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办公室冲突

2024-05-30

应对办公室冲突(共5篇)

应对办公室冲突 篇1

美国管理协会曾进行了一项对中层和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调查。调查表明, 管理者平均花费20%的时间处理事务冲突。在对“管理发展中哪方面技能最为重要”的调查中发现, 冲突管理排在决策、领导或沟通技能之前, 可见提高冲突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处理冲突的能力对衡量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提高管理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对事件的认识或行为产生不一致时, 冲突就表现出来, 只要差异存在, 冲突状态就存在。冲突的两种极端是:一端为微妙、间接、高度控制的抵触状况;另一端为明显、公开的活动, 如罢工、骚乱等。

传统观点认为, 所有的冲突都是有害的, 会给组织造成不利影响, 冲突成为“组织机能失调、非理性、破坏”的同义词。因此, 传统观点强调管理者应尽可能避免和清除所有冲突。

冲突互动作用

冲突的互动作用观点强调管理者要审慎处理冲突问题, 鼓励有益的冲突, 有益的冲突会使组织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冲突是任何组织无法避免的自然现象, 冲突太多或太少都是不正常的。冲突过多可能会造成混乱、无序、不合作或分裂;而冲突太少会使组织对变化反应迟缓, 缺乏革新观念。管理者应正确对待和加强冲突管理, 对待一些有益的冲突应在组织中创设一种良好环境, 以便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 使其给组织带来更多创新和旺盛的生命力。对待那些具有破坏力的冲突, 管理者应做到有的放矢, 适时地降低和解决冲突, 以便提高管理的绩效。

缓解冲突

审慎选择要处理的冲突。管理者不应对所有冲突一视同仁。一些冲突任其存在, 可能会对组织有益。有些冲突虽表现为问题, 但并不值得日理万机的管理者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解决。此时, 回避是一种巧妙和有效的做法, 通过回避琐碎的冲突, 管理者可以提高总体的管理成效, 以免徒劳无功或得不偿失。还有些冲突根本就在管理者的影响和控制范围之外, 是其力所不能及的, 在这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很可能不会获得明显的回报。所以, 管理者应审慎地选择所要管理的冲突, 并非优秀的管理者就必须解决好每一个冲突。

评估冲突当事人。当管理者选择了某一冲突进行处理时, 要拿出时间仔细了解和研究冲突当事人。有什么人卷入了冲突?冲突双方各自的兴趣所在?双方各自的价值观、人格特点以及情感、资源因素如何?他们基本的冲突处理风格怎样?各方最有可能采取何种行为?习惯采取什么样的冲突处理方式?管理者如能站在冲突双方的角度上看待冲突, 则成功处理冲突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分析冲突原因和根源。冲突不会在真空中形成, 它的出现总有理由。选择解决冲突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发生冲突原因的判断, 因而管理者需要很好地了解冲突源。研究表明, 虽然组织中产生冲突原因可能多种多样, 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沟通差异, 沟通不良易造成误解从而引发冲突。事实上, 许多冲突并不一定是因缺乏有效沟通而引起的, 沟通也不一定就能达成一致。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良好的无障碍沟通与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是两码事。初看起来, 某些冲突似乎是由于沟通不良而致, 但进一步分析会发现, 不同主体因组织中角色要求、决策目标、绩效标准和资源分配等不同而产生的立场和观点的差异, 往往是冲突更重要的根源。这些差异往往是因为组织中的纵向层次和横向部门分化造成的, 而并非因纯粹的沟通原因。所以, 我们将这第二类冲突源归纳为结构差异。第三类冲突源是人格差异, 人们在各自的背景、教育、经历及培训中会形成独特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 其结果使有些人表现出尖刻、隔离、不可信任、不易合作, 这些人格上的差异也会导致冲突。

采取有效策略解决冲突。当冲突过于激烈时, 管理者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来减缓和削弱冲突。

1) 回避、冷处理, 即从冲突中退出, 任其发展。当冲突微不足道时, 冲突双方情绪过于激动而需时间使他们恢复平静时, 或当采取行动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超过冲突解决后获得的利益时, 回避不失为一种理智的策略。

