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服务环境论文

2024-09-27

馆员服务环境论文(共11篇)

馆员服务环境论文 篇1

(1.赣南医学院图书馆,江西赣州341000;2.武警广州指挥学院,广东广州510440)

(1.Library of Gannan Medicial University,Jiangxi Ganzhou 341000;2.Guangzhou Armed Police Command

College,Guangdong Guangzhou 510440)

0 引言

被称做“知识创新的基地”和“人才辈出”的摇篮的高校拥有较庞大的科研队伍和众多研究机构,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促进作用,而高校图书馆则是高校科研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坚强后盾。面对科研工作新特点、新需求,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在Web2.0广泛应用的新时代开拓更多的服务途径,是当今高校图书馆应当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拟从学科馆员概念出发,结合其工作职责,探究为特定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深层次、个性化知识服务的新思路。

1 学科馆员概述

1.1 学科馆员定义

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ALA)对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的定义是:受过专门训练和拥有丰富学科知识的馆员,主要负责图书馆某一学科专业文献的选择和评价,有时也负责学科信息服务和书目文献的组织[1]。国内对学科馆员尚未有一个明确、规范的定义,但形成的基本共识为:学科馆员是具有学科知识背景,能够组织学科信息资源、提供学科信息服务的图书馆馆员。

1.2 学科馆员的制度实践

学科馆员起源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跟踪服务”(Track Service),继而,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推出了“网络馆员免费导读服务”(Network Librarian and Free Guidanee),这些都是学科馆员发展的雏形[1]。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完备的学科馆员制度。现代学科馆员既要注重专业馆藏建设,又要帮助用户使用这些馆藏资源。这种需求不仅要求学科馆员在图书馆提供咨询服务,而且还要求他们走出图书馆,主动与用户联络,在学术交流背景下,融入到科研过程中,为科学研究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目前,国外高校图书馆基本上都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我国清华、北大、南开等11所大学图书馆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也均建立起学科馆员制度。

1.3 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

国内高校图书馆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制订的学科馆员职责不尽相同,但其核心职责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联络:负责与院系的研究人员的日常沟通,了解师生的文献信息需求,为图书馆资源建设和用户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2)学科导航:负责将学科信息、学术资源等电子资源按学科门类集中在一起,并负责搜集、鉴别和整理相关学科的网络信息资源,最终在图书馆主页上按学科大类建立学科网络导航,以方便用户按学科查找相关学科信息和学术资源。

(3)文献提炼:根据用户需求,将一次文献经过综合分析整理成书目、题录、文摘、简介等二次文献或三次文献,为用户快捷、便利地查找所需文献资料提供专业服务。

(4)定题服务:根据用户需求,协同其他学科馆员为重点学科研究提供定题服务,即通过对学科专业文献信息的收集、筛选和整理,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给用户,直至协助课题完成的一种连续性的主动服务,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决策参考服务。

(5)资源宣传:定期编写、更新相关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包括图书馆通讯、新资源使用指南等,让用户及时得知图书馆的新资源、新服务等信息。

(6)用户培训:为院系用户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包括数据库介绍及使用培训。

2 W eb2.0环境下学科馆员个性化服务创新模式

所谓个性化服务,是指以用户为中心,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或基于用户的学科、兴趣、爱好等个人特征,通过用户定制、系统推荐和推送等方式,主动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2]。随着Web2.0网络环境成为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这种获取与交流知识的新模式必将为学科馆员带来超乎想象的信息服务能力,延伸着学科馆员的服务空间。在信息环境、用户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许多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技术和手段趋于成熟,学科馆员如何顺应环境的变化,成功地应用新技术和手段开展个性化服务是值得我们探索的。笔者通过调研,意欲在借鉴国内外学科馆员个性化服务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科馆员工作职责,对学科馆员个性化服务创新模式作些探究,以供参考。

2.1 个性化咨询服务

传统咨询服务主要有到馆咨询、电话咨询、E-mail咨询等,这些手段为学科馆员与学科用户联络和沟通起到了一定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学科用户的需求出现了新情况,需求的层次和深度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学科用户提出了在线翻译、课题查新、SCI论文引证分析等需求。这就要求学科馆员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诸如实时咨询、在线咨询、博客等。

Web2.0的出现使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实时互动成为可能。因为Web2.0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开放的网络将网页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传统的“Push”模式演变成双向交流的“Two-way Communication”的模式[3]。高校图书馆可将Web2.0的典型模式Blog、Wiki等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使学科馆员运用更先进的服务手段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比如:高校图书馆可在图书馆网站上建立学科馆员博客系统[3],并鼓励各个学科的用户在该系统中建立博客。学科馆员博客主要是整理所负责学科的信息资源,回答用户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用户则可以通过留言与学科馆员及其他本学科用户探讨本学科相关信息。利用学科博客的自由发布和交流互动功能,博主与博客浏览者之间会根据研究方向、课题等逐渐形成专题讨论组,亦称学科社区。大家可以在这个特定的社区中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共享学术资源。日前国内学科博客服务最成熟的当属图书馆学博客圈,“老槐也博客”、“超平的博客”使人受益匪浅;厦门大学的图林博客圈和北京雷速公司的e线图情也影响深远。上海交通大学有关于材料学科、化学化工等专业学科博客;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于教育学和金融学等学科博客,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些典型经验,高校图书馆不妨可以借鉴。在国外,美国图书馆员Jenny Levine在1995年创建的名为Du Jour的博客被认为是最早的图书馆员博客,时至今日,欧美国家诸如此类的图书馆人博客已经不计其数[4]。

2.2 基于信息资源整合的学科导航

Web2.0最大特点就是高度整合性,也即它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中,用户既是问题的提出者,又是问题的解答者,最终通过自我服务将众多用户的学习经验及知识进行整合,使大家的智慧集合在一起,供每位用户共享,这样就解决了学科馆员自己解答问题带来的局限性。为了帮助用户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尽快找到所需信息,高校图书馆可根据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将与用户相关的纸本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整合、筛选与集成,以帮助用户提高对相关资源的整体把握力度与有效程度。在这方面,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科研究指导”对学科馆员开展基于资源整合的学科导航具有很大的启示[5]。在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的主页上Guides to Resources下设有一个栏目“Subject Guides”,是根据不同的学科将纸本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整合起来,为读者提供按学科查找资源的指导。它将所有资源按学科分为五大类,每个学科下又列出多个主题。比如在“商业与管理”学科下列出了20个主题,每个主题点开后,可以看到有关这个主题的内容介绍,以及查找有关这些主题信息的途径,包括图书馆的图书、期刊、参考工具书、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链接等。

2.3 个性化信息推送

简易信息聚合(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称RSS)技术可及时、快速地搜索、组织馆内外各种信息,并将信息加以过滤和筛选、整合、传播发布,使发布的信息自动更新。RSS技术的应用,为学科馆员开展主动、快捷的个性化服务创造了便利条件。学科馆员一方面可以通过RSS强大的聚合功能为用户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其推送技术主动为用户提供学科信息服务,因此,RSS技术对用户和学科馆员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比如,科技网站上的RSS Feed对于用户及时了解学科进展、跟踪学术动态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加之各个学科很多知名学者的博客内容学术性较强,它所聚集的信息一般是经过专家的过滤筛选而来,集中在某个主题领域。通过RSS的信息聚合和推送功能,学科馆员可以收集这些学科专业网站和博客,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前沿信息、技术动态等学科资料,然后经过筛选、加工,按学科分类将信息聚合起来,使之有序化,在此基础上再将原有的学科导航、专题资料汇编、好书推介、新书通报等各项服务汇聚进来,推送给用户,让用户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适时获取最新前沿信息,紧跟学术发展步伐。在这方面,武汉理工大学已率先尝试。实践证明,RSS技术的应用给学科馆员个性化服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个性化服务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2.4 嵌入到科研过程中,开展学科情报研究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用户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对信息服务的要求也相应更高,他们不会停留于一般的咨询服务,而是需要专业化、个性化的信息增值服务,这就要求学科馆员融入科研过程、开展学科情报研究。实际上,开展学科情报研究服务并非是现在才对学科馆员提出的最新要求。据报道,美国的大学学科馆员除具有中国的高校学科馆员的全部职能外,还具有三项主要职能:(1)专业课程的咨询;(2)大型课题的文献综述、评价,并给出科研咨询意见及建议;(3)课题的长期文献跟踪[6]。这三项职能中就包含了学科情报研究。中国教育部曾在2002年2月21日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强调:“高等学校鼓励图书馆专业人员同时掌握图书馆学和一门以上其他学科的知识,重视培养高层次的学科专家。”所以,学科情报研究也是高校学科馆员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成为学科信息专家是高校学科馆员的发展方向。

