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区经济

2024-06-21

垦区经济(精选12篇)

垦区经济 篇1

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考察, 东北亚是指亚洲东北部, 环绕在日本海、黄海周围的国家, 包括中国的东北三省、日本、朝鲜、韩国、蒙古以及俄罗斯的远东部分。这一地区在海运发达, 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 具有十分重要和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

80年代以来, 东北亚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下, 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该地区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东北亚各国主动走向世界, 谋求发展, 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经济的互相依赖性和互相补充性不断加深。黑龙江省垦区地处东北亚的核心地带, 是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地区。

在长春东北亚博览会的开幕式上, 当象征着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大门拉开的时候, 东北亚作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正在迅速崛起。那么, 处于振兴中的黑龙江垦区应该如何把握机会, 迅速融入这一经济圈, 使地理经济优势更明显, 走出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呢?

1 黑龙江垦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1.1 黑龙江垦区经济发展的优势:

1.1.1 自然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优越, 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的优势。

土地面积广阔, 土质肥沃。

1.1.2 重要的农产品与工业品基地:

1.1.2. 1 黑龙江垦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008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142.

05亿公斤、商品粮产量达129.95亿公斤。

1.1.2. 2 土地规模经营效率高, 劳动生产率

水平高, 粮食直接成本低, 其中大豆等许多作物单产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1.2. 3 农业产业化程度高。

粮食处理工厂化, 种子加工规模化。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 北大荒米业、九三丰缘麦业等国家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对基地的反哺和牵动作用增强, 104个农牧场, 22万个家庭农场, 2.3万个市县农户直接从产业化经营中获益, 有力的牵动了垦区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未来牵动对外贸易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1.1.2. 4 垦区的农业、工业、建筑业等领域对

东北亚各国都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与各国合作的潜力很大。

1.1.3 口岸群体与江海联运的地理优势:

黑龙江垦区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地域辽阔, 交通便利, 在地理位置上位于东北亚的腹地, 地处东北亚大通道, 有38个农场坐落于中俄边境线, 具有发展边境贸易、开展经贸往来的地缘优势。

1.1.4 经济基础雄厚。发展经济优势明显, 潜力巨大, 前景乐观。

1.1.5 农业技术水平高, 机械化程度高, 农业装备水平在全国领先:

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农用飞机、卫星定位系统,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达92%。对于东北亚地区的技术交流有引领作用

1.2 黑龙江垦区经济发展的劣势

1.2.1 垦区农业生态环境优良, 但由于开发

时间短, 经济相对落后,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较低, 第一产业相对于劳动生产效率偏低。

1.2.2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较少。

1.2.3 农业被外资占有情况有所加大, 粮食的定价权已经不在中国人的手上。

1.2.4 与国际经济技术的联系不强。

下一步的思路是把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经济”的概念鲜明的树立起来, 把它打造成知名品牌。

1.2.5 东北亚各国之间经常性交流的平台还有待构建。

2 黑龙江垦区融入东北亚经济圈的原则和战略依据

2.1 以建设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为中心原则。

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对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时指出:“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这是中央领导首次提出了“现代化大农业”的概念。多年来, 垦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 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并具有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有利条件, 要发挥这一优势, 加强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 提高垦区农业现代装备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生产能力。

2.2 黑龙江垦区经济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战略依据, 既要又好又快发展、跨越发展, 又要坚持科学发展。

3 东北亚经济圈的特点

东北亚经济圈的概念早在19世纪90年代就被提了出来, 但由于种种原因, 这种设想只停留在探讨阶段, 大的区域经济体尚未形成。2007年东北亚各国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贸易总额占总贸易额的1/4, 而且这种增长的态势十分迅速。东亚地区经济的互补性非常强。俄国、蒙古拥有资源优势, 日本及韩国拥有资金、技术优势, 中国拥有市场优势。将这些国家构成一个“经济圈”, 形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格局, 这种互利共赢的优势将会更明显。

4 黑龙江垦区未来经济发展方向

黑龙江垦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紧紧围绕农垦总局党委的总体战略部署和要求, 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中心, 以促进粮食增产、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为目的, 以科技进步创新为动力, 以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 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促进东北亚经济圈建立, 走出一条适合国情和垦情, 具有中国特色和追踪世界先进水平的经济发展道路。

5 黑龙江垦区经济的新机遇

随着世界大国之间经济关系的缓解, 如信息、环境等仅靠一国而无法解决的问题, 制度化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各国的明智选择。东北亚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版图上唯一一个没有建立制度化经济合作的空白点。而且,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与东盟的经济合作, 外国投资的大量涌入, 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前景远大, 机会更多。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 黑龙江垦区必定在东北亚经济圈中发挥积极作用。

黑龙江垦区应该抓住这一新的机遇, 深入开展工作, 让政治为经济服务, 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机制的形成。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垦区, 我们要坚定信心, 乘势促崛起, 融入东北亚经济圈。围绕“保增长、增投资、促和谐”这条主线, 积蓄发展动力、推进与当期增长相统一的关键阶段。我们要通过东北亚经济合作这个平台, 把资源优势亮出去、把产业优势推出去, 把域外资本引进来, 帮助垦区增强后发优势, 融入东北亚经济圈。

黑龙江垦区的商品市场, 应该面对活跃的俄朝、日、韩市场, 从市场的真正需求入手, 搭建进入国际市场的平台, 从而迎接即将快速发展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趋势的到来。我们应有选择地开发市场, 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东北亚经济圈的经济贸易活动。把握发展机遇, 明确市场定位, 及时抢占市场, 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 积极、有效地组织出口商品, 建立商品仓储基地, 组织物流服务。

黑龙江垦区对如何融入东北亚经济圈, 建设现代化大农业需要有更明确的定位和认识, 在发展项目上我们应该结合垦区自身的要求、装备、理念、人才, 完备农业示范农场, 提高实际效益。确立一致的目标, 那就是:促生产增值、促员工增收、促农业增效、促经济圈形成。

参考文献

[1]戎殿新.东北亚经济圈面临的暂时困难和光明前景[J].世界经济, 1998, 2.

[2]汪波.北大荒建设现代化大农业[J].人民日报, 2009, 9, 1.

[3]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现代化大农业的新路子[J].人民政协报, 2009, 8, 30.

[4]李俊.发展现代化大农机, 建设现代化大农业[J].2008.

[5]窦霞.大垦区“中德现代化农业示范农场”建设项目启动[J].2007, 9, 2.

[6]崔承哲.关于东北亚地区经济圈形成的试论[J].环渤海经济望, 2002, 2.

[7]秋山富一.向着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而努力[J].

[8]白城市市长杨亚杰:借力融入“东北亚经济圈”[J].吉林日报, 2009, 8, 17.

[9]韩健鹏.营造有利于更好更快发展的政治条件[J].2008.

垦区经济 篇2

局直中学教师   王永东

4月24日

王永东同志,男,现年40岁,汉族,红兴隆分局局直中学思想品德教师,1990年参加工作,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初二年级学年组长、思想品德教师。参加工作,他一直站在教学前线,当过8年的班主任,担任学年组长。他严谨细致地对待工作中每一项任务,从不懈怠,兢兢业业,不断创造优异的成绩,呈现出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品德,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突出。

一、 信念坚定,律己育人。

王永东同志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他学习《党章》、十七大精神自觉认真,政治理论笔记整齐,每学期的笔记字数达到3万字。他每天坚持看新闻,了解国内外热点问题,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素质好。

他坚定的拥护党的政策,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他的课堂生动活泼,道理深入浅出,学生们非常喜欢上他的课。王永东老师的思想品德课是局直中学学生们崇拜的好课之一。担任班主任期间,他时刻注意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他细心观察学生,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同学生交心谈心,主动帮助学习和生活上困难的同学,是受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老师。在学校党支部开展的“金秋助学”、“1+1”助学活动中,王永东同志向贫困学生献爱心,为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品,解决了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教对子。他说“我爱自己教师岗位,我更爱朝夕相处的学生”。

做为一名教师,他有高尚的师德,严谨的学风,一丝不苟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中。他以“八荣八耻”作为行动的指南,在学习中改造自己的思想,提高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

作为教师,王永东同志深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才兼备,方为师表”的为师理念,他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争当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他用自己的行动在群众心中树立起一名优秀党员的形象。

二、潜心教学,精益求精。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能时刻以师德先进典型和党员标准约束衡量自己,工作的勤奋进取,任劳任怨,宁可自己付出更多劳动,也要争创工作一流。

在担任学年组长的期间,他率领全组教师团结奋进、共同努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他坚持每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为组里的教师做好一切后勤工作。在年级工作中积极配合学校政教处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并在年级管理中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年级工作在学校检查评比中始终居于前列。

王永东同志担任毕业学年年级组长。他把本年级的8名班主任、22名任课老师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攻难关,把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变成动力,狠抓教学质量,使年级组的各项工作逐步提高。升学质量是学校的动脉,也是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最高要求。因此,毕业年级的工作压力非常大。王永东同志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善于调查研究,学习兄弟学校经验,在教学和管理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毕业年级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他坚持的工作思路:

1、正规化“早读”、“晨会”、“班会”、“团活”制度,他亲自检查监督,提高效率。

2、坚持每周二开年级工作会制,及时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3、抓好“两极学生”引导工作,推优引差。仅一年时间50多名待进生摆脱了学习差的困扰。

4、日常纪律管理工作常抓不懈,注意学生心理调试和心理健康的辅导。

通过努力全年级学生的成绩连月升高,学生间自发的形成了“比成绩”的竞争学风,初四年级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尊敬。在教学中王永东老师发现只做知识点的灌输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不易于接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想尽了办法, 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做了大量的尝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此同时注意收集整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因为学生是教学的直接施予对象,学生听懂没有,学到知识没有是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所以,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学生对于教学上提出的各种要求。他提出的“明理―思辨―笃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思路运用于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王永东同志带领全体毕业年级老师高质量完成升学任务。毕业年级在中考六科成绩中取得五科第一名的好成绩,升入重点高中学生人数第一,创学校中考成绩最好。

