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价值肯定性

2024-09-02

科学价值肯定性(共7篇)

科学价值肯定性 篇1

摘要:科学发展观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立场, 它的主旨就是建立真正人的社会, 进而实现人的真正发展。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对人作为价值主体、发展主体、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价值尺度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阐释, 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人的价值,肯定

价值根源于人的需要, 是人的存在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主体意识和意志的实现。人的活动过程, 不仅是人的价值创造过程, 也是人对自身的价值逐渐肯定和实现的过程。人不仅创造物的价值, 是物的价值的根源, 而且也创造人自身的价值, 这两个方面的内在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是人在改造外部环境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改变。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 在人本身的发展和价值方面作了许多新的阐释和确认, 凸显以人为本的实质和核心。在社会现实及其发展方面, 扬弃以往过于重视物的价值的片面发展过程, 重新在科学的基础上重视人的价值问题, 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充满了对人的现实关怀的人文主义精神。

一、科学发展观肯定人是价值主体

价值主体只能是人而不能是其他存在, 因为正是人的需要性才在最初的意义上形成了人所具有的价值属性。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它所具有的价值理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 它的价值诉求所满足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科学发展观所肯定的价值主体是人民群众, 是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原则的。以人民群众作为根本的价值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一贯立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主义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解放和发展。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 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并且是在“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 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 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提出来的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新的领导集体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和理性选择, 是集体意志的体现, 它从能动性方面反映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和人的价值选择性。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就是把人民的发展要求体现在现实的发展实践上, 使发展更加符合人的需要和人的生存与发展。人是价值的导引者, 而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正体现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真正合理的发展方向, 在本质上是为了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现存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现实已经危机到人的存在与发展, 人们渴望用一种新的发展价值理念指导人的社会活动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新的、更加科学的发展理念, 就是发展是以人为目的的发展, 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是人与环境, 人与社会, 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肯定人是发展主体

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是人之外的事物所进行的运动, 而是人的活动, 是人的主体力量的显现, 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 一句话就是以人为主体的发展。科学发展突出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把人的价值超越于物的价值之上, 赋予人以真正的合乎人性的地位, 而人的这种地位的确立不是一种人为的主观意愿, 它根源于人的主体力量的展现。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只是依靠资本的多少和资源的丰富程度, 其更大地依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力量的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特别提出:发展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 “发展要依靠人民”, 发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也是全体人民自己的事业。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的集中体现, 她的作用体现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理性对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真实认识和对这些规律自觉遵循和应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在党。”[1] (p119) “党的执政能力如何, 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地方是它实现于人的有目的、有选择的主体活动之中。人的主体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对社会规律的把握, 并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采取相应的行动。当今时代, 面临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困难和发展的片面性, 党的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下来, 并要求在社会各个领域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理论, 真正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最佳方向, 是人类本身对合规律性要求的理性自觉。

三、科学发展观肯定人是发展目的

现实世界是人的活动的世界, 也是人的活动的结果, 如果把人之外的任何事物作为目的, 那么人就只能沦为手段的命运, 也从根本上失去了人作为主体的地位和意义。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为了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和发展, 最终是为了实现全体人类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更是从各个方面诠释了人是目的的人文主义价值理念。科学发展观指出发展经济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的需求,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的需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人的生存创建一个“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环境, 党的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工作的切入点是解决人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2] (p29) 党的十七大报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胡锦涛在建党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中, 带有总结性地指出“进行民族主义革命,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进行改革开放, 都是为了顺应人民意愿, 实现人民利益。现在, 我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任务, 同样是为了顺应人民意愿, 实现人民利益。”[1] (p178) 科学发展观真实地把人作为价值目的人文理念融入了理论体系的实质和内核之中, 真正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 并把这种诉求落实到发展的实践之内。发展只有以人为目的, 才能确保发展实践的价值方向上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四、科学发展观肯定人是发展动力

发展是是事物运动朝向积极方面的变化, 它根源于事物的内在矛盾。社会的发展源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 也就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可以说在人类社会中,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是社会运动的原动力。首先, 人的需要是引发人的生产劳动的第一个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人的需要推动人的实践和社会的发展运动。而且, 伴随着社会的运动和发展, 人的需要也不断的发生改变, 人所产生的新的需要无论是在程度上还是在范围上都比原先的需要更高级、更广泛。新的需要构成了促进了社会发展的新的动力, 形成了不断提高和扩展的循环系统。其次,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主要矛盾更是当下社会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也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阶段人的因素对社会的作用才能在合理的形态上得以表达, 使人的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促进力量。因而, 党把发展作为其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既是科学的实践方法也是现实的必然要求。第三,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的能动性要素, 并且作为第一生产力、还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也是人所创造的, 没有什么比人更能作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要素和力量了。人是发展的动力, 是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 更是对人作为主体、目的的确证、肯定。

