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听评课分析

2024-07-11

教师听评课分析(通用6篇)

教师听评课分析 篇1

1 问题的提出

高等学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是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主要实现者,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促进者。 (1) 近十年来,高校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张,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教师为46.28万人,到2008年已达到123.75万人,其中30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有357507人,31-35岁有233748人,占总人数的47.78%。 (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30岁以下的新教师更是青年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新教师具有学历高、知识丰富、充满理想与激情等优点,但同时由于他们教学经验欠缺,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在工作之初,往往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现实冲击” (reality shock) ,比如角色冲突、人际关系、工作任务、现实落差等困境。 (3)

为了解新教师在初入新岗位、新环境所遇到的问题与困境,并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有效解决方案,笔者对本学院近五年来10余位新进教师进行跟踪访谈与调查,访谈的问题包括:新教师在工作伊始碰到的困惑及克服办法;社会、学校、学院、教研室等成长环境评价;教师角色的熟悉与习惯等。具体结果见下表: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这些新教师面临的困难有诸多相似之处:首先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有效互动;其次是如何设置课堂教学过程,有效结合理论知识教授与案例材料分析,使学生较好地把握重点、难点等。如何适应新环境,融入新团队;遵守学校教学规定;把握学院教学运行程序等是新教师主要关注的内容,这些外在因素同样也制约着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来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始终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笔者所在学院通过施行老教师传帮带、集体备课等制度,尤其是通过听评课制度对新教师的成长进行细节把握,形成教学团队共同合作与竞争的良好氛围,有效解决了新教师的问题。

2 听评课制度的实施过程

新教师的成长,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与摸索,还须通过各种教学制度的实施和各类教学环节的有效引导,让年轻教师逐步把握讲台、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发现,最有效的措施是听课、评课制度。听评课制度包括听课、观摩评课、参与评课、被听课、被评课等内容,评课活动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调控技巧、总体印象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最主要的功能不是否定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是改进。

听课是指一个教学团队或教研室的教师,以交流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评价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对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认真观摩、评价的活动。新教师通过互相听课,特别是听高水平教师的授课,观察他们的课程教学过程安排,调控课堂的方法与手段,如何有效地阐释教材的重点、难点,理论内容和教学案例的安排,多媒体的运用以及相应的学生反应和实际的效果,逐渐熟悉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过程。同时,通过观察授课教师准备的教学必备材料了解、熟悉学校的教学相关规定与要求。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证明,工作两年以内的新教师每学期互相观摩听课10次,对其快速成长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新教师帮带制度是与听评课制度相辅相成的制度,即为每位新教师提供一位帮带老教师,使之更好地融入到观摩、听课的活动中去。新教师在帮带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规范的备课,在此基础上听取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通过与帮带教师、授课教师及听课教师彼此的沟通与讨论,尽快明晰角色,熟悉教研室、系部教学团队的总体风格,成功摆脱对心环境和新工作的不适感。

评课是指教师在听课之后,集体讨论本次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教学准备、授课方式、调控手段等方面,指出优点、特点,并分解成可为其他教师借鉴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对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商榷,并提出改进办法。新教师通过观摩评课活动,在评课时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体会和其他教师的差异。在讨论中呈现出的教学团体的教学理念与态度,特别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真知灼见,对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恰当处理,都能够让新教师在揣摩和对比中获益匪浅。通过观摩评课活动,新教师介入教研室、教学团队的教学事务,不断领悟到自己所处教研室或教学团队的文化和教学风格,有利于新教师的融入。

参与评课,是新教师初次在教学团队中就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它是新教师教学态度和思路、教学出发点的初次表达。参与评课后,参加教学团队的集体备课活动,加强与有经验教师的交流,学习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与他们一起研讨和分析问题,特别是学习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教学监控、调动学习积极性及教育机智等的本领。这样可大大缩短教学的适应期,从而加快教学成长的进程。 (4)

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结合观摩听评课、参与评课、集体备课等活动,经过一两个学期的适应,就能够逐渐成熟。此外,他们通过观摩学校、学院举行教学技能、说课、教学软件等比赛,汲取教学所需的营养,并不断成长起来。适应能力强的新教师,一般从第二个学期开始,教研室就开始安排他们的被听课、被评课活动,这对其成长和融入新集体不可或缺。

