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盎然

2024-09-06

兴趣盎然(精选12篇)

兴趣盎然 篇1

兴趣都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稳定的兴趣对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顺利完成学业大有助益.培养学生想象力,锻炼学生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而有趣味的东西,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思维和联想.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一位教师的课上得有趣、有激情,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带着高涨的、激动的和喜悦的心情学习,这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智力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那么,怎么培养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提问,问出学生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易引起定向的探究反射,思维从提问开始,所以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兴趣是发现的先导,能激发灵感.教师要善于在新颖、富有吸引力的提问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使其积极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内容时(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儿歌引入:

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

两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

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

师:同学们能用一句话就把这首儿歌的意思唱出来吗?我们可以用n表示青蛙的只数,那么这首歌是否应该唱成“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师生一起唱)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让我们共同走进代数的世界.(引出课题)

接着回归课本: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7页,两人一组搭如图所示的小鱼.

提问:1.每多搭1条小鱼需要增加几根火柴棒?

2.搭1条、2条、3条及n条这样的小鱼各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3.搭20条这样的小鱼用多少根火柴棒?

精心的设问,可以使知识纵向串联,横向并联,学生听了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起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事半功倍的效果.真可谓“一花引来百花开,一题问出万题来”,学生可在极高的兴趣和喜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新知识.

二、生动、风趣的语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教师语言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前提下,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生动风趣,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对获取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有一次,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他发现,—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然后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致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

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教学语言,实际上是在给学生提供一种诱因,促使他们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兴趣盎然地去汲取知识.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选取一些生活中的数学趣事贯穿于教学中,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积极进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数形结合,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消除厌倦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形结合是一种好的教学形式,可借助于图形的直观,达到简化计算过程,使繁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从而消除学生的厌倦情绪,振奋精神,促进注意力的集中,刺激思维活动,最终达到加强对数学学科兴趣的目的.

给学生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等于使学生多了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使他们思路开阔,同时也能激起学生注意和兴趣.

四、珍惜创造性思维,标新立异,以新引趣

诸葛亮草船借箭,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人等许多事情都来源于创造性思维.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性,这也符合他们年龄的特点.现在,新的创造、新的发明日新月异,我们的数学也要用新的教学观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去,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例】

分析一:由于即解决问题,由已知条件很容易求得.

解法一:

分析二:由于,可利用设比法来求值.

解法二:

分析三:从已知条件和结论很容易想到利用合比性质,而要从a-2b得到a+b,需要a-2b+3b.

解法三:

分析四:由已知条件可以用含有b的代数式来表示a(或用含有a的代数式来表示b),再代入求值.

解法四:

点评:上述几种不同的解法都是常用的方法,解这类题既要熟练掌握比例的有关性质,又要掌握处理问题的一些技巧.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题目,尽量找出多种解法,在多种解法中,挑出最好的以及寻求多种答案,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突破旧有知识的局限,不因袭前人,敢于标新立异,还要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打开一个数学的新天地,让学生品尝艰苦创新、攀登高峰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五、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育信息的传递方面历来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活动的有感情色彩的教学信息并直接以鲜明、直观的、生动的画面和明快、精练的语言传送给学生,使教学过程生动化、直观化、具体化,并富有情趣,加速学习的进程.

例如,利用《几何画板》画图后,马上就可以测算出数值,并能把图形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的变化(哪怕是微小的变化)直观地显示出来,数与形的变化同时进行,数形结合,为数学的学习提供了绝好的试验工具,这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根本无法办到,《几何画板》是帮助学生学通数学的有效工具.例如发现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面积变化规律的“数学实验”的做法.计算机强大的图形、图像功能,把“数”与“形”紧紧结合在一起,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有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兴趣盎然 篇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学习氛围,激发情感,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空间。

[教学建议]

教学时,要做到三个“结合”:

1、与文中图片相结合。文中图片精美,巧妙地将字母形状与发音方式融入其中,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利于学生记忆。图片还富有一定的情节,利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以便在教学中延伸扩展。

2、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听到“a.o.e”字母的读音,可以引导学生处处与生活相结合,进行教学。如检查口腔需要张大嘴巴“a”,小学生会说肚子“饿了”:,“饿”变成轻声就是“e”等。四声调的掌握一直是学好拼音的难点。教学时,让学生看着图上的小飞机的四种走势,配上动作来体会,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学生还可以根据生活中用语,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四声调。

