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怎么教孩子

2024-05-20

德国人怎么教孩子(精选6篇)

德国人怎么教孩子 篇1

为能亲自了解德国幼儿园早期教育情况,我到居住地附近的幼儿园观摩体验了两天。这所幼儿园有40名2~5岁的儿童,分为两个年龄混合组,每个组由两名老师负责。

通常小孩子会害怕陌生人尤其是陌生的外国面孔,但这个幼儿园的孩子却丝毫不胆怯,主动拉着才见面几分钟的我一起做游戏。玩拼图或涂鸦时,他们甚至爬到我的腿上,还不忘问我叫什么名字,几岁了,中国在哪里。幼儿园的老师告诉我,园里的4个老师不固定带某个组,每周轮换,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有机会跟每位老师接触,减少依赖性。孩子们和老师也是互相直呼名字,像朋友一样。

和中国幼儿园小朋友排排坐安静静听老师讲课不一样,这里的上课只能称称为活动,大大小小的孩子和老师一起拉拉圈唱儿歌。老师问今天来了多少小朋朋友,一个4岁的小女孩兴致勃勃地站出出来,伸出小手指一个个地数着,其他小小朋友也好奇地跟着数,几个只有两岁的的小娃娃也跟在后面摇头晃脑,鹦鹉学学舌。德国幼儿园的老师认为,小孩子要要在游戏玩耍中学。小孩子爱模仿,两三三岁的小娃娃和四五岁的孩子一起玩,语语言能力、行为能力进步飞快,同时大孩孩子也懂得了关照小孩子。这是混合班的的一个优势。

大小孩子也有分开进行的活动。在幼儿园一周的活动安排表中,我看到有学龄前儿童乘公交车去参观牙医诊所的活动,也有学习紧急救助的项目,甚至有请牙医来幼儿园为家长讲解乳牙护理知识。

我还体验过一次4~5岁孩子的乘火车旅行活动。轻快的音乐响起,老师让孩子们躺在体操垫子上安静闭目,随着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火车穿过高山森林原野农庄河流湖泊,进行大脑想象训练。老师不时提醒,看见草地上的野花了吗? 看见森林里的小房子了吗?小河里有没有鱼?旁边有两位自愿助课的家长,帮忙记录每个孩子的表现。后来老师告诉我,这是专门针对4~5岁儿童进行的思维想象课,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安静思考,丰富联想。每次上课需记录孩子能否安静下来进入想象语言描述等等。记录还要交给家长,以便家长熟知自己孩子身心发育情况并配合以家庭教育。(摘自《中国青年报》)

德国人怎么教孩子 篇2

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会一样东西,法宝就是“重复”,不厌其烦的重复。古人不就是:“读诗百遍,其义自见”的吗?带宝宝上下楼梯的时候,可以嘴里碎碎念着“1、2、3、4、5......”;看到了车牌号,可以随时告诉宝宝车牌上的数字,包括公交车的数字;在搭积木的时候也可以随口跟宝宝说1个、2个、3个、4个等等。

二、玩数字玩具或者软件

数字和字母玩具或者相应的APP也可以很好的帮助宝宝学习哦。

家长可以把10个数字按顺序排好,依次读给宝宝听;或者将顺序打乱,宝宝随意抓起哪一个,就告诉他抓起的数字是几,在这些游戏过程中,宝宝逐渐会学会数字。

三、看数字闪卡

孩子到底应该怎么教 篇3

剧中,海清饰演了一个“中国大多数妈妈”——朵朵妈,她严格到爆棚,即使心疼也依然狠心半夜凌晨把孩子叫起来学习。亲自设置单词任务,布置试卷给孩子做,对0.5分的差距都非常紧张。

朵朵妈其实映射了当下很多父母,他们爱孩子,时刻担忧孩子的未来,想要给孩子最好的,即使行为失当。

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童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1

女儿上的是重点中学,开学比普通中学早几天。

晚上,女儿依偎在我身边,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说:“妈,明天我就要回学校了。”我扭头看着她说:“你还不该回学校吗?都玩了快50天了,再玩下去你就傻了。”女儿撅着嘴不高兴,“我还想去看大海呢,你们也没人陪我去,又得明年了。”

老公正好听到,承诺说:“下周日,爸爸开车带你去,反正又不远,当天就能回来,不耽误学习。孩子嘛,快乐最重要。”

我呵呵了两声:“你就会做老好人,好像女儿不是我亲生的,我比你更希望她快乐。”可是,她现在快乐了,将来呢?

