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科手术

2024-08-03

老年骨科手术(共11篇)

老年骨科手术 篇1

资料与方法

收治拟择期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 平均年龄70岁, 性别不限。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全身状况分级Ⅰ~Ⅳ级, 经术前检查, 血红蛋白 (Hb) >100 g/L, 红细胞压积 (Hct) >30%, 血小板计数 (PLT) >100×109/L, 以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方法:试验组采用轻度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液回输的血液保护措施, 对照组仅采用轻度控制性降压的血液保护措施。①麻醉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 监测心电图 (ECG) 、心率 (HR) 、无创血压 (BP) 、脉搏氧饱和度 (Sp O2) , 有创动脉血压。硬膜外麻醉穿刺点选L2~3间隙, 间断给予7.7%罗哌卡因注射液, 3 m L/次, 间隔2 min, 总量控制在1 mg/kg, 麻醉平面控制在T8~10。全麻诱导用药:咪唑, 依托咪酯, 舒芬太尼, 顺式阿曲库铵;维持用药:丙泊酚、舒芬和七氟烷。②控制性降压:硝酸甘油[浓度:0.01%, 开始速度:0.5μg/ (kg·h) ]和盐酸艾司洛尔[浓度:0.2%, 开始速度:100μg/ (kg·min) ]持续静脉泵入。血压控制目标:平均动脉压 (MAP) 70~90 mm Hg或较术前下降30%, 且维持心率≤100次/min。手术主要步骤完成准备缝合时停用艾司洛尔及硝酸甘油, 等待血压自然回升, 丙泊酚维持至手术结束, 切口敷料包扎好后再停用。③回收式自体血回输:试验组组手术开始后, 即采用BW-8100A型自体血液回收机及其配套一次性耗材,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利用负压吸引手术野出血至贮血器, 血液经抗凝、过滤、离心、洗涤后得到浓缩红细胞, 收集到储血袋中, 于术中或术后回输给患者, 自体血回输由专人负责。对照组未使用自体血回收。④异体输血:根据中国卫生部2000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考虑到老年患者耐受力差,

观察指标:全程检测患者MAP、Hb、Hct、HR、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 记录术前 (T0) 、切皮后30 min (T1) 、切皮后60min (T2) 、缝合前 (T3) 、术后12 h (T4) 、术后24 h (T5) 上述指标, 同时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自体血液回收量、异体红细胞输注量、输血不良反应。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术中回收自体血 (468±25) m L, 对照组组异体输血量 (225±75) m L, 两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两组患者在T1、T2、T3时点MAP较T0都有较明显下降 (P<0.05) , T3时Hb、Hct较T0下降明显 (P<0.05) , 其余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血液保护技术是近几年来在麻醉界广为研究的热点, 由于血液保护对减少出血、缓解血源紧张有非常大的意义, 自体血回输又有防止传播疾病、过敏反应、免疫抑制等诸多优点, 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 本研究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开展的[1]。在理念中, 我们认为控制性降压可以减少术中出血毋庸置疑, 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了它的有效性, 但由于大幅度的控制性降压并发症多、检测手段复杂、降压幅度难以掌握, 尤其对老年患者。因此我们采用轻度降压的方法, 使MAP控制在70~90 mm Hg, 大大降低了由于控制性降压引发的并发症。在控制性降压的方法上, 对于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患者, 我们也使用丙泊酚连续输注的方式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维持在可唤醒的状态, 这样就有利于降压的实施, 增加了降压的安全性。另外, 结合体温保护, 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 这对老年患者也很重要。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已较为成熟的技术之一, 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骨科脊柱关节手术因为是无菌手术, 所以是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技术最早开展的领域之一, 以其安全、高效、方便的优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本研究中, 对照组没有出现自体血回输相关问题, 但试验组有1例输血引起的寒战反应。两组患者在PLT、PT、APTT等参数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进一步证实了自体血回输的安全性。由于采取了自体血回收, 试验组术中回收自体血 (468±25) m L, 而对照组异体输血量达 (225±75) m 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说明该技术是很有效的。

本研究由于纳入样本量有限, 观察指标不全面, 无法揭示更多的规律, 比如传播疾病、免疫抑制及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等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和更细致的实验设计。但轻度控制性降压联合回收式自体血回输的血液保护措施对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减少出血、不输异体血, 并降低相关并发症方面作用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骨科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措施。方法:收治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 试验组采用轻度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液回输, 对照组仅采用轻度控制性降压, 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术中回收自体血 (468±25) m L, 对照组异体输血量 (225±75) 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轻度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液回输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的血液保护效果显著。

关键词:老年患者,骨科手术,血液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邓小明, 姚尚龙, 于布为, 等.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972-975.

老年骨科手术 篇2

姓名: 刘正芬性别:女年龄:71岁床号:47床住院号:15062

术前诊断:1.左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2.原发性高血压。

手术指征:

1、左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诊断明确,存在手术指征;

2、术前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

3、家属要求手术治疗。

拟施手术名称或手术方式:左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拟麻醉方式:麻师定。

术前准备及防范措施:

1)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时间、肝炎免疫、胸片、心电图。

2)皮洁、皮试、麻醉会诊、术前禁食。

3)术前应用抗生素。

审批手术医师:苟勋祥主任主刀:苟勋祥主任一助:王光志二助:李黎明 医学是一门科学,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领域。另外,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大,疾病的变化也各不相同,相同的诊治手段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任何手术都具有较大的诊疗风险。有些风险是医务人员和现代医学知识无法预见、防范和避免的医疗意外,有些是能够预见但却无法完全避免和防范的并发症。我作为主刀医师将以良好的医德医术为患者手术,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抢救,力争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如术中情况有变化及时与家属取得联系。

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风险:

●术中心跳呼吸骤停,导致死亡或无法挽回的脑死亡。●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不可避免的邻近器官、血管、神经损伤。●病情变化导致手术进程中断或更改手术方案。●麻醉意外。●除上述情况外,本次手术还可能发生下列情况:

1.复位固定困难,无法达解剖复位;2.根据术中所见及治疗需要,更改治疗方案;3.骨折粉碎缺损,需植骨(包括自体骨、异体骨、人工骨等);4.骨折移位增加,需手术治疗;

