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端关节外骨折(共10篇)
远端关节外骨折 篇1
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为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 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手术治疗不但要考虑术后关节的稳定性, 而且还要考虑在此基础上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2004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采用绞链式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该类骨折24 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4 例, 男18 例, 女6 例;年龄22~56 岁, 平均38 岁。左侧9 例, 右侧15 例。交通事故19 例, 高处坠落3 例, 跌伤2 例, 其中2 例为开放性骨折 (Guslilo Ⅱ型) 。根据AO骨折分型, C1型4 例, C2型12 例, C3型8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4 d。
1.2 手术方法
本组24 例均采用仰卧位, 臂丛阻滞麻醉, 选用肘后正中入路, 常规游离尺神经, 骨折复位后均使用绞链式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 先于肱骨滑车中心向肱骨髁部外侧钻入1枚直径2 mm克氏针, 将外固定支架轴中心孔穿过克氏针, 在肱骨中段前外侧拧入2枚直径6.5 mm皮质骨螺钉, 然后将前臂置于中立位, 于尺骨中上段背侧拧入2枚4.5 mm或3.5 mm皮质骨螺钉, 在旋钮松弛的状态下, 通过C型臂观察肘关节伸屈活动情况, 如上臂与前臂活动轨迹正常, 骨折端稳定, 则拧紧诸螺帽。如发现骨折断端粉碎骨块稳定性欠佳, 则可根据术中情况适当增加有限内固定。为免除再次手术, 可尽量使用可吸收钉或克氏针, 并将克氏针针尾留于皮外, 便于拔除。
1.3 术后处理
术后第1天即可进行前臂旋前及旋后活动, 4~6 d后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 3~4周后完全放松肘关节固定支架, 并拔除克氏针进行主动活动, 术后6~8周去除外固定支架, 进一步加强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3~7个月, 平均5个月。所有病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 均达到超过100°的前臂旋转活动度及超过90°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 无神经损伤及术后感染。根据改良Glssebaum评分系统[1]评定疗效, 不同类型骨折的治疗结果为:C1型4 例, 其中优3 例, 良1 例, 优良率100%。C2型12 例, 其中优4 例, 良6 例, 可2 例, 优良率83.3%。C3型8 例, 其中优2 例, 良4 例, 可2 例, 优良率75%。总优良率为83.3%。
3 讨论
肱骨远端骨折为涉及关节内的骨折, 粉碎及移位常较严重, 治疗难度较大。骨折的解剖复位, 坚强固定, 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是治疗此类骨折并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非手术治疗难以达到满意复位,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早期切开复位, 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克氏针、“Y”型钢板、单钢板及双钢板等。Papaioannou等[2]报道了75 例肱骨髁间骨折, 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加石膏固定者21 例, 优良率仅38%, 而所有钉板结构均有一个共同的局限性, 对于“低髁”部位的粉碎性骨折远端把持力不够, 远端仅有1~2枚螺钉固定, 往往难以固定牢靠, 也使得近端多枚螺钉构成的钉板固定成为无效固定, 且钉板结构的单平面固定范围有限, 不能有效控制髁部的立体结构, 如早期开始功能锻炼, 也无法控制骨折远端的翻转和内翻, 术后需辅以较长时间的外固定, 妨碍了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近年来研究认为, 韧带和关节破损后, 伴随着关节的制动, 即进入一种高速的修复状态, 但这种情况下修复的韧带和关节囊胶原纤维的排列是非定向且杂乱无章的, 其结果是虽然肘关节的稳定性很快恢复, 但关节功能丧失[3]。基于这一理论, 为了使肘部韧带和关节囊能够在定向、有序、持续不断的运动中愈合, Ciullo等[4]首先使用Iliizarov超关节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性肘关节骨折脱位, 近年来经过不断改进, 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随着手术器械性能的改进和手术技巧的不断改善, 手术疗效也在不断提高。我院所使用的Orthofix绞链式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该类骨折, 效果满意。从解剖结构来看, 肘关节为铰链式关节, Madey等[5]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正常尸体的肘关节, 发现当支架活动轴与肘关节活动轴相一致时, 活动肘关节所需的力最小, 当两者的活动轴相差1 cm时, 活动时所需的力可增至原来的10倍。由于该支架备有关节固定螺栓旋钮及万向关节, 长度可自由伸缩, 其活动轴在直视下或X线下也可调可控, 完全可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需要, 保持肘关节始终在一个最佳的固定位置和活动范围。外固定支架经生物学实验及临床应用证实, 具有多功能载荷, 同时具有高强度、高钢度、高稳定性的特点, 术后完全可以达到牢靠固定的要求。对相对简单类型的骨折, 术中不需剥离更多的组织, 可直接予以支架固定, 对骨折部位血循环干扰较小, 减少了医源性损伤的因素, 符合BO骨折治疗概念, 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康复。对严重粉碎性的骨折, 术中解剖复位也至关重要, 一般认为滑车及鹰嘴的正常对合关系提供50%的稳定性, 肱骨远端骨折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与其解剖关系的恢复程度密切相关, 重建滑车及肱骨小头包括恢复滑车宽度是手术的重要环节。为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肘关节的解剖结构, 有限的内固定有时是完全必要的, 它既可将诸多碎骨块有机地连成一体, 又增加了断端间的稳定度, 为骨折的尽快愈合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也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如能尽早康复训练, 也可尽快改善患肢血液循环, 减轻肿胀, 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 使韧带及关节囊的纤维在定向、有序、持续不断的运动中愈合, 有效地避免了肘关节的黏连及僵硬, 也可防止骨质疏松、肌萎缩及关节纤维化, 同时还可使微小的不平整关节面进一步复位或磨合塑形, 使肘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康复。
综上所述, 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设计合理, 操作简便, 创伤小, 固定牢靠, 可适时早期行功能锻炼, 疗效较高, 并发症较少, 不失为一种治疗该类骨折的良好手段。
摘要:目的 探讨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2004年2月至2010年2月对24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绞链式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8例, 女6例;年龄22~56岁, 平均38岁。根据AO分型, C1型4例, C2型12例, C3型8例。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3~7个月, 平均5个月。所有病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 均达到超过100°的前臂旋转活动度及超过90°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 无神经损伤及术后感染。根据改良Glssebaum评分系统[1]评定疗效, 不同类型骨折治疗结果的总优良率为83.3%。结论 对于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使用绞链式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超关节外固定架,有限内固定,肱骨远端粉碎骨折
参考文献
[1]Wang KC, Shih HN, Hsu KY, et al.Intercondylarfractures of the distal humerus:routine anterior sub-cutaneous transposition of the ulnal nerve in a poste-rior operative approach[J].J Trauma, 1994, 36 (6) :770-775.
