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

2024-07-06

阿里巴巴(共12篇)

阿里巴巴 篇1

互联网金融进入大众视野, 首先归功于P2P网贷和阿里小贷, 但其搅动业界的神经、激发大众的强烈关注, 则莫过于“余额宝”的轰动效应

最近两周, 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爆点继续不断, 首先是7月26日由证监会基金部和证券业协会牵头组织了互联网金融培训, 各路第三方基金超市开始高调跑马圈地。接着京东的供应链金融再次引起关注, 而苏宁亦于近日传出进军移动互联网的声音。互联网金融进入大众视野, 首先归功于P2P网贷和阿里小贷, 但其搅动业界的神经、激发大众的强烈关注, 则莫过于“余额宝”的轰动效应。

余额宝

正如许多行内人士评述, 基金直销和T+0都不是余额宝首创, 但由于它与支付宝无缝结合, 可随时用于支付, 申购门槛低至1元, 带来了全新的投资体验, 因而引起支付宝用户的拥护和媒体的热炒。总结起来, 余额宝具有以下意义:

客观上降低了基金购买的门槛, 提升了便利性;

为大量用户 (尤其是未接触过投资、理财产品的用户) 开启了余额理财之路, 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投资理财课;

消除了支付宝资金沉淀的道德风险并“让利”给用户。

上述意义仅对用户而言, 而对于阿里自己来说, 余额宝还有更重大的意义。余额宝可视为一个实验, 实验内容是以第三方支付形式建立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的可能性。余额宝销售货币基金顺利的话, 当然可以期待更多金融产品通过阿里的平台进行销售。事实上, 这一期待正大步迈向现实。支付宝的理财首页很早挂出了29家合作基金公司。据重庆晚报的消息, 淘宝基金最快8月28日能上线。7月份的最后一周, 10多家基金公司的电子商务人士在杭州就如何进驻淘宝开旗舰店、如何营销等内容接受为期4天的培训。而在8月6日, 阿里证实支付宝已与37家基金公司达成合作协议, 这说明阿里的基金超市梦马上就要开启了。

金融超市与电子商务

阿里的基金超市可以视为其进军金融超市的先声, 符合阿里一贯“做平台”的风格:阿里搭台, 商家唱戏。而在平台方面, 阿里想复制的无疑是淘宝集市、天猫等电子商务平台的成功。

回头看电子商务的发展轨迹, 可以发现其初衷极为简单, 那就是让用户足不出户、点击鼠标就能买到想要的商品。这一简单动机所引发的深远影响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首先, 线上购物涉及到远程支付、交易安全等一系列独特的问题,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支付宝、担保支付等新型的支付技术与手段;

其次, 诚信经营引发评价、退货等机制的设计, 提升了消费者的地位, 使得买家与卖家的地位日益平等, 甚至引发“消费者主权”的概念;

第三, 买家与卖家地理位置的差异, 导致交货周期成为用户购物体验的瓶颈, 问题的解决则激活了快递产业;

第四, 淘宝早期的免费策略显著降低了渠道成本, 大量中小商家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极度活跃, 为海量用户带来了丰富、便宜的选择;

第五, 用户选择权的增加, 为用户介入后端制造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流程提供了可能性, 在某种程度上, 由制造商所垄断的“生产权力”被用户分享, 电子商务较之传统商务体现出更加明显的“民主”特质。

表面上看, 这些成功经验应当可以顺利植入网上金融超市, 如同普通商品的电子商务一样, 由于产品数量众多、便于比较, 用户较易在不同的产品中进行选择, 从而引发聚集效应, 好产品迅速走红, 其它产品必须迅速进行调整以便与之竞争。竞争的加剧必然导致产品结构、服务质量和营销策略的改善, 用户在此过程中将获得更好的收益和更高的地位。

金融超市的未知之数

然而电子商务的成功却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的成功, 它脱离不了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事实上电子商务的爆发存在以下重要前提:

首先, 制造业产能充足, 只是由于销售渠道的不通畅, 生产与消费需求无法有效对接, 电子商务则以较低的成本拓展了销售渠道, 首先解决了需求对接的瓶颈问题;

其次, 普通商品, 尤其是日常用品和快速消费品是强需求, 为日常生活所必需, 拥有庞大的现实市场, 也是电子商务的市场支柱;

最后, 日常用品和快速消费品的购买力相对平均, 不存在所谓的28定律, 举例来说:一个“屌丝”在网上买零食花的钱未必比“高富帅”少。

以此标准考察金融市场, 我们可以发现未来并非如此确定, 存在大量的未知之数:

首先, 金融产品渠道不畅是个事实, 在“余额宝”之前, 很多人可能都没有亲身接触过金融产品。然而金融业产能是否“充足”却难以评述, 现实情况是同质化、低收益产品泛滥成灾, 而差别化、高收益产品供不应求。这一方面源于金融产品的非标准化特质, 存在风险与收益的矛盾;另一方面则源于高度集中的金融权力 (如准入门槛、牌照限制、严格监管等) , 金融机构坐享政策利差, 对产品并无十足诚意, 而用户对于金融产品的生产没有任何发言权, 只能被动选择接受或不接受, 极大的阻碍了购买意愿。这个问题不是渠道本身的问题, 也难以通过渠道优化来解决;

其次, 对一般人来说, 金融产品并非日常生活所必需, 亦非强需求, 尤其是在对住房、社保、养老等“刚需”贮备大量资金的情况下, 普通人对存在风险的金融产品会投入多少兴趣和金额, 尚有待观察。

最后, 人们在金融产品的购买力上存在重大差异, 由于明显的收入差距, 一个“高富帅”拥有的投资能力要高于一万个“屌丝”, 这与电子商务的“屌丝”经济截然不同。而“高富帅”普遍并不缺乏投资意识和投资渠道, 网上金融超市能吸引多少“高富帅”是其能否拥有未来爆发力的关键。

因此网上金融超市的梦想丰满, 现实是肥硕还是骨感则有待检验。那么针对金融市场的这一现状, 阿里应该做什么?

阿里可能的对策

阿里的基金超市乃至未来的金融超市, 都是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 起着连接产品与用户的作用。通过阿里巴巴、淘宝集市和天猫的运作经验, 阿里在销售渠道领域首要的法宝是用户体验。

如前所述, 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波澜壮阔, 但其起点在于用户需求, 无论是支付手段、评价机制、供应链再造和企业流程重整, 核心都在于优化用户需求,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产品。这是互联网精神对于传统商务的颠覆, 这一精神作用于金融产品的电子商务, 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亦是其必有之意。

与此同时, 金融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专门行业, 网上金融超市是针对金融产品打造的垂直电子商务平台, 如同所有垂直电商一样, 专业化服务是平台的必备特色, 这与只搭台不唱戏的综合性平台截然不同。为此, 阿里或许需要提供以下专业服务 (这些服务事实上也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 :

金融产品的入门知识, 各类术语的解释;

投资者教育与风险警示;

市场行情分析报告;

产品收益对比;

组合投资的收益计算;

细化的产品搜索;

证券估值与抵押;

C2B产品设计;

理财规划。

上述部分服务, 我们从支付宝的“应用中心·理财”页面, 以及8月8日上线的“【聚划算】八月八淘宝喊你来赚钱”已经可以看出些微端倪。而更多的服务, 或许会随着基金超市的上线以及金融产品的丰富而逐步展现, 比如淘宝。

10年, 淘宝是如何从有到“无”的?

2003年4月, 马云秘密派出一支9人小团队入驻城西湖畔花园小区一幢小楼里, 签了保密协议, 没日没夜研发一个月, 淘宝网在2003年5月10日正式上线, 网面上挂出的200多件“商品”全是几个技术人员从自家拿来的闲置物。20天后, 淘宝有了第1万名注册用户。

6月份的一天, 马云收到一封极短的内部邮件:“请注意, 有一个叫淘宝的网站出现了。”

2003年7月7日, 阿里巴巴正式宣布投资1亿元开办淘宝网。

淘宝对阿里的意义、中国电子商务的意义无用多说。在它十周岁的时候, 我们来简单回顾下它10年间产品与形态业务的发展。这件事最好玩的是, 淘宝一开始是作为阿里的一支轻骑兵出击, 发展到后来, 除了衍生出跟C2C相关的业务与产品, 还逐渐裹挟了越来越多的阿里业务, 再到后来, 又不断甩出业务进行拆分, 直到现在——它已把自己变没了, 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一块丰厚土壤, 而不再只是一类果实。

10年里, 淘宝完成了从一种产品、一种服务, 到一个生态与平台的进化。从有到“无”, 这是淘宝最大的成功。

这个过程, 不可能来自马云等人从一开始就有的设计。但是我们确实能体会到, 马云对业务人事在不同阶段的收放手腕与节奏安排。把小公司做大, 又把大公司变小;把业务做成生态, 让生态去哺育出更多的创新。

以下, 就是淘宝如何把自己做“没”了的简单历程:

2003年5月10日, 淘宝网上线。

阿里巴巴集团2003年10月表示, 淘宝网五年之内不会收费。

2003年10月, 淘宝网推出了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到现在, 有数据显示, 2012年支付宝占第三方支付47%市场份额, 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最普及的第三方支付工具。

2004年7月推出“淘宝旺旺”, 承担着阿里系一切网络交易的沟通桥梁。

2003年淘宝网总成交额3400万元。

2004年, 阿里巴巴五周年庆典上, 马云将阿里巴巴第二个五年战略描述为从“Meet At Alibaba”跨越到“Work At Alibaba”, 推出“网商”的概念。

2005年10月, 阿里宣布对淘宝追加10亿元投资, 并宣称淘宝将继续免费3年。

按照淘宝网官方说法, 在2006年, 淘宝已经占据在线拍卖领域72%的市场份额。在线拍卖, 后来的叫法更被人接受:C2C。

从2006年之后, 淘宝的发展不再是单一C2C逻辑, 开始在忽而扩张合并忽而拆分独立的节奏中进行。

2008年, 淘宝网与广告平台阿里妈妈合并。合并淘宝网与阿里妈妈使淘宝网上的商户能够接触更多的买家或卖家, 而阿里妈妈的网络发布商也能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2010年4月, 阿里妈妈更名为“淘宝联盟”。结果到2012年底, 阿里妈妈的品牌和域名再次被启用。

合并阿里妈妈以及宣布继续对淘宝投入50亿元, 是启动“大淘宝战略”第一步。“大淘宝战略”的核心意思在于淘宝早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网络交易的市场, 而是一个把整个电商链路打通, 由消费者 (C) 、商家 (B) 、服务商 (P) 组成的开放平台。2008年4月, 淘宝B2C新平台淘宝商城上线, 进军B2C领域。2009年, 阿里巴巴集团将口碑网资产注入淘宝网。

大淘宝战略喊了两年, 到了2010年11月, 淘宝商城正式启用独立域名并开始独立运营。

2011年, 淘宝网孵化的业务线在拆分中清晰起来, 淘宝网、淘宝商城、一淘 (购物搜索) 、聚划算 (团购) 业务相继独立。

以聚划算的独立为例:2011年10月20日, 聚划算从淘宝网剥离。分拆后, 聚划算能做的不仅是淘宝网网内部的团购服务 (实物为主) , 一些外部的服务类团购产品也可以引入。

