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结构设计

2024-09-29

组织结构设计(共12篇)

组织结构设计 篇1

1 工程概况

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地区一住宅小区, 小区内包含7栋剪力墙结构高层、13栋异形柱框架- 剪力墙结构的多层和框架结构的地下室。

从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 本工程在建筑功能、结构计算、基础设计和选型、钢筋配置、节点构造等方面通过精细化设计, 尽量在减小用钢量、用混凝土量、改善建筑使用功能、增加施工便利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2 地下室桩基和顶板结构选型

本工程中的13栋多层均落于一个大底盘地下室上, 该地下室面积较大, 选择合理的桩型和结构布置形式对工程总体的造价影响较大。

由于该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多层单体的嵌固部位,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14条, 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 因多栋单体分散落于地下室上, 因此整个地下室顶板均须采用梁板结构。但究竟采用十字梁、艹字梁、井字梁还是单向梁的次梁布置方案, 我们又针对性地进行了用钢量、用混凝土量比较。由于该车库的主要柱网为8.1m×5.4~6.3m左右, 经过计算比较, 采用沿8.1m方向布一道单向次梁方案最为经济合理, 短跨的主梁作为主要受力梁, 由于跨度小, 梁高也不会影响车库净高。

由于上海地区的抗浮水位一般取室外地坪下0.5m, 车库的桩大多数为抗压兼抗拔桩, 如何选择桩型最为经济合理呢?因为车库柱网比较均匀, 选择一个典型尺寸的柱网的柱底力来分析比较。在抗压工况下的柱底力为1200~1300k N, 抗拔工况下柱底力为-550~-600k N。经过计算和比较, 确定了采用直径350的方桩、桩长21m, 此时桩的抗压承载力为1400k N, 抗拔承载力为320k N, 抗压和抗拔工况所需的桩数接近, 并可充分发挥桩的承载能力。

3 结构计算

在结构计算时, 有几个问题如能进行精细化分析, 可达到优化结构设计、降低构件配筋量的目标。

在输入梁上的填充墙荷载时, 如果贪图方便按满墙荷载输入时, 则会造成荷载偏大。如果墙体线荷载中已考虑了粉刷、灰缝时, 输入的填充墙荷载, 可按实际情况, 扣除门窗洞后再折算成线荷载输入, 这既可以减小直接受荷的某些构件的配筋, 也可减小全楼荷载, 减小地震力。

本项目中的高层住宅经过测算, 地上部分中剪力墙的用钢量占比50%~60%, 因此可见, 合理地布置剪力墙显得尤为重要。在结构单元的周边布置墙, 效率最高, 对控制层间位移角作用明显, 单元中间除了楼电梯间位置外, 其他位置对整体影响较小, 只需满足梁板的划分搁置, 不必多布。

本项目中的剪力墙抗震等级均为三级。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2.14条规定, 不设约束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为0.3。布置剪力墙时, 一般按略大于8倍墙厚 (8倍墙厚+100mm) 来确定墙肢的长度, 经过计算, 查看底层剪力墙轴压比, 发现有部分墙肢轴压比略大于限值0.3, 此时可通过稍许加长这些墙肢的长度来控制, 使其轴压比小于0.3, 这时这些墙肢仅需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即可。众所周知, 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量远比约束边缘构件的小, 通过稍许加长墙肢而控制轴压比从而起到减少边缘构件配筋的方法是经济可行的。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2.2条对于短肢剪力墙的规定, 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不再提高, 但其轴压比控制得更严, 特别是一字形短肢剪力墙。按三级剪力墙来看, 普通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制值是0.6, 一字形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限值是0.45, 对于受荷面积大的墙肢, 轴压比就不易控制了。所以在方案阶段布置剪力墙时, 尽量与建筑协商避免布置一字形短肢墙, 可布置一般的短肢墙。

高层单体的嵌固端均设置于地下室底板, 地下地上无须满足刚度比要求, 地下室无须增设墙体, 地下室顶板仅需满足160mm厚, 没有0.25% 配筋率要求。

关于地下室抗震等级的问题。本工程的大底盘地下室上有13栋异形柱框架- 剪力墙结构的多层单体。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3条, 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各单元的嵌固部位时, 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 而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部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抗震。因此该地下室与上部单体相关范围内的框架按上部结构的三级抗震取值, 而其他部分框架可在规范允许下降低要求按四级抗震考虑。

4 建筑功能

(1) 一般建筑外轮廓上的剪力墙对结构的整体指标影响较大, 对控制层间位移角、位移比、扭转周期比的作用很大。但对于一些面积较小的餐厅, 餐厅与北阳台之间的小墙肢 (如已有其他的转角墙时) 建议不设置, 这样可考虑后期打通餐厅和北阳台一起使用, (图1) 。

这就是本着满足结构计算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建筑功能的可改造性, 从使用上来考虑优化结构布置。

(2) 建筑在卫生间、储藏室、厨房等位置经常布置半砖墙, 此时结构在这些墙体位置布置次梁时, 次梁的宽度难免要比隔墙宽, 一般来说次梁宽出墙体的部分要往次要房间内偏, 这样可保证主要房间墙面顶棚的完整性。

(3) 住宅门厅、电梯厅等位置, 考虑到装修问题, 业主一般希望内部不要有次梁穿过, 如不可避免时, 也尽量减小次梁的高度, 保证这些公共部位吊顶后仍有较大的净空高度。

(4) 按精装修设计的户型, 业主也会考虑内部空间有一个统一的吊顶高度, 所以结构布置梁时, 要注意在一个完整的建筑空间内不要出现个别特别高的梁而影响到吊顶高度。

以上几点, 就是通过结构精细化设计, 优化了建筑功能或者给后期使用带来了便利, 从而提升建筑的品质。

5 钢筋配置

(1) 高层住宅布置多个相同的标准层, 如按最大楼层配筋值给梁配筋显然是偏于安全和浪费的, 应根据层数和各层之间配筋变化对这些梁区分配筋。具体设计时, 可以对连梁和框架梁在标准层平面上进行编号, 然后列出连梁表、框梁表, 每根梁分别根据各自的配筋变化规律, 按楼层进行配筋。

(2) 梁承受集中荷载处需配置附加横向钢筋, 但一般情况下, 大多数梁仅需配置附加箍筋即可。吊筋的设置应根据实际需要布置, 不可盲目多设, 造成浪费。

(3) 剪力墙结构中跨高比大于的5的连梁, 按框架梁设计配筋, 可减少箍筋量。

(4) 梁端为铰接的次梁, 梁面筋可采用架立筋, 直径不大于12mm。

(5) 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按平法图集11G101-1中, 边缘构件中的内箍筋和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可设置箍筋或拉筋两种形式, 设置拉筋是减少用钢量的合理选择。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计算箍筋体积配箍率时可按高规第7.2.15条, 计入水平分布钢筋, 计入的水平分布钢筋的体积配箍率不应大于总体积配箍率的30%。

(6) 剪力墙墙身的竖向分布钢筋, 一般为构造要求, 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筋率即可, 不必放大。

(7) 地下室外墙配筋一般抗裂控制, 外侧墙底的配筋量最大。一般可通过在外侧底部1/3~1/2高度范围内附加钢筋方式解决, 不必全高配置底部所需的配筋量。

(8) 带E钢筋被称为抗震钢筋, 由于有一些延性指标要求, 价格略高于普通钢筋。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5.2.2条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 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 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 (含梯级) 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带E钢筋。由于规范条文的规定比较笼统, 施工单位具体操作时如区分不清时会扩大带E钢筋的选用范围, 这时可在设计说明中明确需要采用的部位, 例如框架梁、柱 (除四级外) 及楼梯梯段中的纵向钢筋均需采用带E钢筋;哪些部分无须采用带E钢筋, 例如基础部分构件、剪力墙、楼板及次梁的钢筋均不需采用带E钢筋。

6 节点构造

本工程的卫生间采用同层排水设计, 结构降板300mm左右。降板区可采用折板方案, 可省去卫生间与盥洗间填充墙下方的次梁 (图2) 。

墙身节点详图由于建筑线条效果所需尺寸较大, 但是结构受力较小的构件 (例如建筑需要厚度较大的挑板) 中的配筋率可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8.5.3条:对结构中次要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当构造所需的截面高度远大于承载力的需求时, 其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可按公式计算后定, 构件的配筋率均可减小。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结构精细化设计, 就是对于大家都能做的项目认真推敲、仔细分析、注重细节、优化设计, 做到人能我优。在满足结构计算和规范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降低结构造价、优化建筑功能和提升建筑品质。

摘要:结构设计中, 可从设计原则、计算参数、结构材料、荷载作用、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设计和节点构造等涉及结构系统的各方面, 进行合理的分析和优化, 以达到降低结构成本、提升建筑功能及结构安全性, 同时降低施工难度的目的。本文结合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地区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 就如何通过结构精细化设计来实现结构优化设计目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精细化,优化

参考文献

[1]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JGJ3-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组织结构设计 篇2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一)管理跨距(控制界限):受单位主管直接有效地指挥、监督部属的能力限制。

1.最适当的管理跨距设计并无一定的法则,一般是3~15人。

(1)高阶层管理跨距约3~6人。(2)中阶层管理跨距约5~9人。(3)低阶层管理跨距约7~15人。2.设定管理跨距的要素:

(1)人员素质:主管或部属能力强、学历高、经验丰富者,可以加大控制。

(2)沟通渠道:公司目标、决策制度、命令可迅速而有效的传达者,主管可加大控制。

(3)职务内容:工作性质单纯、标准化者,可加大控制层面。

(4)幕僚运用:利用幕僚机构作为沟通协调者,可扩大控制层面。

(5)追踪控制:设有良好、彻底、客观追踪执行工具、机构或人员者,则可扩大控制层。

(6)组织文化:具有追根究底风气与良好的制度文化背景的公司可加大控制。

(7)所辖地域:地域近可多管,地域远则少管。(二)专业化:在可能的范围内由各单位人员担任单一或专业分工的业务活动,将可加强企业面对多变竞争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组织设计的重点

1.组织的目标性:使组织内各部分于公司整体经营目标下能充分发挥能力而达成各自目标。

2.组织的成长性:考虑公司的业绩经营与持续成长。3.组织的稳定性:随着公司成长而逐步调整组织是必要的,但经常的组织、权责、程序变更将使员工信心动摇。

4.组织的简单性:组织的简单将有助于内部协调与人力分配。

5.组织的弹性:保持基本形态,又能配合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

6.组织的均衡性:各部门业务量的均衡,将有助于内部的平衡与分工。

7.指挥的统一性:一人同时接受二位以上主管管理,将使其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8.权责明确化:权责或职责不清将使工作发生重复或遗漏、推诿现象,易使员工产生挫折感。

9.作业制度化:明确的制度与标准作业可减少摸索时间,增加作业效率。

企业文化实施

企业文化其难度在于实施,实施的难度在于如何将价值观念传输到员工的心中,并不断强化而成行为方式。仅仅导入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企业的管理模式上加以调整使之能够对企业文化进行正强化。

1、设置企业文化管理机构

只有常设的企业文化管理机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有专业的团队负责,企业文化工作才不至于经常被高层领导忽视,防止“一锤子买卖”。1.1机构设置

有可能的话,可以考虑设置两级职能:

企业文化委员会

提供战略指导 企业领导、员工代表、客户代表、外部专家及其它利益群体代表

企业文化部

负责战术实施相应的计划和组织人员 1.2职责界定

机构设置后应该赋予相应的明确职责:

职位名称:企业文化部

直接领导:总裁

使命与职责:创建、完善和变革企业文化使之能够符合公司内外部的需要

主要工作: 企业文化分析 企业文化战略思考

企业文化作业程序与制度 企业文化实施活动

企业文化绩效控制:协调相关部门在公司内部建立文化导向,协助管理变革,关键业绩指标:员工满意度,品牌资产 1.3确定管理人员

“政因人兴,亦因人亡”,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很难持续地推行企业文化,所以选拔优秀的文化管理者是最关键的问题所在。下面是一个标准的选拔程序。

3)企业的愿景、使命与目标是否能体现企业文化? 4)企业的战略举措是否与企业文化相冲突? 5)核心竞争能力是否能与企业文化相匹配? 6)组织结构是否对企业文化形成障碍?

