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主题曲

2024-07-09

电视节目主题曲(精选11篇)

电视节目主题曲 篇1

摘要:主题设计是谈话节目的核心。电视谈话节目的主题设计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有自觉的平民意识和开放自由的交流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给观众奉献更多更好的谈话节目。

关键词:时代特色,导向,平民意识,交流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人们面临着许多原来未曾经历过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也承受着剧烈的社会竞争造成的心理压力, 十分需要向他人倾述自己的忧虑和烦恼, 需要倾听他人的述说、建议, 需要进行坦诚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电视谈话类节目之所以深受观众的喜爱,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其适应了人们的这种需要, 有着广阔的社会需求。

决定一档电视谈话节目成败的因素很多, 如主持人的自身修养、嘉宾的选择、观众的参与以及谈话场景的设计等。但最为主要的因素是谈话节目的主题设计。在合适的时间点, 提出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 再选择恰当的谈话角度, 节目的成功就有了一半的把握。如果主题设计不好, 其他工作做得再充分, 也不会达到观众的要求。可见, 主题设计是谈话节目的核心。

按照内容的不同, 谈话节目大致可分为时政类、经济类、法制类、生活类等不同类型, 所谈论的话题也各有不同。但是, 既然都是谈话节目, 其主题设计就有一些共同的规律, 有一些共性的要求和特点。做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主题策划和设计, 主要应该考虑这样几方面的因素。

1 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电视作为现代的大众传媒, 要及时反映时代特点, 紧扣时代脉搏。因此, 就要求电视谈话节目在主题设计上要充分体现时代特色, 注意选择那些观众比较关心的、社会反映比较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 比如:新政策的解读, 最新发生的新闻焦点, 社会流行的新潮流, 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邀请相关的专家或有关部门的人士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和多方位的分析与探讨, 并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这些政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这样的谈话既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建议, 又有一定的知识性和思想启示。总之, 谈话节目的主题设计一定要和社会大环境、大气候相适应, 和社会发展的脉搏相协调, 既注重时效性又要体现电视媒体的时代性。

2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团结人民、鼓舞士气, 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澄清谬误、明辨是非, 连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 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 牢牢坚持党性原则,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由于电视谈话节目自身的特点, 谈话嘉宾大多是各方面的权威人士, 其内容和观点比其他栏目更易于被观众认同和接受, 所以在舆论导向方面的责任更为重大。因此在谈话节目的主题设计中, 要特别注意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所选择的话题要反映中国在民族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伟大实践, 要引导观众正确地认识社会和经济形势, 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各项方针政策,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 要有自觉的平民意识

平民意识, 就是把观众作为主体, 在策划和设计选题时要有大众观念, 从平民的角度出发, 紧密地贴近社会生活, 关注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变化。在这方面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鲁豫有约》的主题设计, 除了一些文化名人、演艺明星和有争议有故事的普通人物外, 还涵盖了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善也给予了关注, 也逐渐把视线投向各个行业角落有故事的人群。例如, 《毕业择业梦想和选择》就是讲述了几个普通大学毕业生的故事, 被请上节目的不仅有平民百姓, 还有未婚妈妈、后舍男生、艺考学生等, 选择的话题都体现了一种来自平民的人文关怀。这种自觉的平民意识是做好谈话节目主题策划和设计的重要前提。为了做到这些, 节目的策划者应该经常深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 特别注意吸收那些来自民间的话题, 对其进行加工提炼而成为具有普遍性的话题。

4 要有开放的参与交流态度

谈话节目不同于新闻、教育、文艺等节目形式, 不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播或教育节目, 而是一种与观众双向的、互动的、参与式的节目形式, 强调参与者的倾述、倾听和交流, 是电视谈话节目的主要特点之一。要办好谈话节目, 就要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平等、自由的对话、交流、沟通的空间。因此, 谈话节目的主题设计, 不应该是结论性的, 而应该是开放的, 应该是能够平等交流的, 要能够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参与热情。要使观众觉得有话可说, 并且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样才能为充分展开讨论和交流留下空间。

主题设计是电视谈话节目的中心环节。为了做好主题设计, 需要节目主创人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 努力学习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增强对社会生活的敏感性, 把握时代发展脉搏, 以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平民意识, 与广大电视观众进行平等、自由、坦诚的对话与交流, 为他们带来更多更好的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主题曲 篇2

赵丽颖倾情献唱的谍战大剧《胭脂》主题曲 《心念》,歌曲由金牌词曲搭档陈曦、董冬冬 倾力打造,且听巾帼不让须眉,热血蜕变的声音!

歌曲歌词:

赵丽颖 - 心念

《胭脂》电视剧主题曲

作词:陈曦

作曲:董冬冬

指尖 划过漫长黑夜

火焰 不知何时熄灭

一别 未曾道声再见

你我 之间

如约 采红蓝花几片

只愿 共赏似水流年

转眼 已是海角天边

许久 未见

啦啦啦啦 谁在窗前

啦啦啦啦 心轻轻念

啦啦啦啦 爱随风摇曳

啦啦啦啦 总有一天

啦啦啦啦 梦会实现

啦啦啦啦 爱不顾一切

隐约 天空开出白莲

渐渐 坠入深蓝海面

想念 你微笑的瞬间

未曾 改变

啦啦啦啦 谁在窗前

啦啦啦啦 心轻轻念

啦啦啦啦 爱随风摇曳

啦啦啦啦 总有一天

啦啦啦啦 梦会实现

2007地面数字电视主题词 篇3

1关键词1:商业模式

点评:走向成熟的多元化

地面数字电视的商业应用,基本可分为三个层面:移动接收(公交、出租车、私家车等车载平台)、固定接收(家庭客厅。楼宇电视)及手持终端接收。2007年,各地商业运营模式层次日渐丰富,是走向成熟多元化的标志。

车载电视是地面运营商最早介入的领域,车载广告亦是发展初期最主要甚至惟一的收入来源。随着内容逐步丰富及网络覆盖逐步完善,车载电视这一媒体形式在融入老百姓生活的同时,也逐渐得到广告主的认同。2007年,多地的车载广告业务开始实现赢利,佼佼者如山西;上海、北京、南京并开始大力拓展地铁平台,成为另一个潜在金矿。

在出租车及私家车市场,将地面电视与GPS及智能交通系统捆绑推行,暗合着Telematics(车载远程信息处理)的价值取向,不但可建立向用户直接收费的模式,还可通过LBS(位置服务)建立精准广告推送平台。

从国际上看,面向家庭客厅的固定覆盖,其实是地面电视的“基本盘”。在国内,农村及城市周边家庭用户的地面数字电视收视需求,已在湖南等地的运营实践中得以证明。由于收视费低廉、本地节目丰富,辅以市场方式推广,不但解决了运营商的资金瓶颈,更解决了农村及城郊地区看电视难的老问题。并且,在有线“盲区”推进,利益纠纷相对较少,随着行业政策开闸,未来城市用户的拓展也是极为诱人的可选项。

2关键词2:联合发展

点评:“虚拟运营商”促成资本与资源效益最大化

出于降低内容成本、资源综合利用的考虑,地面数字电视运营商早就在探讨联合发展之路,并一度达成初步共识,但实际推进速度缓慢。2007年,我们注意到行业外资本在车载、楼宇视频广告联播业务上的长期投入开始取得回报,“虚拟运营商”联合“网络运营商”的模式日渐稳固。

目前,除东方明珠、北广传媒移动电视分守上海、北京之外,世通华纳、华视传媒、巴士在线在全国的触角日渐庞大,在与各地运营商联合发展的同时,带来资金、人才和新的市场理念,使各地运营商的实力迅速壮大。并且,这种合作可将广电的行业监管变成自身优势,尤其在楼宇广告领域开始动摇分众传媒的霸主地位。近期分众大力进军互联网广告市场,一方面是拓展新的增长点,但原有业务受到强力冲击也是重要原因。

随着华视传媒在纳斯达克上市,央视开始收编巴士在线涌入,该市场的资金和巨头会不断增加,2008将变数不断。

3关键词3:国标·政策

点评:配套滞后于市场

国家强制标准虽然在2006年就已出台,但由于融合方案的芯片,发射及检测设备未及时推出,导致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一系列规划工作无法开展。作为应用部门,广电总局不得已在2007年连续发布两个公告,强调国标转换中的规范性管理。

