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主管理体制

2024-06-11

高校民主管理体制(精选12篇)

高校民主管理体制 篇1

民主法治不仅是一个国家政治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一所高校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高等学校必须将民主法治的指导原则和运作机制引入到学校的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和健全民主管理机制来规范人们的言行,营造依法办事,照章办事的氛围,才能有效地克服集权制、家长制可能造成的弊端,有效地调动和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学校和谐协调发展。

1 构建高校民主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营造民主氛围和拓展民主渠道的需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方式,拓展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也就是说,高等学校必须依法保障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权利,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在落实民主管理机制方面,总是集中讲得多,民主讲得少,致使教职工的意愿和诉求得不到真实的表达,广大教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等民主管理权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影响了学校民主氛围的建设;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教师职业特征具有个体化倾向,他们日常工作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处于松散状态,加上知识分子传统的依附心理,群体成员从价值追求,行为模式等比照其他教师群体,导致高校教师对不涉及自身利益问题的公共事务漠不关心,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校民主管理方面往往将自己置身于旁观者的位置,只以批判的方式在一定场合发表对学校管理的见解或不满后,便没有更大的作为。以上两方面都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将民主法治的指导原则和运作机制引入到学校的管理过程中,通过民主管理机制的建设,建立畅通、规范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营造民主氛围,拓宽民主渠道,保证广大教职工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及时、有序、充分的表达,使学校的管理由封闭单向的领导管理模式,转变为公开双向互动的参与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提高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水平的需要。《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为保证广大教职工能够充分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必须通过民主管理机制的建设,让民主管理机制限制那些妨碍他人行使民主权利行为的发生,限制那些不利于民主管理的消极方面,限制对民主法规的随意践踏,保证民主原则的贯彻,保证学校民主活动的正常开展,在办学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使教职工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力,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得到实施、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学校的决策能听取和尊重基层的意见和意愿,挖掘和集中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做到集中民智,集思广益,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的民主管理决策机制,从而促使高校的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水平不断提高。

促进高校学术发展的需要。学术是大学的灵魂。自由是学术生存和发展的空气,民主是学术兴旺和发达的土壤。大学如何对待学术民主,这个问题最能反映和代表学校民主管理的状况[1]。然而,在我国大学的整体概念和形象中,就其权力机构而言属于行政权力主导模式,存在着行政权力泛化和学术权力弱化的现象,大学的学术性在许多层次上被行政性所取代,学术人员对属于自己专业领域的事务几乎没有发言权,处于被动的服从地位,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特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术人员治学治校的智慧和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与激发。另一方面,科学的传承、发展和繁荣是在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环境下才会出现的[1]。然而,洪堡曾经说过:“学术自由不仅会受到政府的威胁,还会受到学术组织本身的威胁,这些组织一开始有一种特定的观点,然后就倾向于压制其他观点”,从而造成学术创新停滞不前,有时甚至对一些极有天赋的青年学者个人造成伤害。因此,高校需要通过民主管理机制的建设,解决教师平等参与民主管理学校事务的问题,营造“在科学面前人人平等”、“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氛围,使教师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实现科学研究以客观为依据、多元思考、平权争论、理性怀疑、不迷信权威、尊重他人见解和观点,从而激发教师的学术创造力,促进高校学术发展。

实现高校和谐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高等学校的广大教职工中,由于各自的工作特点和利益关系不同,客观上使教职工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从而产生利益需求的多样化。然而,高校每一项涉及教职工利益的政策出台,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就有可能造成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调整和解决在改革中出现的各种不同利益关系和矛盾,就有可能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阻力和不稳定因素的根源,从而影响高校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高校通过民主机制的建设,还广大教职工知情权和参与权,为广大教职工了解学校事务,参与学校管理,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和民主监督,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序参与决策提供机制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协调学校各种不同利益关系,消除高校在改革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不和谐因素,尽可能化解学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与产生的矛盾,使学校制订的各项政策能最大限度地符合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与发展需求,从而形成工作合力,提升高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高校和谐、稳定、协调、快速发展。

2 构建高校民主管理机制的措施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民主意识与能力。民主管理工作的推广与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高校领导与教职工民主管理意识与能力的高低,为此,高等学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通过培训宣传教育,不断提高高校领导与教职工参政议政的民主管理意识与能力。首先,就高校领导与管理干部而言,必须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他们依法治校的法制理念,使他们充分认识民主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深刻领会民主管理的精神实质和重要意义,促进干部的民主作风和群众观念的形成,在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高度重视、尊重和发挥教职工在民主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作用,避免在管理中出现“一言堂”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其次,就广大教职工而言,必须通过法制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使教职工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潜移默化地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教职工维护自己民主权力和尊重别人民主权力的民主素质,在思想上树立民主参与意识,有积极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的愿望,自觉从苦练“内功”开始,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品德修养,业务水平,民主管理的参与能力、议事能力和监督能力,使自己具备参与民主管理活动的能力与素养,有能力去参与民主管理,避免出现人云亦云,或者对自己关系大的,就高度关注,否则就事不关己,漠不关心,从而保持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稳定性与一贯性。

实行校务公开,营造民主氛围。公开是参与的前提,高等学校只有实行校务公开,通过校务公开栏、校园网、会议纪要、通报、公文发布、每周动态、教职工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多种形式及时公布学校的发展动态,广大教职工和相关职能部门才能及时了解学校制定政策的背景与初衷,了解到学校各项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并在知情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来,同样的道理,只有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加强校务公开工作建设,建立民意表达机制,鼓励教职工畅所欲言,才能积极吸引教职工有序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切实发挥广大教职工在学校办学过程中的监督作用,对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才能对高校权力的实际运作情况与公开内容进行比照,实现教职工真正有效的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和民主监督,积极开展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对不符合要求的做法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做到上下通气,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管理工作实现民主化,从而取得管理的最优效益。也就是说,在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中贯彻落实校务公开工作,它不但可以营造公开透明的民主氛围,促使学校依法行政,依法治校,让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而且能够让教职工了解学校的发展状况,参与到高校的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中来,激励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发展需求与发展愿望,起到凝聚民心、民力和民智的作用。

创新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民主管理行为。民主管理意味着集思广益,集中大家的智慧,使决策正确,而不是众说纷纭,各行其是。因此,民主管理就意味着要在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实施[2]。因此,高等学校要充分调动教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民主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一是要根据高等教育规律和自身的特点,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民主管理制度,通过民主管理机制的建设细化各个环节,规范各个程序,制订具体的监督操作规程,实现用制度保证、维护教职工参政议政的合法权益,使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得到重视,将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落到实处;用机制强化、畅通民主表达渠道,规范民主管理行为,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民主管理工作机制,从而增加民主管理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促使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要经常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民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督查,通过检查增强制度意识,强化制度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防止随意性的发生,确保民主管理机制落到实处,确保民主管理行为不因领导的喜好而转变,促使人们对法规更尊重,营造依法办事,照章办事的民主管理氛围,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得每个管理者与教师都依法行事,在高校内部形成各尽其职、各司其责、各得其所的良好秩序,有效地克服集权制、家长制可能造成的弊端,不断提高民主管理工作水平。

畅通民主渠道,合理构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制衡机制。高等学校要实施民主管理制度,广泛发动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使广大教职工充分享有民主权力。一是要拓宽民主渠道,通过建立畅通、规范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广开言路,积极听取、征求教职工的意见,才能保障教育管理民主化原则真正得到贯彻落实,鼓励教职工畅所欲言。例如,可以通过院长书记接待日、座谈会、院长信箱、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为学校发展出谋献策,使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到及时、有序、充分的表达,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落到实处。二是要推进民主办学进程,将民主法治的指导原则和运作机制引入到学校的管理过程中来,通过合理构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制衡机制,明确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职权范围,使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各司其职,才能对行政权力泛化起到制衡和约束作用,防止和纠正以行政权威压制学术权威,以行政管理代替学术管理等行政专制的出现,才能维护行政组织的行政权威,并通过行政权力预防和制约难以容忍不同学术观点的学术霸气的发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鼓励并支持自由研究、允许争鸣的学术环境,把学术权力赋予从事专业教学、科研活动的专家学者,行政权力则赋予那些围绕大学的目标对大学进行管理的行政管理者,从而促进高等学校的稳定协调快速发展。

摘要:高校的民主管理对高校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我国高校在民主氛围、民主渠道、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提出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校务公开、制度建设和构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制衡机制等措施加强高校的民主管理建设。

关键词:高校,民主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楚廷.学校管理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9-90,95.

[2]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M].武昌喻家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48.

