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形式

2024-09-24

教育形式(精选12篇)

教育形式 篇1

野生动物保护是我国林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持生态平衡, 创建生态文明, 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动物园为主的迁地保护机构在发挥其休闲娱乐职责的基础上, 一直承担着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物种留存、科学繁殖、种群扩增以及野化放归等任务[1]。但长期以来, 广大公众, 甚至是一部分动物园工作人员都忽略了其中最重要且最具有特色的一项工作—野生动物的保护教育工作, 即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向公众传递野生动物保护知识, 通过让公众设身处地的思考野生动物可能遭受到的伤害, 激发其对野生动物的关心和爱护, 并进一步唤起大众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行为, 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1,2,3]。

1972年, 随着Sommer[4]首次讨论了动物园的教育职能, 保护教育逐渐成为了很多国际动物园的重要工作内容, 其意义不仅在于科普相关保护知识, 而是将教育目的定位在唤起公众的保护意识及保护行为上, 激发他们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参与度。近10年, 我国的动物园也逐渐引入了保护教育理念, 将教育与保护、科研、娱乐共同列为现代动物园的4大功能[3]。2013年, 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动物园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动物园“中心任务是开展野生动物综合保护和科学研究, 并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和环境保护宣传”, 要实现我国动物园机构保护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发, 实现现代动物园的科学转型[5]。但现阶段, 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及著名案例, 总结了保护教育工作的主要教育形式, 旨在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保护教育的主要形式

1.1单向式的信息宣传

这类教育方式是保护教育中最为传统, 也是目前我国最为主流的一类保护教育方式, 主要包括含有动物信息和保护状况的动物说明牌、特定保护内容的展板、宣传折页、视频展示等。它们主要通过文字、图片以及一定的音频、视频等方式, 向游客传递各种知识信息[6,7]。其优点是知识性强、内容直观、覆盖面广, 游客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并反复的阅读观看。不足之处则是缺乏互动性, 游客无法获得生动的讲解及回答, 较难激发起足够的兴趣、激发出游客的共鸣[7,8]。

考虑到以上不足之处, 动物园等科普教育机构也在改进展示方法, 如设计可翻动的问题板, 一面为保护问题, 另一面为答案;或是尽量简化文字, 更多以图片、漫画等形式展示保护内容, 增强知识传递的趣味性及有效性。还有的动物园将保护信息设计为挑战游戏, 例如美国的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设计了一条体验通道, 游客需要连续选择落脚的石头以通过一片沼泽。每一块石头上都刻着一个不同的日常行为, 游客通过最后的落脚结果, 可以了解自己的日常行为对环境以及野生灵长类动物造成的影响后果。结果显示, 这种方法明显增加了游客相关的保护知识, 并有效地影响了参与游客的保护理念及保护行为, 并且后续调查结果显示4~6个月后这一保护教育的影响力仍在持续[9]。

1.2互动式的体验项目

互动式的体验项目是现今保护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3]。其中既包括围绕所饲养物种定时定点开展的动物讲解工作, 如通过讲述动物行为、动物故事等引入动物保护的内容。也包括一些配合各个环境纪念日, 如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特别开展的专题活动。还包含各种主题讲座及专题夏令营[3,10,11]。

这类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由保护教育工作者围绕一定主题进行现场的口头讲述, 并与游客有效互动。他们主要以园内饲养的各类野生动物为载体, 结合保护教育的原则和动物保护信息, 从保护情感、保护知识、保护行为三个方面对游客加以引导, 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11,12]。例如, 在关于大猩猩的保护教育活动中, 通过向公众讲述园内大猩猩的故事, 让游客对特定的动物个体产生感情 (保护情感) , 再引导其了解大猩猩原有栖息地的信息, 并进一步了解野生大猩猩现在面临的生存困境。手机芯片中必须的钶钽金属矿石开采活动已经对大猩猩的种群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保护知识) , 最后告诉游客可以通过减少手机更换频率和增加手机回收, 减少钶钽金属矿的开采, 帮助保护大猩猩 (保护行为) [13]。

与单向式的信息宣传相比, 互动项目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引起游客的兴趣、感召力强, 印象深刻, 游客可以与教育工作人员面对面的即时沟通, 了解更多信息。多项研究均指出, 参与讲解互动项目后, 游客的知识构成、情感认知均显著提升, 参与过活动的人会更加主动关注了解野生动物保护[11,14]。但其也有不足之处, 如互动活动往往在某一特定时间进行, 受众面相对较窄。参与游客的年龄梯度和知识构成存在差异, 可能引起教育效果的不同, 并且易受教育人员自身素质和教育方式的影响等[10]。

1.3拓展型校内课堂教育

保护教育的形式不仅局限在动物园等迁地保护机构内, 也存在于社会及校园中。“生物课堂”、“科普课堂”是保护教育的一类主要的拓展形式, 也是我国及国际动物园都在努力开拓的工作。《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中也提出将保护教育纳入国家公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义务教育体系, 更表明了这类教育形式的重要性[5,14]。

专项课堂可以充分结合大中小学生不同的生物学基础, 选择或趣味性强或科学性强的教学活动。该类活动最大的特征之一为受众年龄结构统一, 非常适宜有针对性的选择系统性的知识普及活动, 也便于保护理念的整体传达和接受[2]。与此同时, “科普进校园”还具有良好的隐性效益。首先, 由于中小学生处于对知识的渴求阶段, 也处于将所学知识主动向家长及同龄朋友讲述的兴趣阶段, 因此参与过科普课堂后, 他们会无形中将很多科普及保护知识传递给更多人, 并直接带动自己、家长及同龄朋友更多参与保护教育活动。其次, 对动物保护产生兴趣的大中小学生均是保护教育志愿者工作者的重要力量。再者, 长期合作学校也会更加主动关注及组织与动物保护相关的其他活动。

1.4展馆设计展示的隐性教育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动物场馆也是保护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动物园已经开始逐渐摈弃传统的“牢笼”式动物展示, 而是更注重展示动物的自然生境和自然行为。以动物原始栖息环境、动物地理学、生物多样性等为理念建设的“自然化”场馆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将游客带入自然的人之中, 而动物在其中展示的自然行为也更容易激发游客的观赏兴趣, 引导他们更为深入地了解动物及其自然生境[15,16]。研究结果显示, 游客在生态化的场馆参观停留时间明显更长, 同时也更为主动的关注野生动物保护信息及保护工作[16]。因此, 一个场馆自身的隐性教育功能不应被动物园等迁地保护机构所忽略。如果野生动物只能在铁栅栏水泥地的环境中无聊躺卧或刻板的来回行走, 极易让游客对动物园等开展的保护教育工作产生质疑, 减少游客对教育的接受和信任度。

2多种教育形式的系统整合

现今, 对于开展保护教育的机构, 各种教育形式并不是单一存在, 而是多种形式的有效结合及系统开展。以自然化的动物展示为载体, 通过重点性的文字、图片宣传, 并有针对性的定时开展互动讲解项目, 同时将其中的精华部分融入大中小学校的课程教育中, 将整个教育工作形成一个良性系统。如瑞士苏黎世动物园在2003年开放的“马苏阿拉雨林” (Masoala Rainforest) 展示创造了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生态系统, 让许多动物物种自由地共栖于一个巨大的森林居所, 而这个动物群落正代表了马达加斯加的马苏阿拉国家公园中一片独特的生态区域, 同时展厅中还附有与动物保护相关的专题展板及人工讲解说明, 为游客提供更多相关的保护信息。之后的调查发现, 由于参观该动物展示而促使前往马苏阿拉和其他地区进行生态观光的瑞士旅行者呈指数速度增长, 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15]。

在所有的保护教育形式中, 互动体验仍然是其中最主要的构成形式, 同时也是最具有特色的工作。多项研究结果均明确显示, 这类教育形式可以最为有效地传递保护信息、增强游客的保护意识及行为, 同时教育的长效影响也最为持久[9,10,11,13,16]。因此在保护教育中, 应最为注重互动体验项目的设计, 并将其作为核心工作开展。