在07年的多次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到,由于政策层面的不明朗,即使业绩出色的运营商也忌讳谈及成功运营经验,是为遗憾。

2008年,随着地面数字电视的商业价值进一步凸显,从上到下的政策操作亟待明朗,以避免加剧竞争混乱的局面。尤其在省一级,很多部门都想成为移动电视运营主体,如果政策不明朗,彼此扯皮甚至“告状”会带来太多被动,只能延误市场机会。

4关键词4:产业链

点评:发端稳步前进,终端渴望井喷

地面数字电视的运营推进,为发射机,激励器、单频网适配器及测试设备、信号源设备带来市场需求。NEC、北广电子、吉兆、东芝等发射机厂商,数码视线、成都新光、杭州数电、UBS、ENENSYSY、TeamCast芝测、飞创力、蓝拓扑、复曦等企业,都已开始感受到地面数字电视的春江水暖。

其中,完善网络覆盖是商业运营的重要保障,三维通信推出的信号增补器已开始在北京、重庆等地区实现商业应用。

与发端相比,面向大众市场的终端厂家更加渴望井喷机会。无论机顶盒还是一体机,符合国标要求的全模式芯片是技术基础,运营商的标准过渡是运营保障。

07年上半年,美国凌汛宣布推出3款全国标系列芯片:定位于机顶盒市场的8G13,针对一体机的8G42,低功耗,用于便携移动设备的8GL5。

年末,记者获悉上海一家芯片公司即将推出国标单多载波融合接收芯片,创造性地发明了在不需要增加额外逻辑的情况下,实现国标单多载波融合接收,目前正处于最后的第三方测试阶段(有关进展请关注本刊后续报道)。

5关键词5:大事记

点评:07岁末热点频发

12月31日,香港地面数字电视正式开播,成为国内第一个全面实施“国标”并进入实际运营的地区。

12月18日,“CCTV移动传媒”正式开播,由央视国际移动传媒有限公司与巴士在线合作开展全国业务。

12月中旬,广电总局对地面国标的配套标准编制、以中央塔为单位的测试、北京和江苏构建单频网测试基本完成,并初步确立7种主要应用模式,北京08年元旦国标试播以模式4及模式5为主。

12月7日,华视传媒在美上市。

12月6日,《广电总局关于加强车载、楼宇等公共视听载体管理的通知》要求,通过公共视听载体播放视听节目必须经过依法审批,不得利用广告载体擅自播放视听节目。

12月5日,信息产业部正式发布UTI机卡分离电子行业标准,有助于彩电一体机的推广。

8月1日,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开始强制实施。

6月12日,广电总局《关于清理和规范地面数字电视技术试验的通知》要求,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进行技术试验。

创新是广播电视节目的永恒主题 篇4

关键词:策划,内容,互动

随着我国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和不断扩张, 使得新闻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 寻找生存发展空间, 就得在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可听性、可看性上下功夫。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 就必须常变常新, 增强节目的丰富多彩性, 才能留住受众。笔者试图通过策划、内容、互动等方面改革创新, 探索一些路径, 为有效提高现代化广播电视节目的生命质量抛砖引玉。

一、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创新意识

成功的广播电视节目必然离不开精心策划, 没有好的策划, 也就没有好的节目。一个好的策划不仅能让人眼睛一亮, 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广播电视节目的竞争, 不仅体现在节目形式上、内容上、风格上的竞争, 更多表现在策划上的竞争, 风靡全国的江苏卫视名牌节目《非诚勿扰》和常州地方颇有知名度的常州新闻广播的《大嘴说闲话》就是好的例证。要想做好策划, 关键在于策划的定位。定位是一个节目的灵魂, 是节目市场的试金石。定位好, 既能把握受众的脉搏, 又能博得节目市场的认可。要想做好好的策划定位, 就必须在立意、原创、地域文化特征等方面下功夫。笔者以常州广播电视台节目为例, 抛砖引玉, 作一番探讨。

1. 立意奇巧, 是策划的前提。

广播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性必然要求我们广电人常变常新, 广播电视受众的需求也促使我们不断求变求新。只有常变常新、求变求新, 才能吸引住广播电视受众。要想做到常变常新、求变求新, 那就要在立意上下功夫, 争取办出特色、办出风格。常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也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活富裕、人民安康的乐活城市。常州人生活在具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积淀的吴语区, 以讲吴方言和吴文化为荣。2008年12月, 常州广播电视台推出自办特色方言脱口秀节目《生活369》, 节目初绽荧屏, 凭借亲切的常州方言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一下子赢得观众的喜爱, 节目一炮走红, 成为常州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收视率节节攀升, 赢得市场份额盆满钵满。

2. 立足原创, 是策划的根本。

原创就是要做别人没有的东西。对于我们广电人来说, 原创就是要办别人没有办的节目, 办出自己的风格、办出特色、办出个性来。《生活369》是常州广播电视台原创自办节目, 之所以一热再热, 关键是抓住了原创这一根本。《生活369》以亲切的常州方言为表现手法, 语言乡土气息浓郁、亲切自然、句句入心。节目不仅贴近生活, 贴近百姓, 也体现了常州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生活369》栏目在常州广播电视台走红, 拥有较高的收视率和大量的忠实观众, 这和常州广播电视台自办原创方言节目是分不开的。

3. 扎根本土, 是策划创新的源泉。

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地方文化同样是节目创新的源泉。在传承地域文化的使命下, 用本土语言做节目, 无疑会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常州广播电视台开辟方言栏目, 用常州话来说新闻、办节目, 具有乡土特色的方言节目, 不仅贴近与本土受众, 而且能够打动人心、求得共鸣。近年来, 常州广播电视台不断推出地方方言栏目, 如常州广播新闻频率的《大嘴说闲话》、电视生活频道的《生活369》等等之外, 2015年还将不断推出地方方言节目, 如广播方言脱口秀《今晚捌一捌》和电视方言脱口秀节目《童话常州》等。

二、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创新意识

“内容为王、质量为本”, 这是当代广播电视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没有好的节目、好的内容, 外在包装再精美也无法长久吸引受众。

1. 多接地气, 节目入心入情。

一切从实际出发, 深入现实生活、广泛联系群众, 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原则, 是我们做好广播电视节目的准则。只有坚持“三贴近”, 新闻宣传工作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才不会迷失方向。所以, 要想办好广播电视节目, 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 必须坚持服务百姓, 时刻关注那些与百姓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 从百姓的关切点上挖掘内涵, 并让百姓在最快的时间里了解到他们急需的信息;只有坚持“三贴近”原则, 才能使我们在第一时间获得来自基层群众、平民百姓鲜活的信息;只有坚持“三贴近”原则, 才能找到平民视角, 贴近百姓感情, 关怀百姓生活, 关注民众疾苦, 表达民众意愿;只有坚持“三贴近”原则, 才能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人性化语言, 这样的节目才能赢得民心, 在众多的媒体竞争态势面前才能不落下风, 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 使广播电视事业长盛不衰。

2. 利用新兴语态, 充实节目内容。

广播电视节目是用来收听收看的, 需要通俗易懂、准确流畅、形象生动, 这比书面语言更具吸引力。但在新媒体的环境下, 微博、微信等网络语言的大量涌现, 给我们带来了考验和挑战。营销策划专家何学林评价说:“微信是互联网行业最伟大的策划。它颠覆了传统的社交方式, 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 (1) “微博一条140个汉字的限制, 微信分享链接”, 都是倡导人们以简洁、个性化的语言进行表达。我们不得不承认, 网络语言有其快餐文化下的优势, 诙谐杂糅、随意简约、丰富多样, 更新更快。网络语言将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或产生的个体感受用一两句话就准确传神达意, 引发共鸣。这片言碎语, 甚至跳跃式的发散联想很难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运用。如果放弃这些新媒体语言, 势必与时代脱节、社会脱节, 也很难引起受众共鸣。常州广播电视台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 在常州新闻广播中开辟了小专栏“大嘴说闲话”, 用三五分钟时间对社会现象、网络现象、网络语言等进行评说, 丰富了节目内容, 拉近了听众距离, 让听众有所启迪。这一节目开播以来, 深受听众好评。