5.术中内固定不够稳定,需加用其他内固定或外固定;6.内固定器械断裂、滞留,无法取出;

7.术中发生骨裂;8.脂肪栓塞、昏迷,危及生命;9.术中重要神经血管损伤(如绕神经、肱动脉);10.内固定物价格昂贵;11.硬膜损伤,脑脊液漏,致颅内感染,危及生命;12.脊髓损伤、截瘫;13.马尾损伤,大小便功能障碍;14.内固定困难,根据术中情况改变手术方式;

15.内固定松动、断裂,内置物所致的疼痛、不适感。对内固定材料敏感或过敏。16.固定后相邻节段退变加速。17.其他意外,如脂肪栓塞,脑梗塞加重,加重死亡可能,功能活动受限。

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并发症:

●术后出血、局部或全身感染、切口裂开、脏器功能衰竭(包括DIC)、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术后气道阻塞、呼吸、心跳骤停。●诱发原有或潜在疾病恶化。●再次手术。●除上述情况外,本次手术还可能导致下列并发症:

其他:

1.切口感染,并发骨髓炎,经久不愈合,需反复手术治疗;2.脂肪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肢体坏死、全身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3.感染需拆内固定;

4.骨折再移位;5.内固定的不相容、松动、移位、断裂、失效等;6.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骨坏死等;7.肢体肿胀、肌萎缩、关节僵硬、疼痛、麻木等及肢体功能障碍;8.骨骺生长板损伤,肢体生长发育障碍,肢体不等长、畸形等;9.创伤性骨关节炎;10.二期拆除内固定困难。11.神经损伤后出现相应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需手术治疗;12.其他骨折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13.关节僵硬,异位骨化。14.术后伤口感染、深部感染、椎间隙感染。15.引流不通畅,出现血肿,可能需手术清除。16.其他意外,如脂肪栓塞,脑梗塞加重,加重死亡

黔西县中心医院手术知情同意书

姓名: 刘正芬性别:女年龄:71岁床号:47床住院号:15062

可能,功能活动受限。

上述情况医生已讲明。在此,我经慎重考虑,代表患者及家属对可能的手术风险表示充分理解,愿意承担由于疾病本身或现有医疗技术所限而导致医疗意外及并发症,并全权负责签字,同意手术治疗。医方当会尽职尽力,积极予以防范及治疗。

患者(或被授权人)意见:签名:与患者关系:

日期:2011年09月28日

家属意见:签名:与患者关系:

日期:2011年09月28日

谈话医师签名:日期:2011年09月28日

若不同意接受该医疗措施,请在下方签字。并声名我已充分理解实施的必要性及不同意接受医疗措施可能会延误诊治,导致病情恶化等风险,愿意承担由此导致的一切后果。

患者(或被授权人)意见:签名:与患者关系:

日期:2011年09月28日

家属意见:签名:与患者关系:

日期:2011年09月28日

老年骨科病人的护理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40-01

老年人体弱,骨科手术后的老年病人,多数丧失自主生活能力,需要长时间卧床,得不到合适的护理,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以下是我院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性42例,女性66例,年龄在60-70岁66例,71-80岁36例,81-83岁6例;其中髋部疾病占24.07%(股骨颈骨折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各种腰部疾病占31.48%(腰椎间盘突出18例,腰椎失稳1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2例,椎体滑脱4例),关节疾病占16.70%(膝关节各种疾病12例,骨与关节感染6例),其他骨科疾病占27.78%。平均住院天数为28d。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当老年患人带着病痛就医时,面对的是医护人员和其他住院的病人,要等待各种检查、治疗、手术,加之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差或者已完全丧失,于是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这些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为解除老年病人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最重要的是給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护士对待老年病人一是要尊重他们,二是要理解他们,三是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要经常与老年病人进行思想沟通,处处体贴照顾。

1.2.2 营养护理 个别老年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给我们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这样的老年病人应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畅,避免便秘。同时我们更应周到地做好生活护理,尽量满足其一切所需,不能表现出有任何厌烦的情绪,让病人依赖我们,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为进一步配合手术、药物治疗打好基础。

1.2.3 日常护理 每年有三分之一岁以上的老年人、二分之一岁以下的老年人都经历过跌倒事件。可以归咎于很多原因。如原有外伤、肢体退行性疾病、环境、年龄、神志状况、原发疾病、所服药物、住院时间等,仍是困扰护士的主要问题。绝大部分老年病人喜欢安静,应尽量安置单人小房间,护理要尽量适合老年人的特点,如减低环境中威胁的措施,减少床边的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安置洗手间夜灯,对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除了接受行走体疗外,还要向家属重申病人活动能力的障碍,护士要指导病人缓慢起立、坐下、上、下床等,坐轮椅时使用轮椅安全带,选用合适和专用的老年轮椅,协助病人变换体位等。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要加强生活上的护理,保持病人口腔、头发及皮肤的清洁,协助生活所需。

1.2.4 并发症预防护理 心、脑血管并发症预防护理: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的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通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病人,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褥疮预防护理: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或骶尾部垫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绵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协助翻身,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上一定要职责到人,每班检查交班,护士长不定时抽查,人人重视,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不是某个人的事,必须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一年来无褥疮发生。

泌尿系感染预防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每天用温水擦洗会阴部2次,尿潴留病人在留置尿管期间,妥善固定导尿管及引流管的位置,引流管不可高于耻骨水平。多饮水,每日2000-2500ml,有利于冲洗尿中沉渣,经常变换体位,以便引流通畅,定时放尿、训练膀胱肌肉收缩。

呼吸道并发症预防护理:老年人由于呼吸相对减弱,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病人入院后要求戒烟、戒酒,鼓励病人多咳嗽、咳痰,做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做扩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利稀释痰液。

防止骨延迟愈合护理: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降低,而钙吸收利用率低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病人服钙剂,进食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2 讨 论

