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教学

2024-10-04

景观设计教学(共12篇)

景观设计教学 篇1

摘要:基于了解《景观设计》课程实践环节实施的现状, 采用抽样调查对其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及项目式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等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景观设计》课程实践环节对促进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不够、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分析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项目式教学在《景观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中应用的目标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景观设计,课程实践环节

基于了解《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教学的现状, 不断寻求该门课程如何将专业理论与实践良好的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并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特征以及当前我国景观设计专业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采用项目式教学开展课程的实践教学。通过对该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 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促使艺术设计教育面向实际、面向市场。基于该目的采用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 就以往《景观设计》课程实践环节设置的是否必要、是否合理等问题, 以及将项目式教学运用到《景观设计》课程实践环节后学生普遍渴望进一步完善的教学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以下是有关问题的阐释。

一、《景观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中的主要问题

在整理问卷调查数据资料及以往教学成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要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重新调整、改革。

(一) 实践环节课程教学目的中的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环节安排上虽然早已认识到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也制定了实践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 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不够全面, 其实践环节课程教学目的的主要问题有:

1、只注重对专业技术知识的强化。

抽样调研显示, 学生在对实践环节课程教学的期望上, 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对单纯的某一项专业技术知识水平的提高, 而更多的则在教师对于项目的引导方式上有所渴求, 这实际上是反映出教师明确教学目的的同时过于注重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 而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只注重对作业完整性的强调。

传统的教学目的仅仅是通过实践教学, 使学生掌握景观设计的专业知识, 并熟练运用, 从而反映出对作业以某种手法与专业知识熟练的结合成果完整呈现出来的片面性, 容易在教与学方面均产生过于看重作业结果, 忽视制作完成的过程。

(二) 实践环节课程教学内容中的问题

通过抽样问卷调查的形式我们了解到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例如:实践环节中课外实践考察不足、对于优秀的实际案例介绍不足, 以及理论知识事实是与实践结合不足等。这些也说明了学生在接触专业课后是很希望以更多、更灵活、不同形式的实践来完成课题, 可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却较单一、涉及面也较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过于抽象。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内容时常会谈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景观设计》课程中内容要求也是如此:教学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以理论为基础, 如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方法, 及植物的相关知识点的讲述, 结合对应实践练习, 将二者融合, 提高设计能力。具体实施是先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 再布置同一课题以实际操作的方式独立完成, 这种形式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内容与实际操作内容分隔的比较清楚, 事实上如何在课题完成的过程中运用到理论知识是值得在教学内容方面展开思考的。

2、作业课题内容缺乏选择性。

进入专业学习阶段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学生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而课题内容缺乏选择性、较单一的情况往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平高低不一、在刚接触阶段对专业课的认识也不足、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也是多少不齐的, 因此, 同一的课题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习者, 而最大程度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是教学工作的重点。

(三) 实践环节课程教学方法中的问题

《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实验、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 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为目标的, 针对这个目标实际的教学方法运用实施的还很不够。其实践环节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知识讲授与实践练习缺乏交叉性。

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在多数的课程中占有主要的地位, 某门课程的实践环节也是独立于讲授理论知识以外的训练与实践, 二者通常是以前后顺序的时间关系发生在同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 由于片面的理解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独立性, 教师往往在进入实践环节后没有过多的将前面讲授的理论知识点贯穿在学生的实践练习中, 而是让学生“自我消化”, 强调形式上的实践独立性, 忽略了合理教学方法的运用。

2、学生实践时缺乏“个性化”的学习。

由于教学中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和训练与实践式方法相对独立的运用, 会使学生在没有教师实践引导的情况下按常理的依照讲授内容及要求完成自己的实践课题, 而讲解内容的同一性使这种“按常理走”的结果则是教师可预见同样的成果, 就好比是教师指定了一个目的地, 所有的学生都选择同一条道路前往, 而非寻找不同的途径抵达, 这不免使艺术设计的教学缺少了更多的活力和创造力。

二、项目式教学在《景观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中应用的必要性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抽样调查中也发现许多学生对于项目式教学在《景观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中应用的必要性都是予以肯定的, 对自身的专业、技能等方便可以起到更好的强化作用, 同时也具有培养多重能力的可能。

1、更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中容易发现问题并主动的探寻原理。在《景观设计》实践环节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导入项目任务, 可以摆脱传统的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讲授式课堂教学形式, 主张以学生学习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 学生通过完成教学项目, 能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1], 既掌握实践技能, 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既学习了课程, 又学习了工作方法, 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交替进行, 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潜移默化的改变从前“跟着老师走”的学习方式,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设计项目的引入, 主动的发现并解决问题能更好的提高学习积极性。项目式教学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通过这种形式来进行实践教学, 使学生在实践中习惯于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尽可能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完成该项目的同时可能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在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中享受自我创造成功的快乐, 在快乐中感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转而更加关注教学过程, 从而改变对传统教学的理解, 培养自主的学习方式。项目式教学运用在《景观设计》课程实践环节当中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可以预知的结果,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 最终得到这个结果, 这一重心是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 同时反映出教师不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辅导者。简单来说, 就是项目式教学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 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4、整个项目的完成实际是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更好的与市场联系、关注社会需求。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为专业技能服务, 课程实践环节的设置可以提供提高专业技能的空间, 在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融合了《景观设计》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同时也能将其它多门课程的知识运用其中, 如果能将市场实际的竞标项目导入进来,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用专业与技能的综合能力, 同时可以使学生将设计与市场相联系, 培养关注社会需求的敏锐洞察力。

三、项目式教学在《景观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中应用的目标与措施

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容易与社会需求脱节, 为更好的实现学校和社会的无缝对接, 将专业课的重心部分调整到课程的实践环节,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使实践环节的课程流于对某种技法技术运用的表面。然而, 《景观设计》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要求在注重对专业技术知识强化的同时, 更要培养综合能力;在注重某种技术表现设计结果的同时, 更要关注设计过程和设计思想。

基于对《景观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项目式教学在《景观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中应用必要性的阐述, 提出项目式教学在《景观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中应用的基本措施如下:

1、同时注重专业技术知识与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新时期的艺术设计专业是以市场为中心,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 社会对景观设计专业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大。在社会上专业技术培训机构琳琅满目, 对熟练掌握某种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早已不像从前那样稀罕, 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真正有创意的设计却求知若渴, 这也体现出我国的景观设计行业在发展, 与市场相结合使本科院校的教学也应及时调整:要以教授专业技术知识为基础, 以培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方法, 以提高广义的设计能力为目标。

2、以团队完成, 并在最初就制定处理一个项目全过程的计划。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可以根据自由组合或教师引导的选择性组合来完成同一个项目, 在确定项目课题后以组为单位制定出一套如何完成该项目的计划书, 根据各组制定的计划来进行项目的合作, 每个人在团队中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不同的作用, 同时为相互学习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协调团队关系, 这些知识也是专业课本上没有的, 是附加能力的培养。这种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也能够很好的调动学习积极性。

3、项目课题的确定可以有选择性和真实性。项目式教学在《景观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中的应用首要问题是项目课题的选定, 传统的专业课课题的确定多数是一个项目, 每个人不管有没有兴趣都得做这个, 而项目化教学为了最大化的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创造力可以提供多个项目课题进行选择, 每个团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课题;其中以导入市场实际的竞标项目为佳, 以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需求的敏锐洞察力, 将设计与市场相联系, 同时也可以检验学生掌握专业与技能知识的程度如何, 从而调整今后的学习。

4、在自主选题的背景下, 提倡“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更多的活力和创造力因素, 《景观设计》课程也不例外, 特别应该体现在实践环节当中。在自主选题的背景下, 制定出不同的实施计划;在明确大方向的要求之后, 制定出不同的具体方案, 实际上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采用不确定的学习方法, 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 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 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中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 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如何具体实施, 逐渐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

