应用作业成本法, ABC=1则表示企业应用了作业成本法。

(3) Size:公司规模, 此变量表示企业的总资产, 因数值较大取值为自然对数。

(4) IROA:行业平均资产报酬率。

(5) ε:残差值, 表示单个样本的差异。

3.3 实证分析

(1) 相关分析

在国外已经有学者通过选取不同的变量分析研究了作业成本法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现实中影响企业业绩的因素有很多, 而且由于所在的国家不同、时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业绩的影响因素可能也会有所不同。因此, 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为了检验作业成本法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 我们选取总资产报酬率 (ROA) 与作业成本法应用 (ABC) 作为研究变量, 选取公司规模 (size) 与行业平均报酬率 (IROA) 作为控制变量。本文对以上四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 所得的结果表明总资产报酬率与ABC的偏相关系数取值为0.449, 表示为正相关, 其显著性 (Sig.双侧) 值为0.002, 小于0.01, 说明总资产报酬率与ABC的相关性比较显著。由此可以说明, 在控制了企业规模和行业平均报酬率因素的情况下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与总资产报酬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可以达到促进企业业绩水平的作用。

(2) 回归分析

根据前文的分析, 企业总资产报酬率与ABC、公司规模、行业平均资产报酬率及残差值有关, 所以暂将模型设定为:ROA=β0+β2ABC+β2Size+β3IROA+ε。上述公式描述的是总资产报酬率与ABC、企业规模和行业平均资产报酬率三个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 将数据输入后经处理, 得出部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中表示的是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与相关性分析中的不同的是在回归模型下的相关分析, 虽然表1中总资产报酬率与ABC的相关系数为0.454, 与相关性分析中的0.449不完全一致, 但两个表都明确表明总资产报酬率与ABC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一就相关性而言, 与总资产报酬率相关性最大的是ABC的应用, 其次是行业的平均报酬率。行业的平均报酬率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任何企业都要受自身行业的性质和发展状况的影响。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我们可以从本文第一部分所分析的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和科学性得知。第二, 从相关性的显著性来看, 作业成本法的显著性Sig. (单侧) 值为0.001, 也是三个数据中最高的, 从而进一步说明了作业成本法对企业业绩具有积极作用。

接下来是对回归分析的结果。

表2所表达的是回归分析的结果。由未标准化的回归系数可知, 上述因素对企业总资产报酬率的影响大致可以表示为:ROA=-0.515+4.280ABC+0.028Size+0.197IROA+ε。另外, ABC的显著性Sig.值和行业平均报酬率的Sig.值分别为0.002和0.029, ABC在1%显著水平, 行业平均报酬率在5%显著水平, 可见变量ABC和行业平均报酬率的系数都是有统计意义的, 而且ABC显著性最强。参数通过显著性检验, 回归结果表明我国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与总资产报酬率呈正相关关系, 并且显著。说明我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对公司业绩有促进作用。

4 结 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本文的假设成立, 分析结果表明:首先, 我国的企业ABC应用、行业平均报酬率和公司规模与总资产报酬率存在正相关关系, 其中作业成本法应用相关性最高最显著。其次, 解释变量对总资产报酬率具有一定解释力, 但总资产报酬率还存在很多未能被解释的部分。最后, 解释变量回归系数均为正, 其中ABC系数最大, 因此企业总资产报酬率随ABC正向变化。总的来说, 我国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总资产报酬率与ABC应用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这说明在我国的企业引进作业成本法极有可能促进企业经营与业绩水平的提高, 极有可能有利于企业发展, 验证了我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有效性。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 我想企业的最主要目的还是获得更大的效益, 能让企业在更好的环境下逐渐成长。因此, 建议有条件引进的企业能够结合自身的情况衡量利弊, 在考虑了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尝试引用作业成本法, 促进企业合理、长久的发展, 获得更大的长久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新平.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成本管理的含义、作用和意义 篇5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拓展阅读】现代成本管理的五大理论

一、作业成本管理

上世纪70年代初Staubus教授首次提出了作业和作业 会计 的概念,但是当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8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实际。Cooper和Kaplan等人在 分析 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弊端后,提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将 企业 发生的各种费用通过成本动因更为精确地分摊到产品成本中,从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计算是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作业成本管理使用作业成本的信息,其目的不仅要使所销售的产品和服务合理化,更重要的是明确改变作业与过程以提高生产力。它将成本管理的重心深入到供应链作业层次,尽可能消除“非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从成本优化的角度改造作业和重组作业流程;并且对供应链中的各项作业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定关键作业点,对关键作业点进行重点控制。应该说作业成本管理的出现使人们眼前一亮,它突破了传统的人们对于成本的种种认识,并为管理者拓展了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

二、战略成本管理

20世纪80年代初由英国学者Simmonds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他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的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Wilson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是明确强调战略 问题 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 发展 卓越的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

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该企业的战略相结合,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各项成本行为,成本结构实施全面了解、分析、控制,从而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区别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成本 内容 不断拓展,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所处环境及其环境因素对企业的 影响 ,包括企业优劣势、竞争对手的威胁等,并依据自身所处的竞争地位及时调整竞争战略;成本范围不断延伸,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延伸到企业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手段不断丰富,已超越了传统的格式化的成本报告、成本分析模式,注重定性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并利用财务的和非财务的各种成本信息服务于企业管理,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

上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国防部为了控制国防经费,努力使物资的采购成本及在购买后整个使用期间的使用成本和废弃处置成本尽可能得低,从而产生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指在企业内部及其相关联方发生的全部成本,具体指产品策划、开发、设计、制造、营销与物流等过程中的产品生产方发生的成本,消费者购入产品后发生的使用成本、维护成本,以及产品的废弃处置成本。70年代起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作为一种管理 会计 实践,开始由军事 工业 向民用工业倾斜。 企业 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力求使用户的使用、废弃处置成本尽可能低,因而越来越重视全生命周期成本。这一概念体现了企业作为 社会 中的 经济 细胞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符合可持续 发展 的观念。产品生命周期 理论 的产生促使企业从产品开发和设计的源头上控制产品的成本,逐步形成了成本设计的方法体系。

四、成本规划

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的丰田公司为了控制产品的成本,在新产品的开发阶段,就开始对成本进行估计,逐步形成了包括协作企业在内的一体化成本规划活动。这种方法是一种用于在产品设计阶段降低成本的方法,它要求企业在新产品开发阶段,为满足整个公司的利益,规划满足顾客质量要求的产品,在一定的中长期目标利润及市场环境下,决定产品的目标成本。之后的年份里,这种方法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被广泛 应用 在了企业实践中。

