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

2024-12-06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精选12篇)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 篇1

1 建设智能物业管理的必要性

物业管理系统对于物业管理者来说是非常方便的, 在对物业进行管理的时候起到信息化的作用, 意义十分重大, 目前很多物业公司都把其作为重点工作来进行研究。

1.1 提高物业公司物业管理水平

物业管理系统一定要在具备网络的条件下才可以进行运行, 比传统的物业工作要更加先进, 传统的物业浪费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 而且效果不是很有效, 容易产生人为的过失, 而系统是更为先进的一种方式, 我们只需要操作系统就可以了, 很多东西一看就一目了然, 在管理效率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2 规范物业管理方式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方式能够改变物业管理的整个流程, 让其更加有目的性, 能够按照条例一步一步进行, 规范了物业管理方式, 对整个物业的管理非常有效果, 只有规范了整个管理方式, 才能让系统发挥其作用, 真正做到信息化管理。

1.3 加强物业管理科学决策

作为一个物业管理系统能够为大家服务, 可以说是一个进步, 但是在用法上要注意很多地方, 诸如要有自己的网站, 有整个小区的平面图和各个楼层的图, 这样能够更加方面的去管理, 但我们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随时调用系统数据库来进行查看, 通过这样科学的管理决策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管理者做到更加有效地管理, 同时也满足了社区人们的期望。

2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建立社区物业管理系统.是物业公司的一项重要举措, 个人从系统目标, 架构和设计过程中的发展等方面的分析, 以提高核心、竞争力。

2.1 系统建设目的要明确

系统建设的目的是要达到小区物业管理的水平, 同时要具备现代化的管理和设施, 通过先进的管理手段来实现科学的管理方法, 最为重要的是给社区的人们提供便利, 加强社会管理, 实现智能化社区的目标。

2.1.1 物业管理内容

物业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包括了基础管理和一般管理两个, 最基本的管理主要是包含了基本的设施的管理和登记, 这些都是物业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对社区中很多建筑的维修和管理也是重要的内容, 因为这些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 还有包括装修和装饰的维护也是工作的重点。

2.1.2 物业管理系统应实现的功能

整个物业管理系统的实现功能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不断的不变, 因为每个社区的要求都不尽相同, 但是大体上的功能都差不多, 很显然就当前环境来说传统的物业管理形式已经不容乐观, 必须要做出很大的改变, 所以主要实现功能应该包括要解决手动管理解决不了的问题才可以, 把整个信息化的优势要体现出来, 能够快速准确的去找到问题并解决掉, 能够保存和打印各种报表分析, 便于实现统计功能。软件应该能实现内部物业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 并且通过相应软件结合在一起进行使用, 让整个物业公司能够更加做事有效率。

2.1.3 系统的功能设计

一个完美的社区物业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业管理、人口管理、收费管理、投诉管理、安全管理。

在整个物业管理系统中的功能中, 主要有几个方面, 房屋登记功能、社区信息功能、家庭信息功能等, 通过这样的功能能够让物业管理起来更加轻松, 能够保障社区的安全, 对社区实现统一化管理, 物业管理系统还可以对平时用户的进出入信息做好登记工作, 对居民的生活非常方便。民生活的社区内的一个重.要的功能, 实现电子不停.车收费, 提供网上支付, 查询, 也可生成统一格式的财.务报表, 如果业主.是维.修的投诉应包括个人的维修.和维护市民投诉从不同的方法, 通过社会的不同情况反映, 整个物业管理系统还包括了安全监控的子系统, 通过实时监控和回放, 能够保证社区安全, 确保居民财产的安全。

2.2 系统结构

通过上述功能的分析, 在系统的功能情况完成之后, 接下来就是对系统的结构进行规划了, 一般的物业管理系统用B/S系统会比较多一些, 这种结构是基于服务器端的, 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覆盖, 非常方便。可扩展好, 并能实现跨区域经营, 可以让可设置的点更多, 能够实现信息交叉。一般来说架构的设计是这样的, 有数据层、逻辑层、应用层等。

其中数据层是比较重要的, 它是管理整个系统的数据源, 对数据起到一个安全的作用, 数据层提供数据层和业务的.沟通渠道相比, 在数据层进行访问之后通过其写入进去, 实现信息的转化, 然后在通过数据层转到逻辑层, 通过逻辑层处理相关的问题, 最后从服务器发送到.客户端;ASP.Net页面应用.层可能包含与各种脚本.变量等, 用户通过浏览器.和应用层的空间中的数据, 从而至相关联的发生业务通信。

通过这样的技术来进行设计的话, 对于目标非常清晰, 对架构和需求也非常适合。.NET和WEB的技术结合, 是很多系统中都要用到的技术, 但是用到这些技术应该要掌握一些内容, 首先就是要给今后留出一些空间, 尽量要用到目前最为先进的技术, 因为这些都是比较成熟的, 而且要顾及到接口兼容的问题, 不能用到几年之后就不用了, 要有长远的发展趋势, 做好全面管理。

3 总结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看法,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实现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 文中提高的一些技术和方案供大家进行参考, 也同时说明了物业管理系统在当前环境中的重要性, 所以构建系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丰富了整个社区的管理模式, 提升服务质量。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 不断扩展其应用领域, 推动了管理的现代化。近年来,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加大, 很多社区的物业管理工作也逐渐变得复杂, 物业管理者、居民都普遍认识到, 社区管理智能化将是未来城市物业管理发展的重点。社区物业管理智能化可以提高生活的舒适、快捷。本文就目前智能化社区建设现状入手, 对社区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提出了意见与对策。

关键词:智能社区,物业管理系统,软件工程

参考文献

[1]陆斌.略谈智能化住宅[J].上海房地, 200 (58) :45~46

[2]陆伟良.智能建筑物业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3]张立波.物业管理模式创新与智能化社区建设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3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 篇2

相反的,物业管理者在从事管理过程中,更多地是为满足社区居民所需,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合理、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通过收取一定费用来完成物业管理过程中的设施、设备维护,环境改善以及其他的物业管理成所需,而社区居民同时就享受了自己花钱买来的整洁、安全、文明、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物业管理每一个过程中,都切实需要管理者用心为社区居民服务,都透着服务业的特性,确切地说,物业管理在本身就是一个服务行业,是以服务为主,以管为辅。

因此,要搞好物业管理就需要有服务的管理理念,有寓服务于管理的精神,在每一项管理活动中,都要从服务的角度出发。

2以过硬的综合素质促进物业管理质量的提升

一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如果没有相应素质的人去执行就不可能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在任何一项管理活动中,人是决定效果的第一因素。

因此,要搞好管理服务工作,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物业管理队伍。

物业管理以服务为主的行业性质决定了物业管理工作人员在具备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要具备服务的理念和精神,要把服务当成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以服务业的角色进行管理工作。

在目前物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下,个别的物业管理者简单地认为物业管理就是一项简单的管理工作,不需要多高的素质,因此对人员的使用、培训、要求等方面不够重视。

员工没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会使物业管理工作中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因此,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是提升服务水平的关键,也是搞好物业管理工作的前提。

3加强与社区居民的真诚沟通促进物业管理良性发展

物业管理工作不管是设施设备维护、环境改造、文化建设或是治安管理工作,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物业管理者在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让社区居民满意,而社区居民在工作、生活中的需要也最终要物业管理工作人员来具体解决,这是一个需要相互理解的过程,双方所要达到的目的,必须通过深度的沟通才能实现。

因此,作为物业管理者,必须学会与社区居民真诚地沟通,才能实现管理效果,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沟通可以是语言的沟通,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沟通。

语言的沟通自不必说,而其他形式的.沟通可以通过具体的形态来体现。

比如,通常情况下,很多社区居民都会关心水电气暖的动态信息、物业管理费用的收缴,就可以通过宣传栏、电子屏等多种形式予以告知,实现社区居民所期望的透明化。

在不同的节假日、纪念日,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小区共建活动;针对小区居民工作、年龄、爱好等特点,可以搞一些不同群体风格和趣味特征的群体活动;对有特殊情况的个别社区居民,多关注,多留意,并适时地予以帮助;建立回访制度,通过电话、上门服务等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服务回访,并切实在回访反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

