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校能力

2024-11-04

治校能力(共12篇)

治校能力 篇1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要在廉洁自律上下真功夫

康德曾说:“道德的行为不是产生于强制, 而是产生于自觉, 达到自律道德。”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优良的内外条件, 但内因起决定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需要高校教职工在廉洁自律上下真功夫, 将公序良俗和师德师风要求内化为道德观念和自觉行为, 提高自身修养, 增强自身素质。高校广大教职员工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纪委十八届四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熟知国家对高校师德建设的要求, 特别要掌握“六个严禁”, 切实践行“红七条”。高校广大教师员工应深知自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者、实施者、推动者, 是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者, 是社会知识和正能量的传播者, 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是科技知识和高深学问的创造者, 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教师员工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切实做到自觉自律, 不说任何有损师德话、不做任何有损师德的事;要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要经常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查反省, 严禁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严禁向学生及家长索要和收受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严禁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广大教师员工只有树立高度的廉洁自律意识, 坚持慎独慎行, 自觉发挥师德修养的主动性、能动性, 才能切实将师德规范践诸于工作和生活的实践当中。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要在以学生为本上下深功夫

“以学生为本”是高等教育深入发展的核心, 是高等院校科学持续发展的根本。高校广大教师员工作为高等院校和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实施者, 在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 不仅要对学校、上级领导负责, 更要对广大学生负责。要切实以我们的教育和服务是否为学生提供了方便、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工作成效是否让学生高兴、让学生满意作为我们教育和服务的考核目标, 而不是将学校、教师员工、管理者与学生对立起来。把自己的教育和提供的服务当作对学生的恩赐, 认为我们教育了、服务了、管理了, 学生及学生家长就应对我们感恩戴德, 听不进社会、家长及学生的意见。如果学校和教育者、管理者以这样的态度、理念去教育学生、去做学生工作, 那么我们教育的时间越长、做的学生工作越多, 就会离学生越远、就会让学生越不满意。因此, 学生工作者、管理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 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宗旨, 始终做到爱学生如儿女、爱学校如家庭, 通过邮箱、微博、微信、QQ、短信以及深入学生寝室谈心等各种沟通方式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与配合, 密切关注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 对发现异常的学生, 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 以期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此外, 学生工作管理者应经常深入学生课堂, 与任课老师和学生导师保持沟通和联系, 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改正缺点, 善于发现学生优点, 对学生多激励、多表扬, 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自信心;要真正做到深入学生、真正了解学生需求, 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高等院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性别、专业, 结合学生的特点,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区别对待;教师要带着爱心、恒心、细心、耐心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寻找教学内容的切入点, 积极引导学生刻苦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创造和谐融洽、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能够精神愉悦、心情舒畅的接受教育、学习专业知识。高等学校要通过网络媒体、思想培训、集中教育等方式大力宣传“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在广大教职员工头脑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各部门、各单位, 要将任何工作都以学生为中心去开展, 真正把学生的利益作为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真正把“以学生为本”思想和观念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 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切实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各项规章制度, 努力为学生提供和搭建实践平台, 不断提高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始终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要在求真务实上下苦功夫

广大高等院校应当借中央求真务实东风, 支持、动员、鼓励学校教师、管理者、服务者, 深入研究当前学生工作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不适应的问题。在教育、服务和管理的过程当中, 要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 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理念, 适当地进行正确的引导;要充分发扬民主,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采纳学生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品格, 以及自我管理、教育、服务的能力。要树立服务即管理、教育即服务的理念, 积极为家庭困难的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助学岗位, 真诚的与学生交朋友、为学生送温暖;帮助有思想异常的学生排除心理障碍, 鼓励他们树立明确的目标, 努力践行和贯彻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思想。要加强自身学习, 学习和掌握心理、思想、言语交流等方面的理论和技巧, 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教育学生、服务学生、管理学生的实践当中去;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丰富服务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 深入学生寝室、学生课堂、学生食堂和学生活动中去, 了解学生集体、个人的特点, 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 切实增强服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真正把学生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要在淡泊名利上下实功夫

新世纪新阶段, 绝大部分老师志存高远、甘为人梯, 在自己的岗位上忠于职守、勤勤恳恳, 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忠贞不渝;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能够用高标准严要求规范自己, 始终做到淡泊名利, 廉洁从教、廉洁从政, 充分体现了为人师者之风范。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 近年来, 在高等院校教职员工当中仍然存在损害教师形象的现象, 如学术不端、学术造假、论文抄袭、行政人员贪污腐败;违反校规校纪, 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管理进行校外兼职, 让学生代课等情况时有发生;在考试过程、考试成绩评定、考研、论文答辩、毕业设计、评奖评优等教育教学管理环节当中做文章、动手脚, 收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等。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 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伤害师生之间的感情, 而且严重损害了老师的高尚声誉, 损害了学校宝贵的名誉, 带来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要培养高尚情操。首先, 应当树立廉洁自律、淡泊名利、甘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信念, 牢记自己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职责, 并将其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其次, 广大教职员工的人格、品质将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老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言教, 更要注重身教。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 在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 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周围的同事, 去教育自己的学生, 成为学生和社会尊重的人。再次, 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要不怕吃亏、善于吃亏、敢于吃亏, 不计较个人得失;要明确自己作为教师的身份、作为服务者的身份, 要以学校、组织和学生的全体利益为重;凡是吃亏吃苦的工作和事情, 要善于承担、勇于承担, 要走在前面,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摘要: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师培养, 师德师风为先。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进一步推动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的重中之重, 是增强以德治校水平和提高以德治校能力的关键, 是贯彻落实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推进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师德,学生,治校

治校能力 篇2

加强学校法制建设

提高依法治校能力

密云县西田各庄中心小学

2005

加强学校法制建设

提高依法治校能力

邓小平同志说过,加强法制的根本问题是教育,并强调指出“抓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学做人的重要阶段,是确立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法制观的重要时期,加强法制教育,就是要使他们接受正确的东西,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从而保证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保证他们沿着祖国未来需要的道路成长。新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要依靠亿万青少年,因此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至关重要。

另外,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教育发展与改革进程的加快,依法治校已成为我国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实施依法治校,对学校本身的建设与发展、对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几年来我校以“四五”普法为契机,根据上级部门普法规划的要求,以依法治国方略为指导,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为中心,密切结合学校的实际,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工作,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促进了学校事业健康、协调的发展,现就此作简要汇报,如有不妥之处,诚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一、加强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建设,提高干部依法治校能力 加强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的组织建设。核心小组的组织建设是本单位普法工作开展的关键,是工作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校一切工作都不能脱离法制轨道,必须依法行事。领导重视了,工作就好开展了。在镇“四五”普法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在原基础上加大小组工作力度,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适当调整工作部署。针对“四五”普法的特点并结合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转变观念,加强服务,依法治教、三个工作重点,布置工作。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每3个月学习会议制度长期坚持。会前认真准备,互通情报,有针对性研究问题,正确决策。凡因公、私请假缺席者定要补看会议记录和自学。组长不定期向个人或在会议上汇报干部依法勤政廉政、干群关系和群众对学校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带头宣讲一些法律法规并结合我校实际以及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根源,找办法。表彰遵规守纪者,对违规违纪现象绝不护短。正确对待群众,是搞好普法工作的实践基础,离开群众的支持是不行的。法制规章的严肃性必须和同志间、干群间的真情相结合。我们坚持实践“三个代表”,开展“送温暖活动”,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教师,评先评优指标让给大家。逢年过节,干部带头值班保护学校。小组很多同志能自觉依法勤政、廉政,克服家庭或各种困难,一心扑在工作上,带领大家,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深受上级领导和群众好评。领导小组依法治校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

二、加强教师法制建设,提高教师依法执教水平

1、增强教师法律意识

开展“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后,广大教职员工重新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了《宪法》、《职业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依法施教、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例如,广大教师通过再次认真学习《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明确了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义务,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摆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教师当中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多了;热心帮助困难学生的多了;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做表率的多了。

2、加强学校制度建设

制度管理,是指管理者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则和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进行管理的方法。所谓依法治校就是在学校内部实行制度管理,制度管理以其规范性、威慑性、稳定性、防范性等优点为学校管理者所青睐。近年来我校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的原则,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学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学校建立了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度,做到人人定岗、定量、定责、定酬,使学校里所有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此基础上我们逐步完善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校财产使用制度,教职工聘任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及奖惩制度等,并印发给全校教职工人手一册。