三、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一直以来王永东同志认真严谨,谦虚谨慎,不仅严格

要求自己和学生,而且对负责的年级组的年轻老师也严要求高标准,共同探讨教学难关。当然,辛勤的工作就意味着更多的工作量和精力的投入。不过这也使王永东老师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在搞好各项工作的同时, 王永东同志也没有忘记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组织能力。作为一名中学骨干教师他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工作技能。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他抓住不放直到解决为止。20他主持的课题研究成果《中华传统美德与北大荒精神教育课题阶段实验报告》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一等奖,他撰写的论文《寓环境教学于道德教育之中》被黑龙江省农垦教育学会评为一等优秀论文,他获得省教育学院课堂评价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党员和党小组长,他积极投身“北大荒先锋工程”示范点的创建活动,带领初二学年组出色完成“北大荒先锋工程”责任区的工作,成绩优异。他能够密切团结全组教师,工作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奋力拼搏,用党员的形象为大家树立起榜样。

我省垦区危房改造成果初显 篇3

我省农垦企业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立的老国有企业,受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原因限制,农工所住房屋多年没有改善,房屋老旧、破损及基础设施配套不全的情况比较突出。针对全国农垦企业普遍存在的这种情况,为切实保障和改进民生,国家决定从2011年开始,采取中央、省和县三级给予财政补助,职工个人合理负担的办法,对农垦企业危房进行改造。为更好地推进此项工作,我省将其纳入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统一建设管理。

项目启动初期,各地陆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由于国家和省的补助资金有限,补贴资金拉动力小,农工普遍积极性不高。此外,农工收入普遍偏低,现金投入和预先垫付能力较差,加之建材和人工费用大幅上涨,一些地方项目建设启动滞后。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全省各级农业、农垦部门本着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的原则,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高度重视,尽职尽责,积极行动。一是结合吉林垦区的实际情况,汇总各地的住房改造需求,省农垦局制订了吉林垦区“十二五”危房改造计划及分年度各农场改造计划,明确了危房改造的总体目标。二是协调有关部门落实项目投资,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2011年,全垦区危房改造共需资金3.8亿元。经向省政府申请并与省发改委、财政厅协调和沟通,除中央预算内投资5700万元外,省级财政为垦区危房改造落实配套补助资金4560万元。同时要求属地县级财政配套补助资金1140万元。此外,通过大量的政策宣讲,发动农垦职工自筹部份资金用于危房改造。三是为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指导,在省发改委、财政厅、住建厅、国土厅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制订下发了《吉林垦区危房改造工作指导意见》。从明确危房改造的總体目标与基本内容、危房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标准、积极筹措资金,合力推进项目进展、切实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强化组织调度,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五个方面提出了十八项具体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有力地推进了危房改造工作实现科学管理、规范实施和加速建设。四是严格开展检查督导。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先后配合国家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巡查组、省安居工程检查组,对全省垦区危房改造情况进行了整体检查。省农委又单独分四次对13个县的重点农场进行了督导,与当地农业部门和项目农场共同研究推进改造进度。根据今年垦区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下达较晚,基层普遍没有经验的实际,先后下发了《关于推进全省垦区危房改造项目如期开工的紧急通知》等四个文件,及时指导各地按时限开工,按要求建设,按标准验收,确保全省垦区危房改造的施工质量和建设进度。

截至2011年12月中旬,经过各级政府、业务部门和项目农场的共同努力,在资金计划下达较晚、施工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全省28个县(市、区)的65户国有农垦企业,共完成投资逾2亿元,改造危房已经竣工和基本建成的分别为5726套和335套,两者合计6061套,占全年改造计划总数7600套的79.75%,改造面积达40.5万平方米,使农垦职工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受到职工群众的普遍称赞。

“十二五”期间,这项工作还将继续进行,约4万套危房有望全部得到改造。(省农垦局 供稿)

垦区经济 篇4

在2003年2月24日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首先使用了低碳经济这个词。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前沿性的课题,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目前,学术界对低碳经济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度量标准。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低碳经济的特征是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是将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的高能耗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低能耗。低碳经济以最低的能源消耗成本和最低的生态环境破坏,实现大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使经济发展进入可持续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发达国家的任务,也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问题,是改变全球生态问题的必然选择。

不同国家对低碳经济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认识。低碳经济强调的核心内涵就是关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低碳排放的问题,关键在于各国政府发挥减排义务。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物质资料还没有得到满足,因此,降低碳排放的相对量就是发展低碳经济;而对于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发达国家,必须降低碳排放的绝对量,实现碳排放总量的绝对下降,更好地履行国际义务。

二、垦区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

垦区是在国营农场基础上形成的特殊经济体。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垦区已经形成了农业生产经营为主体,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为两翼的产业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垦区构建产业体系推进“十二五”工业化进程动员大会上,总局党委适时提出了构建垦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战略,全力促进垦区大发展、大繁荣。2012年垦区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全年实现垦区生产总值(GDP)1 143.4亿元,比上年增加227亿元,增长20.6%,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四年增速均在18%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6 363元,增长18.6%,以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 513美元,比上年增加1 921美元。(1)

但总体上看,垦区产业结构调整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三次产业结构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仍然不尽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较高,而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过低。三次产业结构为48.4∶26.3∶25.3,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十年来首次降到50%以下。

第二,各次产业内部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1)农业基础设施依然比较薄弱,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农业科技服务和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农业推广体系没有纳入国家公共财政渠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迟缓;(2)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高,没有发挥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国有企业“一支独大”的现状没有明显改善,企业利润率不高;(3)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过小,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由此可见,解决垦区产业结构失衡、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必须加快调整垦区的产业结构,实现垦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9年,垦区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464.7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达到1.0108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56%。分行业看,农业生产消费能源47.4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消费总量的10.2%;工业生产能源消费323.5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57.2%;第三产业消费能源57.6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10.2%;居民生活消费能源114.5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20.2%。从能源消费结构看,电力消费93万吨标准煤(等价值),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16.4%;原煤302.6万吨标准煤,占53.5%;汽油消费15.9万吨标准煤,占2.8%;柴油消费58.3万吨标准煤,占10.3%;生物质能源消费51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0.97%。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垦区产业结构调整路径分析

(一)垦区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垦区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垦区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一个动态调整过程。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单一第一产业为主,到20世纪90年代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第二产业为补充,再到本世纪的以第一产业为主体、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总体看来,第一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依然占据着半壁江山,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明显,但最近十年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改革开放以前,垦区的支柱产业是农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不大,随着垦区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第一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被弱化。从1980年至今的三十多年时间里,第一产业在垦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日益下降,其降幅以本世纪十多年里最为突出。改革开放后,垦区的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到1984年达到了39%,之后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小幅下降。垦区的第三产业从无到有,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在促进经济发展、拉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构建垦区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1. 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进行产业优化与升级,积极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全面推进垦区农产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具有鲜明北大荒特色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化之路。按照垦区党委提出的“抓城、强工、带农”的方针,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第一,“抓城”—构建垦区低碳化城镇。由于垦区生产单位分布广、人口分散,所以垦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中小城镇为主体、以社区为补充、节能环保的低碳城镇体系,发挥城镇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城镇和农村的良性互动,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在垦区小城镇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垦区的自然条件、发挥各管局、农场的资源优势,构建具有鲜明北大荒特色的城镇体系,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大力推广能耗低、环保的建筑材料,注重清洁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二,“强工”—构建垦区低碳工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淘汰耗能高、污染严重的产业,对现有工业产业进行技术升级与改造,推动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继续加强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盈利能力。充分发挥垦区的资源优势,全面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三,“带农”—构建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契机、围绕全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核心业务突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由农产品初加工向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转换;进一步强化农垦总局的宏观调控,发挥其对市场的规范作用,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管控,构建产品诚信体系,维护“北大荒”品牌价值,并促进这些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提高全社会对产品的认知度;通过政策引领、项目扶持、财税支撑等手段,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适度放宽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抵押条件,建立健全多元化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平台,为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扶持;按照产品特色、地域特征、资源优势等,构建特色产业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区域品牌一旦形成,其影响力将辐射区域内更多相关产业聚集,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

2. 建立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多元化投入体系的构建,需要以专项引导资金为基础,能够保障低碳经济重大项目的开发和建设。该资金需要设立专门资金管理委员会,目的是能够确保资金的有效投入,监控资金的使用状况。社会资本是多元化投入体系的广泛融资渠道,通过正确引导,有效招商引资,能够保障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产业的顺利开展。积极鼓励民营资本的融入,拓展各种资本的多元化发展。尤其要对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行为加以正确引导和鼓励,能够做大做强资本市场,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增加了资金投入的维度,构建行之有效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3. 大力发展垦区低碳旅游业。

垦区按照方位可以分为中部垦区、西部垦区和东部垦区三个部分。由于各个垦区的位置和经济等因素的差异,因而农业观光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有很大区别的。中部垦区集中在哈尔滨周边,相对面积较少,适合开发都市农业旅游项目,可以开展设施和科技农业旅游,发展休闲农业。而西部垦区位于松嫩平原地区,可以针对生态特色,开展绿色创意农业旅游项目,同时根据区域特色,还可以与森林相结合,形成农业森林一体化的旅游共同体。东部垦区地处三江平原,是现代化农业的基地,所以可以开发现代化旅游项目,融智能农业、景观农业、生态农业为一体,全面系统构建现代化农业旅游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宏岳,陈然.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J].经济问题探讨,2011,(1).

[2]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09,(8):8-10.

[4]曹海霞,张复明.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J].生产力研究,2010,(3).

