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层次医学生

2024-06-22

不同层次医学生(精选7篇)

不同层次医学生 篇1

医学作为一门前沿的科学学科, 其研究、发展都与全球范围医学事业的交流、共享密不可分, 我国医务工作者的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增强这种专业共享的必要前提。如何提高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英语综合能力, 如何有效的提高其英语学习特别是医学英语学习的“致效 (effectance) ”为广大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提出了挑战。

博硕研究生整体教学策略的选择

通过对医学硕博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并结合实际教学实践中发现, 博硕研究生有较长时间的英语学习经历, 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 对于综合知识资源的整合协调也有了一定的把控, 因此传统的语法翻译和听说教学相分割独立的教学策略不再适用于这一层次的英语学习者。

医学博硕研究生对于英语语言给予自身专业工具指导的认识十分清晰, 传统的阅读、写作、听说分割进行的教学策略不能让其从一定高度上掌握医学英语的相关知识, 因此整体教学策略的采用更符合医学博硕研究生的学习需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为:构建博硕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团队, 从宏观的角度共同协调统一, 将英语语言的学习与其专业指导性的需求紧密结合, 构架出某一角度医学英语知识的整体框架。

以某一教学过程为例, 听、说、读、写各方向教师构成有效的教学小团队, 选取共同的主题进行不同角度的展开。如:常见病的表达、诊断与治疗。听说教师会选取相关的听说材料, 让学生从感官角度对这一主题产生熟悉度和印象感。阅读教师就这一主题确定阅读的文章, 并线索式的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和归纳, 同时写作教师限定此主题内某一话题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并进行点评。这一做法完全符合整体性的教学策略, 但对于教学团队的要求很高, 各方面教师需要及时沟通和谐调, 相互反馈课堂和练习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便于其他授课教师进行有效调整。

本科中、高年级认知教学策略的选择

医学院校中、高年级本科生已经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学习与其专业相关英语知识的动机和需求。针对笔者院校此阶段的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 经过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 能够较好地掌握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结合医学专业课程的不断深入, 学生对于医学英语相关知识的需求日显强烈, 但又因接触医学专业时间有限, 其需求体现出初步认知的特点。

有学者提出, 处于大学这一阶段的学生应该学习“通用学术英语教学” (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 , 其各方面技能训练都应该围绕开展相关专业学术活动进行——相当于国外的。

笔者所在院校为省重点医学院校, 在本科中、高年级开始逐步实施EAP教学。教学应遵从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科学认知过程, 学生已经具备了医学英语学习的主动性, 能够在教师协助下主动处理材料, 所以在认知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上教师多采用分组引导式的教学,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Project式任务驱动教学也是此阶段使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结合教学内容, 基于小组为任务完成的基本单位, 既强调小组整体的合作和运转又注重小组每个成员的作用和优势。

此阶段教学内容与医学英语的通用话题相关, 多涉及关于健康、医学人文、医学信息等方面, 这一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专业意识, 培养医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 整合各方面资源, 为培养全面的医学毕业生做足准备。

本科低年级阶段物化、人性化策略及交际策略的选择

本科低年级医学生, 刚刚步入医学院校, 尚未接触医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对英语语言的认识和需求与其它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区别不大。

教师在此阶段的作用十分明显, 本科低年级学生对于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认知有限, 教师需用情感的投入与学生产生情感调谐效应, 引导学生信赖课堂。用具体物化情景手段让学生从抽象的各种语法表达规则中意识到语言使用的情景性, 让学生向语言学习的融合性动机进行转变。培养出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律和习惯是整个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此阶段的教学应侧重于交际策略的选择, 让学生将语言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 先解决英语在其日常生活中的需要, 更有利于学生向EAP英语学习进行转变。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关注度, 如:利用思维导图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归纳;模拟新闻发布会, 让学生学会自主把控场景和表达等等。

在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无论学生处于哪一个英语学习阶段, 授课教师都要注重动态生成和信息反馈。教师应该能够根据与学生互动学习中突发的、新遇到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及时声称新的教学任务并及时反馈给学生。针对这一问题, 对教师把握课堂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完成课堂的时效性和学生的认可程度。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是要依据学习者实际需求和学习能力, 结合英语语言特点, 综合考虑学习者专业性特征, 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和手段的选择, 其具有动态性、灵活性、差异性等特点。医学硕博研究生及医学本科生属医学体系下不同层次的英语及医学英语学习者, 其英语特别是医学英语的学习, 要根据其学习需求、专业研究程度、自身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策略的差异化选择。

关键词:不同层次医学生,英语学习,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林格伦.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3, 27.

[2]张静.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教学策略之选择[J].外国语文, 2011, (8) .

