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害效果(精选7篇)
控害效果 篇1
秀山县是重庆市的油菜生产大县,常年油菜种植面积1.3万hm2。油菜菌核病是秀山县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常年发病早、发生普遍、为害较重。2016年,按照重庆市植保植检站关于印发“重庆市2016年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百亩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渝植发〔2016〕3号)文件精神,结合秀山实际,秀山县植保植检站在油菜菌核病防治上开展农药减量控害百亩示范工程。
1 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区概况
示范区位于秀山县清溪场镇溪西村、茫洞村,为常年性“稻-油”轮作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海拔370 m左右,土壤为水稻土,肥力中等偏上。示范区油菜2015年9月中旬播种,90%以上为育苗移栽,2016年5月上旬收割。品种为‘油研57’‘川油36’,全部由秀山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统一提供(高产示范区)。
1.2 防治药剂及器械
(1)减量增产助剂为“激健”,由四川蜀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重庆植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激健”主要成分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甲酯、玉米胚芽油、油茶籽油、大豆油等。“激健”的作用机理是与农药混用,增加农药的渗透力和传导率,减少农药有效成分在体表、体壁停留量,增加从体表进入体壁、从体壁进入体内的量,增加进入靶标的量;使植物体内农药向上传导提高,缩短作物中残留农药的半衰期,进一步降低残留。
(2)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山东邹平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秀山县植保植检站提供。
(3)多旋翼遥控无人机(简称无人机,下同),重庆金泰航空工业有限公司生产,重庆寰泰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并负责操控。
1.3 示范设置
2016年,油菜减量控害示范区设在秀山县清溪场镇油菜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区,示范区防治药剂配方及667 m2标准用量为: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00 m L+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 g+糖醇硼水剂95 m L。使用减量控害助剂为“激健”,用量15 m L/667 m2。示范区共设立5个处理:(1)减量用药20%加助剂,施药6.67 hm2;(2)减量用药40%加助剂,施药6.67 hm2;(3)等量用药加助剂,施药6.67 hm2;(4)常规用药,200 hm2;(5)空白对照,1334 m2。大区示范,不设重复。蚜虫及施硼效果不在本次示范分析范围,未做调查。
1.4 施药时间及方法
2016年2月29日,示范(1)(2)(3)处理区施药完成。3月3日,完成大面积示范(处理(4))施药200 hm2。施药方式全部为无人机喷洒,统一由重庆寰泰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操控完成。
1.5 调查方法
按照油菜菌核病调查规范,按照病情发生轻重,每个处理调查6块田,每块田五点取样,每个点调查100株,前期调查叶发病病株率,以病株率平均值计算防治效果;后期调查茎发病病株率,按照菌核病3级分级标准,计算病情指数,以病情指数平均值计算防治效果。
油菜菌核病严重度分级标准为:1级,1/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主茎病斑不超过3 cm;2级,1/3~2/3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及主茎病斑超过3 cm;3级,2/3以上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2/3以下及主茎中、下部病斑3 cm以上。
1.6 防治效果计算
(叶发病)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株率-处理区病株率)/对照区病株率×100
(茎发病)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情及防治效果
2016年3月29日,叶发病始盛期调查防治效果,减量用药20%加激健处理,防效64.9%,减量用药40%加激健处理,防效75.8%,等量用药加激健处理,防效55.8%,常规防治区防效45.0%。总体上可见,减量用药处理防效较高(表1)。
2016年4月11日,叶发病盛期调查,减量用药20%加激健处理,防效为54.9%,减量用药40%加激健处理,防效为60.0%,等量用药加激健处理,防效为45.7%,常规防治区防效为46.3%。总体上,也表现为减量用药处理防效较高。减量用药处理病情还表现出茎发病偏迟、发病程度偏轻的特点。等量用药与常规防治处理差异不大(表2)。
2016年5月4日,油菜成熟期,油菜菌核病病情稳定后调查,减量用药20%加激健处理,防效84.0%,减量用药40%加激健处理,防效82.5%,等量用药加激健处理,防效83.8%,常规防治区防效72.5%。加激健的各个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但与常规防治处理相比,均高10个百分点以上,效果十分明显(表3),即使用肉眼也可见处理间的明显差异。
施药后7 d、15 d及30 d观察,药剂对油菜生长无任何不良影响。
2.2 经济效益分析
(1)药剂成本。激健价格4.00元/667 m2;常规防治处理,50%甲基硫菌灵悬浮液100 m L,成本7.00元/667 m2。减量20%处理,667 m2成本5.60元,加4.00元激健,合计9.60元,比常规防治增加2.60元。减量40%处理,667 m2成本4.20元,加4.00元激健,合计8.20元,比常规防治增加1.20元;常规防治药剂成本7.00元/667 m2。
(2)产量指标。2016年5月4—5日测产,减量用药20%加激健、减量用药40%加激健、等量用药加激健、常规防治、对照处理,667 m2折合产量分别为124.4,118.0,120.5,110.2,82.6 kg。
