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海籍调查

2024-07-10

海域海籍调查(共4篇)

海域海籍调查 篇1

一、海域使用现状调查方法

海域使用现状调查坚持“点面结合、详略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做到“八个结合”。

资料收集与调查访问相结合。收集并充分利用已有资料, 特别是10余年来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使用管理工作所积累的资料, 既要进行前后对比, 分析其变化动态, 又要注意调查访问, 从而相互验证, 保证资料的准确性。

调查与测量相结合。随时携带测量仪器, 调查和核查时, 随时根据需要进行宗海位置、面积等方面的测量。调查队伍与测量队伍并肩作战或联合工作, 从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遥感分析与实地验证相结合。为了保证遥感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在对卫星影象分析的基础上, 还进行了实际调查与验证。

面上普查和点上剖析相结合。既要进行拉网式普查, 又要选择重点区域、重点类型进行重点的调查和剖析。如用海重点区域调查、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样点调查、重点功能区自然属性调查、海域使用对周围海域使用潜力影响的重点调查、重点土壤剖面调查、重点旅游资源单体或者组合调查等。

块上调查和条上总结相结合。调查时以县 (市、区) 为调查单位, 以宗海为调查单元。但是为了调查和分析得更加深入, 除了从块上以省、市 (地) 、县 (区) 为单位进行总结外, 还要分别按专题从纵向上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分析。

理论培训和实践示范相结合。为了提高调查的质量, 人员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培训时, 除了理论和技术的讲座外, 还进行了操作示范和实践演练。

合同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海域使用现状调查, 除了对海域自然属性的调查外, 更多地依赖海域审批者、海域使用者、涉海行政单位以及熟悉与了解当地用海情况的人员的支持、帮助与配合。因此需要合同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

组织协调与技术监督相结合。海域使用现状调查本身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不仅要完全按照专项调查规范进行, 而且还要保证在遇到困难和突发事件的干扰时, 及时、果断而又科学合理地处置。因此在加强组织协调的同时, 还要加强技术监督的力量。调查队伍组成中, 行政人员、技术人员要合理配置, 相互协作。

二、主要进展与初步成果

(一) 查明了海域使用的现状

通过对海域使用现状调查, 可看出:我国海域使用主要以渔业用海为主;2006-2008年围填海用地呈快速上升趋势;交通运输用海、保护区用海和风电用海增加幅度也比较大;2005-2007年海域使用金征收额成倍增加, 说明管理的力度在增大;海洋污染加剧, 纳入海域管理的排污用海较少。

江苏海域纳入海域管理的排污用海较少。江苏沿海建有一批临海工业园区, 大部分的工业园区选择向入海河流排放污水, 污水最终排入海洋, 这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然而这种排污很难纳入海域管理的系统中, 但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很大, 造成近岸海域环境污染。调查访问还发现, 对紫菜养殖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是:海水的污染;水动力、滩面的变化;围填海;养殖密度比较大等。对贝类养殖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是:海水的污染;水动力、滩面的变化;围填海;紫菜养殖密度大, 水流不畅, 致使贝类营养不足;小型渔船上的“电网”致使贝类死亡。

(二) 分析了海域开发对海域潜力的影响

用海类型包括:围塘养殖、设施养殖 (紫菜等) 、底播养殖 (贝类等) 、港口工程、港池、航道、路桥、盐业、海砂开采、旅游娱乐、污水排放、废物倾倒等。通过各类用海对周边海域利用潜力的影响分析得出:相同用海类型之间的相互影响比较小, 不同用海类型之间的相互影响比较大;排污用海对养殖用海、盐业用海以及旅游用海的影响比较大;围填海对养殖用海、港口航道用海的影响比较大;滩面冲淤变化对滩面养殖、设施养殖以及对港口航道的影响比较大;海岸工程建设对周边海域用海潜力的影响比较大。

以连云港西大堤为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西大堤建设, 港域内过境水流和泥沙减少的同时, 动力条件的减弱和水交换能力的降低对港内污染物扩散不利, 港内水质条件受到一定影响。同时, 原本开敞的连云港海峡西端近岸为波浪作用较强的砂质海滩, 为连云港陆岸最主要的海滨浴场。西大堤建设后, 这一海滩被包入港内成为掩护区, 得不到波浪的长期洗刷, 细颗粒泥沙的落淤使该海滨浴场功能逐渐退化。