在管理过程中,只有通过感情、思想、理念、行为方式、文化交流等多种渠道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才能了解社区居民所需,做好服务工作,得到社区居民最大程度的支持,促进管理工作向更合理、更轻松、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4推进物业管理创新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所涉及的范围、社区居民的角色等都趋于多样化,最明显的就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物业有了新的市场概念,投资型物业在大量增加,因此,社区物业管理者必须更新理念,及时调整管理思路。

现代物业管理者要有成本意识,不只是内部管理成本控制,还要充分考虑小区居民利益,在取之于小区居民、用之于小区居民的物业管理方面要逐步与市场接轨,努力降低成本,花更少的钱提供更超值的服务。

要充分考虑所管物业管理的社会效益,通过提升社区管理服务质量尽力提高物业管理的市场价值,实现物业管理的保值增值。

还可以通过投资型的物业管理项目,想社区居民所想,通过发布租售信息、提供交易中介、甚至合同管理等多方位增值服务来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形成特色服务。

这些不仅能提高社区居民对管理者的信任度,同时也能提升管理者的行业声誉,为自己开拓更大的市场,真正实现管理者与社区居民的互利双赢。

好的物业管理,需要管理者与社区居民共同努力创造,只有充分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共建一个整洁、文明、安全、和谐的社区。

浅谈物业管理企业与和谐社区构建 篇3

关键词:物业管理企业; 住宅小区;和谐社区;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管理的目标。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构建社会的和谐要求社区的和谐。住宅小区是指按照城市统一规划、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相对封闭、独立的住宅群体或住宅区域。社区是由若干住宅小区和其他设施组成的。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为住宅小区居民服务是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企业的根本目的。物业管理企业在构建和谐社区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

物业管理企业在构建和谐社区方面的重要作用

1.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促进居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现代都市人群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追求舒适、个性的生活小区正成为人们更高层次需求的集中表现。生活在居住环境良好的住宅小区,享受着优质物业管理,安全、方便、舒适。居住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方面。居住的自然环境如何,将直接影响人们身体的健康。物业管理企业对住宅小区的自然环境应用档案记载,纳入物业管理范围,以防自然环境的突变给住宅小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物业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人为环境包括住宅小区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绿化、卫生环境;治安、安全环境等。人为环境靠居民和物业管理企业人为创造、人为改善、人为提高。物业管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客观上存在的对居住房屋及环境、设备的服务需求。物业管理所从事的保安、保洁、绿化、房屋及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等工作,正是社区建设中卫生、治安、环境等最基本的职能范畴。居住环境良好的住宅小区是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就会心情舒畅,心胸开阔,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国家环保部发文《关于进一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的通知》,通过创建绿色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人与居住环境关系良好,居民对社区环境的满意度上升,社会更加和谐。

2. 物业管理工作是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一般是由居民委员会承担的。居民委员会组织辖区居民自治管理治安保卫、卫生环境、计划生育、民事调解、社会福利、劳动就业等有关工作。物业管理所从事的保安、保洁、绿化、房屋及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等工作,正是社区建设中卫生、治安、环境等最基本的职能范畴。在流动人口管理、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等方面,虽不属于物业管理服务的范围,但在政府授权和有偿服务的前提下,物业管理企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和居民委员会完成辅助性工作,客观上也推动了社区建设工作,有利于和谐社区的建设。

物业管理和社区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营造社区稳定、安全、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 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社区文化指特定区域当中人们的各方面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通过文明社区建设,在社区广泛提倡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使社区成为培养居民正确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园地。物业管理的目标是为居民营造一个优美整洁、舒适方便、安全文明、气氛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文明社区的创建,有利于物业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利于物业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利于展示其管理水平和服务档次。

业主委员会是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对物业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其成员由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大会有权选聘或解聘物业管理企业,筹集和使用专项维修资金;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国家提倡业主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选择物业服务企业。因此,物业管理企业通过多种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促进了居民的社会交流和情感交融,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区民主自治建设,让社区居民行使管理基层社会事务的权力,符合公民社会的建立目标,使社区成为一个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沟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创造一个具备良好人际关系、社会公德的社会环境,使社区成为安乐祥和、安居乐业的场所,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构建和谐社区方面,物业管理企业应注重的事项

1.是要强化服务意识,开展规范服务。

一方面,物业管理企业要苦练内功,做好社区秩序和设施设备维护、做好绿化和清洁以及各项综合性服务,做好业主的贴心人、知心人。另一方面,还要经常检查自身的服务行为,多方征求意见,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保证管理服务水平的持续改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物业管理企业要对员工进行素质、技能的经常性培训,坚持班组、部门、项目管理部及公司的各项培训管理制度和培训计划相结合,重视培训的实效性。

物业管理企业可通过多种方式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增进邻里关系,缓解人们平日里紧张、高速的工作压力,在社区成员中确立共同的价值目标,让业主对社区产生一种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积极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公益活动等,发扬互助精神。邻里和谐是社区和谐文化的核心。邻里和谐是和谐社区的重要表现。“增进邻里感情,构建和谐社区”是让社区居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步清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冷漠、排斥状态,重建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接纳意识,增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亲情感、温馨感,增进邻里感情,努力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区环境。

2.是要创新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标准和质量。应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既要按照多年来形成的规范、制度、经验来做,同时也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管理特点因势利导,引导和激发员工的创新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以适应和实现业主对物业管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愿望。

促进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广泛参与。和谐社区要求加强业主与业主、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沟通,讲究诚信,优势互补、相得益彰。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居民们增加了对管理、服务部门的了解,知道管理、服务部门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有什么困难,准备如何去克服。居民不仅能够主动地参与管理,更可以有效地实施监督。

3.是要从维护业主长远利益出发,严于律己,规范服务行为。近年来,物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程序以及政府文件等相继出台,而业主大会制度的建立又对社区物业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监督,加上行业协会的约束监督等,客观上为规范服务提供了外界推动力。在这种大环境下,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自律,以全体员工的规范性行动来体现为业主服务的宗旨,取得业主的认同和支持。

和谐社会、和谐社区,是一种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秩序井然的社会环境和社区环境。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既要考虑满足自己的利益诉求,又要替别人着想,好好商谈,以和谐的方式构建和谐社区。物业管理企业搞好物业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物业管理企业在构建和谐社区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左振华,物业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胡伯龙,杨韬,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周宏泉, 发挥物业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J].北京: 中国物业管理,2007(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职工工学院 四川 绵阳 621900)

浅论社区护理服务与管理 篇4

1社区护理的特点

社区护理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既强调疾病的预防, 又强调疾病的护理, 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因此, 社区护理既具有公共卫生学的某些特点, 又具有护理学的某些特点, 但与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相比较, 社区护理在以下四个方面更为突出。 社区护理要以促进和维护健康为中心, 社区护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 所以预防性服务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要面向整个社区人群, 护理的对象是社区全体人群, 即包括健康人群和患患者群。社区护士具有高度的自主性, 在社区护理过程中, 社区护士往往独自深入家庭进行各种护理, 故要求社区护士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高度的自主性。社区护士必须和其他相关人员密切合作, 社区护理的内容及对象决定社区护士在工作中不仅仅要与卫生保健人员密切合作, 还要与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密切协调。

2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使患者满意, 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社区护理在内容上与医院有很多相同之处, 如输液、导尿、灌肠等。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医患关系也不同于医院, 为此我们要求社区护士在完成正常的护理工作外, 还必须增加以下服务内容。

2.1 做好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

社区服务对象多为慢性患者和老年患者, 他们不但患有躯体疾病, 心理上也常因久病不愈而焦虑、失望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我们要求护士对他们都要有高度同情心, 热情服务, 引导他们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同时对他们进行健康宣教, 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坚持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建立健康档案, 每季度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 使卫生保健知识在社区普及。

2.2 实行家庭访视、上门开展基础护理工作、提供便捷服务

对中风、癌症等慢性病患者, 急性期已过, 长期住院给家庭生活、经济上带来很大压力, 于是可以转入社区由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家庭访视, 上门服务以减轻压力。对于长期在家卧床患者, 依据需要提供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 如褥疮护理、口腔护理、导尿等操作, 并对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如家庭急救、康复护理等, 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2.3 开展妇幼保健

社区定期了解孕产妇名单, 到区妇幼保健院拿产后访视本, 采取随机或定期方法对孕产妇进行孕产期健康指导, 如预防流产、指导母乳喂养及新生儿能力测查, 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护理培训

社区护理是一种对社区人员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医疗保健服务, 它需要护理人员既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的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还应掌握预防医学, 社会医学、老年、康复医学心理学及一些人文科学等知识。故制定护理培训计划。