2) 强制支配, 也就是以牺牲一方为代价而满足另一方需要。以这种“他输、你赢”方式解决组织中的冲突, 通常被描述为是管理者运用职权解决争端。当管理者需要对重大事件作出迅速处理时, 或当需要采取不同寻常的行动而无需顾及其他人是否赞成这种处理方式时, 强制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3) 迁就忍让, 这是将他人的需要和利益放在高于自己的位置上, 以“他赢、你输”来维持和谐关系的策略。当争端的问题不很重要或希望树立信誉时, 这种策略很有价值。

4) 折中妥协, 即要求每一方都作出一定让步, 取得各方面都有所赢、有所输的效果。当冲突双方势均力敌, 希望对一项复杂问题取得暂时的解决办法时, 或当时间要求过紧而需要一个权宜之计时, 折中是合适的策略。

5) 合作协同, 这是一种双赢的解决方式, 此时冲突各方面都满足了自己的利益。这种策略要求各方之间开诚布公地进行讨论, 积极倾听并理解双方的差异, 对有利于双方的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加以仔细考察。合作是一种理想的冲突解决策略, 但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采用。通常, 当没有时间压力时, 当冲突各方都希望互利时, 当问题十分重要而不宜妥协折中时, 合作是最佳策略。

提高冲突水平的方法

对于一些有益的冲突必须正确对待, 在必要时激发一定水平的冲突, 可以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业绩。

改变组织文化。管理者欲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 首先需要向下属传递这样的信息, 即冲突具有合法地位, 同时以实际行动对那些敢于向现状挑战、倡议革新观念、提出不同看法和进行独创思考的个体给予大力支持和奖励, 以形成一种倡扬和鼓励冲突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氛围。

运用沟通。模棱两可、具有威胁性的信息, 可促发和提高组织的冲突水平。如宣布有些工厂可能要倒闭, 某些部门可能取消或合并, 公司将被迫进行裁员等这类信息, 会使组织成员减少惯常的漠然态度, 对现状提出积极的反思和重新评价, 从而增加新思想, 提高冲突水平。

引进外人。从外界调进不同背景、态度、价值或管理风格的人, 无疑会给组织带来新鲜血液, 改变一潭死水、停滞迟钝的状态。任命那些有意或倾向与大多数人的观点和做法背道而驰的人, 鼓励他们扮演批评家的角色, 会使意见过于单一化的群体在决策过程中听到另一种声音, 以便全面地看待问题。

重新构建组织。如调整工作群体, 变更纵向层次和横向部门的划分, 提高工作中的相互依赖性, 重新分配决策和指挥的权限, 以及改变规章制度等。这些结构设计的变更会在不同程度上使组织现有运行方式发生改变, 从而引发组织的结构性冲突。

直销与传统渠道的冲突与应对 篇2

低端产品渠道是隆力奇现金保证,冲突会造成销售策略无法执行,厂家形象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隆力奇本身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顾及到这么多渠道组合,如果顾及到这么多渠道现象,很容易导致顾此失彼。在目标上,隆力奇跟传统渠道中间商的目标和策略肯定不一致,隆力奇从整体全局考虑,中间商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在资源分配上,由于渠道开始增多,资源必定会被摊薄,传统渠道必然产生不满。利益纠纷也是很重要的原因,隆力奇跟中间商可能缺乏一定沟通,这就会导致中间商担心自己渠道受到威胁,担心被抛弃,因而不满或者抵触。此外,隆力奇高端品牌形象在现有基础上很难形成。

隆力奇目前严格区分产品渠道,只在传统渠道做低端产品销售,只在直销渠道做高端产品销售。这样带来的好处首先是可能不会产生冲突;第二点,资源分配可能会更有效;第三沟通上,传统渠道不会因为直销而感到威胁,可以缓和传统渠道中间商和隆力奇之间的矛盾。

如何改进?肯定要稳定已有市场,积极开拓新的高端市场,要跟中间商形成利益共同体,可以进行广告或者品牌方面推广,强调合作关系,进一步沟通,减少误会。第二,进一步区域性市场细分,可以在一二线城市主推高端产品走直销路线,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主推中低端产品,走传统渠道。第三,开发高端市场,最重要是找准产品和市场定位,建立区别的、非替代的产品特性,确立新的品牌形象,包括通过国际化手段,类似于江南之恋这样的广告模式进行新的推广,淡化原来给消费者留下的中低端产品的印象。

问答精选

问:现在直营人员成本很高,直销带来的高成本如何解决?

