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有序

2024-09-18

快乐有序(精选7篇)

快乐有序 篇1

现代教育都提倡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氛围,这是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前提。 由于离园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尾声, 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常出现离园活动内容单一,形式不够丰富等现象。其实幼儿园的离园活动一直是一个展示的窗口,是家长经常接触的并可以看见的教学活动, 离园活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家长对班级、 幼儿园的印象。因此教师能合理艺术地组织幼儿离园活动对促进家园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日常的实际工作,我认为大班离园活动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合理分工,有始有终

离园时间,是老师比较忙碌的时候。 班级三位教师需要共同配合、合理分工。 一位教师接待家长,一位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有序的离园活动,保育老师负责收拾整理幼儿物品和衣服的同时,要提前做好教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工作,确保离园活动有序进行。另外,为了给家长一个好的印象,离园前,教师不应再指责、批评幼儿, 应该提醒幼儿整理好衣物,及时清洁面部。为了培养大班孩子的自理能力,我们常组织孩子进行“摸摸扣子,提提裤子,看看鞋子,找找东西”的自检活动;以及“找一找,看一看,伸出小手帮着干”的他检活动。幼儿的自理能力提高的同时,还学会了关心帮助他人。相信当家长看到孩子在园良好的活动状态、整齐干净的精神面貌时,即便没有语言的交流,家园之间的信任之桥也会悄然架起。

二、安静活动,有序离园

离园活动的形式应是多样的,一般以安静的活动为主。阅读图书、下棋、拼图、 做手工活动等都是大班幼儿喜欢的离园活动内容。对于大班的孩子,电视是要尽量少看的,以免家长误会孩子一直在看电视。而且有的孩子会因为沉迷于电视情节,不肯离去。

1.再现快乐、延伸快乐。

现在的家庭都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面对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孩子,家长会非常关注孩子在园一日学习、生活、游戏情况。所以在家长来之前,教师和孩子一起把今天学习的内容简单复习一下或说说今天发生的有趣事情,帮助幼儿记住一天中一些重要的快乐的内容。这样,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整理的良好思维习惯的同时又能间接地与家长沟通,让其通过孩子更了解我们的教育。当然离园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鼓励并给予奖励,让不自信的孩子自信起来,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离园时孩子的快乐情绪会直接影响家长,为融洽的家园工作做好良好的铺垫。

2.快乐离园,游戏相伴。

都说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幼儿的兴趣点就来源于对活动材料的本身吸引, 因此离园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有许多集体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教师组织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大班孩子特别喜欢下棋活动:我们根据孩子的这一兴趣点, 为他们准备难度不同的各种棋类游戏,如简单的五子棋、飞行棋,难度较大的银行棋、礼仪棋。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遇到自己完成不了的还可以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这样游戏增进了与同伴的合作交往。

3.自主游戏,快乐有序。

离园活动的内容应该是自由而丰富的,除了教师组织的集体游戏,也可以让幼儿自主地选择活动。区域活动是在园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之一,选择区域活动作为离园活动来组织可以杜绝孩子离园前疯跑的现象,还能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使离园活动更加有序。根据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孩子的学习需要及兴趣趋向,我们老师设置了读写练习区、科学探索区、图书阅读区、手工区等区域活动,将幼小衔接的内容隐性地渗入到幼儿园离园活动中。另外,我们鼓励大班的孩子参与自然角管理,引导幼儿给植物浇水,观察植物生长,指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这样的离园活动内容安排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尊重了幼儿的选择,同时又能合理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

三、家园合作,精彩离园

离园活动是家园联系的重要枢纽,而家长是离园环节中的重要角色,离园时, 家园互动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家园的关系。 如何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呢?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家园配合,安全离园。首先,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讲明离园环节家长活动细则,请家长坚持使用接送卡,如丢失或忘带的,应让家长及时补办或签字。其次,要求幼儿走时将自己的物品整理好、 椅子摆放好,然后主动与老师道别,培养幼儿文明有礼的良好行为习惯。