5、更加注重项目创作过程, 而不仅仅是结果。项目式教学在《景观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中的应用一般体现在五个教学阶段:明确设计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以及归档或应用, 这五个阶段前四个阶段都是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 通过这些阶段的工作, 项目得以实施并取得成果, 其中不断探索团队的组合方式、讨论项目课题的确定、尝试如何制定项目完成计划、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现的种种问题, 以及探讨自我评估的形式和展现方式等, 使教师和学生都从对项目成果的关注转移到对项目创作过程的关注上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 还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 可以进一步实现《景观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内容, 最大化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2]的培养,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法探索[J].美术大观.2012 (02) :179-179

[2]包蓉.项目教学法在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J].大舞台.2012 (12) :244-245

景观设计教学 篇2

gzslhxx-hjd

一、教材依据

该课程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第5课《白杨》。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标还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白杨》一课时,设计了“质疑--解疑--精读”三个主要环节,就是力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又为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很好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多积累,引导学生重感悟、重内化,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三、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学生对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了解甚微,所以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个难点。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

(二)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分析,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抓住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小组交流、观看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爸爸的话,从中了解到爸爸介绍白杨的三个特点。

(三)技术准备:本教学活动策划是以文本资源(教材)为主,同时积极利用课外资料和图片平台进行有机地整合,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1、利用课外资料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戈壁环境的恶劣,来进一步感悟白杨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戈壁滩上还生长的高大挺秀,说明白杨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极强。

2、充分利用课外资料,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过去,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从而更好的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决心。

(四)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的研究说明:

1、在讲课之前,请学生了解爸爸、妈妈是怎样工作的。

2、通过收听广播、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新疆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3、利用多课外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有效的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本课教学过程设计:

这是一篇借物写人的文章,作者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是写人,是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作者先简笔勾画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礼赞白杨坚强不屈、生命力强盛的内在品格,最后写小白杨迎着风沙茁壮成长。这是文章的一条明线。然后写爸爸,先写爸爸看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再写爸爸严肃地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最后写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这是人物神情变化的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如何处理呢?怎样才能不顾此失彼呢?我选择了前半部分重点抓明线,突出白杨的形象;后半部分重点抓暗线,突出边疆创业者的形象。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2、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引疑推导法;情感体验法。

2、利用课外资料和图片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悟爸爸的言行和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热情歌颂建设者不畏艰苦创业的精神,它不仅表现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培育下一代边疆建设者的精神上。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白杨的三个特点,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爸爸两次陷入沉思的内容 。

七、教学准备:新疆、戈壁资料。(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人烟,到处是石头、沙子。一刮起风来,天是黄的,地是黄的,到处是风沙,让人睁不开眼睛。)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一辆开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同学们,你们见过戈壁吗?图文理解戈壁滩的景象。

1、  师提问:有什么感受?(生:荒凉,没有生机)你来读一读书上描写戈壁的段落。(指名读○1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二)师:戈壁滩上的卫士指的是什么?(生:白杨树)白杨树有什么特点?默读课文,用概括性的词语写在书上。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

1、第○3自然段:高大挺秀

2、第○14自然段:易种植,适应性强

3、第○14自然段:坚强不屈(学生找出爸爸说的话,且读出白杨树的特点。)

(三)白杨树在恶劣的环境下怎样生存的?(生:第○1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这说明什么?(生: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品格。)

(四)齐读这段话,师问:这段话是谁说的?这句话包含了几层意思?(生1:这段话是爸爸说的;生2:包含了两层意思)

(五)师:爸爸是在介绍白杨树,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这是孩子们所不能理解的,孩子们知道什么?找有关的句子读读。(○16自然段中的三个知道)

1、讨论:孩子们不知道什么?

A、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B、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上学?

C、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地方?

2、 你对新疆了解多少?(资料)

师小结:新疆是个干旱少雨、沙漠面积较大的地方,为了改变新疆的面貌,有许许多多的建设者扎根新疆,开发新疆,建设新疆。

(六)爸爸在表白什么呢?(自己也像白杨一样,扎根新疆,建设新疆,想让孩子做建设新疆的小白杨,自己做大白杨)

师小结:作者在赞美白杨,更在赞美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

(七)师导:是的,在千千万万个像爸爸、妈妈这样的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把茫茫的大戈壁变成了一片片的绿洲。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让学生小组交流,想一想孩子们不知道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八)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问: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爸爸又陷入沉思,课文中两次写爸爸陷入沉思,联系上下文想象爸爸这两次陷入沉思在想什么?

(一次:想自己,想过去;二次:想过去,想未来)

问:突然他们的嘴角浮出一丝微笑,为什么?这又说明什么?(未来新疆建设者正在成长,后继有人)

(九)学习这篇课文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习白杨树,学习建设者)

师小结:白杨树的品格也正是建设者的品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十)作业:通过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或者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情况。

板书设计:                 (借物写人)

白杨                         建设者

高大挺秀                      扎根边疆

适应性强                      教育下一代

坚强不屈                      共建边疆

歌颂建设者们服从祖国耍要的爱国情怀

九、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默读速度提高了,与此同时,概括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在小组活动中,能够通过讨论、交流了解了白杨的特点,觉得白杨确实了不起,叫人敬佩。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通过朗读体会爸爸的心愿,对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另外,学生收集资料是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了。

在教学白杨内在品格时,我通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描述渲染、感情朗读四个步骤掀起教学高潮。结束时我让学生由边疆的白杨联想到身边的“白杨”,由大白杨联想自己这些“小白杨”,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何处讲解,何处启发,何处朗读,何处讨论,何处留下“教学空白”,都作了精心设计。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了。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争做到启发性语言循循善诱,讲解性语言有条不紊,描述性语言绘声绘色,赞扬性语言激情昂扬,我用饱满的感情感染学生,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了“入境”、“悟神”的最佳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出白杨精神的可贵,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图案设计》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能够灵活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经历收集、欣赏、分析、操作和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典型图案设计意图的分析,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各种图形变换设计组合图案。

难点:将基本图形创造性地应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变换,设计出和谐、丰富、美观的组合图案。

教学过程

1.赏一赏(情境展示,知识再现)

教师用电脑演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形,回忆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用美丽的图片捕捉学生的眼睛,帮助学生回顾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

2.找一找(追根溯源,掌握本质)

教师用电脑演绎基本图形经过不同的变换后得到组合图案的过程,归纳共性:(1)形状不变,大小不变;(2)变换前后,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学生观察图形,将基本图形从组合图案中分离出来,并说出此基本图形的变换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图形,学生认识到图形变换的本质是“简单图形的复杂变换”。用几何画板直观地演示出图形变换的奇妙与美丽,学生感受数学的生动、灵活和美妙,创作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3.炫一炫(小试牛刀,情感分享)

教师展示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设计的组合图案。

教师提出问题:①请你介绍你这幅图案是由什么基本图形经过怎样变化得到的;②还有其他变换方法吗?③你还能设计出其他更为漂亮的图案吗?④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和做法。

学生展示其搜集到的组合图案并辨析图案。

教师归纳图案设计步骤:(1)选取基本图形(不要过于复杂);(2)依据各种变换的基本性质设计图案。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画一画(动手实践,学以致用)

教师:小芳想为自己的房间换上新的墙纸,你可以帮她设计一下墙纸吗?

学生分组进行图案设计。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为学生创造了与人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与人交流,集思广益。

5.比一比(民主评价,理性建构)

教师:请同学们展示你们各自所确定的基本图形及变换出的组合图案,简要说明在你的图案设计中运用了哪些图形变换?