3小结与展望

以野生动物保护为主题开展的教育工作是动物园等迁地保护机构中非常重要且最具特色的工作内容, 并且已成为衡量一个野生动物迁地保护机构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借助面向广大公众这一优势, 动物园等机构肩负着面向全社会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知识、呼唤公众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调动每一个个人的保护力量这一重任, 这也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发展的最有效助力。结合自身的野生动物资源开展丰富多样且互动性强的保护教育将是未来意义非凡的工作内容, 将产生长效的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对于我国的保护教育工作者来说, 除了解保护教育的开展方式外, 未来对人员培训、项目设计、教育方式的选择, 对受众知识背景的前期了解以及对活动效果的后期评估均是该项工作需进一步拓展的内容。借鉴世界优秀动物园的成功案例, 更加深入地了解保护教育工作的内涵, 在多种活动中有效积累经验, 开展专项研究, 将有效推进我国保护教育及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教育形式 篇2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采取了多种宣传形式,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家庭教育、标牌标语、会议宣传、职工教育、报纸宣传、学校教育、铁路教育和野外作业点教育等。

1、领导电视讲话

2、防火命令

3、防火通知

广播电视

4、防火布告

5、防火戒严令

6、防火基本常识、口号

7、防火漫画

8、防火专题

1、防火快板书

2、防火相声

文艺节目

3、防火大鼓书

4、防火对口词表演

5、防火诗歌

6、防火男女声二重唱

学校教育

1、中小学生上防火知识课 职工教育

会议教育

家庭教育

2、中小学生上街宣传教育

1、吸烟人员写保证书

2、制定防火公约、知识竞赛

4、开会座谈

5、联合签名

1、职工大会

2、防火工作安排会议、防火动员会

4、防火的“五〃六”反思会

5、座谈会

6、形势分析会

1、痴呆傻疯人监护、小学生、儿童的管理

3、五户联保

4、防火值日牌传递

5、森林防火“三字歌”

3321、防火文章

报纸宣传

2、防火诗歌、散文 铁路教育

其它形式

43、防火好人好事及漫画

1、广播、入山证办理

3、文艺节目

4、防火知识教育

1、手机短信

化学素质教育形式 篇3

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有用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不同的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特点。素质教育应结合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进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不仅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培养,而且在培养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学家戴安邦教授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

搞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关键是上好实验课。

实验课的特点确立了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特有地位。但实验课与其它课堂教学一样,也必须符合认知规律、符合相关学科教学规律、符合心理活动规律,以及符合课堂教学规律。

实验课的类型由实验题目和实验内容而定,有培养兴趣实验、形成概念实验、验证规律实验、分析现象实验、发现主要性质实验、培养技能实验、培养良好习惯实验等,但都应把握好三个主要教学环节:

1.预习。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完成实验报告的初稿,内容包括与实验相关的公式、装置图、电路图、流程图、数据表格、坐标图象、思考题等。

2.实验。学生在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装置性能后,按照实验操作规则,完成实验操作。在明确实验原理的前提下手脑并用、精心设计、谨慎操作、仔细观察、及时、准确、清楚、有序地记录原始数据、随时密切注意现象的变化、预知实验结果、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得出预期结论。

3.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实验课作业,是对实验的总结,也是对学生强化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准确、清楚、完整。所谓完整,就是强调包括评价和评估活动。这种活动应侧重于科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主体的参与性和发展性。

实验课是一堂实践课,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科学态度,可得到尽情的表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课堂活动的雏形。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做或少做实验,教学效果显然是不会好的。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化学知识零碎、繁杂,需要记住的东西很多而且容易遗忘。通过实验,借助实验现象的鲜明、直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化学实验能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首要途径,操作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教师用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在有机化学的苯的硝化实验中,反应条件是利用水浴加热,学生可能不在意加热的方法,对此如果教师提醒学生留神:在我们所做的化学实验中,有哪些实验需要用水浴加热?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由学生目前只知道的这个实验到以后逐步接触到的苯的磺化实验、乙醛的银镜实验等等。

2.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验操作这个实践活动,训练学生严格操作,细心观察的科学素养。某些实验之所以出现事故,多因操作不当而引发。在社会生活中,诸如油库的着火等,多因人们操作不规范而引发责任事故。一些生活常识也与正确的化学操作密切相关:如家用煤气灶的使用过程中,煤气火焰的调整与熄灭,正是利用了化学实验原理中的控制气流大小而调整火焰大小、切断气流而熄灭火焰的方法等等。

3.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源于疑,积极的思维活动源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无从思维。比如:钢铁生绣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知,雨伞伞把处铁的生锈,是因为处于潮湿环境中造成的。是不是放在水中就能生绣?或是放在空气中就能生绣?带着疑问走进实验室,做个实验便可得知原因。

比较下述三个实验

(1)将洁净铁钉置于干燥试管中,并密封。

(2)将煮沸除去空气的水装满试管,放入洁净铁钉密封。

(3)将洁净铁钉半露于盛水的试管中。

可观察到(1)和(2)中铁钉都不生锈,只有第(3)个实验铁钉能生绣。

由此得出结论:铁钉生绣是空气和水共同对铁钉作用的结果。因而学生也就清楚了湿雨伞易生绣的原因了。

4.自学能力的培养

据国外学者研究表明:一个人一生所学知识有少部分来自学校,大部分是靠自学获得的。因此,自学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验教学中,教师授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如: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模仿教师进行练习,然后过渡到独立操作。

教育形式 篇4

从建国至今, 我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已经迈入六十年征程。校外教育阵地包括各级各类少年宫、少年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虽然性质相同, 但分属于教育、团委、妇联、科协等不同部门, 目前校外教育单位及达2000多家。

二、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的职能

中办4号文件明确了不同类型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各自应具备的教育服务功能:大中城市的中心青少年宫、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的示范带动、人才培养、服务指导的功能。要利用基础设施好、师资力量强的优势, 在项目设计、活动组织、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为基层校外活动场所提供示范;要在积极开展普及性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 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要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 发挥好领头作用, 为基层校外活动场所提供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

1.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

校外教育是与校内教育并行的、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条重要渠道。确定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性质, 对于保证校外教育发展方向和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础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为少年儿童成长打好三个方面的基础: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进一步学习, 即终身学习的基础;将来走向社会的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校外教育阵地成为一支生力军和一条重要渠道也已经是很自然的事情。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发挥教育的人本性功能、引导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是校外教育阵地的职责。

2.青少年社团普及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立形式丰富、涉及面广的各类学生社团是校外机构又一职能。在校外教育机构, 广大少年儿童在课余时间有权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兴趣社团;校外教育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千姿百态的社团。在内容上, 校外教育主要从事的是文艺、体育类的活动, 这些方面的教育与学校里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太一样, 更侧重对学生的情感、艺术技能、修养及身体协调性方面的影响, 这些是潜移默化的, 但同时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疏忽的;在形式上, 校外教育的多数社团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完成,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引导和保护的作用, 这种亲身实践的教育对于培养独立、自信的个性, 获得真切的感知都是极为重要的。在校外教育机构学习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年级,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相互认识、交往、合作, 成为好伙伴、好朋友, 这相对校外教育本身带给学生的乐趣来说是有过之无不及的。可见, 校外教育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掌握艺术技能的同时, 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自由、充分发展。

