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展

2024-05-11

信息发展(共12篇)

信息发展 篇1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信息通信业的高速发展,在高速发展下,信息通信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数据的统计和信息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发展也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开始转型,同时信息通信业的发展促进了国际之间的交流,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以下将针对信息通信业发展对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实施做出介绍。

关键词:信息化,通信业,管理控制,战略实施

一、引言

“十三五”期间,对很多产业都提出了相关的规划,同时明确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同时对很多体制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和规划。而信息通信业作为最具有活力的产业区域,对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明确了相关发展的趋势之后,我们应该更加了解信息通信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在本产业提供发展源动力的同时,给其他产业和项目也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基础。

二、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发展侧重意识不强烈。

随着产业的进步,通信业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想要更好的发展,需要开发更尖端的信息科技,这些技术是整个产业发展的侧重点。通信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同时致力于发展更好的网络环境。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提出更加合理科学的管理方式和科学技术。

2、规范要求不明确。

通信产业发展中,在我国的垄断情况比较特殊且严重。所以想要利用融合发展来推动我国的经济进步,还需要有明确的规定来进行约束。而对于现阶段的融合发展过程中来看,并没有相关的约束和要求,这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

3、缺少相关的人才团队。

在融合过程中,由于产业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想要进行有效的融合,需要有掌握本产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团队来进行技术创新,这样才能保证创新的有效性。但是现阶段针对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过程中,缺少这样的人才团队,影响到整个工作和发展的效率。

三、有效进行信息化发展的途径探究

3.1进行充分的技术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有相应的创新意识,根据创新意识构建适合现阶段发展的创新技术,进行深入的技术改革。只有依据创新型的技术才能更好的完成通信业的发展,为日后构建稳定方便的网络平台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加强内部的控制也可以有效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保障内部核心的竞争力,强化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进行更好的决策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3.2建立平等竞争机制

在我国,通信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垄断性,这种垄断性对国家的产业发展是不利的。同时在垄断下容易发生不平等的竞争和管理,不平等的竞争可能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好的影响。由于垄断现象的严重性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决策方向,会存在不公平的竞争,使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下降。所以在进行通信发展推动两化融合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范围的监管和控制,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公平竞争进行管理,完善通信行业内部各项目的合理运转。随着网络的普及,通信业更加全面的进行发展,为了保证可以给公民提供更加方便和公平的服务,需要建立平等竞争的机制,打破垄断现状。

3.3发展优势平台推动通信业发展

随着我国的发展,通信更好也更快的进行了发展,而在发展过程中,如电商一类的通信方式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所以在进行发展过程中应该发展优势平台,利用创新的技术来推动和带动传统项目的发展,从而保证整个行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完善整个网络专用链。通信业的发展可以推动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发展,帮助国家更好的发展,完善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创新型的技术,挖掘通信行业的发展潜力,优化相关具有发展优势的平台,鼓励整个行业的发展。

3.4创新技术的合理应用

信息通信业的发展需要高端的创新技术来带动,同时创新技术也可以推动本产业的融合发展。所以在进行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相应的创新型的团队,深入了解信息通信业的现状,根据现状采用合理的创新型技术。同时政府的影响力对于信息通信业的融合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推动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强化人民一体化的意识,采用创新型的方式,鼓励产业之间的融合,推动产业之间的进步,提高产业的生产力。

结语: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各产业的发展和交流是分不开的,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才能有效的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通信业的发展是当下市场需要的,也是社会需要的。所以,明确通信业发展对推动我国信息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性,以及进一步完善我国相关机制,推动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岳颀.我国通信业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关系研究.《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年5期

[2]殷亨静.政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探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年6期

[3]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新常态下工业通信业平稳健康发展——2015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专题报道.《中国中小企业》.2015年1期

信息发展 篇2

题目: 信息技术发展前沿讲座

学院: 信息与通信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2年11月15日 摘要: 回顾了微波通信的发展历史, 介绍了我国数字微波通信的发展和主要技术, 特别介绍了微波扩频通信技术。最后指出了微波通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展望了微波通信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微波通信;发展历史;扩频通信;应用价值

微波是一种具有极高频率(通常为300MHz~ 300GHz),波长很短, 通常为1 m~ 1 mm 的电磁波。在微波频段, 由于频率很高, 电波的绕射能力弱, 所以信号的传输主要是利用微波在视线距离内的直线传播, 又称视距传播。微波与短波相比, 虽然具有传播较稳定, 受外界干扰小等优点, 但在电波的传播过程中, 却难免受到地形、地物和气候状况的影响而引起反射、折射、散射和吸收现象, 产生传播衰落和传播失真。1 微波的发展历史

微波的发展是与无线通信的发展分不开的。无线通信初期, 人们使用长波和中波来通信。20 世纪20 年代初人们发现了短波通信, 直到20 世纪60 年代卫星通信的兴起, 它一直是国际远距离通信的主要手段, 并且对目前的应急和军事通信仍然很重要。

无线电波可以按照频率或波长来分类和命名。由于各波段的传播特性各异, 因此, 可以用于不同的通信系统。例如, 中波主要沿地面传播, 绕射能力强, 适用于广播和海上通信。而短波具有较强的电离层反射能力, 适用于环球通信。超短波和微波的绕射能力较差, 可作为视距或超视距中继通信。

微波通信是20 世纪50 年代的产物。由于其通信的容量大而费用省(约占电缆投资的1/ 5)、建设速度快、抗灾能力强等优点而取得迅速的发展。20 世纪40 年代到50 年代产生了传输频带较宽、性能较稳定的微波通信, 成为长距离、大容量地面干线无线传输的主要手段, 模拟调频传输容量高达2 700 路, 并可同时传输高质量的彩色电视, 而后逐步进入中容量乃至大容量数字微波传输。80 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频率选择性色散衰落对数字微波传输中断影响的发现, 以及一系列自适应衰落对抗技术与高状态调制及检测技术的发展, 使数字微波传输产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特别应该指出的是, 80 年代至90 年代以来, 一整套高速多状态的自适应编码调制解调技术与信号处理及信号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 对现今的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全数字HDTV 传输, 通用高速有线/ 无线的接入, 乃至高质量的磁性记录等诸多领域的信号设计和信号的处理应用,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 我国数字微波通信的发展

我国数字微波通信真正有影响的研究、开发是从川汉输气工程开始的。这是由四机部主持的一项国家重点工程, 分为/ 北方点0和/ 南方点0。北方点由石家庄19 所牵头, 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广播器材厂、北京电控厂等, 主攻6 GHz 120 路系统;南方点由清华大学绵阳分校牵头, 包括重庆716 厂、绵阳730 厂等, 主攻2 GHz 120 路系统。以川汉输气工程为应用背景的二次群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研制成功, 在我国数字微波通信的发展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它成套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培养了一大批研究开发人才, 为我国专用通信网的全数字化改造作出了重大贡献。80 年代后期, 在国家/ 七五0科技攻关项目中, 安排了大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研制和开发。由原邮电部主持, 安排原邮电部西安4 所和电子部石家庄54 所承担6 GHz 1 920 路16QAM 系统, 清华大学承担11 GHz 1 920 路16QAM 系统和140 Mb/ s 64QAM 中频系统。经过各个单位的努力, 以上工作在90 年代初先后完成, 并通过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验收。由于种种原因, 在国家/ 八五0计划中没有继续安排大容量数字微波的攻关项目, 使得上述成果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数字微波通信的相关技术

数字微波通信是用微波作为载体传送数字信息的一种通信手段。它的进一步发展, 使它兼有SDH 数字通信和微波通信两者的优点, 由于微波在空间直线传输的特点, 故这种通信方式又称为视距数字微波中继通信。数字微波传输线路的组成形式可以是: 一条主干线, 中间有若干分支;也可以是一个枢纽站, 向若干方向分支。