在这方面,武汉理工大学学科馆员已捷足先登,他们的实践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先进经验。材料学科是武汉理工大学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每年承担大量的研究项目。为配合教师科研,学科馆员嵌入到科研过程中,从项目的选题、申报、研究、结题、成果评价和成果转化等各个环节提供全程式的知识服务。选题前,提供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等信息和科技查新服务,以帮助用户确定课题的切入点和创新点;课题研究中,学科馆员注意把握项目技术发展趋势,定期或不定期提供同行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学术动态信息、投稿指南等;结题后,提供查新、引证分析等科研评价信息。有能力的学科馆员除为科研人员提供专题情报服务外,还为科研决策人员提供决策参考服务。

2.5 与专业教师合作,开展基于课程整合的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以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教育体系。当前高校的信息检索课和用户培训侧重于检索技巧、检索工具和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是基于馆藏的信息获取能力教育,内容过于狭隘,难以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况且,信息素养中包含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教育单靠学科馆员唱独角戏,仅凭一门检索课程和几次讲座也难以胜任。高校图书馆是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主阵地。笔者认为,学科馆员不妨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馆员———教师协作模式,开展基于课程整合的信息素养教育。

课程整合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把图书馆利用及检索知识与技能等内容作为该课程教学目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科馆员和学科教师密切合作,设计与图书馆相关的研究性任务,在学生完成研究性任务及对他们的成绩进行考评中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7]。学科馆员可根据课程特征,按学科教师的要求提供讲义,也可与教师共同开发课程、协同授课、共同命题或设计作业、合编教材、整合图书馆教育的在线教程等等,视不同情况采取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式。比如在生物医学专业课教师授课时,学科馆员受邀去讲授CBM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教师布置作业和课题后,学科馆员引导学生查找信息、评价信息并合理地利用信息。

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科课程体系,真正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并使二者相互交叉、融合,在学科教学中落实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创新精神。

3 结束语

本文探究的学科馆员服务是理想中的状态,是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重新定位与用户的关系,融入用户的教学和科研课程中,深化服务层次,优化服务手段而开展服务工作。在用户的信息环境和需求发生变化的今天,只有因时而变,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科馆员制度保持恒久的生机和活力,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石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探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08):79-80,83.

[2]陈新艳.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0,(01):117-119.

[3]马彦波.Web2.0环境下学科馆员信息服务创新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09):262-264.

[4]楚存坤,孙思琴.学科馆员利用学科博客构建高校科研平台的推广与应用[J].现代情报,2010,30(01):105-108.

[5]廖三三.网络环境下对学科馆员的再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0):104-106.

[6]刘琼.中美大学学科馆员的初步比较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3(04):13-16.

[7]杜安平.信息素养教育的新进展——课程整合图书馆教育[J].图书馆建设,2006,(02):70-73.

馆员服务环境论文 篇2

普及学科馆员制度深化文献信息服务

阐述了学科馆员制度的主要工作任务,提出学科馆员要通过文献信息服务的参与支持学科的发展.根据高职院校的.职能定位和实际情况,避免盲目模仿.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学科馆员制度.

作 者:岳建蓉 YUE Jian-rong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300刊 名:图书馆论坛 PKU CSSCI英文刊名:LIBRARY TRIBUNE年,卷(期):200626(4)分类号:G25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科馆员 图书馆

论需求导向的学科馆员服务体系 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体系;需求导向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5-0111-02

The User-orient Librarian Service SystemZou Xiangju Long Yanjun

(Library,Hunan Business College,Changsha 410205,China)

[Abstract]The digital library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y rise new challenge to the subject librarian system.In the situation,the subject librarian must create the user-orient service system,combine their service into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and fulfill the users personal request.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subject libarian;service system;user orient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体系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能是学科资源建设、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等,此种模式曾促进了图书馆与学术界的交流,增强了图书馆面向用户的形象。但随着图书馆信息环境网络化、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检索技术功能的不断增强,文献传递手段更加的方便快捷,用户的需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和服务模式都无法适应新的形势。

新形势下,学科馆员必须从用户的立场和需求出发,建立起以需求为导向的新型学科馆员服务体系。通过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之中,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知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集成学科化服务[1],为教学科研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保障环境。

1 参与教学活动,直接提供学科化服务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客体。在教学过程中,他们需要了解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搜集有关书籍和文献资料。学科馆员需要针对他们的个性化需求,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与有关学科的任课教师合作,为其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为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地信息保障。

11 电子教学参考服务

教学参考资料是高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必不可少的辅助文献,通过将图书馆的教学参考资料电子化,建立电子教学参考服务系统,便于读者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电子教学参考服务是一个基于网络的教学参考集成服务系统,它将传统的教学参考资料,如图书、期刊、论文、统计数据、研究报告等,进行全文数字化处理,建立教学参考书信息库。通过网络服务平台,读者可以很方便地阅读和下载与课程学习有关的参考资料[2]。

电子教学参考服务,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图书馆教学参考书复本需求量大的问题;通过网络上传、下载,使学习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教学资料的多媒体化,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12 多媒体课件开发

随着校园数字化和教学过程数字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和课程需要相应的特色化、个性化教学资源支持。作为学校信息资源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可以为教师创建网页、多媒体图像等多种课件开发提供支持,服务于教学和科研。

13 对学生进行指导

首先,学科馆员直接担负文献检索课教学,不仅形成了多系统、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体系,而且是对大学生进行正规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次,争取尽快实现院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融合,更好地完善文献信息服务方式、方法,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分析学生毕业论文的文献资料利用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图书资料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资料收集效率。

14 与相关学科的认课教师合作

与有关学科的任课教师合作,具体地参与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如教学参考资料的使用,为本科生拟定教学参考书,为研究生拟定教学参考期刊文献,可以为学生写作业、写论文提供文献信息方面的学术指导,提供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和定题服务等。除此之外,还可以为教学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学术交流和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如提供教科书以外的其他参考资源;改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将新的技术和新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之中。

2010年5月第30卷第5期论需求导向的学科馆员服务体系May,2010Vol30 No52 开展科研课题的学科化服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当今文献一方面是学科分支越来越细,研究的课题越来越专深,读者对文献揭示需求的针对性、专指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是学科发展的整体化趋势越来越强。一项科研课题的成功,要经历课题论证、课题研究和课题鉴定3个阶段,而每个阶段任务的完成,又必须以占有大量相关的档案文献信息为前题。

在课题研究可供搜集的信息范围空前广泛,信息资源极其充足情况下,学科馆员应成为信息的高级专家,开展课题情报服务,主动、针对、有效的融入用户的科研过程,建立真正的知识化服务,推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成为科研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1 课题论证选题过程中的学科化服务

开展科研工作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课题论证,也就是选题阶段。学科馆员要注重为课题研究人员提供该研究课题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信息资料,帮助他们选择有意义、有价值、切题适用的相关文献资料,确定科研项目要达到的技术水平、市场目标、成本目标和质量目标。

在选题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科研选题要有所创新,创新性原则是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立项前的查新咨询则显得至关重要。学科馆员通过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性极强的“查新咨询立项”服务,有目的地扩大检索范围,提供新颖、先进、实用的科研信息,为成功选题提供高质量服务[3]。

22 课题研究中的跟踪服务

科研课题选定后依然离不开大量信息支持。一方面,课题研究是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阶段,遇到的具体问题、难点需要信息咨询以借鉴他人经验;另一方面,课题研究作为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变化的事物,即使立题后亦需持续补充新知识,了解国内外相应的最新动态以完善课题,保证课题的创新性[4]。因此,学科馆员可以通过课题跟踪服务,使研究者及时获得攻克难关的资料,避免重复劳动,起到“雨前送伞,雪中送炭”的作用。

23 课题鉴定阶段的学科化服务

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是科学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成果应用或推广的起点,它是整个课题研究活动中的关键工作。在成果鉴定前,学科馆员要把课题的全部科技文件材料收集齐全,严格审查、把关,确保归档的文件材料的质量。协助课题研究人员围绕课题的创新点加以发挥,加强结语部分作者观点的深刻总结,充分体现课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同时还需要搜集信息资料对已完成的课题进行自我评价,并请信息咨询鉴定部门对该课题进行成果查新,同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最后形成一个有关该课题的总体的综合评价。

3 结束语

用户信息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图书馆也必须因应而变,学科馆员只有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才能保持对用户需求变化的高度敏感,从而动态适应用户的变化[5]。目前,直接参与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学科化服务,虽然从服务内容到服务环节还有诸多需要提高和完善,但是它必将成为高校图书馆为教师、科研人员服务的主要形式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科化服务不仅仅是学科馆员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全馆的合力所在,作用所在。学科馆员也需要在变化着的环境及用户需求中不断深化和拓展学科化服务的模式和机制。

参考文献

[1]宋惠兰.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11):88-90.