7)企业文化对IT流程(如SCM、ERP、CRM)有何影响? 8)企业文化对改善管理工具(如六西格玛、TQM等)有何影响?

2.2营销流程文化改造

1)企业文化是否对目标顾客有吸引力? 2)定位是否符合企业文化?

3)营销部门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程度如何?

4)营销部门和企业文化部门之间有无良好的沟通和工作关系?

5)营销信息系统是否能提供外部公众对企业文化的反映?

6)新产品推出是否符合企业文化? 7)是否对渠道伙伴提供企业文化教育? 8)广告等市场推广工具是否能承载企业文化? 9)品牌识别是否能够体现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 10)顾客管理是否利用了企业文化的力量? 2.3人力资源流程文化改造

1)人力资源规划(包括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弄清现有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况;分析现有人才开发使用 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确定人员需求量;制定匹配政策,确保需求与供给的一致等)是否重点考虑了企业文化的影响?

2)人员招聘(包括工作分析、职务设计和工作规范;招聘录用政策;人才测评程序)是否有企业文化人员的参与?是否优先录用与本公司文化契合程度较高的人员?

3)人员配置(包括培训、职业生涯发展、资格认定等)是否有企业文化人员的参与?是否考虑与本公司文化契合程度?

4)绩效与激励(包括绩效考评系统、员工薪酬的确定、晋升与降级、奖励惩处)是否有企业文化人员的参与?是否考虑与本公司文化契合程度?

这里提供一个典型的人力资源流程与企业文化切合度评测工具:

3.2企业文化手册

企业文化纲领是原则的高度概括,对实践的把握就需要用到企业文化手册。企业文化手册是企业文化的实施细则,它明确规定了“是什么?不是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

以下是企业文化手册的模版:

一、序言(领导人论述企业文化)

二、须知

1、公司简介

2、企业文化建设的背景

3、企业文化管理部门介绍

4、企业文化的精要描述

三、精神文化

1、企业的愿景

2、企业的经营领域

3、企 业的成长方向

4、企业的竞争优势

5、企业的战略成功保证

6、总体价值观

7、对股东的价值观

8、对顾客的价值观

9、对员工的价值观

10、对合作伙伴的价值观

11、对社区的价值观

12、对公众的价值观

13、创新方针

14、质量方针

15、服务方针

16、团队方针

17、人才方针

18、资源方针

19、管理方针20、绩效方针

四、行为文化

1、员工的行为规范

2、领导的行为规范

3、传统性文化活动规范

4、业务交往行为规范

5、合作行为规范

6、竞争行为规范

7、广告、促销和公共关系行为规范

8、公益慈善活动规范

9、仪式和庆典活动规范

10、节假日活动规范

五、制度文化

1、与企业文化相关的通用类的管理制度

2、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3、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内容与程序

六、物质文化

1、产品标准

2、厂容厂貌

3、员工的生活与福利

七、形象文化

1、企业标志

2、企业歌

3、文化口号

4、企业故事

八、企业大事记

1、企业发展史

2、媒体报道

3、获奖情况

4、重大事件

5、追记与补记内容

以下是海尔的文化手册内容: 海尔集团(概述)海尔是海 发展篇

1)海尔战略发展的三个阶段 2)海尔发展的历程

3)三个方向的转移 管理篇

1)海尔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2)海尔管理理念 3)海尔管理模式(1)OEC管理法(2)一个核心(3)三个基本原则(4)PDCA

管理提示1.80/20原则素:5W3H1S2 4.6S 理念篇

1)我们的企业文化 2)我们的海尔精神 3)我们的海尔作风 4)我们的海尔理念 4.1生存理念 4.2用人理念 4.3质量理念

4.4营销理念

4.5竞争理念

4.6市场理念

4.7售后服务理念

问题解决三步法九个控制要 2.34.8出口理念

4.9资本运营理念

4.10海尔技术改造理念

4.11技术创新理念 4.12职能工作服务理念 5)我们对市场的两条原则 5.1紧盯市场创美誉 5.2绝不对市场说“不” 6)我们的创新观念 6.1源头论

6.2资源论·整合力 6.3市场链 6.4 SST 6.5零距离销售 6.6美誉度 6.7吃“休克鱼” 7)我们的形象用语 7.1形象用语 7.2标准字体

7.3各类产品形象用语 7.4海尔中英文标准字体 8)我们的形象识别标志 9)我们的吉祥物

10)时刻提醒 11)问题警示录 12)思想警示录 13)我们的个人修养 14)我们的思想政治原则 15)我们的思路 16)我们的运行模式

4、企业文化内部传播

企业文化内部传播是极为重要企业文化实施活动,着眼于全体成员对企业文化的了解、领悟到实践。主要的传播工具有四种:

4.1企业文化培训

管理层培训 开展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示范作用,如何把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相结合的观念和技能的培训

文化管理人员培训 对具体企业文化职能部门的人员,培训主要涉及建设企业文化的技术和技能等方面的

员工培训 教育训练 如宏基公司在它的“新近人员训练”、“新任主管人员训练”等培训项目中,安排了“企业文化”课程,由宏基的高层领导向受训人员传播宏基的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

反复诵读和领会 如松下公司相信把公司的使命、精神和文化,让职工反复诵读和领会,是铭记在心的有效方法。所以 每天上午8时,松下遍布日本的87000名员工同时诵读松下七条精神,一起唱公司歌

演讲与报告 如松下公司的所有工作团体成员,每一个人每隔1个月至少要在他所属的团体中,进行10分钟的演讲,说明公司的精神和公司与社会的关系

自我教育 如松下公司成立了研究俱乐部、学习俱乐部、读书会、领导会等业余学习组织,在空余时间自我反省,自觉学习

4.2企业文化网络

正式的提案

书面形式提出对公司各方面的改善建议,全面参与公司管理

非正式的沟通

保密的双向沟通渠道,可以对真实的问题进行评论、建议或投诉

问题解决 定期召开的座谈会,问题会在当场得到答复,限定期限内对有关问题的处理结果予以反馈

情况通报 召开高级管理人员与员工沟通对话会,向广大员工代表介绍公司经营状况、重大政策等,并由总裁、人力资源总监等回答员工代表的各种问题

内刊与公告

企业月刊、布告栏、公告、函件、意见箱可以使员工及时了解公司的大事动态和丰富员工的工作生活 4.3企业文化仪式与庆典

仪式是一种重复出现的活动,活动目的在于彰显组织重要的价值观、最重要的目标、最重要的人等

关于产品的仪式

如每年正月松下都要隆重举行新产品的出厂庆祝仪式。这一天职工身着印有公司名称字样的衣服大清早来到集合地点,在松下向全体职工发表热情的演讲后,职工分乘各自分派的卡车满载着新出厂的产品分赴各地有交易关系的商店,公司职工拱手祝愿该店繁荣,最后职工返回公司,举杯庆祝新产品出厂活动的结束

关于人的仪式 如松下由人事部门掌握开始进行公司的“入社”教育,首先要郑重其事地诵读、背诵松下宗旨、松下精神,学习公司创办人松下幸之助的“语录”,学唱松下公司之歌,参加公司创业史“展览”

关于工作的仪式

如在宏基公司,上下班不打卡,无佣金业务,出国不需立保证服务契约

庆典活动 如宏基每年都召开一次盛大的表彰大会和联欢会,如果突破业绩,还要举办狂欢会 4.4企业文化故事与人物

故事

很多组织都有一些广为流传的故事,而且通常与组织创始人,打破规定、从无到有的成功及组织挣扎努力有关。这些故事不仅把组织的过去及现在连接起来,还可以让人明了目前事态的来龙去脉。大多数的故事都是自然发生而流传的,但有些组织却是刻意地将其纳入管理,好让其成为学习文化的教具,如海尔

语言

组织结构设计 篇3

关键词:人防结构设计 抗震结构设计

甲类人防地下室应能承受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和核武器爆炸动荷载的分别作用,乙类人防地下室应能承受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的作用,人防地下室一般也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时需要能承受地震动荷载及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人防结构设计与抗震结构设计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1 荷载

两者均为动荷载,设计时均按一次作用考虑,荷载作用时间都很短。人防荷载具有量值大、作用时间短且不断衰减等特点。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主要考虑抵抗空气冲击波,因此人防荷载对结构构件外表面的是直接作用,其动荷载直接作用于构件,其作用为外力;而地震动荷载则是由于地震时地面运动引起的动态作用,是间接的作用。抗震区的建筑物均会承受地震作用。由于核爆动荷载是偶然性荷载,钢筋混凝土构件又允许开裂,因此比之静荷载作用下构件的安全度可适当降低。在核爆动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有较大提高,同时安全系数也可取较低,在这种瞬间荷载作用下,一般不会产生因地基失效引起结构破坏,因此基础计算一般可以不考虑人防荷载,但一些建筑需要考虑地震作用效应。

《人防规范》将人防荷载简化成等效静荷载,它只代表作用效果的等效,等效静荷载并不是实际作用的力,但它方便了设计计算可以用静力分析的模式进行内力计算;设计时等效静荷载的大小的确定主要与设防抗力等级有关。人防荷载的分项系数=1,原因是偶然性荷载不乘分项系数;人防结构可靠度要求比工民建结构低。

地震作用大小与筑物所处的场地条件及土质情况、及建筑物自振周期、振型、阻尼及抗震设防烈度有关。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条件确定不同的抗震等级。

2 设计理念

抗震设计方法通常为“三水准、二阶段”的设计方法,设防目标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为实现设防目标取小震下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弹性下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截面承载力验算。第二阶段是大震下的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并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在人防动荷载作用下,防空地下室结构动力分析采用等效静荷载法,即将动力作用下求内力问题转化成静力作用下求内力问题,防空地下室结构的内力可按一般静力结构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并可采用静力计算手册和相应图表来计算内力。

由于在动荷载作用下,结构构件振型与相应静荷载作用下挠曲线很相近,且动荷载作用下结构构件的破坏规律与相应静荷载作用下破坏规律基本一致,所以在动力分析时,可将结构构件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用动力系数乘以动荷载峰值得到等效静荷载,这时结构构件在等效静荷载作用下的各项内力就是动荷载作用下相应内力的最大值。按等效静荷载分析计算的模式代替动力分析,给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带来很大方便。采用等效静荷载分析时,为满足抗力要求,结构材料参数应乘以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最后结构构件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极限用允许延性比[β]来控制。按允许延性比进行弹塑性工作阶段的防空地下室,即可认为满足防护和密闭要求。