微波站按工作性质不同, 可分成数字微波终端站、数字微波中继站和数字微波分路站。SDH 微波中继站主要完成信号的双向接收和转发。有调制、解调设备的中继站, 称再生中继站。需要上、下话路的中继站称微波分路站, 它必须与SDH 的分插用设备连接。再生中继站具有全线公务联络能力, 并向网管系统汇报站信息。4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 我国的数字微波发展受阻。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国产设备和国际上的先进产品存在较大差距、缺乏竞争力, 又如国家对数字微波技术及产业的投入不足, 研究和生产单位处境艰难等等。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光纤通信的兴起, 数字微波的干线传输功能已逐步被光纤所代替。光纤通信的兴起是20 世纪最重大的科技事件。自从70 年代提出光纤传输理论, 80 年代走向实用化以来, 光纤通信得到很大的发展。光纤通信以其巨大带宽、超低损耗和较低成本而成为干线传输的主要手段, 并对数字微波形成巨大的冲击。从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以大容量光纤传输作为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传输手段, 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在这种背景之下, 数字微波向何处去? 数字微波还有没有发展的天地? 数字微波作为一种无线传输方式, 在灵活性、抗灾性和移动性方面具有光纤传输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这也是它的优势所在。当前数字微波的发展机遇可以归纳如下:(1)干线光纤传输的备份及补充。如点对点的SDH 微波、PDH 微波等, 主要用于干线光纤传输系统在遇到自然灾害时的紧急修复, 以及由于种种原因不适合使用光纤的地段和场合。

(2)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 有用户线型和中继线型两大类, 微波频段的无线用户环也可以属于这一类, 主要用于农村、海岛等边远地区和专用通信网, 但也遇到光纤通信的激烈竞争。

(3)微波扩频数据传输系统, 如点对点2~ 4 GHz 扩频微波, 点对多点2~ 4 GHz 扩频微波数据网等, 主要问题是干扰协调问题。(4)高频段微波, 如13、15、18 GHz 几个频段的点对点微波通信系统, 可以用于城市内的短距离支线, 如移动通信基站的连接。

(5)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 工作在24~ 25 GHz 频段, 用于未来的宽带业务接入, 被称为无线光纤。

(6)军用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主要解决抗干扰和加密等问题。5未来的应用价值

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已成为当前通信网的两大主流, 并形成十分巨大的产业和用户市场。这并不是说微波通信就要被淘汰了, 因为微波通信仍然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20 世纪80 年代以前的通信网基本框架是: 在天上, 中继线以无线为主(微波、卫星), 在地下, 用户线以有线为主(市话电缆)。未来通信网的基本框架是: 在地下, 中继线以有线为主(光缆), 在天上, 用户线以无线为主。这就给数字微波的今后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天地。

目前数字微波在通信系统中的主要应用场合有如下几种, 而且今后也不可缺少:(1)作为干线光纤传输的备份和补充, 可采用如点对点的SDH 微波、PDH 微波等。用于干线光纤传输系统在遇到自灾害时的紧急修复, 以及由于种种原因不适合使用光纤的地段和场合。

(2)农村、海岛等边远地区和专用通信网中为用户提供基本业务的场合, 这些场合可以使用微波点对点、点对多点系统, 微波频段的无线用户环路也属于这一类。

(3)城市内的短距离支线连接, 如移动通信基站之间、基站控制器与基站之间的互连, 局域网之间的无线联网等等。既可使用中、小容量点对点微波, 也可使用无需申请频率的微波数字扩频系统。

信息发展 篇3

摘要:信息时代迅猛发展,信息时代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作为培养人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一系列的信息素养。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了信息时代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为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把信息技术更好的整合到体育学科教学中提供依据。

关键词:信息时代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整合信息

一、前言

信息时代是以网络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信息的迅速传递成为可能。网络的发展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及其带来的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教育的诸多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育的模式和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功能和教师的地位受到置疑。因此,置身于这样一个社会发展进程,培养一支高素质、特别是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新一代教师队伍,已是迫在眉睫。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现象集合体,我们可以理解为(1)体育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2)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3)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既是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来达到教学目标的,然而,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体育教师也必须通过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只有不断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培养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

二、信息时代对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的要求

1.信息素养的诠释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将信息素养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的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它包涵诸多方面:一是传统素养的延续和拓展;二是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自学及终生学习的水平;三是对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及运用;四是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参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纵向上,我们可以把信息素养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性信息素养、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基础性信息素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所有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信息素养。它保证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因此是三个层次中最浅的—个层次,也是对其信息能力要求最低的一个层次,但它却是培养另两个层次信息素养的基础。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则是指人们为了更好地从事一定职业、承担一定工作或者陶冶自己的情操所应具有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素养。在三个层次当中,它的要求处于中间水平。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教学、工作的人,如教师、会计等必须具有自我满足性信息素养。自我实现性信息素养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开发或设计新的信息系统供他人利用,以服务大众和社会为主要目的的高层次素养。

2.对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的要求

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给体育教师素质注入了新的内涵,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素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信息与收集信息的能力。信息时代,体育教师能够根据自我的学习目的和自身的教学风格去发现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去主动获取信息。获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径很多,如采访、参观、实验、问卷调查等。此外,利用Web浏览器、搜索引擎工具、在线图书馆目录、杂志、报刊索引等多种信息源发现和收集信息的能力,甚至更高的利用数据库下载、上载数据、文档,利用电子表格的数据库统计数据,利用文字处理工具的剪贴功能引用他人的数据和资料等能力都将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

(2)评价信息与整合信息的能力。面对搜寻、检索到的大量信息,接着是一个筛选、鉴别有用信息的过程,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集中表现为评价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比如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电子表格、桌面出版、讲演软件、HTML(超文本标注语言)和Web网页制作工具来创建文档、图像、图表、讲演稿和Web网页等的信息集成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3)迁移信息与创造信息的能力。信息时代,体育教师是否善于利用信息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利用信息进行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善于将信息获取与信息处理的能力迁移到各种环境的体育教学中去。信息时代又是一个创造的时代,即体育教师通过对众多信息的归纳、综合、抽象、直觉、评价等思维活动,促进创造力的焕发和表现。

三、信息时代提高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措施

为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把信息技术更好的整合到体育学科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措施提高体育教师信息素养。

1.保障硬件

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如,学校应该创造条件,建立教师电脑室,接人区域教育网或国际互联网,配备相应的课件素材库,为教师使用电脑、查找课件资源提供方便。体育教学需要一定的场地设施,许多学校具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室内运动场馆等,此外,体育教师也要自己动手,改善教学条件,完善各种体育器材;体育教师也要思考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设备,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注重协调,改进评价

在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工作中,教育局、学校应该发挥组织协调功能。一是建立电教中心,充分发挥电教中心的人员优势;二是由点到面,培养中青年骨干,带动全体,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彼此之间的相互协调至关重要。此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学校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通过改进评价来激发体育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如,经常开展多媒体优质课比赛,在计算工作量时对使用了信息技术的教师实行倾斜等。

3.提倡自学和培训

信息素养说到底是个人素养,其关键还在于体育教师个人要改变观念,增强意识,注重应用。要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丰富信息知识,改善信息能力,在学习和应用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体育教师可针对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不断自学,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能,不断完善自我。

目前广大的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来源于体育师范院校,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技术不是很全面,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制定各级各类的体育教师培训计划,使其经常接触、接受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努力开拓视野,提高现有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

四、小结

信息发展 篇4

一、河南省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速态势

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共有企业470余家,从业人员6.5万人,产业规模在全国和河南省工业门类中的位置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及产品。安彩集团彩管玻壳产能已跃居世界第一,许继集团的电力电子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新飞集团的家电产品和税控机在全国居前列,洛阳单晶硅硅片产量及出口量全国第一。

(二)重点项目建设

“十一五”以来,河南全省信息产业部门一直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大推进。2009年,由省信息产业厅招商引资,河南省电子规划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美国MXBINC和香港新威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决定在河南投资建厂生产手机,标志着河南第一家手机生产企业的诞生。濮阳的电光源产业项目,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已经形成产业集群,目前年生产规模达40~50亿。安阳凯瑞数码有限公司的光盘生产项目,即将扩建28条生产线,二期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光盘7亿张的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可达8亿元,光盘生产能力全国第一。