2.关注需求,主动交流。大班孩子的家长很关注孩子在园一日学习、生活、游戏情况,可由于离园时间短暂,家园交流不能够深入。为满足更多家长的沟通需求,我们建议家长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如短信、电话、便条、网站等家园互动方式,将自己的想法、建议、想了解哪方面的情况等写下来,及时与老师沟通,便于老师了解幼儿更多的信息,在离园时及时有针对性地解答家长的一些疑惑,使离园环节更具教育性。

总之,离园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也不是等量齐观的,我们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当然,对于离园活动的组织,我们还需继续思考、探索、积累,更有效提高离园活动的质量,让离园活动促进家园关系,创建和谐家园关系。

运动降糖前后有序 篇2

运动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从事的运动所消耗能量的大小。常用最大氧摄取量 (亦称最大耗氧量) 的百分比及每分钟心率能量代谢率来表示。大强度运动量时机体最大氧摄取量为100%, 心率达每分钟150次以上;较大强度时机体最大氧摄取量为70%~80%, 心率为每分钟130~150次;中等强度运动量时最大氧摄取量为50%~60%, 心率达到每分钟110~130次;低强度运动量时最大氧摄取量为40%以下, 心率在每分钟80~100次。运动强度越大的运动项目, 机体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越多。如短跑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明显大于散步。

一般来说, 超强运动无益于身体健康。生理学家曾进行了两项研究, 一是比较低强度和高强度运动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二是测定连续运动和间断运动时, 血压与心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低强度和间断运动, 均能对健康产生良好影响。特别是作为糖友, 低强度的运动是有益健康的。

运动对于糖友们来说是降糖的良方, 但是运动前的准备和运动后的注意事项也是需要糖友注意的, 只要做足准备, 运动一定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运动前的准备工作

1. 体检工作不可少。

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较多, 所以, 在开始锻炼前应该进行一次彻底的身体检查, 包括血压、肾功能、眼睛、足部、血脂等方面, 肺功能、肝功能及运动器官的检查。从而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

2. 运动时间的安排。

运动安排在餐后30分钟至1小时为宜。运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友, 在药物作用高峰时应避免运动, 以免引起低血糖反应。例如, 使用正规胰岛素者, 应避免在注射后2小时前后运动。清晨未注射胰岛素前, 体内胰岛素很少, 运动可引起酮血症而加重病情, 也应避免。

3. 三件必备物。

糖果或饼干。运动消耗能量, 会降低血糖, 如果运动过量很可能引发低血糖, 出现面色苍白、心慌、出汗、焦躁不安、突然觉得饿的症状, 这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非常大。因此, 运动前准备些饼干、糖果等甜食或果汁等, 有备无患。

带瓶水。运动后出汗意味着体液的丢失, 与健康者相比,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影响。因此, 无论是运动前、运动中还是运动后, 适量饮水, 对保持体内的水分都很重要, 能预防血糖波动。白开水通常是最好的选择。如果锻炼时间比较长, 可以选择一些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饮料, 补充热量。

手表或秒表。糖尿病患者选择锻炼方式, 运动强度不宜太大, 选择低强度运动时, 可以20~30分钟为一个运动单位, 中等强度运动可持续10分钟, 休息一会儿再继续。可戴上一块有秒针的手表, 或备块秒表可以进行衡量。标准是运动后心率不超过170减去年龄的数值。应在刚结束运动时立即数脉搏, 数15秒然后乘以4, 或数10秒乘以6, 便能得出每分钟的心跳次数。

4.选择合格的场地和器械。

这一点也非常重要。调查显示, 有16.98%的运动损伤与场地不合格有关。合格的场地和器械可以有效的保护运动者, 并达到运动效果。例如, 最常见的健身项目慢跑, 最好在平整的土地或塑胶场地上进行, 最好不要在水泥、柏油等硬地上进行, 因为这些场地对于膝关节冲击力较大, 长时间慢跑会损伤膝关节。再如, 很多人喜欢利用负重蹲起来锻炼大腿肌肉力量, 但过大的符合会导致髌骨软骨的磨损。髌骨软骨损伤的人应当避免此种方法, 而改为静蹲练习。

