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举例

2024-09-19

课堂举例(共12篇)

课堂举例 篇1

摘要:诚信:诚实,守信用。通俗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实守信是是国家和社会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中国是,外国是,所有的国家都是。

关键词:诚信,包庇,反思

在学习市场交易的原则之一诚实守信时,我举了以下这个事例,其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赞同李嘉诚先生的做法,请说明理由”,要求小组合作探究后回答。

李嘉诚的儿子曾经被悍匪张子强绑架,但是十年后才被警方知道,期间,李家人从未向外界透漏此事。直到悍匪张子强被大陆警方逮捕。警察问张子强做得最大的一单是什么?张回答:10年前,找李嘉诚要了10亿!记者问李嘉诚,为何不报警?李说:谈判时,答应张先生不报警,所以就不报。李嘉诚说,守信用是我的第二生命!

我当初设计的出发点是想让同学们合作探究得出教材结论: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要规范市场秩序就必需建立起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同学们合作探究的结果基本达到了我的预设目标。

赞成的理由:

1.重信义,守承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先生的行为正是传统美德的体现。

2.在自己或家人的生命遇到威胁时,谈判就是一种智慧,守诺言就是对家人最好的保护。

3.即便是对待犯罪分子,李先生也愿意相信人性是善良的,正因为他为人做事一贯的诚实守信,才赢得了更多的资源和商机,才成就了他的商业帝国!

4.李嘉诚先生在香港,那里还是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无论哪个国家,无论那种社会,都需要诚信这种高尚的道德品质,都需要一种人人信守诺言的商业氛围,这样,才能让市场规则真正起到规范市场秩序的作用。

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其中有小组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1.李嘉诚先生在儿子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做出妥协,保守秘密,这样的选择合情合理,但合情合理就一定合法吗?

2.难道十年间李先生就没有找到一次合适的机会,是不想找机会报案还是不愿找?对犯罪分子信守诺言和维护法律尊严孰轻孰重?

3.对于不讲诚信的人要不要讲诚信?若讲那不是对牛弹琴吗?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问题,一定是人的问题。

4.李先生的行为是对悍匪张子强的诚信还是对罪犯的包庇?李先生十年不向警方报告是否涉嫌违法?

5.李嘉诚先生是创造了一个商业帝国,但因此就可以连公民的基本道德底线都不坚守吗?

不知不觉中,对话变成了争论和辩论。

……

毋庸置疑,同学们的回答、辩论是很精彩的。第一,肯定诚信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人都应该诚信,且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很诚信,符合社会的客观实际。第二,敢于提出质疑,多数同学认为应该报警,也即不赞成李嘉诚先生保守秘密的做法,说明现在的学生法制观念增强。第三,提出了有意义有价值的思考:诚信有无条件?也即对不诚信之人要不要讲诚信?合情合理就一定合法吗?第四,这个话题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和争议,学生参与热情空前高涨,课堂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但问题是在现实社会中,遇到此类问题“诚信有无条件?合情合理就一定合法吗?”老师当堂是无法解决的。像这个事例,我备课时是犹豫过,但还是这个案例既涉及诚信又涉及法制,既有代表性、典型性又有现实性、真实性。想方设法说服自己,要在课堂上试一试。一石激起千层浪,试一试的结果就是学生炸开了锅,举例的严谨性、科学性再次让老师有一种挫败感,我知道自己以下的分析不能完全打消学生的疑问,但也只能如此。

诚信:诚实,守信用。通俗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实守信是是国家和社会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中国是,外国是,所有的国家都是,那犯罪分子是不是所有人的一部分?那要不要对他们诚信呢?答案显而易见。道德对人的约束力主要是通过舆论的力量和内心的信念来实现,因为它没有强制力,所以道德只对讲道德的人才有约束力,“小信成则大信立”,但对于无德之人是起不到约束作用的。怎么办?必须用法律来约束。至于法律与道德的,或者是法理与情理,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法本缘情”“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律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就是法律更加合乎人情,更加顺乎民意的过程。可见,从实质而言,合法性同合理性是统一的。但现实社会中,情与法的冲突时常会遇见,这是一个社会难题,很多时候无法用是非对错来简单判断,这恰恰说明了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而现实的复杂性远非我们一节课能说清楚道明白。

课堂举例 篇2

学习语言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劳动,如果一堂英语课自始至终学生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效果未必很好。在学生感到疲劳时,用几分钟时间做一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也可增强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下面我将自己收集的一些游戏介绍给大家,供在教学中选择参考。

1、抢读字母。这是一个训练学生认读字母的游戏,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逐个出示字母卡片,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字母,读对的给该组记1分,最后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

2、字母接龙。该游戏是集体接力背诵字母表。全班学生接力背2-3轮,字母表重复多遍,每个学生背2-3个不同的字母,要求脱口而出,发音准确,顺序正确,适合于初始阶段英语教学。

3、字母配对。这是一个训练学生听字母的游戏,将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持大写字母,另一组学生持小写字母,教师快速念字母,要求持有该字母的学生迅速站起来,最先站起来的人得两分,得分多的组获胜。

4、辨字母。这是一个训练学生辨别字母的游戏。教师可将读音易混的字母分别写在板上,如GJOW,等,共准备2~4套,同时将学生分成2~4个小组,每组抽一名学生到讲台前面向全班站好,教师发给每人一套卡片(2~4张为宜),游戏开始,教师念其中的一个字母,学生应立即找出并高举起该字母,先找对的得2分,最后得分多的组为优胜。

5、摘字母。这是一个训练学生听认字母能力的游戏,教师先把所学过的大小写字母写在卡片上,按大小写把卡片分成两组贴在黑板上,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游戏开始,每组的第一名学生上黑板前等候,教师说出一个字母,这两名学生就立即摘下教师所念的字母,放到讲台上,一人摘大写字母,另一人摘小写字母,摘得对而快的得2分。在教师念第一个字母时,各组的第二名学生应上前等候,在第一名学生摘完字母后,教师立即说另一个字母,游戏接着进行,最后得分多的组为优胜。

6、找邻居。准备两套字母卡片,分别发给两组学生,每人一张。老师说一个字母,比如“Ee”,拿“Ee”同学必须迅速地找到拿“De”和“Ff”的同学,速度快的一方为胜。

7、传递字母。每一排为一组,全班分成若干组,教师分别发给每一组最后一排的学生一张纸,上面写一个字母或两个字母(如:KG-PV),在教师说“开始”后,最后一排的学生即用耳语把卡片上的内容告诉前面的学生,这位学生再把听到的内容告诉前面的学生„这样依次进行下去,最后第一排的学生把所传的字母或字母组写到黑板上,传得最快,最准确的组获胜。