五、全面成本管理

20世纪80年代,Ostrenga全面地论述了全面成本管理的理论思想和构成全面成本管理的管理过程 分析 、ABC、连续改善等主要方法,认为要在一个企业中实现全面成本管理,首先要从管理过程分析的角度,全面审视企业现有的经营过程,并从中寻找存在的 问题 ;其次要持续改善,全面地持续不断地进行改进。

这些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中产生的,它们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产品的成本,为决策者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些理论和方法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它们各自还存在着许多巫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另外,各方法之间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需要后来人投入更大的精力将各种方法进行整合。

作用成本法 篇6

3月20日起,全国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平均提高600元。柴油每升上涨0.51元,涨至7.86元,创历史新高。作为农机作业最主要的燃料,柴油价格的上涨,无疑将极大地提高农机作业成本。

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河南调研时表示,今年国际油价波动大,如果油价提高,国家准备给直接补贴,因为大面积的机械化作业都要用油。

而财政部的消息显示,全国财政再次拨付各省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43亿元,全国亩均新增补贴资金约14元,加上此前拨付各省的835亿元,今年财政部已累计拨付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8亿元,比2011年增长近30%。

但是,《投资者报》记者多方采访显示,14元的补贴或无法抵消此次柴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

农机作业成本增加200亿

河北省任丘市北汉乡农民赵心爱给《投资者报》记者详细计算了现在粮食生产的各种成本。

赵家有2亩水田、三亩旱田,每年种植一茬小麦,一茬玉米。每亩地生产成本大约为800元,包括农机化作业成本255元、化肥220元、灌溉160元、种子105元、农药5元、其他支出55元。水田平均亩产小麦600斤、玉米1200斤,旱田亩产小麦400斤、玉米800斤。当前小麦和玉米的价格都是每斤1.07元,照此计算,赵心爱一家三口人每年种地的收入为4100元左右。

从赵心爱的账本中不难看出,农机化作业支出,占种地支出的最大份额,为32%。“柴油价格又涨了,今年的农机作业价格肯定也得涨。”

而黑龙江青冈县赫鹏岚的50亩地,每年只种一季玉米,每亩地的投入近400元,其中农机作业成本139元,占了34%。“除了收获,其余的农机环节都是自己的小四轮完成,如果全部使用农机服务,成本会更高”,他说。

一位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2011年中国的柴油产量为1.67亿吨,用于农业生产的大约为20%。照此计算,2011年用于农业生产的柴油大约为3340万吨。目前,用于农业生产的柴油,绝大多数是农机耕种、收割、灌溉、运输等各个环节。此次每吨柴油价格上涨600元,将给农机作业增加200亿元成本。

按照这个比例,柴油价格上涨带来每亩生产成本11.5元。国家直补243亿元用于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平均每亩14元,足以抵消农机燃油价格的上涨。

但是,农机作业成本的上涨,不等于农机作业价格的上涨。当前,中国种地农民并不直接购买大型农机具。大型农机具主要集中在农机大户或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为种粮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因此,农机作业的价格直接决定了农民种地的成本。

山东省嘉祥县疃里镇农机大户朱庆来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在山东种植两茬庄稼,平均要有六次农机化作业,分别是夏收、夏种、秋收、深松、旋耕和秋种,此次柴油价格的上涨,给每个环节平均带来一元的成本提高。

朱庆来称,以当地农机作业服务习惯,涨价都是3元~ 5元。按照今年的计划,每个环节的作业价格,都要提高5元,总计提高30元左右。

因此,虽然14元的补贴远远大于柴油成本的提升,但是却不能抵消农机作业价格的上涨,农民的支出还是增加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认为,农机成本的上涨只是柴油价格上涨最直接的表现,而化肥也是以石油作为原材料,其价格上涨具有滞后性。因此,此次燃油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成本增长目前还难以计算。

近几年,中国农业生产成本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国家没有放开粮食价格,农民种地的收入实际上在减少。郑风田对《投资者报》记者说,虽然国家每年的农业投入在增加,但大都是用于农业基础设施,直接补给农民的并没有增加,保持在80元~100元之间。按照中国当前的经济现状,补贴提高2~3倍是比较合理的。

农机化进程或受影响

“因为小麦的成本较高,产量又低,今年农机作业价格肯定上涨,小麦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利润,因此我们基本上有一半以上只种一季玉米。”赵心爱告诉记者。

而赫鹏岚也同样遇到了是否使用农机的问题。赫鹏岚说,因为农机作业价格比较高,每年的起陇、翻耕、运输等环节,都是用自家小型拖拉机完成,这些环节的每年柴油的消耗大约为250升。为节省成本,播种环节用人工代替。而玉米机械化收获是赫鹏岚最大的支出项目之一。“去年机收队每亩的作业机收价格为60元,但是现在柴油价格上涨,肯定会造成机收作业价格的上涨,我今年会对比人工成本和机收价格,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收获。”

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已经具有不可代替性。2011年底,虽然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5%,但随着柴油价格的上涨,落后地区的农机化会遇到很大困难,或将对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在西部山区,农机的使用率并不高,加之劳动力转移不够,柴油价格上涨有可能造成农机闲置。而表现在农机工业方面,就是一些小型农机可能会受到冲击。高元恩说,现在西部山区主要使用小型拖拉机、收割机,柴油价格的上涨,会影响其销售。

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小军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油价上涨对于农机的销售会产生一定影响,但目前影响农机销售最重要因素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因为近几年不断提高的农机补贴,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还是在不断提高。

吉峰农机(300022.SH)品牌部部长傅录志也对《投资者报》记者乐观表示,国家有一定的补贴,柴油价格的上涨对于农机銷售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些农机大户已经调低了购买新农机的预期。朱庆来称,去年其所在合作社购置了10台新农机,与前几年的增长速度相比低不少。今年还会有购置新农机的打算,但因为作业价格上涨,农民购买农机服务的积极性可能降低,因此不会购置太多。

“因为深耕是最耗油的环节,成本上涨多,今年的作业价格将提高5元,达到60元。深耕的效果是能提高产量,但深耕不是必要环节,旋耕(旋耕的深度比深耕浅)也能满足种植需求。”朱庆来说。

作用成本法 篇7

一、广州商务成本研究的意义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是提升广州产业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关键所在。《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广州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推进工业向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集群化转型,服务业向现代经营方式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