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宣传,在教职工中树立法制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耻辱的良好风气,同时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加强对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总结和激励工作,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坚持有章可循,违章必纠,对遵章守纪者加以肯定表彰,对违法违纪者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坚决煞住各种违反法规的现象。坚持不懈的常规管理,带出了一支规范的教师队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师德个人,真正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步入依法治校的健康轨道。

三、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1、广泛宣传,使学生知法懂法

(1)营造氛围,打造学校法制教育的大环境。

我校充分利用课堂、板报、橱窗、红领巾广播站、晨周会、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各种宣传阵地向学生宣传《公民道德标准》、《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我校的红领巾广播站还专门开辟了“法制园地”栏目,向学生宣传《未成年保护法》,并列举大量事实供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真正懂得如何自护。由于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事例鲜明,语言生动,所以法制教育的宣传深受学生及学生家长们的欢迎。

(2)法制讲座,为德、法教育导航

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2001)8号文件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中指出:“青少年学生要在法律素质的养成上下功夫。为此,我校开设了法制教育课,并且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保证了普及法律常识的任务落实。中心校下发了《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每月一次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权利、行为规范、自我保护的教育。教育的形式丰富多彩,有讨论、演讲、表演、讲座、班队会、绘画比赛等等,对直接涉及青少年的有关法律要组织学生学习,并请法制校长结合本地区实际到校作法制报告。每次学生们听报告时都特别专注,法制校长选用了大量中小学生身上真实的故事给同学们剖析,使所有在场的人都大开眼界,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使孩子们惊讶至极,列举的一个个案例都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他们不但自己受到了法制教育,还将这些案例讲给家长及身边的人听,使大家共同受教育。我校法制校长郭立新同志,他根据本地实际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培养指导青少年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打击犯罪,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使学生知法、守法、远离犯罪,增强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它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学生的伤害事故处理法》等有关内容教育学生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近几年来我校未发生较大的意外伤害事故。为了维护校园周边秩序,他带领组织民警治安联防队员在校园周边治安巡逻,净化了校园的周边环境,保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

2、多形式,多侧面的普法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让学生掌握一些法律知识,还要教育学生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同坏人坏事作斗争。我们国家针对未成年人制定了一系列法律,那么如何教育学生知法懂法,并且拿起手中的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我们安排了一些活动。

(1)开展适宜活动,强化学生的法制行为。

任何知识,任何理论如果只停留在口头上,那它只能算是空中楼阁,看得见,摸不着,感觉不真实,对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更是如此,只有将其所学的所感悟的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更好的强化学生的个体行为。每年3月份,我校都要举行向村民发放法制知识宣传材料的活动,旨在发挥学校的堡垒作用,同时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向周边村民辐射,为提高农村法律意识,约束农民的不良行为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在发放、讲解中得到了强化训练,教育效果明显。

(2)增强同学们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了解作为消费者的一些权益。针对社会上一些不法商贩制假、售假的行为,我们举办”买东西的学问“主题教育。通过表演小品、实际观察、老师讲解等方法,学生明白了买带包装食品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过了保质期的食品不能买,并学会了看包装袋上的日期,买摊贩出售的食品时,要注意有无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家长对此活动非常满意,有的家长说自己的这方面意识也增强了。

(3)向学生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国家专门为少年儿童制定的一项法律,是国家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质、智力、体智等方面全面发展而制定的,为了保证这部法律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提高同学们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我们安排了以下活动:a.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赋予我们的权利。组织学生收听广播中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并利用班内板报进行宣传,让学生知道自己有生存权、受教育权、隐私权等。b.教育学生运用法律武器,把见义勇为和自我保护结合起来,我们通过班队会的教育形式,使学生知道怎样报警、报案、怎样保护现场等等。c.我校连续五年组织画说《未成年人保护法》活动,中心校将学生作品进行评比,学生参与次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

(4)家校互动,使法制教育落到实处。

当代的教育已形成一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之间密不可分的格局。家庭教育一般指父母或家庭中成员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学生长时间的生活在家庭中,与家长存在着血缘、情感以及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因此家庭教育能够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几年来我们始终发挥着家长学校的作用,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携起手来,形成教育合力。使孩子生活在协调、统一的育人环境中,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众所周知,人的素质是千差万别优劣不等的,要想让家长能正确地科学地教育孩子,必须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因此,我们每学期召开一次法制教育的专题讲座,通过家教讲座使家长,使家长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转变教子观念,并以一些通过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大量案件,运用案释法的方式,从依法育人和以德育人结合的角度,深入浅出的阐述法律知识,通俗易懂深受家长们的热烈欢迎。(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发生问题的根本方法。几年来,我校组织了心理咨询、专题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通过咨询、家长反映等途径我们发现在校学生有的因其他学生引诱,进而发展到偷窃;有的因单亲家庭,花钱大手大脚惯了而偷窃;有的因对父母不满为了报复父母而逃学等等,针对学生这些品行问题,还未发展到很严重地步,还未影响到公共场所,这时候进行心理咨询矫正还较为有利,我们就积极的想办法,与家长配合,设法切断外界不良诱因对孩子的影响,同时教育孩子不要同坏孩子接触,要选择品行好的同学作为自己交往的友伴;提醒学盛馋、懒、贪、沾的道理,引导孩子向勤奋、节俭的同学看齐,加强孩子意志力的锻炼;利用在学习上成功的事例教育孩子,帮助其战胜挫折感重新增强上进的信心。通过心理咨询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效果很好。(6)学习《交通安全法规》,让学生心中时刻有“安全”。随着社会的进步公路上的车辆在逐步增多,因此交通事故也在上升,每年因交通事故丧生的人数都达数万人,给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失,为了教育小学生遵守交通法规,我校不仅从交通队借来交通事故光盘给学生播放,还定期请镇安委会的同志到校讲座,学校还将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少先队活动,每学期至少搞一次有关交通安全内容的班队会。那一个个真实案例,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画面,那一个个血的教训,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他们砸惊讶和恐惧后,留给自己的是对交通安全的重视。由于我校交通安全工作抓得实,抓得好,被评为“县交通安全示范校”。(7)贯彻《环境保护法》,做绿色家园的保护神。“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节约用水”这是提醒全社会的人们都注意保护环境。我校对环境保护工作也非常重视,如每年组织全校同学举行“我爱地球妈妈演讲”活动。为了使校园整洁,除了给各班化分了卫生区,还开展了争卫生流动红旗的活动,由于校园环境优美,我校被评为北京市环境示范校。另外,近年来我中心小学承包了“红领巾文明一条街”,定期组织学生清理街道,维护花草树木,此活动受到镇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

总之,应该说在法制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今后我们将向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的方向迈进,使学生从小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作文明密云人。

四、依法治校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实践证明,加强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需要,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用人才的重要措施。抓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不但不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能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跃上新的台阶。正因为我们持之以恒地抓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教工作,师生员工守法、护法的自觉性明显提高,敢于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学校能够更加集中精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几年来,我校在密云县教委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总成绩连续三年全县第一;

被密云县评为教学仪器管理先进单位; 被北京市教委评为“电化教育优类校”;

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校”; 被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 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实验教学普及工作先进单位”;

被教育部定为“十五”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教育应用研究》实验学校;

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北京市人事局授予“科学技术普及先进集体”;

被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授予“全面发展,办有特色校”;

在北京市小学生“迎春杯”数学科普活动竞赛中,学校获“最佳创新奖”;

我校师生在全国、市、县科普竞赛活动中获奖人次达1000多人,集体奖127个。

治校能力 篇3

一、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理论认识能力,正确把握学校的定位与办学思路

学校坚持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为先导,不断推进学校改革发展。2001年,学校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坚持“四个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即:坚持规模发展与水平提高的和谐统一,坚持教学与科研发展的和谐统一,坚持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和谐统一,坚持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2004年,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形成了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的办学层次定位和适当的服务面向定位,把“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教育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有活力、有特色、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争取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确定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总体目标。2005年,学校从实际出发,又强调实现“九个方面的转变”,即在学校发展思路和模式、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服务面向、科研发展方向、师资队伍建设、人事管理与考核以及资金保证方面进行转变,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到实处。2006年,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学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提出学校的改革发展今后将进入一个强特色、上水平的新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内涵发展为主,扩大研究生教育,提高学术水平,全面提高办学综合实力,把学校的改革发展不断推向前进。这一发展思路经过充分讨论形成共识,并进一步落实到了学校“十一五”规划中,为学校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学校党委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切实将十七大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来。学校领导班子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首都特点的前提下,不断思考和探索提高学校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办法、新思路。学校党委和行政经过反复思考、调研和论证,提出了以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作为今后工作重点的工作思路,即以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为重点,通过科研工作带动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培养水平的提高,带动本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促进服务社会能力的提高,形成教学与科研并重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为此,学校对提高核心竞争力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建立责任机制,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努力营造竞争环境,通过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推进改革能力,推动学校的快速协调发展

