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影响力

2024-10-14

措施:影响力(精选12篇)

措施:影响力 篇1

论文的学术水平是科技期刊的质量保证,是科技期刊的命脉。在目前期刊林立,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提高科技期刊质量最根本、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1]。提高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这一点对高校学报的发展是不容置疑的。论文质量反映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学术水平,由于归属高校管理,和高校的教学科研相关,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有一定的优势。目前,高校学报评价的学术指标依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指标,例如: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他引率、平均引文率、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这些指标的优劣,决定学报刊载论文的质量,论文的质量决定高校学报的学术水平。因此,拥有丰富的高质量论文,提高学报的学术水平,增强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是高校学报发展的必需,也是高等学校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1 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度在国内外的现状与分析

传统的高校学报是刊发本校师生的研究论文。至今,在学术界的知名科学家,在他们的大学后的第一篇论文大都刊发在高校学报上。可以说高校学报培养了广大师生撰写论文的能力,又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发表学术观点的阵地。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走进校园,给高校学报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校学报从传统的征稿—审稿—录用—刊发—传播的办刊工具和印刷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总结,成果又急需通过学报刊发进行交流、评价、转换成生产力;这些都和师生的切身利益相关,申报教学和科研课题、毕业、评职哪一件都离不开论文。尤其是武书连自1997年开始,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按年度发表《中国大学评价》,至今已经14年[2],每年都发表了相关论文,对中国高校进行排名,尽管这不是政府行为,但是大学排名在高校来讲,从领导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从个人到社会影响是巨大的,是不能低估的。这种排名的是非曲直在这里不去探究,这种排名对高校学报,尤其是省属高校学报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有压力就有动力,高校学报提高论文质量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数据显示,2005—2006年各类机构SCI、Ei和ISTP的论文数量:我国高等学校与其他机构比较,高等学校是在国际三大检索期刊发表论文的生力军,论文的数量占我国SCI,Ei和ISTP收录论文的80.30%、84.60%和88.83%[3],如表1、表2、表3所示。

*注:表中医疗机构论文数不包括高等学校附属医院的数据,

2006年在这些高校中,浙江大学是位居第一,清华大学第二,占居在高等学校SCI收录论文的第一位,清华大学位居高等学校Ei和ISTP收录论文的第一位,这也显示了我国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水平,但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高水平论文作者,没有选择中国高校学报发表自己的论文,而大部分选择的是在非中国期刊上发表,如表4所示。

*注:表中医疗机构论文数不包括高等学校附属医院的数据,

*注:表中医疗机构论文数不包括高等学校附属医院的数据,

*注:表中医疗机构论文数不包括高等学校附属医院的数据,

表4显示SCI自2000年以来,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在国内、外科技期刊上发表的数量是逐年增加的,但是在中国科技期刊所占的比例逐年减少,非中国科技期刊所占的比例确逐年增多,从2006年国内、外科技期刊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就可以看出,SCI在2006年中国期刊发表的论文所占比例不到1/4。从表1可以看出2006年高等学校发表的SCI论文数超过总数的80%,却没有发表在中国科技期刊上,这应该引起期刊界的重视。高校学报是中国科技期刊的一部分,中国高校作者的论文没有选择刊发在高校学报(中国科技期刊)上,自然会有其内在因素,也足以说明高校学报在质量上与国际署名三大检索系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校作者论文质量在数量上是可以保证高校学报刊发量的,但是,相当一部份高校学报不具备世界三大检索的资源,要使高校学报达到三大检索的标准,高校学报发展需要的道路还很长,需要高校广大师生的支持和高校学报同仁的努力奋斗。

2 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提高的方法和措施

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提高的关键是刊发论文的质量,高质量的论文是高校学报影响力度的保证,从表1~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作者撰写的论文发表在世界三大检索系统的数量是足够多的,但是,遗憾的是发在非中文期刊要比发在中文期刊上要多,至于高校学报就更少了些。究其原因,是许多高校学报自身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学术影响力,这是传统高校学报的弊端。立足本校,不利于学报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因此,这个度如何掌握是高校学报需要探求的课题。其实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度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学报编辑自身的努力,二是高水平作者的投稿。但是,这两方面却在实际工作中受许多方面的影响。例如,高校领导和高校学术委员会对学报的重视程度和评价程度,这是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提高的基本点。没有这个基本点,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就无法说起。只有得到高校领导的支持和学术委员会的支持,高校学报就可以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提高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为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交流的平台。

(1)注重学科队伍建设

高校学报受到高校领导和学术委员会的重视,高校学报就会受到高校师生的关注,实际上,无论是大师还是世界级的教育家、科学家,他们的论文应该都和学报相关,他们的成果开始大都是通过学报报道,因此,要提高学报的论文质量,必须注重学科队伍的建设。高校学科队伍的建设,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也是高校学报的需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园地,高校学报是培养人才园地的一片沃土,高校学报通过刊发优秀的论文培养作者队伍的科研能力,使高校学报的作者队伍以绿色创新为方向,在科研工作中多出成果,多出论文,尤其是高质量的论文,这都需要有一支优秀的学科队伍作为基础,才能保证高校人才队伍的培养,才能保证高校学报的发展和论文质量的提高。因此,提高学报的论文质量就必须加强学科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科技创新的学科队伍。如果一所高校有了一支世界领先,科技创新的学科队伍,那么这所高校就承担了培养人才队伍的重任,同时,高校学报的论文质量,也会随着学科队伍的建设,逐步地发展和提高起来,使高校学报逐步在科技期刊界得到认同。使高校学报闯入世界著名三大检索系统。

但是,高校学报论文质量的提高与学科队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任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高校学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的确发展很快。尤其是211院校和985院校,由于教学和科研的基础条件好,办刊经费充足,使他们学报的发展速度较快,论文质量较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院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学科队伍。省属高校的学报,在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和经费上不能和211院校和985院校相比较,在对学科队伍的建设上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省属的高校学报尽快地赶上来,闯入国内的优秀期刊,进一步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这条发展之路是漫长的,需要学报界的同仁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2)吸引高水平作者投稿

从传统的高校学报来讲,是以报道本校学科队伍研究成果为主,但由于受到本校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制约,高校学报的论文质量受到一定的制约。尤其是省属高校学报,要提高学报学术影响力付出的艰辛要更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高科技手段的应用,高校学报已经改变了传统学报从征稿—审稿—出版—交流的全部流程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编辑和作者可以方便的、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距离和时间对作者和学报已经不是问题,因此高校学报如何定位,怎样吸引外校高水平的论文就是当务之急。高校学报由于印刷版的交流平台有限,尽管可以通过网络的CNKI和万方数据库可以检索,如果不积极发表外校高水平的论文,高校学报就会由于闭关自守,贻误良机,失去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提高的契机。因此,高校学报要主动出击,征集高水平的论文,为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提高提供方便。因此,高校学报不仅要关注学科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使高校学报的作者队伍得到保证和提高。而且,高校学报要改变办刊思路,把“立足本校,面向世界”作为高校学报办刊的方向,这不仅增加了稿源,提高了论文的质量,而且对学科建设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使高校学报成为报道科技创新成果的媒介,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

(3)缩短发表时滞

高校学报要提高学术影响力必须缩短发表时滞,提高论文的时效性,才能吸引读者,吸引作者。使两者得到互相的促进。论文的发表时滞是评价一种期刊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者对一些国际知名期刊和我国一些期刊的发表时滞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期刊的发表时滞相对于国际知名期刊偏长[4]。传统的高校学报,由于同在一校,交流和探讨方便,因此,发刊时间快,论文的时滞性好是高校学报的优势。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校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教育模式的转变,科技信息量得到爆炸式的发展,高校内大量的论文堆积在编辑部来不及发表。使国内知名高校学报的时滞比一般高校学报的时滞长。因为,我国的高校学报至今还受到很多约束,例如经费、人力、学术影响力、观念等。如今的高校学报还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保证时滞性。所以,高校学报一般还是季刊、双月刊或月刊,如今的高校学报从作者投稿到发表,越是国内知名院校的学报,其论文的出版时滞越长,有的可能超过24个月以上。学报论文这样的出版时滞,已经使高校学报失去了生命力,作者还是蜂拥投稿,因为该学报的学术影响力高。时滞长与学术影响力对作者来讲,作者选择的是学术影响力高,而放弃了时滞长的弱点。对于学报,由于时滞长,就会付出恶性的回报,降低了学术影响力。因为这样的学报,会使作者经过大量的实验或测试得到的数据,付出辛劳撰写而成的论文由于时滞长而贻误良机,失去了科技信息的先机性,使科技创新论文成为旧知。这不仅影响学报所刊登的论文的新颖性,而且会使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失去国际的先进行。