3、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相结合。大部分学生对字母的形状有一定的认识,教学时要将重点放在字母的四声读法和书写指导上。引导学生认识四线格,通过板书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字母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写字母,要多示范,加强个别辅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a.o.e”这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认识声调符号,直接读出带调“a.o.e”的音。认识四线格,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字母。

2、方法与过程目标:

以活动、游戏为主,寓学习与游戏活动之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拼音,并在识忆、拼读过程中培养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勇于发现、善于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读准a.o.e 的音及其四声。正确书写a 。

[教学难点]

a.o.e的二声和三声的区分是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字母卡 红五星

第一课 a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点拨引导

(一)故事激趣,感悟拼音。

1、兴趣盎然地听故事。

2、初步认识45个拼音字母。儿歌:学习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

3、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汉语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期待着下面的学习。

(二)观察图画,认读a.。

1、兴致勃勃地观看插图,与同桌进行讨论,然后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小男孩在唱歌。

生2:小男孩拿着话筒在唱歌。

生3:他唱歌时,嘴巴张得大大的。……

2、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清楚:小男骇嘴巴张得大大的。

3、仔细听教师的发音,教师每读一遍,学生跟读三遍。

4、全班齐读三遍。

5、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口型有什么特点。

6、同学观察发现:男孩的头和话筒就像a 的字型。

7、齐背儿歌。

课间活动:唱唱我们喜欢的歌。

(三)认识四线格,学写a 。

1、观察老师写a ,认识笔画名称:C左半圆,L竖右弯。

2、认识四线格,知道上格,中格,下格。

3、学生练习写a 。

注意:半圆的起笔点和落笔点要对齐,竖要写直,弯要写短,做到浑圆饱满。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教师讲故事。《小白兔的梦》

(一只可爱的小白兔特别喜欢听故事。每天他的妈妈都会给他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像孙悟空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猪八戒偷吃西瓜等等。有一天小白兔又想听故事了,可是妈妈、爸爸没在家,怎么办?想来想去,终于有了好办法。妈妈平时的那些好故事都是在一本书里装着的,我拿来自己看。小白兔打开书,哎呀,全是汉字宝宝,一个也不认识。急得小白兔直抓耳朵。怎么办?怎么办?谁来帮我认认?……不知不觉小白兔睡着了。睡梦中跑来了45个小精灵,……)

2、多媒体出示45个拼音字母。教读儿歌。

3、想认识这些神奇的拼音字母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鼓励学生用自己平时的`语言基础表达自己所看到的。)

2、再次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观察小朋友的嘴巴此时是什么样的?

3、出示a的卡片:这就是咱们今天要交的拼音朋友:a 教师教读。

4、让全班齐读,小组读。

5、请一同学当小老师上台示范读。

(强调 :发a时,嘴要张大,舌头居中,口型不变。)

6、再次看图,观察图中哪儿像a的形?

7、我们一起来记住它:小男孩,学唱歌,张大嘴巴a a a

1、我们和a 交朋友,不光记住他的名字,还要会写。教师示范写a

2、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拼音字母也有自己的家。出示四线格。

3、教师在四线格中示范写a 。并巡回指导。

(强调写字的姿势正确。)

4、评一评:同学的字母哪儿写得好?

5、对比自己的作业,再写一排。

(四)小结收获,感受快乐。

1、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我们在什么时候会发出a 的音?

生:到医院检查口腔时,医生要我发a 的音。

生:打针时感到疼,会说啊 (a)……

4、展示学得好的作品。

5、引导同学评价:字母所占的格子正确;

字母大小均匀;卷面整洁。

兴趣盎然 篇3

一、首先使孩子对评弹有初步的涉足,开启学生的兴趣之门

在新课标中明确表述了教材编写学生为本、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原则,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注重发掘音乐文化的内涵,课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主要是从苏州童谣开始到苏州话日常用语,从苏州话歇后语到苏州话绕口令,从苏州评话到苏州弹词再到苏州评弹。

无论是传统童谣还是创作童谣,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童谣,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童谣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从最最简单的苏州童谣开始说起:

笃笃笃,卖糖粥, 三斤核桃四斤壳,吃仔倷个肉, 还仔倷个壳。

这首童谣语言活泼,富于音韵,琅琅上口。在低年级教学的时候笔者就发现,虽然班级里只有大约一半的孩子是苏州本地的,但是全班并不是只有这些孩子是能够大声地念出来的,由于童谣的语言活泼,简单易学,使更多孩子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乐于表现了。