5.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

在每次运动前, 要充分活动各个关节, 使各个关节在各个方向上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动以增加关节的柔韧程度和灵活度。所以, 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伤害的重要步骤。准备活动时应尽量拉伸每一块肌肉, 使得肌肉更好的适应各种运动状态。在做柔韧伸展练习时, 肌肉的拉长程度是渐进的。人的身体就像汽车一样, 只有经过充分的准备活动才能使肌肉和关节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投入到运动中去, 减少运动伤害。

糖友运动后多注意

1.不能马上休息

健身运动后若立即蹲坐下来休息, 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 影响血液循环, 加重身体疲劳。因此, 每次运动结束后应调整呼吸节奏, 步行甩臂, 并做一些放松、调整活动, 促使四肢血液回流入心脏, 加快恢复体能、消除疲劳。

2.不能省略整理活动

实践表明, 放松性的整理活动如适宜的放松徒手操、步行、放松按摩、呼吸节律放松操等不仅能使运动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及较快的心跳、呼吸频率等恢复到运动前的安静状态, 还有助于恢复肌肉的疲劳感, 减轻酸胀不适, 并可避免运动健身后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眼花等不良现象。

3. 不能骤降体温

运动时机体表面血管扩张, 体温升高, 毛孔舒张, 排汗增多。倘若运动后立即走进冷气房间或在风口纳凉小憩, 或图凉快用冷水冲头, 均会使皮肤紧缩闭汗而引起体温调节等生理功能失调, 免疫功能下降而引起感冒、腹泻、哮喘等病症。

4. 不能贪吃冷饮

运动往往使人大汗淋漓, 随着大量水分的消耗, 运动后总会有口干舌燥、急需喝水的感觉, 但此时人体消化系统仍处于抑制状态, 功能低下。若图一时凉快和解渴而贪吃大量冷饮, 极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 并诱发胃肠道疾病。

5. 不能立即吃饭

主动有序去杠杆 篇3

对钢铁行业来讲, 这项工作尤为重要。 自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以来, 钢铁工业连续7年产值、产量及经济效益增幅下滑, 负债率不断上升, 由上年的68.51%上升到70.06%, 已超过了合理区间, 去杠杆刻不容缓, 所以我们一定要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 积极主动地做好去杠杆工作, 狠抓落实、抓出成效。

一是要抓住有利时机, 顺周期而动。 从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与有关专家探讨“去杠杆”的方法, 到财政部长楼继伟判断中国当前已进入“去杠杆”阶段, 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杠杆”与去产能、去库存一起列入到今年工作重点任务, 都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加快“去杠杆”的进程, 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最佳时机, 适时而动。

二是有序推进, 不可一蹴而就。 因为无论是经济下滑还是负债率过高, 都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出现的, 都是多年积累的结果, 要一下子削减是不可能的。 钢铁行业是产能过剩和高负债率集中的行业, 在前几年已经化解9000万吨产能的基础上, 今后五年还要化解产能1亿~1.5亿吨, 任务很重。 因此, 要摆正去产能与去杠杆的顺序, 鼓励优先去产能, 再配合去杠杆, 在这种情况下, 去杠杆必须有序进行, 不能一蹴而就, 急于求成, 否则容易顾此失彼, 加大风险, 带来不可预料的负面影响。

三是因地制宜, 不搞“一刀切”。 我国的企业比较复杂, 差异较大, 各企业之间的杠杆率及其构成也大不一样。 所以, 去杠杆也不能千篇一律。 从“高杠杆”的形成来看, 有的企业是因为负债率过高, 效益上不去;有的企业是效益虽有提高, 但与负债率的增长不相匹配, 效益增长远远低于负债增长;有的则是二者兼而有之, 所以去杠杆的方法也不一样。

高效·紧张·有序 篇4

一.高效是和谐课堂的目标

怎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呢?它至少包括四层意思:一是学生学业成绩的高效, 即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 学业成绩有很大的提高;二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高效, 即学生通过一节课的训练, 学生的素质得到提升;三是每一位学生的高效, 即通过一节课的学习, 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提升、发展、进步;四是每一分钟的高效, 即学生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能强抓每一分钟, 能把每一分钟都用到刀刃上, 发挥每一分钟的效益, 做到课堂教学最优化, 做到全员高效, 全面高效, 全程高效。

