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化解

2024-09-21

清理化解(共3篇)

清理化解 篇1

近年来, 酒泉市肃州区各乡镇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狠抓财源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 地方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 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为了保工资、保运转、促发展、保稳定, 各乡镇、村不同程度地形成了一些债务。深入地分析乡村负债成因, 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基于此, 我们对全区乡村债务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乡村债务现状及特点

至2008年底, 全区乡村两级债务约4亿元, 其中:乡级债务近3亿元, 村级债务1亿元, 分别占乡村债务总额的75%和25%。

从乡村两级债务的构成情况看, 乡级债务所占比重较大, 且改革前累计发生额较大。税费改革后, 随着管理的加强, 举债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些债务大都用于兴办企业、发展农业生产及乡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办公楼新建及维修、农业综合开发等。村级债务虽然没有乡级债务数额巨大, 但在乡村债务总额中仍占有相当的比重, 且负债面广。税费改革后, 尽管村级债务有所下降, 但幅度不大。村级负债大多源于银行、信用社贷款、其他非金融组织贷款、个人借款, 借款主要用于村办企业、农田水利建设、村级公益事业及管理费用支出。

从乡村两级债务情况看, 呈现以下特点:

1.负债数额大。

尽管本区乡村两级债务比税费改革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但债务总额仍高达4亿元, 可谓债台高筑。

2.跨越时间长。

截止2007年底, 清理登记的乡村债务中, 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八十年代发生的“老账”, 也有近几年的新债, 前后跨越时间长达20多年。

3.债权数额小。

根据清理和调查统计, 乡镇统借的财政支农、支工周转金、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 由于借出周转金大部分逾期, 且部分债务主体因种种原因已不存在, 造成账面债权空挂较大, 实际拥有的债权相对较小。

4.偿债压力大。

由于本区乡镇财源基础薄弱, 自有财力有限, 大部分乡镇就“吃饭问题”都无法自给自足, 用于基本运转和事业发展的资金十分有限, 面对高额债务, 乡村两级偿债能力捉襟见肘, 偿债压力非常大。

二、债务成因分析

造成乡村债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体制问题和政策性因素, 也有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等问题, 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 财政收支缺口大。

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 财力向上不断集中, 事权向下不断转移, 导致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不断弱化, 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收支矛盾愈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 财政支出责任呈现转移倾向, 最后反映为债务的全面发生和不断累积。一是由于区、乡两级财政入不敷出, 为了保吃饭、保运转, 一些必须去办, 但又无钱去做、同时又关系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工作需要通过举债解决。如近年来, 区、乡政府一方面想尽各种办法消化旧欠, 另一方面, 为了不断改变人居环境,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和创优、创模、新农村示范建设等创建工作, 又不得不对基础设施进行举债投入。

(二) 政策风险转嫁。

一是盲目贷款上项目办企业。这部分债务主要形成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 多数乡村在一无资金、二无资源、三无技术、四无人力的情况下, 贷款上项目办企业。由于当时多数乡村办企业条件不成熟, 既无优势, 又无经验, 加之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造成了多数企业破产倒闭, 不仅不能按期偿还周转金, 而且利息越积越多, 形成了大量“死账”。二是义务教育投入负债。1998—2005年间, 为了确保义务教育达标验收, 各乡镇普遍采取了负债搞校舍建设的做法, 但农村税费改革后, 农村教育集资和农村教育附加费相继取消, 收费标准降低, 使得原定的“三年普九、九年还债”的计划落空, 遗留下来的义务教育负债无力偿还。三是税费改革后, 配套措施不足形成了新债务。前些年, 乡村组织为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鼓励农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由于新技术、新项目群众不认识, 工作难以开展, 有些乡村为推动工作, 不管是否有钱, 盲目采取以优惠政策来补贴扶持, 这样一来, 虽然工作开展起来了, 群众得了实惠, 却给乡村政府背上了包袱。四是“一事一议”难落实, 形成新债务。税费改革后, 村级经费主要是农业税附加和转移支付, 仅能保证“三项支出”, 有些村连“三项支出”也难以保证, 加之普及教育、道路建设等政府性事务向村级的延伸, 村集体自身无力承担这部分支出, “一事一议”又难以落实, 公益事业又不能不发展, 只能贷款建设, 进而形成了新的债务。五是垫交水费增加债务。个别乡 (镇) 水管所工作不到位, 征收水费对村不对户, 水费不到位, 不给农户派水。在时间紧、资金少的情况下, 只有村委会预先借款垫支, 后组织清收。收不回来的款项和垫支款利息, 形成了新的债务。