西大堤建设后, 原本通过海峡交换的泥沙改为绕过东西连岛东部海域, 使东西连岛东部过境泥沙增多, 东西连岛东侧具有海滨浴场功能的砂质海滩受到一定影响。其中主要表现为沙滩近岸水体更为浑浊, 细颗粒泥沙在一定条件下亦可在沙滩落淤, 影响其景观和休闲功能。

西大堤建设后海州湾南部岸段的凹入深度增大, 临洪河口附近岸滩淤积严重, 淤积泥沙主要为弱动力条件下落淤的细颗粒泥沙, 潮滩松软易陷, 难以开展生产活动, 近岸滩涂养殖海域的使用潜力受到限制。

(三) 对滨海旅游资源及其潜力进行了调查与评价

江苏几个沿海城市旅游资源分布相对来说较不平衡。从资源空间赋存现状来看, 沿海各市市区的资源富集度远远高于下属县 (市) , 各市市区是旅游资源的高富集区, 集中了地区大量高等级的旅游资源。

江苏沿海旅游区以山海文化、湿地文化为特色, 自然生态旅游景观见长, 其独有的古朴、自然、原始风貌令游客从中体验大自然的无尽野趣, 感受生态旅游的无穷魅力。这使得该区域与上海的城市旅游、宁镇扬的文化旅游、苏南的古典园林旅游、徐宿淮的楚汉文化游等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具有自己特色的独占性的旅游资源较多。但江苏沿海旅游资源目前发展较好的景区景点少。大部分资源没有充分挖掘其内涵, 还不能代表其自身的旅游形象。在上述旅游区域中, 江苏沿海地区的旅游资源处于中下游的位置, 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科学的开发潜力旅游资源, 提升江苏沿海旅游区的整体形象。生态旅游资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江苏沿海环境质量较好, 生物多样性鲜明, 且开发程度较低, 沿海民风淳朴、民俗优雅、文化异质性突出, 完全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后发优势。该地区以海滨湿地生态系统、山林生态系统、农 (渔) 业生态系统等为主的绿色生态旅游资源, 可为旅游者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体验, 将有着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沿海地区应在充分利用现有的田园生态景观、海滨生态资源、山水生态资源、湿地生态资源、沙洲海岛生态资源的基础上, 挖掘有丰富内涵的旅游主题, 吸引游客到生态旅游地休闲度假, 领略生态旅游的大自然情趣。进一步重视射阳—新洋港流域国家湿地公园的开发;并重视对连云港山海生态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以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 利用滩涂资源, 建设国家湿地生态公园;加快建立启东圆陀角江海生态旅游区、海门市东灶港牡蛎礁生态保护区, 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毗邻滩涂和海上生态旅游资源, 适度进行生态旅游开发。

文化旅游资源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目前, 观光旅游仍然是市场需求的主体, 但文化旅游需求正呈现增长趋势。因此, 沿海地区要注重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潜力。连云港地区进一步关注对大伊山石棺墓葬群, 将军崖岩画等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在花果山旅游资源挖掘中充分利用《西游记》这一古典名著;充分认识到孔望山汉代摩崖石刻和石雕高度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盐城作为革命老区, 要配合各个相关纪念馆的建设加大在民间征集历史文物的力度, 加强对位于民间的纪念场所的保护;做好西溪古镇的保护开发工作;草煎盐文化贯穿于盐城的发展历程, 该地区需要好好的加以利用。南通地区要进一步挖掘和修复濠河西岸及唐闸镇的近代工业遗存, 设立标牌, 增建陈列馆, 完整的再现南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风采。

总之:旅游资源类型丰富, 可以满足多种旅游开发需求;旅游资源品位较高, 海滨生态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旅游资源组合良好, 特色资源具有空间集聚效益;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旅游资源后发优势潜力较大。

(四) 进行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与评价

纵向上看, 江苏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在1999年到2006年间是良好的, 虽有跳跃性的波动, 但总体仍呈现出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是一个波动中上升的过程 (图1)

横向上看, 2002—2006年的数据分析表明, 江苏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在沿海11个省市中处于中等水平 (图2) 。

(五) 进行的其他评价工作

进行的其他评价工作包括:海域使用金标准的制订;海洋功能区划一致性调查以及新的用海需求的调查;重点滩涂土壤及其利用调查;对滨海湿地生态功能进行了调查;开发了海籍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海洋水质动态监测方法;还通过制度建设、人员培训、硬件升级和系统优化, 完善了海域使用测量、登记、申批省-市-县三级联动管理体系。