(三)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建设重大突破,产业聚集度提高

在信息产业部发布的40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中,河南就占据了4席三个省级产业园分别是洛阳硅电子产业基地、南阳光电产业基地、濮阳电光源产业基地。从地理分布看,以郑州为核心区,在沿京广铁路的安阳、新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和沿陇海铁路的郑州、洛阳的T字型带状区域内,充分利用我省中原城市群的城市规划、交通、通讯、物流等一体化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共享的良好内外部发展环境,打造郑州信息网络安全和软件业,新乡绿色电池和信息家电业,许昌电力电子装备制造业,洛阳半导体及电子材料,安阳新型显示器件等产业集群。培育焦作、鹤壁、南阳等新兴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

二、全省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

(一)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全国工业信息化持续良性发展,企业主体地位得到显著加强,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逐渐凸显。工业信息化的大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工业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最具影响和效能的工作之一。近年来,我省信息化进程一直伴随着企业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目前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制造业,工业企业中,并在不断深化中。首先全省一些大型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等关键环节已经完成了信息化建设。

(二)政府事业单位信息化(电子政务政府在线)

河南省信息中心承建的河南省电子政务外网工程进展顺利,2008年,省直部门共有68家接入外网,国家扶贫办、监察部、文化部、应急办通过国家外网和省外网开展网上业务信息传输。在2008年春节期间的抗灾中,河南省信息中心通过省电子政务外网应用平台短信系统将全省煤、电、油、汽、运等经济运行数据即时发送给省领导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为各级领导及时掌握全省资源的运行情况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辅助决策信息,为打赢抗击冰雪灾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各方面的好评。

(三)农业信息化建设(村村通)

2007年,河南省信息产业厅开展了漯河、许昌、济源、三门峡等国家级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试点工作及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工作,农业厅继续推进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商务厅启动了“河南省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并开通了“新农村商网”,卫生厅启动了“新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省委部门牵头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厅牵头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文化厅组织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均在全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18个省辖市和142个农业县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70%的乡镇设立了信息服务站。县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和信息网站总数已达到151个。新建乡镇信息服务站302个,乡镇信息服务站累计1518个,建立了从省到乡的农业信息化工作体系。

三、河南信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总体规模水平较低,产品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核心技术我们并没掌握,或者说发展层次较低,高技术产品还主要是做国际上其他信息产品的外包工作。其次是我们现阶段的信息产品制造,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外来产品的依图加上与拼装,甚至有模仿之嫌。从河南省来看,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特殊问题是。首先,决策上举棋不定,政府有关部门在如何发展信息产业方而还缺少良方和大动作,在产业选择上有错失机会的缺憾。其次,信息产业的总体水平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低,对经济增民和发展的带动能力较小。

(二)竞争压力大,高端人才缺失

信息产业发展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发达省市竞争的内外双重压力。随着社会对信息产业的逐渐重视,产业政策的逐步改善,信息产业投入的增加使各地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起来,信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消费者的选择面也越来越宽,信息产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沿海地区凭借其人才、资金和自卞知识产权的优势,技术转化快,市场占有率高,信息化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这对河南省信息化发展形成压力。再加上信息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产业,开发新一代产品或者研究一种新技术,必然伴随着高额资金的投入和高风险的承受,当企业进入市场耗费巨大的资金倾力打造的产品可能己经属于流通中的普通产品,这种现象对信息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各个企业的研发能力、产品更新换代提出了要求。

参考文献

[1]毛建.推动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N].光明日报.2007.

信息安全现状发展 篇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高速推进,为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IDC 2003年数据分析显示,目前安全市场的增长远远高于整个IT市场的增长。

IDC预测,2007年全球安全市场总额将从2002年的639亿美元增长为1188亿美元,其中硬件、软件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将分别为32.4%、34%和33.6%,其市场规模平均增长率分别是11.8%、12.2%和15.8%。根据IDC预测,亚太区信息安全的市场规模将从2003年的37亿美元增长为2007年的83.4亿美元,而中国信息安全市场则从2亿美元增长为6.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4%,远远超过整个亚太市场22.9%的年均增长率。就中国市场而言,2004年我国信息安全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国内网络安全市场总体收入已达29.6亿元。

政府、电信、金融等部门和行业对信息安全的投入加大成为推动市场的主要动力,而制造、能源等行业的安全投入增长迅速,为安全市场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目前在信息安全技术处于领先的国家主要是美国、法国、以色列、英国、丹麦、瑞士等,一方面这些国家在技术上特别是在芯片技术上有着一定的历史沉积,另一方面在这些国家的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上例如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等起步较早,应用比较广泛。他们的领先优势主要集中在防火墙、入侵监测、漏洞扫描、防杀毒、身份认证等传统的安全产品上。而在注重防内兼顾防外的信息安全综合强审计上,国内的意识理念早于国外,产品开发早于国外,目前在技术上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9.11”以后国际网络安全学术研究受到国际大气候的影响,围绕“反恐”的主题展开了太多的工作,但工作的重心是以防止外部黑客攻击为主。实际上“恐怖分子”大多是在取得合法的身份以后再实施恶性攻击和破坏的。审计监控体系正是以取得权限进入网络的人的操作行为都是不可信任的为前提假设,对所有内部人的操作行为进行记录、挖掘、分析从而获得有价值信息的一套安全管理体系。目前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

尽管我国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与产业规模在过去几年中获得了飞跃,但由于发展时间短,需求变化大,响应要求快等原因,致使我国的信息安全产业整体布局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形成布局合理的、体系化的信息安全产业链。在未来几年内,,信息安全市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几年里,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信息安全产品供应都是以节点产品为主的。例如防火墙、防杀毒都是以某一局域网的节点控制为主的,很难实现纵向的体系化的发展。特别是在电子政务、电子党务等纵向大型网络规划建设以后,必须要能够实现全网动态监控。就横向而言,以前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也会得到迅速发展。一是安全产品很难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如光驱、软驱、USB接口、打印机等之间无缝衔接,二是各种安全产品之间很难实现协同工作。要实现信息系统的立体安全防护,就必须实现安全产品纵横向的有机结合,以实现高效立体防护。以审计监控体系为例,多级审计实现了全网的策略统一,日志数据的管理统一与分级查询,提供标准化的接口可以与防火墙、入侵检测、防杀毒等安全产品的无缝衔接,协同工作,提供自主定制的应用审计则是有效保障了应用系统的责任认定和安全保障,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安全保障管理体系。这是

未来几年内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之一。

信息安全业在中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可算是一个新兴产业,大体上,产业的发展轨迹包括了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2005年之前):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国内各行业、各部门开始萌生信息安全的意识——从最初的“重视信息化建设”却“轻视安全体系的构建”,发展至“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希望在企业内部实现安全”,但又认为信息安全很神秘,不知从何入手。在此阶段,各行业的客户都在有意识地学习和积淀信息安全知识,与这一领域的权威企业广泛交流,了解其技术、理念、产品、服务。与此同时,一些企业、部门也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小的、零星的信息安全建设,但并未实现规模化和系统化;而且这个时期政府对于信息安全在宏观政策上的体现是呼吁较多,而具体的推进事务则比较少,虽然显得很热闹,但实际信息安全建设很少。

爆发阶段(2005-2009年):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国内各行业、部门对于信息安全建设的需求由“自发”走向“自觉”。企业客户已基本了解了信息安全的建设内容与重要意义——很多行业部门开始对内部信息安全建设展开规划与部署,企业领导高度重视,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由此,信息安全成为了这一阶段企业IT建设的重中之重。某种意义上,信息安全市场的需求爆发可说是多年来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欠债”所造成的。

普惠阶段(2010年以后):当信息安全建设与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融而为一,信息安全作为一个话题可能会丧失其“热点效应”,但作为企业IT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它是普惠的——就像空气一样无比重要、无所不在,却又不易为人察觉。2004年是信息安全发展由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过渡期,而从2005年起则将进入到第二阶段,信息安全产业将在2005年迎来需求的“井喷”。