商务成本是所有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对广州商务成本的研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广州商务成本研究是广州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广州招商引资综合竞争力的需要。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经营成本等商务成本的上升是必然趋势。广州商务成本的研究有利于政府辩证地看待广州商务环境的优劣势,通过制度创新和经济手段积极有效地控制商务成本,突破商务成本上升带来的经济发展瓶颈,改善商务环境,提高商务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形成新的城市经济发展动力。

(2)广州商务成本研究是广州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合理布局的需要。城市商务成本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异规律,商务成本高的核心区域吸引的是管理功能、创新功能和服务功能等高附加值的经济活动,而那些附加值低的企业只能布局于城市郊区。因此商务成本的研究可以为政府优化广州产业结构、产业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3)广州商务成本研究是发挥广州中心城市作用,提升珠三角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需要。中心城市聚集了区域内外的物资、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资源要素,广州产业不能再走资源型、消耗型的发展道路。广州要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现代金融服务业、现代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有效地组织和整合各资源要素,通过中心城市的放大作用实现经济能量的增强,再向周边地区辐射,不断降低珠三角地区制造企业的外部生产成本和商务成本,提高制造业供需各环节的流通速度和协作效率,推动珠三角地区经济结构升级优化和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二、商务成本的概念

1. 商务成本的内涵

迄今为止,国际上对商务成本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比如《财富》杂志最佳商务城市排名中考虑的商务成本包括税收、商业地产价格和办公人员薪酬水平;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的《伦敦金融与商务的竞争力》报告采用的是营运成本一词,其内容包括劳动力成本、房地产价格(具体指房租和地价)、通信成本(具体指电信成本、交通成本、水电煤成本)和管理成本(具体指税赋和交易成本);日本贸易振兴会的“亚洲主要城市与投资相关的成本”包括:工资(分白领和蓝领)、地价与房租、电信费、公用事业费(即水电煤)、汽车购置费和税收。

国内对商务成本的概念,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上海市政府商务成本调研组经过研究,认为商务成本是指企业设立和经营过程中各种货币化的财务支出和非货币化的资源损耗,包括硬成本和软成本两个方面。硬成本是指企业设立和经营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一般可以用货币来衡量。软成本是指制度、政策和政府效率所导致的企业在设立和经营过程中的效率损耗。李峰等人的表述为,商务成本的内容可以包含以下3个方面在内:一是生产要素投入成本,包含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原材料价格、水电煤气价格以及当地生活费用等在内;二是交易成本,包含政府部门运作效率、市场运行规范程度、要素配置市场化程度、区域经济信息可获得程度、企业承担收费项目等方面;三是其他成本,是指包含在商务成本之中、但又无法为前面两个方面所涵盖的成本,例如社会治安状况、地区文化氛围等。

本文认为:商务成本是指在特定经济区域和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下,经济主体为达到既定目标,从事经营活动所需获取经济资源和服务而发生的交易性耗费的补偿价值,以及各项社会性支出的总和。商务成本的内容可以划分为3个方面:一是生产要素成本,包含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原材料价格、水电煤气价格以及当地生活费用等在内;二是经济环境成本,包含政府部门运作效率、市场运行规范程度、要素配置市场化程度、区域经济信息可获得程度、企业承担收费项目等方面;三是社会性支出,是指包含在商务成本之中、但又无法为前面两个方面所涵盖的成本,例如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环境保护等。

2. 商务成本的性质

商务成本是一个与特定经济区域和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相联系的指标,是本地区的一切经济组织(以企业为主体)维持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支出和应履行的社会经济责任;是决定本地区的企业生产性成本和劳务性成本的重要因素。

商务成本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其高低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商务成本是反映投资环境的一个综合指标,商务成本的高低决定着投资者利润的多少,商务成本是企业投资进行区位选择时考察的重要指标。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吸引较多的外来资金,商务成本成为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而任何一种资源配置都与选择有关,因此,商务成本也是一种与选择有关的成本。当一个投资者选择对某一个区域进行投资时,投资者就选择了或接受了该地区的商务成本。

商务成本是一把“双刃剑”,它与区域的产业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商务成本不断提高。商务成本的上升,既提高了企业进入本地区的产业门槛,使一些以低成本作为竞争策略的企业望而生畏,导致资本流入的减少和原有的资本外流。同时,它也使政府更加注重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比较优势,提升区域产业结构。因此商务成本已逐渐成为企业界和公共政策制定者分析问题时的重要工具。

三、商务成本的理论基础与作用机理

1. 商务成本的理论基础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政区竞争理论,各行政区域通过改善本行政区域内的投资环境,完善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等措施,吸引投资者到本区域投资,促进本区域经济的发展。政区竞争的内容包括:投资环境竞争、法律制度竞争及政府效率竞争。投资环境竞争包括政府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便捷的政府服务、完善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投资政策等条件。法律制度竞争包括:制定保护投资者权益、保护财产权利和公民权利的法律,公正地执行法律,政府行为受到严格的公法约束,市场经济运行免于政府的不正当干预。政府效率竞争包括:进行行政改革,使政府成为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政府服务等。

在政区竞争中,如果一个地区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商务法律、政府条例和司法程序,降低征税成本,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提供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建立可靠的市场竞争秩序,就必然会吸引投资者来本地区投资。相反,如果一个地区不符合上述要求,不能形成区域优势,就会出现企业外迁、资金外流、投资者退出等现象。政区竞争的核心在于通过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及法律保护、削减政府管制成本、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优势来吸引投资者。其实质就是通过降低本地区的商务成本,从而形成本地区的商务成本优势,达到吸引投资者的目的。

2. 商务成本的作用机理

商务成本是反映投资环境的一个综合指标,商务成本的高低往往左右着外商投资的区位选择。一般而言,商务成本作为一种调节经济的杠杆,商务成本的提高会导致外部资本流入的减少和原有资本的外流;商务成本的降低会导致外部资本流入的增加和原有资本流出的减少。