3. 改变主持风格, 丰满节目内容。

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创新和突破中最重要的一点, 是对当下社会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人与人之间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要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及了解。在过去的广播电视栏目当中, 比如关于心理谈话类节目, 更多的是关注选题的角度。而现在的心理谈话类节目则试图不再以说教的形式, 而是广泛地运用音乐、主持人的解说词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在内容的设计上多一份关怀, 多一份慰藉, 少一份拿腔拿调。如果主持人同时还能够帮助受众解决和克服情感上的障碍和困难, 用“润物细无声”语言去感动受众, 那么这样的节目无疑是受大众喜爱和认可的。

三、互动让广播电视节目更受欢迎

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 受众对节目的互动需求大幅度提高, 这种互动已经与原先写信、写邮件或者发短信的方式来参与节目大相径庭。以信的互动手法究其本质依然是被动的、单向的。如今广播电视的“开放性”优势更是显露无疑, 从过去的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网络论坛的参与到现在的电台、电视台节目博客和主持人微博及微信等等, 受众之间的互动更加多种多样了。常州人民广播电台这些年的广播创新节目中, 对听众的互动更加重视, 几乎很多栏目都让听众直接参与进来。一改过去简单的听众电话、信件参与, 而是现在的办“开放性”广播, 让听众直接走进直播间参与节目, 听众和主持人在直播室里互动娓娓交谈, 不仅使节目内容更生动、更出彩, 而且形式也让人耳目一新。听众直接进入直播间与主持人互动这种形式, 也成了节目不可分割的一种内容。随着“碎片化”时代的到来, “博客”逐渐被“微博”、“微信”取代。为了适应新形势和更好的为听众服务, 常州新闻广播申请了微信公众号, 安排专人负责, 每天更新内容和维护。这一互动方式对听众更具吸引力, 开通当天就有200多人关注。主持人、记者每天推送自己写的心情感悟、哲理故事、新闻事件或生活小常识等等, 利用微信功能发送节目预告, 提供节目点评, 收到了不错反响, 关注数与日俱增。现在常州新闻广播许多节目的主持人只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节目设多种互动方式, 节目的内容基本由听众本身来填满。

进入全媒体时代, “受众”的概念已经延伸为“用户”, 如何想尽一切办法、更好地为服务“用户”、留住“用户”, 是我们广播电视人需要不断研究探讨的, 只有从节目策划、节目内容、节目互动等各个环节注重持续发展, 才能闯出一条面对新媒体冲击下适合广播电视发展的特色道路。

注释

电视节目主题曲 篇5

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Jay:

假装我们还在一块

我真的演不出来

还是不习惯你不在

这身份转变太快

aMEI:

画面里不需要旁白

却谁都看的出来

是我情绪涌了上来

想哭却一片空白

Jay:

雪地里相爱

他们说零下已结晶的誓言不会坏

合:

但爱的状态

却不会永远都冰封

而透明的存在

合:

轻轻飘 落下来

许下的梦 融化的太快

或许我们都不该醒来

aMEI:

你还是住在我的回忆里不出来

Jay:

让我们微笑离开让故事留下来

合:

放手后爱依然在

雪融了就应该花开

缘若尽了

就不该再重来

aMEI:

你依旧住在我的回忆里不出来

Jay:

我离开将你的手交给下个最爱

aMEI:

纠缠与

合:

Oh 固执等待

反而是另一种伤害

彼此紧握的手松开

去拥抱更多未来

Jay:

错过的时间怎么买

谁都付不出来

aMEI:

或许我们学会释怀

让过去安静下来

合:

雪地里相爱

他们说零下已结晶的誓言不会坏

但爱的状态

却不会永远都冰封

而透明的存在

合:

轻轻飘 落下来

许下的梦融化的太快

或许我们都不该醒来

aMEI:

你还是住在我的回忆里不出来

Jay:

让我们微笑离开让故事留下来

合:

放手后爱依然在

雪融了就应该花开

缘若尽了

就不该再重来

aMEI:

你依旧住在我的回忆里不出来

Jay:

我离开将你的手交给下个

合:

最爱

aMEI:

纠缠与

合:

Oh 固执等待

反而是另一种伤害

彼此紧握的手松开

去拥抱更多未来

乐曲背景:

据台湾媒体报道,天王、天后碰头会擦出什么火花?周杰伦、张惠妹[微博]首度合唱情歌《不该》,可惜两人拍摄MV仅有对嘴画面,aMEI调侃道:“我可以在成为你的J女郎吗?”让周杰伦当场笑岔气,大赞:“你满幽默的!”

张惠妹早周董出道4年,过去双方只在演唱会互相站台,为了此次合作周杰伦伤透脑筋,特别针对两人音域量身谱写新歌,aMEI直夸周杰伦非常擅长创作情歌,“一听到Demo时,哇!它一定是非常Hit的一首对唱情歌!他要找我合唱,我就觉得非常荣幸!”

aMEI表示在录音室听周杰伦唱歌极为享受,周杰伦自曝主因,笑说:“她的录音室好像一个豪华饭店一样!”一来一往互相展现出好交情。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致青春电视剧歌曲大全

2.电视剧《匆匆那年》经典励志语录

3.十大最受欢迎的晚会背景歌曲推荐

4.经典高考励志歌曲推荐

5.最新励志电视剧大全

6.军旅励志电视剧排行榜

7.中国经典励志电视剧

8.香港十大励志歌曲推荐

电视节目主题曲 篇6

美即力量,这正是《大唐芙蓉园》所渲染的艺术主题。

杨玉环,天生丽质,聪颖率真。由儒学大师的父亲一手养大,视其为掌上明珠。父亲对玉环的管教是严格的:连皇上驾临东都洛阳这样的大仪仗场面,父亲都不允许玉环去观看,理由是“你那《论语》还没背下来”;某个早晨发现玉环手握一块男子的玉佩就寝时,父亲几乎动用家法责罚她;天赐良机,玉环被选为咸宜公主婚礼上八名伴嫁的女嫔从之一,在进宫演练时被公主的弟弟寿王一眼相中。天下会有哪个父亲能不为女儿成为王妃而欣喜呢!但此时的玉环心中另有所爱。面对女儿的纯真,父亲动之以情,晓之以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咱们都是皇上的子民,都要按皇上的旨意办。”杨玉环就是成长在这样的父爱和古训中!“公辅之门,清白流庆。诞锺粹美,含章秀出。”是对她少年时代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一次偶遇,皇家羽林军的折冲都尉彭勃刹时被少女玉环的纯美折服,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连我的马都被惊着了!”从此,“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彭勃不仅说出了这样的爱情誓言,还用他的整个生命践行了他这样的爱情理想。杨玉环,成为了后来的寿王妃,太真法师,皇贵妃,彭勃始终是她柏拉图式的精神恋人。他们似有若无的见面和交流令人心驰神往;作为守卫皇宫的将军和只能“听天由命”的柔弱女子之间,构成了一幅最优美的爱情画面;贵妃被赐死,彭将军拔剑自刎。怎样的可歌可泣!

命运使然,杨玉环成为了寿王妃。新婚之夜,寿王对她说:“你不论是哭泣,皱眉,还是微笑,都好看。”她的美貌即是一种表情,一种语言,别人的回应只能是一个字,那就是:“爱。”难怪寿王对玉环说:“这世上最难的一件事就是让别人不喜欢你。”何况这奇女子生性好动,喜爱韵律,自幼便与仙乐坊的舞女谢阿蛮结为挚友,共同以舞为乐。在提倡“以舞娱民”的时代,她正是美的化身!她的舞姿有多美?我们来看看剧中的情节:某个清晨,还在睡梦中的寿王殿下被闯进寝室的佣人们吵醒,只见他们大惊失色地喊道:“寿王妃她疯了!”寿王随之出门,他亦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不过他的感觉是:玉环的舞姿令他“醍醐灌顶,荡气回肠!”