学校党委注重领导班子推进改革能力的锻炼和培养,重视改革与创新能力建设,把改革能力建设同推进学校工作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务实进取的治校精神。学校领导班子敢想敢为、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抓党建,以党的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快速发展。

1.扩大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办学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空间相对狭小日益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2003年,学校党委和行政通过多方协调,积极争取支持,投入经费1.1亿元征用教育用地148亩,为学校的建设发展争取到了难得的发展空间。学校还成功完成3次校内家属住户外迁,为办学进一步拓展了空间。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学校不断加大教学投入。近3年,学校投入教学专项经费近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4亿元,比2003年底增加了1倍;投入2.2亿元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和食堂等,校内学生宿舍面积比2003年底翻了近两番,校舍总面积比2003年底增长58.08 %。自2001年以来,学校累计投入6.5亿元用于校园基本建设,其中投资上亿元对旧的校舍及基础设施、校园环境、建筑物外墙进行大修和改造,广场及主要道路铺装石材,调整绿化布局并扩大绿地面积等,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作为北京高校第一所被命名的“文明校园”,在校园绿化、标准化食堂、标准化公寓建设等方面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先后5次获“首都文明单位”称号。

2.坚持内涵发展为主,提高学术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

抓住机遇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提高研究生教育规模和水平,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提高学术水平,增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需要。根据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抓住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机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积极扩大研究生办学规模,不断提高办学层次,使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学校在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积极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点,到2007年底,学校硕士点达到22个,3个工程硕士授予领域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在校研究生规模达1,400余人。目前,学校已经形成学科门类比较齐全、规模适度的学术性学位体系。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对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学术水平、提高学校办学层次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力加强科研工作,促进教学科研协调发展。学校科研工作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3个主要特点。一是科研经费增长快,近3年科研经费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50%,3年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超亿元。二是重大科研项目有突破,2004年以来学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励8项,科研成果转让或被采用45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三是学校在编教师3年人均科研经费与教师人均发表论文数量较高,在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中位居前列。2004年以来,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357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91篇,出版教材、专著、译著125部。

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培育办学特色。学校按照“质量立校,特色办学”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不断培育办学特色。一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特色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内涵不断丰富,育人体系更加完善。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二是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特色取得明显进展,学校现已建成12个实验中心和8个实习基地,24个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显著提高。三是以电为主的学科特色得到强化,在电类学科领域内建成了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两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依托电类学科的科研优势,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学校还坚持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推进教学工作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学校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33门、市级精品课程5门;有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13部,省市级精品教材9部;获教育部、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

三、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建立有效、良好的运行机制

学校党委重视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强领导班子管理能力建设。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建立起了运转高效、运行良好的管理机制。

1.完善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服务机制

学校根据社会需要,积极调整服务面向,制定了立足北京、面向全国、面向有色行业、重点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面向定位。学校在扩大在校生规模的同时,根据首都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整体要求,合理安排招生计划,缩减专科招生比例,招生规模连续4年保持稳定,北京生源比例逐年上升,已占学生总数的65%。学校根据首都高等教育的整体战略布局调整学科专业建设,凝练科研方向,加大建设微电子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基地的力度,初步形成了大电类学科专业齐全的特色。现代制造技术、建筑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也已形成了明确的科研方向,科研实力明显增强,加大了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力度。

2.形成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决策机制

学校坚持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理念,健全和完善党委会、校务会、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制定并严格执行《北方工业大学党政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北方工业大学党政领导班子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校学术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教授参与治教、治校的有效机制;加强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新校区的建设规划,事关学校投资预算等大事、要事均提交教代会讨论。重大问题的决策按民主程序进行,从而保证学校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了发展。

3.健全有利于发挥创造力的激励机制

学校较早实施了岗位聘任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设岗,以岗定职、定责、定薪,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强化考核,优胜劣汰,激发人才潜能和主动性,更好地为学校服务。2003年底,按照北京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部署,学校顺利完成了全员合同聘任制的改革;2005年,按照北京市的统一部署试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实现了用人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学校在改革中以业绩考核、价值评价为基准,建立人才竞争机制,不拘一格地选拔优秀人才,努力为每一位教职员工提供充分发挥才能、展示才华的舞台,使教职员工始终保持活力,使学校人力资源系统有效和健康地运转。

4.健全优化资源配置的节约机制

学校始终坚持勤俭办学的理念,已经形成确保资源优化配置的节约机制。一是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二是优化资源配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向教学倾斜,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从而减少管理层次,降低因管理方法欠缺而导致的无效劳动的浪费。三是从源头上加强节约,纪委和审计部门全程参与学校大额资金的使用管理,从招投标、过程管理到审计,建立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四是营造节约光荣的校园风尚。从学校领导到办公室人员,文件草稿尽量翻面利用。校领导没有开通一部长途电话,都使用IP电话卡。各办公室随手关灯,合理设置空调温度,下班后关闭空调风机、打印机、显示器、传真机等用电设施。现在,学校已经形成了节约的风气,节约已成为教职工的一种自觉行为。

近年来,学校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健康、快速的发展,成绩显著,在这一过程中领导班子能力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学校党委将继续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始终把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治校理教能力,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为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作者系北方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治校能力 篇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怎样的校长, 就有怎样的学校。”创造过辉煌、做出突出贡献的职业学校, 在新一轮的改革大潮中如何继续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作为学校的管理者, 校长的治校能力非常关键。2013年10月,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各地要围绕校长在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培训。笔者认为在校长必须具备的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应对能力、运作能力等诸多能力中策划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一善于谋划, 不断提升发展的策划能力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 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因此, 校长要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 应善于谋划学校发展方向, 制订学校发展战略, 描绘学校宏伟蓝图。特别是当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登上一个平台, 甚至是发展遇到瓶颈以后, 像职业学校经过政府多年积极的政策推动, 现在遇到这样那样问题的时候, 这种能力更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这就要求校长要潜心思考, 善于对职业教育的内涵和规律进行理性分析和把握, 归纳总结, 从中找出符合本学校实际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 通过实践形成自己的理念和思想, 从而做到学校发展有方向、办学有目标、治校有方略, 学校才能有更好的进一步的发展。

校长为一所学校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 主要是以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见为依据。校长要培养敏锐的洞察力, 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要结合行业发展的趋势, 根据学校实际, 敢为天下先, 敢于向世俗和习惯挑战, 做出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的过程中, 要及时把握学校的办学特色, 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作用, 找准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 至少需要有两个能力: (1) 战略规划的能力。战略规划是学校未来发展的目标。战略规划要符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符合学生和家长的利益、符合学校教职员工的利益, 还要与未来劳动力市场的要求相一致。 (2) 把握机遇的能力。要把握发展机遇, 就要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认识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 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正确判断现在的形势对学校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如何才能科学规划及科学决策? (1) 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高度, 主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 不断增强学校发展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2) 要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校之长必须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和学校实际, 对学校的发展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 让全校员工心中有梦想、工作有目标。 (3) 要有品牌意识。当前, 品牌已成为学校赢得生源的关键, 争创学校品牌已成为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 (4) 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抢抓机遇的洞察力。市场经济条件下, 校长必须时刻关注学校发展的各种态势, 如办学目标定位是否科学、员工的积极性是否受阻以及各级政策和同类学校对学校发展是否有所影响等。校长必须综合各种形势和因素。所以, 校长不仅要有危机意识, 还要善于研究政策, 抢抓机遇, 寻找突破。

二长于管理, 不断优化学校内部机制

除具备善于谋划发展、把握发展方向的能力外, 校长还必须精于教育、长于管理、善于经营。精于教育, 就是要熟悉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和规律, 成为教育专家;长于管理, 就是要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善于经营, 就是要采取经营的策略来谋求发展。

