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流行与发展

2024-09-07

中医的流行与发展(精选7篇)

中医的流行与发展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有所改变, 人类疾病已从急性传染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变, 人们对健康需求也从治病救人提高到全方位促进健康, 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扩大到包括病人, 亚健康人和健康人的预防, 保健, 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也促进了更加广泛的范围, 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呼唤着提高和维护全体人类健康水平为宗旨的新医学理念的产生, 也使本来就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社会性的中医学有了新的发展空间。所以近年来中医养生热成为了不可争辩的事实, 学中医, 看中医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旧式高质量生活已经过时, 高收入者的生活消费已经从对昂贵物质用品的追求转变到了对一种理想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此外, 精神世界里, 人们也需要一种清贫, 安宁, 淡然, 沉淀, 学习中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它会改变你的思维, 改变你的健康, 改变你的人生。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 是中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 是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 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独特医学体系。其突出的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许多理念吻合, 同全科医学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 重视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作用, 强调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明确指出学医之道要“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中知人事”, 行医之道要“入国问俗, 上堂问礼, 临病人问所便”。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 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主张, 并认为防患于未然要以内因为主导, 可通过锻炼身体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重视医患关系互动的重要性, 重视医德修养和医学伦理。中国自古就有医乃仁术之说, 把治病、救人、济世看做三位一体, 历代医家都强调要以德为本, 以仁爱之心治病救人。重视临床各科的兼通, 重视医疗技术的全面掌握, 重视医疗资源的挖掘。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古人在医疗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治病方法, 除中药, 针灸外, 还有推拿、按摩、拔罐、放血、灌肠、烟熏、蒸浴等, 大多成本低廉, 简便易行, 疗效迅速, 很受百姓欢迎。

中医药的流行不只是看中医院的患者数量, 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智慧, 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不可分。进补分“春夏秋冬”, 进食讲“寒热温平”;为了抵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辐射, 我们尽量多吃一些西红柿, 黑芝麻, 黑木耳等抗辐射的食物;尽量少熬夜远离烟酒咖啡,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不管有多忙, 工作一段时间要起来活动一会儿, 因为久坐不动, 气血不畅, 长此以往会伤及我们的大脑, 心脏, 胃, 骨骼和肌肉。长期保持有规律的运动来提高免疫力, 预防衰老, 拥有健康。此外, 中医养生贵在养德。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 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 身体会影响心理, 心理也会影响身体, 两者是一体的两面, 缺一不可。 人要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 “近人事智于圆而行于方”, 考虑得尽量全面, 处理得尽量果断。

潮流是一段时间内的流行, 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出人们的视线。中医的流行不同于其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疾病谱的变化, 返璞归真, 回归自然, 研究人体动能的调控规律, 已经成为世界医药学的发展趋势。中医应根据社会人群健康需求, 在立足中医理念的基础上, 保持中医的思维方式, 积极主动地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 让现代科学技术为我所用, 助我所长, 补我所短。使中医在保持自身特色,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 得到发展、创新, 在今后的医学发展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必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竞争力、执行力、成长力、学习力, 中医药的发展应该尊重市场, 尊重人才, 尊重制度。现阶段发展中医药的主要策略是, 一是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学术的继承与发展。加强中医药经典文献整理和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及临床诊疗经验的系统总结, 加强中医药对主要疾病的独特诊疗技术规范化, 标准化以及不断提高疗效的研究, 加强中医药对不同人群在预防保健养伤康复的理论挖掘和时间指导研究, 加强中药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重点开展中药发展关键共性技术, 中药标准规范。中药产品创新和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研究。二是建立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的服务网络。三是加速培养各级各类中医药人才。社会各方面积极配合来提高公众的中医药素养。政府掌握着社会公共权力, 可以有效地整合、调配及利用社会资源, 充当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的角色。中医药行业人员更要行动起来, 开展义诊咨询、健康讲座等送医送药活动, 让公众切身感受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以及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作用。组织中医药专家学者编写《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发放给基层群众, 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同时决不能忽视主流媒体的作用, 要通过广播, 电视, 报纸, 网络等传播媒介向公众普及中医药知识, 宣传中医药文化, 为中医药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医药的流行不只是中国的, 而且是世界的。中医以它无可辩驳的疗效证明了其科学性。越来越多的国家与我国建立了中医学方面的官方联系, 近日召开的首届中非中医药发展论坛便是致力于加强中非在中医药利用和研究方面的合作。中医药终将会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古老与时尚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词语, 但是这两个词在中医这里体现了完美的结合。近年来中医以其独特的优势再一次近距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健康, 让我们的心灵获得提升, 其独特的疗效, 丰富的内涵是我们享用不尽的宝藏。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团结起来, 为中医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发扬光大行动起来, 让中医药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医药,传统医学,中西医结合

流行音乐的初创与发展 篇2

关键词: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社会文化环境;影响

一、港台流行音乐的传入及其影响

(一)港台流行音乐的传入

1970年末,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音乐文化生活中,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外各类家电产品涌入内地,录音机、音像制品开始大量进入家庭和公众娱乐场所,而这些音像制品中,内地录音、录像带基本没有,更多的是或通过走私或通过探亲、旅游等方式从海外进入内地的港台流行音乐,一时间,港台流行音乐迅速蔓延。