垦区经济 篇5

以“三个至上”为指导努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奇台垦区人民法院2010工作总结

2010年,我院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法院的监督指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暨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兵团政法工作会议、兵团法院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师市党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及师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六师法院二十六次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努力提高审判管理水平。一年来,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鲜明,审判执行质效明显提高,司法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司法宣传成绩再创新高,对口援疆工作有序开展,并且全面落实了队伍建设确保“两个不出事”目标和审判工作努力实现“两高两低”的总体要求,以审判执行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显著进展。

一、服务大局,以人为本,创建法院文化,建设一流队伍 实现司法公正,弘扬法制文明,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警队伍。我院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突出特色的思路,加强教育,规范管理,强化培训,廉洁司法,创先争优,以法院文化建设为主导,认真做好队伍建设工作。

(一)加强班子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争创工作佳绩 院党组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领导艺术,凝人心、聚合力,使班子成为了团结向上、廉洁民主、谋求法院科学规范管理的先进集体。

班子成员之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充分发扬民主集中优势,杜绝了“一言堂”,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能力。坚决落实“三重一大”工作规定,凡涉及人事、财务、重大活动的重要事项,必经集体研究决策,做到了决策准确、科学。增强“标杆”意识,发挥模范作用,带头落实工作职责,勤于政务,关心干警,做到了人性化管理。党组班子真正起到了领导核心作用。

(二)思想教育为先导,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确保公正司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院党组专门对理论学习制度进行监督落实,带领全院干警认真学习了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以及各级政法委和上级法院的工作指导精神。全年共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40次,党组中心组学习12次,并就队伍建设和法院文化建设开展了专题讨论,总结了经验,明确了目标。干警撰写各种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近2万字。通过学习,极大地改变了队伍的思想观念,团结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增强。

坚持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不能丢,不间断的政治学习不能丢,队伍建设好的做法不能丢的思路,坚持抓好宗旨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和法官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开展纪律作风自查、人民法官为人民、百名法官进百团、创先争优等专题活动,认真查摆在纪律、作风及审判、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确定位自身职能,合理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改进了工作作风。

一年来,全体干警认真学习、踏实工作、公正司法、文明执法的工作表现,体现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优良的品格作风,全院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三)科学规范管理,优化作风建设,树立法院亲民爱民形象

我院从完善落实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入手,认真查摆和整改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和作风问题,进一步提高审执质效,促进司法公平正义,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审判管理办公室、政工科重新修订了《审判工作流程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审判执行管理10项制度,行政保障管理10项制度,以及信息化管理、档案管理、保密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1月开展了以落实制度,优化作风,促进规范管理为主题的纪律作风大检查“回头看”活动。院领导亲自授课,讲解《审判工作流程管理办法》、《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保密法》、《信访接待办法》等法律法规,时刻警醒全体干警严于律己,努力争当文明司法的表率。

现在群众到法院办事,都感觉法官非常客气,不仅没有推脱言词,还让坐递水,就像待客一样,连老上访户汤斌都在这种亲 民服务的感召下息诉罢访。干警的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切实增强,细微的友好举动就打动了当事人的心,赢得了尊重、信任与支持,法院、法官亲民爱民的形象深深扎根在了老百姓心里。

(四)强化司法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技能,进一步为审判工作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是审判工作取得成果,获得发展的基础。案件办理是否公平公正,能否案结事了,关键要看法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年初,我院就把培养高素质法官队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一年来,不仅坚持日常业务理论集中学习和探讨,还按照六师中院要求,加强了对年青干警的岗前培训,工作指导。全年组织干警参加国家法官学院、兵团法院调训10余人次,参加《物权法》、《民事诉讼法》等业务知识讲座21场次,组织庭审观摩4次,书记员业务培训2次,在全体干警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氛围,有效提高了业务能力和素质。

结合我院人员紧缺,法官断层现象突出的实际。今年,院党组不断加大干警培养力度,尤其是根据新分配干警专业特长,科学调配工作岗位,发挥老干警的传帮带作用,使他们在办案过程中轻松实践,愉快工作,快速成长。2009年初任助理审判员的两名同志已能够熟练办案,其他4名新干警也在半年内成为了业务娴熟的法官助理或书记员。

(五)突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防腐意识,促进法官队伍廉洁司法

党风廉政建设是我院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历来放在全院整体工作的突出位臵。今年,着重强化了对反腐倡廉工作新思路和好做法的拓展与应用。院纪检组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监督员制度、司法巡查制度、“五个严禁”、“八个不准”规定,明确了党组成员责任分工。在以党组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带领下,政工、纪检部门认真纠正审判执行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坚决杜绝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违法办案现象,形成了本院的自律机制、惩戒机制和防范机制。

7月,根据师市第十五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安排,我院积极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不仅在报刊、电视台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还利用宣传栏和传单在集市宣传我党反腐倡廉新成果,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2010年,我院法官拒礼拒贿12人次,拒礼金6000元人民币。拒吃请30余次。全体干警洁身自好,廉洁自律,全年未发生任何违反“五个严禁”及廉政法律法规的现象,继续保持了廉政建设“零”违纪的好成绩。

(六)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认真开展“三项活动”,积极促进社会矛盾化解

我院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师市党委九届六次全委会议精神,以党的基层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活动、“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为抓手,努力为社会管理创新创造良好政治环境。

按照兵团分院提出的“贵在坚持、理在结合、常在实践、重 在创新、力在推进、旨在特色”的总体要求,我院在“搭载体、找抓手、构平台、抓实践、建机制、求特色”上下工夫,结合“人民法官为人民”、“百名法官进百团”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党支部活动规程,丰富了活动内容。9月20日,党支部法制宣讲小组远赴北塔山牧场开展法制“六进”活动,为当地3000多名哈萨克族牧民带去了法律知识学习资料,并为牧民群众和案件当事人现场解答法律疑问,让他们感受到了法律带来的公正与温暖。9月24日,又为奇台农场200多名中学生进行了法制辅导。9月27日,参加了六师中院组织的“民族团结故事”演讲比赛和模范、先进宣讲活动。

各项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党员法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为化解矛盾纠纷打好了思想基础,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二、始终抓好审判执行第一要务,努力化解社会矛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010年,我院紧紧围绕“两高两低”的工作总要求,狠抓审判规范化、流程化、信息化管理,使审判执行工作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垦区社会矛盾化解,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司法保障。

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395件,审执结378件,结案率达到95.7%。其中受理各类诉讼案件260件(含旧存4件),审结258件,审结率达到99.2%;受理执行案件135件(含旧存21件),执结120件,综合执结率达到88.8%(新收执行案件114件,执结99件,执结率达到86.8%;旧存执行案件21全部执结,执结 率达到100%)。

(一)刑事审判注重严打为主、宽严相济,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全的需求和期待

2010年,共受理并审结刑事案件14件,结案率、准确率均达到100%,依法判处被告人21名,适用缓刑14人。其中故意伤害案件5件,盗窃案件4件,贪污案件2件,强奸、窝藏、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案件各1件。

我院依法从严从快惩处各种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把打击锋芒对准故意伤害、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以及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盗窃、贪污等多发性犯罪,坚决遏制刑事犯罪上升势头。如张建新、武金清等5名被告人盗窃、强奸,恶行昭彰。从重判处连续盗窃电缆线40余起的被告人张建新有期徒刑10年,群众拍手称快,确保了一方平安。又如张桂贤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一案,及时向师市党委和上级法院汇报情况,征求意见,依法对拒不悔改的首要分子进行了严惩。奇台垦区作为法轮功邪教活动频发地区,此案的从严判决,起到了惩治一人,教育一片的突出效果,稳定了社会秩序,受到师市领导及奇台农场党委的好评。不断加强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和执行工作,使被害人及家属及时得到经济赔偿,年内为被害人执行回赔偿款30余万元。

刑事审判工作为维护垦区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民商事审判注重调解优先、案结事了,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和谐稳定的需求和期待

全院受理民商事案件246件(含旧存4件),审结244件,审结率高达99.2%。其中调解、撤诉184件,调撤率达到75.4%。其中,四厂湖人民法庭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74件,审结74件,审结率达到100%。调解、撤诉60件,调撤率达到81%。我院全年案件发改率仅占结案总数的0.5%,继续保持了六师法院最好水平。

我院牢固树立一审就是终审的理念,认真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在案结事了上做文章,在息诉罢访上下功夫,充分运用各种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以案结事了为目的,全方位加强了诉讼调解工作。审判法官十分注重强化调解效果,使法院调解有机灵活地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相衔接,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格局。多元合力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增强,案件调解结案率和服判息诉率明显上升。

民商事案件审判既没有刑事审判明正典刑的酣畅,也没有执行案件维权正法的淋漓,更多的是予德于教,化解纠纷,维持社会活动的有序开展,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不断追求高调解率只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稳定压倒一切。今年1月调解的白某与何某等人的经济损害赔偿一案就充分体现了调解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重要作用。

2009年8月,奇台农场二分场职工何某雇用同连队白某为其粉碎麦田秸秆。在作业过程中,白某的粉碎机突然起火,引燃秸秆,后波及到相邻地块中杨某和卡某还没有收割的小麦。灭火后,三块地都成了焦土,粮食颗粒无存,直接经济损失约7万元。派出所经勘查,认定起火原因不明,因此赔偿问题引起了四家人 的激烈争斗。此后的半年多里,整个连队被闹得鸡犬不宁。

2010年1月,此案在我院开庭审理后,杨某、卡某强烈要求何某与白某赔偿自己的全部损失,而何某则认为机械是白某的,因由其赔偿包括自己秸秆在内的全部损失。白某却依据派出所的事故结论拒不承担赔偿责任。庭审当天,近百名连队职工前来旁听。杨某、卡某表示,如果损失得不到赔偿,出了法院门就找团党委,师党委上访。承办法官见此情形,及时调整策略,结束法庭调解,改为入户调解。