通常的情况下, 校长对学校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 管教学。校长是教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要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 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 了解掌握教学常规和工作动态。目前, 职业学校校长管教学要突出“职业教育重大赛”的特点, 多举办技能大赛,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 管队伍。要建立适合本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和教职工量化考核评价机制, 加强对教职员工的考核和管理。从根本上讲,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最好办法;加强管理团队的建设, 要打造一支管理水平高、执行力能力强的干部队伍, 充分发挥管理者的榜样示范作用, 引领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 (3) 管学生。这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和关键。要统一要求对学生的考核考评, 规范学生行为, 落实校规细则和一日常规。要下移管理重心, 突出班级管理, 建立学校、年级组、班主任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要家校联动, 共建教育网络, 使学校、家庭、社会互联互动, 互为补充。 (4) 管经费。财务管理是重点, 要会找钱、用好钱、管好钱、运作钱, 要认真学习财务管理制度, 增强财务管理能力, 加强预算管理, 合理调配资源, 把每一分钱都要用到刀刃上。近年来职教领域涉及项目多、资金量大, 必须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5) 管常规。顾名思义, 就是依据最基本的准则、规则维持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管理活动与管理过程。最主要的能安排好、引领好、组织好学校一些重要的活动、重要的工作。

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 职业学校校长在管理上更应该比普通学校校长多一些点子、多一些勤奋、多一些能力, 才能推动职业学校健康的发展。有专家替职业学校校长设定了“长、宽、高”:所谓“长”, 就是要有长远目标。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 了解学校发展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发展中做到扬长避短。所谓“宽”, 就是眼界要宽, 胸襟要宽。要能够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能够跳出学校看学校, 跳出教育看教育, 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开放意识和发展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校内外资源;要有博大的胸怀, 善沟通、能包容、会团结。所谓“高”, 就是要有高超的本领。在各项工作上起点要高, 特别是在攻关克难上要有“高招”。要发扬“千万”精神, 即面对千难万险, 不怕千辛万苦、千思万想, 想方设法促进学校发展。

三勇于创新, 不断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

没有创新, 就没有发展。当前, 职业教育已经进入重要的转型期, 一是办学规模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并将继续扩大;二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最重要的主题;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模式改革已经成为最为紧迫的任务。这是职业教育的阶段性特征。中等职业教育想要持续发展亟待改革创新。

鲁昕副部长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讲话中指出, 职业教育:第一, 改革四个模式: (1) 改革办学模式, 要推动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 (2) 改革培养模式, 要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来研究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 (3) 改革教学模式, 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 (4) 改革评价模式, 构建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第二, 创新六个关键环节: (1) 创新教学环境; (2) 创新专业设置; (3) 创新教材应用; (4) 创新教学方式; (5) 创新队伍建设; (6) 创新管理制度。

创新并不神秘, 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难事。“创新其实是换一种更好的做事方式”。在座的各位, 是一所学校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决策者, 更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实践者、经营者和推动者。仅凭传统、经验管理学校, 只能守旧, 不能发展, 不能与时俱进, 最终只能被淘汰。创新才是一所学校发展、一个校长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校长治校应因时、因势而变, 不断寻找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

从职业教育发展轨迹看:当初, 由培养一技之长的打工者逐步转向知识+技能的竞争者, 职业教育的宗旨逐步得到体现;20世纪末, 我们说职业教育学校是减压阀、蓄水池, 21世纪开头几年我们把它定位于蓝领技术工人的摇篮;近几年, 我们着力培养“知识与技能型”的竞争性人才;今后几年,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将有重要变革——向着高等教育发展,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意味着, 职业学校校长必须永远进取、永远追求、永远创新, 才能保持自己学校在同类学校中的领先地位。为此, 校长应不断地汲取现代超前的创新理念, 把握时代的脉搏, 站在时代的前沿, 规划学校的发展, 不断地进行教育创新、文化创新、思维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从而始终保持学校教育的鲜活生机。应做到: (1) 勇于创新。很多人为求稳妥, 尽量回避可能的风险, 同时也就丧失了很多发展的机遇。做职校校长就应该有一点“冒险”精神, 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大刀阔斧地改革。 (2) 善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标志是:具有捕捉机遇的敏感性和胆识;经验丰富, 变革速度快;能在动态环境下发挥主体创新精神, 构建新的平衡关系。 (3) 勤于创新。职校校长应时刻关注职业教育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如果职校校长只满足于一时的创新改革, 也只能维持一时。 (4) 乐于创新。乐于创新体现了创新型职校校长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

参考文献

[1]王铁军.校长领导力修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治校能力 篇5

俞杰 李怀强 陈兵 学员四队

【摘要】随着我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开展的升入推进,“依法治校、从严治校”也成为了军事院校正规化、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院校法制的构建是黑恶院校的重要保证和前提,军事院校的法制环境通过多年的的努力,已经有了较完备的法制体系。但是法制安全事件仍偶有发生。提生全体官兵军事法制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依法治校、从严治校水平,构建长效的法制文化体系,仍是军事院校当前和今后十分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法制;军事院校;和谐院校;法治理念

一、依法治校、从严治校的重要意义。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军队越是现代化,越是信息化,越是要法治化。习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对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做出全面部署,为推进国防和军队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随着我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开展的升入推进,“依法治校、从严治校”也成为了军事院校正规化、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充分认清依法治校、从严治校的重大意义,自觉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来抓,以强烈的政治使命感责任感,贯彻落实到院校全面建设中去。

二、当前依法治军从严治军面临的问题积弊。从目前院校情况看,在依法治校、从严治校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观念淡薄不学法。有的同志学习法规制度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不能及时学、跟进学,往往是强调了学一学、考核了学一学、需要了学一学,学的不深不精不透;有的则对加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政策缺乏敏感性,许多该掌握的不掌握、该说清的说不清、该落实的不落实,有的学了也是一知半解,一较真就拿不准。

(二)主观意志不用法。有的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弱,信奉“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习惯于“拍脑门”决策、“拍胸脯”表态,甚至以“土政策”“土规定”代替法规制度,“黑头不如红头、红头不如白头、白头不如口头”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三)单凭经验不靠法。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抓工作搞建设不看法规制度怎么定的,只看过去怎么干的,习惯于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

(四)碍于情面不依法。个别干部在工作中讲感情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程序、讲脸面不讲规定,致使法规失去了刚性、纪律打了折扣、制度成了摆设,不该办的事办了,不该放过的事放过了,结果是维系了个人或者“小圈子”的情面,却损害了部队建设。

(五)执纪不严不畏法。有的对违法违纪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知不对也不反对,处理起来敷衍了事、走走过场,有时甚至小恶不纠、造成大患,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零容忍”;有的留暗门、设“特区”、搞例外,导致个别人不把法规当回事,一而再、再而三地越界越线,法规成了不带电的“高压线”,丧失了应有的震慑作用。

(六)落实乏力不执法。对法规制度选择性落实,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己合意的执行好一些,不合意的就容易“变形”;有刚性要求的执行好一些,难以量化的就容易“变粗”;见效快、易落实的执行好一些,需要常抓不懈的就容易“变软”。

三、把握重点深入推进新形势下依法治校从严治校

(一)深化思想认识,筑牢法治至上理念。依法治校、从严治校

能否深入人心、融入部队全面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治思维的形成和提高。1.要把学法作为基本要求,持续开展“学法规、用法规、促正规”活动,将法规制度学习纳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纳入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各类集训培训也要把法规制度学习作为重要内容,切实掌握常用的、牢记本职的、了解相关的,让法规制度进脑入心、进言入行、进岗入责。2.要把守法作为行为准则,作为领导干部要经常自省自警、防微杜渐,从我做起依法治校、从严治校、依法治权,不发违反法规制度的“令”,不干违反政策纪律的事,不说违反党性原则的话,切实让“红头”少下来、让“白头”减下来、让“口头”慎起来。3.要把护法作为自觉行动,自觉与违法言行作斗争,敢于较真碰硬,敢于唱黑脸,在标准问题上不能模棱两可、在政策原则上不能钻空子、在是非曲直上不能和稀泥。同时,要充分发挥好党委、纪委、机关和官兵的监督作用,强化党内监督、层级监督和群众监督,在多位一体的良性互动中增强监督效果。