教师找5~8组学生代表展示设计成果,说出作品的设计技巧和优胜之处,最后全班学生用表决器选出三幅最优的作品。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展示其创作成果,在促进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增强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意识。

6.结一结(自我小结,体验成功)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图案设计的关键,即选取简单的基本几何图形,通过不同的变换组合出丰富的图案。学生通过填写作品评价量表掌握图案设计中蕴含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

教学设计:浅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用多种方式联旧引新, 精于开头、吸引学生铺垫搭桥, 自然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通常要遵循: (1) 有针对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 怎么学, 为什么要学。 (2) 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入胜, 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 (3) 有艺术性。新颖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这是老师导入设计能力的综合体现。 (4) 有效益性。导入新课, 不能喧宾夺主, 而是要在短时间内起到知识连接作用, 要有实效。这些环节在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大, 其作用却是非同小可, 关系到本堂课的成败, 关系到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态度的基础上,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实际条件采用了直观导入法、角色表演导入法、背景知识导入、对比导入、游戏歌曲导入、利用电教媒体导入等等。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为新课的导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精心设计课堂例句

例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例句的选择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决不可忽视。例如讲解词或词组之间的差别时, 不能一味地只从教参书上把例句照搬到课堂教学上。作为高中教师, 可以选择一些代表的例句, 让学生能很快的理解例句所包含的知识点。巧妙灵活地设计课堂教学中的例句。例如:

例句 (1) 是在讲解同音异形词时所用的例句, 该句巧妙的运用了同音异形词“threw”, “through”。“threw”在此处是一个动词, 作为句子的谓语。用“through”虽然在此处也是一个动词, 但表示的是通过中间的传递, 有利于学生的记忆。例句 (2) 通过结构简单的句子呈现了让学生辨识的词和词组———“look for”, “find”和“find out”。“look for”表示寻找的过程, “find”表示寻找的结果, “find out”表示寻找的最终结果。例句 (3) 用短短一句话呈现了不定式充当主语和表语的用法, 有利于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to see”呈现了不定时充当主语, “to belive”呈现了不定式充当表语。例句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见且具有语用价值的媒介, 它联接教师信息源与学生信息接受库两个语言空间。但是它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 更深入地研究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语言交际技巧。此外,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英语例句时, 还应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 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He threw a ball through the window.

2.I am looking for my lost bike, but I can't find it.Can you help me find out the thief?

3.To see is to belive.

三、课堂活动——灵活对话、提高效果,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由于主体意识和客观条件的不同, 在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实施的策略以及效果上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小组内合作学习, 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取长补短, 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巩固新课——创编故事、歌曲、小幽默、社会热点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

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英语歌曲, 这样不但能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 还可以使教与学在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完成。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穿插一些游戏, 让学生感觉到英语学习不是一件难事, 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

英语课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习课, 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我们要想出不同的方法, 丰富课堂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 寓教于乐, 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让我们用全新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 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永远保持在一个亢奋的状态。

摘要:英语课程改革不再强调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 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而在英语教学中, 需要不但创新教学方法, 采取多种手段, 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得到训练,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景观设计教学 篇5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霎、锚、霄、频、屡、舵”;积累“霎时、频频、毫不示弱、响彻云霄、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霎、锚、霄、频、屡、舵”;积累“霎时、频频、毫不示弱、响彻云霄、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

2.学习课文一、三段。

(一)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了几位英雄的事迹后,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介绍的是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板书:《海上英魂》

(二)新课:

1.检查自学:

①出示:霎时、起锚出海、响彻云霄、频频发炮、屡中敌舰、毫不示弱、乘风破浪

读准字音。

这些字哪个字易错,你能提醒同学们吗?,

可引导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住本课的一些生字的字形,如把“苗”与“锚”、“它”与“舵”、“肖”与“霄”、“步”与“频”进行比较。

哪个词语你不懂,可以提出来。

学生可能问:

管带:清末新军制,统辖一营的长官称为管带。海军的舰长亦用此称。

频频:屡次,连续几次。连续不断。

屡:一次又一次。

毫不示弱:丝毫不表示自己很弱。常形容在强者面前不畏惧。

乘风破浪:乘,利用。船趁着风势,冲开浪头。常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发展。又作“长风破浪”。

霄:云;天空。云霄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放在心上。

②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不懂?

2.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①初读,默读思考全文记叙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并想想:文章分别用哪些段落写了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先标出各自然段序号,并作相应的文字批注:起因经过结果)

②交流:

课文记叙了在中日甲午海战中,虽然我北洋水师与日军顽强作战,最终失败,但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

起因:1自然段

经过:2--6自然段

结果:7自然段

③学习一、三段

第一段写什么?(日本侵略我国,甲午战争爆发。)板书:侵略我国,战争爆发

第三段写什么?(甲午海战我方失败,但邓世昌等爱国将士的精神永存。)我们用什么方法概括出本段的段意?(把两个意思合并)

④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我方会失败?为什么邓世昌要与舰船共存亡等

作业:读书。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五课。

(二)新课:

在甲午海战中,中国的北洋海师是怎样与日军作战的呢?今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来读读课文。

自学思考:我军官兵是怎样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的?请你画出最感动的重点语句体会。

小组交流。

汇报:

1.学习2--3自然段。

北洋舰队面对强敌,毫不示弱。各舰官兵同仇敌忾,奋勇杀敌。

一时间黄海海面战火熊熊,硝烟弥漫,喊杀声、炮轰声响彻云霄。

抓住:同仇敌忾、响彻云霄等词语体会战斗的激烈。

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放短片,出现甲午海战战场。特别是让学生亲眼看到敌舰先进的设施,体会我北洋水师的处境。

再读这句话。

这部分,是作者描写海战的整体。

2.学习第四--六自然段

还哪是最感动你的地方?,

抓“置之度外”

①邓世昌怒视“吉野”舰,对大副说:“敌军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吉野’,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他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致远’舰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以我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撞沉‘吉野’!撞沉‘吉野’!”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双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舰撞去。

课文中有一个词语:置之度外。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此时,我们再联系上下文,体会邓世昌他们在什么情况下把生死置之度外?怎么把生死置之度外?

引导学生分析出:

北洋水师官兵怀着对侵略者刻骨的仇恨(怒视)对祖国的爱(慷慨激昂、置之度外等)用生命保卫祖国的领海,捍卫祖国的尊严。在炮弹打尽、舰身倾斜,即将沉没时,决定以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

朗读:读出邓世昌与全舰官兵用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与勇气。

你是怎么读懂“置之度外”的?(联系上文。抓邓世昌、全舰官兵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他们是典型人物。)

邓世昌等爱国将士还怎么把生死置之度外?

②敌军舰队发现“致远”舰向“吉野”舰猛冲,立即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舰。“致远”舰的甲板上起火了,但它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继续冲向“吉野”舰。“吉野”舰上的敌军见此情景惊恐万状,纷纷跳水逃命。敌军舰长也吓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

抓敌人的神态、动作体会出面队比自己强大的敌人,邓世昌等人在弹尽、在船即将沉没的时刻,用“致远”舰做武器,誓死保卫国家。

通过写敌人的神态、动作、表情,来突出邓世昌等人的品质,这叫什么描写?(侧面描写)这样描写的好处是什么?(衬托人物高大的品质。)

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朗读。

你还从哪读懂“置之度外”?

③邓世昌落水以后,仍不停地大喊杀敌。他平日饲养的爱犬游到他的身边,用嘴衔他的手臂和辫子,想救起主人;有个随从还把一只救生圈扔给邓世昌,但是他都拒绝了。邓世昌决心实践自己的誓言:“与军舰共存亡!”他沉没在汹涌的波涛之中,壮烈牺牲了。全舰二百多名将士,除十六人获救以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引导学生体会邓世昌等人的铮铮铁骨。为了祖国宁死不屈。

朗读,读出邓世昌视死如归的精神。

我们怎样读懂“置之度外”?(联系下文)

④小结学法: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词语

在这部分中,我们看到描写战争,既要有战争场面的描写,又要有典型的人物,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衬托。

⑤读2--6自然段。

让我们再回到甲午海战的战场,感受英雄们的伟大精神!