高校民主管理体制 篇2

首先,高校学生管理民主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进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并日益延伸至各所高校之中。除了全面改变高校硬性管理的运行机制外,市场经济在高校的渗透还引发了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性质等一系列的变化:大学生思想观念日益独立,自主择业越发盛行,学生管理工作由管理向服务全面转型,学生素质考评标准焕然一新。这些变化都无一促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向民主化方向转型。

其次,高校学生管理民主化是素质教育现代化和完善的有效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化和完善,“以生为本”等先进教育理念铺天盖地而来。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点,尊重学生,还原学生主体地位,切实打破应试教育以分数论英雄的樊笼,充当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和协调者已成为共识。而这种共识的践行,必然以学生诉求为核心,也就无法绕离民主化这一主题。

再次,高校学生管理民主化是信息技术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旨归。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拓宽了学生诉求表达的渠道,而且大幅提升了交流空间和效率。网络群策群力,献言献计不仅丰富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有利于集思广益,寻找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益于激发广大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促进和谐校园的建构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民主管理体制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民主管理 学生议事会

[作者简介]张梅芬(1971- ),女,浙江临海人,台州学院学工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浙江临海31700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050-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演进,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日渐成为高等教育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也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的一大趋势。

在实践中,许多高校积极探索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有效机制。其中浙江台州学院首创的学生议事会制度,在各高校引起了强烈反响。该校的学生议事会制度从2003年11月开始实行,在近五年的实践中,这一制度在激发学生民主参与意识,推进学校民主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成为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新机制。本文试图深入剖析学生议事会制度,以期为我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做些力所能及的理论探索。

一、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背景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学生需求呈现多元化

有关数据表明,2002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160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①根据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Matin Trow)的理论,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这意味着高等教育的目标已从满足少数精英的需求转向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人需求。在大众化阶段,学生在年龄结构、社会、文化、家庭背景以及个人发展目标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导致学生利益群体多元化、需求多元化。阿斯廷(Astin)的参与理论认为,学生只有参与学校环境才能学得更好。②因此,学校不仅要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满足学生对学习与发展的多元需求。

(二)市场经济体制促使高等教育市场化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消除了垄断,扩大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二是确立了消费者中心,遵循市场规律来运营高等教育。1997年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实行收费制度,学校与学生之间由原来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转变为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关系,“学生消费者”观念应运而生。学生成了高校的最大顾客,其权益意识也随之日益增强。他们对高校的管理、决策和改革等更为关注,也有权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满意度来选择教育。

(三)学生在高校管理中的民主权利进一步法制化

从我国教育立法过程来看,有关学生的权利问题逐渐受到了重视。《高等教育法》第11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第41条指出:“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这表明我国教育行政机构开始重视学生参与权,学生在高校管理中的民主权利进一步法制化。

(四)大学生群体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知识群体,其自我意识和民主意识明显增强,迫切希望自己的意愿能够得到尊重和重视。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只是学校决策的被动执行者和实施者,这大大挫伤了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校发展的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既是学校的“主人”,又是大学教育的“主体”,在学校建设、规章制度的制定、学生违纪事件的处理等方面应该具有充分的发言权和参与决策权。

由此可见,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社会发展和现代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台州学院顺势而为,深入调研,积极探索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新机制,在实践工作中创立了学生议事会制度,架起了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二、学生议事会的含义和特点

学生议事会是一种由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当面交流、当场答复的活动。通过校领导与学生代表面对面的交流,达到沟通心灵、理顺情绪、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议事会被视为一种协商机制,是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新途径和新载体,是有效推进高校民主管理的创新机制。其具体特点如下:

(一)议事内容的普遍性

在每次会议前,学校党委指派思政人员和学生干部深入到学生中间,收集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以及他们对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建议等,从中确定一个中心议题。该议题所“议”的内容必须具有广泛的意义和影响力。

(二)参加对象的广泛性

议事代表由学生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学校党政领导组成。参加议事会的学生代表不实行常任制,而是根据学生对本次议题的热情和了解程度由学生自荐或选举产生。代表中普通学生往往超过学生干部,而且每次学生议事会的代表人选不尽相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三)会议程序的规范性

学生议事会的基本程序是:调研走访、确定议题→发布通告、确定议事代表→学生提交书面议案→组织民主议事→当场答复解决(不能当场答复的问题由校主管领导责成有关部门在会后协商解决)→总结问题、反馈议案。议事会自始至终都是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下进行的,与会代表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四)议事恳谈的实效性

学生议事会的目的是听取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议事和恳谈要突出实效性。会上,有关领导在认真听取学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后,当场就相关问题进行说明、解答。个别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则整理成书面材料递交学校主要领导,经审阅后交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商解决。对学生集中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则整理成议案,由议事会常务委员会提交学校主管领导批示,将处理的结果在一定时间内以书面形式公开,并由参加议事会的学生代表在议案表上签署意见。真正做到议事会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

三、关于学生议事会制度的分析和思考

(一)取得的成效

1.搭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让学生参与议事,参与学校的民主决策,更能体现学生的意志,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更加关心学校,爱护学校。学生议事会不仅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参与议事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促进了学校的稳定发展。

2.架起了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学生议事会上,学生与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面对面地交流,一方面架起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对学校广泛吸收学生的合理建议,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3.缓解了学生矛盾。通过召开学生议事会,帮助学生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排除了学生的思想隐患。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缓解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压力,维护了校园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4.促进了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学校在制定每一项重大决策时,都要召开学生议事会,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从而推动了学校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程序化。学生参与管理过程并影响管理决策,其人格尊严和自主意志得到了充分的承认和尊重,这有利于实现学生对公正感的需求,促使学生形成认同管理决策的心理基础,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学校的工作。

5.培养了学生的现代公民素质。学生参与权的行使不仅能彰显高校管理的民主性,提升管理权运作的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良好素质。切实地赋予学生参与权,可以弱化学生对高校管理者的离心力和疏远感,培养起学生充分关注和主动参与高校事务管理的良好习惯,塑造出对公共管理事务感觉更敏锐、兴趣更强烈并具有实际参与能力的现代公民,进而使学生在个体素质良好发展的基础上获得不断进步的源泉。③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学生可以在学校管理事务的实际参与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二)存在的局限性

作为高校民主管理的创新机制,学生议事会制度还处在探索前进的初创阶段,难免存在一些缺陷:

1.力度不强。学生议事会涉及的内容少、层次低、程度浅、方式简单。其内容大多集中在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发展成才、择业创业等方面,在规划学校发展目标、选择学校定位、变更人事任命、制定改革决策等方面学生参与力度不强。

2.深度不足。学生议事会的途径和方法往往集中在信息沟通和决策的初始阶段,在研究信息、拟订方案、筛选评价、比较择优及组织实施、追踪反馈过程中,学生参与程度普遍不高,有的也只是象征性地参加。

3.保障不够。目前高校的管理体制还主要是一种从上到下的科层制度,学生的参与很难真正做到制度化,而更多是体现领导民主的姿态。学生议事会在操作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缺少必要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实效性。

(三)思考与建议

1.进一步拓宽学生参与议事的渠道。可以尝试开通议事热线、议事信箱,建立校长在线和BBS论坛,定期向学生反馈处理结果,为他们提供更多反映问题和提供建议的渠道。

2.进一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考虑设立“问责制”,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一旦被采纳,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有关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或作出明确答复。议事会常务委员会可以代表学校进行督促和检查,学生代表也可以定期到经办部门了解议案的落实情况。

3.进一步构建三级议事体系。在完善议事会制度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推广,逐步建立“班级—学院—学校”三级议事体系,规范议事程序,逐级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扩大议事主体,及时发现苗头性事件,把问题化解于基层,又可以保证学校集中精力解决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

4.进一步深化议事决策机制。可以尝试建立民主听证会和学生委员会制度。就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学籍管理、学生管理条例、奖惩制度的修订等问题,举办决策民主听证会,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后现场研究并作出决定或暂缓决策。学生委员席位制度是现代大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最高形式,学生代表进入到学校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参与学校日常管理的运作过程。④民主听证会和学生委员会制度是学生议事会的深化,除保留前期“学生议事会”的基本特色外,又着重探索如何健全和完善学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并努力使之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进而推动学校的民主化进程。

[注释]

①本刊评论员.将“质量工程”进行到底[J].中国高等教育,2003(9):5.

②方巍.美国高校学生发展理论评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6(4):49.

③孙佩瑜.高校管理中学生的参与权研究[J].高教研究,2007(4):40.

高校民主管理体制 篇4

一、高校民主管理的制度基础

(一)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

虽然人们可以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民主”一词, 但民主首先是指一种与专制、独裁相对称的政治制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它既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是手段, 人民籍民主政治以保障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同时, 民主政治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 是目的, 它体现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特质, 不仅正式体现在国家行为中, 而且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和管理理念, 沁润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家籍此种“民主管理”的制度安排, 既保障公民对与自己直接相关的社会生活的参与, 又为一定范围内的公民 (同一社会关系下的群体) 提供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

建国之初, 民主人士黄炎培直言相问, 中共如何避免历史上新生政权“其兴也勃焉, 其衰也忽焉”的宿命?毛泽东给出的答案是:民主。可见, 民主是关乎人民福祉、政权根基的治国方略。

(二) 宪法是一切非国家机构的社会组织实行民主管理的本源

宪法第2条忠实地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本质。

宪法第2条3款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一切非国家机构的社会组织实行民主管理的宪法渊源。

1985年教育部、中国教育工会应实践急需, 在当时没有直接法律依据的情况下, 遵循宪法第2条3款规定的精神, 联合颁发了《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这是迄今在高校民主管理实践中唯一具备可操作性的规范性文件。

(三) 高等教育法是高校实行民主管理的直接法律渊源

1995年教育法依据宪法, 规定了教育机构的民主管理制度。教育法第30条最后一句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 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1998年高等教育法 (以下简称高教法) 依据宪法和教育法, 规定了高校的民主管理制度, 成为高校实行民主管理的直接法律渊源。高教法第11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 依法自主办学, 实行民主管理。”