(3)经济效益。将折合产量的90%作为油菜实产,施药成本计为15.00元/667 m2,以当地油菜籽市场价为6.40元/kg计算,减量用药20%加激健、减量用药40%加激健、等量用药加激健处理均比对照及常规防治处理经济效益有明显增加(表4)。
3 结论与讨论
(1)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是农作物病虫防治的现实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激健”是一种配方特殊、作用机理独特的减量增效助剂,已在全国各地进行多项试验示范。秀山县针对当地油菜生产现状,从本地实际出发,在全市首次开展油菜菌核病防治减量用药探索,取得积极成效。从2016年示范结果看,减量用药20%、40%处理均可大面积推广。
(2)2016年油菜减量用药示范,仅调查分析菌核病,实际上配方施药中,各种农药均相应减少,多病虫多因素处理,还需要进一步开展试验示范。建议下年度在油菜主产乡镇开展区域示范,探讨不同海拔、不同管理水平、不同品种、不同土壤等条件下,减量助剂“激健”不同的减量梯度的防治效果。
(3)2016年3月10—11日,本地出现罕见大雪天气,油菜出现倒伏现象,对产量影响较大,经济效益表现不十分明显。推测如在正常年份,油菜增产效果会更加显著。
摘要:2016年,秀山县开展油菜菌核病防治减量用药控害增效示范。选用的助剂为“激健”。结果表明,农药减量20%加助剂、农药减量40%加助剂、不减量加助剂、常规防治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84.0%、82.5%、83.8%、72.5%;加助剂处理防治效果比常规防治增加10个百分点以上,效果十分明显。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减量用药控害,病害防治,示范效果,重庆市秀山县
控害效果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馆陶县祥平农场, 常年小麦—玉米连作, 土壤肥沃, 地势平坦, 产量中上等。2015年10月15日播种, 播种量187.5 kg/hm2, 农事操作按常规管理。冬小麦品种为婴泊700。试验地点小麦蚜虫常年发生程度为中等至大发生。
1.2 试验药剂
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助剂:基于聚氧乙醚改性三硅氧烷的化合物 (桂林集琦有限公司生产, 商品名为奇功) 。
1.3 试验设计
安排当地常规防治、助剂加入、助剂加入后药剂减少用量20%、40%、60%和空白对照共6个处理, 各处理用药量及用药方式见表1。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133.4 m2。
1.4 试验过程
每小区按药剂试验设计用量配制用药量和用水量。于小麦蚜虫达防治指标 (百株蚜量800头) 时对小麦植株进行均匀喷雾, 空白对照区喷等量清水。采用种田郎牌16型电动喷雾器, 喷头为三喷头。具体施药时间为5月12日, 小麦为灌浆初期, 施药次数1次。试验地块统一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50 g/hm2+磷酸二氢钾3 kg/hm2进行了白粉病、锈病的防治。
1.5 调查时间和次数
施药前调查病虫基数, 施药后1、3、5、7 d调查蚜虫数量。蚜虫调查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 每点10株, 共50株。防效计算折算成百株虫量计算, 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蚜虫防效方差分析。在小麦收获期, 测定每小区的穗数、单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 并计算折合产量。
1.6 药效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蚜虫防效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 奇功助剂介入后, 药后1 d, 吡虫啉在减少20%水平上防效为85.26%, 与常规防效81.94%差异不显著;吡虫啉减少40%和减少60%的防效分别达到72.11%、66.96%, 显著低于常规处理。吡虫啉减少60%水平的防效与常规防效差异显著。
药后3d, 吡虫啉在减少20%水平上的防效分别为92.06%, 显著高于常规防效;吡虫啉减少40%, 防效86.83%, 与常规防效差异不显著。
药后5 d, 吡虫啉减少60%水平的防效显著低于处理1、2、3。药后7 d, 各处理差异不显著。
综上说明, 奇功介入后, 在降低吡虫啉使用量20%的情况下, 且用水量减少20%, 防效与常规喷雾效果相当。
2.2 测产结果
奇功助剂介入后 (处理2、3、4、5) , 产量分别为8 777、8 845、8 568、8 484 kg/hm2, 与常规喷雾 (处理1) 产量 (8 708kg/hm2) 最多相差224 kg/hm2, 无明显差异。
3结论与讨论
试验表明, 有机硅助剂介入麦蚜喷雾防治, 农药减量控害效果明显, 减量幅度20%~40%。同时省水、省工, 省水20%左右。并能够保证产量的稳定, 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摘要:在防治冬小麦蚜虫时, 加入基于聚氧乙醚改性三硅氧烷的有机硅助剂时, 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用量减少20%, 药后1 d比常规防治提高效果4.28个百分点, 药后3 d比常规防治提高效果6.11个百分点, 药后5 d比常规防治提高效果1.74个百分点。同时, 用药量减少20%时, 防效与常规防治无显著差异。加入此助剂用水量还可减少20%, 起到省水、省工的效果。
关键词:小麦蚜虫,助剂,防效
参考文献
[1]王随保, 陈斌, 王义, 等.小麦蚜虫及黄矮病综合防治研究综述[J].山东农业科学, 2003 (2) :69-71.
[2]党志红, 李耀发, 潘文亮, 等.吡虫啉拌种防治小麦蚜虫技术及安全性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 2011, 48 (6) :1676-1681.
[3]孙红炜, 尚佑芬, 赵玖华, 等.不同药剂对麦蚜的防治作用及对麦田天敌昆虫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 2007 (3) :543-547.
[4]罗瑞梧, 杨崇良, 尚佑芬, 等.麦长管蚜种群动态与防治技术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 1990 (3) :209-213.
[5]韩晓莉, 高占林, 党志红, 等.麦长管蚜抗吡虫啉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殖力比较[J].昆虫知识, 2008 (2) :243-245.