对新教师的听课实际上是对总体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听课教师通过对比授课教师编写的课堂教案、讲稿、教学进度表和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即书面上的理论与课堂中的实践教学差距来对新教师进行评价。为培养新教师的自信心,安排听课的时候,应该由新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自己擅长的教学内容来接受听课。在听课前,授课教师所在的教研室必须开一个听课准备会,首先听取新教师介绍本次授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预期的教学效果等基本信息,以及自己的优点、特色、不足、待解决之处。帮带教师及教研室主任,对新教师备课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指点。在具体的评课活动中,听课教师对新教师在本次课中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及教学理论的运用情况进行评议;在肯定优点的同时,针对缺点,提出解决的办法;评课结束后,通过总结与反思,结合评课意见修改教学策略。教学团队或者帮带教师在接下来的集体备课中对其修改策略进行把握,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针对性的跟踪指导,对其教学水平的提高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良好效果。

3 听评课制度的成效与不足

听评课制度本质上是教师间的教学互动,新教师通过听评课,针对特定的问题,在学习别人长处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研究,逐渐精致教学安排,为实现教学水平飞跃积累成果,并最终生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听评课过程是一个教学方法的抽象和检验的过程,新教师通过这一活动,抽象出对教学的理解,然后放置在新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检验,在经常性的交流中,加强了对所教授课程内容的把握,在不断的听评课活动中学习各种教学法的知识,进而组织教学活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对教学科研型的院校而言,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是教学工作,新教师的环境适应最根本的是“教学适应”,只有尽快地适应所在单位的教学要求,才能实现群体融入。听评课制度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研室、教学团队的环境,创造条件,寻找最佳的新教师成长的途径。在听评课制度的实践中,必须注重结合其他教学制度进行细节把握,形成教学团队共同合作与竞争的良好氛围,有效解决新教师工作伊始出现的问题,不断培养其发展意识,促进成长,保障学院整体教学质量。

严格的听评课制度已经在我院实行了8年,历年来的新教师通过听评课制度的洗礼,教学水平均取得长足进步。在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学生评教等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获得了学生普遍认可。部分新教师在学院、学校的各类教学比赛中表现优异,成为学院教学团队中有活力、有创造力的新生力量。

当然,通过总结历年的实践经验和教师的反馈,笔者发现听评课制度对新教师的成长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第一,制度的严格执行,冲淡了创新教学的氛围,使得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对老教师“复制化”的现象。 (5) 学院、教学团队特有的文化氛围,听评课制度结合帮带制度的严格执行,使新教师逐步接受了教学团队、帮带教师的教学思路,冲淡了新教师的原有特色,出现成长的“复制化”现象,造成教学团队面临失去创新活力的压力。第二,新教师的资历较浅,在听评课活动中认同大于质疑。为此,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应以创新为出发点,鼓励各教学团队、课程组、教学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提出质疑,讨论新的教学思路,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考核方式。同时,提供各类信息,环境,资源,鼓励教师申报各类教学改革项目、使教师更有目的性、有步骤、有效地进行教学创新。第三,听评课制度的常规化,容易导致教研室或教学团队的内部认同与封闭。新教师为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往往选择本教学团队的教师进行跟班听课,且听评课活动只能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易导致教研室或教学团队的内部认同。应积极探索新教师与其他学院的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与外界环境保持畅通,不断汲取差异较大学科教师的教学优势,持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 结束语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新教师的成长对于普通的教学科研型学院而言,是学院的基本工作之一。以新教师的教学活动为抓手,关注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能够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听评课制度的严格施行,是引导新教师成长的有效切入点,能够在教师最基础的工作中率先与所在教研室或教学团队接驳,逐渐融入所在集体,对其在科研等其他工作中的融入和个人的成熟都有极大的好处。

★课题来源:本文系温州医学院教改课题《新的听评课制度的探索与实践》的部分成果 (课题项目编号:wyj0809)

参考文献

[1]张大良, 纪志成, 周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与影响因素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 2009 (9) .

[2]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65/info1261559968796165.htm

[3]唐亚厉.中美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4) .

[4]张建平.论高校新教师的教学成长[J].南通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9) .

[5]陈晨, 马洪君, 钱成敏.高校思政教师听评课过程管理探讨[J].文教资料, 2010 (2) .

教师听评课分析 篇2

【如何进行课堂观摩】

在熟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听、看、想、记”。1.听什么?

一听教师怎么讲的(如何导入、如何展开、如何提出问题等),教材处理是否合理,是不是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对于教学过程中难点问题是如何处理的,详略是否得当;

二听课讲的是否思路清晰,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如何; 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是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四听学生的讨论和回答;五听学生的反馈。

在学校数学研讨活动中,教师经常要相互听课,在听课后教师要相互评课。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互动交流活动。为了搞好这项活动,教师必须明确听课的要求和评课的标准,才能听好课、评好课。2.看什么?