3 设计原则

人防设计与抗震结构设计的设计原则一样:

3.1 脆性破坏的构件安全储备小,延性破坏的构件安全储备大,因此结构应尽可能有足够的延性,避免脆性破坏,钢筋砼结构构件均应采取“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

3.2 各结构构件抗力相协调的原则,避免出现薄弱部位。防空地下室的结构,应充分考虑各部位作用荷载值不同,破坏形态不同以及安全储备不同等因素,保证在规定的动荷载作用下,结构各部位(如出入口和主体结构)都能正常地工作,防止由于存在个别薄弱环节致使整个结构抗力明显降低。如果某个部位失效,将导致整个人防区失效。同样抗震设计也十分强调避免出现薄弱环节(如薄弱层,软弱层等),因为大震时薄弱层或软弱层出失效将导致建筑物倒塌,产生严重后果。

4 提高延性的设计构造措施

4.1 核武器与常规武器爆炸均属于偶然性荷载,具有量值大,作用时间短且不断衰减的特点,结构构件承受动荷载时已经处于弹塑性工作阶段,因此,结构构件具有较大的延性,对吸收动能,抵抗动荷载是十分有利的。人防结构设计时,构造上应采取“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杆件”的设计原则。如可充分利用受弯构件和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变形吸收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的能量,以减轻支座截面的抗剪与柱子抗压的负担,确保结构在屈服前不出现剪切破坏和屈服后有足够的延性,最终形成塑性破坏,提高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又如受弯构件应双面配筋,对承受动荷载作用下可能的回弹和防止在大挠度情况下构件坍塌十分重要。

4.2 对梁、柱剪跨比和梁、柱剪压比及柱轴压比都需限制在合理范围内,规范中也有一定的规定。在塑性铰区需配置足够的箍筋,可约束核心混凝土,显著提高塑性铰区混凝土的极限应变值,提高抗压强度,防止斜裂缝的开展,从而可充分发挥塑性铰的变形和耗能能力,提高梁、柱的延性;而且钢箍作为纵向钢筋的侧向支承,阻止纵筋压屈,使纵筋充分发挥抗压强度。为了避免地震作用下框架柱过早地进入屈服阶段,增大屈服时柱的变形能力,提高柱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过小。

4.3 强节点弱构件”设计原则。由于节点区的受力状况非常复杂,所以在结构设计时只有保证各节点不出现脆性剪切破坏,才能使梁、柱充分发挥其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即在梁、柱塑性铰顺序出现完成之前,节点区不能过早破坏。

4.4 强柱弱梁。较合理的框架破坏机制应是梁比柱的塑性屈服尽可能早发生和多发生,底层柱柱根的塑性铰较晚形成,各层柱子的屈服顺序应错开,不要集中在某一层。这种破坏机制的框架,就是强柱弱梁型框架。

4.5 强剪弱弯。适筋梁或大偏压柱,在截面破坏时可以达到较好的延性,可以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使内力重分布得以充分发展;而钢筋混凝土梁柱在受到较大剪力时,往往呈现脆性破坏。所以在进行框架梁、柱设计时,应使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大于其受弯承载力,使构件发生延性较好的弯曲破坏,避免发生延性较差的剪切破坏,而且保证构件在塑性铰出现之后也不过早剪坏,这就是“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它实际上是控制构件的破坏形态。

这些都可以提高结构构件的延性上述这些措施人防设计抗震设计的原则是一致的。

组织结构设计 篇4

关键词: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结构措施,经验

1 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概念设计不仅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 也是工程建设中体现先进思想的关键所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大部分的结构工程师仅仅依赖于设计手册与计算机设计, 致使其设计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 不能够与时俱进且拒绝采纳新技术。虽然计算机的发展给工程的设计带来了很多便利, 但是其计算结构与出现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发生冲突,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建筑结构设计都能够通过计算机完成。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不能只依赖于规范手册, 应该把自身的结构设计概念与实践相结合, 使设计成果趋于创新完善。

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主要是因为计算理论与结构设计理论中有很多的不完善之处, 这就造成了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与计算结果存在很大的偏差, 所以, 就需要借助于建筑结构措施与概念设计来弥补结构设计。概念设计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方案设计环节, 计算机不能满足初步设计过程, 需要结构工程师在结合自身掌握的概念基础之上, 选择合适的方案, 所以, 这就对结构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能够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结构概念, 在实践中能有意识的灵活运用。

2 协同工作与结构体系

协同工作的概念广泛存在于建筑结构设计中, 而它一般主要应用于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之中, 不管是哪一种工业产品, 我们不仅希望它的某些零部件能够完好无损, 而且能够达到自己的设计寿命 (功能、负荷) 。在建筑结构设计领域内, 协同工作指的是建筑工程中的每一个部件都能物尽其用, 充分与其他部分的零件相互结合、共同工作。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一方面要使零部件之间所受的荷载力大致等同, 切勿存在受力不均的现象, 另一方面也要求零部件之间的使用寿命期限不能过于悬殊。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关系是结构协调工作的表现点, 要注意上部结构与基础是一个完善的有机统一主体, 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对砖体结构而言, 上部结构与基础要必须借助于构造柱与圈梁连接为统一的整体, 如果单方面的凭借基础刚度进行抵抗非均匀沉降, 那么构造柱设置与圈梁都要紧密围绕这个中心。

当前, 我国有一部分已建的建筑物在其四个角设置了大型的钢管柱, 如图1所示的巨型钢管柱, 1为方钢管柱, 2为方钢管梁1, 3为方钢管梁2, 4为加劲板, 5为加劲肋, 6为方钢管柱底板。这种巨型钢管柱的构造都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增强了抗变形能力与角柱的强度。柱轴压比的限值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是阻碍结构工程师的世纪星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建筑高度的增加, 结构下部柱截面也随之增加, 但是其纵向钢筋为构造配筋且其截面并不会减少。所以实际上, 柱的塑性变形能力可以通过柱的轴压比大小反映出来, 结构的延性受到构件的变形能力制约。

3 协同工作与材料利用率

协同工作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原材料的充分利用。通常来说, 材料利用率与该结构的协同工作程度成正比, 但是如果从优化设计的角度来讲, 结构性能好的方案其材料利用率不一定就高。为了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建筑结构设计在做优秀建筑的同时也应该降低节约成本, 这就给建筑设计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力求充分利用材料, 这从梁类构件的演变可以看出来。图2为某建筑的矩形截面梁, 矩形截面梁是较为普通的受弯构件, 相比于其他的材料, 其材料利用率比较低。主要有两个原因: (1) 接近中和轴的材料应力水平比较低; (2) 梁的弯矩沿梁长是不断变化的。用结构概念分析探究这种梁的受力特点, 主要是由于梁截面存在应变梯度, 材料利用率只有在构建是轴心受力时才有增大的可能性, 所以平面桁架就产生了, 桁架下弦对应于受拉钢筋, 而上弦相应于梁的受压边。规则桁架中腹杆受力 (拉、压) 与梁中主拉、压应力的方向是相同的。所以根据上述分析, 为了使得桁架的弦杆受力均匀, 也可以把桁架设计成与弯炬图相似的形状。

在当前的建筑结构设计中较为广泛使用的就是把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相互借长补短而构成的一种新型结构。特别是钢管混凝土, 更好的把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更完美的有机结合起来, 这是对建筑结构材料的又一大冲击与创新。如图3所示, 可以看出核心混凝土对钢管壁的稳固提供了合理有效的牢固支撑, 而且核心混凝土借助于钢管的约束, 使得其自身更加的具有变形能力与高强度。核心混凝土与钢管二者加起来的承载力之和远远小于钢管混凝土的极限承载力。它的出现对结构抗震的延性设计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总而言之, 从事建筑设计的相关专业人员要在整体工作中坚持协同工作原则。把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持续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推陈出新, 认识到概念设计对建筑行业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4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

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专业人员在透彻了解上述规则外, 还应该在熟悉当地的建筑结构材料的构成、货源产地等情况、具体的建筑结构造价以及本地的习惯性建筑做法。在此基础之上, 深入地掌握以下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首先是关于建筑结构的荷载细则条例规定, 其次就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以及相关的建筑结构抗震规范等等, 进而设计出合理的结构体系。

5 重点注意或设计原则

5.1 框架结构中的电梯井壁宜采用粘土砖砌筑, 但不能用砖墙承重

(1)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以及结构措施中, 在进行抗震验算的时候要着重注意场地土类别。如果要增强改善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需要在8度超过5层有条件时最大化的加剪力墙。也应该把建筑结构框架设计为双向梁柱刚接体系, 也可以使部分的框架梁架设在另一框架梁上。 (2) 出屋面的楼电梯间不得采用砖混建筑结构。接着, 对于一些因素致使的梁或者过梁等截面比较大的情况下, 应该验算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3) 框架柱、梁的混凝土等级应该相差一级。

5.2 抗震验算时不同的楼盖及布局及整体性决定了采用刚性、刚柔、柔性理论计算

建筑框架结构在进行砌筑时, 应该采用每层的梁承托每层的墙体重量。因为建筑结构电梯间位置比较偏僻, 层高相对较高时应该在门洞上方位置置加圈梁而且需要在梯井四角加构造柱。一方面, 柱子轴压比应该满足规范要求而且应该按照偏拉构件设计, 把过街楼处的梁上筋通长, 另一方面, 建筑结构长度应该符合伸缩缝的事项要求,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改善保温及加后浇带、铺设架空层、增大配筋率等措施。最后, 梁的自身重量在使用井子梁时大于板子重。电线管集中于穿板处, 其应该竖向穿梁处且应该检验梁的抗剪强度。

6 结束语

本文在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基础之上, 对其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突出了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概念设计及具体结构措施的重要性。在概念设计日益重要的今天, 要求从事建筑结构的工程师能够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对自己的建筑设计进行深刻的反思, 做到精益求精, 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现伟, 奚志鹏, 朱蔚惠.刍议当前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20) :150~151.

[2]周文勇, 郭玉阳, 纪荣阳.浅谈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5) :98~99.