春寒料峭,承办法官四次下连队登门调解均收效甚微。最终,承办法官以事故缘由为划分责任的依据,发动人民调解力量,邀请连队领导和有威望的邻居上门调解。通过对各方当事人从做人原则、邻里关系、法律责任几个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劝解,受损方鉴于白某家庭的困难,放弃部分损失。白某自愿赔偿三家损失5万元。

纠纷得以圆满化解,使当事人感受到了法官的亲切,法律的公正,二分场4队200余农户人人叫好。我院184个调解案件,件件案结事了,受益群众近千人,实现了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执行工作注重因案制宜、多措并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实现合法权益的需求和期待

全年共受理执行案件135件,执结120件,综合执结率达到88.8%。新收执行案件114件,执结99件,执结率达到86.8%。旧存的21件执行案件全部执结。

我院以“创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活动为契机,坚决落实执 行制度,规范执行措施,努力提高案件执结率。一是向被执行人送达《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告知书》,敦促当事人自觉履行;二是邀请社区连队干部、邻里亲友、社会团体参与执行,情、理并重,积极促成执行和解;三是严格落实“五定一包”责任制,明确责任,加强监督,提高执行质效。全年自动履行案件67件,自动履行率高达85.4%,创历年最高记录。对12名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当事人采取了强制措施,维护了法律尊严。

院领导带头督办疑难复杂案件,注重执行调解,大大增强了执行效果,提高了办案效率。2010年8月,副院长王刚和执行局局长李胜忠顶着酷暑驱车2000多公里前往伊犁州伊车嘎乡,专程办理该乡人民政府拖欠张某苗木款一案。由于时隔多年,矛盾纠纷突出,双方情绪十分激烈。二人冒着与当事人发生冲突的危险,艰难调查事实缘由,多次与当地党委、司法部门及金融机构多方协商解决方案。通过细致耐心的劝导说服,两天时间就促使当事人达成了还款协议,顺利为张某划回欠款32万元,结束了其长达10年的讨债之路。法院的努力使张某实现了债权,该乡政府理清了债务,双方实现了真正的共赢。

我院在惩治不法无信之徒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扶贫济困,积极开展司法救助活动。今年争取到司法救助金11万元,为辖区三位当事人解决了生活困难。当执行干警将5万元救助款送到病危中的柴玉宝老人床前时,老人艰难地挺起身子,含着泪说:“你们像亲人一样,把我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办,没有你们,我的命就没了,感谢政府,感谢人民法官!”另一名当事人余栋山因车祸失去了一条腿,他贫困的家庭更像失去了一根支柱。但是这 个年仅30岁的小伙子不甘沉沦。他拿到4万元救助款后,在执行法官的指导下把钱马上投入到农业生产和养殖经营当中,年底不仅用赚到的钱开了一家干洗店,而且还在团场购买了一套楼房,全家彻底摆脱了贫困。

执行工作在“创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活动中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执行庭庭长李胜忠同志荣获兵团“清积”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四)审判监督工作注重管理创新、规范司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需求和期待

审判监督工作是检验案件审判情况的打分表、过滤器。我院不仅成立了审判管理办公室,在加强审监管理机构上下功夫,更把主要力量投入到了“三项评查”工作当中,严把案件质量关口,杜绝审判流程管理流于形式。

今年,我院参与六师中院优秀诉讼文书评选活动1次,庭审观摩2次。自行组织庭审考评1次。全年共评查各类案件206件,其中刑事卷14件,合格14件;民商事案件148件,合格卷148件;执行卷46件,合格46件,合格率均为100%。

审判监督程序的规范运行,及时向法官反馈了审判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漏洞,为保证案件审判质量牢牢守住了最后一道关口,使庭审进一步规范,法官驾驭庭审、认证、质证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公正裁判、严谨写作裁判文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确保了司法公正,为树立法律的绝对权威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五)立案信访工作注重方便诉讼、便民利民,努力满足人 11 民群众对诉讼便利的需求和期待

院党组以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为目的,认真落实立案、信访工作制度,积极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不断改善便民服务设施,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把诉讼、信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争取专项资金改建装修了立案大厅,增强了便民服务功能;新建成一个远程信访接待室,完善了信访接待工作的硬件设施;设立了诉讼导诉台、信访服务台,完成了向“一站式服务”的转型。

现在,立案工作实现大“提速”,每宗案件立案不超过半小时。一年来,立案信访服务台发放便民服务材料200余份,开展诉讼指导服务活动400余次。立案庭不仅进一步完善了邮寄送达业务,为当事人节约了时间和资金,同时还保证了案件的及时审理。“无信访积案”活动开展以来,全院共接待群众和当事人来信来访11人次,其中“院长接待日”接访6人次,处理来信1件,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5起上访案件中,结案3件。

立案工作突出便民服务特色,准确恰当地行使释明权,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充分发挥窗口作用,成为了法院形象的“代言人”。

三、创新管理,深化法院各项改革,保证司法活动优质高效

我院在加强队伍建设和抓好审判工作的同时,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不断加快法院改革进程,以适应审判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加大审判方式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审执质效 1.大力推行案件繁简分流,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

2010年已审结的民商事案件中,适用简易程序审结的有232件,占案件审结数的73.7%。通过案件繁简分流,审判效率明显提高。

2.强化庭审功能,积极推行当庭宣判、当庭送达

全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结的民商事案件中,当庭宣判率达89%,当庭送达率达72%,极大地节约了诉讼资源。

(二)完善审判运行机制,进一步确保司法公正 1.积极推进自动化办公进程,提高办案效率

我院已全面实现了庭审记录、法律文书制作微机操作,结束了手工记录和手写法律文书的历史。同时实现了诉讼和档案的流程化、数字化跟踪管理,为院领导、审判监督部门提供了简便快速的监督手段。建立了三级和四级局域网,极大地方便了上下级法院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2.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

8月27日,兵团分院批准我院再次聘任4名团场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强化了对我院审判执行活动的监督,进一步推进了司法民主化进程。

四、准确把握司法宣传导向,突出法院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司法宣传工作结合法院“三项重点工作”目标,努力向大报大刊大台高层次刊物进军,向互联网拓展宣传阵地,着力提升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树立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热爱祖国,亲民爱民良好形象。

全年共采编报送工作简报62期。报纸、杂志刊稿80篇,完成全年任务的142%(国家级刊稿3篇,完成任务的150%,省级刊稿60篇,完成任务的200%)。兵团电视台刊稿1篇,完成全年任务的100%。网络刊稿169篇,完成全年任务的302%(国家级网站刊稿27篇,完成任务的270%,省级网站刊稿66篇,完成任务的330%,兵团法院网刊稿76篇,完成全年任务的292%)。

通过数量上的累积,质量上的提高,我院司法宣传工作实现宣传效果历年最佳,网络刊稿数量历年最多,国家级刊稿数量历年最多的好成绩。司法宣传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真正起到了宣传法律,宣传法院,服务群众的作用,拉近了人民法院、人民法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树立了人民法院良好的司法形象。

五、进一步完善司法保障体系,为公正、高效、权威审判奠定基础

(一)紧抓对口援疆机遇,加快法院建设步伐,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口援疆工作是新时期新疆工作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必要保证。我院结合自身建设实际,不断加强与对口支援法院的沟通联系,主动赢得了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法院的支持。双方形成援助项目共识,顺利达成了对口支援方案。

今年,在六师法院对口援疆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院积极开展交流挂职工作,扎实做好援疆法官接待事宜。李颂同志到来伊始就委以刑庭副庭长职务,投入到了紧张的审判工作当中。14 他虽然挂职仅一年,却承办案件32件,占全院案件总数的10%,调解率高达90%,留下了宝贵的审判经验。年青干警在他的带动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发扬奉献精神,进一步为审判工作任务的高效完成夯实了基础。

一年来,我院接受四川法院物质资金援助约合人民币25万元。其中更新业务用车一辆,补充了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重要业务工具器材,部分资金还用到了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法官学院重庆分校为我院提供了免费培训学习服务。这些援助都为我院的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法院又好又快发展 法院要发展,只有依靠现代化的办公设施设备才能实现。我院党组面对当前资金紧张局面,着眼长远发展,积极落实法院援疆工作会议精神,借助四川法院援助资金,全面改建审判法庭和公用设施,完善了视频会议室、党组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荣誉陈列室的功能,使奇台垦区法院的硬件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6月,又挤出资金改善了审判综合楼的外围环境,重新修整了院内的部分地面和车库,使法院的整体面貌得到极大改观,审判保障功能进一步得到加强和完善。

六师法院领导历来十分关注人民法庭的规范化建设。今年,在中院党组的关心和指导下,我院四厂湖人民法庭开通了四级网络和专线电话,装修了审判法庭,增添了大量电子办公设备,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远程案卷调阅和评查,强化了审判监督。法庭全年结案率达到100%,上诉率明显下降,极大地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效率。

(三)大力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全面实现数字化网络管理 2010年,兵团分院要求兵团各级法院在年内完成诉讼档案和文书档案卷宗100%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我院为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档案管理和应用的规范化、标准化,使档案快捷方便地服务于审判执行工作,院党组动员全院干警尤其是年青干警,加班加点扫描上传卷宗图片。

大家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不图报酬,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通过不懈努力提前完成工作任务,共扫描卷宗18000余件,上传图片近10万张。档案管理实现了检索、查询、调阅全程电子化,极大地提高了利用率和利用效果,完成了档案调阅手工操作向网络远程调阅的历史性跨越。