[2]陈艺.融入教学科研应用之中的学科化服务[J].现代情报,2007,(3):116-118.

[3]张莉平.学科馆员与科研课题跟踪服务的若干思考[J].现代情报,2006,(7):32-34.

[4]杨智霞.高校图书馆要为教学科研提供个性化服务[J].科技创新导报,2008,(2):255.

馆员服务环境论文 篇4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社会价值和最终目标的体现, 是高校图书馆最具有活力的工作, 是高校图书馆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点。而现时的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快捷、跨时空的信息服务模式。读者服务工作由传统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 变一般化借阅为多样化、特色化服务, 变粗浅的单层次服务为多层次、全方位服务。这就要求馆员更加细微地了解读者信息需求的特点, 具备更多的能力来适应读者服务工作。

1 网络环境下读者信息需求的特点

1.1 开放化。

网络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不完全是以“馆藏为中心”, “以馆员为中心”, 而趋于面向社会信息需求的扩大和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服务工作开始走出图书馆, 面向需求, 面向读者, 主动服务, 建立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形成“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主动服务型服务理念和信息服务模式。1.2智力密集型。图书馆服务工作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型转变。图书馆员的大量工作任务转向对知识信息进行整合, 对网上信息进行检索与筛选后进行超级链接。图书馆员已经成为“信息导航员”、“网上冲浪员”, 成为信息中介, 直接参与市场信息交流活动。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其知识和技术含量增大, 表现为信息增值服务。1.3多元化。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从一个静态的物理空间过渡到一个动态的虚拟环境, 拓展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图书馆服务不仅仅在馆内实现, 还拓展到馆外, 实现了图书馆的“远程化服务”。读者在远离图书馆的地方享受图书馆服务, 成为图书馆的“虚拟读者”。在网络环境下对读者提供的是“实时服务”, 无论读者在什么地方, 什么时间都能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手段得到咨询问题的满意答复, 针对性强又不受时空限制。1.4个性化。根据读者或用户的设定提供服务, 依据各种渠道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 向读者或用户提供和推荐相关信息, 以满足用户需求。从整体上说, 个性化服务突破了多元化, 服务方式全面化、服务内容专业化等特点, 要求馆员应具备熟悉馆藏、掌握信息检索技巧, 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 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网络运用, 要有与用户沟通的技巧等基本能力。

2 馆员应具备的能力

2.1 学习能力。

当今知识老化加快, 迫使馆员必须具备学习能力, 而且是一项最重要的能力。若馆员具备了学习能力那他就会有自信心, 在其工作过程中碰到不了解的东西就会主动学习新知识, 适应环境的变化做环境的主人。2.2掌握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馆员必须具备图情学科的理论知识, 才能适应电子化图书馆的要求, 独立进行文献信息的采集、加工、整序、保管、流通、提供信息并有效利用等业务工作。2.3熟悉与自己相关的其他专业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如果馆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就难以协助科研人员进行情报调查分析、预测和专题文献检索。而且, 随着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及新型学科的不断出现, 要求馆员能掌握更广博的学科知识。要在服务中不断学习各种学科知识, 掌握先进的检索技术手段与获得各类知识的技巧, 成为真正的“信息导航员”。要特别注意在实践中积累, 向读者学习。2.4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网络环境下外文资料的有效信息达到70%以上若不能阅读就失去了交流能力。作为信息交流中介的图书馆员若掌握1~2门外文, 就能准确提供信息交流服务。2.5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的运用。向读者或用户提供有效信息离不开计算机等技术。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与信息工作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网络环境下的服务工作需要大量掌握新技术的服务人员。2.6准确的采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网上信息泛滥, 给读者的信息利用带来了困难。馆员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读者对馆藏文献信息和网上信息进行筛选, 既保证了信息的准确度, 又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 也节约了读者查找信息的时间。随着图书馆的简单重复劳动被计算机代替或被勤工助学的学生等替代, 图书馆工作重点转向成做“情报中介人”和“信息导航员”, 对馆员的学识水平要求日益增强, 以保证图书馆成为大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7信息的整序和加工能力。谢拉曾指出, 图书馆员要获得某些专门的技术, 包括任何其他学科的技术, 但图书馆业的主要核心仍然是文字纪录实质内容的精通。此话应引起我们深思。高校图书馆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前提是做好信息加工这一重要的前期工作, 信息加工较之文献加工更为复杂。有些文献的利用率极低, 并不完全是文献中的信息都已过时, 而是对其开发不够。有些需要进行整序, 有些需要组合, 有些则需要重组。通过整序、组合和重组, 使原有文献中的信息产生增值。2.8与读者沟通的技巧。图书馆服务工作已经辐射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服务的受众面十分广泛, 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学习和掌握与读者沟通的技巧十分重要。沟通技巧掌握得好, 沟通顺利则有利于工作开展, 否则有碍于工作进行。

结束语

总之, 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不是其所拥有的文献资源量的多少, 而注重其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高校图书馆各种要素的综合体, 它以读者需求为依据, 以信息资源为基础, 以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依托, 以信息服务人员的智力资源为核心和灵魂, 为各类读者提供准确、全面、快捷、高效的信息检索利用服务。

参考文献

[1]姚新茹, 刘迅芳.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6.

[2]丁有骏, 刘勇.知识管理与图书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

馆员服务环境论文 篇5

【关键词】数字环境;图书馆;图书馆员;角色转换

在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中,馆员的职责是将馆藏信息尽可能多地提供给读者。在现代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员从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则是一种知识、智力高密集型的服务。读者希望图书馆员能提供及时的、具有针对性的、知识含量高的对口服务,能帮助其解决本领域较深层次的问题。并且随着服务的不断深入,他们对图书馆员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具有相关学科的专业教育背景,具有较为广博而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高的信息分析、处理、开发能力以及组织、检索、评价和整合信息资源的能力;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各种相关技术,如数据库管理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能利用其优越的学术背景和分布式、交互式的信息组织和发布工具,通过系统的信息交互平台直接解答读者的学术问题,即根据读者的特殊需求,将其所需要的信息推到读者的桌面。信息资源的组织,支撑技术的开发运用以及与学科专家、读者的沟通交流,读者培训等都需要有能胜任这种服务的图书馆员来协调运作,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的高低。因此,转变馆员陈旧的服务观念,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也就成了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关键。

一、图书馆员要有转变工作职能角色的理念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读者的信息需求不断增长和变化,但其利用现代化手段索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得到相应提高。这就要求图书馆为其提供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即对激增的不同载体的信息进行精提炼、细加工,在图书馆分类基础上,建立适合网络信息的分类体系,对无序的网络资源按类标引、著录,公布分类目录,组建专题数据库、特色数据库,为读者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以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多种信息需求。这个艰巨的任务很大成分上落在了图书馆员的肩膀上,给图书馆员增加了不少心理压力。因此,图书馆员要有更新工作职能的理念,及时调整角色,不断掌握丰富的网络知识和技能,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多、更便捷的信息服务。

二、图书馆员角色的转换

1.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员应从借阅员角色向数字信息服务员的角色转换。

在向数字化图书馆迈进的过程中,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将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数字图书馆不仅是将传统图书馆的印刷、音像作品等资料数字化,而且是把数字化了的资料上网下载,成为网上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它提供的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读者不必亲自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只要在办公室或家里的电脑前,就可以对远程的数据库进行联机浏览、检索、套录,实现全球文献资源的共享。馆员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有效服务,把过去的以图书馆为中心变为以读者为中心。因而,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员所处理的信息不仅仅是存储在图书、期刊之中的文字、表格等可以被人们通过阅读直接感知的文献信息,还包括声音、动画在内的各种多媒体信息。数字化信息的收集、整序和传播,与存储在纸介质中的文献信息的处理有许多不同,他们要对信息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除清楚数字化信息能以何种形式存在外,还需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组织能力,善于捕捉许多稍纵即逝的数字化信息,并能对数字化信息加以系统化、条理化,迅速提供给读者使用;同时对提供借阅的数字化文献进行选择和鉴别,防止侵犯作者著作权的文献下载入网,损害作者权益。其工作内容,与以往从事借阅工作的图书馆员所从事的借还手续的办理等工作有很大不同,在信息收集、整理和传播活动的环境下,现代图书馆员充当了数字信息服务员的角色,具有了比以往更强的信息素质,以适应数字环境的要求。