组织变革组织结构设计案例分析 篇5

企业组织架构调整是一项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工作,对于企业组织架构调整的一般原理和原则,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某一具体企业来说,如何运用这些原理和原则?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以设计出适合自己企业的组织架构?在组织架构调整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以保证组织架构的顺利运作?以下我们帮助某制造企业客户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的案例:

背景:

位于内地的某机械公司是一家传统国有企业,公司的规模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由于经营不善,2000年公司被迫进行了破产重组,任命了王总担任新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总上任后一方面加强了公司的市场营销工作,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一些适应市场的内部管理改革,经营状况逐渐好转。2002年,公司顺利实现赢利,并取得了较快发展速度,到2004年底,公司员工1800多人,年销售额5亿多元,利润3600万元。

随着公司的发展,王总意识到一方面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外资企业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使得公司的技术优势荡然无存,反而变成了劣势;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整个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的需求也必将大量增加,公司同时又面临着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在内部管理方面,公司虽然经过了资产重组和减员整顿,但由于公司的组织架构没有进行大的调整,也没有进行科学的定岗定编,因此仍然存在着机构林立、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情况,加上员工绝大部分还是原来留下来的,员工观念普遍跟不上企业发展要求。

根据对公司情况的分析,王总决定从内部管理抓起,首先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考虑到公司内部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而组织架构的调整又涉及到复杂的人事变动和利益调整,公司决定聘请专业顾问来指导进行。2005年初,公司聘请柏明顿公司咨询顾问进行该项目的咨询,对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调整。

如何做好组织管理诊断

由于某机械公司的总经理只是根据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认为需要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但对于调整的方向、应该如何进行调整、调整的幅度应该有多大,却不是很清晰,所以我们首先对该公司进行了组织诊断。

1.全面掌握经营与管理现状

我们用了四周的时间,以访谈、查阅资料、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机械公司的经营环境、战略、技术特点、规模、发展阶段和人力资源状况等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公司存在如下情况:

1.1企业外部环境

如前所述,公司面临的环境是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市场需求在进一步扩大,作为国内该行业的市场领导者,利用技术、质量和规模方面的优势,有可能抓住机遇,获得较快发展;另一方面,同行业一些大型的国外公司由于非常看好国内市场,纷纷进入中国,他们拥有技术、资金、管理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使公司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国际企业相比,公司在成本、市场和售后服务方面,目前也有一定的优势。)

1.2企业战略

短期战略是利用成本、技术和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扩大地域市场和增加销售额,扩大企业规模;长期战略是提高产品研发能力,生产更多的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推向市场,以巩固国内市场,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1.3产品技术特点

公司的产品具有单品价值高、小批量生产、生产周期长、客户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程度高;生产工序多、工艺技术复杂、对工人的技能要求高;生产设备投资大等特点。

1.4公司规模

从规模和发展阶段来说,公司目前正处于一个扩大规模增长的阶段。

1.5人力资源状况

目前公司拥有一批技术、生产和管理人才,基本能满足生产需要,其中有一批技术熟练的生产工人,更是其他同业公司不具备的人才优势。但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加上地处内陆,优秀人才流失、人才观念落后等原因,公司现有的研发人才、销售人才和中高层管理人才无法满足公司的战略发展需要。

2.发现存在的关键问题

根据对公司情况的了解,以及与相关人员的求证,我们对公司现有的组织架构(见图一)进行了诊断分析,认为现有架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图一 : 某机械公司原有组织架构图

2.1公司的行政系统机构庞大,还存在传统的“企业办社会”的情况,不符合目标中心原则,使得公司高层领导花大量时间在非企业管理的职能上;

2.2公司的党委系统和行政系统部门过多,具体职能过少,存在严重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情况

2.3公司的党委系统与企业管理系统存在着双道命令系统,不符合指挥统一原则,两个系统之间存在职能不清的情况,经常出现“扯皮”现象

2.4公司的销售系统由于管理费用较大,且实现了和其它系统不一样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所以员工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感,表现在工作上,是系统之间配合较差,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情况较多。另外由于很多销售问题的决策所要求的时效性强,而相关的决策往往要等到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才能做出,因而经常因决策效率低而影响市场反应速度。

2.5在生产系统,公司目前的产品客户返修率和零件返修率(从装配车间往前一工序的返修比例)都比较高。经过了解,一是因为公司除了OQC是专职人员外,IQC和IPQC都是由采购人员、车间技术人员或工人兼职承担的,因此很多的品质检验职能没有得到执行;二是公司没有专职的QC工程师,而产品本身的技术特点又决定了,要有比较好的QC工程体系,才能保证公司的产品质量。

2.6在现有的架构中,采购职能是由计划物控部下面的采购科来承担,由于产品特点决定了采购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专业性,加上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现有的采购物品的质量、及时交货率、采购成本的控制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无法满足产品生产的要求。

2.7在生产系统中,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由于公司的工艺部与生产部的车间技术员都有承担现场工艺技术服务的职能,在工作中经常出现互相推诿和指责的问题,而由于两个部门分属不同的系统,工作协调也比困难。

2.8公司的研发系统实行了研发项目管理制,将研发技术人员划分为几个研发部,在职能方面没有分工,都可以参加竞标的形式,获得独立承担公司研发项目的机会。但由于在项目管理方面执行能力较差,另外公司研发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导致:一实际工作中仍然还是由上级领导来指定项目承担者;二各研发部之间对立情绪较大,在项目配合方面更是无法做好;三由于有的研发部门没有项目可做,严重影响了部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四由于每一个研发部都是由不同专业的人才组成的,部门内部人员相互之间无法进行技术交流,更无法进行技术人才的培养。

2.9公司各部门存在着大量的副职岗位和秘书岗位,部门领导基本上都是“脱产干部”

如何提出改善对策

1.根据我们对公司的诊断,我们出具了详细的《组织诊断报告》递交给公司领导层,并就报告内容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修改,最终取得了一致意见。

2.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公司的组织架构调整方案,主要思路如下:(见图二)

图二 : 某机械公司调整后组织架构图

2.1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确定企业基本职能为研发、制造与销售三大职能,将企业现有的附属学校、医院、食堂和保安管理等非基本职能从公司剥离出来,组成单独的子公司—后勤服务公司,直接由董事会领导。既有助于公司的基本职能的执行,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又能促进后勤服务职能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和人员精简等。

2.2将原来的党委系统与行政系统进行整合,原有的党委系统主要以矩阵制结构的架构形式存在,由各级人员兼任党内各种职务,日常办事机构统一整合到党务办公室,这样保证了指挥的统一性,又保证了工作量的均衡。

2.3根据销售系统存在的问题,需要提高决策效率和独立性,改变其他系统在薪酬上的不公平感,因此将原销售系统独立组建销售公司,将财务权力下放,对销售公司进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由董事会直接管理和考核。

2.4针对产品质量问题较多的情况,为了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意识,将质量部从生产系统中独立出来,设立质量总监领导下的独立品管系统。

2.5为了加强采购管理,将采购职能从生产部独立出来,提高组织层级,成立采购部,直接受制造总监领导。

2.6由于车间生产对工艺技术现场服务要求较高,将原来的工艺部从技术系统划到生产系统,与设备部合并成为工艺设备部,同时将各车间的技术服务人员也统一整合到工艺生产部来,由工艺部全权负责车间技术服务。这样既改变了过去职能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又有利于各制造车间集中精力进行生产调度和管理,促进了制造车间职能的专业化和单一化。

2.7根据研发部存在的问题情况,采用矩阵制架构形式,将各研发部合并成一个部,下设按专业分工的几个研究室。这样在研发职能上是用项目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项目管理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在日常管理上则以专业研究室方式进行,有利于技术交流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如何实施改善对策

我们首先对公司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了组织设计原理和操作方法的培训,然后将初步架构设计方案、包括初步的中高层人员的调整和调配等内容与公司领导层反复沟通和修改,形成一致意见后,再扩大到中层以上干的讨论,以求证其可行性。

1.充分讨论新架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1.1按照新的组织架构进行中层以上人员的确定和人事调整 1.2对各部门职能进行描述

1.3与拟定的新的部门负责人进行部门职能的讨论 1.4进行公司各主要工作流程的整改和讨论

1.5确定各部门职能文件,并按新的职能与原承担部门进行交接

2.定岗定编与人员到位

2.1确定各部门内部分工和工作流程

2.2按照工作流程、权限划分等内容进行各部门的岗位设置 2.3确定各岗位人员编制 2.4各岗位人事调整和人员到位

2.5对各岗位工作进行工作分析,编制岗位说明书,讨论确定各岗位说明书

3.规范整改和人员培训

在各岗位人员到位后,组织架构调整已经基本到位,但还有两项必须进行的工作:一由于架构调整和流程的改变,需要对过去的组织制度规范进行重新修订,因为有不少的制度都起了变化,有的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二由于有许多人员是到新的岗位工作,或者增加了新的工作职能,所以有必要让他们接受相关的岗位技能和适应性培训。

4.试运行与修订

接下来,公司进入了三个月以上的试运行阶段,主要是看:一企业各主要职能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二各种工作业务流程是否顺畅有序;三工作效率是否有所改善;四原有的主要组织问题是否有所改善;五决策的效率和权限的分配是否合理;六协调、监控是否到位等方面

来判定组织架构调设计和调整是否合理,必要时及时对组织架构作出修正。

5.特别提出新架构运行注意事项

5.1组织架构的调整,实质也是组织架构的重新设计过程,甚至比新办企业的架构设计更复杂,所以最好能由相关的专业顾问或公司参与指导。

5.2要灵活运用组织设计原则,不要生搬硬套地设计出所谓最新型组织架构,那无疑是画地为牢。只有对公司情况详尽了解之后,结合公司现有资源状况,适应企业的本身特点和一些良好的传统习惯设计出来的架构,才是适合于组织的架构。

5.3要重视解决原有组织架构下企业的各系统的主要问题,思考这些问题与架构的关联度,有些问题尽管不是因为组织架构设置的不合理产生的,但组织架构的调整会有助于发现这些问题,加上同时进行的流程和规范整改等措施,能促进这些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5.4组织架构的设计应该和职能重组、流程和规范整改、权限划分、人员岗位调整、岗位培训、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调整等行为相结合,才能确保组织架构调整到位并有效运行,否则有可能引起一些冲突,或者产生这种组织架构不适合本企业的判定。

5.5在组织架构调整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好企业内部各级人员之间的充分沟通,同时要做好各阶段舆论宣传,为人员调岗和精简机构作好准备。当然也不能拖得太久,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架构是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只要经过利弊分析,确认利大于弊,就应努力排除架构调整过程中的阻力,大胆地进行尝试。

5.6新设计的架构要有一定的张力和可调整性,也就是既要考虑短期的战略目标规模,又要考虑不远的将来的企业规模和战略。比如对于一个企业销售额快速增长的企业,则在销售服务部门的人员编制部门设置方面就要有预见性地考虑,不能因精简人员,而让熟悉公司业务的销售人才离职了,在很短时间内却又要补充相关人员。

5.7组织架构的调整,也是一次很好的观念转变的时机。一方面顾问师会在项目进行的各阶段对公司进行导入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全员对调整过程的参与,往往能改变和提高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对企业战略的理解、对部门协调的重要性的理解等方面的观念。

组织结构设计 篇6

关键词:结构设计;优化方法

1关于理念的介绍

在房屋的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灵活的运用理论知识。由于不同地区的审美角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考虑到房屋的美观与实用性的同时,还要再结合建筑学的理论来进行设计。而房屋工程的结构与优化设计是建筑学理论的两大部分。其中,内部结构细小部分、顶部的优化设计等是房屋工程的结构优化设计所包括的几大方面。在房屋的施工中,房屋设计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当中的,设计人员要时刻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以便不时之需。而且,对房屋的设计要根据房屋的特点来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要灵活运用设计理念,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设计任务。