(四)着力加强安保工作,确保实现安全事故“零”发生 今年严峻的维稳形势和针对法官进行的人身伤害事件使法官队伍人心不稳。我院党组以最快的速度将最高人民法院和兵团党委的维稳要求和安全保障工作部署从四个方面落实到位。一是组织学习,使全体干警进一步明确当前的维稳和安保形势;二是落实突发事件应急处臵制度,做到制度、人员、装备“三到位”;三是健全安保工作组织机构,确保日常训练时间;四是落实安保值班制度,做到责任到人,登记明确,确保万无一失。

法警大队为满足重大节庆和应急处突保卫工作的需要,报请院党组批准,添臵了安检门、防刺服、盾牌、橡胶警棍等一大批安保设备,并组织全体住宿干警参加值班巡逻,壮大了法院安保工作的声威和气势。我院还积极协助六师中院在奇台进行刑事案件异地开庭审理。领导带头,全员出动,主动承担押解执庭任务。院领导多次带领干警维持审判秩序,副院长王刚亲自在院门口进行“三品”检查。全体干警尽职尽责,确保了中院庭审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一年来,无论是世博会、“7〃5”事件一周年、国庆节等重大活动期间,还是日常押解执庭工作,均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继续保持了安全事故“零”发生的好成绩。

六、存在的问题

(一)干警自觉学习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政治理论学习要把握政策的准确性。法律法规及其适用的学习也要进一步加强。

(二)干警在落实工作制度,完成工作目标任务上尚欠主动性,工作自觉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审判人员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尽快提高,尤其是在司法宣传工作上,稿件任务不能积极完成。

(四)审判和执行工作中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个别干警的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中仍有畏难情绪,安于现状。

七、2011年工作打算

2011年,我院将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强化审判职能,狠抓队伍建设,努力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为辖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具体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通过学习培训增强班子的决策能力、凝聚能力,发挥好核心作用。提高队伍的内在素质、为民服务的本领及工作实践能力,把队伍真正锻炼成为为民服务、公正审判、高效维权,让上级党委、上级法院放心、让辖区群众满意的人民法官队伍。

(二)强化队伍质量意识、精品意识、效率意识,力争2011年实现刑事审判审结率、准确率双百目标,民事审判审结率达到99%,准确率达到99%,调解率达到80%以上。

(三)进一步改进执行措施,探索更多快捷有效的执行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及时有效地实现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力争运用科学的结案方式努力实现案件结案率达到100%。

(四)把化解和处理涉诉上访摆到突出位臵来抓,坚持矛盾化解和防范两手抓,落实责任制,确保从源头上减少冲突对抗,力争实现涉诉上访案件“零”发生。

(五)落实法院援疆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与内地法院的沟通交流,借援助项目实现软硬件建设的科学化发展突破,尽快缩小与内地及兄弟法院之间的差距。

辽河垦区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篇6

本刊讯:据辽河垦区农业局统计,今年垦区粮食产量可达4.7亿斤,较去年增长0.9亿斤,增产幅度达20%,顺利完成4.5亿斤的年初计划。垦区粮食产量再次喜获丰收。

为确保今秋粮食稳定增长,年初开始,辽河垦区农业局等相关部门从基础着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全力为垦区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一是抓备耕,保供应。为保证春耕生产资金需要,截止到3月5日,全部惠农资金都发放到农民手中。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生产资料货源充足。同时狠抓农资市场治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杜绝了坑农现象,确保春耕生产秩序稳定。二是重科技,勤管理。新春伊始,垦区就组织工作人员、种粮大户、种田能手40多人次到吉林、长春、公主岭、通化的科研院校进行实地考察,引进新品种、新理念。在辽河农场设立1个高产示范区;在双辽农场二分厂、四分场,孤家子镇大林子村设立3个水稻高产示范区,高产示范区总面积达4.23万亩。与通化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在双辽农场建设高标准水稻高产示范区,该所为垦区提供全程技术支持。在管理上统一调度,针对作物生长期间发现的各种问题仔细研究对策,迅速作出切实有效的行动。落實完成生物防螟项目15万亩,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力度,并适时指导农户进行防治。

垦区经济 篇7

1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1.1 沼气等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海林农场绿源沼气站始建于2005年4月, 他们敢于打破北方寒地不能建大型沼气站的断言, 自筹资金528万元开工建设, 12月下旬安装调试完毕, 实现供气。日产沼气1200~1600m3。在总结第一沼气站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紧接着又投资426万元, 于2007年建成第二沼气站, 日产沼气1800m3。在运行过程中, 他们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一方面, 用太阳能集热器替代燃煤锅炉给沼气池增温, 保证了冬季正常产气, 并大大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 将工业有机废水转化为沼气稀释液。目前两座沼气站年产沼气100万m3, 除供应1100户居民炊事用气外还进行发电, 年发电300万kW·h, 为甜菊糖甙厂、圣澳合作牛场提供动力用电以及休闲广场的照明用电, 发电的余热回供给沼气池增温, 实现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目前他们正在攻克沼气提纯技术, 不久的将来, 用沼气作为动力的汽车就会在农场内外奔驰。

1.2 太阳能的使用与推广

太阳能被国家列为清洁能源之首, 但太阳能热水器等应用设备价格较贵, 难以在工程上大面积推广。海林农场人认准了太阳能的应用价值, 排除万难攻克这个难关。2007年, 农场农机修造厂自制太阳能热水器成功, 从而加快了太阳能的利用进程。目前农场太阳能主要用于:一是居民生活用水400台套;二是铺设了2400m2太阳能集热器给第三管理区办公室取暖;三是铺设了4000m2太阳能集热器替代燃煤锅炉给第一、第二沼气池增温, 全年可节约燃煤近400t, 节约资金20多万元。

近期, 该农场还将做好太阳能技术的研发工作, 逐步达到低成本、高利用、高回报的目的;开发太阳能取暖和热水利用工程;开发奶牛小区太阳能工程, 让奶牛一年四季饮用温水;同时要建一个制造太阳能设备的工厂, 开发太阳能设备市场, 培养一支过硬的太阳能工程安装队伍, 在垦区和地方推广太阳能的应用。

2 循环经济模式

构造“青贮饲料—奶牛—牛粪—沼气—沼渣—青贮饲料”的回路, 形成以沼气为节点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农场以牛粪和工厂污水为原料, 在圣澳合作牛场建起了大型工厂化沼气站———绿源沼气站, 年生产沼气达100万m3, 除供应整个场部地区的城镇生活用气外, 还为牛场、糖甙厂、新海林公园提供电能。沼气站年产出沼渣肥1500t、沼液肥28000t, 可种植667hm2有机青贮饲料和400hm2有机水稻或蔬菜, 青贮饲料可再用来饲喂奶牛, 实现农业、畜牧业、工业和新能源的有机循环。同时靠“循环”实现了工业减排。农场的甜菊糖甙厂, 每天产生60t废水和8t废渣, 是农场一重要污染源。为治理这一污染, 经反复实验, 研究出了解决途径:一是将冷却设备的废水, 冷却净化后再循环使用;二是将浸叶产生的COD浓度较高并具有一定温度 (30~45℃) 的废水, 送往沼气站做稀释液, 既解决了沼气站的加温难题, 又提高了产气量, 实现了废水的再利用。工厂产生的废渣, 通过探索实验也能生产沼气, 目前以废渣为原料的沼气站正在建设中。这样既净化了环境, 减少了牛粪集中堆放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污水;又用沼气取代燃煤做饭, 每立方米沼气相当用1kg标准煤, 减少燃煤排放的CO2和SO2气体, 有益于生态环境和职工群众的身心健康。

3 技术创新模式

3.1 高寒地区大型沼气工程技术的突破

高寒地区要建设大型沼气站有3个难题:一是在东北一年内有半年多的寒冷期, 沼气池内温度低, 要达到发酵温度缺乏成熟技术支持;二是在北方养殖场中建设大型沼气站没有先例;三是建大型沼气站需要大量资金。为了突破技术上的难题, 海林农场先做了一些实验, 在牛舍内地下建小型沼气池, 通过实验生产出了沼气, 效果不错, 然后再建大型沼气站, 在建沼气站后边运行边对尚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改革创新, 先后对排液系统、上料系统、保温系统等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和改造, 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同时, 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精力, 用太阳能替代燃煤增温, 大大节省生产成本。另一方面, 将工业有机废水转化为沼气池稀释液。利用沼气进行发电, 发电的余热回供给沼气池增温, 实现节能减排、循环利用, 形成了可以在各地复制和推广的高寒地区大型养殖场工厂化沼气站的成熟运行技术与模式。

3.2 自制太阳能设备

海林农场的技术创新精神还充分表现在他们自制太阳能设备上, 利用农场的修造厂自制太阳能设备, 开发出工程用太阳能设备。自制太阳能设备, 大大降低了成本, 一般群众都能接受, 从而加快了太阳能设备在全场的普及与推广。

垦区经济 篇8

1 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的重要性

首先,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提出了发展要有新思路, 强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 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指标与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密切相关。因此, 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次,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是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形式。生态文明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历经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 在认真总结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 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文明观念,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德伦理基础。生态文明强调“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 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适应“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整体利益。没有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 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生态文明。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 提升乡镇的整体生态文明水平。

第三,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是带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针对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 国家环保总局提出, 要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 特别是生态保护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当前化肥、农药、农膜、秸秆、畜禽粪便等造成的环境问题, 如果离开农场党政领导的组织和亿万农民的参与, 单靠环保、农业部门来抓是很困难的。通过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这一重要载体, 把农场的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组织发动起来, 以点带面, 就能够在一些基础较好的地区形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合力, 尽快形成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是推进和深化生态垦区创建工作的基础。当前, 生态垦区建设主要是在县域一级开展工作, 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则侧重农场和管理区。通过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 系统地提出乡镇一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指标, 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交给乡镇政府和农民群众, 以点带面, 就可以进一步巩固扩大生态垦区建设的成果, 丰富生态垦区建设内涵, 不断提升生态垦区建设水平, 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生态创建工作。