[2]Papaioannou N, Babis G, Kalavritionos, et al.Opera-tive treatment of type C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the distal humerus:the role of stability achieved atsurgery on final outcome[J].Injury, 1995, 26 (2) :169-173.
[3]Rawes ML, Richardson JB, Hardy JR, et al.Dynamicversus atatic external fixation of distal radial frac-ture: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In-jury, 1995, 26 (2) :140-151.
[4]Ciullo JV, Melonakos AE.Hinged external fixation ofthe elbow:a salvage procedure[C].Proceeding in the61st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Orthopaedic Surgeons, New Orleans, 1994.
[5]Madey, Steven M, Bottlang M, et al.Hinged externalfixation of the elbow:optimal axis alignment to mini-mize motion resistance[J].J Orthop Trauma, 2000, 14 (1) :41-45.
远端关节外骨折 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33
2006年5月~2009年12月收治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6例,应用锁骨钩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并韧带修补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左侧20例,右侧26例。单纯锁骨远端骨折18例,单纯肩锁关节脱位2例,脱位合并骨折26例。致伤原因,交通伤30例,跌伤12例,打击伤4例。受伤到手术时间1~7天。
治疗方法:臂丛麻醉,患肩垫高,头偏向健侧,沿锁骨走形取弧形切口至肩峰,显露肩锁关节及锁骨远端,充分显露肩锁关节、喙突及肩锁关节韧带,并彻底清除肩锁关节间的软组织及损伤的软骨碎片。钝性分离锁骨远端与肩峰后方间隙,将锁骨钩钢板尖端从肩锁关节后方插入肩峰下,钢板端置于锁骨上服贴,利用钢板下压锁骨,使骨折或脱位复位,根据复位情况将钢板钩部塑形,使钢板紧贴锁骨上方,用3枚皮质骨螺钉固定锁骨骨折近端,用1~2枚松质骨螺钉固定锁骨骨折远端;单纯关节脱位者直视复位后通常用3枚皮质骨螺钉固定即可。锁骨上钻孔时要用骨膜剥离器加以保护,以免损伤锁骨下血管或神经,拧入合适长度螺钉,检查骨折或脱位复位确实固定牢靠,检查肩关节外展和上举活动无撞击,修补断裂肩锁韧带和关节囊,缝合切断的三角肌,关闭切口。
术后处理:术后放置胶片引流24~48小时,患侧上肢三角巾胸前悬挂固定3周,抗生素使用3~5天,3周内行肌肉的收缩运动和肩关节轻微活动,3周后逐渐行肩关节外展、内收、前屈、后伸运动功能锻炼,术后1、3、6、12个月门诊复诊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患肩功能,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
疗效判断标准:按照Karlsson评价标准[1]进行。①优:不痛,有正常肌力,肩关节可自由活动,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解剖复位或半脱位间隙<5mm;②良:满意,微痛,功能受限,肌力中等肩关节活动度>90°,X线片示患侧肩锁关节间隙较对侧宽5~10mm;③差:疼痛并在夜间加剧,肌力不佳,肩关节活动在任何方向皆<90°,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仍脱位。
结 果
46例均获随诊,时间6~12个月,复查X线片见骨折、脱位均满意复位,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切口愈合时间9~12天,术后10~12个月取出锁骨钩钢板,骨折患者均骨性愈合,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取出内固定物后未再发生脱位。本组优30例(65.2%),良14例(30.4%),差2例(4.4%),优良率为95.6%。
讨 论
锁骨钩钢板在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手术中的优点:①锁骨钩钢板材料为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②锁骨钩钢板外侧钩向后偏斜从肩锁关节的后下方经过,不损伤关节面,减少肩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机会;③形成杠杆作用,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压力,保持骨折和脱位的复位,为修复的韧带等软组织提供无张力的环境,有利于其修复愈合;④锁骨钩钢板固定强度接近锁骨关节本身强度,允许锁骨远端的生理性活动,满足了稳定性和早期活动的需要,避免长期固定造成关节废用,避免肩周炎的发生。
术中及术后需注意问题:①术中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合适长度钢板,从肩锁关节后方置于肩峰下方,钩部长度要合适,过长会限制肩关节外展。②放置锁骨钩板复位锁骨骨折时如钢板不服贴锁骨要预先预弯钩部,而不是钢板。③钻孔攻丝时要小心保护锁骨下组织,防止损伤血管神经;放置锁骨钩板时应必免锁骨钩板反复插试,以减少对肩袖的损伤,术中修复肩锁韧带。④伤口切口时避免过多使用电凝,以免引起伤口局部液化坏死导致伤口不愈合,伤口应充分引流避免皮下积血导致感染。⑤骨折愈合后及时行内固定物取出,减少肩峰撞击,肩峰骨局部骨质疏松,预防再发骨折发生。
参考文献
1 Karlsson J,Arnarson H,Sigurjonsson K.Acromioclarvicular dislocation treated by coracoacromial ligament transfer[J].Arch Orthop Trauma Surg,1986,106(1):8-11.
