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

2024-12-15

桡骨远端骨折(精选10篇)

桡骨远端骨折 篇1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6. 7% ~ 11% ,且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不断增加,老年人中摔伤多见,年轻人中多系高能量损伤[1]。不稳定性骨折和移位的关节内骨折需要手术干预,治疗难点是维持复位的稳定性至骨愈合。有报道显示,运用背侧钢板内固定有可能导致伸肌腱磨损或断裂; 掌侧钢板固定可发生腕管综合征、屈肌腱磨损与断裂等并发症。我科于2011 年5 月至2014 年3 月,对38 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桡骨远端万向掌侧锁定板固定治疗并进行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本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2~68岁,平均33岁。左侧21例,右侧16例,其中合并尺骨茎突骨折20例。受伤原因为行走摔伤、高处坠落伤、车祸伤等,伤后至手术时间1.5~11 d,平均(4.5±3.1)d。1例老年患者复位后骨折再移位,至伤后第37天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按AO分型,23A型8例(23A2型3例,23A3型5例),23C型30例(23C2型10例,23C3型20例)。患者入院后常规行石膏制动,合并脱位或骨折移位明显的行手法复位后抬高患肢及应用甘露醇等脱水消肿,1~2周内进行手术。术前有条件者行三维CT重建评估关节面骨折移位情况。所有患者术前0.5 h开始静脉滴注抗生素。

1.2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全麻或臂丛麻醉,常规使用止血带。沿掌侧桡侧腕屈肌表面做一纵形切口,长6~8cm,自桡侧腕屈肌的桡侧进入,打开腕管支持带。将拇长屈肌拉向尺侧,桡动脉拉向桡侧,显露旋前方肌,自其桡侧缘纵向切开,向尺侧掀起旋前方肌,显露骨折端。通过牵引行韧带复位,恢复桡骨长度及尺偏角,将合适的万向锁定钢板置于掌侧,克氏针临时固定,经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复位满意后逐枚螺钉固定,置管引流后关闭切口。

1.3术后治疗

术后按常规给予抗生素24~48 h,隔日换药拔除引流,适当主被动活动关节和手指。术后根据情况给予患者1~2周的石膏托制动,期间间断进行被动腕关节功能锻炼。

1.4疗效评价

记录患者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包括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等。采用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来评估患者术后的功能及疗效,包括桡骨远端残余畸形、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并发症。优:0~2分;良:3~8分;可:9~20分;差:大于等于21分。

2 结果

38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 46 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随访病例中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无切口不良反应,无肌腱断裂发生,未发现腕关节不稳。2 例出现腕关节持续疼痛,笔者分析认为是交感反射性骨萎缩所致; 1 例手术后出现正中神经症状。本组病例末次随访期末腕关节平均活动角度背伸42° ~ 89°( 77. 2 ± 10. 1) °,掌屈33°~ 75°( 55. 6 ± 11. 3) °,桡偏21° ~ 30°( 25. 5 ± 2. 5) °,尺偏22°~ 40°( 32. 9 ± 3. 7) °,旋前68° ~ 90° ( 83. 5 ± 4. 5) °,旋后65°~ 90°( 77. 8 ± 9. 8 ) °。Gartland-Werley评分,优22 例,良10例,可3 例,差3 例,优良率为84. 2% 。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目的和原则是恢复桡骨的长度、高度、掌尺侧倾斜度和桡腕、下尺桡关节的匹配度,尽最大可能地恢复腕关节屈伸旋转等功能,维持骨折稳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腕关节功能。桡骨远端骨折分型方法较多,使用最多的是AO/ASIF分类。本组病例中AO 23A2型3例,AO 23A3型5例,AO 23C2型10例,AO 23C3型20例,无B型骨折。有分析认为,AO分型中A型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B型骨折关节面移位明显者及C型骨折均需手术治疗[2]。

3.1内固定选择及万向锁定钢板特点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常采取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掌侧和背侧“T”型钢板内固定、普通锁定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迷你髓内钉内固定等。近年来,随着桡骨远端骨折“三柱理论”的建立、手术技术的进步及各种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改进,接骨板内固定的临床应用明显增加,特别是掌侧锁定接骨板的出现,即使伴有骨质疏松或骨折端向背侧移位的患者,也能获得足够的稳定性。常用的内固定材料有普通“T”形接骨板、锁定接骨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等。本组患者采用的是桡骨远端万向掌侧锁定板,此为解剖型设计,术中无需再次塑形。万向锁定孔允许20°左右倾斜,这种设计可以增加钢板对桡骨远端的骨块在多维空间的把持力度,产生一个三维支架支撑整个关节面。近排螺钉自近端斜行指向远端支撑背侧关节面,可有效防止背侧移位的骨折块再移位,其提供了多数骨折块所需的稳定性,而远排螺钉对于有大的掌侧缘骨折块、有中心性关节粉碎和重度骨质疏松等情况提供了良好的固定。钢板中间的滑动孔便于进行螺钉的固定和钢板上下滑动。内固定边缘光滑,减少了占位效应,术后对软组织的侵扰较小,远端低切迹在放置时可减少对屈肌腱的磨损。钢板钉孔周围有多枚小孔,适合临时使用克氏针固定,便于透视及时调整钢板的位置。Kim等[3]报道使用了一种新型锁定钢板K型掌桡远端解剖钢板系统,经掌侧固定治疗46例桡骨远端骨折,认为该钢板具有低切迹、远端特殊波状外形适合桡骨远端掌侧分界线、狭窄的末端减少了神经肌腱的激惹等优点,在随访病例中无感染、肌腱断裂、神经激惹、内置物失败等并发症。阳宏奇等[4]报道采用掌桡远端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平均14个月随访,未见屈伸肌腱激惹、断裂、腕管综合征及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桡骨掌倾角、尺偏角、尺骨变异恢复满意。认为掌桡远端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骨折复位好、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满意的特点。

Minegishi[5]运用Acu-Loc掌侧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15例,1例发生拇长屈肌腱断裂。他提出经掌侧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但应将钢板置于桡骨远端分界线近端,而且术后尽早取出内固定,以防发生肌腱断裂。

3.2手术入路和注意点

Orbay[6]第一次描述了掌侧入路以固定角度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优点,通过将钢板放置在桡骨远端掌侧,可降低背侧固定导致的伸肌腱激惹等并发症。近来多报道运用掌侧入路,其原因为:第一,桡骨远端掌侧较背侧形状规则,易于放置内固定;第二,背侧皮质粉碎多见,掌侧相对少,易于复位,操作简单,利于保护骨折端及软组织血运,利于骨愈合;第三,掌侧入路中,屈肌腱与内固定之间由肌肉组织隔开,避免了屈肌腱和内固定的摩擦,降低了肌腱磨损、断裂、黏连的发生率。