3.1 科内培训

每月组织护士学习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 根据季节学习季节性疾病的护理常规, 如中暑、秋季腹泻等。根据社区的特点学习常见的慢性病的常规护理。

3.2 院内培训

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及每季度护理查房, 提高专科护理知识, 如参加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查房, 可以了解目前心血管学科的新业务、新动态, 以便更好地为社区慢性病患者服务。

3.3 院外培训

目前社区护士中, 学历大多为中专, 有些社区还聘用临时人员, 这些虽然能满足基本卫生服务, 但要为社区人群提供生理、心理、社区全方位和连续性的服务就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 我们在加强社区护士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 还特别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利用各种渠道开展继续教育, 有计划、有组织的外派护士进行全科培训, 逐步培养综合性的全科护士。

4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思想观念

在社区工作首先就得转变思想观念。一切以居民的需求为主, 主动服务, 医护共同承担“六位一体”的服务, 每人有重点负责项目, 每项工作有交叉部分, 团队协作程度直接影响工作完成。所以要培养护士树立团队精神, 转变思想观念。计划管理与随机管理相结合 根据护理部下达的各项指标, 对照标准认真领会精神, 在平时工作中收集资料总结归纳,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做到每月有重点, 每周有安排。并将每项计划都落实到人, 使每个护士都明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 工作中发现新问题, 及时反馈, 再重新制定相应的计划、措施, 这样就形成动态管理。社区质控工作要在医院护理部的监督下执行, 将护理工作制成表格进行量化并制定考核标准, 采取每月不定期抽查、医院护理部各质控小组每月大检查相结合,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及时解决, 并落实奖惩制度, 做到奖罚分明。每月召开护理质控员例会, 布置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 反馈护理问题, 修改工作流程、制定解决方案,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护理工作。要通过建立健全社区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制度、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制度, 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健全光荣传统教育制度, 激发护理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通过文化教育制度建设, 达到提到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目的, 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也只有不断加强护理制度建设, 才能使护理管理正规化、规范化、公平化[1]。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人们对社区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 社会对社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建立健全的社区护理体系, 加强社区护理质量管理, 使社区健康发展, 是每个社区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 篇5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中,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都是城市社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地区的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明显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暴露除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管理的理念落后;管理的机制不健全;管理的效率地下等等,这些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对此,我们必须先了解社会管理和物业管理的内容,然后找到具体存在的问题的,通过两者的融合创新模式的发展,促进我国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进而更好的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 篇6

【关键词】社区;护理安全; 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28-02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安全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与高素质的社区医护人员是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关键。由于社区护理较之临床护理存在着服务场所、服务设施、服务内容和服务人群等诸多方面的特殊性,以及社区护士法律意识淡薄,执行操作规程不认真、专业技术水平偏低、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导致社区护理比临床护理具有更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也是衡量社区护理水平的标准[1]。笔者通过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实践,针对影响社区护理安全的因素加以探讨并提出管对策。

1.影响社区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法律意识不强,职业道德教育薄弱,《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侵权法》出台后,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及各种维权活动增加,现行医疗体制,造成护患关系紧张。患者及家属医疗知识缺乏,对医疗护理期望值过高,一旦达不到要求就易发生医疗纠纷,加之个别医护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缺乏職业道德,影响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1.2管理不严和管理体系不完善 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力、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社区人力资源配置不当,管理者对潜在风险缺乏预见性,忽视社区护理过程中的异常因素等,都是社区护理安全的隐患,是影响安全护理的主要因素。

1.3责任心不强,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 由于社区护士编制少,长期超负荷工作,同时个别护士受大环境的影响,自觉社会地位低下,待遇不高,致使工作缺乏责任心和主动性。表现在观察病情时粗心大意,机械地执行医嘱,或发现病情变化因工作忙乱而未及时报告医生,以致延误抢救治疗时机。

1.4 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偏低 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临床护理岗位重新调整或其他专业改行者,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应变能力较差、协调能力欠缺等现象,经常处于被动应付工作,在发生意外时又不能熟练应用抢救技能和抢救仪器,就可能出现护理行为的不当或过失,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

1.5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执行医嘱后未及时签名及记录执行时间,或执行时间不准确,甚至存在代签名现象;缺乏病情变化的动态记录或记录不全,与提供服务的内容不相符;输液时未在输液瓶上标明滴速、药名,或滴速与治疗单不相符等。一旦发生纠纷,不能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将十分被动。

2.管理与对策

2.1加强护士法律法规教育和培训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开展风险意识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的认识,强化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了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患双方法律问题,使全体护理人员能自觉学法、知法、守法,自觉规范护理行为,强化依法行医观念,确保社区护理安全。

2.2建立护理安全监控体系 护理管理者要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及时排查护理安全隐患包括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状态、院内感染等安全隐患。不定期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对护理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并提出整改措施。

2.3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定期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和开展护理质量、服务意识教育,不断加强护士的责任心,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正确处理护患之间的矛盾,在为病人服务过程中,经常进行换位思考,规范语言及行为举止,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使护患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2.4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社区护理是未来护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社区护士要进行社区护理培训和实践,全面提高广大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 以培养既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临床护理技能,又有社区护理能力的“社区”护士,使每一名护士都能够运用现代护理和技术为社区的不同人群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全力位的健康服务.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服务等。

2.5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管理 护理文书是医疗事故处理中的法律依据和凭证,是患者救治过程的真实反映,也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3]。因此必须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遵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记录护理服务过程,禁止错记、漏记、涂改等,注意与医疗文书的同步性。

总之,护理安全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而发展社区护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4],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社区护理工作安全既有客观决定因素,又有可控制的一面。护理管理者通过管理干预,可大大降低差错、纠纷发生率,保证护理安全,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护理风险。如何创造并合理利用现有的条件,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是每个社区护士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树立社区护理理念,以优良的服务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鲁清芬.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对策.天津护理,2002,10(4):210-211.

[2] 李玲香.社区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2):199-200

大型医院与社区信息互动的管理 篇7

1. 大型医院与社区信息互动模式现状

目前, 随着我国大型医院与社区信息互动的不断推行和发展, 我国的大型医院与社区信息互动主要有以社区为基础的模式、医院与社区双向配合模式、医院为主体的模式等。

1.1 以社区为基础的模式。

如今社区卫生服务机制多样化, 相关调查数据表明, 我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中98%的市辖区都已有社区卫生服务。传统社区卫生服务以家庭为基本单位, 以街道为基本范围, 整合保健、医疗、预防、康复等为一体, 但随着社区卫生服务量的增多, 卫生服务的发展, 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技术与水平已经无法满足居民卫生保健的需要, 因此, 一些社区卫生机构邀请大型医院定期派专科医生到社区机构值班工作, 即形成了以社区为基础的模式。

1.2 医院与社区双向配合的模式。

目前全国从事社区卫生工作的人员已经超过50万人, 各地都开展了医师岗位培训工作, 社区人才的培训离不开医院的支持。医院与社区形成合作关系, 大型医院和社区建立定点合作, 双向转诊的互补关系, 当居民首诊去社区卫生机构, 而社区服务无条件治疗时, 就转诊去医院, 大型医院利用风为方便先进的服务为居民诊断, 而医院也可将常见病、慢性病者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者形成完善的互补关系。

1.3 医院为主体的模式。

医院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自身的服务增长点, 采取各种措施帮助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知道社区医务人员展开相关的卫生保健活动工作, 医院为主体的模式主要表现在医院承担着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 发挥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

2. 大型医院与社区信息互动所存在的问题

2.1 互动过程中存在利益的冲突。

医院与社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但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个不同的机构实行合作, 也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利益问题, 一方面, 医院要投入社区卫生机构, 门诊服务于药品加成收入是医院的主要的社区工作投入补偿来源;另一方面, 社区卫生机构则担心病人转向医院后无法转会, 导致实际的业务收入受到影响, 因此, 当这种利益关心没有处理好时, 两者往往表现的是竞争而不是合作。

2.2 信息互动制度不协调。

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 忽视了两者之间整合互动的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而过于注重组织的机构建设及人员设备完善等。并且, 社会医疗保障只对住院的患者提供经济补偿, 而对社区的医疗机构服务的支持力度显得不足, 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往往缺乏足够关注度。

2.3 分级医疗制度不完善。

长期以来, 大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换和交流。卫生服务系统的层次性不完整, 制度不完善, 导致不同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之间都各自成为了“信息孤岛”, 各自独立运行。大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去促进两者之间的直接联系。