而当时内地人们称港台流行音乐为“靡靡之音”、“黄色音乐”。对其具有批判意味。

(二)电视传媒扩大了流行音乐的影响力

从1982年至1983年,随着香港电视剧《霍元甲》、《上海滩》在内地的广为传播,《万里长城永不倒》、《万水千山总是情》、等歌曲在大江南北迅速流传开来。①这些流行歌曲具有爱国情感,所以在内地传播过程中,没有像其他港台流行歌曲那样,受到职责与抨击。

(三)春节晚会对流行音乐的传播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并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对流行音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首次邀请了香港歌星张明敏、奚秀兰。二人分别演唱了《我的中国心》、《一条大河》等歌曲。此后一些具有爱国情怀的港台流行歌曲流行开来。

二、对一些新兴的抒情歌曲的论争

(一)对李谷一等人的演唱形式及演唱风格的争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音乐创作领域,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开始出现一大批优秀的抒情歌曲,当然,这种抒情歌曲的恢复显示的时代气息和创作风格也不是一下子被人们所共同接受的,在这个过程中,又伴随了许多对抒情歌曲创作、表演以及对港台流行音乐如何借鉴等问题的争论。其中集中地体现在对李谷一演唱《乡恋》、朱逢博演唱《橄榄树》、苏小明演唱《军港之夜》、程琳演唱《小螺号》等歌曲的批判和争论上。以对李谷一演唱《乡恋》为代表。

(二)、对李谷一《乡恋》的争论

1979年底,李谷一演唱了电视片《三峡传说》插曲《乡恋》,对这首歌的主要争论是在演唱的风格上,持有批评意见的人认为这是对港台流行音乐的低级模仿。如严伟认为:

李谷一演唱《乡恋》,呼吸上“抛弃了原来演唱时的支持点,把它一下子移到喉头。这样一来声音声音失掉了弹性和色彩,让人听起来觉得木木然粗涩而沙哑”;①共鸣上,“其他腔体的共鸣一概不用,只剩下了口腔,这样一来,就不能调和声音的色彩,就不能更好的美化声音、表达感情。使听者感到索然无味”;②吐字上“牙关紧咬着,不愿意打开。……歌词唱的模模糊糊,甚至是光出气,不出字”③还有在歌曲的处理上“无精打采、缺乏生气”。这和李谷一過去的演唱是不同的,她是在进行一种尝试,在探索一条新路子。但“这并不是什么新路子,倒像是目前海外歌星们演唱流行歌曲的路子。我们为李谷一同志在选择了这样一条路子而感到惋惜。……”

三、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

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地流行音乐创作群体的初步形成在

在这一时期,内地涌现了一大批词曲创作者,如谷建芬、王付林、王立平等人,青年词作家如李海鹰、郭峰、徐沛东、温中甲等人。

这中间,谷建芬创作的校园歌曲被我们所熟知,其中有《脚印》(1981年)《采蘑菇的小姑娘》(1984年)《妈妈的吻》(1986年)等。这些歌曲中生活气息比较浓厚,节奏较为鲜明。

一些内地原创流行歌曲如郭峰的《我多想》、徐东蔚的《请到天涯海角来》、《游子吟》、《小草》等,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充满时代气息,富有生活情趣,成为内地原创歌曲的主要标志。

(二)摇滚乐的萌芽

1980年,内地第一支以演唱西方“披头士”、“滚石”早期作品的摇滚乐队“万李马王”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随后,“阿里斯”乐队、“不倒翁”乐队等摇滚乐队纷纷成立。①但是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环境还不适合摇滚乐的发展,所以摇滚乐队很少公开亮相。

(三)出版业的迅速发展

随着内地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壮大,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文化生活需要,1982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并颁发了《录音录像制品的管理暂行规定》。截止至1985年,去阿诺的音像出版社已达到72家,遍及全国。音像制品的出版事业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琦.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注释】

① 陈国权:《“请跟我来”通俗音乐欣赏》,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235页。

①②③④ 严伟:《听李谷一唱〈乡恋〉有感》,《人民音乐》,1980年第3期。

⑤ 黄力之著:《当代审美文化史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9页。

⑥ 耿文婷:《中国的狂欢节——春节联欢晚会审美文化透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第1版

马丁靴的流行与发展 篇3

1 引言

靴子是冬季陪我们出行的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在中性风格继续火热之时,硬朗有型的马丁靴成功驻足在热门单品的行列中。马丁靴从来都是次文化的象征、街头流行的鼻祖,也是时尚文化不可或缺的符号[1]。

2 马丁靴的由来

马丁靴充满了传奇色彩。早在1945年的德国,一位叫Klaus Martens的医生和他的朋友Herbert Funck在阿尔卑斯山滑雪,不慎摔伤了脚,在康复过程中,为了使自己走路轻松些,马丁斯博士和他的朋友设计了一种看起来很粗苯,但非常舒适的靴子来穿。不出两年,这种设计便在德国注册,专为那些年老有腿疾或腰痛的德国妇女生产保健鞋。到1959年,这种鞋在整个欧洲都十分畅销。

两人于是决定把这种设计卖给英国Wollaston的一个企业R·Griggs,该集团在生产工作鞋和军用靴方面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1960年4月1日,Klaus Martens于英国的Northamptonshire踏出了第一步。首个设计,就是8孔的1460款式。这个款式,本来是为Docklands巡警而设计的。它那朴实无华的设计,尤其鞋边黄色针步及独特的鞋印图案,当年大获好评,所以顺理成章推向市场,并成为了不同年代的潮流文化标记。这种靴的关键在于鞋底,它既十分柔韧又十分耐穿,而且耐油、耐酸、耐碱、耐腐蚀。此外,Klaus Martens的Air Wair鞋底设计,舒服耐用,多年来一直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2]。如图1所示经典8孔马丁靴。