千古绝唱!唐玄宗李隆基在芙蓉园的御宴宫第一次见到了寿王妃杨玉环。此时,他是她的“父皇”,她是他的“儿臣”。伦理,道德,这对爱情具有怎样的杀伤力啊!然而,美的力量,爱的力量,又会创造怎样的人间奇迹呢?我们只是看到,在杨玉环的纯真面前,李隆基的爱情里又多了一份慈祥。别人在皇上面前讲话,都是诚惶诚恐,只有这位“妙人儿”只说“真话”。其实,语言之于琴瑟和谐的他们来说还有意义吗?《承天曲》,《紫云回》也只是他们生活中的有趣游戏而已。难怪日后连武慧妃为了让皇上心情好一些,都要叫玉环梳成千秋节那天的发型来见父皇;在日后的“骊山巧遇”中,我们注意到两个细节:李隆基和高力士在一起,他听到了一阵马鸣声,问道:“是谁在那儿骑马?”转而他又立即说:“刚才策马奔飞的是寿王妃,让她上来,朕要与她说话。”在寿王妃走进他时,他把自己的龙头拐杖藏在了桌下。这些细节说明什么?他们已然是对方的心上人,才有了这样的心灵感应。而且我们的大皇帝在下意识地回避“年龄问题”;一组婆罗门组曲见证了他们的“知音相和”:他从她的舞姿中看到了日月春秋,而她则见识了大唐一流的鼓手;“马球场竞技”的欢乐场面,已然让李隆基“情不能自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药算是吃上了,朕离不开她了!”她终于成了他的“太真妃”,“贵妃”。他们生活在一个被叫做“梨园”的世界里,用“霓裳羽衣曲”诉说着他们心中的柔情蜜意;他们成就了千古绝唱的“长恨歌”,成为我们世代相传的“爱与美”的佳话!

对于爱,对于美,我们倒底了解多少?又能用怎样的语言去表达我们的感觉?剧中的这些话语应该能让我们有所感悟吧:“后宫佳丽三千,朕只有和你在一起时才感到安宁,你是上天赐予朕的尤物。”“朕什么都可以不要,就是不能不要你。”这是李隆基对杨玉环的情话;而别人又是怎么看他们俩之间的情爱呢?陪玉环一起长大的钊哥是这样描述的:“彼此都是对方的明灯,相映生辉,难得的默契呀!”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代君主唐明皇为求得一瓢弱水的杨玉环做他的贵妃,不仅赠予她一件貂皮斗篷,还按胡人的礼节为她跪了下来;而寿王殿下因为思念这位女子,几近疯狂,愤怒地砸碎了他曾经供她翩翩起舞的大床,也砸伤了自己的脚,终成瘸子;“曾经沧海”的李隆基为了想要“癫一次,狂一次”,私约了虢国夫人在华清池幽会,被贵妃发现,她立即搬出了皇上的寝宫,还赌气回了娘家。离开了贵妃的皇上还就是“吃不下饭,睡不了觉”。大家几经周折,才给皇上带回贵妃的一缕头发,他捧着这缕头发犹如捧着自己的一颗心,不管是否三更半夜,只要立即开丽苑门,接贵妃回宫。从此,他们天上人间,不再孤单。

美是什么?《大唐芙蓉园》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美,是力量,是生命的源泉。

(作者系长安大学学生)

如何创新电视新闻主题报道 篇7

要想将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做好, 则必须从以往落后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 为此, 可通过对前期做好详细的策划, 找出具有新闻价值的切入点, 深入挖掘新颖的事情开展全面的报道, 做到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有效融合, 我们可以在采访的过程当中, 更改传统的报道思维方式, 把新闻报道的价值主体从国家政府的立场逐渐转变为以社会、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去, 贴近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及切身利益, 同时可以通过不断的加强电视主题报道的涵盖内容可视性来促使新闻主题报道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我们可以通过进行理性分析及新闻报道价值的判断来挖掘出新闻报道中的实质性含义, 引发大众进行深入的思考, 以此达成共识。

1 紧扣主题有效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主题报道指的是具备显著的主题思想的新闻报道, 是新闻媒体通过对发生的客观事实报道所表达的一种主观意图, 此种新闻报道的方式通常是新闻与宣传融为一体的, 可以很好的展现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最大限度发挥舆论的宣传作用。

主题报道新闻需要记者对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战略思想、具体决策部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牢牢地把握住中心工作的大局和实质性内涵, 从而把重大的主题宣传转变为具有较强可视性、说服力及新闻性的节目, 既有高远的立意, 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 又能使新闻报道深入人心。

2 体验式报道提高节目感染力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 就要亲自去尝一尝。在主题新闻报道中, 记者不单作为新闻的观察者、报道者, 更是一个亲历者、记录者。要主动参加到整个新闻报道当中, 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展现新闻主题的宣传内容, 真正去把握新闻事实的脉搏, 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传播给大众, 让大家对整个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和典型, 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从而使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现场感, 直入人心。

3 坚持以人为本选择主题增加观众认同感

电视媒介的具象化特点, 可以使电视新闻在塑造新闻人物上具备较强的感染力。做好主题报道, 要在力争生动鲜活的基础上, 尽量做到新闻人物化、人物个性化、故事化, 故事细节化。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县委书记风采》冯振东:到一线去当好总指挥。讲的是陕西富县这几年进入快速发展期, 拆迁、土地这些发展中遇到的最难缠的问题也多了起来, 富县县委书记冯振东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 到一线去, 和群众面对面。全片主要通过三个故事来塑造人物典型:1) 冯振东参加榆树村村民说事会, 解决群众蔬菜大棚拆了, 但是地却没有还给村民的矛盾。2) 冒雨到苹果主产区北道德乡的东村, 看看新的防雹网安装好了没有。3) 茶坊镇近400户群众拆迁的事。同期声, 冯振东:“因为你走完你自己管辖范围的县乡村, 然后你才能真正了解你所管辖的乡镇和农村的实际情况。你与老百姓沟通的时候, 老百姓才感觉到你是他的人。”冯振东的语言也非常朴实, 通过他深入群众中间, 察看民情、解决矛盾的一件件日常工作, 把优秀县委书记的风采鲜活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因此, 一些重大的新闻主题宣传, 就是要以人为本、选好人物、讲好故事。将严肃、宏大的选题转变为立体化、生动化的报道, 有效的展现出新闻主题报道的服务性与贴近性, 在外在形式、涵盖内容及表现手法上做到进一步的创新。

4 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

做到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创新, 就要突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和套路, 以严谨的思维、敏锐的洞察视角来看待及思考每一个发生的问题。站在全新的角度, 真正的深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 通过积累知识及各方面经验, 激发出全新的创意, 摒弃以往陈旧的模式化新闻报道思维方式。在电视新闻当中, 尤其是将导向作为核心任务的电视新闻主题报道, 需在报道形式、涵盖内容及新闻的表现手法上做到一定的创新, 这样才能够获得最终新闻的话语权, 完成自己应有的任务及新闻使命。可以采用多元化的电视新闻要素, 在新闻报道外在形式、节目片头、制作、包装、外在风格的打造上创新, 达到新闻报道内容与外在形式的完美融合, 彰显新闻主题报道的重要意义, 以达到电视受众求新、求变的接受性心理, 给予新闻主题报道一种强烈的时代感。

5 主题报道要创新抓好细节是关键

真实性是新闻报道所具备的独特力量, 现场性是新闻报道的魅力所在, 创新性则是新闻报道所具备的重大价值, 所以, 高质量的电视新闻主题报道需坚持见人见事见细节, 将静态新闻动态化。通常, 抓住细节是新闻记者采访成功的重要法宝。主题报道的时间多在3分钟左右, 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 若想完整的体现出新闻故事的详细过程, 深挖新闻人物的心里变化, 刻画新闻人物所具有的个性, 把握好每一个细微的新闻环境, 都需要记者编辑开动脑筋、下足功夫、善于发现, 永远走在创新的路上。此外, 新闻记者需要把握好每一个现场出镜的机会, 丰富自己的语言, 让受众产生生动感, 针对每一篇新闻稿件, 都要严格的遵循新闻规律, 认真的进行思考, 深入采访、仔细的写作, 我们的主题报道源于新闻现场, 是对新闻现场的实际性调查出得来的, 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挖掘出新闻的实质性主题。

6 结论

在各行业均在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当今社会, 电视观众同样也对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希望能够从电视上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 同样希望能够得到更好的观看与阅读享受。这便要求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相关编辑人员能够更新资料库, 做到与时俱进, 创新编辑思路, 用发展的验光去制作电视新闻主题报道, 结合过去与未来, 立足现在, 创造出让更多观者喜爱的电视新闻主题报道, 进而稳定群众, 提升电视新闻的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其感染力与号召力, 更好的服务观众。

参考文献

[1]时汉枫.论电视主题报道的形象化表达[J].新闻爱好者, 2011 (8) .