3. 促进大型医院与社区信息有效互动的建议

促进大型医院与社区信息有效互动, 是发展我国社会事业的重要举措, 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 针对大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互动现状, 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提出几点促进大型医院与社区信息有效互动的几点建议。

3.1 统筹规划。

促进大型医院与社区信息有效互动, 首先要重视统筹规划, 有计划进行。一方面, 大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的信息互动, 可以建立起政府主导的机制, 重视政府作用。2009年中央补助20亿元下达到地方, 支持地方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政府的支持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统筹规划有着巨大帮助。政府进行具体的统筹与规划, 规范各项卫生服务的政策, 构建起政府推动, 社区拉动的模式, 并需要有合理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支撑, 促进大型医院与社区之间的完善合理互动, 使两者之间的互动合作机制形成, 促进大型医院与社区信息共同发展。

3.2 明确利益关系。

在大型医院与社区信息的有效互动过程中, 医院与社区的利益关系不能过于重视也不能不重视, 两者需要建立起互动的利益平衡机制, 医院与社区需各自明确自身的服务职责与相应利益, 使两者由竞争变为互补合作, 促使医院主动支持帮助社区, 社区发展依靠医院。在分配好利益关系的前提下提升卫生服务的质量, 改善卫生服务的绩效。

3.3 加强居民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社区有必要建立起数字化健康档案, 建立起同意的社区信息管理平台, 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社区与医院的信息的整合共享, 进一步加深两者之间的信息互动。同时需要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管理, 建立起社区信息数字化网络管理。并且公共卫生服务需要提高服务于管理, 自2011年起,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规定标准不低于20元, 卫生部门应当尽快建立数字卫生管理信息体系, 确保各项数据政策的落实。

3.4 建立医院核心, 完善分级医疗服务制度。

社区需要利用好医院的各项资源优势, 充分利用医院人力、设备, 形成卫生医疗资源共享, 必须要以医院作为核心, 合理地引导医院资源下沉到社区, 满足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其次, 要完善分级医疗服务制度, 构建起完善的两级卫生服务机构。医院与社区的主要职责应当明确定位与分工, 将医疗机构的职责定位于急、重患者为重点, 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则应主要承担基本服务和医院的转诊服务, 使两者实现完善的合作对接模式, 构建起高效合理的卫生服务, 满足居民社区需求。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所面临的责任与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 区域卫生将进一步发展, 满足居民需求。因此只有不断加强社区与大型医院之间的互动, 才能解决更多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方便群众就医, 进一步实现卫生医疗服务于全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梅.大型医院与社区信息互动的管理[J].中国病案, 2011, 12.

[2]李华才.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J].中国数字医学, 2008, 3.

[3]何平.我国医院与社区卫生资源互动整合模式与政策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 10.

[4]谢礼琼, 李林平, 王明霞.区域医疗信息资源合作模式的探讨——大型医院和社区卫生信息互动管理[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社区环境绿化的规划与管理 篇8

可见, 对于城市中社区绿化的效果控制已经逐渐被政府和各级园林绿化单位所重视。如何做好此项工作, 是我们作为城市园林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1 严格执行规划设计要求

首先必须做到规划设计合理, 使规划到位, 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规划设计要求。如执行社区绿化面积占小区总面积的30%, 还要按照设计人口居住小区集中绿地面积人均1.2m2、社区人均2.2m2的要求, 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游憩康体设施, 供居民游憩赏景及进行各类活动的公共绿地。其次配套设施完善, 综合功能齐全。社区的基础设施除了绿地外, 还应包括教育设施、商业网点、卫生保健、娱乐场所、行政管理、市政公用设施等。另外, 规划要有超前意识, 留出一定比例的待建用地;社区绿化规划设计要注重创新, 注重经济实用, 注重管理, 注重绿化设计手法。

2 增加投资是提高绿化水平的重要保障

绿化经费投入一定终身或一次性使用的办法, 都可能造成绿化水平的参差不齐和管理水平的逐年滑坡。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小区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资金渠道, 是提高新建社区绿化美化水平的重要保障。所以, 小区开发商应加大绿化投资力度, 同时也要建立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机制,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小区的绿化建设和管理, 也是提高新建社区绿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1) 单位自管房屋, 可按有关条例规定, 由该单位按年度制定支出预算;物业公司或房管站管理的房屋, 则由物业公司或房管站制定支出预算。无论由谁管理, 都要确保绿化养护经费足够到位。

(2) 本着“谁受益, 谁投资”的原则, 在居民中筹集一定数量的绿化养护经费, 按照物业有关管理规定中的0.155元/m2的标准收取绿化费。使居民既尽了义务, 又对绿地增加了一份责任和情感。

(3) 分清职责, 加强对社区绿化的保护和管理。园林绿化部门要认真履行政府管理职能, 对社区的绿化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 依法加强管理。并制定养管标准, 开展检查评比活动, 奖优罚劣。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要把监督管理绿化作为己任, 纳入工作日程。房屋产权单位或物业公司是社区绿化的责任单位, 一方面要安排好绿化养护经费, 组织好专业力量进行规范有效的养护管理;另一方面要接受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或街道办事处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使工作不断改进和加强。

(4) 对于尚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 居民委员会要采取新的有效措施, 积极鼓励认建认养绿地的活动, 增强居民爱绿、护绿意识。

(5) 实行养护招投标, 走有特色的市场化道路。实行养护招投标是真正实现养管分离, 节约养护成本, 确保绿地养护质量的有效途径。

3 完善绿地养护管理制度, 是提高新建社区绿化水平的重要保证

过去由于管理体制不顺, 养管主体单位不明确, 责任不清, 出现了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为了避免此现象发生, 在房屋产权单位多样化的今天, 对新建社区的综合管理, 应由开发商组织物业公司进行管理。物业公司可自管, 也可委托具有一定实力、资质的专业部门管理, 但绿化行政管理单位一定严把质量关, 实行养管责任制, 明确责任。并执行绿化养护考核标准, 加强各项养护措施并进行现场指导和监督。

4 多管齐下, 确保绿地安全, 是提高绿化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要强化全民绿化意识, 充分利用媒体大造声势, 利用植树节设立宣传、咨询站, 提高公众爱护绿化成果的自觉性, 力戒有法不依的现象, 坚持不懈地对群众进行绿化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引导, 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 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绿化的功能和作用, 使绿化造福人类的思想家喻户晓。

二要加大执法力度, 严格依法行政, 遏制破坏绿化的违法犯罪行为, 严格控制树木的伐移审批手续。凡不按绿化法规缴纳有关费用的单位和个人, 不予办理绿化审批手续;凡单位庭院尚未达标的, 一律从严审批开工项目;凡挤占破坏绿地的一律限期腾、辟出绿地, 由绿地部门统一规划, 实施绿化, 从而有效保护绿化成果。

三要加强植保和养护技术研究, 提高绿地养护的科技含量。为确保社区绿地植保工作的规范有序和实效性, 应下大气力做好绿地病虫害预测预报、生物天敌的试验和应用及生物防治方法的推广工作。目前, 随着养护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 植保和养护工作量和难度不断扩大, 应进一步充实植保养护的专业技术力量。

5 应用多种植物材料, 提高社区绿化品位

社区绿化经过10多年的实施、总结和应用筛选, 形成了适应的乔灌草配套的基调树种, 特别是推广应用了一些适合社区特点的植物品种。如:金丝桃、金丝梅、八仙花、凤尾竹、火棘、丝兰等, 这些植物体量适中, 耐阴湿, 速生, 具备自我维护的功能。社区内还保存了丰富的花灌木, 如:锦带花、黄金条、榆叶梅、斗球等等, 常用品种有100种。但是社区绿地迅速发展, 这些品种被反复使用, 绿地给人以雷同感。继续丰富和扩大植物应用品种, 是目前的重要任务, 建议一要绿地增加观花植物, 如木本的榆叶梅、碧桃、连翘、牡丹、月季等;二要提倡自然植被, 即以铺设的草坪生长高度为标准, 允许多品种共存, 以降低养护成本。