五、科学发展观肯定人是发展尺度

马克思主义是从现实的人出发, 是为了解决现实人的非人存在状态, 为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开辟一条科学的道路。马克思分析社会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 都是从人出发, 最终还回归到人自身。恩格斯说:“人只需要了解自己本身, 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 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价这些关系, 真正依照人的方式, 根据自己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的话, 他就会猜中现代的迷了。”[3] (p65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分析了人的异化存在形态并从中得出人之所以与人的类本质、劳动、劳动产品相异化, 从而造成人与人相异化是由于现存的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私有制, 人民只有在社会革命实践中克服现存的社会制度, 才能最终实现人之为人的理想社会。在《共产党宣言》他们对未来理想社会所作的经典描述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 (p294) 在这里他们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一个标志来论述。共产主义社会的人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具有全面的能力和全面的素质, 能自由而全面地运用社会生产力, 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能力。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其中之一就是“是否以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用其来衡量各项事业是非成败, 在这里已充分体现了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尺度性作用。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把要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要求, 并进而形成:“我们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 (p7) 人所生存和创造的世界, 不能离开人而存在, 人应该成为实践结果的评价标准之一。人是实践主体, 是价值主体, 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受益者, 是标准的制定者, 也是发展的重要尺度之一。

总之, 人的实践活动是为人本身服务的, 是为了创造出更加适宜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科学发展观正是对目前的人类实践活动的片面性现象和结果而提出的发展理论, 它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其一, 它坚持了科学的立场, 遵循客观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其二, 它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最根本的价值标准, 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社会发展的客观法则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和切身利益是密切相关的,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说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真正统一, 是科学性的最正确表达。

参考文献

[1]《时政文献辑览》, 2006年3月-2007年3月。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人民出版社, 2002.1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 , 人民出版社, 1956年。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 人民出版社, 1995年。

[5]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今日新疆》, 2009年第1期。

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 篇2

一、提高认识, 深入学习,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

深入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 就是要找准思想、能力和工作方面存在的差距, 努力破除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 着力解决以下的问题: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的问题。二是工作态度、服务观念的问题。三是工作方式、工作方法的问题。深入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 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的认识, 全面准确地把握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学习讨论, 进一步深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四个深刻”和“两个前所未有”阶段性特征的认识, 正确把握省情, 正确把握本单位的工作实际, 正确把握面临的形势, 进一步明确方向, 明确思路, 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在充分肯定成绩、认真总结经验、深入查找差距的基础上, 积极制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 切实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 在“四个着力”上下功夫, 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 用科学发展观指引我们的工作。

深入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 就是要在“落实”二字上下功夫。关键要看“三个有没有”。看看自己有没有真正树立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有没有真正落实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措施?有没有真正取得又好又快发展的成效?要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 认真剖析在思想、能力、工作和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真正使学习讨论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 成为转变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的过程, 使“大讨论”的成果最终体现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快实现崛起的实际成效上来。要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四学习、四提高”的要求, 学习好真知识, 掌握到真本领, 切实做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研究问题、改进方法、推动工作, 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践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不发展就要落后, 大到国家小到单位和个人, 所以我们必须发展, 必须科学的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先进性从整体上规定着党员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从个体方面反映着党的先进性, 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和载体。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必须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建设, 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做好经常性教育同适当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 是我们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就是从新的实际出发, 对这一成功经验的运用, 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积极投身先进性教育活动, 努力做到在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 在解决一些党员和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影响改革发展稳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上有新进展, 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 建立新形势下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方面有新收获, 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科学价值肯定性 篇3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上市公司数量逐渐增多, 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关系这一理论问题也引起了我国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但鉴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 我们需要怎样的股权结构?国有股比重过大是否会提高或者损害公司的内在价值?法人股比重能否显著影响公司内在价值?股权集中度同公司内在价值是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关系?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股权结构与公司内在价值两者关系已有研究成果的前提下, 尝试对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对公司内在价值的影响关系进行探讨。

二、文献回顾

之前学者的研究, 主要关注两个方面, 一是公司管理人员等内部控制人持股状况的变化对公司内部价值的影响, 另一个方面是股权集中度与公司内部价值之间的关系。

(一) 内部人持股状况对公司内在价值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对于内部人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的研究中, 主要有两种观点:1.内部人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呈正相关关系。Jensen和Meckling (1976) 认为随着公司管理人员持股比例的上升, 公司内在价值也随之提高。外部的投资者作为外部股东, 不具有控制权和表决权等重要权利。1979年, Westen支持了Jensen和Meckling的研究观点, 他的研究证明:管理层在公司股权结构所持比重的提高使得他们的利益与公司发展状况高度相关,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管理层更有动机去抵抗外来的敌意收购, 这使得公司的运营更为稳定, 资金的运营效率随之提升, 公司内在价值也将增加。2.公司内在价值不受内部股东持股状况变化的影响。1980年, Fame的研究表明内部人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不存在相关性。

