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

2024-07-05

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精选12篇)

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 篇1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力量, 更直接依赖于护理管理的水平, 尤其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我院就如何改进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不断总结经验, 采取了“三级质控”的方法,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1.1 健全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是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的关键

我院自2006年重新完善了护理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确立了三级质控管理组织即: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部质控组、科室质控小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由主管护理院长担任主任, 护理部主任主管护理质量控制, 由24名护士长组成了8个质控组, 每组由组长负责。护理部质控组由护理部3名成员组成。各科室还成立了由护士长负责的质控小组。充分发挥了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能, 使护理质量管理从组织结构上得以保证。

1.2 完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方案

护理部完善了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管理方案、护理质量管理流程以及护理质量管理人员职责, 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2 健全护理规章制度, 完善护理质量标准

2.1 科学、可行的护理规章制度

科学、可行的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规范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准则, 是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前提[1]。在健全护理规章制度方面, 完善了各项护理规章制度。针对我院存在的实际情况, 今年又修订了病房药品管理制度、护理文书管理制度、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使各项规章制度科学、可行。

2.2 完善的护理质量标准, 须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护理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 是护理实践的依据, 是衡量整个护理工作或单位及个人工作数量的标尺和尺码。我院制定了基础护理, 特级、一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等8大项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根据科室特点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了细化, 分别制定了临床科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NICU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产科监护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特殊区域 (手术室、供应室、分娩室) 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根据实际运行中的情况, 对一些不切合实际和不好量化的内容不断修订和完善, 使其更加具有科学化、规范化、合法化、简便化、针对化。特别对护理技术质量、护理文书质量、健康教育质量制成表格形式, 以百分计算, 使之量化更简明, 具体、准确, 易于掌握和评价。

2.3 使用加权平均法, 合理调整护理质量评分标准

我院对8大项考核内容先以单项百分量化评分, 再按照项目在工作中的权重, 以加权平均法进行制定护理质量评分标准的分值。例如:对特一级护理、查对制度、护理文书书写制度、技术操作规范, 健康教育等核心制度所定分值较高, 也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或反复出现问题的项目增大分值, 不断调整护理质量评分标准的分值, 以突出重要的质量问题, 引导护理人员提高重视程度。

3 规范护理质量控制方法, 护理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3.1 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与护理质量标准必须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

规范的护理质量控制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科室是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层, 科室质控小组由护士长负责, 按照质控项目, 专人负责、分项检查, 主要抓日常工作、环节质量, 做到了日监督、周检查、及时反馈, 月底讲评。护理部不断的分析总结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和经验, 制定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案。护理部人员不定期的深入科室进行普查、抽查、督查、指导, 每月把检查结果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反馈, 科室再反馈给个人, 制定出改进措施, 护理部跟踪检查, 对存在的个性问题, 个别指出并帮助分析原因 , 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分析并制定出整改措施。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集中检查,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长, 交换意见, 再分散复查, 各组将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护理部组织进行全面的分析讲评, 护理质量管理形成护理质量管理委员、护理部、科室三级质控, 自上而下反馈和从下而上二线反馈, 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3.2 抓核心制度, 重在落实

在抓核心制度的落实方面, 护理部要求科室要反复组织护士学习各项规章制度、职责, 要求每位护士熟记核心制度的内容, 把核心制度融入和贯穿于各项护理工作中, 并作为每月检查工作的重点, 科室护士长日监督, 质控护士做到周检查。护理部每月对核心制度的检查采取一级护理必查、危重病人必查、特殊检查治疗必查、卧床病人必查、带管道病人必查、健康教育必查, 这些内容可通过对病人的各项治疗护理来查, 还可通过护理记录、交接班记录来查。除检查实际执行情况外, 还进行现场提问。确保了核心制度的有效落实。

4 效果

我院在护理质量管理中, 注重实践, 重视和发挥各级质控组织的作用, 在质量管理方法上充分采纳各级质控组织和成员的意见, 护理质量有了稳步提高。病人得到了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现病人满意度已达到98%以上。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合格率全部达标, 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明显降低, 年事故发生率为0。

5 体会

建立健全各级质控组织, 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协调、有实施、有评价的全院性护理质量控制工作, 充分发挥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职能, 针对护理工作重点, 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内容和权重, 使之更适应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2]。通过质量控制, 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进行个别指导和集中讲评,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质量管理有重点、有目标, 护理质量达到持续改进。护理人员将考核标准和内容作为规范和约束护理行为准则, 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 各项护理工作到位, 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真正达到让病人受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覃峰.新形势下护士长工作手册[M].北京:卫生科技出版社, 2007:242.

[2]段丽丽.提高病人对护理质量评价的权重建立科学的护理质量评价方法[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2) :52-53.

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 篇2

王珏

(四川德阳市口腔医院护理部,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规范与健全同医院感染有关的各种护理管理因素。结果:我院在护理管理中,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做好护理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医院感染的风险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医院的各个部门、各项工作与各个环节。因此,医院感染的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是医院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医院参与市场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院在护理管理中,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经验报告如下。

一、建立、建全管理组织

医院感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院感管理不仅直接影响着医院生存与发展,是医德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医院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之一。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成立医院感染委员会,明确管理职责、完善管理制度[2]。在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学习的同时,加强岗位教育,发扬爱岗敬业、高度负责的从业精神,以此建立一支精通业务、恪守职责的骨干队伍。认真按规章制度办事,坚持实事求是,严把各项监测质量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保证医疗质量。

二、加强培训,增强认识

基于医院感染管理的涉及面广,管理对象包括人(员工、病人)、财(院感管理与经济挂钩)、物。我们医院又是从门诊部开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淡薄。要强化教育和知识更新教育,提高医院感染的知识水平。不定期组织全院各 1

部门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把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列入新进人员上岗培训内容[3]。通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医院感染相关的基本知识和防控技能,明确自己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增强工作责任心;强化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增强观察医院感染的敏感性,及时去除潜在的感染因素,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三、加强素质教育

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其他行为,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要以“患者为中心”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同时也要熟练掌握专业理论与技术,只有具备以上两个方面的素质,才能更好地运用并服务于本职工作。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充分体现其自身高素质、高水平的服务意识。