桡骨远端骨折越早手术越好,但实际情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不能及时手术。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类型的骨折采取不同的手术时机。若不能及时手术可待软组织肿胀消退后进行,不能为了手术而手术。本组1 例老年患者复位后骨折再移位,至伤后第37 天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随访中无一例皮肤切口并发症发生。

关于手术中是否切开旋前方肌的问题,本组病例均选择切开该肌肉,能充分显露骨折处,便于内固定,术毕视旋前方肌张力情况决定是否缝合。而尺骨茎突骨折均未作进一步处理,1 例下尺桡脱位,桡骨远端复位后仍然脱位,给予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后长臂石膏托固定。笔者在术后短期随访中未发现尺骨茎突骨折对腕关节功能有显著影响。李书振等[7]对比了75 例伴有或不伴有尺骨茎突骨折的掌侧钢板固定下、尺桡关节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发现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下尺桡关节稳定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不会产生影响,可考虑不予处理。Kim等[8]也认为通过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以及术后良好的制动,无论尺骨茎突骨折的平面和移位的程度,都不影响下尺桡关节的稳定和腕关节的功能。而梁鼎天等[9]将87 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分为固定组( 43 例) 和非固定组( 44 例) ,固定组尺骨茎突骨折采用单根直径0. 8 ~ 1. 0 mm的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通过对腕关节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估,认为尺骨茎突Ⅰ型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而Ⅱ型骨折对腕关节功能有显著影响,应进行内固定治疗。

3.3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相关并发症

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内固定断裂滑出、创伤性关节炎、局部慢性疼痛、正中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损伤、深部感染、肌腱断裂、手指功能受限、腕关节僵硬等。原因包括关节面损伤情况及骨质评估,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骨折复位情况,内固定放置位置,术后功能锻炼情况等。本组中3例术后随访结果为差,1例术后出现正中神经损伤症状,中环指麻木,经消肿及营养神经治疗后改善;2例出现腕关节持续疼痛,考虑交感反射性骨萎缩所致,经给予维生素C及非甾体类镇痛消炎药物后改善。1例桡骨远端复位后,下尺桡关节仍然不稳,给予克氏针固定,4周后拔除,后期随访恢复良好。本组病例术后未发现肌腱断裂、伤口感染等并发症。

总之,桡骨远端万向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符合桡骨掌侧解剖和生物力学等优点,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该骨折较为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合并骨质疏松骨折,优势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Wilcke MK,Hammarberg H,Adolphson PY.Epidemiology and changed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fo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a registry analysis of 42,583patients in Stockholm County,Sweden,2004-2010[J].Acta Orthop,2013,84(3):292-296.

[2]张殿英,傅中国,王天兵,等.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0,26(6):340-343.

[3]Kim JH,Lee HJ,Kim J,et al.Korean type distal radius anatomical volar plate system:a preliminary report[J].Clin Orthop Surg,2014,6(3):258-266.

[4]阳宏奇,雷青,陈松,等.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3(9):837-839.

[5]Minegishi H,Dohi O,An S,et al.Treatment of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with the volar locking plate[J].Ups J Med Sci,2011,116(4):280-284.

[6]Orbay JL.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with volar fixation[J].Hand Surg,2000,5(2):103-112.

[7]李书振,陈跃平,林宗汉,等.尺骨茎突骨折对下尺桡关节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1):85-87.

[8]Kim JK,Koh YD,Do NH.Should an ulnar styloid fracture be fixed following volar plate fixation of a distal radial fracture[J].J Bone Joint Surg(Am),2010,92(1):1-6.

[9]梁鼎天,黄金兰,韶红,等.尺骨茎突骨折分型与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6):541-543.

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 篇2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15-02

桡骨远端是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位于解剖薄弱之处,一旦遭受外力,容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远端3 cm以内的骨折,又称辅骨下端骨折、缠骨下段骨折、桡骨下端骨折,多由间接外力引起[1],且多发于中老年,以女性较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月就诊患者98例,其中男40例,女58例,年龄18~80岁,经治疗后,治愈72例,好转18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为91.84%。

1.2 桡骨远端骨折的证侯分类

1.2.1 无移位型 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形压痛,纵轴冲击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1.2.2 伸直型 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折骨突。腕、尺侧倾角分别<5°或10°或为负角。

1.2.3 屈曲型 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合并尺桡下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1.2.4 半脱位型 桡骨远端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状,腕横径增宽。

1.3 桡骨远端骨折相关治疗

1.3.1 手法整复 伤后应尽早复位,对于无移位者不需要进行手法整复;根据不同的证侯分类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如伸直型骨折采用两人复位法,屈曲型骨折多采用三人复位法。

1.3.2 固定方法 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采用固定法为小夹板外固定。

1.3.3 药物治疗 早期宜选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药物为主;中期宜选用合营生新、接骨续损的药物;后期宜选用调养气血、强壮筋骨、补益肝肾的药物为主。

1.3.4 其他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骨折治疗仪、红外线、针灸疗法。

2 护理要点

2.1 护理要点

2.1.1 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因对医院环境的陌生、骨折的疼痛、对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焦虑、恐惧、烦躁等心理变化,应向患者做好必要的病情解释,及时疏导其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一般护理 按照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做好患者的安全宣教及护理,尤其对于老年人应注意防止跌倒等意外的发生。

2.1.3 药物护理 遵医嘱可给予患者局部中药外敷、熏洗,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用药反应,如有过敏者应及时停止用药,并密切观察。

2.1.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血运情况。观察患者皮肤温度、颜色、动脉搏动、脉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时的反应、外固定的松紧度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及时调节,并做好护理记录。

2.2 相关指导

2.2.1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的目的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骨组织提供更多营养,促进骨质的形成和生长,保持并恢复肌肉关节的灵活性,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3]。

根据病情程度,骨折患者可分为如下几期:

2.2.1.1 愈合期 伤后3周以内。(1)患者睡眠时宜仰卧在木板床上,两肩之间用薄枕头垫高,保持两肩外展后伸拉,避免侧卧;(2)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躯干运动、下肢主动运动;(3)指导患者做握拳、伸指、分指、肘屈伸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4)第2周增加捏小球,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第3周增加抗阻的肘屈伸,指导患者行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

2.2.1.2 恢复期 骨质愈合,去除外固定后。(1)第1~2天,患者用前臂悬吊带挂在胸前,练习肩关节外展、张、后伸、前屈、环转运动,并增加以下练习:站立位上体向患侧侧卧,做肩前后摆动;上体向患侧侧屈并略前倾,做肩内外摆动。努力加大外展与后伸的运动幅度;(2)第3~4天,开始做肩关节各方面和各轴位的主动运动、助力运动和肩内收和肩带肌的抗阻练习;(3)第2周,增加肩外展和后伸主动牵伸。2周内应避免做大幅度和用力的肩内收和前屈练习;(4)第3周,增加中肩外展和后伸主动牵伸。