2.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员应从图书咨询员的角色向网络检索导航员的角色转换。

在数字环境下,馆藏大多是数字化的,它们被存储在图书馆的服务器上,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电脑进入图书馆主机,对图书馆的数字化馆藏进行检索。检索到所需文献后,读者不必亲自到图书馆,可以在家中的电脑上进行阅读。如有必要,读者还可以将其复制到硬盘或软盘上保存,进行“外借”。若读者在海量信息面前经常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进行检索时,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对读者进行信息检索方面的指导。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员不仅要成为读者的信息向导,还要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帮助读者检索到所需信息,对读者进行信息检索和信息利用方面的教育,以增强读者的信息意识。同时又要负责对读者在使用数字化馆藏时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如计算机的使用、网络的使用等进行解答,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因此,在数字环境下,网络环境将传统的服务方式同现代信息导航、网络检索、个性化服务等融为一体,既有馆员指导下的知识咨询,又有馆员的代理检索;既可提前预约,又可以事后为用户个性化知识需要打包传送;网络环境使图书馆员的服务转向了多元一体化的知识管理,集广泛性、即时性、全面性、个性化等众家之长于一身,极大限度地保证了知识开发的广度、深度和利用效益。

3.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员应从单一的手工技术型人才角色向复合的网络知识型人才的角色转换。

图书馆员传统的手工工作因其服务手段落后、信息传递慢、服务范围窄而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随着计算机和网络融入人们的生活,现代信息和数字化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迫使图书馆员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因为计算机和网络是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员工作的工具,图书馆员对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图书馆工作的质量,所以,现代图书馆员,不仅要掌握图书馆学知识,而且对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要有深入的了解,能够使用现代化技术完成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有深厚的图书馆学理论基础,可以对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工作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和较强的分析能力,可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图书馆学理论。另外,作为图书馆员,应与计算机专业人员一起合作,着手校园信息网及相关数据库的建设。这就是说,建立以校图书馆为中心网点,各处室为终端的信息网络,根据教学科研要求建立多级数据库,图书馆员可根据中心数据库编制校内各类型文献联合目录,协调馆藏文献,实现校内联机检索和资源共享,并扩大信息服务的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图书馆员可以及时地为读者提供各种书目、参考资料、专题文摘等经过加工的最新的数据和信息,并利用校园内纵横交错、相互贯通的文献信息网络和中心数据库,储存和发送全校的科研文献信息,使学校各部门都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相互间的查询检索,进一步拓宽信息共享范围。各个学科也可以在网上及时将最新的科研发展动向以及要求反馈给图书馆,为信息加工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形成与其他学校图书馆互联、开放的信息网络。同时,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广泛的、动态的信息需求,实现全社会的资源共享。图书馆员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优质、高效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的新要求。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体系以现代技术为保障,以知识共建共享为基础,以知识管理为纽带,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功能、规模效益和辐射效应,是知识的再生性革命和变革。要做好图书馆员的角色,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转变不求进、甘于守旧的观念,认识到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是关系到信息社会发展对图书馆的要求,也是图书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观念,才能自觉地投身于文献数据库建设中去,尽快从传统信息工作方法向现代化信息工作方法上转化,使之掌握计算机操作,熟悉机读格式,掌握数据库制作技术。在资源建设上,积极参与信息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不仅要求熟悉专业领域的学术情况,还要掌握具体建库的技术,以及标准化数据著录规则,这样才能保证所建数据库供局域网或更大范围的网上资源共享。它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目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应根据各馆自己的馆藏特色,结合本校的特点,开发特色文献数据库。这样,有利于形成学科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实现网上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图书馆员还应走出校门,决不能闭门造车,应跨越系统、行业的限制,与社会各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合作,共同开发和利用文献数据库资源,这样才能迅速推进我国文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 篇6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探究型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在学习中, 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探究型教学有利于创建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 是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 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在探究型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要认真踏实地探究, 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 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 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精神, 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探究型教学的过程中, 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 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人类的意义与价值, 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探究型教学的特点是以问题的研

究与解决为核心, 涉及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调查研究, 并得出结论

其优势在于重视学习者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 重视学习者能力的培养, 以学为中心, 在做中学。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 具体的探究过程应有不同的要求。

中职财会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在财会专业教学中应用探究型教学法, 使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 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 突出学生“能力本位”、“个性发展”的理念,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 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又引导了学生个性发挥,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效性、探索性进一步增强。

中职学生虽然文化基础普遍较低, 基础理论知识薄弱, 但富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探究型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注重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 教学中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有施展个性才能的机会和平台。

在进行中职学校《基础会计》第四章交易事项的确认记录教学时, 笔者就采用了探究型教学法:

一是情景。学生已学过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复式记账法中的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会计方法。

二是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家新建企业聘用的会计, 你应该怎样去核算频繁发生的交易、事项——资金筹集、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到利润及其分配。根据需要、根据中职学生的水平和接受程度, 分若干个课时进行。

三是活动过程。1、教师针对学生已学的会计知识进行辅导。2、让学生自主探究。 (1) 让学生自主进行分组; (2) 各小组学生自主进行讨论、分析确认每项交易的会计分录、教师到各小组进行指导; (3) 学生讨论, 达成本小组对该项交易会计分录的确认; (4) 各小组互相评议, 全体同学进行交流汇总; (5) 在本活动中还存在问题的学生和学伴继续探究。3、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议。

四是通过学习活动, 学习小组将形成下列成果:1、资金筹集的确认记录;2、材料采购的确认记录;3、产品生产的确认记录;4、产品销售的确认记录;5、利润及其分配的确认记录。

五是教师按照设计的评价项目、评价内容 (分为优秀、良好、继续努力) 及评分值,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J.布罗菲, 陆怡如.激发学习动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王坦.合作学习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8.

收录日期:2012年3月2日

学科馆员是高校服务对象及特点的必然产物。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学生及各类科研人员, 他们信息需求具有专业性强、交叉性强等特点, 他们需要时刻关注最新学术动态, 对文献信息、学术情报的需求层次高、范围广、内容新。尤其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资源庞大浩繁, 杂乱无序, 因此, 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寻所需信息资料。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开展学科对接服务, 从根本上说, 是图书馆变被动为主动的高水平、深层次服务, 是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的必然结果, 同时也是现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重要需求。

一、学科馆员的素质

1、具有对口学科的专业背景或接受对口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

2、具在扎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熟悉参考咨询工作的基础业务, 并能够综合利用参考工具书和电子文献。

3、具备较强的计算机与网络使用能力以及良好的外语水平。

4、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与较强的信息组织加工能力。

5、熟悉馆藏资源, 并能按用户要求对信息进行提取、鉴别、整理, 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 便于利用的信息产品。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二、学科馆员的职责

1、学科联络:主动与对口院系的教师和资料室联系, 了解教师对书刊、电子资源的需求。

2、馆藏建设:根据学科用户的意见, 制定采购订单, 负责学科资源的著录、分类和管理, 以及资源建设质量评价与监控等。

3、熟悉本馆以及国内外对口学科的文献信息情况, 主动向科研人员提供文献资料服务以及相关政策与策略等信息, 促进信息从学科馆员向学科用户流动。

4、及时通告图书馆的新资源、新服务、编制有关参考书目。征求对口院系对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内容的意见和要求。

5、按学科进行电子资源的整合与链接, 并在图书馆主页上按照学科大类建立学科导航库链接网页。

三、学科馆员的学科化服务

(一) 基础服务

1、学科馆员主动与所负责院系的教师和

学生联系, 经常性地为对口院系教师、学生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 征求用户对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工作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特别是要掌握师生对书、刊、电子资源的需求以及研究课题的情况, 熟悉图书资料的馆藏布局, 包括书、刊、工具书、特藏室、数据库的情况及其使用方法;开展用户培训工作, 指导用户熟悉最新的信息资源检索技术和方法, 负责搜集、整理对口院系的相关学科网络信息资源, 并在电子主页上建立目录或学科资源数据库。

2、学科馆员与对口院系联系, 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1) 将图书馆的最新资源、服务项目、重点活动都及时通知给对口院系教师及科研人员。如:通过电子邮件通报与对口院系学科相关的电子资源的试用和正式购买消息等, 发放与回收图书馆资源建设意见征询表, 通知每年馆内组织的各种书展, 并将相关图书目录传递给感兴趣的教师等。