(三) 财务管理不规范, 非生产性开支过多。

个别乡村财务制度不健全, 有的即使有制度也执行不严, 随心所欲花钱报销、白条下账, 各种非生产性支出过多, 虽然本区早在2003年就取消了村级招待费, 但这部分支出仍高居不下。实行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零户统管后, 乡级财务管理得到加强, 支出的随意性得到了有效制止。尽管实行了村账乡管, 村级财务管理仍不尽人意, 但也还存在一些有令不行的情况。

(四) 基本建设举债累积递增。

近年来, 区、乡两级政府在国家加快城镇化建设, 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大背景下, 都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 在短时间内大大改善了肃州区城乡面貌和基础设施状况。但由于这些建设项目或要求地方硬性配套, 或由地方全额负担, 不论哪种方式都大大超越了地方财政承受能力, 导致工程欠款无力偿还。

(五) 财政支出增长过快。

近年来, 由于政策性调资等因素, 财政供养人员个人部分刚性支出剧增, 加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配套、五保户供养、村干部报酬提标等支出, 使地方财政建设和事业发展资金严重短缺。

三、债务风险及影响

一是影响了财政正常运转。

肃州区因负债占用的财政资金数额巨大, 近三年财政承担的偿债支出近2100万元, 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调度, 干扰了财政收支运行和财政预算平衡。有些乡镇和单位由于政府举债占用财政资金太多, 还债压力太大, 已到了举步维坚的地步。

二是影响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

由于政府债务沉重, 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 政府既要考虑机构正常运转和稳定的需要, 又要解决发展与偿债问题, 所以, 面对复杂而困难的局面, 政府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是负债过重影响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

负债过重引起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致使干群关系降温, 干部威信下降, 政府开展各项工作阻力加大。同时, 也会影响到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巩固。

四、清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乡村债务形成的涉及面广, 拖欠时间长, 清查核实的难工较大, 历史性债务得不到及时化解。一是当时乡村财务制度不健全, 账务处理不规范, 大量的白条存在并不能及时挂账等原因, 致使债务核查无法做到全面完整。二是债权债务或因人事变换、迁移, 或因当事人亡故等原因, 造成资料缺失不全, 债权人短时间内举证艰难, 导致部分债务无法确认。三是债务核查时, 部分单位管理人员因手续交接不完整或因外出学习或赴外就医等原因, 不能及时提供资料造成债务漏报。四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乡村欠债项目大多为集体意识, 口头约定, 现场规划, 没有按规范形成一定协议约定, 造成举债证据不足无法认定。

五、化解债务所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一)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化解债务。

在自有财源不足, 乡镇财政不能自给的情况下, 各乡镇、各部门认真研究国家投资导向和产业发展方向, 结合自身实际,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以缓解乡村偿债压力。

(二) 坚持以项目为纲, 积极招商引资化解债务。

为发展地方经济, 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在优化投资环境的同时, 坚持以项目为载体, 乡镇工业小区为依托, 充分挖掘一切积极因素, 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使一批发展潜力大、规模效益好、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的项目和企业相继建成。同时, 充分挖掘资源优势, 利用区位优势, 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开放型经济格局。使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发展, 乡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为化解乡村债务奠定财源基础。

(三) 开展帮扶活动, 化解乡村债务。

为缓解乡村化解债务压力, 扶持乡村经济发展, 区直各部门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包乡挂村目标责任制, 积极开展调研, 因地制宜, 献计献策, 捐款捐物, 及时协调解决债务纠纷问题, 有效化解部分乡村“头痛账”。

(四) 成立专门机构,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

为全面加强政府债务的监督管理, 规范政府债务举借、使用、偿还或提供担保的行为, 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适时成立了“肃州区财政局政府债务管理办公室”, 研究制定了《肃州区政府债务管理办法》, 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全区乡村债务进行清理, 建立了区乡两级债务台账, 并实行举债审批制度和化债消号制, 将乡镇每年化解债务按照不低于10%的任务纳入乡镇年度责任书考核。

(五) 注重盘活存量资产偿还债务。

各乡镇均建立了集体资产有偿使用制度, 引导存量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对乡村所属企业及荒滩、水面、土地、闲置厂房、设备等资源, 通过拍卖、租赁、承包、作价入股等形式, 实现了资源商品化, 收入用于偿还债务。几年来, 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化解债务取得了较好成效。

(六) 积极推行各项财政改革。

为全面加强政府债务管理, 减轻政府债务负担, 在做好乡镇机构改革、教育布局调整的同时, 从财政改革入手, 先后调整了区对乡财政管理体制, 加大了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 实行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零户统管”, 并将政府采购覆盖面扩大到乡镇一级。2008年, 又启动了“乡财区管”改革试点工作。上述改革, 都为扼制和化解乡村债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主编.领导干部财政知识读本〔M〕.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2〕苏志希主编.公共财政建设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清理化解 篇2