(二)强化知行合一,推进依法开展工作。按照法治要求转变治军方式,搞清依法治军的层次特点。1.党委要依法决策,避免个人说了算,坚决落实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严格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确保议题合法、权限合法、程序合法、决议合法;要防止集体“闯红灯”,杜绝把集体领导当作“挡箭牌”,不能集体打政策法规的“擦边球”。2.机关要依法指导,着力解决安排过满、要求过急、节奏过快等问题,从源头上控制“五多”,防止忙了自身、乱了基层。同时,着力纠正光挑毛病,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依法检查考核,依法查找问题,依法纠治整改,真正让基层欢迎,而不是让基层反感。部队依法行动,老老实实地贯彻条例抓战备工作、依据大纲抓教育训练、按照条令抓日常管理、落实纲要抓基层建设、坚持制度抓后装保障,使各项工作从筹划部署、组织实施到总结验收的全过程,都始终处在依法运转、照章办事的正常轨道。3.官兵要依法履职。现行条令条例对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都作出了具体明确,是官兵依法履职的基本依据。各级在加强教育引导的基础上,要注重从小事抓规范、从点滴严养成,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不断强化法纪观念和号令意识,让每名官兵都熟悉岗位职责、熟知岗位要求,把必干的工作干好,必守的规矩守好。

校长治校策略举要 篇6

策略一:松下之说。

被日本人誉为经营之神、经营圣手的松下幸之助创造了松下公司,其公司产品畅销世界各国。当日本百川电机董事长讨教松下幸之助经营管理之道,并怀疑他是否招来一批专家时,松下的答复掷地有声:“我没有什么绝招。我也没有招来专家,我的所有专家全是内部员工,我是把更多的员工变成专家。”

松下之说启示我们的校长:在管理中,校长也要善于把每位教师变成专家,并做成一个个品牌,这样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更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怎样把他们做成品牌呢?①引进竞争机制。首先营造竞争氛围,并出炉一系列竞争制度。如班主任竞聘上岗制、学科教师申报制、各学科教师成果积分制……把广大教师置于危机中,并巧搭舞台,架设梯子,让学校成为“龙腾虎跃”之地,让一颗颗“课改之星”、“班主任之星”、“治班之星”“文学之星”“美术之星”、值周之星、领操之星、节约之星等众多品牌星星在学校闪亮登场,并绽放异彩!②巧放“鲶鱼”。每学期在安置教师岗位时,校长要求教导处在处于不同岗位上的教职员工间放几条不同能力的“鲶鱼”,以激活每个人的动力,挖掘内在潜力,提升全面素质。如教研组的搭配,注意老中青结合,语文教研组中可安排有音体美特长的教师;艺体教研组中可安排有写作特长的语文教师,低年级教研组可安排长期担任高年级课程的教师……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培养更多的品牌教师。③适度换岗。教导处根据教师的个人特质或个人喜好,适度换岗。如:擅长网络技术的语文老师可教信息技术;爱好写作的数学老师可改带语文;嗜好乐器的美术老师可改授音乐。适度换岗,可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④因“材”施压。由于教师工作纷繁复杂,因此,造成了一些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校长不妨针对教师的“个情”,因“材”加压,如对于教学经验丰厚的老师,要求他们不断充电,丰盈其文化底蕴,提高理论修养;对于教科研能力强的老师,要求他们承担省市级课题研究等等。校长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细节,是才智与人格魅力的外扬,更是对教师的人文关爱。

策略二:麦当劳之说。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罗克,是美国社会最有影响的十大企业家之一。他有一个惊世之举:把公司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锯掉,把管理者从办公室轰出来,提醒管理者要始终和群众打成一片,这就是他推崇的“走动式”管理法,简称为“麦当劳之说”。

麦当劳之说启示我们的校长:在平时管理之中,首先明确“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在学校,管理人员处于最底层,教师是中间的基石,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即“倒金字塔”的组织关系,简言之,教师为学生服务,管理人员为教师的“公仆”;其次,校长及其他管理者深入到老师、教研组、学生之中,获取第一手资料,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状况,并随时解决一线执行制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解决学校经营中的隐患;再者,在走动式管理中,与教师、学生实施有效的沟通,畅通信息沟通渠道,让下情能为上知,上意能迅速准确地下达,从而让教师产生极大的责任感、认同感、归属感,驱使教师以强烈的敬业意识报效学校,让整个学校实现高效率运转并充满勃勃生机;最后,填好几表与定时召开例会,校长要求每位管理人员都要填好“走动式管理进展情况综合分析表”“走动式管理通报及反思表”;并定期召开“走动式管理通报会”,奖优罚劣,并将结果列于教师考核细则之中。

策略三:天使之说。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有一种“天使效应”:你把别人想象成天使,你就会处处遇到天使;你把别人当成魔鬼,你就可能时时碰见魔鬼;你用异样的目光和排斥的心态待人,你就会失去人缘。

天使之说启示我们的校长:①学会赏识。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多种场合下总是对他的母亲赞赏有加,因为他拥有今天的辉煌得益于母亲的赏识教育。作为校长,在教师失败后,不妨赏识其工作的热情和能力,帮他找出失败的原因,给予发挥特长的新机会,对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赏识;在教师自卑时,不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有目的地尽可能提供有利条件助其完成,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对于默默无闻的教师,在公开场合予以赏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肯定他们的成绩。②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只要不违反大原则,不给工作造成大影响,校长要给予他们“下台阶”乃至改正的机会;③学会容人之异。校长对于一些不同的声音(即杂音),要允其表达,广开言路,接纳正确的建议。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不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校长治校的策略有千千万,不管是何法,唯有“利于教师,利于学生,利于学校,利于社会”才是好法!

治校能力 篇7

一、校长的“三有”

1. 校长要有思想

有思想是指校长的治校思想。治校思想包括教育思想、教学思想、管理思想、教师思想、学生思想以及所有的关于发展学校的思想。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和统帅, 学校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校长的治校思想运转的, 校长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 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发展主题有理论支撑地确立学校的发展思想, 用自己的思想指导师生开展学校日常事务工作。当前, 教育发展的主旨是区域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整合教育资源、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和谐校园等, 针对这些教育发展要求, 校长就要统筹兼顾, 既要确立学校发展的长期目标, 又要确定努力的阶段目标, 让学校师生沿着校长治校的思想轨道前进, 避免学校师生在前进的道路上茫然困惑。校长的办学思想看似是简单的一句话, 但却蕴藏着深刻的教育理念。

2. 校长要有声音

有声音是指校长在学校的各种集会上要善于讲话。校长的治校思想, 不能只写在学校的章程、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校的工作计划里, 因为没有声音的推动就无法转化成行动的指南和动力, 这就要求校长在学校的各种场合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这样, 校长的思想才能得到贯彻实施。校长应充分利用各种平台传递自己的声音, 反复提醒师生按照既定的治校思想轨迹不断前行, 从而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不过, 由于校长的声音代表着学校, 校长的一切声音都应该代表广大师生的共同利益和学校的发展方向。因此, 校长的声音应该谨言慎行, 应遵循师生的意愿和学校的发展规律, 绝不可以放纵自己, 凭自己的喜恶而独断专行。

3. 校长要有身影

有身影是指校长的身影在学校应无处不在。校长的身影应该活跃在校园、操场、教室、食堂、教师办公室、各功能室以及需要校长的地方。校长要对学校各处存在的各种情况都了如指掌, 进而对学校师生的需求或诉求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对学校的发展胸有成竹, 而不至于对问题的分析、决策失之偏颇。在教室, 校长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授课情况;在教师办公室, 校长可以倾听到教师的心声, 与教师共商学校发展大计;在各功能室, 校长可以了解各功能室的器材情况和器材的使用情况。这样活跃着的身影有利于校长对各种情况进行筛选分析和深度研究, 然后制定出治校的策略和方案, 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 提高管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如果校长的身影长期缺位, 校长就会瞎指挥, 学校管理就会陷入一片混乱。

二、校长的“五勤”

1. 校长要勤学习

校长要勤于学习。首先, 要学习相关的教育政策和相关的教育法规和法律。当今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 校长仅凭自己的经验或仅凭自己的热忱去组织学校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和依法治学的校长。其次, 要学习管理理论。管理是一门艺术, 校长应学习和借鉴古今中外的教育管理经验, 将学到的经验内化成为自己的管理理念;还应多学习教育教学管理专著, 时刻掌握当今教育信息, 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思路, 与时俱进。再次, 要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 即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理论。校长应该是教师的教师, 要懂教育、懂教学, 打铁先要自身硬。当然, 也不是说校长必须“门门通”, 但对自己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理论, 必须要学得精通, 应站在教学前沿, 不管校长的工作有多忙, 也应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 以自身的行为感染教师。