应对教学冲突的路径探析 篇3

一、教学冲突的现实表现

1.教学冲突的频度有所增加

如今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强调要表现自我,因而教学冲突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由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并喜欢坚持自己的想法,再加上学生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导致教学冲突的次数增加。比如,由于知识方面的见解不同而引发的教学冲突;由于师生、生生之间的认识与情感的差异而引发的教学冲突;由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价值观不同而产生教学冲突。而上述教学冲突时而以行为表现出来,如冲突中的横眉竖眼、动手动脚、语言对抗等。

2.教学冲突的内容有所扩展

由于学生的主体性被提到重要的位置,其表现自我的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见多识广的学生对教师、课本、信息等所承载的教学内容也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学生不仅对教师传递的知识、情感等有着见解,对教师的教法、教学目标等也有着明确的见解。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学生不再完全受命于教师,不再完全束缚于教师教给的知识,而是通过与教师沟通、反驳等表达自己的理解与主张。课堂教学出现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局面,教学冲突的内容也随之丰富而立体。

3.教学冲突的手段变得多元

由于教学冲突的内容多样、次数增加,其冲突的手段也由原先单一的口头冲突而变得多样化。比如,用语言(包括口头言语和身体语言冲突)表达不同与抵抗;用教学方面的载体如作业、试卷等强调自己的见解,用手机短信、QQ等反映自己的主张; 甚至还有的学生采取表现假意接受的冲突策略[1]。

4.教学冲突的影响更加深远

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与理解,学生的个性化和主体性就会得到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异样见解或行为所导致的教学冲突能够理性地对待与处理。相反,如果教师仍然是武断地教学,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给学生表现自我的余地,对出现的教学冲突一味拒绝与排斥,学生就会变得听之任之。另一方面,教学冲突反映出社会冲突的某些影子,同样社会冲突也对教学冲突有着影响。所有学生都是从学校走向社会,从社会生活走向学校,如果处理不好教学冲突,对社会冲突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从这个意义上看,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之一,就是构建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教学。

二、课堂中教学冲突的产生根源

1.教师与学生间认知的差异

师生之间由于年龄、社会阅历等文化背景的不同,存在一些认知和理解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有时也会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例如:针对某一问题,教师也许会按几年前自己曾执教过的知识进行教学, 但随着社会进步、观念更新、知识递进,学生会用当今的观念对此问题进行理解,教学冲突产生了:教师无法接受学生的观点,学生无法接受教师的看法[2]。 这种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导致的教学冲突,许多教师没有很快地觉察到,其结果必然是否定学生的认知观点,或者学生被迫接受教师的讲解。

2.教学中教师绝对化的权利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双向互动的过程,其主体既包括教师,又包括学生。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如今的课堂制度化倾向严重,带来的后果是教师拥有在课堂中的绝对化权利。例如:教师再三强调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学习,服从老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内心感受不予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束缚,被动接受知识,自然而然容易导致某些看不见的教学冲突的发生。冲突的结果是学生并没有参与教学过程或者简单应付教师的教学等。

3.课堂教学出现的偶发事件

课堂教学并不会完全按预设的进行,具有极强的生成性。即使教师课前对本节课作了充分的预设,难免有意外事件发生。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意说错话、用错词等,或者误解教学内容,或者无意伤害了学生心理。这些问题教师没有也无法预料, 想不到的教学冲突在预设与生成中产生了。

另外,某些教学冲突的根源在于教师有意的行为造成。如教师故意把内容讲错,想引起学生的注意;或者教师有意对某些问题追问而不作答,想引起学生的好奇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教学冲突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冲突的应对路径分析