而且, 对于该问题, 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 公司价值关于内部人持股比例并非单调增加或者减少。Morck, Shleife和Vishny研究发现:当内部人持股低于5%时, 托宾Q单调递增;当内部股东持股落在5%-25%区间时, 托宾Q单调递减;当内部人持股高于25%时, 托宾Q将恢复增长的趋势。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 于东智 (2001) 通过研究国有股比例与净资产收益率 (ROE) 两者间的实证关系, 发现公司内在价值随着国有股比例的增加而提高。而许小年、王燕 (2000) 等学者的实证结果表明:国有股比例与公司价值呈负相关关系, 且在ROA和ROE绩效指标下回归结果显著。

(二) 股权集中度变化对公司内在价值的影响

Grossman和Hart (1980) 的研究表明, 当一家公司选择分散其股权结构, 则任一单一股东或者小股东群体都缺乏动力积极参与公司的治理, 降低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实效, 降低公司的内在价值。Shleifer和Vishny (1956) 支出, 公司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集中其股权结构。因为大股东对于公司管理层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可以防止管理层为了个人内部利益牺牲股东的权益, 破坏公司的正常运行。通过大股东有效约束经理层行为, 降低代理成本, 公司价值也将随之上升。

Barclay和Holderness (1989) 对美国公司大股东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 Claessens, Djankov, Fan和Lang (1999) 等学者则选择观察亚洲市场家族制股份企业的股东行为, 他们的研究表明, 不论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当某公司被单一大股东绝对控制时, 公司内在价值将下降, 因为大股东通常会通过一些秘密途径赚取内部私人利益。

吴淑琨 (2002) 观察区间选择1997至2000年间, 研究国内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 结果发现, 在该阶段, 对于股权集中度、内部人持股比重等影响因素, 公司内在价值的变化呈倒U型, 而对于流通股比重、国有股比重与境内法人股比重等影响因素, 公司内在价值呈现显著的正U型变化。

三、理论基础

(一)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

股权结构是指公司股东的构成和各类股东持股所占的比例, 以及股票的集中度 (或分散度) 和股东的稳定性。股权集中度影响了公司控制权的分布, 进而影响公司的市场行为。不同股权集中度的企业, 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状况也大不相同, 从而影响公司的内在价值。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股东对公司的影响力度依赖于其持股比例。

2、公司股权结构决定了公司股东对于剩余收益的分配。

3、股东的行为能力受股权结构的影响。

4、大股东行使权利的成本低于小股东, 其拥有的待分配剩余收益比重较高, 使得他们更有动力约束经理层, 进而削减代理成本。

(二) 国有股与公司价值

在国有资产占主导地位的股份公司中, 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一般由该公司所隶属的上级政府部门直接任命。在这种情况下, 公司的监督机制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一方面, 由于公司的经理人员代表国家行使职权, 在对公司进行经营决策时, 难免受到国家的干涉, 制定一些有利于国家的经营政策和投资项目, 导致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部分丧失。另一方面, 由于行政机关并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利润的分配, 因而缺乏足够的动力去监督经营者的投资决策行为并对其做出评价。

(三) 法人股与公司价值

法人既可以选择将剩余收益分配给员工, 提高员工的福利水平, 也可选择留置该部分收益, 用于公司未来投资项目的发展, 提高公司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当法人股东持股比重较大时, 他们更有意愿花费一定的成本去监督约束经理层的日常行为, 并获得公司运营状况等信息的反馈。

(四) 社会大众持股与公司价值

社会公众股东包括以自然人身份持有公司股份的个人股东或者机构股东。社会公众股东影响公司内在价值的途径主要依赖于“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一般情况下, 社会公众股东股权持有比例较低, 对公司经理层的监管能力微弱, 因此, 他们的关注点放在了资本市场而非公司运营本身, 通过股市的投机来赚取短期的资本利得。

四、定性分析

我国资本市场较为特殊,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有相当大比重的国有股和法人股, 基于上文的分析, 我们提出以下结论:

(一) 国有股比重的提高会损害公司内在价值

长期以来, 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准则是“国家所有, 分级管理”。国有股持有机构或者持有部门代表国家即大众利益, 但大众是一个整体概念, 使得国有股的实际持有主体、监管主体存在缺失的问题, 大众作为出资人, 却只能依赖多级代理关系和政府机构行使出资人权利。在这样的背景下, 经营者容易借助行政权力机制形成对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牺牲大众利益, 维护个人利益, 使得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较差, 公司的内在价值也会受到损害。

(二) 公司内在价值不随法人股比例的改变有明显变化

法人股和流通股股东相比, 前者持股比例更高, 因此, 法人股股东更有意愿对上市公司经理层进行监控, 对公司的运营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 如果法人股占比过高, 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 破坏公司运营效率, 降低公司内在价值。所以, 通常法人股比例的变化对公司内在价值的影响作用是双向的, 综合来看, 两者使得公司内在价值与法人股比例并不存在稳定的变化关系。