电视节目主题曲 篇8

新一轮的电视交友节目缘何异军突起, 成为各家卫视收视率大战的关键棋子?它有着怎样的呈现样态, 它在传播过程又突显出哪些不同于传统电视征婚交友节目的特征?新派电视交友节目如何走的更远?本文将在对6家省级卫视的6档电视交友栏目总结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并对比国外同类节目, 探讨这些问题。

一、新派电视交友节目兴起的背景

(一) “剩时代”来临为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兴起提供了最根本的需求

“败犬”、“剩女”、“草食男”等词汇对当下的我们来说, 并不陌生。这些新词汇的诞生, 鲜明地反映了当下“剩男”、“剩女”当道的状况。而这些“剩一族”往往是当下社会的中坚力量, 其中不乏被戏称为“白骨精”的白领、精英、骨干。也正因此, 他们的婚姻爱情逐渐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而“剩男”、“剩女”大行其道, 除了受新的婚恋观的影响外, 交友环境单一, 也是他们“剩下”的重要因素。相亲这种形式虽传统, 却无疑是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因而说“剩时代”的潜在需求, 是激发新派电视交友节目兴起的最根本的动力。

(二) 广告时长新规促使综艺节目成为省级卫视收益的排头兵

晚间黄金时段电视剧的插播广告一直是各大电视台收入的重要来源。为此电视台在电视剧中多次、超长插播广告已然成为行业内默认的规则。然而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打破了这一行规。“规定”对电视剧插播广告的次数和时长作了明确规定:播出电视剧时, 可以在每集 (以45分钟计) 中插播2次商业广告, 每次时长不得超过1分30秒。其中, 在19:00至21:00之间播出电视剧时, 每集中可以插播1次商业广告, 时长不得超过1分钟[2]。这一规定使各大卫视不得不将广告播放的时段做出重大调整。而规定尚未对综艺节目插播广告做出明确限制, 这一“空白点”使各家卫视开发新的综艺节目, 抢夺收视率, 吸引广告投放成为必然选择。

(三) 电视交友节目本身的制作成本使其成为新开发的综艺节目中的潜力股

无论是十多年前的《玫瑰之约》、《非常男女》还是当下火爆的新派电视交友节目,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嘉宾的平民化。除了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有演艺明星参与外, 其余五家卫视的交友节目都力图给我们呈现平民化的嘉宾身份。此外, 当下火爆的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舞台布景也都很简单。一个规模并不大的演播厅, 几盏可供选择的灯就构成了主要的背景。但交友类节目不确定的结果本身却对广大观众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因而, 不需要像传统综艺节目那样支付大牌明星的巨额出场费, 不需要花大价钱置景做舞台效果, 这样的低成本制作使电视交友节目理所当然地成为新开发的综艺节目中的潜力股。

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兴起背景就决定了这类节目的重心, 已经不像十多年前的电视征婚节目一样, 以“生活服务型”作为节目的本初定位。新派电视交友节目与之前火爆荧幕的“选秀”、“记歌词”类节目在本质上有着根本的相近性, 它们只是电视台为争夺收视率而响应市场需求走出的一个关键棋子。

二、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呈现样态分析

六家卫视的电视交友节目, 在环节设置与嘉宾选择等方面各有特色, 而依据其风格的不同, 可将6档节目划分为三大类:

(一) 欧美风的《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为爱向前冲》

这三档节目中首先推出的是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 湖南卫视官网称这档节目的版权购自其战略合作伙伴英国Fre m antle公司, 享有Fre m antle公司国际经典电视交友节目《TAKE ME OUT》中国地区的独家专有版权[3]。而从已经播出的节目来看, 《我们约会吧》也可谓是标准的《TAKE ME OUT》中国大陆版, 无论是从节目的环节设置还是场景安排上, 二者都如出一辙。而此后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推出的《非诚勿扰》和《为爱向前冲》在主要环节及场景安排上与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也是大同小异。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甚至还掀起了版权之争。无论版权之争的结果怎样, 有一点是十分确定的, 就是两家卫视的节目走的都是欧美电视交友节目的路子。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推出的时间较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晚, 其节目在综合两者亮点的基础上加入了节目前身《冲关我最棒》的部分环节。总体来看, 整个节目既有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的影子, 也有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印记, 依然是欧美化的路子, 没有走出《TAKE ME OUT》的多个女生选一个男生, 以灭灯亮灯决定去留的框架。

(二) 日韩风的《爱情来敲门》

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作为这一轮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首播者, 其所走的路线与后来火爆荧屏的《我们约会吧》及《非诚勿扰》等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像后者那样男女比例悬殊, 而是通过“既有年轻艺人”, “又有现实中真实的情侣搭档”组成的五男五女, “在游戏中渗透进爱情的元素, 用游戏的方式叙述爱情的故事。”[4]节目的形态和风格与曾火爆一时的韩国明星配对综艺节目《情书》非常相似。《情书》的定位是明星纯娱乐性节目, 每期都有众多当红明星参加, 但配对结果只是一场游戏而已[5]。而《爱情来敲门》虽定位于“大型婚恋综艺娱乐节目”, 但从其节目表现来看, 综艺娱乐的成分远大于婚恋的成分。其自2009年12月19日开播至2010年2月6日的前八期节目, 嘉宾多为演艺圈人士, 知名明星之外还有很多不太知名的模特、歌手、演员。此外很多嘉宾即使在配对成功后, 在后来的节目中仍然重复出现, 仍以单身身份重新参加游戏, 再次配对。节目的风格实质上与韩国的《情书》以及日本的一些电视交友节目非常类似。

(三) 传统风的《相约星期六》和《缘来是你》

将历史最悠久的《相约星期六》 (1998年开播) 和刚刚改版推出的《缘来是你》 (2010年4月45日改版后推出) 一并归入到走传统风路线的电视相亲节目, 是因为二者虽在表现形式有很大不同, 但骨子里却仍然是传统的相亲节目路子。东方卫视的《相约星期六》1998年开播, 几经调整形成现在比较稳定的节目环节。嘉宾都是上海本地人或者在上海居住工作的人。节目设置的环节与前几年流行的八分钟约会的模式非常接近, 通过男女嘉宾之间的初见印象、对话以及游戏环节和心理专家的建议最终确定自己有意交往的对象。节目营造的氛围与荧屏下的相亲很类似。《缘来是你》改版之前的节目形式与《相约星期六》有些接近, 都是男女比例非常均衡的一对一选择。自今年4月25日改版之后, 节目的形式有所变化。引入当下流行的亮灯、灭灯的形式。但其采用的女儿和妈妈齐上阵的形式, 又不同于走欧美风的《我们约会吧》等节目。女儿带着妈妈相亲, 而且女儿与妈妈拥有独立选择权, 只有意见一致才算选择成功。这与现实荧屏下的生活更接近,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与中国的传统观念不谋而合的。这两档节目可谓是“新派”的形式, “传统”的内在。因而下文对新派电视交友的分析也主要集中在前两类节目上。

三、新派电视交友节目的特征分析

尽管当下的新派电视交友节目有着不同的呈现样态, 在节目环节设置、节目自身风格上有着很大的不同, 但与传统的电视交友节目相比, 它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 下面简单分析。

(一) 独创性较弱

当下风行的电视交友节目, 无论在环节设置还是舞台布景上普遍缺乏独创性。仅以本文作为样本分析的几档节目为例来看:《我们约会吧》是引进英国Fremantle公司的《TAKE ME OUT》的节目模式, 而与之雷同的《非诚勿扰》可谓是“二度山寨”。至于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则更可谓是“山寨的山寨”。贯穿节目始终的就是“闯关、亮灯、灭灯”三个关键词。而以游戏加感情为宣传点的《爱情来敲门》则是《情书》的本土化尝试。

(二) 作秀痕迹重

十多年前的《玫瑰之约》和《相约星期六》火爆荧屏的时候, 电视交友节目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是配对的成功率。而在当下的新派电视交友节目中, 相亲的功能被弱化到极低的程度。收视率的高低成为衡量节目成功的绝对标尺。以《非诚勿扰》为例, 其2010年3月份的7期节目中除3月13日的是以前节目的重新剪辑版外, 余下的6期节目, 出场男嘉宾共有25位, 而最终失败退场的有18位之多。虽然配对成功率低, 但其收视率却居高不下, 一度超越湖南卫视的王牌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 稳居同时段收视冠军。