1.前提——坦然认可教学冲突

要勇敢面对课堂中的教学冲突,从内心深处认可教学冲突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对待它,并采取合理的方式化解它。教学并非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而是交流、互动、沟通、质疑的过程。教学冲突并非是教学事故,教学中产生了教学冲突,实质上表明了师生的参与、师生的存在,进而表明教学需要进一步的对话,需要进一步的交流[3]。

换言之,教师认可教学冲突,即承认教学冲突存在的合理性及必然性,也就承认了课堂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与思考;教师认可教学冲突,也就认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教师认可教学冲突,即感觉到老师本身存在的缺陷,包括知识的、情感的等等。

当然,认可教学冲突并非排斥老师的权威。教师的权威必须建立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学生认可的基础之上,并由教师自身的魅力, 或教学的感召力来维护,并不是强制而来。因此,教师切忌迷信师道尊严,必须学会面对学生的挑战, 承认课堂中的所有教学冲突。坦然认可课堂中的教学冲突,是保证建立积极、融洽、展现自我的课堂的重要前提。

2.基础——勇敢接纳教学冲突

接纳教学冲突并非是无条件地接受,它是一种对冲突进行理性分析,进行积极评价后的价值倾向与情感肯定。在接纳教学冲突的同时,教师已经有了解决冲突的信心和方式。

首先,接纳教学冲突,要具备接纳学生向自己说“不”的教学勇气。只有真诚地从内心深处接纳学生说“不”,才能勇敢面对所存在的教学冲突,才能从异己声中找到合理的结论,才能让师生有所感悟和提高。其次,接纳教学冲突就要靠自身的努力,具备克服恐惧的勇气。接纳教学冲突就是接纳学生, 只有深刻地理解教学的生活性、生命性,才能体悟到教学冲突中的积极意义,战胜接纳冲突的恐惧感,尊重学生、呵护学生与信任学生,从而更好地为化解教学冲突奠定基础。最后,接纳教学冲突,还在于教师在必要的时刻去激发恰当的冲突,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接纳方式,让教师和学生找到课堂教学中真实的自我,并促使教师找到应对教学冲突的最佳方式。

3.关键——积极转化教学冲突

教学冲突具有即时性和复杂性,它的出现并非教师可能预设到的,因此针对即时出现的教学冲突,需要教师作出即时、正当的智慧反应,积极转化教学冲突的负面、消极影响,促进教学的和谐,促进师生双方的发展。

首先,关心和爱护学生。面对教育冲突,教师要避免一时的气愤或尴尬,对孩子充满关心和爱护, 学生就会反哺教师,成全教师,进而成全课堂教学, 使教学冲突顺利转化。其次,教师要善于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用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最后, 教师还要善于反思与总结,从转化教学冲突中悟出教育教学的智慧。

因此,转化教学冲突需要教师及时更新观念, 在每次转化冲突后进行反思、吸取教训,以沉着应对下一次的教学冲突。

四、应对教学冲突的条件保障

1.构建课堂对话文化

课堂教学中提倡“对话”,但并非简单的师生对答。例如:“1+3等于几?”“等于4”;“1000是不是很大的数?”“是很大的数”……类似的缺乏思维交流与碰撞的“对话”,很难产生利于教学的冲突,而一旦发生教学冲突,也很难得到有效转化。对话文化, 是一种对话精神,是生命的对话,是自主的交流,是真理的交流,是平等的交流,更是思维的碰撞。构建课堂对话文化,是应对教学冲突的根本保障之一。

首先,指导学生善于表达自我。表达自我,即说真话,去除华丽的语言,真诚地再现自己对教学的理解,用清楚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学生打开自我的心灵窗口, 有效表达的时候,教学冲突可能会产生,但这种情况下的冲突并不是相互制造麻烦、相互误解,而是师生相互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见解或主张。这样的教学冲突一般不会激化,更有利于转化为和谐。