8、跟我走。这是一个训练学生按字母表顺序记忆字母的游戏。开始前,先把字母卡片发给学生。然后说出一个字母(如:M),持有该字母卡片的学生站出来并说:I am M Follow me,please.持有字母N的学生应立刻站在持M卡片学生的后面,并说:I am N.Followme.please,依次类推,对的给1分,错的不给分。这个游戏也可以倒着排序,也可说I am M.Who is before me?持字母L的学生应立刻站在持M卡片学生的前面。

9、字母链。这是一个训练学生记忆字母顺序的游戏。教师点名,并出示一张字母卡片。

被点名的学生立即读出这个字母,并说出一个包含该字母读音的单词接着由被点名学生的前一位学生说出这个字母的前一个字母,和一个含有该字母读音的单词,然后由被点名学生后面一位学生说出这个字母的下一个字母和含有该字母的单词,如:被点名学生:B-bag,前面的学生:A-apple,后面的学生:C-cat。

10、字母接力赛。把两组20个字母大小写的卡片打乱次序贴在黑板上,一边一组。然后将全班分成两组(或按男女分组),游戏开始,各组依次上来一个学生,以接力的方式,一人移动一个字母,按字母表的顺序重新排列,看哪组最快最准确。

11、字母对抗赛。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对抗赛在两个小组中进行,在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后,第一组的第一名学生立即说出一个字母(如C),第二组的第一名学生应立即说出下一个字母D。说错或不能迅速说出字母的扣1分,最后哪组扣分最少为优胜。

12、字母排队。每人发一张字母卡片,教师说一个字母(如C),则持字母C及其后四个字母(DEFG)的学生应立即站出来按次序排好队,如班级人数较多,也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竞赛。

13、找朋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组大写字母,每组选一名学生到讲台上来,教师发给他们打乱次序的小写字母卡片,在教师宣布“开始”后,他们要尽快按大写字母的次序把小写字母贴在黑板上,贴得最快最准确的组获胜。

14、抢凳子。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发给26个字母大写和小写的卡片,并在台前摆放五张凳子围成一圈,游戏开始,教师说出三个字母,同时开始播放音乐,两个组中持这三个字母卡片的六个学生应立即上前并围着凳子小跑;音乐一停就抢凳子坐好,组内三个人都抢到凳子的,给该组记10分。

15、字母滚雪球。这是个训练学生记忆字母能力的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或男女两组。游戏开始,第一位学生说一个字母(如:B)第二位学生在后任意加上一个字母(如:BE)然后依次进行(如B„BE„BEX„BEXG„BEXGL„),说错了就被淘汰,说得多而准确的小组为胜。

16、字母竞猜。教师用手指在空中写一个字母,如A,让学生猜,猜得最快最正确的小组赢一分。随着学生对字母的熟悉,教师加快写字的速度。此外迎合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说得又快又准确的学生不仅可以为本组赢一分,还有机会上讲台模仿教师写字母,让其余学生猜。

17、书写快递。这是一个训练学生书写字母的游戏,以每一排为一组,将全班分成若干组,教师分别发给每组最后一排的学生一张纸片,上面写有一个字母,只允许这个学生看这个字母,在教师说“开始”后,最后一排的学生即用手指把纸片上的字母写在前面学生的背上„这样依次进行下去,最后第一排的学生把所传的字母写到黑板上,传得最快最准确的组获胜。

18、书写对抗赛。在黑板上挂一张字母表,参赛的两个组各派四人到前面,面对全班站好队,游戏开始,甲组的第一名学生转过身面向黑板,乙组的第一名学生在字母表上任意指一个字母,甲组的第一名学生看清后,便在该组第二名学生的背上用手指写这个字母,然后让第二名学生把这个字母说出来,说对的记1分,游戏继续进行,由甲组的第一名学生指字母,乙组的第一名学生书写,乙组的第二名学生猜字母,最后得分多的组获胜。

谈数学课堂举例的艺术 篇3

课堂举例是数学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手段,也是一种课堂教学艺术。得当适时和富有启发性的举例,能对数学教学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帮助学生开阔学习思路,加速对新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还能对课堂教学起着一种“调味”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若使用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还会有害。因此,数学课堂举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举例要针对问题要害,不可信口开河。数学课堂举例要对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对抽象概念、深奥的道理,学生容易产生负迁移的知识,或容易产生带倾向性的问题时,进行必要的、恰当的举例,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如:在讲相似形定义时,可举学生常见的大小不一的五角形、六角螺帽等帮助学生理解定义。举例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切不可迎合学生的猎奇心理,举不必要的例子;或不视内容深浅,问题的难易,举一例子说明同一简单问题;更不能为了显示自己见多识广,信口开河,举出离题太远的例子。

二、举例要针对学生的实际,不可无的放矢。数学课堂举例要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历等出发,所用的例子学生容易观察,便于想象,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情。这样,感受性强,易于理解和接受。在举例子之前,应该事先认真考虑学生可接受程度。注意有些例子学生的经历尚少;有些例子所用的题材学生不熟悉,难于观察和想象,这些例子举出会使学生摸不着头绪,无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

三、举例要恰当、确切,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的,不要主观臆造,言过其实。举例可以是直接的,具有针对性的。可以是有一定理论概念的具体对应物;可以是具有类比价值的客观事物,也可以举反例。不论那种例子,都要注意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能典型地反映出问题的要害和事物的规律。举例要尊重客观事实,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说服力要强。

四、举例要生动具体,富有趣味,不要低级、庸俗、粗鲁。所举例子角度要新颖、形象、具体、生动,短小精悍、言简易赅、通俗易懂,并且有较强的趣味性。

五、举例要适时,千万不得东拉西扯,词不达意。课堂举例要把握好时机。有些例子可放在课前讲,以导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悬念,激发探索的欲望。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时,可举用一把皮尺和一根长竹竿,不用上楼可测出楼高。有些例子可放在课后讲,以说明前面的理论和概念。

简论数学课堂举例的教学原则 篇4

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这也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师的重任。数学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 提升数学能力, 增效减负, 提高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 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高低。因此, 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各种数学教学方法, 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加学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和谐融洽、主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正如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1]