在比较商务成本时,不仅要比较总量指标,更要比较分量指标,这是因为,不同类型的成本本质上具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企业对商务成本有着不同的趋向。根据本文的定义,商务成本的内容可以划分为3个方面:一是生产要素成本,即通常所说的“硬成本”,主要包含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原材料价格、水电煤气价格以及当地生活费用等;二是经济环境成本,即通常所说的“软成本”,主要包含政府部门运作效率、市场运行规范程度、要素配置市场化程度、区域经济信息可获得程度、企业承担收费项目等方面;三是社会性支出,如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环境保护等,但这一部分成本在商务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在对商务成本进行分析时通常被忽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GDP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经济发展对土地和劳动力的需求不断上升,劳动力价格水平也不断上涨;同时由于土地资源供给的限制,土地价格也将不断上升,因此,硬成本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另外,经济的发展对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和法律制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市场和法制体系,提高政府效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软成本会显著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硬成本的上升,控制了商务成本的快速上涨。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商务成本有着不同的趋向,如食品生产企业与软件开发企业对商务成本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前者可能比较重视土地价格、人力成本、与原料产地的距离等,而后者则更看重一个城市的人力资源素质及其价格。一般而言,企业所处的产业层级越低,对硬成本就越重视,而对软成本的重视程度就会相对降低;企业所处的产业层级越高,对软成本就越重视,而对硬成本的重视程度就会相对降低。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商务成本特别是硬成本的提高,一些对硬成本非常敏感的层级较低的制造型企业,就要搬出中心城市,到商务成本低的周边地区发展。而一些对硬成本不敏感的高新技术、金融、软件等高端企业,更注重“软环境”与“软成本”。由于中心城市具有市场完善、法制健全、交通便利、信息快捷、国际化程度高、科技发展水平高、人才综合素质高等优势,这些层级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或服务型企业在中心城市可以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了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

四、广州商务成本控制对策

长期以来,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在于较低的商务成本。这种成本主要是较低的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构成的要素成本。以低成本为核心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等要素成本不断上涨,低成本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这一问题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中心城市显得尤为突出。很多学者提出我国必须降低商务成本,各个城市必须打造“成本盆地”,从而提高我国的竞争力。下面结合广州的实际情况,谈谈笔者的看法。

1. 广州商务成本控制的重点在于降低“软成本”

随着广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土地、人力等“硬成本”的上升,如果政府对要素价格强行干预,反而会导致资源的扭曲配置。实际上,真正决定经济发展是否具有后劲的是社会经济“软环境”与“软成本”。市场经济的实践已经证明,相对于土地、人力等“硬成本”,市场体系、法制建设、国际化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等“软成本”对经济的发展往往更具决定作用。因此,在谈到商务成本时,应更多地关注“软成本”,通过完善市场、健全法制、畅通信息、提高国际化程度等措施,降低“软成本”。

2. 商务成本是一把“双刃剑”,把商务成本的变化作为广州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

随着广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劳动力等“硬成本”不断提高,对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生产企业,企业的投入大大增加,因此,随着商务成本的提高,这些生产型企业将工厂外迁,迁到周边“硬成本”较低的地区。虽然广州的土地价格高,劳动力价格高,但劳动者的素质高,广州有着成熟的市场、健全的法制、优质和高效的公共服务。因此,金融、信息等服务型企业以及电子、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企业,由于青睐于广州的“软环境”与“软成本”,纷纷来广州投资。

广州作为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因其较高的硬成本和相对较低的软成本只能发展对硬成本不敏感的生产性服务业,而周边城市则由于硬成本相对较低而发展制造业。这就形成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上的协同定位,最终确立了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而周边城市制造业集聚的新格局。商务成本的上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降低了城市竞争力,但客观上促进了区域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最终导致区域内产业分布新格局的形成。

3. 单一降低商务成本不是改善经济环境的好办法

商务成本作为一种调节经济的杠杆,不能单一依靠降低商务成本来改善经济环境,发展本地经济。单一降低商务成本不是改善经济环境的好办法,有时可以适当提高商务成本,提高产业进入门槛,体现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和限制。

首先,作为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广州在城市功能和城市规模方面较周边城市有较大优势,对外发挥着经济、文化、技术、信息等中心的强大辐射作用。其次,广州城市本身的定位和功能决定了广州应当发展资源少、污染小、附加值高的产业群。再次,从广州长远的经济发展来看,通过较高的商务成本提高资本进入门槛,体现出了市场机制的自然法则,它使进入企业更加关注于利用本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广州原有低端产业的转移及高端产业的发展。因此,广州不应依靠单一降低商务成本来改善经济环境,发展地区经济;而应当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推进工业向技术密集和集群化转型,服务业向现代经营方式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装备工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都市型农业相协调,与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4. 做好产业规划,通过产业集聚降低商务成本

产业集聚在本质上是指由于经济活动和相关生产设施的区域集中而形成的正外部性以及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集聚对商务成本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产业集聚使专业化分工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这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产业集聚极大地降低了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再次,集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为搜集市场信息和技术创新信息所付出的费用;此外,集聚的存在有利于形成共享和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从而降低企业获得人力资源的搜寻成本;集聚还有利于促进专业服务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因此,广州应做好产业规划,引进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降低商务成本,进一步形成区域优势,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在广州市产业发展方面,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生物技术、软件、新材料、环保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水平,

驰宏锌锗股利政策分析

田稼1,巩娜2

(1.上海市复光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201210;2.吉林大学商学院,长春130012)

[摘要]本文以驰宏锌锗高额股利政策入手,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分析高额股利政策的动因。研究发现,国家近年来出台的鼓励分红的政策、驰宏锌锗公司本身想要向市场传递公司经营业绩良好的信号的意愿、驰宏锌锗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股权分置改革都是促使驰宏锌锗发放高额股利的动因。

[关键词]高额股利;高派现;股利政策

一、引言

“A股历史上最大红包:驰宏锌锗10股送10股派30元”,2007年3月9日,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报道,“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红股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元(含税),驰宏锌锗派发A股历史上最大的‘超级红包’。按该公司现有股本计算,此预案共计送红股1.95亿股,派现金红利5.85亿元。”驰宏锌锗宣告的股利分配预案是中国股市最大的一次分配方案,驰宏锌锗为什么要分配如此高额的股利?有哪些因素促使上市公司发放高额的股利?本文将以驰宏锌锗为例着重对此进行分析。

二、公司简介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驰宏锌锗),属于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股票简称:驰宏锌锗,股票代码:600497,注册资本19 500万元。2000年7月18日,由云南会泽铅锌矿作为主发起人,以其拥有的铅、锌、锗生产与销售相关的生产经营性资产出资,联合云南富盛铅锌有限公

[收稿日期]2008-01-17

形成具有相对领先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和核心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鉴于广州市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条件,在继续做大做强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加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使之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制造和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群。

[文章编号]1673-0194(2008)07-0067-05

司、云南省会泽县国有资产持股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以礼河实业有限公司、云南北电电力实业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以现金出资,共同发起设立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9 000万股。2003年7月,云南省财政厅将云南会泽铅锌矿持有公司的股份全部无偿划转给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持有,云南北电电力实业有限公司将其持有公司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云南省会泽县国有资产持股经营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4月5日向证券市场投资者定价配售发行7 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每股面值1.00元,发行价格每股5.72元。发行后公司总股本变更为16 000万股。公司于4月20日正式上市。2006年6月12日进行股权分置改革。驰宏锌锗的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1 890万股股份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安排。对价支付完成后,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即获得上市流通权。2006年12月4日定向发行新股收购云南冶金集团持有的昭通铅锌矿100%权益。根据收购方案,驰宏锌锗以新增股份作为收购价款支付方式。定向发行对象为云南冶金集团,发行价格为19.17元/股,数量为3 500万股,云南冶金集团以昭通铅锌矿100%权益认购新增的股

摘要:本文论述了广州商务成本研究的意义,提出了商务成本的概念,探讨了商务成本的性质,阐述了商务成本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理,并结合广州的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了广州商务成本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商务成本,作用机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永,王振宇.上海商务成本走势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向影响的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8):72-73.