3 马丁靴的流行与发展

The Sex Piistols,The Clash,The Red Hot Chili Peppers……他们都穿马丁靴,连教皇保罗二世也穿着Klaus Martens为他订做的白色1460 Ankle Boots!Discovery还将马丁靴与可口可乐神秘配方,列入历史“发明大观”隆重介绍。

到了20世纪70年代,伴随朋克乐在英国诞生和新纳粹主义的复兴,这个牌子的靴子已经慢慢变成了摇滚乐的一个符号。就好象看到一双VANS就会联想到板仔和NEW SCHOOL朋克。Martens和GEROGE COX、ALL STAR、VANS等一样,变成了摇滚乐的符号之一。伴随着嬉皮士文化在英国的的诞生,还有光头党这些帮派的兴起,马丁靴又成为了这些非主流文化人士们的标志。

Gavin Watson在当时就是一名年轻的光头党追随者,他和其他光头党成员一样,剃着光头,穿着马丁靴,招摇过市。他回忆说那个时候,他们习惯于将马丁靴鞋头上的皮子撕掉,露出里面的一层铁块,在他们看来,这是暴力和破坏力的象征。1975那一年,出现在话剧“冲破黑暗”里的被Elton John穿着高达4.5英尺的马丁靴震惊英国,这双鞋现在还摆放在英国Northampton博物馆里[3]。

20世纪80年代,时装设计师又把马丁靴带进了时装表演,顿时这种靴子成为时装新潮。

到了更加多元化的现代,马丁靴在材质、色彩、结构上推陈出新,增加了不少创意。比如2010夏季Manton麂皮短靴,如图2所示,启用了马丁靴不常用的沙漠靴款式并舍弃了透明气垫大底,整体感觉由英伦风格转为美式风格。近期推出的Flocked Polka Dot浅紫水玉波点皮鞋,以浅紫色低筒宽楦头加上了黑色满版水玉,打造出前所未有的俏皮感和街头感,如图3所示。另外,高跟马丁靴在帅气的同时也增添了女人味,广受女性同胞欢迎,如图4所示。图5为奶白色的马丁靴上缀满了蕾丝和花边,就连鞋带都换成了精致的黑色缎带,洛丽塔风格的魅力势不可挡。引入针织面料使马丁靴看起来温暖不少,鞋面上凌乱的毛线制造出独特的艺术感,如图6所示针织饰物马丁靴。缀满亮片的马丁靴闪烁出鱼鳞般的光彩,甜美的粉色丝带作为鞋带,浪漫得犹如海底的美人鱼在翩翩起舞,如图7所示。

4 马丁靴的时尚搭配

怎样穿马丁靴更有型?就是扎紧鞋带,越紧越好,裤子当然要多瘦有多瘦,靴子扎得要多紧有多紧。这样做能体现出马丁靴的形状。马丁靴是一种需要养的靴子,它的外形会根据主人而慢慢变化。由于马丁靴面料较常采用皮革这种非常坚韧且具有优异弹性的材料,长年累月的穿着,会使靴子越来越贴合主人的小腿。所以每个人的马丁靴的形状到最后都不一样。

古典穿法:随意的挽起一截裤腿,长短随便。另外把靴子的高帮放了下来,鞋带穿到第7个孔或第8个孔,然后不用扎紧鞋带,随意系一下即可,把鞋帮和鞋舌都翻下来。这种穿法就很街头的感觉,而且可以用垮裤来搭配,而不用像前面那样穿非常紧的裤子。

中长丝袜搭配马丁靴:早期的男性朋克族喜欢穿黑色的紧身裤和马丁靴,而女性们则喜欢穿廉价的网纹长筒丝袜和超短裙,现在的潮流则是很好地把这两者结合在了一起,而且色彩变得更加丰富和更加亮丽。彩色的条纹长筒袜、印花的连袜裤、破碎的网纹丝袜都是现代朋克族少女们的最爱。在日本人气电影《NANA》中,主人公娜娜就是一身黑色的长筒丝袜加靴子的打扮,帅气至极[4]。

如图8所示的融合Hello Kitty和Sanrio旗下其他卡通形象的招牌八孔靴,与黑色的牛仔以及背心搭配,同样具有震撼的效果。马丁靴与小脚裤搭配更能穿出最佳的效果,如图9所示的这双黄色长筒马丁靴,就非常适合这么穿搭。

如图1 0所示为黑色高筒马丁靴与服装的搭配,朋克女王艾薇儿或许就是这么演绎她的精彩的。如图1 1所示像蜜蜂一样的靴子,或许勾起了你很多儿时的回忆吧。

5 结语

马丁靴,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在各种各样的文化层出不穷的时候,马丁靴以不变的经典成为青少年时尚与思潮改变的一种隐喻。在现代的时尚圈,Klaus Martens的靴子被公认为全世界最舒适的靴子,并且外型经典,成为很多潮流人士们的必备收藏品,Agyness Deyn、Piexie Geldof都具有强烈的马丁靴情结。

参考文献

[1]王雪筠.皮革服装[J].皮革科学与工程,2008(4)