不同层次医学生 篇2

关键词:临床医学生,七年制,五年制,时间管理倾向

1 前言

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它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构成,反映了人们对待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态度,可以推动个体向一定的目标努力前进。[1]

时间管理就是“有效地应用资源,包括时间以便我们有效地取得个人重要的目标”[2]对于临床医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学校所设置的学习科目繁多,课业负担沉重。能否高效利用自己的时间成为限制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高低。对于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和五年制临床医学生相比较的时间管理倾向分析在国内鲜有报道,据此,笔者于2015年5月对此进行时间管理倾向的调查。旨在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为临床医学生的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2 对象与方法

(1)对象为中国医科大学98期(2012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一行政班30人,五年制一行政班30人。均为高考统招入学,入学时平均分班,且已进入医学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学习。

(2)方法采用西南师范大学黄希庭,张志杰[1]等人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ce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ATMD)进行调查,该量表包括以下三个分量表,即时间价值感分量表、时间监控观分量表和时间效能感分量表。时间效能感分量表包括时间管理行为效能、时间管理效能2个维度,共10道题。时间价值感分量表包括个人取向和社会取向2个维度,共10道题。事件监控观分量表包括设置目标、计划性、优先级、反馈性和时间分配5个维度,共24道题。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别赋1~5分。分数越低,时间管理的越差,分数越高,时间管理的就越好。该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62~0.81,重测信度系数在0.71~0.85。采用团体测试的方法,调查者统一解释各个项目的意义,被试者认真填写。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54份(其中七年制回收29份,五年制回收25份),问卷回收率为90%。

(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不同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ATMD及各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见下表。

4 讨论

4.1 时间管理倾向分析

该表为5级计分,中等水平为3分。该量表一共44个条目,所以总分的中等水平应为132分。本次调查中五年制的平均总分为140.20±21.47分,七年制的平均总分为159.24±23.85分(其中七年制医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与吴伟[3]等人七年制单独研究所得的154.34分接近),证明该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都有较高的时间管理素质。

上表显示,不同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3个分量表,即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p<0.05)。各个条目中,个人取向,设置目标,计划性两个层次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其中个人取向和设置目标的P值均与0.05接近,这也表明如果进行进一步研究,扩大样本容量,两者也有极大的可能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整体而言,可以得出结论,七年制临床医学生的时间管理素质高于五年制的时间管理素质。这可能是因为对于七年制学生来说,高考以高分考入大学,自身相对于五年制来说就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能力与时间管理能力。并且在入学之后,七年制学生大部分课程采用英文教学,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学习的难度,所以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对自己的时间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对于就业及以后发展来说,按照当下的模式,七年制学生不用考研,但是在大学六年级时会按照前五年的综合测评成绩来选择导师与科室,这进一步加剧了七年制学生之间的竞争。而五年制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考研这条道路,因此可能会对自己在本科学习阶段有些许的放松。

本调查还显示,不同学历的临床医学生在时间监控观及其各维度的评分相对于其他维度来说较低,这与臧爽[4]等人的不同学历护生时间管理倾向分析的结论一致,这一点可能是当代各个专业医学生的共性。但是与臧爽等人研究不同的是,与不同学历护生相比,七年制与五年制的时间监控观有显著的区别(P<0.05)。时间监控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一种能力和观念,它体现在一系列自己外部安排的活动当中[5],包括对自己目标的设置、计划的安排、事情优先性的选择、时间分配等。这一点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时间安排的有效与否。它反映出自己的能力与主观评估。因此医学教育者可以由此入手,针对不同层次的临床医学生指定不同的培养方法,比如可以从课程安排上入手,内容多与内容少的课程穿插安排,便于医学生自己时间的掌握等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医学生的时间监控能力,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做出努力。

还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取向一项,无论是七年制临床医学生,还是五年制临床医学生都得到了所有条目中最高的分数,可见医学生的价值观符合当代发展的潮流,也从侧面上体现出学校的思政课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从赵维燕,吉峰[6]等人的研究可以发现,医学专业的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好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并且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总分及各维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足可以看出医学这一专科领域本身就要求医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有着良好的时间管理素质,同时也要求医学教育工作者着重对医学生时间管理素质的培养。时间管理不仅仅影响医学生本身时间的掌握,而且会影响到心理健康等方面。比如,若处理不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健康的心理状况,Ranjita[7]等和陈红[8]的研究均发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负相关,即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越高,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越少。吴伟[9]等人的研究也指出,有效的管理时间可以缓解医学生由于过度竞争而产生的焦虑,有助于医学生正确应对学习生活和来自社会的竞争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因此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还可以有效地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也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

4.2 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的策略

正如上文所说,善于管理与利用自己的时间,可以有效地处理生活与学习问题,并可促进身心的健康。从我们所得出的数据可看出,该校临床医学生有着较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我们要针对其时间管理倾向能力的特点,把重心放在时间监控观等临床医学生薄弱的环节上,开展“以学生自身特点为中心”的培养指导工作。老师除了增加对临床医学生高效利用时间的方法和意义等方面知识的深刻讲解外,还可以指导他们采用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进行工作和学习,使他们在校期间既获得深刻的时间管理理论知识,又得到极其有效的时间管理实践指导。更细化一点来说,对于五年制学生,可以把七年制相关的一些培养模式加入到五年制培养体系中,逐步提升五年制学生整体的时间管理素质。对于七年制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交流、名人专家报告会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时间监控观、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人生目标,促使其在生活和学习乃至以后在临床和科研中能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虽然七年制从2015年开始已经停止招生,但是这种培养模式或者说这种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理念完全适合时下即将进行“5+3”临床医学培养模式的学生,为其成为有着仁心仁术,为人民救死扶伤的医学尖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本文所得的数据即可看出,不同层次的临床医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各有其特点。七年制临床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比五年制临床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略高。正因如此,临床医学教育工作者在大学阶段更要对不同层次的临床医学生有针对性的培养,共同提升其时间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2]Ferner JD,Deans JH.Successful time management[J].Clin Lab Manage Rev,1999,3(1):13-21.