[2]江静,刘志彪.商务成本:长三角产业分布新格局的决定因素考察[J].上海经济研究,2006,(11):87-96.

[3]李军鹏.论新制度经济学的政区竞争理论[J].中国行政管理,2001,(5):52-58.

[4]李锋,赵曙东,安礼伟.集聚经济、商务成本与FDI的流入:理论分析与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验证据[J].南京社会科学,2004,(5):12-17.

[5]厉以宁.辩证看待商务成本[N].文汇报,2003-03-25.

[6]施放,郑才林,王益宝.区域商务成本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7-30.

[7]关溪媛.商务成本对我国地区吸引外资的启示[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3):47-48.

作用成本法 篇8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取得竞争优势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途径, 企业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由此发生的成本, 只有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 因此成本控制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其次人们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这就迫使企业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因此, 如何满足顾客的需求, 缩短产品交货周期是企业成本控制需要考虑的问题, 综上可以看出, 当今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促使企业必须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才能应对激烈的竞争, 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二、成本控制的作用和地位

1. 成本控制在企业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

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成本最小化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也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 但是现代成本管理不再是一味地追求降低成本和减少支出, 更关注于企业的长期利益。这与传统成本控制理念是截然不同的, 现代成本管理依然以成本控制为核心, 但是却是基于成本收益观, 即综合考虑企业的投入和产出, 不再只强调一味地降低成本, 而是考虑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企业收益的变化。如果企业增加成本能够带来更多的收益, 那么成本的增加就是合理的、有效的。由此可以看出, 新的成本控制理念是考虑到企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收益的成本管理方法, 是传统成本控制的发展, 是企业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企业管理中居于重要地位。

2. 加强成本控制能够增加企业信息的可靠性

成本控制以成本核算为基础, 通过成本核算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是成本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果缺少了成本核算环节, 企业获得信息就会失真, 经过严格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就能够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地财务信息, 为投资和筹资等决策进行科学的分析, 有助于发挥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 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对于财务管理的作用, 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3. 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预期的战略和实施计划, 为了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成本管理目标经过层层的分解落实到每个人员身上, 成本控制能够监控成本计划的实施以及成本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从而缩小预定目标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距, 为企业的绩效考核和成本管理提供依据;同时成本控制是满足利益相关者要求的方式, 资源稀缺、竞争加剧是现代企业面临的巨大问题, 在该种背景下, 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具有较高的要求, 他们希望企业能够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获得竞争优势, 因此, 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及时了解企业的成本控制信息, 及时分析资金的使用状况, 协调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而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力的决策信息。

4. 成本控制能够降低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风险

现代化的成本控制不仅是事后的成本控制, 还是事前和事中的控制, 经过事前的成本预测和分析, 能够充分考虑到经营决策中出现的风险, 以便在以后的成本管理过程中重点关注存在较大风险的环节和关键事项, 避免事后发生难以弥补的损失;对使用的资金能够合理的安排和计划, 避免盲目投资和筹资带来的资金周转问题, 以及企业不当使用造成资金浪费的情况, 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良好运行。

总之,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 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成本控制措施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证企业获得利润和竞争优势。因此, 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成本控制的措施

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我国企业的成本控制存在较大的问题, 表现为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 只注重部分控制而忽略从整体价值链角度考虑, 关注生产环节而忽略了设计、开发和售后等阶段的成本控制, 缺少全员参与的理念, 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 以上问题主要是制度不完善和文化不合理造成的。由于成本控制发挥的重要作用, 因此, 企业应该考虑企业的内外部因素对于成本控制的影响, 加强成本控制。

1. 根据不同的环节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

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环节表现为采购成本控制、存货成本控制和销售成本控制, 为了控制在以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建议在采购环节应该基于供应链的思想完善采购制度, 建立供应商档案分类管理和信息沟通机制, 实现及时的供应, 降低由于供货不及时造成的存货积压问题;在存货环节, 企业应该做好存货的预测, 定期盘查存货, 结合顾客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组织生产, 以避免存货的积压和浪费;在销售环节, 应该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 降低坏账的发生频率, 同时严格审批程序, 严控资金的使用。除了在以上三个环节做好成本控制外, 在企业其他的环节也应该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做好制度的设计和执行, 从而达到全面的成本控制和管理。

2. 树立新的成本控制理念

随着现代成本理念的发展, 成本控制的内容和范围得到不断地扩展, 成本管理不应该只局限于生产领域, 更应该扩展到设计、开发等阶段, 只有从源头控制成本, 才能实现全面的成本控制, 才能从整体角度考虑成本控制。新的成本控制理念涉及到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和人力资源等全部部门, 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相互的交流和合作, 实现成本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从而为各部门的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另外, 成本控制不应该仅局限于一味地降低成本, 而应该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尤其是坚持创新理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和人才是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 只有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 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因此, 企业应该增加对人力资源的投入, 研发新的技术和工艺, 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降低产品的成本, 而不能一味地压缩成本。因此, 新的成本管理理念是现代企业必须树立的成本管理思想, 是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3. 实行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网络关系更加复杂和紧密, 企业的管理活动只是所处的价值网络中的一部分, 其管理的方法和效果都会对其他企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 企业成本控制也应该站在价值链的角度来分析, 即通过分析与企业活动相关的内外部价值链实现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 达到成本最低化, 为此企业在成本核算的方法选择上应该使用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通过对企业的作业链进行明确的划分, 以便企业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通过成本动因的分析, 找出企业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作业成本法是企业成本管理中重要的成本控制方法, 有利于企业掌握更准确的成本信息和进行成本的控制;除此之外, 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还可以使用目标成本法, 以及生命周期理论,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产品成本管理, 从而为每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提供成本信息。