[2]http://baike.baidu.com/view/1721173.htm

[3]http://luxury.qq.com/a/20101119/000019.htm

[4]http://www.xinwei.com/bbs/thread-26396-1-1.html

流感流行与医药产业发展的商机 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01-02

第一作者简介:张萃,女,博士,副教授,主研方向: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第二作者简介:董国俊,男,硕士,讲师,主研方向:医药产业经济学。

[摘要]每次疾病的流行都在背后酝酿着无限商机,本次的甲型H1N1流感流行也不例外。在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的支持下,不论是生物医药产业还是制药企业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撞击。本文从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发的进程及获利的企业等情况分析,概述了在本次流感流行过程中全球医药行业疫苗生产的机遇,同时亦阐述了制药企业在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过程中西药和中成药生产的主要地位。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医药企业;商机

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央财政预算今年投入328亿元,2010年投入300亿元左右,重点推进包括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防治在内的11个科技重大专项投入措施。重点支持生物产业,而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环保产业为重点,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保障。

1国际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发概况

1.1拉响甲型H1N1流感爆发的警报:对于本次甲型H1N1流感流行,人类并未作好准备,CDC执行主任理查德•贝瑟说:“每一种新流感病毒都是独特的,在流感暴发前,你不知道它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的确,不像禽流感病毒流行,人类有了一系列的准备,不觉得恐怖。于4月1日墨西哥报纸报道了今年第一例有关呼吸道疾病的病例[1],直到4月21日美国CDC发布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双周报告》中,首次宣布了一种罕见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在人类中暴发,于是拉响了全球应对新流感的警报;4月28日,墨西哥将这种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與152个死亡病例联系起来。与此同时,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是怎么做好迎接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挑战,在应急措施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是疫苗的生产。5月14日报道甲型H1N1流感病毒已感染超过6000人。为应对疫情,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和一些疫苗制造企业的代表在瑞士日内瓦汇聚,讨论疫苗生产问题。尽管世卫官员未公布讨论结果,但疫苗专家戴维•菲得森认为,疫苗生产势在必行,因此,大型疫苗生产企业尚面临转产的“后勤问题”。这涉及到制药企业放弃生产季节性流感疫苗转而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而一个企业只能有一种生产能力,确实要权衡利弊。

1.2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6月12日,诺华宣布通过全新细胞组织培养技术,生产出第一批抗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这距离WHO宣布流感大流行仅仅1天的时间。澳大利亚的CSL公司称,将于8月中旬生产出首批疫苗。接着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安万特、阿斯利康以及百特都参与了疫苗竞争,其中一些企业证实,已收到订单,最早一批疫苗将于9月或10月前面世。并超过30个国家的政府已向诺华提出了供应要求,希望获得甲型H1N1流感疫苗。这包括过去已经达成的大流行流感疫苗供应协议,和新的疫苗供应要求。其中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曾于2009年5月与诺华签订了2.89亿美元的订单,这是美国政府对于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最大的订单,由此可见疫苗产业背后隐含的巨大商业利益已浮出水面。

紧接着美国某公司6月23日宣布生产出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这是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蛋白质科学公司已利用昆虫细胞技术生产出首批约10万剂甲型H1N1流感疫苗。昆虫细胞技术是一种新的生产细胞技术,不同于以往的流感疫苗生产。传统流感疫苗生产企业通常会用鸡蛋培育疫苗,而蛋白质科学公司利用的昆虫细胞技术则是首先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提取出血凝素基因(血凝素是流感病毒包膜上的一种与变异有关的成分),然后再将其植入对人体无害的昆虫杆状病毒内,使其在毛虫细胞内表达疫苗的成分血凝素,经过净化处理后即成为疫苗的基本成分。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当天宣布,与蛋白质科学公司签署总额为3500万美元的合同,要求该公司利用这一技术生产出的疫苗进行临床测试。如效果良好,合同期将延长,合同总额也将增加到1.47亿美元,因此这一项流感疫苗生产将为蛋白质科学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

2国内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发进展

2.1政府的重视:自从全球拉响甲型H1N1流行并可能引起暴发的警报开始,尽管国内还没有输入病例出现,但我国卫生部已经开始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卫生部表示甲型H1N1流感疫苗主要用于战略储备,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最有效的一个手段,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易感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的流感病毒,对所有的人都是易感。在人群普遍易感的情况下,对新型疾病的防控往往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对传染源的控制;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三是保护易感人群,然而最重要的预防方法就是疫苗的使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从生产研制到最终能够使用,按照专家的分析和估计,最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估计我们国家能够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厂家有十余家,疫苗研发需要经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生产厂家的研制阶段,现在10个厂家进入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临床实验评价,包括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接种的剂量和途径等;第三阶段是进入审批阶段。疫苗从生产研制到最终投入易感人群的使用,专家估计至少需要三个月进程。

2.2主要疫苗生产企业的进程:在6月29日北京银行正式向疫苗生产企业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1亿元信用贷款,用于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并与6月15日中国第一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在科兴正式投产,有望于7月底产出。为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尽量多的疫苗,保护更多的人免受流感大流行的威胁,北京科兴决定联合其他流感疫苗生产厂家合作生产。由于金融机构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以及银企合作进入了新阶段,为中国疫苗行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曾经独家研发了SARS疫苗、大流行流感疫苗等,其中大流行流感疫苗(H5N1)已成功完成临床研究,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首个大流行流感疫苗生产批件。同时,北京科兴也是中国唯一的国际流感疫苗供应行动组(IVS)成员。在订购方面,甲型H1N1流感疫苗8月后入市,北京定购500万人份。北京市疾控中心与正在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分三批采购500万人份,针对市民开展免费接种。