其次,鼓励学生学会用心倾听。用心倾听与表达自我同样重要,不去用心倾听,很难做到表达自我。用心倾听即尊重表达人的人格,努力从表达人的阐述中,收集并理解其表达的内容。不论学生的发言是可笑的还是有理的,是理性的还是自以为是的,是交流探讨还是有意挑战,都要引导学生用心倾听每一句话并积极作出真诚的交换意见,让所有学生明确: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表达的权力,彼此之间形成和谐、平等的关系[4]。

2.完善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管理效率的高低,对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影响很大。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更好地引导师生双方课堂教学中的行为, 可以更好地转化课堂中的教学冲突。

首先,让学生民主参与日常教学管理。当前的日常教学管理有两种极端,或者管得过细,或者不管不问。前者让师生失去了自我,在纪律约束中充满无奈;后者让学生无法得到人格的尊重。这对于教学冲突的化解都是不利的,因此必须让学生民主参与日常教学管理活动。例如:取消妨障课堂自主性发展的纪律约束;减少统一化标准要求,加强教师的非教学行为的约束,保护学生的自主创造性等等,并让学生参与其中。长此以往,教学冲突的产生和转化,都能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规范课堂教学冲突管理。虽然课堂教学管理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例如“尊重学生,平等对话”,但是一旦发生教学冲突,教师多数按自己的个人意愿和理解来处理与应对。所以说课堂中的“教学冲突管理”是缺位的,应当将“冲突管理”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一环,以此规范应对教学冲突的行为,更好地为转化教学冲突服务。例如,针对教学冲突可以制定如下约束:冲突产生后,教师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与学生通过对话化解教学冲突,无法转化的冲突,可以留在课间沟通等等,从而避免教师单一处理行为的发生。 而引入教学冲突管理,可以随时提醒教师反省自己的教学,优化应对教学冲突的方式方法,从而发挥教育冲突的积极功能,为教学服务。

3.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意义上的概念,并非选择意义上的评价。良好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诊断教学问题,改进教学行为。而良好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更是教学冲突转化的重要渠道之一。

例如,大多数教师面对即时发生的教学冲突时,或者烦躁,或者恐惧,或者回避,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当前的教学评价制度重结果忽视过程,教师的教学效果完全用学生的分数来衡量。为此,教师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对出现的教学冲突要么一律看成是消极的,不再用过多的时间去处理教学冲突,能躲避就躲避, 或者强制解决。原因之二,当前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如果一节课出现教学冲突,例如学生有疑问,学生听后不会等,则表示课堂教学的失败。在此情况下,教学冲突被避之而不及。因此,改进当前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十分重要且必要。

让课堂教学评价回归原位,即评价和改进课堂教学的功用,是评价改进的首要任务。例如,取消分数至上的评价,淡化选择与精英意识;关注学生学习的快乐,关注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注重教为学服务原则,以学定教,切实关注学生的自主创造性等。

摘要:教学冲突虽然没有一定的界定,但由于师生间认知等原因在课堂中时有发生。认可、接纳、转化教学冲突,需要积极构建课堂对话文化、完善课堂教学管理、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等。

关键词:教学冲突,根源,应对路径,条件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岩.由教学冲突引发的教学浪费刍议[J].语文学刊,2012(15).

[2]王爱菊.化冲突为动力——论教学冲突的性质[J].教育科学论坛,2009(3).

[3]刘付珍,王松平.教学冲突及其策动效应[J].教学与管理,2011(12).

浅谈幼儿同伴冲突及其应对策略 篇4

关键词:幼儿;同伴冲突;策略幼儿之间的关系除了分享、合作等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以外,还有另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即同伴冲突,冲突是“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在幼儿的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同伴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如何才能很好地处理同伴冲突成为笔者想要讨论的话题。

一、同伴冲突产生的种类

在幼儿的生活中,导致同伴冲突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笔者将同伴冲突的原因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种。

1.争夺玩具引发的同伴冲突

发生在幼儿间的同伴冲突大多数是由于物品的争夺引发的,如游戏玩具、操作材料等。发生资源争夺时,大部分的幼儿会采取直接争抢或身体攻击的策略。导致玩具争夺的主要原因是数量不够。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了另一种情况,有些幼儿看到别的幼儿拿哪一种玩具,他也一定要拿和别人一样的,甚至还要拿得比别人多。他们看似是在抢夺玩具,但实际上是在向别人表明自己的物品占有权。