4. 将内部控制和成本管理结合起来

成本控制的有效执行依赖于完善的制度保障, 因此企业应该强化成本控制的意识, 建立分级控制的制度体系。要想很好地控制成本, 那么在企业内部应该使每位员工都能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以及每个人控制成本的责任。为此企业可以使用目标管理的方法, 把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位人员身上, 同时给予责任人相对的自主权, 根据权、责、利的原则进行后续的考核和评价, 将员工的绩效和企业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 进而充分发挥员工降低成本的潜力;其次, 要改变成本预算, 成本预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起点, 是保证成本按照计划进行的重要基础, 成本预算不应该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成本预算所使用的信息来自于企业的业务部门, 因此, 财务部门应该和其他业务部门进行充分的合作和沟通, 充分了解市场环境的变化, 编制更为合理的预算, 真正反映企业成本信息的变化, 进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除此之外, 企业还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如企业可以通过ERP系统实现业务单元和财务单元的整合, 从而为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有利于企业的成本核算和反馈, 为成本控制提供有用的支持。

四、结论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应该具备新的理念和使用新的方法, 从而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 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 提供利用效率, 降低浪费, 提高经济效益。

摘要: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 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成本控制的效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本文详细论述了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并结合企业成本控制的实际提出加强成本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成本控制,地位和作用,措施

参考文献

[1]吴剑红.浅析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企业导报, 2011, (9) .

成本分析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篇9

关键词:企业,成本分析,作用

面对近几年企业竞争压力的加剧,尤其是原材料价格上升、 用人资本增加等,许多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要想在这种环境下, 怎样继续生存并发展下去? 怎样在成本增加的情况扩大利润空间? 怎样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同时也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对企业的管理决策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成本分析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企业不断发现价值、创造价值。

一、理论基础

(一)成本分析的内容

成本分析是企业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相关的成本核算方法, 并利用成本计划、核算以及其他相关的数据资料,对成本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严格控制实际成本的支出,反映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对企业运作过程中的成本变动要素进行分析,对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进行研究,从而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企业中进行成本分析,能够充分地反映成本计划和执行情况,为企业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二)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企业中进行成本分析,需要采用一定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对比分析法。 它是通过成本指标对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主要包括实际指标和计划指标的对比、本期和上期实际指标对比、与同期国内外同类型企业指标对比这三种形式。通过几种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成本的实际变动情况并查明其原因, 从而找出相应的差异,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这种方法相对较容易,而且便于操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各项指标是否具有可比性。 只有在可比性的基础才能进行对比分析,其对比结果才具有说服力,所反映的差异才与实际情况相符。

2. 因素分析法。 这种方法也叫连环替代法,这种方法可以测定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采用这种方法时,应该在对数据分析之前,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在各种因素中先假设其中一个因素发生了改变, 剩余的因素都没有变化,然后再逐一的进行替换,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测定各个因素对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进行评价。

3. 差额计算法。 它其实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是通过对各个因素的计划值和实际值的差额进行计算从而确定各个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4. 比率法。 主要包括相关比率法、构成比率法、动态比率法,它是通过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 在进行此方法之前, 首先需要将对比的数值以相对数的形式进行分析, 然后再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观察, 从而分析对成本计划的影响。

5. 相关分析法。 在这种方式中,每个指标都是相关的,在分析其中一个指标的时候,需要对与其有关的指标但又不相同的指标进行对比。 在这些指标体系中,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如果其中一个指标发生了变化时,与其相影响的指标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从而进行成本分析,分析对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影响。

二、企业成本分析的问题

(一)企业传统成本分析的缺陷

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对企业进行成本分析了, 但并没有自己的固定模式,还是主要借鉴国外的一些分析方法。对于目前的企业发展来说,一些成本分析的方法相对较落后而且不能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 也没有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传统成本分析的对象和内容过于单一,没有考虑周全, 只在产品成本方面进行分析, 而在责任成本分析方面则是一片空白。此外,在企业中,传统的成本分析没有进行适当的预测,同时没有进行日常的分析,而且只注重成本事后分析,大部分情况下不考虑事前和事中分析,这样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差, 对企业起的作用不大,从而导致企业很难实现全面、准确地成本分析,不能对成本进行合理地预测。

(二)目前企业成本分析存在的不足

1. 企业内部人员对成本分析的认识不够充分。 在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现在企业中的大部分员工对成本分析都视作一种可有可无的管理工作,同时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只是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经济核算方面,只是注重企业收入的核算,而忽视了成本分析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也对成本分析的认识不够,这样就导致企业无法很好地进行成本预测,使成本分析在企业不能更好地运作。

2. 没有完善的成本分析制度。 虽然成本分析在很多企业都已经实施,但是他们并没有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成本分析规章制度,从而导致企业在进行成本分析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标准依据,从而使企业的成本分析工作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不利于成本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成本分析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目前的成本分析工作往往只围绕产品成本方面来进行的,而忽视了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其他成本,例如质量成本、人力资源成本、资金占用成本等,从而导致企业的成本分析不能全面、完整地进行。

三、成本分析在企业中的作用

(一)成本分析是企业经济的晴雨表

目前,赚取利润是每一个企业最基本的目标,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只考虑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对成本的预测和把控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的大部分企业都是生产和销售相结合的,通过成本分析,能够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消耗进行合理地控制并对其进行检验,在清楚知道成本的基础上才能对产品的销售价格作出合理的制定, 从而确保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同时企业进行成本分析,可以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从而让决策者了解企业各个环节的现状,从而作出更准确的经济决策,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 二) 成本分析是每个成本管理环节的桥梁

对于每个企业,预测、计划、核算和分析是成本管理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成本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虽然成本分析是一个成本管理环节的终点,但也是进行下一成本管理环节的桥梁,即起点,为下一个成本管理环节中的成本计划的编制、预测和核算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有利于管理者作出准确的决策,有利于每个成本管理环节顺利进行。 因此,成本分析在企业成本管理中肩负着不可忽视的重任,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 三) 成本分析贯穿企业整个的成本控制过程

成本分析主要包括事前、 事中和事后分析。企业进行事前分析,是对企业生产所进行的成本预测, 可以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有明确并可靠的目标; 企业进行事中分析, 是对成本计划实施的结果进行分析, 这样可以使企业进行实际的成本控制, 从而防止企业的实际成本超过预期成本;企业进行事后分析,是对最后的实际结果进行分析, 这样有利于企业对整个成本计划进行评价, 明确成本的升降原因并分析对其的影响因素, 从中发现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制定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从而有利于下一个成本控制的顺利进行。因此,成本分析贯穿整个成本控制过程, 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 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促进企业今后的发展。