蔬菜安全控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3
关键词:蔬菜,安全,控害,防治,换茬,诱杀
随着国家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蔬菜生产中病虫害防治越来越困难。“要产量还是要质量”是农业生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蔬菜种植复种指数较高,连作、重茬使其病虫害发生愈来愈重,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使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讲安全、讲营养、讲健康已成为蔬菜产品消费的首要问题,因此采取安全的控害技术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合理利用农业、物理以及生物防治措施是蔬菜安全控害的最好途径。
一、农业防治
1. 轮作换茬
轮作换茬可以减少病虫杂草的滋生和积累。通常同科的蔬菜都有相似的病虫害,在蔬菜栽培时可以将不同科的蔬菜实行轮作。例如栽过百合科蔬菜以后栽培十字花科、菊科、葫芦科蔬菜的,病虫害明显减少,栽过南瓜的土地其后田间杂草也明显减少。
在轮作换茬中应选择高秆蔬菜与矮秆蔬菜、攀援蔬菜与直立蔬菜、深根蔬菜与浅根蔬菜,需氮多、需磷多、需钾多的蔬菜之间搭配,以充分利用地面、空间、土壤(上、下、中)层中的各种营养元素,提高蔬菜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
2. 增施有机肥
为提高蔬菜品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尽量少用化肥、多施有机肥。有机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未充分腐熟的堆肥或厩肥能招引一些地下害虫,加重对作物的危害。因此,在堆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堆肥的各种条件,充分调节好水分(60%~70%)、空气(留通气孔)、温度(50~60℃)、酸碱度(pH值6~8)、碳酸比(20~25:1),同时还应严格掌握堆肥时间。堆肥一般应控制在3个月以上,并在堆制过程中多次翻堆,这样堆制的有机肥才能无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颜色为暗褐色,无臭味,结构较疏松,手捏成团,松手即散。
3. 清洁田园,清除病虫源
一是及时清除田间病叶、病果及病株,防止病原菌和害虫在田间扩散蔓延。二是蔬菜采收后,把遗留在地面上的病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
4. 深耕冻垡、晒垡
深翻松土可以改变土壤生态条件,抑制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和繁殖。通过深耕可以将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翻至地表,把遗留在地面的病残体、越冬的菌核等休眠体翻入土中,加速病残体的分解和腐烂,使潜伏在病残体内的越冬病原物加速死亡。采用深耕晒垡加速病残体分解,对于土壤寄居菌类型的病原物效果特别显著。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的菌核埋入土中10厘米以下,第2年即死亡。另一方面,土壤翻耕后,由于表土干燥和日光直接照射,也可使一部分病原物在短时间内失去生命力。深耕晒垡可以为蔬菜安全控害生产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5. 浅耕灭茬
杂草为害严重的地块,在开沟做畦后至作物播种前20天中,畦面浇水,促使土壤中的杂草种子萌发,播种前再次浅耕耙平,清除杂草后播种,可减少杂草的危害。
6. 采用沟灌、渗灌
不可漫灌,可以免去因漫灌由水分传播病虫杂草的可能性。沟灌、渗灌,使栽培土层下湿润,土表干燥,这样的环境有利于蔬菜的生长,不利于病虫草害的发生。
7. 地膜覆盖栽培
一般选用黑色或白色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栽培不仅能除草,还具有保温、保墒作用,从而减少灌溉次数及病虫害传播的机会。在棚室内覆膜栽培能降低室内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条件。
二、物理防治
1. 种子消毒
温汤浸种是种子消毒的有效措施,由于种子吸水后导热性强,内外受热均匀,可以杀死种子表面附着的和种子内部潜藏的病菌。处于休眠的种子比病菌有更高的抗热力。
2. 防虫网隔离
防虫网是蔬菜安全控害的理想覆盖材料,在小拱棚、中棚、大棚、温室上面、四周及门窗通风口,均匀覆盖20~30目的白色或银灰色防虫网,可阻止斑潜蝇、蚜虫、夜蛾等害虫的飞入。
3. 银灰膜驱避
在菜地或棚室上面、周围张挂宽15厘米的银灰色薄膜条,间距15厘米,或覆盖银灰色遮阳网,可驱避蚜虫,控制蚜虫传播病毒病。
4. 诱杀
(1)食物诱杀
地老虎等为害严重的地块,傍晚撒新鲜的青菜叶、水草等引诱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啃食,次日清晨连害虫一起收集、销毁;利用蚂蚁喜油腥味,用肉骨头诱集后销毁。
(2)色板诱杀
在播种出苗后4周或定植缓苗后,紧靠菜地四周张挂20厘米见方的黄板,板上涂机油或黏液或蜜液,诱杀有黄色趋性的蚜虫、温室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利用蓝板诱杀瓜蓟马。放置密度因害虫种类、密度、色板面积而定。一般每30~80平方米放置1块较适宜。
(3)灯光诱杀
利用黑光灯可以诱杀300多种害虫而且诱杀的多是成虫,可明显降低害虫的密度。诱杀用灯包括黑光灯、高压汞类、频振式杀虫灯等。放置的密度因防治害虫种类和灯的功率而异。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均可用黑光灯诱杀。在甘蓝、花椰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田中,一般每亩设1盏黑光灯,灯下放1盆水,水内溶少许洗衣粉,以便害虫落入水中杀死。频振式杀虫灯一般每30亩挂1盏。
(4)糖醋诱杀
糖醋一般用来诱杀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等害虫。糖醋液的配置是糖、醋、高度白酒和水的比例为6:3:1:10,再加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份,调匀后装入小盆内,置于菜地,害虫闻味飞入盆内毒死或淹死。每隔220平方米放置1盆糖醋液,白天覆盖,晚上打开,每10~15天换1次糖醋液。
(5)性诱剂诱杀
将诱芯用铁丝吊在离水盆水面1厘米的上方,水盆内加适量的洗衣粉,每亩1~2盆诱杀,持效期1个月以上。
三、生物防治
1. 应用天敌
(1)赤眼蜂