3.个性特长教育的重要平台

个别性是个性的具体体现, 是个性的特异性, 与别人不同的特点。个别性可以表现在认识、情绪、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个性的发展是不断满足更高的、新的需要的结果。个性、个别性发展需要个别化教育。校外教育应该为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讲述、讨论、合作学习、发现学习、直接教育和个别化教育被称为七种教育策略。个别化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个人的水平和需要调整教学。校外教育阵地具备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条件, 首先, 教师有更多地实践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多样性, 根据个人或小组的情况, 根据学习任务不同, 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其次, 在学习形式上, 可以避开了全班教学或集体教学动, 而代之以小组实践、小组学科, 适应于个体。校外教育的优势是: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和自律性, 增强学生对其学习能力的自信。辅导, 是最古老、最著名的个别化教育的手段。个别辅导是校外活动教师看家本领, 看家手段。辅导员是最能体现校外教育特点的、响亮的、光荣的称呼。

三、校外教育开展的形式

1.公益性的主题活动

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公益活动是校外教育阵地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应以育人为本, 提供公益服务、发挥社会效益。正确提供公共性、公平性、非营利性的服务, 确保进一步提高校外活动场所的服务质量。利用活动中心的各种优势功能开展活动。

校外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的活动为不同个性差异的少年儿童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 为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创造了宽松活泼的环境, 为因材施教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多种的活动形式给少年儿童一个崭新的天地。完全不同于课堂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 使少年儿童充满了活力。他们在辅导员的指导下, 自己提出研究 (制作) 的问题, 自己寻找和学习有关资料, 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然后自己动脑、动手进行研究、讨论, 或实验、制作, 或调查研究, 最后归纳总结, 获得成果。

2.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

校外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一部分, 是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 它通过各种动之以情、寓德于美、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校外教育培训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运动、科技、艺术、文化都可囊括其中。培训过程中, 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校外教育的培训活动计划是灵活的, 灵活的活动计划不受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的限制。灵活的活动计划可以使最新的科学成果和最新的信息随时补充到活动中来, 让少年儿童尝到最新的“果实”, 跟上时代的脚步。这对于培养新世纪的创造性人才是必需的。

另外, 校外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意志、毅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极好的课堂。到处都是发现式、探索性地学习, 这同知识前沿的专家, 科学家的智力活动性质是相同的, 不同的只是程度而已。这正是少年宫教育有利于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学习艺术的过程具有磨练技能、技巧的特点, 要想获得娴熟的演技和纯熟的书画技能, 都要有一个漫长且艰辛的历程, 要经受各种意志的考验和毅力的磨砺。校外教育能让少年儿童在集体中成长, 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在校外活动中、在集体的学习和生活中, 能使他们从娇弱依赖状态向成熟自理转化。

3.深入学校的特色活动

在探索阵地活动与走社会活动相结合的具体形式上, 校外教育机构要主动出击, 校外教育机构除立足阵地活动, 还应主动拓展活动渠道, 扩展校外服务领域, 重心下移, 坚持面向学校、面向社区、面向基层通过设计优质的活动内容和新颖的活动形式, 吸引更多的孩子投入到健康有益的校外活动中来, 使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 精神世界更加充实, 童年时间更加快乐。“流动少年宫”的活动最大的特点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参加“流动少年宫”活动的青少年面向全体, 没有特长要求, 不需要彩排, 活动中谁都有机会成为主角。与社区、学校、农村联系, 积极与社会和企业互补联动, 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 丰富活动内容, 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校外教育公共服务。

摘要:校外教育是与校内教育并行的、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条重要渠道。校外教育机构应不断拓宽青少年德育渠道, 扩大了少年宫的辐射效应, 使更多青少年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健康有益的校外教育中来, 愉快地享受优质校外教育资源。

教育需要必要的“形式” 篇5

教育需要必要的“形式”

在教育中,“典礼”是一个大可利用的教育契机,有“教育的节日”之称。搞不搞,搞得好不好,效果是显而易见,大不一样的。前些天,参加在上海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举行的中加合作教师英语培训项目第一期结业典礼暨第二期开学典礼,当场出现的一件新鲜事让我颇为感慨。该区中小学54名教师依次走上讲台,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继续学院院长和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的手中,接过了由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继续学院签发的结业证书,而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律师作为见证人,始终以一种特殊的身份“作证”,并一一合影。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对成绩合格者颁发证书,这似乎是常事。但这次主办方对结业典礼这么看重,而且4人合影每个学员一张,这非同寻常。据主办方介绍,请律师到场见证颁证,具有双重意味,一是表示所发证书的严肃性,二是增加了颁发现场的神圣感。看来,教育是需要规范的。据说,徐汇区与加拿大合作举办的教师培训,是通过“引进”方式实施的首个中外合作英语师资培训项目,为了保证学习的质量,学员入学考试和结业考试使用的试卷,均由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继续学院通过空运到沪。执教的加拿大教师,既亲切又严格,对学员要求很高。近年来,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全员培训,走出了一条境外培训本土化的路子,成为教师“不出国也能留学”的范例,他们是在规范中求发展。同时,教育是需要神圣感觉的。一一上台领证书,也许占用了一些时间,但这对于学员而言,现实和潜在的意义不可小视。这样的场面,会长久地保留在他们的心里。而这种人文化的“公平”正是教育神圣的体现。相比之下,我们有些学校对毕业典礼的轻视,把发文凭当作像发扑克牌一样,由毕业生代表统一领取,就显得相形见绌了。请律师到场,或许是国外的通行做法,在国内是否推广可酌情研究,但他们对所发文凭的重视程度应该说不会是“多此一举”。还有,教育是需要必要的形式的。不搞形式主义,并不是说把该有的形式都当作形式主义而废弃了。尤其是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结业典礼),这种教育的契机并不多。不该搞的形式费很大力气去做,那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且会滋长不健康的风气。反过来,该搞的形式不去做,那是资源、精力和思想的枯萎,同样是教育良机的错失。

多种形式教育培训有成效 篇6

贵州毕节金沙县第一期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沪举行开班仪式

8月6日,贵州毕节金沙县第一期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浦东新区川沙文化中心举行开班仪式。区工商联党组书记王国际指出,浦东新区工商联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及其人士的“娘家”,愿意引导非公企业及其代表人士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向贵州教育发展基金予以资助,为贵州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失学儿童等提供持续援助。他希望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通过学习与交流,架起上海与贵州友谊的桥梁,留下西部教育工作者甘于清贫、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财富。

奉贤区:

举办商会建设与管理培训班

8月6日至7日,奉贤区工商联、奉贤区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商会建设与管理”培训班。各镇、开发区商会,各异地商会、行业商会会长、秘书长等近50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期间学员们聆听了在场专家的精彩演说。学员们纷纷表示,培训班课程设置科学,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通过学习培训,大家开阔了视野,更深层次地了解工商联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增强了推进工商联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回去以后,要把培训的收获转化为实际工作的动力,积极有为,推进商会工作更上一层。

闸北区:

打造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信心

8月2日,闸北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联谊会举行“尚慧讲坛”第三讲。特邀区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必福主讲,王副院长结合自己多年来所积累的学识和素材,以多个经典案例引入论点:成就一家百年非公企业,企业文化虽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具有持久影响力的决定因素。接着又从企业文化的渊源、描述、内涵、结构、功能、打造、实践、思考等八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解。

论中外医学教育形式 篇7

一、美国医学教育的特点

在西方, 美国的医学教育可以说很具有典型性, 有着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美国医学院校有独立录取学生的资格, 一般学习时间为四年。培训的经费大部分来源于政府和有关医院的收入以及其他机构的捐助, 少部分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学生毕业后要进行大概5年的医师培训。美国的学生可以早早地接触病人, 培养医学生与患者交流的能力。许多医学类高校在大学的第一年就会让学生了解、接触病人, 锻炼与病人交流的能力,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理解病人、帮助病人的思维。而且, 不同学年的学生与病人交流的内容是不同的, 由浅入深, 从简单到详细地了解病史, 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等到毕业时, 每位学生可以自如地应对各种病人, 顺利地完成采集、指导、检查和治疗等各项内容, 为进入医师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美国在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方面, 采用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手法, 增加学生对各个方面知识的掌握水平。此外, 标准化病人在美国的教学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使学生可以深刻地了解病人的病情。所谓标准化病人, 就是学生在实践学习时可以把经过培训的正常人或者患有慢性病的病人当作模拟对象。除此之外, 美国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处理各种危急事件的能力, 这样才能让医学生在危急时刻可以临危不乱地处理大小事件。