6月20日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也正在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有望8月中旬进行人体观察。该公司已获得WHO提供的生产毒株,于6月17日启动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工作。此外,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用于亦庄疫苗产业基地项目建设,项目用地250亩,计划今年9月开工,2011年底完工。华兰生物公司于6月23日进行鸡胚病毒接种工作,也属于我国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厂家,在经过一系列生物、生化实验和临床实验后,这批疫苗有望于9月上市。目前正加紧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另外,华兰生物目前具备日连续处理20万枚鸡胚的能力,其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日产量可达60万剂,月产量可达1500万剂,年产量可达1.6亿剂。华兰生物公司今天正式宣布,已成功生产出国内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正式开始进行临床前的一系列实验。除此外的其他参与疫苗生产的公司亦在加紧步伐生产,总体上会满足国内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的需求。

据了解,北京市政府已批准5.5亿元资金用于药物和疫苗的贮备,同时做好疫苗采购注射工作,第一阶段准备200万人份疫苗,对18岁至60岁年龄段的人群注射疫苗;第二阶段准备200万至300万人份。

3国内医药行业的机遇

3.1疫苗行业:截止2009年06月08日,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毒株本周内到达11家企业,并获知这11家企业包括除了前面提到的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三家外,还有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元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雅利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海王英特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些企业均在疫苗生产中快马加鞭,估计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研发和评价。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不仅仅给疫苗企业带来新的商机,也给医药产业带来机遇,包括制药公司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大量生产,此外如下几个方面领域面临着较大的投资机会。

新医改提出我国的医疗体制的改革应该以预防为主,适合我国的国情,这也是保障医疗体系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措施。疫苗包括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在预防性疫苗方面,国家将加大投资力度的是计划性疫苗和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投资,受益公司为天坛生物及中生集团所属的六大生物制品所;治疗疫苗方面,除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外,还有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疫苗等,这些疫苗将用于注射疫苗,以此来提高以感人群的健康水平,相关受益公司如华兰生物、海王生物相关公司、长春高新、天坛生物、华神集团等。

3.2西药研发受益企业:6月4日报道军事医学科学院自主研制的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新药“帕拉米韦三水合物”成功转让湖南有色金属控股有限公司,这标志着该药即将进入产业化。帕拉米韦三水合物是该研究所继2005年研制成功抗禽流感新药“军科奥韦”之后,又一项奉献社会的科技成果。科研人员经过5年的潜心研究,成功研制出这种全新结构的一类新药。与目前普遍使用的抗流感药物“达菲”和“乐感清”相比,药效更加明顯,可用于抢救流感重症患者。湖南有色金属控股有限公司是首先的一个收益单位。丽珠集团7月2日表示,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抗病毒颗粒产品被实验证明可以抗击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国家发改委已批复了应急药品扩能项目,同意该公司将生产其他药品的装置临时改产磷酸奥司他韦(达菲)中间体,确保流感防控药品供应安全。

随着甲型H1N1流感不断升级,罗氏公司已经通过产能扩充,将年内的达菲生产量提高到4亿疗程,其中月均产量超过3600万疗程。而回想2004年的禽流感暴发时,罗氏的达菲产能全年2800万疗程,此次增加了15.45陪。众所周知罗氏旗下达菲是已经上市药物中治疗甲型H1N1流感最有效的药物,罗氏授权我国上海医药集团和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在中国生产达菲。但该药仅用于防止和控制流感疾病大流行,达菲原料仍由罗氏供应,达菲是不能向商业流通领域售卖,只供应采购和医院储备。上药集团目前在其旗下的新华联制药厂和三维制药有限公司,分别进行制剂和制药的生产。由于该药不允许零售,因此上海医药目前受益空间不确定,如将来上药集团整体上市成功,则上海医药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在其他药物生产上,国家明确了对重大药物创新的支持、使得国内具备研发实力的大企业将显著受益,相关上市公司包括双鹭药业、恒瑞医药、现代制药等。

3.3中成药已经成为我国医院治疗流感的主力药物:2003年一场突发流行的SARS[2],使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今年的流感流行也不例外。跟据资料显示,过去几年国内市场上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制剂合计总销售额已超过30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制剂至少有数十种之多。如老牌子的六神丸、牛黄解毒丸、麝香丸等,中药注射剂类新剂型如清开灵、双黄连、鱼腥草、穿琥宁等。中成药的生产不仅国内需求增加,而且被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日、韩等周边国家所接受,因此也冲击着国际市场领域,这将对我国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制剂企业均获得收益,在此不一一赘述。

4结语

中医的流行与发展 篇5

关键词:流行病学,中医院校,工具学科,教学

流行病学作为现代医学的一门工具学科, 在临床医学、疾病预防控制和基础医学研究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流行病学科产生于人类与传染病抗争的过程, 利用流行病学方法对传染性疾病分布进行调查分析, 能够为传染病的临床治疗及流行控制提供可靠依据;随着疾病谱的发展变化, 许多流行病学的分析方法被用于慢性疾病的病因探讨;在公共卫生领域, 凡涉及研究的调查设计、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及解释, 都以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随着流行病学方法在医学研究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许多流行病学分支学科不断涌现, 基因组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等分支学科为基础医学疾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帮助。因此, 高等医科院校都将流行病学作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而在中医院校, 中医各专业流行病学课程的开设和学习目前还存在诸多不一致, 笔者基于中医院校几年的教学经验, 总结出中医院校流行病学教学的特点和方法, 供大家探讨。