远端关节外骨折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骨科患者43例, 男16例, 女27例;年龄 (29~78) 岁, 平均 (61.5±11.4) 岁。按AO分型, A3型8例, B型12例, C型23例。外固定架组22例, 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1例。术前行腕部正侧位X线片检查。观察组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对照组行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完全由同一外科医生完成手术, 记录手术用时、出血量。
1.2 入组条件
按照AO分类大于A3型, 关节面不平整, 骨折台阶大于2mm, 掌倾角、尺偏角丢失, 桡骨短缩, 同时伴有尺骨茎突骨折, 正中神经无受压症状。
1.3 手术方法
43例病人均在入院后3d内行手术治疗, 病人仰卧, 使用止血绷带, 臂丛麻醉, 患肢放于平桌面上。如为开放伤口, 可予以双氧水和大量生理盐水清创。
观察组: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 前臂中立位, 于第二掌骨结节处前端的表面做一切口, 分离软组织到骨面, 分别钻孔、拧入外固定牵引针, 重复上述步骤于掌骨远端一枚牵引针, 桡骨干适当位置拧入两枚牵引针, 当所有四枚骨牵引针都插入后, “C”型臂透视检查使其刚好穿透皮质。将骨牵引针装于腕关节支架上, 拧紧钉夹, 透视下双手牵引复位, 复位时可用其他技术 (如克氏针) 补充和修正。当达到复位效果后, 拧紧所有螺栓。在骨针周围覆盖一层辅料以免感染。
对照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组, 在前臂掌侧行纵行皮肤切口, 分别切开皮下组织, 钝性分离筋膜, 切开腕掌侧韧带, 旋前方肌于桡侧断开, 将桡动脉拉向桡侧, 显露骨折断端, 直视下复位, 有骨缺损者植入同种异型人工骨, 钢板固定骨折, 逐层关闭切口。必要时可再加用支具外固定。
1.4 术后处理与疗效评价
所有患者术后均抬高患肢, 观察组患者术后针道口滴注碘伏1次/d, 复查X线片见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形成, 拆除外固定支架 (1.5~3个月) 。对照组患者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 复查X线提示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 取出内固定物 (8~10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 并分别于术后2, 4, 6个月对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随访。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数据均采用均数士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t检验进行统计, 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年龄、骨折类型比较, 无显著差异 (P>0.05) 。见表1。对照组有愈合延迟1例, 钢板松动1例。观察组有针道炎性渗出1例。术后3个月随访, 观察组GW评分、腕关节屈曲, 背伸活动度及握力均好于对照组;1年随访, 观察组腕关节屈曲活动度和握力优于对照组, GW评分对照组较小但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影像学指标, 术后2个月、1年两组比较观察组掌倾角与尺偏角好于对照组。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 多见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3], 且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骨质疏松患者的逐渐增加, 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发病率也呈现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在平日的生活中, 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者的造成极大的不便, 进而越来越受到骨科临床工作者的关注。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案是可以提供稳定性强的力学环境, 保证患者能够较早的进行关节活动, 同时降低关节僵硬和废用性萎缩的发生率。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术, 目的是恢复解剖复位[4~6]。内固定治疗是治疗该种骨折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 但是由于不稳定型骨折经常为粉碎性骨折, 钢板及螺钉固定效果差, 骨折快易再移位, 关节面不平整, 桡骨短缩、掌倾角缺失。手术剥离容易导致局部血供不足, 最终导致骨不连续或难以愈合, 增加感染的机会。此外, 内固定治疗需二次手术, 在增加患者创伤的同时也潜在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腕关节外固定支架是临床治疗重度桡骨远端骨折的另一种常见方式, 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 优点较多:①创伤小、操作简便、不影响血供;②尤其适用于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减小患者的痛苦、降低感染的发生率;③复位后骨折及关节面牵引固定较好, 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等等。本组研究资料显示:外固定架治疗重度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好于普通钢板内固定。④在开放性骨折中, 外固定架解决了固定与伤口处理之间的矛盾, 一旦出现感染易于处理, 提高了治愈率从而减少了并发症[7]。
摘要:目的:评估重度桡骨远端骨折的外固定架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 术后12个月随诊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架及普通钢板内固定的43例重度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人, 其中男16例, 女27例, 对两种不同术式的病人进行分组, 观察组为行外固定架治疗的22例病人;对照组为行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1例病人。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人按照桡骨远端分类之AO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经过Gartland and Werlkey腕关节功能评估[1]标准, 将病人系统评分从客观评估、主观评估、腕关节功能、并发症及影像学指标等五个指标。结果:术后2个月, 随访病人43例, 术后1年得到随访病人为36例。随访中内固定组有延迟愈合1例, 内固定松动2例;外固定组针道炎性渗出1例。外固定组手术用时, 出血量小于内固定组。随访术后3个月, 外固定架组GW评分、腕关节屈曲、背伸活动度及握力均优于内固定组;随访术后1年, 外固定组腕关节屈曲、背伸活动度及握力同样优于内固定组。影像学指标外固定架组掌倾角、尺偏角优于内固定组。结论:腕关节外固定架治疗重度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优于普通钢板内固定。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桡骨远端,普通钢板,不稳定骨折
参考文献
[1]王平, 廖晓辉, 李峻, 等.桡骨远端骨折掌背侧入路的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 2011, 17 (4) :316-318
[2]岑万春, 胡永军.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J].重庆医学, 2009, 38 (7) :844-845
[3]黄丛春, 李伟胜, 蒋志学, 等.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3, 26 (1) :45
[4]吴雪晖, 谢肇, 马树枝, 等.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治疗[J].重庆医学, 2007, 36 (11) :1021-1022
[5]莫建强, 杨惠林, 陈康武.钢板内固定术与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 2009, 49 (46) :60-61
[6]伍燕臻.T型钢板加外固定架治疗老年人C3型桡骨远端骨折[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 19 (23) :3598-3600
远端关节外骨折 篇4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94-02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患者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7~69(平均46.3)岁。摔伤9例,车祸伤13例,直接打击伤6例。Gustilo开放骨折分型: Ⅰ型为4例, Ⅱ型8例, Ⅲ型16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AO分类: A: 7例,B: 12例, C: 9例。骨折距踝关节面2~5cm ,基本不涉及关节面。28例得到随访。受伤距手术时间4~15h ,平均8.3h ,手术时间60~130min ,平均91 min (含清创和术中透视时间)。
2 治疗方法
2.1 麻醉方法
合并下肢以外部位骨折的给予全麻;合并下肢其他部位骨折或单纯胫骨远端骨折的给予硬膜外或联合麻醉。
2.2 手术方法
a.常规清创开放创口,一般用原开放伤口即可,不必再延长切口;
b.切开复位固定腓骨,恢复腓骨长度:以骨折端为中心沿腓骨切口,逐层暴露至腓骨骨折端,复位骨折,恢复腓骨的长度和力线,根据损伤程度采用1/3管钢板、3.5 mm重建钢板或克氏针固定,稳定者不予固定;
c.双边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骨折复位后,于踝关节上1~2cm处交叉打入2枚4# Schanz钉(第一枚4# Schanz钉自胫骨前内侧面向后外侧打入,注意不要伤及大隐静脉和胫前肌;第二枚4# Schanz钉子自前丘(chaput结节)向后内侧打入,注意不要勿伤及踝管内的神经、血管、肌腱),被动活动踝关节,若肌腱(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以及踝管内的各个肌腱)滑动连续,说明没有穿住肌腱。在骨折近端前内侧打入2枚5# Schanz钉,骨折近端前外侧(髂胫束止点)打入1枚5# Schanz钉,胫骨骨折复位满意后,维持位置,将双边外固定架直杆与Schanz固定。
2.3 术后处理
由于没有外固定限制踝关节活动的患者,术后3d开始主动加强踝关节的活动. 术后3个月开始部分负重下地活动,逐渐增加负重. 注意针道护理.