设计方案的制定对于设计师的综合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他们必须要根据实际的工程特点来进行灵活的设计。首先,他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要调查建筑所在地的环境,然后再根据设计理念的原则性,例如从使用、美观的角度出发来制定相关的设计方案。在设计好了详细的方案后,紧接着要考虑的便是平面设计。而在这方面的设计中,主要是要把建筑物的对称感体现出来,例如质量与刚度要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这样才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有所帮助。而在建筑的過程中,为了节省不必要的浪费,要尽可能的不使用转换器,而且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在对建筑物进行竖向的布置时减少施工的步奏。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起到很好的作用。

2房屋建筑领域结构设计优化的重要性

高层建筑将会是我国未来房屋建设发展的重点项目。但如果想要最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要考虑到如何对资金进行有效的投入以及满足老百姓的实际需求。

作为设计方,首先要考虑的是建筑质量,之后才能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优化。首先,设计方案要与技术理念完美的进行结合,并做出系统化的分析,这样才能够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让房屋建筑拥有最大的经济收益。

而与传统的设计方式相比,建筑材料的性能优势能够通过结构设计优化很好的展现出来。与此同时,房屋结构的层次问题也能够通过结构设计优化得到很好的解决,也因此大大加强了房屋质量,从而让老百姓的居住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加强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不仅对于建筑质量、百姓生活带来帮助,同时也可以为企业赚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3设计过程

在建筑物设计的过程中,影响优化和美观的原因有很多,设计人员若想要全部都考虑到也是完全不现实的。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只要考虑能够影响建筑优化和美观的主要原因就可以了。只要掌握了这些因素,便可以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式来进行最理想的优化设计方案。此工作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设计师只需要考虑众多影响因素中能够最大程度的影响建筑设计优化与美观的那一部分。其次,为了能够让工作量减轻一些,设计师可以再从这些影响最大的参数里去除一些不重要的参数。紧接着在从众多数学模型中选出一个最为合适的与重要的参数进行结合,最终设计出优秀的建筑方案。不过这并不是工作的结束,设计师还应该要考虑关于尺寸以及裂缝宽度的约束条件问题,而对于这些要求的掌控上,设计师只需做到能够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就可以了。

有很多的条件与因素在影响着建筑的优化设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不过,设计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那些具有约束的条件排除掉,创建出没有约束条件的计算方法,而符合型法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设计师可以通过利用此方法,把设计方案存储到计算机的某一个特定的运算程序中,这样,便可以解决设计条件的受限问题了。

4建筑设计优化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在建筑领域里,优化设计是人们普遍议论的话题。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便成为了设计师的讨论重点。而设计师在进行房屋设计的时候,前提是要能够保证设计性能,这是一个设计师必须要遵守的条件。在对房屋的设计优化中,主要包括对旧房的改造、抗震设计等方面。不过在优化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人员一定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4.1 前期的参与

在一个建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资金投入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就要数对前期方案的选择。但是由于相关文件规定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前期方案不能参与进来,这就给工程在资金的投入上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再加上对合理性、可行性这些设计方案的基本要求上,设计人员也不是特别的重视,因此让施工的难度无形间增大了不少,同时让建筑资金也增加了很多。与此同时,建筑的安全性也随着不合理的前期建设方案而出现些许隐患。因此,我们从这些内容可以充分的了解到前期方案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是多么的重要。它不仅可以让工程建设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建设方案,以此增强建筑的质量,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4.2具体的细节得到不断的优化

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起初是没有参考数据和相关的资料的。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设计方法要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而且要懂得灵活的运用,这样才能设计出最好的房屋优化方案。而在对细节的处理上也要充分的掌握好。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遇到裂缝现象,或者面临选择哪种钢筋的问题时,要从节省资金以及建筑的安全性这两方面来考虑。

4.3地基的优化设计方案

在这方面,同样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设计方案。在设计人员进行地基优化设计方案之前,首先应该做的工作是要考察该地的地质情况,只有了解了地质,才能够对桩基的类型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也可以节省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但这些工作,都是要经过多次的实验比较后才能最终确定。

5 结构优化设计的应用

5.1 直觉优化

没有固定的设计方案和布局方式,即便是针对同一个项目,也能有无数的方案可供选择。因此,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资料和参数的不断变化,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相应的调整设计方案。而调整的依据主要来自于对设计理论的掌握程度,只有理论知识足够过硬,这样才能够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来完成设计任务。

5.2 概念设计

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想要解决突发事件,利用概念设计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把遭到损坏的建筑物的迫害程度降到最低点。所以在概念设计的制定上,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全面的了解在特定的环境下建筑物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而在这些问题里,最难以把控,同时破坏力度又最大的,就要数地震了。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要从建筑的抗震性性入手来制定相关的措施,同时淘汰掉起不到抗震作用的一些方法。而在建筑领域里,公认的有利于抗震的材料就是对称和刚,因此,要在建设中更多的加以利用。

6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也在不断的进步。而在建筑领域里,对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有利于提升房屋的质量和老百姓的居住安全,对于公司的经济利益也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因此此项工作要格外的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许强钢.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运用[J].城市建筑.2014(33)

[2]景毅.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4(27)

[3]谢春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体会[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6)

物流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 篇7

1 企业组织机构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按分工协作关系和领导关系结合而成的企业运作体系, 这一运作体系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组织机构。通常表现为企业内部的分工协作关系和领导隶属关系。

1.1 企业组织结构及设计理论

组织结构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组织结构理论将企业经营环境、企业的战略目标、组织结构、技术研发能力和现有水平、生产规模以及企业形象等问题结合在一起, 以系统研究的形式研究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组织运行的现实的和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 因此又称为大组织理论。

企业的组织结构理论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近代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个发展阶段。古典组织理论受马克思·韦伯、亨利·法约尔行政理论的影响, 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 近代组织理论则着重强调人的因素, 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 现代组织理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 这一理论跳出了近代组织结构设计中的行为科学理论, 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 吸收了古典组织理论、近代组织理论的有益成果, 同时强调应按照企业面临的内外部条件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 使现代组织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

1.2 组织设计理论在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中的意义

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是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 对企业的组织系统进行整体设计, 因此组织结构设计是企业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提前。

组织结构设计基本内容包括明确组织机构的部门划分和各部门的隶属关系、各个机构的相应职责、权限。根据组织结构设计研究的出发点不同, 将组织结构设计分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两大类。以研究组织的体制即权、责结构以及企业部门划分的形式、v0结构和现行管理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为静态的组织设计。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即研究上述基本内容, 还在此基础上加进了人的因素, 加进了组织结构设计, 以及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如协调、信息控制、绩效管理、激励制度、人员配备及培训等各种问题, 是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动态的研究, 现代组织设计理论属于动态组织设计理论。实践中在动态组织设计过程, 静态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内容往往占主导地位, 是组织设计的核心。

2 我国企业在组织结构变革实践中必须坚持的设计原则

2.1 任务与目标原则

从传统的角度来说,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 但时,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企业的存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

2.2 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

企业组织机构建立的基本内容首先是要明确组织机构的部门划分, 同时要明确各部门之间的隶属关系及相应的职责、权限。因此, 在组织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横向协调问题。

实践中, 人们往往是通过把职能性质相近或工作关系密切的部门归成一类部门, 形成相互独立的子系统, 然后分别由副总经理或副厂长、副部长的形式进行管理, 也有一些中小企业, 通过设立委员会或者通过营造协调的环境, 提高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念, 增加相互间的共同语言的形式实行系统管理。

2.3 实现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何为有效管理幅度是一个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问题, 通常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可供衡量, 因为它受职务性质, 人员素质、职能机构健全与否条件的影响。因此, 在进行组织设计时, 一定要关注有效管理幅度, 尽可能地把领导人的管理幅度控制在一定水平, 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经验告诉我们, 有效管理幅度是决定企业管理层次的一个基本因素, 而管理幅度的大小同管理层次的多少是呈反比的。

2.4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集权,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支笔”, 而分权呢, 自然就是指权力的分散即“分庭抗礼”, “一支笔”与“分庭抗礼”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都有其重要的意义和存在的基础, 当然也有相应的弊端, 因此, 在组织设计时, 既要有必要的权力集中, 又要有必要的权力分散, 两者不可偏废。

2.5 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中, 既要保证企业在外部环境和经营条件发生变化时, 能够继续有序地正常运转, 同时又要保证企业在运转过程中, 能够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变更, 这就要求组织结构设计要使组织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性, 以应对商场如战场的环境突变。

3 物流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更

现代企业建立和健全管理组织机构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精简、统一、自主、高效, 物流企业也是如此。

物流企业是一个典型的服务行业, 是商品流通过程的媒介, 因此, 从行业特征出发, 物流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应该划分为业务经营部门、职能管理部门和行政事务部门三大管理机构, 各机构的组织权限和隶属关系可以根据企业所从事的具体物流业务而有所不同。

3.1 物流组织结构设计

3.1.1 业务经营部门

物流企业的业务部门应该是按照企业所从事的物流行业而直接参加和负责组织的商品流通中的具体业务范围而设的相应的组织机构, 这些组织机构担负着从组织商品购进到商品销售的全部业务工作。在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中, 业务经营部门是组织机构的主体, 其机构的规模和分工程度直接影响着其他部门的机构设置。物流企业组织结构中的业务经营部门组织机构主要由设置若干个机构分别负责一类或几类商品从进到销的全部业务、按经营的商品类别分设业务经营机构、按经营过程的环节分设业务经营机构三种分工形式划分和设置。

3.1.2 职能管理机构

职能管理机构是指对与经营业务机构的活动有着直接联系的部门提供经营业务活动服务的管理工作的机构。做为物流企业, 必须设置担负着计划、指导、监督和调节职能, 包括计划统计、财务统计、劳动工资、价格、信息等的管理, 以及在专业技术上给予帮助的专门职能管理机构, 按经理的委托向经营业务机构布置工作, 负责收集、整理经营业务的信息, 是各级领导的参谋机构, 不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活动。

3.1.3 行政事务管理机构

行政事务管理机构与职能管理机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既不直接从事商品流通经营业务活动, 又不直接对经营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督, 只是提供相应的间接服务。行政事物机构, 主要是秘书、总务、教育、保卫等机构。它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权限是为经营和管理工作提供事物性服务, 人事管理, 安全保卫和法律咨询等。

3.2 物流企业组织机构的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是指从企业经理到基层工作人员之间体现领导隶属关系的管理环节, 即经营管理工作分为几级管理。组织机构的管理层次, 受到管理幅度的制约。物流企业组织机构的管理层次, 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而有所不同, 大中型的物流企业为三级管理, 即最高管理层、中间管理层、基层管理层三个层次;小型物流企业适宜两级管理, 即中间管理层和基层管理层两个层次。但无论是三级管理还是两级管理, 只要是设两个以上的层次, 就必须根据集权和分权, 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组织原则, 设立授权问题, 以保证集中统一指挥和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层和基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增强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向心力和创造力, 达到既有经营的高效益, 又有管理的高效率。

3.3 物流企业组织机构的管理形式

物流企业组织机构的管理形式, 是指企业的整个组织机构按部门划分和按层次划分组成纵横交错关系的组织管理形式, 它决定于企业规模、经营内容、企业人员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内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

3.3.1 直线制形式

直线制的特点是企业各级行政领导按照直线从上到下进行垂直领导, 不另设置专业职能机构。是早期的, 也是最简单的管理形式。在一些物流企业的具体操作业务流程中, 因这种管理形式机构层次少, 权力集中, 命令统一, 决策和执行迅速, 工作效率高而在经营规模小, 经营对象简单的小型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3.3.2 职能制形式