高教法关于“高等学校应当实行民主管理”的规定说明:1) 高校有义务实行民主管理, 换言之, 教职工有权利通过教代会等组织形式参与学校的管理。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利, 来源于法律的授权, 而不是高校行政方或资方的许可。2) 不论是国家举办还是社会力量举办的高校 (以下简称公办、民办高校) , 都应当实行民主管理。

为什么高教法不区分高校的所有制性质, 规定一律应当实行民主管理?其法律依据当然是宪法第2条, 其政治内涵和理论依据就要回溯到社会主义的民主本质。概括地说, 立法理由有两个:1) 无论公办、民办高校, 教职工的直接利益 (可以量化到教职工个人的利益) 都需要得到维护, 教代会等组织形式就是维护教职工直接利益的手段。借用公司法的概念, 这可称为自益权的维护。2) 无论公办、民办高校, 学校的发展状况都关乎教职工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因此, 对关系到学校发展的校方任何计划、决定和决策, 只要无涉国家秘密或商业秘密, 教职工作为利益相关人, 都至少有权知晓和提出建议。这可称为共益权的维护。总之, 法律规定高校实行民主管理而不问其所有制形式, 其共同主旨在于为教职工提供维护自身直接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手段。

(四) 全民所有制是公办高校特有的民主管理基础

公办高校是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全民所有制在法律上体现为国家所有权, 国家所有权在高校内部又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办高校的领导体制, 即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这是基本方面。校长或曰校领导班子是国有资产和教育事业的受托人, 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教育事业发展负行政责任;二是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教职工民主管理, 这是侧面。

在公办高校, 民主管理除了前述自益权、共益权的维护外, 还有两重特殊意义:1) 教职工通过民主管理, 成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守护人和监督者。宪法第12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国家所有权不能等同于官僚所有权, 民主管理的此种意义应是对全民所有制和宪法精神的正当解释。而且, 对事的监督必然延伸到对人的监督, 即对各级干部尤其是担当国有资产和教育事业受托人角色的校领导班子的监督。2) 民主管理也是教职工的政治地位的体现。

(五) 劳动法是民办高校实行民主管理的特殊渊源

公办高校以人事关系为主体, 基本不适用劳动法。民办高校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适用劳动法。劳动法第8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 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民办高校民主管理的意义在于维护劳动者利益。

此外, 作为一种管理手段, 民主管理也是管理学原则之一, 参与激发创造力, 是屡经实践检验的管理规律。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公平与效率的完美统一, 也是一些民办高校愿意实行民主管理的动力所在。

二、高校民主管理的限度

高校民主管理有无限度?法律没有明文规定, 但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下面以公办高校为对象进行分析。

(一) 从制度层面看, 高校民主管理与高校领导体制互为限定

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因此从总体上看, 学校管理与发展的一应事项, 其决定、决策权在党政。作为民主管理基本形式的教代会, 既不是“人民行使权力的国家机关”, 不能与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人民代表大会相类比;也不能与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职代会地位等同。

(二) 从理论层面看, 高校民主管理的限度与其制度基础相适应

归纳前述, 公办高校民主管理的立法理由有四:维护教职工直接利益的需要, 维护教职工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的需要, 履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守护人和监督者之责, 体现教职工的政治地位。相应地, 其民主管理的限度分析如下:在第一项, 教职工应有自主权, 换言之, 教代会应有决定权, 学校党政应予尊重。在后三项, 因为学校党政负受托人之责, 权力与责任相匹配, 对学校管理与发展事项有决定、决策权;教代会只有审议、建议、举报、申诉的权利, 对干部的评议监督也只具有建议性质。在后三项, 教代会的职能看似柔弱, 但只要履职到位, 对于官僚主义、违反教育规律的面子工程、贪污腐败等等一切弊行却能起“以柔克刚”之效, 因为弊政丑行最怕在阳光下晾晒。这里的关键是教代会的审议权, 实质是校务公开和教职工的知情权。在后三项, 民主管理在横向维度上是十分宽广的, 只要不涉及国家秘密, 都在教代会审议之列。是否涉密有争议的, 依《保守国家秘密法》处理。

可见, 民主是有层次的。“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这在国家政治生活层面, 是完全正确的。但是, 把这种政治论断简单地套用在一个微观单位上, 即使是一个国有单位上, 引申出“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结论, 就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剀切而言之, 这是一个“习惯性谬误”, 一件“皇帝的新衣”。工会人是做群众工作的, 首先要有说真话、求真理的理论勇气, 才会有开拓创新的实践勇气。

(三) 《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不是对高校民主管理的限定

《条例》虽然颁布早 (1985年) , 位阶低 (国务院部委规章) , 但却是迄今唯一具可操作性的规范性文件。《条例》明文规定教代会具有四项职权, 一般归纳为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但是, 《条例》的规定不构成对高校民主管理的限定。其理由:1) 《条例》的规定性质上属于授权性规范, 而非禁止性规范。《条例》的位阶低, 也无权在公民的政治权利范畴作任何限定。2) 在教代会职权横向维度上, 《条例》的表述是开放式的, 而非列举式的。3) 教代会是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而非全部形式。

摘要:包括高校在内的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 是宪法规定的我国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 而不单纯是一个管理学问题。本文剖析了高校民主管理的制度基础 (法律渊源与立法理由) , 指出了其限度, 试图为实务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高校,民主管理,制度基础,限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M].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M].

高校民主生活会 篇5

一、会议准备情况

班子对这次民主生活会高度重视,会前做了精心的准备,一是认真组织学习。分别召开党委会2次,一次学习学校党委关于召开本次“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文件精神,深入学习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学习《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章制度等各项学习内容,学习研究本次民主生活会主题。为本次生活会的召开统一了思想,奠定了基层;二是广泛征求意见。我们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征求意见电子信箱、谈话等方式,在师生中广泛征求意见,共征求意见18条,归纳整理出5条。三是开展谈心活动。班子成员之间开展了集体谈心和个别谈心活动,同时向班子成员集体反馈在群众中征求的意见,其中集体谈心1次,个别谈心多次。通过谈心沟通了思想,加深了感情,诚心诚意认领班子中查摆出来的问题。四是认真撰写和修改生活会发言材料。班子材料由书记执笔撰写,然后经班子全体成员集体研究讨论修改,报学校民主生活会指导监督组审查,个人查摆材料均由本人撰写,由书记和指导监督组组长审查后返回修改,其中班子和书记的查摆材料先后修改3次,其他班子成员的查摆材料先后修改2次。

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情况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12月16日召开了我单位民主生活会,会议由党委书记王英哲同志主持,会上王英哲同志代表班子通报了上次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对尚未整改的要说明原因,通报了本次民主生活会会前准备工作和征求意见情况,对开好民主生活会提出了具体要求,代表班子宣读了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由于这个材料会前已经班子成员充分研讨修改,因此对班子的对照检查材料与会同志没有再提出更多的意见。然后班子成员们依次进行了个人的自我查摆剖析并开展了自我批评。每名同志发言后,其他班子成员(包括非处级干部班子成员)都逐一对发言同志提出了2条以上的、诚恳的、有一定“辣味”的批评意见。班子成员们能够深入查摆自己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会议主题从推进我院内涵建设发展的具体实例入手,大胆揭短亮丑,如对政治理论素质不高从思想意识上查找原因,对自己在工作上存在的脱离实际、片面开展工作,从主观上查找原因,对职工、学生工作关心支持力度不够,从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宗旨意识、党性修养、纪律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整改措施。会上对每一位同志,班子成员们都从关心同志、爱护同志的角度开展了坦诚善意的批评,大家开门见山的指出每个同志的问题,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实事求是的沟通思想,本着对同志负责、对组织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被批评的同志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虚心接受同志们提出的批评,达到了团结—批评—团结的预期目的。

三、制定整改措施情况

会后,由书记将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上来的意见及会上班子成员互相批评提出的意见进一步整理,制定了整改措施和整改责任人,归并于“三严三实”学习研讨中征求的意见建立的问题台账中。并将民主生活会召开情况及对问题制定的整改措施通过单位主页向全院通报,接受监督。

四、查摆出的主要问题

(一)“三严三实”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严以修身方面

班子集体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学院班子普遍存在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特别是对新常态下很多政治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致使平时工作中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比如:虽然通过“三严三实”学习研讨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但深刻认识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的本质要求不够,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主要表现在由于班子成员公出较多,使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的时间没有保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自学的形式多,集中学习的形式少,学习不够系统,没有读书笔记。

2、严以律己方面

班子成员在单位的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管理不严现象,有重感情说服教育、轻严厉批评的倾向。比如由于以往我们对劳动纪律抓的不严,时常出现师生来办事找不到人的情况。

3、严以用权方面1)在用权为民方面还有不足,思想不够解放,办法不够创新,表现在用安全学院培训班创收提高职工收入、改善办公条件、激励先进、帮助生活困难职工方面没有实质进展,导致职工增产不增收,既没发挥创收资金的作用,又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2)还一定程度存在“为官不为”现象。表现在对博士项目目前的状况认识到危机,虽然也进行了呼吁,但停留在口头上,没有更积极地与领导沟通来解决问题,担当意识不强。