在“先教后学”的传统教学中, 教师津津乐道, 学生昏昏欲睡, 教师竭尽全力, 学生纹丝不动, 教师尽情表演, 学生无意观赏, 显然, 这样的课堂是不可能高效的。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学不主动, 不积极, 没有了自己个性的张扬, 没有学习目标的限制, 没有方法的指点, 可听可不听, 可看可不看, 效果自然不佳。用洋思中学副校长刘金玉的话讲:作为一名教师要扮演好三种人:第一种人是毛泽东, 课堂就是战场, 老师是指挥学生去打仗, 让学生去往前冲, 老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第二种人是张艺谋, 老师要学习导演的技巧, 让学生去演戏, 而老师是导戏, 老师要象琵琶女一样“千呼万唤始出来”, 做到精彩的导, 精彩的点, 精讲、少讲、不讲, 精讲多练。第三种人是袁伟民, “赛”字当先, 引导激励学生去比, 课上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去感受学习的快乐, 去体会“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激动。教师应做好课堂教学的策划者、指挥者、组织者, 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发现者、启发者, 课堂教学的激励者、促进者、提升者。这样,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才会是动态、实在、高效的课堂,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下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形成能力, 得到思想熏陶, 求得自身的真正发展。

二.紧张是高效课堂的标志

要多样化呈现目标, 高效化打造课堂, 就要使我们的课堂紧张起来呢?那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导, 善于提问, 认真设计好自己的教学, 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 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要想使学生课上达到紧张的程度, 教师课下就得紧张, 认真地备课, 认真地熟悉教材, 认真地熟悉课程标准。学习是有责任的, 是有目标的, 是求方法的, 只有充分体现“学生至上”、“效果第一”的理念, 必须切实做到“自主而不自流, 放手而不放任, 互动而不浮动”, 才能使我们的新课堂“紧张”起来。紧张, 不等于慌张, 不是畏惧、害怕、胆怯, 而是为了完成某个使命而不懈的努力, 即心无旁鹜, 聚精会神, 知难而进, 迎难而上, 用心求学, 主动求索。只有这样, 学业才精, 德行才成。而这种“紧张”求学的过程, 可能是枯燥的, 烦闷的, 痛苦的。但事实上, 如果不“紧张”, 就不经历可能经历对事情的认知过程, 就不可能取得成绩的。“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如果没有课堂的紧张的“劳”, 哪有课后“轻松”的“逸”?

三.有序是和谐课堂的保证

要多样化呈现目标, 高效化打造课堂, 必须有效调控课堂, 要精心安排、深思熟虑, 精心策划。长期以来的“先教后练”的教学模式是严重违背人们认识规律的序, 这种教学次序就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就是逼着我们的学生跟着老师转, 就是束缚学生的思维, 就是一切听“老师”的, 就是“唯师独尊”, 就是不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 就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 就是让学生做听众, 做看客。

而与之相反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模式是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序, 是经过实践证明高效的序。所谓先学, 就是在课堂上, 学生紧紧围绕着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按照教师最有效的“自学指导”所进行的自我探究、自我实践、自主学习;所谓“后教”, 就是在课堂上, 学生在“先学”基础上, 就不会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探究、相互实践、相互学习;所谓“当堂训练”, 就是在课堂上, 学生为了全面检测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情况, 按照教师的训练指导要求所进行的进一步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

浅议有序政治参与 篇5

有序政治参与的内涵及特点

政治参与是特定体制框架内普遍公民或公民团体试图影响政府人事构成和政策制定的各种行为。它是公民沟通政治意愿、制约政府行为, 从而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从而我们认为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政府的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它是政治关系中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 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 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广泛的政治参与是政治现代化, 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政治参与与社会稳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如何发挥政治参与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为了使社会更加和谐与稳定, 就必须将政治参与纳入秩序化轨道, 扩大公民的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人民依法行使权利。我们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界定为:公民在认同现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 为促进国家与社会关系良性互动、为提高政府治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与绩效而进行的各种有秩序的活动, 它包括各种利益表达、利益维护的行动。这种活动是依法的、理性的、自主的、适度的对公共事务或政府决策进行个人或集体意愿表达的行为。从广义上说,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包括两部分行为:依法的政治参与行为和有秩序的参与行为。从事物发展的趋势与立法过程来看, 任何的法律制度都是在现实需求之后订立的。因此, 所有的政治参与行为, 在没有确立法律之前, 都是没有直接法律依据的行为, 但没有法律依据的政治参与行为并不等于无价值的参与。所以,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 有法律容许的参与形式, 也有法律尚未规范的行为。但有秩序、理性的、自主的、适度的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四个基本特征。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与形式正在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道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内容。中共中央提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本身也就表明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还需要有新的制度供给、还需要开辟新的途径与方式, 还需要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做出更多的贡献。