赤眼蜂大面积防治地老虎卵寄生率平均为76.9%。防治甘蓝夜蛾防效为77.3%,在甘蓝夜蛾产卵期释放赤眼蜂,1次释放2000~3000只,每亩平均分布6~8个释放点,每隔5天放1次,连放2~3次。
(2)丽蚜小蜂
应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效果可达90%,增产20%。放蜂时温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0~35℃之间,夜间不低于15℃,日平均温度25℃;放蜂量以每株5~20头为宜,放蜂3~4次,每隔7~10天放蜂1次。
(3)瓢虫
瓢虫是蚜虫、介壳虫、粉虱等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温室中以1:20~30的益、害比释放瓢虫2龄幼虫、控制黄瓜蚜虫的效果可达95%以上[1]。
(4)食蚜瘿蚊
主要用于防治温室和大棚黄瓜、辣椒、番茄、甘蓝、白菜上的瓜蚜、甘蓝蚜、萝卜蚜等,效果明显。一般按1:20的益、害比例,隔周1次,分3次释放,12天后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释放食蚜瘿蚊防治蚜虫的关键是要在蚜虫初发期或种群密度较低时应用。
(5)草蛉
草蛉是蚜虫、白粉虱、叶螨以及多种鳞翅目害虫和初孵幼虫的重要天敌。投放量按益、害比1:15~20,或每株投放3~5头草蛉幼虫,隔周1次,共释放2~4次。投放时间以早晨为宜,用毛笔将其均匀放到植株上。应用的关键是掌握释放时期,必须在作物上害虫有一定的数量时进行,如果太少或无虫,过早释放,草蛉因无食物而无法生存,但释放过迟,害虫基数过大,则草蛉幼虫难以控制害虫。
2. 应用生物农药
(1)印楝素
防治甘蓝上小菜蛾,用0.3%印楝素乳油600~800倍液。它对菜粉蝶、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黏虫有显著的拒食效应,并且使其幼虫在蜕皮时死亡或不能化蛹。
(2)川楝素
低毒,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的菜青虫和蚜虫,使用剂量为每亩有效成分0.25~0.5克。川楝素对菜青虫有较高的拒食及毒杀作用。菜青虫取食川楝素处理的叶片后,麻痹瘫痪,昏迷,且大多数不能复苏。
(3)苦参碱
对菜青虫具有胃毒麻痹作用;对蚜虫有毒杀作用。
(4) Bt制剂
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应用时气温在20℃以上喷施效果较好。
(5)农用抗生素
井冈霉素主要用于防治苗期立枯病和白绢病。春雷霉素主要用于防治黄瓜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番茄叶霉病。多抗霉素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灰霉病、猝倒病、黄瓜霜霉病和番茄晚疫病。农用链霉素用于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白菜软腐病。
四、合理进行化学防治
1. 优选药械
在病虫害防治中,应选高效低毒的农药,保护地棚室中优选粉尘剂和烟剂。选用雾化高的药械,杜绝跑、冒、滴、漏,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
2. 适时对症下药
应在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症下药。
3. 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应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安全间隔期用药,并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采收。
4. 合理施药
坚持按计量要求施药,多种药剂交替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盲目加大用药量和将同类药剂混合使用。
参考文献
无公害榨菜的控害栽培技术 篇4
一、无公害榨菜的健身栽培技术
1. 地块选择
榨菜根系浅而弱、耐旱耐涝性差, 宜选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且排灌良好的壤土和砂壤土, 并且水利设施健全、道路畅通, 便于耕种和运输。
2. 选用良种和种子消毒
选择高产抗病品种, 采用温汤浸种消毒处理种子或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溶液浸种处理, 减少种子带菌。
3. 合理轮作和间套作
稻田采用水旱轮作种植榨菜;旱地采用合理的间套作, 可有效减少病虫危害。采用榨菜与玉米轮作, 榨菜与辣椒轮作, 榨菜与生姜轮作, 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减轻初始菌源和虫口基数, 达到控害目的。
4. 深沟高厢, 壮苗早栽
采用稀播露地育苗, 出苗后早施肥早管理, 及时喷洒敌克松药液, 即每公顷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8kg对水喷雾, 减轻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等, 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增强抗病能力。移栽前视田土面积大小, 开好穿心沟、十字沟、围边沟, 防治田间积水。穿心沟十字沟的沟宽40cm、沟深50cm, 围边沟宽35cm、沟深40cm, 做到沟沟相通, 田无积水。平整土地后移栽。
5. 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榨菜的需肥特点和土壤养分含量, 增施有机肥, 大力示范推广使用腐熟厩肥、人畜粪水和复合肥, 实现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具体方法是:移栽前整地时施基肥, 每公顷用35%硫酸钾复合肥375~450kg、腐熟有机肥30 000~37 500kg、硼肥和镁等微肥, 撒施后耕耙入土, 然后作厢移栽。移栽当天每公顷用沼气清粪水450担穴施。在苗7~8叶时追第一次肥, 1hm2用尿素150kg对沼气粪水375担穴施。在12~13叶时, 1hm2用35%硫酸钾复合肥150~225kg挖窝丢施, 用沼气粪水300~450担施入盖土。以后看苗补施氮肥, 少量补施微肥, 增强榨菜生化调控能力。收获前30天停止施肥。
二、榨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 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改良
榨菜土壤每公顷撒施石灰300kg, 然后耕翻整理或用50%硫磺胶悬剂200~400倍液泼撒施入, 以消除土壤有害物质的影响。
2. 物理防治
苗期可采用人工捕捉菜青虫。菜地按每3公顷安装1盏太阳能杀虫灯或每公顷375张粘虫板, 抑制病虫滋生危害。在生育中后期, 人工摘除病虫老叶。
3. 生物防治