总之, 社区的绿化美化工作, 只要严格遵循总体规划的原则, 体现绿化设计的最佳效果, 实行规范的施工程序, 强化有力的养护管理措施, 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及执法力度, 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 建管并重, 努力贴近生活, 不断创造和谐自然宜居环境, 定能使太原市社区绿化美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摘要:在当今社区环境绿化成为建设居民小区必须具备硬件的条件下, 如何做好社区环境绿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园林绿化专业角度出发探讨社区环境绿化的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社区,绿化,规划,管理

参考文献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 篇9

关键词:大连市,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模式

一、物业管理的含义

“物业”一词译自英语property,主要是指以土地和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设施等形式存在的不动产1。

《物业管理条例》中“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设施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2。

物业管理是城市管理的组成部分,社区物业管理通过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有偿服务,而创造适合人居的舒适、安全、清洁、文明、和谐的环境,提高物业的价值,建立开发商的声誉,增强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3。

物业公司的物业管理模式指企业如何运行,其管理水平可从卫生与环保、小区治安、公共设施管理与维护、物业服务、社区文化与和谐社区建设等方面体现出来。

二、大连市社区物业管理发展现状

辽宁省大连市物业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从量还是从质都显示出了一定的规模和档次。经调研目前全市物业管理企业有879家,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实施物业管理面积达10347平方公里;有87家物业管理企业通过了IS09002系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涌现了一批如中保、名流、永嘉、万达、金环、万科、公用等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物业管理知名企业3。

目前,大连市物业管理企业从类型上总体可分为四类。

1.福利性类型: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后,一些单位公有住房出售给了单位人或社会人,但其物业仍由原产权单位管理,例如润兴·凤凰城。

2.建设和管理相分离类型:这种类型物业管理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很多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派生的物业管理企业,例如拥有国家物业服务企业一级资质的大连亿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3.连锁管理类型:一些外埠物业管理企业凭借良好品牌和较强实力,他们在发展全国市场中进入大连,如深圳万科物业,金湖物业、中日合资大连吉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4.是由国内外知名的酒店集团派生成立的物业管理企业,例如富丽华物业。

三、大连市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法与问卷调查法了解大连市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状况(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8份),目前大连市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诚信。大连市的物业管理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建立物业管理的市场主体大多在对物业管理的认识上存在不足,普遍存在业主委员会组织成立困难的情况,或成立后存在凝聚力不强、存在腐败等现象,对规范物业管理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企业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导致企业缺乏诚信,投机取巧,消费者不满的情况比较严重,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在关于物业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职责在问卷调查中的结果如下:

2.制度尚未完善。大连市人民政府于1999年12月23日公布了《大连市城市住宅区物业管理办法》,但是由于颁布以来,关于物业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存在问题与漏洞,监管力度不够,物业管理企业没有严格的制约标准,物业管理纠纷随着物业管理的发展和物业管理行业竞争不断涌现,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出现纠纷多样化、当事人群体化的特点,处理相对复杂,经调查有62%的用户没有听到、看到自己所在社区有规范的物业管理制度。

3.收费制度不合理。根据调查,一些住宅小区根据物业的配套设施、环境和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及服务质量等因素, 物业服务收费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个等级。

在关于物业公司是否公开物业费的收取、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关于物业公司是否空开账目的结果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业主并不了解物业费支出情况,财务透明度不高。居民对物业公司信任程度不高,消费者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存在矛盾,物业管理费收费偏低的情况及收缴率不高的情况较多存在。这给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度,以致物业管理企业长期低成本运行,甚至长期亏损经营,服务质量难以提高, 发展动力不足,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也影响到了消费者自身的利益。

4.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在市场经济下,物业管理企业市场化、 经济化已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优秀的物业管理是以专业化、社会化为特征,以科学化和优质服务为目标,以健全的组织机构、 财务制度、法律体系为保障,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最终结果的。然而目前大连市人才的缺乏已经制约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经调查发现,物业企业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不到40%,企业缺乏专业型人才,导致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成为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瓶颈。

四、大连市社区物业管理模式选择

1. 以政府为主导的老城区管理模式。大连市旧城区所占比例较小,主要分布在甘井子椒金山、甘井子、周水子、兴华街4个街道,老旧建筑物占有城市19.4%的比例,人口密度高达1.25万人 / 平方公里。在这些地区,多数建筑年代久远,有3个街道没有排污和污水处理设施,近万户居民不通煤气,区域内卫生、交通等服务设施欠账严重。在老城区的物业管理改革中,应该在逐步弱化政府的作用,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可以借助社区服务的优势,与物业管理相结合,提供有偿服务,拓宽经营项目,单一固定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消费者的需求,应该在房屋维修、垃圾清理等基础性服务之外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促进老城区逐步实现自我改造。

2.“三位一体”的普通社区管理模式。“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是指街道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三者间各司其职、彼此依托、相互支持的新型管理模式4。在该管理模式中,社区居委会的基本职责是宣传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政策,维护社区成员权益,协助政府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治安、计划生育、物业管理等工作,掌握和了解居民需求,向政府反映民意;物业管理公司主要是接受业主的委托,对区域内楼宇及建筑配套的设施设备和公共场地进行保养维修,维护环境卫生等;业主委员会的基本职责是召集业主大会会议,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规约的实施情况。该模式是“三主体”参与,能充分发挥房地产开放商与业主大会的监督职能,强化对物业管理企业的指导,使物业管理企业更好地提供服务,应该在福佳新城、芙蓉人家、泡崖的亲亲美境、南关岭的住宅区、软件园等中档社区实行该模式。

社区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与建设 篇10

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多滞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时期”, 缺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观念。在体制上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使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浓重的计划色彩与形式色彩, 在人才招聘、人才运用、人才培养和奖励机制等方面都无法适应目前改革发展的要求, 尤其无法与人才战略的要求相适应。因此, 一定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工作, 调节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使人的进步与社会进步达到和谐并进。

一、社区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管理人员不够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社区的管理层不能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多数企业认为, 对员工进行培训与开发就是要支出大量的成本, 因此, 在严格控制成本的前提下, 首先要减掉这一部分费用。工作人员经过培训, 不仅仅能学到专业技能, 还能学到企业的管理制度、行为准则等多种知识, 使该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但是, 部分企业不能认识到这一点, 管理人员通常认为工作人员获取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个人的事情, 与企业无关。

2.人才招聘盲目, 存在着关系招聘现象。因为缺少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 人才招聘上一味的追求高学历, 轻视招入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很少思考未来的发展需求。能力与学历并不存在相关关系, 学历高的人特别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 由于实际训练与动手能力不强, 很难适应工作的要求。另外, 关系招聘现象普遍存在, 导致引进学历低、道德差、能力不强、没有进取心的人员,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困难。

3.人才使用上管理不足, 缺少系统性。在人才使用方面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检验、奖励等方面。在人才培训方面只重视企业自身的需求, 二忽略员工发展的需要。培训的方法及内容缺乏针对性。在检验方面, 仍然运用传统的考核方式, 轻视对素质和能力的检验, 远离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在奖励方面, 方式较为单调, 不能完全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建设的思考

1.在确保发展战略的前提下, 制定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发展战略需要依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和可使用的资源, 为取得市场和长时间快速的发展, 对发展目标、完成目标的手段和方式进行总体规划, 是确定人力资源规划和其他计划的前提。在这期间, 需要根据自身的优点和条件, 编制出与本身特点相对应的发展措施, 在以后的人才培养中体现其应具有的特点和地位。人力资源的经济合理使用, 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途径之一。不论是哪个企业, 人力都不可以投入过多, 各种生产因素的能力一定要对应, 另外, 企业的所有资源投入一定要依据市场需求及生产任务确定。人力投入过多, 就会导致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率降低。而人力过少, 就很难形成专业化优势和协作优势, 通常还可能影响其他生产要素, 如车间、设备的利用率等。所以,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的首项任务就是要注重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 依据市场要求、企业战略及生产率情况, 分析现有人力的余缺, 多余的就分流, 缺少的就补充, 保证企业在合适的时间、相应的位置, 合理的分配员工。

2.人才招聘。人才招聘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实行方案。为了适应其发展的要求, 保证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工作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管理, 努力招聘外部优秀的人才, 用来解决现存的人力资源缺乏, 补充将来的人力资源之需, 良好而高效的招聘对举办招聘的单位和招聘的人才来说, 都是十分重要的。其不仅可以解决单位人才的紧缺, 还可以使招聘者得到任用, 在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努力实现招聘者的人生价值。这就需要招聘单位在举办招聘会时, 需要严格按照人力资源规划的要求, 努力保证招聘工作的质量和高效性。不断的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逐渐提高员工的素质, 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结语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 篇11