(三) 流通股比例的提高将增加公司内在价值

流通股股东可以通过“用脚投票”, 即选择抛售或者拒绝增持公司股票来影响经理层。因此, 希望利用配股对公司增资的管理层或者内部人需要考虑流通股股东, 通常是众多中小股东的利益。由于流通股股东“用脚投票”的行为对股价有显著影响, 从而增加运营状况不佳的公司由于低股价面临被收购的风险, 进而促使经理层强化公司治理, 努力提高公司运营效率, 带来公司内在价值的增加。一般而言, 我们可以认定, 随着流通股比例的提高, 公司的内在价值也将上升。

(四) 公司内在价值与股权集中度不相关

我国众多上市公司中, 股权结构通常有较高的集中度, 使得第一大股东对公司影响力的优势明显。通常, 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东的公司, 国有股东代表的监管动力缺失, 此类公司也有着行政管理低效的弊病, 从而妨碍企业的正常发展, 降低了公司的内在价值。如果第一大股东为法人股, 法人股比例增加可以强化对经理层的约束, 但又可能带来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同样损害公司价值。由于上市公司所处行业性质迥异, 各公司的股权结构也有着较大差异, 通常, 我们可以认为公司内在价值与股权集中度两者之间并不相关。

参考文献

[1]陈飞, 牛小叶.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与公司价值实证研究.市场论坛.2010 (11)

[2]陈晓红, 尹哲, 吴旭雷.“金字塔结构”.家族控制与企业价值.南开管理评论.2007 (10)

[3]陈小悦, 徐晓东.股权结构, 企业绩效与投资者保护.经济研究.2001 (11)

[4]唐现杰, 王怀庭.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影响公司价值的实证分析.商业研究.2010 (2)

科学价值肯定性 篇4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根据增强前后病灶异常密度之所在,以及脑室和脑池形状和位置的改变,对颅内占位病变的定位诊断,并无多大困难,但是欲使定位诊断更加精确,应注意以下3点。

1.1 病灶位于幕上还是幕下

注射造影剂后,天幕显示常相当清楚,切面通过窦汇上方者天幕显示“V”形密度增高带;切面通过窦汇者天幕呈“M”形,其中央“V”形部分为等密度区,“V”形之两旁和“M”两外侧支之间为高密度区;切面通过窦汇下方者,天幕呈后外向斜行的密度增高带。“V”形带内侧的病灶为天幕下或天幕切迹内病灶。后外向斜行带或“M”形天幕双外侧支之外的病灶为天幕上病灶。窦汇平面之下的病灶为天幕下病灶,跨于“V”形带或后外向斜行带上的病灶以及“M”形天幕“V”形之外和双侧肢之内的病灶,往往判断较难;如果病灶之内缘平直或呈向内之凹面模似“V”形天幕切面的轮廓,提示病灶位于幕上;如病灶之外缘平直模似天幕后外向斜行带或“M”形天幕双外侧支的轮廓,提示病灶位于幕下。

1.2 幕下病灶位于脑内还是脑外

在环池对照下,显示脑干移位者,显示骨质破坏或侵蚀者,病灶以广基和骨骼或天幕相连者,病灶轮廓光滑锐利者,提示病灶位于脑外。病灶位于或主要位于四脑室内者,环池对照下显示脑干增粗者,病灶不与骨骼或天幕相连接者,提示病灶位于脑内。但是有时很难确定病灶位置,需做其他造影才能判断。

1.3 幕上病灶的精确定位

显示脑室系统时,根据脑室和脑的对应关系,一般判断不难。由于扫描时头颅常倾斜一定角度,位于顶部或额后上之病灶,在扫描切面上位于颅腔中央甚至偏前,不可误诊为额中之病灶。额叶和颞叶相邻,判断两叶同时受侵,亦或一叶受侵,有时并不容易。一般位于蝶嵴平面上方者为额叶,下方者为颞叶。

此外,有时不能仅凭病灶部位判断病灶的来源。例如,三脑室旁的病灶,虽常来源于丘脑,但也可来源于鞍内肿瘤或天幕肿瘤向三脑室旁生长。确定有困难时,应参考病灶形态的大小和轮廓以及其他造影和临床表现,并综合分析后再做决定。

2 关于CT的定性诊断

由于颅内占位病变的CT表现多变,所以CT对它们作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远不及定位诊断。因此,笔者认为颅内占位病变的CT表现虽颇多变异,但多数常见的颅内占位病变往往呈现比较典型的表现,根据这些并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大致推测病变的病理性质,且误诊较少。然而,一些少见病的表现有时类似常见病的典型表现。另外,一些常见病又可以出现不典型表现,因此,大约30%的病例难于作出定性诊断或可能作出错的定性诊断。现将常见颅内占位病变的典型CT表现简述如下。