4、谋事要实方面

1)工作抓落实不主动,特别是在推进内涵建设、长远发展方面存在差距,如高端人才引进没有落实、学校的“矿业安全特色”发展战略思考方面还没有可行的思路。

2)深入细致的开展思想工作不够,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抓行政事务多、抓思想工作少,管事多,管人管思想少,思想工作不深入,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对基层工作的实际掌握不十分透彻。比如:深入基层和职工接触都是谈论工作上的事,没有了解思想工作。

3)对教学工作研究投入的力度不够,我院本科教学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影响力度还不够,教学研究成果、省校级教学名师不多、教学大赛获奖率不高等。这和我们班子对教学工作研究投入力度不够是有关的,比如:班子集体参加教研室教研工作次数少,没有真正沉下去研究问题,不能较深入的指导教学改革实践;虽然有结合我院实际制定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教学骨干培养计划,但执行不好,对提高教学水平的资助、奖励措施不完善,激励措施效果不明显。

4)师资队伍建设措施不够完善

随着形式的发展,特别是我校省部共建协议签订实施后,如何进一步紧跟形势,与时俱进的使我院师资队伍建设跟上形势的发展,应该是我们班子亟待考虑的问题。比如,我院出台的促进学术水平提高的几项制度,在执行上应有更加有力的措施,一些制度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在如何更进一步对创收收入应用于师资队伍建设上、促进学术水平提高上、激励一线教师教学工作上,同时也达到改善民生,提高教师的待遇,我们还一直没有进行细致地分析研究,也没有出台相关办法。

5、创业要实方面

1)平时工作中存在跳不出条条框框限制、走不出思维定势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安全学院在引进高端人才上没有突破、用好用活创收收入改善职工工作和学习条件上无实质性进展、科研成果转化滞后、科研获奖无突破等。

2)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不够,对学校的各项文件精神理解的深度还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了思想认识的提高,在学以致用上存在差距,思想解放的程度还不够,还缺乏改革创新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比如:班子成员在新常态下专题对本学院的顶层设计的讨论、研究不深不够,对省部共建的实施方案制定上,还不能站在学校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还远跟不上学校发展的步伐。虽然有一些思路和办法,但力度较小,还缺乏必要的敢想、敢闯的精神。

3)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

随着煤炭形势的变化,我院毕业生就业形势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而我们班子还没有及时地认真对待毕业生就业问题,制定可行的应对措施。比如,____专业,拓宽其就业领域,煤层气专业虽然已调整到其它学院,但仍有三届学生在我院毕业,面对新的就业形势,班子还没有针对市场需求来进一步研究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

6、做人要实方面

按照“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的要求来衡量,我们有些同志,在做老实人方面还存在做成了“老好人”,比如,工作中一团和气,没有拿起批评的武器,遇到职工、学生有违纪违规等现象时,只是“下次注意,不能再犯了”的说说,而对“这次”的错误没有给予严肃的批评。

(二)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方面

在思想上还存在认识不够到位的现象,上级有要求、有检查时抓得紧,平常时则放得松,管理制度措施制定的多,真正严格执行的少,落实标准要求、严格制度管理的常态化管理坚持得不够好。比如:总认为基层教学单位也没有人权、财权,廉政风险小,出不了什么事,所以投入的精力也不是很大。

2、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方面

对廉洁自律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狭隘之处,班子成员都存在只要自己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规违纪之事就是达到了标准,符合了要求的思想,对师生开展行之有效的普遍教育做得不够。

3、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方面

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方面,存在个别党员甚至领导干部,出现过议论网上、微信上、短信上的“小道消息”、“段子”等现象。

五、整改措施

1、学习理论,提高素质

一要结合上级各时期的教育学习活动,按照统一要求学习;二要学以致用,自觉主动的安排时间学习,学习要有笔记,要结合工作不定期的交流。三要加强党性锻炼,增强班子整体素质,提高党建主体责任意识,提高领导和驾驭全局的能力,达到能正确领会学校党委精神。

整改责任人:王英哲 吴强 杨凤娟

2、创业创新,转变作风

一是制定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制度,多深入基层了解掌握情况,指导我们的工作并重点抓好落实;二是提高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掌握单位教学科研动态,站在教师的角度研究问题;三是完善和严格执行现有的管理制度,做到为官有为;四是做到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纪律、行动上讲原则,不越法纪红线,勇于工作担当,关注职工诉求,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整改责任人:____

3、求真务实,促进发展

加强对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百年名校”战略目标等顶层设计的学习和研讨,结合我院办学和专业的特点及优势,专题研究我院的发展等战略问题,按照“谋事要实、创业要实”的要求,加大向上协调力度,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引进、省部共建、博士项目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措施,加大力度抓好教学、科研、管理、学生等全方位工作,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支撑,为百年名校目标作出我们的贡献。

整改责任人:____

4、投入教学,提升水平

一是采用教师外出调研,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经验,以老带新,下企业锻炼,培养实践能力,造就双师型队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二是参照学校教学组织活动,有计划的组织本院的教学赛事,出台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教学赛事。

整改责任人:____

5、服务学生,成人成才

时刻掌握国家经济和煤炭行业发展形势,认清学生工作与分管工作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按照“某事要实”的要求,健全专业导师制,全过程对学生培养,继而研究和部署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措施。

整改责任人:____

6、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提高思想认识和守纪律、讲规矩自觉性,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坚持自觉的把抓教育教学工作与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卓有成效地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制。做到守纪律、讲规矩。

高校民主管理体制 篇6

为了缓和业主间的矛盾,平息业主们的情绪,帮助业主们解决问题,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院领导指派工会、后勤处负责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协调供电部门的供电事宜,组织学习物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召开业主大会,民主选举业主代表,成立业主委员会,以期解决经适房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工会、后勤处的负责人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教研室去、到经适房去、到物业管理公司的办公室去,与业主们单独沟通、集中座谈,详细了解了经适房电梯停止运行的来龙去脉。

本世纪初,学院职工的住房条件不好:住在校外的职工车辆短缺、交通不便;住在校内的职工住房破旧、面积狭窄。院领导决定,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在住宅区的空地修建两幢经济适用房,解决部分职工的住房问题。但是经适房存在以下的问题:1. 前期的相关手续申办缓慢,负责管理代建办的负责人因为其他案由受到羁押,影响了施工进展,物价的不断上涨推高了建筑成本。2. 住房的分配。涉及学院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涉及职工利益的许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都没有经过合理的渠道得到解决。包括经适房分配时的楼层、朝向、面积、楼层价差,这些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自然也没有充分的征求各方的意见,更没有召开教代会进行表决,在分配方案出台后,草率地分了房,导致部分职工有情绪、闹意见。3. 住房竣工后没有及时进行审计、验收,个别职工提前拿了钥匙对自家的住房进行了装修。房屋的价格一直没有最后确定,少数业主还没有交足房款,建筑商纵容自己的员工住在车库内,导致车库不能正常使用。4. 业主们对是否聘请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存在不同意见。5. 业主们对物业费的缴纳标准存在不同意见,少数低楼层的业主认为,应该体现楼层价差,住高楼层的业主用水成本高、电梯使用量大,应该多交物业费。

在如此众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如此不满的情绪没有化解的情况下,部分业主拒交物业费,导致选出的业主代表无法开展工作,自动宣布辞职,已经请进来的物管公司因为无法收齐应得的物业费,没有按时到供电部门交清电费,没有全力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导致供电部门停止了电梯的供电,业主们的财物也多次被盗。

在反复研读《物业管理条例》和《贵州省物业管理条例》并且调查了解了学院周边的楼盘之后,工会、后勤处开始着手筹备召开经适房的业主代表大会。为了做到家喻户晓,开会之前的一周,工会就在楼梯口张贴通知、上门逐户发放开会通知,电话、短信通知等形式向业主发出召开大会的通知。

通知的内容详细包括了开会的意义、时间、地点、议程、推荐业主代表候选人的条件等五项内容。

到了开会的日子,主持人早早地来到会场,迎接前来开会的业主们,并请他们签到存档。虽然时间已到,但到会的业主参差不齐,主持人请先到的业主们耐心等待,直到合乎开会的法定人数后才正式开会。会上,工会负责人首先向业主们简要介绍了院领导委托召开此次会议的原因、意义、业主代表候选人的推荐情况、学院周边楼盘的物业费收取情况、经适房的审计情况,组织学习《物业管理条例》和《贵州省物业管理条例》中的相关条款,反复劝慰大家要面对现实、顾全大局、珍惜缘分,不要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上纠缠细节。随后几位业主也先后发言,表达了自己对经适房物业管理的一些看法和愿望。最后通过无记名投票、书面表态等形式,民主选举了业主代表,成立了新的业主委员会,达成了聘请专业物业管理公司的共识。

高校民主管理体制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教学管理,民主参入

一、绪言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贝克认为:高等教育作为传授或传递某些高深学问的脑力劳动形式,是一个古老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各国教育均属于英才教育阶段,战后,社会、经济、科技和普通高校的发展极为迅速,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也为保证高等教育发展所需各种资源的投入提供可能,要求扩大高等教育就学机会和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高等教育民主化”思想应运而生。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正由英才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在英才教育和大众化教育之间存在许多质变,大众化教育是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需要,其中,教学管理的民主化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