(2) 根据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要求, 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包括为对口院系教授提供在Elsevier、Eluwer等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期刊列表以及Web Of Science、Ei Compendex等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期刊目录和馆藏情况, 解答教师与科研人员在文献检索与利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为教师及科研人员整理本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帮助教师整理电子教案并上载到网上。

(3) 收集教师与科研人员对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如:中、外期刊、图书、学位论文的订购建议, 试用数据库的反馈意见等。

3、咨询服务。学科馆员要解答用户当面和

电话咨询、负责回复表单咨询、直接在网上与用户进行交互式咨询解答, 或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与用户共同探讨有关问题。

(二) 深层次服务

1、学科馆员提供的服务是一种专业性、学

术性的综合型服务。学科馆员要有所服务领域的学科知识背景。要通过自学, 听本学科的本科和研究生的核心课程, 参加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等途径, 真正使自己融入到教学和科研中, 了解本学科的研究体系和概念间的关系, 关注研究课题的进展和研究热点, 了解每位科研人员的研究习惯和研究方向, 以及教学科研对专业文献信息的需求, 从而向科研人员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增加服务中的知识含量。

2、学科馆员负责搜索、整理对口院系的相

关学科网络资源, 并在电子主页上建立目录或学科资源数据库;协助对口院系师生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检索, 逐步做到有针对性地为产学研提供决策参考服务;跟踪重点学科的发展动态, 对该学科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前沿方向等进行分析研究, 对学科课题实行全程服务。

3、网络环境下, 学科馆员需建立专题网

站, 在网站上发表该学科领域国内外资料和外文数据库中最新的学科信息, 编写综述、专题文摘、书目、书评、调研报告、数据库评价报告等。学科馆员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进行主题聚类, 并分析过滤, 主动提供本学科科研人员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在围绕课题, 深入了解课题目标、内容及其进展的基础上, 通过馆藏文献、数据库、网络资源等多种信息源的分析研究, 广泛收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信息, 并进行深加工, 形成专题索引, 全程跟踪并主动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专题服务, 此时, 学科馆员已经从传统的文献信息简单推荐者转换成信息的作者和发布者。

4、网络环境下, 学科馆员应建立本研究领

域的学科导航目录。通过对电子出版物、学位论文以及专业搜索引擎等网络学术资源进行评价, 经过选择后分类、整理, 根据科研人员的检索习惯设置检索点, 使科研人员通过访问学科导航目录, 就可以浏览到本研究领域大量的相关资料, 从而节省了上网时间和费用。

5、网络环境下, 学科馆员应创建虚拟学术

交流空间。在技术专家和学科研究人员的帮助下, 学科馆员成为虚拟交流的组织者。学术交流活动是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人员经常利用网络进行学术交流。学科馆员通过搜集、组织、保存、发布本学科内产生的知识信息, 对来自虚拟学术区的学术信息进行管理, 对本学科研究机构出版的开放存取电子期刊和自建数据库的组织、保存和访问权限进行管理。

6、学科馆员根据对口学科及专业范围, 建

立专业信息资源指引库、网络学科专业指引库、专题文献数据库。通过集成学科资源, 建立集成服务系统, 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定题服务、跟踪服务及商业性文献传递服务。

四、结束语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 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使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发生了改变, 从而使图书馆更加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主动、深层次、个性化的服务, 使广大师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最新文献信息, 从而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

□文/王雪梅

参考文献

[1]张丽.关于高校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的思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6.3.

[2]杨永红.党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实践探索.图书馆论坛, 2007.2.

高校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培养研究 篇7

1 馆员知识服务能力的内涵

馆员服务嵌入到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主动为用户提供经过加工处理的再生知识,辅助与支持用户的知识创新,在这一过程中,馆员所体现出来的专业素养与能力称为知识服务能力。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就是馆员的竞争能力,是依附图书馆服务的软性指标,按照能力表现形式,由表及里,可把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分为工作业绩表现、表层竞争力、深层竞争力和个人学习能力四个关键层次[1]。根据图书馆知识服务流程来看,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包括:(1)知识识别能力,根据读者需求从繁冗网络信息和文献中查找隐含价值的知识点。(2)知识获取能力,对有用的知识和文献能通过各种信息技术获取。(3)知识组织能力,包括知识的分类、编目、揭示和聚合。(4)知识评价能力,通过评估指标,完成知识有效性的评估,提供最贴合读者需求的知识产品。(5)知识转换能力,把知识内容以读者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传递。(6)知识传播能力,借助人际关系网络和信息渠道,尽可能向更多的用户提供知识服务[2]。根据馆员知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知识服务能力包括知识服务意识、专业基础知识和知识服务技能三方面。知识服务意识包括服务态度、速度、深度及广度,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图情知识、学科知识及计算机知识,知识服务技能包括知识获取、挖掘、组织及创新能力[3]。

由此可见,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是一个多结构的复合竞争能力,以基本知识与能力为基础,以专业技能为关键,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其中,(1)馆员的基本知识包括图书情报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和计算机知识;馆员的基本能力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职业修养等。基本知识和能力是馆员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条件,也是馆员任职的基本资格要求。(2)馆员的专业技能包括知识挖掘、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传播和知识评价,知识环境下,馆员的服务已不能仅仅是围绕文献的服务,应以知识单位为核心,根据用户需求及时提供知识服务才是馆员职业价值的体现。(3)馆员的创新能力包括馆员科研能力、自我完善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用户多样化的知识需求客观上推动了馆员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只有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才能向读者提供满意服务。

2 馆员知识服务能力的培养途径

既然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那么结合培养内容探讨培养途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根据上述知识服务能力内涵,本文认为馆员培训、自主阅读、隐性知识共享等是有效且典型的培养途径。

2.1 馆员培训能有效丰富馆员知识结构,提升基本能力

馆员个人知识服务能力与知识的更新、用户信息需求层次的提高总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有效的培训是弥合差距的基础路径。以“业务培训打造岗位直通车”的培训模式值得借鉴,具体做法主要包括:

(1)整合资源,优化培训队伍。做好培训的一条基本思路就是大协作意识,实施联合培训,充分利用外部智力。一是整合区域资源,进行区域协作培训。例如,借助区域图书馆学会的力量,组织协会骨干人员和专业教师开展培训。二是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跨区域合作,与省图、国图等结对培训。

(2)创新方式,开展多样化培训活动。按照“馆员适合怎么学就怎么教”的要求,形成订单培训、自由点菜式培训(超市式培训)、流动式培训(送教上门)、轮岗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3)紧贴需求,丰富培训内容。按照“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针对性开展培训项目,包括图书馆职业理念、图书馆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共享工程与图书馆自动化、学术研究与论文撰写、图书馆阅读推广等。同时,各馆可结合本馆服务特色,创造性地开展馆员专题培训活动。

(4)加强建设,完善培训体系。一是加强培训制度建设,建立培训工作制度和规程,对培训工作管理、监督与考核等进行明确规定,实行精细化管理。二是加强机构建设,设置专门的业务培训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馆员的业务培训。三是提升师资水平,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聘过来”的做法,通过“上挂横联、内提外引”,培养组建“图书馆专业教师为骨干,技术人员为基础,其它业务专家为辅助”的培训团队。四是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将馆员业务培训纳入工作考核范畴,同时,建立培训质量跟踪反馈机制,及时调整与改进培训容。

通过培训,馆员的职业修养、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均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形成了动态且合理的知识结构,构筑了知识服务的基础层能力。

2.2 自主阅读和实践能强化馆员的专业技能

馆员为了满足读者个性、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必须依靠自主阅读丰富知识底蕴、依靠实践提升服务能力。

馆员的自主阅读包括兴趣阅读、专业阅读和职业阅读三个层次。(1)兴趣阅读是馆员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的主动选择性阅读,具有阶段性、转移性、随意性和持续性等特点。兴趣阅读能提升馆员的知识面,帮助馆员形成博学杂识的知识底蕴,这有助于馆员跨学科开展知识服务。(2)专业阅读是馆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基于一定激励机制下的半主动式阅读。专业阅读的目的是积累知识、提高技能、改善工作,进而活动图书馆组织给予的物质报酬和精神激励。(3)职业阅读是基于读者需求的被动式阅读。此时的阅读以应用为导向,以读者服务为目标,阅读不是指向自我,而是面向读者。职业阅读在大部分情况下,就是与读者一起阅读,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为读者进行导读,在互动的过程中,完成对读者的知识服务[4]。

馆员的工作实践是服务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馆员需要把每次知识服务任务当做一个项目,做好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分析等过程的评价与总结工作,结合读者的反馈意见,反思服务中的不足和技能的缺陷,针对问题查缺补漏,不断提高专业服务技能。