2. 校长要勤思

思, 即思考。校长应当思考学校的发展方向、教学质量、文化建设、品牌定位, 以及教师福利待遇和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等。校长思考的办学理念要符合学校发展的要求, 切不可好高骛远;思考教学质量的提高应该切合实际, 切不可违背教育教学内在规律;思考学校文化建设, 要立足本土, 立足高远, 切不可舍本逐末, 画蛇添足;思考学校品牌定位, 要高瞻远瞩, 切不可模棱两可, 随波逐流, 急功近利;思考教师的福利待遇, 要量力而行, 切不可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思考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要立竿见影, 切不可得过且过。总之, 校长应顺应潮流, 勤于思考, 善于思考, 要把思考的考量建立在师生的主体之上, 凡关乎到师生的利益问题, 校长绝不能熟视无睹或漠然置之。

3. 校长要勤写

校长要勤写, 至少应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写和记。一是写好学校发展规划或学校工作计划和总结;二是写校事日记, 把每天学校的重要事情记录在案, 并就在案的事情进行分析研究;三是要写管理心得体会与反思, 总结管理上的经验和教训;四是要写学校教育教学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 寻找学校发展出路和治校的方法手段;五是要写师生个例分析, 分析影响师生情绪的因素, 找准沟通良策。此外, 校长要坚持写和记, 但凡该写的东西, 最好动动笔, 把它们全都书写记录下来, 有道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坚信, 写下来和记下来的东西对自己是一定会有好处的。

4. 校长要勤走

作为校长, 早、中、晚都应该到学校走一走、看一看校内和校园周边的人和事, 这有利于校长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校园内和学校周边的情况, 发现问题并及时在第一时间处置, 防止学校意外事情的发生。校长每天到学校走一走, 看一看, 主要看些什么?一是看校舍和附属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二是看学校财产是否安全, 有无被盗被窃迹象;三是看学校水电设施是否安全, 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四是看学校周边环境, 是否存在可疑情况。走走看看, 把学校安全放在工作首位, 警钟长鸣, 自然而然地就能让自己安全地度过每一天。否则, 灾难临头, 措手不及, 悔之晚矣。此外, 校长勤走, 还有另外一层含义, 那就是走工作关系, 即:校长要经常走主管部门, 经常走邻里单位关系, 经常走学生家庭, 经常走教师门户。走这些关系, 校长的工作就会得心应手, 学校的各项工作就会充满活力与生机。

5. 校长要勤察

治校能力 篇8

一、转变思想袁强化学习袁增强法治观念

长期以来, 依法治校只是部分学校人的一种理想化的思想。在实际的工作中, 人们还是习惯于用常规的想当然的侥幸的思想来管理学校。一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需得到法律的援助时, 才知道法律知识对于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参加本次培训后, 经过专家们的点拨, 我更感受到, 作为学校管理人首先要横下心来转变自己的思想, 主动参加各种培训或自觉静下心来学习各种有关于学校方面的法律, 与此同时, 大力举办校本法律知识培训, 以增强学校人的法律意识, 便于服务于开展卓有成效的治校工作。

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袁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

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 我的经验是紧紧抓住教学这个主要中心工作, 着手制定一整套符合学校实际的、完善的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管理方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财产管理制度、校务公开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岗位责任制度等。比如说, 2014年度, 我们组织召开了两次教代会, 并在教代会上讨论通过了《西华中心学校章程》、“西华中心学校校徽”、《西华中心学校关于教职工月考勤考绩及学期考勤考绩奖发放的有关计分细则规定》、《西华中心学校教职工岗位设置聘用计分方法》、《西华中心学校学生“校规”》、《儋州市西华中心学校学生管理制度》和《西华中心学校“优秀学生”评选规定》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落实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彰显的是依法治校的法治观念, 加强的是教学管理, 改进的是课堂教学, 从而使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走向正常化和规范化, 教学弱化局面得到根本扭转, 学校呈现一片生机, 教育教学的质量也会随之不断提高, 学校信誉持续升高。

三、从严落实规章制度袁强化评价力度袁择时完善规章袁促进学校依法治校工作有序发展

浅谈依法治校 篇9

1 依法治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依法治校, 是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是深化高等教育事业改革、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 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政法罍2003) 3号) ,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提出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 表明了教育部推进依法治校的态度和决心。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 (教政治[2012]9号) ,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行动指南和实践纲领。如何贯彻好、落实好《纲要》, 对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推动学校行政管理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依法治校、依法促教, 是高等教育领域中“民生法治”的具体体现, 是教育发达国家的一项成功经验, 是现代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标志, 也是我国教育管理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教育法制的不断深化, 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的民生法治问题日益突出。高等教育管理中所涉及的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与社会之间方方面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实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权利问题, 从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看, 基本手段就是依法治校。

历史表明:任何国家步入法治状态都必须创设以下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条件, 首先是要有一整套尽可能详尽的、忠实反映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法律法规制度, 这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其次是全体公民和法人, 对法律秩序所包含的社会伦理价值的自觉和坚定的信仰与选择, 这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关键和核心。由此可见, 依法治校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和管理实践, 参与性强、受众面广, 有利于调动师生员工的办学积极性, 是大学历史传承与现代大学制度的有机契合点, 彰显着独特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 是大学办学特色的有力保障, 是现代高校突出办学特色、谋求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是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

2 依法治校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

近年来, 随着高校结构布局的调整, 各类大、中专学校合并升格后层次提升, 为了促进学校的建设健康发展, 只有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 依法实行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明确学校党委、校长、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各种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 才能做到相互配合, 权责统一, 依法办事。只有依法建立健全学校领导、各处室、院 (系) 部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 依法规范办学活动, 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 才能有力地保障依法治校的顺利推进。

要搞好依法治校工作, 学校领导首先应坚持依法管理, 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凡是关系到学校的重大问题, 如干部任免、人事调动、重大经费开支、学校基本建设、职工福利分配等事项要及时向教职工公布, 一律依法按章办事。二是学校要坚持教代会制度, 充分依靠教职工代表大会, 扩大全校教师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范围, 要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三是要加强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学校要做到规范化管理, 就得根据自身的办学层次、类型与特点, 依法制定、完善和修订学校章程及其他规章制度, 使学校在办学性质、发展目标、学校的组织机构与决策程序、管理体制等方面, 形成一整套依法管理校务的规章制度。如在招生和财务管理上要全面贯彻教育部和重庆市教委的招生政策和国家教育收费政策, 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 依法制订学生收费公示制度, 实行“阳光收费”和“阳光招生”, 接受社会各方监督和检查, 彻底杜绝“乱收费”现象。如对教师任职资格要严格依照《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认定, 依法聘任具有相应资格的教师, 依法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尊重教师权利, 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

3 依法治校是培育和增强学生法制意识的需要

邓小平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青少年是法制教育的重点对象, 具有战略意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他们的法律意识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能否早日实现。因此,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特别是加强对各类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 不仅是全民普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依法治校的需要。

依法治校的关健在于转变观念, 要以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 按照教育部和全国教育系统关于普法工作的要求, 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 要按规定设置法制教育课, 把法律知识作为高等学校的必修课内容, 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和师资“四落实”, 在法制课教育中渗透法律法规意识教育, 按照要求开展一系列法制教育活动, 提高学生自觉践行法律法规的能力, 提高法律素质。

要搞好依法治校, 还得通过教师的学法、用法、懂法、知法, 依法规范教师行为。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 要把法律知识作为干部晋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 增强法制观念, 依法履行管理职责;为把学生培养成才, 要求教师在传授业务知识的同时, 向学生讲授与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 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并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注重自身形象, 为人师表,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办事效率, 不断规范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行为, 抓好学校教风、考风、学风、作风建设, 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

4 依法治校是保护青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近年来,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眼里的第二个“家”,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是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青少年犯罪不但给自已及家庭带来不幸, 而且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青少年违法乱纪犯罪问题是社会多种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 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抓教育, 重点是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学校要“管好自已的人, 看好自已的门, 办好自已的事”。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由于社会经验欠缺, 法制观念淡薄, 常以独立主体的身份参与社会生活, 他们的生理、心理、思想尚不成熟, 是非善恶观念尚未确立, 在外界刺激和诱惑下, 往往会因一时冲动而不考虑任何后果, 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 学校要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依据, 加强预防青少年犯罪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结合普法宣传, 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有针对性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如在新生入学教育进行校规校纪专题讲座, 以培养新生的法纪观念;在3月的法制宣传月和9月新生入学教育周, 召开学生大会, 组织学生学习有关依法治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文件和法规。通过一系列法制宣传、教育, 使学生增强法制观念, 做到自觉遵纪守法。