在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中,让学生民主参与教学管理是一种很流行的发展趋势。近些年来,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法律意识和民主观念也不断的随之而改变,因此,让高校学生民主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去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一大趋势。

联合国在《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行动世界宣言》中指出:“国家和高等院校决策者应将学生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这应包括学生参与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参与评估,参与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在现行体制范围内,参与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2005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第41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这些规定将高校学生民主参与教学管理的权利予以法律保障,是高校管理民主化趋势的初步体现。

二、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一种科学的、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应当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这样的管理理念。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具体指的是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激发出作为高校主体的大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展开,其重要性是提高学校利用人力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所以让大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是高校教学管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其次,高校学生民主参与教学管理,是高校贯彻民主教学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巧、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其个人的价值也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培养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这也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次,学生民主参与教学管理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而高校的立校之本则是教学质量,这才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学生民主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成为教学管理者的一部分,他们是教学中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对于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学生能够及时反馈信息,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改进方向,提出参考性的意见,并且通过学评教环节可以对教师形成一种无形的监督和压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促使教师积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相长”。

最后,学生民主参与教学管理,有助于在高校主体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长期以来,学校的管理者与学生之间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学校的行政权力由管理者掌握,学术权力由教师掌握,而学生作为被管理者被教育者只能顺从,没有话语权,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心声。而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之后,学校的教学管理权在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之间重新进行分配,学校在制定教学评估政策的时候会充分的兼顾各方之间的利益,有利于化解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得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形成一种“双赢”的良好效果。

三、高校学生民主参与教学管理的对策措施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教制度。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最早是在美国的高校发展起来的,后来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高校也普遍开展起来,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近些年来,我国的部分高校也陆续开始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如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科技大学,每学期期末在学生进入网站查看期末考试成绩之前有一个必经程序就是要对该学期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简单的评价,但是所涉及的评教指标体系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需要制定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可以从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练习与复习、学生反馈四个部分来进行设计。第一,课程设计是最为关键的,需要教师在上课初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的告诉给学生,激起学生渴求新知识和寻求答案的欲望。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在他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先将学习情境及教材性质向学生解说清楚,才有可能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由主动发现原则而获得知识。所以,在学评教过程中,课程设计方面可以用类似于“教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课程设计是否合理?”等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评价。第二,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方面应当坚持少而精和简约性原则,同时,教学内容要具有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教师对教学内容应怀有激情,做到热情洋溢,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所以教学指标评价在教学过程方面的设计应当更加具体、全面。可以包括:“多媒体的使用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具有时代性?教师是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等等。第三,练习与复习部分。学生的课后作业往往与期末考试相挂钩,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是否认真对待?其中公正评价是很重要的因素,公正的评价使人心情愉悦,学生对于教师的态度是否公正是非常在意的。因此,在练习与复习环节可以设置类似于“教师的作业是否明确?是否及时进行评价?评价是否公正?”等等。第四,学生反馈部分。教师在课后应当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多听学生对课堂的评价,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需求目标,及时对自己的授课内容或授课方式作出调整。同时,通过学生反馈能够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对其加强练习。因此学评教在学生反馈部分可以设置类似于“对于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教学环节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有哪些部分是需要教师加强改进的?”这些均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并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其次,建立有效的、规范的、民主的教学信息反馈员制度。对教学质量的监控需要由静态向动态转变,扩大教学信息反馈的渠道。有效的教学信息反馈员制度对于完善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质量体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担任信息反馈员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和同学中进行调研,这也是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民主化的一种新的趋势。同时,通过信息反馈员所反馈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教师的授课状态等基本情况,也方便学生管理工作部门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所以说教学信息反馈员在学校的教与学之间是一条沟通的纽带。

最后,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保障制度。高校学生尽管有改善教学环境的心志,但是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压力和学习负担也是很重的,需要考取各种资格证书,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因此对于参与教学管理的兴趣不会十足。所以应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如与勤工俭学联系起来,鼓励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参与进来,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报酬。对于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能够认真负责,对于发现的问题能够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表现优秀的学生发放荣誉证书予以鼓励。

高校民主管理体制 篇8

一、民主管理是实现高校班级从“不和”到“和谐”的重要途径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毕业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所遇到的就业问题,高校中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增大,传统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而民主管理则是实现班级从“不和”到“和谐”的重要途径。

1. 高校班级学生中存在“不和”现象。

高校内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虽然学习相同的专业,但他们身上却存在着诸多的不同点,比如来自不同的地域、出生于不同的家境、有不同的性格、学习能力不同,等等。随着高校班级人数的增加,这种差异性还在增大。不同地域的学生来到学校这个共同生活的地方,一定会有很多不适应。特别是一些来自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来到繁华的都市,面对可能没有见过的消费方式,以及大学生活本身的生存压力都会让他们的心态发生微妙变化。在高校班级中还会有一些“边缘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学生与主流人群格格不入,在成绩、生活等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这些学生可能存在思想观念的问题,可能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可能是家庭贫困难以为继,可能心理上有偏差产生厌学,可能是情感问题没能正确处理使得精神委靡不振,还有可能是单亲家庭导致长期心理压抑,虽然表象一致,但其成因却千差万别。高校班级学生中存在的这些“不和”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2. 高校班级传统管理模式的“不和”现象。

高校班级传统管理模式把学生听话、顺从和遵守纪律作为管理的目标,片面强调严格管理学生的手段,不恰当地突出管理者的威权,弱化学生主体的自主行为能力,忽视学生中存在着的个体差异性。在班级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管理关系最为紧要,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班主任或辅导员对学生实行“我说你听”这种传统的被动式的不平等管理教育模式,辅导员或班主任不深入学生中间主动和学生交流,在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手段上亦不符合民主的程序和平等公正透明的过程,尤其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在这种“威权”管理模式下,学生失去了许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机会,在参与班级各项事务的计划、控制、管理及监督时民主氛围不浓,缺乏参与的热情。高校班级传统管理模式的“不和”加剧了大学生个体身上存在的“不和”,最终导致班级管理效率低下,不仅无法做到班集体的和谐,更不利于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与大学生成才的实现。

3. 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唯一选择。

所谓班级民主管理,是指学生以班级制度为行为准则,以主人翁的身份,通过班集体会议或者其他形式对班集体各项活动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参与,达到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形成和谐氛围,实现班集体成员全面健康发展的管理方式。[2]班级管理实质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先进思想意识,促其成才。而人才强调的是个性化和差异性,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参与各项事务的计划、控制、管理及监督,在民主活跃的氛围中实现成才。高校班级是一个存在时间相对较短的集体,同时其组成对象又是一个处在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特殊群体。所以管理者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双向对话交流和协商,用更民主的、个性化的、柔性的管理方式凝聚人心,追求集体和个人利益和谐的实现。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民主透明的管理方式,实现角色转换,由教育管理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指导者和激发者,使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由服从者转变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二、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高校班级民主管理方法的创新

1. 高校班级民主管理的前提——尊重“不同”,班级管理者应实现管理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往往过分突出班级管理者的权威,班主任或辅导员和班级学生处于一个不平等的地位,它强调的是一种简单的规范和服从,强调同一性,这种管理不能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以人的发展为己任,在管理目标的确立上,要将大学生生命个体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而不再是“尚同”于学校工作任务的完成。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速度是不同的,管理者要接受这一事实,尊重这些不同。在学生行为与规章制度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管理者不应惧怕这些冲突,而应寻找融合的契机使其辩证地统一起来。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3]班级管理者应该带着这种爱和学生交朋友,要时时刻刻注意平等地与学生相处,并使学生明白,他们虽然在知识经验上与老师有一些差距,但在这个班级中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谁也没有特权,谁都有权表达自己的见解,谁都有权参与班级的管理。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要民主,老师可以提出建议,但是要由学生们自己讨论和表决。

2. 高校班级民主管理的核心——健全班级制度,强化高校班级基层民主建设。

高校学生的民主意识比一般公民要强烈,他们往往持有民主观念,但是在对民主的认识上却比较模糊。具体体现在班级管理上,他们反感甚至不服从直接的班级管理模式,追求民主的班级管理,但在民主的认识上却认为民主就是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喜欢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民主观在班级管理中却又落入了无政府主义的巢臼。因此,高校班级民主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健全班级制度,强化班级的基层民主建设。和谐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就是通过民主方式,集学生的共同愿望和意志,健全班级规章制度,把法律法规、道德规范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融入班集体制度建设之中,让学生按照校纪校规和大学生的道德规范要求来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促使大学生在小的范围内更好地做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和谐相处,养成自尊、自立、自强、自信、自觉、自主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3. 高校班级民主管理的重点——实施班委轮换制,激发高校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