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提高要发挥传统的优势,缩短发表时滞,加快刊出时间。信息化交流工具的使用不仅可以保证论文的质量,而且可以极大的提高从论文的投稿到刊发的时滞性。这可以吸引高校师生在投稿时首先想到学报,不致高水平的稿件外流(当然外流是正常的),可以保证高校学报的基本稿件的需求量,加上学报编辑的努力加工,提高编辑能力,坚持下去就会得到收效。

(4)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提高必须实施OA

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和图书情报界大力倡导并推行的出版模式。他在中国的高校学报亦有出现。它的基本手段是利用:信息数字化、在线出版和传播,使读者可以免费获取全文,提高读者的使用权限和自由度。OA出版包括开放存取期刊(OAJ)和开放存档(open repositories and archives),前者是基于OA出版模式的期刊,既可能是新创办的电子版期刊,也可能是由已有的传统期刊转变而来;后者是研究机构或作者本人将未曾发表或已经在传统期刊中发表过的论文作为开放式的电子档案储存[6]。有些大学学报为缩短期刊的出版周期,也参照一些国外OA出版平台的经验,实行了“在线预出版”。这种形式就是把作者投来的稿件,经过同行评议、可以被期刊接受、但还未经正式排版的文章,称为Article in Press,Online Accepted Articles等;另一种为在线提前出版(已正式排版,印刷版本尚未出版的文章),称为Online First,On-line Early Articles,Accelerated Articles等[6]。在期刊界通常认为,文章在线日期即为正式出版日期,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唯一的DOI标识符,标示于在线发表以及印刷的文章中,永久不变。

高校学报要想提高学术影响力,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提高刊登论文的学术水平。任何一个高校学报企望在短时间内发生质的提高是不可能的,因为很难设想许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会选择在一个非核心期刊上来发表。提高高校学报影响力的另外一个有效办法就是让读者更方便地能读到某个杂志,杂志文章被读者阅读次数多了,引用概率自然就会提高,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扩散因子也会随之提高[7],这一方式对高校学报时具有优势的。因此,高校学报OA的尽快实施,会呈现出蓬勃生机,优秀的OA资源会改变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状态。因此,高校学报采取让作者选择OA的学报出版模式,是提高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度的方向。这种高校学报模式的变革,可以使高校学报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的省属院校学报带来了发展的契机。我国高校学报的非营利性和校园网络化的特点更为高校学报选择OA出版模式提供了保证。

3 结语

高校学报必须注重科技创新、关心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是高校学报能够面对市场化,适应网络化发展的进程,在发展中得到提高,才能永葆高校学报的生命力。因此,高校学报今后的发展,要适应网络化发展的进程。同时,高校学报与高校科研人员必须联系紧密,通过高校学报发表科技创新成果,使高校学报成为科技创新学术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为科技创新的学科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也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学术信息。通过论文媒介对各学科的学术研究作了进一步了解,有利于对年轻学者的发现与培养,为高校学报进入世界著名三大检索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彭波,谢二娟,黎文.提高科技期刊学术水平的途径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5-116.

[2]武书连,吕嘉,郭石林.2010年中国大学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2010(4):5-14.

[3]潘之涛,马峥.2006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R].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8:36.

[4]张莉,张凤莲.缩短发表时滞.提高论文的时效性[J].编辑学报,2003(5):331-332.

[5]程维红,任胜利,王应宽,等.国外科技期刊开放存取网络平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1):36-43.

[6]程维红,任胜利,王应宽,等.国外科技期刊的在线出版:基于对国际性出版商和知名科技社团网络平台的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6):948-953.

[7]李勤.提高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途径[J].今传媒,2007(9):52-53.

措施:影响力 篇2

煤场扬尘影响预测与措施研究

对储煤场扬尘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通过对煤场起尘量及在不同风速不同含水率下对煤场扬尘源强进行估算,并对煤场下风向TSP的`落地浓度进行了预测,最后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防止煤场扬尘的措施.

作 者:高艳艳 潘俊 何晨玲 GAO Yan-yan PAN Jun HE Chen-ling  作者单位:高艳艳,潘俊,GAO Yan-yan,PAN Jun(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沈阳,110168)

何晨玲,HE Chen-ling(中国矿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工业安全与环保  PKU英文刊名: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年,卷(期): 33(11) 分类号:X8 关键词:煤场扬尘   起尘量   影响预测  

采矿安全影响因素与管理措施 篇3

关键词:采矿行业; 安全因素; 管理措施

一、采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原因

(一)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安全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采矿业一线工人的主体为农民工,大多未接受过专业教育,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较低,对于矿山开采的安全技术问题缺乏全面认识。因此,在工作中,由于不正当操作而导致的事故频繁发生。而且,由于农民工所特有流动性,导致一线从业人员不断循环流动,普遍缺乏经验,进一步加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外,矿山工作环境恶劣,也不利于从业人员保持高水平作业状态。

(二)技术设备较发达国家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采矿企业中中小型居多,相当一部分为民营企业,往往资金不足,这也造成技术设备上与发达国家的较大差距。小型企业设备单一,不配套,许多生产工序仍需要人工完成,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中型企业虽然机械化程度较高,但设备陈旧,效率低下。另外,部分采矿企业一味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略安全问题,延迟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老化设备与落后的技术为安全事故的发生留下了隐患。

(三)未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国家为规范我国采矿业的安全生产,发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及行业标准。然而,许多企业在执行过程中或为节省资金,或为敷衍了事,甚至不惜违反规章制度。同时,部分地方政府为提高短时的GDP发展,而对企业的行为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管人员的工作相当于走过场,许多问题视而不见,形成了不少行业潜规则。最终致使国家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安全事故此起彼伏,给国家采矿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四)安全责任人意识薄弱

许多企业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问责制度只停留在纸面上,许多时候出现找不到责任人的情况。一些责任人意识淡薄,抱有侥幸心理,思想上麻痹大意,对于一些小的安全隐患不闻不问,大的隐患不加以重视,这都是安全事故的诱发因素之一。

二、安全技术管理的任务

当前,矿山采的矿安全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方针;通过制定并实施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减少不安全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减少因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另外,加强对生产活动的客观规律的研究,积极制定并实施各种有效的安全措施,消除危害人身安全的隐患,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营造一个良好的劳动生产环境。

三、提高安全技术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加强对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

工人是采矿业的主体,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矿山采矿的水平。从对各种矿山事故的分析看来:由于从业人员的不正当操作、麻痹大意、违反劳动纪律而引发的伤亡事故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加强对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是很重要的。其包括: ⑴新工人的矿级教育,车间教育,小组教育。⑵特殊工种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⑶安全部门负责人、监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

(二)贯彻和落实各项安全检查工作

海因里希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2011版)。也就是说,安全检查工作有助于及早发现安全隐患,进而将其扼杀在摇篮里,从根本上杜绝伤亡事故的发生。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由于忽略安全检查工作而导致事故发生的比例是最大的。所以,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工作体制对于矿山安全采矿具有重要意义。各项安全检查工作应该全面而细致,包括:

⑴工人保护用品的佩戴情况

⑵矿山的环境状况

⑶规章制度以及行业标准的落实程度

⑷工具、设备、电气及工作岗位的安全装置与防护装置完整狀况

⑸各种应急设备的齐全程度

⑹防止自然灾害措施的执行程度

⑺各企业根据自身状况所制定的安全检查项目

(8)、是否做到安全标准化相应等级的要求

(三)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我国《矿山安全条例》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但许多企业缺乏安全责任落实制度,进而导致技术领导人员、安全员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工作怠慢,监管人员形同虚设。只有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才能充分发挥安全员的作用,提高其在工作中的积极性,避免相互推卸责任,工作效率低下,安全技术工作难以保质保量完成的情况。落实安全责任意思,是避免伤亡事故发生的思想保证。事故发生后,再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已失去根本意义。