所谓举例, 就是在教学中, 通过对某一具体事例的剖析, 印证或者抽象出所要掌握的知识, 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概念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 举例是联系实际说明问题的一种常见的方法, 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更是一种巧妙的艺术[2]。得当、适时和富有启发性的举例, 能对数学教学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帮助学生开阔学习思路, 加速对新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还能对课堂教学起着一种“调味”作用,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但若使用不当, 不仅对教学无益, 甚至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直接降低教学质量。因此, 数学课堂举例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启发引导性原则

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坚持启发式, 反对填鸭式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手段的课堂举例也应该具有启发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 积极思考探索,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教师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课前认真钻研教材, 厘清新旧知识的联系, 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合理安排好具有启发性的教学程序, 以期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 在教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程

筅河北邢台学院王瑞华

时, 教师可以学生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方法, 来启发学生解决问题, 引发他们思考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这一转化过程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 一旦转化成功了, 提出的问题就解决了。该问题解决之后, 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公式计算的规律性, 这样, 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帮助学生用新学的规律解决具体的问题,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 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程序的安排, 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学生易于接受, 而且还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作用[3]。

二、接近实际性原则

接近实际性原则, 即教学举例要接近学生, 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能引起学生共鸣[4]。由于教材是针对全国学生编写的, 书中的例子未必是最适合自己学生的, 这就要求教师多与学生交流, 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这样, 在讲课时才能引发学生的关注,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从而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 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 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 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在教学中, 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 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 想身边的事情, 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5]。

例如:在讲授“概率”时, 可以举出这样的问题:在某种瓜子包装袋里放8种不同的卡片, 每袋放一张.商家声称:各种卡片绝对等量发放;你能凑齐一套卡片, 就可以获得大奖.问一个人大约要购买多少包瓜子才可能获奖 (400)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有用数学”大概就由此得出。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 在运用的过程中, 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体验数学的价值, 体会学习的快乐, 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典型针对性原则

教师所举的例子需要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举例将理论通俗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便于听课者从所列举的事例中准确理解观点, 实现知识内化。正反两种例子都可以运用, 形成思维互补, 着重关注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力求所举的例子能够精准地反映出问题的内在规律。同时,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举例要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历等, 准确把握问题的要害, 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开展教学, 努力做到有的放矢。对抽象概念、深奥的道理, 学生容易产生负迁移的知识, 或容易产生带倾向性的问题时, 进行必要的、恰当的举例, 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6]。例如, 在讲解抛物线定义时, 可举我们抛出一个小石子的飞行轨迹例子。在举例子之前, 应该事先认真考虑学生可接受程度。注意有些例子学生的经历尚少;有些例子所用的题材学生不熟悉, 难于观察和想象, 举这些例子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 无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举例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切不可迎合学生的猎奇心理, 举不必要的例子;或不视内容深浅, 问题的难易, 举一例子说明同一简单问题;更不能为了显示自己见多识广, 信口开河, 举出离题太远的例子。所用的例子学生容易观察, 便于想象, 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情。这样, 感受性强, 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四、新颖生动性原则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 但又是具体的;是静止的, 但又是动态的。教师呈现的空间是有限的, 但知识反映的内涵是无限的。课堂举例的新颖性, 是教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 将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以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增加课堂的吸引力。举例的新颖性, 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注重日常教学素材的积累, 关注从各个渠道获取最新的知识信息, 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我们应该认识到, 唯有如此的教学才能有源头活水, 拓展教学的时空界限, 不断以新颖、趣味的事例吸引学生, 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此外, 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对于教学质量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凭借自身渊博的知识, 幽默的谈吐, 在讲课过程中, 穿插生动具体、富有趣味的事例, 以产生通俗易懂, 形象的效果。例如, 在教授体积的计算时, 教师可以以上海的“东方明珠”建筑为例进行体积的综合计算, 同时运用球体, 圆柱体、圆锥体的计算公式, 进行体积计算的综合学习与锻炼, 当然, 教师也可以以“环球金融中心”大厦为例, 综合计算弧形横切面的不规则立体建筑面积, 这样的方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起到很大作用, 教师亦可以比较两者的不同, 加深学生对各种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五、适时适量性原则

每一节课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应当成为贯穿其始终的主线。举例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 而不是为举例而举例。教师应注意事例在教学中的合理分布。对于教学重点, 可适当多举一些例子;非重点内容则可少举一些例子, 或者不举例。举例并不是越多越好, 过少说明不了问题, 过多则会喧宾夺主。

举例要适时, 切勿言之不适, 词不达意。在数学教学中, 要把握好举例的时机, 有些例子可放在课前讲, 以导出问题, 引起学生的悬念, 激发探索的欲望。有些例子可放在课后讲, 以说明前面的理论和概念。有些宜放在课中讲,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 在讲解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 可让学生在课前亲手操作预习, 课后总结;并在课中联系长方体, 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让学生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但要注意若抓不住题的要害, 对例子的题材缺乏剪裁, 引述时不着边际, 会冲淡主题, 干扰学生正常的逻辑思维。若语言冗繁, 用语不当, 反而会削弱例子的应有作用。

综上所述, 形象生动、适时适量、贴近实际生活的举例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手段之一, 它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思维, 增加师生互动。当然, 作为教师, 需要准确把握课堂教学举例的几个原则, 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课程标准专辑——数学课程标准.http:∥www.being.org.cnncsmathmath.htm.

[2]陈蓓.浅谈教学举例的原则与技巧.宁夏教育, 2000 (11) .

[3]殷正荣.数学教学应注重启发性[EB/OL].http:∥lw.china-b.comjyys20090301483973_1.html.

[4]课堂举例应注意的几个原则[EB/OL].http:∥www.cn21edu.comnews2005-06-063260.shtml.

[5]李同波.谈数学课堂举例的艺术.教育前沿, 2009 (4) .

课堂举例 篇5

几何直观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具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方法论与世界观。1.几何直观在概念教学中会成为非常有效的表达工具。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受到知识经验、思维水平的影响和限制,经常会遇到一些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的概念,这时,图形直观往往会成为非常有效的表达工具。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分数相对整数的意义较为抽象,对于其意义的理解不妨借助几何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来理解,教学中可以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若干份,涂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来帮助学生理解其表示的意义;角的认识可组织学生用纸折角、用小棒搭角、摸一摸身边的角等直观感受来体验角的特点;教学倍的概念时,6是2的几倍?让学生用自己的图形表示出6(可能画6个圆,或画6个三角形,也有可能画6根小 棒),然后每2个一份圈起来,学生很直观地看出6里面有3个2,也就是6是2的3倍,这样为抽象的倍的概念建立了具体形象的表象,理解起来轻松很多,以后在学习较复杂的“和倍、差倍”问题时,学生会很容易想到画直观图帮助解决问题。而正负数的认识,则可以温度计为背景,明确0℃以上用正数表示,0℃以下可以用负数表示,通过观察温度的高低,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可以比较容易的得出正负数可以表示一组意义相反的量的结论。

2.几何直观在解决问题中可加强对信息及其关系的理解。

几何直观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体现,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其灵感往往来源于几何直观。借助几何图形可加强对信息及其关系的理解,从整体上把握问题,获得有效的解题思路。例如在解决排队问题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做如下尝试

例题:淘气从前往后数是第5个,从后往前数是第13个,这一队共有几人?