四、如何发挥成本分析在企业中的作用

成本分析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对于企业,如何更好地发挥成本分析在企业中的作用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树立企业成本分析的意识,加强对成本分析的认识

成本分析固有它的作用,如果企业对成本分析不重视并不了解成本分析,成本分析就发挥不了它固有的作用。企业管理层应直接领导、指挥和协调成本分析的进行,加强对成本分析的重视程度;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企业每个成员的成本分析意识, 成本会出现在企业采购、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这就要求全员参与其中,对企业进行成本分析,从而发挥成本分析在企业中的作用。

(二)成本分析要具有全面性、及时性和实效性

企业成本的影响因素很多,在进行成本分析时一定要全面,不能只立足于主观原因,也要考虑其客观存在的问题;同时,在进行成本分析时,事前分析、事中分析和事后分析是同等重要的,要全方位的考虑,不能只注重某一方面。另外,成本分析实质上为财务成本提供了控制措施,因此,财务分析要及时、有效,在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企业各种成本进行及时、有效地分析,这样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否则,就会出现严重的损失,成本分析在企业中就毫无意义,更不用说发挥它的作用。

( 三) 选择适当的成本分析方法并不断完善

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成本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地成本分析;同时,成本分析是一种管理活动, 企业针对自己的需求进行选取,不可能会出现满足不同企业需求的一种成本分析方法,这就需要每个企业不断完善自己的成本分析方法,利用已选取的成本分析方法进行成本控制,更好地发挥成本分析在企业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四)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化平台

企业的成本分析要求及时、 有效,对于企业成本分析的相关数据就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及时、有效地传输;同时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取连续的、长期的并且有用的数据资料,利用这些数据资料进行更有效的成本预测,有利于作出更准确地决策,从而使成本分析的作用发挥更好,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结语

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重要的战略。企业要想发挥成本优势, 就要做好成本分析, 更好地发挥成本分析在企业中的作用。因此,对于企业,更好地发挥成本分析在企业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发挥好成本分析的作用,才能充分协调好企业利益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不断引导企业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并实现企业成本领先战略,使企业获取更高的利润,从而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更持久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浅析会计工作中的成本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4).

[2]侯召春.浅析成本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J].时代经济论坛,2012(02).

作用成本法 篇10

1 成本核算及控制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1.1 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市场调节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因此,企业应顺应与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在盈利基础上,不断积累发展的资本,合理控制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企业产品来说,价格与质量优势已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因此,加强成本控制,对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作用。以企业发展角度来看,成本决定产品价格高低,在同等条件下,企业产品的价格越低、获得利益越大,无疑将占领更多市场空间。

1.2 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再加上高新技术、科学管理手段的运用,成本核算的管理范围有所变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以市场大环境为出发点,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通过行业价值链,实现成本核算管理。因此,在现代化企业成本核算中,除了控制生产领域的成本以外,还应涉及更多的流通领域。

1.3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核算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生产这一狭小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注重采购、技术、财务领域及竞争对手的成本分析等。以我国当前企业管理的发展来看,成本核算在其中占据重要比例,更利于企业实时开展成本预测,进行科学决策,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合理处理企业发展与成本管理之间的关系,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

2 成本核算及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2.1 降低成本

在任何设定的条件下,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因成本的变动而发生变化,那么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首先,要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通常,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日常成本管理的内容。其次,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这些资源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产品工艺 过程的复杂程度、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职能分工、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外部协作关系等。这些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影响成本的深层次因素。在特定的条件下,当成本降低到这些条件许可的极限时,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努力可能收效甚微。例如,产品成本中的材料成本,在既定的技术条件和材料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有一个最低标准,当实际消耗接近这一标准时,进一步的努力也难以使材料成本进一步降低。由于既定的条件限定了成本降低的最低限度,进一步降低成本只有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如通过采用新的技术设备、新的工艺过程、新的产品设计、新的材料等,使影响成本的结构性因素得到改善,为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提供新的前提,使原来难以降低的成本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

2.2 通过成本控制增加企业的利润

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战略意义的议题是如何通过增加成本以获取其他的竞争利益。当成本变动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动相互关联时,如何在成本降低与生产经营需要之间做出权衡取舍,是成本管理无法回避的困难选择。单纯以成本的高低为标准容易形成误区。成本的变动往往与多方面的因素相关联,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只着眼于成本本身,而要利用成本、质量、价格、销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支持企业为实现维系质量、调整价格、扩大市场份额等目标中对成本的需要,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

2.3 配合企业取得竞争优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往往要采取诸多的战略措施,这些战略措施通常需要成本管理予以配合。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要通过强化成本管理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其需要高于一切,成本管理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要配合企业为实施各种战略对成本及成本管理的需要,在企业战略许可的范围内,在实施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

3 结 语

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成本管理主要是优化成本核算及控制的方法和手段,推动成本管理向着现代化方向迈进。

摘要:成本核算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与关键环节,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可及时核算企业运行成本,提供真实、科学的数据,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玉凤.论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1(29).

作用成本法 篇11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企业;成本控制;作用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涵义

全面预算的涵义指把未来某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规划用数字的形式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管理制度,其是由企业的管理层和各个职能部门或者是车间双方通过协商确定。企业的全面预算包含两大部分: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其兼具预算计划、控制、预算考核与激励等职能。作为全面预算管理,其要把和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所有预算的报表(财务报表和其它相关附表)反映出来,并通过运用这些报表中反映的相关信息,从而对企业相关的财务事务以及全部经济事项实行合理的规划与控制。

二、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1.技术和经济的结合原则

在对产品成本形成有着影响性的各个因素中,技术因素占据了很大的部分。所以,必须克服和杜绝研究技术的不考虑成本、负责成本费用控制的对技术不出谋划策的倾向。企业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材料采购人员、设计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都应该了解、关心成本,只有全体员工上下一起努力,才能切实搞好成本控制工作。

2.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的结合原则

成本费用控制是一个对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工作,若是一个人不经过专门的培训学习对这个工作是难以胜任的。另外来说,专业的财会人员制定出来的成本费用控制方案及方法、所使用的一些可操作的缩减成本费用的办法,若想具体的真正落实和全体的职工群众密不可分,认真的听听他们的意见及建议,是成本费用控制是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工作关键。