四、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

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质控与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2,4]。我院是口腔专科医院,门诊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门诊种类繁多的医疗废弃物、具有传染可能性的各类器械等,均可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所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通过与门诊护士长联系和沟通,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做到分工明确、专项专管、落实到人、安排到位。严格遵守消毒、灭菌规程,如门诊各科室消毒液的更换、各种口腔器械的消毒,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必须高压蒸汽灭菌;废物的回收必须分工到位,保证为医院感染重点监控部门的医疗操作提供安全的医疗用具。

五、合理用药与监督

临床护士是抗生素的直接使用操作者,抗生素使用得当,能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感染又不破坏宿主体内微生态平衡。因此,医院应强调护理人员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作为执行者的作用,减少医源性感染[5]。要求临床护士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抗生素的药理作用、给药方法和配制要求,自觉按照规定时间使用抗生素,积极观察疗效。医院管理部门督促医护通力配合,促使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最终降低医院感染率。

六、加强环境与物品的管理

环境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病区环境以及病房卫生,严格按

照规定进行管理,要求晨间护理湿式清扫,保持床位清洁、整齐;认真做好出院患者床位的终末消毒。严格分开放置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无菌溶液分类存放、定期更换、专人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分类放置,各项操作前认真检查医疗器具的质量、过期时间。及时发现不合格的医疗用品,防止因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医疗感染,同时也要加强对保洁人员预防感染知识的教育,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七、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标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分类包装、分类标示、固定点放置,交接医疗废物进行登记。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环保职能部门协调行动,加强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宣传教育,使每一个医务人员都意识到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做好个人防护,并积极参与,从而减少和避免因医疗废弃物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业务教育与人员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与管理制度,保证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措施的顺利执行,可明显控制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 贾彩丽.浅谈医院感染护理工作[J].家庭护士, 2007, 5(9C): 57.[2] 刘继萍, 胡云霞.加强护理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 7(10): 2266-2267.[3] 付爱梅.浅析护理工作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 16(4): 285.[4] 崔霞, 戴冬梅, 王霞.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实用医药杂志,2007, 24(8): 952-953.[5] 张学敏, 俞立农, 应霞艳, 等.护理人员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J].解放军

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 篇3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嗣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是医院生存的根本。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保证。自2005年以来,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结合本院开展全院性的“质量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充分认识影响护理安全的诸多因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对策,有效的保证了护理质量。然而,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依旧存在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临床护理质量,使各项护理工作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当前医疗事业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矛盾尤为突出。如何提高和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制定哪些工作标准和采取哪些预案对策,成为护理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现将影响临床护理质量的有关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供同仁参考。

1 影响医院护理质量的因素

1.1护理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WHO对护理管理的定义为:“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的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以及社会活动的过程”[1]。护理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护理管理队伍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日常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护理工作标准的制定、执行、完善,护理规章制度的传达与落实,日常护理质量好坏的反馈,护理人员的学习培训等工作,都需要科学有效、全面详细的护理管理体系和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来支撑。然而,护理管理队伍建设的缺乏,专业知识的贫乏,管理力度的匮乏直接影响护理的质量。

1.2 制度的执行和完善不够: 管理队伍虽然是经过专业的系统培训的管理人员,但缺乏临床工作经验,无法全面、系统、科学地制定管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以至于相应的制度和标准不完善,制度的执行力度低下。

1.3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低、服务态度欠佳: 护士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低,各类工作标准和规则掌握不够牢固,应急预案演练不全面,存在违反操作流程现象,护理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护士的工作态度不端 正,责任心不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差,实际工作中对患者病情变化掌握不及时和全面;对待患者态度生硬、敷衍,不能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使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1.4 护理工作量大: 患者患病种类繁多,加之近年逐步完善的医疗保险政策的实施,医院患者急剧增加。但护士编制严重不足,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许多护士身心疲惫、工作压力大、精力严重不足,缺少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环节,使一些简单问题复杂化,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

1.5 患者方面: 患者不懂得护理工作的规则和标准,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存在排斥、抵触心理,使护理工作无法顺利及时进行。

2 对策

2.1 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保证持续质量改进: 管理要基于实际临床工作,依托临床护理工作[2]。选拔具有管理工作水平、丰富临床护理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充实到护理管理队伍当中,加强管理队伍力量。以人为本,满足患者的需要并超过他们的期望,通过加强管理,使每个护士参加到质量改进的过程中来,建立各级护理质量专题组织并充分发挥各级护理的职能作用,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2.2 规范制度,完善标准: 加强各项制度的规范工作,各类操作标准的持续完善,使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制度执行的检查力度,依据制度和标准来检查护理人员实际工作质量,提高制度和标准的执行力。

2.3 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护理工作直接面对患者。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礼仪、态度等,不仅仅体现了医院的精神风貌,更影响着患者及家属的就诊情绪。新的医患关系使医家至上的观念远不适应当前医疗市场的发展,患者至上,以患者驱动为导向,使需求者满足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3]。以人为本,强调在隐患关系中患者的主体地位。

2.4 合理安排工作,护理人员的自我调节: 合理安排工作,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特点和能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而护理人员要自我调节,加强工作中的协同工作。

2.5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重视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培养和教育,重视护埋管理人员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全面掌握管理的基础理论,在工作中积累管理经验。加强全员质量意识的培训,全面提高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人文、社会、心理学知识及沟通技巧,使护士有敏锐的洞察力,有高度的责任感,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而不只是熟练地执行标准化操作和完成任务。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资历、能力进行不同的分工,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能力,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丰富护士的职业内涵,充分体现护士自身的价值。同时进行爱岗敬业的教育,激励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提高护士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全面提高护理工作质量[4]。

3加强沟通

时刻与患者保持沟通,让患者了解护理的流程。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保证患者的权利。改善医患间的关系,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荣慧,医院临床护理质量保证的探讨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53-755.

[2] 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1.

[3] 高翔,自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2009,29(4):73-74.