公民政治参与有序化的价值

在我国, 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是政治发展的新型参与模式, 它可以避免政治参与对现存政治体系的冲击, 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政治参与最主要的价值和功能就是通过影响政府的行政和决策, 使国家政治体系的运作避免或减少对“公意” (generalwill) 的可能的偏离。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国家、社会三者良性互动的形式, 既是政治制度完善的需要, 也是政治制度完善的结果, 其核心价值是理性、和谐、正义、民主。

首先,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体现了政治参与的理性。政治参与理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具有对政府进行约束作用”, “民主的政治参与可以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稳妥地矫正政府的行动与公民的意愿和选择之间的矛盾。为了体制的正常运转, 政府需要从社会上得到有连贯性的信息和活力的补充, 否则政治体制便难以维持。

其次,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民主形式与本质的统一。仅有国家制度层面上的制度设计, 而无公民在国家公共事务中行使权利的操作规程, 公民政治参与的秩序难以保障。要使公民参与的效果显著, 那么公民参与一定是在法律保障之下的理性行为, 一定是有序的行为。

再次,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法律原则的外化。从理论上说, 我国宪法赋予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利是很广泛的, 这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最高体现, 是民主的核心价值, 是正义的基本要求。

第四,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在于完整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本意。民主是建立在秩序之上的民主, 法律是秩序的保障。民主的基本价值不仅仅是为了利己的自由与权利, 还必须是尊重与保障他人的自由与权利。因此, 法治社会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是在不妨碍他人自由与公共安全前提之下进行。

加大整合力度, 扩大有序政治参与

当前, 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的触发了公众利益表达的愿望和政治参与的热情, 但现实的状况却是我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不能同步, 长期形成的民主体制还不完善, 无法提供满足公众日益增强的参政要求的制度化的参与渠道, 尚未形成吸纳广泛参与的能力, 这就使得公众的各种要求不能通过合法的渠道得到表达, 而只能寻求制度外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我们应该以公众有序参与为改革凝聚合力, 冲破束缚。要在创新体制, 完善制度, 培养意识, 拓宽渠道, 不断扩大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方面需要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 才能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扩大。窃以为, 体制和制度改革是保障, 公民意识和能力是关键, 有实施的途径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第一、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为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提供体制和法律保障。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规范公民的政治参与。落实有关公民政治权利的立法和其他有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立法, 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纳入有法可依的轨道, 使政治参与在公民和利益集团认同的各种法定程序规章下有序进行。

第二、着手构建公民文化, 努力培养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只有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意识, 才能真正的政治参与的民主化。

第三、大力发展经济和教育, 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 有待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教育的发展状况也是影响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

最后、要拓宽政治参与的渠道, 健全政治参与的制度。在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等现有渠道建设的同时, 不断开拓新的政治参与的渠道。

摘要: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提出了我国政治参与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有序政治参与的相关问题作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政治参与,有序,公民

参考文献

[1]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华夏出版社, 1988.

[2]陶东明, 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3]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快乐有序 篇6

中国社会转型和变迁特有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农民工”这一特殊阶层,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参与成为社会转型的重要方面。嘉兴是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级市,在城镇化进程中也迈在浙江前列。近几年,外来人员来嘉务工逐渐增加,同时务工人员的整体层次也在不断增加,不乏有一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而决定离乡背井外出务工人员最先考虑的因素就是收入,因为这是他们进城的主要动因,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保障。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可以发现,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的文献很多。工资收入源于人力资本理论,在人力资本理论下,工资的影响因素从宏观转向了微观,学者开始关注教育、培训、劳动经验等对工资收入的影响(1)。国内学者一开始均着意于研究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后来逐步集中一个角度进行钻研,再后来直接将满意度研究替代了工资收入,因为工资水平越高,幸福指数也越高是多数学者得出的一致结论。