在教学方法上, 美国医学院的教师主要以学生为主体, 往往会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 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由学生主动地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寻找问题的答案, 再进行交流总结。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德国医学教育的特点

德国的医学教育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在德国, 本科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结业时间, 6~10年不等。如今, 在课程改革中, 德国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教学态度的培训, 培养过世界上许多的医学精英人才。德国的医学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毕业前, 学校会安排一年的实习时间, 实习合格后才能毕业。实习内容十分全面, 包括内科和外科以及自主选择的科目。

德国的医学专业实行定额报名, 高中毕业生需要参加医学生的入学考试。医学院学制为期6年, 分为4个教学阶段, 共参加4次全国统一考试。在教学中, 实行教、考分离, 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强制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即能把学生的各项应对能力培养出来。毕业后是否成为临床医师, 不重视是否获得学位, 而是通过两个阶段的国家医师考试, 拿到毕业证书之后再进行两年的临床培训, 获得实习证明的人才可以申请开业许可证, 最后才能成为合格医生, 真正地给病人进行治疗。

三、国内医学教育的特点

我国根据高考成绩和填报志愿的不同, 各个医学生就读的学年有所不同, 有三年制高职专科、五年制本科、七年制本硕连读或者八年制本博连读。大专文凭的学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 进入本科学习后可获得学士学位。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获得者可以继续学习, 通过考试后, 即可取得更高一级学位的医学研究生。

目前, 我国的医学专业学习年限长短不一。所以, 对于短学制来说, 由于时间有限, 导致学生对人文社会、政治等素质类等学科的学习较少, 使学生的发展空间被限制, 即使通过更高一级的考试, 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原有的学历水平。

在我国的教育过程中, 本科生由于专业思想不明确、自身定位不准、压力较多及受到临床带教教师的影响等, 容易在实习期间出现不良情绪, 影响实习效果, 导致实习效果不好, 不能达到实习的目的。临床实习生缺乏法律方面的知识, 导致医疗纠纷事件发生频繁。毕业后, 从业岗位类似, 导致社会不公现象增加。

四、毕业后的医学教育

国外有一套完整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 而且医院为年轻的住院医师设置相应的教学课程。由于国外时间相对宽松, 有自由的空间, 使得住院医师可以随意安排自己的时间, 每周有固定的时间进行大查房, 由培训中的住院医师轮流完成, 确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锻炼机会。

例如, 美国医学教育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在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它们是连续的。住院医师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 其培训时间有很大的区别, 培训时间长的话, 会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丰富, 有明显的专业优势, 确保医生这一行业拥有较高的质量。

对比我国, 虽然也有不少医院相应地开展了住院医师培训制度, 但还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诸多问题, 如培训模式单一等。

五、总结和启示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这就要求我国的医学教育成果必须达到国际医学教育的最低标准。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 应积极汲取其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更加合理化。基于已掌握的医学基础知识,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医学教育中, 国外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结合自身的医疗体系和工作环境, 使医学生尽早地进入临床, 提供丰富有力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机会, 符合医学生的培养要求。目前, 我国也有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大力提倡、支持新入学的医学生较早地接触临床, 保障学生早早锻炼, 熟能生巧, 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方面, 作为学校要做好支持工作, 利用图书馆以及媒体等各种现有的教育资源,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他们终身受益。教师在教学方式上, 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发方式, 不能一味地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而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刚进入学校学习的初期就接触病人, 对医疗程序的早期接触可以增强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以及医学生的责任感;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使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熟练操作, 避免出现医疗事故。在扎实掌握医学知识的同时, 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行医道德的培养, 包括对患者权利的维护以及对病人的关爱和无私奉献精神。

弘扬思想, 教育为先。仅注重临床实践和医学教育是不够的, 应当从改革基础医学教育开始。我们必须结合我国医疗体系的实际情况, 创新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医学教育制度体系, 在借鉴前人教育的方法上结合国外的教育手段, 弥补自身教育的不足, 开展一条属于自己发展医学教育的道路, 为医学事业更好、更快、更完善地发展, 铺出一条笔直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郑少燕, 杨棉华, 杨苗等.国际化医学教育改革的尝试[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11) :5-6.

[2]陈小红.日、韩、澳、新、法、英、美各国高校入学制度比较[J].民办教育研究, 2005, (6) :99-102.

[3]黄子杰, 吴胤歆.国外医学教育模式比较与我国医学教育学制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5 (4) :573-573.

[4]王国斌.浅谈中医师徒教育模式[J].吉林中医药, 2009, 29 (1) :18-19.

[5]廖晓羽, 林慧光.清代医学教育形式举要[J].中医药文化, 2011, (3) :34-35.

[6]侯海曼.浅谈美国基于医院的医学教育及中美差异[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 2012, 2 (1) :47-49.

[7]李春香, 田茂友.弘扬循证医学思想改革基础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5 (7) :617.

[8]彭丽, 冉素娟.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5) :929-931.

美国职业教育形式与职业教育项目 篇8

美国中学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

美国中学职业教育的目标将学生的素质培养放在第一位, 而将职业技能放在较次要的地位。美国人认为,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 中学职业教育项目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传授学生一生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基于这个出发点, 美国普通中学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我指导、终身学习的品格;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和公民意识;服务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和适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全球生态环境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家庭责任感和集体观念。

美国职业教育的形式

美国的职业教育是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的, 这一阶段主要是职业意识教育, 并不涉及专项职业技能。中学前两年是职业基础教育, 主要教学目标是讲授并练习职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了解不同职业所需技能是不同的。中学后四年是职业教育阶段, 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爱好, 选择合适的职业, 进行为期四年的系统的职业教育。一般来说, 经过四年的职业教育, 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某些岗位的初、中级职业技能, 并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

美国的职业教育大体上有下列几种形式:

一是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具体有三种情况:一是职业高中, 以职业教育课程为主, 文化课为辅;二是综合高中, 既开设一般文化教育课程, 也开设若干职业教育课程, 实际上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文化课程, 小部分学生选修职业教育课程;三是职业教育中心。在美国进行职业教育需要专门教师和相应的教学设备, 每个中学都不可能举办门类齐全的职业教育项目, 一则经费负担有困难, 二则所设的职业教育项目不可能很多, 因此, 往往由一个学区或若干个学区共同举办职业教育中心。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上文化教育课, 部分时间到职业教育中心上职业教育课, 职业教育所得学分与文化课所得学分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到高中二年级, 学生要自己选课, 一般到高中毕业需要30个学分, 在职业教育方面最多选修9个学分。

二是社区职业教育。这种职业教育招收高中毕业生, 学制为一年或二年。具体也有几种不现的类型:一种是社区学院, 一部分学生学习一年或两年职业教育课程后直接就业;一部分学生则继续升入高等学院接受高等教育。另一种是技术学院, 主要进行职业培训, 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此外, 一般大学和学院都有附属的二年制职业教育项目。

三是成人职业教育。这种教育的时间性很灵活, 短则一周, 长则一两年。接受这种教育的是年满18岁以上的失学、失业人员和在职员工, 他们的学习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和职业技能水平, 得到提升或寻找更好的职业, 有的则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和爱好。为了适应这种多元化的需要, 职业教育中心、技术学院、社区大学甚至一般大学都举办有各种各样的成人教育, 学习课程与学习时间很灵活, 白天、夜晚和周末均可开班, 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家学习, 这种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很受社会的欢迎。