2

朋友的孩子丫丫,玩乐中轻松度了幼儿园3年,一进入重点小学,完全蒙了。拼音和英文基础别的孩子都学过,老师只是简单略过。学习长期跟不上进度,丫丫渐渐变得胆怯、紧张而脆弱。

朋友的孩子国国,从小成绩堪忧,父母却完全没有压力,对孩子说,千军万马要走的高考独木桥,咱不挤。国国14岁时,被父母送到美国麻省一所私立寄宿高中。准备拥抱“美国派青春”的国国完全傻了,分数确实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但那里的孩子都精通马术、冰球等,每个人都有一门拿得出手的艺术特长,还有着极好的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

国国在跟朋友通话时放声大哭:“在国内不行,在国外还不行,我该怎么办呀?”

最近见了爸爸的一个朋友,在某部委供职。他来自农村,作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凭实力走到今日,却牺牲了孩子成长期的陪伴。在教育孩子时,出于补偿心理,他总说“快乐就好,不用太拼”。儿子职高毕业后,整日游手好闲,不久前居然因为斗殴入狱,老叔叔黯然神伤地问我:“明明一腔真爱,为何培养出一个孽子?”

如果你当初看远一点,孩子就不必那么辛苦

孩子上幼儿园时,很多家长信奉快乐教育,发誓要给孩子最自由、最没压力的3年。孩子不爱读绘本,你认为,没关系,等大点自然就好了。

等孩子再大一些,朋友聚会,其他孩子都会背诵《三字经》,讲故事一气呵成,自己的孩子只会学动画片里大喊“怪兽变身”,他依然不爱读绘本,不爱学习,成绩永远排在末位。这时,你再规定他好好看书,会发现他依然不买账。你也许只能恨铁不成钢地说,谁让人家遇上一个天生爱学习的好孩子呢。

其实,家长是否想过,亲子阅读这个基础如果打好,对孩子今后的人生有多重要。没有生下来就爱书的孩子,但也几乎没有在父母的耐心引导下依然不喜欢故事的孩子,唯一的可能就是你太早放弃了培养。

别人家的孩子高中时就有自己的想法,今后读什么专业,就业选哪个方向,自己的孩子想想这个也没意思、那个也不喜欢,上了大学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对人生那么有规划时,却没想过,自己从不曾在孩子还未定型时,给他展示过这个世界的丰富性,也不曾在他确定目标之后,助他一臂之力,帮他离梦想更近一些。很多家长做的就是等待,等待他自动长大、自动功成名就。

要记住,养孩子从来没有顺其自然,只是你的未雨绸缪,让人觉得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这水到渠成的背后,是为人父母多年以来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关键时刻的指路引导。

3

我认识一位高中语文老师,得了重病,在北京治疗。幸好,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定居,带他去比较好的医院治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位老师想到身边一些人得了他这样的病,只能听天由命,不由感慨道,当很多人在埋怨高考、张口闭口素质教育的时候,是否意识到,如果你不在一线大城市,你说的素质教育,充其量只能为下一代的成长注射一针麻醉剂。很多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没有能力去争夺,一旦遇到危机,就只能在困难面前束手就擒。

是的。我很赞同他的观点,尽管被认为有失偏颇。我也是一位母亲,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但这快乐,绝不是在该学习的年龄去放纵,在该努力的时候只图轻松。我宁可欠他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他低声下气的成年。