毛泽东同志说过“路线确定下来,干部是关键因素”,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同样如此。长期以来高校班级管理中十分重视班团干部的作用,在干部选择与任用上班级管理者主要考虑“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学生,特别是少数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少数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担任班干部,这些学生成为了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宠儿,成为了学生中的明星,而绝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和班干部一直无缘。这种状况不仅加剧了普通学生与少数明星学生在管理能力上的差距,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绝大多数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而实行班委会轮换制则可以完全改变这种局面,班委轮换制度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化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它的实施不仅能实现全员参与、自主管理班级的目的,而且能激活学生内心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有助于挖掘、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树立自信,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4. 高校班级民主管理的新形式——网络与班级管理的融合。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虽然有极少数大学生因为上网无度失去了学业,但是高校班级管理者不应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而应利用网络能够吸引大学生的优势,采用QQ群、BBS、网络“同学录”等方式,建立班级网络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集体的信息发布平台,如会议通知、时事要闻、学习资料等,也可以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平台。在现实的班级中,学生在公开场合发言会受到机会、议题及表达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他们可以自由表达,平等地对话。同时由于“身体缺场”,人们害羞和尴尬的心理被大大地冲淡,班级里的每个成员都可以通过文字自由平等地发表个人的言论,倾吐自己的心声,分享彼此的喜悦,这样“边缘人群”也会消失。将网络技术用于班级的管理,能使网络与班级管理这对冲突获得新的融合,也使班级管理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高校班级民主管理的和谐功能

民主化的班级管理不仅可以促使班级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学生个体与班集体的和谐发展,而且可以达到班集体与外部环境的和谐。

1. 高校班级民主管理下的学生个体和谐发展。

班级管理民主化首先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民主氛围,这样的气氛能够保持班级成员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大学生个体的心身成长。通过民主发现、民主推荐的方式,不仅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很容易发挥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及内在潜能也会被最大限度地发掘。首先,在民主氛围中,学生更容易受到鼓励和鞭策,他们更加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从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其次,班级管理民主化还培养了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他们为班级的发展献计献策,努力参加各种班级、学院和学校的各项活动。这些富有竞争的锻炼培养了大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使其素质和能力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得到了提高,班级成员实现了和谐相处、全面发展。再次,班级管理的民主化还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通过大学几年的班级民主锻炼,学生对民主和民主的程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他们以后的工作以及更多的民主实践做好了准备。现在国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选拔相当多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他们将民主的理念及程序带到工作岗位上去,必将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2. 高校班级民主管理下的学生个体与班集体的和谐发展。

马克思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学生离不开班集体,班级民主化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班上的每一个人包括班主任、辅导员个人的利益与班集体的命运和声誉凝聚在一起,使个人和班集体同甘共苦,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心心相印,感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春天般的温暖。在班级民主管理模式下,所有的班级成员对班集体都有归属感,班级成员在这样的集体中求同存异、和谐相处、共同提高。班级制度是班集体成员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他们共同的意志和愿望、心理意识和价值观念,这种共识和认同能激发成员对班集体目标、评价准则的追求,从而富有使命感和自豪感,为班集体争光的荣誉感则更加强烈。每一位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可以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良好班风,因此开展班级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集体活动,人人都愿意参与,大胆参与,认真参与,不但本班学生和老师参与,而且能够吸引外班的学生和老师参与,可谓“寓管理于娱乐之中,寓管理于教育之中”。

3. 高校班级民主管理下的班集体与外部环境的和谐。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和谐高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校园的基石则是班集体的和谐,因此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才是实现高校和谐与稳定的必然选择。列宁指出:“人民需要共和国,为的是教育群众走向民主。需要的不仅仅是民主形式的代表机关,而且要建立由群众自己自下而上来管理整个国家的制度,让群众实际地参加各方面的生活,让群众在管理国家中起积极的作用。”[4]民主化班级管理培养学生从关心班集体做起,进而上升为关注社会和国家大事,“在我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5],因此,班集体的和谐将上升到校园的和谐最终到达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和谐。高校实行班级民主化管理,它为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关心学校、社会和国家提供了良好的、现实的环境条件。同时,班集体民主化管理有利于学校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人才,有着强烈集体荣誉感的学生会自觉地将自己的所学知识融入国家建设之中,积极为国家的建设献计献策。

摘要:班级是高校最基层的单位,是进行教学活动最基层的组织,有效的高校班级管理是构建和谐高校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时期,高校的扩招及大学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遇到的就业问题都增加了高校班级管理的难度,对高校班级实现民主管理是实现班级和谐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班级,民主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刘志翔等.论高校和谐民主化班级管理的功能与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5).

[3][意]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

[4]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53-154.

高校民主管理体制 篇9

一、管理学科化、民主化是政治文明题中应有之义

高校是国家人才集中的地方, 是知识积聚的地方, 也是文明程度最高的地方。在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构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 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尤其是高级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大学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 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和育人功能的优劣, 直接影响着社会人力资源的核心——高等专门人才素质的高低。近年来我国高校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 实现高校管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是提高高校办学水平, 优化高校育人功能的关键环节, 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首先, 高校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十六大确定的本世纪头20年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目标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备,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 社会秩序良好, 人民安居乐业。高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从大的方面来说, 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依法治国方略在高等教育领导思想上和高校政策上的重要体现;从小的方面来说, 是基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保持校园良好的社会秩序,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可见, 实现高校管理的科学和民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

其次, 高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十六大指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正确途径:一是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坚持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使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由于高校师生群体知识层次较高、民主意识较强, 因此, 高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示范性和先导性, 从而被视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风向标。

近年来高等学校在管理上强调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各地各高校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尝试, 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在管理科学化改革方面, 各高校的主要做法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推进高校教工岗位聘任制和高校职员制改革。打破高校干部教工职务职称和工作的“铁饭碗”, 彻底革除“能上不能下, 能进不能出, 能奖不能惩”等弊端。采用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使管理、教学、科研、后勤队伍形成奋发向上、不进即退、优胜劣汰的氛围。二是探讨和试行党政机构设置与管理的科学化。大胆探索党政机构设置与管理模式的新思路、新机制, 避免党政班子和党政一把手的矛盾摩擦, 使高校党政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由“矛盾漩涡”逐步变成“整体合力”的团队。

首先, 政治文明要求科学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教师、学生是高校的主体。以人为本, 就是以教师、学生为本, 就是要“尊重教师, 善待学生”。学校要以“是否有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 是否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 是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评判标准, 切实为教师服务, 做到以事业留人, 以感情留人和以物质待遇留人;切实为学生服务, 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

其次, 政治文明要求科学管理更多地关注管理系统中的弱势群体。高校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制度设计时, 要通过一定程序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在以往的实践中, 征求意见的对象往往是教授等在高校内较有影响力的群众, 而较少征求青年教师的意见, 征求学生意见更是难得。而实际上, 这两类相对在学校管理上较少有发言权的群体, 在学校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我们不能把他们仅仅作为被管理者, 而应该多听听他们的意见, 为青年教师提供一种宽松的环境, 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促使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与此同时, 高等学校在事关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问题上要多征求或参考学生意见, 如转专业、教师选择、学习方式、公寓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 让学生参与选择,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政治文明进一步拓展了民主管理的内涵

当前, 高校的民主管理实践总的来说, 就是要加强法治化的建设, 科学、合理、规范地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变“人治”为“法制”, 做到依法治校, 加强民主管理的建设, 让教师参与学校铁各种管理。在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方面, 各校主要是健全和完善了教代会制度, 并以此为抓手, 使之成为维护学校整体利益、维护教工合法权益、推进高校民主法制建设和管理科学化的有利形势。通过完善教代会制度, 落实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使其真正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 充分集中教职工的力量和智慧, 激发其积极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其次, 政治文明对高校管理权力的运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政治文明要求高校管理中实行管理权力适当分散的原则, 让不同利益群体参与高校的决策, 提高决策的可行性, 避免不同利益群体因相互间的分歧而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降低内耗。进一步完善由多方人员参与组成的委员会制度, 发挥教代会、校务委员会在决策中的作用, 并在学院和系的层次上, 适当地考虑建立一些集体代表性机构, 通过发挥其咨询、参谋甚至是决策的功能, 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广泛参与、共同协商的运作机制。政治文明还要求高校管理中实行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适当分离的原则, 让教授参与管理, 充分发挥他们的权威作用, 提高管理绩效, 提高学校决策特别是学术性政策制定和事实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摘要:高校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 实现高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是提高办学水平, 优化育人功能的关键环节, 也是政治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政治文明,高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

参考文献

[1]、陈振明:《是政策科学, 还是政策分析?——政策研究领域的两种基本范式》, [北京]《政治学研究》

高校民主管理体制 篇10

一、参与式民主理论

(一) 基本概念

本杰明·巴伯是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的重要代表, 他的参与式民主理论是从民主的本意出发, 将民主作为目的, 而非手段, 提出了许多相关参与式民主理论。参与式民主是通过倡导基层民主, 主张公众参与制定决策, 培养公民的民主素养和能力, 在沟通、协商、妥协中实现公共利益, 为更高层次上的民主运作提供条件。

(二) 参与式民主的内涵

参与式民主是立足于公民身份的政治, 主张公民以管理者、自治者的身份, 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协商和决定, 将公民从被动消极的被管理转型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内涵是强调“参与”作为一种形式在民主中的地位, 参与涉及的不只是政治生活, 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公民自身利益的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参与。公民参与的实际情况和效果, 直接推动了民主的建设与发展, 公民参与的主动性是随着利益诉求的提升与参与水平的提高而增强的。