[关键词] 糖尿病强化管理; 健康指导; 一体化;信息化;双向转诊

[中图分类号] R587.1;R4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1-155-04

据统计,我国DM患者数已超过6千万,其中>60岁老年患者约占40%。老年人患病率远高于非老年人群、已达10%~20%,并有继续升高的趋势。来自美国DM协会的报告指出,2002年其一年平均每个DM患者的医疗支出总计达13 243美元,而非DM患者的医疗支出仅为2 560美元[1]。天津市2011年1~8月DM门特医药费占全市参保人医药费总额60%。DM往往和失业、工作受限、残疾、过早死亡联系在一起,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DM高额费用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也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优化DM管理方案构建以三级医院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中心)重预防的一体化格局有其现实的卫生经济学意义。现将笔者所在中心对DM的管理方法、未来探讨,报道如下。

1 管理方法

1.1  設立组织机构

分别成立领导组、医生组、护理组。具体工作返聘由多年防保经验院长主持.应聘人员均是本科学历以上者。中心一把手负责筹备及日常协调工作,以社区服务站分组,共分为3个小组。2名医师和2名社区护士及2名药剂师负责中心日常工作。 医生负责日常门诊、巡诊、查体、宣讲及访视工作,护士长负责DM患者心理指导和日间床观察,药房人员除日常发药外安排兼查体登记工作。

1.2 建立社区DM患者档案

在电子健康档案(EHR)中抽检DM患者和糖耐量减低(IGT)及危险分层高危者视为重点人群分别建档,详细记载患者的一般情况、过敏史、家庭史、生活习惯、体格检查、发病时间、联系方式、接受治疗情况,需特别提醒的事件等等,特别是血、尿糖情况、用药情况、有无并发症以及治疗、保健指导和追踪访视记录等,资料输机,实行计算机管理。

1.3 以社区为基础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1.3.1 集体式指导 利用各种大型场合进行DM健康教育 如专家讲座、大型义诊等,定期与居委会合作通知居民到中心听课,重点人群电话再次通知,每月1次大型讲课、隔月1次集体咨询形成常态化管理。集体教育是一种最基本的DM教育方法,作为普及型DM知识教育,易于组织,形式多样,知识覆盖面广,普及范围大,能够很快地传播疾病预防保健知识。每年由市、区卫生局,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督促、检查宣教工作落实情况。

1.3.2 分散式指导 如社区板报、社区宣传栏、中心宣传栏、免费发放宣传册以及定时小组宣讲。

1.3.3 个体式指导 利用患者到中心就诊、取药、留观的时机,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的患者,运用个体化的干预方式,有的放矢地进行面对面的,以认知行为为理论基础,通过运用心理学的动机谈话技术,帮助患者发现、化解内心矛盾,克服心理障碍,影响患者的健康信仰、增强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的意愿,提高应对技能,培养良性情绪,提高DM患者对改变生活方式的主观能动性和依从性,提高认知的成熟度以产生长期的行为改变,此方式能近距离掌握患者对疾病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可抓住患者心理纠结而针对性健康指导。

1.4 设立DM健康咨询热线

中心每隔2个月组织医护人员向社区居民提供集体咨询服务,设立健康咨询专线,方便居民和DM患者咨询。面对高危居民和病情危重患者,医、患互留固话和手机号,每位医生可向社区居民、DM患者提供24 h不间断的双向沟通与交流。

1.5 宣教、指导、管理的具体内容

1.5.1 饮食指导 国内外诸多的研究均已证实限制摄入量是控制DM的关键。“不管是酵母这样的低等生命体,还是类似于啮齿类的高等生命体,食物摄入减少将获得比食物摄人多者更长的预期生命”、“通过限制饮食或限制营养传感通路活性均可降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率”[2]。“证据表明生活方式干预能够对血糖控制及心血管风险具有深远影响”;“一般建议遵循健康平衡的膳食原则,包括增加高纤维低生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和鱼类、控制单糖和饱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3]。DM已成为当前我国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中第3位主要疾病,而DM的发生、发展与饮食又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实践证明合理的饮食不仅可以使DM得到有效控制,还可以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针对社区常见不良饮食行为如医学知识缺乏、非分食制传统的就餐方式、社交频繁、家庭成员的作用等,医护人员利用一切时机宣传科学饮食重要性,提倡个性化饮食,外出进餐应有节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低糖、低脂饮食,多食蔬菜,适量进食水果,限量饮酒等并鼓动家庭成员对我们的工作理解和支持,共同参与进一步提高饮食控制的执行能力。向居民、IGT、DM患者提供经过“剪裁”的多维实用饮食结构,但为DM管理最重要的第1步。

1.5.2 运动指导 合理正确的运动疗法,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有规律的运动可改善生理指标和机体代谢,如血糖降低、血脂改善、体重减轻、血压下调;可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肝葡萄糖合成减少、增加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调节脂代谢、提高免疫力、改善心肺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等。使IGT血糖恢复正常,对DM患者可减少用药量,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运动前准备 运动前必须告知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运动适宜任何人,但DM伴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及活动性肺结核、缺血性心脏病者(尤其是不典型或无痛性心绞痛);DM肥胖伴心、肝、肺、肾等严重脏器病变及严重的1型DM除外;运动前可查心电图、血压、血糖及肝肾功能对心功能准确评估。靶心率=170-年龄/分,一定要告知居民每天逐渐增加运动量1周后达到靶心率,心功能评估欠佳者更如此。

① 运动形式 选择简单、方便、且以有氧运动为主。鼓励在有氧运动中适当加人肌肉力量训练,举重可增加肌肉重量,减少体脂量,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建议有氧耐力运动如散步、走跑交替、骑自行车、游泳、体操、太极拳等,肥胖型DM患者采用较低强度运动,推荐世卫组织建议步行最好。 ② 运动频率:每周4~5次,1周1次运动效果不蓄积,且易产生肌肉痛和疲劳感,隔日运动效果可蓄积也不产生疲劳感。“终止运动锻炼3 d,已获得改善的胰岛素敏感性会随之消失”[4]。③运动时间:餐后30 min~l h是血糖上升时,精确时刻是餐后90 min运动,有利于降血糖、降血脂,保护胰腺功能。每次一般为20~45 min,但要因人、因不同食物而异,早餐后是一天血糖含量最高时运动时刻可提前;进食多量油脂、蛋白,运动时间可适当推后,晚餐较丰盛,需要把摄入多余的能量消耗掉,运动时间可后延。晨练不宜过早、不宜空腹,尤其是冬天,日光和叶绿素起反映才能生成氧气选择日出后为宜;早晨基础血压较高、肾上腺素分泌多,凌晨高血压和心血管病分层高危者此时忌运动。

1.6 心理指导

1.6.1 心理指导方式 DM患者在发病过程可产生恐惧、苦闷、内疚、焦虑、悲观、失望、忧郁、自弃、失落感等,“DM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其主要表现是抑郁和焦虑[5]”。“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障碍影响下丘脑释放某些神经递质,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使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使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发生变化,导致血糖水平升高,促发DM[6]”,“人处于焦虑状态时,血胰岛素含量减少,在感到孤独、绝望或抑郁时,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伴发DM”[7]。心理指导是药物治疗DM成败的关键,DM要实施个体化心理指导,宣教中应注意力求不用医学术语、讲解要有目的性和条理性、方法要灵活,还要注意动员支持系统家庭、单位以及社会的关注、配合,其中家庭成员最能掌握患者心境根源,他们参与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6.2 心理指导技术 常用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咨客中心疗法及中医的精神内守法、情志相胜法等。具体治疗时因人而异灵活机动将各种适合于对象的方法整合到实际操作中,了解、掌握患者各种心理矛盾做针对性心理疏导,才能使患者解除各种心理障碍,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从而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

1.6.3 自我管理指导 对DM患者应教会如何自我监测、自我观察的能力,让患者正确掌握电子血糖测量仪的使用,应试纸自测尿糖,按时检测血、尿糖并即时记录,绘制血、尿糖曲线,以及如何根据血糖峰值调整药物等。还要注意节假日、生病、应激特殊时期的血糖监测和药物调节,使患者看到自己控制血糖下降的成功体验获得自信,以期提高管理水平。自我观察还包括体重,皮肤有无破损,尤其是足部皮色、皮温和有无间歇跛行、静息疼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