从现在起的3~5年内,信息安全市场将保持高速、超规模的发展势头,电信、政府、金融将会是2005年信息安全需求最大的行业。因为电信业和金融业是投资大、发展快、信息化程度高而需求复杂、安全形势相对严峻的行业,而政府部门则因站位较高、安全需求迫切,对外(包括国内商界和全球政经界)又在时刻发挥着示范作用,所以也会对信息安全加大投入。

瑞士信息社会发展 篇6

在研究瑞士信息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有的中文资料比较有限。因此,我们特别研究了瑞士信息社会和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的特点,以及瑞士近几年在发展信息社会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重点策略,希望能为研究国外政府机构推动信息社会和电子政务发展的同仁有所帮助。

瑞士信息社会发展水平

2010年《瑞士信息社会发展报告》显示瑞士信息社会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互联网已经广泛融入到瑞士国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截至2010年底,瑞士大约有35.7%的民众接入高速宽带,在世界经合组织的高速宽带接入率排名中位列第3(经合组织国家该指标平均水平为24.2%)。根据瑞士政府2010年的统计,约82.1%的超过14岁以上的瑞士国民接入互联网,和2008年的79%相比,上升了3个百分点。自2009年10月到2010年3月,大约有74.5%的人每天登陆互联网,或者每周登陆一次以上互联网。2010年。瑞士有70%的民众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工作或者在与技术相关的经济交易领域工作。可以说,瑞士成功建立了全民信息社会。

瑞士的医疗、卫生等社会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均较高。早在2005年,瑞士内政部的社会行动和卫生部门(DASS)就开始部署“电子网络(E-Toile)”,旨在将记录病人健康状况的分散的医疗数据库连接起来,凭借得到授权的请求可以访问所需要的信息,同时在受访的数据上留下可追踪的痕迹。该系统还提供增值服务,如提供有关法规、处方和药物的信息。瑞士国家动物跟踪数据库系统(NATI)能够对动物的出生、转移(如动物销售)和宰杀进行登记,目的是对动物(如牛)进行毫不间断的跟踪。当发生流行病需要确认可能受到感染的动物时,这种能力极其重要。

瑞士信息社会管理机构

信息化推进体制与机制,对一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瑞士联邦政府在推动信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瑞士建有自上而下、高效的管理体制。瑞士联邦政府信息社会发展推进体制采用的是决策、协调和执行的三个层级结构(如图1所示)。

决策层:瑞士信息社会发展推进的决策部门是瑞士联邦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七名联邦委员组成。每年都由一名不同的委员担任联邦总统。瑞士只有七个联邦部门,每个部门由一名联邦委员任部长。七个联邦部门分别是经济事务部、司法警务部、财政部、环境交通能源和通信部、内政部、外交部和国防民防体育部。联邦总理协助联邦委员会的工作,并给予建议。联邦总理出席每周的内阁会议.并参与咨询工作,常常被非官方地称为“第八位联邦委员”。

协调层:负责制定、修订和协调瑞士联邦信息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的是“瑞士联邦信息社会跨部门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98年成立,委员会成员包括七个联邦部门的代表和联邦总理府的秘书长。

执行层:负责具体实施瑞士信息社会发展工作的部门主要是瑞士联邦通信办公室和瑞士信息社会协调办公室。瑞士联邦通信办公室隶属于联邦环境、交通、能源和通信部,于1992年成立。其职责包括监管瑞士电信、广播和电视、科技技术、互联网、信息社会的发展、频谱的发放以及科技设备的安装等七大方面的工作实施。联邦通信办公室下设9个办公室,包括信息社会协调办公室、通信办公室、人力资源办公室、国际关系办公室、广播和电视办公室、电信服务办公室、无线电通信办公室、频谱办公室和工作人员办公室。另外,联邦通信办公室的主任同时担任联邦“信息社会跨部门委员会”主席一职。

瑞士信息社会协调办公室隶属于瑞士通信办公室,其职责包括:在瑞士联邦信息社会发展的策略框架下,跟踪和协调信息社会項目的进展;支持瑞士“信息社会跨部门委员会”的工作;管理瑞士通信办公室负责实施的信息社会发展項目。

瑞士电子政务管理机构

2007年1月,瑞士联邦委员会发布了《瑞士电子政务战略》,并在2009年进行了修订。该战略旨在通过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瑞士联邦管理部门公共服务的效率,简化处理过程。此外,为了保证电子政务在瑞士联邦政府、各个州和地方政府三个层面上的实施达成一致,另发布了《瑞士电子政务合作框架》。

根据瑞士政府最新调查表明,瑞士公民非常热衷通过电子政务接受政府的服务,瑞士70%的受访者表示利用电子政务是为了节约时间,因为电子政府服务方便灵活,不受窗口工作时间的限制。

瑞士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模式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模式基本一致。根据轻重缓急逐一实现政府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再通过部门业务协同整合资源和提供一站式服务,避免固化现有政府结构,并借此梳理政府职能,同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整合资源。具体来讲,瑞士联邦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推进体制采用的是决策、协调和执行的三个层级结构(如图2所示)。

决策层:和瑞士推进信息社会发展的管理体制类似,负责电子政务决策和通过电子政务相关战略规划的机构是瑞士联邦委员会。

协调层:负责协调和引导瑞士联邦电子政务战略走向的部门是隶属于瑞士联邦财政部的联邦IT战略中心。该战略中心的职责是管理瑞士电子政务办公室項目的进展,负责制定《瑞士电子政务战略》,并协调《战略》在瑞士联邦政府、各个州和地方的整体实施。

执行层:负责《瑞士联邦电子政务战略》实施的主要机构包括瑞士联邦总理府下属的电子政务办公室和隶属于联邦IT战略中心的电子政务指导委员会、电子政务建议委员会和电子政务項目办公室。在电子政务項目办公室下包含若干項目服务办公室、項目前期准备办公室。2008年,为了使公众更好地了解《瑞士电子政务战略》近40个項目的实施情况,瑞士联邦电子政务办公室和瑞士IT战略中心一起发布www.egovernment.ch官网。该官网公布的电子政务項目是在瑞士联邦政府、各个州和地方政府三个层面达成统一后共同执行的項目。这些項目的具体实施由电子政务指导委员会、电子政务建议委员会和电子政务項目办公室负责。理论上,每一个項目都配备一个項目服务办公室,设置在电子政务項目办公室下,该办公室在监管項目实施时,需要同瑞士电子政务标准委员会和瑞士各州政府会议合作。

为满足与政府当局进行电子通信的要求,瑞士邮政推出安全电子邮件服务IncaMail,并与最新的电子政务立法保持一致,现已进入被联邦政府批准为安全传输平台的最后阶段。从2011年开始,瑞士个人和法人实体能够以电子方式向法庭、联邦和州当局递交文件。

瑞士近年推进信息社会发展的主要做法

创建信息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许多国家都已经把普及信息通信服务、推动信息化建设等与信息社会相关的

战略作为“基本国策”。瑞士一直积极推动信息社会发展,滚动制定信息社会发展战略,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制定和颁布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近几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瑞士政府开始调整信息社会发展相关行业发展策略,把信息社会建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继续加快信息社会发展。瑞士联邦政府在推进信息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点做法:

1滚动制订信息社会发展战略,持续推动信息社会建设

瑞士联邦委员会高度重视信息社会的发展,早在1998年就发布了《信息社会发展战略》,并在2006年制定了新的《信息社会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两次“战略”规划基本上都具有相同的目标: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充分和谐应用。和1998年的“战略”相比,2006年重点发展电子医疗和电子政务领域。2007年,瑞士联邦委员会在2006年“战略”的基础上,修订添加了重点发展电子政务的内容。2008年,又在原基础上继续添加了推动标准化数据和电子文档工作的实施等内容。同时,根据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10年该策略增加了信息通信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内容。2009年,瑞士联邦环境、交通、能源和通信部和联邦可持续发展跨部门委员会联合起草并向联邦委员会提交《关于如何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为可持续发展带来机会》报告。报告中建议瑞士站在国家的高度实施“绿色信息通信技术”策略,发展与网络经济、电子健康档案、数字融入计划相关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这一报告充分体现瑞士近年来信息社会发展调整的新方向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瑞士政府认为:欧盟委员会去年用新的“欧洲数字计划”代替i2010计划,新计划较好体现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价值;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向国会递交的规范宽带发展的策略报告,更是完整地规划了未来十年美国电信行业和信息通信技术创新行业的发展前景,基于此,瑞士也应该思考信息社会相关行业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实施。瑞士“信息社会跨部门委员会”预计在2011年底向瑞士联邦委员会提交一份新的关于发展信息社会的文件,提出新的信息社会发展的策略及措施。

2加强对信息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的研究,适时推出针对性措施和政策

近年,瑞士政府部门针对电子政务、网络信任和安全、绿色经济、数字融合、数字经济、信息化法律法规等重要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并向瑞士联邦委员会提交相关文件,在经联邦委员会通过后积极落实相关建议。

——网络信任和安全方面。2008年底,瑞士联邦环境、交通、能源和通信部以“安全和信心”为主题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民众和中小企业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安全意识。2010年6月,瑞士联邦政府委员会收到包含23項加强民众使用信息通信技术信心措施的《安全和信心》文件。文件通过后.其中具体措施由联邦环境、交通、能源和通信部的信息社会协调办公室负责实施。2010年,瑞士联邦委员会决定由瑞士联邦国防民防和体育部(DDPS)负责网络防卫的工作。

——电子政务。瑞士联邦开展了一項“保护儿童在面对新媒体时的身心健康”項目,帮助儿童正确地、适当地、以符合其年龄大小的方式使用新媒体技术。瑞士联邦特别成立了专家组以确立对抗网络威胁的策略。

——信息化法律条例。2010年6月,瑞士联邦环境、交通、能源和通信部联合瑞士联邦司法警务部向联邦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巩固信息社会发展所需的法律依据的文件。基于这份文件,两个部门将在2011年底联合完成制定一份详细的法律条例。

——绿色经济。2010年10月,联邦经济部和联邦环境、交通、能源和通信部共同举办的“绿色经济”会议。会后,两部将联合起草一份关于信息通信技术改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文件,拟报联邦委员会审批。

——数字经济。2010年瑞士创建了“电子经济委员会”,负责启动項目、决定項目的优先级和保证項目不同参与者更好地合作。

去年,瑞士议会召开了27次信息社会发展讨论会,内容涉及保护儿童接触安全健康的网络、抵抗虚拟空间和基础设施威胁、信息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同时,瑞士议会建议联邦委员会出台更有力的法律条例,为保证公共数据传输网络数据安全性而采取的措施提供合法依据。

3强调信息通信技术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加强创新能力

信息发展 篇7

关键词:唐山港集团,转型,信息化,效益评价

1 物流服务平台信息化是企业转型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唐山市京唐港区, 于2003年1月在京唐港务局基础上改制设立, 为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 主要从事码头和其他港口设施的经营、货物装卸等业务, 拥有煤炭、矿石、钢铁、集装箱、液化产品五大业务板块, 散杂货、件杂货、多用途、集装箱专用和液体化工专用等各种功能。2010年7月5日, 唐山港股份在上海证交所成功上市。

唐山港集团作为以大宗散货、件杂货为吞吐主体的码头运营商, 经营团队从21世纪初期就开始认识到信息化对港口发展的促进作用, 并提出了科技兴港战略。从2001年起, 港口信息化建设起航。目前, 已经建有散杂货生产管理系统, 该系统在内部生产、业务流程管理, 计费核算, 票据打印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是唐山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开端, 也是各种生产数据采集的基础平台。但生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采集基础数据、固化生产流程、提升管理水平, 对外部客户没有提供数据终端及WEB查询等接口, 对于货物在港、装船信息等只能以打电话等通讯方式查询,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物物流信息的快速流转, 为客户带来不便。

对于现代港口来说, 除了提供优质的装卸服务以外, 如果还能满足客户的信息需求, 比如船期预报, 防止货物回流, 实时监控货物状态, 提供钢厂最终客户的货物状态查询等这些增值服务, 就更能抓牢客户, 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基于唐山港集团通过建设信息化系统, 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来稳定客户、抓住客户的思路。唐山港集团建设了该港的物流服务平台, 该平台基于以客户为主导, 为客户提供实时网络查询, 甚至可以进行装船清单的预报。从这方面来说, 港口物流平台是对原散杂货生产系统的深化, 是唐山港集团对外服务的延伸。

2 物流服务信息平台设计

2.1 系统设计目标

(1) 建立完整的物流信息链条 (包括出场在途、到港入库、出库装船、船舶在途、到达港信息反馈) , 为货主提供对物流信息的全程监控。

(2) 实现货主、代理、船方、用户等客户实时查询船舶、货物在港状态。

(3) 同港口的一些大客户进行ERP系统对接, 建立数据接口, 实现数据交换。

(4) 以平台为依托, 实现物流车队票据网络化, 提高港口过磅效率。

(5) 在为客户提供网络查询的基础上, 进一步拓展船舶、货物手续的网络办理功能, 为客户节省时间。

2.2 系统主要功能和特点

2.2.1 主要功能

(1) 业务处理模块。到达港收货确认、装船计划预报等。

(2) 数据查询模块。库存查询、车辆到港信息查询、装船清单查询、发货信息查询、入库明细查询、过磅单查询、船舶在港信息查询等。

2.2.2 系统的主要特点

(1) 借助信息服务的门户平台, 用户可通过平台发布货物装车出厂、货物装船计划信息等。

(2) 可实现货物的在港动态跟踪:包括货物到港后, 在场内的过户信息, 库存信息 (可以详细到具体货位、货物卷号) 、货物到达对方港后的收货情况等。

(3) 提供对船代等客户的船舶查询功能:包括船舶预报、抵锚、装卸船、离港等船舶动态。

(4) 实现对物流车队的信息收集与发布:包括车辆到港后的及时数据采集, 车辆的过磅信息发布等。

(5) 实现基于角色、基于web等多种方式, 进行应用的集成和用户权限的管理。

(6) 实现管理的灵活部署与配置, 系统实现可根据客户需要, 灵活定制应用, 实现应用的灵活配置。

(7) 实现报表模板的自定义管理, 用户可自定义报表模板, 通过所见即所得的方式自定义报表的格式。

(8) 良好的集成能力和扩展性, 该系统能很方便地与集装箱操作系统和生产系统等其它系统进行集成, 通过接口进行数据交换。所有的数据交换只在接口表层进行, 将接口系统双方在逻辑上进行隔离, 一方系统运行情况不影响对方系统运行, 这样可以保证对方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9) 操作简洁, 友好的人机界面, 系统根据操作员的习惯, 尽量减少无谓的数据录入, 操作简洁, 提高录入速度, 系统高度集成, 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利用计算机系统来控制管理的整个流程, 确定每一流程的工作程序序列、工作节点名称与属性、节点工作权限、工作节点的任务处理时间机制、工作节点与相关的其他流程的工作关系等。

3 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实施与效益评价

3.1 物流平台系统实施

物流服务平台系统是基于集团原有的生产散杂货系统进行的升级改造, 实际上是一个升级版的生产散杂货系统。其主要性能是实现了信息孤岛的对接, 实现了多个点的信息共享。主要实现方式如下:

(1) 建设港口WEB物流平台, 为客户提供网络查询服务。

(2) 搭建中间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协商, 港口和客户方确定数据传输、命名规则, 分别将对方需要数据以固定格式存入, 需要时各自提取转换导入本地系统中, 实现本地系统与外部系统的融合, 完善物流链条。其中, 做得比较突出的是, 实现了港口与重点大客户河北钢铁集团的货物代码对接, 实现货物信息的全程共享。