2.2.2 饮食指导 (1)骨折早期(1~2周):以清淡为主,忌食酸辣、燥热、油腻,万不可过早进食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此阶段,食疗可用三七10 g,当归10 g,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1周。(2)中期(2~4周):饮食上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可在初期食谱上加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充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食疗可用当归10 g,骨碎补15 g,续断10 g,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 g,炖煮1 h以上,汤肉共进,连用2周。(3)后期(5周以上):饮食上可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羊筋汤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疗可用枸杞子10 g,骨碎补15 g,续断10 g,薏苡仁50 g,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进食,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可用3~4个疗程。

2.2.3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即嘱患者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伸3°,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2)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效外固定的配合方法。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或护士;(3)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4)指导患者了解相关禁忌食品,如忌盲目补充钙质;忌多食肉骨头;忌食过量白糖等;(5)指导患者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2.3 评定标准

治愈:骨折对位满意,有连续骨痂形成和局部无明显畸形,无疼痛肿胀,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或腕掌屈、背伸及前臂选转受限在15°以内。腕、尺倾角>10°和15°;好转:骨折对位欠佳,局部轻度疼痛,轻度畸形,腕背伸、掌屈及前臂旋转功能受限在45°以内。腕、尺倾角>5°和10°;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压痛、叩击痛,存在功能障碍。腕、尺倾角<5°或为负角。

3 讨论

综上所述,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是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疗效的可靠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吕树森.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4676.

[2]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01.

[3] 马永红.治疗成人桡骨远端骨折体会[J].海南医学,2004,15(6):81-82.

(收稿日期:2012-02-24)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现状 篇3

1 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

此法一直是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对于低能量损伤、关节外骨折或累及关节面无移位的患者, 闭合复位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依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取不同的固定方式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前提[1]。对于Colles骨折 , 初始 2~3周用掌屈尺偏位石膏托外定, 使桡背侧软组织紧张, 有利于保持骨折稳定, 并且有利于尺骨茎突骨折下尺桡关节损伤的恢复。对于Smith骨折, 采用前臂背伸尺偏位石膏托外固定, 使屈肌腱紧张, 可防止复位后骨折块移位。对于Colles骨折, 掌屈尺偏位石膏托固定 2~ 3周后改为功能位固定, 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 而且可以防止因肿胀消退石膏松动致骨折再移位。手法整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固定牢靠、患者痛苦少、安全性好、操作简单、费用低, 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 经皮穿针复位固定

经皮穿针复位固定具有手术简单、取出容易、较少影响肌腱功能等特点。主要适用于关节外骨折, 闭合复位后早期出现再移位的骨折以及一些能闭合复位但无法靠外固定维持位置的关节内骨折[2]。它既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固定方法, 也可以作为石膏外固定和外固定架的有效辅助措施。根据穿针部位有不同的技术, 桡骨茎突处穿针, 如Lambotte技术、Stein技术、Uhl技术;尺骨茎突下进针横穿尺桡骨的方法, 如Dcpalma技术、Rayhack技术;经过下尺桡关节穿针, 如Uhl和Rayhack技术;经过骨折间隙进针, 如Kapandji技术。目前常用的技术是Kapandji技术。多主张做一个皮肤小切口保护软组织, 经皮穿针复位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石膏固定组。

3 外固定器固定

外固定器用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矫正桡骨短缩畸形。它的原理由Vidal等提出, 称之为“韧带牵拉复位”, 即外固定支架通过牵拉骨折段两侧的周围正常软组织如肌腱、支持带、骨膜、韧带等提供的张力和外固定支架所提供的适当牵引力与牢固稳定, 使得骨折处组织恢复正常解剖结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外固定支架种类很多, 当今的外固定支架已形成超关节和关节周围2种应用方式[3], 并根据是否有旋转装置, 可分为动力型和静力型。具体选择应根据骨折类型来定: (1) 在关节外骨折和一些累及桡尺关节的骨折, 可采用关节周围方式的外固定支架。 (2) 伴有桡腕关节损伤的关节内骨折和一些桡尺关节损伤的关节内骨折, 外固定需超关节应用。傅中国等[4]采用AO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取得较为满意的复位, 无不愈合的发生。陈瑞等[5]采用Bastiani支架外固定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桡骨与尺骨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 使腕关节功能达到最大恢复及皮肤良好愈合。近年研究显示腕周韧带的自发整复力并不总是足以维持某些不稳定骨折的解剖复位, 特别是关节面的掌倾角, 因此现在的观点主要倾向于内、外固定器械 (包括克氏针) 的联合使用或使用针对特定骨折特别设计的外固定器械, 以达到骨折端满意的解剖复位[6]。张新等[7]曾比较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发现运用克氏针可减少桡骨远端长度的丢失, 更好的复位及维持复位。

4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对一些极不稳定的骨折, 单纯的石膏外固定及简单的手法复位固定很难做到关节面良好的对位和稳定的固定, 而造成桡腕关节及桡尺关节骨性关节炎、正中神经卡压、顽固性腕关节疼痛等并发症, 影响患者工作生活。随着内外固定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腕关节功能要求的提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对复杂的关节内骨折有必要行切开复位固定。张秋林等[8]认为, 桡骨远端关节面移位超过2mm, 局部应力将增加27%~51%, 同时应力中心大部分将转移到尺骨, 产生腕关节的位置和运动变化, 并导致腕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 影响腕关节的功能。常用的手术入路有3个, 包括2个掌侧入路和1个背侧入路[9]。目前手术切口通常倾向于选择掌侧。通过临床实践证实, 掌侧入路也同样适用于多数原始移位和粉碎部位在背侧的骨折。唐昊等[10]的研究显示, 在35例桡骨远端背侧移位的骨折采用掌侧钢板内固定的病例中, 除1例需再次手术固定外, 其他病例均得到满意疗效。

5 腕关节镜技术

关节镜技术可以直接探查关节面的移位、韧带的撕脱及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从而弥补了单独应用X线透视进行桡骨远端的关节内骨折的手术重建方面的不足, 改进了复位质量[11]。作为一项新的技术, 其优点是:关节镜下复位或与克氏针撬拨相结合, 可以在镜视辅助下将骨折块复位, 达到关节面平整, 复位后用克氏针固定, 如固定强度不够可加用外固定。并且还可以通过关节镜对可能同时存在关节软骨损伤或TFCC损伤等进行探查、修补和清理。尽管关节镜还有其局限性, 但把其与AO的内固定原则结合起来, 无疑是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新方向。