(四)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心理培训

平时的培训中往往之重于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而忽略其心理素质的训练,这是不完整的。矿山采矿的工作环境与其他行业与相当大的区别。矿山空气质量差,色彩单调,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以及我国采矿业伤亡事故频发的大环境容易对心理素质差员工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工作状态,导致事故的发生。相反心理素质强的员工在危险紧张的环境下会激发斗志、振作精神、提高信心,其专业技术可以得到更好地发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证安全生产。

员工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运用心理学的手段,培训过程应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经常化,按步骤,有规律的进行。使员工能够人为的控制在紧张环境下的心理活动,确保生产活动的安全。

(五)制定企业的安全生产准则,施工操作严格按照准则实行

国家的规章制度应采矿业整体现状而制定,对于每一个企业的特殊状况的控制可能有所欠缺。现有制度允许下制定更为详细的准则,规范员工的生产行为。规章制度是用来执行的,制定好关于矿山开采安全规章制度后就必须严格执行,提高矿山开采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度。此外,还应继续完善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依据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相关的生产施工,把发生事故的几率降低到最小,以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企业的财产安全,为我国采矿业的进一步发展做贡献。

(六)做好日常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工作

应定期举行安全生产总结会议,分析讨论生产中发现的安全性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坚决落实到下一阶段的生产中去。同时,奖励在安全生产中表现出色的员工,惩罚违章作业、违规操作、懒散失责个人,严重的辞退。通过这些措施,是每一个员工始终牢记安全生产意识,只有从意识上杜绝这些不稳定因素,安全生产才能得以实现。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矿产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而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生产能力难以维持经济的发展需求,提高我国矿山采矿工业生产效率势在必行。增强采矿安全技术管理,是提高效率前提与有效途径。而且矿山的安全生产越来越得到国家与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因此,完成这个任务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王庆,马海涛,王云海.论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构建思路[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

[2]王超,周少强,韦彩平.浅谈矿工个性心理与煤矿安全管理[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

[3]吴红波,颜事龙.煤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切,矿业安全与保,2010(03).

措施:影响力 篇4

一、坚持全媒体方向, 共享信息资源

在当前这个报网融合、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时代, 党报只有坚持全媒体道路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做大做强”。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获取核心竞争力, 党报应当将自身的内容优势充分利用起来, 由传统的平面媒体发展成为全媒体, 从之前单纯地采用图片与文字来进行新闻报道, 发展成为综合应用视频、音频、图片、文字为一体的新闻报道, 最终达成多媒体集成、互动式交流、全方位报道以及立体式采访的媒体道路, 实现党报的“新闻稿件变为新闻产品”, 使党报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让人民群众感觉到“党报无处不在”。[2]例如, 人民网在全媒体化发展的道路中已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人民网不但达成了报道模式、报道图文以及报道内容在互联网方面的拓展, 同时其从传统的图文发展到网络直播、网络论坛、网络视频、网络动漫各种模式相结合。与此同时, 人民网自身已经拥有了15中语言的版本, 每天都能够在24小时及时向全世界网民发布资源丰富的新闻, 新闻内容基本上覆盖了各个方面。正是利用互联网, 人民网中的《人民日报》已经彻底改变了之前24块版面的媒体形象, 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影响、有声音、有网络、有报纸的新兴媒体。

二、改革党报版面, 彰显党报特点

报纸版面属于新闻信息重要的载体与表现方法, 属于报纸的脸面工程。对于党报而言, 要闻版属于党报中最为关键的版面, 要闻版属于读者阅读的起点, 是否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不仅涉及党报的宣传效果, 同时还是关系到党报是否能够提高自身感染力、影响力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所以无论是报纸版面, 还是网络版面, 都必须要进行深层次的优化。然而现阶段仍然部分党报的版面陈旧, 新闻内容与标题显得过于严肃, 严重缺乏时代气息感, 这就需要党报要大胆探索、与时俱进, 通过不断优化版面, 将呆板的版面转变为生动、活泼的版面, 尽可能要和广大读者的审美感与阅读习惯进行吻合。例如, 《湖北日报》就进行了极为大胆的改革创新, 针对报纸版面进行了大量的优化, 使得报纸的亲和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吸引了一大批新的受众。设计理念方面, 《湖北日报》始终坚持“简洁易读”的基本原则, 综合应用便捷的标识、简洁的装饰、横排的格式以及模块化的版式等;而在版面改革方面, 《湖北日报》充分结合了线条、网纹、漫画、资料、图标、图片、文字以及色彩等各类视觉元素, 针对版面重要语言进行有效优化, 使得版面的视觉更具有张力, 报纸的宣传效果跃然纸上。[3]

三、建设党报主页, 构建高水准的互联网平台

现阶段, 大部分党报已经在互联网中建设了自己的主页, 部分党报特别是地方党报大部分都和本地区的门户网站进行合作, 通过互联网来提高党报的影响力。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 每一个党报都必须要拥有自己的主页, 要通过这个主页时刻更新党报的新闻信息、办报理念以及新闻策划等, 最终实现从宏观到具体、自上而下, 使得党报达成高度报网融合的目的。建设党报主页, 是新时期党报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党报在建设主页的时候, 必须要彻底打破之前地区党报思维的约束, 不仅要拥有“全国”的战略与意识, 还应当将今后的目标放在“全球”上, 通过建设党报主页这个良好的平台, 为提升党报影响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改革采编方式, 拓展党报新闻获取渠道

党报新闻信息的获取渠道倘若仍然依靠读者电话报料、记者寻找新闻线索、通讯员投稿等传统的信息渠道, 自然无法满足当前这个报网融合的时代。这就党报要将互联网公民所发布或者反馈的新闻信息作为新闻渠道的同时, 广大党报记者也要改革自身的采访措施。党报记者在进行新闻信息采集的时候, 必须要从满足报纸、手机、互联网等各类受众群体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着手, 要争取成为全媒体记者。例如, 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就开始要求所有的平面文字记者在外出采集新闻素材的时候必须要配带数码相机, 只要新闻信息有需要, 就必须要制作成有关的图片与视频, 将这些新闻信息放在手机报、《吉林日报》以及中国吉林网上面进行共享。

五、提升舆论引导力, 提高党报影响力

江泽民曾经提出过:“舆论导向正确, 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 是党和人民之祸。”[4]由此可知, 党报充当着人民群众、政府以及党的喉舌作用, 必须要掌控正确的舆论导向, 才能够有效提升党报影响力。首先, 加强新闻评论版面, 提高党报的影响力及权威度。新闻评论属于报纸的“旗帜”, 其具有指引社会舆论、弘扬社会道德、宣传政策导向、指引社会热点等关键作用, 特别是在关键问题上面, 新闻评论可以代表上级部门及领导的立场, 其是党报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次, 加大党报典型报道的力度, 提高党报的贴近性与针对性。进行典型报道属于党报提升自己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措施, 这就有要求党报在进行典型报道的时候, 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网络中的实时问题, 选择任务要彰显时代性特别, 应当尽量选择一些可以引起巨大反响的任务来进行报道;采写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挖掘典型的特征, 应当挖掘深层次的故事内容;党报宣传模式要注重贴近性, 典型人物应当是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认知、模仿、学习、接纳的, 其能够起到良好的鼓舞、示范以及指引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 要注重报道一些平民性的典型人物与网络中的典型人物, 使得报道能够满足各个载体的受众。最后, 聚焦社会、网络热点问题, 提升突发事件报道的正确性与主动性。党报在进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报道的时候, 必须要做到不乱语、不失语。《黑龙江日报》副总编辑徐峰提出:“党报在进行热点事件、突发事件以及敏感事件报道的时候, 必须要进行议程设置, 要发布主流声音, 真正披露事件的本质与真相, 提前占领舆论的先进, 而并非慢半拍的旧新闻或者四平八稳的报道, 抑或是等到事件处理结论完全认定之后再进行报道”。

处在当前这个媒体竞争白热化、环境日益复杂、报网高度融合的社会中, 党报必须要扛起主流舆论的旗帜, 担当起主流舆论的责任, 并且要通过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 不断推动党报改革创新, 才能够不断提高党报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促进党报有序发展。

摘要:党报不仅是大众传播媒介传递党委与政府各项政策、方针的重要载体, 同时也是反映与指引人民群众舆论方向的工具。随着媒介市场当中的竞争不断加剧, 报网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各个媒介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报网融合的大背景下, 党报如何赢取更多的读者, 不断提高党报的影响, 这是当前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当前报网融合各个媒体发展的趋势, 提出了几点提升党报影响力的建议。

关键词:党报,报网融合,影响力,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如鹏, 顾宇.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网融合探析[J].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01) :105-106.