指名读4--6自然段。

3.学习第7自然段

这场战争的结局是怎样的?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

由于双方军力的悬殊和当时政府的无能,我们战败了(板书:我方战败)。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将士的崇高精神却永远留在全国人民心中。

齐读课文。

4.回归整体:

讨论:本文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始末为线索来叙事写人,为什么题目不用《中日甲午战争》,而命为《海上英魂》?(本文是通过叙事来歌颂赤子情怀,表达对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的怀念和哀悼,希望这些永远长眠在大海中的英魂能够安息。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三)拓展活动

查找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影视、书籍、图片、资料进行观看或阅读。

板书设计:

侵略中国 爆发战争

海上英魂 英勇抵抗 生死置之度外

我方失败 精神永存

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探析 篇6

【关键词】景观设计专业 实践性教学 教学实施 教学保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166-03

设计实践教学是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在设计实践中,则主要与景观和居民环境工程建设为主。因此,景观设计专业与企业实践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同时,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结合其多元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高校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提高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需求之一。景观设计专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专业,高校应重视专业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根据学校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策略。对此,本文试基于景观设计专业的特点,针对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提出实施实践性教学的措施。

一、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

景观设计综合了建筑学、城市规划设计、市政工程以及园林设计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其内容涉及广泛,因此具有多向性和复杂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有了更多的追求,开始关注环境对于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作用,因此景观设计教学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从科学性、艺术学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设计具有人文特征的景观建筑,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在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性教学中,教师还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传统的景观设计专业重理论而轻实践,基于其多向性特征,多维度的教学改革成为必然。从教学实践角度分析,景观设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换,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作品。最后,实践教学改革应致力于从实践出发,其对我国景观设计教学的机械性和单一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二、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景观设计具有实践性强和应用性强等特点,对规划设计、景观工程技术和园林植物识别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景观建设的延伸,人们开始关注景观设计的实用性、个性化以及其他功能。高校景观设计具有培养和输送设计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基于社会对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应对其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施改革,重新制定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作为新兴和快速发展的专业,其教学存在一定的漏洞。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一)缺乏成熟的景观设计教育理论

高校景观设计教育理论缺失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对景观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正确的认识。目前,高校景观设计专业主要分为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园林景观设计三个专业方向。三者之间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存在差异,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内容重叠、教学方式统一且单一,导致学生对景观设计缺乏正确的认识,实践能力较低。虽然园林专业发展迅速,人才类型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但由于教育方向不明确,多数学生无法满足设计实践的需求。其二,传统教学思想对高校景观设计教学造成了严重影响,教育改革的滞后性导致高校在教学中依然将理论教学作为重点,强调理论教学的完整性。在基础技能培养过程中,教师将绘画技巧、生态环境分析等内容作为重点,但忽视了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导致学生主动思考能力下降,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无法实施,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兴趣不高。学校采取学分毕业制,使学生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理论知识学习,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学习压力。学校在实践基地的建立上投资不足,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机会,影响实践性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专业方向与就业方向存在偏差,课程安排不合理

基于高校教师教学理念的缺失,高校在景观设计的专业设置上与学生的就业需求上存在明显的偏差。目前,多数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具有统一性,忽视了学生和企业的个体需求,导致人才的培养缺乏针对性。社会对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不深。根据社会调查显示,艺术专业学生更愿意就读景观设计专业,但一定程度上使从事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学历与能力之间存在矛盾。而且高校也将景观设计视为艺术设计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多强调艺术性的教学内容,但忽视了景观设计专业的实用性。景观设计专业的课时设计不足,影响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的内容无法深入设计专业内涵,景观设计的可实施性较差,基于此必须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

(三)景观设计专业教师素质不高

景观设计作为我国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关注居民生产环境的设计。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于景观设计的设计方向和设计风格产生了新的需求。但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的专业设置更新缓慢,教师的专业素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导致教学效率降低。景观设计专业涉及多个专业,这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专业素质。但目前,高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设计能力不强,尤其是在景观设计相关专业实践上,教师的指导能力不强,无法对实践进行细致的操作和正确的指导。而与此同时,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师薪酬待遇体制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薪酬奖励,导致教师留校欲望不强。多数教师未参与过企业实践,缺乏实践指导能力。一些教师虽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但缺乏设计创新意识,很难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最后,高校在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师的管理方法不完善,使人才的分配存在不合理性,往往将相同或者相近的学科教师进行组合,无法满足景观设计的多元性,使学科之间的融合成为难题,无法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为提高教学效率,高效应聘用一些专业人才,但由于这些人才缺乏具体的教学经验,依然无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景观设计硬件设施不完善

随着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景观设计专业受到更多的关注。高校景观设计专业也不断招生。但硬件设施对景观设计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高校的硬件设施存在明显的不完善现象,许多高校现有的硬件设施无法满足理论教学的需求,教学设备落后,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教育改革需求。一些高校虽然将这多媒体教学模式引入景观设计教学,使教学更加直观,但有的教师专业性较差,使得多媒体的使用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受限于高校发展现状,在教学设备上的投入上明显不足,因此导致教学场地不充足。设计方案不完善,设备落后使得的教学实践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制约了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

三、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实施实践性教学的措施

(一)完善景观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也是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目的。从这一角度出发,高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合理安排景观设计专业的课时分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鼓励其通过资料查找和自我实践的过程实现知识向实践的转化。为进一步实现景观设计的生动性,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高校应针对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实施以下策略。

1.优化教学结构,做好学期课程安排。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致力于培养专业性强的人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案。

2.重视教学过程,多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根据实践机会少的教学特点调节上课时间,教师应对学生积极加以引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总结其他教师的经验和优势,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3.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增设部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在学期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评价。鼓励学生进行不同风格的设计,并进行相互点评和自我点评,提高学生的专业修为。

(二)强化人文素质培养,落实专业实践的重、难点

1.基于景观设计专业与人文、科学之间的相关联性,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致力于在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培养内容,强化设计类学生的人文素质。明确教学的专业定位,落实实践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方产业的特点。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制定并完善设计专业教学任务,完善教学管理体制。与此同时,保留本土地域文化资源的优势,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针。景观设计源于艺术,应用于现实,艺术与景观知识体系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特征也要求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重视人文素质课程增设,实现其余专业技术教育的结合。

2.高校还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使其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正确的专业定位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能力的关键。因此,高校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高校景观设计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景观设计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设计和实践训练、表达训练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的设计能力和高度的创新意识。教师应意识到,景观设计实践与工程实践应成为该专业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方法上,应以设计课作为教育体系的核心,基于景观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注重景观设计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结合。

(三)重视景观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景观设计专业教师应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不断的通过培训和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在高校景观设计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致力于培养满足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将企业中具有设计实践能力的人才引入高校,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其教学能力,从而对高效景观设计专业教学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为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可安排学习能力强的教师进入企业参加实践,以提高其设计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模式,从而促进企业教学效率的提高。鼓励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开设设计室,接洽景观设计项目业务,从而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且邀请一部分学生进入自己的工作室,使学生参与更多的设计实践。了解景观设计实践所需,从而通过教师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四)加大投入,多渠道建立实训实习基地

要提高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效率,还需要根据企业需求建立(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67页)实训基地,增设相应的硬件配套设施。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训空间,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与专业相关的设计实验室、景观材料实验室、模型实训室都是必要的。学生在实验室活动中,其对设计流程、设计方案以及设计创新产生了新的认识,对其设计能力的提高具有直接作用。因此,多渠道建立实训实习基地是必要的。这要求学校进一步与企业进行合作,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设计实践机会。尤其是与当地的设计院和企业相联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习机会。当然,高校在校内基础课程教学时,应致力于确保其教学知识的扎实性,以满足企业运行的需求,这样可使学生获得企业的认可,解决企业的人才匮乏问题。只有将校企合作进行到底,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最后,与行业相关的协会也对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要求高校充分发挥这些机构的作用,通过与其合作,共同解决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人才需求等方面的问题。

四、结语

随着观念的改变,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要求有所提高。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优化高校景观设计课堂教学,应加大相关投资,以确保景观设计专业设备跟上教学需求。最后,高校应建立必要的实训基地,实现与企业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设计创新意识。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实际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从根本上解决自身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就可以实现教学改革,促进高校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小祎.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之改革初探[J].华章,2012(10)

