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

2024-07-28

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精选5篇)

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 篇1

随着我国工业化机械化程度的发展, 我国手外科领域目前的主要疾病仍是以创伤为主[1]。由于伤时严重毁损无法再植而造成的拇指等多个手指缺损病例, 在临床中也屡见不鲜。我院自2006年2月~2009年6月, 对20例多个手指缺损患者, 进行了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 (40指) , 全部成活且功能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中, 男14例, 女16例;年龄18~30岁。缺损部位:1~3指缺损8例, 1~4指缺损2例, 2~3指缺损5例, 2~4指缺损3例, 掌中段缺损2例。双侧第2足趾移植再造拇、示指2例, 再造拇、中指8例, 再造示、中指3例, 再造中、环指5例;单侧2、3足趾移植再造示、中指2例。

1.2 治疗方法

严格选择移植再造手指适应证, 选用臂丛加硬膜外麻醉, 手术分两组同时进行足趾游离取趾。于双侧第2足趾根部背侧做Y型切口, 并将近端做S型延长, 直至伸肌支持带下缘, 第2足趾根部跖侧做一小V型切口, 尖端向近端, 背侧与跖侧切口于两趾蹼处相连。如选一侧2、3足趾移植, 则于背侧做U型切口, 向近端做S型延长, 跖侧做弧形切口。游离静脉从远端向近端细心分离至大隐静脉主干, 沿途选择移植比较粗大的分支远离主干结扎, 切断结扎趾背静脉-跖背静脉-足背静脉弓-大隐静脉回流系统以外的静脉侧支时, 也应稍微远离主干, 保留适量的静脉周围组织。在踝关节前方, 伸肌支持带的下缘分离足背动脉, 从近端向远端分别游离足背动脉、足底穿支和第1跖背动脉, 其分支或伴行静脉应小心分离和结扎。当确认第1跖背动脉口径较粗, 为理想的供血动脉时, 则切断结扎足底深支。如第1跖背动脉为Ⅲ型时, 则需保留足底深支, 应用足背动脉-足底深支-第1跖底动脉的供血系统, 从足底穿支到趾动脉之间采用会师法游离, 足底穿支远离主干结扎, 其他分支常规结扎。动脉游离完毕后, 在切口近端适当长度处切断伸、屈肌腱及趾神经, 根据再造手指所需长度, 从适当的平面截断跖骨或从第2跖趾关节处离断。决定再造手指的残端采用矢状切口, 显露近节指骨或掌骨残端, 凿除残端的硬化骨, 如指骨为近关节面处缺损, 应尽可能地保留关节面及关节囊的完整性, 分别解剖和标记神经及伸、屈肌腱。在鼻烟窝处分离桡动脉背支和头静脉, 有时需要在腕背另行切口, 找出腕背中央静脉。骨端固定:将移植的第2足趾置放于缺损手指的残端部位, 处于对指功能位置, 用两枚细克氏针交叉固定或用钢板螺钉固定, 或保留两骨端关节面, 缝合关节囊重建再造手指关节。吻合血管:将游离的第2足趾背侧的血管、神经及伸肌腱蒂, 从拇指残端背侧的切口, 经由皮下隧道轻柔地拉至腕背部切口, 趾长屈肌腱和双侧趾神经从拇指残端掌侧切口, 经由皮下隧道轻柔的拉至于掌部鱼际纹的切口处。上述组织在皮下隧道内应顺行无张力排列, 避免扭转。如为示、中指移植, 应从相应手指残端背侧的切口开辟皮下隧道。用9-0无创缝线将一趾的大隐静脉和另一趾的大隐静脉吻合后, 再与腕部的头静脉行端端吻合, 或采用两趾大隐静脉主干分别与腕背部头静脉和腕背中央静脉吻合。动脉的吻合是将两趾动脉分别与腕部桡动脉的远近端吻合, 或采用两趾动脉分别与桡动脉和掌浅弓吻合。吻合神经、肌腱:常规吻合神经, 调节肌腱张力缝合肌腱。伤口于无张力下缝合, 放置橡皮片引流, 松软多层敷料包扎, 短臂石膏托固定患手。