借助示意图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数量间得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再如,教学比赛场次时,可引导学生用点表示学生,用两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两名学生之间的一场比赛,通过数连线条数的方法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借助画图的方式从简单情景中寻找其中蕴含的规律体会画图的简洁性和有效性,同时又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几何直观在探索数学规律中,让学生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

直观背景和几何形象,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思考的机会。学生能够从洞察和想象的内部源泉人手,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和再创造,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先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学生回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继而,可以提问: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沿着一条高剪开,刚好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从这一案例的教学中可以看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为学生探索四边形内角和提供了预测的基础,而将四边形转化成三角形计算内角和则是几何直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运用。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时,如果仅仅通过测量,由于测量存在误差,学生很难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结论,这时可以通过动手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或折成一个平角,而平角的度数为180度,这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直观观察,经过不完全归纳,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出正确的结论。数学中运算律的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对于这个过程的认识不能仅靠教师传授,而是需要学生自己体验、感受。例如在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可以借助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搭出一个长方体这个操作活动引出乘法算式,通过两次验证,概括出乘法的结合律,第一次学生以直观模型来验证,第二次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用抽象的算式来举例验证,进而使学生发现、概括出乘法结合律,理解乘法结合律的算理。

4、借助几何直观,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较多采用动作表征。因此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感知,数形结合等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算理,发展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9+几的计算教学中要运用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教学9+3时可先让学生在左边摆出9根红色小棒,在右边摆3根绿色小棒,然后可以启发学生想:怎样把9凑成10?引导学生边摆边说,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同时把1根绿色小棒与9根红色小棒合并),10再加2得12。在计算9+7时,让学生想一想:把9凑成10,7应该分成几和几?由学生边摆边说,并自己填写计算过程和结果。通过边摆边说,使学生头脑里形成凑十的表象,可以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凑十法”。

课堂举例 篇6

“中华传统美德我知道”

二、活动目的:

1.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队员初步了解一些中华传统美德。

2. 队员通过模拟练习,学会讲述一个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3. 通过本课,初步引导和培养队员的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三、课前自学:

1.学习任务单(见表1)

2.资源制作(见表2)

四、课堂互动:

1. 在课堂上重温中华传统美德——诚信。邀请两名与本中队结对的高年级故事大王,到现场讲故事。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有一个叫商鞅的人,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改革。可是当时由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没人听他的话。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起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宣布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10两黄金。当时围观的人很多,但谁也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所以没有人愿意出手。商鞅见状,又将赏金提高到50两黄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刻赏了他50两黄金。这件事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都说,商鞅果然是说到做到。于是商鞅趁机将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推广后,秦国渐渐强盛。

烽火戏诸侯 同样是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闹剧。西周时,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长得很美,可就是不爱笑。为了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在当时,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要征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诸侯们见到烽火,纷纷率领兵将们赶来救驾,在弄明白这是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而点的火后,都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凛然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西夷犬戎大举攻周,周幽王再燃烽火而诸侯却谁也没来救主,周幽王死于骊山,西周亡。

2.讨论互动: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玩起“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听了这两个故事以后,你最想说什么?

3.引导激发: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民族,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有着许多优秀的品质,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请大家说说,我们应该如何传承?

4.情景表演中华传统美德——敬业。由队员表演根据《闻鸡起舞》故事排演的情景剧。

5.讨论互动: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要想长大以后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把国家建设得更美好,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像祖逖那样闻鸡起舞,刻苦学习,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请各个小队派代表说说自己的打算。

6. 小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其他中华美德故事,例如:中华传统美德:爱国——《岳母刺字》;友善——《孔融让梨》等。

7.分享体会:每个故事结束后,老师适时总结,引导队员们分享体会,说说本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类似的故事还有哪些?

8.全体队员学唱儿童歌曲:《中华美德》。

9. 小结:通过今天的队课,大家了解了许多中华传统美德,如:热爱祖国、勤奋学习、为人诚信、待人友善等。这些传统美德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希望每位队员都能把这些传统美德继续传承发扬下去,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好孩子。

10.辅导员出示努力目标:雏鹰奖章——美德种子章,帮助队员明确奖章标准,激励队员对照奖章标准,积极参加活动,争取获得“美德种子章”。

五、课后拓展

1.继续搜集有关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的故事,并在家庭、社区进行宣讲。

2.做一件传承弘扬中华美德的事,并把它记录下来,和同学、老师、家长分享。

巧妙处理物理课堂突发事件举例 篇7

一、课堂突发事件的三种表现

(一)来自学生的突发事件

课堂上突发事件主要来自学生的,通常指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出现了异常表现,从而干扰了教学秩序。学生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如学生间发生矛盾、有学生突然生病、个别学生搞“恶作剧”等。这些现象一般影响较大,往往把教师精心准备的一堂课搅乱。来自学生的意外有时还源于学生突然提出一些教师始料不及的问题,或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师的预期,教师一时又难以肯定或否定,这种情况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逐渐增多,教师在短时间内往往难以应对。

(二)来自教学环境的突发事件

教学环境通常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突然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教师的正常教学。在农村学校,有时教室里突然有小动物光临、突然停电或学校电路出现问题导致多媒体等电教设备不能工作,正在使用的录音机突然发生故障而不能使用,天气骤然变化导致教室一片黑暗等等……这些情况的发生,无疑会分散或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来自上课教师的突发事件

教师所带来的突发事件大都体现在课堂失误上,通常情况下,教师所上的每一节课都是经过精心备课的,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还会出现种种失误:如语言失误、板书失误、课前准备的教具无法使用、演示实验不理想或无法进行实验等,这种情况往往使课前的教学设计无法进行,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课堂上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上课教师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及时科学的解决,否则不仅会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还会影响教师个人的威信。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处理原则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要迅速,果断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言行

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环境,老师要在这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以,迅速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的错误言行。有一次,我正滔滔不绝地讲着物理课,突然一个中年妇女出现在教室门口,大声讲话,打断了我的讲解,循声望去,那妇女个头矮小,衣衫也没有刻意整理,明显的外地口音,由于天气降温,来给在校寄宿的孩子送衣服,这位妇女的言行和装束,引起了班上同学的一阵哄笑和议论,在混乱的骚动中,只见一位同学低着头,飞快地跑到教室门口,一把夺过那妇女手中的衣服,说了一句“快走”,又飞快地跑了回来,坐下后,她把头深深地低了下来,而那位妇女木然地站在原地,被“晾”了好长时间后才茫然地转身离去。看到如此情形,我一句话也没说,拿起粉笔,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了与本课内容毫不相干的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奇怪的是,教室里的议论声戛然而止,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看着黑板上的那句话,若有所思,神情也都变得凝重起来,一下子又回到了学习的状态。事后,该同学在交作业时夹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谢谢您,是您让我懂得了怎样尊重我的母亲!”