二、利用音响视频,诱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看风景优美的图画,更何况是孩子们最最熟悉不过的苏州风光呢?伴随着甜美软糯的歌声,一曲《苏州好风光》就把孩子们的眼球和孩子们的心绪牢牢地抓住了。有句话叫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江南这方水土之中孕育出来的吴地风情和人文素养,就象这“小桥、流水、人家”一样,淡雅、柔和,并赋有灵气和韵律,尽在视频中显现出来了。而笔者说道“苏州是座历史古城,苏州话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的,吴语形成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明清时期成为上层人士学习的时髦语言。吴语主要通行于中国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和安徽南部。使用人口约八千万,在中国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的时候,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地想用吴语来唱一唱《苏州好风光》这首歌歌曲了,在视频音响的诱发下,学生的兴趣也来越浓厚了,而且这种评弹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生。

三、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选择相应的评弹欣赏内容,引领学生的欣赏兴趣

评弹、弹词欣赏的剧目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笔者选择了著名评弹演员袁小良和王瑾的《白相玄妙观》作为教学内容来欣赏。这段《白相玄妙观》是弹词《玄妙观》的开篇,巧合的是,这个唱段是在美国的现场版,学生一听到是用英文开的头,立马耳朵就都竖起来仔细听了。特别说道玄妙观里的东西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演员渐渐加快速度依次介绍的时候,孩子们的兴趣达到了最高达,而更多的是对评弹演员的说、唱、弹、噱的高超的技艺的称赞。在反复品味的过程中,由于所涉及到的景点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结合这一点大家都感觉到这个唱段越听越有味,而学唱几句却很不容易,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成的。通过这一次的初涉,孩子们都感到苏州弹词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就在自己生活的周围。

四、评弹知识少讲解,多感悟,保护学生的兴趣

在上评弹教材的时候,一开始我总是要把苏州弹词、评话、评弹等这些名词做一解释,甚至要把它们的主要特点、表演形式、传统数目、历史渊源全都讲一遍。但是后来才发现,都讲一遍了学生也没有搞明白到底什么是什么,反而这些知识点使他们更加眼花缭乱。一度让我自己也不知所措。后来发现,其实只要引导学生能听,听完之后也并不需要具体分析评弹艺术,只需要结合评弹的剧目来学习,有范例、有音响、有资料、边欣赏、边评价、边讨论,学生易于记忆和理解,比单纯的记忆有趣多了。

五、模仿唱段,激发学生的表现评弹的兴趣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苏州话对话小品《苏州人、苏州话》:

A:苏州话,实在好听。而且苏州人的特点就像苏州话一样,温和、软糯。就是两个人有了冲突,听他们用吴侬软语吵架也是一种享受。那天在公交车上,发生仔这么一件事:

B:“阿唷哇,倷啥体踏我个脚?!”

A:“我勿当心呀!倷勿用着横冷横冷格哇,大惊小怪,人要拨倷吓煞脱者呀!”

B:“喔唷,倷做错仔事体还要嘴巴凶啊?!”

......

当孩子们理解这个对话小品的意思后,表演起来虽然有模无样,但兴致都很高在不断模仿评价中,学生越来越有样子了,哪怕只有简简单单的几句,孩子们依然很有成就感。课后学生还时不时地突然蹦出来几句台词呢!

不难看出,选用的都是一些简单易懂的苏州童谣、苏州日常用语、苏州评话、苏州弹词和苏州评弹,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只需要初略地了解苏州评弹的脉络,会唱会说会念简单的苏州童谣、日常用语、评弹、弹词和评弹就可以了,结合孩子的身心和审美,这足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苏州评弹的无限魅力,目的都是为以后进一步的了解、接触评弹,为今后的学习创设了兴趣和奠定了基础,相信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欣赏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兴趣盎然叩响英语之门 篇4

一、抓好入门教学是开展兴趣教学的第一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对英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点加以正确引导,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创造至关重要,如课前可以唱英文歌曲、以游戏的形式复习旧知识等,竭力创设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大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学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信任,因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最直接的来源就是英语老师的情感动力。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关系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如果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艺术以及教学策略感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非常高涨,自由地张开思维的翅膀去充分想象,从而可以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流畅和独特。反之,教师的教学平平淡淡,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极大地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继而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应把学生看作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认识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真正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自主获取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是课堂教学中的精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力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师生双方都有积极性,教与学才能达到协调一致,教学质量的提高才会有保障。

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教学中要竭力创设英语氛围,语言要风趣幽默,并配有内容丰富的肢体语言展现在学生面前,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因此,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尽可能把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兴趣盎然 篇5

【拼音】chūn yì àng rán

【简拼】cyar

【近义词】春色满园

【反义词】春寒料峭、春意阑珊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解释】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成语出处】季羡林《难忘的一家人》:“此时宴会厅里,必然是笑声四起,春意盎然,情谊脉脉,喜气融融。”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描写春天

【例子】北国的春天仍然冰雪覆盖,南方却已春意盎然了。

【英文翻译】spring is in evidence.