2.3 共享隐性知识培养馆员的创新能力

图书馆服务是一门系统的学科,一个体系的发展离不开科研,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质量,而实践证明,闭门造车是无法搞好科学研究的。同时,SECI知识创新模型也揭示出员工间隐性知识的共享与转移是知识创新的关键。知识创新总是一定环境下发生,这些环境因素不仅包括物质空间(办公室、讨论室、活动场地等具体空间)也包括虚拟空间(电子邮件、博客、BBS)和精神空间(共享的人生观、价值观)[5]。为了促进馆员间分享隐性知识,应积极搭建“发起Ba”,通过面谈、互助、探讨等形式,鼓励馆员间的请教与交流、馆员与用户的沟通。而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馆员同伴互助。

馆员同伴互助是两个及以上的馆员,本着交流技能和知识,提升业务水平为目的而开展的相互学习和协作的活动。通过互助,馆员之间分享了各自的隐性和显性知识,达到了培训的效果,同时馆员间彼此鼓励,有助于建立团结协作的组织环境。馆员互助类似传统的“师徒结对”或“1+1小组”,但本质区别是同伴的选择是自愿的,没有师傅和徒弟的角色划分,彼此均有值得对方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知识的流动呈双向互动,而非单向输出(入)。根据互助内容的侧重,同伴互助可以分为技术性互助、合作性互助、认知性互助和发现性互助。技术性互助主要交换是工作技能,并将技能内化;合作性互助是发挥彼此优势,共同完成任务;认知性互助主要关注彼此思维模式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现性互助只为查找彼此工作中尚存的不足,以期不断改进。馆员同伴互助可以通过领导的支持与鼓励,营造馆内平等、宽容、协作的良好氛围,建立矛盾化解机制等保障办法持续开展[6]。

3 结语

知识服务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馆员知识服务能力的提升是图书馆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结合馆员基本知识和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三维度的知识服务能力内涵,本文提出了馆员培训、自主阅读和同伴互助等培养途径。当然,每个图书馆组织的人员基础和结构不同,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不尽相同,如何针对用户需求,培养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值得图书馆结合自身特点去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郑立新,肖强,文庭孝.图书馆员竞争能力构筑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4):50-53

[2]穆颖丽.高校图书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建设[J].图书馆,2011(5):101-103

[3]张展.图书馆员知识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构建[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3):119-122

[4]崇静.关于图书馆员职业阅读问题的新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2(1):112-113

[5]陈晔武.知识创新的三重螺旋运动模型[J].情报科学,2005(2):171-174

新时期学科馆员的培养与服务 篇8

学科馆员最早引入是1950年, 美国内不拉斯加大学图书馆设立分馆并配有“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制在我国起步较晚, 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 引起了图书馆界的关注。目前, “学科馆员”的定义是:以学科为对象而建立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动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文献信息的图书馆馆员。

1 新时期图书馆学钭馆员的现状分析

1.1 年龄老化, 文化层次低。

现代图书馆管理往往依托现代化的手段, 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目前, 各图书馆都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现状, 有的馆人员组成还以“工农兵”大专生和转业军人、非图书馆专业人员为主, 文化水平偏低, 专业化成度已经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业务开展, 多年来只能从事简单借还工作。

1.2 图书馆专业人才缺乏。

人才缺乏是各个图书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尤其是图书馆的专业人才的短缺更显突出。以往图书馆人员的流动具随意性, 什么人都可以来什么人都能进, 从领导意识中形成了图书馆就是守守书的简单借还工作。这就造成了编制已满, 人浮于事的状态。工作只能做基础性工作, 而又无法开展高层次读者服务的局面, 由此可见引进人才已经成为图书馆当务之急。

1.3 图书馆复合人才缺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信息时代已经来临, 海量信息的存储与加工早己借助计算机手段完成。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作为一个现代图书馆管理人不但要懂图书馆专业知识, 更应懂现代计算机技术, 只有这样学科馆员才能开展自己的工作, 适应自己的工作。专业计算机人才的缺乏影响了图书馆现代化的进程, 也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

作为现代化图书馆的服务已经从简单的借还走向以定题服务、科研服务的层面。由于服务的深层次性和参与性, 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学科馆员就必须对所服务的学科有深入的了解、有深入的研究, 从这一点来说, 学科馆员服务、参与科研的专业素质决定他的服务水平和参与深度。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已经开始从事图书馆工作, 尤其是不同专业的大学生, 他们本身自己有专业特色, 懂计算机, 通过实践能很快会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 是成为图书馆馆员的最有生力量。

2 加强学术学科馆员素质的方式、方法

2.1 引入人才战略。

引入人才战略是图书馆提高馆员素质最快捷的办法, 直接引进为我所用, 引进真正有水平的学科馆员。同时引入人才还能带动馆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用引进人才提高其它馆员的业务水平。在人才引进上中小图书馆要加大力度, 要下本钱, 政策上要给予放宽和优惠, 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可以正式引进, 也可以聘用制的形式。

2.2 加强馆员的“传、帮、带”。

从图书馆工作性质来说, 工作联系性非常紧密, 虽说分工不同, 却是一个有机体。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般来自不同专业, 真正图书馆专业人才少, 水平不平均, 因此, 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有工作经验带年轻同事的工作做风还要加强, 老的学科馆员还应建立交流平台通过上课、讲座、设立学习小组形式加强学习。

2.3 加强现代应用技术的学习。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其它一些科技术早己应用于图书馆和信息传播中, 尤其是计算机的使用, 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做为一个服务于社会的学科馆员不懂现代化技术, 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就无法服务于读者, 就无法融入科研活动。因此, 每个人都应加强现代化应用技术的学习。

2.4 加强沟通、协作的学习。

现代社会的联系性更大、合作程度日益加深, 早己不是“单打独斗”的时期, 一个科研成果的完成往往是一个团队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这就要示我们学科馆员要加强人与沟通、协作的学习, 加强业务往来与交流, 不争名不为利, 本着服务的思想, 甘当人梯的思想为科研、为教学、为社会服务, 学科馆员要善于交流, 善于沟通, 善于交友,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3 学科馆员制的管理与服务机制研究

3.1 加强学科馆员的“双轨”领导制。

学科馆员是近几年在我国各大学图书馆和科研机构图书馆率先施行的一种高层次服务, 其主要行政管理体制还是由图书馆不统一管理, 从这一体制可以看出学科馆员工作缺乏主动意识和灵活性, 难以有效地、随时地为读者服务。因此, 旋行学科馆员双重领导有利于科研的服务, 能使学科馆员更好地参与到读者的学术活动当中。同时“双轨”制也可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 防止形式主义的发生。

3.2 学科馆员主动服务制。

学科馆员要想真正服务好读者, 必须采取主动服务机制。过去,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处于被动状态, 只有找上门的课题才给予答复, 工作缺乏主动性, 等待服务的思想非常严重。作为一个好的服务团队应是科研信息中心、管理信息中心, 应主动服务于民, 为读者提供最新信息、最新情报。主动服务机制主要从思想上解决主动意识问题, 开展以主动服务为内容的各种服务, 把馆内学科馆员依据学科善长点进行划分, 向读者调查所需课题信息, 有主次、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的开展咨询服务。

3.3 学科馆员设立服务团队制。现代信息量

日益庞大, 信息处理难度也加大。一个人很难满足和完成读者的科研服务要求, 因此, 设立学科馆员的团队制非常必要, 用集体的力量去完成一顶工作。关于团队制各馆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 人员少可以服务一个重点课题;人员多时可以划分几个小组, 开展定题服务、科研服务。馆员设立团队制是现代海量信息处理技术的需要, 也是加强服务层次的需要,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团队制是务实的工作, 不能流于形式。服务应有计划、有目标、有参与, 应与教学和科研同步, 并开展全程化服务。

3.4 学科馆员教学科研参与制与交流制。

学科馆员与以往的馆员服务的本质区别在于学科馆员的参与制, 这种参与首先是建成立在学科馆员的自身素质、对知识的拥有以及对一学科前沿的发展认识。过去图书馆服务只是表面文章, 很少深入到读者的科研活动中, 服务处于表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过去的服务早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用, 只有深入读者科研中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参与制是各个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必须加强的科研方式, 深入到教学一线, 了解学科动态, 参与学院管理, 为学院发展出谋划策。参与制的施行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主动服务意识, 更好服务读者。

相互交流是完成工作的重要沟通方式, 科研课题从立项、研究到完成, 科研人员付出很多心血, 由于对信息掌握的不够、文献查寻不够, 往往出现重复研究现象, 白白浪费心血。因此, 科研人员和学科馆员应经常增加交流和沟通, 学科馆员利用其自身的学科优势, 帮助科研人员检索、查重科研动态, 确定研究方向, 使我们的科研不作无为的劳动。

结束语:学科馆员是新时期图书馆的努力发展方向, 也是适应新时期读者需求的必走之路, 加强图书馆整体水平, 学科馆员首当其冲, 只有把工作人员素质提高了, 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了, 才能服务好读者。关于学科馆员机制的建立,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个人观点, 愿与同仁商榷。

参考文献

[1]龙雪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构想[J].图书馆建设, 2009 (4) :30-33.