一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板书是否合理,运用教具是否熟练,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处理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二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看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板演、作业情况;看学生举手发言、思考问题情况;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教师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3.想什么?

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一定要注意看实际效果,看学生怎么学,看教师怎样教学生学的。4.记什么?

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

【听课要求】

一、听看结合,详细记录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究资源,是数学教师间相互交流和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全面、具体、详细,包括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知识推导、思维点拔、方法引导,以及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教法的选择、学法的运用、练习设计、教学反馈、教学的亮点与失误,还有听课教师自己的评析与建议。

二、集中精力、认真分析

在鲜活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学细节转瞬即逝,过去的教学活动不可能再“回放”。如果忽略某些细节,对这堂课的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其对这堂课教学的整体认识与评价,所以教师听课应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要做到听课的前瞻性和对照性兼顾,使听课的过程是教师积极思维的过程。

听课的前瞻性:指听课教师的思维要先于任课教师的教学进程,遵循数学教学规律进行多种合理预测,探索过程、探索课堂发展的趋势,为分析评价赢得时间,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

听课的对照性:指在听课过程中,将现场的实际教学与被听课教师的教案及自己以往的听课经验(以前听过的优秀课),以便寻找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的闪亮点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听课要点】

数学教师在听课中主要应关注课堂教学以下两个方面的状况:

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状况

四种教学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机智能力、教学评测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

种学习状态:学习参与状态、学习交往状态、学习思维状态、学习情绪状态。【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1、课堂教学组织能力

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其中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2、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任课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课堂教学机智能力

任课教师能否敏捷、快速的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的能力,能否灵活的应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的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的能力。

4、课堂教学评价能力 任课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具有分层的、开放的议练题和富有实践探究性的议练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培养能力的目的,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

1、学生的参与状态

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面有多大,是否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2、学生的交往状态

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学生的多项交往信息联系与反馈,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交往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能怎样。

3、学生的思维状态

看学生是否具有数学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4、学生的情绪状态

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调控学生情绪。有时课堂会从激烈的讨论转入冷静专注的聆听,这就是一种良好的学生数学学习情绪状态。

【如何评课】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  促进学生的发展

 在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的基础上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强调教师的成长

 课堂教学的评价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制订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要。【两个关注】

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学生的思维过程。

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思想方法孕育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思想”是概念的灵魂,是“数学素养”的源泉,是从知识到能力的桥梁;  “过程”是“思想”的载体,是领悟概念本质的平台,是思维训练的通道,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土壤。 没有过程=没有思想;

 没有思想就难以理解概念的实质;  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的纽带,概念间的关系无法认识、联系也难以建立,导致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缺乏整体性,其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等“功能指标”都会大打折扣;  没有“过程”的教学把“思维的体操”降格为“刺激—反应”训练,是教育功利化在数学教学中的集中表现。

【重视以学论教,从学生的五个状态进行评价】  情绪状态

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意愿不断得以增强。 注意状态

学生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回答问题具有针对性。 参与状态

学生全员参与活动,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踊跃发言,自觉进行练习。学习过程有适当的分工与合作。 思维状态

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语言流畅,条理清晰,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思考和创意。 生成状态

学生全面完成教学目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有成功的体验,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

【如何评价一节课】 【评课的内容】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有人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等边三角形,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任何的一个顶点得不到重视,那这个三角形就不平衡。这无疑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这三个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反映了这三个目标的不可分割,缺少了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一节课显然也就不完整了。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看教师是否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科学安排教学程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师照本宣科,泛泛而讲,学生不知所云,就肯定不成功。如果教师违背《课程标准》,任意拔高难度,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2、看课堂结构安排

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一节好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2.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3.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大少现象。

4.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5.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相关的学科中去,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它为各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现代化教学呼唤现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是否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案例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的减法 老师讲了三句话:

1.76-19=? 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差是多少?(自主探究)2.你是怎么想的,说给你的同伴听。(合作交流)

3.看看谁的方法多。(8种)(反馈评价)

研究:1.教师之间的讨论„„ 2.问学生

⑴听到其他学生的算法吗? ⑵明白其他学生的算法吗? ⑶你能表述吗? 变式题:54-17=?

80%的学生只知道自己的算法,不明白其他同学的算法。有没有问题?问题在那里?