四是合作教育。训练对象主要是失学、失业人员, 常常是由劳工部门提供经费, 由工厂企业进行训练。对劳工部门而言, 这比自办职业培训所花费用要节省很多, 而且训练出来的职员也适合工厂企业的需要, 就业较为容易。对工厂企业而言, 可在一定时期内使用一部分劳动力而无须支付任何代价, 又能掌握学员的情况, 便于从中招收自己需要的职员。这样训练与就业可以较好地衔接, 能提高参加训练者的就业率, 是就业培训推广的主要形式之一。

美国职业教育的项目

美国中学的职业教育项目五花八门, 常常一个学校有十几个职业教育项目, 这些项目并不是固定的, 而是完全根据社会需求, 每个项目的课程安排也不是固定的, 要依据职业的发展作相应的变化。每个职业教育项目都有相应的教育咨询委员会, 委员会成员有教师、职业岗位能手及社区相关企业的代表, 每年开三四次会, 研究本地区职业教育项目的课程内容、教学设备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委员会成员由学校聘请, 是义务的, 这种形式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有利于学校把职业教育项目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在实施职业教育时, 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原则, 从职业教育的教室设计就不难发现。教室分为资料室和工作室两部分, 资料室兼教室, 里面有相应的职业教育参考书、资料、电子计算机和学生的职业教育档案。工作室里有各种实验设备、原材料和学生作品。以“插花技能”职业教育项目为例, 该项目共分为9个模块, 学完这9个模块至少需要6周时间。教学是从实训室开始的, 首先做一些辅助性工作, 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加大实验的难度。在同一实验室里有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 老生带新生, 培养学生的协作和领导才能。学生的手工作品通过自己的插花艺术门市部出售, 也接受订单。在整个活动中, 有详细的劳动投入、资金投入和销售记录, 在一定的时间内还要计算出劳动投入的回报率和资金回报率。

学生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并不仅局限于学校, 还必须有实地岗位技能培训。如选择“营销艺术”职业教育项目的学生, 每年必须去相应的公司选择相应的职业岗位进行实地工作, 并可获得相应的报酬。在学生开始工作前, 必须有详细的岗位培训计划与合约, 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公司经理必须严格按计划与合约中规定的内容去做。在工作岗位遇到问题, 可以跟同事或教师探讨, 教师将定期对在岗培训的学生进行检查。学生在生产经营中如遇到实际问题, 一般会自己独立查找资料, 寻求解决, 也有的将问题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 以求获得解决的方法, 也可以请教教师。一般情况下, 教师并不直接解答学生的问题, 只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几种途径, 供学生自己选择。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注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美国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

在美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待遇相对较高, 文化课教师一年只有9个月薪金, 而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则有12个月的薪金, 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责任也更大, 他们必须时刻关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开设一些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职业教育项目, 并要保证学生达到社会需要的技能标准。只有这样, 毕业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教师开设的职业教育项目失败, 没有学生选择他开设的课程, 他就会面临失业。

美国从事农业职业教育的教师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大学毕业生, 他们必须完成作为农业职业教育教师所规定的所有课程, 需要达到B级 (85分) 以上的成绩, 并通过州教育部举办的教师资格考试, 取得相应的证书, 才能申请到中学的职教部任教。在任教的前三年为试用教师, 在这三年中, 每学期要由校长评估两次, 经三年评估合格的教师, 才能转为正式教师, 转为正式教师后, 每学期评估一次, 并将评估结果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二是来源于农业推广人员, 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知识和经验, 因此必须利用业余时间, 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到相关学院选修相应的教学法课程, 并通过州教育部门举办的教师资格考试, 才能成为正式教师。成为正式教师后, 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跟上社会的发展。

美国宾西法尼亚州中县职业中学校长勒格特先生认为, 作为职业教育教师, 一定要在所教职业教育项目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并要有较为密切的社会关系, 对于某些技术含量高的职业教育项目, 教师必须有十几年的实践工作经验。

学习与借鉴

教育管理应以地方管理为主美国的各类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在内, 是以州政府管理 (教育部门) 为主, 联邦教育部门并不直接参与管理, 其拨款也为数很少, 而州的教育工作则根据立法进行。由于教育事业与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利益关系, 因此州一级政府要通过立法进行征税, 这样就保证了社区学校教育经费较为充足。当地经济发展快, 对发展教育事业的需求大, 教育经费也就多。另外, 地方可以根据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通过地方议会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办学形式应多种多样要针对社会需求和不同水平、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层次人员的需要, 举办各类职业教育项目, 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需求。

要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多种职业教育项目美国职业教育的目标很明确, 主要是为人们创造就业条件, 因此会根据社会的需要设置职业教育项目。教育部门与劳工部门密切合作, 劳工部门根据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作出预测, 供职业教育部门参考。美国的职业教育院校都设有职业咨询办公室, 对学校所在地区各类职业的发展作出预测, 以供学生在选择职业教育项目时参考。

要保持教师队伍的整齐与高素质美国根据职业教育的需要选择教师, 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同时帮助教师学习, 不断提高其科学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每一个职业教育项目都设有相应的职业教育委员会, 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好处。同时, 为了巩固教师队伍, 不断改善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要加强我国的职业教育, 就必须大力解决教师质量、教师进修培训与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

要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能力, 尽可能多地培养人才美国的职业学校白天、夜晚和假期都分别招收学生, 进行职业训练。一所学校可以发挥两所甚至三所学校的作用, 学校教师不足, 就从社会上聘人兼职, 经济效益很好。我国现有的各类职业学校数量少, 设备与教师不足, 更应当千方百计地发挥现有的教学能力, 培养更多的人才。

要注重学生素质培养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先生说:“光有品性没有知识是脆弱的, 但没有品性光有知识是危险的, 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因此, 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也应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Career Cluster Institute.A Brief History of Career Clusters:Supporting a New Vision for CTE.[EB/OL].http://www.careerclusters.org/index.cfm.2006-07-02.

[2]]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Directors for Career Technical Education Consortium.Career Clusters Initiative Mission, Goals, Criteria.[R].Washington, DC, April2005.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探索 篇9

一、传统的思想教育形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及收入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导致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 各种文化、思想相互激荡, 相互碰撞, 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难以解决职工思想认识上的矛盾和问题, 必须对思想教育的形式进行创新。

(一)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不仅具有丰富内容, 而且具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我党长期形成和创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对于激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 也应当看到, 在思想教育领域, 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惩罚是, 我们把带有一定时代指令性的单项灌输式的照本宣科奉为万能的模式, 总是千人一面, 千人一腔。因为忽视了社会在变, 时代在变, 人在变的现实, 其结果是把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枯燥无味, 让人产生了逆反心理, 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实践证明, 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丰富的精神世界领域里, 那种固守于一种框架、一种模式的简单的灌输式教育形式已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在中国冶金地质这个大舞台上, 地勘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和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的前提下, 如果仍然沿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失去生命力和感召力, 应当对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进行创新。

(二)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借助灵活多样的形式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思想教育形式不能是一种颜色, 一种声音, 一种光度, 一种风格。应当探索思想教育的多维化、广角镜、全方位与独特性, 使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个性独特, 行之有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 达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通过思想教育, 使广大职工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忠诚祖国、忠诚党、忠诚社会主义事业;有一种共同的责任:献身冶金地质事业;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实现冶金地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形式是内容的载体, 是根据教育内容和对象来确定的。在冶金地质系统, 我们面对的教育客体是有知识、有思想、有一定实践经验和鉴别能力的职工。在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条件下, 要使广大职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事业发展的需要, 成为一名“四有”职工, 就必须赋予教育内容以新的形式, 既能适应职工心理特点和思想变化的基本规律, 又能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万众一心地为实现冶金地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强做大主业、打造企业品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发挥聪明才智。