[2]李莉.学科馆员兼任学术秘书现象之探讨[J].理论探索, 2007 (2) :21-23.

[3]王玮琦.首席馆员制略论[J].图书馆学刊, 2003 (4) :8-9.

馆员服务环境论文 篇9

1 什么是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指对接受过教育的人, 通常是指干部和知识分子在职教育。人们为了在新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自我完善, 必须进行再学习, 接受再教育。只要是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在职人员, 都应当不断进行再教育, 即继续教育。

2 图书馆馆员队伍的现状

目前, 县市级图书馆员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年龄层次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历有了很大的提高, 整体素质也有了很大改善, 但离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具体表现在:图书馆的人员构成复杂, 学识学历水平参差不齐, 专业图书情报专业人才所占比例不大, 这一点在县市级图书馆中尤为突出;其次, 计算机水平和网络技能普遍偏低, 能够从事信息咨询工作和信息研究工作的人远远不够。知识结构单一, 不能胜任除本职工作以外的业务;再次,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阻碍了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与服务工作。次外, 还有一些图书馆员认为本职工作枯燥, 福利待遇差而不安心本职工作, 这也给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素质是指人在思想品德、知识、能力、心理、作风等方面所具有的素养水平。21世纪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已不仅仅限于传统的图书借还和面对面的读者咨询服务, 而是利用新的技术设备为读者提供新的服务。计算机操作应成为馆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图书馆员必须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馆员除了掌握自己所学本专业知识外, 还应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等。

4 网络时代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1) 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增强服务观念, 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只有树立了服务观念, 才能在这一观念引导下, 积极拓展服务领域, 自觉提高服务技能, 努力追求最佳服务效果;其次,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热爱图书馆事业, 忠于职守, 热爱读者, 服务读者, 掌握精湛的服务技能, 养成作风严谨, 讲求工作效率, 爱护图书, 珍惜图书馆资料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做一个高素质的文化传播者。

(2) 业务知识教育。首先, 现有的图书情报人员要加大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力度, 注意专业知识的更新, 熟悉并钻研专业知识、技能, 时时关注图书馆界最新学术发展动态。其次, 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知识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缩小, 各种学科互相交叉、多重融合, 而文化基础知识决定了馆员对事物分析认识能力的高低、对新知识接收速度的快慢, 因此, 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本领, 加强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行为学等相关的人文知识和公关社交知识的学习, 才能根据读者的心理, 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再次,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手段, 因此图书馆在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外, 更应培养一般馆员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法, 计算机语言和软件的应用及网络化技术知识, 培养馆员具备在互联网和信息网上查找信息、存储信息、输入信息, 唯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时代这一新环境、新形势。随着, 国际间的交流与协作日益频繁, 自动化步伐日益加快, 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 这些都要求馆员不仅能管理图书, 而且要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 能在互联网上与各地自由地交流与传递信息, 所以, 必须对馆员全方面的教育, 使他们能够胜任工作。

5 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方式方法

(1) 引导馆员抓好自学。引导馆员根据自身条件和工作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自学计划, 系统地学习图书情报理论知识, 也可以组织一些专题辅导和专业操作, 或直接使用计算机网络手段, 加快工作人员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提高。

(2) 岗位培训。县市级图书馆工作人员中真正学图书馆情报专业的人并不多, 大部分的工作人员缺乏图书馆方面的系统知识, 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图书馆理论教育。包括大规模的集中培训, 即由上级部门或本馆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教材, 组织全馆集中学习。其优点是学习内容统一, 时间统一, 培训面广;短期培训班, 即根据工作需要和发展情况, 让馆员轮流参加各种针对性强的专题短期培训班, 使他们能够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其优点是投资少、见效快, 简单易行;选送培养, 既有选择、有重点地培养图书馆专业人才, 目的是使培训者成为高、专、深人才成为馆内业务带头人。其优点是有重点、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3) 馆内轮岗。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定期进行岗位轮岗, 对学习专业知识是一种激励, 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机会, 对于培养一专多能也是行之有效的。

(4) 参观访问。即组织人员到兄弟馆参观学习, 到一些先进的或某些方面有特色的图书馆, 开阔视野, 充实提高。

(5) 举办或参加学术研讨会。举办馆内学术研讨会, 可以使馆员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解决实际问题;参加馆外学术研讨会, 则可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提高工作能力。

总之, 图书馆员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不断提高思想境界, 每一个图书馆员都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 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才能有利于形成“开拓进取、与时俱进, 团结合作、爱岗敬业”的馆风, 才能有助于实现图书馆工作的综合绩效, 才能更好的迎接网络环境下新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钱力平.现代图书馆开年辨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

[2]马伟红.学习型社会图书馆员素质的塑造[J].淄博师专学报.

馆员服务环境论文 篇10

一、传统图书馆馆员角色的变化及其特点

(一)传统图书馆馆员角色的变化

在现代图书馆背景下,图书馆馆员的角色和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表现在:(1)图书馆馆员理念现代化。(2)图书馆馆员工作职业化、社会化。(3)图书馆馆员素质专业化。

(二)传统图书馆馆员角色基本特点

1.文献管理者。传统条件下的图书馆,工作方式以手工操作为主,服务内容以纸文献传递为主,服务方式以人与人面对面服务为主。各馆相对封闭,只能以本馆馆藏为依托,以藏书量大小论规模,以读者对文献的满足率论质量。新人藏的文献必须先经过采访部门,再经过编目部门,然后经过典藏部门分别加工处理后才能上架提供给读者使用。馆员则忙于整个过程每个环节的手工操作,其中包括打号、登录、编目、排专、上架、修补等内容。这些工作都是十分繁重和劳心劳力的,使大部分普通馆员成为单纯的文献管理者。

2.文献与读者的中介人。传统条件下的一线图书馆馆员,坚守每一个工作窗口,以“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为工作准则,整日忙碌于取书还书等机械性工作,接待到馆的每一位读者。以图书馆典藏的效果而言,每种图书文献只有在馆藏目录中得到充分揭示并被成功检索,才会实现其价值,同时要求分类员将每种书都引入最能贴切、完整地反映其内容的类目之中,才容易被检索到。广大图书馆馆员默默做着体力脑力并用的繁重而普通的文献管理及文献信息的传递工作,充当着文献与读者之间中介人的角色。

二、数字图书馆环境给馆员提出的新要求

(一)对馆员专业素质的新要求

熟练使用现代化设备,熟悉网络、编程、硬件维护、多媒体信息源和网上信息源;同时,为适应开放性社会的需求,应能掌握一些外语。时代给数字图书馆馆员的最大要求是怎样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使所有的人有同样的机会利用文献信息。为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馆员的社会角色应得到新的描述:“作为教师和社会工程师,训练公众如何在信息高速公路密如蛛网的路线中和无数转弯处识别方向”。

(二)对馆员职责的新要求

1.收藏与过滤职责。图书馆需要针对本馆的读者对象,有意识地搜集和组织信息,组建本馆的各类数据库,供用户查询。同时,由于信息数量庞大,良莠并存,图书馆还要担当起过滤信息的职能。为防止信息过于负载,并能及时获取有效信息,必须有选择地储存信息,以备使用。

2.管理与协调职责。数字图书馆运用智能技术对其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图书馆内部首先要组建一个局域网,然后,图书馆再与外部网络链接。在管理馆内系统资源及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还要协调本馆资源与外部网络资源的关系,为二者之间的互相利用架构通畅的交流渠道。

3.教育与指导职责。数字图书馆时代需要人们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发展网络技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计算机、数据库、数字化、虚拟化在网络中得到充分运用,已成为当前信息领域的主要课题。新的技术手段和社会环境为图书馆的发展和图书馆馆员角色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图书馆馆员面对的将是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其角色定位将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承担起社会所赋予全新角色的重任。