骨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篇4

1 临床资料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骨科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老年患者(≥60岁)288人,其中90岁以上5人;80~90岁139人;70~80岁107人;60~70岁37人,平均年龄78岁。伴有糖尿病者84人,高血压183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162人,慢性支气管炎51人。并且有很多患者同时有上述2种或2种以上的疾病。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要全面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其心理变化,运用语言技巧进行疏导安慰,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优点、康复过程及手术配合,结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护理:(1)手术前要经常与患者及家属交谈,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稳定情绪,争取合作,并告知治疗、护理、并发症,使其对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如何进行功能锻炼、术后恢复效果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有心理准备,同时邀请手术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从而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2)老年患者总是希望别人了解他们的疾病,关心和尊重他们,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深入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求,并给予悉心的关怀和照顾,使患者产生信任感,感到温暖,从而消除术前的各种不安因素,使患者愉快的接受手术。(3)老年人在患病时特别希望得到亲人的关心和照顾,我们请家属尽可能多抽出时间陪伴患者,多与其交谈,给予精神安慰,满足其合理要求,悉心照顾其生活起居,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2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术前与心内科医师合作,一般选择口服降压药物,以钙离子拮抗剂为首选,辅以利尿剂,严格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 Hg以下,血压平稳3d后再进行手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的患者,术前给予抗炎、解痉和平喘治疗。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术前将患者的支气管炎症彻底控制,血常规正常,血氧饱和度>90%后行手术治疗。糖尿病患者,术前及术后一律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7.8mmol/L方可手术。

2.3 术前准备

做好辅助检查,如血尿常规、凝血项、肝肾功能、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心电图、胸部X线片等检查。行全麻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手术前12h禁食,4~6h禁饮。术前叮嘱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吸烟者劝其戒烟,并练习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的方法,防止术后肺部感染。术前3d练习床上大小便,以防术后因习惯改变所致的大小便不畅。手术前日洗澡,手术野皮肤清洁,预防伤口感染。

2.4 正确评估病情及手术的耐受力

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差,特别是伴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患者,手术创伤可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增加手术失败率。为此,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和观察,正确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警惕潜在疾病的发生。

3 术后护理

3.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有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注意观察切口情况,防止切口感染,糖尿病患者要定时监测血糖。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活动情况,尤其老年患者年老体弱,血液循环差,因此手术后的护理应特别注意血运情况。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以及动脉搏动情况。肢端皮肤出现青紫、皮温低、肿胀或疼痛,都可提示为血液循环障碍,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给予处理。术后应抬高患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预防肿胀。

3.2 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手术后的切口疼痛一般在麻醉作用消失后,疼痛逐渐加剧,术后24h内最为剧烈,而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及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与睡眠,利于术后康复。用药前要查清疼痛的原因,必须排除因外部压迫或缺血等原因引起的疼痛。并注意强调镇痛药物的剂量不可过大,在行早期功能锻炼前,应用止痛药。

3.3 意识障碍的护理

老年患者常常表现为反应迟钝、易疲劳、记忆力差、行为不能自控,再加上手术,易造成老年患者产生认知障碍,如错觉、幻觉、谵妄等精神症状。因此,术后回到病房,应给患者吸氧2L/min,护士应多巡视病房,并给患者使用约束带和床栏,24h不间断陪护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

3.4 并发症的预防

高龄患者术后卧床易发生并发症,为此我们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4.1 褥疮

褥疮多由于术后长期卧床,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所引起。如病情允许应每2~3h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使用气垫床,骨隆突处可使用透明贴或减压贴保护,注意加强营养的摄入。

3.4.2 坠积性肺炎

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协助患者定时扣背咳痰,2次/d雾化吸入。

3.4.3 泌尿系感染

嘱患者多饮水,1000~2000m L/d,保持会阴部清洁。

3.4.4 便秘

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

3.5 康复指导

骨科手术的功能锻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早期开始,贯穿始终。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大、体质虚弱,常不配合进行锻炼。因此,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功能锻炼的必要性,传授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使患者由被动运动过渡到自觉运动。

4 结论

虽然老年骨科患者手术风险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但经过护士的精心护理,288名患者均治愈出院。总之,围手术期护理是老年骨科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只有运用科学方法,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加强与医师、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总结骨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体会,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骨科288例老年围手术期并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指导。结果 经过术前、术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消除术前紧张情绪,做好术后恢复期患肢功能锻炼,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护理。结论 做好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小儿骨科手术的麻醉护理 篇5