2 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初见成效

黑龙江垦区自2004年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至今, 在各级领导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指导下, 创建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已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6个, 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6个, 初步形成了生态示范创建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获得命名的“全国环境优美镇”来看, 创建活动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其中, 海林农场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527万元, 人均纯收入12605元。种子公司, 生产大豆、小麦等种子15个品种, 总量7700~7900吨, 创产值2900万元, 除部分供应场内外, 80%远销到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省3省47个乡镇农技站。生产资料公司, 经营化肥、农药、农机配件, 24小时服务, 每年销售化肥11000吨, 创产值2800万元, 是多家化肥厂的地区代理商, 销售辐射到七台河、虎林及周边地区, 服务信誉非常好。甜菊糖甙厂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年生产糖甙200~400吨, 占全国甜菊糖总量的1/3, 是全国最大的甜菊糖厂, 产品95%出口日本、韩国和欧美市场, 现已成为美国可口可乐、嘉吉和贝佳公司的原料供应商, 近年来每年出口创汇都在500万美元以上, 是农垦总局的出口创汇大户之一。每年拉动农场和周边农村种植经济作物——甜叶菊3~4万亩地, 亩效益在800~1500元。

二是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在创建活动中, 各场加大环保投入力度, 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环境执法监督特别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突出饮用水源地保护、水污染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注重城镇建成区和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 使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洪河农场和海林农场建立了多元化投资机制, 加大村镇建设和改造力度, 先后分别投资500万元和1000万元建设了污水集中处理厂, 并完成了场部地区畜禽综合养殖场的规范化建设和垃圾集中卫生填埋等治理项目。

三是带动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目前, 绝大部分农场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 也没有配备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 农场一级普遍没有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创建活动促进了基层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拓展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范围, 带动了整个场部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八五九农场专门设立了环境保护科, 配备了1~2名环保专职人员, 这是新形势下对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的有益探索,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秸秆综合利用等指标的考核, 促使各农场把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提上议事日程。格球山农场重视基础性工作, 组织对大气、地表水和噪声进行监测, 并对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抽样检测。绥棱农场金斗湾旅游经济开发区注重开发中的生态保护工作, 建立了生态旅游保护区, 加大了区内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工作力度, 实现了在保护中利用, 在利用中保护的良好发展模式。全垦区114个农牧场通过创建活动, 推动各项环保工作的落实, 建立了环境保护责任制, 为垦区全面建设生态垦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条件, 形成了共同参与创建活动的良好局面。

四是提升了农场生态文明水平。创建环境优美乡镇, 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而且推动了农场居民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和传统观念的更新。八五二农场在注重正面宣传的同时, 利用小品、相声等文艺形式, 对当地农村沿袭的一些陈规陋习和不良生活习惯公开进行剖析, 促进农民更新观念。八五六农场积极开展生态环境警示教育, 正确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 在全场营造了解环保、认识环保、重视环保、支持环保、狠抓环保的氛围。各农牧场开展的“环境知识进家庭”、“绿色单位”、“生态村”创建等系列活动, 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3 强化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措施和保障机制, 为垦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3.1 精心组织, 抓好生态示范创建规划。

坚持协调发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便于操作的原则, 科学划分本地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 指导当地的产业发展和人类活动。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环境、区位优势, 突出地方特色。要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计划) 相衔接, 与相关部门的行业规划相衔接。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和生态村建设实施方案也应相互衔接。规划任务和目标要做到工程化、项目化、时限化, 便于实施、检查和考核。

3.2 分类指导, 规范管理生态示范创建工作。

各分局、农牧场应从本地实际出发,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高标准、高起点地做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 确保建设成效。

3.3 动态管理, 不断提高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水平。

积极鼓励各农牧场主动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 达到考核标准的创建单位可以申请相应级别的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验收。已命名的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深化创建工作, 为其他农牧场做出表率。

3.4 加强领导, 为创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形成党委和农场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 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订年度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 把规划中确定的任务进行分解, 按部门、按任务、按指标、按责任人切实抓好落实。严格目标责任考核, 做好年度工作任务的分解、督促和考核工作。要提高环境综合监管能力, 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信息管理体系和及时有效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城镇环境管理决策体系。

3.5 社会发动, 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垦区经济 篇9

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最核心的部分, 也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资源。近几年, 耕地的迅速减少, 为了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 保障粮食安全, 土地整理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超标和普遍存在的“空心村”现象展开的建设用地整理等是我国目前开展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内容.在整理实践中, 有效、合理地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进行估算, 是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的重要依据, 也直接关系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目标的实现。红兴隆垦区是国家主要的产粮基地, 但其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大, 利用效率低下, 因此, 全垦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较大。本文以红兴隆垦区所辖12个大型国有农场为研究区, 借助GIS技术, 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了研究和测算, 以期为当地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

二、研究区概况

(一) 自然状况

红兴隆垦区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中南部, 东临乌苏里江, 西至倭肯河畔, 南靠完达山, 北濒松花江、挠力河。所辖的12个大型机械化国营农场 (江川、二九一、宝山、曙光、八五三、八五二、五九七、双鸭山、饶河、北兴、友谊农场八分场) 与四市七县 (佳木斯市、双鸭山市、富锦市、七台河市。七县为:宝清、集贤、友谊、桦川、桦南、饶河、勃利县) 的土地穿插交错, 是黑龙江省占地面积较大的农垦分局之一。东西长330km, 南北宽170km, 海拔高度在40~800m之间, 总面积87.68万hm2。红兴隆垦区地势低平、土质肥沃、集中连片, 水源丰沛, 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下属9个分局中的农业大局之一, 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二) 经济与社会概况

2009年, 红兴隆垦区农业人口为34.68万人, 农户总数12.19万。全垦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2.55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4万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22.06万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31.03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24万元, 三大产业结构为59.7:16.9:23.4,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7亿元, 总播种面积438808hm2, 粮食总产量达318.4万t。

三、农村居民点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9年, 红兴隆垦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9520.07hm2, 占土地总面积2.23%, 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2443.79hm2, 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63.75%, 占土地总面积的1.42%。从土地利用的现状分析, 布局、效率、设施、规划、代价和意识等成为全垦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开展整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 空间分布散。因传统耕作习惯影响, 农民为便利耕种, 散居而成的分布散乱、数量多、规模小的村庄, 村庄内部布局不合理。应用GIS技术分析, 全垦区范围内有近1278个独立的农村居民点斑块, 其中显示大于0.03km2的农村居民点斑块有603个左右, 约占总量的47.18%。

第二, 用地效率低。2009年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358.82m2, 户均用地1020.82m2;均远远高于《村镇规划标准》中规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的最高限度140m2和户均250m2的平均标准。

第三, 基础设施差。对全垦区12个农场的100个行政村调查, 100个样本村的基础设施普遍没有达到《村镇规划标准》的要求,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第四, 规划严重滞后。据统计, 全垦区近859个村委会, 编制规划的仅占1/10, 大量农村居民点没有规划的指导, 盲目发展, 无序建设。

第五, 整理成本高。根据有关测算, 平均整理每平方公里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投资远远高于村均村级经济收入。另外, 开展的问卷调查中可以得出资金不足同样是农民新建住房的首要困难, 其中以北兴农场最为明显, 认为资金不足为新建住房首要困难的村民比例高达71%。新建住房困难的问题导致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规划难以有效实施。

第六, 守土意识浓。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撤并, 牵扯到大量农村人口的迁移, 而受乡土意识影响, 多数农民不愿离开世代故居的土地。

四、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水平下, 从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 使农村居民点土地在提高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基础上挖掘用地潜力, 即增加土地有效利用面积。本文采用人均占地、户均占地和空闲地三种指标预测红兴隆分局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

(一) 以人均用地标准计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

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是《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手册》中规定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它依据居民点用地现状和国家规定的人均居民点建设用地整理标准所形成的理论用地面积的差值来计算整理潜力。这实际上是通过整理, 将人均超标的用地作为整理的潜力。

计算公式为:

式中, A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A0为现状农村居民点面积;P1为人均用地标准;Q1为现有农村人口数。根据国家颁布的《村镇建设标准》规定, 人均建设用地大于140m2/人的应减至140m2/人以内。以此为标准, 式中整理后人均用地标准为140m2/人。

根据红兴隆垦区现状调查结果和统计年鉴, 2009年, 全垦区农村居民点面积S0为12443.79hm2, 农村人口34.68万人, 由公式计算得出,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7588.58hm2 (下表) , 占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的60.98%, 可见,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非常可观。

(二) 以户均宅基地标准计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

通过现状农村居民点户均用地与国家规定的户均宅基地控制标准所形成的理论用地面积的差值来测算整理潜力。计算公式为:

式中, A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A0为现状居民点用地面积;H1:整理后户均用地标准;M1:现有农户总数。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及更新调查数据, 2009年, 红兴隆垦区农村居民点面积S0为15901.11hm2, 农户数为12.19万户, 按每户宅基地250m2测算, 由公式计算得出, 全垦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9396.29hm2 (下表) 。

(三) 农村居民点内部空闲地整理潜力

虽然农村居民点中人均占地面积严重超标, 但其内部的土地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存在大量的未被利用的空闲地, 有很大的整理潜力。从理论上分析, 农村居民点内部空闲的未利用地面积即是整理的潜力面积。

通过对红兴隆垦区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进行典型样点调查, 计算得出红兴隆垦区的土地闲置率为0.0851, 并以此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内部改造模式是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相对集约, 但不适宜大规模拆并的村庄, 针对农村居民点内部闲置的土地或“空心村”进行综合整治, 以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计算公式为:

式中, A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A0为现状居民点用地;a:土地闲置率。

经测算, 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内部空闲地整理潜力为1058.97hm2, 虽然整理潜力远小于其他两种方法, 但这部分土地却几乎可以转化为现实的整理潜力, 可行性非常强。