2.1 垂体腺瘤

大多数向鞍上生长的垂体腺瘤显示典型的表现,增强前显示鞍上池内充盈缺损或鞍上池闭塞。一般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病灶,无囊变或囊变区相对较小,增强后密度平均增加25.3 Hu,多数比原来密度增加80%以下,肿瘤多呈边界光整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直径多为2~3 mm。此外,提高窗位可见蝶鞍扩大,骨质侵蚀。

2.2 脑膜瘤

增强前典型者为高密度病灶,多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其边界光整,轮廓清楚,其内无囊变区,周围较少有水肿带或水肿带较局限,少数可有点状钙化。增强后密度增加甚多,结合发病部位如矢旁或镰旁脑膜瘤向两侧生长,半球凸面脑膜瘤,天幕脑膜瘤向幕上下生长等,一般不会误诊。

2.3颅咽管瘤

多数呈现下列两种典型表现:(1)鞍上池内低密度病变伴壳状或环状钙化,增强后显示病灶周边弧线形或环状线形高密度;(2)鞍上池内出现较大块状钙化,伴有或不伴有低密度病变,少数颅咽管瘤CT所见不易与垂体瘤相区别。

2.4 听神经瘤

平扫上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之圆形或椭圆形块影,多以内听道口为中心生长。少数为均匀低密度或混杂密度,代表瘤体内有坏死或囊变。肿瘤钙化者极少见。增强后绝大多数均有强化,以均匀增强者多见,亦可有不均匀增强或环形增强,代表瘤内有坏死囊变或脂肪变性。

2.5 胶质瘤

如发于幕上和下脑实质的深部,多数为以低密度为主的等密度的混合病灶,增强前后境界多不清楚,注射造影剂后密度增高多不均匀。病灶轮廓常不整齐,周围水肿带明显而弥散,有时水肿沿白质弥散呈三指状,少数病灶内可见斑点状、团块状或条状钙化。

2.6 转移瘤

增强前转移瘤可以呈现高密度、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增强后密度呈均匀增加或环状增加,边界多清楚。周围水肿带常与胶质瘤相似,但典型者病灶甚小,而水肿带较宽。不少病例为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多发病灶。少数单发病灶或者等密度病灶不增强者难与其他颅内占位病变鉴别。

2.7 松果体瘤

一般为位于三脑室后部的等密度或高密度病变,常发生散在点状或块状钙化,注射造影剂后,多明显增强,轮廓清楚,呈圆形或椭圆形,一般都有阻塞性脑积水。

2.8 髓母细胞瘤

常位于四脑室内或小脑蚓部,增强前为等密度病灶或密度轻度增加病灶,增强后密度多呈均匀增强,很少出现环状增强,钙化少见。

2.9 血管母细胞瘤

常发生,小脑典型者增强前显示为囊性透光区,伴有一个或数个较小的等密度附壁结节。增强后囊壁结节可见造影剂增强,但有时呈星形胶质瘤,细胞瘤也可以出现这种表现。

2.1 0 脑脓疡

增强前显示为低密度病灶,增强后呈.典型的薄而光滑均匀的环状高密度影,与胶质瘤或转移瘤的区别在于其环状密度增高带常较薄而均匀,且临床病史也常不同。

笔者认为对颅内病变定位定性的诊断,只要掌握其征象要领及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考虑,全面分析,还是不难作出正确诊断的。

CT在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诊断和手术治疗的80例骨肿瘤患者, 对这80例患者的骨肿瘤临床影像诊断资料和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在这80例患者中, 有40例患者采用的是X线检查, 男性22例, 女性18例, 年龄为22~72岁, 平均年龄为 (45.5±2.5) 岁, 其中股骨肿瘤17例, 肱骨肿瘤10例, 胫骨肿瘤5例, 腓骨肿瘤7例, 脊柱肿瘤1例。另外40例患者采用的是CT扫描诊断, 男性24例, 女性16例, 年龄为23~75岁, 平均年龄为 (44.5±1.5) 岁, 其中股骨肿瘤18例, 肱骨肿瘤9例, 胫骨肿瘤4例, 腓骨肿瘤8例, 脊柱肿瘤1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病变的部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FCR5000的X线机进行检查, 检查时对患者的正侧位和斜位进行X线片拍摄。CT扫描采用Siemens CT扫描机, 进行横断面的扫描, 其中扫描机的层厚与层间距的设置为3~5 cm, 矩阵为512×512, 对于四肢均出现病变的患者, 在进行CT扫描患侧时对患侧的对侧也要进行扫描。并观察骨窗和软组织窗的病变情况[2]。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 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所有的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表示, 并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正确率:

根据2组患者的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 在采用X线检查的40例患者当中, 良性骨肿瘤患者有18例, 占总数的48%, 恶性骨肿瘤患者有22例, 占总数的52%, 并与术后的病理结果相对比发现, X线检查的定性诊断正确率为68%;在采用CT扫描诊断的40例患者当中, 良性骨肿瘤患者有23例, 占总数的58%, 恶性骨肿瘤患者有17例, 占总数的42%, 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发现, CT扫描诊断的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8%。从定性诊断正确率来看, CT组的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组, 2组患者的定性诊断正确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X线片表现:

主要是骨质破坏, 共27例, 骨质破坏区的主要表现是圆形的膨胀性破坏和椭圆形的膨胀性破坏。当中有23例患者的病灶边界显示十分清晰, 其中14例显示的是骨膜反应, 恶性骨肿瘤主要的X线片表现是斑片状的骨质或者是呈虫筛孔的形状。

2.3 CT扫描表现:

35例患者的CT扫描结果都显示患者的骨质发生了破坏、增生和硬化等情况, 其中有19例显示的是骨膜反应, 在40例患者的扫描检查中, 有36例患者的肿瘤软组织肿块阴影能够显示出来。恶性肿瘤的主要CT扫描表现为患者出现高密度的边缘硬化、骨皮质的破坏形状为筛孔状, 骨膜的反应与骨皮质保持平行。

3 讨论

在传统的骨肿瘤诊断当中, X线检查诊断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具有主导性的地位。近几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观念的转变, CT扫描诊断开始广泛的应用于骨肿瘤的诊断当中, 尽管磁共振成像 (MRI) 在肌骨的病变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其诊断的优势并不比CT的高[3]。

从结果中可以明显的看出, 与X线检查诊断相比, CT扫描的定性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定性诊断正确率。X线检查应用在骨肿瘤的诊断当中, 具有下列优势:X线的诊断操作简单, 费用比较低, X线片表现的信息量也比较大, 能够将患者的骨肿瘤病变部位、病变的范围、病变的发展方向以及骨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显示出来[4]。与X线检查相比, CT扫描的优势在于CT扫描的诊断具有极高的病变敏感性, 尤其是在转移性的骨肿瘤诊断当中, 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同时CT扫描能够将患者骨肿瘤病变的内部结构也清晰地显示出来, 骨外软组织的显示也更加完整, 甚至可以直接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准确的定性诊断[5]。因此, CT扫描在骨肿瘤的定性诊断中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秀梅, 王万春, 刘明辉, 等.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原发性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6 (3) :7-8.

[2]余文昌, 王仁法, 周燕发, 等.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肌骨肿瘤与瘤样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 3 (5) :9-10.

[3]李忠喜, 徐凯, 冯守信, 等.长骨骨端囊样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2, 4 (5) :9-11.

[4]鄢雄, 余聪, 郭大静, 等.MR增强扫描评估HIFU治疗原发骨肉瘤的短期疗效[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 12 (7) :35-37.

科学价值肯定性 篇6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 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其中, “可辨认性”是指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 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 用于转移、出售、租赁、授予许可或者交换;2.源自合同性权力或其他法定权力, 无论这些权力是否可以从企业或者其他权力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和土地使用权等。

二、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

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是指无形资产在存续期间内给企业带来的未来收益价值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无形资产带来未来超额收益的不确定性、经济寿命的不确定性、成本转移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准则的可容许性引发的不确定性以及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带来的不确定性。

(一) 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不确定性

由于无形资产的存在使得相关商品销量增加、商品价格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或者产品生产成本降低, 从而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但是, 这些超额收益是否产生以及产生金额的多少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生产经营活动密不可分。而生产经营活动是不确定的, 这就导致了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也是不确定的。

(二) 经济寿命的不确定性

无形资产大多源于知识、人才、技术和智能, 其经济寿命取决于知识技术成果更新换代的速度, 除了人为的以法律形式规定其使用年限外, 其余的无形资产是无法准确的预计其经济寿命的, 即使是有法定的使用年限, 也存在与其实际经济寿命不符的可能。

(三) 成本转移的不确定性

无形资产往往没有市价可以参照, 其成本的计量基础主要采用历史成本法, 然而无形资产经济寿命的不确定性导致它所具有的实际价值在何时终结不易确定, 因此成本所决定的摊销额与不确定、变化的收益之间难以适当配比。即使是在规定的受益年限内摊销, 也存在某项无形资产超过规定年限后仍在使用或者在达到规定年限之前已经不具有实际价值的可能。

(四) 无形资产准则的可容许性引发的不确定性

现行的会计制度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 某个项目要确认为无形资产, 首先必须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其次还要符合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两个条件。这些制度和准则的可容许性导致两种情况的发生:一是对不在无形资产定义容许范围内的被排斥在外, 比如人力资源;二是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但是不符合两个确认条件的也被排除在外, 比如自创的商誉。

(五)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不确定性

在现行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中, 无形资产的计价基础主要是历史成本, 对于采用更合理科学的现行成本计量、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计量、分段计量等方法来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 准则和制度并未许可。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可以根据无形资产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来选择摊销方法, 包括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生产总量法等。但是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是不确定的, 因此, 在后续计量中, 无形资产的价值也会不确定。