6 骨或骨替代物移植

近年来, 随着对桡骨远端骨折复位与重建要求的提高,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观念不断更新。人工腕关节逐渐被应用于临床, 为因腕关节严重创伤、关节僵硬和严重创伤性关节炎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新方法。对于严重的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或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的患者, 都伴有骨缺损, 骨或骨替代物的植入可为塌陷提供支撑, 促进愈合, 减少外固定时间, 为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减少并发症创造条件[12]。自体松质骨一直被认为是最佳的骨移植物, 尽管移植的自体骨失去了血供, 但是它具有骨诱导性和骨传导性, 能提供结构上的支撑, 并且能逐渐被有血供的正常骨组织代替。但自体骨移植的来源有限, 且有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出血量供区感染、疼痛、神经损伤、病理性骨折、感觉缺失的潜在危险等缺点。同种异体骨移植有费用高、数量有限、免疫排斥和病毒传播的缺点。基于以上原因骨替代物的开发近年得到较快发展, 如骨水泥、陶瓷衍生物、珊瑚性羟基磷灰石及生物活性玻璃等。骨水泥同时避免了自体骨移植及异体骨移植的缺点, 或者作为骨折处的直接支持, 或者作为传统治疗方法的辅助治疗手段被用于临床。当前研究最多的是可注射的磷酸钙骨水泥 (CPC) , 它是近年来研制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非陶瓷羟基磷灰石, 由于其固化时不发热, 固化时间长, 且易塑型, 可产生足够的抗压强度和能被骨组织逐渐吸收的特性等特点, 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个新选择[13]。

桡骨远端骨折 篇4

方法:本组病例收集自2009年1月~2012年4月,共46例,其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53~73岁,平均(63±10)岁,按照桡骨远端骨折的Gartland-Werley分类,Ⅰ型桡骨远端骨折6例,Ⅱ型桡骨远端骨折8例,Ⅲ型桡骨远端骨折30例,Ⅳ型桡骨远端骨折2例。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8.5±3.5个月。

结果:患者分别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优27例,良16例,中等2例,差1例,优良率93.47%。该组病例中伴有单纯基础疾病者21例,伴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者13例。

结论: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手法整复 小夹板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60-01

桡骨远端骨折属于腕关节周围骨折,最近的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病率在近30年内呈持续性增高趋势,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导致骨强度降低[1]。由于本病3/4的患者为老年患者[2],本身多患有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老年性疾病,并发症较多,已成为骨科创伤治疗的难点之一。作者自2009年1月~2012年4月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4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1.1.1 纳入标准。①年龄>53岁;②临床确诊为外伤导致桡骨远端骨折。

1.1.2 排除标准。①开放骨折者;②合并血管、神经损伤;③陈旧性骨折或二次骨折者。

1.2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收集自2009年1月~2012年4月,共46例,其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53~73岁,平均(63±10)岁,按照桡骨远端骨折的Gartland-Werley分类,Ⅰ型桡骨远端骨折6例,Ⅱ型桡骨远端骨折8例,Ⅲ型桡骨远端骨折30例,Ⅳ型桡骨远端骨折2例。受伤时间均小于1天。

1.3 治疗方法。治疗前根据患者伴有的相关基础疾病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心电图等检查,请内科医生、麻醉师进行综合评估,待病情改善且无禁忌后开始进行治疗,在臂丛神经麻醉后患者坐位或仰卧位,近端助手双手握住上臂远端,肘关节處于屈曲90度位,前臂处于旋前位,远端助手握住腕关节对向牵引5分钟,待桡骨骨折嵌插牵开后方可行手法整复。骨折远端桡移者,术者用双手握住骨折近端向桡侧方用力推挤,远端助手在牵引用力的情况下将腕关节向尺侧尽量偏移以纠正骨折桡移和恢复尺倾角;骨折远端背移者,术者用双手握住骨折近端向背侧用力,远端助手在牵引用力的情况下将腕关节向掌侧屈以纠正骨折背移和恢复掌倾角;对于骨折波及关节面者,两助手对向牵引时,术者双手握住骨折处轻轻晃动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复位后患肢在牵引状态下用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固定,然后中立板将前臂固定于中立位,用三角巾悬挂于胸前制动休息。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完毕后立即复查X片了解骨位改善情况。若出现骨位不佳者立即需要再次复位,骨位满意后即开始指导患者康复锻炼。整复后即可作手指屈伸活动;1周后握拳伸指活动,紧握中立板立柱30秒,休息10秒如此反复进行;2~3周后练习屈肘关节和肩关节活动;4周后骨痂生长,可逐渐增加活动幅度。另嘱患者每天坚持慢步行30分钟。同时要求患者整复后第3天、第7天、第11天、第15天、第21天、第28天定期到医院复查。若有特殊情况请及时到医院急诊。

2 结果

本组4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8.5±3.5个月。患者分别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优27例,良16例,中等2例,差1例,优良率93.47%。本组患者整复后均无再移位、无畸形愈合和不愈合现象。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1/6左右[3],最新资料显示桡骨远端骨折人群中60岁以上的患者占75%[4],这意味着绝大部分患者为老年人,而手术常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前必须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合并的内科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术前对血压血糖等进行较好控制才能进行手术。由于手术对老年患者全身情况要求较高,故对伴有较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来说难以进行该类治疗。在此情况下,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体现出不可忽视的优势,相对手术治疗来说,该治疗仅需在臂丛神经根阻滞麻醉下完成,麻醉风险相对较低;手法整复对患处形成的二次创伤较小,且治疗时间短;采用小夹板外固定可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不用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易为患者接受;同时避免了手术创伤大、费用高、风险高、并发症多等不利因素。

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治疗,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①准确有效的麻醉是基础:麻醉师生是否能够找准臂丛神经给予足够的药物剂量是麻醉效果的先决条件,只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才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其它并发症的产生同时有利于手法整复;②手法整复团队相互间的密切配合是前提:手法整复团队首先必须对该类骨折要有深刻的认识,从阅片中分析骨折的类型、移位的方向等,预判整复是用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整复时团队在细节上配合默契,注重减轻患者痛苦,通常都能达到较好的复位效果;③定期复查及时调整压垫和夹板是保证:定期检查夹板是否有松动,骨位是否有变化或移动,及时调整压垫的位置,适当调整夹板的松紧度是保证骨位良好的必要条件,保证骨折断端的良好对合促进骨折愈合;④早期功能锻炼是良好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将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为早期活动可以防止关节粘连,减少肌肉萎缩,提高关节活动度,加强肌肉力量。即使骨位欠理想,通过早期锻炼亦可明显改善腕关节功能。⑤对粉碎性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对骨位改善不理想,应早期手术治疗[5],但对于具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通过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能减轻患者创伤痛苦,通过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可尽最大可能保留腕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 杨能,何爱咏.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1):73-75

[2] 夏志坚.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83-184

[3] 李东亮,徐九峰,袁瑞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中国民间疗法,2011,19(9):45-46

[4] 孔祥全,王剑利,付磊,冯文贤,等.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案及疗效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2,10(6):4-6