教学语言有问题。(教师在引导时,听的学生与说的学生无法沟通)板书有问题。(归纳、整理、思维)总结的语言。(教师的总结归纳和提升)

上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交流更重要的是思维的交流。(听懂别人的做法,作出自己的比较和判断。)第二节课:听懂别人的算法 76-19=? 1.谁会算?

2.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能说一下。3.⑴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吗?请举手。⑵和他的方法差不多的有吗? ⑶和他的方法 不一样的有吗? 三个问题⑴97% ⑵87% ⑶75%。

教师行为的改变,引起学生行为的改变。上述案例留给我们的启示

 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交流是思维的交流。(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思维得到发展) 通过交流让学生从多角度去体会、理解数的重组。

 有效课堂——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学生的学习成就包括兴趣、爱好、态度。)

研究形式:以课为载体。

 研究的关键:有主题,有基点,有方法,有改进。 研究的成果:个人化,情境化的知识,不断的行为改进。

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学习是基于案例的学习。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其次,言简意赅,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喜欢。还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数学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课学生很忙,但思考度很侧。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主要看教师是不是面向了全体学生,实行了因材施教。

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以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综合分析还包括从教师教学个性上分析,从教学思想上分析等。整体评析法的具体操作,不一定一开始就从六个方面逐一分析评价,而要对所听的课先理出个头绪来。怎样理:第一步,从整体人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课的教学过程是怎么安排的,有几个大的教学步骤。第二步,由整体到部分,逐步分析各个教学步骤,要分别理出上面的六个内容。第三步,从部分到整体,将各个教学步骤理出的内容汇总起来。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全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

教师听评课分析 篇3

一、听评课的现状

毋庸置疑,当前的听评课,还存在着随意、低效的现象。如,听评课者自己没有做好准备就进教室听课;听课过程中,关注教师教的多,关注学生学的少;评课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即兴发挥的话多,评课结果往往也只是体现为一个无法解释清楚的分数;在评价课堂教学的时候,也往往用一节随机抽到的课(推门听课、随堂听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或用一节精心打造的公开课、示范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其实这很难与实际相符。也还有为听评课而听评课的现象,听评课不是出于为了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愿望,而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再次是听评课的简单化、形式化。参与听评课的教师往往保持沉默的多,发言的少,即使发表意见,也过于客套,引不起教师之间的共鸣。究其原因我想除了工作动机之外,到底听什么评什么,怎么听怎么评并不是每个教师都清楚的,缺乏对听评课的重视、学习和研究。

二、听课听什么

课程专家崔允漷教授认为,课堂结构有四个基本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科性质和课堂文化构成了完整的课堂。因此,实施听课就需要观察:课程———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师———教师技艺(怎么教),学生———有效学习(怎么学),课堂———文化氛围(怎么样)。对这四个基本维度,从合理的视角选择恰当的观察点进行观察分析,才更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有利于听评课的可操作化、专业化。

三、听课怎么听

正确认识了课堂结构,就解决了听课听什么的问题,观察的视角和观察点的设置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开发和完善。一个人在听课过程中,按照各维度确定的观察点进行全面的观察是不可能的,听课者应该根据听课的性质进行分工合作,有选择性地实施观察。我们的做法是:

1.召开课前会,在确定了开课教师以后,教研组(备课组)要同时确定参加听课的教师,在开课前一天召开课前会。课前会是听评课活动的第一步,在课前会上,开课教师要进行说课,明确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授课计划,明确困难和问题;介绍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等;听课者提问;上课教师进一步说明。最后商议确定听课的重点,选择观察点。课前会后,设计开发观察或记录的量表和其他工具。

2.课堂听课,听课教师要提前进入课堂,每一位听课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确定的观察点,选择好听课位置进行观察记录。观察记录既要有定性的描述性记录,又要有定量的记录。如,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出现的频率,听课者的现场感受与理解等。必要时还要有辅助观察,如问卷调查、访谈等。为课后会提供翔实的依据。

四、评课评什么怎么评

听完课后,教研组(备课组)要及时召开课后会。在课后会上,开课的教师要先就这节课的实施情况进行充分说明与反思。然后参与听课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就这节课展开交流和对话。最后协商得出一些结论和改进建议,并对从课堂上收集的资料,做相应的更细致的研究。讨论的时候,不论是听课的教师还是开课的教师都应抱着“对话”的心态,就具体的话题开展平等、民主、专业的讨论,旨在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让教师们不再觉得听评课只是为了评价教学,而是改进教学,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是为了自己的专业发展。