【成语正音】盎,不能读作“yīn馈被颉皑n”。

【成语辩形】意,不能写作“义”。

【产生年代】现代

【常用程度】常用

★ 春意盎然的意思是什么

★ 啊!春意盎然三年级作文

★ 春意盎然50字作文

★ 春意盎然观察日记

★ 春意盎然的春天作文

★ 春意盎然的唯美句子

★ 奔走呼号-奔走呼号的故事-奔走呼号的寓意-奔走呼号的意思

★ 登山小鲁-登山小鲁的故事-登山小鲁的寓意-登山小鲁的意思

★ 魂不负体-魂不负体的故事-魂不负体的寓意-魂不负体的意思

让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盎然 篇6

一、开讲生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却往往能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说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授新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设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和求成心。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在新授结束后:

师:(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师:(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师: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均分后的一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有的答90°,有的180°。)

师:哪个对?为什么?

生:180°,因为它还是一个三角形。

师:每个小三角形的度数是180°,那么这样的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这时学生的答案又出现了180°和360°两种。

师:究竟谁对呢?

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疑问,经过一翻激烈的讨论探究后,学生开始举手回答。

生1:180°,因为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了,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180°。

生2:我发现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拼接在一起的两条边上的两个角没有了,就比原来两个三角形少180°,所以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不是360°。

师师表扬学生,并通过提出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练中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但也往往因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而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1.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且另两角相等,求另两角的度数,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等,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以上设计,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2.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本课在完成基本题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时,教师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们恍然大悟。

五、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一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在本课结束时,我设计了一道抢答题:把图形截去一部分,(每次只截一次)要使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80°,有几种截法?学生原以为截法只有几种,到后来知道截法可以有无数种,感到是“一大发现”。但更使他们感到“一大发现”的是尽管截法有无数种,但剩下的图形的种类只有一种,因为内角和是180°的图形只能是三角形。这样练习,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六、“评”中增趣

“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如果教师的评价能多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

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兴趣盎然 篇7

让须依赖于个人的兴趣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中国教

初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中上来能力的。培”养素质, 如果没有兴趣和主教育的核心是学生思教学动性, 实践中我总是试如何培养能力呢?因此着让初, 中在想谈一些具体做法思想品德教学兴。趣盎然, 下面谈品一文趣、巧设导语, 引发学生兴德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前半。”好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教坤学习兴趣的源泉, 是让课堂活跃学成败起来的, 前奏教师应, 注重新课导言的艺它影响着一堂课的兴和教学内容术性和科学性, 善, 于利用情景教学要针对学生实际趣氛法, , 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创设各种教学情景, , 把学生渲染气盎趣的注, 激发求知欲意力集中起, 使来, 学生想听下引发学生兴然去调动, 学生的主观急于听下去, 能动性这样才, 使之进能充分

入最佳求知欲的亢奋状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通常是采用复习旧课, 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再导入新课的方法, 但如果经常采用此种方法会显得单调平常不能

吸引学生, 所以,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引言部分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可以用歌曲开头, 也可以用一段格言或一则寓言开头, 也可以用一个故事开头等等。我在讲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杜绝不良嗜好”这一课时, 用网络上的一首改编的《同桌的你》, 反映的是高晓松酒后驾车的事, 以此导入新课:生活中要杜绝酗酒等不良嗜好。

二、巧妙设疑, 培养思维

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 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 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 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了设疑,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 联系生活, 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 做到层层深入, 环环相扣, 引导学生讨论, 在讨论中教师除了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想得到升华和发展外, 师生间可以互相诘难答题、互相启发补充, 形成师生间双向的智慧交流, 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比如, 我在讲“法律维护社会生活”时, 提出了以下现象, 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我校外面的电话亭不时有小孩乱报警, 让公安机关出动警车;路灯有时被打烂;路边的花园经常被践踏。这些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及社会管理带来什么影响, 这些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该怎么处罚, 依据是什么?同学们在讨论中表现得非常活跃, 甚至还向老师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最后, 通过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了, 社会管理秩序, 需要法律来维护, 法律规范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行为,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一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处罚, 情节轻微的尚未触犯刑律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来处罚。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 教师和学生都增强了法律意识, 从而规范了自己的行为, 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守法, 起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 常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由此可见, 高尚纯洁的爱是师生心灵的通道, 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 是引导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 在教学中, 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 真诚地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在学习上帮助他们, 在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 经常走到他们中间, 找他们谈心, 参加他们的活动, 为他们服务, 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 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只有这样, 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 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