桡骨远端骨折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8例, 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98例患者当中, 有男性患者57例, 女性患者41例, 最大年龄为80岁, 最小年龄为15岁, 平均年龄为 (47.5±2.1) 岁。在这9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当中, 单侧骨折的患者有90例, 在此基础上还有双侧骨折的患者为8例。通过对这些患者予以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22例患者进行保守的方式治疗, 对31例患者进行外固定支架的方法治疗, 对45例患者进行桡骨远端T型钢板固定方法治疗。

1.2方法:选取我院资深主治医师, 人数为不得少于两人, 其对本院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并且研究详细阅片。对于医院临床资料中难以确定是否存在腕骨骨折以及桡骨骨折等相关资料进行重新审查, 采用CT平扫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采用CT重建的方法。根据上述的具体操作方法, 资深主治医师对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9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分析, 以此寻找出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骨骨折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重新整理之后,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骨骨折患者予以相应的跟踪随访, 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同时还包括年龄、骨折原因, 在此基础上还有患者的骨折类型以及接受的相应治疗方法等。 通常情况下, 骨折原因主要分为两种, 即第一种为高能量损伤, 其主要是由车祸、高空坠落其高度超过2 m, 同时还包括重物撞击等情况造成的。另外一种即为低能量损伤, 除了高能量损伤原因之余都属于低能量损伤。

2结果

2.1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骨骨折发生率: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9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由我院资深主治医师对资料进行重新筛选分析, 在9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当中有24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骨骨折患者, 其所占比例为24.49%。在这24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骨骨折患者中, 有合并舟状骨骨折患者13例, 所占比例为54.17%;月骨骨折患者3例, 所占比例为12.5%;三角骨骨折患者2例, 所占比例为8.33%;在此基础上还有头状骨骨折患者2例, 所占比例为8.33%;至少两处腕骨骨折患者3例, 所占比例为12.5%;同时还包括钩骨骨折患者1例, 所占比例为4.17%。

2.2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骨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24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骨骨折患者中有20例患者为高能量损伤, 其所占比例为83.33%;有4例患者为低能量损伤, 其所占比例为16.67%。并且根据骨折类型进行划分, 有21例患者为B型合并腕骨骨折, 所占比例为87.5%, 有3例患者为C型合并腕骨骨折, 所占比例为12.5%。

2.3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骨骨折治疗方法分析:我院对24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骨骨折患者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 行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固定方法的患者为19例, 行保守治疗的患者为5例。24例患者治疗前的腕关节功能评分为3~8分, 平均分数为 (5.5±1.2) 分;治疗后的腕关节功能评分为7~9分左右, 平均分数为 (8.0±1.5) 分,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骨骨折发生率不高, 就此容易被漏诊, 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关操作规定对患者的患病情况进行检查分析, 以此确保检查的准确性[3],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实验主要选取9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主要研究了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骨骨折的发病率, 在此基础上还对其危险因素予以分析, 多为高能量损伤, 同时对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石膏外固定的方法能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一舟, 李唯.掌侧锁定钢板加横向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尺远侧关节失稳型桡骨远端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4, 30 (5) :327-329.

[2]刘振阳, 张基仁, 齐勇, 等.不同类型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17) :3205-3208.

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23例, 男10例, 女13例。年龄27~74岁, 平均年龄43岁。闭合性骨折22例, 开放性损伤1例。致伤原因:跌倒伤11例, 车祸伤10例, 重物砸伤2例, 骨折根据AO分类:A2型2例, A3型3例, B1型2例, B2型3例, B3型3例, C1型5例, C2型3例, C3型2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T”形解剖钢板内固定20例,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3例。掌侧钢板固定21例, 2例因主要骨折块向桡背侧移位而行腕背侧切口。掌侧入路在肱桡肌和桡侧屈腕肌两肌腱之间进入, 不近向侧过度延伸以保护桡神经。桡动脉牵向内侧, 桡骨外侧边缘切断旋前方肌将其翻向尺侧, 显露骨折。背侧入路自桡腕关节向近端纵行切开6cm, 桡侧腕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切开伸肌支持带, 将桡侧腕伸肌腱牵向桡侧, 拇长伸肌腱和指总伸肌腱牵向尺侧, 充分显露桡骨背侧关节面及骨折端。直视下手法复位, 其中8例复位后出现较大骨缺损而植入自体髂骨填充。置入塑形的“T”形解剖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 远端松质骨螺钉拧入关节软骨下方, 近端固定3~4枚皮质骨螺钉。切口关闭时掌侧用旋前方肌覆盖钢板, 背侧用伸肌支持带覆盖以免肌腱摩擦损伤。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腕关节及掌指关节功能锻炼, 由被动逐渐过渡主动功能锻炼。骨质疏松严重, 骨质缺损较多的患者, 采用短臂石膏固定腕关节3~4周。

1.3 随访与评价

2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3~12个月, 平均8个月。根据依据Gartland Werley评分标准[1]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

2 结果

2.1 影像学评价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桡骨远端高度、掌倾角和尺倾角恢复了正常, 腕关节面无台阶样移位和分离。

2.2 腕关节功能评分

根据Gartland Werley评分标准, 优11例, 良8例, 可3例, 差1例, 优良率82.6%。腕关节功能受限多为屈伸、旋转受限。

2.3 并发症

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 平均3个月, 无骨折不愈合。1例开放性损伤患者术后出现表层感染, 经换药后获愈。1例C3型骨折出现复位丢失, 桡骨长度缩短;无拇指伸肌腱断裂和内固定物松动;无手指僵硬和肩关节活动受限;无腕管综合征发生。

3 讨论

3.1 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适应证

腕关节骨性结构的解剖关系, 即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10~15°, 尺偏角20~25°, 桡骨茎突长于尺骨茎突约12mm。桡骨远端骨折后, 即使只有度数很小的移位, 都可能对腕关节功能产生不利影响。桡骨短缩达到或超过2mm, 常有不稳定, 如果超过5mm, 则几乎肯定不稳;如果远端骨块的掌侧骨皮质向背侧移位达到或超过2mm, 很可能不稳定, 关节面移位超过2mm就应尽量修复, 以减少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记住2mm原则, 有助于X线片的判断。同样, 侧位片中显示粉碎或压缩超过骨干中轴线也可能不稳定[2]。

对于骨折的稳定性, 国际手外科联合会 (IFSSH) 桡骨远端骨折委员会的标准是, 达到以下一项或多项为不稳定或有不稳定趋势: (1) 成角畸形>10°; (2) 轴向缩短>5mm; (3) 关节面不完整>2mm; (4) 侧位片上骨折由一侧皮质达桡骨中轴线; (5) 骨折累积掌背侧皮质; (6) 不可复位的骨折; (7) 复位后的移位骨折[3]。我们认为, 对AO分类的B、C型骨折, 均为关节内骨折, 局部缺乏稳定性, 非手术治疗很难避免骨折端在短缩及关节面的再移位。徐生根[4]报道此类骨折经手法整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后遗症发生率高达86.8%。对AO分类的A2、A3型, 如存在不稳定趋势, 也需实施手术治疗。