[2]白和平.地方党报“去报纸化”现象探析及对策研究[J].新闻知识, 2009 (03) :318-319.

[3]刘西平, 陈姮.论地方党报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及创新途径[J].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06) :287-288.

避免影响正常通航安全的保障措施 篇5

避免影响正常通航的安全保障措施

针对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影响正常通航安全的事故,提前作出预防及应对措施,以确保施工水域航道通航安全。

一、成立通航安全指挥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总工程师,安全总监

成员:工程部、安全部、办公室、材料部,财务部各部门负责人 船舶成立相应安全生产管理小组:船长为组长,大副负责具体工作,并在各船舶配备兼职职安全员。

二、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开工前由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对工程船舶船员进行安全和防污染交底;施工过程中经常对船员进行安全生产和防污染教育,加强宣传,强化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和防污染工作会议,提高全员安全环保意识。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1]第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02]第355号令,2002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交通部1991)等法律法规以及《工程船舶安全操作规程》,提高船员的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定期地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在施工现场配备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专职安全员,专门负责现场的施工安全。

三、采取以下具体安全通航措施

1、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管理规定》,船舶取得《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后,方可进入施工作业区域参加施工。

2、施工船舶严格遵守海事部门划定的禁航区、航道(路)、交通管制区、锚地和安全作区,进行航行、锚泊或作业。

3、进行水上拖带超吃水、超长、超高、超宽、半潜物体时,须持有船检机构为载运或拖带超吃水、超长、超高、超宽、半潜物体的船舶或拖轮出具的适航、适拖证明,制度拖带方案、安全保障措施报辖区海事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4、遵守施工区域《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交通部 交海发[2003]171号2003年5月6日),大型船舶和超大型船舶在深水航道内按各自靠右的原则沿规定的通航分道航行,并尽可能远离中央分隔带,小型船舶必须在深水航路的外侧沿规定的推荐航路行驶,并按规定向交通管制中心(VTS系统)报告。

5、建立业主、施工单位、海事、环保及港口调度室的通汛网络,加强与港口调度室的联系,各船舶的施工作业、进出港都必须统一服从港口调度室的安排。

6、请海事主管部门及时发布航行通告并在施工区域竖立“前方施工 注意安全”、“限速航行”、“禁止抛锚”等安全警示标志;对各种施工标识牌、警示牌要随时进行检查,保证各种牌子的正确位置,确保其到位、醒目,起到航道通行安全警示的作用。

7、及时向当地航道和海事等相关部门上报施工计划,合理安排、以确保按计划实施,如计划有改动及时通知航道和海事等相关部门。

8、施工前及时与业主、海事、航道、水警等部门联系,研究水上船舶施工与航行船只的干扰问题,制定相互避让的方法,确保施工水域航道通航安全。

9、施工作业期间配备警戒船各一艘,VHF甚高频电话24小时保持联系,施工的船舶施工作业和进出港区时,都必须悬挂明显的避碰标

志旗和避碰标志灯,禁止一切非施工船舶进入作业区。

10、船舶驾驶、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谨慎操作;加强了望、观察,随时注意航道及摆动缆周围情况,及时发出注意避让信号,对来往船只采取有效的避让措施,杜绝碰撞等事故发生;水上、水中作业人员必须穿救生衣。

11、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台风季节,施工船舶须全面检查本船的车、舵、锚、通讯、水密、堵漏、排水、救生等设备,对查出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本船无法解决的应及时报公司有关部门协助解决。针对台风突发性和持续性长的特点,施工船舶应每天收听天气预报,以及时获取信息,加强气象海况了望,以及时做好停工防御准备。在季候风吹袭期间,航行施工的船舶要注意风流压的影响,以防碰撞和搁浅事故。碇泊施工的船舶须注意边锚断缆伤人等事故,风浪过大时,及时停工避风。

12、已经封闭施工的水域护坡岸,在施工完后应立即恢复原状,尽量减少航道封闭时间。

13、对已开始施工的地段,值班人员要保证24 小时在水上轮流值班,夜间值班要穿反光衣,对值班人员不得安排现场安全管理以外的工作,确保航道船只通行的畅通。

14、施工区域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停工,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亡应立即组织抢救工作并立即报海事、公安部门。

15、请海事部门加强施工区域航行监管,及时疏通,必要时实行水上交通管制,确保航道安全、畅通。

农村水利建设措施与影响分析 篇6

【关键词】水利建设;农村;措施;影响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B

【Abstract】Rural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introducesmeasures and effects in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Water conservancyconstruction,Rural;Measures;Effects

1. 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2/3的人口在农村,国家的繁荣发展少不了农村,农村的繁荣发展少不了水利工程,农村水利是农民抗御自然灾害,使农村免受洪涝的侵害和提高农村饮用水水平,改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村安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保障条件,完善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乃至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2.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

农村水利工程措施众多,整修田间灌排渠系,扩大田块,平整土地, 修筑道路,改良低产土壤和植树造林等等都是常见的农村水利工程措施。目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措施如下:

2.1 结合实际科学规划。

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前,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结合本地区的气象特性,地理环境,村庄布局和区域的总体规划,在流域上游建集防洪拦洪,饮用水源,农田灌溉等蓄水工程,流域中游建江河堤防,农村围圩等防洪御洪工程,流域下游建灌排管渠,泵闸设施等泄水工程;同时应充分考虑上述水利工程的布局和调配的合理性,给洪水以出路,保供水以充足,促涝水以畅通。形成农村防洪安全保障系统,农民饮用水保证系统,农田旱涝保收系统,工业及生活水循环利用系统;使农村真正成为山青水秀,天蓝地绿,无水患无污染,人人想往的现代新农村。

2.2 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

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城市和工业转移,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2.3 农村节水和利用措施。

2.3.1 农村节水措施。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虽然幅源辽阔,但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四分之一,随便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习惯的改变,我国水资源不仅仅资源性短缺,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已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要求我们加强节水和水循环利用措施的布设。农田灌溉节水主要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机电井建设、地面灌溉设施改善、喷灌和滴灌系统,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

2.3.2 农村循环用水工程措施。

水的循环分成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农村循环用水工程措施针对的是社会循环及其工程措施。改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以及防风林建设和水土保持,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在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程中,涉及的工程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效果。对这些工程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是现阶段提高我国农业用水利用和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2.4 注重工程建设管理。

工程建设管理与工程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可以说,没有好的管理,就没有好的工程。然而当今社会,却依然存在“轻管理”的种种案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资本市场对农业的关注度也有所上升,在我国出现了一些较为新兴的灌溉服务公司,以及各地成立的节水抗旱服务组织,在工程的管理运行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各地推广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租赁、拍卖、承包等形式,对于明晰产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节水灌溉重建轻管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有的生产方式下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工程建设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的例子并不鲜见,哪里工程管理好,哪里效益就高,我们要注意加强工程的建设管理。

3. 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影响

3.1 不利影响。

修建水利工程使得一部分农田大面积蓄水的地方,在阳光辐射下,蒸发量加大。这样的结果就是增加这部分地区的降水量。降水量的增加从而导致部分不缺水的农田出现了大面积的积水。水利工程中水库建成后,库区的下垫面由陆面变为水面,与空气间的能量交换方式和强度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气温发生变化,年平均气温略有升高。水利工程中水库周围的农田会淤积很多泥,一些农作物会被淤泥所掩盖。此外,水库的建设使得水库周围出现低温效应的从而影响降雨分布,一般来说,地势高的迎风面降雨增加,而背风面降雨则减少。而库区和邻近的农田降雨量有所减少,而一定距离的外围区降雨则有所增加。

3.2 有利因素。

3.2.1 消除隐患,保障农村安全。

通过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村堤防、海塘、圩堤标准,切实实施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大山洪沟治理和河道清障疏浚;形成高标准的防御洪水屏障、排泄涝水通道,高质量的水资源储蓄基地和保护工程。彻底消除农村的涉水隐患,取利避害,保障农村生态安全、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3.2.2 改善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随着农村水利建设的大量展开,在实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和地形地貌特点,开展一些适宜农村的绿化、亮化设施建设和农民喜爱的运动场地、娱乐场所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为农村村民创造如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环境,使农村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作用。

3.2.3 消除灾害,保障社会稳定。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是国家组成的主要单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的农业生产主要追求粮食产量,而作物如果在没有水或者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情况下会导致其产量极大减少。农业在各行业中占较大比例,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水利设施的完善。因此,只有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4. 结论

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农村农业发展的主要命脉,它为农村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抓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无论是对我国农村的发展还是经济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已经拥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和一定水平的技术资源以及资金支持,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为农村收入的增加、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新农村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农村水利工作者,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丛海燕.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要性及发展建议[J].吉林农业,2011,(09).