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 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教学媒介日益进入课堂, 广泛用于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诸如电影、电视, 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 真正做到“图文并茂”, 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 有身临其境之感, 觉得生动有趣, 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 我在讲“伟大的基本路线”这一内容时, 播放电视vcd让学生欣赏一幅生动画面、聆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然后再结合歌词内容, 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深圳那空前的改革举措,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感性上体会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 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

论化学课的“兴趣盎然”导入法 篇8

一、直观导入法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知识的开 端永远始 于感观。”实践表明, 采取直观教学理念导入新课, 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1.教具导入法。通过实物、模型、挂图、音像、多媒体等直观教具, 为学生提供与教学有关的感性材料, 直观而鲜明地引出新课的主题。例如, 通过问“教室的窗用什么材料做的”导入“镁铝”。好的直观教具可省略大量语言描述, 从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富有引力的直观印象, 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实验导入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新课伊始, 若能巧妙地安排一个现象新颖、变化明快的实验, 再配以生动的描述, 将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然后, 教师抓住这一最佳时机, 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 就可以使化学课的引入显得生动活泼。如通过玻璃管将氧气与浸在热水中的白磷接触, 结果白磷竟然在水中燃烧起来, 出现了“水火相容”的奇迹, 以此导入“磷”的学习效果很好。

3.动作导入法。指导学生做一些特殊的动作, 可以让他们亲身体验并受到启示, 引发兴趣和思考, 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学习“炼钢和炼铁”时, 一学生用一钢筋敲一生铁, 结果生铁断了。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4.常识导入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引发思考。如在学习油脂时, 教师提问:“火上浇水火会熄灭, 为什么火上浇油反而更旺呢?”以此引入 新课, 学生顿感亲切, 引发兴趣。

二、引用导入法

引用与化学教学 内容有关 的文章、诗词、谜 语、谚语、故事等, 可以起到点明主题、渲染气氛、创设情 境的作用, 同时, 又可以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让学生受到美的启迪。

1.古诗、成语、谚语、谜语 法。恰当选用 一些古诗、成语、谚语, 为即将出场亮相的“主角”营造生动、活泼、宽松的氛围, 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石灰石”时, 可引用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导入新课, 学生觉得非常有趣, 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同时被作者刚正不阿的人格所感染。此外用谜语、谚语巧妙导入, 也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2.故事法。讲故事是沟通师生情感, 启迪学生思维想象力、创造良好心理环境的法宝, 以故事为先导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例如, 在讲“甲烷”这 节课时, 教师以故 事开课:“1928年夏天, 军阀徐源泉部下的一名军长, 盯上了富丽豪华的东陵慈禧墓, 想发笔横财。开墓后, 他们首先 看到的是一个精致的烟盒装着上等的鸦片, 这时一个军官烟瘾大发, 摸出火柴就想美美地抽几口, 哪知刚一点火, 墓室就发生了爆炸。后来经调查才知道, 爆炸是由一种叫甲烷的气体引发的。甲烷究竟是何方神圣 呢?我们这一节课就来认识它的结构和一些性质。”近乎离奇的故事, 让学生惊讶不已, 学生立刻就对甲烷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从而自觉 地进入学 习的角色。这 样导入新课, 不仅给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 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而且为主题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联想导入法

精心挑选与学生生活实践、实际及见闻相联系的生活化趣味材料, 注重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 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既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容, 也是课堂导入的好方法。

1.温故知新法。孔子 说:“温故而知 新。”各种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发 展而来的。“温 故知新”的过 渡式导课, 也是化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例如, 在讲“HCl的实验室制法”时, 一开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Cl2 的实验室制法, 然后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知新”。

2.引人入境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创设能引起学生强烈兴趣或危机感的情境。如学习“环境保护”时, 指出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 人们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 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污水、垃圾、有毒气体排放, 乱砍滥伐, 野生动物的捕杀, 超标农药的使用, 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威胁人类的生存。以此导入可激发学生居安思危的环保意识。