随着2012年七大业务群和2013年初25事业部的两度重组, 淘宝网基本完成阿里架构上的业务线孵化任务 (在事业部划分上已经没有淘宝网) 。

根据马云的构想, 阿里的未来是平台、金融和数据, 淘宝网已经占据平台位置, 还承担了金融和数据业务的底层支撑。

金融超市的瓶颈

金融市场的问题并不仅仅在于渠道。阿里对于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的再造固然有其积极意义, 亦有可能获得一定的成功。但若只局限于用户体验, 金融超市未必能够复制电子商务的成功。对于金融产品这一特殊市场, 阿里或许需要从供应商、销售渠道和用户三方发力, 才能走得更远。

首先在供应商方面, 阿里收费的胃口有多大, 一直是供应商关心的话题。在余额宝的天弘基金案例中, 传言天弘基金的收入相当有限。而7月26日互联网金融培训会上传出的淘宝基金销售的收费信息亦引发基业金赔本赚吆喝的担忧。在市场发展初期, 如果收费太高而忽视市场培育, 其后果不言而喻。

另外, 据报道, 阿里8月底上线的基金均为货币基金, 但是没有T+0的优势, 这些基金如何吸引用户的眼球就成为问题。该问题难以依靠基金公司自身解决, 需要阿里提供令人眼前一亮的技术方案或者协同各家公司共同解决。类似的问题可能会长期伴随阿里金融超市, 毕竟渠道不仅需要吸引用户, 同样需要吸引商家, 如此才能有丰富、高质量的产品供应。

其次, 阿里的销售能力是关键, 对于中间费用空间巨大的金融渠道行业来说, 销售额才是硬道理。但目前基金公司对于阿里平台的销售能力并不乐观, 普遍预期首批上线的基金公司直营店销量大幅增加的概率非常小, 估计每家也就是几个亿规模。这是阿里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 而在此处, 余额宝的模式尚不可复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T+0。以后即使所有的货币基金都有了T+0, 但更多的中长期投资产品根本不适合T+0, 阿里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同样值得关注。

基金公司对于阿里基金超市的期待, 源于余额宝的神话。用户在购物之余把遗漏在支付宝的资金投资到余额宝尚可谓一举两得。但要让用户把存在银行里的钱专门取出来投入其它金融产品, 难度可能远大于想象:首先, 一般基金 (尤其是货币基金) 产品的低收益未必能激发用户的如此冲动;其次, 一旦用户产生了从银行取钱进行投资的想法, 他可能就会寻找更合适的投资渠道而未必局限于阿里系平台。打开投资理财的潘多拉宝盒后, 如何维持住用户的黏度, 是值得阿里研究的课题, 亦可能成为阿里金融超市的发展瓶颈。

要破解这一瓶颈, 对消费者的理财规划支持必不可少。

可持续的海量销售额, 背后必然依靠巨量的有效需求, 也就是足够的投资人和资金。对于如何激活投资人, 国外的自动化理财工具或许能够给予启发。国外的网上低门槛理财市场今年呈现出新气象, Sig Fig、Personal Capital和Motif Investing均于近期获得新一轮融资, 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依托自动化的数据分析技术, 把昂贵、高门槛的私人理财服务平民化, 提供极其低廉、乃至免费的投资/理财咨询服务。其服务多以网站或者移动APP的方式呈现, 便于随时随地访问。换言之, 这些公司通过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了贴身的理财顾问, 正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低成本、智能化、透明化、注重客户体验的理财规划服务是技术创新, 也是互联网金融的应有之意。国外解决的是理财咨询价格高低问题, 对于国内尚处于解决有无的阶段。因此借助技术进步实现弯道超车, 为大量国内用户提供专业、低门槛的个性化投资/理财咨询服务和渠道, 给予用户投资的信心和指导, 将是撬动银行大盘子的基础。只有大量用户有了投资理财的意愿, 有了可配置闲散资金的对路方案、产品, 才不会把钱放在银行账户里领取活期或定期利息, 互联网金融也才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或者说, 金融电子商务的爆发须以全民理财为前提。互联网的全天候、跨地域、高信息流转是形成这一庞大全民市场的有利基础。而阿里如果通过金融超市解决了丰富、优质金融产品供给的“硬件”问题, 依靠创新性的免费 (或低价) 自动化理财规划服务激活用户和资金, 实现二者的无缝对接, 或许有望突破金融超市的瓶颈, 从而产生巨大的市场。然后重演电子商务的发展路径, 倒逼金融业的自我改造和革新, 形成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的局部颠覆。

而对于阿里金融来说, 自动化理财规划服务同样是一个树立互联网金融新标杆的好机会, 既包含了互联网的普惠精神:降低理财服务的门槛, 为以前无法享受理财服务的人提供机会;也容易体现出技术创新:自动化理财规划所依赖的大数据技术本来就是阿里的强项;又有利于金融超市的发展壮大;还可以逼近马云“改变银行”的梦想, 可谓一举多得。

迄今为止, 互联网金融所做的种种革新均局限于狭窄的增量空间, 为心宽体胖的传统金融机构所不屑, 其冲击更多体现于心理层面。互联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巨大断层一方面源于政策的约束, 另一方面则说明互联网金融任重而道远, 亟需新的突破。否则, 如同业内人士所戏称的那样:以前我们连给银行提鞋都不配, 有了互联网金融, 我们终于配给银行提鞋了, 仅此而已。

阿里的金融超市虽然仍处于规划之中, 但鉴于电子商务所带给我们的种种经验, 电商的金融超市梦有望成为迈向全民理财的重要一步, 效果值得期待。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可以经由网络平台购买金融产品。更在于通过丰富的产品供给和透明的数据比较, 激发出人们更大的投资欲望, 进而衍生出一揽子投资理财需求。未来甚至可能导致用户参与设计的金融产品乃至“民主金融”。

无需感慨没钱投资, “余额宝”不就成全了所谓的“屌丝理财”么。从余额宝走向专业化金融服务, 通吃“屌丝”和精英才能让互联网金融走向主流金融的康庄大道。

菜鸟网络的总部注册在深圳一个尚在建设中的开发区——前海地区。

马云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宣讲过他的物流梦。

至少从三年前开始, 马云就意识到物流将成为电商的兵家必争之地。但马云最初的尝试都归于失败。现在, 他最新打造的这家菜鸟网络公司开始大举圈地, 起家于互联网的马云也因此成为地方政府的座上宾。

一个多月前, 48岁的马云辞去了阿里巴巴集团CEO的职务, 仍保留董事局主席职务。他在那场淘宝十周年晚会上说, “相信年轻人会比我们做得更好。”

但马云并没有真正离开舞台。仅仅20天后, 他再度出场时, 身份变成了刚成立的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下称“菜鸟网络”) 董事长。这并非马云前度辞职时所称的“教育”、“环保”方向, 而是他过去三年来始终没能做成的物流事业。

虽然注册在深圳, 但菜鸟网络的人马目前还在北京和银泰集团一起办公。

按照菜鸟网络的说法, 这是一个预计投资3000亿元、历时五到八年的庞大项目。它的目标是建成一个“中国智能骨干网”, 达到任何一个电商包裹24小时内送达的目标。

也许是为了让现有的快递公司放心, 2013年5月28日, 马云在菜鸟网络成立的发布会上称, 菜鸟网络不做快递, 只是建立仓储网络。而菜鸟网络的工商登记资料也确实能佐证这一点——经营范围主要是物联网等技术服务等, 而非快递业务。

其实早从2010年开始, 马云就一再发力于物流业务。当年入股星辰急便快递公司, 第二年又推出100亿仓储投资计划, 但均以失败告终。

这一回, 马云为菜鸟网络拉来了一批重量级的合作伙伴。排名靠前的菜鸟网络股东包括天猫以及银泰集团、富春集团、复星集团的下属公司。顺丰、“三通一达”这五家国内主要的快递公司也以每家5000万元的投资, 忝列股东。

上述股东中, 银泰的主营业务是商业地产, 正将电商作为转型的方向。港口物流业务则是富春的主营业务之一。复星一直对物流感兴趣, 投资了韵达等物流资产。

这样一个组合, 能让“菜鸟”飞起来吗?

在国内电商中, 最早对物流独具慧眼的是京东商城董事长刘强东。2009年, 刘强东曾在广州会见媒体, 他当时即表示:“京东其实未来是中国最大的物流公司。”

京东商城很早就采取自建仓储和快递的模式。据京东公关部人士透露, 京东自建的物流网络已经开放给其他公司使用, 且收入可观。京东在全国有6大物流中心, 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沈阳。项目进展最快的是上海嘉定的亚洲一号仓, 2013年6月封顶, 一期工程最快年底投入使用。

大部分电商选择的都是使用第三方仓储和配送为主, 自建部分仓储和快递为辅。比如鞋类B2C好乐买公司, 在北京等几个重要城市是自建仓储中心, 但在二三线地区, 由于业务量不多, 主要是租用第三方仓库。在配送上, 好乐买使用第三方配送。

马云也并非后知后觉。早在14年前他创办阿里巴巴的时候就提出过“三流合一”的想法, 即打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个环节。

前两者已经实现。马云已经建了一个“天网”——无论是天猫和淘宝的卖家, 还是其他电商网站, 只要付费, 都可以由“天网”代为完成订单生成之后的包装、出库、配送等环节;在资金流上, 马云也有了支付宝, 阿里巴巴成立了小微金融服务集团, 正式涉足金融业。

惟有物流——一个仓库遍布全国各地的仓储网络——付之阙如。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只有依托其他快递公司完成配送和仓储, 其用户体验难以匹敌京东。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 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占据了大淘宝 (天猫和淘宝) 80%以上市场份额。

“马云基本垄断了仓储之外的整个产业链。”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表示, “如果采取在全国范围建立仓储, 并控制货源, 以及垄断下游的快递, 就可以彻底确立在电商平台的垄断地位。否则有可能被京东、腾讯、苏宁易购、国美、一号店等瓜分市场份额。”

整体而言, 中国的电商发展迅速, 而物流相对滞后。天猫、淘宝自不必说, 2012年11月11日光棍节促销日, 天猫和淘宝一天共计191亿元的交易额。但最后完成配送, 却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即便是京东商城, 目前也仅仅能够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承诺当日达和次日达。

这也是马云急于打造菜鸟网络的原因。但跟京东商城不同, 菜鸟网络不打算建立配送队伍, 也不购买配送车辆。而是集中投资仓储业务, 在全国各地建立众多的仓库, 以收费的形式, 提供仓库空间给天猫和淘宝上的卖家以及其他电商公司使用。

而在三年前, 马云并不是这么想的。

失败的尝试

马云三年前试水物流, 是从投资星晨急便公司开始的。

2010年3月, 阿里巴巴宣布以7000万元投资陈平创办的星晨急便, 占股30%。“当时阿里巴巴集团的一个副总裁说, 马云一直想做物流, 想通过投资我们先找一找做物流的感性认识。”

但仅仅两年之后, 2012年3月, 星晨急便就宣告倒闭。马云亏了几千万元。

星晨急便一位前中层员工透露, 星晨急便失败在于用直营体系的脑子做加盟模式。当时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有:加盟费、加盟管理费、平台使用费、代收款手续费。主要客户都是B2C电商, 主要业务是代收货款。

在星晨急便做代收货款之前, 开展全国性代收货款业务的快递公司只有宅急送、顺丰和EMS。很多快递公司不愿做这个业务, 是因为由快递员代收货款会产生很大风险。

而作为宅急送的创始人, 陈平创办星晨急便之初就看上了这块很少有人争夺的“蛋糕”, 推出了“落地配”快递模式, 也就是将从干线运输来的货物送到用户家。

星晨急便在短时间内以省为单位招加盟商, 但对加盟商缺乏严格的准入标准。上述星晨急便前中层回忆说, 星晨急便的网络管理部门 (主要管理加盟商) 的团队没有任何加盟管理经验, 都是宅急送的老兵或是关系户, 很难把代收款从加盟商手上收回总公司。