[2] 相昆.95年水利工程发挥巨大效益.中国水利,1995,(11).

[3] 张园园,陈留心,代乐.浅议强化我国农田水利的建设举措[J].华章,2011,(24).

[4] 黄守宏.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基础地位[J].经济研究,2010,(1):24~30.

[5] 贾桂云,江素芹.对当前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考[J].才智,2008,(22).

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 篇7

一、对审计质量的概述及其衡量标准的分析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主要是指对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中的非公允性和非真实性加以报告和公开的概率,换句话说,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业务在其结果和过程中的优劣程度。审计的过程就是对代理成本进行有效降低的过程,其质量决定于对外提供服务产品的质量。审计质量主要包括审计成果质量和审计工作质量两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审计成果质量是审计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而审计工作质量是审计成果质量的保证。

审计工作的基本特性表现为有效、及时、真实、合法以及经济五点,如果审计的基本特性在进行审计的过程和结果中全部符合,那就可以表明该审计的质量较高,也就是说,衡量审计质量可以按照审计的基本特性进行。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以真实合法为标准进行审计质量的衡量

审计工作须有客观的、真实的过程,实施审计的程序、范围、依据都是由审计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表现出来的。而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全面贯彻的原则,如取证合法、处理处罚合法、审计程序合法等都是依据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实施的审计。针对审计工作的真实性而言,就是相近背景的各个审计人员,在进行同一事项的审计中,采取统一审计方法,虽然人员不同,但要求结论相对一致,这样就能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性,更加正确地帮助用户做出决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

(二)以经济及时为标准进行审计质量的衡量

从经济及时的角度来考虑审计质量的衡量,就是指在审计工作中,全面实施“成本效益”的原则,即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工作机制,节约审计成本,低投入,高产出,并在一定时间及特定范围内,以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为前提进而全面完成审计任务。

二、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在我国资本市场运行中,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公司治理、会计事务所和审计市场三方面:

(一)公司治理的影响

针对公司治理,如果治理机制科学完善,就能够调节审计关系,并塑造真正的审计需求者,使得独立审计能够真正维护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使其相互信任,从而为企业利益的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公司治理机制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如激励和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管理层行为进行制约,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外部审计师发表审计意见和审计过程的干预,从而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此外,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独立董事的人数比例也会对审计质量造成影响。

(二)会计事务所的影响

1. 会计事务所的规模。

规模越大,会计事务所对单个客户收入的依赖就越小,从机会主义行为的角度考虑,由于机会成本越大,因此,一般规模大的会计事务所对于舞弊的识别能力较强,出具严厉的审计意见的能力相对小规模的会计事务所要强。

2. 会计事务所的组成形式及市场占有率。

对于某种或几种专长行业的审计业务来说,专长行业会计事务所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此外,在同一行业中,不同的客户在营运机制、审计准则以及行业特定的会计准则上具有相似或相同的特点,这样就可以使作为这个行业专家的审计师更好地进行审计工作。

3. 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量庞大的工作,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首先,由于审计工作的实践性很强,要求审计人员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丰富的审计经验对审计人员在收集审计证据和进行职业判断的效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由于审计的复杂性,要求审计人员除了掌握审计、会计等相关知识外,还要对法律、管理、税务等领域有着深厚的了解,实践操作中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此外,由于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在会计审计活动中进行会计判断的时候,要求审计人员有着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充分关注审计活动中的风险,从而进行规避或降低。

(三)审计市场的影响

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而言,其审计服务对象是资本市场,其工作中关于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是其独立审计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审计环境是由不同的具体环境因素所组成的,既包含抵制和制约某些审计活动的不利因素,也包含有利于审计生存发展的因素,两种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对立,前者产生负面影响,后者产生正面效应,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终有效的审计结果。

三、审计质量的优化措施

(一)建立健全审计收费制度,加强审计收费监管

随着审计收费市场化发展,要建立健全与审计工作相符的收费制度,加强审计收费监管。对于审计收费的监管重点应该放在事务所是否存在不正当收费,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不正当行为等方面,若发现违法行为,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其严惩。此外,对于年报披露审计收费的监管力度必须给予加强。证监会或相关部门应对事务所报酬支付给予进一步的披露指南,统一相关标准,使所披露的信息更具可比性,对于披露的各种内容都应按照相关规范严格要求。针对上市公司利用审计收费作为筹码购买审计意见的情况,更换事务所的公司对于报酬支付情况应给予更加详细的说明。

(二)完善公司的治理制度

对于公司治理制度,首先,应从完善董事会以及独立董事制度着手。除CEO外,董事会成员应由外部董事构成,对外部董事要有严格的要求,不能曾被公司雇佣,不能与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有着商业关系;制订外部独立董事再教育相关规定,要求独立董事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财务、审计以及相关的金融知识,这样能够更好地尽到他们的监管职责,有助于其对公司业务的发展变化做到全面了解。其次,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应由独立董事组成,聘请审计机构的权力应由审计委员会承担。

(三)培训再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的本质是由审计人员负责完成的一项特殊服务。影响审计质量的各个因素中人为因素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审计质量在根本上是由审计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态度决定的。首先,在事务所工作人员的选择上一定要根据事实需要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录用制度和相关考核办法。此外,对审计人员进行与之工作相关的工作培训,加快知识的快速更新,提高相关专业的认知水平和胜任能力。最后,全面推进审计技术的应用和不断创新。

(四)完善审计环境

要取得审计质量的不断提高,必须加强对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建立健全市场经济调节体制,全面营造一个公正、合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尽量规避会计、审计工作的各种不利影响出现。注重对政治、法律等相关环境的研究,全面完善相关法律体系,选择便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推进审计责任的追究和审计相关准则的全面执行,从本质上提高审计质量的环境,改变审计质量低的现实状况。

四、结束语

审计质量是审计中每一项具体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它的优劣是由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审计质量的控制是一项连续的、系统的工作,它涉及到审计活动的各个方面,贯穿审计工作的整个环节。而审计质量意识是围绕审计质量项目的贯穿线,从审前准备至审计后续都围绕审计质量的有效控制而展开。只有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意识,注重规范审计人员在各个环节的行为和职业操守,才能保证提高质量控制,从而全面贯彻落实审计质量标准,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前景,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推动我国审计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凭.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管理(J).企业导报,2011(1).

[2]林忠华.审计质量控制应突出的三个环节(J).审计月刊,2010(12).

[3]程伟.审计质量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意义(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2).

[4]张健,谷粟.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绿色财会,2010(11).