职能制形式指组织中每一位管理者对其直接下属有直接职权。组织中每一个人只能向一位直接上级报告, 管理者在其管辖的范围内, 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的职权。这种组织管理形式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职能机构专业管理的作用和专业管理人员的专长, 加强了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分工, 提倡内行领导, 达到管理工作的正确性和高效率。但又因其存在多头领导, 相互协调比较困难的缺点, 在实践中没能被多数企业采用。

3.3.3 直线职能制形式

直线职能制形式以直线制形式为基础将职能制形式结合在一起, 使各管理层的负责人能够进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 取直线制和职能制两种形式之长, 舍二者之短, 是一种较好的形式, 在实践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我国大中型物流企业大都采用这种形式。

3.3.4 事业部式组织机构形式

事业部式组织机构形式的优点是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独立经营、单独核算。是国外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机构模式。这种组织机构能够以事业部为基本单位, 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经营决策, 有利于集中进行决策和组织专业化生产, 提高效率。适宜于规模大、产品种类多、分布面广的企业。

3.3.5 矩阵式组织机构

矩阵式组织机构是按职能划分有垂直领导系统, 按项目划分有横向领导系统的, 因此矩阵式组织机构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这种组织机构从横向管理说有利于优化组合, 充分发挥各部门、各专业人员的优势, 达到纵向集中指挥与横向协调结合。但在管理过程中, 因小组成员容易产生临时观点, 出现问题难以解决, 给工作带来困难。所以, 矩阵式组织机构形式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上述是我国目前物流企业的主要组织结构设计形式, 但从国际角度和我国物流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来看法, 还有多维立体组织结构和虚拟组织结构形式。多维立体组织结构管理形式将直线职能制、矩阵制、事业部制和地区、时间结合为一体的复杂机构形态, 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服务于组织的总目标, 适用于多种产品开发、跨地区经营的跨国公司或跨地区公司;虚拟组织是相对传统的实体组织而言的非实体组织, 这种组织结构设计的理念是围绕核心能力,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 与全球企业进行互补、互利的合作, 以缩短“从观念到现金流”的周期, 避免因环境的剧烈变动给组织带来冲击。

摘要: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按分工协作关系和领导关系结合而成的企业运作体系, 这一体系就是通常所说的组织机构, 和谐的组织机构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管理, 实现企业竞争目标的基础。物流企业因其业务的特殊性, 在组织结构设计上具有其独特性。

关键词:企业,组织,物流,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黄福华编著.现代物流运作管理精要[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2.

[2]武云亮;企业物流组织创新的六大趋势[J].物流技术, 2002, (10) .

[3]何波, 何跃, 陈瑜.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4, (11) .

组织结构设计 篇8

1 钢结构的应用优势

钢结构的应用优势, 具体表现在:1钢结构自重轻, 布置灵活。相比其它建筑材料, 钢结构在同等跨度和负载情况下, 自重较轻 (约为钢筋混凝土屋架的1/3左右) , 且便于运输和吊装。钢结构的最大跨度可达48m左右, 且在梁高相同的前提下, 钢结构的开间可比混凝土结构的开间大55%左右, 布置更为灵活, 能够满足厂房建筑设计的大跨度要求。2钢结构拆、装简便, 工期短。钢结构机械化生产程度较高, 梁、屋架、柱等可由专业化金属构件厂生产, 质量安全、可靠。在现场组装时, 只需根据设计要求安装相关的螺栓和紧固件, 为房产施工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 同时也缩短了工期。

2 工业厂房的钢结构设计

2.1 防火设计方面

相比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更容易受温度变化影响, 防火能力较差。因此, 要加强对钢结构隔热和防火设计的重视, 确保工业厂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保证工业生产的稳定进行。相关设计人员应对工业厂房的火灾危险性类别进行明确区分和定义, 确定厂房的防火等级。同时, 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防火要求, 使用达到防火等级的钢构件, 最大限度避免火灾对钢结构的毁灭性影响。当前, 为提高钢构件的耐火极限, 通常以钢结构表面涂覆防火涂料的方式, 确保钢结构厂房的防火等级。除此之外, 设计人员还要多角度、全方位分析, 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比如合理设计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 以便厂房发生火灾时对人员的紧急疏散, 将火灾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2.2 防腐设计方面

钢结构的自身性质决定了其在大气中容易被氧化, 发生腐蚀, 潮湿的环境使其氧化加剧, 钢结构腐蚀更明显、更严重。钢结构腐蚀使得构件截面缩小, 表层局部产生锈坑, 受力时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使得钢结构的寿命明显缩短。设计人员要结合工业厂房的具体环境, 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和应对措施, 最大限度防止钢结构腐蚀情况的发生。当前, 我国钢结构防腐蚀主要通过在钢结构材料外面覆盖防锈防腐涂料来完成, 将氧气、水蒸气、氯离子等腐蚀因子与钢结构相隔离, 从而实现对钢结构的有效保护。在进行防腐材料涂刷时, 要针对不同部位的防锈防腐要求, 改变涂料的厚度。

2.3 抗震设计方面

抗震设计是工业厂房钢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 尤其是在地震多发的地带, 必须加强钢结构的防震设计, 切实提高钢结构厂房的抗震能力, 使厂房具备较高的抗震性和安全性。设计时, 钢结构的布置应均匀对称, 结构传力应明确有效, 以减少震动对厂房的破坏。同时, 应选择科学合理的连接方式, 确保屋架与屋面板, 屋架与柱子之间的连接可靠, 避免节点破坏。此外, 还应加强柱与墙的拉结, 通过适当的高宽比调整及减震方式, 最大限度提高厂房的抗震能力。

3 工业厂房钢结构施工时要注意的问题与措施

3.1 地脚螺栓的埋设

地脚螺栓的稳定与否关乎到钢结构工业厂房的稳定性, 它的精确度与否关系到钢结构定位, 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应该注意做好地脚螺栓工作, 将轴线位控制在两毫米左右, 标高为五毫米左右。在施工时, 可以将平面控制网的轴线投测到柱基础面上, 全部闭合, 保证螺栓的精度。

3.2 吊车梁系统的安装

进行吊车梁系统的安装时, 要按照规范, 从柱间的支撑跨进行安装, 可以在柱间支撑安装连接后构成稳定的空间钢度单元, 在对端部截面的吊车梁底部安装时可以调整垫板。当进行制动板和吊车梁的连接时, 可以先进行吹拧, 然后铺整。

3.3 构件的堆放

进行钢结构工厂厂房的建设时, 需要的构件很多, 占用的空间较大, 如果不合理地堆放, 就阻碍构件的安装使用和施工的正常进行, 甚至出现安全问题。可以将急需安装的构件照需要吊装的顺序进行直接堆放, 后使用的放在下面, 不急使用的放在外面, 进行存放的时候应该进行专人的管理, 并且做好供货清单的记录。

4 工业厂房钢结构施工时保障施工质量的措施

4.1 高强螺栓的安装

高强螺栓的安装包括两个步骤:首先, 构件初始就位时先用临时普通螺栓固定;校正之后, 再将普通螺栓替换成高强螺栓, 最终拧紧。在工业厂房中, 钢结构件间的连接绝大部分是通过高强螺栓实现的, 由此可见高强螺栓的安装在钢结构施工中的重要性。

对于高强螺栓日常的管理、使用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1高强螺栓日常的管理要保证连接板接触面的平整。若接触面不平整时, 可以根据接触面间间隙的大小酌情处理。例如, 间隙小于1.0mm可不处理;大于3.0mm时, 要加垫板, 并对垫板两面进行喷砂处理, 使安装的摩擦面处于干燥状态, 以满足摩擦系数的要求。应根据厂房中使用的位置, 领取相应规格、数量的高强螺栓, 尽量避免当天高强螺栓的剩余, 若有剩余, 要将高强螺栓放在包装箱内。2高强螺栓在安装时, 要轻装、轻卸, 利用光头撬棍及冲钉对正上下 (或前后) 连接板的螺孔, 使螺栓自由进入, 不能将螺栓强行穿入, 否则会损坏螺纹以及改变扭矩系数。

4.2 钢结构的安装校正

在立柱、梁安装完成后, 要及时进行安装校正。进行钢结构的安装校正时, 要考虑到风力、地形、日照等多种因素。在钢结构中, 每完成一个构件的安装后, 就要进行校正。若检查出现问题后, 要采用千斤顶进行校正, 校正完成后, 要及时进行加固。

4.3 安装过程中的焊接工艺

工业厂房钢结构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焊接工作, 但是由于施工中焊接环境条件复杂, 焊接的质量难以保证。为了确保钢结构的焊接质量, 要由相关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进行焊接, 以达到接焊缝的设计要求。根据焊接的相关规定, 立柱、屋架、梁等要采用一、二级焊缝, 不能有咬变、缺口、裂纹、焊瘤等缺陷。在焊接完成后, 要对焊缝进行一级行无损检测。

5 结语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厂房的建设, 高质量的工业厂房建设对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及工人的生活质量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钢结构设计以其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成为当前厂房设计中主要的设计方式。在进行钢结构设计时, 要综合考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以便保证厂房建设的顺利进行, 促进厂房建设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将奇.钢结构在工业厂房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 2015 (1) :113-115.

[2]罗辉.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分析[J].电子制作, 2015 (3) :260.

组织结构设计 篇9

关键词: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应用

在最近几年我国工业发展的形势来看, 因为国内外钢结构设计新技术以及新加工工艺不断出现, 强度较高的建材、耐腐蚀和高效防火的涂料的成功研制, 使得钢结构在当前建筑领域当中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轻钢结构和轻质、高强、抗震新能较高、工厂化加工与制造、施工周期短、装配化施工安装、外形美观以及节能环保等特性, 在当前工业厂房的生产和设计中替代了传统形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厂房, 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复合型彩色压缩钢板的快速发展, 标志着当前工业厂房的屋盖体系与厂房外围结构脱离传统形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型面板的时代已经到来, 这也为钢筋结构创造出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这也会有效的带动厂房设计的整体结构朝着便捷、环保的方向上发展。

1 钢结构设计的优劣势

1.1 钢结构开间较大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工业厂房的设计当中, 因为大多数的厂房设计的规模较大, 其中符合大跨度要求的钢结构就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应用, 钢结构实际最大的跨度最大可以达到48米, 和传统形式的混凝土结构相比, 在保证相同的梁高的前提下, 钢结构实际的开间要比混凝土大50%以上, 这也有效提升了布设柱网的灵活性。这种性能可以使钢结构可以达到300米以上的纵向温度区段长以及150米的横向温度区段长, 充分满足了工业厂房建设需要达到的不舍变形的相关规定。

1.2 钢结构的重量比较小

在工业厂房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 钢结构建筑相比传统的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具备质量较轻的优势性, 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地基所承载的压力。另外, 钢结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较低、建筑工艺较为繁琐的劣势性冷弯薄壁钢结构非常适用在住宅建设工程中, 因为防腐蚀高强冷轧镀锌钢板的制造的钢体结构很大程度提升了刚体在使用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抗腐蚀性, 这对延长轻钢结构的使用寿命起到了保障性作用。