(资中县银山中心卫生院四川资中641201)【摘要】近年来,社会不断发展,小儿骨科临床病例逐渐增多。基于小儿自身的特殊性,小儿骨科手术麻醉护理精细化程度要求极高,需要护理人员在手术每一环节提高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本文从手术前、麻醉前、麻醉中、手术中以及手术后五个阶段,详细论述小儿骨科手术的麻醉护理要领,旨在实现小儿骨科手术麻醉的精细化护理。【关键词】小儿;骨科手术;麻醉护理【中国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08-01 通常医学上小儿麻醉是指针对年龄在15岁以下患者所实施的麻醉。一方面,处于这一年龄段的患者,年龄尚小,心智未熟,突出表现为自控能力差,手术期间很难配合医护人员;另一方面,这些患者身体为发育完全,部分器官功能未完善,因此,临床上小儿手术多采取静脉麻醉或者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的医护方式。小儿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十分巨大,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医护人员需要高度负责,全面把握小儿的身心特点,做到精细化护理。以下是本院2010年收治的43例小儿骨科手术麻醉护理体会,详情如下。一、临床资料43例患儿年龄在3岁致13岁之间,其中男孩31例,女孩12例;上肢骨折29例,其中干骨折为11例,肱骨上骨折为9例,手外伤9例;下肢骨折为14例,其中股骨干骨折5例,踝关节骨折4例,足外伤5例。麻醉方式基本采用基础麻醉配合硬膜外麻醉、臂丛麻醉,有3例采用基础麻醉加气管茶馆麻醉。二、麻醉护理(一)手术前护理1.患儿体重测量:由于小儿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器官功能不完善,新陈代谢功能不充分。因此,小儿麻醉用药浓度、剂量都要以小儿的体重作为依据。手术前精确测量患儿的体重是最基本的术前准备,为继后的手术提供基本参考。2.手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患儿及其亲属往往背负十分沉重的心理负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急以及恐惧心理,处理不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损害,同时,也会影响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手术的效果。因此,手术前给与患儿及其家属必要的心理护理,给与适当的鼓励和安慰,显得十分重要。相对与患儿亲属,患儿的心理护理更为重要,同时难度也更大。根据患儿的年龄不同,医护人员应当采取不同的方式,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对于年纪十分幼小的患儿,可以通过抚摸、哄抱等亲密动作,使得患儿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对于4到6岁的患儿,可以通过讲述神话小故事的方式,用神话人物对患儿进行鼓励,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恐惧心理。(二)麻醉前护理1.小儿麻醉常规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麻醉前对麻醉器具的准备是十分关键的,麻醉前医护人员必须准备好所有器械。小儿手术时应当选择与患儿年龄相符、制造细巧、操作便捷的器械。麻醉前还要根据医嘱准备好麻醉药品、氧气、吸引器、肩部软垫等。小儿手术通常实施一次性无损伤缝合针线,减轻损伤以达到提高手术成功率。2.严谨查对:将患儿接入手术室之前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避免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一些年龄幼小的患儿,离开父母就会大哭大闹,很难进行手术。这种情形下,可以在其父母协助下,将患儿由其家长抱至手术室门口,核实无误后由麻醉师进行麻醉,待患儿入睡后再由医护人员抱至手术室。3.静脉穿刺:较成年人静脉穿刺,小儿静脉穿刺时多比较哭闹,穿刺比较困难,因此,小儿静脉穿刺要更加注重静脉的保护。通常情况下,若患儿愿意配合,进入手术室之前先行穿刺建立顺畅的静脉通路。当遇到抵触情绪较严重,不愿意配合的患儿,可先肌注氯胺酮,待患儿入睡后抱入手术间进行静脉的方法,这样可以减少对患儿静脉的破坏,也避免了患儿哭闹给手术中呼吸管理造成的不便。严格把控输液速度,根据术前患儿禁食时间的长短、体液损失量等情况,补液速度控制在10mL/kg 为宜。(三)麻醉中护理1.协助麻醉 :静脉通道顺畅后,要协助麻醉师检测患儿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协助麻醉师施行麻醉。护理人员要遵照麻醉师的要求,搬动患儿采取适合的体位,保持患儿呼吸顺畅,为麻醉师进行麻醉创造最佳条件。2.患儿体位:麻醉起效后,患儿处于麻醉状态,无法自行配合手术医生摆好手术所需体位。护理人员就承担协助手术医生摆好患儿手术体位的任务,将患儿肩部垫高5°~15°,确保患儿呼吸顺畅。小儿骨科手术多位四肢手术,患儿年幼娇小,肢体柔嫩,手术中患儿的体位需要安置牢固,这样有避免了患儿抖动给手术造成的不良影响,污染手术部位。但是,约束带捆绑要适度,不能给患儿稚嫩的皮肤、骨骼造成硬伤,通常约束带以能放入一指为宜。3.止血带管理:手术中出血是必然的,止血带是手术的必备器具。手术中正确使用止血带是非常重要,止血带的绑扎要舒平,同时要松紧适度。止血带绑扎时间过长容易造成患儿神经损伤,松放止血带时要逐渐松开,否则会引起患儿血压变化。(四)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突发事情,麻醉师在完成麻醉后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麻醉师应当密切关注手术的进展,一旦出现任何需要麻醉的情况,立即进行麻醉处理,防止不应有的事故发生,确保整个医疗过程万无一失。(五)麻醉后护理患儿在麻醉后,通常处于意识模糊的状态,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例如坠床等,这会给患儿造成不可估量的损伤。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安全护理,守护在患儿身旁。术后要及时给患儿输氧,待患儿基本清醒后送回病房。三、讨论小儿顾客手术的麻醉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手术中的任何一点小失误均有可能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不堪设想的苦果。这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只有医护人员掌握娴熟的技巧,踏踏实实工作,才能取得最佳的手术效果。参考文献[1]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王淑梅.小儿手术的护理配合50例[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3]張敏.新生儿大动脉转位术的护理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2003

老年骨科手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7例老年择期骨科手术患者,就诊时根据掷币法随机分整体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整体护理组87例,年龄60~89岁,平均72.4岁;其中男性42例,女性45例;四肢骨折47例,椎间盘突出症1 2例,椎管狭窄1 0例,颈椎病9例,腰椎压缩性骨折6例,肿瘤和感染共3例,合并高血压患者21例,其他内科疾病患者18例。传统护理组80例,年龄60~88岁,平均71.8岁;其中男性39例,女性4 1例;四肢骨折4 1例,椎间盘突出症14例,椎管狭窄11例,颈椎病7例,腰椎压缩性骨折4例,肿瘤和感染共3例,合并高血压患者19例,其他内科疾病患者1 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 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神志清醒,无沟通障碍。

1.2 护理方法

整体护理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术前访视,术中的心理护理、体位护理、输血输液护理、舒适护理和术后的随访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传统护理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即术前常规介绍手术注意事项、禁食、禁水等准备工作,巡回护士按传统手术护理配合为主,术后未回访。

1.3 观察指标

1.3.1 术前血压和心律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后分别于麻醉前30和5min时测量其血压和心律。

1.3.2 患者满意度

术后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发放服务满意度问卷,患者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级别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定。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血压和心律比较

由表1可知,整体护理组患者在术前30和5min的血压和心律均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P<0.001),说明整体护理方法可较好地改善老年患者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2.2 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比较

由表2可知,采用整体护理模式收治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较好(非常满意和满意级别占总体评价的85%以上),而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收治的患者达到相同满意度的比例仅为52.5%,经秩和检验,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

Z=-4.023,P=0.000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重点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向包括了疾病、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方向转变,“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提出,就是要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4]。老龄患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在生理上,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发生衰退,愈合缓慢,且多合并有多种疾病;在心理上,思想负担重,顾虑多,容易自暴自弃;从社会的角度看,由于不再参与生产活动,经济收入有限,易被社会遗弃[5,6,7],因此,该阶层的患者特别需要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给予关怀!