3.2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选择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关节面的光整平滑, 避免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维持解剖复位或者接近解剖复位, 尽力做到相对稳定的内固定或外固定, 恢复桡尺、桡腕关节的稳定性, 最大限度地保护腕部的功能。传统临床上多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 但不少患者腕部功能恢复明显较差, 经皮穿针内固定和压缩螺钉固定只能用于骨片较大、以一至多枚克氏针或1~2枚螺钉固定能达到可靠复位的情形。现在国际上已较少用传统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对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关节面压缩坍陷, 克氏针复位固定作用有限, 并容易出现复位丢失。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 可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 提供坚强固定, 维持关节面平整, 恢复“两角” (掌倾角、尺偏角) 和“两关节” (桡腕关节、下尺桡关节) 。在掌侧Barton’s骨折B3型中, 由于桡骨远端关节面的掌侧骨块提供下尺桡关节掌侧韧带的附着点, 关节面的掌侧骨折块复位对于稳定下尺桡关节以及恢复桡腕关节的平整性都很重要, 单纯应用外固定或者克氏针很难维持关节平整, A3型骨折可应用钢板固定挤接技术固定远端关节面和维持桡骨长度, 利用早期进行无支具保护下功能锻炼, 有效避免长期石膏固定所导致的肌腱粘连和肌力下降, 提高生活质量[6]。一例C3型骨折患者出现术后复位丢失, 功能恢复较差, 可能为C3型从干骺端至关节面均为粉碎性骨折, 螺钉没有足够的把持力, 术后可出现复位丢失, 桡骨短缩, 影响功能恢复。锁定钢板结合了锁定和加压原则, 其角稳定性和锁定特征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远端粉碎性骨折块能起到维持并避免复位丢失的作用。因此, 我们认为, 对于C3型骨折使用锁定钢板固定, 可提高术后的优良率。

3.3 内固定切口选择

桡骨远端掌侧骨床较平坦, 有利于接骨板的放置。而背侧软组织较少, 钢板仅安置在皮下, 影响切口愈合, 易致感染;同时, 桡骨背侧Lister结节影响钢板的放置, 不但固定不够牢靠, 且可能造成伸肌腱的粘连和激惹。另外, 背侧切口很难显露掌侧为主的骨折端, 也不便于骨折的复位固定。对掌侧型Barton骨折如不采用掌侧切口, 则无法进行复位和内固定。因此, 我们通常选用掌侧入路切口。若骨折主要损伤在背侧, 如有碎骨块, 则选择背侧切口;对桡骨远端复杂骨折, 必要时可选用掌背侧联合切口。

3.4 植骨

植骨目的有2个: (1) 填充骨缺损, 使骨折块得到有效支撑, 稳定骨折; (2) 有利于骨折愈合。如有骨质缺损, 应术中植骨。桡骨远端骨折植骨的适应证: (1) 干骺端复位后存在缺损, 关节面有下沉倾向; (2) 严重骨质疏松易造成内固定的松动。通过植骨可提高骨折术后的稳定性, 又能加快骨折愈合。自体骨移植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 诱导性和成角能力且无传播疾病的危险。因桡骨远端骨折植骨量较少, 我们采用环钻经髂骨取骨颗粒骨移植, 无骨折不愈合。

摘要: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室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3例, 采用“T”形解剖钢板内固定20例,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3例, 采用掌侧入路20例, 背侧入路3例。术后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随访时间3~12个月, 平均8个月。根据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的评分, 优11例, 良8例, 一般3例, 差1例。优良率82.6%。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 平均4个月, 无骨折不愈合。结论 对不能保守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 选择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 可获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桡骨,骨折,内固定

参考文献

[1]Gartland JJ Jr, Werley C.Evaluation of healed Colles′fractures[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51, 33 (33) :895~907.

[2]范华, 孟宾钧, 卢强, 等译.骨科标准手术技术丛书骨折[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87~188.

[3]汤锦波.桡骨远端骨折及相关腕部创伤的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 2009, 25 (6) :481.

[4]徐生根.桡骨远端骨折117例分型及远期疗效分析[J].骨与损伤杂志, 1999, 14 (2) :116.

[5]Mirza A, Jutiper JB, Reinhart MK, et al.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 treated with cross-pin fixation and a nonbridging external fixator, the CPX system:a preliminary report[J].J Hand Surg (AM) , 2009, 34 (4) :603~616.

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手术患者共25 例, 男17 例, 女性8 例;年龄21~70 岁, 平均45.5 岁。右侧18 例, 左侧7 例。按AO/ASIF分型, A3型8 例, B型12 例, C型5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66 h, 平均20 h。受伤原因:摔伤18 例, 坠落伤4 例, 车祸3 例。

1.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后, 患者仰卧, 患肢外展放于侧台, 上臂中上段置气囊止血带止血。采用桡骨远端掌侧入路, 自腕中横纹向近侧延伸, 切口一般4~8 cm长, 从桡侧腕屈肌的桡侧和桡动脉之间进入, 潜行切开腕横韧带, 注意保护正中神经, 显露并切断旋前方肌, 拉开旋前方肌暴露桡骨远端掌侧面, 直视下对桡骨远端及关节面进行复位, 使关节面平整, 恢复桡骨长度、掌倾角及桡偏角。选用“T”形锁定钢板先进行适当的预弯放于桡骨远端掌侧面, 置螺钉固定, 远端上2~3枚锁定钉, 近端上3~4枚螺钉。缝合时常规将旋前方肌缝合覆盖钢板并修复腕横韧带, 切口内留置引流管, 关闭伤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均不用外固定。术后第1天即开始主动活动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 术后第2天先由健侧手辅助活动腕关节, 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向患者说明早期锻炼的重要性,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对于不合作的患者要加强教育, 锻炼时以有轻度疼痛为原则, 3个月内患肢不持重, 但允许做日常活动。

2 结 果

本组病例术后随访3~12个月, 拍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桡骨掌倾角8°~15°, 尺偏角15°~20°, 桡骨术前短缩、腕关节脱位及半脱位均得到纠正。内固定良好无松动, 无骨折再移位, 无感染、肌腱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根据改良Mcbride评分[1], 本组优15 例, 良8 例, 可1 例, 差1 例, 优良率92%, 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3。