[3]吴伟,唐其红,姚海波,等.7年制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效能及焦虑[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6):928-930.

[4]臧爽,李红丽,刘琳琳.不同学历护生时间管理倾向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23(4):18-19.

[5]孙圣涛,姚誉玲.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2):186-187.

[6]赵维燕.吉峰医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研究——以济宁医学院为例[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35(1):67-68,75.

[7]RANJ1TA M,MICHELLE M,College students'academics stress and its relation on their anxiety,time management,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J].Am J Health Study,2000,16(1):41-45.

[8]陈红.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及影响因素[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6):5-7.

不同层次医学生 篇3

国外调查结果显示,一般人群睡眠障碍的现患率在6.6%~37.2%之间[1,2,3]。2006年的一次大规模调查显示,中国普通人群失眠总罹患率达44%~68%[4]。有调查指出,大学生中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的比例在13.93%~28.60%之间,睡眠障碍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5,6]。该研究旨在了解不同层次医学生睡眠障碍的流行特征,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深入探讨睡眠障碍的病因机理,促进广大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单纯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在读医学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其中,同济医学院600份,武汉大学医学院150份,湘雅医学院250份。收回981份,剔除错填、漏填、乱填等不合格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902份,有效回收率为90.2%。其中同济医学院544人,湘雅医学院231人,武汉大学127人;男生401名,女生501名;本科生481名,研究生421名。年龄在18~35岁之间,平均(23.16±2.33)岁。

1.2 方法

2007年1月1-31日,在辅导员或学生干部的配合下,采取课间调查或入室调查的形式。调查员接受统一培训,对量表项目能作客观的解释,不对任何问题作引导性说明。

1.3 调查工具

1.3.1 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学生性别、年龄、年级、就读高校、身体状态和学习生活情况等。

1.3.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5,7]

由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即参与计分的为18个自评条目。18个自评条目由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和对日间功能的影响7个因子组成,每个因子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因子的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以PSQI总分>7作为判定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8]。

1.3.3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均包括20个项目[9,10],其中SDS包括10个正向计分项目和10个反向计分项目。每个项目按1~4分4个等级计分,总分为80分。标准分=总粗分×1.25,取整数部分。以SDS标准分>50分视为抑郁状态。以SAS表包括15个正向计分项目和5个反向计分项目。SAS标准分>50分视为焦虑状态。分值越高代表抑郁或焦虑越严重。

1.4 数据整理

所有调查表在收回后2周内输入计算机,经逻辑检验,剔除不合格者。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以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睡眠及抑郁、焦虑检出情况 902名医学生PSQI总均分为(4.23±3.19)分,SDS标准分平均为(38.29±9.26)分,SAS标准分平均为(35.71±8.12)分。男生与女生之间比较,PSQI总分、SDS和SAS标准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59,0.433和0.215)。

医学生睡眠障碍的现患率为16.63%,处于抑郁状态的为13.97%,处于焦虑状态的为6.98%,抑郁合并焦虑的现患率为4.32%。男、女生各现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医学生反映最普遍存在的睡眠问题是入睡困难,占52.11%;反映易醒早醒学生占38.4%;应用催眠药物是得分最低的项目,仅有2.21%的医学生报告在过去1个月中使用过催眠药物。有33.5%的受试者反映学业或考试等压力影响了他们的睡眠,17.1%的反映他们的睡眠受到谈恋爱或其他情感生活困扰,14.5%反映日趋严重的就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睡眠。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2.2 医学本科生与研究生睡眠障碍、焦虑及抑郁检出情况比较 经χ2检验,睡眠障碍现患率本科生组与研究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抑郁、焦虑、抑郁合并焦虑的现患率本科生均高于研究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t检验,研究生PSQI总分和SAS标准分均低于本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DS标准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

2.3 睡眠质量与心理精神因素的相关分析 以年龄、年级、SDS标准分、SAS标准分为自变量,以PSQI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最终只有SDS标准分和SAS标准分入选模型。该回归模型经ANOVA(e)分析P值为0.000,模型有统计学意义,能解释PSQI总分变异的59.0%(R=0.590)。回归方程为undefined标准分+(6.520E-02)×SDS标准分。由方程可见,在受调查人群中,与抑郁相比焦虑显然是对睡眠质量影响更为强烈的负面因子。但数据显示的2个自变量SDS标准分和SAS标准分之间存在明显的共线性(r=0.680),将会影响到多元回归方程的解释效应。

由于多元回归时遭遇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问题,有必要分别对PQSI总分与SDS标准分和SAS标准分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提示,随着抑郁得分的升高,睡眠质量随之恶化,双方相关系数r=0.503,有统计学意义;而焦虑得分与睡眠质量之间相关系数为r=0.574,亦有统计学意义。

以PSQI总分为7分为界值,将全体样本分为睡眠障碍组和睡眠正常组,分别比较2组之间PSQI总分、SDS标准分和SAS标准分,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图1。