但在高收视率的背后, 从《我们约会吧》的“人造美女”陈娟、“刻薄女”张中媛到《非诚勿扰》的“拜金女”马诺、“圣女”马伊咪, 到《为爱向前冲》中自信超过“凤姐”的何军荣再到《爱情来敲门》中的“冰山”贾宗超, 这些人借助电视交友节目这一平台大红大紫的同时, 也把新派电视交友节目作秀的一面无限放大。

(三) 真实性降低

真人秀节目中, 嘉宾身份的真实性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当下火爆的电视交友节目作为真人秀节目的一种形态, 因其高收视率, 人们对其嘉宾的身份更是多了一份关注。大热的《非诚勿扰》就曾一度被爆出其嘉宾多为兼职模特、艺校学生, 节目中出现的“富二代”、“小老板”身份都是假的[6]。而一直坚称“以真诚换回爱情的纯美”的《我们约会吧》也一度被质疑嘉宾张中媛和陈娟是节目组专门设置的“托”。据《武汉晨报》的报道, 近七成网友对当下大热的电视交友节目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7]。

当下火爆的几档电视交友节目, 多借鉴自西方的同类节目。而在相亲类真人秀诞生的西方, 其节目的操作手法也曾存在炒作、造假的状况[8]。在以收视率高低论成败的行业竞争中, 电视交友节目嘉宾身份造假, 节目真实性降低可以说是难以避免。

四、新派电视交友节目如何走的更远

当下新派电视交友节目在荧屏上一片火爆, 卫视频道、地面频道都一窝蜂地推出自己的征婚交友栏目。这类节目能火多久?它会不会像上一轮电视征婚节目一样短暂地火爆之后迅速归于平静。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 再火爆的节目最终都会归于平静?对当下火爆的电视交友节目来说, 目前最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保持住观众对这类节目的新鲜感, 尽可能长地保持住这类节目的生命力。文中提及的几家卫视台显然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几档电视交友节目也都在嘉宾和主持人的选择、冲突和悬念的营造上下足了工夫。

(一) 嘉宾的选择上

真人秀节目关键的字眼就是“真人”和“秀”, 因而其所选取的嘉宾一定要契合这两个字眼。他们可以普通、也可以张扬, 但必须要能够激发电视机前的我们的好或恶。节目的制作者也深知这一点, 湖南卫视官方网站上对此也毫不讳言, “导演组选人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必须判断一个人对收视是否有正面影响。你有你的存在价值, 导演才用你, 才让你秀。[9]”因而我们看到的是一群鲜有雷同的众生相。有让广大观众口诛笔伐的马诺、张中媛之列, 也有让观众默默祝福的普通到连名字都记不起的嘉宾。不管我们对这些嘉宾是褒是贬, 我们仍然在观看着, 讨论着这些节目, 为它们贡献着收视率。这样的嘉宾选择以收视率的标准来衡量就是成功的。

(二) 主持人的选择上

这些新开办的电视交友栏目的主持人都是所属台当红的主持人, 本身就有着相当的收视号召力。尽管各档节目中主持人的作用不尽相同, 有大兵和买红妹那样单纯地串场以保持节目连贯的, 也有何炅、孟非、沈涛那样控制节目节奏, 适时引导节目气氛的, 还有程雷、李彬那样自成一家风格的, 但他们各有各的魅力:何炅的亲和、孟非的尖锐、沈涛的平民、李彬的温情、程雷的幽默, 等等。这些“不可复制”的个性气质与节目风格相辅相成, 形成节目的活招牌, 吸引着广大观众的目光。

(三) 冲突和悬念的营造

真人秀节目离不开紧张、激烈的冲突, 因为它们要在有限的时间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 将矛盾和冲突典型化, 才能吸引观众。当下的电视交友节目也很积极地营造冲突和悬念。以收视率最高的《非诚勿扰》为例来看, 它几乎每一期节目都有一个话题争端, 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冲突和悬念。“富二代”的显摆、“凤凰男”的自卑和自尊、“拜金女”的出口伤人, 这些现场的冲突都构成了《非诚勿扰》非常有看点的娱乐和现实元素。而被誉为《非诚勿扰》最帅男嘉宾的刘丞的曲折选择, 可谓是《非诚勿扰》悬念制造上的一个经典记录。长相帅气的刘丞第一次参与节目, 选择了比自己大20岁的杨蔓, 后被拒绝退场。就在观众们为他的选择惊异的时候, 刘丞第二次来到节目, 称要感谢一个下了节目安慰他的女生, 最终二人牵手走出演播厅。这样的曲折和悬念堪比电视剧剧情。就在这样的冲突和悬念下, 当期节目创造了又一个收视率神话。

确实, 这些要素在各档节目的高收视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一档好的电视交友节目仅靠这些并不够。电视交友节目, 无论其表现风格和呈现样式如何变化, 始终脱离不了“真”和“情”两个字。嘉宾身份、现场反应、流露出的情感, 等等必须要真, 只有这样的节目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才经得起观众在新鲜感过后的耐心品评。

综上来看, 通过对新派电视交友节目兴起背景、呈现样态、特征等方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当下火热的电视交友节目, 并没有脱离一般真人秀节目的套路, 进而呈现出情感类真人秀节目的特色, 它仍然是以各种手法追求高收视率为最终极目的。也许正如《非诚勿扰》所宣扬的“我们只提供邂逅, 不包办爱情”的宗旨一样, 我们只能把这类节目看做偏离了主题的综艺真人秀, 而不是情感真人秀。

参考文献

[1]“剩时代”悄然而至交友节目卷土重来http://www.iqilu.com/html/weishi/aqlqm/news/2010/0307/194126.html.

[2]广电总局:电视剧黄金时段插播广告不许超60秒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09/0911/A20090911534214.shtml.

[3]湖南卫视关注“剩时代”青年情感《我们约会吧》今晚830首播http://zixun.hunantv.com/hntv/20091223/528978.html.

[4]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栏目介绍http://www.iqilu.com/html/weishi/aqlqm/news/2010/0309/195760.html.

[5]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节目研发中心.06_07节目模式报告[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7.

[6]相亲节目将终结中国电视?http://news.163.com/10/0401/23/637KHOK9000146BB.html.

[7]全球电视相亲节目多作假美国闹剧频日本托儿多http://ent.sina.com.cn/v/m/2010-04-20/15232935809.shtml.

[8]全球电视相亲节目多作假美国闹剧频日本托儿多http://ent.sina.com.cn/v/m/2010-04-20/15232935809.shtml.

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微切入” 篇9

关键词: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微切入”

如何使电视新闻重大主题报道更加丰满、鲜活, 切实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 笔者认为除了在采访活动中围绕主题, 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反映和深化主题, 开展宽领域、多角度、立体化的采访外, 还要贴合“走转改”活动, 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选准主题切入点, 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国家政策等宏观背景, 恰如其分地驾驭现场情境, 用新闻的温度关注民生, 以生活细节彰显平实, 实施好主题报道从新从活、从细从微突破的“微切入”。

一、运用对比深度切入, 寻求主题报道与宏观背景同步合拍

主题报道对于引导社会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 往往可以选择具有印证性的事实切入新闻, 以突显新闻所彰显的意义。对比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切入手法, 常常让观众记忆深刻, 历久弥新。运用好对比手法需要记者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 对国家政策、时代趋势和宏观大局有清晰的概念和清醒的理解, 并在现场精心筛选、提炼与主题保持一致的新闻事物, 通过纵向比照和横向对照来切入新闻主题。

自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以来, 全国上下劲吹廉政节俭之风, 本台记者在参加当地万吨级海港通航仪式采访中, 敏锐地捕捉到“精简会议活动、厉行勤俭节约”与通航仪式的具体联系, 随即在简朴的现场策划采制了《港口通航劲吹节俭风》的主题报道, 在主题报道中, 记者敏锐地捕捉到新闻活动现场的新特点、新变化, 并与宏观背景紧密结合, 通过细致生动的对比描述自然切入, 导入主题, 不仅丰富了新闻内涵, 深化了新闻主题, 而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舆论宣传效果。

二、置身现场真实切入, 寻找主题报道与新闻情景同频共振

电视新闻现场以其形象直观的视听效果让人如临其境, 更容易打动人, 引起受众共鸣, 从而更大程度上产生认知感、认同感。这种切入的形式常常用“走进”、“看到”等词语交待当时现场的方位, 并以此牵引受众自然而然介入其中。这一方式也是目前主题性报道最为常用的切入方式, 直观大方。