江苏908调查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 中央电视台10频道“走近科学”对我们在蛎蚜山的调查给予了专题报道。

三、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优化海洋产业布局, 实现集约性用海。目前海域使用方式是粗放性的 (产业单一, 产业链比较短, 效益比较低) , 应该逐步走向集约性用海。包括:集约利用海岸线、立体化利用海域以及综合利用海洋资源。

建立区域、部门、产业协调机制。如:建立保护渔民权利的补偿和退出机制, 建立海洋开发的利益协调机制, 建立区域协作、部门协调、产业统筹的机制。

加大海洋科技投入力度, 加强技术攻关和科学研究。包括:海洋环境容量研究;围填海适宜方式研究;综合开发利用的空间组合和时间次序的研究;海洋资源利用潜力和适宜方式的研究;海洋能源开发技术攻关;海洋化工技术攻关;海洋监测与信息技术研究。

创新发展模式。要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坚持集聚发展、保护性发展、可持续发展;要跨越农业-工业-服务业传统发展的模式, 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适度发展工业的道路;要跨越局地经济-区域经济-全球经济发展的次序, 直接进入区域统筹发展和合作发展的新阶段。总之, 应该跳出局地, 用全球的视野, 区域合作的思路, 统筹资源、统筹市场、统筹规划和布局。

构建沿海大旅游产业体系, 江苏发展旅游产业, 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如江苏拥有世界上最典型的辐射沙洲、中国最大规模的滨海湿地以及中国最长的淤泥质海岸。同时, 发展旅游产业, 可以与其他产业形成立体交叉布局, 符合综合开发、集约利用资源的思路。

江苏旅游资源利用策略:在传统的观光和文化旅游的基础上, 重点推出滩涂湿地生态游、海滨生态度假游、农业 (渔业) 观光游、特色海洋文化游、海滨康体娱乐游、科普修学游等;串联江苏沿海三市精品旅游景区, 推出神山-仙鹤-长寿之旅;实施围海造湖工程, 营造碧海金沙旅游景观;分别在沿海三市海滨地带建设大型自驾车营地。

构建沿海大旅游产业体系的思路是:依托江苏沿海地区大中城市, 推进旅游要素集聚发展;依托旅游度假区或旅游开发区, 实施产业集中布局, 促进形成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将旅游与其他产业无缝对接, 注重培育和延伸旅游产业链, 促进旅游业和相关产业 (如文化产业、生态农业、商贸服务业等) 的密切结合和联动, 打造超越“六要素”的大旅游产业。从而走出一条综合开发、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形成江苏海洋开发的新模式。

普陀山海域海洋环境调查研究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室外采样方法

根据附近海域的潮流特征、海洋功能区的划分, 于2013年5月布设12个水质大面调查站位、6个沉积物质量大面调查站位和8个海洋生态质量大面调查站位, 进行水质、沉积物及生物大面采样, 另外设置2条潮间带断面, 具体位置见图1。

1.2 调查项目[3,4]

(1) 水质。温度、盐度、SS、p H值、DO值、COD值、无机氮 (包括NO3-N、NO2-N和NH3-N) 、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重金属Cu、Zn、Pb、Cd。

(2) 沉积物质量。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以及重金属Cu、Pb、Zn、Cd。

(3) 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潮间带生物。

2 调查结果与评价

2.1 水质现状调查结果

普陀山海域水质调查结果如下:盐度26.0~26.7, p H值8.08~8.34, DO值9.26~9.60 mg/L, 悬浮物39.6~1 432.0 mg/L, COD值0.48~1.09 mg/L, 无机氮0.683~1.105 mg/L, 活性磷酸盐0.008~0.037 mg/L, 石油类0.001 4~0.020 0 mg/L, 铜0.000 96~0.002 20 mg/L, 铅0.000 16~0.002 50 mg/L, 锌0.006 4~0.074 0 mg/L, 镉0.000 034~0.000 100 mg/L。

根据《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年) 》, 普陀山龙湾登陆艇码头升级改造工程附近海域海洋功能区划为农渔业区, 按照海水水质保护要求, 海域水质现状评价按《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1997) 》中的第2类要求执行。除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锌外, 其他监测项目均能满足《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 》中第2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其中无机氮超标率为100%, 活性磷酸盐超标率为8.33%, 锌超标率为16.67%。