(二)要灵活,注意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是以“章节”的形式出现的,在每一章的内容中,各小节之间又有前后联系,因此,灵活处理课堂突发的某些事件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达到由此及彼的目的。如在教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声音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动手实验,把直尺紧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实验,听直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结果,同学们通过实验基本都得出了尺短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反之,振动慢,音调低。但下面却传出另一个声音:“不是的,老师,尺越长,振动慢且声音听不到了。”同学们都朝他望去,我看到该同学拿了一把较大的木工钢尺在做实验,于是我让他上台来演示,他把大部分钢尺都露在桌面外,然后拨动钢尺,果然看到了钢尺大幅度的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时我临时决定,增加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学课本第四节“人耳听不见的声音”5分钟,思考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快同学们知道了“人耳的可听声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尺子伸出长,振动慢,频率低,人耳听不到,这与蝴蝶拍动翅膀,人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道理一样。事实证明:这样的处理,学生既掌握了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也初步了解了“次声波”的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三)要巧妙,艺术地转化“干扰”因素

有一次,我在讲“走进分子的世界”时,发现班上有一个学生在偷偷地吃桔子,教室里明显有桔子的味道,我便故作惊讶地提问:“请同学们注意,教室里有股什么气味?”,很快就有学生判断出是桔子的气味,我本想严肃批评当事人,但立即又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资源,于是风趣地说:“不知是哪位同学想让大家体验分子扩散的现象。不过,像这样的实验,还是应该在课后进行。”同学们都笑了,那个违纪学生也悄悄地收起了桔子。这样的巧妙处理,没有严厉的批评,没有紧张的气氛。既让大家对分子扩散现象加深了印象,又含蓄、温和地批评了违纪行为。

(四)要因势利导,合理地引伸教学内容

课堂突发事件的出现,只要教师把握得好,因势利导,常可变被动为主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大气压”时,我演示了“瓶吞鸡蛋”实验,很成功,突然,下面有一个学生提出:“被吞进去的鸡蛋如何取出来呢?”,说实话,备课时我根本没有想到学生会提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回答。通常情况下,这个实验做到鸡蛋被压入瓶内,说明外界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即可。我稍作思考说:“你提的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让我们大家来想想办法”。于是我放弃原有的教学设计,和学生们一起来研究:有人提出在里面点火,再把瓶子倒过来将鸡蛋压出来;有人提出,直接把瓶子倒过来,在瓶子底部淋热水或敷上热毛巾……,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们想出了好几种办法,而且都有物理道理,效果非常好。这一突发事件,对我的触动很大,如果当时我不予理睬,也许会压制学生的情感,也无法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我根据新情况,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并组织了后续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解决了“让瓶吐蛋”的问题。这样的处理,不仅没有影响教学效果,反而满足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物理学科。

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是这个动态过程中充满情感、富于想象的生命体。这就使得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的出现成为正常现象,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我们的教学应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教师要具备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让课堂绚丽多彩,焕发勃勃生机。

摘要: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堂上自己正讲得起劲时, 突然发现有学生在偷偷地交头接耳, 或者在看课外书, 或者在传纸条……如果教师对这些意外事件视而不见, 可能会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认识课堂突发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 掌握其处理原则与方法。

浅谈德育课堂中的举例教学 篇8

一、举例要具有科学性

举例要具有科学性是指举例要恰当、准确、严密, 要尊重客观事实, 具备科学依据, 能准确反映原理的内容, 具有说服力。因此教师举例必须力求真实准确, 比喻恰当, 用词合理, 表达完整。如果举例极不严肃, 把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事当例子来举, 或生编硬造, 把没有任何根据的东西当例子来举, 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而且会使学生对德育课和德育教师产生反感和不信任。因此, 教师必须确保所举的例子事实准确, 观点正确, 富有教益。同时, 所举的例子要针对问题的要害。对抽象的概念、深奥难懂的地方, 教师要选择适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讲联系概念时, 可结合经济常识中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物理学中的吸收与排斥, 化学中的化合与分解, 生物中的遗传与变异的例子来说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科学的事例既能达到论证理论的目的, 又充分体现出其说服力和证明力。

二、举例要具有教育性

举例具有教育性是指通过举例使学生自己深受教育, 产生积极的奋发向上的动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教育,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良好品德的必修课程, 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德育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精选那些有教育意义, 能激发学生勤奋向上, 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例子;另一方面, 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选择例子。为此, 教师举例要避免低级庸俗, 低级庸俗的例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如在中专学校讲述“职业素质的构成”时, 针对目前一些学生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觉得在中专学习没什么前途, 自暴自弃的现象, 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行行出状元”李文山事件。李文山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的毕业生, 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 刻苦钻研专业技术, 毕业后开了一家马达专修店。他以精湛的技术, 真诚的服务, 成了远近闻名的“马达维修大王”。通过分析李文山的成功, 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素质对个人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由于是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 也给学生极大的震撼, 使他们开始重新认识自身价值, 端正了学习态度, 增强了学习职业技术的积极性。

三、举例要具有情感性

举例要有情感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所举的例子本身要包含情感因素, 能激发学生极高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真正从感情深处由例子上升到理论;二是教师在讲述例子时, 要有丰富、纯洁和高尚的情感。如果师生具有高涨的情绪就会达到比预期还要好的效果。如果所举的例子没有一点情感色彩, 教师讲解没有真挚、强烈的感情, 没有不吐不快的情感冲动, 是不可能产生艺术效果的。德育课的内容本身就渗透了道德感、正义感、爱国心、义务感等高尚情感, 因此教师所列举的事例要包含情感因素, 同时教师在讲解时, 以积极、饱满的情绪状态感染学生, 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如在讲“市场就业方针”时, 饱含深情地讲述当前部分国有企业遇到困难, 相当一部分工人下岗, 生活非常困难, 但国家对下岗职工表示极大的关心, 如给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 给城市困难居民发放最低生活保险金, 政府购买岗位帮助下岗工人实现再就业。通过这些事例既使学生认识到就业竞争的残酷, 激发学生发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强烈欲望, 又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我国的市场就业方针。