3 讨 论

桡骨远端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骨折, 多数可手法复位。由于其骨折位置表浅, 便于手法复位, 因此对于大部分单纯桡骨远端骨折, 采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能取得良好效果。桡骨远端骨折复位不满意或复位后再移位的病例大部分为不稳定骨折, 涉及关节内的粉碎骨折也属于不稳定骨折。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特点是:a) 桡骨远端背 (掌) 侧皮质粉碎, 关节面移位大于2 mm;b) 掌倾角向背侧倾斜超过20°~25°;c) 桡骨短缩大于5 mm;d) 复位后不稳定, 易发生再移位[2]。这种不稳定骨折处理不当常致畸形愈合, 从而导致手腕活动障碍。有研究分析, 腕关节主要由桡骨传导, 占整个腕关节的82%, 如果桡骨缩短或桡骨掌倾角、尺偏角变小, 腕关节的轴向负荷传导将发生变化, 因此, 恢复桡骨远端骨的解剖结构对于恢复腕关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3.1 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对于不稳定性骨折, 常导致严重移位、粉碎性以及复位丢失, 如A3、B、C型骨折, 用传统牵引和手法复位技术难以奏效 (或复位可以接受, 但外固定又难以维持) , 往往出现畸形愈合。近年来有作者提出桡骨远端短缩移位大于5 mm, 掌倾角改变如背侧成角大于15°和关节面不平整大于2 mm, 将严重影响腕关节术后功能恢复[3]。

3.2 关于手术入路的选择

钢板应该放在桡骨掌侧还是背侧尚无统一意见, 选择掌侧入路已经成为近年来各学者的共识。相对于背侧, 掌侧有更多的空间, 而且有旋前肌保护, 掌侧皮质厚对复位后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背侧较薄, 只能提供较小的内在支撑。桡骨远端掌侧缘向背侧凹陷, 骨床较平坦有利于钢板安放, 桡骨远端掌侧软组织较厚, 旋前方肌能够覆盖其上, 术后反应小[4]。

3.3 掌侧“T”形锁定钢板固定的优点

AO锁定接骨板一般都有一个固定的角度, 从而具有角稳定性, 不需要作预弯, 角度不合适的应适当预弯。锁定钢板增强了对关节骨块的支撑, 减少了骨移植的需要, 通过钉板之间的螺纹锁定, 可有效防止骨折复位丢失或移位, 减少软组织剥离, 有效保护骨折端血运, 避免钢板下骨坏死。该板远端的3个螺钉通过钉和板的锁定, 起到钉板一体化的作用, 可以很好地维持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和尺偏角, 并能早期功能锻炼[5], 减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不良后果。

3.4 术中注意事项

桡骨远端骨折要注意恢复关节面平整、足够的桡骨长度、合适的掌倾角和稳定的下尺桡关节, 要尽量保留骨折块的血运, 保护和修复桡腕关节囊, 以免引起腕关节失稳。桡骨远端骨折关节面塌陷超过2 mm以上时, 91%的患者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放射学改变。桡骨长度缩短会影响三角纤维软骨产生疼痛, 并且会造成握力和前臂旋转功能下降, 桡骨短缩, 用小剥离子撬拨复位后干骺端都有骨缺损, 均采用自体髂骨松质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术中应注意骨折的固定强度, 坚强固定可为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 锁定钢板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蒋协远, 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6.

[2]荣国威, 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73-402.

[3]顾昕, 楼列名, 李少华.钢板内固定与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 2009, 25 (2) :143.

[4]贡小英, 荣国威, 安贵生, 等.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或背侧内固定的选择[J].中华外科杂志, 2003, 41 (6) :436.

桡骨远端骨折 篇8

1 临床资料

从1997年1月-2006年12月, 共治疗桡骨远端Colles骨折198例, 男63例, 女135例, 年龄14岁~92岁, 平均年龄69岁。受伤机制:跌倒时手掌撑地189例, 高外坠落伤3例, 交通事故6例。

2 治疗方法

2.1 麻醉186例用2%利多卡因5~10 ml做血管内麻醉, 12例做臂丛麻醉。

2.2 复位

患者取平卧位, 患侧靠床边, 助手双手握住肘关节向近端牵引, 术者双手环握患者腕部, 两人对抗牵引, 脚踩自制牵引凳, Colles骨折患者手背向上, 牵开后掌屈尺偏, C形臂透视下操作。

2.3 固定

肿胀处外敷地榆膏, 棉花、纸压垫、小夹板包扎, 用天津医院生产的石膏、小夹板。

2.4 功能锻炼

复位固定完毕, 摄X线片证实对位良好后, 开始活动手指诸关节, 三角巾悬吊, 每天调整布带, 4周~6周取夹板, 用中药汤剂熏洗, 方剂为:伸筋草30 g、红花30 g、地丁30 g、川芎20 g、赤芍20 g、细辛5 g, 每日1剂, 熏3次, 每次1 h, 连用2周。

3 结果

随访时间8个月~5年。非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后, 复位质量明显好于粉碎性骨折, 96%的病例达到解剖复位, 98%的病例功能良好。

4 讨论

骨折残余畸形与腕关节功能障碍具有直接的关系, 桡骨远端解剖的轻微改变, 即可引起腕关节负荷方式的改变, 关节面的不平整会对腕关节功能产生影响, 导致退行性关节炎。

桡骨远端骨折通过熟练的闭合整复手法, 绝大多数可使骨折得到良好的复位, 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 而这种解剖关系在骨折愈合过程中, 能否得到保持, 是否会发生再移位, 则取决于骨折本身的稳定性, 小夹板的位置、松紧以及患者的配合。影响骨折稳定性的因素有:受伤的能量以及复位的程度、干骺端的粉碎程度、骨的质量。

骨的质量与愈合后骨的短缩具有直接的关系, 受伤的能量越大, 骨折移位就越大, 软组织剥离程度越严重, 骨折就越不稳定[1]。对于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可在C形臂透视下, 经皮穿针石膏外固定, 外固定支架固定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总之, 桡骨远端Colles骨折在麻醉下, C形臂透视下手法复位, 小夹板、纸压垫外固定, 中药熏洗经济、简单、方便, 疗效确切, 功能优良。

参考文献

桡骨远端骨折 篇9

我院1999~2004年应用手法复位加九香散合用麝香外敷石膏外固定及单纯石膏外固定方法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150例,两种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治愈率。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治疗效果、减少骨折并发症及后遗症方面明显优于后者。现就以上病例数据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以桡骨远端X线影像诊断骨折为标准。

一般资料:两组患者150例中,男96例,女54例;年龄11~67岁;九香散合用麝香外敷治疗72例,单纯石膏外固定78例。骨折部位及类型:左侧52例,右侧98例;其中横形骨折91例,粉碎骨折12例,纵形骨折47例。损伤原因:跌倒摔伤58例,车祸致伤76例,直接暴力打击伤16例。