2.2 沉积物质量现状调查结果

由表1、2可知, 评价海域沉积物中, 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铜、铅、锌、镉等监测项目均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 (GB18668-2002) 》第1类评价标准的要求。

2.3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和评价

2.3.1 种类组成和分布。

调查期间, 浮游植物有4门25属46种。其中, 硅藻门19属35种, 占76.1%;甲藻门4属9种, 占19.6%;金藻门1属1种, 占2.2%;金藻门1属1种, 占2.2%。浮游植物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 出现频率分别为100%。

有大型浮游动物11类39种, 其中桡足类13种, 占33.3%;浮游幼体10种, 占25.6%;水母类6种, 占15.4%;毛颚动物3种, 分别占7.7%;糠虾类、磷虾类、十足类, 被囊类、介形类、多毛类和端足类各1种, 各占2.6%。浮游动物主要种类为中华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中华假磷虾、百陶箭虫等沿岸低盐类群种类。

大型底栖生物有三大类13种, 其中多毛类8种, 占61.5%;软体动物4种, 占30.8%。;甲壳类1种, 占7.7%。底栖生物种类为长吻沙蚕、小头虫、尾索沙蚕、彩虹明樱蛤等。

潮间带生物有二大类12种, 其中软体动物11属11种, 占91.7%, 甲壳类1属1种, 占8.3%。潮间带生物主要种类为短滨螺、齿纹蜒螺、单齿螺、锈凹螺和紫隆背蟹。

2.3.2 数量分布。

调查期间, 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在250~296 0ind/dm3, 平均细胞数量为1 326 ind/dm3。浮游植物细胞数量高值区位于S12, 细胞数量低值区位于S8。

浮游动物数量为20~152 ind/m3, 平均个体数量为111ind/m3。最高数量位于站位S4, 最低数量位于站位S7。调查期间浮游动物生物量为16.2~354.6 ind/m3, 平均生物量为117.3 mg/m3。最高数量分位于S12, 最低数量位于S6。

底栖生物总个体数量在40~140 ind/m2。平均个体数量为73 ind/m2, 最高数量分布在站位S6, 最低在站位S1。底栖生物量在0.26~8.51 g/m2, 平均底栖生物生物量为3.21 g/m2。最高底栖生物生物量分布在S9, 最低在站位S7和S8。

调查潮间带岩相平均栖息密度为104个/m2, 平均生物量为33.4 g/m2, 泥相平均栖息密度为80个/m2, 平均生物量为19.3 g/m2。

2.4 生物多样性指数

2.4.1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

物种多样性指数是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手段, 也是描述浮游植物群落的有效指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见表3。可以看出, 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为0.422~1.417, 平均为0.889, 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为0.774~2.202, 平均为1.521, 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为1.011~1.748, 平均为1.240。表明浮游植物种类较单一, 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种类较丰富。

2.4.2 潮间带生物。

潮间带T1和T2断面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367和1.633, 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00, 潮间带生物种类较丰富。

3 结论

(1) 除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锌外, 其他监测项目均能满足《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 》中第2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其中无机氮超标率为100%, 活性磷酸盐超标率为8.33%, 锌超标率为16.67%。沉积物的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铜、铅、锌、镉等监测项目均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 (GB18668-2002) 》第1类评价标准的要求。

(2) 调查期间浮游植物4门25属46种。其中, 硅藻门19属35种, 占76.1%;甲藻门4属9种, 占19.6%;金藻门1属1种, 占2.2%;金藻门1属1种, 占2.2%。浮游植物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 出现频率分别为100%。

(3) 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889, 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521, 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240, 潮间带生物的多样性指数为1.500。浮游植物种类比较单一, 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种类较丰富。

摘要:2013年5月对普陀山附近海域的水质、沉积物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 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水质、沉积物监测项目中的无机氮、磷酸盐和锌部分站位超标, 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较低, 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 种类较丰富。

关键词:水质,沉积物质量,生态环境,普陀山海域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 12763-2007海洋调查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1-20.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17378.7-2007海洋监测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1-103.

[3]孙军, 刘东艳.多样性指数在海洋浮游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海洋学报, 2004, 26 (1) :62-75.

