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教学

2024-09-19

骨科教学(精选12篇)

骨科教学 篇1

临床实习是基础医学教学的延伸,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初始阶段, 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临床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质量, 临床实习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今后能否承担临床一线工作。骨科实习因骨科学专业性强、新理论与新技术发展快, 而成为整个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如何提高骨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1 骨科实习面临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 病人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自主性, 其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对临床医师进行医疗活动中的资格、执业、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有比较详细的法律规定。因此, 医院和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 这给临床教学带来一些困难。临床医疗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 由于伦理道德、法律等因素以及医学生本身阅历及经验的缺乏, 加之医院为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减少或禁止实习学生对一些常规体检及一般检查进行操作的机会[1]都将严重影响临床医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医疗和临床教学的关系, 将产生医疗纠纷, 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

随着医疗模式日趋成熟, 医疗环境竞争日趋激烈, 医学生面临着毕业后去向的选择等困惑。部分医学生忽视临床实习, 把临床实习当作走过场, 认为可以在将来工作时弥补;有的医学生把考研复习当成临床实习阶段的主要任务, 积极准备考试、面试;还有部分医学生为毕业分配而奔波。这种情况势必严重影响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骨科领域发展迅猛, 已分为关节、创伤、显微、手外、骨肿瘤、脊柱等多个亚专业。而医学生在骨科实习期间很难完全了解各个亚专业的知识, 影响其对骨科知识的全面了解。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循证医学的迅速兴起为总结和分析医学发展动态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资料, 而现有的教科书甚至有关参考书籍很难全面反映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 给临床实习提出新的挑战。

2 探索和体会

针对骨科实习面临的种种问题, 可从7方面进行解决。

2.1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实习带教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达到教学目的。操作上可采用示教法, 通过带教教师的演示直观地再现某种治疗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如可以通过演示打石膏、上小夹板的过程给学生讲解骨折的外固定方法, 也可以通过演示给病人换药讲解无菌术。在对病人进行操作时, 带教教师应放手不放眼, 操作后指出学生的不足并将自己的一些体会传授给他们。在骨科理论学习上可采用病例分析法, 精选典型案例, 以临床病例为线索, 进行问诊、查体、辅助检查和制定治疗方案, 引导学生主动将收集到的病例资料加以分析、推理、判断, 诊断疾病。这些教学方法可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2.2 规范医疗文书书写, 避免医疗纠纷

医疗文书是一切医疗活动的载体, 是对医护人员的诊疗过程全面而客观的记录和总结, 具有法律效用。因而病历书写是临床的基本功, 也是考核实习生基本理论水平、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带教中, 首先, 给学生详细讲解病历书写的有关规定、专科病历书写的特殊要求、病历书写中的常见错误等。其次, 培养学生采集病史、体检、准确表达医学术语的能力。最后, 帮助学生修改病历书写中的错误。

2.3 教学中重视影像、解剖知识的学习

骨科与解剖学、影像学关系密切, 在实习带教中要准备相关解剖学内容并尽量将其简化, 通过直观方法 (如解剖图解、标本以及肢体运动等) 回顾与复习运动系统正常解剖结构、生理特点, 由解剖学知识发散地讲授相关疾病发病机制、治疗原则、手术入路等[2]。定期与影像科协作举办骨科相关的X线、CT、MRI技术的知识讲座、读片会、病例讨论会, 讲解正确阅片方法及如何依据影像资料结合临床做出诊断;对骨科领域的骨密度仪、肌电图、脊髓诱发电位、造影技术、放射性核素检查等知识做较全面的讲解。

2.4 注重医德医风教育

实习阶段带教教师和学生相处时间较长, 带教教师的道德情操、气质、品格都将直接影响学生, 成为学生的活教材[3]。因此, 带教教师应用行动来影响学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首先, 帮助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其次, 培养学生严格执行医院管理制度、医疗工作制度和医疗技术操作常规的意识和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最后, 在临床操作中, 注意协作精神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开展从逐步教育学生互相配合、协调完成手术到形成集体协作精神, 从单一的、具体的技能训练到沉着冷静、处变不惊、锲而不舍的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训练[4]。

2.5 介绍骨科新知识、新进展

骨科相关学科如材料学、生物力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等发展日新月异, 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 教科书上的知识已稍显薄弱, 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实习过程中介绍骨科相关理论的革新、技术的进步, 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生物材料、新的手术器械和新的手术方法。如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行压缩骨折, 近年来以后凸成型术、椎体成形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 术中可选择的材料有PMMA、CPC或其他生物材料,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手术方式、材料的选择及其利弊。通过带教, 开拓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习中, 要安排学生去不同亚专业科室进行实习, 全面学习骨科知识。

2.6 合理处理考研、就业与实习关系

考研、就业压力影响了毕业实习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考研与实习的关系。首先, 强调实习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其次, 加强实习安排的合理性;再次, 在带教中有意识地将考研的知识点穿插其中;最后, 与学校教务处协商制订适宜目前教学形势的实习计划, 保障既完成实习任务, 又不影响考研与就业。

2.7 建立实习考核模式

学生出科前, 对其进行严格的出科考试。骨科临床实习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病案书写。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骨科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操作能力, 病案书写主要考查临床思维能力。严格的考核制度可促使学生严肃对待考试, 加强学习, 进行考前复习。

骨科实习是骨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应不断进行探索, 改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曹晓瑞, 朱庆生, 朱锦宇.浅谈如何提高医学生骨科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J].医学信息, 2010, 6 (23) :1570-1572.

[2]张超, 周跃.骨科学临床见习带教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 17 (2) :118.

[3]马小利, 邵鸿生, 王斌雄.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骨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学, 2010, 28 (11) :85-87.

[4]杨洁, 刘保江, 付春芳.临床本科生外科学总论实习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 10 (6) :710-712.

骨科教学 篇2

一般病人入院时的护理

一、病人入院后的护理常规 ㈠准备病床单位

接到住院通知单后,应立即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并准备病床。手术后病人应准备麻醉床,危重病人应安置在危重病室或ICU病房,并作好各种抢救治疗的用物准备。㈡迎接新病人

观察和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状况。详细介绍病区环境,有关规章制度、介绍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使病人尽快熟悉新的环境。护士应尽量协助病人满足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使病人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角色,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㈢填写入院病历及各种卡片

做好入院登记,详细认真填写各种护理文件和卡片。对昏迷和危重病人应向其家属及同事进行了解,对联系地址、电话等必须填写准确。㈣完成各项检查

入院后除完成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等一般项目的测量外,尚须了解病人既往病史、健康状况、药物过敏史等。必要时协助医生完成体格检查。㈤通知医生

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医嘱,了解医疗诊断及下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方案。㈥收集检查资料

将门诊检查的各种资料、报告单收集、分类并粘贴在病历上,对X线、CT、B超等影象学检查有关照片等资料收集备用。㈦制定护理计划

完成对病人的全面检查后,根据病人健康状况,外伤程度等作出健康评估,确定护理计划。㈧做好宣教

根据病情正确指导病人体位、注意事项、饮食、观察及护理重点、按照护理程序完成护理。

二、病人入院后的专科护理 ㈠体位

骨科护理是应用人体力学原理的一门护理专业学科。在静止或活动时应遵守力学规律,使体位放置稳妥,活动时用力得当,不致使机体引起疲劳、畸形、生理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护理的任务就是使病人既舒适又不影响治疗,而且有利于功能锻炼与功能恢复。因此,正确安置病人体位,尤其对牵引、石膏外固定、卧床病人就注意保持关节功能位,以保证固定关节有最大的效能。如发现问题须及时予以纠正。例如: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伤肢牵引时应保持外展位。外展的程度可能不完全一样,但绝不允许内收。人体各大关节的功能位一般是: 肩关节:外展45°,前屈30°,外旋15°; 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屈20°~30°;

髋关节:前屈15°~20°;外展10°~20°;外旋5°~15°; 膝关节:屈曲5°左右或伸直180°; 踝关节:根据情况,可屈曲5~10°; ㈡患肢观察与护理

1. 对经门诊治疗处理过后病人,注意检查石膏、夹板等外固定装置是否妥当、正确,对拟行牵引的病人,及时安置牵引装置、注意牵引效果。

2. 注意观察患肢肢端血液循环,防止发生缺血性并发症。3. 对开放性操作清创术后的病人,了解入院前治疗情况并注意观察伤口出血、感染等情况。

4. 对骨病病人注意保护患肢,根据骨骼病变程度,予以卧床,减少活动或石膏托固定,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5. 截瘫及长期卧床病人要注意预防褥疮的护理。

第二节

石膏固定术后病人的护理

一、病人问题

无论是普通的肢体石膏还是躯干部的大型石膏都会给病人造成各种不便,如活动受限、生活处理能力下降或丧失等。病人因石膏压迫可发生局部软组织或整个肢体的血液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石膏固定后的肢体长期不活动可导致废用综合征,如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全身的心肺功能降低、静脉血栓形成和泌尿系并发症等。因此也激发焦虑、急躁、恐惧、厌倦等心理情绪变化。

二、护理观察

1. 疼痛 骨折复位后一般疼痛明显缓解,如果疼痛继续存在,并呈持续性剧痛,应提高警惕,因为往往一般疼痛是病人患肢血液循环障碍的最早期表现之一。

2. 患肢肿胀 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多表现为患肢严重肿胀。3. 皮肤温度 血循环障碍时肢端皮肤温度较健侧低,甚至冰冷。4. 皮肤颜色 如果动脉供血受阻,患肢为贫血性缺血,肢端皮肤苍白;如果静脉回流受阻,患肢为瘀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呈青紫色。

5. 感觉异常 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最早出现异常改变,表现为肢端麻木、感觉迟钝或消失。

6. 脉搏减弱 如果夹板内或组织内压力高度增加,阻断较大动脉的血液供应,肢端出现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组织缺血程度严重。

7. 活动功能障碍 肌肉组织缺血后表现出为手指或足趾肌力减弱、活动受限。如严重缺血时手指(足趾)呈屈曲状态,被动牵伸时可引起剧烈疼痛。

三、一般护理

1. 石膏固定前的肢体或躯干应清洗干净,如有伤口应做好换药工作。

2. 在寒冷环境中要注意病人的保暖,防止着凉;气候炎热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尤其是躯体大型石膏,往往因散热不好病人发生中暑。

3. 长期应用石膏固定,皮肤表面可有一层死去的上皮组织,应及时清除。清除物方法以为用温热的湿毛巾浸湿擦去而不可强行撕剥。

四、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理问题1:有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可能 护理措施:

⑪对刚刚施行石膏固定的病人就列入交接班项目,进行床头交接班。⑫将患肢抬高,以利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上肢可用托板或悬吊架,下肢可用枕头垫起,使患处高于心脏水平面20㎝。

⑬严密观察患肢有无苍白、厥冷、发绀、疼痛、感觉减退及麻木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妥善处理。如肢端血运障碍,应立即松解减压。