而且, 星晨急便的网络管理部门的绩效指标只考核加盟网点的数量, 不考虑质量。也就是说没有人去对加盟商携款潜逃、恶意不返款的行为做监督。

另外, 星晨急便自己开发的直营客户, 比如快乐购、唯品会这些电商公司是要求“埋单操作”的, 即星晨急便给买家派送货物之前, 在从唯品会等公司提货的时候, 要先垫付代收资金才能拿到货, 等星晨急便把货送到买家手上, 再从买家那里收款。

最后由于加盟商收取的货款不愿意交给总公司, 导致星晨急便客户越多, 亏得越多。2012年3月, 星辰急便宣告破产清算。马云第一次试水物流失败。

其实, 在投资星晨急便的同时, 阿里巴巴也启动了自己的物流战略。2010年6月, 淘宝发布大物流计划, 其中最核心的是出台了建立物流宝平台的计划。

2011年1月19日, 阿里巴巴集团正式推出“物流宝”平台, 即所谓的“天网”, 具体操盘的是浙江天猫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物流宝”的配套项目, 阿里巴巴同时启动了百亿元仓储计划。

当时, 马云宣布阿里物流第一期将联合合作伙伴投入200亿到300亿元到仓储领域, 其中阿里巴巴出资100亿元。中期以后, 阿里巴巴将与电子商务生态圈中的其他合作伙伴共同集资1000亿元发展物流体系。

马云当时的口号是:十年以后, 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 人们只要在网上下订单, 最多8小时货物就能送到家, 形成真正的农村都市化。

但从公开的信息来看, 项目执行不力。2012年9月,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曾鸣在网商大会上介绍了这个项目的进展:在天津、上海和广州买入三块地, 用于建设大型仓储设施。除此之外这个项目没有什么新的进展被公布。

菜鸟网络项目公布时, 马云也已经不再提8小时的配送目标了, 而是修改成了24小时。

按照马云的设想, 阿里巴巴已经有了一张“天网”, 也就是卖家付费使用系统提供的仓储、配送、支付等一系列物流解决方案。现在所缺的就是菜鸟网络将打造的“地网”——遍布全国的仓储服务。

一旦网络成型, 阿里巴巴就可以统一调配, 将一个货物的配送分解成各个环节, 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交由很多家快递公司共同完成。

这种模式与亚马逊类似。一位亚马逊中国前高管说, 亚马逊目前的订单主要由UPS、联邦快递等公司配送。亚马逊自己不做快递, 主要是投资仓储, 建物流中心。

但问题是, 现有的快递公司是否愿意被纳入这张大网中?

申通董事长陈德军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 参股菜鸟网络, 说白了就是“给面子”, 毕竟申通的业务依赖于天猫和淘宝。但除了目前入股的5000万元, 申通不会再参与投资。他直言, 申通未来的重心还是在自己的物流平台上, 而不是菜鸟网络, 申通也不会跟菜鸟网络共享仓储。

现实中, 这种紧张关系已经初露端倪。

在天猫网可以看到, 目前使用天网的商户并不多。天网平台上的其中一款保证速度的物流产品, 使用的商家数量是10万个左右。而天猫和淘宝拥有的商家数量是几百万个。

相反, 一些快递公司提供的物流产品解决方案却很受欢迎。2012年开始, “三通一达”启动了“电商仓配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主要为B2C的电商提供仓储+配送服务。

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 菜鸟网络将提供的全国范围内24小时快递服务, 容易造成快递时限产品的同质化竞争, 其结果是进一步加剧快递市场的“价格战”。

马云未来要面对的挑战是, 如果“菜鸟网”让“三通一达”赚不到钱, 继续走“以价换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这些入股菜鸟的快递公司将灰心丧气;如果统一提高快递价格, 很多卖家又不答应了。淘宝网很多卖家的利润来自快递费的差价。

一位入驻天猫的电商公司物流负责人说, 真正需要天网发挥作用的是在偏远地区的仓储和配送问题。比如沈阳等东北地区, 销售额不大, 设立分仓的成本很高。但天猫的物流网络还没有完全布局到偏远地区, 而是忙于在一线城市投资圈地。

菜鸟网络的仓库建设包括自建、合作、共建、改造等多种模式。现在同时启动的城市大概有十几个, 主要包括杭州、金华、嘉兴、海宁等浙江城市, 还有广州、武汉、北京等。

从菜鸟网络披露出来的上述仓储建设城市名单来看, 均是东部经济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和内陆的一线城市。

在接受采访时, 作为菜鸟网络的股东, 申通集团董事长陈德军认为, 马云是要借菜鸟网络打造一个提供给商户办公场所、仓储物流、休闲生活于一体的生活广场。而菜鸟网络的第二大股东银泰集团的主营业务正是商业地产。

其实, 集中精力多拿一线城市的土地, 也是京东商城投资仓储中心的手法。无论是对菜鸟网络, 还是京东商城来说, 花钱先把土地圈下来, 土地的升值本身就是一块大收益。

“一线城市的土地增值快, 基本是坐地生钱。过去7年中, 宅急送所在的北京空港物流园的土地价格翻了10倍。”陈平透露说, 物流园区的用地只需要地方政府批就行了, 不需要招拍挂, 而且地方政府还有补贴和优惠。

地方政府自然乐见其成。在菜鸟网络开业仪式上, 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沈国军介绍说, 2013年3月份召开股东首次预备会后不久, 浙、粤、鄂、京、津等多地政府便与菜鸟网络主动接洽, 对项目推进颇感兴趣。

但值得注意的是, 就在菜鸟网络诞生一周后, 2013年6月5日,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 鼓励各地以租赁方式供应流通业用地, 但禁止以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等名义圈占土地。

阿里的金融梦, 前路多艰。

日常用品和快速消费品的购买力相对平均, 不存在所谓的28定律, 举例来说:一个“�丝”在网上买零食花的钱未必比“高富帅”少

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波澜壮阔, 但其起点在于用户需求, 无论是支付手段、评价机制、供应链再造和企业流程重整, 核心都在于优化用户需求,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产品

随着2012年七大业务群和2013年初25事业部的两度重组, 淘宝网基本完成阿里架构上的业务线孵化任务 (在事业部划分上已经没有淘宝网)

阿里巴巴 篇2

2014年06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首次公开募股)招股书增补文件。文件显示,阿里巴巴集团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挂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码为“BABA”。不过阿里巴巴方面未公布上市日期,而有消息称其将在8月的第一周正式挂牌上市。

京华时报记者祝剑禾综合新华社电京华时报制图覃超

两大交易所争抢超级IPO

今年5月6日,阿里巴巴向SEC提交招股书,正式启动赴美上市进程。由于阿里巴巴此次上市有望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IPO之一,所以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两大交易所都在争取这桩有可能创纪录的超级IPO。其间有消息称,阿里巴巴的承销商团队曾经建议马云等公司高管选择纽交所,因为纳斯达克在近几年的科技公司IPO当中表现并不完美,包括2012年Facebook(脸书)上市首日纳斯达克软件竟然出现故障,导致交易被推迟。去年美国另一家大型科技企业Twitter也最终选择了纽交所。

纳斯达克方面此前曾

全力争取,想获得阿里巴巴的青睐,称今年以来中国的两大明星公司——微博和京东均在纳斯达克顺利上市并受到投资者的热捧。此外纳斯达克方面还“提醒”称,如果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中国投资者将无法购买该公司的股票,而如果在纳斯达克上市,中国投资者便可通过购买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ETF的方式投资阿里巴巴。

不过昨天的消息表明,阿里巴巴最终选择了纽交所。在纽交所上市后,阿里巴巴有望成为在这一交易所挂牌的第三大技术类企业,仅次于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和甲骨文公司。

融资规模有望创全球之最

随着阿里巴巴上市脚步的临近,外界对阿里巴巴的估值以及融资额度也创出“新高”。有美国评级机构给出的最新估值认为,阿里巴巴整体估值将超过2200亿美元,预计IPO融资规模超过260亿美元。如果届时果真如此的话,阿里巴巴将超过中国农业银行成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IPO。

中国农业银行2010年在沪港两地同时上市共计融资221亿美元,成为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IPO。

另外,对于具体的挂牌上市日期,阿里巴巴方面仍然未肯透露。此前传闻称阿里巴巴将选择在8月8日挂牌,马云当时对此予以否认。不过最新的消息称,阿里巴巴虽然不会选在8月8日这一天,但是仍旧会选择8月8日的那一周,也就是8月的第一周挂牌上市。阿里巴巴的路演工作将从7月下旬正式启动。

美国彭博新闻社昨天说,“BABA”这一代码除取集团名称的后半段外,还是“八”字的重复。中国人认为“八”是吉祥数字,与“发财”中的“发”谐音。

在美上市中国企业回报丰厚

过去一年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给美国投资者带来最多回报,远超其他国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

据彭博社本月早些时候公布的数据,过去一年间完成在美上市的10家最大中国企业,自上市之日算起,为投资者带来平均44%的回报率。同期,美股IPO整体回报率为25%。

一些投资者认定,即使在政府帮扶减少的情况下,中国消费行业的扩张和快速增长也能令他们获益。这一信念助推中国技术类企业在美股市场价格上涨。

另外,中国政府寻求大力发展服务业,令海外投资者看好阿里巴巴上市后的走势。萨斯奎汉纳金融集团技术、媒体和电信分析师库特·艾林说,阿里巴巴上市前夕,“投资者表现出相当的兴奋”。据彭博社数据,过去一年间,16家中国企业在美国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12家专注因特网技术和基于因特网的服务,包括电商机构。

呼唤“阿里巴巴” 篇3

每天早上6点,张永福就起床“伺候”自己的两个西瓜大棚。“去年的收成还不错。”他说,“所以今年继续种。”

张永福是山东青州谭坊镇的农民。不久前,记者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偶然发现一条西瓜供应的消息,随后与张永福取得了联系。张永福说,那是发消息5天后的第一个电话。第二天,记者试图重新找到那条消息,但已是非常困难。

“网上类似的信息太多了,每天更新的就有几千条。” 中国农业信息网技术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从对政府和科研机构服务角度看,我国农村信息化水平在世界前列,但从对农民服务的角度看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这样说,“究竟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服务?这对农民能否实现增收非常关键。”

刘永良模式

2006年3月6日,刘永良把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因为今天是与加拿大有机科技有限公司的正式签约日。

大桃协会在北京平谷区无人不晓。2002年7月,刘永良创办了北京平谷区大桃标准化种植协会,其初衷非常简单:一是农资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多,农民很难辨别真假,需要一个协会性质的组织代表农民出面;二是考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的农产品进入中国变得容易,但国内的农产品走出去却依旧困难,需要有这样的一个组织来引导农民走“标准化”道路。

平谷以桃为主的果树种植面积现有35万亩,大桃年产量1.2亿公斤。平谷大桃主要的销售区域在北京,但仅靠北京的销售,并不能给农民增收多少。“毕竟产量是一定的,而价格又差不了多少。”刘永良说。如果种植一些新品种,价格是高一些,效益也好,但如果不够规模,商家未必愿意上门收购,可能出现“种桃容易,卖桃难”的结局。

大桃协会要求会员按照协会的标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刘永良为协会的桃子注册了商标:必丰特。2005年下半年,刘永良决定建自己的网站,“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大桃协会和必丰特。”刘永良1983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之后在平谷的林业局和乡镇工作过一段时间。对于新事物,刘永良接受得非常快。