1 学科特点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1]。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包括: (1) 以认识疾病的分布为起点, 通过了解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 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为分析性研究提供线索; (2) 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来研究疾病发生的线索和原因; (3) 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进行随机抽样和统计推断, 科学地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 评价各项研究效果; (4) 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 (5) 着眼于疾病的预防, 以保护人群健康和防治疾病为主要目的。

2 中医各专业学习流行病学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许多西医院校各专业都开设有流行病课程, 针对不同培养层次有不同的教材和培养方案, 而在中医院校里, 中医相关专业开设流行病学课程相对较少。笔者通过对中医院校的教学分析发现, 几乎所有的基础和中医相关专业均没有开设流行病学课程。流行病学是一门工具学科, 除了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外, 主要传达的是一种研究思路。通过对流行病学的学习, 学生可以在本科阶段掌握基本的医学科研方法, 了解科研的基本情况, 从而产生对科研的兴趣和爱好。

3 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和内容

流行病学是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上, 从群体的角度来认识疾病现象。根据理论学习时间的安排, 学生应在基本掌握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相应的卫生统计学知识后, 开始学习流行病学。相关专业应将流行病学课程安排在临床医学和卫生统计学课程之后, 使学生充分理解流行病学知识及其重要性。

目前, 流行病学的学习人群包含各种专业和层次。对不同专业、不同培养层次的学生, 要求并不一样, 讲授的课时也不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 应根据所授专业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案。对于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流行病学是主要的专业课程, 安排学时较多, 教学内容应该系统全面的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以及医学研究应用, 使学生对流行病学有较全面系统的理解。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如中医相关专业, 受课时的限制, 讲授的内容应该重点突出流行病学作为方法学科的特点, 重点介绍基本的概念和常见的研究方法, 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科研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对于比较复杂的原理和应用不应过多强调。另外, 目前流行病学的本科规划教材专业区分不明显, 常用的只是针对公共专业和西医临床专业的相关教材, 而中医相关专业的流行病学教材缺乏, 这也给为中医相关专业讲授流行病学带来了困难。

4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流行病学是一种方法学科, 本科教学应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重点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实践教学注重流行病学各种方法原理的应用, 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 采用实践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的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兴趣。许多在课堂上看起来较简单的设计思路在实际应用中均存在诸多问题。通过现场实践, 根据存在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案, 不仅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 还能够锻炼其处理科研问题的能力。

流行病学实践课主要采用两种形式来完成:一是课堂讨论的形式。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例进行分析讨论, 以便进一步巩固理论教学成果。二是现场实践。现场实践是流行病学教学的重要环节[2]。但这一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没有很好的落实。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较多,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相关课题支撑的情况下, 相关部门不愿意配合完成, 学生实践现场不易找。为了完成流行病学教学任务, 现场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必须加强, 学校和教师要做好与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及相关部门和社区的联系工作, 组织开展如个案调查、小规模的现况研究和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生态学研究等现场实践教学。

5 注重代课教师的培养, 提高理论实验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核心, 流行病学的教学也不例外。要保证教学质量, 必须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关注教学信息反馈, 注重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求带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 广泛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资料,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其次, 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与学生多互动, 授课内容重点突出。采用实例分析、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最后, 教师要积极从各种渠道吸取教学经验, 经常组织或参加教学研讨会, 发现并完善教学各方面的不足。

6 结语

流行病学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同时也是为临床各研究部门服务的一门工具学科。在慢性病为主导的疾病谱中, 流行病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西医院校各专业开设流行病学教学与当前的医学模式相一致, 作为流行病学的带课教师, 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 正确应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立明.流行病学 (第6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中医的流行与发展 篇6

1 体育与医学的概念

医学:是指在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医学与自然科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社会科学有着紧密联系,因而医学所研究的是自然和社会相互联系着的人[3]。

预防医学:是研究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科学,它以人群为主要对象,应用预防为主的思想,探讨自然和社会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分析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研究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通过公共实践达到疾病预防,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4]。

体育:是通过自身的活动来达到优化体质的目的,适宜发展身体强身祛病,提高运动技巧,娱乐身心为目的的社会活动的总合[3]。

从定义上看医学与体育都是以实现人类的健康为共同目标,围绕着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强身祛病而展开一系列的研究,从而为社会服务。

2 疾病与健康的辩证关系

人类得以延续的是生命,维系生命要有许多要素,其中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因素。医学作为治病救人的科学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生病去医院就医这也是人们的首选。但是我们也应当从另一个侧面考虑,人为什么会生病,怎样做才能不生病。疾病与健康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变化的。

疾病与健康的关系是辩证的。两者是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相互并存、相互消长,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也就是说疾病与健康是相互对立的。人健康就没有病,有了病就不健康。但从健康到疾病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这个变化可以向两个方向转变,一是变好,一是变坏,他们是相互联系的。人体一旦有了病也是可以治愈的,但也可以向反方向发展,疾病越重,健康就会越受损害,进而危及生命。相反如果身体健康了就不容易生病,他们是此消彼长,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果掌握健康向疾病转化的条件并加以控制和消除,我们就可以很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就是说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如何预防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工作重点。

3 体育与医学的革命,促进健康研究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医学与体育都在围绕着为人类健康这一目标,发生着革命性的改变。