1.3 可以有效的提升施工效率

制造厂商在制造工业厂房所用的钢结构部件, 通过高强度和机械化的生产使得所制造的金属构件的精准度和质量都得到了充分的保证。生产出来的钢结构部件需要从生产基地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 在进行组装工作中只需要将部件实施螺栓固定和其他的一些简单的加固操作即可, 这种方式很大程度降低了施工周期, 并且有效简化了施工的程序, 充分保证建筑质量、缩短了施工周期, 更有利于厂房提早建设完成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1.4 钢结构建筑存在的局限性

当前钢结构的防火性能偏低, 尽管当前钢结构的具备的优良性能得到了建筑行业中人们普遍的认可, 但是钢结构中存在的不足也需要得到人们充分重视。通常在钢结构厂房当中, 其中主体结构严重缺少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所具有的隔绝性能, 造成在发生火灾状况时没有一定的安全保障, 会带来较大生命财产威胁。同时钢结构也存在抗腐蚀性能较差的状况, 例如时间过长出现氧化的状况, 要是没有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就会引起更大面积的腐蚀状况, 导致钢结构强度严重下降。

2 钢结构在工业厂房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 施工概况

以某合金制造厂, 熔化浇铸主要集中在厂房内部, 因为工艺设计流程比较复杂, 室内温度非常高以及受到酸性气体的影响比较严重, 因此对此厂房的设计要求更加的严格, 造成厂房设计的复杂性。厂房第一层设计为平面矩形, 整体建筑面积大约为9400㎡, 长度为98m, 宽度为95m, 整体跨度为24m, 网架底标高度为11.9m, 檐口高度为15.5m。主跨内部设有1台16t/3.2t、一台20t/5t工作制桥式起重机, 轨顶高9m。

2.2 施工方案的确定

因为受到施工工艺以及流程配置要求的限制, 其中主厂房主要选用的是钢柱结构的网架结构, 顶部为正方四角锥焊接网架。中柱截面设定为H型钢结构并且用钢板进行焊制。厂房的周围设置为6m左右的抗风柱, 柱体用于垂直支撑, 在设备管道的外部进行布置。钢结构相互间的衔接采取的是摩擦性高强度螺栓, 充分保证了整体钢结构抗侧弯的强度和稳定性。

3 钢结构在工业厂房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钢结构设计需要注意防火设计

钢结构在工业厂房中的应用具备很多的优势, 但是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钢结构的防火性能较差, 在钢材部件受到100℃以上的高温时, 随着温度不断的上升, 钢材会出现抗拉强度降低的状况, 塑性不断变大, 在温度达到250℃的时候, 钢材的抗拉强度会有一定的提升, 但是塑性却有着较为明显的下降, 并且还会出现蓝脆的状况, 当温度超过250℃以上的时候, 钢结构会出现徐变的状况, 在达到500℃的时候钢材的强度会变得非常低, 严重的会出现垮塌的状况, 因此对钢结构的设计必须要注意防高温和防火性能。

在对钢结构设计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钢结构防火方式来对钢结构加以有效的保护, 也就是将钢结构的耐高温的极限提升到相关规定的范围之内, 防止钢结构在遇到特殊高温的时候出现垮塌的状况。当前对钢结构的防火设计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钢结构的表面涂上一层防火材料, 在处于高温环境下对钢结构加以有效的保护, 最大程度提升钢结构的防火性能。

3.2 钢结构设计需要注意防腐蚀设计

由于钢结构有的需要常年暴漏在大气环境当中, 进而就很容易受到空气腐蚀作用, 当钢结构厂房中的一些腐蚀性物质或者是钢结构长时间处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 钢结构出现腐蚀的状况就会更加的明显。钢结构腐蚀不但会造成钢结构整体截面的缩减, 同时还会出现钢结构表层产生大量的绣坑, 造成钢结构的破坏。为了有效防止刚体结构出现腐蚀的状况, 最长用的方式就是在刚体表面涂防腐蚀剂作为防腐层, 这种防腐层具有良好的致密性、疏水性以及电阻较大和附着力较强的有点, 可以有效的隔绝大气中的水蒸气、氯离子等腐蚀作用, 从而起到了保护钢结构的作用。

4 结束语

通过对工业厂房结构设计中钢结构设计的应用的分析和研究, 可以看到国内外钢结构设计新技术以及新加工工艺不断出现, 强度较高的建材、耐腐蚀和高效防火的涂料的成功研制, 使得钢结构在当前建筑领域当中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轻钢结构和轻质、高强、抗震新能较高、工厂化加工与制造以及节能环保等特性, 在当前工业厂房的生产和设计中替代了传统形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厂房, 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复合型压缩钢板的快速发展, 标志着当前工业厂房的屋盖体系与厂房外围结构脱离传统形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型面板的时代已经到来, 这也为钢筋结构创造出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这也会有效的带动厂房设计的整体结构朝着便捷、环保的方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才洪艳.钢结构在工业厂房设计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3, 06:239-240.

[2]辛晓山.钢结构框架体系在工业厂房中的应用以及最优方案设计[J].价值工程, 2011, 28:112.

[3]黄带好.工业厂房设计中轻型钢结构的应用[J].硅谷, 2011, 10:88.

[4]杨苏, 郭晨, 杨星.浅谈钢结构在工业厂房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 2013, 22:13.

组织结构设计 篇10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结构措施

1 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在现今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计算理论仍然还在一个逐步完善的阶段,其应用也是基于一系列假定和简化的前提条件,而这些条件同实际常常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造成了结构设计中不可计算性的存在,或者计算结果与实际存在偏差。这时,就需要设计人员采用概念设计的理念来弥补这些不足,指导结构设计,完成一个优秀的设计成果。所谓概念设计,就是依靠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工程经验,从整体的结构概念角度出发对建筑结构所实施的定性设计,在宏观上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细部措施,体现的是设计者对整个结构体系的把控能力。具备清晰的概念和准确的定性,就能很快选择和确定最佳方案,同时也是施工图设计阶段判断计算机计算结果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在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结构计算程序大量出现并应用于生产中,在给结构设计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使得部分入行不久的结构设计人员过于依赖电算,忽略了结构概念的重要性。他们只是将建筑图原搬硬套输入计算模型,算出结果满足规范,进而完成结构图纸,认为一个设计任务就结束了,但如果仔细推敲,也许之前的设计并不是经济合理的,甚至局部环节的安全性也可能有问题。在遇到有一定复杂性的工程设计时,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结构工程师的参与是十分必要的。在此阶段,需要结构工程师对结构体系有总体的认识和布局,对结构受力和变形特性的整体概念有一定的判断力。对于电算结果的合理性,一定要以工程力学原理和对结构概念的把握,仔细校核。比如,现浇梁板结构中间梁应是T形截面,但许多计算程序将其简化为矩形梁,使得梁的刚度减小很多,虽然有的程序可将梁的刚度乘以1.5至2.0的放大系数,通常对于多数中间梁,2.0也是偏小的值,这就造成电算时考虑的其对结构整体刚度的贡献减小,计算结果位移加大,与实际存在偏差。又如,电算结果显示结构构件的配筋率均不超限,虽然满足要求但并不是最优,出现过大或过小的配筋率就要考虑构件截面的选取是否合适,这会影响到工程的经济性。

概念不是经验的简单累计,概念设计处处体现的是一种先进的设计思想,优秀的概念设计能够在对结构设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带来较为可靠的经济预估,设计成果也将更加创新、完美。

2 结构设计主要措施

(1)建筑场地选择。场地选择对建筑抗震设计具有较大影响。地震造成建筑的破坏,除地震动直接引起结构破坏外,还有场地条件的原因,诸如: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和粉、砂土液化等。因此,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建筑场地,是减轻场地引起的地震灾害的第一道工序。合理选择建筑场地,可避免地震时因场地条件的原因造成建筑的破坏。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并不在危险地段上建设。对特殊场地条件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以确保地震安全。

(2)结构材料选择。采用符合抗震要求的高强度结构材料对结构抗震十分有利。混凝土强度,对保证构件塑性铰区发挥延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高强度混凝土亦可减小柱截面尺寸,从而减小自重和材料消耗,增加有效面积,满足建筑功能。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变形性能,直接影响结构构件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延性,采用高强钢筋可有效减少配筋量的同时提高结构的安全度。

(3)结构布置。规则性是结构概念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建筑布置对结构的规则性影响重大,抗震性能良好的建筑,需要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的互相配合。设计时应采用概念清晰、传力路径明确的结构布置,避免造成结构扭转、平面和立面的里出外进、竖向传力构件的间断等其他不规则。在1976年唐山地震中,L形平面和其他不规则平面的建筑物因扭转而破坏的很多;在1985年墨西哥城地震中,相当多的框架结构由于平面不规则、不对称而产生扭转破坏。震害表明,简单、对称的建筑在地震时较不容易破坏。合理的建筑形体和布置在抗震设计中是头等重要的,提倡平、立面简单对称。

(4)结构体系。对结构体系的把握在结构设计中是关键的。对于结构来说,影响的要素很多,无论是整体的涉及,还是具体的施工,抑或是施工材料、环境、经济以及技术性等,都需要进行全面地考虑。抗震结构体系的构成,其本身是由多个分体所组成的,并且确保各部分构件的整体效果,通过合理的搭配与协同,实现整体的结构抗震目标。在抗震结构构件的选择上,要确保其构件的抗震能力等多方面性能水平,结合施工的抗震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整体抗震结构具备较强的抗震防护效果,可以满足结构抗震的实际需求。

(5)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隔震和消能减震,是建筑结构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隔震技术属于抗震设计中的主动控制技术,设置隔震层可直接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从而满足特殊使用功能的要求。消能减震技术属于抗震设计中的被动控制技术,地震能量首先输入结构,然后由消能器吸收或消耗。

(6)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是解决复杂抗震问题的有效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分析结构方案在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场地条件或抗震设防标准等方面的特殊要求,确定合理的抗震性能目标,深入地计算分析和工程判断,找出结构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采取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从而实现抗震性能目标。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结构概念设计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于复杂结构进行科学地处理,并且在结构设计中,对于整体涉及进行不断地优化和控制,明确不合理方案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对整个涉及过程进行合理性与有效性地评价,从而确保整体结构性目标得到全面地落实,最终达到提高房屋安全性的目标,其设计工作的开展具有丰富内涵和不可忽视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同炎,S·D·斯多台斯伯利.结构概念和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朱炳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组织结构设计 篇11

【关键词】结构设计优化设计技术;房屋结构设计;应用

0.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土地的争夺必然导致了土地价格飞速上涨的结果。土地价格越来越高,无疑增加了地产开发商的开发成本。在加上人们对物质享受质量标准的日益提高,对自己居住的房屋的质量和装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给与建筑相关的各种产品的质量提出了一个新的标准。开发商们必须找到新的方式来制建造质量的建筑产品,满足人们的不断增长的高要求。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是最直接、最有小的方法和出路。在结构设计中优化设计技术,才能合理地利用和配置建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建筑效率,降低成本的必要手段。不但能够给商家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还能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成本预算是房屋建造的初始工作,结构的成本占据了建筑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要减少这一部分的开支,就必须对结构设计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优化与改造。降低建筑工程成本的预算,使建筑资源达到最优化的配置和利用。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改进优化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法。