想建网站,但他不懂互联网技术。他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能将信息经常更新,外加一个英文网页。

2005年底,刘的网站正式上线,为了引人注目,网站取名为“chinapeach”。但记者浏览后发现,网站内容只有产品展示和企业介绍。当记者把这种感觉说出来时,他沉默了一会儿,自言自语一句:“是简单了些啊。”

像大桃协会这样的模式本质上说源于先前农村的“二道贩子”(农村经纪人),就是将农产品找到销路卖出去,再将农民需要的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引进来,销售给农民,从中赚取差价,“将这种模式规范以后就成了协会一类的机构”。至今农村仍有几十万人在从事农村经纪人这一工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头脑精明的农村经纪人,迅速抓住了互联网的信息传递优势,通过上网发布、搜寻市场信息和建设网页等形式迅速捕捉与农村经济息息相关的有效信息。

“草根站长”的生意经

在我国,类似于大桃协会这样自发组织的农村协会,目前农业部统计的结果是14万个。不过,有研究人士表示,“活跃的不过2.5万家”。这2.5万家中,通过网络来进行销售和管理的并不鲜见。

对济南锦绣川的农民王富生来说,4月2日是双喜临门:一是接到上海客户2000公斤大樱桃的定单;二是自己想做的锦绣川果品网已经谈妥。

老王一边自己种果树,一边帮助外来客商收购果品,这种农村经纪人并不多见,老王的这一工作,每年帮助锦绣川销售果品上百吨。当然,也给自己增收了4万多元。

自己掏钱建网络,老王琢磨了大半年时间。他的设想是,锦绣川果品网将不仅提供当地产品的销售供应信息,而且還会建立农资市场的通道。“我有那么多的农民客户,完全可以作为推销农资的渠道,以后说不定还会赚到农资公司的广告钱。”他说。

在科技信息的提供上,网站可以作为一个载体和农科院等单位合作。“个人和农科院去合作是件难事。”他说。另外,他还想与一些IT科技公司联系,“以后网站上可以卖手机或者二手电脑之类的东西,都是乡里乡亲,至少不会出现网上骗人的事情”。

但让老王郁闷的是,至今还没有一家这样的公司对他的网站表示出大的兴趣。采访中,老王拿出他手绘的网站页面图迫切地问记者:你感觉我的想法怎么样?

农村的阿里巴巴何时现身?

农村信息化已倡导多年,IT厂商也趁热进行造势,恨不得8亿农民人手一台电脑,但究竟如何运作一直众说纷纭。不过,按照刘永良的说法,让农民上网和农村信息化完全是两个概念。“农民上网有什么用,把自己家里的5000斤桃子通过网络卖出去?”他说。

“即使在美国,农民上网也不是为了销售产品,而基本是娱乐。”中国农业网的产品策划经理张树勇说。

在他们看来,采取“协会+农户”或者“合作社+农户”这种组织形式来帮助农民增收和获取科技、市场等信息,比农民自己上网要现实的多。

到今年5月,曹东哲创办的中国农村经纪人网将满两周岁。网站现有5000多名会员,雇佣了四五个人专门收集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信息、处理订单等。“我们的网站可以将农产品直接销售到6个国家的市场上。”曹东哲说。据了解,该网站用中文、英文等五种语言同时免费发布信息。

按照曹的说法,目前网站的收入主要还是靠经纪业务,距依靠网站赚大钱的目标还比较远。“但这是趋势,只要能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一切会好起来的。”他说。

不过像曹所做的事情在中国的农村毕竟还是极少数,指望不懂技术、对商业运作缺乏必要的经验和知识的农民去做一个农村的“阿里巴巴”毕竟还不现实。

从行业网站发展的现状来看,与其它网站相比,农业网站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一方面由于浏览量的缺乏而导致诸如广告等经营模式的缺失,仅靠会员制生存又受到地域性、人工成本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拥有丰富商业运作经验和技术实力的互联网企业还没有参与进来。

“搞了多年信息化,其实大多数时间在让农民上网,而不是农村商业体系的信息化改造。”一位信息化研究人员表示。

阿里巴巴的“传媒梦” 篇4

近一年来,阿里马云在文化传媒领域动作频频。资本层面,先是控股文化中国,紧接着又投资华数传媒,拿下20%的股份。产品层面,阿里携华数传媒推出了电视盒子,与创维合推互联网电视,自己又推出了影视众筹平台“娱乐宝”。

6月份,阿里旗下上海云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了互联网科技新闻网站虎嗅网。之后,又传出与SMG旗下东方卫视合作,双方将在技术及硬件开发、游戏开发、天猫东方卫视旗舰店、版权内容以及节目融资等领域全面铺开。

而与湖南卫视的合作,则是在5年前。2009年12月,淘宝网与湖南卫视达成战略合作,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专门筹备一档电视节目,同时在淘宝网上设立专门潮流购物频道及外部独立网站。半年后,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与华数传媒成立合资公司华数淘宝,华数淘宝推出名为“淘花网”的网站,筹谋电商进客厅。

这还不仅仅是阿里巴巴“传媒梦”的全部。阿里巴巴在“主动”介入传媒领域的同时,其培养出来的足够多的活跃用户,在互联时代的今天,也已经足以培养出强大的社会化媒体。而这,也从另一个层面,推动者阿里巴巴传媒梦的“自然生成”。

IT、电信、互联网、传媒四个产业极具融合,驱动着电视、电脑、移动设备和手机的“四屏”时代不断向前。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社交网络把人际关系数字化了。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里,人人皆媒体。

有专家指出,社会化媒体主要包括了博客、社会化搜索、网络、社区等四个方面。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仅淘宝一个平台,其活跃用户就已经达到了2.3亿,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社区资源和自媒体。

美国新闻集团全球副总裁高群耀说过,自传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整个传媒行业的整体格局,“将来一切产业皆传媒,一切内容皆广告。”

无论是批评还是赞扬,无论是主观臆测还是客观评述,对于阿里巴巴来说,都已经不重要。这个在中国媒介融合环境下催生并飞速成长的电子科技巨头已踏上了全球舞台,这是事实。阿里巴巴让全世界看到了来自中国的电商力量,这也是事实。

关注阿里巴巴,对传媒界来说,意义并不简单。

阿里巴巴成功原因 篇5

第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众多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国内贸易的客观需求为阿里巴巴的创立与发展提供了根本条件。当时中国制造业崛起,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客观上促进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发展。这些大环境的形成,为阿里巴巴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与成长的空间。

第二,定位准确,专做信息流,汇聚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中国电子商务将经历三个阶段,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阶段。目前还停留在信息流阶段。阿里巴巴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今天能做到的事,循序渐进发展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在充分调研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将企业登录汇聚的信息整合分类,形成网站独具特色的栏目,使企业用户获得有效的信息和服务。阿里巴巴主要信息服务栏目包括:①商业机会②产品展示③公司全库④行业资讯⑤价格行情⑥以商会友⑦商业服务这些栏目为用户提供了充满现代商业气息,丰富实用的信息,构成了网上交易市场的主体。

第三,阿里巴巴采用本土化的网站建设方式,针对不同国家采用当地的语言,简易可读,这种便利性和亲和力将各国市场有机地融为一体。阿里巴巴已经建立运作多个相互关联的网站:英文的国际网站、简体中文的中国网站、全球性的繁体中文网站、韩文的韩国网站、日文网站,而且即将推出针对当地市场的欧洲语言和南美网站。这些网站相互链接,内容相互交融,为会员提供一个整合一体的国际贸易平台,汇集全球178个国家(地区)的商业信息和个性化的商人社区。

第四,巧妙地吸引大量会员。在起步阶段,网站放低会员准入门槛,以免费会员制吸引企业登录平台注册用户,从而汇聚商流,活跃市场。阿里巴巴会员多数为中小企业,免费会员制是吸引中小企业的最主要因素。在市场竞争将日趋复杂激烈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当然不肯错过这个成本低廉的机遇,利用网上市场来抓住企业商机。目前,公司已有超过一百万的会员。阿里巴巴每月页面浏览量超过4500万,信息库存买卖类商业机会信息达50万条,每天新增买卖信息超过3000条,每月有超过30万个询盘,平均每条买卖信息会得到四个反馈。

第五,阿里巴巴通过增值服务为会员提供了优越的市场服务,增值服务一方面加强了这个网上交易市场的服务项目功能,另一方面又使网站能有多种方式实现直接赢利。阿里巴巴的赢利栏目主要是:中国供应商、委托设计公司网站、网上推广项目和诚信通。

第六,适度但比较成功的市场运作,比如福布斯评选,提升了阿里巴巴的品牌价值和融资能力。阿里巴巴与日本互联网投资公司软库(Softbank)结盟,请软库公司首席执行官、亚洲首富孙正义担任阿里巴巴的首席顾问,请世界贸易组织前任总干事、现任高盛国际集团主席兼总裁彼得萨瑟兰担任阿里巴巴的特别顾问。通过各类成功的宣传运作,阿里巴巴多次被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

第七,优秀的创业团队与企业文化。在互联网泡沫破灭时,阿里巴巴的员工只能拿到象征性的500元月薪,但团队成员没有一人在此时离开。正是这种团队凝聚力,为阿里巴巴的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马云作为团队领导核心,有着过人的商业天赋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是阿里巴巴成功的重要因素。另外,作为一个创新型企业,阿里巴巴所用人才按照四年的速度在更新,保持其团队的年轻与时代创新性。

阿里巴巴的“咒语”—— 篇6

我们知道,贲门是食管和胃之间的“一扇门”。正常情况下,这扇“门”处于关闭状态,食物到达时,立即开放,食物顺利通过贲门进入胃内,贲门即行关闭,不准胃内容物反流回来。发生贲门失弛缓时,贲门开关失灵,食物到达时贲门也不开放,致使大量食物停留在食管内。患者表现为吞咽困难越来越重,胸痛或“烧心”加重,食物反流明显。这时候必须饮大量水、饮料和汤来增加食物的重力,迫使“门”开启。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仅靠食物的重力也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反而使贲门关得更紧,食管管腔越来越扩张,管壁越来越薄,继而可导致吸入性肺炎、食管炎、食管憩室,严重者还可诱发癌变。

贲门失弛缓的病因仍未明了,它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情绪和精神、寄生虫感染等因素有关,多发年龄为20~40岁,男女大致相当,这段时间正是青春活力最旺盛的阶段,因此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很大。

由于病因不明,贲门失弛缓“治本”目前尚不可能。但是“治标”却不乏其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的方法有手术、球囊扩张术、内支架扩张术(分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手术虽然能起到一定治疗作用,但创伤性大,带来的风险也大,并发症也多,术后容易复发。球囊扩张术是将一个类似“气球”的球囊伸入贲门部,然后不断加压,使狭窄的贲门肌层撕裂,局部松懈,以减轻吞咽困难。但多数患者在半年内还会产生再狭窄,重新出现吞咽困难,故该法远期效果不佳。

内支架扩张术是9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已成为各种管腔狭窄或梗阻的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其原理是用镍钛合金丝编织成圆筒状的压缩支架,它可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大小。在低温时,支架可以缩小;待整个支架的温度接近人体体温时,它可以膨胀到预先设计的直径。医生操作时,可将支架固定在特制柔软的似钢笔套粗细的推送器里,在X射线的监视下从口腔伸入,在头发丝样的导丝引导下,把含支架的推送器送到贲门处,然后退出推送器的外套管,支架通过自身张力和温度记忆特性不断扩张,使狭窄或梗阻管腔扩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经大量研究证明,支架在人体内的使用是安全的。