(3) 调整现行生产管理系统功能, 从中间服务器提前或者导入客户数据, 避免重复的数据录入, 实现与客户方系统完整对接。

此外, 为了保障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集团信息中心一方面继续完善现行生产散杂货系统功能, 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录入;另一方面与货主、代理做好及时有效的沟通, 做到数据的最终兼容。

在实施过程中, 信息部门注重开发细节, 有效把握使用部门及客户需求, 创造了友好而又实用的操作系统。如以系统开发实施的门禁系统的实现为例:2011年1月, 公司开始了门禁信息系统建设。该项目作为物流平台重点信息化项目, 项目建设周期为一年, 总投资为人民币350万元。该系统的目标是开发一套能够满足港区门禁管理业务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包括网上派车子系统、门岗控制子系统、手持终端子系统、数据查询和系统管理子系统, 通过与已有的生产系统信息交换, 从中获取各种控制规则及所需的单证信息和过磅信息, 同时为生产系统提供各种车辆的进出港详细信息, 采用射频扫描、视频监控、现场图片抓拍、LED屏提示、无线手持机等技术辅助对所有进出港车辆的管理, 完善生产流程控制, 提高车辆在港作业效率。信息部门一方面从技术角度上使用Websphere, 采用Oracle 10g数据库, 服务器使用IBM小型机, 服务器系统采用AIX6.0, 使用C语言开发;另一方面, 借鉴以往生产散杂货系统开发经验, 通过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 (副总经理亲自抓) , 调动公司及客户8000余人次参与实际需求调研及讨论活动, 最终形成了符合实际的操作流程及应用界面, 并将实施推进进度纳入员工绩效考核。目前, 该系统已经成功应用, 解放了80%的劳动力, 司磅、保卫人员的压力得到大大缓解, 为公司降低了人力成本, 同时, 提高了货物流通效率和准确率。

3.2 物流平台系统实施效益评价

该系统建成以后, 为港口各部门及客户提供了远程即时查询、远程手续办理功能, 对于港口企业而言, 产生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 提高了港口企业服务水平、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港口的竞争已经从成本差异竞争转向质量竞争, 进而转向服务竞争。在存存放放中增加增值服务, 通过增值服务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这其中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当港口环境、硬件资源等与周边港口的差异缩小时, 服务能否保持一定的竞争水平就是决定企业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从本质上来讲, 唐山港集团也是为客户提供堆存、装卸、信息、监管、简单配送业务的服务型企业, 想客户所想, 急客户所急, 供客户所需, 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是本企业在服务市场环境下必须遵循的法则。物流服务平台正是从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社会化服务、专业化服务、智能化服务、网络化服务等理念入手, 转变服务方式, 让客户足不出户即可了解自己的货物库存信息、船货信息, 办理货物手续, 更便于客户安排下一步的货运计划, 加速了货物流转, 这样就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了本港的服务水平。

(2) 扩大了受众范围, 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信息化建设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代表了先进文化和科学管理的发展方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服务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对于唐山港集团公司这样一个大型的物流企业而言, 建设物流平台, 改进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 通过信息化系统向网络受众推广业务, 搭建本企业与社会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可以充分发挥好网络媒体辐射广的传播作用, 树立规范管理、便捷服务的品牌形象。

(3) 减少了人为误差, 提高了企业服务质量。物流平台具备同本地系统、客户系统的数据接口, 可以与客户方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交互, 即客户方可以将发货清单、物流车队的运输小票等信息传入到我方, 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装船清单的预报。这样, 一方面减少了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另一方面也缓解了手续办理人员的压力, 降低了人力成本。此外, 也从侧面规避了清单核算人员发错货、出错货的风险。据2012年港口内部统计数据表明, 全年港口货物差错率控制在0.3%以内, 并对微弱的错误源进行了即时的有效识别, 没有造成一起货差事故, 从整体上提高了港口装卸、储运服务质量, 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4) 完善了物流环节, 拓展了信息共享渠道。物流平台具备货物出厂信息收集、货物到港确认、货权或者代理权转移、对方港收货确认等功能, 真正通过信息技术诠释了货物的流转过程。随着系统功能的不断扩展, 该平台将更多的信息使用者引入系统, 如外轮代理、海关、检验检疫部门、陆上运输企业、结算银行、保险公司等众多单位, 既为他们提供服务, 也让他们通过物流服务平台对物流环节进行控制, 最终完善整个物流链条。从这一层面讲, 物流服务平台为公司大物流理念的深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为整个物流链形成闭环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 将联检单位、银行、保险公司纳入物流服务平台, 从更深层次拓展了信息共享渠道, 会进一步深化客户服务内涵, 必将促进港口企业实现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王冉.唐山港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J].中国水运, 2013 (2) .

信息发展 篇8

关键词:信息网络,信息通信,融合,发展

1 信息网络的发展

信息网络从20世纪60年代起发展至今, 己经从早期的小型办公局域网发展成为覆盖全球的超大规模互联广域网络Internet。信息网络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人类的生产、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Internet全球互联网络的前身是ARPANET网络 : 1969年12月, 由美国国防部 (DOD) 资助、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 主持研究建立的数据包交换计算机网络ARPANET。ARPANET网络利用租用的通信线路连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学和犹太大学4个结点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构成了专门完成主机之间通信任务的通信子网。通过通信子网互连的主机负责运行用户程序,向用户提供资源共享服务, 它们构成了资源子网。该网络采用分组交换技术传送信息, 这种技术能够保证如果这4所大学之间的某一条通信线路因某种原因被切断以后, 信息仍能够通过其他线路在各主机之间传递。短短几十年时间,ARPANET网络已从最初的4个结点发展为横跨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几十亿用户的因特网 (Internet)。Interne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信息网络, 而且还在不断的迅猛发展之中。

信息网络的发展历经3个网络阶段:

第一代网络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发展成的将多个单主机系统互联、以多处理机为中心的网络,通过通信线路将多台主机互联, 从而为用户提供服务。

第二代网络是在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的基础上形成的初期计算机信息网络。1969年美国研制的ARPANET网络就是第二代网络, 它将计算机网络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20世纪80年代是信息网络发展的盛行时期, 为了实现网络大范围扩展和不同厂家设备的互连, 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OSI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984年正式发布了OSI, 使得不同厂家信息网络设备、协议能够互联互通。

20世纪90年代后至今都是属于第三代信息网络, 第三代网络随着数字通信出现和光纤的接入而产生, 其特点是网络化、综合化、高速化及计算机协同能力。

2 信息通信融合的趋势及相关影响

由此不难看出信息网络与通信网络息息相关, 信息网络的发展通常是伴随通信网络的发展, 尤其是信息网络的通信子网通常需要由通信网络来承载。目前电力通信调度数据网与综合数据网技术更是运用了信息网络技术, 因此信息通信逐步融合的趋势也就势在必然。

信息通信融合给信息和通信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催生了新型的产业, 影响了相关行业甚至是社会生活方式转变,主要表现是或为如下技术或概念的提出提供了基础, 或直接催生了相关概念。如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和智慧城市等。 智能电网是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的现代电网,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在电网领域的应用展示, 是用信息通信打通法术编配用诸多环节并强调用电侧互动的电网,是信息通信技术从分散支撑到联合引导电力发展的重要转变, 是适应可持续发展和新时代消费需求的产业升级, 更是推进智能生活的重要推手。智慧城市是把信息通信技术运用到城市的各个领域, 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改善市民生活和生态环境,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实现城市科学发展。

3 现状及未来

作为信息通信融合中的重要一部分, 电力行业的信息融合也经历了信息通信各自发展, 信息通信的融合以及信息通信的高度融合的历程, 研究发现电力信息通信的融合过程和企业信息化、信息化企业以及智慧企业的划分在某种程度有殊途同归之意, 在企业信息化阶段, 企业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通信也基于其特殊的业务需求而“独自”发展; 随着外部环境改变和管理者敏锐洞察力的提升, 企业信息化进入信息化阶段, 信息化与管理结合紧密, 通信的需求愈加明显,信息通信融合初现端倪; 随着智能电网概念的成熟和国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启示, 用户侧和电网侧的实时互动为电网企业乃至电力行业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 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社会需求使得信息通信深度融合的需求更加迫切, 电网企业也进入智慧企业阶段, 企业追求和社会发展高度契合。