文昌市海域使用管理调查与分析 篇3

1 文昌市用海类型调查

1.1 海域使用现状

从文昌市海洋与渔业局收集到统计资料表明, 自1993年文昌市海洋局审批、发放海域使用证以来, 至2007年12月31日止, 文昌市累计发放了405份海域使用证, 海域使用证仍有效的有210宗, 过期无效或已换发新证的195份。根据《海域使用分类体系》中的分类, 210份有效海域使用证中, 交通用海19宗、旅游娱乐用海13宗、造地工程用海11宗、渔业用海163宗、海底工程用海1宗、特殊用海3宗。

1.1.1 渔业用海

根据2007年9—12月文昌市养殖用海普查的资料, 文昌市实际养殖用海为1 100宗, 养殖面积为939.356 hm2, 养殖方式分别有围海养殖和开方式养殖, 其中, 取得海域使用证的养殖用海160宗、养殖面积为434.265 hm2。调查资料显示, 取得海域使用证和养殖许可证的养殖户大多为企业法人或村民联合体, 沿海乡镇村民自发形成的海水养殖区, 往往池塘小、数量多、申请办理海域使用证的养殖户少。按各乡镇划分, 实际养殖用海宗数最多的是会文镇, 但持证比率仅为0.36%, 持证用海比率最高的是铺前镇和清澜管区, 达到4.45% (表1) 。

根据《文昌市2007年水产统计年报表》资料显示可知, 文昌市有10个镇有机动捕捞船, 只有东郊镇有42艘10吨以上开往东沙、西沙、南沙、中沙海域进行捕捞的大船只, 如表3所示。其余均为浅海作业的小渔船, 实际渔港10个, 只有清澜港和铺前港有水泥构筑的码头, 其中清澜渔港办了海域使用证, 清澜渔港按功能划分有港池、停泊区以及防风锚地, 各1宗, 面积分别为:6.39 hm2、52.12 hm2和54.8 hm2 (表2) 。

1.1.2 交通用海

交通用海共19宗, 用海面积12.418 5 hm2。主要集中在清澜港和铺前港。

1.1.3 旅游娱乐用海

文昌市旅游娱乐用海主要分布在铜鼓岭以南至清澜高隆湾一带沿海, 如, 清澜滨海旅游度假区、文昌铜鼓岭旅游区、文昌东郊椰林风景名胜区、八门湾旅游开发以及宝峙湾旅游等, 共13宗, 用海面积为48.081 4 hm2。文昌市岸线曲折, 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13宗旅游娱乐用海, 各具特色, 清澜高隆湾旅游娱乐资源, 以宽平细腻的沙滩、开阔的碧海蓝天见长;东郊椰林旅游娱乐资源, 以连绵的椰林与海天相映、椰风海韵为优势;龙楼桐山村南面海域, 椰树、巨石、沙滩构成的独特滨海景观吸引前来度假的游客。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 滨海旅游将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1.1.4 海底工程用海

文昌市海底工程用海有1宗, 为文昌电信局清澜至东郊的海底电缆, 面积为4.4 hm2。海底电缆上方为文昌市渔政渔监站申请的供渔船抛锚避风的停泊区。

1.1.5 造地工程用海

文昌市围海造地11宗中, 填海面积为145.202 3 hm2, 其中, 清澜、东郊填海面积分别为139.535 6 hm2和5.666 7 hm2, 审批时间集中在1994—1997年。清澜港有7宗填海, 均为顺着海岸削弯取直, 堆填成陆地, 东郊镇的3宗填海则以突堤式突入海中, 与航灯标已经靠得很近。最大的1宗填海为海南诚通航道开发建设公司“清澜港5 000吨级航道扩建及一期整治工程项目”, 获得120 hm2补偿性用海, 用于填海造地, 用海期限为1997年12月11至2067年12月10日;2005年, 该项目建设单位由海南诚通航道开发建设公司变更为海南中坤机械工程公司;2006年海南中坤机械工程公司更名为海南中坤渝安投资有限公司。该项造地工程在高隆湾东部岬角的浅滩上, 围填120 hm2陆域, 填海后, 清澜港口门向东南方向延长了约1.4 km。