护理问题2:有发生压疮的可能 护理措施: ⑪打石膏时须用手掌托信被固定的肢体,不能用手抓捏,以免在石膏上形成凹陷,对肢体形成局限性压迫。

⑫石膏边缘应修理整齐、光滑,使病人舒适。避免卡压和摩擦肢体。⑬压疮的早期症状是局部持续性疼痛。注意观察石膏边缘及骨隆突部位有无红肿、摩擦伤等。每日用手指蘸酒精伸到石膏边缘里按摩一次,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要协助病人定时翻身变换体位,保持床单被褥清洁、平整、干燥、无碎屑,以预防未包石膏的骨突出部位发生压疮。⑭利用嗅觉进行观察。如石膏内有腐臭味,说明石膏内在压疮,已堪溃疡发生坏死,或是石膏内原有外伤感染,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护理问题3:有石膏变形的可能 护理措施:

⑪石膏未干因前①要用手掌平托石膏固定的肢体,不可用手指抓捏;②尽量不要搬动病人,若病人要变换体位,应给予适当的扶持;③切勿牵拉、压迫、活动,也不可将包石膏的肢体旋转在硬质床板或地面上,可更不可在石膏上放置重物,以免引起石膏折断、变形,骨折端移位或石膏凹陷处压迫血管、神经、软组织,使肢体出现缺血坏死形成溃疡。

⑫石膏未干固前不应覆盖被毯。如天气寒冷盖被除数须用支架托起,并注意保护外露肢体。温度低、湿度大时,可用灯泡烘烤或以电风扇吹干。石膏干后注意勿使其受潮。

⑬石膏干固后脆性增加,由于杠杆作用在关节部位容易断裂,搬动时切忌对关节处施加屈折成角力量,而应平托加以保护。翻身可改变体位时,都应设专人注意保护石膏,避免折裂。护理问题4:有肌肉萎缩的可能 护理措施: ⑪于石膏固定的当日就可指导病人作石膏内的肌肉舒缩运动。

⑫病情允许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可先在床边站立,再扶拐短距离行走,循序渐进。

⑬石膏拆除后可每日按摩肌肉2~4次,并加强功能锻炼。

第三节

牵引病人的护理

一、牵引的种类和方法

㈠短时牵引 主要是手力牵引,通过短时间牵引,使新鲜骨折和关节脱位复位。手力牵引后常需要铺以小夹板、石膏持作外固定。㈡持续牵引

分皮肤牵引、兜带牵引、骨牵引三种:

1. 皮肤牵引 利用紧贴皮肤的胶布条或海绵带对肢体施加牵引力。牵引重量不超过5㎏。多见于四肢牵引。

2. 兜带牵引 利用布带或海绵兜带兜住身体突出部位施加牵引力。如①颌枕带牵引,用于颈椎骨折、脱位和颈椎结核、颈椎病等。②骨盆牵引,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③骨盆兜悬吊牵引,常用于骨盆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3. 骨牵引 利用穿入骨内的克氏针(d=0.75~2㎜)、斯氏针(d=4~6㎜)、巾钳或颅骨牵引弓,对身体患部进行牵引。① 颅骨牵引

重量:体重的1/12。② 尺骨鹰嘴牵引

重量:体重的1/20。③ 尺桡骨茎突牵引

体重的1/20。④ 掌骨牵引

体重的1/20。⑤ 指骨牵引

不超过1㎏。⑥ 股骨大粗隆牵引

体重的1/12。⑦ 股骨髁上牵引

体重的1/7。⑧ 胫骨结节牵引

体重的1/7。⑨ 踝上牵引

体重的1/12。⑩ 跟骨牵引

体重的1/12。⑪ 跖骨牵引

与掌骨牵引类同。

二、牵引治疗的适应证

⑪骨折 包括新鲜骨折和陈旧性畸形愈合的骨折。

⑫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新鲜关节脱位(手法牵引复位后辅以皮肤牵引,防止关节再脱位。

⑬关节及其周围的病变 包括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以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炎症,如髂窝脓肿、肢体蜂窝组织炎等,用皮肤牵引可预防和矫正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⑭骨骼病变

包括骨肿瘤、瘤样病损、骨髓炎和骨结核等,用皮肤牵引可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

⑮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可用兜带牵引以达到治疗目的。

三、牵引的的常见并发症

1. 皮肤水疱 多因胶布牵引时粘贴不均匀,不牢固,或粘贴面积小,牵引重量过重。也有部分病人是由于对胶布过敏所致。

2. 血管和神经损伤

进针时定位不准及进针部位错误所致。有时需与骨折或脱位合并的血管、神经损伤相鉴别,因此牵引前应注意检查。3. 牵引针眼感染

针眼处有分泌物未清除,或牵引针松动,左右滑动易导致感染。

4. 牵引针滑脱

颅骨牵引钻孔太浅,或未将两弓尖靠拢压紧螺母拧紧。钻孔太深易将颅骨内板钻穿,形成颅内血肿。

5. 坠积性肺炎

长期卧床不活动,加之头低脚高位,或因疼痛而昼控制不咳嗽。尤其是老年病人抵抗力差,易发生坠积性肺炎。6. 褥疮

长时间牵引活动不便于工作,在骨突处易发生褥疮,最常见的部位是骶尾部、大粗隆、髂嵴、外踝、腓骨头和足后跟等。7. 关节僵硬

患肢长期固定不动,关节液及血液循环不畅,浆液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和软骨变性,引起关节活动障碍,使关节僵硬。

8. 足下垂

下肢水平牵引时,踝关节呈自然足下垂位。若不将踝关节置于功能位,加之关节不活动,会发生跟腱挛缩,产生足下垂畸形。此外胫骨结节牵引定位不准,也易损伤腓总神经,导致足下垂。9. 肌肉萎缩

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代谢活动减退,导致肌无力和肌萎缩。

10. 便秘

长期卧床使消化系统活动发生改变,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

四、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理问题1:有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可能 护理措施:

⑪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包括肢端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以及病人的叙述,如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

检查毛细血管的方法:用力按压指(趾)甲,甲床出现苍白区,松开后又很快转红润为血液循环正常。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桡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时引起剧痛,病人感觉肢体疼痛、麻木,说明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如是否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须及时处理。

⑫小儿行双腿悬吊牵引时,由于牵引力的作用,皮牵引的胶布及缠绕于其上的绷带会向牵引方向移动,因此可能导致膝部的绷带卡在膝下周径较粗之处压迫血管,甚至引起小腿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因此要随时检查,并耐心倾听小儿叙述,如小儿无故哭闹不安,应首先考虑是否牵引所致。护理问题2:有牵引无效的可能 护理措施:

⑪皮牵引者应注意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如有要及时处理。如胶布过敏局部刺痒病人不能忍受,可考虑用海绵带皮牵引或骨牵引。告诉病人不适应时及时报告而不能擅自取下,否则影响治疗效果。颅骨牵引者应每日将颅骨牵引弓的靠拢压紧螺母拧紧0.5~1圈,防止颅骨牵引弓松脱。⑫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滑车抵住床尾或床头,防止牵引锺着地,防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牵引绳上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物,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⑬滑动牵引的病人,要适当垫高床的一侧,以保持牵引力与体重的平衡,防止发生诸如下肢牵引者足部抵住床尾栏杆,或颅骨牵引者头部抵住床头栏杆等情况而使牵引失去作用。护理问题3:有牵引不正确的可能 护理措施:

⑪牵引时患肢旋转的位置应符合要求,如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时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但单个肢体的位置应与躯干、骨盆联系起来看,否则易引起错觉。为防止患肢外旋,可穿带有横板的防外旋鞋。

⑫股骨段骨折行骨牵引时,患肢应尽量外展,病人保持半卧位,以利于骨折对位。胫腓骨中下段骨折行跟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外角,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骨折复位。

⑬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重量过小,不利于骨折复位或畸形矫正;重量过大,可导致过度牵引,造成骨折不愈合。当牵引病人叙述患处疼痛时,应认真分析原因,不可简单地减轻重量。例如关节炎病人当重量不足以拉开关节面时仍会感到疼痛,加大重量后疼痛即可消失。

⑭告诉病人及其家属,不能擅自改变体位,不能自己增减重量,否则造成牵引失败而影响治疗。护理问题4:防止发生并发症 护理措施:

⑪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打背部。⑫防止发生褥疮:在骨突起部位,如肩背部、骶尾部、双侧髂嵴、膝踝关节、足后跟等处放置棉圈、气垫等,并定时按摩,每日温水擦浴,保持床铺干燥、清洁。若皮肤受压发红,可涂抹红花酒精后按摩。

⑬防止便秘: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素食物。指导病人每日按摩腹部,有便秘的可口服通便药可开塞露肛塞必要时灌肠等。

⑭防止足下垂:腓总神经损伤和跟腱挛缩均可引起足下垂。因此下肢牵引时,应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平时应用足底托板或砂袋将足底垫起,以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如病情许可,每天应主动伸屈踝关节,如因神经损伤或截瘫而引起踝关节不能自主活动,则应作被动足背伸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跟腱挛缩。

⑮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在牵引期间应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如肌肉的等长收缩、关节活动等,辅以肌肉按摩及关节的被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肌力和关节的正常活动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⑯过牵综合征:多发生于颅骨牵引时,为牵引过度导致的血管、神经损伤。易伤及的神经、血管主要有舌下神经、臂丛神经、脊髓、肠系膜上动脉等,表现出相应的神经、血管受损症状。如舌下神经过牵表现为吞咽困难,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发现症状及时去除牵引,症状会很快消失,因此平时应注意观察。

⑰防止钢针眼感染:保持牵引针眼干燥、清洁。针眼外不需覆盖任何敷料。可用酒精棉签涂擦1次即可。针眼处如有泌物可痂皮,应用棉签将其擦擦去,防止痂下积脓。注意牵引针有无左右偏移,不可随手将牵引针推回,应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后调至对称。若是牵引针反复发生偏移,可用宽胶布粘贴患肢于牵引架上,防止移动。

⑱防止皮肤溃疡: 多见于皮牵引时。皮牵时应有骨突起部位垫棉垫,防止磨破皮肤。出现水疱时应及时处理。水疱少时可用75%酒精擦洗;水疱多或有大片皮疹,经治疗无效时,应改用骨牵引。

⑲其他: 颌枕带牵引时应防止带下滑压迫气管引起窒息,进食时应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床田边应放置吸引器备用。如发生异物吸入性窒息,吸引器无法奏效时,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气管切开,取出异物并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问题5:缺乏功能锻炼的知识 护理措施:

⑪向病人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合作。

⑫早期主要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2周后开始练习关节活动,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增大活动强度,但要以活动后病人不感到疼痛、疲劳为度。⑬肌肉瘫痪的肢体应作关节的被动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⑭病情许可时应练习全身性活动,如扩胸、深呼吸、用力咳嗽、抬起上身等,以改善呼吸功能。

第四节

脊椎骨折病人的护理

一、脊椎、脊髓的解剖概要

脊柱位于人体躯干部背侧正中,是人体的中轴支柱。它是由多块脊柱骨、韧带及椎间盘连接而构成,具有保护、支持和运动的功能。成人脊柱长约70㎝,共有24块脊椎骨(C1~

7、T1~

12、L1~

5、S1、尾骨1个)组成。脊椎骨间是借椎间盘、各种韧带以及肌肉组织相连接。每个脊柱骨分为椎体和附件两部分,椎体位于椎骨的前部,是主要负重部分。脊柱的颈椎和腰椎活动范围较大。胸椎的上10节活动范围小,较稳定。胸腰段交界处脊柱活动较多,易损伤。每个脊椎骨的后部均有一孔,各椎骨的椎孔上下相通形成椎管,脊髓即在内通过,并从每一节段发出一对脊神经(颈节段8个、胸节段12个、腰节段5个、骶节段5个和尾节段1个)。它们并不完全对应:C1~4(脊髓)大致于同序椎骨相对应;C5~8和T1~4与同序的上1节椎体平对;T5~8约与同序的上2节椎体平对;T9~12约与同序的上3节椎体平对;L1~5约平对第10~12胸椎范围内;骶髓和尾髓约平对第1腰椎。脊椎骨损伤可累及相应节段神经或脊髓的损伤