但是,若在人体内放置永久性支架,贲门失弛缓患者总有些顾虑。为此,我们在这些患者中首先使用了暂时性内支架扩张术。用同样方法,在X射线引导下经口腔放置支架,使其扩张,1~7天后,在胃镜下再注射冰水,使支架缩小,然后取出支架。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损伤极其微小、痛苦少、并发症少、无生命危险、疗效显著、不易复发、治疗周期短、费用适中等。术后患者可与正常人一样进食,但最好能多吃一些固体食物,即可通过食管的生理性扩张,让已打开的“门”永久开放,不再关闭。也许有人会问,食物是否也会通过敞开的“门”反流到食管呢?不会的,因为暂时性内支架扩张术只恢复贲门“开”的功能,而不影响其“关”的功能。

阿里巴巴CEO代言 篇7

美国《福布斯》杂志对马云的相貌做过精彩的描述:“颧骨深凹、头发扭曲、露齿欢笑、顽童模样、5英尺高、100磅重。”当然除了外在形象, 能让人记住马云的还要数那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作为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马云在公众视野内外, 不断地传播着企业、品牌给公众带来的独特信息。

无论是创业初期, 还是后来坐上全球电子商务的头把交椅, 马云都以其人格魅力征服了人们, 并带着阿里巴巴创下了商业的传奇, 也谱写了自己的传奇。不可置否, 马云的个人品牌和阿里巴巴的企业品牌已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相互推动, 相得益彰。

德国一项调查显示, 超过六成的公司主管深信企业声誉主要来自CEO声誉。英国类似的调查也说明:近半数的意见领袖认为CEO品牌声誉的好坏决定了企业品牌声誉的好坏。总之, CEO的个人品牌对企业品牌的贡献度, 至少高达一半。

个人品牌打开创业路

没有家庭背景, 没有社会关系, 没有名牌大学的出身, 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 没有MBA的学位, 没有计算机知识, 几乎一无所有的马云是如何劈开一条创业之路的?他是如何召集到最初的“十八罗汉”团队, 又是如何得到生命中的贵人孙正义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的?

这不能不说得益于马云的个人人格魅力。对于一个创业初期的企业来说, 企业的成功更多来自于企业家个人魅力的支撑和帮助, 只有具备个人品牌的魅力, 才有可能号召一个高素质的团队紧随自己, 才有可能帮助企业吸引风险资金。

1999年2月20日, 在杭州西湖区湖畔花园的一所普通住宅里, 15个人在这里, 有演讲, 有录像, 这就是阿里巴巴的首次亮相, 也是他们的第一次员工大会。当然演讲的主角就是激情澎湃的马云。马云向在场的人传达着自己的企业规划:将来要做持续发展80年的公司;要成为全球十大网站之一;只要是商人, 一定要用阿里巴巴。

《马云十年》的作者张刚写道:“当时实际情况是, 别人都是几十亿美元投入来做的, 而阿里巴巴只有十几个人。”当时, 马云掏出兜里的所有现金, 往桌子上一拍, “现在, 你们每个人留一点钱吃饭, 剩下的钱全部拿出来。”接着其他人也跟着掏钱。此后, 最终共筹集了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这次长达3个小时的演讲足够让马云发挥得淋漓尽致, 早期跟随马云的人发现:如果介于半小时与3小时之间, 马云会觉得没有进入“状态”, 因此演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据阿里巴巴公关部负责人介绍, 最初阿里巴巴高管工资只有500元。比如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蔡崇信, 当初抛下一家投资公司的中国区副总裁的头衔和75万美元的年薪, 来领马云这几百元的薪水。短期内可以用人格魅力感召, 但长期看, 怎样招兵买马呢?这不得不提到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 这个在阿里巴巴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又是如何“相中”马云的?这还得提及马云的“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策略。

当年10月30日, 孙正义联合了中国国内的几家机构搞一个项目评估会, 准备对一些有潜力的公司投资。在后来和利投资集团资深合伙人的吴鹰回顾说:“当时几个很有名的人物都在, 马云穿着夹克就来了, 拿着一张小破纸, 长得很怪, 脑袋瓜那么小, 还一晃一晃的。我个人很喜欢马云, 软银也在考虑要不要投。”

当孙正义问马云需要多少钱的时候, 他回答“不缺钱”。这让孙正义很纳闷, “不缺钱你来干什么?”实际上, 马云有自己的目的, 那就是做大。孙正义表态:“我们要把阿里巴巴培育成世界上第二个雅虎。”这才是马云想要的结果。

与媒体共舞

在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马云的个人品牌在许多方面影响甚至推动着企业走向成功。很多时候, 他的个人品牌形象可以使公众不由自主地关注起阿里巴巴集团。由对个人品牌形象的认同到对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产生较高的接受度。而在个人品牌传播过程中, 把媒体作为一个传播的渠道, 无疑是最佳选择。

在阿里巴巴初创时期, 最先关注它的是国外的媒体。《亚洲华尔街日报》的总编写到:“没日没夜的工作, 屋子的地上有一个睡袋, 谁累了就钻进去睡一会。”数月后《福布斯》杂志记者也参观了阿里巴巴创业时的房子, 并做了详细的描述。

紧接着, 马云开始在国内外各种重要场合频频曝光。2002年中国企业高峰年会上演讲、入选CCTV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5年西湖论剑论坛、2007年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高调的亮相中, 马云总是适时地推销一下阿里巴巴。他多次在公开演讲中提到:“十多年前, 没人想象得到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 对经济增长、商业进步, 以及提高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产生这么巨大的影响。”专家认为, CEO除了站在品牌的高度来管理自身的公众形象, 还应向公众传播关于自身及品牌的核心信息。

阿里巴巴企业品牌得益于马云不遗余力的推广。这个演讲的天才, 时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时而口吐狂言一名惊人。演讲的场所从国内扩大到了全世界, 他多次应邀在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沃顿商学院等全球培养M B A的顶尖学府和达沃斯论坛、世界企业峰会上演讲。

阿里巴巴也因为马云不断的闯进公众的视野。马云非常了解媒体, 也时常给媒体创造报道的机会。铺天盖地的“传奇式马云”、“狂妄式马云”、“执着式马云”等各种鲜明形象在媒体上大肆传播。无论公众主动或被动都能了解关于马云的一切, 关于阿里巴巴的一切。马云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 也给了媒体创造了好的话题。诸如, “现在的阿里巴巴很是孤独, 我就是戴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与众不同不是我做出来的, 而是我的本能。”

马云在媒体中表现的这种狂妄也好, 执着也罢, 正好合了想通过互联网有所作为的公众的口味, 让他们相信, 阿里巴巴是一片肥沃的黑土地, 只要敢想敢做, 就能在这片土地上收获果实。而马云的形象也在媒体不断地被传播:挥着拳头, 收紧两腮表达信心。这个形象给公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仿佛在不断地传递给公众一个信息:加入阿里巴巴是个明智的选择。

打造阿里巴巴个性品牌

很大程度上, 马云已成为阿里巴巴的代名词。把自己的个性融合到企业个性中, 并坚持, 也是马云的做法之一。

马云把自己的江湖豪气带到阿里巴巴。马云崇拜的偶像是金庸, 曾给自己办公室取名“光明顶”。在阿里巴巴, 员工讨论将会大事, 不是聚首“光明顶”, 就是“侠客岛”, 会议室也都是以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地名命名的。在这种大的氛围中, 阿里巴巴形成了“江湖文化”, 同时阿里巴巴也塑造了独特的侠义品牌。

马云的特立独行也渗透到阿里巴巴。比如淘宝的“倒立”文化。淘宝的员工都能倒立, 马云不但能单手倒立, 还能跟员工一起倒立叠罗汉。马云解释说, 就是因为太多人说不可能。这种倒立的视角, 让中小企业看到了不可能中的可能, 看到了成功的方向与自己的潜力。

除此之外, 阿里巴巴还有“星光大道”手印、“红军文化”、“光脚文化”等。阿里巴巴这种突破“不可能”的文化, 也吸引着成千上万想挑战自己的中小企业主。

马云还把自己的“疯狂”植入到阿里巴巴。曾经提出疯狂的业绩目标“2003年, 每天收入100万;2004年, 每天利润100万;2007年, 每天交税100万。”此语一出,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狂人说梦。但是, 最后这些目标都实现了。

阿里巴巴深陷“欺诈门” 篇8

曝丑闻B2B公司CEO卫哲引咎辞职

据了解,阿里巴巴B2B公司发现,从2009年开始到2010年,该公司国际交易市场上有关欺诈的投诉时有发生。近一个月前,B2B公司董事会委托专门的调查小组进行了调查,查实2009、2010年两年间分别有1219家(占比1.1%)和1107家(占比0.8%)的“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上述账户已经被全部关闭,并已提交司法机关参与调查。

在调查环节中,有迹象表明B2B公司直销团队的一些员工,为了追求高业绩高收入,故意或者疏忽而导致一些涉嫌欺诈的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先后有近百名销售人员被认为负有直接责任,这些人员将按照公司制度接受包括开除在内的多项处理。

因为这一事件,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兼总裁卫哲和COO李旭晖引咎辞职。淘宝网CEO陆兆禧接替卫哲,兼任B2B公司CEO职务。支付宝CEO彭蕾将兼任阿里巴巴集团CPO职务。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给公司的内部邮件中要求B2B团队必须进行深刻检讨,要拥有“面对现实,勇于担当和刮骨疗伤的勇气”。

最新赔偿受害者170万美元

阿里巴巴非执行董事蔡崇信说,公司已拿出170万美元对2249名受害者进行赔偿。经过调查,每宗诈骗个案涉及受骗买家的付款金额平均少于1200美元,不会对公司的财务业绩造成实质性影响。阿里巴巴同时表示,卫哲和李旭晖个人并未卷入其中。

蔡崇信说,阿里巴巴要求供应商提供注册营业执照进行审核认证,同时还请第三方公司来帮助阿里巴巴共同进行认证审核。但有一些供应商用户想办法钻漏洞躲过了认证,有部分员工默许甚至参与协助。阿里巴巴正在采取直接措施解决问题。

他还表示,公司有5000多人的销售队伍,查明有100名销售人员卷入此次欺诈事件,所占比例很小。如果要招募新销售人员,对销售队伍进行更换,将循序渐进地进行,未来会非常关注招聘标准。

案例以收押金为名骗外商

福建媒体报道了韩国客商权先生的受骗经历,权先生来厦门已有多年,前阵子,他的几个客户急需一批毛豆油,需要他联系购买。2009年7月18日,权先生在“阿里巴巴”上找了几家供应商,这几家公司都提出:如果要去他们的工厂看货,客户要先表示一些“诚意”,先交2万的“押金”或“保证金”。

“以前做生意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货的影子还没见到,就要交2万元!”权先生说。但是,供货商口气还很不好,如果权先生不交“押金”,就一切免谈。权先生心想:难道这是该行业的“潜规则”?