三、数字图书馆馆员的角色定位

(一)信息专家的角色

凭借所受的专业训练,数字图书馆时代的图书馆馆员不仅是一个保管员,而且是一位最新信息资料的提供员,他必须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高科技手段,在信息资源管理传递与服务领域始终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他必须掌握信息收集、整序、加工和多种检索技能;以最新的知识头脑、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深入到各个领域进行信息鉴别;并且熟悉网上信息检索,能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快速分辨和捕捉到对用户有用的信息,使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信息专家。

(二)信息和知识管理者的角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图书馆无论是纸质信息资源,还是网上信息资源都在迅猛增长。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决定于馆员对知识的调查了解、凋整、重组、创新的能力,决定于所提供的信息质量。而信息的海量化、无序化及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正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特点。

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迅速调整角色,从传统条件下的文献管理者调整为知识管理者,从繁忙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于信息的整理、组织、检索、传递与利用上,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的组织、传播和利用的过程。由于知识与信息的这种天然的内在联系,使图书馆馆员不容选择地成为知识管理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三)知识服务者的角色

所谓知识服务,是指从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资源中,针对人们的需要,将知识提炼出来并提供给读者的过程。随着网络条件下用户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多层次化,很多检索课题在综合性、复杂性、有序性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也随之从传统的以信息线索为主提供参考服务,更多地转向了检索课题的最终解决方案。这就要求馆员必须站在需求者的角度,来组织、分析、提炼信息,并将加工过的信息提供给最终用户。在信息服务的过程中,馆员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前期准备和幕后劳动中,提供给用户的是馆员的智力劳动成果,是用户的最终需求。

(四)信息导航者角色

新的形势和新的环境要求图书馆馆员凭借自身具备的信息处理技能与相关学科知识,对数量庞大的信息资源,通过筛选、过滤和评价,依据读者需求组织查找并进行客观分析、综合加工、整理成各种载体与数据库,使这些最有需求的信息检索方便、费用低廉、充分得到利用。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早已设有“网络信息服务图书馆馆员”、“电子资源图书馆馆员”之职位。图书馆馆员在信息时代,承担着信息专家和信息导航员的新使命,为人们步入信息时代架设了一座桥梁。

(五)信息再生产者和增值者的角色

图书馆馆员的任务是在特定的框架内通过搜集、存储、检索,根据图书馆所在地区的特定需求提供增值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随着社会成员对学习内容、学习场所需要的不断提高,图书馆的工作也会不断地面临新的挑战。由此.图书馆馆员应該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要以新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在实践工作中引入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通过信息资源的加工和再生产,为读者提供更高效率的服务。

论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的拓展和创新 篇11

1 学科馆员队伍素质不高, 制约着服务模式的发展

学科馆员是以学科为对象, 由资深馆员对口服务的一种模式, 不仅要具备图书情报知识, 还要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对此, 国外学科馆员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备本科程度的学科背景和硕士程度的图书情报专业背景。美国的学科馆员必须有美国图书馆协会承认的图书馆硕士学位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学历。英国的学科馆员必须由双学士学位 (图书情报学学士和其他学科学士学位) 或硕士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担任。

目前, 我国图书馆员一般由三类人员组成, 一是图书情报专业人员, 他们虽有丰富的图书情报学、信息学基础知识, 也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但因缺乏相关的学科知识, 工作难以深入;二是具备某一学科专业背景的人员, 但不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的相关知识;三是真正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相关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的人才。只有第三类人才是学科馆员的最佳人选, 但人数很少, 且多局限于学士, 少数为硕士, 极少数为博士, 人数非常有限, 特别是高素质的学科馆员及其缺乏。加之学科门类多, 学科馆员只能满足重点学科, 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同时, 学科馆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尚未达到专家的要求, 无法开展多样化、深层次、高效率的创新服务。

2 学科馆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为开展创新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学科馆员才能在大量杂乱的信息中收集、筛选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 并将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后提供给用户, 进而为用户提供高水平、深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不断满足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要。

学科馆员必须加强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修养, 要有崇尚科学, 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 要有爱岗敬业, 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贫, 用满腔的工作热情和辛勤的劳动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学科馆员要不断提高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水平, 熟悉本单位信息资源, 具备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 熟悉所学专业的各种文献资源, 对自己所服务的学科深入进去, 了解这些学科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善于捕捉、发现、存储最新的文献资料, 随时监测相关学科信息资源的更新, 对各种相关文献做到心中有数, 具备给用户提供专业化、深层次、个性化服务的能力。

学科馆员要不断拓宽知识面, 自觉更新知识体系, 善于运用新思维、发现新学科、接受新概念, 对跨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有敏锐的认识, 能循序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组织和整理, 并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

学科馆员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能, 熟练使用计算机, 掌握各种信息存储技术, 能运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 熟练运用网络手段、多媒体技术等, 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数据库、链接方法;对各相关网络文献、多媒体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检索工具熟练掌握, 做到心中有数, 能快速而准确的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导航, 最大限度的满足对口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学科馆员要不断提高外语水平, 提高对外文文献的利用率, 及时掌握国外相关学科的动态, 更好的适应和满足用户对国外信息的需求。

此外, 学科馆员要不断加强沟通能力, 强化交际能, 以便迅速准确了解对口用户对信息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3 学科馆员应不断拓展和创新服务模式, 为用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从学科馆员诞生之日起, 其工作职责就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用户需求不断变化、文献载体日益多样化、服务手段不断更新而发展变化。因此, 在当今信息资源急速膨胀的年代,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 学科馆员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为用户提供高水平、深层次、个性化的服务, 以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

3.1 开展个性化服务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前沿性、多元化的趋势。文献信息服务也应该适应这个趋势, 突出个性化, 建立起个性化服务模式, 根据用户对信息需求的特异性, 及时制定服务对策, 有针对性的为用户服务。要为用户建立“网上图书馆”。利用网络的平台, 学科馆员可以帮助用户建立个性化的信息资源网页, 根据用户的需求, 为用户提供针对性强的相关信息服务。如, 可以为用户定制最新版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多媒体信息及国外相关的前沿信息等, 使用户能真正享受到专业的、深层次的、精品的、最新的个性化优质服务。要为用户建立“个人档案”。在与用户长期的合作中, 学科馆员要了解用户的现实需求、潜在需求及边缘需求, 了解用户对信息需求的层次, 弄清用户的需求特点和方式, 记录用户的特征, 建立用户个人档案, 根据所了解的用户特征, 制定出高效便捷、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服务方案。要为用户“送货上门”。学科馆员可以主动与相关用户联系, 将所掌握的信息传递给潜在的用户, 应令所掌握的信息发挥更大的作用。

3.2 拓展导航化服务

学科馆员要充分利用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和掌握的大量相关学科最前沿的信息, 为用户提供导航化服务, 通过对用户的培训, 指导用户快捷而准确地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学科馆员应以电子图书馆为营养,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以网络为平台, 建立起诸如资源类型导航、知识分类体系导航等资源信息导航网站, 为用户提供最便捷、最高效的服务。

3.3 建立整合化服务

学科馆员应利用自己的知识, 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做出敏锐的反映和判断, 在收集的大量原始信息中及时准确的筛选有价值的信息, 将这些信息重新加以优化整合, 在其中开发出新的知识点及相关关联, 使庞杂无序的信息资源通过有效提取, 认真鉴别, 仔细筛选, 不断拓展, 纵深挖掘, 进而制作成专题文献, 或针对用户特定信息需求开发出创新性的信息产品, 最后将学科信息传递给用户, 实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的集成。

3.4 完善合作化咨询服务

在现代信息资源急剧扩张的情况下, 任何分散的单位和个体都不可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成千上万的学科用户对信息的广泛需求, 单兵作战不利于学科馆员的发展, 也不能更好的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因此, 学科馆员要联合作战, 走合作化的道路。可以专门搭建学科馆员平台, 建立相互之间的沟通渠道, 互通有无, 取长补短, 互相协作, 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专家共享、服务共享, 互利双赢。可以让用户选择最适合自己学科馆员, 或者给用户推荐最好的学科馆员进行咨询, 使其得到优质服务。

摘要:现代复杂信息条件下, 面对我国学科馆员队伍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现状, 学科馆员应努力掌握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打牢创新服务的素质基础和理论基础, 努力在个性化、导航化、整合化、合作化咨询服务等方面不断拓展和创新服务模式, 为用户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 以求学科馆员自身的科学和谐发展。

关键词: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拓展创新

参考文献

[1]石向文.学科馆员基本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J].科技信息, 2007 (28) .

[2]秦殿启.论网络环境下的学科馆员[J].现代情报, 2004 (2) .

上一篇:口语交际训练下一篇:依法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