怎样的教育才算成功

也许迫于当下巨大的社会压力,很多父母就像海清所饰演的角色一样,时时表现出焦虑,这种焦虑体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就是信奉“分数至上”的严苛教育。然而,如果尺度把握不当会对孩子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作为“虎妈式”教育的亲历者,有个台湾女孩写的一篇文章,曾在网上广为流传:

“我们家70年代移民到美国。我妈妈是养育了4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对我们非常严厉。在我家里,如果在成绩单上有一个B,就被视为失败。很大的焦点和压力,都被放在最大的孩子身上,也就是我的大姐。”很久以后她才明白,母亲当时花了很多力气,用来把她大姐塑造成一个弟妹效仿的模范。大姐的表现一直优异,钢琴级别也很高,因为学习成绩很好,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毕业后到一家大咨询公司工作,后来又在哈佛读了工商管理硕士。“她的薪水是6位数,为人温柔,跟一个博士订婚,买了一栋房,然后结婚。”

多完美的人生,多令父母骄傲的女儿啊!但她的大姐出事了。30岁时,也就是结婚一个月后,大姐在新家的车库里自杀。事实上,大姐隐瞒了自己的抑郁症,长达两年。她生命的原动力、生命的热情被母亲剥夺了,一直都为父母的期望活着,等到了可以为自己活时,却不知活着的意义。“如果今天你来问我妈妈,这样的教育方式究竟适不适合,她当然想用那一大箱成绩单、体育奖杯、钢琴谱和哈佛学位来换回自己的女儿。不过,我姐姐已经回不来了。”

虽然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案例,却足以为那些只关注孩子学习的家长敲响警钟。

做人要严,学业要宽

就像作家林清玄所说,好的教育不是教孩子争第一,而是唤醒其内心的种子。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按照专家的研究,1岁之前,父母对孩子要无条件地爱。2~4岁,家长要“敢于对孩子说不”,让孩子明辨是非对错,建立起规则感。5~10岁,要培养孩子的道德和习惯。

中国的父母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都不做要求。表面上看,家庭教育做得很好,其实却把真正的教育丢失了。除了学习,孩子更应该掌握以下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爱的能力;认识生命多元价值的能力;拓展视野的能力;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父母要记住这样一个理念:做人要严,学业要宽。做人严格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学习上要对孩子放宽要求,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学习拔尖,智商不同,孩子只要是努力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了。

德国孩子怎么过圣诞节 篇4

圣诞降临期是西方国家基督教教会的重要节期, 主要是为了庆祝耶稣诞生前的准备与等待期。

降临期第一个星期率先登场的, 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圣诞月历。每一间教室的老师都可以自行发挥创意来设计今年要给孩子们的圣诞月历。老师们要等孩子回家后, 留在教室, 花几天下午时间完成它。这个圣诞月历小礼物有的包装成糖果的形状挂在墙上, 有的将它与一包包小礼物挂在圣诞老公公的笑脸大胡子下, 非常有趣。

此外, 还有圣诞节必备的圣诞环冠, 除了可由园方统一购买外, 也可由师生共创圣诞手作环冠。老师们带着孩子把在森林里收集来的松果及干燥果实, 配上风干的橘子片还有肉桂条, 编出来独一无二的圣诞环冠。降临期的圣诞手作还有高挂在半空中的老树木条、象征圣诞佳节的小卡片、老师们自行设计的小星星挂灯以及玻璃蜡烛杯等。当孩子们围在圆桌上一块用早餐时, 看到的尽是降临期的点点创意。

家长在降临期的第一个星期, 便会收到来自幼稚园的信———邀请他们在降临期第三周的某天下午, 到学校参加降临期咖啡聚会。德国幼稚园为爸妈所筹办的降临期咖啡聚会, 让德国家长们深深感受到幼稚园老师的用心与满满的创意。这一段午后的咖啡时光, 让家长们更深地体验到德式的圣诞风味, 充满魅力并深深地让人着迷。

德国人不会在圣诞节庆来临时, 一窝蜂地向大卖场报到, 买现场的商品。德国人喜爱自己动手做, 不管是餐点、礼物或布置。这种过节日的习性, 不只让节庆变得好玩又丰富, 更让孩子们从手作过程里, 进

急躁的孩子怎么教? 篇5

这些毛病,常常惹得你很烦。更让你担心:这些是不是他成长的隐患,会不会成为他人生的障碍?