2.肢体触碰引发的同伴冲突

(1)无意识行为引发的同伴冲突。幼儿有时会在玩游戏或者做别的事情时,因为动作幅度过大而触碰到同伴的身体。此时,如果幼儿没有及时发现并向同伴道歉,很有可能会引起同伴冲突的发生。如有的幼儿只要被别人打到了,不管别人是不是故意的就直接打回去。

(2)故意碰撞引发的同伴冲突。笔者观察发现,几乎每个班级都有个别幼儿喜欢故意碰撞同伴,有时候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当他发现通过其他方式无法做到时,就以攻击行为作为手段;有时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是接近别人,故意去“挑衅”。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因为幼儿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手段而采取的不良行为。

3.幼儿违反规则引发的同伴冲突

当有幼儿违反大家都认同的规则和纪律,并且影响到其他幼儿的正常活动时,就容易导致同伴对他产生不满,最终引发同伴冲突。如每次早上做完早操之后都会有体育游戏,我为他们选择了跳绳,要求他们跳绳跑回来。但有的幼儿总是会跳着来回,导致整队速度变慢,队伍里的女生就会跑出来责怪他。

三、同伴冲突的应对策略

1.教师针对同伴冲突的应对策略

(1)情景表演法。游戏是幼儿很喜欢的,利用这种方法是为了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感知角色并理解角色的情感。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冲突为主题的情景表演游戏,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在游戏中体验不同角色的情绪,并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法。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冲突场景,让幼儿在发现通过与小伙伴协商无法满足愿望时,思考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满足自身愿望,从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

(2)规则教育。针对个别幼儿不能很好地遵守规则和纪律才引起同伴冲突,教师在组织一日活动时可以将规则教育渗透在活动和游戏中,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既发展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还能避免同伴冲突的发生。比如在游戏过程中要求幼儿听清楚游戏规则,如游戏中有的幼儿没有听清楚教师的要求,第二轮的时候就不让他参与,让他知道不遵守规则是会受到惩罚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以为戒的作用。

2.幼儿针对同伴冲突的应对策略

除了通过教师和第三者的介入来帮助幼儿解决冲突以外,幼儿自己采取手段来解决冲突也是重要途径之一,是指幼儿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或战胜同伴而采取的各种手段或方式。在一次户外活动时,班里的两位幼儿为了抢着要先荡秋千争执了起来,两个人拽着秋千的绳子谁也不肯放手,就这么僵持了一会儿。后来其中的一位幼儿说:“我让你先玩,每人荡10下,好不好?”另一位幼儿同意了他提出的方案,于是两个人就开始轮流玩起了荡秋千。幼儿在冲突过程中使用的策略实际上反映了其社会技能的高低。他想到了通過友好合作的方式来达到他想玩玩具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避免了同伴冲突。

笔者认为,幼儿的同伴冲突作为幼儿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促进幼儿的发展方面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如何避免及正确处理同伴冲突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不同原因引发的同伴冲突提出了情景表演法和规则教育这两种针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师生冲突案例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篇5

案例:高三年级四月考试第一天晚自习后,当天天气较热,老师(女)强调,今天天气虽然有点热,但今天才考试一天,大家要心静下来,准备明天考试,就不要用手中扇子扇风等,免得教室里动静太大,整个教室气氛躁动不安,请同学们克服一下。这时一位女生T非常不满,在下面嘀咕,为什么不能扇,这么热,自顾自拿着扇子扇了起来,教师随后将该生的扇子拿到手中,女生T对教师出言不逊:“你有毛病啊,你有病啊。”对教师管理大为不满,且言语挑衅,教师大为恼火,用手中拿的试卷扇向该女生脸。女生T则毫不示弱,迅速起身猛推老师,和教师发生强烈肢体冲突。(对教师的动作该生还击迅猛有力)。

该案例反映出学生的一些特点:

一、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心理上的成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学生身体的急速成长,性机能的快速成熟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自己已经发育成熟的体验,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这就是成人感。学生具有成人感,便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属于成人水平,应该被社会、环境和周围人平等对待;要求得到与成人相应的社会地位,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与尊重。学生自以为已成人,她把自己放在和教师平等高度上,她认为他享有成人的权利。所以扇扇子这是她的权利。她认为她的权利受到侵犯。现在的学生信息渠道畅通,视野较宽,思维活跃,学生自主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目前已经有不少学生已经非常熟练的通过微信、微博、贴吧等网络平台对学校的发展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

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社会经验都处于半成熟阶段(即还是孩子),所以他的思维方式是狭隘的,反应是过激的。她认为老师的要求过分无理,她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认为自己也是大人,和老师是平等的(老师要求不合理,不应该,我抗议理所当然,而且我有理,我维权理直气壮,你老师不合理再先,我做什么都是应当的),所以,她敢大声抗议(为什么不能扇,这么热)。你老师要求不合理,我为什么要遵守。孩子已长成大人了,但他们还是孩子。这里出现的问题就在于孩子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但老师和父母认为她还是孩子。

教师下去将其扇子收走,该生当然非常不满,说:“你有病啊,神经病”,一般认为这是辱骂老师,出言不逊,但从学生角度看,这两句话充分说明,学生根本就没把老师当老师对待,这句话是平常和同学之间说话的语气,也是她和父母有时说话的语气。她认为和老师是平等关系,自然脱口而出。我们有时候教育学生时,学生说话语气神态不够恭敬,感觉非常没有礼貌,甚至他几句话说得你火冒三丈。

二、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

青少年易产生过激言行,他们的情绪表现,有时相当激烈、粗暴、甚至失控,可用“疾风暴雨”来形容,人们平常认为的是是非非,却在他们那里引发出高强度的反应。这个学生本来对自己要求不高,权利意识又强,思考问题狭隘、片面,她又认为自己是大人,感觉自己有道理,又把自己和教师放在平等地位,那说话语气神态又得理不饶人,而老师又自我感觉是大人在教育小孩是居高临下的,结果当然火冒三丈,认为该生家教不好,没有教养等(当然是对的,但主要原因是学生潜意识认为自己和教师是平等的,对老师已由仰视到平视。)老师用手中试卷往她脸上一扫,她就认为老师在打她,在扇她脸,那还了得,自认为是大人啦,思维方式又是小孩。觉得老师不该“打人”,当然是要迅速凶猛的反击。在这种心境和情绪背景的条件下,遇到不满或不平之事,遇到挫折或对抗,很容易爆发突发式的情绪。他的理由很简单,你老师先打我的,我要还击,所以他回击有力,且毫无心理负担,她在等着老师犯错,然后她趁机反击。人们平常认为的是是非非,却在他们那里引发出高强度的反应。也就是说他本来情绪就不稳定,同时思维简单,和老师发生激烈冲突也就很正常啦。

对这类学生我们要做到:尊重学生,坚持原则。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生理上的成熟使得他们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要求与成人相应的社会地位,给予他们成人式的尊重。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说话的语气、提要求的态度等方面给孩子以尊重,爱护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他们的隐私权,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1)对学生要少些命令和限制,多一些对话和理解。(2)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对他们不要过分指责,更不要“旧帐”重提。对学生的一些过失,只要承认改正了,就不要总是挂在嘴边不停地去数落。

但是,我们讲尊重学生,对学生尊重和理解绝不意味着就可以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好奇心较重,性格品行尚未完全形成,极易受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的影响,在这些原则问题上,教师必须寸步不让,坚持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当然,教师应该坚持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民主管理,对学生的业余爱好、学习习惯、交友倾向等进行有效的引导和限制,使学生能健康成长。也就是说,我们对待学生态度要好,给他们面子上的尊重,但里子(原则性问题)绝不能退让。即态度好,但坚持原则。教师能够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绿色”师生关系。只有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才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上一篇:地下人行通道施工下一篇:传统陶艺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