3 讨论

医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承担着更艰巨的学习压力和社会责任,自然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影响睡眠质量;睡眠出现问题,又可能反过来加剧情绪恶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2001年巴西一项调查显示,28.9%的医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与精神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OR值从1.91~7.61不等[11]。本研究调查数据显示,医学生睡眠和心理障碍的现患率并不高于其他专业大学生。推测原因可能是由于样本中包含了大量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而高学历的学生社会阅历丰富,自我调控能力强,缓冲了学习负担过重对该样本睡眠质量的影响。本研究没有发现性别之间的睡眠和心理质量差异,这与广州大学生群体调查的结果[6]不一致。

本科生组与研究生组比较,有19.9%的本科生有不同程度的失眠,显著高于研究生组的12.8%。本科生焦虑、抑郁以及焦虑合并抑郁的现患率高于研究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科生的PSQI总均分和SAS标准分均高于研究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丰富,研究生更懂得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注重自我调节,所以睡眠质量普遍高于本科生,心理素质也较本科生更加成熟。另外,研究生工作和生活环境较本科生优越,也可能是造成差异的因素。

心理因素在睡眠障碍的作用已经得到研究界的广泛认同[9,12]。目前的问题是心理因素在医学生失眠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多元回归和单因素相关分析,研究睡眠障碍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结果提示精神心理因素与睡眠质量大致呈正向相关,能在50%~60%的程度上解释睡眠质量的变化,在该群体中,焦虑与抑郁相比显然是更加重要的因素。

不同层次医学生 篇4

1 医学专科教育的主要特征

1.1 培养目标具有特殊性

医学专科教育属于高等职业教育范畴, 是特殊类型的职业教育, 它的“职业”特性, 决定了其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 意味着医学专科教育必须以行业岗位需求为标准, 培养能够适应基层、农村等一线医疗卫生岗位需要的,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等医学人才;同时, 由于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与人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 意味着其肩负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 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因而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人文关怀精神。

1.2 学制具有特殊性

目前医学专科教育通用学制为3年, 短学制是其显著特点。医学专科教育的本质也是“育人”, 就是完成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使命, 包括传播思想、陶冶情操和培养人格。在短短3年时间内, 要完成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任务, 就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医学教育规律, 结合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要求和卫生工作岗位需要, 充分、深入地论证专业建设规划, 科学、合理地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3 课程设置具有特殊性

在医学专科教育短学制背景下, 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 教学计划中设置的课程繁多, 虽然不断开展课程改革, 采取了诸如课程融合、适当缩减学时的做法, 但终归无法超越医学教育的固有属性和本质规律, 专科层次医学生的学习负担仍然十分繁重。在这种情况下, 靠大量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 不仅不受学生欢迎, 更重要的是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因此, 要研究医学专科教育的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针对未来从事行业的职业特点, 突出人文素质教育, 结合不同学习阶段创新人文课程, 充分体现医学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相互融合与渗透。

2 加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思考

由于医学教育目标的特殊性, 在医学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十分重要。对于医学专科教育而言, 这也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良好途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2.1 研究开发医学人文课程, 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中, 通常有一种错误观点, 认为只要开设了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人际沟通、文学、政治、艺术欣赏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就等于对学生开展了人文教育。实际情况是, 由于这些课程内容与医学课程没有直接关联, 教学内容空洞单一、枯燥乏味, 加之任课教师没有医学知识, 在讲授中不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医学实践, 致使学生只是机械地学到一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而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十分肤浅, 对人文知识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更是不得要领。可见, 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 培养其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仅仅独立于医学课程之外单纯开设几门人文课程是远远不够的。教学管理者应依据医学专科教育培养目标, 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 摒弃片面地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社科理论课代替人文教育的做法, 以融合、凝炼为原则, 改革创新人文医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开发富有医学人文特征的思想政治、社科课程, 编制贯穿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精神等内容的课程教学大纲, 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使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早结合、多结合、充分结合, 让医学人文教育始终贯穿学生的学医生涯中。如:紧扣学生所学专业编排语文课教学内容, 选择人文知识, 结合职业情境安排思维训练、职场模拟演练等[2];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开设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等, 都是值得借鉴的做法[3]。

2.2 加强教师人文知识培训,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师资队伍的水平是决定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4]。人文素质教育对医学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才能严谨治学、认真执教,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有学者指出, 当前医学教师大部分存在自身人文素质差和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弱的状况[5]。特别是一些由中专卫校升格不久的医学专科院校, 教师年轻化问题十分突出, 非医学类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也十分普遍, 而非医学类教师多数不具备医学专业素养, 在给学生授课时, 很难联系医学实践引导学生建立人文情操和人文思维[6]。即便是一些医学类专业教师, 也存在人文素养较差的情况。因此, 可通过举办各种人文知识讲座, 对非医学类教师和青年医学教师进行系统培训, 也可以选派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医学专家作报告, 不断提高医学教师的人文素养, 构建医学教师医文相融的知识结构, 使医学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渗透人文知识, 有意识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医学教育的有机融合。