二、我国高校教代会运行体制分析

(一) 教代会的作用

1. 教代会体现民主。

教代会是推进学校校务公开、民主治校的保障。直接体现了党的“依靠”方针和高校民主管理的本质, 吸引了教职工参与高校的行政管理和中大事件决策, 强化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是推动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

2. 教代会促进管理。

教职工以教代会为载体, 对关于自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改革、办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劳资分配、领导干部任命等问题有组织地审议讨论, 从基层实际出发, 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达到了提升高校管理的水平。

3. 教代会增强凝聚力。

教职工通过通过教代会, 能够在党政工会议上畅所欲言, 基层教职工借此表达诉求、反映意见。不仅提高了教职工参政议政水平, 更重要的是使学校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加强, 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了学校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有利于营造和谐校园的环境。

(二) 教代会运行体制现状

高校教代会的管理是通过《暂行条例》赋予的四项法定职权来实现的, 它所体现出的民主性, 客观地看是有限的。大部分教代会在会议期间活跃, 高调地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活动, 一旦进入闭会期间, 做到经常性地开展工作, 切实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 是不能保证的。如此使教代会流于形式, 无法确保教代会开会期间作出的各项决议得到有效落实。

1. 教代会地位弱化。

法律规定“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 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某些高校领导片面理解教代会的职能定位, 重“形式”而轻内涵, 简单地将教职工代表召集在一起开会, 没有坚持审议、评议、监督、提案、表决的程序, 使教代会的地位与作用被弱化。

2. 职权得不到保障。

教代会的四项职权在具体行使中不免具有功利化特征。对于教代会提出的议案, 解决难度不大, 教职工群众又易于接受的问题可以得到了明确的答复与落实, 往往这些得到肯定的会在网络、新闻大肆宣传;而对于某些和教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而且意见尖锐、难于解决的问题, 不了了之, 甚至直接被封杀;还有作秀成分的工作, 明显是通过做了工作引导, 使群众意见向领导意愿妥协。如此无法使教职工利益得到保障。

3. 教代会功能削弱。

在学校民主氛围不浓的环境下, 教代会代表对学校的民主程度有疑虑, 表决时随大流, 不能有效地代表教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这样直接导致教代会的提案质量普遍不高, 缺乏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削弱了教代会的功能。

三、参与式民主在教代会机制中的运用

参与式民主的核心是参与, 强调政治参与, 将重点落在参与民主的对象和方式, 以参与者作为对象, 把民主参与这种方式引入政策实施过程中, 通过这种形式达到公民对决策者权力行使的控制和监督作用。在教代会运作机制中, 教代会作为共同体, 是教职工的代表, 也就成为了参与制民主中的对象。如何实行民主参与, 针对上述体制运行中的问题, 有效发挥教代会作用, 发扬教职工民主参政议政意识, 从而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是有必要去思考的。

(一) 对教代会的民主参与进行评估

不可否认我国高校的管理行政化明显, 行政权力凌驾于各种权力之上的情况是有相当的历史影响。公众参与正是行政权力民主化的重要体现, 对教代会参与学校政务的程度进行评估, 可以明确教代会在学校中的地位。基于参与式民主的内涵, 围绕以下几方面建立评估模型:

1. 教代会作为教职工代表参与校务的途径和形式的种类。

公众参与的形式局限性, 会显现出公共行政的危机。学校给予的途径和形式越是丰富多样, 说明教代会的地位越高。

2. 教代会议案的公开性、教职工参与的程度和标准、具体参事步骤是否程序化, 教代会能否成功将议案提交并落实的现实状况。

有限的公众参与程序, 不透明的议案和流于形式的解决方案, 会遮蔽公众对于决策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教代会落实议案有一定的难度, 必须有完备的组织体系作前提, 配备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是公众参与运作的保障。

3. 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对教代会的“回应机制”是否明确。

学校要正视行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危机并非可怕, 只要有管理行为, 必定会出现缺陷, 并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学校发展中会不断地出现新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和解决问题, 学校和教职工如何相互尊重并诉诸理性地解决相关问题, 是教代会所承担的重大责任。

(二) 建立长效机制以保障教代会行使职权

教代会的提案工作难以有效解决, 关键在于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因此, 在教代会闭会期间, 要根据民主参与评估的结果, 进一步加强对教代会的监督管理力度, 完善长效作用机制。相关主管部门要积极进行交流和沟通, 达成关于高校民主管理的意见共识, 采取适宜的方式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民主化管理的力度, 将教代会的建设纳入到高校整体建设体系之内, 并对其加以审查和考核, 以便使教代会在高校民主化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 对教代会代表组成进行优化

教代会功能的削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代会代表的组成结构,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情况:一种人员组成结构大部分由校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主任、科长组成, 他们行使着教代会的职权, 代替了教代会的功能。另一种是代表本身素质不高, 缺乏一定的参政议政能力和管理能力, 不能认真履行代表职责, 削弱了教代会职能。从这两方面出发, 学校需要加强对教代会代表的管理, 一方面优化代表结构, 扩大选举代表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加强代表政治素质教育, 在闭会期间加强法律制度培训和通报学校各项工作, 建立代表撤换制度, 注重优化代表结构, 提高代表素质, 以提高教代会质量, 从而达到完善教代会功能的目的。

四、结论

教代会民主参与程度, 折射出学校民主管理的状况, 在高校形成民主氛围, 在教代会机制中强调参与式民主, 能够切实履行教代会职责, 实现高校的民主管理。这既是对党的十八大“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响应, 也是提高办学质量, 营造良好环境和体制、机制的积极实践。

参考文献

[1].《工会会员手册》编写组.工会会员手册[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9

[2].李明.关于高校党委领导教代会、工会工作的几点思考[J].党建工程, 2008 (6) :13

[3].李凤春.我国高等学校教代会运行体制改革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 2009.6

[4].卡罗尔·佩特曼《:参与和民主理论》, 陈尧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40-103

[5].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 顾昕、朱丹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147-172

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校务公开 篇11

一我校校务公开的基本情况及做法

(一)总体情况

随着学校校务公开工作的不断推进,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对于学校校务公开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形成了学校各级领导班子与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局面,促使学校对于公开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更加具体、全面和实际,达到了“知情、监督”的目的。2008年我校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校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2011年制定了《中共西藏大学委员会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务、党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编制详细的校务、党务公开目录和公开指南,明确了公开的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目标,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部门。学校党委对校务公开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校行政把校务公开纳入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之中,与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保证校务公开工作从组织、制度、形式、内容、程序以及执行监督等方面得到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西藏大学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为组长的“西藏大学校务公开工作监督小组”;目前我校有12个二级学院,也相应成立了“院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学校行政主持,纪检、监察、工会(教代会)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有关部门全力协助配合”的工作格局,认真听取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二)我校校务公开的主要做法

1校务公开主要内容

(1)学校重要决策和落实情况:主要包括学校发展建设规划、重大改革方案、重大对外合作项目;规章制度制定或修订;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及落实情况;学校议事规则和有必要公示的议事结果等;(2)人事管理:主要包括人才引进名额与条件、程序以及招聘结果;学校机构设置调整和人事调配;学校和部门定编定岗定责;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条件和选拔程序;学校各类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条件和名单;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政策规定和任职条件;先进评比等推优评比条件与程序;(3)经费管理:主要包括学校年度经费的预算和执行情况,重大采购项目等。

2校务公开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校主要通过每年召开职代会议、座谈会、学校信息栏、学校网站、民主公开测评会、校长书记信箱、简报等多种通报途径,切实保障好广大师生员工有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目前,我校积极通过相关制度机制有效落实校务公开:

(1)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校务公开。会议由校长通报学校的重大改革与决策情况、财务处处长通报学校财务预决算的相关情况,职代会对学校的大政方针进行讨论、审议,形成建设性建议。(2)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校务公开。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规定了决策程序、决策形式和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的内容。学校按照党政联席例会制度要求,认真执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对一些敏感问题,为做到公平、公开、公正,都实行公示制度。

二实行校务公开,有利于领导班子改善民主作风、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校务是高等学校在实施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管理事务及其有关信息。推动校务公开就是将学校的重大事项公开,让师生员工关心、参与和监督学校的大事,实现领导班子依法(规)治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促进和谐。

实行校务公开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领导班子民主作风的必然要求。列宁曾经说过:“没有公开性而来谈民主是很可笑的。”实行校务公开进一步落实了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使人、财、物等管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扩大人民民主”,必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高校作为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学校是师生员工工作和生活中心的“小社会”,其公共事务的管理直接涉及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校务公开推行,与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密切相关,有利于促进基层领导班子民主作风的改善与提高,有利于建设民主协作的民主型的领导班子。

实行校务公开是提高领导班子决策水平的必然要求。黄炎培说:“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个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个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决策参与机制,为重大决策提供了民意基础、智慧源泉和力量支撑。重大事项决策前通过制度与机制程序设计,广泛征求意见、吸纳合理建议,可使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更易获得群众支持,增强认同感、提高信任度。学校师生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是以对公共事务的了解为前提的,如果不能获取基本的信息,群众就无法选择、监督管理。实践证明,没有制约的权力容易产生腐败,也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实行校务公开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尊重了广大师生的首创精神,更加广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增强决策行为的透明度,使决策获得了绝大多数师生员工的支持,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权威性,进一步增强基层领导班子的办学治校能力。