1.结构设计优化方法

赏心悦目的建筑是建筑的美观与结构设计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结果。建筑结构设计追求适用、安全、经济、美观和便于施工五种效果,而建筑设计优化设计技术方法的应用不但满足了建筑美观、造型优美的要求又能使房屋结构安全、经济、合理,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经济适用"房。从建筑上分析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它主要体现在房屋工程分部结构的优化设计和房屋工程结构总体的优化设计量方面。

房屋工程分部结构优化设计包括:基础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屋盖系统方案的优化设计、围护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和结构细部设计的优化设计。对以上几个方面的优化设计还包括选型、布置、受力分析、造价分析等内容,在工程建设的实际操作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出发,根据房屋本身的特点和该工程自身的状况,从整体的最大利益出发,制定最优的结构设计方案。对房屋结构的设计工作,不仅要满足最优的设计目标,而且要使整个房屋平面的布局十分规则,减少刚度和质量中心之间的差别,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水平荷载对房屋的控制和改变。同时,为了不出现房屋的应力集合在一起的情况,在房屋机构设计工作中,应该尽量避免在房屋纵向空间使用转换层。

1.1结构优化设计模型

结构设计优化就是在各种影响变量中选择主要参数,并建立函数模型,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得出最优解。结构总体的优化建立模型的大致步骤如下:首先是设计变量的合理选择。通常的设计变量选择对设计要求影响较大的参数,将所涉及的参数按照各自的重要性区分,将对变化影响不大的参数定为预定参数,通过这种方法可减少很多计算编程的工作量。其次是目标函数的确定。使用函数找出满足既定条件的最优解。最后,是约束条件的确定。设计中,要保证各约束条件必须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

1.2结构优化计算方案

在结构设计优化设计中,有很多的变化因素和限制因素,因此,它的计算方法也是比较特殊。在计算的时候,我们常常把它的限制因素转化成无限制因素。最普遍被应用的方法就是乘子法、符合型法、Powell等。这些优化设计十分方便而且运算过程科学精准,只需要在电脑里对这些运算方法进行编程,便可以得到科学的最优结论。

2.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2.1概念设计优化技术和建筑结构设计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概念设计是设计思想展示的关键因素,作为设计人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利用整体的概念来进行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将建筑中,构件和结构、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要想将概念设计较好的完成,设计人员必须建立在丰富的建筑经验基础上,随着经验的增长,设计作品也会变得越来越新颖、完美。在相同的设计方案中,建筑中的结构组成设计也存在很多种变化,即使是内部结构设计已经确定的建筑,它的各种分析方法也存在许多的不同。而上述这些问题,并不能通过计算机来完成,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自己对其进行判断和处理。这些判断和处理都需要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已有的工程经验,得到最终的结果,这一过程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概念设计。

2.2概念设计处理的实际建筑设计问题

勘察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质量的龙头。只有具备优秀的设计,才能创建优质的工程。一个优秀的结构工程师会在每一项工程设计的开始,即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根据经验和专业设计理论,在脑海中进行一个“优化”过程,运用概念设计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同时帮助建筑师开拓或实现建筑物业所想要的空间形式及其使用、构造与形象功能,并以此为目标,与建筑师一起确定建筑的总体结构体系,并能明确总体结构体系分体结构体系的最优受力方案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了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烦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经济可靠性能。

3.结构设计优化的现实意义

3.1结构优化设计降低总造价

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中,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相比较,层数越多,总建筑面积增大,单位建筑面积占用的土地面积就越小,节约了用地成本。但建筑层数的增多,建筑总高度也会加大,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也要加大,这时占用的土地节约量就不与建筑层数增加比例相同了。对于基础部分而言,虽然也是各层共用的,但是层数增加,传给基础的荷载将会增大,我们需要增大基础,这样单位面积的造价有所降低,但是却没有屋盖的效果那样明显。

3.2进行结构设计优化提高建筑结构的经济性

与传统的结构设计相比,采用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可以使建筑工程造价降低6%-34%。优化方法的技术性实现,可以最合理的利用材料性能,使建筑结构内部各单元得到最好的协调,不仅可以实现建筑美观、实用,而且在造价方面也有较大的节省,达到了建筑工程设计对适用、安全、经济、美观和便于施工的一般要求,符合现今建筑商对于建筑结构的效益的需求,也符合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4.结束语

组织结构设计 篇12

一、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目前环境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在成本预估和结算方面,充分结合先进的资金控制手段,合理制定相应方案,从而实现动态化成本管理,保证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和建筑开发商预算两者的平衡。另一方面,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工作既包含了对现有建筑施工方案各方面的粗略预算,又包括了对结构设计方案在建筑施工实际应用中的可实施性考核,从而降低成本,减轻项目压力。

二、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结构设计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控制减少设计工作总成本

结构设计优化工作过程中,建筑层数和建筑总体面积成正比,和单位建筑占地面积成反比,通过降低单位建筑占地面积,提高建筑层数的方式,能够有效节省建筑成本。但相应的,由于建筑层数跟建筑基础承载量也成正比,建筑层数的增加,意味着建筑需要承受的压力也更大,结构优化工作的首要目的,正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增大建筑基础承载量,从而保障建筑层数增加后建筑的稳定性。

(二)推动建筑结构经济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先进的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建筑成本价格,远胜于陈旧的结构设计方式。结构优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掘材料性能,达到建筑结构各方面因素的统一,兼顾建筑的安全、耐用性,建筑实用性、外观精美,施工方便等各方面要求,使建筑企业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式市场经济,实现建筑结构效益的最大化。

三、结构设计优化的工作方案的确立过程

(一)建筑结构模型的优化

房屋结构设计整体优化工作包括设计变量的选择、目标数据的确定和相关要求的确立三个方面。建筑结构模型优化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结合施工情况,对设计方案中各项参数进行预订,进一步确定最合理的目标数据,最后确立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要求,从而实现房屋结构设计模型最优化。

(二)结构设计计算方案的优化

在房屋结构设计时,相关数据的变量较为复杂,且约束条件较多。需要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对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优化,选取复合形法、Powell计算法等先进的计算方法,将复杂约束条件下的优化工作变为无约束条件优化工作,进行深入探索,从而使得结构设计计算结果符合实际,为施工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

(三)结构设计优化计算程序的制定

这一步骤主要是指结合建筑结构模型的优化和计算方法方案的优化,制定出数据全面、功能多样、运算效率高的综合性计算程,从而减轻设计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四)通过对结果的综合分析,保障结构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建筑设计施工工程量庞大,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因而在结构设计方案上追求面面俱到。综合考虑上述的三个步骤,全面细致的考虑各方面问题,从而实现设计优化技术和经济效益的对立统一至关重要。在结构设计方案优化工作中,既要防止过分节约造成的技术性缺失问题,又要避免过分关注技术,造成经济资源上的浪费。本着经济适用、安全稳定美观的原则,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工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综合分析数据,深入实践,勇于探索,从而降低成本,实现建筑设计经济效益最优化。

四、房屋结构设计优化和实际工作面临的问题

目前房屋结构设计的优化工作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和居民感受,因而在具体工作要求方面较为复杂,结合实际的设计优化工作,应当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相关建筑数据的精确计算

结合目前的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来看,建筑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普遍对数据缺乏详细的考证工作,仅仅只是依靠已有的建筑图纸数据,根据个人判断,使得建筑基础安全性无法保障。在实际的建筑数据勘查工作中,建筑人员应当对房屋建筑结构潜在安全隐患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建筑结构特点,对建筑基础承载力、耐力数值等详细数据进行精确计算,从而保障建筑施工完成后的安全性。

(二)防止施工设计人员的思维错误

在结构设计优化过程中,避免设计人员的思维误入歧途,提高设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对安全隐患的规避,是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设计人员存在的主要思维错误,以下列三个方面为代表。

1、以房屋的抗震结构设计为例,设计人员通常为了方便数据分析,而习惯性将承重柱的截面高度随意缩小,导致梁线刚度过大,使得建筑防震性能大幅度缩减,给居住埋下安全隐患。

在结构设计优化工作中,应当严格提高设计人员综合素质,避免惯性思维的戕害,针对为图一时工作便利而在数据分析方面偷工减料的行为,应严厉惩处。

2、建筑承重柱和构造柱的分区混乱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对承重柱和构造柱的作用进行严格区分,从而提高建筑综合功能。如果将构造柱错当成承重柱使用,会严重影响房屋结构的稳定性,一旦发生地震,构造柱会因提前受力而迅速崩塌,造成严重安全问题。此外,如果将构造柱和承重柱相混淆,还会导致因构造柱承受梁压过大,进一步引起构造柱下沉、方体坍塌裂开等严重问题。因而,对承重柱和构造住的明确区分,对房屋结构优化工作尤为重要。

3、连续梁设计方法的忽视

连续梁能够有效提高梁的承载能力,提升建筑的耐用性,对建筑的安全稳定性至关重要,但建筑设计人员经常为了简化计算量,忽视甚至无视连续梁设计方法,而直接用单梁设计的方式取而代之,损坏建筑的安全耐用性。单梁设计削减了连续梁支座上部负筋数量,造成连续梁支座周边及连续梁上层栏板发生竖向破裂,影响挑梁和梁端柱的冷热伸缩性能,一旦温度有大幅度变化,梁内部会因热胀冷缩作用,产生收缩应力,降低梁整体承载力。

五、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一)房屋结构设计优化中的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指设计人员粗略根据相关数据和居民大致要求的情况下,大力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合理调整建筑结构,从而完善建筑设计方案的手段。

概念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对房屋建造的各方面进行充分考虑,从而保证建筑物在施工完成后受众多因素影响依然能够安全稳定发挥作用。同样以对建筑的抗震性能的考虑为例,在建筑结构优化中,采用概念设计的理念,从建筑材料的使用性能出发,保证材料的稳定性和刚度,从而防止地震时建筑材料的破坏。同时,采用延性建筑房屋结构,减轻地震对建筑物产生的巨大压力,减少损失。

(二)结构设计过程中对建筑实用性能和艺术观赏性能的结合

建筑美学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房屋的使用性能密不可分,两者的完美结合也能赢得消费者青睐,在激烈的建筑设计竞争领域力,为建筑企业博得一席之地。在房屋结构设计实践中,在建筑平面布局工作中,应使得整体布局对称美观,并保证其具备一定规律,从而提高建筑在巨大压力下的稳定性,营造出良好的建筑美学氛围。

(三)在结构设计优化过程中,融合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可以作为结构设计优化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对方案的各方面数据进行详细统计,减少设计人员在实际结构优化方面的工作量,协调设计方案中的各项资源,达到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此手段主要包括对建筑材料的合理分配和对建筑构件强度的提升两个方面。

六、结语

在建筑行业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房屋建筑结构的优化举足轻重。虽然结构设计优化工作看起来繁杂琐碎,但实际上只要把握住结构设计优化的重点,不断完善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必然能成为同行业竞争提供强有力的竞争手。如何根据建筑市场的要求,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灵活运用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对建筑企业节省资源、博得巨大经济效益等方面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冷新义.试析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2013(05)

[2]邱君华.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筑,2013(06)

上一篇:读书与读人下一篇:管理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