治疗方法:①两组患者都采用相同综合治疗,根据患者伤情结合X线片显示的骨折类型、部位和骨折移位情况来复位,复位后立即用矫形石膏固定并内服骨折挫伤散或者麝香接骨丹1周;治疗组手法复位后用九香散(基本方:官桂12g,乳香12g,没药12g,生南星12g,川乌、草乌各12g,白附子9g,生前胡9g,细辛9g,生半夏9g,白芥子9g,生麻黄9g,牙皂9g,生香附9g,公丁香9g,白胡椒9g)和麝香调入膏药敷贴于骨折处,外用石膏托固定。②取下外固定材料后评价愈合质量。

结果

愈合标准:4周或5周后摄片复查,X线下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为临床愈合,否则定为延迟愈合。

愈合质量评价:主要观察愈合后关节活动及关节疼痛、僵硬、麻木、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①愈合良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②普通愈合出现部分或者轻微并发症。两组病例在骨折愈合率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在治疗骨折上都具有良好的治愈率。

两组病例在骨折愈合质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防止并发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得到更高的愈合质量。

讨论

LCP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复杂骨折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集病例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33岁~70岁不等,平均52岁,左侧21例,右侧14例,受伤原因:平地摔倒20例,坠跌伤6例,交通事故伤5例,重物砸伤4例。骨折分型:B2型11例,B3型9例,C2型8例,C3型7例。

1.2 手术方法

掌侧人路:

在桡侧腕屈肌和桡动脉之间做纵行切口,长约6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将桡侧腕屈肌和指屈肌牵向尺侧,血管牵向桡侧,切断部分旋前方肌,即可显露桡骨远端的骨折部,去除断端的血凝块,将骨折片轻轻地分开,以便检视关节。取除在关节内的任何游离碎骨片或软骨碎片,整复骨折,在干骺端的皮质骨小碎片需要放回正确的位置,复位满意后,取长度合适的“T”型或斜“T”型LCP钢板一枚,将钢板下端压在远端骨折片上,有利于骨折复位,触诊桡骨远端关节面以了解复位完善与否,骨折远近端先各拧入加压锁定螺钉一枚,C臂机下透视,了解骨折复位满意和钢板放置位置正确后,再拧入剩余螺钉,一般不需打开关节囊以检视关节,对于关节内骨折移位明显,关节面破坏严重的病例,可以考虑打开关节囊,以便直视下更好的复位。

背侧人路:

近端始于桡骨茎突以上(6~8)cm,远端达桡腕关节后向背侧呈“T”形切开。在在桡侧腕长、短伸肌肌腱与拇长伸肌肌腱之间切开伸肌持带,将桡侧腕长、短伸肌肌腱向桡侧、拇长伸肌肌腱向尺侧拉开,充分显露桡骨背侧关节面及骨折断端,包括断端近侧(3~5)cm桡骨,沿此切口可显露桡骨背侧的全部关节面,且可充分探查掌侧的碎骨块。然后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骨折固定,伤口放置皮片引流。

1.3 术后处理

术后无需外固定,24小时拔除伤口引流皮片,术后第一天即可活动手指,第二天即可行腕关节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才可负重。

2 结果

术后随访8月~24月,平均1.5年线显示骨折均已愈合,运用以下标准标评价腕关节功能。优:腕关节无疼痛,关节功能良好,X线显示骨折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掌倾角在正常范围内。良:腕关节轻微疼痛,关节功能基本正常,X线显示骨折接近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掌倾角与正常范围相差不超过5°,可:腕关节中度疼痛,需间歇服止痛药物,关节功能差,X线显示骨折功能复位,掌倾角超过正常。差:腕关节疼痛,须长期服止痛药物,关节功能差,X线显示骨折功能复位,掌倾角超过正常。其中优24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疗效满意。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多发于老年人,采用闭合复位,石膏托或小夹板外固定,大多取得良好疗效,但由于外固定需要固定(3~5)周或更长,无法适应目前社会生活节奏快的需要,部分病人难以接受,外固定还可致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卡压、顽固性腕关节疼痛等并发症,特别对于部分移位明显的粉碎性骨折和关节内骨折,外固定往往疗效欠满意,容易出现桡骨远端短缩、成角、关节面不平整,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引起畸形、疼痛和腕关节功能障可以考虑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由于桡骨远端骨折大多发生于老年人,多数存在骨质疏松,普通钢板固定往往欠牢靠,容易发生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特别是关节内骨折,如复位不好或固定不牢靠,往往导致疗临床疗效不佳。LCP钢板运用于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虽然开展不过几年,但由于其基于微创技术的设计,比常规钢板具有以下优点:①以最佳方式保护骨的血运;②较常规钢板有较好的抗感染能力;③提供固定角度的钢板螺钉导向装置,由两部分构成,容易使用在复杂骨折中;④因为它们是自攻单皮质螺钉,很容易和快速应用于骨折的复位。通过可锁螺钉与钢板内固定结合的新方法进行生物学内固定,其优点是用短的穿过一侧皮质的螺钉固定。单侧皮质骨螺钉固定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和可以安全地使用自行钻入和自攻螺钉。这种螺钉的螺帽可以锁定在内固定器(或钢板)上,螺钉与固定器纵轴垂直。界面呈陡峭的圆锥形设计或更新的圆锥形螺纹可以将螺钉锁定使骨质内的螺纹处于对抗临界载荷之前。将螺钉在固定器上锁住限制了螺钉拧入时的扭矩,因而螺钉螺纹没有弹性变形。在放置钢板时,骨折波及关节面,需要将骨折块复位时,最好选用斜“T”型钢板,用两枚螺钉固定主要骨折块,通过内固定的挤压作用维持良好的复位,放置时钢板的边缘最好低于桡骨关节面2mm左右,以防拧入螺钉时进入关节腔,导致不良后果。骨折块复位时要充分考虑掌倾角的恢复,如骨折粉碎,可先予以植骨再固定。切口选择一般选取掌侧切口,对神经血管的损伤较少,但对于背侧骨折和背侧粉碎移位明显骨折,宜选择背侧切口,在行背侧切口时,要注意保护桡神经浅支。

桡骨远端骨折影响术后功能的主要因素有短缩移位、掌倾角改变节面不平,故在治疗中最重要的是恢复腕关节正常的解剖结构,特别是桡骨远端掌倾角的恢复,另外要恢复桡骨远端的长度,纠正桡骨远端的短缩,术中可以打开腕关节囊直视下复位桡腕关节面的完整。如断端为粉碎性骨折,往往给位和固定带来很大困难,我们的处理方法是,找出一到二块主要骨折块,先进行复位,再拼凑其它小骨块,用一到两枚螺钉固定主要骨块,恢复桡骨远端骨干的完整,其它小骨块可挤压在钢板的下面而得到良好的复位和固定。

关键词:桡骨远端复杂骨折,内固定,LCP钢板

参考文献

[1] 姜保国,龙奎元,张殿英,等.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策略[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6(10) :1118~1121

[2] 汪明星.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和植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3例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4;33(11) :1652~1653

上一篇:西藏高职院校论文下一篇:管理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