以老年择期骨科手术患者为对象,对整体护理模式进行了研究。整体护理的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访视。术前1d对患者进行访视,访视的内容主要是收集资料,以掌握患者情况;对患者做出准确的评估,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制订出护理计划;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解除或缓解患者术前的不安和恐惧。(2)术中护理。心理护理:由于手术室环境特殊,老年患者会感到恐惧和不安,这时护士要热情相迎,亲切自然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体位的护理:在施行手术时,必须保证患者体位的舒适性,避免因手术时间长而造成疲劳式压迫性损伤。术中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体位和局部皮肤情况,防止体位不当所致的并发症。输液、输血的护理:静脉穿刺时应选择粗大明显、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力,求一次成功。术中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监测结果调整输液量。术中需要大输血时,需在37℃水温中适当加温。舒适护理:患者入室前30min,调节好手术间的温度和湿度,术中操作时应避免造成过大声响,从而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刺激。手术结束时,用温水擦净患者皮肤上的血迹,为患者穿好衣裤,盖好被单;搬运患者时注意保护切口及各种引流管,平稳地把患者送到病房。(3)术后随访手术当日对患者进行术后第一次随访,解答老年患者和家属所关心的问题,宣教术后注意事项;之后酌情随访2~3次,做好沟通,解答患者康复中的各种疑问。

我院手术室的整体护理模式亦注重于老年患者的个体化护理,即根据患者个人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有些患者希望在手术时听听音乐以减低其思想压力,有些患者不希望单独留在手术间,还有些患者希望术后多作探访等等,这些要求均会加以满足。总之,灵活应对老年患者的各项合理要求,以求人文关怀的最大化。

血压和心律是反映患者情绪波动的重要指标[2],老年患者术前精神上的恐惧、焦虑和紧张往往最先通过它们指示出来[8]。从本研究术前血压和心律的结果来看,整体护理模式较好地改善了这一心理波动,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 0 1);从老年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来看,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获得的非常满意和满意评价占总体评价的85%以上,而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达到相同满意度的比例仅为52.5%,经统计分析护理模式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由此可以说明,整体护理模式对老年择期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传统护理模式,可作为常规护理方法用于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对老年择期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87例老年择期骨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整体护理,并与80例接受传统护理的患者进行对照,通过检测麻醉前30和5min的血压和心律以及患者满意度评估,判断其对老年患者术前情绪的改善情况和对护理方法的满意状况。结果接受整体护理的患者在术前30和5min的血压和心律均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说明整体护理可较好地改善老年患者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整体护理组收治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较好于传统护理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整体护理模式对老年择期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传统护理模式,可作为常规护理方法用于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

关键词:整体护理,老年手术患者,手术室,研究

参考文献

[1]党忠珍.整体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07,21(5):1388-1389.

[2]徐冬梅.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围手术期患者心身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6):16-18.

[3]施雪华.骨科老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24):2230-2231.

[4]潘水香.人性化护理在择期剖宫产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1):67.

[5]林丽芬.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5):69-70.

[6]滕华,王珍.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9,6(1):63-64.

[7]杨春霖.老年骨折患者特点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B):126.

老年骨科手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2014年期间进行骨科手术的42例老年患者, 本组患者的意识均属正常, 没有长期服用大量镇静药物和神经系统疾病史。根据患者住院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21例) , 对照组中男13例, 女8例;年龄69岁~79岁, 平均年龄 (74.3±9.1) 岁;12例行股骨骨折固定手术、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5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中男14例, 女7例;年龄71岁~81岁, 平均年龄 (76.5±8.8) 岁;11例行股骨骨折固定手术、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5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术。

1.2 麻醉方法

在进入手术室以后, 打开患者的外周静脉通路, 分别检查心电图 (ECG) 、血氧饱和度 (Sp O2) 、血压 (BP) 、心率 (HR) 。对照组患者行全身麻醉, 采用0.05 mg/kg的咪唑安定、0.002~0.004 mg/kg的芬太尼、0.1 mg/kg的维库溴铵以及1.5~2.0 mg/kg的丙泊酚静脉注射后行气管插管, 然后接入麻醉机进行通气, 分别调整吸呼比 (1∶2.5) 、氧流量 (1 L/min) 、潮气量 (6~8 m L) 。术中维持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 依照患者麻醉的实际程度, 对麻醉药物的浓度进行相应调整。观察组患者行椎管内麻醉, 从L3~4椎间隙实施硬膜外穿刺, 待到穿刺完成之后, 依照患者的身体素质, 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5%浓度的布比卡因 (1.0~1.5 m L) , 如果存在特殊情况, 可以另外在硬膜外腔增加0.5%~1%浓度的利多卡因[2]。

1.3 临床观察

手术完成以后, 统计2组患者的语言叙述时间、麻醉药物总量以及麻醉后各时间段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 (MMSE) 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麻醉药用量为 (1 941±231) m L, 观察组 (1 571±134) m L, 2组比较差异显著 (t=8.947, P<0.01) ;对照组患者的语言陈述时间为 (8.9±2.3) min, 观察组为 (3.8±2.1) min, 2组比较差异显著 (t=7.504, P<0.01) 。麻醉以前, 2组患者的MMSE评分对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麻醉后, 观察组在各个时间段的MMSE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3 讨论

骨科疾病属于临床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导致骨科疾病的主要因素在于摔伤、重物砸伤、高处坠落伤以及交通事故等, 老年人因为自身钙质流失情况非常严重, 大部分都并发有骨质疏松等症状, 属于骨科疾病的高发群体[2]。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 将会导致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等非常严重的后果。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与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 再加上我国老龄化情况不断加剧, 老年骨科患者的数量呈现出不断上涨的势头。外科手术是当前治疗骨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手术前的麻醉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是骨科手术中最为常见的两种方式, 全身麻醉是直接对中枢神经进行麻醉, 麻醉药物用量大, 术后患者清醒的时间也非常漫长;再加上老年人本身各项器官功能衰退较为严重, 全身麻醉非常容易导致中枢系统的并发症。不但会导致老年患者术后的认知能力与记忆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住院费用, 增加患者的病死率。椎管内麻醉主要在椎管当中的某个腔隙进行给药麻醉, 药物能可逆性阻断脊椎神经的传导功能或者是减弱其传导功能的兴奋性, 最终实现麻醉的效果。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 采用椎管内麻醉, 一般只需要少量的麻醉药品就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目标, 并且麻醉所引发的各种不良反应概率非常低, 在达到理想麻醉效果的同时, 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3]。本文采用椎管内麻醉的观察组患者, 其语言陈述时间、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后各段时间的MMSE评分都显著优于采用全身麻醉的对照组患者。研究证明, 采用椎管内麻醉使用的麻醉药物数量较少, 其对患者术后各方面产生的影响都较小, 能够促进患者尽快苏醒。