1.6.4 并发症的指导 1989年第42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要求各成员国重视DM的防治,要制定和实施DM防治计划,逐步实现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预防DM的发病;二级预防是对DM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是延缓和预防DM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根据DM常伴有心、脑,眼底,肾脏及下肢等血管病变,我中心积极探索运用中药预防DM并发症临床研究,尤其对高危和和DM患者进行临床预防[8],DM并发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提前药物预防。

1.7 用药指导

当饮食、运动等不能控制血糖时,口服降糖药是最基本的治疗。在应用药物时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口服药的种类、作用特点、服药方法及副作用;应用胰岛素治疗时应介绍胰岛素的种类、作用特点、保存方法、注射方法及注射时间及药物性低血糖的自我处理等。

1.8 年度体检

①每3个月通知患者到中心体检,内容包括:询问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和用药情况、量血压、测体重、算体质指数、查足背动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对不能及时到中心体检的患者,医护人员主动上门,将检查结果分别记录入档,为动态观察病情提供资料。② 每年做一次系统体检除上述内容外,兼查腰臀比值、視力、眼底、心电图、尿常规、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等。

1.9 评估

每次查体后医护人员对自己所管理人群进行危险分层、系统评估,对经综合管理后血糖、生活方式不达标者2周后再复查。对危险分层高危者和病情较重患者列为重点人群拟定随访计划。

1.10 随访

1.10.1 入户随诊 对重点人群医生及时随访,内容有询问一般情况、与家属共同回顾管理失败原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改进管理方法后及时复查血糖;通过与患者交流如考虑是心理障碍者,再请护士做心理指导,同时找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当日交班提出解决预案,遇到棘手护理问题马上电话联系上级医院,征求经验力争当日问题当日解决,并制订巡诊计划随时检查措施实施情况。

1.10.2 集体随访 每3个月通知所管辖居民到中心体检,对行动不便和因故不能体检者,医、护、药共分成若干组到居民家中查体,并按照要求对患者逐一填写随访记录。随访、体检遇到暂住流动人口或新发DM者均及时登记注册建立管理档案。

1.10.3 电话随访 电话回访是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糖尿病患者建立档案后, 由DM主管医生和专管护士根据每次评估情况择时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首先询问患者是否按指导按时服药及定期监测血糖,并强调饮食控制与适宜的运动。回访电话一般由患者自己接听,如遇听力下降、精神异常、高龄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等回访对象沟通障碍的患者则由日常照顾其生活起居者接受回访。电话回访使健康教育将中心与家庭融合,利用电话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拉近医患关系有积极作用。电话回访对回访者的要求较高,除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还需要有比较系统的医、护理论并综合社会学、伦理学、人际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方能获得回访效果。

2 社区DM管理信息化趋势及未来探讨

2.1 信息化教育

为控制不断上涨的医疗开支, 自助医疗、自我护理逐渐行成,患者及家人在医疗活动中的潜力日益高涨。患者参与医疗决策、协作治疗,居民自己监控自己的健康状态及其普遍。在强调群体健康和预防医疗的背景下,改变传统医疗模式同时孕育着居民追求健康渴望。一项社区居民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提示“①健康教育知识需求大,②健康教育知识需求存在差异,③获取健康知识途径难以满足需要[9]。随着患者的健康信息需求急剧增长,迅速发展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拓宽了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患者通过互联网、电话等与医生交流,促进了健康信息学的产生与发展。传统的大型社区讲座、义诊等健康教育途径组织费力、时间较长,而且投入经费高,网络教育省时、省力、经济,开展网络DM健康教育经济成本降低,同时拓展了教育空间,信息交流的双方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及时对话。这种灵活、快捷的健康教育方式,不仅解决社区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到现场听课患者之忧,而且他们随时能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指导,解决自己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还不强,用于医疗卫生的经费有限。通过互联网,开通俱乐部博客,推广DM防治知识,让患者以及社会人士随时留言提问,专科医生在线答疑等可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DM教育的覆盖面更广,效率更高。2009年5月3G技术进入运营阶段,比第2代手机通信网络相比传输速度更加提高,除可以传输文字信息外,还可以在网络中传输图像、音频、视频等健康教育信息,增加了用户信息获取途径和信息获取量,还可以实现用户移动定位功能方便实时查找、追踪患者位置,3G通信网络覆盖面积更广,这些优点保证了3G通信网络可以有效应用在医疗信息系统中,患者随时随地获取健康信息指导。2011年9月天津云计算中心对社会开放。“云计算可以使庞大的异构资源更好地整合起来,给健康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一个平台[10]”, 云计算的医疗、健康信息是通过云存储实现的,即“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 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11]”。云计算具有强大无线接入功能,社区医生、居民可以自由地使用手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可以连接至互联网的终端设备访问健康常识 。云计算为社会提供一个广阔的医疗信息共享空间,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设立DM治疗网,对DM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提供互动式医疗服务、健康指导、心理咨询等,让数以万计拥有健康需求的用户享受轻松便捷的服务。

2.2 信息化管理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医院增强竞争力的必要工具和手段,提升和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为患者创造一个全方位、方便快捷、全新的医疗服务平台。“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利用美国微軟公司公开发布的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查询语言系统,结合流行病学的方法和要求,自行研究设计了分布式、动态的基于网络的DM管理信息系统(DIMS系统)。DIMS系统以多种形式动态地显示了患者长期的临床指标变化,并动态地提醒医师注意周围疾病的发病风险。实现了患者个体病情的动态监控,做到及早、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病情控制达标率有了显著改观。DIMS系统可有效地解决DM及其慢性并发症的计算机标准信息化管理,实现许多人工操作环节中较难完成的管理和分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使DM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好监控”[12]。

2.3 构建信息化双向转诊模式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实用共享医药卫生信息系统,200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探索中国DM防治模式,几年来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在探索“社区/医院一体化DM管理”模式的实用价值, 2006年上海长宁区完成了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DM中心与社区医院也建立信息化DM管理网络平台,其软件包括社区的患者疾病档案,医院的患者诊疗病历,DM管理系统,双向转诊系统。天津实施医院百名专家下社区、社区医生到三级医院进修、城乡建立居民EHR、三级医院实施电子病历、医保卡与社保卡融合并且具备金融功能、智能电网已安装到社区居民家中等,均为DM管理一体化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共享信息架构,因其具有高度整合、按需配置、扩展无限、自主管理及规模化复用特点,它为医改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天津区域内构建信息化一体化DM管理指日可待。一体化模式无先例可借鉴,它标志了医院与中心及患者三方的互动,它是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新生事物,做好此项工程利国、利民,更是加快、促进卫生系统改革跨越式发展关键环节。

3 结论

DM管理是社会管理,它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有医院、中心、医保、软件开发商以及未来的云计算中心等,为市、区、县领导一把手工程。我国区域DM管理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实施一体化是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节点。借此呼吁在建设各区域内转诊信息平台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软件设计前要充分论证,避免系统运作形成业务流程盲区,减少因转诊造成患者在就诊时的不必要繁琐,充分考虑双向转诊流程系统运作时最大限度的优化,尊重患者诊疗中的转诊意愿,强调“人未到信息先到”的理念,通过患者医疗信息的流通共享来减少患者医疗成本和促进病源合理流动,通过信息先行更好地实现双向转诊无缝对接,以提高转诊患者满意度为标准,平衡现实中医院、中心、患者三方利益,明确转诊中三方职责、权利和义务,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形成规范的制约监督机制。与此同时注重社会支持系统医保部门的参与和审核,通过医保审核和优惠政策的引导患者明智就医,总结因信息不对称造成弱势方患者体验的反馈建议,及时改进延伸相应软件设计-构建DM信息化、一体化管理以及双向转诊模式早已超出医学范畴,它是医学与社会管理学结合的最好体现。

[参考文献]

[1]布隆德.糖尿病管理面临的挑战[J].糖尿病天地,2009,3(10):568-577.

[2] 孙海艳,潘长玉.REACH策略的提出及其应用指导[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6(5):3-4.

[3] 希波尔.NICE对2型糖尿病管理指南的更新[J]. 糖尿病天地,2010,4(3):111-112.

[4] 江立钟.糖尿病与运动疗法[J].现代康复,2001,5(3):16.

[5] 林菁,范研.糖尿病患者心理发展状态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103-104.

[6] 杨瑞香,李守春,陈霞,等.综合治疗对伴有负性情绪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1):26-27.