二、病因

脊椎骨折可由各种不同的外力作用损伤,绝大多数是由间接暴力而引起,少数因直接暴力所致。间接暴力所引起的如病人自高空坠落,臀部或双足着地,地面对身体的阻挡使脊柱猛然过度屈曲,所发生的挤压力量可引起椎体挤压性骨折;病人站立、行走时,被快速行进物体猛烈撞击腰部或背部,导致脊柱过度屈曲或过伸,而发生骨折和脱位;病人站立、弯腰工作时,由一重物下落砸压在头、肩、背部,也可造成椎体挤压性骨折或脱位。直接暴力所引起的损伤,多见于战伤、爆炸伤、子弹贯穿伤等。

三、治疗原则

1. 胸腰椎单纯挤压性骨折

椎体挤压不超过1/3者,可仰卧于硬板床上,采用骨折部垫枕,使脊柱背伸,同时指导伤后2~3日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原则是越早越好。争取伤后4~6周达到锻炼要求,8~12后可下床活动,但不作弯腰动作,3个月后方可练习弯腰,4~6月后适当参加劳动,腰背肌锻炼应坚持半年到1年以上。2. 严重胸腰椎骨折或脱位

⑪椎体挤压或移位较轻者,颌枕带牵引复位,重量不超过3~4㎏。复位后固定约3个月。

⑫有明显挤压、脱位或半脱位者,颅骨牵引,重量一般为5~10㎏,一旦复位维持重量3~5㎏时间约为6~8周。X片证实复位可行固定约3个月。⑬有骨折、脱位,并有关节突交锁者,病情较复杂,危险性较大,须行闭合或切开手术复位。

四、护理

1. 病人问题

脊椎损伤而致的剧烈疼痛,带来巨大痛苦,严重影响躯体的运动生理功能,导致生活能力下降。长期卧床,进而影响病人原有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节奏。在受伤治疗过程中,病人会发生剧烈的心理情绪反应,而出现紧张、焦虑、担忧等一系列心理变化。长期卧床,有可能引起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结石和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均不利于伤病的顺利恢复。2. 护理目标

① 正确放置体位,以利于骨折复位,减少副损伤和预防关节畸形。② 正确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③ 疼痛剧烈者可用镇痛剂以解除痛苦。④ 调节心理情绪,保持心理健康。⑤ 逐步锻炼,提高生活自理能力。⑥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⑦ 防止各种并发症。坠积性肺炎、便秘、秘尿系感染、褥疮等。3. 一般护理

① 病室要干净、整齐,温湿度适宜。

② 病人宜卧硬板床,可垫海绵垫、充气垫、黍子褥、充气垫等床铺要平整、干燥、舒适。

③ 注意营养,调理饮食,给予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食物。④ 鼓励病人主动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⑤ 可使用护足支架防止足下垂。

⑥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及躯体麻痹平面的变化。

⑦ 注意口腔护理,口唇干裂者涂润滑油,口腔溃疡者涂1%龙胆紫。⑧ 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械。⑨ 指导功能锻炼方法 ⑪仰卧位锻炼法:

1)五点支撑法:病人用头、双肘及双足作为支撑点,使背部、腰臀部向上抬起,悬空后伸。

2)三点支撑法:病人双臂放置于胸前,用头顶及双足支撑,使全身呈弓形撑起,腰背部尽力后伸。

3)四点支撑法:此法难度较大,病人用双手及双足支撑,使全身腾空后伸呈拱桥形。此法适用于青壮年。

⑫俯卧位锻炼法: 1)第一步:病人俯卧于床上,两上肢向背后伸,抬头挺胸,使头、胸及两上肢离开床面。

2)第二步:两腿伸直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可交替进行抬起,然后同时后伸抬高。

3)第三步:此法较前两步难度大。病人头、颈、胸及双下肢同时抬起,两上肢后伸,仅使腹部着床,身体呈弓形,如飞燕点水姿势故名飞燕点水法。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一、病理

脊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按损伤的程度可分为:

1. 脊髓休克 亦称脊髓震荡。损伤后脊髓处于休克状态,使损伤部位平面在下的感觉、运动及反射等功能暂时消失或减弱,常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开始逐渐恢复,达最后完全恢复,所以脊髓休克所致截瘫为暂时性、不完全性。

2. 脊髓受压

由于脊椎骨折、脱位后移位的小骨折片、突出的椎间盘、向内挤入的黄韧带或硬膜外血肿等压迫,使椎管变形窖缩小,脊髓受到单纯机械性压迫。可在伤后立即出现该神经区域内不同程度的弛缓性截瘫,如能及时解除压迫脊髓的因素,脊髓功能 可部分或全部恢复,但若压迫时间过久脊髓可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缺血性坏死、萎缩、液化及瘢痕形成,其结果成为永久性截瘫。3. 脊髓水肿

损伤后脊髓可因本身的物理性炎症反应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受伤时可能较轻,伤后一阶段内逐渐加重。4. 脊髓和神经根损伤

可发生脊髓完全横断损伤,神经根完整;脊髓和部分神经根损伤;脊髓和全部神经根损伤。脊髓横断时,其功能不能再恢复,造成完全性截瘫。如神经根损伤不严重,经过神经再生,可有部分功能恢复。5. 马尾神经损伤

发生在第2腰椎以下骨折脱位,可引起马尾神经损伤,其完全断裂者较少见。如马尾神经末完全断裂或断裂后进行缝合,经过神经细胞的再生,可望神经功能大部或完全恢复。

二、临床表现

脊髓损伤由于受损伤部位,损伤原因和程度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体征。临床体征取决于脊髓受损横切面的部位。脊髓损伤早期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单侧或双侧同一水平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等功能全部暂时消失或减弱;颈髓损伤病人出现四肢瘫痪,这种病人因肋间肌瘫痪而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高位麻痹病人表现体温异常。如果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则各项功能不可再恢复,将成为永久性截瘫。

三、治疗原则

1. 尽早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是保证脊髓功能恢复的首要问题。2. 对于脊椎骨折或骨折脱位者,应尽早给以复位,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切开复位等方法。

3.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适用于确定脊髓完全横断者,无压迫因素及下丰顺利恢复者,可配合针灸、电疗、擒拿、按摩。4. 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避免骨质脱钙和泌尿道结石的发生,逐渐练习坐起,自行翻身和在双下肢固定支架保护下扶双拐练习站立及行走。

5. 防止发生并发症,如防止褥疮、肺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胃肠功能紊乱等。

四、护理

护理问题1:应激的心理反应

紧张、焦虑、恐惧多疑,为疾病的预后担忧,缺乏自信心,有依赖心理。护理措施:

(1)经常巡视病房,多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情绪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安慰、鼓励,解除病人的忧虑心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生活上可给予适当必要的照顾,使其感到医院的温暖,工作人员的关怀,增强病人的安全、信赖感,减轻恐惧及紧张心理。

(3)不断向病人及家属宣传科普知识,介绍有关治疗和护理的意义和方法,以取得配合,并指导病人掌握和运用正确的自我护理方法。

(4)脊髓损伤病情较长,有些终生致残,因此在治疗的不同时期里注意观察掌握病人的心理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对症护理,使病人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护理问题2: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护理措施:

(1)做好生活护理,尽量使病人舒适满意。

(2)注意病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要注意照顾到病人的生活习俗,包括习惯,口味偏好,刺激食欲,鼓励多进食,以增强体能。

(3)每天擦身2次,每周洗头1次,逐渐训练上肢运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问题3:有肌肉萎缩的可能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在病情允许下主动做末瘫痪肌肉的锻炼,如颈部活动、上肢各关节锻炼、深呼吸、腹肌锻炼等。教会正确使用功能拉力器。(2)床上可搭架子,装拉手,以锻炼上肢及上身的肌肉,对瘫痪肢体每日做关节的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每日2~3次,每次30~60分钟。(3)根据病人病情状况,争取早日恢复腋拐、轮椅的训练,以便早日离床活动。

护理问题4:胃肠功能紊乱

脊髓神经损伤和长期卧床,都会引起腹胀、便秘、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状。护理措施:

(1)损伤早期以进易消化饮食,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少吃甜食及易产气食物,避免腹胀。

(2)每日揉按腹部2~3次,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环绕按摩,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防止便秘。

(3)给富含维生素的青菜及食物,多食水果多饮水,防止大便干燥。(4)引起便秘者可服用泻剂或中药,配合针灸及灌肠,如有大量干硬粪时,可带手套涂以润滑剂将干粪掏出。护理问题5: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由于长期卧床,下肢血流缓慢,容易发生静脉血栓现象。护理措施:

⑪ 嘱病人勤翻身,及早地多作下肢的伸展活动。⑫ 抬高下肢,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⑬ 按摩腓肠肌及被动活动膝、踝等关节,促进血流,防止肌内萎缩。⑭ 尽可能的早期离床活动,以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第五节

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

1. 对新入院病人详细介绍病房情况,使病人熟悉适应新的环境。2. 对病人全身情况进行评估,来确定护理计划。

3. 指导病人进高营养饮食,增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提供高热最、高蛋白和高维生素包含的时间取决于手术性质,通常应选择在大手术前1周左右。

4. 协助医生及帮助病人完成术前各种检查,注意观察病人特殊项目检查后的不良反应。及时收集病人的各种检查诊断资料。

5. 配合医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科普宣传,就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等交待清楚。宣传有关成功病例,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

6. 进行手术后适应性锻炼,如让病人了解咳嗽咯痰的重要性,教会正确方法。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前充分锻炼并掌握。吸烟的病人应在手术前2周忌烟。

二、皮肤准备

备皮的目的是在不损伤皮肤完整性的前提下减少皮肤细菌数量,降低手术创口感染率。

1. 范围

骨科手术的切口由于①术中临时延伸;②术中复位需徒手牵引;③术中体位变动,因此皮肤准备需要范围广泛。如手部皮肤准备范围从肘上至手指末梢;足部手术从膝上至足趾末梢;前臂及肘关节手术,上起肩关节,下至手指末梢;膝关节及小腿手术,上起髋关节,下至足趾末梢;肩关节手术,应包括肩关节前后侧躯干,上起颈部,下至肋缘,肢体至前臂中段;髋关节手术上至乳头联线水平,下至踝部,并包括躯干会阴处皮肤;脊柱、骶尾手术的皮肤准备范围也应广泛。

2. 方法 病人洗澡更衣后,剪除指甲,将皮肤准备范围内的汗毛或毛发剃净,再清洗、拭干。

3. 瞻望

总结经验及深入研究。过去用剃刀几乎是唯一通用的方法,但经显微电子扫描发现,任何剃毛都会千万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及细菌移生。尤其是术前一天剃毛,可使此种细菌移生现象增加,从而使术后伤口感染机会增多。因此尽量缩短备皮与手术的间隔时间,必可时可在术前数小时剃毛。可用脱毛剂,能避免皮肤损伤,舒适而易于接受,感染率也明显下降,但不足之处是费用高,病人可出现过敏反应。