总之,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今天, 搞好学校管理, 重在依法治校, 即依法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 让法律为教育保驾护航。这是各类学校现代管理方式的必然选择, 也是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摘要: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 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推进依法治校是重视与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管理水平的有效抓手。深入推进依法治校,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是培育和增强学生法制意识的需要;是保护青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科学管理民主治校 篇10

所谓科学管理,就是先进的科学方法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它的对立面是粗放经验化管理。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与否取决于科学管理的是否正确运行。科学的管理体系,是一个学校稳步、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

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教师群体对被尊重、被认可要求更高,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展开科学管理体系,将民主治校提到一个高度,才能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迸发出更大的工作动力,激发更强的创造力。

由此可见,科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民主治校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实现学校管理效率的最大化。

二、科学管理的策略与尝试

(一) 一套评价体系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我校独创“无限积分法”管理制度,统一一套管理细则,把教师的在校表现纳入统一评价体系。“无限积分法”作为考评教师的唯一标准,将教师的绩效工资、评优、评先、晋级等指标量化为分数,让教师在评价体系中得以公平对待。“无限积分法”因其涉及范畴之广、之全,规范内容之细、之精,权威作用之强、之大,成为学校的唯一法规。评分方式的公平与评价过程的阳光作为“无限积分法”的支撑,让教师对分数积分法产生的充分认同。在日常检查中,学校采用拉链式检查,将校级领导、主任、干事及随机抽取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织在一起,对所有项目和所有班级进行一站式检查。因为每次参与的教师都是随机抽取的,时间也是随机安排的,所以检查更具真实性和准确性,更让教师信服。

(二) 两个学区形成平行竞争的管理模式

2013年9月,我校初中部在农村进城工程中并入到县城三初中,原初中部的教学楼被空留下来。学校刚好利用这个契机,在地理位置上将学校分成两个教学区,学生和老师都平均分配,并各派一名副校长分管负责。

行政管理上,两个分区是互相竞争和互相学习的关系。学校每次开展活动,都要对两个学区以及各学区的参与老师进行评价。在学校举行教研培训、进行月主题等相关活动中,我们都组织两区老师学习先进典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学区的荣誉变得至高无上。分区管理模式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

(三) 学生“成长小组”的全覆盖充满活力。

学校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改革方法中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在成长小组外,多个小组形成班级的平行竞争单位。成长小组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和表现机会,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当学习小组成熟后,我们尝试将学习小组纳入学生日常生活的14项活动评价体系中,用“成长小组”规范学生行为。此外,激励“成长小组”的表扬机制被发挥到极致,双周清、月月清、周评星、月评星、喜报、奖状等都成了学生乐于为之奋斗的因素。

三、民主治校的培育与成果

过去的教育管理模式培养出的是只懂得被管理、不懂得参与管理的教师。他们误认为校长可以决策一切,学校的发展方向、管理措施、整体思路都应该由校长制定。但是现代学校教育不能单单只依靠校长,应该群策群力,应该充分调动起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实现每名教师与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

(一) 培育民主思维———首先解决教师不敢表达自己需求的问题。我们组建12个工作小组,让副主任级以上的领导每人负责若干名教师,每周一举行谈心和摸底活动,让教师说出自己的要求。12个工作组化整为零,使领导与老师面对面、点对点,消除教师的顾虑,使教师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这种工作制度关注人的需求,注重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力求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感到压力大时,学校就适时开展工会活动,放松教师们的身心。当教师在课改中遇到难题无法解决时,学校及时组织学习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在工作小组开展的两年来,教师们逐渐学会把对学校的“要求”变成对自身的“需要”,真正树立起了“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观念。两年来,我们收到了教师关于学校发展的近300人次提议,这样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很好地弥补了学校决策中的不足,同时也增强了每一位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二) 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工会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我校将工会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强化工会的决策权,完善工会的民主管理。学校将事关整体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交由工会事议,然后再做决议实施。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也由工会牵头、推动,让学校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满意。

(三) 促进学校提档升级———民主治校的成果显著。学校坚持民主治校,充分激发教师活动的积极性,使学校各项工作得到快速发展。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得到了上级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认可,被县教育局评为“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日益提升,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增强。

传承创新 文化治校 篇11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教师文化

河南省医药学校是省内唯一的医药类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市,主要为医药工商企业、药监系统和医疗单位培养医药类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建校之初,学校无校址、无师资、无设备,是借用场地办学。1982年,学校迁到龙亭后原开封市中药厂旧址,占地44.31亩,校舍由中药厂的旧厂房、仓库改造而成,办学设施非常简陋,条件极其艰苦。2008年年底,开封市职教园区开始建设。借此良机,学校征地294亩,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综合楼、 餐厅、宿舍楼、室内运动场等;建有校园网、电子检索借阅系统;图书藏量13万余册。学校现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实验室(实训场)39个,校外专业实习场所81个。经过5年职教攻坚,学校突破了占地面积小的发展瓶颈,办学硬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全校教职工总数225人,专任教师181人,执业药师50人,“双师型”教师10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在校生人数也不断增加,目前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已达4260人。

正是由于经过艰苦的创业,努力地求生存、谋发展,一代代药校人和衷共济、孜孜以求,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凝练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特点,深入贯彻“做中学、做中教”的中职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发展特色专业和骨干专业,并结合学校办学实际,确定了办精品职业学校的目标。由于成绩突出,学校于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2010年被批准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职业学校”,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单位”。

“与时俱进、开放办学”——新时期发展文化

学校在建校30多年的历程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已成为药校文化的精髓,深深激励一代代药校人精诚团结,推动药校事业不断向前。

学校在充实办学硬件的同时,还非常注重提升办学软实力,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办学思路。2006年,学校发挥医药职教领头军的作用,联合全省近20家医药类兄弟院校和企业,牵头组建了河南省医药职业教育集团,为推动校企、校校合作,整合优质医药职教资源搭建了平台。作为牵头单位,河南省医药学校充分利用集团平台,不断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创新校校合作,进而推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全面改革和飞跃发展,走上了特色精品校的发展之路。

1.成立组织,对教学工作开展研究和指导

河南省医药学校作为省医药职教集团成员单位,成立了“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生产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等组成。委员会负责协助学校确定专业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审议专业教学计划,做好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

2.开展订单培养,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与省内外3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与悦康集团、安徽天然药业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校企双方逐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和课程内容均根据企业需要设置,学生由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在校内学习是学生,在企业生产实习是学员,顶岗实习是员工。同时,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同时接受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劳动素质等教育。这种为单位量身定做培养人才的方法,实现了教学内容和岗位职能的无缝对接,有效提升了教学资源利用效率,受到了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

3.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提高实训教学水平

医药学校突破封闭式办学模式,主动与企业合作,在共建实训基地方面与企业谋求合作,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认识到与职业院校合作的重要性,并逐步把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放在企业长期利益链中。如辅仁集团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为学校提供价值230万元的仪器设备,供学生实训使用;开封市康诺药业有限公司为学校提供价值50万元的仪器设备,双方共建药物制剂和生物制药实训场,供实践教学使用等。按照企业生产特点和需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而且实训设备大都是目前社会和企业中广泛使用且比较先进的配置,可组织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大大提高了职业院校实验实训教学水平。

4.以工作过程为引领,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以培养具有职业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构建支撑学习领域课程的平台性基础课程,打破陈旧的以传授理论为主的课程体系设置传统,形成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方案。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学校首先组织教师到集团企业参加实践,深入开展专业调研,在企业生产一线技术骨干的参与下,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按照不同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分析不同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岗位任务分析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再按照企业生产流程,整合形成具有鲜明职业特征的系列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围绕工作任务,建立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学校结合国家级示范校中药制药、药物制剂、药品营销、药品质量检验等四个重点建设专业,联合企业探索开发了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并开发了制剂设备、实用药品GMP基础、药用微生物技术三门核心课程。同时,学校还请企业专家参与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任务)的行动导向教学教材,如《实用药品GMP》《药物制剂技术》《制剂设备》等。