“十项措施”如何影响百姓生活 篇8

扩大内需民生拉动

10大措施的一大亮点就是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 放在以改善民众的生活为基础上。尽管对基础设施投资也是这次10项措施的重点, 但这些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与民生有更为直接的关系。

多年来,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发动机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 始终存在这样一种状况:一方面, 消费始终不旺, 对经济拉动乏力;另一方面, 由于教育、医疗、住房等价格较高, 是老百姓不能承受的“重”, 百姓只能倾向用储蓄来进行自我保障, 自然不敢消费, 不仅不敢花未来的钱, 连现在的钱也不敢花。

因此, 只有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使广大人民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也才能使消费旺盛起来, 解决国家经济中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的问题, 提高中国经济运行的质量和后劲。

我们看到关于10项措施中有许多实打实的惠民措施, 无一不立足于民生的改善与提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 加快棚户区改造, 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 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 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提高2009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 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 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 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住房、教育、医疗、收入问题都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 只有解除百姓的后顾之忧, 民生安定, 消费才能旺盛起来。这样, 建立起一个刺激消费的长效机制, 使之成为一个支撑经济的强壮支柱。

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 从民生入手, 发展经济, 这是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关键, 也是拉动需求促进发展的关键, 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应该看到, 群众收入得到了提高、民生状况得到了改善, 还能缓解、遏制外部经济危机继续向我国经济蔓延的趋势, 达到经济和社会效应的“双丰收”。

民生工程百姓受益

有学者指出, 中央政府在民生领域加大投入力度, 将使百姓从中受益。同时, 在扩大内需过程中, 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步伐, 提高居民收入和保障水平, 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消费, 进一步稳定市场信心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举数得。

于是, 有人惊喜地指出, 民生的“春天”已经到来———

目前, 低收入者面对高房价望而却步, 住房问题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问题。人们在10项扩大内需的措施中发现,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位列首位。数据显示, 1998~2007年国家用于廉租房建设的投入资金为165亿元, 而2007年的投入突破性地达到94亿元。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认为, 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各地廉租房建设, 是这一政策中最大的亮点之一。政府通过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加大对廉租房建设的支持力度, 会很大程度上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有专家直言, 宏观调控一定要抓住增加普通百姓收入这个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的关键点。而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则是扩大消费的基础。扩大内需, 加大相关行业的投资必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从而增加更多就业机会。

这次, 中央财政在增加重点民生工程投入的同时, 对广大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改善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尤其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 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水平, 提价总额约500亿元。同时, 要较大幅度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 农民可以增加收入206亿元。

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 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精神, 中央财政将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 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进一步支持地方解决依法破产和中央政策性关闭破产国企退休人员参加医保问题, 调整优抚对象和建国前老党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提高抗日战争参加革命的离退休干部护理费标准,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由2007年中西部的1200个县扩展到中西部地区所有县。

针对这些措施, 业内人士指出, 总数为5700万人的城乡低保人群也将成为此次政策的直接受惠者。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表示, 当前提高城乡低保人群的收入非常必要, 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用意”, 即可以直接扩大消费。

医疗、教育和文化, 也成为这次投入的重点。就此, 专家指出, 民众是民生工程的最大受益者。除了物质上、资金上的实惠, 扩大内需的10项措施出台, 也是提升公众消费信心的政策性引导与启动。

着眼消费意在长远

回顾历史, 很多专家经常将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与当前的国际“金融海啸”拿来做一比较, 并由此探究现阶段政策的合理性。但专家学者们研究发现, 历史并不总是惊人地相似。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表示, 与1998年扩大内需相比, 这次情况有一个重大的不同, 现在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比1998年高出了很多台阶。所以, 这次拉动内需的措施, 其重点不只是基础设施投资, 更多的是公共的消费性投资, 或者是面向消费的投资。

他以廉租房为例, “廉租房短期内是投资, 但是建好了以后, 它实际上是拉动了老百姓的住房消费。再比如, 对河流、对空气的治理也是这样。水治理干净了, 空气治理干净了, 这实际上提高了我们的消费的层次。所以, 这些措施短期看是投资, 实质上更是一种公共消费。”

很多专家学者对当下“保增长”之策着眼于投资和消费的趋向, 表示出了赞赏。通过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通过公共财政的“归位”和“到位”, 可以达到让“想花没有钱”的低收入人群、“有钱不敢花”的中等收入人群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强化消费意愿的效果。

刺激内需, 民生优先, 调整分配, 鼓励消费, 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 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 又积极拉动消费———这正是抵御“金融海啸”最有效的应对之策。

夏季猪场常用降温措施及影响因素 篇9

1 常用降温措施及使用效果

1.1 绿化遮荫

猪舍周围应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种植一些高大的树木, 夏季成荫, 营造一个气候凉爽的小环境。也可在窗外搭建遮阳棚, 或在猪舍的向阳面、太阳光直射的门窗和鸡舍进口搭设遮阳网, 避免阳光直射。空气经遮阳网后变凉爽进入猪舍, 可降低室内温度2~4℃。但实施较难, 效果一般。

1.2 通风换气

通风是猪舍排热降温的重要措施之一, 自然通风的猪舍应尽可能打开门窗, 让空气对流, 并加大通风口;如能加大屋顶天窗的面积, 在早晚天气凉爽时打开, 会有较好的效果[1]。实施较易, 效果一般, 成本低, 操作方便。

1.3 安装水帘

水帘降温是在猪舍一方安装水帘, 一方安装风机, 风机向外排风时, 从水帘一方进风, 空气在通过有水的水帘时, 将空气温度降低。这是猪场使用效果较好的一种, 加强空气流通, 也相应降低了猪体的有效温度。实施较难, 成本高, 操作方便。

1.4 喷雾、淋水

把水变成细小的颗粒, 也就是雾, 在下落的过程中不断蒸发, 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使空气温度降低。最简易的办法是使用扇叶向上的风扇, 水滴滴在扇叶上被风扇打成雾状。这种设施辐射面积大, 在种猪舍和育肥猪舍使用效果不错。淋水是将水直接淋到猪身上, 可起到降温作用;同时, 水落到猪体上会蒸发吸热, 使猪体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实施较易, 效果好, 成本低, 操作方便。

1.5 降低水或料的温度

给猪饲喂温度低的食物和水, 也可以起到降温作用。该办法用在哺乳母猪身上效果会更好, 建一个地下贮料或加工室, 将加工好的湿拌料放在温度较低的地下室贮存, 喂料时取出, 使猪能吃到凉快的食物, 可大大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实施较易, 效果好, 成本高, 操作方便。

1.6 减小密度

降低猪群密度, 猪群热源就会减少, 散热就快, 能起到降温作用。一般用于密度较大的猪群, 如育肥和怀孕后期的猪群。一些猪场夏季采用在舍外建部分简易的敞圈, 只有四周的栏杆和遮荫防雨的顶棚, 使用时将密度较大的妊娠或空情母猪或者体重较大的育肥猪, 抽取部分放到敞圈[2]。既减少了舍内的密度, 又因敞圈通风好, 可有效地控制生猪发病率。但实施较难, 效果一般, 成本低, 操作不方便。

2 影响因素

2.1 水帘的封闭严度

水帘降温是进风通过水帘时吸收热量, 如果风不是从水帘处进入, 则无降温效果。因为水帘降温的猪舍一般较长, 中间会有许多窗户, 如果窗户关闭不严, 那么进风就会走短路, 这样从窗户吸进的风不是已降温的空气, 而是外面更热的空气, 反而会使局部温度升高, 因而水帘降温时必须将其所有的进风口关严, 以防短路。

2.2 水降温时的供水与排水

使用水降温时, 用水量是非常大的, 如果整个猪场水源不充足, 或者高温季节电力供应不足, 都会使水供应不足, 影响其降温效果。

2.3 风扇在有效范围内才会降温

风扇降温是风吹到猪身上才会有降温效果, 而风吹不到的或风很弱的区域则没有效果或效果不理想, 因此使用风扇时必须注意风是否能吹到猪的身体上。

2.4 遮荫时的空气流通

猪场种树或使用其他遮荫物, 可以阻挡阳光直射, 但因遮荫物占用空间较大, 往往影响空气流通, 如果再遇上猪舍窗户面积小, 猪舍的空气就变得无法流动, 大密度猪群自身产生的热量却无法排出, 仍处于高温状态。因此, 使用遮荫降温时, 必须配合加大窗户面积, 或是使用风扇降温, 否则出现闷热天气时, 猪群就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2.5 哺乳猪舍的降温

哺乳猪舍的降温是夏季降温的最大难题, 因为猪舍里既有怕热的母猪, 还有怕冷的仔猪, 而且仔猪还最怕降温常用的水, 这就使得许多降温设施无法使用。过去提倡滴水降温, 但水滴不易控制, 效果也不是多好, 因此针对哺乳母猪的降温, 建议可考虑抬高产床, 加大舍内空气流通;保持圈舍干燥;局部使用风扇[3,4]。

参考文献

[1]邹永凤.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J].畜牧市场, 2007 (7) :35-36.