让学生在地理课改中兴趣盎然 篇9

1.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引言。

好的引言能使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作为地理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 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 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 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例如, 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让一学生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员的口吻进行当天的“天气预报”, 因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倍感亲切;在2008年5月份, 中国汶川发生大地震时, 就可利用这一事件来向学生讲授关于地震的有关知识, 引用时用低沉的语言说:“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 一场空前的、惨绝人寰的地震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 仅仅几十秒钟, 地震释放的能量使6.9万多人罹难, 1.7万多人失踪, 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人民币。”这时, 同学们都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怎样才能预报地震, 并把地震带来的灾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2.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 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 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设疑导思,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在讲地球偏向力的时候提出, 长江两岸是否对称?如不对称, 哪一岸陡?哪一岸缓?讲风蚀作用时, 提出为什么开封北城墙的砖上会有许多洞穴?在讲授“大气热力状况”时可先提问:“为什么月球的昼夜温差达到300℃以上, 而地球的昼夜温差却要小得多?”使学生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的心情。“欲知后事如何”, 就必须全身心投入, 积极思考, 从而激发了学生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

3. 穿插一些趣味故事, 助长学生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故事, 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 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如在讲“气旋”时就可以给同学们讲三国时代“火烧葫芦峪”的故事, 司马氏之所以能在葫芦峪死里逃生, 其实就是因为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 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 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 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 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 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 否则, 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故事一讲同学们也就自然会对气旋的问题充满兴趣。又如在讲“日界线”一节时, 教师用以下故事引入:1922年, 麦哲伦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壮举, 回到西班牙时惊奇地发现, 航海日志上明明写着这一天是9月6日, 而西班牙的日历上却是9月7日, 这是为什么?麦哲伦和他的船队真的被魔鬼偷去一天吗?通过这样的小故事, 课堂就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了。所以在地理课堂上穿插趣味小故事无疑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使学生乐于接受和掌握。

4. 利用课堂活动, 提高学生探讨的积极性。

新课程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充当幕后的导演,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所以课堂活动就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最好方式。例如在讲授“地球光照图时”就可以利用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教学设计上首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设计了小组擂台赛的形式, 题目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答对得1分, 答错不扣分;抢答题答对得1分, 答错倒扣1分。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和热情, 又能体现新课程中的过程性评价理念。其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也让他们“动”起来, 采取了分组探究的形式, 每个小组绘一幅图, 并让每个小组的一名代表在黑板上绘图, 其他同学充当小老师, 给本小组的同学纠错。对于同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才给予点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从而使学生兴趣、研究能力得到培养。

5. 师生密切交流, 提高课堂的活跃气氛。

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 也是广泛的, 所以在课堂上往往会有同学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作为老师就一定要认真地去聆听, 与他们密切交流。这些环节往往会激活课堂气氛, 点燃学生情绪, 师生对答精妙之处, 学生还会发出会心的笑声, 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同时也增强了老师的亲和力, 进而激发出学生认真听课, 喜欢学习的热情, 慢慢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

6. 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成败。当然这一素质包括业务水平和自身修养。要想让学生喜欢学, 首先教师应具备和这一学科相关的学识, 能够在这一领域游刃有余, 方能带领学生自由地在地理知识的海洋里游弋, 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影响学生。其次, 教师应具备高雅的气质。长期以来, 地理学科给大家的印象是特“理性”的知识, 教师应用自己优雅的举止, 充满活力、幽默、风趣的谈吐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 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的“柔性”, 激发对“理柔”结合的地理学科产生兴趣, 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促进剂, 有了兴趣, 学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变苦学为乐学, 不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 只有潜移默化地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 时间一长, 学生们才能在上地理课时感到轻松愉快, 觉得既能学到知识, 又是一种享受, 从而形成爱好地理的良好学习风气。学习地理的过程是一个情怀释放的过程, 所以, 让学生们尽快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改变过去对地理的认识, 体会学习地理的乐趣, 显得尤为重要。

摘要:要让学生在地理课改中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乐趣, 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引言,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兴趣, 穿插一些趣味故事, 助长学生兴趣, 利用课堂活动, 提高学生探讨的积极性, 同时师生密切交流, 提高课堂的活跃气氛, 并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

让我的物理课兴趣盎然 篇10

关键词:兴趣,情境,数字实验室,因材施教

学生对某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就会积极思考, 大胆探索, 优化自己的认识活动。物理是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兴趣就更为重要。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就是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引起内心冲突, 唤起思维, 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真正“卷入”到学习之中。