2.3 结合专业教育特点, 在专业知识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

在医学专业知识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授课进度和特点, 有机、合理地融入人文知识, 逐级深化人文知识, 使学生实现自身专业技术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7], 这也是加强专科层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一方面, 医学教师应当通过展示其风度、学识、精神、品质, 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一些为人正、重师德的教师, 不管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 他们的形象风貌、待人接物的风格以及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就是一本人文教育教材, 就是最鲜活的人文教育资源。如, 在毕业实习带教中, 临床教师给学生展示怎样关爱病人、理解病人、与病人良好沟通以及处理各种复杂医患关系的能力等, 这种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发挥着对医学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促进学生逐步成长, 由学生角色转变为具有仁心医术的医生角色。

另一方面, 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 是最佳的融合人文教育的途径。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 (实验、实训、实习等) 课, 都可以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 传授人文知识,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以借鉴国外医学人文教学的经验, 采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发学生探求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文思维方式, 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我们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环节, 有机渗透人文教育。如, 在解剖学教学中, 重视解剖学发展史的讲授, 那些为科学而献身的解剖学家的实例是人文教育最生动的教材之一, 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培养学生追求真理、不断创新的精神[8]。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 可以结合急危重症抢救知识, 教育学生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 增强工作责任心,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常怀敬畏生命之心, 在生命脆弱之时和危难关键之处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全心关注病人,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9]。

2.4 拓展教育载体,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人文素质

实践教育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精神、品格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 是人才成长的决定性因素[10]。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有助于学生丰富学习、生活经验, 培养探索兴趣, 砥砺道德品行[11]。人文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能仅仅依靠第一课堂, 而应以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第二课堂”为重要载体。对于医学专科教育而言, 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既是缓解学生课堂压力过大的有效方式, 也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良好途径之一。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规律和专业特点, 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 组织学生到社区、到乡村、进医院, 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疾病义诊、健康咨询、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活动, 让学生尽早接触病人、接触临床, 促进他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 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生产劳动, 参观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实现冶情操、育品质的目的。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 不失时机地渗透历史、文化、服务意识、医德医风、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教育, 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及社会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从而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12]。

当然, 医学院校结合自身特点, 以生为本, 创设浓郁的校园文化, 构建人性化的管理氛围, 为学生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发挥“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作用, 也是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

摘要:医学专科教育具有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性, 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特殊要求。同时, 由于学制短、学生课业负担重, 加强人文教育必须另辟蹊径:研究开发医学人文课程, 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加强教师人文知识培训, 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结合专业教育特点, 在专业知识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拓展教育载体,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人文素质。

关键词:医学专科教育,专业教育,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苏俊蕾, 潘春平, 马莉, 等.从医学生视角看当代医学人文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11) :37-38.

[2]张建, 呙立军.大学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张湘富, 张丽颖.大学生生命教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4]徐焱, 朱树海, 刘昱.北京大学青年教师医学人文素质现状与培训需求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9, 29 (4) :27-29.

[5]刘小友, 耿仁文.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生成才[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5 (6) :1014-1015.

[6]何伶, 王前强.新形势下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10) :31-32.

[7]陆建洪.高职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N].光明日报, 2008-12-25.

[8]赵振富, 谢苗, 王军, 等.解剖教学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9) :38.

[9]张新华, 唐志晗, 吴移谋, 等.医学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0, 30 (5) :701-703.

[10]申纪云.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22) :11-14.

[11]悟悦.实践育人重在落实贵在长效[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22) :1.

不同层次医学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级护理专业91名在校生,其中本科54名,专升本37名,均已完成中期基础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学习。

1.2 方法

实验员在模拟操作台准备好相应物品,教师参照《护理学基础技术操作常规(中英文版)》[3]和《河北省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基本技能操作标准及评分方法(2013版)》中的无菌操作评分标准,对护生进行考核。将考核内容设计成表格,包括准备、实施、评价3部分。准备部分占15分,包括评估、操作者准备、物品准备和布局;实施部分占75分,包括铺无菌盘、取无菌溶液、戴脱无菌手套、操作后处理;评价部分占10分,包括熟练度、意外事故、时间和理论问答。满分100分,根据护生操作情况给分。

2 结果

2.1 不同教育层次护生考核成绩

调查发现教育层次对无菌操作考核的总分有影响,专升本护生总分高于本科护生(P<0.05),见表1。

2.2 不同教育层次护生在考核中出现的问题

本科护生和专升本护生在无菌操作考核的各个环节,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本科护生比专升本护生严重,见表2。

3 讨论

本次无菌操作考核结果显示,专升本护生的无菌观念明显强于本科护生,本科护生的无菌意识令人担忧。

本科护生还未接触临床,无菌观念不强,没有意识到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只停留在对无菌操作理论概念的理解层面。同时,本科护生没有很好地区分相对有菌区域和相对无菌区域,在思想上对无菌操作不够重视,操作中马虎、随意,常常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也可能是因为其心理不够成熟,不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专升本护生已经接触过临床,心理素质比本科护生好,学习目标比较明确,能够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意识到无菌操作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无菌观念相对较强。因此,除了要在教学中强调无菌观念,在其他涉及无菌技术的教学及操作中都应加强对本科护生无菌观念的灌输。教师也应利用多种渠道培养护生的无菌观念,例如采用挂图、视频等方法重点讲解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以及违反无菌操作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护生树立无菌观念也会产生巨大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4],让护生充分认识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无菌观念。