四、举例要具有启发性

举例具有启发性是指所举的事例寓意深刻, 使人有所领悟。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师所言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式。它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 科学地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 以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 形成一定的观点的目的。德育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教给学生多少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将理论内化为行动,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因此, 教师所举的事例中要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达到既能启发学生思维, 又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 而且学到思考问题的方式。如用“拔苗助长”的故事来讲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 用“塞翁失马”的故事讲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些事例寓意深刻, 包含许多人生哲理, 学生听了之后, 既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又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启悟。

五、举例要有趣味性

举例具有趣味性是指选择的例子角度新颖, 形象具体、耐人寻味, 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目前在德育课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学生不重视德育课, 有些学生对德育课缺乏兴趣。面对这个问题,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讲究艺术性, 加强德育课的情趣性。举例作为德育课教学的重要部分, 教师可充分利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事实上, 德育中许多理论概念都具有生动的表现形式或发源形式。从有趣的例证讲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性概念的理解。像“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等到有力地揭露了形而上学的弊端。“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说明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德育教师讲课时, 如能恰当地联系一些生动有趣的事例就可以把课讲得富有情趣, 激发学生联想、活跃学生思维, 使学生听得更明白, 理解得更深刻, 记得更牢固。总之, 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六、举例要具有代表性

举例具有代表性是指所举的事例能突出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具有典型意义。德育教学中能论证同一理论的事例非常丰富, 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把它们面面俱到地都讲到。这就要求教师对诸多例子中选择最能集中反映和揭露事物本质的, 能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理解的事例。列举的事例应具有代表性, 如在讲“职业对从业者性格的要求时”, 列举了《三国演义》中的张飞, 张飞是个性格非常暴烈的人, 这种性格使他在打仗时冲锋陷阵, 不畏生死, 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堪称猛将。但是, 如让张飞去拿绣花针, 他定会气炸肺, 他绝对不可能绣出绣花女那样精美的工艺品。这一事例使学生认识到不同职业对从业者有不同的性格要求, 从而按照职业对从业者的性格要求自觉培养自己的职业性格, 以便适应未来职业工作, 由此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线性代数课堂引入窗口式教学举例 篇9

(一)窗口式教学介绍

窗口式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在教学过程中追加与科技前沿相关的教学内容,为后续内容埋下伏笔, 是一种动态教学改造的过程。例如:在行列式中插入投资理财等窗口内容;在矩阵特征值,特征向量中插入动植物家族间的基因分布关系等窗口,既轻松的完成了学科间的渗透,又进行了学科间的嫁接,避免了复杂的公式推导,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二)矩阵与遗传信息、疾病

生命体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核酸序列由A、T (U)、G、C四种字母组成,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蛋白质序列由相应的核酸序列所决定,通过对核酸的转录和翻译,将原来四字符的核酸序列,根据三联密码规则翻译成20字符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表达都要依靠蛋白质才能完成。据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估计,人类共有10万个基因,能编码10万种蛋白质。由于结构决定功能,所以蛋白质的结构预测问题已经成为目前蛋白质研究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且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预测是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的一个重要桥梁,对遗传信息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帮助。蛋白质超二级结构大致可分为α-α,β-β,β-α和α-β四类。下面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出发,通过建立矩阵来预测蛋白质超二级结构,利用已知的四类结构的序列模体分别构建得分矩阵模型

L是所选取的模体序列的长度,fji是矩阵的第i位点出现的第j种氨基酸的频数的值。任给一个序列,应用得分矩阵模型中每一位置上与所给序列对应氨基酸的矩阵元之和,结合打分函数:

建立了一个由矩阵判定超二级结构的数学模型,这样对于不同的序列,矩阵可以给出不同的得分,分值越大,越与矩阵描述的结构模体相似,从而可以判定未知序列属于哪一种超二级结构。此外,应用这一矩阵模型,还可以预测基因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以及启动子,而这两个位置关系到基因表达的水平和转录的效率。现代科学认为,疾病发生其实直接或间接与基因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疾病都是基因病,因此,正确的预测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和启动子,为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分离克隆奠定了基础,在搜索功能基因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例如把疾病基因位点与遗传标记进行分析比较时,如果家系中证实该基因与某个标记重组率为50%,表明该基因不在这一标记附近;如果与某个标记的重组率小于50%但大于0,表明它可能位于这个标记附近;如果与某标记重组率为0,就推测该标记与所研究的疾病基因可能非常接近。

(三)矩阵与亲缘关系

亲缘关系是生物类群在系统发生上所显示的某种血缘关系,对于杂交试验、生物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血清学的分类等有很大帮助。生活中常会碰到,这两个人长得那么像,是不是亲戚,实际上,通过理论分析,是能得到大概答案的。1992年Henikofft提出了一种替换矩阵BLOSUM (Blocks Substitution Matrices),用做亲缘关系的分析。此矩阵的矩阵元定义为:

其中。蛋白质的序列的高度保守区用来构建BLOSUM替换矩阵,例如BLOSUM62为用于构建矩阵模块的模块数据库中,序列片段的各连配位点上至少62%是相同的,矩阵后的数字越大,则表示关系越近,这一计算规则同样适用于DNA序列的比较,但在比较过程中会发现,用翻译而来的蛋白质序列总好于直接用DNA序列,原因在于DNA序列的变化较少,致使获得的同源性信息明显少于蛋白质序列,这与线性代数中向量维数的减少使得空间细分的程度降低密切相关。但生物学中有时又需要将一个复杂模型简单化,以最快的找到规律,例如在分析一些非编码DNA序列时。这好比世界虽然是多样的,不确定的,但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线性代数的角度分析,即可从中抽像出相似的内容,统一用向量来表示。

通过窗口式教学方法的引入,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各学科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间的渗透必然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丰富了课堂内容,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科技的进步,窗口式教学内容也要不断的调整和增加新的内容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线性代数的教学。

摘要:在线性代数课中引入窗口式教学内容, 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了矩阵与生命信息相关的例子, 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展示学科间的密切相关性, 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窗口式教学,矩阵,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朱玉贤, 李毅.现代分子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阎隆飞, 孙之荣, 蛋白质分子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3]姜雪, 胡秀珍.打分矩阵方法在β-发夹模体识别中的应用[J], 生物信息学, 2008, 6 (4) .