高校思政教师听评课过程管理探讨 篇4

听课、评课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过程而进行相互交流与评价的表现形式, 是研究教材教法、检查教学工作、交流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是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自我成长有机结合起来的长效机制[2]。我们通过总结温州医学院社科部近5年来有效开展听评课活动的经验, 特别是针对青年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及相应规范制度有效执行情况, 谈谈对社科部青年教师听评课活动过程管理的心得。

一、听评课活动过程设计

听评课活动是集听课、评课及前奏后续等一系列过程的活动。新进青年教师是要通过反复经历这一系列过程来熟悉并掌握听课、评课技巧。为此, 我们从实际出发设计了以下步骤。

(一) 观摩、参与听课。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 对了解和认识课堂活动、评价教学的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 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3]。它既是一项技术, 又是一门艺术, 新教师要想获得较好的听课效果及不断增强的听课意识, 除了自己的努力摸索外还需要跟其他教师特别是老教师沟通, 较快地把握听课的技巧。我们针对本部教师确定的听评课制度, 在听课次数上规定新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0次, 老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5次。同时学校新教师帮带制度规定为每位新教师提供一位帮带老教师, 使其更好地融入到观摩、参与听课的活动中。思政课的同一门课程都由多名教师承担, 青年教师通过听与自己承担同一门课程教师的课, 将自己要讲的教学内容系统全面地听一遍并进行比较, 也去听其他课程教师的课, 观察他们的教学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态度、教学修养和教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等, 总结自己的不足与别人可借鉴的地方, 意识到貌似平常无奇的课堂教学, 实际上蕴藏着大量的教学规律, 教与学、讲与练、动与静、听与记、议与思, 知识、能力与情感, 智育、德育与美育,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等关系与问题, 都可以从课堂教学中引出并真实地作用于课堂教学[4]。

(二) 观摩评课。

在教学教研活动中, 评课是听课信息的反馈。评课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是教师提高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评课老师对授课老师的课堂情况进行认真负责的评价, 是授课老师宝贵的资源。如何提出有效的建议等评课的技巧, 是教师要针对本身进行有效的自我思考, 并不断努力掌握的。社科部教师在评课实践中也确实如此, 第一次参加评课会的新教师大都会为评课会上评课老师的毫不留情但有效的“抨击”感到震撼。这场观摩评课会让新教师明白, 评课要从授课教师的整体上课情况出发, 看其如何设置教学目标, 是否合理, 通过授课能否达到;看其教学程序如何设计, 因为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 因此, 评课就必须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 从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安排情况出发进行评定[5]:教学内容是否丰富,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 使用哪些教学方法与手段, 是否适当适时, 教学效果如何, 学生的反映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课堂氛围是活跃还是消沉等;指出不足与缺点, 通过哪些方面的改进能做得更好, 等等。而优点上, 不是将亮点的具体做法和处理再复述一遍, 而是提到优点后阐述好在何处[6], 可以为其他教师所借鉴。

(三) 参与评课。

观摩评课后, 参与评课。只有真正实践了, 才会真正有效果, 主要目的是逐步融入到评课气氛中, 逐步把握评课技巧。

第一次参加评课的青年教师, 准备工作是温习听课和评课笔记, 有目的地听完授课老师的一堂课内容, 作好记录。所有教师在规定时期内听完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 选定一个时间和地点进行评课。首先, 由一位教师 (一般为社科部主任) 主持, 大致介绍授课老师的基本情况和授课内容。其次, 进行评课, 每位教师都要对其进行评价, 期间对于提出的问题、评价, 授课老师可以立即进行回答, 大家都可以参与讨论, 并得出一个结果。最后, 在所有教师评价结束后, 授课老师进行自我总结。对于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个别难以独自完成的, 可以直接提出, 寻求其他教师的帮助;而对于授课过程中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等值得借鉴、发展的亮点, 应及时指出、讨论, 尝试教学的创新改革。

(四) 被听课。

社科部新教师往往是任课的第二个学期被安排听课与评课, 除了参加本部的听评课活动, 同时也会参加学校的督导听课活动, 接受学校督导专家的听课, 对于新教师来讲是一个测试。经历过观摩评课、参与评课等活动, 新教师已经非常熟悉社科部评课的程序、过程、内容, 认真准备, 可以有的放矢。复习“观摩听课、参与听课、评课”所记录的笔记, 结合自己的上课经验和特色设计一堂课:确定教学目的, 怎样有效安排自己的课堂内容与时间的分配, 如何引题, 如何与学生互动, 采用哪些有意义的例子和思考题, 如何结束;并思考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 自己的特色是什么, 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是什么, 哪些方面需要他人提供更好的改进方法与意见、帮助等。