3 结果
骨折愈合时间6~14个月,平均9.8个月。根据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O-FAS)提出的踝关节主观评分标准[2],对28例患者进行了评分,其中优15例(53.6%) ,良7例(25%) ,差6例(21.4%)
4 讨论
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胫腓骨远端未累及踝关节的开放性骨折,因为小腿远端在解剖上为肌腱的通过区,缺少肌组织的覆盖,缺乏软组织保护的胫骨远端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容易发生严重骨折,一旦处理不当,可能造成较多并发症[1]。我们近年来应用双边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骨折,取得了一定效果。
双边外固定支架在处理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中有很多优点,比如①自重轻,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 ②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可避免因长期卧床及石膏外固定等引起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折畸形愈合等诸多并发症的发生; ③固定牢固,不易松动,可塑性强; ④减轻皮肤、软组织、骨的损伤,无需过多剥离骨膜而影响骨愈合; ⑤在骨折固定早期采用静力加压固定,可提高稳定性。中后期骨折线模糊或有骨痂时,通过松开加压杆的锁纽,去除加压杆,变静力型固定为动力型固定,通过肌肉的收缩或部分负重产生轴向压力,使得骨折端产生生理性应力刺激,降低或避免应力遮挡效应,为骨折愈合提供最佳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环境,促进骨折愈合。
对于胫腓骨远端未累及踝关节的开放性骨折来说,由于骨折远端可用来固定的空间较小,传统上常常采取跨踝关节的外固定支架来治疗该疾病。而我们应用双边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骨折,这样就可以既能提供稳定的固定,又可以在疼痛消失后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所以本组病例踝关节活动基本都在正常范围。
手术注意事项和技巧: ①清创一定要彻底,清创术毕应常规行一般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局部组织创伤程度是造成伤口感染的主要因素,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端血运差,外伤暴力往往较大,污染较严重,一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指导术后抗生素的调整。本组9例患者伤口感染:Ⅰ型0例,Ⅱ型4例,Ⅲ型5例,经调整抗生素种类和理疗,6例感染控制,3例行皮瓣转移覆盖伤口。②应先复位和固定腓骨,以恢复肢体的长度,尤其是外踝的长度,因为外踝的长度对关节的稳定非常重要。③骨折远端两枚4# Schanz钉应交叉60°~90°,这样可以增大支撑面积,注意不要伤及踝管内的神经、血管,大隐静脉,不要穿住肌腱。④如果骨折严重粉碎,则先复位骨片并用克氏针或螺钉固定,因为骨折端稳定,有利于愈合,即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3]。
当然外固定支架也有一些并发症,比如:①针孔感染:为最常见而特有的并发症,本组钉道感染12例,外用MgSO2及75%酒精后感染控制,感染未涉及踝关节;②关节功能受限: 该并发症多发生在应用胯关节外固定支架的病例中,而我们应用双边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骨折,早期就能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所以本组病例踝关节活动基本都在正常范围[4]; ③损伤血管和神经:经仔细认真操作,熟悉解剖后,多能避免,本组无一例发生。
总之, 胫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案多样, 双边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骨折提供了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俞光荣,汪文. Pilon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分析[J]. 中华骨科杂志, 2007, 27: 149 - 155.
[2] Kitaoka HB ,Alexander IJ, Adelaar RS, et al. Clinical rating systems for the ankle-hind foot, mid foot, hallux, and lesser toes[ J ]. Foot Ankle Int, 1994, 15: 349 - 353.
[3] 魏万福,辛景义,张铁良. 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 22: 829 - 831.
远端关节外骨折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60例,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男13例, 女17例, 年龄20~51岁, 平均 (35.2±5.8) 岁。对照组男15例, 女15例, 年龄20~56岁, 平均年龄 (36.9±5.7) 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2例, 高处坠落伤26例, 挤压伤2例。开放性骨折28例, 闭合性骨折27例, 合并腓骨骨折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骨折情况等基础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法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于患者小腿下段前侧做弧形切口, 显露骨折端, 剥离骨膜, 解剖复位碎块, 用拉力螺钉固定, 骨缺损患者进行植骨, 用解剖形钢板支撑固定, 缝合切口。观察组采用髓内钉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 选取手术切口, 对患者骨折端进行修正复位, 操作轻柔, 减少和避免对患者软组织造成损伤。对患者进行扩髓, 选择合适的髓内钉进行锁定, 锁定顺序遵循由远及近的原则[2], 锁定完毕后对其进行观察, 确保牢固、复位准确。注意无菌操作, 避免造成感染, 及时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 紧密缝合手术切口;手术结束后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出现并发症时及时进行处理。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肿胀消除时间以及功能恢复时间。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肿胀消除时间以及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据诸多研究资料可知, 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最常发生于高处坠落、车祸 (骤停) 、滑雪或绊脚前摔, 胫骨骨折的重要原因是胫骨轴或患者下体遭受了巨大的扭转暴力, 造成胫骨关节面内陷、破碎分离[3], 同时伴有骨质粉碎、软组织损伤等, 部分还伴有腓骨骨折, 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 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因此, 必须及时行手术治疗, 对患者骨折进行复位, 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促进活动能力进一步恢复。
临床上多采取钢板内固定治疗骨伤患者, 其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状况, 达到骨折复位的目的。但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稳定性不佳, 且外固定时间越长, 患者越易出现韧带松弛、肌肉萎缩等, 不利于患者骨折的恢复, 患者痛苦较大, 满意度不高。近年来, 髓内钉固定治疗被逐渐应用于骨折固定治疗, 相比于常规钢板固定治疗, 其优势较明显, 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去除固定后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概率较小, 患者满意度较高, 能够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保证术后康复效果。
本研究发现,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肿胀消除时间以及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 患者术后伤口感染概率较少, 行动能力逐渐恢复, 患者痛苦较小, 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活动能力的恢复。
综上所述, 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治疗效果较好, 能够显著促进患者恢复, 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有进一步临床推广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究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60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 观察组给予髓内钉固定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肿胀消除时间以及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较显著, 能显著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髓内钉,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祝海炳, 武理国, 方智松, 等.交锁髓内钉配合阻挡钉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中医正骨, 2012, 24 (1) :46-47.
[2]蔡康, 邓新昌, 罗增文.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3, 19 (11) :84-85.