三积极落实校务公开制度,进一步推动高校领导班子作风建设

校务公开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将管理放在阳光下,实现有效的监督,这是加强民主管理的重要渠道,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但目前高校院务公开尚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公开的方式简单、内容避重就轻,将公开等于例行公事的公布,而且许多教职工最为关心、关注,最想知道的内容,如经费使用、人事聘任等群众却难知晓,工作不规范,师生对公开的认同度不够高;二是师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需要进一步疏导,这是提高公开效率,健全现代大学制度理念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建立健全校务公开制度,积极推动领导班子作风建设。

(一)强化意识,进一步推进领导班子实行校务公开的自觉性

一要强化领导班子民主作风意识。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充分认识校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高度去认识校务公开,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强化公开意识。二要强化领导班子群众路线意识。校务公开工作的动力源泉,在于教职工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领导班子要进一步继承发扬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作风,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领导班子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宣传、动员、组织教职工群众参与校务公开的各项工作,畅通参与渠道,激发教职工蕴藏的工作积极性和智慧。

(二)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提高领导班子科学管理能力

加强班子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是根本,凡公开事务规矩在先,便于广大师生监督。一是要建立公开工作制度。首先要将校务公开与相关制度相结合,如与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与学校或学院管理的各项制度相结合;其次学校在校务公开制度的原则下建立完善事务公开的原则、内容、依据、程序、结果以及相应的监督措施,并毫不保留地向师生员工宣传说明;同时要完善公开的载体,特别要积极推进网络公开平台等制度性构建。二是规范公开内容,建立健全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在相关制度中应该进一步明确凡是列入校务公开目录的,特别是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涉及师生切身利益、广大师生关注的问题以及“三重一大”事项,都要及时公开;其次要进一步健全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落实学校重大事项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进行决策机制,完善定期向师生报告工作等制度;再次是畅通民主渠道,营造民主氛围,当前我校主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座谈会、公示栏、意见箱、院长书记信箱等多种通报途径,切实保障好广大师生员工有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三)加强监督,规范运作,有效推进领导班子廉洁自律

一是完善公开程序,确保监督实效。造成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机制,而实现真正的监督和制约则离不开程序规则。要进一步健全管理程序,确保管理过程的公正、透明、廉洁,特别涉及到人、物、财等事务管理程序要做好公开。实行动态信息公开,将管理各阶段公之于众,权力行使方能随时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保证,实体正义也是程序正义的延续。现实中往往师生对程序过程“暗箱操作”不透明的不满,导致对结果存疑。二是把公开内容作为领导班子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校务公开要寓于党风廉政建设和管理中,紧密结合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考核结果要结合相关考核工作使之得到充分运用。每年年终可由教职工进行评议,与干部工作考核和奖惩挂钩,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让教职工对公开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测评。这些做法,有效提高班子成员开展公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强化了班子廉洁自律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2002.

[2]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高校民主管理体制 篇12

近代以来, 民主成为一种世界潮流, 是社会政治进步的必然趋势[1]。民主既是一种基本政治制度, 也是一种实际的操作程序, 还是一种崇高的政治价值、政治信仰和政治追求[2]。高等学校是知识分子的集中地, 教职工的文化水平高, 加强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 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然而高校民主政治的真正确立和有效动作, 有赖于与之相适应的民主意识等政治文化心理基础的建立和形成。因此, 要提高高校民主政治建设水平, 必须培养和强化教职工的民主意识。

2.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民主意识现状

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与个体民主意识的强弱紧密相联。民主意识是人们在社会、政治上的一种自我意识, 包括对自身民主权利、义务的认识, 以及对社会政治生活中自我价值、自我人格的评判, 并由此产生的政治情感和民主心理及民主思想体系[2]。高校教职工民主意识的强弱, 不仅关系到个人权利, 而且还涉及到广大教职工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是提高高校民主政治建设水平的关键。从目前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 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很不平衡, 总的来说, 目前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民主意识现状突出表现如下三方面:

2.1 民主政治情感不浓。

由于受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 广大教职工认为从事政治活动不是自己分内之事, 对自己合理的需求缺乏正确的认识, 因而难以形成政治参与的动机, 造成低政治参与率。此外, 广大教职工缺乏对本身权利的正确认识, 普遍把政治参与作为一种行为而不是权利, 表现为对政治权威的无条件服从和对政治权威号召无条件响应, 从而造成政治参与的低效性。

2.2 民主意识不强。

高校的教职工在教育水平总体上是很高的, 学历基本是在硕士以上, 所以不存在民主意识培养的基本文化障碍, 但是教职工的民主精神教育还不够, 还不能理性地、成熟地适应高校民主政治建设需要的民主意识, 缺乏对民主美德的敬仰和信奉。由于法制的保障和宣传不够, 广大教职工很少利用民主政治制度赋予的民主权利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2.3 民主意识缺乏民主思想和民主理论的正确指导。

很多教职工的民主意识都表现为一种朦朦胧胧的行动法则, 缺少理性意识的指导。教职工对民主权利的理解诸如权利观念、尊重私权观念等还有待升华, 更不用说合理利用了。只有当自发性上升为自觉的、系统的理论总结时, 民主意识才会得到民主思想和民主理论的正确指导。

从以上分析得知, 目前的高校教职工民主意识现状仍不容乐观, 因此, 从意识的角度审视高校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民主意识培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广大教职工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 意识到作为个体应有的权利与应承担的义务, 才会产生能动的参与意识, 并外化为政治参与活动。

3.强化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中民主意识的几点建议

民主意识极大地影响着教职工在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中参与或不参与、参与方式和参与的广度、深度等, 显示了强大的作用。它不但决定着高校民主政治制度的构建, 还制约着高校民主制度、民主设施的程度和发展方向。作为民主政治的精神内核, 民主意识能大大促进高校民主政治稳定发展。强化教职工的民主意识是提高高校民主政治建设水平的关键。

3.1教育宣传方面

高校教职工的高学历群体特性为培养民主意识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素质, 虽然不存在文化障碍, 但教职工的民主精神教育还不够, 还不能理性地、成熟地适应高校民主政治建设需要的民主意识, 因此要重点确立教职工对民主美德的敬仰和信奉。首先在教育内容上要实现广大教职工在民主价值观方面达成共识。任何政治行为都是在某种心理动机的驱使下进行的, 现代民主政治的实现是以其对民主政治的认同为前提和心理基础的。因此要不断灌输广大教职工追求民主、实现民主和维护民主的价值理念, 包括树立个体民主自由平等理念、政治权利的民主自由平等理念和对民主程序性操作问题的认可理念。其次要实现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如在传统的灌输的方法基础上, 还要注意运用寓教育于教职工喜欢的各种载体之中的方法, 使教职工在耳濡目染中达到教育宣传的目的;此外还要确立榜样和典型, 通过树立典型性案例和典型性人物, 很好、及时地总结并运用中外实践中成功的经验, 并结合实际, 反映时代精神、时代特点和时代旋律, 达到宣传教育的作用。最后, 要实现教育宣传途径、手段的更新, 利用多样化的途径如借助新兴的网络和媒体等手段, 扩大教育宣传途径和手段。

3.2法规和制度方面

法规和制度从具体操作上保障教职工拥有的民主权利, 实施民主参与, 制裁侵犯教职工民主权利的行为, 指导、维护和巩固教职工的民主意识。强化教职工民主意识, 必然要求以法制的形式保留民主发展的成果, 才能真正保障教职工民主权利的发挥, 从而使教职工形成巩固、一贯的民主意识。然而, 民主的实现不仅需要实体法的确定, 更需要程序法的保障。要注意以民主程序上的完善来补充加强民主实体的发展, 如将教职工的民主参与教代会、工会、党的代表大会、听证会、校务公开等程序性参与纳入法治的轨道, 用民主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条途径共同保障教职工参与的自由。因此, 通过民主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制定和建设对教职工民主意识的保护和引导, 能培养和强化教职工理性、成熟的民主意识。

3.3民主实践方面

民主意识的强弱和普及程度与民主实践水平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2]。高校教职工民主实践渠道有教代会、工会、党的代表大会、听证会、校务公开和其他创新渠道, 如党外人士双月座谈会、校领导接待日、校长信箱、校务委员会、电视新闻发布会等[4]。要积极利用这些渠道并加以引导, 教职工通过这些民主实践渠道实现和反映自己的利益, 在政治参与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使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均衡发展。因此, 高校要注重民主实践效果, 重点抓紧抓好教代会、工会、党的代表大会、听证会、校务公开等工作, 活跃民主气氛, 不断强化民主意识, 实现教职工从号召、动员逐渐向自觉、制度性参与等方向过渡。

4.结语

高校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强化广大教职工的民主意识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方面使民主政治的制度架构或动作机制能保证民主政治有效动作, 另一方面对于民主政治要达成共识, 使广大教职工的民主意识在更大范围内苏醒并不断得到强化, 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必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广智.培养民主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前沿, 2006, (10) :166-169.

[2]吴家庆.民主意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助推器[J].湘潭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2 (1) :72-76.

[3]孙丽, 王伟.完善教职工民主参与机制探索高校民主政治建设新形式[J].工会理论研究, 2008, (2) :40-41.

上一篇: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特色下一篇:项目相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