权先生考虑了三四天,最终找到一家名为“福建润香来油脂有限公司”的龙岩公司,对方同样提出要交1万元“押金”。经商多年的权先生还是多留了个心眼,托在龙岩的朋友了解一下该公司的具体情况,朋友回复说问题不大,他才稍微放下了心。

7月24日,权先生带着两个客户从北京回到厦门,和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双方谈妥25日早上去龙岩工厂看货,对方还提出会派专车接人。24日下午,权先生把1万元“押金”汇到对方账户上,“我们去银行汇款时,发现对方的账户是个人账户,而不是公司账户。我觉得有些奇怪,但由于急需这批货,就顾不上想太多了。”

然而,第二天权先生和客户苦苦等了一个早上,对方始终没有出现,电话也联系不上,甚至连网页上的信息也被删除了。这时,权先生才意识到上当了,马上报警。

阿里巴巴的物流启示 篇9

和一些人讨论这个问题,共同谈到:马云企业的成功有一些特殊之处,应该说它不同于若干年来我们熟知的一些成功案例。

第一,在中国它不是依靠政府官办的垄断力量取得成功,而是社会和市场力量取得的成功;

第二,从世界范围讲,它不是依靠垄断性的大资本的巨额投资取得成功,而是靠遍及社会的众多的分散资本,采取股份制方法取得的成功;

第三,从科技角度来讲,它不是依靠一、二项震惊世界的新的技术发明创新的垄断取得的成功,而是靠已经普及社会的一般的技术取得的成功;

第四,不是靠老天爷的赐予,不是靠掌握了稀缺的或者重要的资源,再垄断这些资源取得的成功,而是靠整合已经遍及社会上的、到处存在的资源取得的成功;

第五,不是靠一种独有的产品垄断和霸占市场取得成功,而是靠提供市场服务取得的成功。

不是靠权力,不是靠大资本的垄断,不是靠科技装备的垄断,不是靠资源方面的垄断,又不是靠产品独占市场,那么靠的是什么呢?那就是“电子商务”和“物流”。作为一个物流人当然更关注物流,笔者更倾向于物流的贡献。如果考虑时间顺序,马云成功的主要贡献角色,在2010年以前应当是电子商务,2010年以后则是物流,而现在是两者的一体。电子商务和物流两者都是马云企业的基本,阿里巴巴给我们重要提示是:电子商务与物流不可分割,物流是电子商务的一部分。

互联网是本世纪的一大创新,依托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一出现便自然受到了普遍的追捧,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然而在诞生之后不久人们就发现了它有一条“短腿”,那就是物流。马云成功地解决了物流的问题,这就造就了现在的阿里巴巴。马云成功并不是自己大规模投资建立物流系统,而是利用和调动了社会的力量,这个社会的力量是在社会上已经广泛存在物流的资源。一定意义上,物流是马云成功的关键。

阿里巴巴与马云的成功让我们认识了物流的潜力,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物流认识是不到位的,尤其是对物流服务认识不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物流基础资源与物流服务的脱离,物流基础资源(例如铁路)的长期短缺使拥有这些基础资源的物流企业养成赐予意识而不是服务意识,这以“铁老大”为代表。

物流平台是一个很大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大,而且在建设、管理和运行方面,长期以来就处于分散的体制状态。马云观察到了这个问题,而且想出非常巧妙的办法:没有走一开始就大规模投资大规模自建的道路,而是下大力量把已经存在市场上的众多资源加以整合,这就是新形势下的一种创新。通过整合所提供的物流平台太大了!有大小几十家物流企业,有遍及全国的几十万条线路,有自己或者整和拥有的上万个物流网点,再加上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中小型运输企业入驻,大大扩展了这个平台资源。这是一个特殊的平台体系,依托这个大的平台,阿里巴巴的物流服务不但服务于物流服务的提供方面也服务于物流服务的需求方面,一下子就把物流做大了。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和马云的那个电子商务平台有直接的关系,那个平台是进行这种整合的手段、工具和重要依托。

马云能做大,就能够进一步聚集更多的物流供给资源,这对于市场经济中的需求方来讲,当然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因为在供给过剩的前提下,就可以为需求方提供选择、获取最优。马云提供的这种最优选择也是双向的:为物流企业提供最优的服务对象选择;为物流需求方提供最优的物流服务选择。从利用、整合到自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走出一条非常清晰、明确的道路。

阿里巴巴成功因素探讨 篇10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商业活动, 国内出现了相当出色的电商企业, 例如:阿里巴巴、京东、百度、腾讯、新浪、盛大、携程等。阿里巴巴集团作为由中国人创建的国际化互联网公司, 经营着多元化的互联网业务, 在面对相同市场空间和成长环境, 以较短的时间差异, 取得了优异的成功, 成为全球电子商务企业的成功典范, 吸引了竞争对手和日渐增长的电子商务企业的争相模仿。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把握电子商务企业的成功因素, 是更多的新生电子商务企业以及面对困惑的其他电商值得探究的问题。分析阿里巴巴集团的成功因素, 对我国其他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 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具有很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阿里巴巴集团发展现状

阿里巴巴集团, 是由中国著名企业家马云在1999年带领着其他17位创始人所建立的国际化互联网公司;总部设在杭州, 并在美国硅谷、伦敦等设立海外分支机构。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 (B2B) 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网上贸易市场和商务交流社区。经营着多元化的互联网业务, 并建立起领先的消费者电子商务、网上支付、B2B贸易、个人零售及云计算等业务。

阿里巴巴集团以促进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为目标, 致力为全球创造便捷的交易渠道;旨在对消费者、商家以及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成为人们最受欢迎的B2B网站。2014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标志着阿里巴巴开启世界的新征程, 提升了阿里巴巴的融资能力和品牌价值, 更意味着阿里巴巴的发展走向了新的阶段。

2014年10月30日, 取得了“双十一”的注册商标, 并且授权天猫独家使用该商标。在2014年双十一经历了一天的疯狂后, 阿里巴巴给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根据实时大屏幕最后滚动出来的数据, 天猫双十一交易额突破571亿元, 其中移动交易额达到243亿元, 物流订单2.78亿, 全球总共有217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这次抢购。2015年淘宝双十一销售额交易额超过912亿, 一个新的世界记录再次被阿里创造。

阿里巴巴集团不但经营多项业务, 还从关联公司的业务和服务中取得经营商业生态系统上的支援。阿里巴巴的业务和关联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淘宝网、天猫、聚划算、全球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阿里妈妈、阿里云计算、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等等。多元化的互联网业务, 使得阿里巴巴集团不仅可以分散风险, 增加获利的机会, 还可以在企业无法增长的情况下找到新的增长点, 充分利用未被利用的资源。

二、阿里巴巴成功的主要因素

(一) 明确的组织使命与愿景

阿里巴巴集团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就确定了阿里巴巴集团所从事业务的实质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即为消费者、商家及其他参与者创建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并为他们提供技术和服务, 让他们能够在阿里巴巴集团所建造的生态系统里进行商贸活动。

阿里巴巴集团的愿景是旨在构建未来的商务生态系统, 让客户相会、工作和生活在阿里巴巴, 并持续发展最少102年。

1、相会在阿里巴巴:每天促进数以百万计的商业和社交互动, 包括用户和用户之间、消费者和商家之间以及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互动。

2、工作在阿里巴巴:向客户提供商业基础设施和数据技术, 让他们建立业务、创造价值, 并与我们的其他生态系统参与者共享成果。

3、生活在阿里巴巴:致力拓展产品和服务范畴, 让阿里巴巴成为我们客户日常生活的重要部份。

4、102年:阿里巴巴集团创立于1999年, 持续发展最少102年就意味着横跨三个世纪, 让企业的文化、商业模式和系统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得以健康持续长久的发展。

使命与愿景体现了阿里巴巴的定位是为中小企业服务, 所以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解决如何为中小企业服务, 怎样为中小企业服务。明确组织的使命与愿景, 是战略计划的起点, 也是指引组织各项活动的航标。阿里巴巴的使命与愿景符合中国实际的市场需求, 与环境相适应, 顺应时代的发展;阿里巴巴准确的使命和愿景制定与实施, 为企业准确地定位及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 高质量的管理团队和企业文化

马云, 阿里巴巴执行主席, 是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创始人, 自1999年集团成立以来一直担任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负责集团的整体策略及方针。在他的带领下, 团队拥有着强大的聚合力和执行力, 并逐渐沉淀成固有的文化机制和价值观念。马云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组建出优秀的、执行力强的团队, 并形成具有阿里巴巴独特的企业文化, 形成有效的组织结构和组织能力, 创立了符合人性、规律的价值观并一贯坚守。

阿里巴巴集团有六个价值观, 分别为:客户第一:客户是衣食父母;团队合作:共享共担, 平凡人做非凡事;拥抱变化:迎接变化, 勇于创新;诚信:诚实正直, 言行坦荡;激情:乐观向上, 永不言弃;敬业:专业执着, 精益求精。

这六个价值观被誉为“六脉神剑”, 优秀的价值体系使得阿里巴巴集团对于如何经营业务、招揽人才、考核员工以及决定员工报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阿里巴巴集团秉承着优秀的价值体系, 并将价值体系的考核与个人薪资相挂钩, 有效地促成了集团的严格执行力。发展电子商务需要大量的人才予以支持, 阿里巴巴集团在多年的发展经营中, 招纳并积累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 他们认真、执行力强、有担当、有责任心, 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另外, 建立起以员工为中心的激励文化, 满足员工的需求, 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用始终如一的真诚来善待员工, 这也是集团在用人方面的独到之处之处。

(三) 自主创新能力强

阿里巴巴集团在创立初期, 马云就意识到互联网产业界应重视和优先发展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 (B2B) , 这种模式被称为“互联网的第四模式”。并以50万元人民币开始了新一轮创业, 开发阿里巴巴网站。2003年, 个人电子商务网站淘宝成立, 发布在线支付系统—支付宝。淘宝网的成立为许多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交易平台。支付宝的创立更是方便了人们进行交易活动, 支付宝主要提供支付及理财服务, 涉及多个领域, 并为多个行业提供支付服务, 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厂商。

2014年, 阿里巴巴首次尝试采购业务的O2O模式, 推出“阿里巴巴1688百亿采购中国行”等活动, 以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 提升采购商采购和供应商销售的效率以及成功率。

集团电子商务不断尝试新的商业机会、需求、规则和挑战, 不断探索未来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商务活动的发展方向。淘宝、天猫、支付宝等相继占领市场, 阿里巴巴几乎每年都有新项目跟进、每年都有产品的更新, 巨大的国内外市场是靠不断的创新一步一步开拓出来的。

(四) 完善的电子商务体系

马云为完善整个电子商务体系, 自2003年开始, 先后创办了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阿里妈妈、天猫、一淘网、阿里云等国内电子商务知名品牌。其电子商务业务涵盖行业范围广, 内容丰富。从发展B2B、B2C、搜索到支付、中小企业管理等电子商务领域的全方位布局。从商品的生产、销售、付款机制、实时通讯, 到广告的营销, 在国内市场整个商品流通环节的电子商务进程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体系。

(五) 品牌渗透率高

阿里巴巴所创建网购平台——淘宝网和天猫, 以及网络付款机制——支付宝, 已被大众所熟知,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出具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随着京东、聚美优品、阿里巴巴的上市, 网络零售市场格局趋向稳定。在2014年网络购物市场品牌渗透率中淘宝网、天猫、京东的品牌渗透率位居前三位, 分别为87%、69.7%和45.3%, 遥遥领先于同类竞争对手。2014年网络支付市场, 支付宝拥有88.2%的品牌渗透率, 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公司的品牌渗透率的大小, 体现了该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公司淘宝网、天猫、支付宝的品牌渗透率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 品牌的知名度是公司的无形资产, 品牌的价值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效益, 为企业带来众多会员, 庞大的会员数目, 知名度的提升, 品牌的树立使阿里巴巴的信息覆盖面越来越大, 吸引了众多商家的到来。