[2]李艳.景观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华章,2011(7)

[3]周雷.地方高校景观设计专业特色教学体系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1)

[4]陈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0)

参与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新趋向 篇7

一、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兴起

参与式教学设计是随设计领域参与式设计理论的兴起与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设计方式。参与式设计 (Participatory design, 简称PD) 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端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1]。参与式设计所基于的假设是, “用户最有资格来决定如何改进他们的工作和工作环境”[2]。参与式设计欣赏所有的参与者, 他们被视为影响产品质量、价值等所有指标的相关专家。正如Flemin所指出, “通过这种方法, 用户走出诸如旁观者、审核批准者、‘知识库’等角色……成为设计伙伴、设计主人、专长贡献者和自主决策者”[2]。参与式设计与传统设计的不同在于, 它是一个相互沟通、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的过程, 它在设计的最初阶段就把用户的参与考虑进来。在传统设计中, 用户闲坐在一边, 等待设计专家提供答案;而在参与式设计中, 用户加入到设计组中, 参与提炼需求, 参与问题分析, 参与产品设计等。可见, 参与式设计鼓励、倡导用户积极地参与设计, 使他们成为设计者的合作伙伴, 使设计过程成为设计者和用户之间相互合作、学习的过程。参与式设计自产生以来, “迅速跨过大西洋影响到北美地区, 成为人机互动、计算机支持的合作以及相关领域研究者的一种重要手段”[1]。而从1990年开始, 世界性的参与式设计大会 (Participatory Design Conference, 简称PDC) 每隔一年就召开一次。进入21世纪以来, 参与式设计在国际上更是方兴未艾, 目前参与式设计已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网络设计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近年来, 参与式设计深入影响到教学设计领域, 教学设计也越来越强调面向学习者, 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设计。目前, 教学设计领域正经历着设计范式的转换与重构, 正日益走出行为主义、技术理性的窠臼, 正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一元决定走向多元协商。对于教学设计理论的这一新发展, 美国教学设计专家巴纳锡 (Bela H.Banathy) 进行了精辟的概括。他从设计未来的假设出发, 区分出四代设计方式:第一代是“按指令设计” (design by dictate) ;第二代是“为决策者等的设计” (designing for) ;第三代是设计者与决策者“一起进行的设计” (designing with) 或者“设计者指引的设计” (designer guided) ;第四代是“置身于其中的设计” (designing within) [3]。第四代设计理念要求活动系统必须由那些处于其中的人、利用这些系统的人以及这些系统所服务的人共同来设计, 即系统中每一个人都是设计的参与者, 共同分享设计的权利, 共同承担设计的责任。Charles M.Reigeluth在《一种教学设计的新范式?》一文中则更为明确地指出, “教学系统设计的‘健康’依赖于执行者们开发出一种将用户设计的方法应用于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设计方式, 这一设计方式应将所有相关群体都纳入到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之中”[4]。受参与式设计理论的促发以及教学设计理论新发展的推动, 到20世纪末期, 参与式教学设计逐渐兴起, 并日益得到关注, 正成为一种日益崛起的教学设计方式。

二、参与式教学设计的价值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为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其二为改进教师教学方面的价值;其三为改善师生间交流与协作方面的价值。可将其分别略称为学习价值、教学价值和交流价值。

1.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学习价值

首先,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学习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 学生或者是未被允许或者是被认为没有能力参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过程完全由教师负责, 学生则成了教师意图的被动接受者和猜测者。而学生参与教学设计之后, 学习目标由学生参与制定, 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有利于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并释放出来。

其次, 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传统的教学设计完全由教师完成, 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学设计得好与不好, 与学生毫无关系。教学设计得好, 是教师的功劳;设计得不好, 是教师的责任。而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 师生共享设计的权利, 相应地师生也共担设计的责任, 教学设计成为师生共同努力的一项活动, 设计质量的高与低、好与不好, 与每一位参与者都密切相关, 所设计的教学未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学生也有相应的责任。正是由于这种责任感, 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采取更负责的态度, 而不是掉以轻心、心不在焉。

最后, 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自主、终身学习能力。在参与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学生不断与教师、同学等交流合作, 相互探讨, 共同学习, 不断建构和重构自己的学习, 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也必将随之不断增强。比如, Diana L.Johnson于2006年在大二学生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开展的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就发现, “参与式教学设计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分析能力, 发展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促进了他们的学习”[5]。

2.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教学价值

首先,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教学价值体现在教学适切性的提高。在参与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学生意见和想法得以充分表达, 这有利于学生的差异性完全显现出来, 有助于教师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学生。同时, 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之中, 教师必须学会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 必须对学生的意见、想法、建议、决定等加以吸纳, 这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设计的师本主义倾向, 促使教学设计由统一的标准化设计走向着眼于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个性化设计, 真正实现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有效生成嵌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案。

其次, 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学生对教学目标、教学期望以及通过教学将获得的知识与能力等有了更明确的了解, 学习的方向性显著增强, 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积极配合, 同时教学中因沟通不畅引起的障碍也必然大幅度减少, 从而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高效开展。

最后, 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学生能为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为教学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设性意见, 有利于群策群力, 所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是各方都比较满意的, 其质量水准必然高于由教师单独进行的教学设计。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以及师生之间的高度协作, 必然有助于教学设计的直接目标———教学效果的提高。

3.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交流价值

首先, 参与式教学设计为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完全由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学生只是接受和享用教师的成果, 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活动。这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部分做法不了解, 甚至误解教师的设计构想。另外学生的想法和要求也无法有效地为教师所认识, 这会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因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学生对教师的构想和意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也为教师所吸纳, 这有利于消除师生之间的误解, 有助于相互体谅。同时, 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学生会感到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尊重, 差异性得到了关照, 意见得到了重视, 他们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 有利于学生对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教师也会从学生的理解与支持中获得鼓舞。

其次, 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协商的氛围。这是传统的那种完全由教师进行的教学设计无法企及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 教学设计成果成为师生共同的成果, 若获得成功, 师生共享成功的喜悦;若失败, 则师生各有其责。学生与教师成为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合作者, 这有利于交流合作氛围的形成, 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融洽。

三、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

1.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与传统教学设计相似,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也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条件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环节。但区别于传统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包揽一切、排斥学生参与的现象, 在参与式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参与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各个实施环节。为有效概览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可将其分为分析阶段、方案形成阶段、方案执行监控阶段、方案评价反馈阶段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 区别于传统教学设计实施过程的是, 在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实施阶段都多了一个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环节。这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设计的时间, 却能大幅度提高教学的效果及效益, 其所得远远大于其所失。同时, 由图1还可以发现,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学生对教学设计的参与是一种整体性的参与, 包含参与教学目标、教学条件等的分析, 参与方案的形成、执行监控、评价反馈等。学生依次参与每一个阶段, 方案评价反馈阶段获得的信息又输入到分析阶段, 作为下一次参与的参考信息, 即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动态、连续过程, 是一个循环推进的系统。

2.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层次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的年龄、能力水平等的差异, 学生的参与程度应有一定的差异性。与之相应,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对低段低年级的学生实施较低程度的参与, 对高段高年级学生则开展较高程度的参与。根据学生参与程度的不同, 可将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大致分为咨询式、协商式、参谋式三个层次 (参见表1) 。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层次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 层次与层次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宜将参与式教学设计看作一个随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等的增长而参与程度不断增强的过程。小学阶段宜逐步采用咨询式, 中学阶段宜从咨询式逐渐过渡到协商式, 大学阶段宜从协商式逐渐过渡到参谋式。各阶段的学生以相应的参与层次为主, 但也不排除对于特定的设计内容、设计环节等适当尝试较高层次的参与, 最终形成参与由弱逐渐变强, 由他主逐步走向自主的终身学习体系。