一是保护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猎蝽等捕食性天敌, 利用寄生蜂、寄生蝇等寄生性天敌控制虫害。二是推广使用生物制剂。如:每公顷用Bt2 100~2 250m L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等鳞翅目幼虫;用72%农用链霉素防治软腐病等细菌性病害;用20%井冈霉素可溶粉剂750~1 275g对水喷雾防治白锈病、立枯病等。
4. 化学防治
福戈+爱苗再生稻控害增产新药剂 篇5
一、理想的螟虫防治效果
水稻二化螟在再生稻上主要为由迟羽化产卵孵化的二代幼虫和早羽化的三代幼虫重叠为害, 可同时造成枯心、枯孕穗、白穗、虫伤, 发生为害期长, 防治难度大。示范表明:再生稻抽发期施用福戈后16天, 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达到93.89%。
二、优秀的褐鞘病控制药剂
在再生稻收获前的9月27日调查, 爱苗防治再生稻褐鞘病效果极显著, 施用爱苗1次和2次, 其防效均为100%;对再生稻“褐粒”的防治效果达60.00%。
三、良好的增产效果
通过对示范区再生稻测产表明:施用爱苗1次再生稻的千粒重比对照重2.27g, 施用爱苗2次的千粒重比对照增加3.20g;爱苗防治1次的结实率比未防治的空白对照高6.84%, 防治2次的结实率比未防治的空白对照高13.32%;施用1次爱苗的再生稻产量比未施用的增产32.84kg/亩, 增幅20.38%;施用爱苗2次的产量比施用1次的产量增产14.35%, 比空白对照的产量增产37.66%, 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四、施用技术
福戈+爱苗是一组兼具保护和治疗的杀虫控病增产组合药剂。再生稻上一般在发苗期亩用8-12g福戈, 在破口期和齐穗期每亩各用15-20ml爱苗, 按每亩用水量50kg均匀喷雾;对于蓄留再生稻的中稻田块, 在中稻齐穗期施用1次该组合药剂, 防治效果更理想。
试述浙江龙泉市减药控害战略途径 篇6
1 加强植保队伍体系建设
当前龙泉市的植保队并不健全, 只在县里建立了植保站开展常规性的大宗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植保技术指导工作, 并没有在不同区片设立病虫测报网点, 在乡镇—级虽然建立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可极大多数的农技人员的主要工作精力却是配合乡镇中心工作, 并没有配备专职植保员, 在村、组—级兼职植保员更是空白, 即难以全面掌握病虫发生实况, 也难以提高植保技术到位率, 给开展精准防治, 植保技术指导、普及应用形成了严重的制约。鉴此, 从今往后应借力于“植保工程”建设项目为契机, 当地政府与农业部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切实加强植保队伍组织建设, 在加强市级植保站设施装备建设、配足3~4名植保工作人员的同时, 在市内不同生产区域增设若干病虫监测网点, 以全面实时掌握区域内病虫发生为害情况;在各乡镇至少指定配置1名专职植保员, 在村、组级配备植保协理员, 以解决植保技术普及应用最后—公里的断层问题[5,6]。
2 配备植保队伍的设施装备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 病虫监测预报、信息传递是基地, 而监测预报和信息传递需要有必要的设施装备。当前龙泉市植保队伍的设施装备依然比较落后, 难以适应现代植保亊业的发展要求, 今后应借助于植保工程建设为契机, 积极争取, 加大投入, 以智能化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田间气候仪、远程视频实时监控、卫星遥感、现代化信息传送等设备装备植保队伍, 将植保人员从繁重的亊务中解脱岀来, 更好地拓宽工作区间, 为有效提高监测预报、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准确度提供基础保障[7]。
3 树立绿色植保理念
过量使用化学农药行为的产生, 除与生产经营主体的素质偏低有关外, 并与人们的思维理念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就总体而言, 某些农药经营者缘于思想理念不端, 以盈利为目的, 任意提高推荐用量, 扩大使用范围宣传, 推荐滞销不对路农药品种;某些生产主体, 为了免受病虫为害损失, 提高产岀效益, 频繁、过量用药, 不按安全间隔期施药, 抱着只要自已能盈利, 不顾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安全的理念而过多地使用农药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对此, 应积极开展宣传与监督, 向他们对过量用药的不利影响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解说, 使他们树立起社会道德理念, 农业、农产品、生态安全意识, 将减药控害变为生产经营主体的自觉行动, 营造起—种良好的社会氛围[8,9]。
4 加强病虫监测预报
病虫害监测预报是开展病虫害精准防治, 实行减量用药的前提基础, 应在加强植保队伍体系建设, 以现代化的设施装备植保队伍的同时, 市植保站应积极创造条件, 拓宽监测预报内容, 将监测预报覆盖于粮、菜、茶、果、药、食用菌等生产领域, 并根据作物类型建立—定面积的病虫害系统调查观察圃, 增设若干个病虫监测点, 指定人员定点、定时开展病虫监测工作, 全面实时掌握不同作物、不同生产区域的病虫发生情况, 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现代化传媒发布预报, 有效提高病虫监测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为开展精准防治、减量用药提供技术、信息支撑[10,11]。
5 开展植保技术培训
任何技术与信息只有应用社会实践, 才能体现出其作用价值, 农民是植保技术与信息采用的实践者, 植保技术与信息只有被农民所掌握, 才能显示岀真实价值。针对当地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偏低, 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知之不多的现实, 植保部门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 应积极创造条件, 通过采取集中授课培训, 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疑难问题处置, 编发技术资料, 提供技术信息, 建立眼见为实的示范样板, 培植植保技术采用领携人才等多种方式广泛深入、不厌其烦地开展控害栽培、病虫识别、绿色防控综合措施协调应用、植保信息的采集应用、农药选购、施药技术等植保技术的培训指导工作, 有效提高植保技术到位率, 为减药控害营造群众基础[12]。
6 改良植保机械