以下将分3阶段详细展示电力信息通信是如何从分开发展, 走向融合进而实现高度融合的过程。

(1) 电力信息化与电力通信各自发展

中国电力工业信息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只是电子计算机初步应用在电力实验计算科研计算等方面; 80年代后, 信息系统在电力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也开始从单机运行发展到信息化、网络化应用。“十一五”至“十二五” 期间, 电力信息化建设已纳入电力企业总体发展战略, 信息化进一步与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经营融合, 信息化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日趋突出。

通信领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数据通信网方面, 其最早是作为调度数据业务的承载网络出现的, 是由电力领域的调度部分中心负责建设的。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 电力企业综合数据通信网承载了大量信息系统业务。电力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升级, 电力通信的传输方式从电力线载波、模拟微波、数字微波, 到今天以光纤为主, 卫星、电力载波、电缆、无线等多种通信方式并存。

(2) 电力行业信息通信融合初现端倪并发展迅速

在电力行业内部, 信息化和通信侧的发展为电网企业发展提供支撑的同时, 也对电网企业的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客观上需要某种变化。在全球信息通信融合趋势下,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为电力信息通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满足了企业的变化需求, 内外方形成了合力, 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电力信息通信开始出现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 电网企业数据通信骨干网, 将底层的光纤通信网络和上层的信息业务系统空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电力行业信息通信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标示着电力信息通信融合的开始。

(3) 电力信息通信深度融合

随着外部信息通信融合的发展和智能电网工作的持续深入, 电网企业信息通信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扩展。电力信息通信将进入第三个阶段, 即深度融合的阶段, 在该阶段, 企业将进入智慧企业的阶段, 能够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同时, 也能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即站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上, 眺望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电力信息通信对电力工业发展的贡献正从单一技术支撑向深度融合和有力引领转变, 实现内外兼修。

4 结语

电力企业信息通信融合并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 或者单纯的人员调配与流动,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仅需要微观层面实现信息通信组织人员的融合, 还要在宏观层面实现电力信息通信的高度融合, 就是要在深刻理解电力行业变革的基础上注重信息通信管理水平的提升, 尽快促进电力信息通信从初步融合到深度融合, 该任务将在某种程度上与信息化企业升级为智慧企业殊途同归。

首先是要联合运维, 实现信息通信初步融合。在建立并投入运行信息通信调控中心的基础上, 继续整合信息通信运维资源, 探索建立信息通信一体化调度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信息通信一体化呼叫服务中心, 实现信息通信客户业务统一归口管理, 提高故障问题受理能力, 加快反馈速度, 更好地为信息通信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浅谈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营销 篇9

关键词:信息化发展,信息营销,重组信息,信息增值

纵观信息化飞速发展的25年, 深切感受到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改变。首先, 信息载体变了, 多媒体进入我们的生活, 信息传播速度加快, 信息共享范围拓宽。互联网时代缩短了时空距离, 信息增长速度加快, 19世纪, 信息50年增加一倍, 20世纪中叶, 10年增加一倍, 而到了20世纪末则3~5年增加一倍。信息流动速度的加快使人们希望信息服务机构能够为之提供有效的服务、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过去, 信息化服务优势主要建立在其独特的资源实力上, 然而, 随着网络虚拟信息资源的发展, 资源的优势作用逐步弱化, 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力。信息化服务必须通过对自身能力的根本提高和服务独特性, 重建服务优势, 促进信息营销。

1 加强信息化发展的研究

信息化六要素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我国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加快信息化进程的政策, 如加快我国微电子、软件及通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 对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迫切要求我们更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发展的研究, 分清轻重缓急, 逐项予以落实, 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考虑到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未来的发展, 适时制定促进电话网、数据通讯网、有线电视网和无线通讯网“四网合一”计划, 促进各个服务网络互联互通, 鼓励境内网址在国内注册域名和限制境内网址在境外注册域名等都会对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信息化发展需要方方面面支持, 因此, 很有必要组织人力进行研究, 以分清轻重缓急, 并逐项加以落实。

2 信息营销的概念及种类

信息营销, 乍看之下, 很难理解。究竟是将信息作为手段和工具进行营销, 还是将信息作为最终产品来营销呢?事实上,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 都可以看作是信息营销。因此, 根据信息 (本文“信息”的涵义是基于广义层次的, 即从大信息观来看, 包括信息内容本身、信息技术、设备设施等) 在营销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可以将信息营销分为两类:

2.1 辅助性信息营销。

它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 以信息为重要资源, 综合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 获取、处理、组织、利用各类有效信息来制订营销战略, 并协调和管理营销工作, 从而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准确地识别、预测并满足顾客需求的一种营销方式, 是企业为了把物质产品销售出去而采用的一种辅助手段。在这种方式中, 信息在营销过程中起纽带作用。企业所开展的市场调查、进行的广告宣传、提供的售后服务、企业信息化及建立的相关支持系统等都属于这一类。

2.2 营利性信息营销。

它以直接的营利为目的, 通俗地讲, 就是“卖”信息。在这种方式中, 信息和服务是作为商品而存在的, 即企业或信息机构生产出人们需要的信息或信息产品, 提供合适的信息服务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用户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 企业借此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网上软件的销售、数据库的有偿使用、企业竞争情报及信息咨询机构提供的服务等都属于这一类。

3 重组信息是信息营销的关键所在

3.1 信息用户的自身特点决定了信息重组的必要性信息服务机

构提供给用户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服务, 对于一切既定商品, 营销市场是由消费主体、购买力、购买欲望三个主要因素构成的.其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简单地表述为:

营销市场=消费主体×购买力×购买欲望

据美国的Georgia技术研究所所做出的调查报告[1]分析得出网络用户有其深刻的隐性特征:

3.1.1 注重自我。

目前的信息用户尤其有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思想和喜好, 自负于个人的判断, 他们的具体要求越来越独特、个性化越来越明显, 这使得信息服务机构不得不想方设法满足其独特的要求。

3.1.2 擅长理性分析, 网络信息用户常对“枯燥乏味”的资料情

有独钟, 并依此做出判断, 因此对信息的选择、重组成了信息服务机构的当务之急。

3.1.3 对新鲜事务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网络信息用户对未知的领域总是报以永不疲倦的好奇心。

所以, 信息服务机构要使自己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 不断提供增值后的“知识点”。

3.2 信息重组实现信息增值面对浩如烟海的网上信息资源, 人们逐渐习惯网上信息查询。

但要快速准确、全面地从网上获取所需的信息是许多人要面对的问题。当人们无法获得一条有效信息或面对数万条网上信息, 其结果是一样的, 多等于无。重组之后的信息对于检索主体来说不但要缩短检索时间, 还要能够缩短查准的时间, 这正是信息增值的目标,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的信息重组:

3.2.1 将信息时空 (是指各信息之间在其内容上的距离感) 相近的信息进行重组。

这种方式也可以称为“垂直重组”:面向某特定专业领域, 专注于自己特长和核心技术, 保证了对该领域信息的完全收录与及时更新。满足了检索主体对信息准确度与相关性的要求。

3.2.2 将时间相近、信息空间跨度大的信息进行重组。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某阶段不同知识成果间的交叉、渗透, 有利于新知识、新信息的产生。信息空间的跨度越大, 其知识单元之间的差异就越大, 重组后产生的信息所包含的信息空间越大, 各知识单元优势互补越明显, 其价值越高。