三、手术前一日的护理

1. 术前一日测体温,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如发现病人发热、咳嗽、女病人月经来潮时应推迟手术日期。

2. 督促检查病人做好个人卫生,理发、洗澡、剪指(趾)甲、更换干净内衣等。

3. 根据医嘱做好输血前配备准备,并完成药物过敏试验,将试验结果记录在病历。

4. 对准备实施全麻手术的病人,术前日晚应做肥皂水清洁灌肠,以防麻醉后因肛门括约肌松驰而在术中排便造成污染。还可以减轻或防止术后腹胀,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5. 术前日晚根据医嘱应用镇静剂,如肌注安定、苯巴比妥,减轻病人紧张感,保障睡眠与休息,使病人手术日有充沛的体力。

四、手术日晨间护理

1. 手术日早晨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2. 病人手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开始禁饮,防止病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如需插胃肠减压管,须在术有2小时完成,并固定牢固。

3. 取下病人非固定性义齿,以免术中脱落或咽下。病人随身携带的珍贵物品术委托家属保存。如无家属应由护士长负责,由护士逐一清点登记保存,以免丢失。

4. 手术部位开放性伤口应换药一次,并清除伤口周围胶布痕迹。5. 按照医嘱肌注术前针,如安定、阿托品等。

6. 接病人去手术室前嘱病人小便以排空膀胱,或遵医嘱留置导尿管,并妥善固定。

7. 将必要的物品、病历、X线片等随病人一起送入手术室。

手术后的护理

一、卧位

1. 全麻病人在末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吐引起误吸。除臂丛及局部麻醉外其它麻醉后应去枕平卧6小时。

2. 四肢手术后,用支架、枕头、等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促进消肿。抬高的原则是将患肢抬至心脏水平以上,要远侧端高于此,而近侧端略低。

3. 对石膏外固定的肢体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则。

二、术后一般护理

1. 术后当三天除密切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尿量以外,还应重点观察因手术创伤、失血、麻醉等造成的反应及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肢体血循环障碍等。

2. 骨科手术除儿童以外较少应用全麻。上肢手术多采用臂丛神经阻滞,下肢手术多采用坐骨神经阻滞或硬脊膜外阻滞,因此对胃肠道功能干扰不大,手术后病人就可进餐。(一般4~6小时后进食水)。3. 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是骨科护理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4. 注意观察术后伤口感染征象,一般伤口感染多在术后3~7天表现明显,如伤口疼痛或呈与脉搏跳动一致的搏动性疼痛,局部红、肿、压痛,一旦形成脓肿则局部出现波动感。

5. 骨科手术一般10~14天拆线,拆线过早可能会因为伤口愈合不牢固而发生伤口裂开、感染。

6. 指导病人及时恢复功能锻炼。分三期:

初期:术后1~2周。这时期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虚弱、术区疼痛,因此以休息为主,以患肢肌肉舒缩活动为主。如前臂术后做握拳或手指活动;下肢术后做股四头肌静态收缩和足趾活动;脊柱或髋部的大手术后常须医护人员指导和协助下才能完成如翻身或患肢活动。

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及外固定物一段时间,也是骨、关节、韧带、肌腱等组织的愈合过程。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及时增加运动量、强度、时间,并配合简单的器械或支架铺助锻炼。要自觉认真,坚持不懈。

后期:从骨、关节等组织的伤病已经愈合起到全身、局部恢复正常功能。在此期间所需要对症加强锻炼,并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尽快得到恢复。

三、术后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理问题1:发热

发热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术后2~3日内低热常为大型手术的术后吸收热,体温一身在37~38℃之间,持续时间很短,1~2日即恢复正常,并且无任何伴随症状。如果体温较高、波动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时,应警惕肺部感染、伤口感染、泌尿系感染、肺栓塞等。护理措施:

1)对病人发热热型认真进行观察,术后吸收热不需特殊处理,可向病人解释发热的必然性,以免引起恐慌。

2)对体温超过38.5℃的发热,应进行全面认真检查,查清发热原因,对症处理。

3)术后高热多由感染引起,除全身、局部抗感染治疗外,可应用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

4)对持续性高热病人,在积极全身抗生素、局部对症治疗外,可小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提高机体适应能力,降低代谢率。

护理问题2:伤口出血

骨科手术后常因骨面渗血而造成伤口出血。护理措施:

1)在观察血压、脉搏的同时,观察局部伤口敷料和石膏外面的血迹是否扩大,以判断出血速度和出血量。

2)术后常规使用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芳酸等。

3)对末采用石膏固定患肢,如伤口渗血不严重,可加压包扎,有石膏的可以开窗,采用加压包扎法止血。确认出血停止应及时去除,以免影响患肢血液循环。

4)伤口出血较多,甚至从石膏筒内向外滴血,或影响到血压、脉搏时,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手术探查止血。

5)截肢病人床旁庆备止血带,防止动脉结扎线脱落而引起大出血。护理问题3:疼痛

麻醉作用消失后病人开始感到手术切口疼痛,术后24小时最为剧烈,应避免增加切口张力的动作,如翻身、活动等。2~3日后疼痛明显缓解。护理措施:

1)向病人解释术后疼痛的必然性以免引起恐慌。

2)疼痛可以用镇痛药物,用药前须注意疼痛的性质、引起的原因,必须排队因外部压迫或缺血等原因引起的疼痛。一般小手术口用止痛药,较大型手术,常用度冷丁、吗啡类镇痛剂。4~6可重复注射。

3)现在临床常由麻醉师给予术后佩带止痛泵,可定时泵入一定量的止痛剂达到止痛效果。

护理问题4:尿潴留的发生

全身麻醉或椎管麻醉后排尿反射抑制,切口疼痛引起膀胱括约肌反射性痉挛,病人不习惯在床上排尿或因病室人多等都会造成术后尿潴留。其又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积极处理。护理措施:

1)术后6小时后如仍无排尿,应及时检查,在病人下腹部膀胱区叩诊,如确定尿潴留后要及时处理。

2)精神紧张、焦虑不安会使尿道括约肌痉挛,因此首先须安定病人情绪,应用镇痛剂解除伤口疼痛,疏散室内多余人员,如无禁忌可以让病人取坐位排尿。

3)热敷下腹部膀胱区及利用流水声诱导病人排尿。

骨科教学 篇3

【关键词】 骨科;实习教学;PBL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对医学生的培养十分关键,其主要任务是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注重培养实习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骨科临床工作需要综合理论知识,涉及解剖学、病理学、生物力学、外科学等各个学科,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使实习生真正理解、掌握骨科知识是临床带教工作的重点[1]。PBL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研究分析了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40名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骨科实习的实习生为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实习生20名,包括男性13名,女性7名;年龄20岁~25岁,平均年龄(22.56±2.43)岁;文化程度包括研究生2名、本科12名、大专6名。

实验组实习生20名,包括男性14名,女性6名;年龄20岁~27岁,平均年龄(22.84±2.51)岁;文化程度包括研究生2名、本科13名、大专5名。

对两组实习生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实习生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实习生跟随各自的带教老师查房,由带教老师讲解骨科生理解剖知识、骨科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常规体格检查、基础操作等知识。在查房过程中实习生观察骨科患者,由带教老师分析该患者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演变、鉴别诊断要点,最后提出治疗意见[2]。

实验组实习生接受PBL教学模式,成立PBL学习小组,每组3~5人,由带教老师安排教学内容。带教老师选择骨科常见疾病的典型病例,针对骨科临床工作中实用性强的问题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学病例,引导实习生进入诊疗情景。由实习生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自行去床边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专科检查,在询问病史的过程对疾病产生初步了解,引导其带着问题去查阅文献。经过集体讨论后作出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由带教老师审核、修改治疗方案[3]。

教学过程中以实习生之间相互讨论,作出鉴别诊断、提出下一步检查和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情况。带教老师只起到导向作用,不参与讨论、分析。最后由实习生代表总结病例诊断和治疗的难点,由带教老师予以补充、修正[4]。

1.3评价指标

实习期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理论考试主要考核骨科基础理论知识,满分为50分,题型均为选择题。考核内容包括:骨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期效果等。

实践考试主要考核骨科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满分为50分,考核内容包括:病史采集10分(问诊技巧、发病情况、重要症状特点、病情演变发展过程、既往病史、个人史、过敏史);查体15分(一般查体、重要阳性体征检查、专科查体);辅助检查10分(常规化验检查、心电图、X光片、CT和MRI等影像检查);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分;治疗方案2分;病历书写5分;患者满意度5分。

1.4数据处理

将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实习生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实习生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比较(x±s)

组别 理论考试成绩(分) 实践考试成绩(分)

对照组(n=20) 40.32±5.64 38.24±6.25

实验组(n=20) 47.65±3.11* 45.73±4.73*

注:与对照组对比,*表示P<0.05

3.讨论

骨科知识涵盖面广,临床要求高,这就使得骨科临床实习教学的要求也较高。PBL教学模式给骨科实习生创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空间,以实习生为主体,起到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PBL教学模式摒除了传统教育模式中的被动地学习,而是在对病例临床资料整理、讨论、跟进过程中由实习生独立作出病情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带教老师则起到审核、最后把关的作用。

在PBL教学模式下,骨科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对遇到的问题渴望攻克,有利于其主动投入到文献查阅、病例分析和讨论中去,有助于最终牢固的掌握骨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5]。

本研究中应用PBL教学模式者理论考试成绩为(47.65±3.11)分,明显高于传统教育模式者的(40.32±5.64)分。应用PBL教学模式者实践考试成绩为(45.73±4.73)分,明显高于传统教育模式者的(38.24±6.25)分。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可提高带教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莉莉,蔡洁.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5):124~125.

[2]段显亮.PBL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學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3):101~104.

[3]王建英,杨淑霞.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与体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6):50~52.

[4]吴敏,王照东,肖玉周.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7):1129~1130.