综上所述, 对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 能够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 降低麻醉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的概率, 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对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2014年期间进行骨科手术的42例老年患者, 根据患者住院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21例) ;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 观察组进行椎管内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语言陈述时间、麻醉药用量以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 (MMSE) 评分。结果 通过统计, 观察组的语言陈述时间、麻醉药用量以及MMSE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患者进行骨科手术时, 选择椎管内麻醉能够有效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从而有效减轻对患者各项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年,骨科手术,椎管内麻醉,预后,影响

参考文献

[1]聂翠凤.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 2014, 33 (6) :114-115.

[2]刘剑飞.全麻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预后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 2014, 21 (24) :97-98.

老年骨科手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48例纳入到本次研究当中。患者均知情同意, 除外过敏体质的患者、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和肿瘤患者。利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4例。试验组患者24例, 其中男12例, 女12例, 年龄65岁~86岁, 体重55~73 kg;对照组25例, 其中男13例, 女11例, 年龄66岁~85岁, 体重53~72 kg。2组患者在性别、既往史、年龄及其他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接受治疗的前后均要做一系列的辅助检查 (如心电图、血生化、心肌酶学及超声心动图等) 。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工作, 进入手术室之后行麻醉措施, 具体方法: (1) 对照组行全身麻醉。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和临床实践决定麻醉所用药量。本次研究中麻醉诱导采用静注昂丹司琼0.1 mg/kg、咪达唑仑0.07 mg/kg、芬太尼4μg/kg、阿曲库铵0.8 mg/kg、依托咪酯0.2 mg/kg, 麻醉至患者的肌肉松弛之后改用气管插管, 注意插管时给予患者以机械通气, 以维持患者的正常呼吸运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微量持续泵入的作用是用来维持麻醉效果, 而间断的静注阿曲库铵, 则可以维持肌肉松弛与麻醉。 (2) 试验组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部位选取腰部L3~4间隙处, 顺利穿刺之后, 将穿刺针刺入蛛网膜的下腔, 在此处注入0.75%布比卡因7.5 mg, 一般而言, 要将注射时间控制在50 s内, 注射完毕, 取出腰麻针后放置硬膜外导管, 按照手术进展, 通过导管给药。手术过程中, 密切关注并记录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包括麻醉起效所用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 (为注药后至感觉阻滞达T12的时间) 、镇痛维持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 (注药后到肢体活动完全恢复) 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恶心、呕吐、头晕、瘙痒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见表1。

2.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有:恶心1例, 头晕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有, 呕吐3例, 头晕2例, 瘙痒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2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99, P<0.05) 。

以上数据表明, 在临床上老年人行骨科手术时, 应用腰-硬联合麻醉, 与全身麻醉的方式相比, 不但镇痛效果良好, 并且能够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 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具有较高的临床和经济效益。

3 讨论

随着科学的进步, 医学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麻醉对于手术能否成功具有重要作用。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老年人的手术机会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特别是一些创伤所导致的骨科手术。研究显示, 由于身体状况, 老年患者器官功能的特殊性, 使老年人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主要表现为:老年人的心脏储备功能降低, 心肌收缩力减弱, 相应的使心脏的排血量减少, 血管弹性降低, 对手术应激反应减弱。这些均会造成手术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巨大波动, 成为增加手术并发症的一个隐形因素, 而麻醉会导致机体发生相应的改变, 好的麻醉方法不但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 还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腰-硬联合麻醉方法是一种新兴的麻醉手法, 其综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势, 不仅麻醉起效所用时间短, 镇痛效果良好, 在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同时不增加运动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 这样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 从根本上降低了严重术中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其还能在手术过程中留置外导管, 可以根据麻醉状况添加麻醉药物, 避免由于手术时间延长而增加麻醉的步骤, 确保了手术顺利进行[2]。

本次研究通过对48例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的研究, 来观察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效果。结果提示, 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 不但起效时间短, 镇痛效果良好, 并且能够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 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具有较高的临床和经济效益, 从根本上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宗旨。

摘要:目的 对比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老年患者48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全身麻醉, 试验组腰-硬联合麻醉。对2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试验组麻醉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麻醉效果均较好, 腰-硬联合麻醉的起效时间短, 用药量少, 麻醉效果较为稳定, 具有较高的经济和临床效益。

关键词:骨科手术,老年,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对比

参考文献

[1]张雪芹.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指导[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36) :4866-4867.

老年骨科手术 篇9

1.1 临床资料

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接收的需要麻醉进行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68例,男37例,女31例;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61.8岁;体重52~80Kg,平均体重64.8Kg。髋部骨折21例、锁骨骨折10例,尺桡骨骨折8例,桡骨下端骨折7例,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干骨折12例。全身麻醉35例,手术平均时间是110.43min;腰-硬联合麻醉33例,手术平均时间是111.58min。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方面均未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麻醉处理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检测,开放上肢静脉通道。(1)全身麻醉组:麻醉诱导按照静注:昂丹司琼0.1 mg/kg,咪达唑仑0.07 mg/kg、芬太尼4μg/kg、阿曲库胺0.8 mg/kg、依托咪酯0.2 mg/kg,待患者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插管后给予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微量持续泵入,间断静注阿曲库铵,维持肌肉松弛与麻醉[1]。(2)腰-硬联合麻醉组:选择腰部L3~4间隙处进针麻醉,穿刺顺利后,将穿刺针刺入蛛网膜的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7.5 mg,注射时间控制在45s左右,取出腰麻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导管给药15分钟后,如患者平卧位后水平在T8以下,通过硬膜外导管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总剂量不能超过5ml。