5.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配合课程体系改革,学校也随之改革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项目为载体,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教学中,以真实工作任务作为依据,分析生产过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职业活动选择教学内容,按照行动体系序化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场景,灵活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现场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注重学生参与,强调师生互动。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教师文化

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河南省医药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教师文化。

1.“德才兼备”

“德才兼备”即品学兼优,要求全校师生员工既要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又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学问,努力成为讲道德、守法纪、有文化、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学校非常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每学期都把师德教育写在教学工作要点的第一条,并通过看师德教育录像、举行师德主题征文比赛或师德演讲比赛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还邀请德才兼备的老教师对新进教师进行一对一教育,即采用“师带徒”的形式帮助年轻教师成长。

2.“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要求全校师生员工既要追求真理、善于学习,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创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也要笃行诚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医药学校是职业学校,学校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有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鼓励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学校每年都要选派骨干教师出国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校还定期举行板书、普通话、优质课等教师基本功比赛和教师操作技能竞赛,以提升教师“知行合一”的综合能力。

3.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依托河南省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平台,学校建立了稳定的教师实践基地,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实践的场所。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和规划教师的培养。学校让教师“走出去”,到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实践,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同时学校还“请进来”,聘请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到校授课,将生产经验直接带入课堂,缩短了课堂和生产的距离。校企的人才交流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的多样化,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同时在这种双赢的人才交流中,学校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师资培训机制,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推动了“双师型”队伍建设。

“全面发展、一技之长”——学生文化

医药学校校长左淑芬说:“医药学校的学生,既要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过硬,又要有一技之长,要能走出校园,立足行业,服务社会。”

1.实现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自由个性”形成的基本条件。要使“自由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如果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没有一定的全面性,那他就在发展上失去了选择个性和形成特长的条件,就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前提。

医药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开展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学校以“爱党、爱国、爱校”为核心,组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五四”歌咏比赛、纪念一二·九运动暨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举办道德讲堂、街头义务清洁活动,并以学生中出现的见义勇为道德典型刘瑞丽、王盼盼、李鹏飞等同学的感人事迹教育全校学生,引导学生关爱家庭、关爱他人、奉献家乡、奉献社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增强了广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推进学生德育教育。

二是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在轻松中受到教育,在娱乐中提升能力和素质。如组织学生参加“创意生活、手工制作”工艺作品展示会、星级文明宿舍评比等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养成良好习惯;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辩论赛、硬笔书法和手抄报比赛等,引导学生养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好习惯;另外还有学生非常喜欢的校园十佳歌手比赛、演艺大联欢、艺术周文艺展演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2.掌握一技之长

“一技之长”是指在专业领域有某一方面的特长。如学中药制药专业的,有“鉴定、辨认、炮制、调配中药”的特长;学药物分析检验专业的,有“检验分析药品”的特长;学药品营销专业的,有“问病、荐药、谈判”的特长等。随着当今社会竞争的愈加激烈和残酷,要想有立足之地,掌握一技之长显得尤为重要。医药学校为了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投入专门人力,针对不同专业特点,让每个学生入校时都弄清楚本专业所应掌握的一技之长是什么。并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实验实训设施,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让学生能动手、愿动手、会动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还抽出成绩优秀的学生,重点培养,代表学校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如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同仁堂杯”中药传统技能大赛,荣获团体三等奖,个人获二等奖、三等奖各一名;参加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学生组)竞赛,在“中药调剂员”组取得总分第一的成绩,获特等奖,在“医药商品购销员”组取得总分第四的成绩,获二等奖。这些成绩为学校乃至河南省争得了荣誉,也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离不开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河南省医药学校以文化治校,在特色精品学校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

校长治校贵在开发“软件” 篇12

无论是为了校长自身的发展需要, 还是为了学校教育质量及办学水平的提高, 校长的终极目标是要争取成为一个教育家。上述三种类型的校长, 在治校过程中所体现的管理思想、管理目标、管理方法和手段都有本质的区别, 而作为学者型校长, 他的治校贵在对学校“软件”的开发。

教育思想的开发是治校的灵魂

校长靠什么领导学校, 靠行政命令, 还是靠正确的教育思想统一认识?肯定的回答是首先要靠正确的教育思想, 统一全校教职工的认识, 认识一致, 齐心而后合力, 才能形成办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这是办好学校的前提。

抓教育思想, 首先要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要把自己的学校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学校, 把自己学校的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这是校长在治校过程中首先要思考并回答的问题。

在我校的办学过程中, 我们努力追求四个一流的办学目标, 即:一流的设施, 一流的师资, 一流的管理, 一流的质量。其次, 我们把教育目标定位在“三个成”: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人、成功、成才”, 其中“成人”是育人的基础, 我们的学校教育首先要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成功”是育人的关键, “成功”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是自我价值的逐步实现, 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帮助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成才”是育人的归宿, “天生其人必有才, 天生其才必有用。”学校应“不拘一格育人才”, 我们要塑造的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在此基础上, 我校培育了“求实、创新”四字校风。“求实”主要体现在“为人诚实, 办事踏实, 基础扎实”三方面, “创新”主要体现在“完善自我, 发展自我, 超越自我”三个层面上。

校长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以后, 要善于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全体班子成员和教职工的统一思想, 并善于带领学校群体成员在办学的实践活动中去贯彻、去实验、去完善,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去进一步发展、丰富原有的教育思想。

师资队伍的开发是治校的根本

师资是教育的脊梁, 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 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我们首先狠抓师德教育, 采取政治激励、榜样激励和制度激励等手段, 使全体教师具备“乐教善教, 倾注爱心育英才”的奉献精神。其次, 通过自我培训和引进人才两条途径, 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现在我校青年教师大专学历已普及, 有50%青年教师参加本科学历进修。再次, 苦练教师内功。学校通过以老带新“结对子”, 实践锻炼“压担子”, 勤学苦练“厚底子”, 更上层楼“架梯子”, 竞赛比武“搭台子”等形式,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逐步形成骨干教师梯队。此外, 学校还提出了按照“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岗位成才要求培养教师, 为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创造优越的条件, 以鼓励骨干教师敢当领头雁, 敢于一马当先。“减负”是当前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认为, “减负”的一项长期的核心工作是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让广大教师加强师德修养, 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业务水平, 向40分钟要质量, 走“低耗高效”的教改之路, 为此, 我校提出教师“五心”教育的目标。⑴精心备课。要求教师备课着力开掘“三要点”:知识吸收点、智能开发点和思想教育点。⑵全心上课。教师教学要做到“三有”:心中有本, 目中有人, 手中有法。力求让学生有“三得”:各有所得, 一举多得, 自求自得。⑶细心批改。要求教师批改作业做到“三批三改”:基本题全批全改, 重点题细批细改, 学困生面批面改。⑷耐心辅导。教师辅导力求体现“三性”:针对性, 层次性, 民主性。⑸潜心科研。我们本着“人出课题, 课题出人”的宗旨, 鼓励教师投入到学校教科研当中, 在教学中搞科研, 以科研促教学。要求教师做到“四勤”:勤学习、勤实践、勤思考、勤总结。以课题为“载体”, 实现由“匠人型”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化。

教育科研的开发是治校的动力

大量成功的事实证明:开展教育科研, 是提高教育质量, 开发教师自身业务潜能的有效途径。

我校在教科研建设方面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上挂横联, 开放搞活。“上挂”就是挂靠上级科研部门、有关专家, 实现实验教师和教育专家的密切结合, 使研究水平能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横联”就是与外地学校相互考察交流, 并通过大型教科研活动气氛, 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

2.强化课题, 全员参与。上学期我校立项了语数两个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和《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并通过了专家论证。同时, 学校将两个主课题分别分解成3个子课题加以研究, 课题组人员明确了目标, 找到了合作伙伴, 并围绕子课题写好课题实施方案, 规范课题研究程序。

3.建章立制, 措施到位。为了确保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 学校做出了如下几条规定:⑴每个教师每周必须有2课时的理论学习时间在学校阅览室度过。⑵教师每学期所做读书笔记不少于1万字, 上不封顶。⑶每月向校教科室上交一篇读书笔记或教学心得。⑷每学期上交一篇高质量的论文。⑸每月定期出版学校内部刊物。⑹每周保证有2节课的时间举行“教海沙龙”活动。

上一篇:启示类题目下一篇:智能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