3.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实施方法

在国外开展参与式教学设计实践中, 已经逐渐形成了诸如调查问卷、学生日记、师生谈话、讨论会、意见或建议书、学生个体或小组自主设计教学等参与方法。 (1) 调查问卷。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实际需要设计调查问卷, 学生通过回答问卷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师将学生的意见汇总, 并根据学生意见改进教学设计。 (2) 学生日记。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将学习的收获、学习的困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记录下来, 并定期交给教师, 以便教师针对具体问题对教学设计加以改进、优化。 (3) 师生谈话。教师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个别和小组交谈, 以获得学生对教学设计的意见与建议。 (4) 讨论会。定期组织教学设计讨论会, 在讨论过程中,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进行民主协商, 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5) 意见或建议书。学生通过系统地撰写意见或建议书的方式为教学设计出谋献策, 从而参与到教学设计之中。 (6) 学生个体或小组自主设计教学。在教学、学习开始之前, 学生个体或小组自主完成教学设计的全过程, 再将自己或所在小组的设计与他人或其他小组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 取长补短, 加以优化, 最后在全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生成最终的教学方案。学生参与教学设计的方法并不是统一不变的, 而是根据学生年龄、层次、水平等的不同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需要选择恰当的参与方法, 并综合运用多种参与方法, 使所选择的参与方法发挥最大功效。在实施过程中应牢记, 每一次实施都是独特的, 实施方法应根据现实具体情况而“量体裁衣”。

当前, 参与式教学设计已在欧美多个国家加以倡导, 并已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参与式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差异性, 注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有助于扭转我国现实教学设计中学生参与缺失以及学习主动性低下等弊病。然而,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开展也面临着教师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以及具体环境下参与模式与方法的构建等问题, 对这两类问题进行纵深研究是参与式教学设计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Clay Spinuzzi.The Methodology of Participatory Design[J].Technical Communication, 2005, 52 (2) .

[2]Andrew Large, Jamshid Beheshti, Valerie Nesset, Leanne Bowler.Designing Web portals in intergenerational teams:Two prototype portal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55 (13) .

[3]高文.试论教学设计研究的定位——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之二) .中国电化教育, 2005 (2) .

[4]Charles M.Reigeluth.A new paradigm of ISD-[EB/OL].[2010-03-20].http://eric.ed.gov/ERICWebPortal/recordDetail-accno=EJ524802.

关于设计教学的设计 篇8

进入信息时代,设计已被广泛倡导。尤其近三十年各院校设计专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为社会输送各类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相对而言,社会对于设计人员的需求已有一定量的满足,有的行业还出现“过剩”的现象(如毕业生改行从事其他职业,或在竞争中退出设计行业等)。然而,根据社会的实际状况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设计和提高设计的品质,使设计的创新、合理与发展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仍然是与设计相关的各领域需要担负的重任。然而设计的提高与发展,不仅取决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产条件的发展状况,还取决于设计者的素质与能力,因为人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设计的成果。因此,对于培养设计人才的教学部门,其工作的成效无疑是所有影响设计进步的最为重要的环节。

二、设计教学的设计在教学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于设计教学的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同样要求具有创新性、合理性和发展性。教学设计的对象(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对入学后的教学需求,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其二,经济、文化、技术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将对设计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出新标准和新要求。其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更需要设计院校输送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因此,进行设计教学的设计,不仅是必要的,更应根据具体的要求,不断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和适应教学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于高素质设计人才的需求。

笔者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多年,对于设计教学的设计深有感触,有无设计以及设计的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甚至将影响到对专业设计发展的作用和对社会的贡献。为确保设计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教学的设计应当依照正确的设计程序,对设计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要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和研究。因此,对于具体的教学,不应孤立的进行,更应全面了解各方面的信息,研究与之相关的各种问题。在全面掌握与课程相关的基本信息后,确定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所定的课程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和研究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不仅具有创新性,而且更具适应性和发展性,做到教学以人为本,以满足实际的需求为目的。既符合设计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挥出设计教学的最大作用。

三、设计教学的设计应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并以系统的方法进行

目前的设计教学包括设计基础、专业设计、设计实践等教学环节,对设计教学的设计就应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如基础类的造型设计、色彩设计、设计表达基础、产品摄影,以及二维和三维计算机辅助课程等。以往的教学,在教师的努力下,都已展现出不同程度的教学成果,为专业服务的基本点也在教学成果中得到较好的体现。随着专业要求的提高,不仅具体课程应该改进,基础课的整体结构也需要调整。如根据授课对象等具体现状,对基础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并将以往相对分散的课程进行归类。一方面可以突出基础课的目的,使学生从中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另一方面将有些辅助技能课程融到主干基础课中,这不仅可以有效利用课时,将知识融合后,更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另外,还要设置“造型设计基础综合训练课程”,将前期所学知识依据课程主题进行综合性的系统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又有利于将所学基础知识较好地应用于今后的专业设计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明确教学的总目标和子目标后,具体的课程教学应支持和符合它的上层目标,并最终服务于总目标。那么在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取,还是课程教学的方法,都要遵循已定的“目标系统”仔细安排和研究。

同样,从属于子系统的专业设计类和设计实践类课程,也应按照上述的方法将以往的课程进行归类重组,根据学校的专业发展和培养目标,以系统设计的方法分别对设计类和实践类等具体课程教学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出各课程的教学作用,完善整体的教学体系。

四、设计教学的设计应关注不同环节的相关性及具体环节的特殊性

在系统总目标下,虽然设计基础、专业设计和设计实践等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但他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无论其中哪一项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项目的发挥结果。基础课是学生入校时首先接触的课程,在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还没有充分认识之前,他们的学习态度是相对被动的,老师教什么他们学什么,即使有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很强,因对专业了解不多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教学中除给他们传授课程必要的知识,还要尽力开阔他们的眼界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专业设计和设计实践等环节,除以上所述的教学方法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尤其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敬业精神。不同课程的教学训练在提出课题的要求后,必须训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寻找课题的能力;在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开展课题讨论会,从辩论中拓展思路、加强学生的判断力等。避免在专业设计课程,甚至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找不到设计方向。教师的职责是在教学训练中,对课题提出要求并进行引导和评价,不应是直接给予和告知设计结果,而应努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另外在课程教学中,应创造更多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条件与机会,除参加社会竞赛等活动外,还可以开展与企业的互动教学环节,走进企业或相关的优秀企业管理、设计人才进行交流互动等。由此,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增强他们进入社会的适应性。

五、设计教学的设计应是发展教学及推动设计进步的持续性行为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篇9

景观设计是一门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课程。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 世纪以前, 是从欧洲的造园演变而来, 而我国的造园史也十分源远流长, 从最早的“囿”和“苑”逐渐过渡到造园。直到19 世纪, 美国的奥姆斯特德在1858 年提出“景观设计学”概念, 对造园行为进行再造, 形成了新的学科。由他负责, 世界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的景观设计, 成为景观设计的经典之作。正由于这些大胆的创新之举, 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模式, 对美国的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景观设计课程也随之产生。可以说, 景观设计和园林设计一脉相承, 因此, 从宏观的角度上看, 景观设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它是对人们生存环境再创造的行为模式。随之而来的则是对景观设计各个元素, 比如地形、植物、水体和景观建筑小品等方面的设计和创造。“师法自然”是景观设计课程的核心目标, 因此, 在进行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时, 应把握住景观设计的专业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能明确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式, 从总体上对景观设计专业进行针对性的教与学。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研究方式, 景观设计课程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讲授, 学生能通过学到的知识进行社会实践, 创造美的生活环境。要想提高景观设计的课程教学效果, 就必须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

2景观设计的教学模式研究

2.1 理论教学模式研究

在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 首先一定要通过理论教学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理论教学在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 是最基础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景观设计各个不同概念的意义。

2.2 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设计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应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而进行的个性化教学方式, 并在教学的过程中, 重视提高学生景观设计的实际动手能力, 力求从各个方面的教学中, 充实景观设计课程的专业知识理论。景观设计的实践教学方式一般指从项目教学法、实训教学法的实践教学中, 将景观设计的教学方式, 变成以案例教学的模式为主导, 这样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结合实际的案例, 系统讲解教学的重难点,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与工作接轨的目的。