张占贞、王兆君认为文化程度、剩余劳动力转移率、城镇化率等对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影响成正相关(2)。龚斌磊、郭红东、唐颖(2010)对浙江杭州的农民工进行调研后得出文化程度、打工年限、岗前培训时间对单位时间工资水平有正向影响(3)。赵海在对工资收入进行研究时,分析了教育和培训的差别,教育使得农民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但工作时间或培训才是提升收入的决定性因素(4)。李实、杨修娜(2010)认为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明显,尤其是对年轻低学历无工作经验的农民工来说,歧视更为严重(5)。而钱文荣、姜励卿(2011)对务工人员的性别工资差异进行了研究,认为收入越高,性别差异越明显,但是性别歧视的程度实则却是下降的(6)。周兴、王芳(2013)对部门间工资差距的内在结构和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研究国有与非国有部门在年龄、教育、职业和雇佣类型上的差异与工资收入的关系,研究指出国有和非国有部门中员工的人力资本和就业类型特征是关键(7)。刘曙光、刘曰峰(2012)研究指出“工资水平是影响青年农民工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工资水平越高,幸福指数也越高(8)”。程名望、史清华、顾梦蛟也认为工资收入对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9)。同时,文中也对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等精神因素进行研究,但不显著。盛光华、张天舒(2015)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研究,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众多因素中,婚姻状况、就业状况、工作合同性质、工作时间、工作餐福利、保险水平被认为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性别差异、受教育程度、个人工作月收入等因素竟对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

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主要立足于嘉兴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与工资的问卷调查,将影响外来务工人员的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分别采用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和概率单位回归三种方法验证显著性和相关性。同时,引入满意度作为稳定性检测指标来进一步证明所选自变量的稳定程度。在问卷控制研究方法上,采用外来务工男性人员的就业数据,不仅可以避免性别差异导致的测量问题,统一定为外来务工人员,尽可能回避了人力资本测量误差,甚至可以通过控制“工作能力”来解决个体异质性导致的遗漏变量误差,从而得到研究结果更为准确的估计。

二、研究假设

根据相关社会学理论及已有的研究经验,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第一,人力资本演化理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通过“干中学”而积累的人力资本趋于增长。尤其表现在工作年限上,工作年限越高,工资收入越高。工作年限越久越会推动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

第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将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增加农民适应非农岗位和城市生活的能力,教育对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在非农就业部门有更大的边际收入效应。因此对外来务工人员而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会推动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

第三,本文的研究中引入政治面貌,是因为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中不乏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一般而言,政治面貌是党员的外来务工人员,往往是务工片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小领导,为不熟悉城市规律的外来人口争取合法地位以及签订劳动合同的代表,他们的工资收入往往高于其他非党员外来务工人员。因此,假定外来务工人员中党员的工资收入较高。

第四,单位性质根据所有制类型划分为国有部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和非国有部门(集体、私营和外资等)。国有部门的雇佣门槛决定了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基层蓝领工作人员,即非技术工人。他们在国有部门主要从事为短期工、临时工居多,因此国有部门的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收入往往较低。

三、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嘉兴市外来务工人员为调查和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为主,发放调查问卷1100份,回收947份(有效862份)。调查覆盖嘉兴市五县两区,包括南湖区、秀洲区、桐乡、海盐、海宁、嘉善、平湖。就样本情况而言,样本量涉及覆盖较全面。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数据样本值显示来嘉兴工作的样本正态分布在1~23年之间,将其归纳整理如表2所示,1~5年占比30.27%,6~10年,11~15年两个阶段分别占比33.87%,20.18%,超过20年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比例最小,样本显示占了1.17%。从文化程度的分布来,样本以初中和高中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1.76%和22.85%,以初中为正态分布的中心,但是大专及以上所占的比重,在所调查样本中比例也很高,占了20.53%,这表明,务工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不断上升。外来务工人员中,主要以群众为主,党员身份务工人员占了8.82%。同时在国有企业包括机关单位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占了12.99%,除国有单位外,包括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等占了87.01%