[2]张杨.沈北新区畜禽规模化养殖新亮点[J].新农村, 2009 (12) :58.

[3]裴爱民, 李连敏, 王璧浩, 等.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初探[J].农村新技术:今日养猪业, 2005 (3) :31.

口碑营销的负面影响及其防范措施 篇10

一、负面口碑产生的动机

以往谈到口碑, 人们想到的大多是正面口碑, 但是俗话:“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则是指所谓的负面口碑, 即消费者对产品、服务在使用过后产生的不满意的购买经验, 而把这些不满意的经验告知周围的亲朋好友, 并建议他人不要购买或使用此项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许多研究指出, 满意的消费者会将美好的经验分享给3个人, 而不满意的消费者会将其不满的经验告诉10个人以上, 尤其是在当今的网络传播时代, 负面口碑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更是惊人。

国外学者Sundaram认为, 消费者发布负面口碑的动机主要有如下四类:1、利他主义:23%的负面口碑的产生动机是为了使别人避免错误的选择而不计回报的行为;2、缓解焦虑:25%的顾客通过在别人面前抱怨差劲的产品和不愉快的消费经历来释放他们的愤怒、焦虑和紧张;3、复仇心理:36.5%的顾客散布负面口碑是出于对那些使他们得到不满意消费体验的企业的报复;4、寻求建议:最后有7%的消费者在散布负面口碑时是为了能够获得别人的指点、忠告和建议。在这四大类动机中除了第一种是利他主义动机以外, 其余三种动机都显示了散布负面口碑者的一种强烈的心理需要。

二、负面口碑扩散的原因

1、商品对于消费者的重要性。

当消费者购买的商品非常便宜、无足轻重的时候, 即使出现了问题, 人们也常常会认为这只是一个不值得一提的小问题。但是如果商品价值非常高, 对消费者而言非常重要的时候, 一旦商品出现了问题, 消费者便会感到气愤和焦虑。在这种情况下, 消费者便常常会把所遇到的问题告诉周围其他人群。

2、商品出现问题的严重程度。

商品所出现问题的严重性是不同的, 有的是直接影响商品使用的功能性问题, 比如冰箱不能制冷、电视接收不到信号等;另一些问题可能是非功能性的, 比如洗衣机表面有划痕, 这样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商品的外观, 但不影响商品的正常使用。当消费者遇到的问题不是很严重的时候, 消费者通常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但如果商品出现的问题非常严重, 消费者就倾向于向外传播负面信息。

3、消费者的机会成本。

消费者在购买自己不熟悉的复杂商品或者价格不菲的贵重商品的时候, 往往会花费很多的时间收集相关的信息, 在购买的时候进行仔细的挑选。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花费的精力越多, 他对商品的期望就越高。在这种情况下, 一旦商品出现了令人不满意的问题, 消费者就更容易产生气愤和焦虑的情绪, 也就更倾向于将商品出现的问题告诉周围人群。

4、无投诉赔偿渠道的商品。

当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的时候, 他有可能会通过投诉获得赔偿。如果消费者能够很轻松地从厂商那里得到赔偿, 通常不会向周围的人传播有关商品的负面信息, 而且如果厂商妥善的处理方式能够令消费者非常满意的话, 消费者还有可能向别人推荐这个商品, 海尔正是以一流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但是如果消费者认为自己不可能通过投诉得到合理的赔偿, 便更倾向于通过负面口头传播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三、负面口碑的防范措施

负面口碑是无法杜绝的, 就如口碑无法人为控制一样。但是如果负面口碑处理得好, 则会产生更大的营销效果。Shapiro等研究发现, 有效的补救措施, 不仅能挽回客户, 而且能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和提升服务水平, 更能增加客户的忠诚度和保持客户, 从而产生正面积极的口碑。

1、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对购买的商品不满意是消费者传播负面信息的根源。因此, 企业要想消除负面信息的产生就必须从源头着手, 通过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来消除消费者的不满意, 从而杜绝负面口碑的产生。为此, 企业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首先, 需要强化从材料选择到生产制造整个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其次, 从提高消费者的让渡价值着手, 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建立快捷的物流供应体系, 让消费者从一次购买中获得更多的价值体验;第三, 建立完善的顾客抱怨和投诉处理机制, 鼓励不满意的消费者将意见反馈给企业, 企业再通过一定的服务将这些意见处理完善, 从而使得那些不满意的消费者变得满意。

2、对重点客户开展关系营销。

由于社会化程度高、社会责任感强的消费者是重要的负面信息传播源, 所以他们是企业开展关系营销的重点对象。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重点消费者信息库, 与那些容易传播负面信息的消费者保持一定的联系, 以便及时发现商品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予以妥善处理, 以降低他们传播负面信息的倾向;此外, 在维护重点消费者关系的同时, 企业还应该采取措施培养这些重点消费者的忠诚度, 比如提供特殊关怀和积分激励等, 让重点消费者形成对企业的忠诚, 而重点消费者的忠诚会为企业带来正面口碑的传播。

3、明确有关商品问题赔偿的承诺。

当商品出现问题的时候, 通过向厂商投诉, 消费者有可能会获得赔偿, 但很多消费者并没有进行投诉或者索赔。这是因为消费者感觉进行投诉索赔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而最终也不一定能得到期望的结果。如果厂商能够做出明确的有关商品问题赔偿的承诺, 消费者在遇到商品问题的时候第一考虑就是向厂商索赔。当消费者对索赔的结果满意的时候, 就不再向别人传播负面信息, 甚至反而会向别人推荐该商品。所以, 厂商应该在商品包装的显著位置标明商品问题的赔偿条款以及联系方法, 为消费者投诉提供方便。

4、为贵重商品提供免费保险。

贵重商品是消费者传播负面信息的焦点, 因为这些商品单位价值高, 一旦出现问题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较大。厂商可以为此类商品提供免费保险, 这样即使商品出现问题, 消费者也可以不付任何代价地从保险公司得到赔偿。因此, 对贵重物品提供免费保险可以有效降低负面信息的传播。

5、加强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

无论多么周密的防范都存在疏漏的可能, 因此, 企业需要建立危机管理机制来应付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旦商品出现了影响范围比较大的问题, 企业应该及时通过公开的信息渠道向公众解释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公司的解决方案, 避免负面信息以口头传播的形式蔓延, 以免由于信息失真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在进行危机公关的时候, 应该注意的是企业要通过统一的渠道以统一的口径向公众传递信息, 避免多渠道、多口径传递信息造成信息矛盾, 引发公众信任危机。

6、强化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建设。

Thomas等研究指出, 消费者已有的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可以弱化负面口碑的影响。因此, 要想让负面口碑不会对信息接受者产生影响, 企业就必须通过品牌和形象建设来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形象认知和熟悉度。具体而言, 首先, 企业应该将品牌与各种社会公益性活动相结合, 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其次, 企业只有良好的形象还不行, 还要通过多种途径让更多的人知道品牌的存在, 让更多的人知道品牌的优势, 提高品牌在公众中的熟悉度。

摘要:口碑营销作为营销传播的一种有力方式已日渐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 而在口碑营销活动中, 负面口碑的防范和正面口碑的塑造同样重要。本文阐述了负面口碑产生的动机, 分析了负面口碑扩散的原因, 最后给出了负面口碑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口碑营销,口碑,负面影响,防范

参考文献

[1]黄英, 朱顺德.二十一世纪的口碑营销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潜力[J].管理现代化, 2003 (6) :33-36.

[2]郭国庆, 杨学成.互联网时代的口碑营稍及应用策略[J].财贸经济, 2006 (9) :56-60.

[3]刘建新, 陈雪阳.口碑传播的形成机理与口碑营销[J].财经论丛, 2007, 132 (5) :96-102.

[4]曲乐章.口碑营销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及案例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 2008, 22 (10) :98-100.

[5]Sundaram DS, Mitra K, Webster C.Word-of-mouthcommunications:A motivational analysis[J].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998, 25 (1) , 527-534.