五、测算结果分析

第一, 通过不同方法测算得到的红兴隆垦区所辖12个大型国有农场居民点整理潜力值差异很大, 按照人均和户均居民点用地标准测算出来的潜力值远远大于通过农村居民点内部空闲地抽样调查测算出来的潜力值。前两者分别是后者的7.17倍和8.87倍。“户均法”测算出的潜力值为9396.29hm2, 它是理论上的潜力, 代表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最大潜力;以“人均法”测算出的结果, 是每个农场必须达到的平均指标, 即为可实现的远期潜力。但这两种方法测算出的数值在较短时间内难以完成挖掘;以内部空闲地整理潜力测算出的数值为近期比较易挖掘释放的潜力, 几乎完全可以转化为现实的潜力, 其数值达到1058.97hm2。

第二, 不同整理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存在较大差异。经“人均法”与“户均法”测算整理潜力由大到小大体依次为八五二农场、八五三农场、五九七农场、二九一农场、北兴农场、友谊八分场、饶河农场、双鸭山农场、江川农场、曙光农场、红旗岭农场、宝山农场。无论是按照“人均法”还是按照“户均法”测算, 八五二农场整理潜力都为12个农场中最大, 分别是1699.19hm2和1982.64hm2;宝山农场整理潜力始终为12个农场中最小, 分别是5.06hm2和66.16hm2。

第三, 红兴隆垦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较大。三种测算结果表明, 全垦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1058.97~9396.29hm2之间。

六、对策与建议

我国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在实践工作方面都尚处于摸索阶段, 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推进红兴隆垦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顺利进行, 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并与相关规划衔接

红兴隆垦区应根据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进而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做总体安排和布局;在红兴隆垦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专项规划, 拟定重点整理区域, 明确需要整理的农村居民点的数量、规模及分布状况, 确定具体实施时序;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市、村镇、交通、水利、能源、旅游、生态建设等相关规划, 应与红兴隆垦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衔接。

(二) 拓展资金渠道, 保障整理顺利开展

农村宅基地整理经费支出主要包括拆迁费、复耕费、基础设施费、建房费, 资金的使用, 严格按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其他相关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坚持实行专户专款专用, 单独核算, 不截留, 不挤占挪用。坚持财经制度, 规范财务手续, 规范资金的正常运行, 保障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整理经费由农垦总局的拨款同时, 红兴隆垦区及各农场也可采用自筹出资和部分采用银行贷款等多方集资来解决资金问题。

(三) 实施挂钩政策, 建立指标周转制度

依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总量控制, 严格管理, 自愿合法, 维护权利”的原则, 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试点工作, 以“总量控制, 计划安排;周转使用, 封闭运行;定期评估, 到期归还”的原则探索建立挂钩周转指标的相关配套政策, 及时总结挂钩试点经验, 形成完善的居民点整理制度与机制。

(四) 完善宣传机制, 健全公众参与制度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深入对居民点整理的主要内容和土地基本国情和国策进行广泛宣传, 提高全社会依法依规用地意识, 增强全民对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使遵守土地利用法律、规划、政策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保障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红兴隆垦区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要扩大公众参与, 切实增强居民点整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在具体安排土地整理复垦方面应当广泛听取公众意见。经批准的居民点整理项目应当依法予以公告, 接受公众监督。

参考文献

[1]陈荣清, 张凤荣, 孟媛, 等.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4) :21

[2]王玉波, 雷国平, 唐莹, 等.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效益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 29 (2) :4

[3]杨庆媛, 田永中, 王朝科, 等.西南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以重庆渝北区为例[J].地理研究, 2004, (4) :469-477

[4]张明举, 孙钰霞, 刘今朝.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实务全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2

[5]师学义, 陈丽, 杜轶, 赵敏.潞城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3 (3) :268-272

垦区民生档案建设初探 篇10

一、垦区民生档案工作现状

1. 一些单位和领导对民生档案工作认识不清。

对民生档案的内容缺乏了解, 在头脑中还未形成民生档案的概念, 以致无法引起对这项工作的足够重视。档案部门对民生档案工作缺乏有效宣传, 广大职工群众因对民生档案了解甚少, 致使利用民生档案意识不强, 给民生档案建设带来了难度。

2. 推进民生档案工作缺乏必要的工作机制。

目前垦区农场或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基本沿用企业档案工作的体制、机制, 民生档案工作还处在创建的初级阶段。一是人员编制不足, 不适应民生档案工作的要求。民生档案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 涉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婚姻生育等众多领域, 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始凭证, 开展这项工作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但垦区各级档案部门人员极少, 如建三江分局档案馆馆藏档案4万多卷, 档案管理人员只有2人, 农场档案室一般只有1人。二是有关民生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鉴定、归档、保管等都还没有具体的工作标准及管理制度, 尚未纳入正常管理范围。三是垦区各级档案馆 (室) 一般只对本单位负责, 尚未建立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服务机制。

3. 基层单位民生档案资源的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民生档案产生于各类主体, 涉及众多单位、部门及个人。而在垦区基层管理区, 由于人员精简, 一直没有专人负责档案管理, 民生档案工作难以开展。近年来, 垦区利用国家棚户区改造、整体搬迁等政策支持, 加大了作业站居民点的整体搬迁力度, 计划在3年内撤并居民点1 000多个, 搬迁到农场场部, 对原来的居民点进行复垦。这对基层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影响很大, 如不及时抢救, 有大量遗失的可能。

4. 民生档案资源分散, 收集困难。

从国家档案局确定的民生档案范围可以看到, 从政府组织到非政府组织, 从社会组织到个人, 可以说全社会都是民生档案的形成者, 档案的内容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对民生档案的收集工作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5. 民生档案信息化工作滞后。

民生档案要能体现便民、快捷、准确, 必须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相结合。目前, 建三江分局档案管理虽然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 但因数字化程度偏低, 原有的馆藏纸质资料与计算机管理系统还不衔接、不配套, 涉民档案分散管理也影响了民生档案的信息化工作, 降低了民生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服务民生, 推进垦区民生档案体系建设

1. 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宣传, 提高全社会对民生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开展《档案法》和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等档案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学习、宣传、普及活动, 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职工群众对民生档案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二是搞好民生问题和民生档案工作的宣传, 宣传民生问题的地位、意义, 宣传民生档案工作在改善民生、促进民生中的作用。三是各级领导要树立民生档案工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基础, 是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 是档案部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重要途径的理念。把民生档案工作纳入工作日程, 落实在行动上。四是总局、分局档案部门要积极开展执法检查, 把相关单位涉民档案工作纳入档案行政执法检查范围, 增强依法管理民生档案意识, 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推动民生档案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

2. 理顺民生档案工作体制。

民生档案工作涉及面广, 任务重, 既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 又是一项综合性、公益性强的系统工程。目前垦区档案工作体制已无法适应国家民生档案发展的要求, 很难完成民生档案建设基本工作任务。必须在建设农垦中心城市、农场重点城镇的规划布局中, 在完善城镇功能的过程中, 明确各级档案部门的综合公共档案馆室性质定位, 综合考虑档案部门人员编制, 解决开展民生档案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问题。积极履行档案服务职责, 把民生档案纳入垦区各级档案馆 (室) 业务范畴。在垦区实施“抓城、强工、带农”的发展战略中, 通过完善农垦城镇的各项功能, 把档案部门提升到综合公共档案馆 (室) 的定位上来, 为民生档案建设奠定体制基础。

3. 把民生档案作为档案资源建设重点, 建设适应垦区民生需求的档案资源体系。

一是要根据垦区实际制订加强民生档案管理办法及业务规范, 对档案的形成、管理、利用、流向、职责等作出具体规定, 使之有章可循, 规范运作。二是围绕民生需求, 调整馆藏建设思路。改变过去“重物轻人、重事轻人”的档案价值观念;改变档案馆 (室) 单纯接收局、场机关部门文书档案的传统做法;重新认识所有与普通百姓、与民生有关的档案价值, 切实把涉民档案收集齐全, 使档案资源体系覆盖民生的各个领域, 惠及职工群众。三是档案部门要统筹规划, 加强监督, 本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展到哪里, 民生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 从源头抓起, 积极指导建立民生档案。采取有力措施, 将各类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档案管理纳入到档案基础业务建设范畴, 严格归档制度, 确保及时建档, 有效管理, 不流失、不散失。

4. 加大整合开发力度, 全面推进垦区民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是大力整合民生档案资源。局、场档案馆室要依法加强对民生档案的接收, 同时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手段, 加大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力度, 使更多的民生档案资源向农场以上的各级档案馆集聚。二是加强民生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垦区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快民生档案的整理、鉴定和开放的步伐, 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发民生档案资源, 为广大群众查询民生档案信息提供便利, 积极主动地向社会提供已公开的民生档案信息的查阅服务。三是实施民生档案基础数据库工程。民生档案数量庞大、内容繁杂, 查阅人员多, 必须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手段, 提高社会共享度。垦区应统一开发民生档案基础数据库, 实现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为建立全垦区统一的民生档案资源管理体系和民生档案信息利用体系打下扎实基础。农场以上的档案馆 (室) 可根据各自的重点和需要, 建成如婚姻、土地承包、草原、山林、水面、房产、移民、知青、学籍、公证、转制企业职工等专题的民生档案全文数据库。

三、垦区民生档案建设需注意的问题

1. 进行必要的基础建设。

民生档案面向社会大众, 服务社会, 必须要有相应的工作场所, 具备一定的档案查阅条件。目前, 局场多数档案部门都存在着馆藏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 无法开展此项工作。在垦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 有关部门应对标准档案馆 (室) 建设作出规划, 抓紧实施, 使档案部门成为垦区服务民生的窗口。