现在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 都是让学生能通过课堂的讲授, 更好地掌握当下最为前沿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式, 以便在毕业后能更快地胜任景观设计的各项工作。在景观设计“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也是实践教学中应该首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最大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在教学的各项活动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也是在进行景观设计教学模式研究时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无论教师教学的手段如何多样, 关键还是要能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 除了课堂理论教学的方式之外, 还可以安排课外调研考察活动, 让学生更好地在实际项目中, 更直观地感受到景观设计项目的实际操作性。同时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 亲身体验设计施工的各个环节, 使景观设计的教学模式从理论讲授的传统模式逐渐过渡到实践教学的新型模式中,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充分领会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 而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纸上谈兵”的阶段。

当然, 景观设计从传统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过渡到实践教学的模式, 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这需要教师在课程的前期准备中, 提前安排好实践教学的各项教学任务, 比如, 实践教学的场地以及项目的概况等都要十分具体清晰, 只有这样, 在景观设计教学的过程中, 才可以做到“有备而来”。

3结论

综上所述, 教师在进行景观设计课程的基础教学过程中, 应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2 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衔接、相互促进, 使景观设计课程在多样教学模式的引导下, 让学生能更好地消化和掌握景观设计课程的各个知识点, 以期能更好地学习到景观设计各项最实用的技巧, 参与到社会的实践活动中。

摘要: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艺术类设计课程, 同时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产物, 它为创建人们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最佳的场所。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更好的研究, 必须首先理解景观与地质、人文、生态等诸多因素的关系, 了解其中的联系, 因此, 在进行景观设计课程基础教学理论研究中, 需要构建景观设计课程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 并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景观设计课程的特征, 进行针对性的学科研究, 使课程的性质和特色能最大程度被学生吸收和掌握。

关键词:景观设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性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 篇10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交通土建方向的主干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的教学安排上有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这俩主要教学环节。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是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一般是安排在理论教学完成后集中时间做。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进行课程设计,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进行道路线形设计的能力。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训练, 可以使学生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内容, 掌握道路线形设计的思路、要点、难点和方法。为后续的道路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做这个课程设计,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路线设计的程序、内容、方法, 进一步掌握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以及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熟悉了解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通过熟悉资料, 查阅相关参考书、标准图, 认真计算, 有创见地独立完成规定设计内容。

(1) 在给定设计任务书资料上, 根据各自的起点交点终点进行该段公路的线形设计;

(2) 理解和掌握与道路勘测设计相关的《标准》、《规范》、《手册》的内容及运用方法;

(3)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要独立地系统地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2 课程设计内容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公路平面设计、公路纵断面设计、公路横断面设计。

并具体内容如下:

2.1 公路平面设计

在所给的数据资料基础上根据起点、交点、终点进行路线的确定;确定公路等级和公路技术标准;确定公路平面线形的各个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算各平曲线要素;按公路工程图的要求, 手绘公路平面设计图纸。

2.2 公路纵断面设计

根据任务书给的地面高程的数据, 按照横向比例1:200, 纵向比例1:2000的比例绘制纵断面的地面线;根据地面线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及路线所经地区的情况确定公路纵断面的坡度、坡长、竖曲线半径, 同时考虑路线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计算各竖曲线要素;按照公路工程制图要求手绘公路纵断面图。

2.3 公路横断面设计

根据所给任务书上的资料, 任意选六个进行设计根据填挖高度、路幅宽度、路拱超高、路肩横坡度、边坡坡度计算和绘制各横断面图 (1:200) 。

2.4 计算土石方量

3 设计步骤

3.1 绘制“路线平面设计图”

本次平面设计主要是把野外敷设的中线资料点绘在图纸上, 重点在曲线要素的计算和曲线的敷设, 并熟悉道路平面设计图的内容及绘制要求。步骤如下:

(1) 按规定的比例与格式打好图标。

(2) 根据指导教师所给定的起始点的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 计算你所设计路段的各交点坐标及各导线边的计算方位角。用坐标法把各交点展绘在图纸上。 (比例1:2000)

3.2 纵断面设计

重点是要搞清楚路基设计标高位置的确定;纵坡设计的步骤、方法以及设计要领;纵坡设计有哪些技术标准规定, 如何掌握;如何进行平纵组合设计;如何避免一些不良设计;纵断面设计时如何考虑横断面设计、路基稳定及经济性问题;纵断面设计图绘制的内容及规范要求。

设计步骤如下:

(1) 纵坡设计的准备工作。按规定的比例与格式打好图标和图中各栏。将所设计路段的各中桩桩号、地面高程抄在纵断面图上的相应位置, 点绘中桩地面高程点, 用折线连接各高程点形成中桩纵断面地面线。

(2) 拉坡。注意各纵断面标准的掌握, 总体原则是纵坡宜尽可能平缓, 避免突变, 连接平顺, 平纵应配合协调。注意满足控制点 (路线起讫点, 控制性控制点, 经济性控制点) 。注意平纵横三者要结合考虑, 在优化纵断面线形应兼顾工程经济性等。

(3) 竖曲线半径选择及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半径尽量选择大半径, 注意指标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4) 设计高程和填挖的计算。注意曲线凹凸、纵坡方向对设计标高计算的影响。填挖值=设计标高-地面标高, “+”为填, “-”为挖。设计标高, 填挖值要求取到0.01米的精度。

(5) 绘制纵断面设计线, 抄写各中桩设计标高、填挖值, 绘出坡度/坡长示意线, 竖曲线标注。一定要注意制图的规范化。

3.3 横断面设计

重点是要搞清楚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 要有路幅形式、路面宽度、路基宽度等部分尺寸的确定, 路基断面形式的选取;超高加宽值计算。设计步骤如下:

(1) 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尺寸的确定。根据道路等级条件, 依据标准、规范, 参考路基设计手册或根据当地使用经验确定。

(2) 超高、加宽设计计算。

加宽设计计算:确定加宽类别;确定所设计路段各曲线处的最大加宽值;确定加宽过渡方式;确定加宽过渡段长度;计算曲线上各中桩处的加宽值。

(3) 绘制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逐桩横断面设计图) 。

作路基横断面设计线, 即“戴帽子”工作:注意检查设计的合理性, 路基边坡形式不要变化的太频繁。

4 设计成果

公路平面设计图纸一张 (手绘) ;公路纵断面图纸一张 (手绘) ;横断面设计图纸一张 (手绘) ;课程设计计算书一份。

5 小结

通过以上课程设计的练习, 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基本掌握了做一段道路的过程, 能够对一段道路简单的进行平纵横的设计, 由于课程设计有限, 不可能完整的做一大段道路, 因此学生在课后还需要多看相关的道路设计实例以增加自己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翟京, 罗丽君.“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价值工程, 2012, 15:065.

[2]周亦唐.道路勘测设计[M].四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5.