远端关节外骨折 篇6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架,疗效,腕关节功能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之一, 是指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 文献报道其约占全身骨折的1/6[1]。单纯桡骨远端骨折和多处受伤合并桡骨远端骨折随着交通事故、骨质疏松人群的日益增多而愈发常见。以往传统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是手法复位后给予石膏外固定, 但针对一些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不能达到很好的固定效果, 还有可能造成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 不利于患者恢复[2]。本研究采用闭合复位后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 并以闭合复位后给予石膏固定治疗作为对照, 旨在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 年1 月—2014 年6 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2 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6 例。其中对照组男22 例, 女14 例, 年龄24 岁~65 岁, 平均年龄 (44.28±4.92) 岁, AO分型:A型13 例、B型15 例、C型8 例, 致伤原因:高处坠落13 例, 重物砸伤10 例, 滑倒摔伤8 例, 车祸5 例;观察组男21 例, 女15 例, 平均年龄 (45.36±5.24) 岁, AO分型:A型15 例、B型14 例、C型7 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12 例, 重物砸伤9 例, 滑倒摔伤7 例, 车祸8 例。2 组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 且在年龄、性别、AO分型、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在确定骨折的位置及成角方向后进行相应的手法闭合复位, 在对应的腕关节掌屈或背伸位置给予石膏固定, 固定2 周后将石膏移置功能位, 6 周后经X线检查证实骨折愈合后拆除石膏, 并对腕关节进行功能锻炼。
观察组:外固定支架治疗在臂丛麻醉下进行, 在患者第二掌骨基底部做一小切口, 并将软骨组织分离至骨面, 与骨干垂直方向钻入1 枚螺钉, 然后通过模板在远端置入1 枚螺钉, 在骨折线近端4 cm左右处通过置入的2 枚螺钉进行手法复位。然后在C臂机透视下检查骨折复位情况, 当骨折复位良好, 并且螺钉位置合适后将外固定支架装好, 6 周后经X线检查证实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支架, 并对腕关节进行功能锻炼。
1.3 疗效评定使用X线测量患者桡骨高度、尺偏角度及掌倾角度等临床指标。腕关节功能评估采用Sarmiento评分法。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指标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尺偏角度和掌倾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而2 组桡骨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 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1.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8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桡骨远端掌侧或背侧缘骨折, 造成骨折的原因通常是由于高能量损伤, 常为粉碎性骨折, 可累及关节面。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骨折复位、固定好坏有直接关系, 以往常用的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可使大多数患者得到满意结果, 但由于石膏不具有伸缩性, 只能提供侧方压力, 在轴向牵引力方面石膏固定则无法提供。因此, 石膏固定只能对骨折的成角畸形起到纠正和稳定作用, 对桡骨轴向伸缩无辅助作用。而桡骨远端骨折往往是粉碎性骨折, 骨折端多缺乏可用于对顶的支点, 恢复过程中在腕部肌肉收缩力的作用下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断端移位的现象[3]。
外固定支架是近年来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常用方法, 较传统石膏固定具有不干扰屈伸肌腱活动的优势, 且外固定支架具有纵向牵引力, 可矫正掌背侧移位, 能够有效维持患者桡骨远端正常腕部力量, 有助于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4]。
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89%, 说明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优于石膏外固定, 且有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显著, 且有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占朝澎, 金卫军, 王帮略.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与早期康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0, 8 (3) :169-171.
[2]王晶石.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J].当代医学, 2010, 16 (24) :76-77.
[3]王红.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 2013, 34 (8) :1448-1449.
远端关节外骨折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2月-2013年2月, 于我院经确诊为该类骨折患者66例。年龄在33~62岁, 平均年龄为 (45.2±4.2) 岁。其中男29例, 女37例。交通致伤者含31例;跌伤者含20例;腕部砸伤者含9例, 高处摔伤者含6例。将所有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33例) 和对照组 (33例) 。观察组中, 男14例, 女19例, 年龄在33~61岁间, 平均年龄为 (44.8±2.7) 岁。交通致伤者含15例;跌伤者含10例;腕部砸伤者含5例, 高处摔伤者含3例。对照组中, 男15例, 女18例, 年龄在34~62岁, 平均年龄 (45.3±1.5) 岁。交通致伤者含16例;跌伤者含10例;腕部砸伤者含4例, 高处摔伤者含3例。两组病例于以上资料中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和石膏外固定法治疗。主要为:对骨折患者实施局部麻醉, 待成功之后于C臂透视之下对其患处实施手法牵引复位操作。之后给其实施腕关节石膏外固定法处理。观察组实施AEFLIF。主要为: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仰卧位, 于C臂透视下手法复位, 待位置满意之后取前臂中立位。稍旋前20°~30°。确保关节在中度牵引之状态。之后使腕关节尺偏并稍屈曲。于第二掌骨背外侧之中点及基底部位分别做一个长度大约5 mm纵切口, 间距依钉夹为准。分离出软组织至骨面, 放置好螺钉套筒。于套筒保护之下钻孔置进第一枚螺钉, 使方向和骨干垂直, 和手背偏桡侧角度成45°, 深度大约10 mm。通过模板于其第二枚掌骨远端置进螺钉并穿透对侧皮质为可。距离骨折线之近端3~4 cm确定好远端钉夹位置。于桡骨干, 桡背侧之中轴钻孔同时拧入一枚桡骨螺钉。同法确定出第二掌骨之近端钉夹部位后开始装配近端螺钉。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以及肌腱。于C臂透视下, 首先定位好远端之双球关节, 使其位于头和月关节水平线之上。锁定好远端钉夹, 之后牵引复位, 待位置满意之后可锁定近端处钉头和双球关节。如桡骨远端相应高度或者尺偏角等情况恢复不满意, 则说明牵引不够。则可以外固定支架之远端模块中牵开装置实施调整直到满意为止。安放好外固定支架, 让其距离皮肤约10~15 mm, 之后再拧紧钉夹。C臂正、侧位透视表明骨折对位对线位置良好之后, 保持牵引。旋转凸轮轴同时锁定双球关节。以旋紧固定延长杆方式施加恰当牵引力。
1.3 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标准为: (1) 优:骨折腕关节和骨折解剖复位及患者前壁相应活动情况都正常[2]; (2) 良:患者骨折基本复位, 桡骨远端关节面掌之倾角和尺偏角和健侧比差别<10%。桡骨没有短缩现象, 腕关节活动受限。前臂旋转相应活动能力没有明显受限; (3) 可:桡骨远端关节面掌之倾角和尺偏角和健侧比差别为10~30%间。桡骨短缩<5 mm。腕关节活动和前臂旋转相应活动能力受限; (4) 差:桡骨远端关节面掌之倾角和尺偏角和健侧比差别>30%。桡骨短缩>5 mm。腕关节活动和前臂旋转相应活动能力受限较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 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个组别经不同治疗术式后疗效对比