作为家长,你觉得,必须帮他改。

改的方式,自然是约束,定规矩,至少,别的孩子能守的规矩,他也应该做到。可是,定了规矩,他还是常常做不到,或者,好了几天又不行了。

怎么办?貌似得加惩罚。再不行,只好把惩罚加重,让他长点记性。

这样管的结果,通常有三种:

1. 越管越急。他的耐性越来越差,脾气愈发暴躁,亲子关系也越来越紧张。极端情况下,发生离家出走;

2. 真管住了,安生了,平静了。可是,等他到了13岁左右的逆反期,家长受苦的日子来啦。过去的压抑一并爆发、势如洪水。

3. 不但管住了,改了,逆反期也没释放。作为家长,相当满意,相当自得。然而,这恰恰是最差的状况。问问你身边那些做事纠结、缺乏自信的人,童年时期是不是经历了逆着天性的教育?回答大多是肯定的。及至长大,当他顺着心性想去做什么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声音提醒他,这样不对,这样想是错的。这种“提醒”会折磨他很久很久……

那,还能怎么做?

实际上,急躁的孩子,全都有灵气、有悟性,兴趣转移快,这是他急躁的原因,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急躁的孩子身上最合适。作为聪明的家长,你不但应该允许他不断转移兴趣,还应该主动为他提供更多的兴趣点,并且,小心翼翼、不动声色地,帮他确定最爱的那一个。

你会发现,当他找到真正最爱的兴趣点,至少,在这个兴趣上,他的那些毛病,全都没啦。他开始变成坐得住、耐得烦的孩子。

实际上,这样的孩子,你大可放心,兴趣不但会给他方向,也会给他成绩和成就。而且,只有兴趣能给他。他不是那种靠执行力取胜的孩子,他将用想法和创造力赢得人生。

这样的孩子,天性里充满对自由的渴望。他虽然兴趣爱好很多,貌似有很多事想干,但能够不做那些他不想干的事,对他来说,才是最最重要的。

所以,千万别给他订太多规矩、设太多兴趣之外的任务。摆一堆他不喜欢的事情,频繁提醒他必须完成,他会极为烦躁,甚至把这个家看做牢笼。

如果他不爱学,那一定是因为他要学的东西枯燥无味,引不起他的兴趣。对他而言,寓教于乐是最大的奖赏和鼓励。把那些东西弄得有趣一点,或者把那些东西跟娱乐更多地关联起来,再或者在他找不到学习乐趣的时候允许他多玩少学,他一定会感激你。

路遇乞讨者,你会教孩子怎么办 篇6

前几天带宝宝出去玩时,在路上遇到乞討者,一个四肢健全的年轻人,跪求路费。

宝宝问我,那个叔叔怎么了。我说:“叔叔没有钱坐车,可是他可以想其他办法回家。”

小家伙被我拉走后一直回看头那个乞討者,我心里也一直不能平静。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他能理解我为什么不给钱给那位乞討者吗?

以前遇到老人或残疾人,我都会让宝宝给钱。宝宝从一开始的害怕到后来同情,每次他都会问我一些关于乞討者的问题,比如他们为什么要坐在这里,我会把情况简单地说给他听。

后来遇到很多职业乞討者,我自己从内心比较反感,可是又不知道该不该让宝宝知道太多不好的东西。也许他一时半会也不会明白。

果园飘香

我会有意识地教他如何识别真正的乞討者:如果是

个真正的残疾乞討者,我会给他一些零钱,让他递给乞討者;如果是一个四肢健全的乞討者,我们就不予理会,并告诉宝宝他可以自食其力,有这样的区别对待之后,孩子也会有意识地去思考一些问题,从而去辨别真正的乞討者,告诫自己将来也应该自食其力。