截止2015年底龙泉市只拥有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等先进植保机械150台, 集中于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与有—定规模的产业基地中, 而大量的散产农户所用的仍然是跑、冒、滳、漏严重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落后的施药器械, 不仅费工费时, 往往错过最佳防治期, 并且极不利于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减量用药目标的实现, 加重了农药污染。鉴此, 应充分发挥购机补贴的积极作用, 通过宣传引领、示范应用、设立维修、配件网点等途径加快落后施药器械的更新换代, 推广使用适合于山区作业的中小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背负式喷杆喷雾机、手推式远程喷枪喷雾机等新型高效植保机械, 以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减少农药的使用, 减轻农药的负面影响[14,15]。
7 加强市场、使用过程监管
严格植物检疫手续, 阻截检疫性病虫害传入传播。加强农药市场监管, 规范农药经营行为, 实行农药经营许可、资质认定, 建立进销货、高毒农药实名登记制度;严防随意提高推荐用量、扩大使用范围、推销不对口农药、假冒伪劣农药行为的发生;禁止禁用农药流放市场;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 树立质量、生态安全意识, 鼓励引导农民建立农药使用生产记录;限制限用农药的无限制使用, 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规程、安全间隔期用药;有效规范农药经营和使用行为, 摒弃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的不良陋习[16,17]。
8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
当前龙泉市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以一家—户的分散生产为主, 部分农户由于环保意识不強, 农药包装废弃物随意丢弃的现象仍时处可见。对此, 应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引导农民们增强环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积极响应浙江省实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集中处置的环保行动, 不要将农药包装废弃物随意丢弃自然环境中, 也不要随意在水源处清洗施药器械, 将农药包装废弃随即收集起来, 回收进行集中处理;并探索形成以农药包装废弃物换购农药的压缩机制, 从制度建设上保障农药废弃物的回收, 动员鼓励社会力量自觉投身于造福子孙后代的环保事业。
9 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9.1 生态控制
合理作物布局, 实行不同作物分箱插花种植, 避免同—类型作物、品种大面积连片种植, 根据相生克原理, 合理间作套种, 以增加空间异质;推行坎壁刀割除草, 避免火烧、光秃铲除除草, 经济林园套种绿肥作物或实行矮生杂草生草栽培, 田埂栽种, 旱地、经济林圆套种芝麻、大豆等蜜源作物或唇形科等忌避作物, 扩大种植冬季绿肥, 在增进作物生境生物多样的同时, 为天敌提供更多更好的栖身繁衍场所和庇护条件。根据探索研究结果, 在水稻插后近一个月内如非病虫早发重发年分无需用药防治病害, 可借助于天敌寄生捕食和前期补偿能力控制为害损失, 在水生长期蜘蛛稻虱在1:6的情形下无需用药防治稻飞虱, 有效地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在稻区道路、渠道边坡, 滩圩地处种植香根草引诱螟虫产卵而幼虫不能完成生活吏, 以减少螟虫种群基数;加强环境、检疫执法, 制止兴办污染企业, 阻截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传播, 以保农业、生态安全, 以创建有利于作物生长、天敌繁衍, 不利于病虫发生为害, 稳定性能强的作物生境[18,19,20,21,22,23,24,25,26,27,28,29]。
9.2 农业防治
引进筛选、推广种植抗性品种, 及时更换、复壮抗性衰退老品种, 积极发挥良种在生产上抗生、丰产作用;落实健身控害栽培措施,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加大缓释肥、化肥深施、商品有机的推广力度;鼓励动员农机造有机肥, 借助农村沼气能源建设, 充分发挥沼肥的积极作用, 消灭冬闲田, 扩大种植冬季绿肥作物, 改变偏施氮肥少磷缺钾、施肥偏迟的不良陋习;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规率合理配方、适时施肥, 增加有机肥投入, 提高土壤肥力;借力“两区建设”,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提高抗旱、防洪、排渍能力, 冷渍田实行垄畦栽培, 消减冷渍为害, 扩大滴、喷应用面积, 自立门户、浅灌勤灌、及时搁田、中耕除草, 疏松土体, 增进土壤通透性能, 为根系生长营造适宜的土壤环境;承传翻埋、中耕、耘田除草的优良传统, 限制使用各类除草剂;搞好田园卫生, 及时处理病虫残体, 进行冬季封园、树根刷白, 合理整形修剪, 剪除病虫、细弱、过密枝条, 刮除主干翘皮, 增进园内通风透光;春季提前翻耕, 将螟虫、稻杆潜蝇等越冬虫源翻埋土壤深处, 于实蝇、潜蝇化蛹高峰浅耕5~6cm, 破坏其化蛹生境, 使之不能羽化, 以压低病虫基数;在稻田翻耕前在田内撒投稻草或易腐杂草提前灌水, 以助天敌外迁减少损伤增进天敌库源;合理间套轮、水旱轮作消减病虫积累和植物自毒作用的不利影响, 以良好的农艺措施, 为作物健康生长创建适生环境[30]。
9.3 物理防治
推广应用灯诱、色诱、性诱、毒饵诱杀四诱技术;积极扩大防虫网、无纺布笼罩育秧、培育种苗覆盖面积, 以阻断稻虱、叶蝉、稻杆潜蝇、蚜虫、粉虱发生为害、传毒机会;实行果实套袋, 消减病虫接触感染机会, 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农药附吸;利用害虫假死、集中产卵的习性采取人工捕杀、摘卵, 压低发生基数, 以实现减药控害,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标要求[31,32]。
9.4 生物防治