1. 用故事, 制造悬念。

结合物理教学, 把内容故事化, 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的内容中来,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讲“参照物”时, 我讲了一个千古奇闻, 即《镜花缘》中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刮了一阵大风, 把咱家的一口井吹到墙 (篱笆做的) 外去了。”学生听后非常活跃, 提出疑问, 为什么会被吹到墙外?仿佛置身于这个情境中, 激起探索欲望。

2. 利用生活实例, 体现物理的实用性。

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 教学时应利用生活实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寻找物理规律, 并与生活联系, 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树立“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 如讲《杠杆》时请力气大的同学不借任何工具将瓶盖打开, 结果许多男生无功而返。一女生却能轻易打开, 她只不过用了启瓶器。生活中的杠杆由此引出。

二、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 强化兴趣

实验是物理的特点, 我把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好奇心因势利导, 除了做课本上规定的实验外, 还精心设计一些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实验来直观刺激学生, 唤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及时巩固兴趣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 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来自于多方面, 学校的数字实验室给他们提供了巩固兴趣的条件。比如进行《弹力、力的测量》一课的教学时我就利用了数字实验室, 在这里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 屏幕上能表现相互作用力关系的波线图给了他们最直接的印象, 使他们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了鲜明深刻的认识。

四、创造成功机会, 保护兴趣

对学生因材施教, 尤其要让“学困生”走出反复“失败”的怪圈, 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及时肯定表扬, 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 创造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使之品尝成功的喜悦。

兴趣盎然 篇11

显而易见,钟老师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敢创新,既使学生感到意味无穷,又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这难道不是营造浓浓“语文味”的有效举措吗?

三、在“温馨、生动、激励”中享受甜味

苏瞿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故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用温馨、生动、激励的语言去激情、传情,这样,可以点亮孩子们乐意学习的“智慧灯”。请听许嫣娜、陈丽羽、毛立业等老师热情有加的课堂用语;

师:我最后再请三个小朋友。最关心别人的“小燕子”,最神气的“小青蛙”,最勤劳的“小蜜蜂”来商量商量。(三人读课文)(珍视感受入情入境)

师:(一生说读懂了这句话: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的雨露……)我想到了润物细无声,你们见过雨露没有?(生:没有)伸出你的小手,这就是一片绿绿的叶子,上面滚动着一颗露珠,怎么样啊?(生:圆圆的,它像洁白的珍珠,又像美丽的宝石)多么美啊!那我们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雨露呢?(生:喜欢、爱惜)(就地取材撩动思绪)

师:轻一点,别把雨露震落。(生齐读)(步步为营事半功倍)

师:你们读得真好听!语气惟妙惟肖,我感到女生读得像李清照,男生读得像李白。(温馨评价怦然心动)

师:别不好意思,你刚才说得多完整啊!以后大胆举手吧。我发现你是个能说会道的孩子。(洗耳恭听充满信心)

我想:老师们的这些扣人心弦、充满“语文味”的激励性话语,必然沁入学生心田,心里肯定比吃了蜜还甜,他们怎么会不津津乐道呢?

综上所述,“新秀”们精彩的教学表演,“三味”可谓结合得水乳交融,真正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确实给人一种余音绕梁之感,让人折服,但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语文味”芬芳四溢,沁人心脾。

让聋校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

何芳

一、循序引导,培养兴趣

小学写作的教学过程由写话开始,再进入到写作。写话是写作的起步,是学习写作的基础。在写话训练中,教师要树立“小题目、大作文”的意识,尽可能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空间。可以先通过说话这一为学生所熟悉的途径,充分发挥小学生爱讲故事、爱听故事的天性,引导他们将所要写的“话”先说出来。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都参与到说的游戏中来,使说出的话异彩纷呈,让思维在碰撞中闪出耀眼的火花。然后,再引导学生将所说的话写下来,并引导学生不断朝着流畅、优美、简洁的方向提高,使学生的“说”“写”兴趣得到不断的培养与巩固,技能得到不断的锻炼与提高。