三、阿里巴巴成功因素的启示

(一) 我国电商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多数电商企业缺乏管理创新意识, 管理体制不健全, 管理不规范。目前我国多数电商企业没有一套系统规范科学的、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制度。甚至还有不少企业沿用传统的管理经验进行管理, 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 或者直接效仿其他企业的管理制度, 没有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

2、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我国中小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 有的电商企业虽然提出了发展目标, 但没有分析和研究市场的未来走向和发展趋势, 也没有对竞争对手和行业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 对企业的发展前景缺乏理性的、前瞻性的判断。企业发展战略缺乏继承性与延续性, 难以持续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的诞生和发展而共同生存的, 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企业发展的能源。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力, 能够伴随和引领企业的发展壮大。然而, 大多数电商企业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 有的企业虽然增强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 但由于自身发展阶段的局限, 往往不能系统的对自身企业文化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 缺乏有效性。

4、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明确。电商企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以消费者真正需求为导向。发展方向不明确, 则会导致企业错失良机发展缓慢。

5、缺乏技术性人才。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等新技术手段, 许多电商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 没有重视技术性人才对公司的影响, 忽视专业技术是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导致公司的效率低下发展滞后。

(二) 如何借鉴阿里巴巴的成功经验

面对阿里巴巴成功的各种因素, 国内其他众多电子商务企业, 要有针对性地借鉴学习, 找到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但不能盲目模仿阿里巴巴的经营模式, 要从它的成功因素中找到自己可以借鉴的部分, 取长补短, 从而对企业自身的电子商务的实施和管理制度的建立给予帮助。

电商企业不仅要借鉴阿里巴巴集团的成功因素, 也要从阿里巴巴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吸取教训, 例如, 淘宝网的消费者投诉量高, 售后服务存在漏洞等。企业要针对消费者投诉问题, 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提高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 应加强网络安全, 完善管理机制等。

目前, 随着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增加, 国家和政府也对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予了极大支持, 相关电子商务的制度也在日趋规范完善。电商企业应把握时机, 顺应时代潮流, 以市场为导向, 以消费者需求为引领, 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互联网应用的普及, 中国已成为互联网使用的大国。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的成功, 成为众多电商关注的焦点。本文在介绍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着重从企业使命与愿景、团队建设、自主创新、完善电商体系、品牌渗透等五个方面分析了阿里巴巴经营管理的成功因素, 并针对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建议。

关键词: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成功因素

参考文献

[1]李林, 龙俊敏.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营销, 2012 (7)

[3]黄瑶.阿里双十一成交额571.12亿元创造新世界纪录[N], 中新网, 2014 (11)

[5]徐秋杰.马云的成功给创业者的启示[J].电子制作, 2014 (14)

阿里巴巴创业帮 篇11

李治国投资了自己一直很欣赏的陈琪,后者是淘宝离职员工,创办了卷豆网与蘑菇街,还拉来了在淘宝的好友李研珠负责整体运营。

就在几个月前,李治国与原支付宝2号员工蒋海炳一起,在杭州西溪湿地旁租下一栋楼,创建了“福地创业园”,希望在这里形成一个杭州互联网企业的小型据点。2011年离开支付宝的白鸦很快带着“逛”的团队进驻,挑走了顶层的最佳办公位置。

加上原阿里巴巴支付宝首席数据架构师、丁香园CTO冯大辉,以及原支付宝员工、现马伯乐招聘网创始人蒋海炳,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阿里巴巴前员工。

拜阿里所赐,他们的行事作风、知识体系都很相同:务实、专注,宁可在杭州闷头苦干,也不爱往外跑;平时交际的还是那些阿里的老同事,即使这几年“社会上的人认识多了些”;没有太强的“融资欲”,也不喜欢攀关系走后门;从阿里带来的“花名”还在延续,陈琪经常想不起胖胡斐(李研珠)的名字,而胖胡斐有时自己都想不起自己的名字。

这是一群很牛的阿里帮,他们的业务都有明显的“阿里”特征。

从阿里看到机会,然后创业

实际上,2010年辞职的陈琪,创业的第一个项目是卷豆网。从淘宝出来的陈琪,看到了社区和电子商务结合的巨大市场空间,卷豆网的灵感来自“淘宝客”的“佣金返利”模式,为社区提供电子商务工具。但做了一段时间之后,陈琪发现社区的电子商务转化率很低。

“社区电商做不起来,不能说他们在电商方面还没开窍,只是对于社区网站来说,他们肯定会选择现阶段路径最短、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的事情。”陈琪干脆自己做。

2010年11月,陈琪创办社会化电商蘑菇街——一个帮淘宝导购的女性购买社区。淘宝很扶持蘑菇街,给出的佣金比例也很高,陈琪从创业第一天就有收入进账。借鉴了Pinterest的模式,蘑菇街如今已经是最大的淘宝客之一。

和蘑菇街做一样事情的还有美丽说,2011年11月,白鸦在博客中专门写到了这两个公司,作为双方共同的好朋友,为他们能在竞争中齐头并进感到高兴。很快,他也离开支付宝,扎进创业大潮,创办了“逛”——一个和蘑菇街模式相似的导购社区。但“逛”切入的则是另一个人群:这些人面临刚刚买车、刚刚怀孕等特定的消费阶段,但手里没有购物清单,“逛”能帮他们列清单,做他们的购物向导。

创业之前,白鸦很认真地分析过局势,觉得导购的事情值得一做,“我们不是跟淘宝抢入口,而是把入口细分化。淘宝的商品实际上只有两种组织方式:类目和搜索,但是消费者需要的组织方式可不止这么多。淘宝不会遏制我们,只会扶持。”

“而且这个市场,阿里都为我们培育好了。如果是几年前,我们也许根本做不起来。现在电商领域可以做的事儿更多了。”陈琪说。

陈琪说,他与白鸦的商业思维都建立在对阿里大战略背景的“全景分析”基础上:消费者通过第三方导购到达商品,在淘宝上购买,最后会到支付宝上去支付,所谓“全网营销,阿里成交”(李研珠语)。

几乎是理所当然地,这几位阿里旧将都选择在阿里周围找机会。最早离开阿里的李治国在2004年做本地搜索平台口碑网,如今被阿里收购的口碑网本质上和蘑菇街是一样的模式,只不过导购的是生活服务类商品。

“我当时就觉得本地搜索平台是服务业的电子商务,而且短期内阿里巴巴都不会涉足这部分业务。”李治国这样谈自己创办口碑网的初衷,他离职时,淘宝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口碑网涉及的两块业务——房屋租赁与餐饮,都是跟生活服务相关的电子商务。

几年后,电子商务大爆发,不少B2C网站正式入场,当时还在支付宝的蒋海炳发现所有商家都在向他抱怨,生意发展很快,急缺人才,他觉得这是个机会,辞职创办了马伯乐招聘网(以下简称“马伯乐”),一个专为电商做人才服务的招聘网站。

在他的预想中,“马伯乐”主要有三块业务:网店招聘,即在网站登载招聘;猎头服务,专猎高级电商人才;批量招聘,为一些大型电商批量找来几十名面试者。他还想到一个“云客服”的概念,组织残疾人或家庭主妇为网店做在线客服,为网店降低客服成本。“马伯乐”还会定期推出调研报告,发给付费用户。

“出去创业,求生欲更强”

离开淘宝的时候,陈琪的职位是M3(阿里的管理级别中,管理层M1是主管,M2是经理,然后是资深经理、总监、资深总监、副总裁、总裁等),得到的期权是按照百分比来分配的。而且老员工身价很高,收入丰裕,备受尊重,“阿里人”的身份甚至能让他们在杭州一些地方享受到消费折扣。

阿里还经常通过换岗让员工保持创业般的激情。以李研珠为例,从2005年加入淘宝开始,就被内部换岗多次:第一年负责广告站外投放,第二年负责站内的活动促销,年底又被派到B2C“品牌商场”,2008年团队与“淘宝商城”合并后负责整个站内的推广和促销,2009年又被调入口碑网。老淘宝人很喜欢内部换岗,乐此不疲,他们喜欢扎堆去新项目,因为有难度,反而更有激情,认为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除换岗之外,淘宝鼓励员工“内部创业”,新产品的研发动机多是“自下而上”,只要与自己团队的业务相关,中层点头后,就可以开始筹备新产品。“用任正非的话说,就是‘让看得见炮火的人做决策’。”李治国说。

陈琪就常常带团队攻克难关,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网络分销、物流体系、设计外部网店等,李研珠说,陈琪本身就是开拓创造型的人才。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出来创业?

“在内部做产品,你说好玩儿也挺好玩儿,在一个商业体系里,毕竟需要有人不停去换位思考;有时候也不好玩儿,因为你很难争取到资源,不是说和部门经理拍个肩膀吃个饭就能解决,你做的事情可能是与他们有冲突的。”陈琪说。

白鸦也同意陈琪的观点,他对外总说离开阿里是因为“自己的成长跟不上公司的发展”,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想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可是公司有公司的大方向,咬合不到一块去。”

就在前几天,冯大辉发微博说,淘宝几个级别不低的技术人在春节后离职了。有的创业中,有的退休。一位支付宝员工透露,淘宝一位同事刚刚离职,决定去做电商行业物流生意。

“他要的事情是阿里都搞不定的,但他的理由是:出去创业,求生欲更强,转换角色之后,反而可能成功。”那位员工说。

但为了创业,他们放弃了很多。

李研珠记得,陈琪在离开淘宝的时候和大家正式告别,说自己卖了房子,出去先尝试一年,还打趣说,以后失败了要寻找退路,大家要记得收留他。后来在一些媒体上,陈琪卖房子、舍弃千万期权的事,还被当做新闻点而竞相传播。

后来李研珠和陈琪,陈琪有时会谈起卷豆网的推广,谈起在创业中的新发现。“他的一句话打动了我,他说我出来一年,感觉学到的比在淘宝五年还要多。他看问题的角度完全不一样了,我感觉他的气场都开始变得强大,开始明确自己想要的东西,你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一种很坚定的情绪。他告诉我,他感觉成长很快,我就信了。”李研珠说。

李研珠是淘宝第162号员工,当时内部一直传言,淘宝很快就会上市。但是淘宝迟迟不上,后来他想通了,决心辞职,因为“不想浪费生命去等待一个别人的决定”。

实际上,离职后的阿里人有两个更现实的选择:B2B的很多销售人员都进入了之前合作的传统厂家,去做网络渠道的代运营工作,凭借在阿里积累的认知以及人脉资源,他们能拿到二三倍的薪水。

另一部分人选择去开网店。“我们眼看着七格格这样的小女孩,从不懂电商开始,到变成一个淘品牌。当你眼前有太多这样一两年赚一个多亿的案例,就会觉得,我管理网商,结果还不如网商挣的多,我凭什么不行?但是人们总是容易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别人的失败。”李研珠说。

和阿里的微妙关系

1996年,身在河南的李治国看到一则阿里巴巴的报道,写了一篇长信发过去,没想到阿里回复了,几年后他成为阿里的员工。巧的是,2003年学法律的蒋海炳在邮箱中收到了一封来自淘宝的垃圾邮件,当时淘宝到处拉人在网上开店,他虽然无意开店,但是对这家公司极感兴趣,也写了一封邮件过去。然后,他也如愿以偿进入淘宝,并成为之后创办的支付宝第2号员工。

这对好友的相识同样很奇妙,他们的相识不是在阿里,反而是在离开后。2004年,蒋海炳在网络上发现了口碑网,按照网页下面的电话拨过去,就这样认识了刚从阿里离职的李治国。之后的几年,李治国又进阿里,与他成为同事,然后两人又先后离开阿里。2009年,蒋海炳决定创业,他把“马伯乐”的商业计划讲给李治国听,但当时已经开始做投资的李治国并不感冒。

蒋海炳当时的想法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基于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资金流是支付宝的事儿;物流很麻烦,阿里巴巴已经那么大,都搞定不了,自己去做更是没戏。在这个爆发性增长的市场,到底还有什么要素?还需要人!他要做的就是专门为网店去做招聘。

“后来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也正因为我的判断是对的,我的生意做不大。”他用一句电影台词形容“马伯乐”的创业历程,“市场确确实实有这个需求,可惜的是,我猜到了开局,没猜到结尾。”

网站上线半年,免费用户有四五万,付费用户有2万名左右。接着他遭遇当头一击:淘宝也出了个招聘产品“淘工作”,不仅“扒”了很多“马伯乐”的设计,而且用户全部免费。

当时淘宝流传的小道消息是:老顽童(蒋海炳花名)气得不行,找到淘宝一位高管理论了一番,理由是,老员工出去创业,阿里怎么也得给口饭吃,怎么能直接来竞争呢?而且产品还是免费的!