4 措施

(1)开放实验室,加强课外练习与指导。我院充分利用实验室,加大护生课外练习力度,如在双休日及晚自习时间增加护生练习次数,使其在练习中养成“慎独”精神,明确操作意义[5]。(2)强化护生无菌观念。在其他涉及无菌技术的教学及操作过程中都应加强无菌观念的灌输,如女性患者留置导尿、密闭式静脉输液法、药液的抽吸及加药液法等。(3)培养护生良好心理素质。护理工作需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差错事故发生。尤其在危重患者抢救时,必须做到争分夺秒、忙而不乱,这就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6]。因此,要培养护生良好的心理素质[6]。可以将注射法操作(包括练习和考核)进行真人实做,护生之间互为护士与患者角色,从简单的皮下注射开始,护生由最初的害怕,到后来的胆大心细,心理日趋成熟,实习时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将提高本科护生的无菌意识作为重点,加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教育层次护生无菌操作考核情况。方法 根据操作标准及评分方法,对91名不同教育层次的在校护生进行无菌操作考核,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专升本护生的考核成绩高于本科护生。结论 应加强本科护生无菌观念培养,提高护理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层次,护生,无菌操作考核,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刘翠侠.在《护理学基础》操作中提高护生无菌观念的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62-63.

[3]李建民,邢凤梅.护理学基础技术操作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吴德坤.医学生容易违反无菌操作原则的原因及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4):94-95.

[5]梅桂萍,潘绍山,梁爱琼,等.浅谈当前护理技术操作管理的道德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44-45.

不同学历层次护生职业认同感比较 篇6

综合各类文献可以发现,国内护生护理职业认同感普遍为中等偏低,并且影响因素很多,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职业认同感也存在差异。段湘辉[2]的调查明确指出,本科较非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感低(P<0.05),护理教育者应给予正确引导。目前提出的增强护生职业认同感的方法有:加强情感教育、注重实践教学、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加强社会支持、注重对护生就业指导和择业技巧的培训等。

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它是一种心理学的概念[3]。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是指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积极情感和肯定性评价,是在了解、学习护理专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认知状态,它直接影响着护生专业思想的稳定性及将来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

护生是护理事业的未来和希望,较高的职业认同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发展护理事业及减少护理人才的流失。本次对成都市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职业认同感现状进行调查,通过比较认识差异,分析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办法。同时,笔者也想通过此次调查使我院加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教育,为改进教学和管理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提高我院护生素质和形象,更好地打造学院品牌。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卫生学校、成都中医药大学4所学校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有效护生为192名,其中男生13人,女生179人。护生中大学本科的61人,占总人数的31.8%;大学专科的70人,占36.4%;中专的61人,占31.8%。

1.2 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Authur编制的护理自我概念量表为基础自行设计问卷,该问卷包含护生的基本资料和职业认同感两部分内容,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法,1分表示不同意,2分表示基本不同意,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同意,5分表示非常同意。经检验,该量表的Crobach'sα为0.892,有很好的信度。

1.3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成都市4所学校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使用统一的指导用语,问卷当场填写,当场收回。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

1.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有逆向选择的题目录入时已做相应处理。

2 结果

2.1 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整体情况(见表1)

调查显示,只有10.4%的护生非常“喜欢护理专业”;仅10.4%的护生非常同意护理职业“能体现人生价值”;只有8.9%的护生非常同意护理是“受尊重的职业”,表明护生认为护理职业的社会地位较低;超过一半(57.8%)的护生认同护理职业“工作强度大”;只有12.0%的护生非常同意护理职业“待遇好”,表明大部分护生认为实际付出与回报不符;愿意“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生只有31.3%,表明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整体水平较低,专业思想稳定性较差。

2.2 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学历层次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平均分来推断其职业认同感的高低,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本科生职业认同感平均得分为(40.36±9.96)分,低于专科护生的(45.40±7.79)分和中专护生的(49.75±12.11)分。运用非参数检验中的多个独立样本检验,不同学历层次护生职业认同感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表明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存在差异,其中本科生的职业认同感最低,中专生最高。

2.3 学校开展专业思想教有现状的调查

对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学历层次下的差异展开进一步分析表明(见表3):仅“学校较好地开展了专业思想教育”这一项,不同学历层次护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学校对不同学历层次采取专业思想教育的方法没有差异。其余各项不同学历层次护生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1可见,只有5.7%的护生非常同意“学校较好地开展了专业思想教育”,表明学校没有积极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或开展效果不佳。

注:*P<0.05

3 讨论

3.1 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专业思想不稳定

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护生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这首先与护士的社会地位较低、不受社会尊重、工作量大、服务性强而技术性低、得不到相应的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等有关[4]。其次,一部分护生在选择专业时并不了解护理专业,而是听从父母或亲友的意见选择了此专业,进入学校后,学校又没有很好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加之专业设置特色不鲜明等一系列因素,使护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对职业前景和目标也不清晰,从而不愿长期从事护理职业。由于职业认同感本来就低,加上影响因素众多,导致护生的专业思想更加不稳定[5]。