由结果可知, 观察组治疗后优18 (54.5%) , 显著优于对照组10 (30.3%)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良、可、差数据和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观察组总体手术效果和对照组疗效相当, 但观察组恢复至尽可能好情况更加完美, 具有积极临床意义。见表1。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个组别不同治疗术式后患者情况对比
由结果可知, 观察组治疗后掌倾角 (8°~17°) , 尺偏角 (16°~26°) , 骨折完全愈合时间 (10.3±0.7) 周, 和对照组数据相比, (5°~10°) 、 (10°~20°) 、 (8.2±0.3) 周,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两个组别恢复情况基本相当。见表2。
3 讨论
腕关节于全身关节之中最为重要, 若治疗不当易使得腕关节产生慢性疼痛及僵硬, 严重时可影响患者手功能[3]。骨质结构相应解剖复位为恢复及保障其功能最为重要之基础。具体内容包含恢复患者桡骨关节面的高度和完整性以及尺偏角和掌倾角[4]。桡骨远端发生粉碎性骨折涉及主要病理变化含有:桡骨远端皮质骨粉碎和骨松质压缩及局部骨量发生缺失以及桡骨轴向发生缩短[5]。此外还有失去正常的掌倾角及尺倾角等。传统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之后, 因无装置以抗肌肉力, 易发生再次短缩和移位, 以及腕关节掌倾角及尺偏角减小, 严重时会引发永久性伤残[6]。本文通过对患者实施AEFLIF法加以治疗, 观察组治疗后优18 (54.5%) , 显著优于对照组10 (30.3%)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良、可、差数据和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掌倾角 (8°~17°) , 尺偏角 (16°~26°) , 骨折完全愈合时间 (10.3±0.7) 周和对照组数据相比, (5°~10°) 、 (10°~20°) 、 (8.2±0.3) 周,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由于桡骨远端发生波及至关节面类粉碎性骨折, 通常会伴有一定程度骨质疏松。若单纯实施切开复位预计恢复理想复位情况通常存在困难, 且若骨折是严重粉碎, 勉强复位时断端因缺乏相应骨质支撑, 容易形成高度丢失。以外固定支架加以撑开固定, 通过腕关节四周韧带和软组织合页牵引作用, 能够有效恢复好桡骨高度, 从而提紧桡骨四周肌肉及肌腱, 产生骨折内夹板, 让折块发生聚拢性折复位[7]。所以若X线于检查之中显示不定征象之时要实施外固定支架加以治疗。
综上所述, AEFLIF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可以较好恢复患者腕关节面至平整, 且有着复位良好和固定性可靠, 及疗效满意和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
参考文献
[1]陈飞, 杨林, 杨成胜.克氏针立体交叉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3, 21 (2) :44-45.
[2]欧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33) :116-117.
[3]张峰.手术结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10 (1) :148-149.
[4]袁国松.掌侧T形钢板加人工替代骨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J].吉林医学, 2012, 33 (33) :7311-7312.
[5]陈建军, 王梅生, 周斌.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几种治疗方法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 2012, 14 (12) :1521-1523.
[6]陈鹏, 刘文和, 陈家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累及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 2012, 20 (11) :38-40.
远端关节外骨折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7例, 男29例, 女18例, 年龄25~67岁, 平均48.6岁。致伤原因:摔伤6例, 高处坠落伤23例, 交通伤18例。左26例, 右21例, 按照AO分型:C2型19例, C3型28例。本组患者8例为开放性骨折, 其余均闭合性骨折, 伤后到治疗时间0~11 d。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常规消毒, 患肢外展于手外科侧台上, 上气囊止血带, 在腕背桡侧段向近端延长切口, 在拇短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进入, 在桡骨远端6cm切开拇长伸肌的筋膜管, 完全暴露桡骨远端关节面, 避开桡神经浅支, 显露骨折端及移位的骨块。探查桡骨远端塌陷及粉碎情况, 直视下整理复位大骨折块, 尽量恢复解剖关系, 选择合适长度的T形或斜T形钢板, 骨折近端骨干上应有3孔用于拧入螺钉固定。钢板据桡骨形态预弯, 放置时注意横板边缘要低于桡骨关节面约3 mm, 特别注意维持关节面平整, 直视下避免横板上的螺钉打入关节内 (顺掌倾角的方向打) 。横板上螺钉视具体情况不一定全部打满, 否则易不稳而松动。依据骨缺损范围及形状取自体骼骨块或同种异体骨修剪合适后嵌入支撑植骨, 重建桡骨远端解剖形态, 关节面仍有较多碎骨块, 然后距离骨折5 cm垂直桡骨干打入2枚3.0 mm带螺纹半针, 远端也选用2枚带螺纹半针, 直径2.0 mm, 进针点为第二掌骨近端及干骺端, 操作中避免损伤第一背侧骨间肌及桡动脉手背支。牵引复位骨折, 恢复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倾角, 复位满意后安装连接装置固定, 固定时适当屈曲腕关节即可。
1.3 术后处理
术后第2 d换药, 拔除引流橡皮条, 常规抗菌素预防用药3~8 d, 肿胀明显者抬高患肢体位并用20%甘露醇消肿, 术后即可手指的功能锻炼, 定期复查X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 一般8~12周拆除外固定支架, 加强腕关节功能锻炼。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8~14个月, 平均10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 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时间最短3个月, 最长8个月, 平均4.6个月。术后桡骨纵轴长度恢复, 掌倾角为5°~15°, 平均11.5°;尺偏角为16°~27°, 平均21°;术后腕关节功能采用Dienst评估标准[1]优:无疼痛, 关节活动不受限, 功能无损伤, 握力同对侧, 掌屈或背伸减少小于15°, 共24例。良:偶尔疼痛, 剧烈活动受限, 功能及握力接近正常, 掌屈或背伸减少15°~30°, 共16例。可:经常疼痛, 工作时活动轻微受限, 功能及握力减弱, 掌屈或背伸减少30°~50°, 共5例。差:持续疼痛, 正常活动受限, 功能及握力明显减弱, 掌屈或背伸减少50°以上, 共2例。优良率为85.1%。
3 讨论
3.1 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优点
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常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切开钢板内固定, 术中钢板固定困难, 术后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外固定支架基于骨折的韧带整复作用来实现解剖复位, 采用此种方法治疗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操作简单并且可以很好地恢复桡骨长度和尺偏角[3]。因术后可以早期行关节及手指功能锻炼, 腕关节及手部功能恢复比较满意, 创伤小及相对费用低。
3.2 手术的适用证
(1) 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2) 手法复位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或复位后单纯外固定或内固定不能维持骨折稳定者。本组病例术中因关节面粉碎性骨折单纯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 无法使关节面达到完全平整或无法维持桡骨长度和尺偏角, 仅能将大骨折块起到固定及维持部分桡骨长度, 而单纯使用外支架闭合撬拨或牵引外固定, 很难达到较好的骨折复位, 我们运用外固定支架联合T型钢板+植骨治疗, 既达到重建桡骨的解剖结构又恢复腕部功能, 疗效满意, 是治疗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行方法。
参考文献
[1]Dienst M, Wozasek GE, Seligson D.Dynamic external fixation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J].Clin Orthop, 1997, 338:160-171.