置身新闻现场, 适时情境切入。记者来到所选择的典型背景下, 让镜头牵引观众进入现场, 记者娓娓道来, 质朴率真地介绍情况、交代背景, 阐释感受, 从而达到主题报道和新闻情景的和谐一致与有机统一。

三、温度新闻人文切入, 寻找主题报道与民生热点有机结合

主题报道从新闻舆论宣传的导向需要出发, 常带有政治高度, 但并不影响新闻的温度, 因为新闻宣传与党和政府为民服务、民生为本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 并不矛盾。为避免主题报道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可能出现的唱高调、内容空乏、形式枯燥的现象, 主题报道的切入点应该力求在民生热点中寻找着力点, 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

地方台关于“两会”的主题报道常做却难以出新, 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往往就会议报会议, 聚焦民情反映民生的拓展力度和深度不够, 切入点会出现高高在上, 浮在表面沉不下去的情况。针对这一现状, 本台在去年地方“两会”报道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采制了《聆听基层声音关注民生热点》、《惠民工程:让我们老百姓更幸福》等5篇系列报道, 当中有一篇《一份沉甸甸的议案: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的报道, 是这样切入的:“记者现场发现在每年的人代会上凝聚了广大人大代表心血智慧、群众诉求愿望的代表建议案总是格外地受到关注, 根据大会议案工作人员的介绍, 今年大会的一号议案是由合德镇代表团提交的保护母亲河射阳河, 确保饮用水安全的议案。我们首先来到合德镇代表团的驻地进行探访。”在围绕提出议案的出炉过程采访人大代表后, 记者还亲临母亲河, 展开了深入报道。

四、彰显平实自然切入, 主题报道与生活细节协奏共鸣

生活细节可能是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所熟知的细枝末节和微小事物, 往往被忽略可又是那么熟悉和亲切。这里提倡主题报道中从生活细节切入就是要从小处着眼、见人见事, 更能吸引观众眼球、打动人感染人。

本台记者在采制“走基层”主题报道时, 深入长荡镇六合村采访大学生村官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增收致富的情况。有一篇重点报道《“阿黄”的熟人》正是从大学生村官和农民的家犬非常熟悉开始切入:“一大早, 大学生村官丁书伟就来到村里养殖户傅玉仁的牛棚里, 了解最近水牛喂养的情况。老傅家的“阿黄”一看到她便亲昵的迎了上来, 摇头摆尾可热乎着呢。”这样的细节化切入可以说一下子拉近了干群的距离, 由此也引出了村官与群众打成一片的真实故事, 没有矫揉造作之感, 显得格外质朴自然。

电视节目主题曲 篇10

1.1 追求画面的个性化特色

在新闻主题的表达中要充分、正确地加入电视画面语言表达具体的新闻内容,追求画面的个性化特色;体现出电视画面的冲击力,用视觉和言语上的表现力去感染观众,使观众受到启发,感受到新闻主题的灵魂所在,能够从中感受到新闻的魅力,体验到更多的人生价值;同时,体现出电视画面的感染力,用电视画面语言把观众带到现实的环境中,体验到现实中群众的疾苦,了解群众最真实的生活,发现社会最真实的一面,在社会环境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通过电视画面语言成功地再现新闻事件中的真实面貌,用真实的画面和语言去阐述最真实的市井百态,表达出小人物的心理和不同人物对世界的看法,用新闻人物去描绘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心理,用细微的言语和表情去表达最真实的感受。在新闻主题的阐述中不能缺少阐述要素,通过相应的要素体现出新闻的全部内容和精神内涵,并用这些要素表达出最正确的看法,使人们能从中受益。

从观众的感受出发,使新闻主题能够与观众的感受相吻合,能够得到观众的反馈,能够使群众有切身的体会,并激发群众观看新闻的兴趣。通过电视画面情景渲染既定的氛围,使人们感受到新闻中的情景,并在情境中体验到最真实的生活,用渲染的方式表达出新闻中的中心思想,让观众体会到灾难的突发性和残酷性,了解新闻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影响因素,使观众了解到新闻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并透过新闻现象看到生活的本质。

1.2 提高和丰富新闻画面场景的表现力

在新闻主题的表达中要充分、正确地加入电视画面语言表达具体的新闻内容,提高和丰富新闻画面场景的表现力,用最全面和丰富的画面场景去体现完整而深刻的表现力,表现出新闻的主旨和最深刻的内容,用画面场景去阐述最真实的新闻内容,还原出最真实的新闻背景和新闻表现力。用全面的方式去感染观众,让观众体会到新闻所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用最合理的方式去表达新闻最真的内容。

用视觉去表达新闻内涵,用视觉去还原最新的影像,并用审美的方式去感染观众,让观众体会到新闻最真实的内容,让观众理解新闻的必要性;要满足观众的需求,用需求去拉动市场,让更多的观众喜欢通过电视画面去表达新闻主题;把现场画面纳入到合理的范围内,确保影像的播放符合法律的规定,确保影像能够产生一定的正能量,能够体现出社会的价值。

找到新闻的变化点,并根据具体的变化体会到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要不断地在镜头中找到新闻的核心点,了解新闻中存在的真实事件和隐藏的真实事件;找到新闻的主次关系,根据新闻的不同层面了解到新闻事件的真实面貌,清楚哪些时间是“因”哪些事件是“果”;了解事件的重要决定因素,用主体事件去表达新闻的灵魂,产生一定的视觉效果;用流畅的语言和画面去表达新闻的现实意义,用最真实的语言和画面调动电视画面的影响力,用新闻语言去表达最正确的新闻主题。

2 运用电视画面语言表达新闻主题应坚持的原则

2.1 要注意和重视画面的真实性

在新闻主题的播放中要充分运用电视画面语言,并坚持一定的原则。注意和重视画面的真实性,把真实性作为生命去开发新闻的潜能;不断坚持走真实性的道路,用真实作为一种目标去传播新闻;注意电视画面和语言的真实性,确保播出的内容能够符合真实性的效果。

新闻中的内容必须是新近发生、发现或变动着的有价值的事实报道,要使整体的内容能够产生一定的价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并且要具有时效性和全新的新闻视角,反映出社会的现象,表达出一定的新闻意义;确保新闻画面和新闻语言的真实性,保证观众观看到真实的画面,体会到真实的语言,并在画面中找到事件的发展次序和关键点,能够从新闻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新闻工作人员不能有意的安排新闻人物场景或插入虚假的一些语言和画面,使新闻失去了真实性,导致整体的内容失去了新闻的意义,一些虚假的场景误导了观众对事件的认识,使观众不能辨别事件的原委。在新闻的播放中要使新闻的主题能够完美的呈献给观众,使观众清晰新闻的着重点,能够开发观众的思维逻辑性,让观众在观看中体会到新闻最真实、最有价值的一面。

2.2 要注意和重视画面的协调

在新闻主题的播放中要充分运用电视画面语言,并坚持一定的原则。注意和重视画面的协调,画面是构成和表现新闻主题的基本元素之一;使各种有价值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并注意所有画面的协调性;使用特殊的语言符号去表达画面最真实的内容,使特殊的观众能够体会画面的真实含义,了解新闻所具备的真实表现力。

使画面能够真实的表达出主题,画面内容应当反映出主题的真实内容,并且表达出的主题还应该具备准确性;用真实和准确的形象去表达新闻的真正含义,通过对画面中形象的播放,用形象去挖掘新闻中最真实一面;注意各种形象的协调性,保证观众能够了解事件的发展顺序和原委。

电视主题报道的误区和优化办法 篇11

一、电视主题报道存在的误区

(一) 观念认识偏差

许多记者认为, 主题报道讲政治, 以宣传为主, 是主流媒体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 还有一些记者把主题报道简单理解为成就性报道或经验性报道, 这些都忽略了主题报道的新闻属性, 导致不少报道内容枯燥、形式僵化。不少电视台在推出大型主题报道时, 只重视声势规模, 不重视受众反馈, 报道的影响力不足, 宣传效果也就打了折扣。