1.2.2 观察方法

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min、术毕、术后1小时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指标的变化情况。询问主刀医生对麻醉的满意度(总分10分)。记录患者手术过程中是否有疼痛。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患者舒适度和医生满意度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术中有手术部位有疼痛感10例(30.3%)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4例(1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主刀医生的满意度(9.0±0.6)略低于全麻组主刀医生满意度(9.2±0.5),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指标的变化情况

术中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腰硬联合麻醉组血压在麻醉前、麻醉后5min、术毕、术后1小时监测分别为(103.56±13.45)、(90.42±12.05)、(91.59±11.85)、(95.85±13.68)mm Hg,而全身麻醉组分别为(103.48±14.29)、(95.31±12.57)、(110.46±12.46)、(104.62±11.52)mm Hg,可见腰-硬联合麻醉组在麻醉后5min、术毕、术后1小时均分别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心率不同时间监测分别为(88.68±10.25)、(78.45±10.35)、(73.57±9.84)、(72.85±8.48),而全身麻醉组分别为(87.96±10.19)、(86.24±10.33)、(83.46±8.96)、(90.45±7.89)次,可见腰硬联合麻醉组在麻醉后5min、术毕、术后1小时均分别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氧饱和度不同时间监测分别为(98.78±3.4)、(99.79±3.1)、(98.07±1.9)、(98.85±2.4)mm Hg,全身麻醉组分别为(98.96±3.1)、(99.24±3.2)、(97.42±2.7)、(98.45±2.3)mm Hg,可见两组各个时间点测的的氧饱和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结论

人体内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中的钙的含量逐渐丢失,骨密度减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在老年人中最常见的骨科疾病是骨折[2]。采取合适麻醉方式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选择方式应考虑以下方面[3]:(1)人体主要脏器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以及是否对脏器造成损伤。(2)患者对手术时疼痛感的忍受度,对麻醉舒适度的要求[4]。(3)患者对医疗费用的承受度[5]。

目前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广泛运用于临床外科手术中[6]。本研究发现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手术中,患者在术中感觉疼痛有10例(30.3%)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4例(11.42%)。可见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后手术中的舒适度较差,因此,采取静脉全身麻醉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7]。术中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但是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出现血压和心率均较全身麻醉组低(P<0.05)。全身麻醉机体血压和心率维持在一定水平这可能与术中产生的应激反应,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异丙酚和芬太尼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8]。

从患者舒适度讲,可选择全身麻醉。但是腰硬联合阻滞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全麻[9]。术中出血少,管理方便,操作简单,经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麻醉药物残留少等优点,应首选腰硬联合阻滞[10]。

参考文献

[1]郭宝富,高明,韩雪梅.腰-联合麻醉用于老年病人股骨上段手术[J].吉林医学,2006;9(27):9~12

[2]孙茜芬,姜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J].四川医学,2001;22(3):292

[3]蔡宏达,林财珠.血管紧张素Ⅱ与麻醉[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4;25(5):270

[4]魏真,李荣纲,陈江湖.腰丛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股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医药杂志,2005;3(5):4~7

[5]徐仲煌,黄宇光,潘华,等.罗比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J],2002;18(5):258~238

[6]肖骏.嗜酒对丙泊酚用药量和麻醉效果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2):2142~2145

[7]姚敏.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02):238~239

[8]李立荣,霍亚男.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胆囊手术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2):2040~2043

[9]覃斌.浅析老年手术患者麻醉时心理干预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04):569~570

[10]刘珍珍,夏中元,姚瑶,等.全身麻醉患者发生术中知晓的临床特征和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01):16~17

骨科高龄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10

【关键词】骨科高龄手术,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27-0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关注老年人的健康成为当今社会的话题。由于高龄人体之较弱,大多数需要长期卧床,给护理人员带来了护理难度。尤其是骨科高龄手术患者,病人需要承受巨大的疼痛,大多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还有些术后易出现并发症,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骨科高龄患者术后做好护理工作,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骨科高龄手术患者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61-80岁,61-70组25例,70-80组31例。胸骨、肋骨和锁骨骨折15例,上肢骨折8例,下肢骨折19例,椎间盘脱出、腰椎肥大、腰椎骨折14例。这些病人有40%合并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糖尿病、静脉曲张、前列腺肥大等。平均住院天数为25d。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骨科高龄手术患者多数生活不能自理,一时心理上无法适应这种状况,就会出现恐惧、烦躁、忧郁、情绪激动、失眠等各种不乐观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讲解该病的相关信息,使他们对该病有所了解,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树立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轻声细语,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避免患者出现恐惧、厌烦或抵触的心理。根据患者的爱好、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与其进行聊天沟通,疏导他们消极压抑的心理。

2.2 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基础部分,首先要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室内温度宜保持在22-25℃,湿度在50%左右,保持病房区的安静和整洁,对情况特殊的患者应加装床档、使用约束带等,防止意外坠床。其次因高龄患者身体各方面功能衰退,易出现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及时严密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第三是护理人员要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正确用药,防止漏用、多用或错用。在生活方面,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口腔、头发及皮肤的清洁,不能再患者面前表现出任何厌烦的情绪,对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使他们能从中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为积极配合治疗打基础。

2.2 饮食护理

由于骨科高龄患者肠胃功能减弱,并且长期卧床不活动,应进食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多补充水果蔬菜,以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卧床期间尽量避免食用如牛奶、豆制品等易引起腹胀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防止泌尿系感染以及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对于3d以上大便不通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用开塞露、灌肠及缓泻剂等及时对患者进行通便。

2.3 并发症的预防

第一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预防:高龄患者心、脑血管系统衰退,再加上疼痛、精神紧张,很容易形成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和神志等体征变化严密观察,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第二是尿路感染的预防:高龄患者常伴有膀胱黏膜老化、肾功能减退等均可导致尿潴留,长期卧床易引起尿路感染,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多喝水,及时排尿。第三是褥疮的预防: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血液循环性差,皮下脂肪少,皮肤抵抗力低下,尤其是踝关节、后枕部、足跟部各骨突处、骶尾部长期受压,很容易引起褥疮,因此应给予气垫、海绵垫或褥疮垫减少压力,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隔2h对其翻身一次,并用50%红花酒精经常按摩患者受压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第四是呼吸道并发症的护理:患者大多呼吸道功能衰退,长期卧床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应要求患者戒烟、戒酒,鼓励其多咳嗽、咳痰,做深呼吸,在患者翻身的时候,对其背部进行拍击以便排出积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2.4 康复护理