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举例 篇10

一、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充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仅仅是组织者,更应该是引领者和拓展者。他应该敏锐地发现或捕捉一些契机,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开阔地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钻研业务,精心备课,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为追求。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学生,正确看待学生。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终体现者,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通过分析推理获取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构思要新颖灵活,概念性要强,涉及化学知识面要广且富有一定的启发性。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在老师启迪和引导下,使学生在掌握运用知识和发展智能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培养科学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CO2实验室制取”教学中,我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CO2实验室制取用什么物质?能否用稀硫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反应来制取?能否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能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实验装置可选用前面学过的哪种装置?若用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CO2如何改进?CO2只能用什么方法收集?为什么?在我的设问下,学生带着疑惑和好奇,与老师一起进行了探究得出了CO2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达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

例如,在教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时,我创设了如下问题环境: (1) 红磷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2) 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3) 红磷在集气瓶中未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4) 集气瓶中剩余的是什么气体?它能否支持燃烧? (5) 某同学做该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发现加入集气瓶中水不到瓶内空气体积的1/5,分析可能造成的原因有哪些? (6) 集气瓶中水平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还能继续上升吗?为什么? (7) 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8) 在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瓶底铺一层细沙)放入一小块白磷,集气瓶和U形管相连(带止水夹),用灼热的玻璃棒把白磷点燃并立即塞上瓶塞。当白磷火焰熄灭瓶内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水面将如何变化?你能解释原因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培养。

三、互动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的精讲、学生的聆听和操练,是一种师生单向的交流方式,这种教学过程对于传授知识来说是有效的。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实现教学主体的互动,实现教师的“因学而教”和学生的“因教而学”的有机统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可采用自由探究或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例如:在“酸、碱、盐”的教学中,我提出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方法来区分两瓶无色液体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要求写出所用试剂和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我先准备相关的仪器和药品,要求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经小组讨论交流后得出几种方案: (1) 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2) 滴加澄清石灰水; (3) 用指示剂酚酞溶液; (4) 分别通入CO2; (5) 加氯化铵溶液。然后分组进行实验,得出可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方法为滴加稀盐酸(是否有气泡产生)和滴加澄清石灰水(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这样的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分析类比归纳综合,使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教学模式,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记忆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育成本。运用多媒体的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进行教学活动,可使运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易于理解,尤其是用图片、动画和视频更直观、更形象。因此,在化学理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形声性好的特点,加快学生对认知内容的理解及消化,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与理解深度。

同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可以促进教师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科学紧凑,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知识空间,达到加大课堂信息量,拓宽知识的目的。

课堂举例 篇11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思维活跃、精力集中,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恰当的课堂导入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来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方法及应用举例

1.复习导入法

高中地理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前后联系非常紧密。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设计合适的课堂导入,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内容,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还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在学习《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洋流有哪些类型?它们会影响一个地方的气温和降水吗?如果洋流会影响一个地方的气温和降水,那么它们会不会对这一地域的地理环境产生影响?”这样通过旧知识导入新内容,可以让学生从简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新课,既复习了已学知识,又降低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难度。

2.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法

高中地理所包涵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身边的乡土地理,又有全世界重要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这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近期发生的国内外时事和生活实际来导入新课。需要注意的是高中地理教材是固定不变的,而现实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教师要把具有时代和生活气息的内容引进高中地理课堂导入之中,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学习《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时,教师可以联系实施国家产业调整政策后,不能适应市场竞争或者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厂和企业会被淘汰,很多新兴工业部门会脱颖而出的背景,设置问题情境:“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决策者,计划投资建一个工厂,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工业布局方面,你会考虑哪些因素?”这样就顺利地引入了所要学习的课本内容。

3.运用背景资料导入法

高中地理的研究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遥远,内容涉及多个学科知识,而学生的视野和见闻却是非常有限的。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把遥远的和学生未知的领域带入高中地理课堂呢?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利用音乐、图片、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地球仪等手段和教具,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美国”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国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以及风俗习惯等材料,让学生感觉美国虽然遥远,却又近在咫尺,学习美国的地理知识犹如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又如在学习“西亚”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西亚最有代表性的几个方面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如西亚的干旱、西亚的宗教、西亚的石油等等,通过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资料,导入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觉西亚不再遥远而陌生。

4.设置悬念导入法

在高中地理课堂导入中,教师如果能根据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其他学科相关知识或者当前所发生的时事新闻等,通过设置疑问、创设矛盾、制造悬念,让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不但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因此,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既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给教学过程增添活力。如在学习“地震”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的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不但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地震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应该怎样防震,将地震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又如在学习季风环流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导入新课:“一般来说,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地方会出现沙漠景观,我国东南也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为什么却不是沙漠?”通过这些问题设置悬念,既能自然地导入新课,也能增加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必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复习导入法、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法、运用背景资料导入法和设置悬念导入法等四种导入法,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也非常有效的导入方法。

参考文献

[1]左军令.浅谈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法[J].新课程学习(中),2012(10).

[2]王建芳.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3(8).

课堂举例 篇12

在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和全球性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建构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与学的新设想,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教育哲学, 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策略, 无疑给现今正在进行教学变革的教师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1]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启发了现今的教学。仔细领悟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相关观点, 它对英语课堂的举例策略有重要的启示。

一、联系以往经验, 吸引学生注意

建构主义者认为,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教师要重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 一旦教学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相联系, 学习才容易发生。建构主义强调个体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 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2]这意味着学生是教师教学的首要考虑因素, 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也要关照学生的兴趣。要做到这两点, 在英语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是必要的, 最好是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 引出学生对此的已有经验,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英语课堂上可以通过以下两个举例策略来联系学生的以往经验, 吸引学生注意。

(一) 巧用时事新闻, 联系生活实际

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举例时不能就事论事, 或习惯性地用一些熟记在心的老例句, 没有任何变通。相反, 教师不仅要关心国家时政要闻、社会百态, 更应该关心发生在学校里、学生身边的小事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由于这些话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 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引出学生头脑中与此相关的经验经历, 学生以往的经验经历与课堂上的知识相结合, 使得上课也就像聊天一样, 只是把汉语变成了英语, 自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笔者在教学虚拟语气时, 正巧神州十号上天, 笔者就巧妙地利用这一新闻热点创造了新鲜有趣的例句。首先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图片, 把学生带进有关宇宙的情境中, 进而介绍一个有趣的太空现象:宇航员在太空会长高, 因为在长期失重的条件下, 由于人体的脊椎骨没有重力压迫, 互相舒展开, 因此一般可长高2.5~5厘米。然后运用虚拟语气举例:If I were an astronaut, I would be taller and more handsome now.这样自我调侃的例句不仅让学生领会了虚拟语气的用法, 而且还了解了有关太空的小常识, 岂不是一举两得?