(二) 组织策划不力

策划是主题报道成败、优劣的关键因素, 有的记者习惯于空着脑袋去采访, 之前没有形成明确的报道主题, 导致报道立意不高、挖掘不深、视角单一。一些主题报道虽然进行了策划, 但策划的层面较为浅显, 报道很难出新、出彩, 难以引起受众关注。重大主题报道采访周期长、内容覆盖广、涉及领域多, 对新闻策划的要求更高, 没有周密细致的组织策划, 报道势必成为一盘散沙。

(三) 表现手法单一

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法非常丰富, 有画面、声音、文字、图片等多种载体, 有口播新闻、图像新闻、现场报道、现场直播等多种形式。一些电视主题报道没能将这种优势放大, 仅仅在文字配画面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同期声, 文字叙述材料化, 画面表现空泛, 同期声缺乏生动性。细节的表现力、记者的参与感以及报道的时效性等都无从体现, 感染力和说服力明显不足。

(四) 脱离基层群众

一些电视主题报道脱离基层群众, 一味追求宏大叙事, 忽略了百姓视角。在题材的选择上, 过多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课题, 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话题却少有人问津。许多记者热衷于跑政府部门拿材料, 采访大领导, 而很少深入基层, 将镜头对准基层一线的人物和故事。这样的主题报道往往从政府工作的角度出发, 以说教的方式将记者的思想灌输给受众, 造成报道枯燥、刻板, 拒人于千里之外。在内容的表达上, 缺乏形象的场景描写、生动的群众语言以及人性化、故事化、生活化的写作手法, 对新闻事实的呈现仅仅依靠罗列材料中的“一二三”来完成, 令受众无法对报道形成强烈的认同感。

二、优化电视主题报道的办法

(一) 深化认识

首先要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 深化认识。主题报道不是命题作文, 更不是政府工作报告。“主题报道既是一个非做不可的宣传题材, 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新闻资源。”[1]电视记者应当认识到, 重大主题报道一般是在地方党委政府作出重大决策时, 或配合当前的中心工作推出的, 政府的规划将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变化, 这是主流媒体应当着力展现的。只有将“规定动作”转化为“自选动作”, 积极主动挖掘社会各领域中富有价值的新闻点, 并选择贴近百姓的视角和多元化的电视表现手法来呈现, 才能打破当前一些电视主题报道的僵化模式, 使报道产生正面影响, 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 策划先行

新闻策划的目的是用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对新闻事实进行加工处理, 并实现最大化的信息传播效果。新闻策划在电视主题报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报道成败的关键, 从选题、采访到播出, 都需要精心周密的策划。

1. 选题策划

除了通行的新闻选题标准外, 电视主题报道的选题更加强调典型性和可操作性。典型性是指选题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积极的社会影响和能够进一步开掘的信息, 符合政府重视、百姓关心的要求;可操作性是指结合媒体实力, 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限制。与报纸、广播和网络相比, 电视媒体的报道流程相对复杂, 更应充分考虑选题的可操作性。此外, 应遵循有主题、成系列的思路, 围绕一个大的新闻主题, 从不同方面展开多个独立的报道, 有利于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报道态势, 不至于造成选题枯竭的局面。

2. 采访策划

采访策划主要包括采访前的准备、采访对象的选择以及采访问题的设计, 撰写采访提纲, 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及背景知识。“任何学有专长的人都感到, 同一个对他的专业领域一无所知的人交谈, 是件索然寡味的事。对访问的人及从事的活动一无所知便前去采访是一种危险的尝试。”[2]采访对象的选择是决定电视主题报道含金量的关键, 要做出有说服力的报道, 就不能仅仅采访以专家、官员为代表的社会精英人士, 还应当采访以新闻事件当事人为代表的社会各阶层人士。采访对象的选择应遵循知情原则和权威原则, 被采访对象要么对新闻事件充分知情, 要么在该领域有足够的话语权。此外, 电视采访由于背景、场景的不可重复性, 要求记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抛出最重要的问题, 并得到最有价值的答案。因此, 采访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受众的认知规律, 有逻辑性、递进性。

3. 编排与播出策划

我国电视媒体对于新闻节目的编排一般遵循重要性原则, 尤其是时政类新闻节目, 党政机关领导人活动、政策出台等政治性新闻要优先安排, 这是由“党管媒体”的媒介性质决定的。电视主题报道因其题材重大、份量厚重, 在编排上要紧跟政治性新闻之后, 如果当天没有重要政治性新闻, 电视主题报道理所应当成为头条新闻。

在播出环节, 要重视播出时机的把握。电视主题报道应根据议程设置理论, 适时推出, 以便形成社会议题。比如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 央视策划的系列主题报道《聚焦十八大·我从基层来》, 展现来自基层的党代表风采。其中一则, 报道淮安洪泽湖区的水上邮递员唐真亚赴京履职前夕仍然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对代班的徒弟千叮咛万嘱咐, 朴实、负责任的基层代表形象深入人心。报道在十八大召开期间推出,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 创新形式

1. 创新报道形式

记者出镜能够大大增强新闻事件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改变过去电视主题报道“声画两张皮”的现象。

近年来, 各级电视台的新闻实践证明, 大型新闻行动是创新电视主题报道形式的又一成功探索。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的是江苏卫视。为迎接党的十八大, 江苏卫视《江苏新时空》栏目策划推出了大型新闻行动《2012·行走新江苏》, 派出三路记者沿苏南、苏中、苏北三条线展开行进式报道, 并结合主持人全景演播室播报, 生动展示江苏十三个城市十年来的辉煌巨变, 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 改进叙事模式

电视主题报道的叙事要充分考虑受众心理, 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 突出细节, 以小见大, 以此来展现新闻深度, 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所谓新闻故事化, 就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 借鉴故事的写作方法, 将新闻事实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展现给受众, 增强新闻报道的趣味性与可看性, 赋予新闻以一定审美效应的新闻表现形式。新闻的故事化报道, 是媒体自身发展和受众需求不断提高的结果。”[3]在这种叙事模式中, 细节的表现是最有效的手段, 也是电视媒体有别于其他媒介的独特优势。电视记者要善于捕捉细节, 通过细节的刻画来丰富新闻事件, 使报道更加丰满立体。但需要注意的是, 故事化叙事不能因追求情节动人而损害新闻的真实性。

3. 强化后期制作

随着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新闻后期制作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多种电视元素的呈现不仅能够丰富报道的内容, 而且可以增强新闻的可看性。电视主题报道在改善和创新后期制作上大有可为。如今, 不少电视台都建立起了媒资库, 后期制作时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新闻资料, 在报道的同期声部分加入动态双视窗, 以起到声音和画面相互补充的作用。在叙述新闻事件时, 可以利用3D动画来模拟还原现场, 以弥补前期拍摄的不足和一些无法拍摄到的状况。为深化主题, 可以尝试在电视主题报道中加入一些配乐作为衬底, 但配乐要符合新闻主题, 不可喧宾夺主。此外, 还可以在系列主题报道或是新闻行动中使用专门制作的片花、角标和图文字幕包装, 以形成统一的报道风格。

(四) 形成机制

1. 制作机制

电视主题报道制作周期长、难度大, 常常需要多人配合完成, 重大主题报道的采制更是考验着整个采编团队的综合能力。要保证报道质量, 必须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制作机制。首先, 在人力资源的调配上应突破部门限制, 集结各部门骨干记者组成小组参与报道。其次, 考虑到不少电视采编人员都有具体的报道任务量, 可以改变以往按条数量考核的方案, 变为按分数量考核, 对精品报道要不吝给分或给予一定的奖励, 以减轻记者的任务压力,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2. 传播机制

主题报道是新闻与宣传相结合的产物, 追求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而电视新闻传播存在转瞬即逝、信息选择性差的缺陷, 因此, 仅仅以电视媒介的形式传播显然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近年来, 各级电视台的集团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媒介融合的进程, 也为主题报道提供了多重传播渠道, 在此机遇下, 有必要构建起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全媒联动的传播机制, 以拓宽新闻传播面, 增强报道的影响力。

摘要:主题报道是当前我国电视媒体新闻宣传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各级电视台而言, 主题报道在强化舆论引导能力和巩固主流媒体地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在分析研判其误区的基础上, 探寻做好电视主题报道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电视新闻,主题报道,新闻策划,创新形式,传播机制

注释

1[1]潘建中.创新重大主题报道的温州特色.新闻实践, 2011 (9) .

2[2]张红军, 邹举.电视新闻采编教程.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110—111.

上一篇:跨国并购整合下一篇:高一数学如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