骨科高龄患者的康复性锻炼有利于骨关节功能的恢复,起到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应充分利用空闲时间指导患者进行各种功能的康复性训练。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及恢复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有足够的耐心,随病情、体力的恢复采取由轻到重、有少到多循序渐进的训练模式,活动度和活动量要适度,并要坚持锻炼。不能让患者感觉到疼痛和疲劳,在愉悦、放松的环境下进行康复锻炼。患者自行锻炼时,告知其牵引、小夹板固定和外固定架固定的注意事項等。同时在锻炼的过程中防止患者摔倒,注意安全问题,保证康复锻炼顺利进行。

3 结果

56例骨科高龄手术患者通过正确合理的护理服务之后,均治愈出院,没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对护理的基本满意度为95%。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对骨科高龄手术患者的康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 结语

骨科高龄患者手术后的护理是一项复杂和漫长的过程,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操作能力,还要有足够的耐心,通过进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护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 外科护理学[M]. 第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8

[2] 高珞珞. 浅谈老年患者的骨科护理[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4): 24-25

[3] 艾茂芝. 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7(4): 228.

[4] 朱军玲,李敏. 老年骨科病人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 3590-3591.

老年骨科手术 篇11

关键词:骨科手术,老年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镇痛药物,地佐辛,效果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多发疼痛, 疼痛程度较轻者尚可耐受, 而严重疼痛则会干扰患者术后作息与生活状态, 导致其出现各类不良情绪, 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甚至影响手术治疗效果。而骨科老年患者大多合并有基础疾病, 机体抵抗力较差, 耐受度不足, 因此更容易受到术后疼痛的不良影响, 导致其恢复进程受阻, 或因疼痛剧烈而不耐受, 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地佐辛属于阿片类镇痛药物, 同时又是μ受体拮抗剂以及K受体激动剂, 该药物吸收迅速, 起效时间早, 镇痛效果确切。研究证明[1], 5~10 mg地佐辛镇痛效果近似相当于50~100 mg哌替啶。本文由此研究地佐辛用于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 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老年骨科手术患者64例, 男38例, 女26例;年龄63~75岁, 平均 (66.5±3.4) 岁;体重43~62 kg, 平均 (50.8±6.4) kg;ASA分级Ⅱ~Ⅲ级;手术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血栓形成截肢术1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16例, 髋关节置换术10例, 膝关节置换术14例。排除标准[2]: (1) 脑血管后遗症患者; (2) 言语模糊、意识不清以及精神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 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术前30 min给予两组患者0.5mg阿托品和2 mg咪达唑仑肌肉注射, 麻醉诱导用药为舒芬太尼、依托咪酯和维库溴铵, 三者给药剂量分别为3μg/kg、3 mg/kg、0.12 mg/kg, 给药方式均为静脉注射;麻醉维持用药为依托咪酯、瑞芬太尼和维库溴铵, 其中依托咪酯与瑞芬太尼给药剂量分别为8~12μg/ (kg·min) 、0.15~0.25μg/ (kg·min) , 根据患者肌松程度监测结果单次追加维库溴铵用量。手术结束后按照LCP模式经PCA泵给药, 负荷剂量3 m L, 持续剂量2 m L/h, 每次PCA 0.5 m L, 锁定镇痛时间15 min。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常规给予10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与100μg舒芬太尼术后镇痛, 观察组则给予100 m L0.9%氯化钠注射液与40 mg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 两组镇痛方法均为LCP模式下由PCA泵泵注给药, 患者手术后回病房即可将PCA泵开启, 镇痛时间48 h。

观察指标:观察术后4 h、8 h、24 h以及48 h时两组Ramsay镇静评分以及VAS评分[3,4], 其中VAS评分为0~10分, 表示从无痛到剧烈而无法耐受的疼痛;Ramsay评分从1~6分依次对应为烦躁且不安静、安静合作、嗜睡且听从医护人员指令、可唤醒的睡眠状态、呼吸反应较为迟钝、深度睡眠状态 (难以唤醒)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以及嗜睡等不良反应以及有效PCA按压次数, 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术后不同时点两组镇痛效果对比: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以及VAS评分有所差异, 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观察组的用药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地佐辛属于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剂, 由人工合成, 其具有与吗啡近似的镇痛等效剂量[5];舒芬太尼属于强效阿片μ受体激动剂。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 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以及VAS评分并无显著差异, 说明地佐辛用于骨科老年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可收到满意效果, 近似于强效舒芬太尼。但地佐辛主要通过μ受体拮抗效果以及k受体激动效果发挥镇痛效应, 在μ受体拮抗效果下, 其镇静作用相对较弱, 因此与舒芬太尼相比并无过于严重的呼吸抑制表现[6]。从本次不良反应来看, 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抑制以及嗜睡例数更少 (P<0.05) ;且观察组低血压、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更低 (P<0.05) ;在两组均未服用止吐药物的情况下, 观察组恶心呕吐例数更少 (P<0.05) , 充分说明地佐辛用于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不仅可收到满意效果, 而且不宜诱发不良反应, 比舒芬太尼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综上所述, 在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方案中, 地佐辛镇痛效果良好, 较少不良反应, 适用于高龄手术人群, 可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松, 陆蓉, 黄成泉, 等.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不同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 29 (10) :997-999.

[2]古兵虹.右美托咪定在老年下肢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3) :706-707.

[3]郎宇, 王天龙, 许亚超, 等.右美托咪定镇静对椎管内麻醉下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4, 34 (6) :764-765.

[4]程惠平, 吴城, 张中伟, 等.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与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3, 32 (3) :308-311.

[5]周攀科.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 08 (6) :169-172.

上一篇:品牌关系质量下一篇:曲美布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