[6]Shapiro T, Nieman-Gonder J.Managing“Effect of communication mode in justice-based service recovery”[J].Service Quality, 2006, 16 (2) , 124-144.

分析影响会计发展的因素及措施 篇11

关键词: 管理 会计 应用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开始的。20多年来,我国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较大发展。但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层次和永平都还不高,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更待完善和充实。总地看来,我国管理会计工作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脱节。我国理论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虽然日渐兴盛,但多数理论研究还是来自于对西方管理会计的模仿和单纯的理论推导,没有形成个能指导会计实务的健全的理论体系。研究者很少关心其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实际工作者对这样的研究成果知之甚少,从而使理论研究与会计实践严重脱节,制约着管理会计的发展。

2、尚未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管理会计没有统一的模式,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虽然不断探入,但改革方式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许多企业尚未完全建立现代企业经营机制,企业管理方式不够规范,企业建立管理会计的环境还有待不断改善。另一方面,人们的观念也有待进一步改变。不少企业对建立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建立管理会计的积极性不高。这就使得我国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普及程度不高。

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我国对管理会计的机构设置和工作组织尚未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部门分。多数企业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来执行管理会计,目前也根本没有管理会计师这个职业,更谈不上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另外,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水平较低,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的应用需具有更高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影响会计发展的因素分析

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水平的落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我国的社会环境限制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不仅直接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还将通过法律、文化、教育、科技等其他环境因素间接地对管理会计产生影响。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的错位导致政企不分、权责不明,造成企业会计人员仍然是领导者的附庸,对企业的决策不是建立在管理会计的方法基础上来制定,导致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不能普遍应用,

2、法律环境。目前我国的经济法律体系尚不健全。例如税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规定了差别税率,造成了企业不平等的地位,使得管理会计在给企业提供经营决策的信息的有用性、相关性方面大为下降。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有法不依的现象常常发生,非规范的会计行为几乎存在于所有企业,这使得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不准确,导致信息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的管理会计只能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非准确的信息,从而影响决策的科学性。

3、科技环境。目前流行于西方的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为适应高新技术制造环境下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要求而产生的,而企业能否实行适时生产系统是企业能否有效地应用ABC的前提条件。它要求企业能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设备,并在产、供、销各个环节实现“零库存”。而我国目前还不具备这种高技术的科技环境。大部分企业无法推行作业成本法。影响了管理会计的新领域和新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4、文化环境。一方面,企业会计人员在遇到某些经济业务时,都有规避不确定性的倾向,要求或希望有关部门给予相关规范。而我国目前尚无管理会计的相关规范,这就降低了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我国文化崇尚集体主义,偏好整体的统一而非个体的灵活与主动,致使在管理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不能持有灵活的态度。此外,中国人具有偏好稳健的特征。管理者倾向于选用审慎稳健的决策分析方法,长期投资也尽力规避风险,造成企业报酬的偏低。

5、教育环境。我国目前有不少企业领导人缺乏决策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有的甚至认识不到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与其受教育的水平不无关系。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内容陈旧、与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在内容上交叉重复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教学内容仍以传统管理会计为主,影响了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知识的更新。

三、推广管理会计应用的措施

1、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我们要加强对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本国和本企业实际。对管理会计的目标、对象、假设、职能、原则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加强管理会计案例研究,使其能对管理会计实践起到指导作用从而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并把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

2、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首先是加快企业改革,尽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只有企业机制真正转换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才会由“别人要企业用”变成“企业自己要用”,使企业产生一种运用管理会计的内在驱动力。其次是对投融资要加大改革力度,改革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这样,自我投资的项目完全由企业自己决策,将来责任也完全由其负责,真正做到谁出资,谁审查,谁负责。这将有利于科学的投资决策,也将大大促进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3、加强管理会计教育。要组织专家教授编著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具有前瞻性的管理会计教材,以适合各个不同层次的需要。应在各级院校以及广大经营管理人员、财会人员中进行广泛的、深入持久的管理会计基础教育,培养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意识和应用能力。同时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在企业领导人的培训中,以及在会计师、经济师等职称考试中适当增加管理会计方面的内容。

酒店管理影响因素及措施探析 篇12

一、酒店管理调查的目的

调查的实施前提在于问卷的设计。首先设计出了A、B两份问卷, 调查的对象分别针对消费者和酒店员工。通过对回收问卷的数据分析, 了解当前酒店的发展行情, 针对酒店存在的问题, 提出有效的意见, 帮助酒店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 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可以对酒店内的服务和管理进行适当地调整和创新, 为消费者提供受到更好地服务, 提升酒店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了解各大酒店的发展趋势和酒店内部管理及服务环境, 最后对调查结果深入分析, 提出正确解决办法, 为管理者在政策制定时提供参考。

2.洞察酒店业存在的症结, 通过调查, 挖掘潜在的问题, 并提出建设性建议, 以此有助于酒店进一步改善管理体系, 推动酒店不断向前发展。

3.有助于了解消费者的动态需求信息, 结合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对酒店评价和建议。

二、酒店管理的影响因素

目前酒店业和以往相比, 整体水平上有很大的提高, 但现阶段酒店还存在着很多不良的症结, 酒店管理影响因素如下。

1.绝大多数酒店的硬件服务基本上达到消费者的需求, 软件服务上存在着许多问题, 细节上不够到位, 这和员工的培训和自身素质密切相关。

2.消费者在酒店的住宿时间一般不会很长, 以公务和度假为目的消费者居住时间略长, 出于酒店服务的同质性, 消费者对选择酒店的类型的意识不够清晰。

3.酒店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不够协调, 使得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不强, 也是导致员工流失率大的重要原因。

4.酒店对员工的培训不够合理, 员工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消费者对酒店服务的人性化, 专业化还不够满意。

5.酒店的服务及福利不能满足绝大部分员工的需求, 酒店员工晋升机制过于缓慢, 使得酒店基层服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导致员工流动率很多, 给酒店的培训及稳步管理造成一定的压力。

6.酒店独立经营的特性, 使得整体经营成本很高, 加上酒店之间的激烈竞争, 给酒店盈利带来较大的压力, 从而使酒店在员工福利待遇力、人才机制协调上力不从心, 不能顾及酒店管理的每个方面。

7.酒店各部门的配合度不高、沟通不充分, 员工和上级取得的有效沟通贫乏, 上级对下级的关心和重视程度不够, 使得服务僵化, 影响酒店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改进酒店管理的措施

以上顽疾酒店普遍存在, 是影响服务管理、服务质量、酒店盈利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酒店务必根除这些问题才有利于酒店的长远发展。随着全球环境的改变, 世界文化的综合化, 酒店业更需着眼未来, 把握业态发展大局。把酒店建设成为符合时代需求, 并且和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品质酒店。只有这样, 酒店才有可观的发展前进。我们相信, 未来的酒店会展现出更加多姿多彩的一面。

酒店调查以问卷为主要方法, 同时辅以实地访谈。在此基础上, 对酒店业的发展行情进行了解。通过调查数据分析, 对酒店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深入了解, 探究当前酒店业的基本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越高。对酒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且全面, 酒店不仅给出行的人提供了安身之处, 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放松场所, 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济、时代的发展将把酒店推到更高的水平, 使酒店的服务更加全面, 更加周到。

四、结语

酒店需着眼未来, 把握酒店发展大局, 把酒店建设成为符合时代需求, 和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品质酒店。通过调查, 对酒店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深入了解, 探究当前酒店业的基本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为将酒店服务更加全面、周到、发展水平更高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

摘要:文章首先指出酒店管理调查的目的, 通过前期调查分析, 指出影响酒店管理的七种因素, 从而提出酒店管理的改进方法。酒店业需要着眼未来, 把握大局;酒店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需上升到更高层次。努力剔除当前酒店业各因素影响, 把酒店建设成为符合时代需求, 服务更加全面周到, 发展水平更高, 环境相处和谐的高品质酒店。

关键词:酒店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凯.论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经济工作导刊, 2012, (15) .

[2]郭敏文.餐饮服务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张雪明.浅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2, (2) .

[4]李伟, 王静.对经济型酒店重新认识及影响其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3, (1) .

上一篇:兵团经济发展对比分析下一篇:经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