1.1.6 特殊用海

文昌市特殊用海有3宗, 均在清澜港, 为省边防总队2宗、中国清澜海关的码头1宗。面积共4.493 4 hm2。

2 海域使用金征收使用管理分析

2.1 征收管理分析

2.1.1 征收历史

文昌市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和海域使用证管理制度始于1993年, 与《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 ([93]财综字第73号 1993年5月21日) 同步。根据查找到的档案资料, 文昌市第一宗有偿海域使用为海南连昌公司申请海域使用建清澜港汽车轮渡码头和停车场, 面积为1.866 7 hm2, 申请用海年限为70年 (1993年8月25至2063年8月24日) 。文昌市海洋管理局对其按1 000元/a·hm2的标准征收海域使用金, 海南连昌海运公司一次性交齐海域使用金130 667元。

从第一宗海域使用审批至今, 文昌市实行海域使用证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已有15年的历史。

2.1.2 征收范围

文昌市海域使用类型和海域使用金征收范围有:渔业用海、交通用海、旅游娱乐用海、海底管道用海、排污倾倒用海和造地工程用海。

2.1.3 征收现状

文昌市海域使用金征收方式有一次性征收方式和分期征收方式, 根据从文昌市海洋与渔业局收集到的海域使用金征收资料统计, 2004—2007年征收到海域使用金分别为:25.735 4万元、41.826 7万元、68.564 7万元、22.086 1万元, 渔业用海、交通用海、旅游娱乐用海和造地工程用海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数额分别为:67.957 2万元、0.585 0万元、30.502 5万元、59.168 2万元 (表3) 。

2.2 海域使用金使用管理分析

自《海域使用管理法》确立海域有偿使用制度以来, 国家专门制定并出台了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的相关规定。2009年8月, 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文, 出台了《海域使用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对中央收取的海域使用金的使用, 提出了较明确的要求[1]。

海南省没有出台相关的海域使用金使用管理规定, 但琼府办[2002]22号文《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对海域使用金的使用管理要求是“海域使用金纳入财政一般预算管理, 由各级财政统筹安排, 主要用于海域的整治、保护和管理, 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按财政部门的要求提出年度计划方案, 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 安排使用。各级海域使用金征收部门所需的海域使用金征管业务费, 从同级财政年度预算中安排”。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显示, 文昌市2007年征收到的海域使用金仅22.086 1万元, 中央、省、市财政按比例征收后, 扣除用于维持征收部门所需的海域使用金征管业务5%, 能够用于海域的整治、保护和管理的费用仅占45%, 约9.9万元, 其实能真正投入到用于海域的整治、保护和管理的费用, 还达不到这个额度。

2.3 存在的问题

从已收集的资料看, 文昌市海域使用金征收与管理比较规范, 已发证的用海项目, 业主基本上能按规定, 分期或一次性缴纳海域使用金。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 无证用海的现象较为普遍, 在渔业养殖用海方面比较突出, 如, “文昌养殖用海普查”得到的实际养殖用海为1 100宗, 但取得海域使用证的养殖用海, 仅160宗。根据《海南省农业填海造地养殖盐业用海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和管理规定》 (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 “沿海村的渔民使用海域从事养殖活动 (围海养殖) , 以户为单位养殖面积为3.333 3 hm2以下的, 可免缴海域使用金”。这条政策可减轻养殖户负担, 也有利于海洋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2008年中期, 文昌市海洋与渔业局根据养殖用海普查获得的资料, 对原到期的养殖用海海域使用证进行换证和新申请的海域使用申请核发新证, 累计已达621份。

(2) 申请的用海面积与实际用海面积不符, 少申请、多用海的现象较为常见[2]。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早期测量手段较落后, 面积量算误差大;另外, 也有用海位置较偏僻, 监管难度较大, 用海人申请小块面积海域, 而实际占用较大的海域, 以达到少缴纳海域使用金的目的[3]。

3 结束语

文昌市海域使用功能较为多样化, 分别有交通用海、旅游娱乐、造地工程、海底工程、特殊用海以及渔业用海等, 其中渔业养殖用海宗数比例占75.83%, 面积比例占71.43%, 是用海宗数最多、面积最大的一项, 也是海域使用金征收的主要来源, 2004—2007年征收到的海域使用金中, 渔业用海的征收额占42.95%, 全部来自养殖用海;造地工程用海宗数仅占5.69%, 用海面积比例却占18.81%, 海域使用金征收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缴纳, 2004—2007年征收到的海域使用金中, 造地工程的征收额占37.40%。

文昌市海域使用金征收与使用管理, 虽然资金总量不大, 但都比较规范, 已发证的用海项目, 业主基本上能按规定, 分期汇款或一次性缴纳海域使用金。由于海域使用金所征收到的资金总量较小, 用于海域的整治、保护和管理的费用实际很有限。

摘要:文章通过对文昌市海域使用现状调查, 收集海域使用金征收与管理资料, 对文昌市海域使用管理、海域使用金的征收与使用管理等进行了分析, 为理清海域使用管理和海域使用金征收与使用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使用管理

参考文献

[1]钱秀丽.让海域使用金发挥更大作用:访国家海洋局办公室 (财务司) 副主任 (副司长) 赵光磊[N].中国海洋报, 2009-09-11 (2) .