(三)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不断创新的

实践性生成过程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实践性生成过程,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这也决定了教育形式必须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并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促进内容的升华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还取决于教育客体生活环境、产业发展环境、作业场所和施工任务的不同。这些不同决定了教育对象的心理变化和认识问题的思路和态度的不同。面对不同的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应当是紧密联系实际的、发展的、并且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换句话说,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动态变化决定着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的变化。企业应当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 联系本单位、本部门实际, 遵循职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结合职工思想认识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特点, 确定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把握时代脉搏, 正确引导客体, 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方法, 自觉服务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地勘单位中的独特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的启示与思考

我局紧贴实际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探索和实践, 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培育了干部职工的干事创业精神, 促进了事业发展, 给人以启示与思考。

(一)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要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创新。

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从全局上、战略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 重点实现“四个拓展”, 即由单向性向多向性拓展、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由居高临下向深入基层拓展、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多侧面拓展。二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 探索新形式, 拓展新渠道, 努力实现“全方位育人”,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技术教育、系统教育与专题教育、理论武装与育人实践、形势政策教育与法纪厂规教育结合起来,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职工, 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职工。三是积极探索各种思想性、实践性、趣味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式, 营造健康向上、高品位、高格调的企业文化氛围, 培育企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四是积极探索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创新的长效机制, 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促进创新创业相结合, 与打造企业品牌相结合, 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 让职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知识、长才干、作贡献,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五是正确处理加强和改进、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使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在加强的基础上改进, 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

(二)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要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服人。这个道理说明, 除了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 还有一个方式方法问题, 怎样教育的问题。职工对事物的本来面貌, 对一般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都有基本的判断能力。所以,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坚持五个注重, 注重民主原则和疏导方针, 讲求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耐心细致, 潜移默化, 力戒空洞说教和简单粗暴。注重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既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 又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和提升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既注重会议教育, 又重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专题教育;既注重讲道理, 又注重办实事, 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注重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企业日常管理之中, 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紧密结合起来, 有效引导职工的思想和行为。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职工、贴近生活的原则, 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地勘实际, 更具时效性、针对性, 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进项目、进机台、进班组。信息网络的发展, 使思想教育的方式、手段、条件、效果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块新阵地, 运用网络教育这一新手段, 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站或网页, 不断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三)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 要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型人才。

一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应注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 尤其要建设好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懂得现代管理与网络技术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素质上下工夫。二是抓选拔培养, 要采取切实措施,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举贤选能, 把有敬业精神和较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点加以培养, 并通过各种渠道, 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 选拔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来;三是各级党组织、党群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保证他们应有的待遇, 解决他们的职称, 树立他们的威信, 提高他们的地位。

(四)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 要不断创造、总结和推广新经验。

在新形势下要不断创造、总结和推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形式创新的新经验。一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实现从传统教育方式管理向现代教育方式管理的转变。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管理机制, 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决策、管理权力、管理运作、管理方法、管理责任、管理利益一体化。要学习和借鉴优秀企业先进的经验和方法, 把民主性教育管理与制度性教育管理、自觉性管理与他律性管理有机统一起来。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要按照工程管理的办法来抓。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可以借鉴工程施工的科学程序与办法来抓, 近几年一些单位创造的“思想教育建设工程”、“兴业工程”等, 就是很好的范例。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应实行责任制。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是精神文明建设十分重要的内容, 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 抓好落实, 这就首先要求责任到位。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 应把创新形式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和部门, 实现有效推进。

教育形式 篇10

在21 世纪全球化进程中,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许多国家都站在国家战略高度, 强化创新体系,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以增强国家创新能力, 提升国际竞争力。回归本质, 须大力提高国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 而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如果从基础教育就注重儿童科学教育, 让儿童从小就注意培养科学意识与能力, 日积月累, 势必会为公民科学素质培养奠定牢固的基础。总之, 儿童的科学素养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科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整体不高, 按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分析, 原因之一是传统教育模式的阻碍作用: 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结果及间接经验的传授, 忽视能力、过程、亲身体验的获得方式等, 直接导致了学生科学素养偏低, 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长期被忽视。由此, 学术界普遍认为对传统基础教育的改革要加快推进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 要有利于培养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新人。[1]与此相呼应, 2001 年, 我国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 ( 3 ~ 6 年级) 课程标准》, 将 “培养全体儿童良好的科学素养”作为科学课程的总任务。标准是国家政策思想在教育方面的体现: 在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活动, 能够有力推动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目标。

综上所述, 重视并积极开展儿童科学教育, 不仅顺应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 而且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既有外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又有内在的动力机制和深层逻辑性。

二、儿童科学教育开展的理论依据

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是指导活动创设和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 对其研究有助于把握儿童学习心理特点,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 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皮亚杰建立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把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教育应该考虑到每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在他看来, 儿童就像科学家, 两者认识世界都是通过自身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提倡儿童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进行自主学习; 并认为自行探索主动学习相对于被动接受学习来说, 能加速儿童认知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核心思想有: 一是环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宜的环境能使儿童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二是成人是儿童活动的协助者。成人可以通过观察, 了解儿童的发展和问题, 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和建议, 协助其成长。三是教具是儿童学习的工具。教育者可以通过教具让孩子去感知物体或现象的特征[2]。

维果斯基的 “最近发展区” 理论把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类: 一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智力任务的水平。二是最近发展区。这是介于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心理机能。前者有助于了解儿童发展的昨天和今天, 后者能够帮助我们预测儿童的明天, 判断儿童智力发展的动力状态[3]。该理论表明了儿童在有他人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水平之间存在差异。

除此之外, 建构主义认为, 科学知识是由个人主动建构活动的结果。知识的获得 ( 即学习) 不是把现有的经验结论直接传授给个体, 而是由个体自己去建构的。李吉林倡导的情境教育认为儿童知识的建构必须联系社会实际, 要让儿童在与社会、与他人、与环境的互动接触中学习。她将儿童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可以说是找到了一条全面提高儿童素质的有效途径。

以上理论对于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开展形式的主要启示有: ①开设形式应结合儿童的特征, 教育者要通过引导、激发等一系列过程来使提高儿童科学教育水平。②物质活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对儿童认知发展、科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科学教育形式要注重活动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的采用。③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在结合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同时要创立最近发展区, 要充分考虑儿童认知结构的协调性。

三、儿童科学教育开展的形式探析

一般情况下, 我们把 “学校教育”这种对教育概念的狭义解释称为 “正式教育”, 而把与之相反的 “不是学校的教育”称为 “非正式教育”。两者的有效衔接和融合能使教育的途径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儿童科学教育也不例外。

1. 正式教育中的儿童科学教育形式

正式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途径可以从教材、教法以及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 编制讲解教材时, 要考虑今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吸收先进的科学思想, 注重介绍当代中外的科学技术新成果, 并通过生动的事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新知的品质。与此同时, 还可以适当添加科技史、科学史的内容, 帮助学生把握科学发展的历程、理解科学的本质。

其次, 教法上可以采用 “做中学”以及 “论证教学”模式。“做中学”强调让孩子在既动脑又动手中学习科学, 注重学习的主动性, 兼顾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在这种模式中, 学生们会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亲历对科学的探索发现过程: 提问假设、设计试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表达陈述, 学会在不断探究中学习。此外, 论证教学模式一改传统的纯粹知识结论的传授, 强调儿童在科学学习中要掌握证据的形成和使用, 将科学当作论证和解释的过程。多问 “为什么”, 而不是呈现 “是什么”。有研究表明, 论证教学对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科学素养具有独特作用, 是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和策略。

最后, 学校还要重视科学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从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及情境教育的思想来看, 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学校一是可以营造科学教育的物质环境, 如可以把科学家的图像、名言等张贴在校园、班级的墙面或板报上, 购买一些必要的科普图书、报刊供学生阅读, 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有关科技方面的电影、电视及录像等。二是可以开展各种课外科技活动, 营造科学教育的氛围。