(六) 减值损失的不确定性

企业会定期或每年年末检查各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并将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部分确认为无形资产减值, 计提减值准备。但是对于可收回金额, 不论是销售净额还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都是不易确定的。因此, 可收回金额的不确定性使得无形资产的减值损失的计量也不确定。

三、无形资产价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无形资产价值管理认识不足

无形资产的无实体导致了人们不能在感官上直观的认识它的功能, 因而无形资产极易被忽视。例如, 不少企业没有注册商标的意识或者商标被人盗用、假冒, 造成企业利益流失。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 不设无形资产管理机制、专业管理人员、管理工具和管理制度, 导致了大量无形资产“无家可归”, 严重制约了无形资产作用的有效发挥, 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二) 无形资产的核算存在缺陷

传统会计模式只注重有形资产的核算, 忽视了对无形资产进一步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导致无形资产所提供的信息质量大打折扣。无形资产核算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无形资产核算范围狭窄。

目前我国会计核算范围内的无形资产有专利权、非专利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商标和商誉。企业会计准则只承认因产权变动而产生的商誉, 不确认企业自创的商誉。会计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范围狭窄, 加上企业自身对无形资产的不重视, 导致了无形资产的核算项目过少, 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无形资产情况, 不利于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使用。

2. 无形资产的计量不规范。

首先, 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核算采用历史成本法, 但是这种方法不能正确的反映出一些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无形资产的情况。其次, 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应当反映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每期的收益情况难以估计, 加上激烈的竞争使得无形资产的价值不断变化, 因此, 想要做到摊销方法的正确匹配十分困难。最后, 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不仅包括物资的简单投入, 还包括研究人员的智力劳动的投入。以工资形式来衡量这种复杂的智力劳动价值本身就不合理, 因此, 也就谈不上对无形资产的正确核算。

3. 无形资产的披露不足。

在公司财务报表中, 企业没有披露全部无形资产, 即使披露的无形资产, 其成本也只是实际成本的一部分, 并非全部价值。其次, 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考虑, 很多对报表信息使用者有重要作用的无形资产的信息没有披露, 误导了报表信息使用者的经济行为。

(三) 无形资产的评估不规范

首先, 无形资产的评估范围把握不准。无形资产评估范围界定困难, 主要因为在时间上难以对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进行可靠的测定。其次, 评估标准不统一, 方法不科学, 误差大。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资产评估法》和实施细则, 无形资产评估缺乏量化标准, 加上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选取差别较大以及评估方法本身存在风险, 评估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存在问题。最后, 评估管理不规范, 评估市场混乱。究其原因, 主要是政府行政干预严重, 评估机构无信誉等级和垄断严重, 使得评估结论失去权威性。

四、无形资产价值不确定性的相关管理策略

(一) 树立良好的无形资产管理观念

必须改变“只有有形资产才是企业的资产”的传统观念, 正确认识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 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 做好有关无形资产知识的培训和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工作。企业领导和员工要自觉维护企业的无形资产权力, 做好保密工作。企业的每个员工要签订无形资产保护协议, 规定保密义务和违反协议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 严谨无形资产核算程序

首先, 要扩大无形资产要素范围。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无形资产应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市场资产, 即企业拥有的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资产, 包括与客户的关系、品牌的信誉、合同等;第二类是知识产权资产, 是企业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所创造的高新技术和产权, 包括专利权、商标、版权、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等;第三类是组织管理资产, 是企业在组织协调和沟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优势, 包括企业文化、信息技术交流、企业管理方法等。其次, 要规范无形资产的计量。在无形资产的成本确认时, 要充分考虑无形资产的有形依附体, 把无形资产作用于有形资产的程度考虑进去。最后, 要对无形资产进行全面披露, 把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全面反映。

(三) 完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

一方面, 我国资产评估业需要加强评估理论和标准的研究、统一制度规范和提高行业素质。评估机构要脱离政府的挂靠关系成为真正的独立中介组织, 要建立评估机构内部项目的风险监督机制并加强评估报告的三级复核制度, 做到防检结合。另一方面, 企业要根据发展状况、竞争程度等定时组织财务人员对无形资产进行鉴别, 准确完成无形资产的财务评估和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戴德明.财务会计[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周娟.浅议我国无形资产及其会计核算的管理[J].中国证券期货, 2010 (09) .

[3]夏峰.论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14) .

[4]张秀云.浅论无形资产评估[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34) .