(五) 被评课。

经过了观摩评课和参与评课活动, 每位社科部新教师都能基本上接受评课的气氛与方式, 明白社科部的评课是一场淋漓尽致而有效的讨论会。

新教师抱着虚心接受的心理, 认真听取大家对自己的评价并思考, 在各位同事认真负责的分析下明白自己的不足与问题, 与自我认识评价进行比较, 接受大家对自己提出的改进建议与意见, 同时也适时地叙述自己的课堂设计理念与大家进行交流讨论, 以确定更科学的教学理念。最后, 新教师进行总结, 对于个别需要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与环节则直接提出, 大家整体提出解决方案。评课结束后, 新教师反思自己的不足与问题, 根据听评课教师的意见, 写出自己的听评课反思, 提出改进方法, 检测教学效果, 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细节管理

在整个听评课过程实行中, 我们特别注重各个步骤的细节管理, 保证整个过程有序、有质、有效地完成。

(一) 坚持体现听评课的人文原则。

青年教师听评课活动的开展, 一切以维护青年教师的进步为出发点。结合新教师帮带制度, 从实际出发, 引导青年教师自己经历, 体验听评课的五个环节, 通过自己思考, 导师指导, 其他同事集思广益, 积极配合, 目的就是使其健康成长起来, 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提高。同时结合学校督导听课制度, 听取外督导专家的意见;鼓励他们观看、参加学院与学校的教学比赛, 如教学技能比赛、教学软件比赛、教案讲稿比赛等, 更多地以实践来锻炼他们, 提高其综合教学素质。

(二) 结合一系列教学制度, 保证听评课制度有效实行。

听评课制度的有效进行, 与其他相应的教学制度的实行是分不开的。社科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制度, 有新教师试讲制度、新教师帮带制度、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 这些制度的有效实行保证了听评课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其应有的效果。

新教师试讲制度规定每位新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讲课15分钟, 这是新教师对学生授课前的第一次被听课。社科部通过新教师试讲情况, 初步判断新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 在此基础上为其配备一位帮带教师, 即新教师帮带制度的开始实行;听课制度规定了新教师的听课次数, 为其主动或被动地观摩听课创造条件;帮带教师通过课前讲解、听课后讨论使新教师学会听课, 在评课活动结束后与新教师沟通, 讨论评课的技术性, 结合集体备课即课程组教师之间讨论本次听评课的结论, 对自己授课课程设计的新的想法, 特别是新教师被评课后的集体备课中, 教研室其他教师帮助其消化建议, 总结评课经验, 使其取得实质性进步。

(三) 注重听评课的结果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运用。

在听评课活动中, 我们注重听评课结果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结合运用, 注重青年教师对每次听评课结果的消化和吸收, 帮助其将听评课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与自己的上课情况结合起来, 进行更好的调整。同时积极鼓励青年参与其他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活动, 增强其实践教学的创新意识。

三、经验得失

在听评课制度的实行中, 听评课活动的开展中, 我们也总结了相关的经验得失。

(一) 听评课活动效果明显, 成绩喜人。

听评课活动的开展, 结合其他一些系列教学制度的锻炼, 社科部青年教师逐步成长起来。经过一年的教学工作, 新教师都能顺利摆脱青涩, 熟练地把握教师的角色。在每周的学生教学信息反馈里, 逐步获得学生的认可;在期末的学生评教结果中, 进步明显, 在全校教师中排名渐靠前;在督导听课交流会中, 社科部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受到学校督导专家的认可与表扬;在学院学校的教学比赛中获得佳绩, 个别教师破例在全校开公开课;在学院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中都有不错成绩, 个别青年教师甚至取得A级。这些成果都是听评课活动继续开展的积极动力。

(二) 严格执行制度, 缺少创新氛围, 青年教师成长复制化。

听评课制度的严格执行, 结合新教师帮带制度的实行为新教师的成长给予了很大帮助, 但对于新的教学主体, 帮带教师的亲切, 听评课制度及其他的相关教学制度使青年教师习惯适应, 遵照社科部的教学条例与传统来开展教学活动, 而逐渐磨灭了些许自己的特色, 这对于期盼融入新鲜血液的我们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四、结语

实践证明, 我院社科部的听评课制度是社科部教师整体教学高水平的保证, 但这个制度实行必须有两大条件的保证:一是社科部主任与全体教师对这项制度的认同与严格执行;二是作为社科部骨干力量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努力成长的支持, 对他们进行鼓励与指导。

严厉的要求、有效的成果、严肃的氛围使青年教师逐步地融入到这个团体中, 形成了自觉、自省、自创的教学意识, 使其成为一股新生力量融入到温州医学院社科部的教学团队中, 为全校师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武菊芳, 边林, 姬天舒, 王志民.以事业凝聚人以机制鞭策人以教化提升人—社科部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路与实践效果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5, (11) :622-623.