2. 非正式教育中的儿童科学教育形式

非正式教育中的科学教育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家庭、社会、网络等都是儿童科学教育开展的重要环境。首先, 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家庭中, 对于低龄儿童的科学教育, 可以借助玩具作为有效载体。儿童好奇心和想象力都很强, 好的科学玩具凭借其直观性、启蒙性的特点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理, 还能使其感受科技、开阔眼界、启迪智慧。对于大龄儿童, 可以在家中开展 “科学家庭小实验”。它是指儿童应用课堂所学的知识, 在家中开展的亲自设计、动手操作并总结的简单易做的实验。它不仅是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拓展和延伸, 而且也是进一步丰富学生科学知识、激发儿童科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其次, 社会环境如各种科技展馆在儿童的科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比如科学中心、水族馆、环境中心等机构的展览品、展览会等, 它们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科学学习服务。场馆中符合儿童心智和兴趣需求的科学教育活动能较好地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还有的科技场馆专门为儿童科学教育设计了展厅或展区, 多称为儿童乐园或科学乐园。儿童的知识多半是在玩耍中形成获得的, 儿童参观科学乐园, 既是为了参观, 也是为了学习, 是在玩中学。

最后, 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儿童科学教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方式日益受到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 数字化教育趋势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 《政府工作报告》 中首倡 “互联网+ ” 概念, 提出制定国家级 “互联网+ ”行动计划。在教育领域, 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产生了在线教育的模式, 它以可移动设备为载体, 实现知识学习的4A模式 ( 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way) 。拥有庞大儿童用户的教育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许多创业者、APP开发商、互联网巨头开始大规模进入儿童移动应用、儿童互联网领域, 寻找儿童教育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的商机。儿童科学教育可以顺应这一潮流, 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带来的各种数字化学习的工具和在线网站等现有资源。

其一, 可以充分利用K12 国际教育这一全球最大的在线教育服务平台。在中国国内, 处在K12 教育阶段的学生人数在1. 7 亿左右, 庞大的数目加上从小接触互联网, 这一群体比较能够接受和适应在线教育模式。如果研发人员将儿童科学知识融入到K12 学习系统中去, 设计出一些有趣的、通俗易懂的科学动画, 或者一些操作简单的科学小游戏, 将趣味的方式与严肃的科学内容结合起来, 会使儿童更高效、轻松地获得科学教育资源。

其二, 根据2012 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 2011—2020 年) 》, 要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 鼓励企业开发数字教育资源, 实现教育现代化。就目前而言, 移动教育已经形成了几种相对比较成熟的模式: ①电子书模式。将纸质书变成电子书, 更轻便, 成本更低。②手机报模式。发送学习资料, 图文并茂, 提升趣味性。③APP模式。是指在IOS、安卓等平台上开发应用软件实现移动教育, 相对于前两种, 这是移动教育的主流模式、儿童科学教育可以充分与这些模式有机结合, 创新学习模式。例如, 父母可以从APP Store海量的儿童教育类软件中为孩子下载一款合适的趣味型、娱教结合的科学教育APP, 为孩子提供专门化、更有针对性的数字化科学教育服务, 激发儿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及内在学习动力, 提升数字化科学学习素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开展儿童科学教育的现实逻辑, 然后结合相关教育理论来阐述儿童科学教育开展的理论依据, 最后从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所包含的多种途径来探讨儿童科学教育开展的可行性形式, 以期对儿童科学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形式。

关键词:教育理论,儿童科学教育,形式

参考文献

[1]周美华.“做中学”科学教育探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 2006.

[2]吴芳.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与博物馆儿童教育形式探讨[A].江苏省博物馆学会.区域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5.

教育形式 篇11

1.普及学历教育是增加农民受教育年限的重要前提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4.5年,30年过去,情况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已达到8.5年。在发达地区,已经接近10年。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得益于国家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目前大力加强农村初中后的中职教育,最終成果将体现在农民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应该说农村初中后的中职教育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仍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相关政策,对转移就业的受教育对象有很大吸引力,对能留下来务农的对象还不能适应。表现在学校的办学形式单一,留乡务农对象由于家庭经济等具体原因不能完全脱离生产,进入全日制学校学习需要半农半读,就近学习。从长远看,留乡务农对象不仅要普及中职教育,将来也要有高职高专层次的教育培养新一代农民,受教育年限还要有所增加。

2.重视农业劳动技能教育是提高农民从事执业能力的根本措施

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渠道不限于学历层面,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和农业部门的绿证教育也是重要渠道,而且专业性、普及性、目地性更强。绿色证书制度是农业部门对一线生产人员所必须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基本要求,已经成为多年来培训的一个品牌。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和绿证培训构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形式。为吸引农民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国家教育、劳动和农业相关职能部门应从法规、条例、政策等制度层面和项目投入操作层面上予以保证。

3.加强产业技术教育是农业产业转型提升的重要保证

产业技术教育要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相适应,要以农业行业主管部门为先导。提高优势农产品比较效益、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对生产者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产业技术培训一定要跟上。从教育培训内容讲,有关产业的技术进步是最活跃部分,农业创新成果源源不断为产业发展增添后劲,提供力量支撑。农业产业转型提升要挖掘生产力的内涵,抓产品、重需求、强队伍。发挥教育培训的引领作用,扩大经营规模,推进产销对接,落实技术服务,提高科技含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节本增效。通过农科教结合,使最新的品种、机械、设施装备、科技成果在最短的时间里运用到生产上。产业技术应成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延伸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条,尽最大可能把更多的附加值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实现区域优势、产品特色、产出高效和增长可持续性的产业发展目标。

4.依托社会教育是提高农民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社会教育的特点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普及性。对象不受限制,学习的时间地点也不受限制。没有农民的终身学习,没有面向农民的后续教育培训,没有社会多方面的参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就很难落到实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要善于运用社会教育资源,通过构建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农民的自主学习,实现自身目标任务。现在社会教育的渠道很多,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手机、图书、报纸、刊物等,把科技知识、信息送下乡,送到农民的家门口。农家书屋、媒体资源和网络的普及为农民在家学习、就近学习、远程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5.推进社区教育是创建农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

社区教育的特点是基层组织优势、靠行政力量推动。农村的党、团和妇女、民兵等各种社会团体组织,以及农业经营联社、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各种经济组织都是社区教育的重要资源。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只有深入到乡村,发挥纽带作用,才能把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技术、市场服务等内容的各种教育培训落实好。

重视和发展社区教育将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一些中心村的培训教室、党员活动场所的硬件条件已经具备。新农村、新农民、新产业离不开教育培训,离不开农民的参与,社区教育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延伸的平台,组织好当地农民在终端站点学习,让农民在所生活的社区里有书读、有学上、有文化活动、能听课、能交流。

各级教育培训机构,整合资源,资源共享,在政府的推动下,更好地发挥作用,把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通盘考虑。每一种形式的教育都可以作为农广校开展工作的抓手,都有拓展的空间,成为项目的载体。在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之间,做到相互衔接,互为促进,补充配合,协调发展。实行学历教育与多种证书教育,面授教学与远程媒体视听,现场教学培训与新技术推广示范,学校主导与依托农村基层组织合作等多种结合方式,利用多方面的资源,用好政策,发挥多方面的积级性,把新时期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做得更有新意,更有成效。

我国中小学教育考试形式研究 篇12

我国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教育法》将国家教育考试定位为一种行政行为, 因为举办国家教育考试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国家教育考试行为具有职权性、单方性, 考生和国家间的权利义务存在不对等性等特点, 都说明了国家教育考试行为是公权运行的一种, 是一种行政行为。由此可看出, 考试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国家通过法律形式来确定其地位的重要性, 保证了我国的教育考试“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2 我国教育考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 考试片面追求分数, 倾向应试教育考试制度, 使得考试激励功能发生偏离。如今考试目的主要表现在对分数的追求。就教师来看, 考试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 也是最后一个环节。考试也是评判其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标尺, 直接影响着其利益。就学生来看, 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升学、奖学金的评定、评优、顺利毕业。对管理者来说, 学生成绩就是他们升级、休学、退学、延长学习年限等学籍异动的依据,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就是加强对学生考试的管理。最后造成老师为了考试而教学。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 管理者为了考试而管理。这样就夸大了考试的评定功能, 忽视了考试的诊断和反馈功能、预测功能及激励功能, 使考试没有发挥本身应有的功能。特别是对考试激励功能的扭曲, 使得考生和教师都注重追求分数, 使考试激励机制注重成绩, 不利于考生的全面发展。