小宝妈妈

1、让宝宝观察乞丐。

2、让宝宝辨别乞丐。

A.如果是年老体弱或者残疾人,可以给他们一些钱来献献爱心,从而培养宝宝关爱残疾人或老人的优良品德。

B.如果看上去年纪轻轻,一副身强力壮的样子,就得告诉宝宝:这些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赚钱的。不需要我们给他们钱,其实赚钱有很多方式,像他们不劳而获的赚钱方式是件可耻的行为、

落雪兰卡卡妈妈

目前,城市街边、闹市区里所有的乞丐,基本可以认定为职业乞討者

所以,宝宝看到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我都是比较理性地回答

他们是做什么的?——他们是乞丐

他们为什么跟我们要钱呢?——那是他们的职业,就像爸爸要靠上班赚钱样,他们是靠伸手跟别人乞討来赚钱

然后,跟宝宝说:这个世界上的职业有千种万种,将来,我们不管做哪种职业赚钱,都不可以像乞丐那样,伸手跟别人要钱或者要东西。

小明珠

孩子的本性都是特别的善良,我家宝宝两岁半了,看到电视早演员哭都会忍不住撇嘴想哭。如果遇到乞丐,我会跟她说,乞训是因为他没有钱也没有吃的,如果孩子自己想给他一点钱或吃的,我绝不反对。至于辨认真假的事情,我想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她会明白的她小小的纯洁的心灵我想还是不要去玷污。

如果遇到年长或年幼的乞討者,宝宝看到了我会让宝宝拿出岑钱包,自己将零钱给乞討者。告诉他,小孩很可怜,没有爸爸妈妈疼爱,宝宝就不一样了,有那么多人爱他,所以宝宝可不可以给点钱给他买饭吃呢7若是年长的老人,我会教他孝顺父母的话语。

也许,他不定能理解只要出门就为宝宝准备零钱包,让他可以自主的选择需要买的东西,当然也包括施舍乞討者,无论是年长的,年幼的,健康的,残疾的,只要是乞討者,第一次宅宝施舍的时候,我会告诉他每个乞討者的不同,有的是因为年长没有子女孝敬,有的是因为年幼没有父母疼爱,有的是因为偷懒不愿意工作,有的是因为身体受伤残疾不能工作挣钱……第一次帮他分清楚乞討者的不同,以后的每一次遇到乞討者,让他可以自己地根据自己的判断去决定是否要施舍。

宝贝儿

每次带着几米外出游玩,在路边看到真假乞丐时,都会想到这个问题的确,现在的乞丐大多数都是行骗者但每次看到,即便明明知道对方十有八九的可能是骗子,心早难免不动恻隐之心,尤其是年龄大的老人,看着总会心有不忍,跟着心疼,也难免不去施舍并非借机标榜自己品德如何高尚,只是,这人心都是肉K的,不是石头做的,怎会没有同情心呢?甚至当同情心真的泛滥时,根本由不得自己控制

而对于孩子,尤其是很小的宝宝,他又怎会听得懂那些大道理呢?个人以为,对于两三岁的宝宝,看到路边行乞者,我们告诉孩子的不是什么所谓的大道理,更不是借机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判断能力抑或是其他什么能力培养那个根本不具备是非判断能力的小不点,他根本就不可能听得懂这些。

所以,我选择:

1.只是单纯的告诉宝贝儿,路边衣衫褴褛的人,是行乞者,他们没有钱,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也可能没有爸爸妈妈,也或许和亲人走失了,只好到马路边来乞討

2.“宝贝儿,你能把你的好吃的分给他一份吗?你能给她送点钱吗?”

我会将钱递给孩子,让他亲自去递给跪在地上的乞討者

3.告诉孩子爱周围的人,即使是对不喜欢的人,也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

4.至于如何判断分析真假骗子,等孩子大一些,懂事明理的时候,再告诉他也不迟

从事教育行业多年,发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性格激进、犴妄、脆弱、自私由于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娇生惯养的现象,孩子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养尊处优,因而往往缺乏应有的同情心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下一篇:定位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