通过采取生境调节、优化农艺措施, 推广使用靶标明确、选择性强的农药品种, 制止人为捕杀有益天敌行为等有效措施保护利用天敌, 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推广稻田养鸭、养鱼, 果、药、茶园林下养鸡、养鹅等生态种养模式, 以其在田园的活动中喙食杂草, 寻食害虫, 排泄肥地, 控制害虫的发生, 减少病害感染机率, 以减少农药使用;引进示范推广以螨治螨、寄生蜂繁殖释放、植物免疫诱导技术, 扩增生物防治内容, 有效发挥生物防治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广应用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宁南霉素、农用莲霉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多杀菌素等生物剂制农药, 以消减化学农药使用的不利影响[33—38]。
9.5 科学用药
在拓宽病虫监测预报内容, 极力提高预报准确度, 实现植保信息全覆盖, 有效开展精防治的基础上, 大力推广科学用药技术。科学合理用药的关键在于选药, 应严格禁止限制使用剧高毒、选择性差的农药品种, 推广应用植物源, 矿物源, 微生物, 烟茎、茶籽、香樟叶浸岀液、植物茎杆灰土农药等有效、低毒、低残留、易降解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品种;按照浙江省的药剂推荐名单, 做到对症下药;根据病虫发生实况, 采取混药兼治, 复合指标防治;轮换交替用药, 减少用药次数, 缓解抗药的产生;推行药剂浸种、拌种预防苗期病虫害, 施用种苗、秧苗“送嫁药”控制前期病虫, 果实套袋前、水稻破口期混药防治即节药又关键的施药措施;改良植保机械, 以现代化的先进机械装备植保事业, 改变以往低容量高浓度、跑马雨淋式的不良施药方法, 推行减量化、匀量化、细喷雾、弥雾化先进施药技术, 以提高施药均匀度, 减少农药流失, 提高农药附着率和利用率[39,40]。
1 0 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以植保工程建设、购机补贴为契机, 加大扶持培育多元化、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力度, 鼓励引导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基层农技组织组建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病虫防治服务方式, 充分发挥服务组织在人才资源、信息获取、机械装备、组织发动、包团博弈、规范化运行的组织优势, 通过采取技物结合、全程承包、单程防治、打药收费等服务模式, 为病虫防治推行整建制专业化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 以破解单家独户信息不对称, 机械装备残缺, 防治用药不对路、防治失时、防效低下的因素制约。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的备案、资质考核、效果评价、监督管理制度, 推进专业化防治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技能提升, 强化植保信息服务和指导, 有效规范服务组织的运作行为, 切实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和植保技术到位率, 为减药控害提供规范作业保障。
摘要: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山区,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境内雨量充沛, 气候温暖湿润, 适合多种动植物生长繁衍, 作物类型丰富多样, 常年农作物病虫呈多发、频发、偏重发生态势。面对现实, 为了控制病虫害的为害损失, 全然不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并不现实, 而随着食品、生态安全意识的提高, 针对农药的使用问题更是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 如何协调农药使用与安全问题己成为植保工作的中心议题。鉴此, 笔者以“绿色植保”思维理念, 试从下文几个方面提出减药控害的建议措施, 借以抛砖引玉, 与大家共同商榷。
控害效果 篇7
1 桓仁县病虫安全控害工作发展现状
辽宁省植物保护站为开创辽宁省农业病虫草鼠害无公害治理工作的新局面, 促进农药安全使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结合辽宁省实际制定了《辽宁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根据省站的文件精神要求, 桓仁县制定了实施方案, 做了大量的工作。至2011年春季, 桓仁县已设立了1个板栗安全控害示范区、1个中药材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3个水稻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5个蔬菜病虫害安全控害示范区、1个果树安全控害示范区。
2 主要措施
2.1 选择相应的防治技术
在市植保站的指导下, 采用杀虫灯、赤眼蜂、昆虫性诱剂、捕虫板、井岗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苦参碱、阿维唑磷等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方法作为安全控害的主要技术措施。其中, 在水稻示范区, 主要采用了以频振式杀虫灯为主的物理防虫方法, 配合使用生物农药杀虫杀菌剂阿维唑磷、井岗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苦参碱等进行病虫害生物防治。在蔬菜、药材、果树示范区, 主要采用捕虫板、昆虫性诱剂、苦参碱、杀虫灯等防治方法[2]。
2.2 强化技术培训, 普及安全控害知识
为发展桓仁县绿色食品产业, 在抓好示范区工作的同时, 把绿色食品知识和安全控害技术规程作为科技培训的重点来抓。几年以来, 已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48期, 印发科技资料逾12万份, 通过桓仁报发表有关材料18期, 利用乡镇赶大集发放有关书籍5万份。在此期间, 多次下乡到有关乡镇进行虫害调查, 根据不同农事季节组织专业人员讲课, 并开展电视科普讲座、开现场会等, 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农户宣传, 为安全控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
2.3 建立安全控害示范区, 加快绿色农业的发展
2.3.1 果树安全控害示范区。
2008年在北甸子乡建立了果树安全控害示范区, 示范区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主要内容, 在注重农业防治措施为主的基础上广泛推广以杀虫灯为主的物理防治方法, 示范乡总计安全控害面积达688 hm2, 其中冰葡萄安全控害面积367 hm2;南果梨安全控害面积196 hm2;尖把梨安全控害面积125 hm2。共设置性诱剂捕杀器70台, 架设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128台, 投入生物农药苦参碱1 600 kg。据县植物保护站调查, 北甸子乡危害果树的主要害虫有20多种。经过几年的应用, 以杀虫灯为主的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的效果非常好。虫害高峰期杀虫灯每晚平均诱杀虫量为600只/台, 每年可减少喷药4~6次, 减少了农药污染, 降低了农药残留。