3.1 医学的革命

首先从对人的认识上发生了改变,人们认识到,人不仅是物质的人,也是有精神世界的会有心理疾病的人,是和自然和社会紧密联系着的自然人,人们接受了人是“生物-心理-社会”的自然人这一医学模式。

第一次医学革命是战胜了传染病的流行,第二次革命是对非传染病的攻克为目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病等。随着医学的革命,预防医学以进入三级预防时代,即一级预防是控制与减少危害健康的任何危险因素,从根本上防治疾病及意外伤害的发生[5]。预防医学的角度看一级预防是最为积极主动的,它能阻断致病因子在未与机体发生作用或发生作用未果的阶段。

经过医学的革命,以治疗为主的医学机构开始向预防的方向发展。有人提出“健康才应该是医学中最重要的”,医学工作的研究重心从为人治病,向研究如何让人类不生病转变,研究对象也发生了改变,从患者转变为健康的人。

随着医学的革命,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转变,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定义是: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虚弱和疾病。也就是说健康是人的身体、精神、心理状态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等生存环境的协调和良性互动[3]。新的健康观表明,健康不仅是生理与精神的统一,而且是人与环境、社会文化的统一。

健康的研究也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从过去单纯生物人的研究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和谐一体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体转变。使人类健康研究进入了新的时代。

3.2 体育的革命

在体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也发生着个革命性的改变,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体育不仅是增强体质的生物手段,同时是娱乐身心的一种方式。通过参与体育锻炼,使人的身体、心理能力得到锻炼与加强,使人与社会协调融洽。体育从过去单纯的为生物人的强身健体而练,发展到现在的为培养健康的,能与社会和谐共融的“生物-心理-社会”的自然人而综合锻炼。

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让少数人超级健康,不如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都健康,体育不只是为少数人夺得金牌服务,更重要的是应服务于大众。因此,体育工作的研究重心从为少数人夺金拿银服务为重点,转移到如何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强身健体、娱乐身心、防病治病的服务上,研究的重心和服务的对象都发生了改变[6]。

3.3 体育与医学的结合,为人类健康服务

通过医学与体育的革命,体育与医学为人类健康生活而服务的共同目标更加接近。体育与医学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比如就一些慢性病治疗来说只靠被动的医学治疗效果是不理想的,近些年来不知在什么时候开始运动处方这一词在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抑郁症等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的处方就强调平时多运动,此外一些术后和意外事故损伤后的康复训练,都离不开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作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与方法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然而,体育锻炼也离不开医学监督,运动量、运动强度大小,运动项目的选择,以及运动时间的长短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医学的监督指导,否则盲目的锻炼不仅对身体健康无益,反而对身体有害。

离开医学监督的体育是盲目的不科学的,离开体育的医学是没有活力的,“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观点是经过千百年的认证的。医学是体育为实现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理论指导,体育是医学实现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方法、手段,它们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它们的共同目标是为人类健康服务。过去有人说体育锻炼更积极主动,三级预防医学提出以后,医学以治病为主已向与预防为主思想转变,提倡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因此应该说体育与预防医学为人类健康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4 国外体育与医学的结合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启示

翻开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特别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被人们称为西方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健康问题发生了新的变化,被老龄化、体力活动不足、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等使非传染性疾病迅速蔓延,危机到人的生命,困扰着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在付出了巨大的死亡代价之后,被迫采取了一级预防措施,并收到良好的效果[1]。

如1978年美国运动医学院提出一项建议,人们应每周至少进行三次能加快心率的增氧运动。以消耗体内积压的多余脂肪,增强机体能力和抗病能力。另一方面积极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如此从1950~1980年间心血管疾病病死率下降了30%[1]。负责公共卫生的官员意识到,与其让小部分人超级健康,不如让广大公众动起来,1996年一次新的运动指南出台了,尽量每天做30 min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快走、骑自行车或从事园艺活动等。关键是让锻炼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按照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的估算,让不爱运动的美国人运动起来,可以使这个国家每年少花766亿美元治疗慢性病[7]。

这些一级预防成效对于我国的体育卫生工作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我国是处在发展中的国家,正向小康社会迈进,目前也同样面临着与西方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困境,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史就像是我国的缩影。然而,我国的预防医学研究相对较晚,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还不够,健康意识与预防意识较差。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5“健康流行学”产生

进入21世纪什么最重要?健康最重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将成为人们的追求与时尚,关于健康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在50年代就有国外学者提出“健康流行学”,并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认可和进一步研究。有研究指出既然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的群体现象,那么也当然理应研究健康群体现象。前者的研究称“疾病流行学”,后者的研究称“健康流行学”。在美国Gordon(1958)曾从医学生态学的观念论证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从而给健康流行学提出了理论基础。还认为:健康与疾病一样,也有传播、蔓延和流行的表现,也有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状态,这些状态也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人类正是根据这些客观规律增进健康,提高健康水平,延长平均寿命。人们还认为;“健康流行学”与“疾病流行学”的共同努力,才等于人类对健康与疾病的总体认识和控制。“健康流行学宗旨并不单纯是疾病流行学的反面,它不仅是研究健康的发生与蔓延的规律,而且是研究如何保持和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的因素[8]。”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人们对健康的研究已从如何使人类健康转向如何推广与流行健康的研究新阶段,健康的促进—推广—流行是体育与医学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三部曲,“健康流行学”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对健康的研究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今后数十年的主要社会目标,是到2000年世界公民都获得在社会和经济上过着富裕生活而必备的健康水平”。1987年第34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实现“2000年人人健康”的全球策略[4]。