二、提倡比赛,保持兴趣

兴趣的培养只是学习的起点,兴趣的保持才是学习的基础。保持学生写作的兴趣是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这首先要求教师克服急躁情绪,充分作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同时结合学生的阅历、心理等特点,寻找最佳保持兴趣的途径与方法。如,包含有比赛成分的活动,小学生往往能乐此不疲,保持较高的兴趣。笔者有意将比赛引入作文教学中,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比赛,如“说话比赛”“写话比赛”“习作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采取与同学比、与自己比、与范例比、与老师比、与名家比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比构思、比语言、比规范、比想象、比意境,将比赛的氛围营造得十分浓厚,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当然比赛的引入与实施,应该与鼓励、引导相结合,否则比赛最终将会伤害学生的自信与自尊,同样会导致兴趣的丧失;再者,学习写作的终极目标不是比赛,而是个人的能力与素养的提高。因而,保持写作兴趣,比赛固然是一个好办法,但适时、适当的鼓励和引导也非常重要,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可收到保持兴趣的长效之功。

三、亲历亲为,强化兴趣

写作是一项工作量大、强度高的学习活动,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为体会个中滋味,教师应参与写作的具体实践,动手、动脑再动嘴。这样做,一是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觉得写作不单纯是一项作业,而是一项连大人都在从事的重要活动,便会产生一种成长的自豪感,使写作的兴趣不断被强化:三是有利于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家里手,为全面正确评价学生的习作、保持和强化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加必要的切身体会。

兴趣: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篇12

一、以“奇”激趣

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深入钻研教材, 在课堂上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能引起学生好奇与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悬念, 使学生求知的欲望处于“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例如讲“对数”一节, 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一张0.083mm厚的纸, 对折3次厚度约是1mm, 若对折30次,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厚度是多少?待学生猜想后, 郑重告诉他们, 厚度比10座珠穆朗玛峰迭起来还高。学生个个目瞪口呆, 我马上写出算式0.083乘以2的30次方。但要计算出结果不容易, 要完成这个计算, 需要用到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感到好奇, 求知欲强烈, 使学生探求问题之情一发不可收, 大大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以“新”导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于数学教材不可避免地存在些枯燥乏味的内容, 所以教师要善于联想, 赋予这些内容以新颖有趣的形式展示出来, 使学生学起来“乐之”。如:讲排列应用题中的一例:7人排成一排照相。问: (1) 甲一定要排在正中间有几种排法? (2) 甲乙两人不相邻有几种排法? (3) 甲乙连排有几种排法?本来是一道较枯燥的题目, 我在备课时将此题换成如下形式:高三毕业了, 7个同学排成一排照相。 (1) 同学甲好显示自己, 个子虽最矮但一定要排在正中间, 有几种排法? (2) 后来甲乙两人要分开站, 有几种排法? (3) 甲乙两人一定要排在一起, 有几种排法?经过这样改变问题情景, 学生不仅对该题的解法印象深刻, 而且兴趣大增。

三、以“用”培趣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教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一旦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那么数学将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而实际问题一旦被学生所学知识解决, 那么学生将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如讲排列组合时, 我设计如下一例:徐州市的电话号码由7位升到8位可净增多少个号码?再如讲立几时, 设计“你能帮助建筑工人检查所砌墙面与水平面垂直吗?”这些问题的提出, 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于是产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四、以“竞”促趣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 教学中恰当地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利用课余时间开辟第二课堂, 组织课外兴趣活动, 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乐”中学。如利用板报进行每周一题征解;开专题讲座;利用重大节日设计趣题等。 (1) 99年澳门回归时, 设计了一题:1557年葡萄牙占领澳门, 442年后的1999年12月20日将回到祖国怀抱, 试确定1557的442次方与1999的1220次方和的个位数字。通过活动, 既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又体现了相互协作意识, 学生在竞争胜利的喜悦中学到了知识, 增长了才干, 既培养了学习兴趣又陶冶了情操。,

五、以“情”引趣

教师热爱学生, 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 师生间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 学生喜欢热情和蔼理解尊重的教师。学生对他的课也深感兴趣。反之, 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对立, 学生不愿上他的课, 对这门课就产生反感情绪。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此, 教师在提问时, 要耐心细致, 适时加以点拨和指导, 肯定其长处, 补充其不足, 给予恰当的评价与鼓励;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决不能歧视。近30年的从教生涯, 使我深深懂得与学生搞好关系的重要性。

摘要: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已是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本文通过几个实例来对激发和培养数学学习兴趣途径探讨。

关键词:数学,激发,培养,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5) .

[2]教育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5) .

[3]周明儒.徐州师范大学学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1999, (12) .

[4]蔡上鹤.学好数学的内驱力[J].中学数学, 1994, (4) .

上一篇:在线教学模式下一篇:科研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