2. 抓好典型, 积极推进。

垦区经济 篇11

“今天胡椒收购价是37.7元,我种植胡椒已经10年了,很少见到胡椒有那么高的价格。”东路农场职工黎志行从2004年开始种植胡椒,拥有一片近0.67 hm2的胡椒园,种植胡椒1 000余株,今年产量达3 500多斤。

“按照这个价格,今年可净赚8万元。”黎志行告诉记者。

据了解,2010年海南胡椒本地收购价是16.2元/斤左右,此后,胡椒价格便一路攀升,2012年每斤新老胡椒价格收购价普遍在28-30元之间。今年5月胡椒一上市,价格最高一度达到42元,创下历史新高。即使当前海南胡椒正大批量上市,价格也依旧维持在每斤37元左右的高价位。

对于胡椒价格走高的原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增大、而胡椒产量减少造成的。近年来,世界胡椒最大出口国越南由于受天气和病虫害影响,座果率不高,导致整体上胡椒减产20%;同时,受2010年低价位影响,导致胡椒管理面积大幅缩水,这些因素均导致全球胡椒价格近年来都保持在比较高的价位。

眼看胡椒价格持续走高,加上胡椒易保存的特点,目前垦区不少胡椒种植户纷纷选择囤积今年收获的胡椒,以避开6月底的大批量上市时间,等待价格进一步走高时再脱手。黎志行告诉记者,不少胡椒收购商现在想收胡椒都收不到。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多数种植户的囤积心理有可能会进一步炒高胡椒价格,但囤积胡椒有风险,一旦胡椒价格走高,种植户集中抛售胡椒,可能会使市场无法消化现货,反而造成胡椒价格下跌,因此需理性对待。

(摘自《海南农垦报》,2014-07-02,李 嫣/文)

北疆垦区棉花低温冷害初步研究 篇12

1 资料来源

文中近30年(1981—2011年)历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象资料来源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新湖农场气象站。该场位于农六师垦区西部,为主要植棉垦区,具有较好区域气候代表性。棉花产量数据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农业局提供。

2 北疆垦区棉花低温冷害的初步分析

新疆棉花低温冷害是在棉花生育期间大于0℃的低温,引起棉花生理、生化机能受到损害以及生育期延迟带来的灾害[7]。其中,棉花播种以后遇到长时间的0℃以上低温造成烂种烂芽或烂根现象称为棉花春季低温冷害。从季节上低温冷害分为:(1)夏秋季低温冷害;(2)春夏季低温冷害;(3)春季或夏季或秋季低温冷害。从作物生育过程上低温冷害分为:(1)延迟性冷害:主要发生在营养生长阶段,主要表现为棉花生育期延迟,导致后期不能正常成熟而减产,主要发生在春季。(2)障碍性冷害:主要发生在生殖生长阶段,主要表现为棉花器官发育不健全,结实率低,吐絮不畅,棉种成熟度不够,主要发生在夏秋季。(3)混合性冷害:延迟性冷害和障碍性冷害兼发生,主要发生在春、夏、秋季。因北疆垦区多在沙漠边缘,气候条件恶劣,近几年低温冷害频发,基本是两年一遇。

棉花在不同生育期对低温反应不一。在苗期,最低气温3℃以下,棉花开始受冻,若持续时间长棉花会冻死;若气温在-1℃,只需持续10 mi n,棉花全部冻死。若在吐絮成熟期,最低气温在1~3℃时,部分叶片受轻微冻害,个别棉铃有受冻现象;在-1~1℃时,叶全都受冻,枯干脱落,大部分棉桃受害严重,有的棉株甚至死亡[8]。棉苗抗冻能力随叶龄的变化对低温的反应也不相同,随叶龄的增加,抗冻能力减弱。

3 低温冷害对棉花出苗的影响

棉花播种后经历吸胀期、露白期、弯钩期、子叶期和子叶展平期等几个发育阶段,这几个阶段中,露白期对低温最为敏感。通过室内发芽试验,对4个主栽棉花品种,在露白期、弯钩期、子叶期和子叶展平期3 d 4个时期分别用0℃低温处理36 h,结果表明,参试材料露白期低温出苗率基本都低于弯钩期出苗率。其中以夏9在供试期内,烂种、烂芽最多,出苗率也最低;新陆早13号、中棉所36和系9出苗率高,对低温有一定的抗性,表现出发芽前后到出苗对低温反应的一致性(表1)。故播种后种子刚刚露白遇到低温对出苗影响较大,因此露白期可作为棉花抗低温鉴定的关键时期。

%

4 不同时段低温冷害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对该垦区近30年的棉花产量进行分析发现,宜棉年份(丰年)占48%,次宜棉年份(平年)占22%,风险棉年份(欠年)占30%;其中,减产年份占51.9%,其中减产10%以上的年份占18.5%。通过分析典型减产年份中光照、温度和降水等气象因子变化对产量的影响(表2),得出造成棉花产量大幅降低的气象因素主要有:春季低温冷害、春夏秋季冷害、夏秋季低温冷害以及与之相伴的降水偏多。从减产幅度来看,春季和秋季低温冷害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较大,可作为影响产量敏感期。遇低温冷害年份,栽培管理上应针对阶段发育的特点,加强肥水、综合调控,最大限度降低低温冷害造成的影响。

5 棉花低温冷害的防御措施

5.1 强化对当地农业气候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在安排棉花生产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种植区划,特别在棉花的品种、播种期等问题上,针对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快、温度波动大、冷空气入侵以及初、终霜期不稳定等气候特点会给棉花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和制约,建议农业生产部门种植棉花时尽量避免当全年≥10℃积温小于3 300(℃·d),无霜期小于160 d的风险棉区,以满足棉花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热资源[9]。因近几年,年际气候变化幅度较大,棉花生产中应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测预报,合理利用气象条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使灾害性天气对棉花生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5.2 选择早熟、丰产和抗冷害(抗逆性)强的品种

采用良种是农业生产中经济有效的措施,也是防御低温灾害的有效措施。棉花低温灾害在每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但对棉花生产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播种到幼苗期和生育后期的低温灾害。因此,在品种选用上除了要考虑优质、高产和抗病性能之外,还应着重考虑品种的早熟和抗(耐)低温性能。早熟可躲避早霜冻,减少霜后花;抗(耐)低温主要指对播种出苗期低温的抗(耐)性能,可抵抗晚霜冻危害。

5.3 加强生育期内低温冷害的防御

棉花烂种烂芽受种子所在环境温、湿度影响很大,低温高湿是苗前冷害发生的重要条件。采用膜上点播方式播种时,地膜采光面积相对较小,棉田5 cm地温平均比双膜覆盖播种方式低,在阴雨天气出现时,雨水容易向播种孔集中,形成高湿。而双膜覆盖播种方式由于没有播种孔,则防止了种子处于过于潮湿状态。因此,当遇到日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持续3 d以上的阴雨天气时,膜上点播的棉籽容易发生烂种烂芽,而双膜覆盖播种方式能有效防御烂种烂芽的发生。同时,利用现代机械育苗移栽技术移栽杂交棉,既能充分利用2个增温效应,也能利用现代设施避过春天不稳定的天气条件,充分利用有限的生长期发挥杂交棉生产潜力大的优势,提高棉花生产水平。对遭受冷害而重播的棉田,应充分利用开春后沙漠增温效应迅速增强及地膜增温效应也迅速增强的叠加效应,气温、地温上升快有利植株生长、发育的条件,狠抓水肥管理、确保棉苗密度、适时中耕、及早打顶、合理整枝和综合调控等,使棉株开花、吐絮期逐渐接近正播(重播棉田的株高及叶龄数有所减少),降低损失。

5.4 加强生长后期低温冷害的防御

棉花后期生产中,常因遇到低温、阴雨和寡照等不良气候条件,同时又未能及时采取措施,或管理措施不当,造成棉苗晚发,后期晚桃增多,贪青晚熟,不能正常开裂吐絮,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特别近几年兵团机采棉大面积推广,要求吐絮一致,需要喷施乙烯利或枯叶催熟剂等,促进棉铃加快成熟,完全吐絮。乙烯利安全、有效的用药适期是在大多数需要催熟的棉铃成熟度达到铃期的70%~80%,或铃龄在45 d以上时,用药不能过早;又由于乙烯利要在20℃以上才能迅速释放乙烯,要求喷药后3~5 d日最高温度在20℃以上,因此用药又不能过晚。一般1 hm2用乙烯利药液(含40%有效成分)1 500~2 250 ml,对水600~750 kg,若用药较早、气温较高,浓度可低些;棉株生长旺,用药较晚、气温偏低时,需加大浓度。

摘要:以近30年的气象资料为基础,结合低温冷害试验,探讨北疆垦区棉花低温冷害指标和气候关键期,研究棉花低温冷害的发生规律与特点,并提出防御措施,以期指导棉花生产和田间管理。

关键词:北疆垦区,棉花,低温冷害,防御措施

参考文献

[1]WANG Z H,LI G B,PENG C,et al.Analysis on effects of chilling damages on flowers and plants at Beibei area in winter and its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J].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2011,12(9):1367-1371.

[2]王国莉,李金义,张影,等.抚顺地区低温冷害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574-3576.

[3]曾淑华,郭仕平.低温·淹水及其交叉胁迫对烤烟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66-19168.

[4]王海新,李凤云.夏季暴雨及气候因素对禹城市农业生产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2):34,58.

[5]王主玉,申双和.水稻低温冷害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71-11973.

[6]孙忠富.霜冻灾害与发育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7]杨廷奎.北疆棉区棉花生产不利气候因素及对策[J].新疆农业科学,2001(1):9-10.

[8]傅玮东,李新建,黄慰军.新疆棉花播种—开花期低温冷害的初步判断[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3):344-346.

上一篇:配气机构的检修方法下一篇:科学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