骨科教学 篇4

关键词:模拟教学,骨科教学,应用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临床分流至兵团医院的2010级2011级五年制本科生。为了实现小班临床教学,石河子大学医学院近年来将完成基础教学三年的临床医学生分流至所属的几个附属教学医院进行大四临床授课的分流小班教学。分流学生已完成相关的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均于第四学年第八学期开设《外科学》理论课程,第五学年安排临床实习。其中2010级学生为对照组,共39人;2011级学生为模拟教学试验组,共38人。

2.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0级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教师按照大纲学时要求对学生施以课堂教学及临床见习。课堂教学按规定完成所授学时,见习课按流程完成病房带教。2011级学生采取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策略,教研室投入一定教学经费,大胆开展各项教学改革工作,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教学,特别是模拟教学引入到每一节临床见习课带教中。

3.教学改革方法

(1)教师动手制作部分教学模型。如讲授到骨折复位固定内容时,传统教学中内固定方法书中做了详细阐述,但学生没有主观的认识,只是在被动理解接受知识,很难理论与实际联系。模拟教学课开展后,骨折见习课中教师拿出从手术室回收的内固定钢板及髓内钉等骨折固定复位用具,老师演示基本的手术方法及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一目了然,很容易掌握而且不容易遗忘,而且动手机会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涨。

(2)改变以往见习教学中走马观花式的病房带教,即学生病房问诊、查体,回教室后总结的方法。增加师生间的模拟教学内容,学生、老师都扮演病人、医生的角色,然后进行角色互换。增加的这一教学内容主要是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找错、改错。问诊内容不全的、错误的可以及时纠正。同学之间可以互换角色,小组之间找问题,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参与。同时将一些人文关怀的内容融入其中,通过角色互换医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了病人,产生共情,有效加强了沟通的技巧。

(3)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引入到骨科临床带教中去。PBL教学方法是近年来教学改革中较成熟的一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对于不适合床旁带教的内容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如开放性骨折处理这一内容,运用PBL教学首先将问题在见习课开始提出给学生,学习了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大家通过问题,思考解决途径、治疗方法。用很短的学时使学生非常容易掌握该部分章节知识,而且也可以做到活学活用,教学效果相当满意,学生反馈良好。

4.教学效果评价

(1)考试考核评价。两组学生均参加石河子大学统一组卷的期末考试,实习结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技能操作出科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以及运用骨科医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骨科基本操作技能为整个操作考核内容,每组成员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以模拟演练的形式考核。

(2)访谈调查评价。对两组学生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教学方法能否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理论知识理解及是否提高骨科技能操作水平。

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数据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或有统计学意义。

(1)考试考核评价。两组学生均参加学期末医学院组织的统一期末理论考试及技能操作考核。学院为了统一测评教学水平,每学期末试题均由医学院命题,组织学生考核。由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两部分组成。

(2)问卷调查评价。问卷采用访谈式问卷方法,内容包括新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理论知识掌握方面是否全面及提高临床思维等方面。由两名专门培训的老师进行访谈问卷。

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数据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或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间考试考核成绩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外科学骨科部分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临床思维及提高临床技能操作等方面,试验组学生获得肯定回答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骨科学在临床本科外科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是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专业。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对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有效促进,模拟教学是对现代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大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强,病人保护隐私的意愿。迫使医学生在临床技能培训方面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及教学手段,模拟教学应运而生。目前,在我国医学生培养较为常见及适用的模拟教学方法如PBL教学、多媒体仿真病人、标准化病人等可以有效弥补临床技能培训不足的问题。通过模拟教学可以将医学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有效结合,提高医学生技能操作水平,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真正进入临床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本研究表明,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之外采用合适的补充式教学手段是提高医学生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理论课考试方面成绩基本相近,但临床实践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可见,采用必要的模拟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较明显优势。两组学生访谈结果也证实,在激发医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促进临床思维及人文关怀等方面,试验组学生获得肯定回答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认为在骨科学的学习中收获很大。本研究为提高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医学综合素质及临床能力培养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值得进一步推广应有。

参考文献

[1]王益光,王玉良,梁淑娟.重视模拟教学,强化应用型医学人才人文素养[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05):457-459

[2]乔韵.芬兰医学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中外医学研究,2014,(22):147-148.

[3]孙经武,刘成霞,刘珍.以实训中心为平台的模拟教学模式在培养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05):119-120.

[4]张亮,唐文熙.基于“深水区”医改和“整合理论”升级的健康整合[J].医学与社会,2014,(08):1-4.

骨科疾病护理教学大纲 篇5

【目的要求】

了解 运动系统检查内容

理解 牵引和石膏绷带固定病人的适应症 掌握 掌握牵引和石膏绷带固定病人的护理。【授课学时】3学时 【教学内容】

1、理学检查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2、周围神经的检查方法。

3、影像学检查。

4、牵引术的定义、适应证、护理措施

5、石膏绷带固定术的定义、适应证、护理措施 【重点难点】

重点:牵引和石膏绷带固定病人的护理。难点:运动系统的理学检查和特殊检查方法 【教学方法】 讲述法、问答法。

第六十六章 骨与关节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了解 骨折的病因、骨折的分类、骨折的愈合和辅助检查。理解 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掌握 骨折的护理评估、诊断、护理措施。【授课学时】2学时 【学习内容】

1、骨折的病因、分类。

2、骨折的愈合和影响因素。

3、骨折的全身表现、局部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4、骨折的护理评估、诊断、措施、评价和健康教育。【重点难点】 重点:骨折的护理评估、诊断、措施、评价和健康教育。难点:骨折的愈合过程和影响因素。【教学方法】

1、讲述法、问答法。【思考题】

1.骨折病人如何取合适体位?

第二节 锁骨骨折 第三节 四肢骨折

【目的要求】

了解 锁骨骨折、常见四肢骨折、骨盆骨折的病因、分类和辅助检查。理解 锁骨骨折、常见四肢骨折、骨盆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掌握 锁骨骨折、常见四肢骨折、骨盆骨折的护理措施。【授课学时】4学时 【学习内容】

1、锁骨骨折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

2、肱骨干骨折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

3、肱骨髁上骨折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

4、尺桡骨干双骨折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

5、桡骨下端骨折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

6、股骨颈骨折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

7、股骨干骨折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

8、胫腓骨骨折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

9、骨盆骨折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 【重点难点】

重点:锁骨骨折、常见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难点:锁骨骨折、常见四肢骨折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教学方法】

1、讲述法、问答法。

第四节

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

【目的要求】

了解:脊柱骨折的病因和分类、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 理解: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掌握: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授课学时】2学时 【学习内容】

1、脊柱骨折的病因和分类

2、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3、脊柱骨折病人的护理

4、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

5、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4、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重点难点】

重点:脊柱骨折病人的护理、脊髓损伤病人护理措施 难点: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 【教学方法】

提问式、案例导入式、图片、多媒体结合板书

第五节 关节脱位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了解:关节脱位的病因、分类,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脱位的病因、病理,关节脱位的辅助检查

理解:关节脱位的概念,关节脱位的分类,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掌握:关节脱位的护理措施 【授课学时】2学时 【学习内容】

1、关节脱位的概念

2、关节脱位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3、肩关节脱位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4、肘关节脱位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5、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重点难点】 重点:关节脱位的专有体征,肩关节脱位的专有体征,关节脱位的护理措施。难点: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脱位的发病机制,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脱位固定的时间和方法。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案例分析

第六十七章 骨与关节感染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了解:急性、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辅助检查 理解: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掌握: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的护理 【授课学时】2学时 【学习内容】

1.化脓性骨髓炎感染途径和分类

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3.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4.化脓性骨髓炎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5.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重点难点】

重点: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化脓性骨髓炎的护理措施

难点: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化脓性关节炎的病理,开窗减压引流、持续闭式冲洗、关节腔持续灌洗的护理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案例分析

第三节 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了解: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病因、病理、护理诊断、护理目标

理解: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髋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膝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骨与关节结核的辅助检查、骨与关节结核的健康教育

掌握:骨与关节结核的治疗要点和护理措施 【授课学时】2学时 【学习内容】

1.骨与关节结核的病因、病理

2.骨与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3.骨与关节结核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骨与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难点:骨与关节结核的病理、骨与关节结核的阳性体征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案例分析

第六十九章

手外伤及断肢(指、趾)再植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了解:手外伤病因、检查和诊断,断指再植概念,病因。理解:手外伤治疗要点,断指再植治疗要点

掌握:手外伤病人护理,断指再植急救、断指再植病人的护理 【授课学时】2学时 【学习内容】

1、手外伤病因、检查和诊断

2、手外伤病人治疗要点

3、断指再植分类、急救处理、手术顺序

4、断指再植病人护理 【重点难点】

重点:手外伤病人护理、断指再植病人急救和护理 难点:手外伤检查和诊断、断指再植血管危象的观察和处理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案例分析

实验课大纲:

实验一 第六十九章 手外伤及断肢(指、趾)再植病人的护理

【实验类型】验证性(或综合性、设计性)

【目的和要求】 理解

1、手外伤病人检查、处理

2、断指再植病人急救处理 掌握

1、手外伤病人的体位、护理要点

2、断指再植病人术前准备

3、断指再植病人术后观察

4、断指再植病人血管网危象的观察和处理

5、断指再植病人健康教育

【实验设备和材料】体位垫、棉袖带、注射器、稀释的肝素钠溶液 【教学方法】临床见习,集中讨论 【实验内容提要】

1、选择典型手外伤病人,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分组评估手外伤病人外伤原因、伤后处理,确定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

2、选择典型断指再植病人,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分组评估断指再植患者受伤原因、伤口特点、急救处理、手术前准备、术后体位要求、血管危象的观察和预防、健康教育

骨科教学 篇6

骨科学是临床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门学科。新的理论知识日益丰富,新的手术方法及层出不穷的内固定材料,使骨科这一古老学科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骨科实践性很强,纯理论比较空洞,结合影像学及多媒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听到教师的讲述,又能见到具体的影像学及多媒体的实际案例,使两者在头脑中融合,较之单纯运用听觉印象要深刻得多,形象得多,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影像学资料在骨科教学中作用

影像学资料有X—Ray、CT、MRI片,手术录像等,在骨科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展现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历程。在骨科教学中,它们都有各自特点和作用。普通及数码X线片能发现骨密度的改变,显示骨折或脱位的形状;CT有较高的骨组织及软组织分辨力,应用于骨组织尤其是脊柱的显示,三维CT重建则使图像立体感强,有利于病灶的定位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RI则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力,显示神经组织结构,有多个成像参数,能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无需造影剂可直接显示血管及特殊要求的部位。授课中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针对上述影像学资料的特点和适应证重点讲授,然后再讲相关骨科知识,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此可达举一反三,加深印象,辅助记忆的目的,使课堂气氛活跃。

多媒体教学在骨科教学中作用

多媒体教学作为近年新出现的教学手段,其借助网络的优势把大容量集成化的教学信息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用多元化的信息展示方式,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多媒体教学是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的结合,信息量大,能生动具体的反映基本教学内容,且能把多学科的知识结合到课堂中来,将大量的信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呈现给学生,加快了教学节奏[2,3]。教师不需将时间浪费在大量板书上,可以在节约的大量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相关信息,而且可增加本专业的前沿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也不需埋头于记笔记,而是专心听讲,理解课堂内容,同时课后还可以拷贝老师的课件进行复习,大大利用了课堂及业余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与质量。

二者结合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可从多角度提供影像学的声像、图文及视频片段,能够促进学生利用多种感知手段获得直观形象认识,激发其想象力,提高学习、记忆效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实现教学内容的最直观化表达,进而取代教师冗长、复杂的理论知识口述,是最切近临床实践的教学手段。如:可以将受伤部位的骨骼、肌肉、神经血管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并通过动画将受伤机制,骨折断端如何在外力、肌肉收缩力、肢体的重力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不同方向的移位,连续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之对这一个复杂的过程有一个清晰、形象、完整、深刻的认识并形成较牢固的记忆;还可将骨折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X线片变化,以对比的方式连续演示,刺激学生思考骨折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这一连贯过程,在最短的时间内认知外伤骨折疾病的全过程;次外,多媒体教学可通过经典手术录像及术中影像学资料展示,让无法得到上台机会的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骨科手术全过程,培养其对外科手术严谨性的认知,及早建立外科医师的责任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而影像学资料与解剖学动画在多媒体中相结合,还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正常组织结构与骨折病变部位的不同之處,并能够使其获得较为深刻的印象。总之,将丰富的影像学资料融入到多媒体教学中,可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形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及影像学相结合的优势同时,也必须注重课堂讲授艺术,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以教促学,以学带教,教学相长。多运用形象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提问、启发,引导学生自发从感性材料中总结、归纳和思考,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加强骨科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子明,王爱民.医学影像与创伤骨科教学[J].医学教育探索,2006,5(8):759—760.