[2]王淼, 袁栋.我国海洋养殖资源资产流失量价值模型构建[J].生态经济, 2007 (12) :83-86.

头门岛海域海洋环境现状调查研究 篇4

为了了解台州头门港区附近海域的水质、沉积物、生物体质量及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按照《海洋调查规范》(GB 12763-2007)和《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2007)等规定的要求,于2013年2对该海区进行水质、沉积物、生物体质量及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相应地调查,为该海域的生态监测、评价提供依据,也为该海域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室外采样方法

1.1.1 站位布设

根据附近海域的潮流特征和海洋功能区的划分,于2013年2月大潮期在该海域范围内布设13个水质调查站位,9个沉积物质量调查站位和13个海洋生态质量调查站位,设置3条潮间带断面。样品的采集、贮存、运输按《海洋监测规范》的要求进行[2]。具体位置见图1。

1.1.2 调查项目

水质:温度、盐度、悬浮物、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包括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重金属(铜、锌、铅、镉)。

沉积物质量: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以及重金属(Cu、Zn、Pb、Cd、汞、砷、铬)。

生物体质量:Cu、Zn、Pb、Cd、Hg和石油烃。

海域生态环境: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

2 调查结果与评价

2.1 海域水质现状调查结果与评价

水质调查结果分别为温度:8.8~9.6℃,盐度为25.8~28,悬浮物为94.1~524.5 mg/L, pH为7.8~8.1,DO为8.35~9.65 mg/L,COD为1.57~1.82mg/L,无机氮为0.429~0.877 mg/L,活性磷酸盐为0.006~0.042,石油类为0.0037~0.016 mg/L,铜为0.0013~0.0027 mg/L,铅为0.00017~0.0017 mg/L,锌为0.0062~0.018 mg/L,镉为0.000032~0.00009 mg/L。

海域水质现状评价按《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2]中的第二类进行评价。监测项目中全部站位的无机氮均超标,超标率为100%,活性磷酸盐超标站位有5个,分别为S2、S6、S7(表层和底层)、S8和S9,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中部位置,超标率为42.85%,其中站位S6的活性磷酸盐最高为0.042 mg/L。其它监测项目均能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2.2 海域沉积物质量现状调查结果

沉积物调查结果分别为石油类:43~51 mg/kg,有机碳0.63%~0.86%,硫化物0.39~3.82 mg/kg,铜11~19 mg/kg,铅20~40 mg/kg,锌32~68 mg/kg,镉0.024~0.046 mg/kg,汞0.019~0.048 mg/kg,砷5.9~11.0 mg/kg,铬19~32 mg/kg。

沉积物质量现状评价按第一类要求进行评价[2],调查海域沉积物海域海洋沉积物污染较轻,监测项目均满足第一类评价标准的要求。

2.3 海洋生物体质量调查与分析

附近海域代表性游泳动物为梅童鱼和水白虾。分别对铜、铅、镉、石油烃 [3]、汞[4]锌 [5]进行评价。梅童鱼和水白虾体内铜、铅、锌、镉、汞、石油烃等监测指标均达到上述相应标准要求。

2.4 海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和评价

2.4.1 种类组成和分布

(1)浮游生物

共获浮游植物3门21属39种。其中,硅藻门18属36种,占46.2%;甲藻门2属2种,占5.1%;金藻门1属1种,占2.7%。浮游植物优势种类较单一,中肋骨条藻为优势种,出现频率分别为100%,中肋骨条藻为近海赤潮种。 共获大型浮游动种9类20种,浮游幼体6种,占30%;桡足类5种,占25%;水母类和毛颚动物各2种,分别占10%;糠虾类、磷虾类、端足类、涟虫类和软体动物各1种,分别占5.0%。浮游动物优势种为:三叶针尾涟虫和中华哲水蚤,出现频率均为100%。