[2]付瑛, 宋东清.听课评课的认知偏差分析及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 2006, (23) :58.

[3]张海锋, 闫文利, 李嘉, 刘文冲, 季乐乐, 迟素敏, 王跃民, 裴建明, 高峰.资深教师听课在青年教师培养中的作用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 10, (6) :756-758.

[4]林存华.再议听课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 2006, (11) :3-6.

教师听评课评语 篇5

3月5日李秀霞的〈〈分式的约分〉〉,通过分数运算类比引出分式的约分,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接受。课堂容量较大,但习题还需优化。老师讲解较多,师生双边活动需增多,

3月8日郭尧的〈〈图表的建立与编辑〉〉,能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程,课堂气氛活跃,内容传授形式多样。

教师听评课分析 篇6

一、案例一

杨老师:公招大学生, 中文本科毕业, 刚走上工作岗位, 任二年级语文课。周二, 按惯例走进了小杨老师的课堂, 小杨一看我进教室, 脸刷地“红了”, 连呼“上课”的声调都变了, 为了缓解老师的紧张情绪, 我随学生起立, 面带微笑地看着老师。杨老师看看我后, 开始上课。课堂中, 杨老师很卖劲地教学生读生字, 给生字组词, 讲生字的结构, 但是学生们各玩各的, 各说各的, 基本不听老师的招呼, 看着这种糟糕的局面, 杨老师不时地看看我。下课后, 杨老师来到我面前, 像个犯错的小学生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一副等着挨批的样子。我笑着说:小杨, 不错嘛, 普通话很标准, 板书很工整, 字也写得漂亮, 还很尊重孩子, 低年级就是需要你这样的老师。小杨一听, 马上抬起了头。然后, 我用商量的语气说:你看有几个问题可不可以这样处理, 用你的微笑, 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者谜语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你身上来, 让他们先专注于你讲的内容, 对于较为简单几个生字, 可不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找出记忆字形的办法……第二天中午放学的时候, 杨老师高兴地告诉我, 你说的几种方法还挺管用的, 纪律好像比昨天好多了。

之后, 我每隔两周听一节。小杨老师的课, 再之后, 一月一节, 有时两月一节, 就这样, 变批评为激励, 尽量放大杨老师的优点, 以长辈的关爱和朋友的随和对所授内容进行交流, 在相互探讨一点一点地改进, 提升。如今, 杨老师的识字课在县语文赛课中获得一等奖, 还多次为市、县其它学校教师上示范课, 观摩课。

二、案例二

王老师, 中师生, 三年级数学教师, 从教十多年, 专业基本功过硬, 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但是孩子们却不怎么喜欢他的数学课, 教学效果平平, 自己也苦于找不到更好的办法让学生爱上他的数学课。一次听课, 我发现王老师的数学功底其实还是挺扎实的, 逻辑思维很严密, 就是教学太书面化、成人化, 与孩子们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距离, 总感觉他和学生中间隔着点什么。下课后, 我建议王老师将数学课的知识融入故事、游戏、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 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数学问题, 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数学练习。王老师欣然接受了建议, 他认真分析教材, 挖掘教材中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设计出很多有趣的活动, 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爱上数学, 在“精、巧”的练习中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这样, 在教师遇到困惑时或教学不得法时, 变领导者为援助者给予真诚的帮助, 很容易让老师接受。几年下来, 王老师如今已是县级骨干教师, 他的数学课深受学生喜爱。

三、案例三

周老师, 小学高段语文教师, 从教近二十年, 语文基本功扎实, 工作认真, 上课幽默风趣, 深受学生喜爱, 是家长眼中的好老师。周老师对自己的教学一直也比较满意。听完周老师的课后, 我不对周老师的课完成得怎样和上得怎样做评说, 而是对周老师的职业发展有了新的要求和定位。让周老师思考, 他的课堂有无与课改精神不相适应的旧观念、旧方法, 怎样去粗取精, 去伪成真,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让自己的课上得更精彩, 更有示范性和引领性?事后, 周老师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层的思考。目前, 周老师已是重庆市骨干教师, 我县的名师。当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进入了高原期, 校长作为引领者, 适时设定新的目标, 达到摘桃效应。