2陈前芬,宫德峰.多媒体课件在骨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9,31(12):1900—1901.

骨科教学 篇7

临床科室实习是医学生学习和培养的重要阶段, 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 是连接医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纽带, 是医学生实现从学生到医生角色转换的必要程序。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中, 临床实习显得更加重要。研究生的培养不仅仅是学生的深造, 同时也是为祖国医疗事业培养高能力人才的过程。在骨科学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教育中, 由于其内容涉及光法, 使骨科学的研究生培养显得更加困难。因此, 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骨科医务工作者, 更好地满足医疗事业需求, 是一个极其艰巨而又现实的问题。近些年全国上下的医学院校、教学医院等教学机构不断地在探索, 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十分有效又确实可行的教学方式, 充分提高教学效果。

二、病例讨论法的定义及应用

骨科, 一门外科学特点鲜明的学科, 其包含内容极为广泛, 如验证、外伤和肿瘤等临床疾病, 同时也涵盖了临近骨组织的病理生理和解剖等方面基础知识。对于骨科的医学生来说, 完全掌握骨科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极其不易, 这对于骨科专业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课堂板书或者PPT等媒介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称为基础学习LBL (lecture based learning) , 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全面、系统地将知识点传授给同学, 但是存在较严重的不足之处就是同学的学习兴趣不高, 主动学习的劲头很差, 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很难理解和记忆, 直接导致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临床实践能力受到影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 (problem based 1earning) 是针对于LBL的劣势而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本文旨在骨科学研究生培养中加入病例讨论这一元素, 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讨论分析, 现汇报如下。

在医疗工作中, 不仅仅要对专业知识、技能、操作等熟练掌握, 在专业素质过硬的同时还必须遵循爱伤意识, 具有严谨的思维, 认真的态度, 这是每个医务工作者所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尽管每天的临床工作都十分繁忙, 我科仍然坚持每天进行病例讨论, 在回顾病例诊断、治疗等每一个环节是否存在问题的同时, 也是给其他医务工作者或多或少提示。在病例讨论过程中, 经常会有医学生发现一些自己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甚至是平时误以为正确的操作, 都可以在此时得到纠正。例如, 有一例前臂骨折的患者, 在手术治疗后发现前臂明显旋转受阻, 经过X线拍摄后发现该例患者合并近端桡骨小头脱位。通过这个简单的病例讨论可以对孟氏骨折、盖氏骨折的理解更加深刻, 并且对“近端桡骨小头脱位”这一病症漏诊所造成的后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此外, 在髌骨骨折的诊断病例中, 很容易发生髌骨纵行骨折的漏诊。因为在常规的髌骨骨折诊断中, 通过影像学检查膝关节, 很容易发现髌骨骨折线。但是一旦患者发生的是髌骨纵行骨折, 在影像学图像中几乎完全是阴性的, 侧位X线无法发现髌骨纵行骨折线, 而正位X线检查结果也由于股骨阻碍视野, 很难发现骨折线, 这是该病极易发生漏诊的主要原因。因此, 过于依赖影像学诊断是不可取的, 因为认真的医生在最基本的体格检查中很容易发现该病。通过对别人的漏诊病例进行讨论后, 在自己今后的诊断和治疗中遇到同样病例时, 则会在进行X线拍摄时刻意地去观察该患者是否同样存在近端桡骨小头脱位, 或在髌骨骨折的诊断中进行常规查体, 从而避免这些漏诊的发生。由此病例讨论可以说明, 无论当前科技是如何先进, 也不能丢掉最基本的技能, 否则先进的科技不但不能推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反而会成为阻碍自身医疗水平和专业技能进步的绊脚石。

病例讨论没有固定的模式, 其基本要素包括典型或疑难病例的准备、病人资料的收集和归纳分析、集体查房、讨论、诊断、评估病情的发展和演变等。通过病例讨论, 能有效地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工作中。将病例讨论加入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 可以加强医学研究生的自学能力, 改变其思维方式, 使其能够更加顾全大局、考虑问题更加全面, 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方面也可以有更出色表现, 对其所掌握的知识点和临床技能能够有机地结合。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气氛较过去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明显活跃, 既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一去不返, 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明显增多, 使得同学们在课后针对课堂上讨论的病例可以主动地去查阅资料, 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教”的过程中, 针对同学所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的同时, 也是教师们“学”的过程, 对教师知识面的广泛度及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度均是一个考验。这样, 能从多方面训练和培养医学生和教师的科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全面提高其医学素质。

三、病例讨论法的重要意义

病例讨论法是医学教育中训练医学生的主要方法, 教学中插入病例讨论, 对学生的诊断思维的培养有很重要的意义。病例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将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和数据整体化、系统化, 使学生的诊断思维更加严谨。而诊断思维是否严谨, 学生考虑是否全面, 则是能否作出正确诊断、是否漏诊误诊的关键所在。在每个病例讨论阶段结束后, 每位同学都会被要求提交一份完整的报告总结, 报告成分除主要包括病因、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常规病例包括内容外, 还包括易漏诊、易误诊、诊断中注意事项、治疗中注意事项及治疗后应如何避免并发症等主观陈述内容。提交后由专人进行批阅、修改并反馈给同学。经过施行新的教学方法, 在期末理论考核中同学得分更高, 专业术语使用更加准确, 知识要点、得分点的把握更加到位, 与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同学答卷相比, 分数明显提高。新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 巩固医学生学过的医学知识, 并很好地进行实践。

另外, 病例分析有利于训练学生对医学事件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首先, 在准备病例资料时要条理清楚, 简明扼要, 书写规范认真, 且不可以前后矛盾;其次, 讨论过程中, 要对病人病情的介绍条理分明、口齿清楚。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病情汇报要领, 并进行示范。这要求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 先介绍病人的一般资料, 然后详细介绍病史体检、辅助检查、病情的演变等, 再进一步提出处理的措施。通过汇报病情, 可以详细了解学生以及教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临床技能的熟练程度。并且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 可以使学生对疾病诊治有全面的认识。

四、小结

骨科学, 作为一门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教学内容多, 涉及面广, 涵盖病理学、解剖学、放射学、生物力学和外科学等学科知识, 专业性强, 比较抽象, 一直是外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不断地巩固理论知识、回顾、总结, 并且在实习中将理论与操作相结合, 才能够体会到骨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关键所在。在病例讨论中, 同学可以在他人作报告时从中发现自己以前不了解的知识点, 或者没有意识到的错误, 漏诊、误诊的危害性等, 使其能够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注意到这些问题的所在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另一方面, 对于临床教师而言, 课堂气氛明显活跃, 师生互动增加, 同学对于骨科学这种专业性极强的课程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增加, 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趣味性更浓, 同时也是对我们临床教师的一种挑战, 一个班级的同学全部参与到病例讨论中, 就很有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对本专业的知识足够熟悉, 还需要根据病例, 对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做相关准备, 促进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学”, 师生共同进步。由此看来, 病理分析加入到教学中, 不仅有利于同学专业能力的培养, 还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于述伟, 王玉孝.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5) :100-102.

[2]黎逢峰, 范存义.PBL与以相关病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法在骨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 2015, 23 (4) :203-204.

[3]姚军, 李佳, 冯振博.临床病例讨论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6) :99-100.

[4]阿里木江·阿不来提,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病例讨论结合临床带教在骨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创新教育, 2014, 23 (8) :24-26.

骨科教学 篇8

关键词:双语专题教学,骨科,教学质量

骨科双语专题教学是指在骨科学教学过程中全部或部分使用第二种语言 (一般为英语) , 将骨科专业知识系统化后以专题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旨在将骨科知识和英语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 既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及沟通能力以适应现代医学全球化的需要, 又使教学内容紧贴临床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操作能力。然而, 用英语授课, 学生理解、记忆起来难度较用单纯的汉语大的多, 造成一种双语班临床理论基础反倒不如普通班的尴尬。这就势必影响到见习教学时的效果。针对这个问题, 笔者总结了近几年来在双语班进行专题教学的经验, 并就该法在提高双语班骨科见习的教学质量方面谈下自己的体会。

1 骨科专题的设计

要做好骨科专题教学, 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设计专题。由于专题教学针对的是见习教学, 所以它的设计要贴近临床, 每个专题中所包括的疾病, 应该为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每个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都要在设计中表现出来。一般设计六个专题:手外伤与断指再植、骨与关节结核与感染、四肢骨折、椎间盘突出症、脊柱脊髓损伤、运动系统慢性损伤。这六大骨科病在临床中出现率高, 作为专题系统讲述后若能在临床见习中找到典型的病例, 学生记忆将更加深刻, 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幅提高。

此外, 临床骨科医学英语涉及的专业术语较多, 教师在设计编写教材时, 要结合临床骨科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英语水平, 尽量编写简洁明了、难度适中的英语专题教材, 避免出现教材晦涩难懂或专业程度太深, 否则会导致学生有较大的抵触情绪, 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恰当的专题设计十分关键, 既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也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活跃课堂气氛[1]。

2 专题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一件工作要做好, 工具是关键, 就像盖房子时制作混凝土, 用搅拌机拌出来的速度要比用铁锹快的多, 而且它能将水、水泥、沙石更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果说传统的书本教育是铁锹混凝土, 那么多媒体无疑是教学中的搅拌机, 它将教学内容与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表现形式丰富、灵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通过教学设计, 把专题教学与多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 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以文字、音频、视频、图像的形式准确、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 将枯燥乏味的骨科专题教学内容转变为生动有趣的多媒体信息, 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激发创新思维, 掌握新技能及新理论,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达到学生易学、教师易教的目的。

骨科所涉及的内容绝大部分形象性强, 很多知识与解剖学及影像学关系密切, 仅凭学习教科书这种单调、死板的学习方式远远达不到教学目的。譬如教科书上讲“腰椎间盘突出”时, 如果不作图像演示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 学生则很难理解及掌握其原理, 更何况用英语讲授, 学生理解、记忆起来难度会更大。因此, 为了避免出现教师费尽口舌、学生凭空想象的尴尬局面, 应注重在平常临床工作中收集、整理典型病例资料, 在每个教学专题中插入相应的图片, 甚至制作一些flash动画, 再配以简单明了的解释, 就会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例如, 在讲述四肢骨折专题中的股骨干骨折, 如何描述骨折端移位方向与外展肌、髂腰肌、内收肌之间的关系时, 如用文字描述, 则内容繁琐不说, 更重要的是学生未必能真正的理解。如果结合多媒体图片, 把股骨干不同部位的骨折过程制作成flash动画, 把相应神经血管损伤的过程也加入其中, 反复播放给学生看, 这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能将这一过程轻松的记忆下来。此外, 将骨科各个专题的体格检查、特殊体征及相应的X线、CT、MRI等影像资料引进多媒体教学中, 通过录像的方式将专题操作的关键部分播放给学生看, 让学生在这一生动的教学方式中掌握知识, 强化记忆, 提高了专题教学的质量。实践证明, 通过这种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能够使教学过程结构更加合理, 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2]。