1.3 术后处理

患者卧床休息1~2周, 室温保持于24~25℃, 患肢适当抬高制动, 烤灯局部加温保暖, 注意全身情况, 及时补足血容量, 严密观察再造手指的血液循环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应用抗生素、抗血管痉挛及抗凝药物。

1.4 功能锻炼

术后6周, 去除外固定并逐渐开始再造拇、手指的功能锻炼, 如应用克氏针做固定, 于术后7~8周骨骼初步愈合即可拔除。辅助理疗及康复治疗, 在感觉神经恢复期, 应强调进行感觉再训练, 再造的手指才会获得良好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2 结果

本组双足趾移植再造修复多手指缺损20例共40指, 一期全部成活。4例术后24~48 h发生血管危象, 经热敷换药、罂粟碱封闭、输血后危险解除。20例患者均予随访, 外观基本满意者11例, 9例进行了二期外观再塑形手术。再造的拇、手指功能, 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标准[2]:优15例, 良4例, 可1例。

3 讨论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 足趾移植多个手指再造的报道不断增多[3,4]。足趾与手指的解剖结构虽然近似, 但其外观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的目的, 是手功能重建。移植再造手指, 虽然比原来缺损时有一定的改观, 但其外形仍不够满意, 故不能作为整形需要应用。这点在术前应向患者特别说明, 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总结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病例时, 发现接受多个足趾移植和2个足趾移植的手的功能没有明显差别, 美观方面也没有明显改善, 但足部的影响相差很大。如果双侧仅取第2足趾, 缝合后足的外观影响较小, 术后1个月即可恢复正常行走。如果一足取2个足趾, 则对足的外观影响较大, 日后行走及跑跳功能有明显障碍。因此, 双侧第2足趾移植是再造多手指缺损的最佳选择。手术中要注意选好再造手指的安放位置, 调整好力线和方向, 使再造的手指处于良好的对掌、对指位, 否则会造成日后持物困难的缺陷。对于拇、示、中、环指的缺损, 一般应再造拇指和中指, 对于2~4指在同一平面的缺损, 应选择再造中指和环指, 这样做有利于虎口的开大, 方便抓握较大物品, 功能早恢复。

足趾游离过程中, 足趾的静脉变异很少, 动脉变异则较多。熟悉第2足趾的解剖, 了解第2足趾的基本供血系统, 当遇到第2足趾的动脉血管解剖变异时, 即可根据术前估计及术中所见, 决定选择最佳的供血系统作为第2足趾移植的血管蒂。选择的方式有: (1) 当足背动脉存在而第1跖背动脉缺如, 可采用足背动脉-弓形动脉-第2跖背动脉系统, 或采用足背动脉-足底深支-第1跖底动脉系统。 (2) 当第1跖背动脉口径太细, 此时应保留该细小的第1跖背动脉及进入第2趾的细小分支, 同时采用第2跖背动脉或足背动脉-足底深动脉-第1趾足底动脉的供血系统, 即所谓的两套动脉供血系统。 (3) 若第1跖背动脉为Ⅲ型者, 采用足背动脉-移植血管-第1跖底动脉的供血系统。 (4) 若第1跖背动脉缺如, 而第2跖背动脉起于足底动脉弓, 管径又粗, 可将第2跖背动脉切断, 直接与足背动脉吻合。 (5) 若是足背动脉缺如, 而第1跖背动脉起于足底弓口径较粗, 可将第1跖背动脉行高位切断, 足趾移植到手后, 将第1跖背动脉与受区挠动脉做低位吻合。

血管危象的出现将直接危及移植足趾的成活。如果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 将导致整个手术失败[5]。因此, 必须做到及时发现危象及时处理。双足第2趾移植再造拇、手指, 一次手术即可完成, 再造的手指血供佳、感觉好、屈伸功能好, 是再造拇、手指比较理想的方法。

摘要:目的:观察足趾移植再造修复多手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拇、手指等多指缺损患者, 应用游离双足趾移植再造修复。随访5~24个月。结果:本组20例40指, 一期全部成活, 外观基本满意者11例, 9例给予二期外观再塑形手术。再造的拇、手指功能:优15例, 良4例, 可1例。结论:双侧第二足趾移植再造修复拇指等多个手指缺损, 是当前再造拇、手指诸多方法中比较理想的方法, 且对足部的美观及功能影响较小。

关键词: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显微外科

参考文献

[1]顾玉东.中华手外科学术比较与任务[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5, 11 (21) :1-2.