2000至今年已过去近十年,人人健康的目标还没有实现,我们的健康之路还很漫长,任重而道远,需要全世界各国共同协作,要为解决人类健康这一难题作出积极的努力,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奋斗。

6 大众健身是健康流行学发展的路径和载体

从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改革开放后的“全民健身计划”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和一级预防医学的提出与研究,都表明国家对民众健康的关注与重视,也为健康流行学的发展提供了路径和载体[9]。因此,提出一系列的倡导和督促大众健身运动的活动与计划,倡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使大众把拥有健康作为自己的责任,从我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使健康成为社会风气与时尚,从而使健康具有了传染力和蔓延的趋势,为健康流行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研究对象和条件,搭建了平台。

摘要:本文针对健康问题,通过疾病与健康的辩证关系、体育、医学结合与革命以及国外体育、医学结合等的论述,表明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健康是可以流行的。人类健康是体育与医学共同的目标,体育、医学的结合与革命,为人类健康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健康流行学”的产生标志着健康学研究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关键词:体育,医学,健康,预防,健康流行学

参考文献

[1]李力研.2000年及其以后的中国健康与体育-关于健身体育的预防医学阐释.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0(3):14-21.

[2]李力研.新的医学革命与新的体育发展.体育科学,1987 (1):82-85.

[3]许世云,刘欣如.浅析体育和医学与人体健康.湖北体育科技, 2003,22(4):452-454.

[4]郁芳.现代体育科技与现代医学模式-兼论全民健身与现代医学模式的关系.贵州体育科技,1995,41(4):1-3.

[5]刘耀武.祖国医学与体育.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4,7(2):30.

[6]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制的意见.2007-05-07.

[7]克劳迪娅-卡尔布.想健康请运动.招商周刊,2003.

[8]康白.健康流行学.医学与哲学,1982(12):20.

中医的流行与发展 篇7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99-02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治疗及预防措施有所了解,而中医药对治疗、预防这些传染病有独特效果,现逐一介绍如下:

1 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1.1 预防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有效方法。

1.2 治疗的方法

对患者隔离休息,多饮水,用温盐水漱口,软饮食,不食酸辣。病毒唑10mg/(kg·d),肌肉注射或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板蓝根冲剂10~20mg/次,1天3次冲服;高热时给予柴胡注射液肌注或物理降温;肿胀处用仙人掌捣碎外敷。

2 中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2.1 板蓝根、山茨菇各一两,连翘八钱,甘草六钱,青黛一钱(冲服)。上药用水浸泡半小时,放入大砂锅内,放清水800~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分为10份,装入小瓶。4岁以上儿童每天服一次,每次15毫升;1~3岁每次服10毫升,每天一次,温服。

2.2 黄芩(酒炒)、黄连(酒炒)五钱,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一钱,僵蚕、升麻七分,柴胡、桔梗二钱。水煎服,或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拌为丸,噙化。(李杲,普济消毒饮)

本方主治大头瘟(原书称大头天行),乃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所致。风热疫毒上攻头面,气血壅滞,乃致头面红肿热痛,甚则目不能开;温毒壅滞咽喉,则咽喉、腮腺红肿而痛;里热炽盛,津液被灼,则口渴;初起风热时毒侵袭肌表,卫阳被郁,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舌苔黄燥,脉数有力均为里热炽盛之象。疫毒宜清解,风热宜疏散,病位在上宜因势利导。疏散上焦之风热,清解上焦之疫毒,故法当解毒散邪兼施而以清热解毒为主。方中重用酒连、酒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以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为臣。玄参、马勃、板蓝根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陈皮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共为佐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诸药配伍,共收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

3 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春天是风疹的多发季节。

风疹,中医称“风痧”。中医认为,风疹属于“风热邪气从口鼻而入,与气血相搏,邪毒外泄,发于皮肤”,应疏风、清热、解毒,服用板蓝根、银翘解毒丸、菊花茶等可达到治疗效果,同时注意给病人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还要注意保暖,避风寒。同时禁食鱼虾辛辣等食品。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平时多加锻炼,保持心情舒畅很重要。同时还要根据季节的不同,合理调整饮食。特别是易感人群,在春季应多吃一些苦瓜、蒲公英、苦苣等清热毒之品,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3.1 预防与护理:

3.1.1 发现风疹病人,应立即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

3.1.2 风疹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者接触。保护孕妇,尤其妊娠初期2-3个月内,避免接触风疹患者。

3.1.3 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后复感新邪,加重病情。发热期间,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不吃煎炸与油腻之物。

3.1.4 防止搔破皮肤,引起感染。

3.2 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3.2.1 邪郁在表

发热恶风,喷嚏,流涕,伴有微咳,精神倦怠,胃纳欠佳,疹色浅红,先起于头面,躯干,髓后遍及四肢分布均匀,稀疏细小,2—3天消退,有痒感,耳后及枕部痰核肿大,苔薄白,舌质偏红。

[治法]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方药] 消风散加减:

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仁 荆芥 蒼术 牛蒡子 石膏 各一钱 [各6g] 甘草 木通 各五分 [各3g]

3.2.2 邪毒内盛

高热,口渴,心烦不宁,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便黄少,舌质红,苔黄糙。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

上一篇:传统教具下一篇:材料科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