3 专题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双语班教师往往身兼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 任务多, 责任重[3]。进行专题教学, 教师一方面需要在临床多收集专题教料, 另一方面需要了解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 在带教中强化实用性较强的理论知识, 并补充相关的骨科领域新知识。而临床见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医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在医学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新理论、新技术。因此, 如何引导学生适应临床见习中由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变, 提高见习教学的质量是每个教师需要总结和研究的内容。

首先, 教师对双语班专题教学的重视是搞好临床见习的重要保证。没有对教学饱满的热情及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 是做不好双语班专题教学的。教师应加强备课, 注重授课质量, 对课程内容应熟烂于心、运用自如, 对问题的阐述应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此外, 教学内容应反映骨科学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 能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同时, 课堂上应当理论联系实际, 力求深入浅出, 不断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果。

其次, 教师应将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贯穿于整个专题教学。临床见习阶段是每一位医学生初次以一名医生的身份接触病人, 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 树立“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从医理念是医德养成的关键, 认真、严谨的医疗作风会使其受益终生[4]。此时, 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引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能够帮助学生自觉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而教师的道德情操、气质品格都直接影响着学生, 成为学生的活教材, 这要求教师在带教实践中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用无声的行动来感染学生[5]。

最后, 教师在专题教学中应坚持教学相长、理论联系实践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针对具体专题, 通过自己的继续学习, 吸取先进的知识、技术, 把这些知识与技术融合一起应用在专题教学中,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而通过教学, 促使自己不断地去查阅最新的文献资料,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6]。此外, 骨科教学内容涉及到人体全身骨关节及神经、血管、肌肉等多器官系统, 而骨科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CT、MRI等影像学的检查结果。因此,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解剖学及影像学方面的知识, 还要求教师在专题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临床骨科X线、CT、MRI等影像资料的能力, 并结合具体病例强化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体会骨科常规诊疗技术的正确应用及其重要性。例如, 给出一个临床病例, 并让学生分组问诊、查体、查阅辅助检查项目, 再通过讨论拟出初步诊断及治疗方案。积极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临床应用结合起来, 有助于学生在临床见习中学会自主思考, 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提高见习教学的质量。

4 将专题性教学与PBL教学结合起来

PBL教学法又称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 [7], 学生向教师提问, 积极寻求答案, 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记忆将更加牢固,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及逻辑分析的能力。而要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首先要做的是提起他们的兴趣。此时, 见习这种贴近临床的活动往往比单纯地学习书本来的更加生动有趣, 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选择某一典型病例前, 教师将与该骨科疾病相关的专题讲述一遍, 然后对该病例进行临床诊断示范, 使学生明白本次见习的目的与具体操作方法。之后, 学生结合之前专题教学的内容以及书上关于该疾病的讲解, 通过自己综合后的分析, 自由发表意见, 提出问题, 激发讨论。这样, 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又加深了对该专题知识的记忆,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考虑到了骨科形象复杂的专科特性, 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就必须转换传统的教学方法, 使专题教学更加贴近临床, 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见习中积极主动地将教学内容与临床所见相联系, 达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的效果, 从而提高见习教学的质量。

总之, 骨科双语专题教学对于提高双语班骨科见习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各位同仁还需共同努力, 继续研讨, 改进方法, 为培养出德才兼备且有益于社会的双语临床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宝戈, 曾峥.临床骨科医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4) :788-790.

[2]屈慧.多媒体辅助课堂双语教学的策略[J].读写算 (教师版) :素质教育论坛, 2012 (3) :68.

[3]王敏, 张峡, 郝勇, 等.临床双语教学中教师状况综合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 10 (4) :510-512.

[4]叶正旭, 朱锦宇, 王军, 等.关于骨科临床实习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4, 6 (4) :384-386.

[5]梁军波, 陈海啸, 徐春丽, 等.骨科临床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8) :69-71.

[6]郭海龙, 盛伟斌, 曹力.浅谈骨科临床教学的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6, 29 (8) :772.

骨科教学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20人设为试验组, 均为本科学历, 其中男8人, 女12人, 采用PBL教学法带教。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21人设为对照组, 男11人, 女10人, 采用传统教学法带教。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过程

试验组4周为一轮。带教教师结合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基础课和临床课选择骨与关节损伤、关节与脊柱手术、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感染等为主要内容进行数次小讲课, 对知识进行深刻而全面的剖析, 并筛选出最为常见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疾病, 由主讲教师精心准备4~5个病例, 然后针对疾病特征设计若干问题, 之后2~3周让学生以解决该问题为目的搜集、查阅相关资料, 临床检查, 深入病房问诊及体格检查, 利用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询骨科疾病诊断、治疗方法, 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自行制作幻灯片, 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和集体讨论, 以完善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案, 并提出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讨论过程中, 由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予以补充、提问、点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 以填鸭式灌输为主, 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体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理论知识, 然后由主讲教师带领学生查房并讲解诊断及相关处理措施。

1.3 考评

(1) 教学结束后, 进行理论及技能操作考核。理论考试满分100分, 技能操作考核满分100分, 96~100分为优秀, 90~95分为良好, 80~89分为合格, 80分以下为不合格。 (2) 让学生对各自教学模式进行评价, 内容涉及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

1.4 分析统计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考核结果比较 (见表1、2)

注:两组比较, χ2=12.3,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试验组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及总成绩均显著提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2.2 问卷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 PBL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临床思维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两组学生对PBL教学法的认可度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3) 。

3 讨论

骨科专业性及实践性均很强, 临床教学时通常是教师讲授相关知识, 学生很难立即掌握理解, 导致教学效率低,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因此,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主观能动性成为骨科教学工作的重点。PBL教学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的转换, 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3], 生硬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 属于填鸭式教育;PBL教学模式下学生变成学习主体, 需要主动查阅资料, 获得相关知识, 教师则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分析问题能力、团队合作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多采取循序渐进的个性化教学模式[4], 遵循提出问题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进行教学[5]。

本研究采用PBL教学法, 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独立发掘问题、解决问题, 并最终采取自主讲授的方式汇报、讨论, 通过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大大提高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与对照组比较, 试验组理论考试、操作考核以及总成绩均显著提高, 进一步证实PBL教学法的可行性。PBL教学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 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提倡以病例为先导, 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 使学生投入到问题之中,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从而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6];使学生对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结合临床病例, 帮助学生树立整体医学观, 锻炼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 PBL教学法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既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 又体现了新的教育思想,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有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和临床思维能力, 是值得推广的临床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迎松, 鲁宁, 刘路平, 等.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医学教育, 2010, 48 (32) :110-112.

[2]Tavakol, K Reicherter.The role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the enhancement of allied health education[J].J Allied Heath, 2003, 32 (2) :110-111.

[3]沈建新.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 (教育分册) , 2001, 22 (2) :36-38.

[4]胡俊, 乔亚军, 史树贵, 等.PBL在脑血管介入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 20 (5) :584

[5]罗莉, 巫家晓, 庞芳河, 等.开展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0 (S1) :66-67.

PACS在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1 PACS的组成和工作模式

PACS 是全面解决医学影像的获取、存储、归档、传递、查阅和管理的综合类系统。它包括:①图像信息的获取:我院的CT、MRI、DSA、CR、DR、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 PET) 、彩色多普勒等影像设备均为数字化, 均有DICOM3.0标准接口, 因此可直接输入PACS;②图像信息的传输:目前的图像信息传输大多通过光导通信将影像信息以光信号形式通过光导纤维完成信息传输;③图像信息的存储与压缩;④图像信息的处理:由计算机中心完成[3]。

对于存贮影像信息的管理包括:①集中存放数据, 有助于对患者不同的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及与历史数据对比, 尤其在骨科患者需要长期随访, 观察骨折愈合等情况下更有意义;②本系统在存储图像的同时, 也将患者的其他相关信息存入预先建好的信息数据库中, 如ID号、姓名、性别、诊断报告、检查部位、病理检查结果等, 并可根据以上信息对患者进行分类、统计和检索, 对同一种疾病, 可以通过检索的方式查找典型病例, 同时还可以提供多个病例供选择参考[4];③本系统与我院的军卫一号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可以互相连接, 患者的疾病信息也可以随时查询, 这样不仅对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 PACS有利于教师收集典型病例

骨科学教学中涉及许多抽象的概念, 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结合影像学资料, 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信息, 可以使枯燥乏味的临床理论内容变得鲜活有趣, 使抽象的骨科学理论知识变得具体, 让学生视、听、脑并用, 加速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使学生在理论与影像学资料之间建立起联系, 从而使记忆及理解达到形象化的高境界。在传统的骨科学教学中影像学资料的收集是个艰苦的过程, 需要教师在大量的胶片中寻找典型病例, 并且利用扫描仪扫描后才能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耗时耗力。而利用PACS 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需要慢性骨髓炎的典型图片, 可以直接输入诊断, 近几年以慢性骨髓炎作为诊断的病例都可以搜索出来, 教师就可以查找典型图片, 找到后可以直接以JPG的格式保存到电脑里, 有利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省时省力。而且对于慢性骨髓炎的特殊类型硬化性骨髓炎和局限性骨脓肿也很容易查找。收集典型病例需要教师间相互合作, 在工作站中建立教学文件夹, 在日常工作中碰到典型病例, 就可以直接存入相应的疾病分类文件夹中。日积月累就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图片电子库, 实现无胶片多媒体教学。

3 PACS有利于教师临床课教学

传统骨科学理论教学多以“满堂灌”式为主, 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书本, 理论与实践脱节。随着PACS及网络技术的发展, 骨科学教学正向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实践的教育方式转变。例如骨折各论的教学, 在讲述胫骨平台骨折时可以先在PACS中检索出典型病例, 同时利用军卫一号检索出该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合病例讲解, 面对这种“新鲜”的病例, 学生印象深刻, 记忆牢固。

见习是骨科学临床课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典型病例在学生见习时不一定能够见到, 而且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变, 人们对隐私权的重视, 见习带教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化解这个矛盾, 让学生的见习有收获, 利用PACS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PACS收集的教学图片电子库, 配合患者的大体照片、术中照片等其他影像学资料, 结合临床资料很好的还原病例,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还可解决病例资源不典型的问题。

学生实习中, 我们在运用影像学资料分析病例时采取被动启发与主动分析相结合, 首先由教师作代表性示教分析, 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病案的分析原则和方法, 进而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相关理论, 再过渡到以学生主观分析为主, 如果碰到问题, PACS中有放射科诊断医师的诊断报告, 最后可由教师作必要的总结, 将系统实习和典型病例相结合。同时,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影像学资料, 既要掌握某一部位病变的共同体征, 又要掌握其不同的特点及独特性, 这种思维方式能把同学们所学的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 PACS有利于学生自学

虽然PACS仅在医院安装, 进行理论课和见习的同学无法通过此系统进行自学, 但对于进入临床的实习生则是一个很好的自学手段。在临床理论课的教学中, 教师讲授的都是概念、原理和典型病例, 进入临床后病例种类增多, 对于不典型的病例如何分析?这时可以引导实习生通过PACS检索相关病例, 结合诊断报告进行分析。如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等容易混淆, 学生可以自己查找出病例, 分析异同点, 同时在Internet上查找相关资料,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其自学能力。

5 PACS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骨科在诊疗过程中对影像检查依赖程度较高, 除了看普通的影像资料外, 骨科医师在临床上还经常需要对影像进行测量, 完善各种手术方案, 并且需要将术后的结果跟术前进行对照, 在这个过程中, 让实习同学参加手术计划的制定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一例肘外翻的患者, 术前需要测量外翻角度的大小以及截骨的位置和距离, 利用PACS上提供的工具, 可以精确测量出角度, 并且可以在肱骨上模拟截骨块的位置和大小, 实习同学参与到这个类似于模拟手术过程, 加深了印象。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基于PACS的骨科学工作站, 整合了一整套专业开发工具, 通过精确的测量、周密的手术计划和完整的术前记录, 能够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 降低患者手术风险, 也减少了骨科医生发生医患纠纷的风险。这套系统的引进对临床低年资医生、进修生、研究生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5]。

总之, 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解决了骨科学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丰富了教学内容, 改进了教学方法, 达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必将在骨科学教学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摘要:PACS是数字化图像技术与现代通讯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为骨科教学提供了更先进的手段, 带来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本文初步探讨了PACS在骨科学教学中教与学两方面的应用及价值。

关键词:骨科学,医学教育,医学影像,PACS

参考文献

[1]田军章, 江桂华, 郑丽吟, 等.基于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交互式CT影像教学模块的开发与实践[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 (3) :276-278.