[2]程国良.不同形式的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与修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2, 25 (1) :8-9.

[3]顾玉东.足趾移植的回顾与展望.中华显微科杂志[J], 2000, 13 (23) :10.

[4]潘达德, 顾玉东, 侍德, 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功能评定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2, 18 (16) :132-133.

[5]顾晓秋.断肢再植187例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1) :115-116.

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 篇2

关键词 游离第2足趾 拇指 移植 血液循环 手术后护理

资料与方法

本组40例,男34例,女6例;年龄5~55岁,平均27岁;机器绞伤22例,重物砸伤9例,绳索勒伤6例,高温下挤伤3例。本组40例再造拇指均成活,无感染。其中4例为静脉危象,经抬高患肢等措施,拇指成活。1例先静脉危象,后变为动脉危象,拆线减张,解痉药物效果不佳,又行扩张减压手术后,拇指成活。

手术方法[1]:本组40例采用卷地毯式清创,用肥皂水反复冲刷供受区皮肤,清创前后用洗必泰消毒液进行局部浸泡消毒,明确血管、神经、肌腱、指骨及皮肤的情况。足趾取拇指对侧第二足趾,先修复屈指肌腱调整张力后,再修复伸指肌腱,有的需转移肌腱[2]。其中屈指肌腱以双津下氏套圈缝合法,然后重建血液循环,采用远近两端会师法,吻合指-趾动脉重建血液循环,动脉的吻合口位于伤口处,静脉的吻合口位于伤口皮缘近0.5cm,血管周围组织不可剥离过多,以免发生血管痉挛。

护 理

术后护理:病室要求:相对安静和洁净的病房,室温保持在23~25℃,湿度在50%~60%。因病人术后需绝对卧床7~10天,床铺保持平整、清洁、干燥,必要时应用电动气垫床。因长期卧床,需预防褥疮的发生,每2小时按摩受压皮肤1次。

手术部位护理:患肢有效制动,肢体略高于心脏,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用60W烤灯做局部持续照射7~10天,距离为30~40cm,防止距离过近灼伤皮肤。患指用多层纱布覆盖,烤灯外用床单遮蔽,增加保暖效果。因伴有神经损伤时感觉异常,故禁用热水袋局部促暖,防止烫伤。

病情观察:急诊游离第2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病人,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继续预防血容量不足而导致动、静脉危象的发生。由于急诊手术病情复杂,手术时间长,给病人身体及精神造成较大的伤害 ,体格极度衰弱,应密切观察病人神志、血压等变化。每30分钟测血压1次,3次正常后改2小时测量1次。血压偏低应结合血常规检查及时给予输血、输液,以免影响末梢循环。

血液循环观察与护理:血液循环观察指标与结果:游离第2足趾移植再造拇指血液循环情况要分别观测。观测指标主要有5项,①皮肤颜色观测:分为苍白、淡红、红润、暗红、紫红、紫6个等级,颜色偏淡、偏白为动脉供血不足,颜色偏紫为静脉回血不畅。②皮肤张力观测:分为低、略低、正常、略高、高5个等级,张力低为动脉供血不足,张力高为静脉回流障碍。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观测:分为慢、略慢、正常、略快、快5个等级,慢为动脉供血不足,快为静脉回流障碍。④经皮氧分压测定:以百分比表示血氧饱和度。⑤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测:探测动脉血管脉动与静脉血流啸叫,判定指(趾)动脉中有无血流。本组有5例发生血循环危象,详见表1。