3.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的结合原则

集中控制是指成本费用控制工作应在企业负责经营管理的分管领导的领导下,由成本费用控制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统一控制、统一协调和统一核算。分散控制是指由企业本部各个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根据其自身的职责分工,对应负责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是由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和有关人员来共同完成的,应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不断调整确定集中与分散的合适的度,力求达到既能调动各部门在成本费用控制工作中的积极性,又能使财务部门充分发挥其协调、监控的功能的最佳状况。

三、全面预算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1.有利于企业管理理念的及时更新

通过在企业成本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一方面可以使得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及时的强化计划导向,另一方面也让企业真正的意识到关于强化内部管理的重大意义,认识到企业中单项职能管理和内部管理资源系统整合的优势差异,这样有利于企业极大方便的及时更新管理理念,以整体发展作为出发点,从而更有效的解决企业内部管理问题。

2.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实

从全面预算包含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全面预算管理囊括了公司经营、融资以及投资等几乎全部的财务活动,在掌握预算的编制、执行、预算控制以及预算考评等一系列环节的基础上,分析并且调节、控制实际财务活动操作中和预算间的差异,不仅对企业经济行为过程中非增值因素的剔除以及在市场竞争中,指导企业趋利避险有利,更快的实现公司财务管理与经济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而且,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评估,确保了各项经济事项的有效运行,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全面落实及实现。

3.有利于企业管理机制的完善

在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激励、控制与考评等各环节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及成员的责任、义务权利关系做到全面规范,使得各个财务主体的治理得到合理的协调和控制,而且可以充分的激励以及约束主要的财务治理行为,在对外部市场经济竞争及风险有所应对之下,合理的构建及变革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得到有效规划,规避由于盲目的发展而遭受到的不必要或是本可以避免的财务风险以及经营风险,从而有利于企业管理机制的完善。

4.有利于企业各部门工作的协调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制定全面预算可以使得公司各职能部门朝着总体战略目标发展,所以它们的经济活动一定要密切配合、统筹兼顾和全面安排。实行以目标利润为指导的企业详细的预算管理,同时把预算作为控制各项事务和考核绩效的根据,以此有利于企业各部门和各环节的业务协调,降低乃至消除它们之间有可能产生的各种冲突,保证企业的产供销以及人财物一直保持最大化的平衡,用比较少的劳动力消耗及资金占用,尽可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结论

从以上文中可知,预算管理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全面预算管理是缩减实际成本,更好的实现战略成本控制的工具和手段,另一方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又包含在战略成本控制管理的概念中。所以,在成本控制的领域发展中,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全新操作性强的理念被采用起来,重视成本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同时合理的把全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相结合起来,从而有效的縮减成本,强化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春林: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及其模式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1).

[2]时玉莲: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些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6(08).

作用成本法 篇12

1 财务成本核算在矿山管理中的特点

在实际的矿山进行生产的过程中, 矿山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因为受到外界生产技术以及自身生产环境的影响, 使矿产的生产过程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 进而造成对成本的难以控制以及成本核算在实际的应用中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所以, 矿山生产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加强对固定成本的控制, 同时还要注意其中对混合成本的控制, 有效地对矿山进行整体成本的控制, 进而达到预期的成本控制结果。

2 矿山管理实施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1) 加强成本核算来促进市场环境的变化

在现代, 我国的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加强, 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发展, 就需要在日常的生产中不断上升竞争机制, 而这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财务成本的核算进行加强, 进而保证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较大的优势。与此同时, 企业自身的成本核算不仅需要依据科学的管理机制进行, 同时还需要根据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进行具体措施的实施, 进而使成本核算管理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

(2) 通过成本核算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

在实际的矿山生产进程中, 矿山企业需要对自身的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 在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过程中, 需要依据科学的管理进行, 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企业中责权一致的原则, 在此原则下, 才能保证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矿山企业的管理目标都是依据科学的管理制定的, 所以, 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财务成本核算的过程中, 通过生产者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有效的完成保值增值, 最后做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 通过成本核算来提高矿山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在实际的矿山管理过程中, 矿山企业自身资金的周转以及企业资金的运用, 都是通过对企业成本的核算实施的, 所以, 在矿山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需要对将强对成本的控制, 使其将财务管理的成本进行转化, 进而保证企业做出有效的决策。在矿山企业的管理过程中, 想要有效做到对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资金成本在合理的结构中进行降低, 在企业实际的生产效益中对企业的经营水平进行决策, 进而保证企业经营策略的有效制定。

3 财务核算在矿山管理中的具体实施

(1) 做好成本核算的控制

在矿山进行生产的过程中, 需要有效的管理, 其中, 就需要对成本管理进行特别的注意, 以使其能够达到预期的定额制定以及标准化结合的目的。与此同时, 定额制度简单的说就是以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 通过对企业中所消耗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综合计算, 最后进行成本核算控制。因此, 这就需要成本核算要在对矿山进行管理的实际进程中, 依据具体的问题对做好企业的经营及成本控制, 并充分对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物资的运输等工作进行成本的有效控制。

矿山管理中, 还需要做好标准化工作, 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活动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同时还能够促进矿山管理达到最终的合理化、规范化及高效化。在矿山管理条件下的标准化工作最重要的是包含有三方面, 即:计量的标准化、价格标准化及质量标准化。

(2) 科学分工、明确责任、强化管理

在实际的矿山管理过程中, 需要做到科学分工、明确责任、强化管理,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管理过程中才能够使企业各个部门充分明白自身的职责所在, 进而保证企业生产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 企业部门还需要做好在生产过程中材料及管理中的职责和范围, 以保证其能够在企业成本核算中完成。

(3) 强化责任考核, 促进矿山管理

在对矿山企业进行财务核算的过程中, 需要对各个部门的相关责任人进行工作意识的加强, 实行多级化的管理, 在矿山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进行阶段性的考核, 并依据考核结果进行有效的奖罚, 在考核意识中, 要保证对成本核算的有效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参与考核人员的管理积极性, 进而保证矿山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通过财务成本核算来加强矿山管理的效果捉进在矿山企业中的结构能够在科学合理的指导下做出调整, 有利于加强矿山市场加强对矿山事业的投资从中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爱霞, 何玉秀, 李鹤.松鞍钢财务成本管理与传统财务成本管理的区别[J].中国冶金行业, 2011 (35) :156-159.

[2]黄铁彬, 周淑清, 彭志杰.浅析如何加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煤炭新技术研究, 2010 (38) :124-126.

[3]丁阳前, 赵剑锋, 陈大勇.铜矿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9) :168-172.

[4]江葱霞, 刘晓丹, 李斐然, 俞广元.矿山企业中财务成本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导向, 2013 (24) :256-258.

上一篇:全球卫生下一篇:高铁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