[2]俞秋纬, 陈一鸣, 沈强, 等.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J].中国骨伤, 2007, 20 (1) :51-52.
远端关节外骨折 篇9
【摘 要】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分为小夹板固定组40例和外固定支架组40例。结果:小夹板固定组复位后复位后、复位后1个月、复位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均优于外固定支架组,小夹板固定组治疗后2个月、6个月优良率均高于外固定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粉粹性骨折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架;小夹板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070-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pproach effect of distal radius comminuted fracture by external fixation and small splint fixation,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wo methods of treatment were compared,which was provided gist for clinical data.Method The 80 cases clinical data of distal radius comminuted fracture,which was to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small splint fixation group 40 cases and external fixation group 40 cases. Result The palm angle、ulna angle of small splint fixation group after restoration、after restoration 1 month、after restoration 6 month were better than external fixation group,the excellent of small splint fix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2 month、6 month were higher than external fixation group,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distal radius comminuted fracture by small splint fixation are obviously,which is to be used.
Keywords:distal radius comminuted fracture;external fixation;small splint fixation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上肢骨折的常见类型,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骨折端的骨质受到外力作用发生骨质粉碎和压缩,进而出现骨折端的缩短,影响患者预后腕关节的功能[1]。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的固定措施是保证患者预后功能恢复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临床资料分析,拟探讨有效固定的方法,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外固定支架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4~76岁,平均(52.41±4.48)岁;受伤时间最短1h,最长36h,平均(6.15±3.08)h;A3型19例,C型21例。小夹板固定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0~78岁,平均(56.41±5.20)岁;受伤时间最短3h,最长32h,平均(5.45±3.95)h;A3型16例,C型24例。两组患者均无血运和神经功能障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及AO分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小夹板固定法 局部麻醉,助手双手扣住肘关节,术者双手扣牢患者手背,同时中等力度拔伸牵引4~6min,短缩畸形纠正后术者双手拇指用力按压桡骨骨远端掌侧或背侧,增大骨折处向背侧或掌侧成角,双掌自掌背侧、尺桡侧对向叩挤骨折,在持续牵引下使腕关节适度背伸或曲腕,使腕关节平整。复位后,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采用4块小夹板外固定于腕关节于尺偏,掌屈、背伸或中立位,三根扎带捆扎固定,患肢悬吊于胸前。
1.2.2 外固定支架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第2掌骨背侧基底部,垂直于掌骨长轴,与冠状面成0-20°角切开皮肤,暴露第二掌骨,鉆孔拧入螺钉1枚,定位第二掌骨远端切口,置入第二枚螺钉;按连接杆长度,在骨折线近端桡骨背侧中、下段钻孔拧入螺钉2枚,安装固定杆,闭合复位骨折端,C臂机下透视调整骨折复位及固定针深度,正侧位位置满意后锁紧螺母关节。
1.3 观察指标 观察复位前、复位后、复位后1个月、复位后6个月骨折对位的掌倾角、尺偏角。依据Dienst[2]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将功能评定为优、良、可、差,比较治疗后2个月、6个月时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1.4 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间差异分析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间差异分析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上述80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腕关节恢复情况进行病例随访,随访时间至术后6个月。对比分析复位前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丢失情况,发现两组患者复位后尺偏角丢失、掌倾角丢失恢复状况良好,复位后1个月、复位后6个月,外固定支架组患者骨折位置有小部分丢失,骨折有轻微再次偏移,表现为尺偏角和掌倾角丢失变小,但是按照骨折复位标准判定,仍在骨折复位范围之内。复位后、复位后1个月、复位后6个月两组患者尺偏角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1个月、复位后6个月,两组患者掌倾角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夹板固定组掌倾角丢失要小于外固定支架组,表明小夹板固定组疗效要好于外固定支架组。
应用Dienst评估标准分别对治疗后2个月、6个月分别两组患者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评分等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小夹板组治疗的优良率高于外固定和支架组。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评分等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桡骨远端粉粹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中损伤严重的类型,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这部分人群骨密度降低,且多患有骨质疏松症,一旦发生骨折,多成粉碎性骨折,常常累及关节面,桡骨缩短是最主要的畸形改变[2]。桡骨缩短后,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受限,关节面不平整,日后会造成腕关节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桡骨缩短后,将导致尺偏角、掌倾角发生异常,故桡骨粉粹新骨折的治疗,应尽早尽可能恢复患者的桡骨正常的生理解剖结构[3]。桡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腕关节的固定、复位都十分困难,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与选择何种治疗方式密切相关,为了使患者的腕关节完整度及其功能更好的恢复,选择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4]。
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要长于小夹板,同时外固定架牵引撑开力大,使得断端因为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愈合稳定时间延长。骨折部位固定期及固定架拆除初期,患者腕关节大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功能锻炼,并且恢复过程延长且相对痛苦[5]。骨折部位通过手术被固定在钢针上,因为掌骨较细,远端不易固定,这时只有软组织的夹板起到固定作用,较易造成骨折再移位,而且由于固定时间长,钢钉容易造成感染,从而使关节僵硬,腕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外固定支架费用昂貴,手术要求高,基层医院开展起来还有很大的困难[6]。
患者骨折复位后采用小夹板固定,虽然小夹板容易松动,松紧度掌握有些困难,但是只要患者及家属密切配合,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就可以较好的固定骨折部位。本研究表明虽然在治疗早中期,骨折部位可能会有轻微移位,但是在合理范围内。实施小夹板固定后,患者的腕关节大多在1-2个月后恢复良好,且小夹板固定操作简单,无需手术切开,软组织损伤少,不良反应小,痛苦小,患者有较好的依从性。同时夹板自身的重力对肌肉组织和骨骼产生垂直压迫限制骨折松动,释放成骨细胞对骨折愈合起促进作用[3],临床疗效较好。
桡骨远端骨折损伤往往比较复杂,固定方式的选择要针对患者骨折类型、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治疗要求,依此综合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本研究表明,复位后1个月、复位后6个月,小夹板固定组掌倾角丢失要小于外固定支架组,表明在挠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腕关节中后期的功能恢复方面,小夹板固定治疗效果要优于外固定支架。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
[2] 向乾彬,范海泉,黄海讯.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J]. 临床骨科杂志,2012,15(2):188-189.