3.2 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存在差异

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存在差异可能与护生的专业期望有关,学历越高的护生对专业的期望越大[2]。本科、专科护生大多不喜欢护理专业,对护理专业也不了解,由于考试成绩影响、就业和大学专业调配等原因而不得不选择护理专业。护生毕业后,无论本科、专科还是中专护生所从事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基本一样,高学历护生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加上护理工作强度大、待遇低、社会地位低,使高学历护生对专业更加失望[6]。

3.3 学校对护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效果不佳

学校对护生专业思想教育效果不佳可能是因为学校对护生专业思想教育不够重视,没有根据不同学历层次特点开展思想教育,加上专业设置特色不鲜明等一系列因素,造成学校的专业思想教育不能很好地稳定护生专业思想、提高其认同感的结果。

4 对策

学校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和方法加以引导,从而全面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这样不仅可以稳定护生专业思想、减少人才流失,还可以加强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认可和信任,提高护生的就业率。

4.1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护理职业因投入大(学习时间长、工作量大)、回报低(待遇低、社会地位低),使许多护生专业思想不稳定[7],调查中不乏想转专业和转行的护生。因此,学校应该注重专业思想教育,使护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8],例如,可以通过组织护生观看先进护理工作者感人事迹的视频、邀请优秀护理人员到校进行职业演讲、请优秀校友与护生进行交流等给护生正面影响,减少护生对专业的消极情绪,看到护理职业的前景;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护生服务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作为坚定不移的信念,使护生深刻体会到护理职业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4.2 因材施教

学历越高的护生职业认同感越低,因此学校应根据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中专护生职业认同感相对较高,但学历较低且独立意识不强,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往往习惯于依赖父母和教师,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因此,学校应该对中专护生加强理论基础和技能操作的培训,提高中专护生的专业水平,同时培养其独立自主能力;对专科护生,学校应通过调整专业结构、突出专业特色来培养其兴趣和爱好,可以适当增加临床见习时间和实践操作机会,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病房等多种形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注重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4],使其充分了解护理专业的性质,提高对护理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科护生对自身和职业的期待较高,因此在其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通过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等来提高本科护生的综合素质,为护生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平台,同时拓宽就业渠道,提供考研、出国咨询及相关行业动态信息,帮助护生进行职业规划,使护生了解职业前景,从而提高职业认同感[9]。

4.3 注重临床实习

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对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实习阶段是护生职业认同感形成的阶段,也是增强职业认同感的重要阶段。因此,学校应重视临床实习,与实习医院进行沟通合作,选派医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带教教师,并对带教教师进行培训,规范带教要求,提高带教水平,指导护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通过实习提高护生对护理行业的认识,从而提高职业认同感[10]。

4.4 树立榜样和典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行为作风和思想意识对护生起着榜样作用,好的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有利于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相反会给护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及思想教育上的引导作用[11]。同时,在护生中树立先进和典范,并积极宣传,培养一批品牌教师和品牌护生,以榜样的作用带动护生向先进事迹、模范代表学习。

4.5 就业指导

对护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择业技巧的培训相当重要,要让护生看清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帮助他们了解护理行业规则。同时,指导护生掌握简历的制作要点、面试的技巧、行业礼仪规范等,以提高其形象气质。

关键词:不同学历层次,护生,职业认同感

参考文献

[1]蔡春凤,Marcia P.国外护士职业社会化与职业认同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7,7(9):70-72.

[2]段湘辉.不同学历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基础医学论坛,2011,15(11):983-985.

[3]喻爱英,徐辉航,蒋慧玥.不同学历层次护生职业认同感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1(6):33-34.

[4]陆莉护理大专生职业认同感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7,22(4):49-50.

[5]罗萍,孙玉梅,张进瑜,等.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5,5(3):37.

[6]彭银英,史瑞芬,夏菱.本专科护生实习后职业认同感状况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2):21-23.

[7]曹敏,阚静.社会支持对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2B):380-382.

[8]冯孟哲,刘岩.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研究现状[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23(4):229-231.

[9]胡蕴绮,仇瑶琴,胡再平,等.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现状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24):19-20.

[10]鲍文慧,王沧霖.高职护理学生职业认同感调查与教育对策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2):73-74.

不同层次医学生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以自愿为原则,选取2009-2010年安徽某医学院附院门诊和病房进行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包括护理专科生、临床医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均为调查时处于在岗状态的实习学生,自愿参加,回收有效问卷469份,有效回收率为93.8%。

1.2 方法

参照多个相关研究[2,3,4,5,6,7]设计调查表格,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专业、选择学医原因、学医具体动机、学医选择评估、继续深造与否、与患者沟通能力、与同学教师相处能力、协作精神、口才能力、学医是否有助于朋友交往、患者的信赖感、如何看待患者、对待挑剔的态度、工作压力、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学医是否令人羡慕、自豪感、是否愿意救助路人等方面。根据调查对象学业层次的不同将医学生分为护理专科生(A组)、临床医学本科生(B组)和硕士研究生(C组)。各组间民族分布、生源地、家庭人均月收入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现场、匿名调查方式,当场回收问卷。