(二) 巧用名人熟人, 吸引学生注意

因为名人熟人都是学生知道的人物, 学生多少对他们有些了解。教师在举例时巧用名人熟人也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英语贴近学生的认知。巧用名人熟人就是教师在举例时要巧妙地更换主语, 把课文中陌生的、与学生生活无关的主人翁 (如Lily、Tom等) 换成一些学生知道的名人、身边的同学或教师自己。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在世的还是过世的, 国家领导人还是明星大腕, 只要例句需要都可以用在句子中。比如在学习“最高级 + 名词 + (that) + 某人 +have/has ever+ 过去分词”这一句型时, 笔者举了这样的例句:Fan Bingbing is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 have ever seen. 笔者刚说完这句话就听到学生的议论声, 有的赞同, 有的在说自己认为的漂亮明星。笔者抓住了学生想表达自己观点的心理, 马上让几位学生来说说他们认为最漂亮的明星。最后虽然答案不一, 但经过不断引导他们都会用这一句型表达自己心中最怎么样的人或东西了。爱历史的李明造的句子是:Chairman Mao is the greatest leader I have ever known. 爱吃苹果的小红写道:Apple is the most delicious fruit I have ever tasted.

二、互动协作, 鼓励学生参与

建构主义教学已被定义为一种交往活动, 这就意味着教学不是单一的讲授活动, 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协作活动。学生中的各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有助于协作与交流。平等、合作、互动是外语教学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 因为这种师生关系可使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学习, 促进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这样外语教学才能得以顺畅、和谐进行。[3]与他人的这种互动, 特别是与同伴的互动, 将推动意义建构的过程。英语教师在课堂举例时做到与学生互动并不困难, 有的教师会让学生参与举例, 有的教师会和学生交谈举例, 但有一举例策略我们不容忽视, 有时它也能发挥重要的教学效用。那就是:巧犯错误, 检验语言要点。

很多教师都害怕在学生面前犯错误, 认为这样自己会很没有面子, 让自己权威尽失, 失去学生的信任。当然, 教师在教学中由于无知所犯的错误是无法原谅的, 但若能巧妙犯一些错误, 达到教学的目的, 也是一种智慧。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在举例的时候能够适当地、故意地犯些小错误, 反而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加深对语言点的印象。如班里的学生由于对动词的时态变化掌握得不牢固, 在写作时句子里的动词经常变错或不变。那么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一学习上的弱点, 平时鼓励学生相互检查纠错, 教师自己在举例时也可以故意地使动词不变或变错, 通过停顿或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检查老师写的例句, 让学生为老师挑错, 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中, 并树立自信心。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自觉地检查自己的句子在这方面的问题。有一次笔者故意把过去完成时的例句写成了这样:When I arrive at the airport yesterday afternoon, my girlfriend leave 10 minutes ago. 当笔者刚把这句话写到黑板上的时候有几位学生已经发现了其中的问题:“老师, arrive应该加d吧?”“leave要变成left。”于是笔者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呢?”有学生答道:“因为都是过去发生的。”笔者继续追问:“两个动作都是过去发生的, 那么它们是同时吗?有没有先后顺序呢?”这时学生一下子明白了笔者的意思。接着让一位学生用红色的笔把错误改正了, 最终给出正确的答案:When I arrived at the airport yesterday afternoon, my girlfriend had left 10 minutes ago.

三、引用重复, 建构个人理解

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当然这里强调的重复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机械的重复记忆, 而是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个人理解、建构个人知识的一个过程或方法。对于英语的句型结构每一位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他们的理解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和平衡。无论学生的理解属于哪一个阶段, 教师都应通过联系实际有层次地重复举例, 引导每一位学生对头脑中已有的认知进行同化、顺应或平衡, 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表达。这一举例策略我们称之为“巧重复, 活化句型结构”。

语言是多变的, 同样的一句话有千千万万种变体。英语的句型结构是一定的, 但却可以用这些句型结构造出千千万万个句子。在变化中重复、在重复中变化的例句才是好的例句, 学生在这种重复中, 不觉得枯燥, 在这种变化中体会着句子的精髓。所以在英语教学的举例中不能只举一例让学生明白就算了, 而是要尽量变换句子的情境、主语等等。学生真正地掌握了一个句型, 是能够用此表达自己的思想的, 不仅仅是汉语到英语的转换, 而且是思维的转换。如在学习so ... that和such ... that的句型时, 笔者先是给学生举了两个简单的例句:XiaoYanzi is so lovely a girl that we all like her. Xiao Yanzi is such a lovely girl that we all like her. 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例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观察后都积极踊跃地回答道:“句意相同, 主语一样, that后一样。”“一个用了so, 一个用了such, so和such后的词序不同。”然后笔者要求学生模仿例句, 结合生活实际自己造句。但大部分学生所造句子都没有超越笔者的例句。于是笔者又变换了主语, 扩展了句子, 举了这样的例句:The oak tree which was planted 20 years ago is so big that we can enjoy the cool under it in the summer. 学生看到这个句子的特点之后, 也纷纷写出了含有从句的句子, 使原本简单的句型丰富了起来。接着笔者再添加了一些句子成分举例如下:The oak tree which was planted 20 years ago standing in the center of our school garden is so big like a beautiful umbrella that we can enjoy the cool under it in the summer. 通过不断有层次的举例, 学生不仅能用此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描述自己的生活, 还能够举一反三。这样分层次的重复举例使学生学会了一种句型, 不仅仅停留在最初的印象上, 而是打开了思维, 使一种句型有了无限种可能, 就像我们的表达有无限种可能一样, 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需要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

建构主义教学观就像是一个宝藏, 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方法。英语课堂巧妙的举例策略是笔者仔细领悟建构主义教学观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出来的, 这些举例策略不仅拉近了英语与学生的距离, 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这样的沟通是亲切的、是变化的、是幽默的、是生成的, 但这不是巧妙举例的全部, 还需要我们根据合适的情境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BROOKS J G, BROOKS M G.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范玮,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36.

[2]张美叶.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海外英语, 2010 (2) :94-95.

上一篇:术前术后下一篇:骨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