景观设计教学 篇11

一、老式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方式

过去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采取灌水式教学,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思维的拓展、缺乏创造力,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抄袭的情况。还有就是过分注重技巧,而忽视理论,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空间的描绘上和素描知识不相融合。假如学生没有建立坚实的物体塑造功能,不能把实际的绘画知识和手绘技巧有效的融合起来。

2色彩知识和空间观念不相融合。假如学生不能从空间的范围去认识色彩和塑造色彩,在手绘设计图纸色彩方面就容易出现平面化的问题。

3.手绘训练中主要以临摹为主要方式。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的时候适当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利用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改革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

二.手绘表达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作用

1.转变过去的临摹训练模式

手绘表现技巧的掌握需要不断的进行练习,通过进行数量的增加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但是机械的临摹只会让学生产生依附感,这样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学水平,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进行临摹的时候,适当地转变临摹作品中的视角位置,在一些原来不注意的角度进行作品的观察,进而加入自己的思想,转变景观环境和原来的设置空间,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三维的空间观念。在进行线条学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感受线条的独特美感,运用不同的笔墨进行相应的对比等,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更好的实现绘制手法的多样化。

2.设计模式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

表现技法课的任务就是教授学生运用多元化的绘图工具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它不是简单的绘画,还要引导学生认识表现图和设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设计能力进行有效的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融合已学的知识,保证作品的原创性

手绘表现技巧课不但需要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要具备熟练的技巧,并且准确的认识和观察图纸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都需要学生融合已学的知识。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进行图画的解读,建立良好的尺度感、把握画面的整体性和控制性。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老师的指引,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并且能够及时地形成三维空间形象,还要进行准确的表达。而且,针对空间环境,不但要注重色彩的搭配,还要对物体材料也进行深入的描绘。在表现方法上进行不断的练习,对于综合知识的使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表现方法上进行不断的训练,建立独特的风格也是十分必要的。作者可以根据色彩的相互融合,对物体的感觉和光影进行有效的融合,合理的处理各个阶段的关系。增强面的整体感,让学生学会熟练的使用多种绘图工具和材料,使得绘图更加具有空间感,并且表现手法也更加的多样化。

三.结语

手绘表现方式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空间概念和表达技巧。手绘表现技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相互融合的,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还要敢于突破,不能单纯的进行临摹,要表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重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变革,要适时的进行课程的改革,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景观设计师。

参考文献

[1] 任全伟.论手绘表现与园林景观设计教学的关系[J].美术大观,2013,(8):144

[2] 王永.手绘表现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及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

[3] 黄宇,林梓,杨筱等.基于SkectchUp与手绘结合的工作方法探讨[J].广东园林,2011,33(2):21-24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篇12

我国的景观设计学科教育只有十多年的历史, 很多方面还亟待改进[1]。以塔里木大学为例, 城市规划专业在2006年才开始开设景观设计课程, 经过几年的发展,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 也暴露了诸多问题。

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 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专业素养, 而且还是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坚实基础。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的景观设计课程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现状, 总结我校当前的景观设计教学存在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

景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但就目前该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明显有“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以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开设的景观设计课程为例, 课时分配中理论部分占36学时, 而实践课时只占4学时。这一问题目前严重存在于理工类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中, 重视课堂理论教学, 忽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高分低能、不能密切联系实际等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碰到需要实践的问题就不知所措或者预期的设计方案难以实现, 这就很难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求得自身的发展,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广大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困难[2]。

1.2 教学内容不全面

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 它涉及风景园林、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等综合领域, 它囊括了技术、艺术、人文、生态、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领域的内容。从我国目前从事景观设计的专业人员来看, 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建筑类院校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的人员;艺术类院校艺术设计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人员;农林类院校园林设计专业毕业的人员;以及旅游游憩、环境界资源、生态方面的专业人员, 大多都没有受到系统的景观设计专业训练[3]。从目前社会发展要求来看, 社会上也急需更多的掌握综合设计知识与技能的合格景观设计师而并非单一的专业方向就能胜任, 几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都难以全面胜任景观规划设计的工作。

1.3 教学方法太单一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普遍以课堂教学为主, 教学主要采取教师专题性理论讲课和课堂上师生欣赏交流图片的形式, 也就是说目前仍然以传统的依靠教师的单向“灌输”教学方式为主, 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设计技巧和设计表现技能。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好的沟通性和直接性, 但由于仅侧重于强调设计规范、空间布局、构图美学等方面, 相对而言, 缺乏对学生的基地调研、分析能力的培养, 导致他们出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差的问题。

1.4 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规划和设计一个优秀的方案, 一般都是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来实现的。而课程在实训和课程设计方面, 基本上都是要求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构思和设计作品, 缺少团队合作训练和专项训练。导致学生只重视个人想法, 不懂得如何去协调工作, 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 从而影响到景观设计作品的质量。

2 景观设计课程教改思路

2.1 优化课程结构

景观设计课程应根据自身特殊的课程性质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知识结构多元化、实战技能多元化的高素养、综合性景观设计类人才”, 只有明确了这一目标, 才能真正满足当今社会对景观设计类人才的需求标准, 同时也对教学内容提出更高要求。因此, 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时,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合理分配学时。可以将实践课时加大到16学时, 为学生提供多类型、全方面的设计实训内容, 主要以中小尺度的景观设计实训为主, 如城市公园设计、广场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校园规划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团场连队规划设计等, 为社会培养综合型景观设计人才, 增加学生的就业面。

2.2 完善教学内容

景观设计课程属于文科和理工科相互交叉的专业课程, 知识结构复杂且专业性较强[4]。将不同学科教师组织起来, 充分发挥专业的多元性优势, 增强专业共识, 共同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模式。在理论授课过程中, 可以将人文、地理、生态、历史、民俗、社会等相关知识适当地穿插进来, 在景观设计课程设计时, 可以让景观工程、植物学、生态学、旅游景观学等课程的教师积极介入景观设计课程设计中, 使学生的景观设计想法及时得到相关专业教师的帮助, 使学生的设计更科学、更全面。

2.3 创新教学方法

(1) 采用多媒体授课。传统的教学方法, 授课仍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知识及理论灌输为主,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 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加之景观设计资料图片数量庞大, 光看课本上的图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授课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运用一些视频声像资料, 可以给学生一个声、形、色、质并存的教学空间, 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使原本枯燥、平面的教学变得生动、立体,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程涉及知识面广, 讲授内容量大, 在课时偏少的情况下, 采用多媒体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经过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多媒体授课效果明显, 不仅给教师的讲授带来方便, 还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接收到大量的古今中外好的景观设计案例。

(2) 加强实践教学。景观设计课程在教学计划中, 应重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训练, 如在学生作设计之前, 教师除介绍有关设计的知识和方法外, 还可适当地增加设计案例作品的介绍, 也可通过参观一些相关的优秀实例,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实践作品的成果效应, 并对其进行评价总结, 从而对设计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教师还要与设计院、规划局等单位联系, 建立良好关系。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具体项目中, 了解项目的运行工作过程, 一方面让设计师或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环节中, 现场给学生讲解工程的设计、施工情况。学生通过参观工地现场和学习工程资料, 一则可以获得对景观设计项目和景观施工现场的感性认识, 二则也可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项目实习结束后让学生通过调查、论文等形式, 加深对基本理论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的理解。

(3) 制作景观模型。手工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它不仅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技能技巧, 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 并不断创造出新的作品, 为实践教学工作积累丰富经验[5]。因此,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单一的知识传授和设计训练上, 而要以培养具有多种综合能力的学生作为培养方向和长远目标。

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建立了设计室和实验室, 在课余时间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些景观模型, 如为居住区制作景观模型, 为某城市广场制作模型等, 还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环境如大学校园做模型或自己感兴趣的。为学生提供多个制作选题, 以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在设计整体上, 尽量使学生展开联想, 大胆创造, 不论是现实生活中的或自己理想中的景物, 都可以作为设计素材;材料选用上, 可根据现有材料进行制作, 提倡废旧物品的有效利用, 以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并从中产生废旧物品利用的新设想;在具体物的造型制作上, 力求形式新颖、造型独特、制作精细严谨;在色彩处理上, 力求达到变化统一, 恰到好处地反映所表现的内容和气氛, 不拘一格地给人以美的享受;另外, 可以有意识地安排3~5人为一组设计完成制作, 使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启发, 集思广益, 培养每个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 并从中体会到团队的力量,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制作模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 可以拿学生制作的模型去参加大学生技能竞赛、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及大学生创新大赛等, 从而促进学生制作模型的兴趣和动力。

3 结论

城市规划专业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锻炼,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是培养出有创造力、有特色、高水准的人才的关键。通过改进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完善教学内容, 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实现学以致用, 对提高城市规格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摘要:为了提高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适应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从课程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 提出教学改革的措施, 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景观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景观设计理念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9 (I) .

[2]潘晶.论景观设计教学的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3) .

[3]刘海燕.论景观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 2008.

[4]王菁.景观设计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0.8.

上一篇:Mail下一篇:酒店管理方法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