术后早期发生静脉危象,6小时后发生动脉危象。

血管危象的处理:本组5例出现静脉危象的早期症状。我们立即分析原因,发现其中2例患肢制动体位正常,敷料干燥,包扎不紧,室温和局部烤灯距离均正确,抗凝剂药物滴速正常,但患者对疼痛较敏感,术后自感疼痛难忍,我们及时报告主管医师,立即给予双氯芬酸钠栓剂2枚肛塞,30分钟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后,静脉危象症状缓解。2例是因为血管蒂部止血不彻底,局部血肿压迫血管蒂所致,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抬高患肢,利用血液重力增加回流量。②拆除局部缝线,排除皮瓣下积血,解除对静脉的压迫。③采取侧方小切口放血或用肝素盐水(生理盐水250ml+肝素钠6250U)棉球外敷小切口,保持有少量血液渗出即可,需再次放血时用5号无菌针头轻划切口,开始15~30分钟放血1次,逐渐延长2~3小时1次。注意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技术[3]。④继续使用引流片,及时有效地引流出皮瓣内积血,并暂停滴注抗凝药物。2例患者经上述处理后血管危象得到缓解。另1例先为静脉危象,后转变为动脉危象,拆线减张及解痉药物效果不佳,送手术室行血管探查术,发现血管蒂扭曲、压迫,经扩大隧道减压,纠正扭曲受压血管后皮瓣血运恢复,再植拇指成活。

通过我们以上的各种环节护理,本组患者在术后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顾玉东,王澍寰,侍德,等.手外科手术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611~663

2 程国良,潘达德.手指再植与再造.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7~292

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患者54例, 均行足部护理。按照护理方式分为两组, 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30例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4例;年龄为18~32岁, 平均 (25.3±3.7) 岁。观察组中男24例, 女16例;年龄为18~31岁, 平均 (24.8±3.2) 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即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等。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 具体如下:

1.2.1 循证实施

提出循证问题如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准备供足皮肤与血管以及术后并发症。

1.2.2 循证方法

查阅诸多期刊与书籍, 组成循证护理小组, 组织小组成员学习与分析。

1.2.3 循证实施

(1) 心理护理:患者多为年轻外出务工者, 手指缺损后外形出现缺陷且功能不足, 患者易自卑、紧张, 提升交感神经兴奋性, 增加儿茶酚胺分泌量, 收缩末梢血管后导致血管栓塞或痉挛。因此一定要注重患者心理护理, 积极沟通, 缓解其不良情绪, 可提升再植手指与供足的成活率。此外, 还可在说明时与图片或者文字配合使用, 使患者了解术后可正常使用功能, 且外形影响较小。 (2) 行供足术前可能存在各种问题, 如湿疹、皮肤破损、感染等, 术前需系统检查对皮肤问题予以解决, 避免术后出现成活率低、感染事件, 影响愈合效果。该研究组中有4例存在皮肤问题, 护士每天清洗, 衬垫足趾后将支架放置好, 确保足趾间隙恰当与清洁度优良, 对于湿疹与足癣患者则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达克宁等。 (3) 准备供足血管:足背动脉使用彩超检测, 若选择变化则提示足底有较大损伤。术前应将此类注意事项充分告知, 若时间充裕可在开展移植前7 d对血管状况进行测听, 获取血管充盈训练时间。若患者血管变异则应强化蹬与跑等动作, 温水泡足, 柔软足部皮肤并扩张血管, 促使患者抗感染能力增强。完成手术后则应强化监测再造手指与供足血运。 (4) 完成再造术后会出现肿胀、供足麻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及足趾皮肤受损等并发症。肿胀诱因为供足过程中对大隐静脉进行移植, 短期内无法构建侧支循环, 此时静脉回流存在不畅现象, 故而诱发程度不一的肿胀现象。针对此类症状需垫软枕于下肢, 按摩, 从足趾尖开始一直向心。若在下肢抬高角度得不到保证的情况行早期足趾按摩会导致伤口出现疼痛感, 致使患者不适感增加。对此需使用梯形枕抬高术, 使其比心脏高30°, 术后再用微波治疗仪理疗供足, 早期肿胀症状可得有效解决。血液循环障碍诱因为没有控制好敷料包扎松紧度、躁动、吸烟、疼痛及寒冷等, 于术后3 d为发生高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皮损、血管痉挛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21.0对数据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在重建手部功能中足趾移植再造手术所占比例较高, 为当前手指再造效果最佳的方法。此时供足护理也得到广泛关注。循证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 可将护士价值体现出来, 赋予护理活动专业化与科学化, 增强其独立性与权威性。应用循证护理可促使护理活动更加主动, 减少护理人员操作随意性。因此, 在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中使用循证护理意义重大。在该研究中观察组无皮损与血管痉挛现象, 亦无不满意例数, 对照组分别为12.5%、16.7%、83.3%,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在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患者供足护理中使用循证护理效果优良, 有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在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患者供足护理中使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患者54例, 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30例采用循证护理,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无皮损与血管痉挛现象, 亦无不满意例数, 对照组分别为12.5%、16.7%、83.3%, 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患者供足护理中使用循证护理效果优良,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循证护理,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供足护理