[2]段刚, 陈卫国, 黄信华, 等.PACS系统在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 2003, 26 (1) :19-20.

[3]吴恩惠.医学影像学 (第四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4-55.

[4]陈森彬, 黄敏华, 张永文, 等.PACS的临床应用体会[J].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5, 18 (1) :54-55.

成林骨科专栏 篇11

什么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简称股骨头坏死。它是由于不同致病原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形成血供障碍,发生骨缺血而导致股骨头骨质坏死的一科病症。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哪些病因?

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两大类。损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病因有: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髋关节损伤等。其中股骨颈骨折导致股骨缺血性坏死最多。有时股骨颈骨折愈合后仍可继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引起非损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有遗传、酒精、激素、继发因素等。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哪些症状?

答:早期表现为髋关节不适、隐痛、钝病、劳累加重。随着病情发展,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常向大退及膝音防射。早期因股骨头无菌性炎症刺激及患者自主性保护而出现间歇性跛行;晚期因患肢缩短,呈进行性跛行。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步态异常,称为“鸭步”。患肢髋关节内旋和外展功能受限,晚期髋关节功能严重障碍。股骨头深部压痛,“4”字试验阳性。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片有何异常表现?

答: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片无明显改变。随着病情发展,X线片可见:股骨头表面粗糙,凹凸不平,边缘不清,股骨头变扁变平,呈蘑菇状,不规则改变;骨小梁模糊、扭曲、粗细不均、消失等。骨皮质密度不均,出现点状或不规则的密度减低区,囊性变等。关节间隙由于软骨碎裂而变窄,间隙模糊不清,严重者髋关节间隙消失。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如何分期?

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为四期:

Ⅰ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髋关节隐钝痛或间歇性疼痛,劳累加重。X线片无明显改变,或有点状密度减低区。核磁共振、骨扫描有特异发现。

Ⅱ期:髋关节疼痛,劳累后加重,下蹲困难,疼痛向大腿、膝部放射,间歇性跛行。X线片:股骨头持重区软骨下密度增高硬化带,周围有点状、片状不规则密度减低区,囊性变。骨小梁断裂、模糊、粗细不均。但股骨头外形、髋关节均正常。

Ⅲ期:髋关节持续剧痛,向大腿、膝部放射,患肢缩短,跛行,关节功能严重障碍。X线片:股骨头变扁变平,骨皮质不连续,塌陷,松质骨有弥漫减低区,囊性变。骨小梁断裂、消失,股骨头外形、关节间隙略有改变。

Ⅳ期:髋关节持续剧烈疼痛,向大腿、膝部放射,患肢缩短,进行性跛行,关节功能严重障碍。X线片:股骨头变扁变平,蘑菇状或齿状、严重塌陷,松质骨有密度减低区,囊性变。骨小梁模糊、消失,股骨头变形、髋关节面粗糙,间隙变窄或融合。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如何治疗?

答:主要有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和中医药治疗。常用手术疗法是钻孔减压术、开窗植骨减压术、血管蒂瓣植骨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及髋关节融合术等。非手术疗法,采用制动牵引、外固定、局部用药、脉冲电磁场、激光治疗以及去病因治疗等。此外,应用中医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较好疗效。

如何评定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

答: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种。

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或正常。X线片示骨密度均匀,骨小梁再现,坏死区囊性变缩小或消失,关节间隙正常。

显效:疼痛减轻或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或大部分恢复。X线片示骨密度较均匀,坏死区囊性变缩小或无加重,骨小梁已复现,关节间隙正常。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关节功能得到改善。X线片示坏死区囊性变得到控制。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功能未见好转。X线片示坏死区囊性变加重或塌陷。

成林骨科如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答:成林骨科主要采用内服中药加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这项技术已被命名为“成林骨科技术”,经专家认定临床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治疗分为死骨吸收期、血管修复期、新骨生长期和临床修复期。前3期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修复期以机体康复为主。治疗若干疗程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X线片示骨密度均匀,骨小梁再现,坏死区囊性变缩小或消失,此时即进入临床修复期。临床修复期功能锻炼照常进行,停药或遵医嘱小剂量用药约8~12个月。治疗前股骨头已塌陷者外形不能复原。

成林骨科疗法如果治不好怎么办?

骨科教学 篇12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临床见习教学是指临床课程教授过程中, 为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目的而带领学生进行的临床观察和初步操作实践, 包括课间见习和集中见习等教学形式。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联系, 加强和巩固医学生对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见习作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 是学生走向临床工作的第一步, 教学内容不能简单地作为理论知识的重复, 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复习课;由于见习阶段未明确专业方向, 是为下一步进入临床奠定基础, 因此, 不能安排过多过深的临床内容。

加强临床基础技能和骨科基本知识的学习。问病史、查体、写病历、结合辅助检查作出诊断、提出初步治疗方案是贯穿整个临床工作最基本的技能, 是临床医师的基本功,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给学生做良好的示范, 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讲评, 对不恰当或错误之处作相应指导, 使学生通过比较, 找出自己的欠缺和分析不足, 初步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与实际病例的接触, 引导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融入临床实践,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骨科查体专科性强, 在诊断学中许多检查没有讲述, 多数学生感到骨科检查太难, 因此要加强这方面教学内容, 既要讲述理论知识, 又要进行示范, 强化望、触、动、量的顺序, 教师要示教正确的检查手法, 然后进行学生之间模拟检查。另外, 骨科基本操作中石膏制作、小夹板应用也是骨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具有骨科专科特点的教学内容。虽然学生已在理论课上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 但缺乏理性认识, 因此要专门安排课时演示操作过程, 讲解注意事项及适应症。

见习带教教师应跟班听课, 根据理论授课进展决定见习内容, 病例选择要紧扣大纲, 选择多发病、常见病的典型病例。见习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病例强化所学的知识。结合具体病例, 让学生自己结合书本思考问题, 避免再将书本内容重复一遍, 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间的差距。还可以让学生参加科室开展的专题讲座和术前讨论等活动, 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 也为学生进一步的临床学习打下了基础。在教学同时要与学生沟通, 及时调整见习内容。

2 选择适当病例, 保护患者权利

见习病例是见习课最重要的内容, 病例选择是否合适和病人是否配合直接影响到见习课的效果。由于学生第一次结合实际病例, 缺乏临床经验, 因此, 病例选择要配合理论教学, 病史体征典型, 尽量避免并发症较多病程复杂的病人, 使学生能够根据查体、检查迅速做出诊断及完成病例书写。病例过于繁杂会使刚开始临床学习的学生一头雾水, 摸不着头绪, 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医疗环境的恶化, 扩招后学生增加, 使得教学病源更为短缺。加之医患关系比较紧张, 社会矛盾突出, 很多病人拒不配合见习, 学生的动手机会更加减少, 因此在临床带教中病人顺从性降低, 已经对临床教学产生了影响。在选择病例时不仅要考虑疾病本身的因素, 而且要选择没有纠纷、容易取得配合的患者, 同时课前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耐心解释对其进行教学查房, 以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教学结束后可送患者礼品表示感谢。

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护患者的权利, 尊重患者的隐私, 向学生强调爱伤护伤观念。骨科病例大部分为外伤患者, 而多数查体会导致患者疼痛等不适反应, 因此, 很多检查可不在患者身上示范, 而通过学生互相模拟病人或其他方法来实现, 例如骨擦音骨擦感可指导学生在体检时体会, 而不应为了教学刻意检查, 造成病人痛苦及创伤加重。

3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由于病人不可能按照教学时间住院, 见习时典型病例可能已经完成手术或没有合适的病例, 这样就需要借助其它教学手段弥补病例的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引入教学中。其中多媒体教学由于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交互性, 已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辅助教学方法。它既可以弥补临床病例的不足, 又可充实丰富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重点突出, 图文并茂, 提高教学质量, 开阔学生视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代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板书和学生的死记硬背[2]。

同时, 科室应根据实际, 积累教学病例资料, 可购置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设备, 根据教学要求采集病例资料, 补充临床教学的不足, 同时也可利用积累资料自行或委托编制教学软件, 随时修改更新, 以适应教学变化。

4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骨科分枝多, 教学内容复杂, 各有侧重, 在教学中应不拘于某一种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如引导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实施上既可以选择教师为主指导, 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以学生为主体, 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 可针对性的在课堂中以提问和学生分组分析为主, 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有哪些?直腿抬高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结合腰部神经的解剖分布, 推断不同阶段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及查体的差异。学生针对病例资料分析、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收集的资料做出答案和总结, 形成讨论提纲集中讨论发言。指导教师在讨论最后针对本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作课程总结。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式教学, 使得大家踊跃参与,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引导学生联系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知识, 做到多学科的融会贯通。对于某些典型病例, 可让学生分组问诊, 查体, 参考辅助检查, 强化骨科专科查体, 并进行小组间讨论, 自由发表个人意见, 得出初步诊断, 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思维, 又可强化书本理论知识应用, 学生的表达及归纳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此, 在带教时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七年制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为了适应医学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 增强国际交流能力, 可在见习教学过程中, 选取有教学意义的典型病例加入专业外语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前提高, 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应注意加强外语的学习, 教学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 同时应提前通知学生要进行外语学习, 根据提示要求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提前阅读。

5 以身作则, 培养职业道德

见习不仅是医学知识的学习,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开始。要给学生灌输基本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观念, 界定“同化心灵, 以病人为第一要素, 救死扶伤, 实行人道主义”的主题[3]。带教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床边教学的言行举止, 有意无意地向学生传授着工作态度和职业规范, 要让学生在进入临床的第一步就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态度, 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 这也是骨科见习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总之, 在骨科临床见习教学中, 既要注重教师的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们的医学认知力和判断力, 尊重学生个性,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突出临床独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进一步的实习工作与日后成为合格临床医生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立, 曾诚, 于晓松.我国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工作第二轮评估总体报告[J].医学教育, 2005, 1 (2) :1-4.

[2]梁军波, 陈海啸, 徐春丽.骨科临床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8) :69-71.

上一篇:课堂举例下一篇:360安全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