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心内科开放床位37张, 护士15名, 均为女性, 床护比例为1:0.405。护士年龄为20~41岁, 平均年龄26岁;主管护师3名, 护师4名, 护士8名;中专5名, 大专7名, 本科3名。心脏介入专科护士2名。

1.2 方法科室本着“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 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1.2.1 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精神与内涵

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学习优质护理相关文件, 理清工作思路, 提高全科护士思想认识, 让护士明白优质护理不是简单的给患者洗头、洗脚, 其目的是将全面﹑全程的护理工作落实在患者的身上。全面是指护理应涉及到患者的各个方面, 包括对患者的生活照顾﹑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及康复训练等。全程则是指护理应该涉及到各个时间段, 包括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 甚至包括出院以后的随访[2]。按护理部的指示将分级护理和基础护理﹑服务内容和标准公布于众, 接受监督[3]。

护理部多次派本科护士长去省内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学习开展“创优示范工程”的成功经验, 以培养骨干力量, 提高科室护士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认识。

1.2.2 规范护士用语及护士礼仪

要求全科护理人员, 上班时要求护士统一着装, 佩带服务牌, 以清新、典雅、端庄、大方的形象出现在患者面前。使用普通话与患者交谈, 对入院患者使用接待用语﹑对出院患者使用送别用语﹑在治疗中使用操作用语;患者来有迎声, 患者配合有谢声, 巡视病房有问声, 工作不周有歉声, 治疗护理有请声, 房患者出院有送声。

1.2.3 重新制定工作职责, 优化工作流程

根据心内科工作特点, 对各班工作职责进行重新修订, 调整部分班次时间, 使流程更为优化。将全科护士分为4个小组, 各组员3~4名。病房实行责任制护理, 分床到组, 责任到人, 让每个患者有护士分管。每个责任组分管8~10例患者, 做到8 h上班, 24 h护理, 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4]。责任护士与管床医生所管的患者基本相同, 承担一致的病房管理, 便于医护患三者间的沟通。在工作中责任包干, 职责明确, 如遇危重患者抢救时, 全体护士共同协作, 各护理组本着分组不分家的原则, 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

1.2.4 改善环境, 注重人文关怀

科室走廊摆设绿色植物, 增添生命气息。病室地面保持清洁, 干净, 无水渍, 病房内床单位和各种物品摆放整齐, 预留出较为宽敞的空间, 便于患者的活动。试点病区注重人文关怀[5], 建立服务理念, 为患者免费提供微波炉﹑针线包﹑报纸、等, 帮助老年危重患者与医院食堂联系定餐, 及时为错过定餐时间的患者提供送餐服务。

1.2.5 改变排班模式, 实行APN班及弹性排班

心内科实行“八八制”排班。A班8:00~16:00、P班16:00~24:00、N班0:00~8:00。APN特点按工作量﹑人力﹑时间段和层级进行分组, 每个小组按专科技能﹑专科知识﹑应急处理抢救能力﹑综合能力4个方面来划分责任护士的3个层级, 并对每个层级给予不同的工作权限。增加关键时间段如6:30-8:30或17:00-22:00的护理人力配备以更好的落实患者的基础护理。增设晚夜间护理二线值班, 分别由高年资护士﹑护士长担任。APN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 提高工作效率, 人力新老搭配, 技术高低组合, 使医疗护理得到有力保证。

1.2.6 简化护理病历

取消了普通患者的每周一次的护理记录, 现在的记录单集巡视病情观察特殊处理及记录于一体, 简化书写内容, 达到每班护士书写病历时间不超过30 min, 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患者。

1.2.7 加强基础护理

每天要求各组责任护士7:30到病房, 帮助无自理能力或自理能力低的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洗脸、洗脚、床上洗头、翻身、叩背、入厕、床上大小便等工作, 在完成基础护理的同时, 观察病情, 发现患者的需要, 及时主动提供服务。

1.2.8 加强专科护理, 突出专科特色

因本科每年介入例数多, 在做基础护理的同时与专科相结合, 由专科护士为患者做术前宣教, 对可能行股动脉穿刺的患者指导训练床上排便, 术中配合, 拔除鞘管的配合。术后由专科护士和责任护士做好基础护理和围手术期的护理, 观察穿刺处绷带包扎是否牢固, 局部是否出血有血肿, 杜绝因体位不当引发的并发证。1.2.9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心内科老年患者﹑病危病重的患者多, 护理安全非常重要。对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患者, 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压疮风险评估等, 进行书面交班, 并在床旁悬挂警示标识。如:防跌倒﹑防坠床﹑防压疮、等, 提醒每位当班护士去关注这些重点患者, 为保证患者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1.2.1 0 加强健康宣教

患者入院就落实入院宣教, 介绍病室环境, 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介绍同室病友, 发放健康小处方, 住院期间护士在治疗护理时也会随时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知识。每月对住院患者开一次病员座谈会, 征求住院患者的意见及建议, 并给患者讲住院须知及健康知识。走廊的报架上, 有大众卫生报﹑文化走廊有健康宣传栏, 供病友们阅览。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掌握一些有关疾病治疗护理的知识, 有利于疾病康复。1.2.11绩效工资改革, 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⑴提高护士晚夜班费;⑵奖金实行二级分配, 60﹪由科室分配;40﹪由护理部分配;以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护理难度﹑服务满意度等为考核指标。 (3) 对上晚夜班护士按职称相应提高护士奖金系数, 使护士待遇明显提高。通过合理的绩效分配, 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提高了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热情[5]。

1.2.1 2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心内科住院患者全年平均满意度及各季度满意度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基础护理、危重一级护理、病房管理、健康宣教满意度的比较情况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心内科住院患者对基础护理、危重一级护理、病房管理、健康宣教满意度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医生及相关科室﹑患者家属对心内科护士满意度的比较情况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医生及相关科室﹑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3.1 护士服务意识加强, 护患关系和谐

本科随着优质护理活动的深入开展, 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全年实现护理零投诉及纠纷的发生, 真正拉近了护患间的距离。

3.2 基础护理得到加强

通过实施责任制小组包干的临床护理, 使医护配合越来越默契, 护士更贴近临床、贴近患者、贴近社会, 护士专业知识提升较快, 医生对护士的认可度满意度明显提高。实施层级的责任制护理, 改变排班模式, 明确岗位职责, 确保临床一线护理人力新老搭配, 技术高低组合的原则, 提高了护理质量, 保证了护理安全, 使患者得到全程无缝隙的优质护理。

3.3 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以来, 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 同时也使医护之间的合作更加默契。2011年本科收到患者送来的感谢信19封, 锦旗13面。全年护理不良事件零投诉。

总之,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值得深入开展, 它能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 打造医院护理品牌。

摘要:目的:探讨实行优质护理对改善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意义。方法:以2011年2月-2012年1月心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调查患者及家属、医生及相关科室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每次抽取80%以上的患者进行问卷, 并与2010年尚未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P<0.05) 。结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医生及相关科室对护士的满意度, 值得深入开展。

关键词:优质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辉.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服务[J].现代护理报, 2011, 10 (15) :15-16.