(二)实证分析

根据数据类型,本文在Stata13.1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分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有序logistic模型,以及有序probit模型建模。以工资收入为因变量,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党员与否、国有企业与否为自变量。在剔除自相关和异方差数据后,数据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线性模型、有序logistic模型以及有序probit模型都很好地通过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检验,模型的显著性较好。在三种模型验证下,所选变量表现的趋势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线性回归模型下,所有自变量t值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有序logistic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下,z值都通过了检验。第二,所有变量在三大模型下P值均小于0.05,收入和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党员与否、国企与否关系密切,在95%的置信区间内表现为显著,检验结果较好。第三,三次模型验证下,党员与否均是影响来嘉兴务工人员收入的重要因素,且回归系数最大。这说明,在不能互相信任的体制下,政治面貌是党员的务工同志更容易被赋予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收入也会提升。第四,所有变量设置模型验证与假设方向一致,即收入和工作年限成正相关,工作时间越久,收入越高;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成正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收入和党员与否成正相关,党员劳务工作者,收入高;收入和国企与否成负相关,在国企单位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收入低,相反,在其他工作单位收入高。

由于本文原假设和模型设定的回归结果高度吻合,既然收入和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党员与否、国企与否这四个变量存在相关关系,并且方向上与原假设完全一致,那么这四个影响因素到底能否稳定去解释收入变化呢?因此,为了验证所选的自变量的稳定性,本文再次选取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满意度作为因变量进一步验证。如表4所示。

如上表所示,在改变因变量的情况下,测算原定四个自变量对外来务工人员收入满意度的影响,其测算结果与原模型保持一致。除在线性回归中,工作单位性的t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通过外,其他变量数据拟合良好。因此,可以判断原模型中的四个自变量假定符合要求。因此,研究发现,来嘉兴的外来务工人员如果政治面貌是党员,工作年限久,受教育程度高,同时不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收入高。

四、结论

本文利用嘉兴市7个区的862个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水平的假定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与工作年限,受教育水平,党员与否、国企与否等因素有影响。按照目前统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党员与否均存在正向相关性影响,并且党员与否影响最大,受教育程度次之,工作年限最小。国企与否对收入水平的存在负向影响。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得到以下几点启示:第一,要建立互相信任的工作体制,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政治教育是关键,积极鼓励外来务工人员申请入党,培养他们务实精神。第二,受教育水平仍然是重点工作,统计局、人社局或社区等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统计的时候,可以适当给他们提供更实用、更有效的文化教育或岗前培训,以便提升职业素质,帮助从业者在就业和择业过程中提高务工收入。第三,制度问题还是根本,鼓励适当放宽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门槛,缩小长期工、合同工、劳务派遣工、临时工之间的收入差距,适当放宽一些岗位,让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晋升考核,在资源有效配置的情况下兼顾公平公正的原则,提升嘉兴市整体的就业环境。

摘要:通过对嘉兴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与收入满意度开展问卷调查,形成862个有效样本数据。以Stata13.1为基础,分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有序logistic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影响嘉兴市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区间内,嘉兴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收入满意度与其工作年限、受教育水平、党员与否、国企与否等因素有显著关系,各模型所有变量稳定性检验P值均小于0.05,检验结果较好。其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党员与否均显示正相关性,而国企与否对收入水平存在负向影响,党员与否对工资水平影响最大,受教育程度次之,工作年限最小。

关键词:实证检验,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水平

注释

1Mincer,J.:Job Training:Costs,Returns and Wage Profiles,discussion papers,Columbia University,Department ofE conomics,39,1989.

2张占贞,王兆君.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2):56-61.

3龚斌磊,郭红东,唐颖.影响农民工务工收入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杭州市部分农民工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10,(09):38-47.

4赵海.教育和培训哪个更重要---对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01):40-45.

5李实,杨修娜.农民工工资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5):82-88.

6钱文荣,姜励卿.农民工性别工资差距的分位数回归分析---基于浙江农民工调查的经验研究[J].财经论丛,2011,(03):19-24.

7周兴,王芳.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的演变与分解---基于非条件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方法[J].经济科学,2013(03):48-60.