(2)底栖生物

共获底栖生物3大类10种,其中多毛类3种,占30.0%;软体动物6种,占60.0%;甲壳类1种,占10.0%。多毛类的长吻沙蚕出现频率最高。

(3)潮间带生物

调查海域的潮间带断面均为岩相,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2大类12种,其中软体动物11种,占91.7%,,甲壳类1种,占8.3%。高潮区种类以短滨螺为主,外侧海区出现粒结节滨螺;中、低潮区以鳞笠藤壶为主,常见种有史氏背尖贝、嫁戚、疣荔枝螺、龟足、单齿螺、齿纹蜒螺等种类。

2.4.2 数量分布特征

(1)浮游生物

浮游植物丰度在0.4~7.1×105 个/m3,平均丰度为2.8×105 个/m3。站位S13的丰度最大。S2的丰度最小。浮游动物丰度为2~26 个/m3,平均丰度为12 个/m3。浮游动物生物量为3~148 mg/m3,平均生物量为 40.5 mg/m3。

(2)底栖生物

总个体丰度在20~110个/m2。平均个体丰度为71个/m2,最高丰度分布在站位S6,最低在站位S1。生物量在0.34~10.20 g/m2,平均底栖生物生物量为1.95 g/m2。生物量最高在站位S6,最低在站位S1。

(3)潮间带生物

T1断面平均栖息密度为59个/m2,平均生物量为93.1 g/m2。T2断面平均栖息密度为144个/m2,平均生物量为 94.5 g/m2。T3断面平均栖息密度为139个/m2,平均生物量为163.1 g/m2。3个断面平均栖息密度为114个/m2,平均生物量约116.9 g/m2。

2.4.3 生物生物多样性指数

海洋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有着重要影响,20世纪70年代,MarArthur 和 Elton提出的多样性-稳定性理论被奉为生态学上最有影响的信条[6]。

调查海域各站位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均较低,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在0.374~1.523,平均为0.868,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偏低,因为各站位中优势种的丰度较高,在站位S4和S8中,中肋骨条藻的细胞丰度分别各该站位细胞丰度的90.6%和92.3%。各站位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在0.639~1.699,平均为1.211,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和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变化规律一致。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在0.693~1.748,平均值为1.317。各站位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较为均匀。

3 结 论

通过对头门岛海域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发现:

3.1 调查海域水质、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体质量

水质监测项目中无机氮的超标率为100%,活性磷酸盐超标率为42.85%,其它监测项目均能满足二类水质标准。海洋沉积物监测项目均满足第一类评价标准的要求。梅童鱼和水白虾体内铜、铅、锌、镉、汞、石油烃等监测指标均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3.2 调查海域生态环境现状

浮游植物3门21属39种,优势种类较单一,为中肋骨条藻,出现频率分别为100%。细胞丰度在0.4~7.1×105个/m3,平均细胞丰度为2.8×105个/m3。浮游动种9类20种,优势种为:三叶真尾涟虫和中华哲水蚤,出现频率均为100%。丰度为2~26个/m3,平均个体丰度为12个/m3。生物量为3~148 mg/m3,平均生物量为 40.5 mg/m3。

底栖生物3类10种,长吻沙蚕的出现频率最高。生物丰度在20~110 个/m2。平均丰度为71 个/m2,生物量在0.34~10.20 g/m2,平均生物量为1.95 g/m2。

潮间带断面均为岩相,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2类12种,高潮区种类以短滨螺为主,外侧海区出现粒结节滨螺;中、低潮区以鳞笠藤壶为主,常见种有史氏背尖贝、嫁戚、疣荔枝螺、龟足、单齿螺、齿纹蜒螺等种类。平均栖息密度为114 个/m2,平均生物量约116.9 g/m2。

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均较低,调查断面潮间带生物的分布较均匀。

摘要:2013年2月对头门岛海域进行水质、沉积物、海洋生物体质量和海域生态环境现状(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质、沉积物、生物体质量监测项目中无机氮和磷酸盐严重超标,其余项目均能满足海洋功能区划要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生物种类较单一,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

关键词:水质,沉积物,海洋生物体,生态环境现状,头门岛

参考文献

[1]中国海湾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海湾志:第六分册:浙江省南部海湾[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110-187.

[2]国质量技术监督局.海洋监测规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3-21.

[3]无公害食品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NY5073-2006)[S].

[4]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18406.4-2001)[S].

[5]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Z).

上一篇:家庭合作社下一篇:实训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