[2]张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体会[J].当代护士, 2011, 9 (5) :189.

[3]耿华.谈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6 (5) :84-85.

[4]李晓静, 房全荣.对住院患者实施温馨服务的探讨[J].内门蒙古中医药, 2009, 28 (3) :92.

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 篇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164-01

众所周知,手术的成功率不仅仅决定于手术的本身,术前、术后的护理及功能锻炼在整个疾病康复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在骨科手术中尤为明显。我科通过临床护理及观察研究发现,如将同种病例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中并且同一天用同样的手术方法进行手术,通过护理过程中的正确引导,就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和痛苦的信心及斗志,从而达到提高手术成功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以我科2012年3月至11月收治的患者为护理研究对象,共420人,其中男260人,女160人;年龄3~93岁,平均65.3岁;髋关节置换术42例,膝关节置换术20例,颈椎手术12例,腰椎手术46例,关节镜手术32例,其他手术68例。实验组116人,对照组304人。

1.2 护理方法将实验组同种病例的2~3位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1],对照组患者随意安排在其他病室,护理组人员用同样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按照以往常规的方式管理,而实验组患者的管理方法为:①术前有意识地让同一病室的实验组患者进行相互了解;②让实验组的同种病例患者安排在同一天用同种方法进行手术;③术后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鼓励并利用患者不甘落人之后的心理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④食欲好的患者鼓励并带动食欲差的患者进食;⑤发动病员之间互助友爱的精神,在锻炼中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相互激励;⑥出院提醒患者互留通讯方式,在以后的锻炼中通过电话、亲自往来等方式交流锻炼的程度及愈后的情况,让其熟知出院的注意事项、来院复查时间等。结果

通过正确引导、精心护理和功能锻炼,实验组平均住院15 d,对照组平均住院18 d,缩短平均住院时间3 d。患者食欲增加,术后关节活动好,无假体脱出、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无静脉血栓,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实验组患者在出院后注意事项清楚,功能锻炼积极性有增无减,愈后效果在相同条件下均比对照组患者的愈后好,目前无1例发生并发症,患者关节活动度好,无肌肉萎缩现象发生。讨论

疾病治疗是一个医护人员和患者都需要融入其中的过程,将骨科同种病例安排在同一病室中共同管理的模式,能使患者快速地融入到治疗过程中,术前有意识地让同一病室的实验组患者进行相互了解,共同熟悉住院环境及入院须知,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焦虑和失落感[12],因为是同种疾病或损伤,患者之间有了共同的语言,也减轻了对环境和相互之间的陌生感。让患者的主治医生、经管医生、责任护士及时来到患者的床旁向患者作好自我介绍,让患者提出疑问和需要,并及时作出解答和处理。术后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鼓动并利用患者之间互相攀比的心理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惰性,加上患者术后伤口疼痛、乏力,患者在术后都懒于活动,更别说想进行功能锻炼了,这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就要在一旁时时提醒患者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为患者创造出一个功能锻炼的氛围。对于身体素质好、锻炼积极的患者加以正确指导与赞赏,对于身体素质稍差、功能锻炼差的患者也要在一旁给予协助,看到其成绩,适时给予适当的鼓励[3]。如:您看,您现在的锻炼很好,动作也比较标准,差一点就赶上某某了,坚持就是胜利等等。发动病员之间互助友爱的精神,在锻炼中增进病员间的友谊,让病员之间的锻炼积极性互动起来,在锻炼中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相互激励,看到自己锻炼的成绩,预防气馁。同时,对于患者在锻炼中出现的疼痛,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或应用止痛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对病人进行护理,平时工作中进行观察和总结,就会找到一些好的方法和诀窍,达到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邓明,尹银定,梁小华,等.心理护理在178例b超导向肾2刺活检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2):40-41

[2] 段凤姣.老年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海南医学,2004,15(11):124

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 篇6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感染疾病;门诊护理管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70-01

感染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感染疾病常见的有: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不尽相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当前,临床上对于感染疾病并无理想治疗发难,多数患者治疗时缺乏有效护理造成治疗预后不佳。近年来,护理风险管理在感染疾病门诊护理管理中使用较多,并且护理效果良好[1]。为了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感染疾病门诊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66例感染疾病门诊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治疗的80例感染疾病门诊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患者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为(28~74)岁,平均年龄为(46.2±0.8)岁,患者病程为(1.1~6.3)周,平均病程为(3.5±1.4)周;对照组有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30~76)岁,平均年龄为(46.4±0.6)岁,患者病程为(1.2~6.2)周,平均病程为(4.2±1.1)周。患者对其护理方案、治療方法等完全知情,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宣传感染相关知识,保持病室内环境的卫生、整洁,叮嘱患者多休息;同时加强患者饮食护理,功能锻炼等,待患者出院时叮嘱患者定期来医院复查等。

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成立安全管理小组,明确相关规章制度,纠正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方案。医院定期派查护理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实施应急预案。另外,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中要制定能够实施的应急措施,列出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确保方案能够有效地实施。(3)加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医院加强护师专业技能培训,开拓视野,提高技能。(4)加强护理记录管理。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加强护理记录管理,对于不当的护理要找出原因,并提出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3]。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相关资料进行SPSS16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形式表示,并对其结果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表示,并行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评分、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感染疾病在临床比较常见,疾病类型也比较多,患者发病后病情变化较快,治疗过程中风险性也比较高。近年来,护理风险管理在感染疾病门诊治疗中使用较多,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护理风险管理和其他的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能够促进医院不断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护师的责任医师,使得护理模式从被动管理转为主动管理。同时,护理风险管理中更加注重患者心理护理,能够从心理护理到生理护理,满足患者合理的需要。护理风险管理既维护了患者尊严,又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害怕等负面心理,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降低患者治疗复发率。最后,护理关系管理的实施能够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不同科室间的合作,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但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对护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师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善于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患者的理论和护理操作实际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评分、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3]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感染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门诊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理想,能够降低患者治疗风险,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毕小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30(2):173-175.

[2]姜慧芬,郑云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67-68.