[7] 刘彦君,宋晓菲,王爱红,等.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情况的调查[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2):123-125.

[8] 张骏.中药预适应防治心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3):1597-1599.

[9] 陈春,张向阳,赵璐,等. 基于温州市社区居民需求调查的健康教育知识管理模式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0,23(4):39-40.

[10] 徐璐璐,董建成.健康教育共享模式初探[J].中国数字医学,2011,6(4):89-91.

[11] 胡新平,董建成,张志美.云计算环境下的医疗信息化研究[J]. 中国数字医学,2011,6(2):42-45.

[12] 李杰,贾伟平,吴松华. 糖尿病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J].上海医学,2007,30(8):595-598.

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 篇12

但是, 严重危害城市居民健康的恶性肿瘤 (以下简称为癌症) 在社区康复和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规范, 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癌症患者在上级专科医院诊断治疗返回社区后, 没有得到应有的后续康复保健和照顾。如何发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 为癌症患者提供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 满足患者的的康复需求,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延长生命, 是政府部门和卫生工作者应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真实了解癌症患者的社区康复现状, 探讨有效社区康复对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癌症患者社区康复现状

1.1 建档率低。

居民健康档案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资料, 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性文件, 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过程中收集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个人, 家庭, 社区健康档案, 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个人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的严格管理和有效利用, 能有针对性开展系统的社区卫生服务;以问题/病人为向导 (POMR) 的记录方式, 资料简明, 条理清楚, 重点突出, 对开展癌症患者社区康复有重要价值。但是, 据南宁市区河堤中心和秀山服务站23500人调查, 癌症患者188人, 建档仅16人, 建档率仅8.5%, 而且档案资料不全。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患者不愿公开自己的疾病, 二是癌症患者对康复治疗疗效失去信心;三是癌症患者多在上级综合医院就诊, 双向转诊网络末完全建立。

1.2 随访率低。

对社区现患癌症病人, 最有效的康复就是建立完善随访制度, 通过一对一连续综合的个案管理, 既能提高管理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 又能密切医患关系, 改善病人的就医和遵医行为, 增强康复健康干预效果, 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据上述一个中心和一个服务站的调查, 随访23人, 随访率仅12.2%。随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患者从专科医疗知情告知中, 明白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 治疗效果不确定性, 完全康复可能性小, 疾病复发可能性大, 生存期短;患者和家属都视癌症为绝症, 为防止被人歧视, 不愿让领导同事邻居知道他所患的疾病, 抱着活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其次是, 患者信任专科医生和大医院, 不相信全科医生和社区医疗机构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不了解他们之间的职责分工和协调关系, 对康复治疗不配合。

1.3 康复人才设备缺乏。

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康复服务只能做简单建档登记, 随访, 患者手术伤口的清洗, 消毒, 换药;不能进食者输液治疗补充能量等一些基本医疗服务, 由人于才设备缺乏, 对手术造成的运动功能损伤的康复训练, 放疗化疗产生的毒付作用的治疗, 心理障碍的治疗, 以及临床三级预防服务, 无法正常开展。影响癌症患者有害环境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未能从根本上消除, 对于癌症复发留下隐患。患者一旦不适即重回专科医院检查和治疗, 造成看病贵, 看病难。反复的专科治疗使患者变得更加恐惧, 悲观和孤独, 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对患者心理建康造成严重不良的后果。

1.4 乱投医上当受骗。

晚期癌症患者一般无手术机会, 治疗比较困难, 只能选择内科化疗或放疗, 但需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 而且疗效不确定, 患者一般放去治疗选择回家, 但又不甘心不治而终, 于是本人和家属到处寻求治癌的祖传秘方, 验方, 偏方, 给社会上心术不正的人创造骗财的机会, 不少患者上当受骗, 病情拖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正规治疗, 病情不断恶化, 造成生存期缩短, 过早死亡。

1.5 缺乏营养膳食指导造成营养失衡。

一些癌症的发生与营养缺乏, 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癌症患者经过手术, 化疗或放疗等治疗后, 组织器官损伤较大, 免疫功能进一步低下, 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 患者食欲不振, 体重下降, 需要及时增强营养, 平衡膳食, 恢复体重, 重建免疫机能。但是一些患者由于缺乏知识和营养膳食指导, 或迷信社会上的传言, 忌食许多营养食物, 偏食禁食, 造成营养失衡, 严重营养不良, 机体免疫进一步功能下降, 产生严重的后果, 不利于癌症康复。

1.6 缺少人文关怀。

目前大多数癌症病患, 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 治疗是医学界世界性的难题, 社会上人们普遍存在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认识误区, 谈癌色变, 对癌症患者敬而远之, 虽无传染性, 都不愿接近他们, 缺少人文关怀;加上由于患者自婢心理, 自觉远离人群, 变得孤独无助, 只能接触有类似疾病的群体, 他们之间相互转告一些不良信息, 加重患者精神负担, 不利于患病的康复。

2. 管理对策

2.1 建立政府主导沟通协调机制, 解决患者面临的实际困难。

社区居委会和政府相关部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掌握癌症患者患病人数和家庭情况和基本需求, 把当党和政府对广大患者的照顾政策落实到每个患者和家庭;综合利现有社区卫生服务资源, 家庭的资源解决癌症患者的困难, 为他们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 切实解决每位患者的经济困难, 提供基本医疗救助;对一些临终患者利李嘉诚基金提供药品进行人道救助, 做好临终关怀服务。

2.2 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 实现癌症患者的网络化管理。

通过网络系统建立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联系, 互通信息, 及时录入患者的相关资料便于查询, 实现患者及时和动态医疗过程管理, 及时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 网络系统如下:

2.3 建立救治绿色通道。

凡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癌症患者在全科医疗和社区医疗中实行医疗救治绿色通道, 一旦需要优先救治, 解决患者看病难, 看病贵的后顾之忧。

2.4 定期随访。

完善的健康档案, 定期康复医疗随访制度对患者有重要的康复价值;可及时准确掌握患者的现患情况发展变化, 为社区康复治疗和专科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把患者发生的医疗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使患者在专科医疗及社区康复中得到人性化, 综合性, 连续性的照顾。

2.5 心理干预治疗。

随着医疗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患者经过手术, 化疗, 放疗等损伤性治疗后, 全身器官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人体生理心理发生变化, 面对生和死的考验, 一些病人食欲不振, 失眠恐惧孤独和悲观, 由此反复的恶性循环, 必须进行积极心理干预治疗。医护人员要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 应用各种心理干预, 包括语言表情, 行为或通过某些仪器的训练治疗, 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素质, 增强抗病能力, 消除各种忧虑。患者的心理治疗包括:一般心理治疗和特殊心理治疗。

2.6 营养膳食指导。

食物中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修补消耗机体或修复损伤器官组织, 是免疫细胞和抗体形成的必须成份, 食物中某些成份有抑制癌症发生的作用, 如维生素A胡萝卜素, 膳食中的纤维等素。因此癌症患者要合理营养, 平衡膳食, 按照我膳食指南指导癌症患者切忌偏食择食, 多食有益的食物, 保证病后营养供应, 促进康复。

2.7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工作之一。社区卫生工作者有义务帮助患者改善变不利健康行为, 共同实施个人及其家庭, 社区和国家鼓励的健康行为, 增强患者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努力提高他们对健康概念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

2.8 实施社区预防和保健策略。

社区预防和保健是开展社区康复的重要内容。社区预防重点主要实施三级预防的策略。即病因预防, 临床前期预防, 临床期预防。不同时期重点不同, 临床期预对防止癌症患者疾病进一步恶化或发生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 提高生存质量, 延长生命, 有重要作用。

3. 结束语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的基础环节, 研究和探讨癌症这一特殊群体的社区康复治疗策略对构建和谐社会, 减少因癌致贫因癌返贫的家庭人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 随着社区卫生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 通过全社会的努力, 这项工作将造福癌症患者及全体国民。

参考文献

[1]崔树起, 杨文秀。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梁万年。全科医学概论,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3]杨秉辉, 乌正赉, 等。社区常见健康问题,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4]胡永善, 戴红, 等。社区康复,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5]施榕, 李士雪。社区预防保健,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6]陈力。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7]陆一鸣。急诊与急救,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8]杨文秀, 刘爱民。社区居民保健档案 (试用)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9]吴在德, 吴肇汉, 等。外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上一篇:薪酬理论下一篇:平凡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