[3] 张继春,马海民,李小东,等. 应用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J].河北医药,2010,32(3):297-298.
[4] 王虹,丁焕文,涂强,等. 带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2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26):2652-2653.
[5] 邓志龙,张晓星,王强,等.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动态及静态外固定支架治疗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2,14(4):333-336.
[6] 单方军,李建浩.小夹板固定与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6):550-551.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患者, 男14例, 女9 例;年龄25~72岁。跌伤18例, 车祸伤3例, 砸伤2例。骨折按AO分型, B2型3例, B3型4例, C1型8例, C2型5例, C3型3例。除2例开放骨折外, 其余均为闭合骨折。
1.2 治疗方法
在臂丛麻醉下, 仰卧位先行闭合手法复位, 纠正侧方移位、成角及缩短畸形。助手维持牵引下, 腕关节尺侧加垫, 保持腕关节尺偏稍掌屈位, 自第2掌骨背外侧基底部小纵切口, 通过模板与掌骨额状面成30°角垂直掌骨纵轴钻孔, 通过模板置入远端掌骨螺钉。在骨折线以上4~6cm 处垂直桡骨干置入2枚螺钉, C型臂X透视, 如骨折部相对稳定者, 则置入超腕关节支架固定。如骨块复位不满意或局部关节面塌陷者先经皮克氏针进行撬拨复位, 如撬拨复位满意, 则经皮从桡骨茎突斜向近端髓腔, 必要时再从 Lister结节背侧近端掌侧皮质再穿1~2枚克氏针;如穿针后仍不稳定, 可经过尺骨远端斜向骨折远、近端各穿入1枚克氏针, 利用尺骨支架稳定骨折。同时行超腕关节固定支架固定。如骨折粉碎爆裂、向掌背侧移位不稳定者, 先予闭合复位, 外固定支架牵引固定, 以恢复其长度和掌倾、尺倾角, 然后用小夹板外固定。对于有下尺桡关节脱位或不稳者, 应用尺骨弓固定。术后第2 天开始做手指屈伸和前臂旋转活动, 定期复查。术后3~4周松开支架球关节以锻炼腕关节屈伸功能。根据X片结果, 术后6~8周拆除外固定支架, 进行腕关节的功能锻炼。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优:骨折愈合, 无畸形, 腕关节活动自如, 无肿痛, 握力正常;良:骨折愈合, 无畸形, 无肿痛, 腕关节轻度活动受限, 可满足日常生活工作;中:骨折愈合, 有畸形, 遗留有关节疼痛, 活动部分受限, 可满足日常生活;差:骨折愈合, 遗留畸形, 活动时肿痛, 活动范围小, 影响日常生活[1]。
2.2 治疗结果
23例患者, 随访6~16个月, 全部骨性愈合。按上述标准, 优16例、良5例、可2例, 优良率91.3%。
3 讨论
3.1 不稳定性骨折的诊断标准。
笔者以《腕关节外科》为标准[2]: (1) 桡骨远端骨折背 (掌) 侧皮质粉碎, 关节面移位大于2mm; (2) 掌倾角向背侧倾斜超过20°~250°; (3) 桡骨短缩大于5mm; (4) 复位后不稳定, 易发生再移位。
3.2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骨折, 大部分经闭合复位, 石膏或夹板外固定而愈合。
但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由于骨折粉碎或松质骨压缩, 以及前臂肱桡肌的作用, 无法维持复位后的位置, 日后多留有畸形或功能障碍。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必须使桡骨远端恢复至原来的位置, 使掌倾角、尺偏角恢复至正常范围, 下尺桡关节分离得以纠正, 桡骨缩短得到恢复。腕关节达到其生物力学要求, 术后各种并发症可减至最少。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灵巧、球形方向关节能作360°旋转, 可作多方向调节, 能及时、精确、方便地矫正各种移位。在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过程中可克服前臂的肌肉作用, 有效地维持骨折复位。延长作用呈持续牵引, 克服了缩短, 可恢复桡骨远端掌倾角和尺偏角。支架固定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腕关节功能可较早恢复, 从而可消除关节僵硬和避免Sudeck’s骨萎缩的发生。
3.3 外固定架治疗的术中并发症是桡神经浅支损伤, 本组虽未发生, 但术中近端固定针自肱桡肌和桡侧伸腕肌间隙穿入时, 一定要注意保护。
术后主要是针道感染[3], 嘱患者每天用碘伏消毒针孔, 近年来随着支架设计与穿针方法的改进, 及操作技术的提高, 并发症发生率已日趋减少。其他并发症如握力下降、手腕僵硬、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等与外固定架过度牵引有关[4], 外固定架使腕关节于功能位而不过度牵引, 手指活动更容易, 也有利于拆除外固定架后腕关节活动尽早恢复。
摘要: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及分析。方法:自2007年12月-2011年12月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3例。患者仰卧, 臂丛麻醉生效后, 在C型臂透视机帮助下完成骨折初步复位, 然后安装外固定支架再复位。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 随访6~16个月, 平均8个月。术后5~10周去除外固定支架, 平均7周。关节功能根据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6例、良5例、可2例, 优良率达到91.3%。结论:外固定支架可较好地维持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 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桡骨远端骨折,固定
参考文献
[1]贾子超, 杨建中, 刑国宽, 等.外固定架结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1例 (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20 (8) :550.
[2]于胜吉, 蔡锦方, 主编.腕关节外科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49.
[3]傅中国, 姜保国, 张殿英, 等.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外固定架的应用和临床观察 (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1, 8 (6) :55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