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200例, 男131例, 女69例, 平均年龄 (57.3±10.6) 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 各10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B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 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 主要有以下步骤。

1.2.1 创建风险控制小组

在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中, 首先应该创建风险控制小组,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在进行小组创建时, 应该以科室为单位, 之后创建管理结构, 最后形成风险监控体系。按照护理过程的一些常规职能, 对风险控制小组中的一些职能进行细化, 分别组成各个小组, 统一归护士长进行管理。此外, 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对所有小组成员开会, 在会议上总结近期出现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问题, 之后研究具体措施加以解决, 避免再次出现风险事件。

1.2.2 分析隐藏风险的原因

(1) 管理方面的原因:只有对护理隐藏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与准确评估, 最终才能够及时控制风险。分析患者临床资料, 预测在进行护理时出现风险的每个环节, 有针对性的制定风险统计报表, 对发生风险的各个事件进行登记, 做好分类工作。当确定即将会出现风险的护理环节之后, 准确研究风险会造成的危害以及出现风险的几率, 之后对相关数据以及资料进行有效分析后, 实施风险管理, 研究最优方法进行处理。 (2) 护理人员水平方面的原因:对于护理风险而言, 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护理人员具有的护理水平。一些护理人员没有强烈的责任感, 没有非常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 没有对应该学习的护理技能加以重视, 并且提升自己的素质, 经常出现违反规定进行操作的现象, 以上这些情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出现风险事件。 (3) 护理行为方面的原因: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都非常特殊, 针对的人员为患者, 导致临床行为非常危险, 如果患者的自身体质非常弱, 护理人员在寻找静脉穿刺点的过程中就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但是在这种情况下, 患者以及其家属就会猜测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较差, 最终导致出现了护患纠纷。 (4) 患者自身的原因: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要求患者自身必须要给予积极配合, 如果患者生活方式不规律、盲目就医、不能积极给予配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护理风险。与此同时, 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 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做出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这样就导致信息不能够得到有效反馈, 增加了护理风险[1]。

1.2.3 风险管理方法

(1) 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与教育:培养护士能够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 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实例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 能够对护理风险有明确的认识。之后制定针对风险管理的计划, 有效开展风险管理。 (2) 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分析每个护士的自身特点, 之后依据特点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与实际的培训, 并且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尤其是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缺点的护理人员, 应该重点对其进行全面培训。与此同时, 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日常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3) 对护理的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应该研究具体的措施来提高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质量, 并在此基础上, 不断创新护理模式, 将风险管理涵盖的诸多内容细化, 有效降低发生风险的概率。 (4) 对风险报告制度进行合理完善: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经常会发现将要出现或者是已存在的风险, 此时医疗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汇报工作, 并对此次风险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防止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人员在对A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违反操作概率显著低于B组, 并且护理合格率以及满意度等显著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当前在临床上,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起初, 应该将管理人员以往的风险管理观念进行转变, 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的总体质量, 减少护患之间的纠纷。针对护理人员自身, 最为重要的就是转变观念, 防止出现隐瞒风险的情况发生, 当发现风险时, 可以及时上报, 这样就能够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详细分析, 防止风险事件再次出现。此外, 还需要创建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对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全面分析, 做好管理结果的分析总结工作, 为后续优质的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保证护理工作的高效安全。

%

在本次的研究工作中, 对A组患者在进行护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实行风险管理, 成功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 有效增加了医疗护理人员具有的风险意识以及自我的风险防控能力, 这样在工作过程中就能够避免经常出现失误的情况, 将护理合格率以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提高, 降低了护理投诉事件出现的概率[3]。

综上, 医院在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 实施风险管理, 最终获得的效果明显。通过研究具体的措施加强风险管理的手段之后, 有效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降低了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高效、安全,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了医院的快速发展, 显著提高了医院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玲, 吴月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急诊护理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 16 (5) :396-402.

[2]杨玉春.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 2011, 21 (7) :299-302.

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的160例作为护理对象, 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63例, 女性17例, 年龄在41~76岁, 平均年龄为 (59.35±3.14) 岁, 病程在2~10年, 平均病程为 (5.68±1.77) 年;护理组患者中共有男性58例, 女性22例, 年龄在37~74岁, 平均年龄为 (55.83±4.09) 岁, 病程在1~13年, 平均病程为 (6.94±2.31) 年。上述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判定糖尿病的标准, 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有所不同,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传统护理模式, 包括对患者运动、饮食、用药等方面的护理;而护理组患者则不仅要接受传统的护理, 还要接受在规范管理下的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护理, 主要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 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所有成员应该都接受过关于糖尿病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培训, 最终通过了相应的监督和考核, 并且上述实践都应在规范化管理的框架下执行, 此举可以保证小组成员可以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对患者提供专业的专科护理; (2) 小组组长应该不仅能够传授指导组员掌握优秀的护理理论和实践的能力, 而且能够带领组员在实战中保持专业高效的护理, 同时保证对全部流程进行规范化监督和反馈, 从而使小组所有成员保持较高的护理水平和规范化的制度运作; (3) 小组组长应本着规范化管理的理念, 对所有成员适时开展二次考核的质控体系, 务必确保所有成员的护理水平达到了规范化和高水平的要求; (4) 通过长期的实践和考核经历, 小组组长需要定期与各方面的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了解, 随时改进提升对小组成员的考核方式,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 随时规范改进糖尿病护理的质量要求, 确保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

1.3 护理指标:

对于本研究中的护理疗效评价, 我们主要分为3个等级, (1) 康复:患者糖尿病的临床症状痊愈, 无不适感受; (2) 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不适感轻微; (3) 无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甚至加重, 不适感较重。此外, 我们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问卷调查, 以获取他们对我们护理质量的看法, 满分为100分, 两组数据统计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

1.4 数据处理方法:

对于本研究中观察记录的数据处理方式, 我们采用SPSS 19.0进行计算和分析, 用 (±s) 来表示计量数据, 用t检验来进行组间数据的比较分析, 当P<0.05时可以认为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 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文中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病情均有所好转, 其中护理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8.75%, 而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约为88.75%, 经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 护理组患者的疗效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疗效数据, 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这就说明了采用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专科护理的效果, 结果令人满意, 同时我们可以从患者及其家属的态度上看出, 他们对护理组的评分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 其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可称得上是临床上常见的高发病之一, 它经常表现为高血糖的临床特征, 而高血糖则会直接对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等造成持续的慢性损伤进而导致相关生理功能出现障碍[4]。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渐增高, 导致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者急剧增加, 但是现在的医护工作者的状态却不能很快的适应这种变化, 这就导致了医护工作者们采用常规的传统护理方法无法起到高效的专科护理作用。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变化, 我院积极开展了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新型护理模式, 依靠这样的一支小组我们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5]。从本研究的数据来看,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体有效率达到了约98.75%, 而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仅为88.75%, 可见比之明显提高了约11.27%。如果我们继续仔细分析在各个标准下两组的差异, 那就更能体现出新型护理模式的优势:在两组患者的康复比例中, 护理组达到了约95.00%, 而对照组仅达到了66.25%, 相对比对照组患者提升了约43.40%;而在两组患者的护理无效比例中, 护理组的无效率约为1.25%, 对照组的无效率约为11.25%, 相比较可见, 护理组比对照组的治疗失败率低了88.89%。由此可见, 规范化管理下的糖尿病小组对于糖尿病的护理疗效相对传统护理方式有了可以说压倒性的临床优势, 因此这种先进的新型护理模式受到广大医护工作者和患者的欢迎也是正常的[6]。

在本文中, 我们还统计分析了两组患者和家属对于各自接受的护理进行评分的结果, 虽然采用常规传统护理方式的对照组平均得到了 (89.55±3.98) 分的良好成绩, 但是相对于护理组平均得到的 (97.67±2.18) 分而言, 差距还是比较显著的, 由此也可对上面陈述的现象提供数据层面上的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 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的糖尿病护理小组具备了全面扎实的糖尿病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 可以实现更加高效良好的临床疗效, 深受广大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 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实践。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了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对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情况。方法 选择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护理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传统护理手段, 护理组则在其基础上加上了经过规范化管理的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护理手段, 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的疗效分析, 并调查记录了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我们护理的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之后病情均有所好转, 其中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约为98.75%, 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体有效率约为88.75%;护理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评分平均值约为 (97.67±2.18) 分, 而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评分平均值约为 (89.55±3.98) 分, 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上述实验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给予经过了规范化管理的糖尿病小组护理方式, 可以更加高效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该方法具有进行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专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薇, 楼青青, 赵芳, 等.中外糖尿病社会心理学评价比较:来自糖尿病态度、愿望与需求研究的结果[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6, 24 (1) :29-34.

[2]刘梅玲, 卢兰敏, 郭惠萍, 等.干休所健康体检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 (11) :2095-2097.

[3]王龙凤.糖尿病护理专业小组在护理会诊中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24) :2889-2891.

[4]曹旭, 李蓬秋, 张学军, 等.快速血酮检测对门诊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急性并发症筛查的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 29 (8) :831-832.

[5]李娟, 李乐之, 杨玲凤, 等.长沙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非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知信行的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 (6) :91-94.

手术室管理与护理质量控制的体会 篇9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质量,措施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方法一直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为了达到护理质量在手术室的要求, 主要取决于核心为护理人员的软件设备, 除此之外还有手术室硬件设施,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一项紧张、枯燥、繁重又平凡并集科学与技术操作于一体的工作。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这一问题, 本文从3个方面总结了如下报道。

1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

1.1 抓好基础质量

建立并健全相关制度, 严格督促和管理各项工作。为使工作有序进行, 护士长应建立工作日程安排和周工作重点。护理人员应当通过业务学习来熟悉手术所需物品和手术步骤, 通过每季度进行一次的专科知识的考试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以及提高人员素质。为确保手术的质量, 必须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访视制度, 做到查对患者性别、姓名、科室、手术名称、手术诊断、血型、手术体位、药物过敏史和物品准备以及特殊感染等十查, 以减少因患者准备不足而造成的被动。特别是手术室和手术所需器械以及物品等术前准备对手术起着重要作用。

1.2 提升手术室中护理人员的素质

在管理方面要重点凸显规范化和统一化以及标准化, 因为手术室在医院内的地位非常重要。与此相比, 对医护人员的管理更加的重要。针对低年资护士, 为使其能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并掌握有关手术室的专业知识, 必须对其进行集中培训, 予以专人带教并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等级的职称分别安排不同的手术, 即为年轻的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锻炼的机会和促进在工作上的合理的搭配, 则安排缺乏手术室临床工作经验的人员与具有丰富经验、在岗时间较长的工作人员与一起工作, 做好“带、帮、传”的工作。与此同时, 为了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 能够得心应手、有条不紊, 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则需通过在基础护理工作方面按期组织专业知识的学习来提升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理论专业知识。由此可见, 加强对护理人员知识的更新和业务培训对手术护理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帮助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对国内外最先进的手术室护理知识能有及时的了解和掌握, 促进我院医疗水平的提升和手术室护理质量, 从而从根本上保证手术的顺利和保障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 每年院内都不但会请相关的专家进行知识讲座而且开展一些相关的研讨活动以及举办专业的培训班。除此之外, 科室还会定期选派优秀护理人员参加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和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1.3 规范手术全护理措施

必须严格按照制定的检查制度对抢救设施是否齐全, 以及手术过程中涉及的各种仪器和设备的性能严格把关, 术前护理工作中护理措施的细致周密是成败的重要保证。以下方面的工作要尤其注意:①向患者说明术中配合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术前准备, 还有如何安置术中的正确体位, 并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过程及麻醉的方法类型;②应详细了解存在手术焦虑感的患者产生手术焦虑的程度和原因, 同时指导患者减轻焦虑, 调节呼吸分散注意力, 向患者详细介绍有关人员和手术室的环境, 要注意术前访视时态度应和蔼、热情, 并作自我介绍, 消除患者对护士的陌生感;③耐心告知存在疼痛恐惧的患者通过术后镇痛可以达到无痛, 并且手术是在保证无痛充分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

1.4 术中护理措施

确保手术成功, 避免各种差错的重要环节和手术配合工作的中心是手术配合操作技术精细、娴熟。由于这个原因, 作为手术室护士必须要熟悉手术医师每一步骤的需要, 严格操作规程, 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医师的工作。以下是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步骤:①保持湿度50%左右, 室温23~25℃, 维持良好的手术室环境, 为减少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和维持患者自尊心, 在术中应尽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②麻醉后对患者进行肢体约束, 为避免坠床和使患者感到舒适, 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置患者肢体于功能位;③为保持良好的静脉通路, 对患者的神志和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 并且备齐各类抢救药品和物品;④骨隆突出垫软枕, 消毒皮肤时脱碘要彻底, 使用高频电刀时, 要在使其负极板充分粘贴在患者肌肉丰富盼部位的同时防止金属类物品与患者皮肤的直接接触。