四、思考

以上三个案例不难看出, 在校长评课过程中一是改变了评课的目的, 让评课变“评价型”为“发展型”, 二是争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应采取不同的形式, 充当不同的“角色’, 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 转变评课观念——变“评价型”为“发展型”

传统的评课过程是一种提取“结论”的过程, 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等到这个结论。评好了扬眉吐气, 评不好垂头丧气, 有的竟然一镢不振, 教师的存在意义和生命价值受到严重的挑战。面对刚刚走进讲坛的小杨老师, 如果只以课堂教学效果对她进行一个定性评价, 不去了解她的疑惑和困难, 就会被一棍子打死, 我们就不能充分利用评课挖掘教师的潜能, 开发课堂中潜藏的具有创生意义的问题, 不能通过问题激发杨老师对教学过程和施教策略的认识和思考, 进行有意义的再生成和再创造。

(二) 转换角色——变“领导者”为“援助者”

如果把校长听课作为一种检查教师教学的手段, 那么校长和教师就成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 因而听课双方的地位就是不平等的。那么校长听课的视角就会受到局限, 无法切身体会教师的难处, 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甚至无法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源。校长要蹲下身子从学术活动参与者的角度, 参与到教师中间, 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活动中面临的问题, 共同探讨教学难点问题, 共同创新教学方法, 共同丰富教学形式。校长的这种交流方式教师就能以平和的心态进行接纳, 当教师有了问题需要解决, 有了教学创新需要研讨。他首先会想到了校长, 教师会觉得这样的校长是值得信赖的。这种信赖一方面基于把校长看成了援助者, 相信校长愿意欣赏和帮助自己。另一方面是把校长看成了专家, 相信校长能够和自己讨论问题, 能够帮助自己发现、改进和提高。建立起了这样的信任, 教师就会主动邀请校长到自己的教室, 这时校长的听课就成了真正的“援助者”。在这个过程中, 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又实现校长自身提高。

(三) 变换评课方式——变“指导式”为“研讨式”

根据现代教学论对教学的认识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精神对教学评价的要求, 听课者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 合作者。评课中不以管理者的姿态出现在教师面前, 而应是以一个“研究者”、“学习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采用平等、交流、对话的形式, 端正角色, 深入实际, 与教师共同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校长不是课堂教学案例的点评者, 而是“话题”的设计者和主持人。听完课后校长不需要作过多的点评, 而是创设一种民主、开放的研讨情境, 创设一两个“话题”, 供老师有选择地研讨交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个人独立思考想问题、小组研究讨论问题策略等流程, 让教师们结合自己的实践, 在小组内畅所欲言地展开研究和讨论, 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最后形成集体意见, 达成共识。

(四) 改变评课角度——变“批评式”为“激励式”

教师在课堂中出现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校长听课发现问题是轻而易举的。面对教师的问题, 校长不能一点不顾教师面子, 一古脑的点评出来, 让教师难以面对, 觉得校长听课是来“找茬”, 造成教师的抵触情绪。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根本就是要尊重人, 理解人, 在此基础上发展人。因此, 针对教师的错误和不足, 校长应该设身处地地看待它们, 把教师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委婉地提出来, 并帮助他分析原因,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校长评课不仅要找到教师的问题所在, 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教师的优点, 借此鼓励教师的工作热情, 激发教师深入研究教学的欲望。校长要从寻找表扬教师的理由、发现教师的潜质、欣赏教师的创新点、给予教师真诚帮助的视角去听评课, 从专业化成长的角度进行指导。

听评课是一门学问, 更是一门艺术。课程改革呼唤新的评课观, 新课程需要校长用一种新的评课文化来哺育、来培养我们的教师, 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在评课中升华, 教研能力在评课中加强, 业务水平在评课中提高。这样的评课才能促进教师的成长, 才能更深入地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

摘要:如何让教师不害怕校长听课, 笔者认为校长需要转变评价观念和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让听评课由“评价型”变为“发展型”, 让富有权威的管理者和高高在上的评价者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欣赏者”“学习者”和“援助者”, 让指导式的评课变为研讨式的评课, 多给教师鼓励, 给教师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校长,听评课,专业成长,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新课程怎样听课评课[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73-75.校长听评课的一种站位与行动方式.

[2]郭其俊.新时期校长如何听评课[N]《中国教育报》2013年9月18日第6版.

上一篇:高速编码论文下一篇:先处理后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