参考文献

[1]陈淑琴, 王颖, 李栩, 等.28例行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11) :973-975.

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 篇4

1 资料与手术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6年月6例手毁损伤的病人采用足趾游离移植拇指再造, 男5例, 女1例;年龄26岁~44岁, 平均29岁。

1.2 手术方法

病人进手术室后, 平卧在手术床上, 在臂丛加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开始手术, 右上肢、左下肢常规消毒铺巾。自左足第二趾根做楔形切口, 并沿足背动脉走行于足背做S形切口, 分离下方组织游离出第二足趾动脉至足背动脉, 静脉至大隐静脉离断屈趾、伸趾肌腱, 自趾跖关节处离断第二足趾, 并保持动静脉供血。自右拇指掌指关节处切开皮肤, 去除坏死的拇指。于手“鼻咽壶”处切开皮肤, 游离出桡动脉腕背支及头静脉远端离断并结扎, 分离出桡神经腕背支并离断。将第二足趾动静脉离断, 足趾转移至拇指位置固定, 缝合关节, 吻合屈、伸指肌腱。显微镜下将第二足趾携带的大隐静脉与头静脉吻合, 足背的动脉与桡动脉腕背支吻合, 神经与桡神经腕背节吻合。检查移植的足趾血供是否良好。缝合各伤口, 包扎创面。通过采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 同时经积极有效的护理, 手术获得成功, 病人移植的拇指外形、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满意。

2 围术期护理

2.1 术前准备及护理

2.1.1 器械准备

准备显微器械、手外科器械、电钻及显微镜。

2.1.2 术前护理

巡回护士术前详细了解病人的手术方案, 包括麻醉方法及对每一环节采取相应的护理准备。在术前除做好各项护理常规外, 还需特别注意保护供区组织及足趾, 避免意外损伤, 同时应预防感染。病人入室后, 做好查对工作, 与病人交谈, 耐心细致解释手术可以改变手的外形, 改善手的功能, 对以后生活和工作有很大帮助。让病人产生要求再造的要求, 增加病人对手术的信心, 消除紧张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

2.2 术中配合

巡回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性质, 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熟悉手术器械名称、性能, 了解手术步骤和手术医生习惯, 提前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根据手术进程, 随时调节灯光, 及时补充术中所需物品。根据出血情况随时调节输液速度,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及查对制度。手术要争分夺秒, 由业务熟悉的护士配合, 准备好所需的物品和器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保持输液通畅, 及时使用抗生素, 在吻合血管前30 min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改善微循环, 防止微血栓形成, 及时配好肝素盐水, 每100 mL加125 000 U肝素。保持房间温度20 ℃~25 ℃, 湿度50%~60%。限制参观人员, 保证无菌。手术结束后, 观察病人患指血运好, 生命体征平稳, 意识清楚, 送回病房, 并向值班护士交接静脉输液是否通畅及患指血运情况。告知病人及家属保持无烟病房的重要性, 因为烟中尼古丁易使血管痉挛, 致手指血运障碍。