后来蒋海炳得知,这款产品的诞生,完全出于淘宝“自下而上”的行事风格,是一个经理觉得可行才去做的,淘宝高层一直想把这个项目PK掉,因为不仅一分钱没挣到,直到现在,每年还要倒贴几百万。

这两年时间,“马伯乐”始终保持着十几个人的团队,虽然拥有忠实用户,但是规模很难长大。蒋海炳调整了方向,为那些传统厂商服务,帮他们招代运营人员,后来他把“马伯乐”交给其他同事负责,自己退到幕后。

“其实这个项目还是赚钱的,只是赚得比较少。后来我想通了,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淘宝抄袭我们,而在于这个生意本身就是薄利的,卖家到底愿意为招聘花多少钱,我没有做足够的调研。猎头行业收取年薪的20%很正常,但是淘宝卖家连10%都不愿意付,他们最多只愿意为招一个人花几千块钱,而且这个市场容量很有限。”

但无论如何,老顽童的遭遇对大家是前车之鉴,因为几乎没人能摸清,淘宝的边界究竟划在哪里。陈琪的蘑菇街上线后,淘宝马上来山寨他,有一次他和李治国聊天,说目前淘宝有七八个小组都在做类似的东西,还把每个网页打开给李治国看。

从10年前就开始琢磨阿里战略的李治国如此解释,“在生态圈里创业就是踩钢丝,淘宝欢迎蘑菇街,但是也会看情况,它们永远是竞合关系,它做你也拦不住它。也许它做着做着,不知道核心战略在哪儿,或者做不过来就放手了,但是也有可能上升到战略高度。大公司都是这样,先选中它的第一块蛋糕,然后找第二个、第三个。微信是腾讯邮箱部门做的,马化腾总不能拦着,非要给QQ部门去做,对于马化腾来讲,内部出两个也比外面出一个要强。”

白鸦曾经说过,他们是阿里这棵树上长出的苗。但现在看来,他们要时不时面临阿里自家树苗的竞争,因为万一哪一天,阿里看树苗品种不错,就要努力把自家的苗扶持成大树,他们必定会处于劣势。

“我们希望跟淘宝的耦合程度不要那么高。要给淘宝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不要过分依赖淘宝。它那边的数据接口会有调用上限,如果我们不靠谱就关掉,如果我们太火爆,它的服务器扛不住,也会关掉。万一淘宝不给我接口,我这边业务就挂了。在其他公司那儿,类似的案例发生过。”李研珠说。

陈琪觉得,要想胜过背靠老东家的那些树苗,唯有努力。

“和人家相比,我们的竞争力、钱、资源、渠道,差距都非常大,只能比别人更努力,人家一周干5天,我们干6天,人家一天干24小时,我们想办法干30个小时。客户永远会选择他认为成本低的东西,而你凭什么成本更低呢?因为你的生产力更高。”

他用从马云那里学到的战术,分析对付淘宝的战略。

“我们应该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情,他进到你擅长的场地来跟你竞争,如果你还玩不过别人,那别玩儿了。就像马云形容淘宝和eBay的关系,‘我们是长江里的鳄鱼,eBay是大海里的鲨鱼,反正我也不出去,你要到长江里来跟我打,你肯定是打不过我的。’”

阿里的基因

白鸦曾经分析阿里帮,他发现这些创业者都有一个共性,都比较喜欢做“平台”,就是那种里面有买卖关系的生意。这也许是阿里帮创业的一个基因。

事实上,这个群体的基因还远不止于此。阿里帮身上的阿里烙印,几乎挥之不去。“我不知道现在的淘宝怎样,反正现在的蘑菇街很像早期的淘宝。”李研珠说。

“年轻,喜欢群居,一起吃一起玩儿,这些能算么?我一时半会儿说不上来。有时会因为一些事儿而体现出来。有一个新闻,一个孩子从楼上掉下来,阿里巴巴的员工接住孩子,结果手断了,其实我们会觉得,这就是阿里人会做的事儿。”李研珠说。

这几位创业者在进入阿里时年龄都不大,其中最大的也超不过27岁,“我刚到阿里时22岁,阿里对我影响很大,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我基本上把阿里的价值观全部照搬过来,那时候我所有东西都是阿里的,但是2010年我再出来以后,觉得可能有多半或者说一半左右是阿里带给我的,还有一半是这四五年我自己积累的价值观。”李治国说。

口碑网被阿里收购后,由于阿里收购雅虎,又被并入雅虎,几番折腾下来,内部形成了三派做事风格:淘宝人非常自信,觉得口碑网一定能成功;老口碑人并没那么自信,但只要激情被点燃,就会勇往直前;雅虎人是大公司范儿,做事正规,要走硬性流程。经常是淘宝的人往前冲,老口碑人抱着有些怀疑的态度,一旦发现胜利的曙光,立刻拼在最前面。

李治国并不是这个圈中年纪最大的,却是创业经历相对波折的一个。口碑网经历了两次整合,曾经被马云寄予厚望,如今被一些朋友说成“命运不好”。

“几次合并,折腾得伤筋动骨,做本地搜索,结果两年没有维护过客户关系,这时大众点评就扎扎实实地做起来了。”李研珠是整合后第二个被调到口碑网的员工,直到现在,他和李治国都为口碑网的“支付宝落地结账”感到骄傲,用这张卡可以在商户直接刷支付宝,现在他们仍然忍不住拿出来秀一下。

去年,李治国投资了刘平阳创办的又拍网,后者曾经把网站卖给博客中国,后来又买了回来,这点很打动李治国。“我挺羡慕平阳的,这是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但我现在想买口碑网,估计已经没机会了。我其实挺想把那个事情做完的。”他最近看斯皮尔伯格的《战马》,很感慨,“好在最后结局还不错,战争结束,马又找到了。”

“在24~28岁之间,应当是人形成价值观的时间,那个阶段我们都在阿里。如果让我总结,我觉得早期老阿里人的作风很打动我:硬气、认真,不被金钱购买人格,永远积极进取。”蒋海炳说。

这帮人带着阿里烙印上路,行事做派风格也有些相像:实干,更喜欢滚动发展,对融资热情不大。一批批投资人来杭州拜访陈琪,之后蘑菇街的A轮投资与美丽说的B轮同时进行,B轮又与对方的C轮赶到一块,但他毫不在意,“虽然融资时也很谨慎,但我在这件事儿上花的精力不足1%。”

刚准备做“逛”时,白鸦和合伙人就给自己定了条件:不拿VC的钱,先自我滚动,他们算了算,几个人凑了1000万元,由于不去做推广,只需要垫付人力成本,还能撑下去。

2008年,白鸦创办贝塔咖啡,无意中成为中国最早的IT人集资咖啡馆,冯大辉作为发起人之一,经常会在贝塔咖啡里坐坐。白鸦说,做咖啡馆很苦逼,不挣钱,也找不到创业的感觉。桌子对面,冯大辉就怂恿他,以后可以试试开个饭馆,利润没准会高些,白鸦想都没想,苦笑一声答道,“那照样会很苦逼。”

最近大家抱怨,“好久没见到鸦总了”。其实鸦总很忙,刚创业三个月,他就体会到创业的劳神费心,“以后我可以给你讲讲创业者的苦。”白鸦说。

“我们打心里实实在在地应该感谢阿里,这不是冠冕堂皇的话。我们这帮人是阿里培养出来的,市场是阿里培养起来的,我们的启动资金也是阿里给的,李治国有钱做投资也要感谢阿里。我进过百度,那个时候对业务接触不深,只懂设计,但是在阿里三年教了我很多东西。虽然没事在微博上开开阿里的玩笑,但是我们都不愿意听到外人说阿里的坏话。”白鸦说。

2012年3月7日,聚划算发生反腐风波,消息首先是从冯大辉的微博上传来的。就连被免职的总经理阎利珉自己,都是在第二天开会前才知道。

聚划算风波缘起于内部员工徇私贪污,据阿里内部人士透露,目前聚划算的“黑市”已经是“明码标价”。小二腐败的问题,已经颇严重。

“看着这家公司一点点成长起来,现在听说有人在腐败。从老淘宝人的角度,真的会痛心。”李研珠说。

阿里巴巴海外制胜先期在引导 篇12

对于此次收购的意义, 阿里巴巴CEO卫哲表示, 这项收购交易将使公司获得8万多家美国小型公司客户, 并使Vendio与阿里巴巴现有的“全球速卖通”市场对接和整合, 帮助“中国制造”以网络直通车形式一站式进入美国零售终端市场, 进而带来数十亿美元的采购商机。

笔者认为, 此次收购美国Vendio, 阿里巴巴背后深意决不仅限于此, 更为重要的是, 这将有可能帮助阿里巴巴展开下一步的海外投资或者合作, 由此攫取更大的国际市场, 进一步充实其“海外淘宝”速卖通平台的竞争实力。

已公布的消息显示, 在2009年, 阿里巴巴曾先后以人民币2.08亿和5.40亿元价格收购阿里软件旗下的管理软件业务和中国万网的运营权。而今年, 阿里巴巴则瞄准了国际市场。在旗下“海外淘宝”猛攻美国, 并相继宣布与PayPal、UPS合作后, 阿里巴巴的海外扩张进一步加速, 收购Vendio就是明证。

不过对此, 笔者也认为, 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决心固然令人鼓舞, 但背后的风险也不得不令人关注, 国外并非遍地都是黄金, 中国IT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将不会平坦。

国际数据统计显示, 70%以上的海外并购都曾以失败告终。纵览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 成功率不到25%, 能够被人称道的寥寥无几。华为、中兴通讯、TCL、联想、中国移动等企业进军海外后, 也频频遭受贸易壁垒影响, 有些甚至败走麦城。

目前来看, 我国IT企业并购国外企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海外企业文化多样性融合的过程及其风险, 多体制法人治理结构的风险, 海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 用户本土化适应过程的风险, 劳资纠纷风险, 产品、人员整合风险, 民族风俗、政治环境的风险性, 财务资金风险等等, 这些因素都将使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较大复杂的风险和困境。

虽然阿里巴巴此次收购对其海外业务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收购后的业务整合也将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据悉, 超过80%的Vendio美国小企业用户从未使用过网络供应商服务, 将近90%的用户从未尝试过进行进出口贸易。

因此, 如何培养他们使用线上服务, 引导用户通过进出口贸易来拓展渠道与商机将是此次收购后业务整合的关键因素。

上一篇:屠宰废水处理物下一篇:漏油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