8刘曙光,刘曰峰.青年农民工幸福指数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2,(01):66-71.

9程名望,史清华,顾梦蛟.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5):35-44.

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 篇7

物联网是以物物相连为特征, 体现系统性、智能化、网络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 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 对于山西省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 提高信息化水平, 特别是推动智能化制造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早应用引领变革

山西省是国内物联网应用较早的省份之一, 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 物联网就已经在山西省环保监控、煤矿安全、城市管理、电力监测、智能消防、公路交通、车辆运营等领域已得到应用, 环保物联网、矿山物联网、物流物联网、城市物联网、节能物联网等相继建成, 应用模式日趋成熟。在《山西省物联网“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中, 对山西省物联网未来发展的3大重点行业、5大核心技术、8大公共服务平台和10大重点应用领域, 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3大重点行业为制造业、通信业、服务业;10大重点应用领域包括智能煤炭、智能环保、智能物流、智能城市管理等。按照规划, “十二五”期间, 山西省物联网产业工业增加值年度增长率将保持在15%以上。

此次《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3〕7号) 的总体思路, 从实际出发, 围绕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中心工作, 以示范应用为抓手, 以重点企业为载体, 以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为手段, 目的在于积极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促进信息化水平提升, 为转型跨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多领域推进建设

意见指出, “十二五”期间, 山西省将在工业、农业、商贸流通、环保、交通、旅游、智慧城市七大重点领域推动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 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在工业领域, 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建设, 其中煤炭、电力、装备制造等行业将率先试点;在农业领域, 将推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化生产管理、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应用, 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决策智能化;商贸物流领域, 在企业生产、配送、仓储、供应链管理等环节的应用;在环保领域, 实现对大气、地表水、噪声等环境要素的实时动态监管;在交通领域, 采用物联网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在旅游领域, 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和使用旅游电子门票, 实现旅游景点无纸化绿色运营和低碳服务;智慧城市建设中, 应用物联网建立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实现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应用和数据共享, 构建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和惠民利民的公共服务应用体系。

对于物联网的应用, 在山西的经济发展当中有诸多体现。例如, 由于山西是中国最重要的煤炭产地, 煤矿的安全生产一直是从政府到企业最关注的事情。而山西省物联网公司恰恰抓住了这一切入点, 为山西当地多家煤炭企业建立起数字矿山的物联网应用项目。利用RFID等物联网技术, 将矿工、井上井下设备都连到了一起, 把煤矿的风水电、采掘运, 人员管理、瓦斯监控等各方面织成了一张大网。同时, 物联网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有引入, 山西省所做的环保物联网, 是具有污染源自动监控的系统, 既监结果, 也监工况, 既监又控。通过从企业的生产系统中实时抽取数据, 实时进行生产物料核算, 计算排污总量。当排污超标时, 自动进行报警, 并进行紧急处置。

重技术保障支撑

意见中指出, 为了更好地发挥物联网产业优势, 山西省经信委将牵头建立物联网产业技术联盟。尽管目前物联网在山西环保监控、煤矿安全、城市管理、电力监测、智能消防、公路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应用, 但仍存在物联网感知制造业、物联网通信设备制造业实力不足, 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 规模化应用水平不高, 信息安全保障不力, 优势骨干企业不多等问题。

技术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山西省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对于物联网的有序健康发展, 意见中也要求有关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切实加强物联网方面的科研工作, 不断充实自己的科研能力, 提升科研水平。高等院校在积极提供科研服务的同时, 要密切结合物联网企业实际需求, 科学设置相关专业, 加强专业建设。要以就业为导向, 与用人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师资、技术、设备、实习实训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提高培养质量, 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要与物联网企业共同推进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和物联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加强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同时, 加快开展在职培训和社会培训。

下一步, 山西省经信委将牵头建立物联网产业技术联盟, 大力培植物联网技术开发企业, 建立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大力发展山西省智能装备物联技术。重点突破物联网芯片、RFID、光纤传感、各种传感器融合、嵌入式智能装备、物联网IP组网等关键技术, 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 组织实施物联网的开发应用及推广, 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在公共安全、电子政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扩大物联网建设。

上一篇: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下一篇:声速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