3 体会

术前心理护理可以消除病人顾虑, 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麻醉和手术治疗。熟悉手术步骤和医护密切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手术室护士必须熟悉手术步骤和所需手术器械名称, 掌握其使用方法, 并对手术医生的手术习惯有所了解, 这样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遇到意外时也能按要求密切配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确保输液通畅,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根据病情按医嘱给药, 随时了解手术进展情况, 及时调节灯光, 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 篇5

众所周知, 拇指在全手功能中占最主要地位, 如果拇指缺失, 将会直接丧失手的较大部分功能, 同时不可避免的影响手的外观, 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心里同时承受着巨大压力。因此大部分患者都会有再造拇指、重新恢复功能的要求。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普及及不断进步, 第二足趾游离移植行拇指再造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2005年至2012年吉林市中心医院成功进行了12例拇指毁损伤后切去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手术, 其中12例患者拇指再造全部成活, 功能恢复良好, 临床治愈出院。作者结合上述12例患者成功经验, 介绍一下护理组对实施上述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的一些心得及体会。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2例, 均为机械性毁损伤后致拇指缺失。年龄在20~55岁之间, 其中男9例, 女3例;右手8例, 左手4例;均采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行拇指再造术。其中急诊手术3例, 择期手术9例。术前准备充分, 手术过程顺利。

2 术后护理要点及体会

2.1 病室要求

寒冷、疼痛、吸烟刺激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术后血运, 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危象, 因此术后患者应安置于相对安静和洁净的病房, 限制探视。室温保持在23~25℃, 湿度在50%~60%, 温度过低会使血管痉挛阻碍血液循环, 过高则加速组织耗氧代谢;由于本院处于东北地区, 换季时温差变化极大, 此时应予以足够重视。室内严格禁烟, 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物质可使血管出现痉挛, 进而形成血管危象及血运障碍。还应避免冷饮和含咖啡因的饮料[1]。用60W烤灯做局部持续照射7~10 d, 距离为30~60 cm, 因伴有神经损伤时感觉障碍, 慎用热水袋以预防烫伤。术后要求严格卧床7 d, 使用电动气垫床, 预防褥疮的发生, 因二便必须在床上进行, 需要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抬高患肢, 促进静脉回流及减轻组织肿胀, 局部可行石膏或支具固定, 禁止侧卧压迫肢体引起血运障碍。术后常规神灯照射, 应防止距离过近而造成的皮肤二次灼伤。

2.2 监测与观察分为生命体征的监测和再造拇指的监测与观察。

2.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由于拇再造术手术时间较长, 对病人生理及心理均可能造成较大负担及影响, 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常规一级护理, 应常规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予以降压治疗;而血压偏低时应予以输血补液等治疗;应注意测量血压时尽量避免在患肢进行测量。定期监测血常规、离子、肾功等检查, 及时纠正离子紊乱, 以免影响末梢循环;术后3~5 d内监测尿量、测定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 直至上述指标稳定在正常水平为止[1]。

2.2.2 再造拇指的监测与观察主要包括皮温、皮色、肿胀程度监测和末梢血运的观察。

皮温是反映血液循环最敏感标志之一。通常手术后2~4h, 再造拇指的温度与正常手指的温度相接近或略低于健指1°左右, 24 h后再造拇指的温度开始逐渐回升。温度下降考虑是动脉供血不足所致;温度过高多提示伤口感染。同样需注意测量皮温时应关闭烤灯数分钟后进行, 且测温的部位应固定。连续温度监测应用广泛, 目前好像是测定吻合血管游离皮瓣温度的最简单的方法[1]。正常情况下, 术后7 d内再造拇指均会出现轻至中度的组织肿胀, 同时指腹皮色红润、饱满, 皮肤可见褶皱, 毛细血管充盈良好。出现动脉受阻时, 指腹颜色多为淡红色或苍白色, 皮纹有所加深, 无张力或张力降低, 再造指皮温下降, 毛细血管返流时间延长1~2 s, 此时为动脉危象;出现静脉受阻时, 指腹颜色转为暗红色、紫红色甚至呈紫色, 皮肤皱纹不明显或消失, 毛细血管返流加快, 伤口边缘渗血明显, 指腹严重肿胀, 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 此时为静脉危象。