1.3 统计方法

将调查结果采用双人输入方式进行电子版输入,确认无差异后进行数据统计,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医的原因和现状评估

3组人群在选择学医的原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在本科生更加看重收入水平,而研究生更多是考虑其他原因,如家庭、恋爱等,出于个人愿望而学医的比例均较低。在学医的具体动机方面,专科生更多出于好找工作,而研究生多由于有成就感和受人敬重。专科生和本科生继续深造的愿望比较强烈,明显高于研究生。见表1。

注:*P<0.05。

2.2 医学生协作或交流情况

本科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或与同学教师的相处能力弱于专科生和研究生,但3组的大多数学生均认为口才非常重要。随着学历上升,协作精神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学医是否有助于朋友之间的交往,专科生和本科生组都存在对立的2种人群,即肯定和否定都占有相当比例,只有研究生组前者人数明显多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专科生和研究生的信赖感较强,而在如何看待患者的角色上,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患者的挑剔专科生和研究生更愿意进行耐心解释,而本科生则更可能求助于他人或置之不理。见表2。

2.3 医学生个人感受

研究生多认为能够达到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但本科生则较多认为学医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人群多数均认为存在较大工作压力,有自豪感,在遇见需要帮助的路人时,各组多数人均选择“会”,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只表示“可能会”。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医务工作能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幸福,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注:*P<0.05。

注:*P<0.05。

3 讨论

调查发现,尽管各层次医学生学医的原因有所不同,但大多数人学医并非个人愿望,而是家人或亲戚朋友的建议,主要目的是好找工作、工作相对稳定,这点对于护理学专科生和临床医学本科生更加明显;目前研究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小,因而更加重视成就感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也非常符合弗洛伊德的需要层次理论[8]。对于是否继续深造,各组间有较大区别:专科生继续提高自己的愿望非常强烈,但进一步调查发现,她们大多希望在找到工作以后,通过自学或成人高考等业余方式继续学习,而不是脱产深造;本科生主要是考取研究生,希望以后能够留在大城市。

护理专科生主要由临床护士进行带教工作,与教师和患者接触较多,因而沟通能力比较强;而本科生限于实践水平有限,各级临床医师大多不太放心,逐渐沦落为处理采血、开化验单、记病程等,而较少有机会去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加之考研的压力,临床实习和交流的积极性明显减弱。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同学、师生之间协作精神有所增强,这可能与工作阅历有关,大家逐渐认识到个人力量毕竟有限,团结合作才能够获得最大益处。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需要,保持职业自豪感和自尊心是提供良好服务的前提[9]。由于研究生均已经定科,有相关专业知识,亲戚朋友咨询也比较多,发现学医有助于朋友之间的交流,比较令人羡慕,工作中也比较容易得到患者和教师的信赖,有机会参与各种决策和操作,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临床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善待患者,对于患者的挑剔也能够心平气和耐心进行解释。

不同学历层次医学生对于医学职业以及社会交流等存在不同看法,可能与其在医学职业中所处的位置、充当的角色、面临的问题以及个人思想有较大的关联。对于专科生,由于多为护理专业,个人操作能动性较差、社会传统偏见、就业困难以及上升空间有限,使得她们的职业认同感较差,是否与职业而不是学历有更大关系,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尽管如此,大部分医学生还是认可自己的职业并愿意为之努力。

本项目参照多种职业的类似研究进行量表编制,在重要项目上有较多一致,但是国内外尚无公认的统一量表[2,3,4,5,6,7],因而可能会因为调查项目不同、职业和人群差异导致部分结果缺乏客观性,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制定出合理和统一的量表,进行客观调查,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

摘要:目的 了解医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实习生职业认同感的差异,为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安徽省某医学院469名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学医的原因和现状评估、医学生协作或交流情况、医学生个人感受等,按照分组进行分项登记和统计。结果 3组实习生在选择学医原因、学医具体动机、继续深造与否、与患者沟通能力、与同学教师相处能力、协作精神、学医是否有助于朋友交往、患者的依赖感、对待挑剔的态度、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学医是否令人羡慕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研究生更加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与师生的相处能力及协作精神等方面明显强于专科生和本科生;专科生学医更主要是便于找工作,同时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愿望也最为强烈。在路人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医学生能够进行救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学历层次医学生在职业认同感方面有明显不同,研究生在大多数方面强于本科生,本科生强于专科生。

关键词:职业,认同(心理学),对比研究,学生,医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0年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21-63.

[2]汤国杰,高可清.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量表的信效度分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3):285-288.

[3]王鑫强,曾丽红,张大均,等.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的初步编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5):152-157.

[4]施俊琦,王垒.一般性自我效能量表的信效度检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191-193.

[5]蔡春风,MARCIA P.护理与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新生的职业认同感研究.中华护理教育,2008,5(2):51-53.

[6]赵红,路迢迢,张彩云,等.护士职业认同量表中文版的信度与效度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1):49-51.

[7]王秋霞,沈云,熊自忠,等.护理实习生职业认同感对临床实践的影响.安徽医药,2010,14(2):237-239.

[8]杨荣华.大学生现实-理想差异与自我效能、自我实现、自我认同及心理症状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4):507-508.

上一篇:关系思考下一篇:单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