1.5 术后随访措施术

责任护士应对进行病房随访, 对患者体位的固定有无引起神经和循环障碍以及无菌切口感染的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意见和感受以及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还有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征询和了解, 从而对手术全过程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1]。

2 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进行质控管理培养了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以及认真高效的工作态度, 并且使护理人员的流动量明显减少, 提高了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和护士的工作热情, 进而提高了其护理质量。

3 讨论

保证手术室护理质量必须要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 严格遵守护理管理制度, 护理人员在工作环节上必须遵循操作规程, 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素质和对新护士进行带教工作和岗位培训;将手术室护理纳入一个科学的护理流程来管理, 在手术室护理中要做好术前访视和术中配合以及术后随访工作, 并开展手术室护理路径悟。

护理管理者的领导形象和自身修养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巩固和不断提高都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 作为护理管理者就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鼓励护理人员热爱护理事业, 对护士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学习情况予以关心。要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一套科学管理方法, 做到有章可循, 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稳定和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注重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调查和对患者对护理效果评价的重视。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和精神文明程度对医院的声誉有着直接影响, 故应加强基层医院手术室质控管理, 完善护理模式, 在心理、社会、生理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和全过程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 篇10

1 护士与患者的关系

护士在工作中,常常需要处理和协调诸方面的关系,其中,以护患关系最为重要,其也是最基本的关系。护患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往往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及护理质量[3],关系到社会对护士乃至护理工作的根本看法及正常的诊疗秩序的维护。因此,护士在与患者的交往中,要注重正常的护患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对关系形成的影响,如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生活环境、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病情等。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的帮助已不单纯停留在对疾病的治疗上,而是更加注重心理、社会及情感因素。美国布朗斯坦(Braunstein)教授对新医学模式下医患、护患关系提出以下基本观点:(1)患者比他的疾病重要得多,看一个患者不能只看到他的疾病;(2)患者是一个完整的人,比他的躯体要大得多,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3)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来确定自己并对自己负责,要尊重和发挥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护理的主动权;(4)每个人的身心健康状态和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5)疾病、灾害、创伤、疼痛、老化、濒死等种种情况,对于人们是有很大意义的事件,对不同人所具有的价值和影响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别;(6)对患者的帮助不仅仅依靠技术措施,而且依靠医生、护士的同情心、关切和负责态度。以上内容值得深思,它为建立及维护正常的护患关系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2 护士与患者的亲属或陪人的关系

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社区,患者在接受诊疗期间,护士常常要与患者的亲属或陪人交往,特别是对于危重患者的护理,常常守候在患者身边的亲属或陪人是护患之间沟通的桥梁,护士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病情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指导他们为患者提供最基本的帮助。护士应琢磨如何与之交往的技巧,从而形成默契的关系,以取得他们的良好配合,促进患者的健康。

3 护士与其他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

护士要想自己的工作得到满意的结果,还需要同其他一起工作的人搞好关系。如医生、医技人员,只有共同协作融洽,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护士要寻求协同工作的最佳方案,应予以他人更多的理解、支持及帮助,以尊重为前提,共同为患者做好各项治疗和护理。

4 护士与护理学科发展的关系

学科的发展是以科研工作及其成果为基础,因此,护士除完成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开展护理科研,从而促进护理学科的不断进步,但要考虑到的问题是,在从事科研工作过程中,不能忽略伦理道德问题,如生与死的控制、生命质量与人的潜能的控制、人类行为与生态平衡等的道德评价,所有这些均需要加以注意。

5 护士与社会的关系

护理工作与社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护理实践中,护士在处理某些问题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某个患者的个体需求或局部利益,还要顾及到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公益。如计划生育、人工流产、严重缺陷儿的处理、安乐死、卫生资源分配、护理改革等。如果不能从整个国家、社会的利益为着眼点,就不可能准确地评价护士行为的道德水平,而具体做工作时还必须考虑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手段。所以,护士与社会的关系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护理管理者要注意自身建设,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4]。领导魅力源自实力,护理管理者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的工作能力。领导魅力焕发魄力,护理管理者要始终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来要求自己。魅力凝聚合力,护理管理者工作必须以身作则,对下属政治上多爱护,工作上严要求,业务上多指导,生活上多关心,努力营造一种积极进取、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运用好交流技巧与处理人际关系的本领,对搞好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李严慧.护理管理工作中人际关系处理的技巧.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60-361.

[2]姚海蓉.护理管理中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探讨.当代医学,2008, 14(23):32.

[3]张键.护理管理者在各室人际关系中的作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202-203.

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 篇11

【关键词】柔性管理;神经内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77-01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不断的加大,其中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呈现着持续上升的趋势,且此疾病的病情较重,且非常复杂,是一个对健康产生极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1]。所以,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有所增加。其中,柔性管理是提倡以人为本的一种管理体系,其一般在行为规律与心理规律的前提下加重能力、欲望、情感与个性等因素,其管理目的一般选择非强制方法实施,可以让人乐于接受,且具备一定的说服力[2]。本研究中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的2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分析柔性管理应用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价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的2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有14名护理人员,其中研究组中,男性为3例,女性为11例,其年龄为22~40岁,平均为(28.9±2.9)岁;而对照组中,男性为2例,女性患者为12例,其年龄为21~41岁,平均为(27.8±3.1)岁。全部护理人员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具备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管理方法;而研究组选择柔性管理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重视整体观念,转变传统观念。在日常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应重视人性化管理,让护士可以获得足够的尊严,并且受人尊重,选择参与式的管理方式,使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得到贯彻,从而有效的对护理人员的创造性、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行调动[3]。第二,为护理人员减压。采取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及时有效的使护理人员心理的压力得到排解,在护理服务中,全体护理人员是实施服务的主宰者,其护理质量同护理人员的工作心情、工作热情与工作态度等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因此,应该定期的同护理人员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充分的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生活壓力进行了解,并依照护理人员的自身特点为其安排工作。而护士长则需要鼓励护理人员说出自身存在的不良心理感受,并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为其解压,从而确保护理人员可以用平和的心态为患者提供服务。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SPSS17.0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数据进行了分析、统计与处理,采取卡方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实施不同的护理管理后,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分别是(86.76±1.78)与(89.15±2.76),而观察组为(98.25±1.76)与(97.65±2.25),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满意度与护理质量都明显的比对照组好,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1:

3. 讨论

神经内科中的护理人员所面对的人群较为特殊,其患者一般是功能异常、病重、老年或者神经意识改变的患者,其具备着治愈率低与住院时间长等特征。所以,使护理人员面对着更大的工作压力[4]。柔性管理是提倡以人为本的一种管理体系,其一般在行为规律与心理规律的前提下加重能力、欲望、情感与个性等因素,其管理目的一般选择非强制方法实施,可以让人乐于接受,且具备一定的说服力。此外,在采取柔性管理后,既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还可以有效的使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得到提升,并充分的对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进行调动,从而使护理人员可以以饱满的工作潜力与工作热情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由此确保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更加有效的得到开展[5]。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实施不同的护理管理后,其中对照组护理人员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分别是(86.76±1.78)与(89.15±2.76),而观察组为(98.25±1.76)与(97.65±2.25),其中观察组护理人员满意度与护理质量都明显的比对照组好,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语:

综上所述,柔性管理应用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使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提升,增强护理人员主动工作的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秀梅,蒋文莲,党现炳.柔性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0(22):32-35.

[2]胡德英.现代管理的柔性化发展趋势对护理管理工作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1,21(10):41-42.

[3]张晖,崔妙玲,陈云超,侯美凤,温秀芬,徐玲,骆如香,苏庆娇,江广学,高虹.流程再造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15(04):125-126.[4]凌云霞,肖丽佳,杨顺秋,李若慧,商艳霞,殷春红.新时期提高军队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13,25(16):121-125.

基层医院ICU护理管理的体会 篇1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进行ICU监护的患者762例, 男性397例, 女性365例, 年龄11-92岁, 平均年龄62岁。按时间段分为两组:2008年度患者作为对照组为一组, 2009年度患者作为观察组为一组。观察组患者401例, 其中男性207例, 女性194例;对照组患者361例, 其中男性190例, 女性171例。两组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意外脱管率等情况, 并对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中心静脉管感染、留置尿管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护理缺陷主要包括护理服务投诉、护理文件书写缺陷等方面。意外脱管主要包括气管、导尿管、胃管、中心静脉管等意外脱管。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 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由表1可见, 两组患者在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及意外脱管率都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2009年度各项指标明显低于2009年度。

3 讨论

随着法制的不断完善和民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 ICU这种高风险的特殊科室对医疗护理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4]。因此, 目前加强ICU的护理管理显得尤为必要。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ICU院内感染感染率2009年虽较2008年显著降低, 但仍高达6.97%。曾有报道外科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率为15.9%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的5.4%[5]。分析其原因:一方面, ICU本身是易感人群相对集中地场所, 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另一方面基层医院资金匮乏, 缺少先进的空气洁净设备, 同时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对药物的合理应用未能严格把握, 因此院内感染率相对较高[6,7]。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以下的护理管理措施:①加强对ICU病房的流动管理, 严格控制ICU护理人员的流动频率;②提高ICU空气净化设备, 并定期常规对ICU进行无菌化处理如每日定时两次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及紫外线循环机杀菌消毒, 开窗通风1h;③加强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管理和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观念。

随着举证责任倒置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 护理人员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8]。据报道医疗纠纷近几年逐年攀升, 我院也屡有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以下的护理管理措施:①加强法规理论学习,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体系。具体落实以下几个方面:随时向患者家属通报患者的病情, 合理安排家属的探视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进行如气管插管、静脉穿刺等有创操作时,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详细具体向患者家属说明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预后;在进行导尿、擦浴等涉及患者隐私的操作时, 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护理文书的书写要客观、准确、记录及时。

ICU患者常需留置各种导管和监护导线, 患者常处于一种强迫体位, 难免造成导管或导线的脱落。此外, 国内床护比大约为1∶3明显低于国外ICU的床护比1∶5~6[9], 导管或导线的脱落后未能及时发现, 往往影响到护理的质量。因此, 自2009年起我院加强了护理床位监管力度, 意外脱管率显著降低, 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总之, 通过一系列的护理防范管理措施, 2009年ICU护理管理较2008年有一定进步, 但还应继续加强护理风险的防范, 确保护理安全。基层医院的ICU的护理管理是整个医院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 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护理管理的重要性, 做到防患于未然,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ICU护理管理方法, 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进行ICU监护的患者762例。按时间段分为两组:2008年度组 (对照组) , 2009年度组 (观察组)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意外脱管率等情况, 并对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及意外拔管率都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2009年度各项指标明显低于2008年度。在2009年度, 院内感染共30例患者发生感染约占6.97%, 发生率是最高的。院内感染的来源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留置尿管、中心静脉管和呼吸系统感染。在留置尿管、中心静脉管感染方面, 2009年度感染率明显低于2008年度, 且两者具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护理管理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 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

关键词:ICU,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Kleinpell R M, Ely E W, Grabenkort R.Nurse practitionersand physician assista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anevidence-based review[J].Crit Care Med, 2008, 36 (10) :2888-2897.

[2]蒋冬梅, 唐春炫.ICU护士必读[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3.

[3]林菊英.医院管理.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67.

[4]Jensen J U, Lundgren B, Hein L, et al.The ProcalcitoninAnd Survival Study (PASS) -a randomised multi-centerinvestigator-initiated trial to investigate whether dailymeasurements biomarker Procalcitonin and pro-activediagnosticand therapeutic responses to abnormalProcalcitonin levels, can improve survival in intensive careunit patients.Calculated sample size (target population) :1000 patients[J].BMC Infect Dis, 2008, 8:91.

[5]张桂屏, 黎维芳, 杨慧.ICU感染常见原因及控制措施[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6, 6 (5) :71-72.

[6]陈洁莹.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5) :22-23.

[7]Kanouff A J, Dehaven K D, Kaplan P D.Prevention of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Care Nurs Q, 2008, 31 (4) :302-308.

[8]吴益芬, 郑艳萍.ICU实施危重病人抢救护理讨论制度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9 (1) :44-45.

上一篇:网络时代新视野管理下一篇:高温抗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