(2) 考试内容不科学, 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及个性发展。传统的教育注重传授知识, “教”“学”“考”都以知识的再现为主, 而考试内容多注重理论知识, 强调对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理解。“上课记笔记, 下课背笔记, 考试默笔记, 考完全忘记”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只是学习到了已有的理论知识, 但在知识的创新能力, 学习的主动性上比较缺乏, 学生的个性也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 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3) 考试形式过于单一, 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前我国的考试制度中, 我国的考试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仍处于经验性阶段, 规范性程度低, 考试形式单一, 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际能力。基本上所有的学校都采用书面闭卷的方式, 偏重于笔试, 形式简单, 题型单一, 以检测学生记忆知识的数量为重点。但笔试有着其自身的缺点, 如考试面较窄, 代表性较差, 无法考察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的发展脱轨, 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多人才能力发展的需求, 最终导致学生和社会都无法找到满足自己的工作和人员, 造成一个双输的局面。另外, 现在的学校考试多集中在期末, 造成了学生“平时不学习, 临时抱佛脚”情况。这样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4) 考试制度中存在着考教合一的现象。在我国的考试制度中, 考教合一的现象是很平常的, 常常是同一个教师既教学也参与考试题型的设置, 缺乏监督和制约, 容易产生循私舞弊现象, 也容易造成考试的不平等性及教学和考试中的主观性。出现“考试围着教学转, 教学围着授课老师转”。因为缺乏监督和制约, 有些老师为了追求高合格率, 在出题中有意降低试题难度, 使得考试成绩无法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总复习时进行定向复习, 使学生成绩不呈现正态分布, 学生成绩差距不能拉开, 而没有进行定向复习的教师就有可能出现学生的考核合格率低。而在复习的时候会出现教师泄露考试内容的现象, 这对于那些不是该教师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5) 考试成绩的评定方式不合理。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考试成绩评定方式多采用百分制, 并且存在着一次性的打分方式。百分制的评分方式使得成绩划分为及格和不及格两个极端, 而在60分及格以上的没有任何划分, 造成了许多学生的“六十分万岁, 多一分浪费, 少一分流泪”的心理。而一次性的打分方式很难客观评定一个学生整体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这种打分方式从本质上来说是变相地促使了学生平时放松, 考前恶补的行为, 甚至产生考试抄袭、作弊现象, 这就违背了学校培养合格创新人才的初衷。

(6) 考试制度的反馈体制建立不完善。现在很多中小学多将考试仅看做是对一段时间的教学质量的检测, 而忽视了教学考试的反馈作用, 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考试反馈制度。将考试结果用来做对学生好坏的划分依据, 但却忽视了结果所反映的教育工作中的问题。考试数据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这对中小学的教育发展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并且由于数据利用的片面性而使得对学生的评价造成一定的片面性, 这与国家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违背。

3 完善我国中小学考试形式的建议

3.1 改变考试观念, 树立科学的考试观

我们应该要积极改变考试观念, 培养现代科学的考试观, 即考试制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传统的考试观念注重知识的掌握, 即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 或者更具体一点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考试当中的知识, 从而使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而现代的考试观认为,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整体素质全面发展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理想和学风教育的, 帮助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要结合当前的实际, 采用多种考试方式相结合的考试手段, 师考试成为一种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工具。例如, 增加开卷考试的门数, 加强试题的开放性、现实性使学生在考试中可以得到学因此我们应该要积极改变考试观念, 培养现代科学的考试观, 即考试制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传统的考试观念注重知识的掌握, 即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 或者更具体一点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考试当中的知识, 从而使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而现代的考试观认为,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整体素质全面发展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理想和学风教育的, 帮助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要结合当前的实际, 采用多种考试方式相结合的考试手段, 师考试成为一种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工具。例如, 增加开卷考试的门数, 加强试题的开放性、现实性使学生在考试中可以得到学习和发展。

3.2 改革传统考试方式, 建立科学的考试系统

要完善考试制度, 改变传统的考试内容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该对考试内容做不断的修改和变通, 以迎合学科发展与思维创新的要求。可以扩大考试范围, 不应局限于教材、教学大纲, 还可以扩展到相关书的有关内容, 最大限度的扩展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在考试命题上可以将相关的科目加以融合, 以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客观题必须占有一定的比例, 但具有创新性和开放性的主观题可以适当的增加。考试的答案可以更加开放化, 无标准答案, 学生可以根据试题的要求, 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根据自己的理解, 进行试题的解答。答题的方式也可以开放化, 不只局限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 表格或图形都可以作为答案的一种形式。

3.3 从单一考核模式向多样化考试模式转变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考试必须要符合当前的实际。首先要打破单一考试模式的垄断局面, 实行多样化考试。可以通过闭卷考试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开卷或半开卷考试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采用实践考试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成果交流和评价来考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创新能力等。除此之外, 对考试时间的比列设置应该更加科学化。现在很多学校逐渐开始弱化期末考试的重要性, 有的学校将平时的学习测验纳入考核成绩之中, 将期中考试、平时的课堂小测验、出勤率及课后的学习情况, 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这种科学的考核方式使得中小学考试由终结性转向形成性, 有效发挥考试的诊断、调节、激励等功能。

3.4 建立数据库, 实行考教分离

对于考教合一现象, 建立试题库和实行教、考分离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的考教分离是指教育活动和考试活动由不同的教师承担, 使考试更具客观性, 公平性。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考教分离有助于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充分的展现。而这种方式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考核, 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师的业务考核和聘用。这就给教师了一种压力, 而这种压力也恰恰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 同时也制约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 使之严格的按照教学大纲教学, 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完成。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教考分离可以加强考试的公平性, 促使学生认真学习, 消除侥幸心理。总的来说教考分离, 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考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5 改进考试成绩评定方式, 科学评价学生素质

改革中小学的考试评分方式是保证教学初衷的重要手段。正确、公正、客观、合理地评定学生成绩, 对培养创新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采取百分制、五分制及等级制相结合的评分制度。例如, 在百分制的及格人群中可以分为多个等级:60-69为D、70-79为C、80-89为B、90-100为A。这样可以使得及格的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等级而努力学习。而对于那些没有及格的人则不分等级, 可以保证学生的自信心不受到打击。现在又许多的中小学已经注意到评分方式这个问题, 很多的高校已经采用了将平时成绩,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分方式。这种评分方式是很科学的, 它将学生的成绩以平时的成绩和考试的成绩相结合, 理论和实际能力相结合, 更全面的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 在改卷的过程中, 我们不一定要局限于一个正确答案, 答案可能多种多样的“开放性”试题, 只要学生有独到之处和新的见解, 评分时就应予以鼓励, 不应过于强调面面俱到, 使得评分制度更加人性化。

3.6 提高中小学教育考试的反馈功能

教育考试的反馈功能是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因此建立完善的教育考试反馈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建立考试结果数据库, 每次考试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发现其中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方式等内容的问题和缺陷, 然后“对症下药”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我国教育发展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世忠.制度视阈下了中国教育行政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8 (11) .

[2]于信风.考试学引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1) .

[3]郑兆领.素质教育考试制度设计[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5) .

[4]陶愚川.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 (近代部分) [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12) .

上一篇:前厅课程下一篇:大学图书馆的室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