2.3.2 水稻安全控害示范区。
井岗蜡芽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生物农药, 无污染, 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首选生物制剂[3], 2010年已推广面积达到2 000 hm2。2010年在雅河乡、普乐堡镇、八里甸镇设立了水稻绿色控害示范区, 并且共投放生物农药井岗蜡芽菌60件、枯草芽孢杆菌240件, 主要用于稻瘟病的防治。
2.3.3 建立蔬菜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
建立5个蔬菜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桓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桓仁镇西关村和雅河乡南老台村沙尖子镇江岗子村、仙人洞村、木盂子镇、八里甸镇八里甸村建立了5个蔬菜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 主要是使用捕虫板和杀虫灯诱杀白粉虱和美洲斑潜叶蝇。示范区总面积2.7 hm2, 总计42个温室, 投放捕虫板共1 400张, 投入生物农药100 kg。经测试, 捕虫板的防治效果为80%, 可节省化学农药7.5 kg/hm2, 既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又提高了防治效果。
2.3.4 建立药材安全控害示范区。
大镜沟村有五味子200 hm2, 近年来受春季苗期害虫 (主要是金龟子类的成虫和幼虫) 的危害较重, 其中黑绒金龟的危害最为严重。2010年在大镜沟村设立了安全控害示范区100 hm2, 设置杀虫灯20台, 解决了春季虫害发生严重的问题。
2.3.5 建立板栗安全控害示范区。
向阳乡有板栗1 334 hm2, 是桓仁县向阳乡的主要农业产业, 多年来一直受栗实蛾的危害, 由于都是种植在高山地带, 施药十分困难。2006年, 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 推广板栗安全控害示范区67 hm2, 效果良好。从调查统计结果中可知, 赤眼蜂防治栗实蛾效果明显, 防效达64.26%, 可降低虫食率23.24%。
3 发展对策
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内涵, 树立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 以安全控害示范建设为主要载体的工作思路[4]。
3.1 改变思想观念
充分认识到安全控害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十二五时期桓仁县5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打造“中国休闲度假城”、“世界冰酒之都”、“中国生态经济强县”为核心,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文化名县、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安全控害工作是完成发展目标的一项关键措施。为此, 要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支持, 积极宣传贯彻“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理念的内涵和实质, 为防灾减灾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氛围。
3.2 做好安全控害示范区建设工作
做好安全控害整乡推进示范区的建设, 通过整合现有资源、项目拉动、农村合作社扶持等措施, 扩大示范规模, 对每个乡镇都要建立安全控害示范区, 力争5年之内, 基本达到全县整体推进水平[5]。
3.3 集成关键技术
以酿酒葡萄、蔬菜、中药材、水稻安全控害为主线, 加强关键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 不断充实各项防控技术, 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安全控害技术模式, 使安全控害技术向标准化、区域化发展, 切实提高安全控害技术的普及率。
4 结语
农作物病虫安全控害示范区建设, 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顺应了当前市场的要求, 它具有安全、无污染、防治效果好等优点, 适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面积推广使用。病虫害安全控害的措施必将成为今后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主要措施之一。安全控害示范区建设作为植保新技术配套组装, 集中展示植保新技术, 可全面推进安全控害技术标准化,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桓仁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对桓仁县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摘要:阐述了近几年来桓仁县农作物病虫安全控害工作发展现状, 总结了该县近几年农作物病虫安全控害工作的措施, 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以探索出适合桓仁县农业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安全控害,现状,措施,辽宁桓仁
参考文献
[1]朱玉红, 万林.农作物安全控害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0 (24) :29.
[2]王永志, 葛月红.阜新地区农业病虫害安全控害模式探讨[J].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1 (4) :116.
[3]崔敬堂, 孙立民, 檀莹.浅谈水稻病虫安全控害新体系建设与推广[J].北方水稻, 2011, 41 (3) :79-80.
[4]侯晓晖.草莓病虫害安全控害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2008 (18)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