2.2.3 采用仪器监测技术

包括血管超声监测、激光多普勒监测、手指体积描记法、放射性核素清除率分析、经皮氧分压测定等多种方法。本科主要采用超声监测, 可探测动脉血管脉动与静脉, 观察并判定是否有血管危象的发生。

2.2.4 预防血管痉挛

寒冷、疼痛、情绪波动、大便干燥用力排便、突然体位改变都是拇指再造术后血管出现痉挛的常见诱因, 如不解除上述因素, 可能导致拇指再造术后血液循环障碍。本科术后多使用镇痛泵, 可有效解除疼痛所引起的动脉痉挛。术后每6 h肌注罂粟碱一次, 防止血管痉挛;每12 h静滴低分子右旋糖苷一次, 至少7 d, 改善循环, 加用阿司匹林, 300 mg, 2次/d。[1]

2.3 术后功能锻炼

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是再造拇指术后恢复良好功能的重要环节之一。术后3周应教患者手指屈伸活动。术后4~5周, 适时拔除内固定后, 开始进行轻柔的保护性主动运动;在10~12周逐渐过渡到更积极的主动及被动运动。过程应循序渐进, 幅度由小到大。直到感觉恢复后才可进一步进行一些力量性活动[1、2]。可利用定制弹力支具辅助练习。

3 结果

12例移植指全部存活, 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 上述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均达到优或及良[3]。

4 讨论

拇指再造术后护理重点在于:

4.1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感及成就感

术后对再造拇指的观察大部分需由护理人员完成, 其工作繁琐为其主要特点。对再造拇指血运的观察极为重要, 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 要求护理人员耐心和细心, 及时发现血管危相, 及时处理。4.2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水平熟识手外科护理技能, 在此基础上逐一认证各种再植术后可能出现的的情况, 包括再造拇指术后各种指标的观察及检测。出现再造拇指术后血管危象, 应及时发现, 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因此, 需要护理人员平日多进行系统的临床训练。

4.3 要重视患者在拇指再造术后康复期的功能训练

功能训练是再造拇指恢复良好功能的最重要环节。拇指缺失后, 随着时间推移可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 同时, 手术创伤以及术后长时间内固定也可能加重肌肉萎缩, 进而引起组织粘连形成和血管挛缩, 需通过康复治疗加以解决, 使功能恢复更加满意。术后由专职护士对患者定期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对再造指拆除内固定物后, 即刻开始功能练习。先指导患者做拇指和全手的主动运动, 然后逐步进行拇指的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练习, 加强诸如握、捏、抓、牵拉、屈伸等系列练习。通过护理人员的科学指导和患者坚持不懈地练习, 患者再造的拇指均可不同程度的恢复手指功能, 从而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第二足趾移植行拇指再造术后护理的要点。方法 对12例足趾移植行拇指再造术患者的术后护理要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 12例再造拇指全部成活, 大部分具有良好的功能恢复。结论 严谨细致的术后护理可以尽早发现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 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科学的康复训练指导有助于患者再造拇指的各种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移植,再造,护理

参考文献

[1]S。Terry Canale, James H.Beaty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2921-2970.

[2]顾玉东, 王澍寰, 侍德.手外科手术学.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650-678.

【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推荐阅读:

技术移植05-13

结膜移植06-02

移植静脉06-20

复合移植07-26

大树移植08-05

方法移植08-28

心脏移植09-16

移植技术06-03

树木移植协议07-06

单胚胎移植07-14

上一篇:心理小测试下一篇:塑料排水板排水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