科学价值肯定性 篇7

关键词:八珍丸,薄层色谱,川芎,当归,定性鉴别,质量控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收载了八珍丸中白芍、甘草等药材的鉴别,并未对川芎、当归的鉴别予以收录。研究证实,在川芎和当归中,均含有阿魏酸成分,单独进行川芎或者是当归的专属性鉴别效果不理想,因此,可以将二者作为整体进行鉴别。本文就薄层色谱法鉴别川芎、当归药材的方法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多功能暗箱式紫外透射仪,自制浓度为4%氢氧化钠硅胶G薄层板,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试药对照品:川芎对照药材、当归对照药材,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样品:八珍丸样品购自三鹤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9g×10/盒。供选择同一品牌3个不同的批次。

2 方法

2.1 溶液制备

2.1.1 对照药材溶液制备:

(1)称取当归对照药材0.3g,加入氨水2ml和乙醇25ml,振摇后静置30min,经过15min的超声后,滤过,滤液挥干,残渣中加入1ml乙醇溶解,并将其作为当归对照药材溶液。(2)称取川芎0.5g对照药材,加入氨水5ml、乙醇50ml,充分振摇后,静置30min,经超声处理15min后,滤过,将滤液蒸干,残渣中加入乙醇2ml,使其溶解,并作为川芎对照药材溶液。

2.1.2 阴性对照溶液制备:

按照处方配比模拟标准工艺,制出缺少当归、川芎两味药材的阴性对照样品,而后粉碎,粉末过5号筛,称取阴性对照样品粉末,共计9g,加入氨水5ml和乙醇50ml,充分振摇后,静置30min,超声处理15min,滤过后,将滤液蒸干,残渣中加入乙醇2ml,使其溶解,作为阴性对照溶液。

2.1.3样品溶液制备:称取八珍丸9g样品,剪碎后,加入硅藻土5g,研匀后,加入氨水5ml,乙醇50ml,充分振摇后,静置30min,而后经15min的超声处理,滤过,将滤液蒸干,残渣中加入乙醇1ml,使其溶解,并作为供试品溶液。

2.2 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中国药典》201 0年版一部附录ⅥB中所示的试验方法为依据[1],开展薄层色谱鉴别。首先吸取上述配制的对照药材溶液、样品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1 0 μl,分别点在同一硅胶薄层板上,展开剂选择乙醚-乙酸乙酯-甲酸(1 0∶50∶1),点好的硅胶G薄层板放置在展开剂中展开,完全展开后,取出,晾干,而后放置在紫外光灯下,分别在2 5 4 nm和365nm下检视。

3 结果

在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示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品液在相应位置上,无此斑点。结果见图1、图2。

4 讨论

当归属于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现代药理学、药物化学研究证实,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水溶性成分,包括苯酞类化合物、当归多糖、脑苷类化合物、有机酸、丰富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诸多有效成分。当归的药理作用比较广泛,其对人体生殖、神经、免疫、呼吸以及循环等多个系统均会产生明显的作用[2,3,4,5]。中药材川芎为伞形科蒿本属植物川芎的根茎,性温、味辛、微苦,主要功效为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对血瘀气滞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肝郁气滞引起的血行不畅,胸肋疼痛、风寒湿痹、头痛,跌打肿痛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6,7,8]。临床上多应用于呼吸科、心脑血管科、泌尿系统以及妇科疾病[9,10]。八珍丸处方组成包括茯苓、党参、炒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等几味中药组成,临床主要作用为补气益血,多用于对气血两虚、面色萎黄、四肢乏力、食欲不振、月经过多等疾病。近几年,关于八珍丸等重要复方的质量标准研究、成分定性鉴别研究不断深入。

八珍丸处方中,含有川芎、当归,这两种药材中均含有阿魏酸成分,若是单独展开当归对照药材或者是川芎对照药材进行八珍丸薄层色谱鉴别,则会出现互相干扰,因此,在本次实验中,阴性对照药材中,无川芎、当归,对照药材同时应用川芎对照、当归对照药材。进而可以避免干扰。

本次研究就薄层色谱法鉴别川芎、当归药材的方法进行分析,为今后的药学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建立薄层色谱法,对八珍丸中当归、川芎药材展开了定性鉴别,结果发现,在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应显示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品液在相应位置上,无此斑点。经重复试验,结果与之相同。这一结果充分证实,经薄层色谱法对川芎、当归进行定性鉴别,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重现性良好、专属性较强等诸多优势,值得关注。在今后的药学研究与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中,应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质量控制工作中,更应对其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一部,附录ⅥB.

[2]李曦,张丽宏,王晓晓,等.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3,36(6):1023.

[3]马玎,马逾英,张利,等.三个不同产地的川芎与其近缘植物藁本的挥发油成分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09,11(7):20.

[4]张晓琳,徐金娣,朱玲英,等.中药川芎研究新进展[J].中药材,2012,35(10):1706.

[5]孙希良.益肝颗粒治疗湿热内蕴型肝硬化临床体会[J].辽宁医学杂志,2012,23(5):521.

[6]张如红,曹胡林.愈创生肌活性敷料用于骨科感染创面处理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5,21(12):526~527.

[7]宋治荣,赵珺.大承气汤的药理机制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12(2):23-25.

[8]陈清海.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0例[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2(1):56-58.

[9]哈飞.大黄浓缩干燥过程中活性成分的稳定性[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33(10):121-124.

上一篇: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下一篇:银行中间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