3.2.3 将时间跨度大, 信息空间上相近的信息进行重组, 这样,

可以看出某一学科、某一行业的发展脉络, 预测其发展趋势, 可以找出某一事物发展的主导因素和其中的关键性问题。

4 信息营销的更高要求

4.1 信息服务人员应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信息服务机构的

工作人员, 也许开始时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分析能力或是决策分析能力尚有欠缺, 此时从信息资源上初步获得的文献, 应送交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判别, 再通过专家进行评定, 或是对多篇信息进行综合描述, 然后再呈现给用户, 此时, 用户所获得的已不再是简单的原始资料, 而是有了决策依据的信息。与此同时, 信息服务人员通过向用户学习、向专业人士学习, 应逐步培养自己的知识分析能力和决策分析能力。

4.2 信息营销还存在于信息服务人员对信息服务的跟踪过程当

信息服务人员把增值后的新信息提供给用户后, 只能帮助他们解决当前的问题, 由于用户知识体系不断调整, 问题不断更新, 为了让用户成功, 信息服务者只有“与用户并行学习”才能不落后于问题, 才能促成用户新的成功。

5 结论

信息化发展作为信息营销资源的拥有者和提供者, 只有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 对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的信息进行有机集合、重组后的二次开发, 进而提供有序的有深度的信息产品, 才能实现信息化发展的增值效应, 促进信息的营销, 提高在信息化发展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信息发展标准先行 篇10

信息化标准的主要内涵是:在所涉及范围内,有关科研、生产和管理方面,利用标准化的方法和手段,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平台与应用系统的设计、实施、运维、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标准,如软件开发、应用支撑平台、硬件环境等;信息网络标准,如网络体系、网络接口、网络交换等;信息资源标准,如信息分类与编码、数据元、元数据等;业务应用标准,如财务管理、招投标管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信息安全标准,如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信息运维标准,如IT运维流程、服务管理等;管理标准,如机房管理、数据管理等。

标准的制定与信息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紧密联系不能脱离。标准制定要先行,否则系统建设、运行无章可循;标准制定又要符合信息化工作的实际,否则标准不能落地,成了一纸空文,而这往往是由于信息标准得不到规范应用的纠结所在。这就需要标准制定出来后经过一定的实践验证后才能正式发布,这样的标准才可能得到有效应用。

为了使信息化标准真正成为信息化系统联系的桥梁,应重视以下几点:

(1)系统研究。跟踪国际国内信息化标准及其标准体系以及有关标准化机构和组织在信息标准化方面的工作,进行认真的收集、分类,开展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确定发展趋势。同时,系统分析企业信息标准化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以便对直接采用相关的标准或立项制定标准,做出科学、合理且有依据的决策。

(2)统一规划。标准化是大型、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基础性项目。信息管理部门应牵头,组织各个方面(如标准化、计算机、通信、关键用户),进行系统的规划,统一部署,减少和避免标准不系统、不配套和彼此矛盾,以便于信息资源共享。

(3)及时制定与发布。标准规划出来后要及时组织制定,制定出来经过试点可行后,主管部门应及时按程序组织发布。已发布的标准和标准体系也应按照企业实际需求及时进行维护更新和发布。

(4)自觉应用。自觉应用标准是美好的行为,这要成为一种信息文化。应自觉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顺序应用各类标准。上述不能覆盖的内容,信息化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制定发布。

信息化促进区域发展 篇11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三 作了题为《教育信息化与区域教育创新》的报告。他指出,在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澄清一个概念,信息技术成为教育的要素是指其工具性。其一表现在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力手段;其二,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倍增器”、“转换器”、“助推器”。但在实践中,这个工具性另外一个层面的意义往往被我们的管理者、一线的实践者所忽略,那就是其必要性。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发展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

他认为,从相对中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与思考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趋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呈现出数字化、融合、云化、量化、重塑、颠覆的态势。区域教育信息化在关注区域教育发展的均衡性、质量提升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实际操作的复杂性。区域教育信息化创新要以规划、体制机制创新、区域云平台、课堂教学创新、教师培训等为抓手。

福建省教育管理中心主任林冬青以《用互联网改变教学方式——省域优质教育共建共享机制的实践探索》为题介绍了福建省以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发展的成功做法:打破地区、学校独立、分散、重复建设资源的模式,实行集中、统一、规范、系统建设优质资源,实现城乡学校全面共享,由分散建设使用向大集中大共享机制转变,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快速、高效、便捷地扩散,让更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搭乘网络快车得以实现。他指出,福建省在建设教育资源时更加注重优质教育的分享、探索、验证,并适时加以规范、深化和升华。

南京市电教馆信息中心张元宁主任介绍了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他认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就是要为区、校提供公共服务。南京市在教育信息化实践中,更注重让大家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教育信息化相关服务内容。

作为国外区域代表,瑞典王国南斯莫兰地区委员会信息化教育中心主任沃克·胡伯格介绍了瑞典ICT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他介绍说,在瑞典,几乎每一天每个人都在使用Google,瑞典是全世界使用Google搜索率最高的国家,每家每户都有快捷的互联网进行连接,他们通过互联网来收发邮件、阅读新闻、进行商品比价和支付账单,最令人惊讶的是67%的瑞典人每天都在使用维基百科来寻找信息。信息化教育中心职责之一是为学校提供免费实时的大量的关于教育教学的电影、电视和学习资料。其二是培训教师掌握信息化教育的知识,提高学校软硬件水平。

会上,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万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也分别介绍了对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理解与探索。

信息发展 篇12

一、行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在目前社会发展中越来越被重视, 信息化具有极强的创新性、广泛的渗透性和有力的带动性, 并且具有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能够产生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加快行业信息化发展, 不仅对相应行业自身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1加快行业信息化, 是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 随着对信息化发展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上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系统以及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等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基本上在企业内部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并不断朝着整个行业信息化发展, 并逐步向共享、协同转变, 逐步建成统一的信息系统。在银行、证券等行业已经实现了高度的信息化, 信息化的实现也提高了这些行业的办事效率。在其他行业, 如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化程度还较低, 这与处在信息化大环境下执行审计业务的现状越来越不相适应, 因此加快行业信息化发展, 不断完善通信信息技术保障, 是提高行业重复监管、提高行业创新性、提高行业办事效率等的有效途径。

1.2加快行业信息化, 是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目前, 我国正处在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 加快行业信息化发展将能促进传统产业产生跨越式发展。信息化把传统业务零散的部分进行整合、提升、再造, 从而促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在竞争越发激烈的信息时代, 必须树立信息化武装行业整体的意识, 充分集中行业的意志、资源, 高点、统一规划、统筹推进, 形成信息化对行业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观念, 以行业信息化来带动、推进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行业走向国际提供巨大的推动力量。

二、抓好行业信息化整体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

2.1明确行业信息化的目标

加快行业信息化发展, 必须明确行业信息化的目标。以“提高相应行业竞争力、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行业服务实现零距离、走在世界行业第一梯队”为目标。实现这一目标, 需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对行业内部进行集成, 实现内部信息互联互通, 资源共享, 建成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 从而有效支撑行业跨越式发展;二、推动信息化基础建设, 将行业的核心业务纳入行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促使核心业务、综合管理等方面达到国际国内行业先进水平。

2.2坚持两项原则

加速行业信息化发展, 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一、保证信息化在实际应用中的实用性, 同时也要对行业发展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 能够对行业信息化发展进行战略性设计。二、坚持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提升相关系统的兼容性、实现信息共享, 同时促进各地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平衡, 将行业信息化建设贯穿到理论研究、人才培养, 以及系统设计、开发、应用、制度和机制建设之中。

三、做好通信信息技术保障

通信信息技术保障要依托安全应急工程中心, 在行业信息化的过程中, 对行业安全应急信息产品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要加大力度, 建立相应的技术保障体系。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心的安全应急管理和响应机制, 探索安全应急常态化的运维体系, 强化安全应急保障能力的建设。

四、结语

加快行业信息化发展, 是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同时也是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 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 促进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进入行业国际前列的重要途径和迫切需要。我们需要树立行业信息化意识, 以信息化的建设带动行业持续、健康和跨越发展, 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行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军.给力行业信息化促进行业跨越式发展[J].行业建设与发展, 2011, (4) :3-6.

上一篇: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下一篇:元胞遗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