师综改办:

按照师财政局《关于开展团场“普九”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专项资金检查的通知》(师财传[2012]5号),根据我团实际,对我团“普九”债务化解专项资金做了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提升认识

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既是一项政治任务,又是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保证教育事业正常发展的“民生工程”。团党委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全面自查,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在做好自查工作的同时,确保清理化解团场“普九”债务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农村义务教育化债情况

根据师财政局《关于开展团场“普九”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专项资金检查的通知》的要求,根据我团实际情况,制定了化债实施方案,落实了偿债资金来源,专款专用,对锁定的债务数据进行认真清理核实,有关文件、合同、协议书、预决算报告、原始凭证、台帐、结算资料齐全,化债补偿资金通过“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支出”科目列支,严格按照与师综改办签定的化解团场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责任书执行, 严格按照化解规范要求进行工作操作,建立制止发生新的债务的长效机制,严禁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2005年以前我团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总额资金:3608418.03元,化债资金:3608418.03元。

特此报告

清理化解 篇3

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积极稳妥做好我县清理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工作,解决农村税费改革的历史遗留问题,按照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1‟9号)精神和省市有关会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清理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的范围、原则、目标

(一)、范围

乡村垫交税费债务是公益性乡村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农业税取消之前,乡村干部等个人以及乡镇政府、村级组织等为完成上级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应对干部考核而替村民垫交农业税等税费形成的“上清下不清”债务,包括垫交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不含烟叶税)等形成的债务。

(二)、原则

清理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要遵循“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下工作原则:一是公开透明原则。债务必须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审计锁定原则。债务必须在清理核实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审计认定。三是直接偿还原则。所有债务都应当将化债资金直接偿还到债权人。

(三)、目标

目标是从2012年起,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县乡村-1-

垫交税费债务清理化解工作。有条件的乡镇可同步开展除此之外的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工作。

二、清理核实乡村垫交税费债务的方法和步骤

清理核实乡村垫交税费债务,经过乡村清查、县级审计、市级汇总、省级审核确认等步骤。

(一)宣传动员(2012年8月1日——15日)。各乡镇要即时召开乡村两级清理核实乡村垫交税费债务工作会议,成立乡村垫交税费债务清理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乡镇垫交税费债务的清查工作,同时制定清理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工作实施方案,于8月25日前上报县级化债机构(县财政局)。

(二)乡村清查(2012年8月16日——9月10日)。各行政村要成立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的清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村垫交税费债务的清查工作,由村民监督委员会全程负责监督。要以会计账簿记录为基础,逐户逐笔核查登记,并整理相关的原始单据,分别由债务人和债权人确认。对确认的债权债务情况要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审核。在此基础上,村清查小组汇总本村债务情况,连同相关单据,统一上报乡镇审核确认后,务于9月10日前上报县级化债机构(县财政局)。

(三)县级全面审计(2012年9月11日——9月28日)。县政府统一组织财政、监察、审计、农业、金融等部门,对乡镇上报的乡村垫交税费债务进行逐笔清理核实,严格审计,剔除不实债务。主要核查债权债务关系是否明晰,是否完全符合认定对象和认定范围。核查依据包括:垫交税费当年是否入账、借贷款项是否用于垫交税费、形成债务是否挂账、债权人原始凭证是否齐全有效。根据上报凭证,县清查领导小组要逐村逐户与债权人

确认债务的举债时间、举债金额、举债用途和归还情况,并准确锁定债务信息。

各乡镇、村要将审计后的债务在对应乡镇、村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个工作日。对群众提出异议的债务,要认真调查核实;对没异议的债务,要进行锁定,由村支书、村主任、乡镇长以及审核组负责人签字、盖章确认。乡镇人民政府要对债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在完成债务清理核实和审计锁定后,县级化债机构要按照“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监管系统”统一要求,据实填报债务项目情况表,于9月30日前将数据上报市级化债机构。

(四)市级汇总。

(五)省级审核确认。

三、化债资金来源

一是统筹安排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上级财力转移支付资金,以及中央财政给予的化解垫交税费债务补助资金;二是通过盘活乡村资产筹集化债资金;三是通过统筹有关非税收入途径筹集化债资金;四是社会和民间自愿捐助的资金。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和村积极筹资化债,但不得借新债还旧债。中央财政对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给予适当补助。

四、把握几点政策界限

(一)坚持先清理后化解。进行债务清理核实和审计认定是偿还垫交税费债务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完成债务清理核实和审计认定程序后,才能进入债务偿还程序。对不遵守工作程序而引发社会不稳定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二)核实认定乡村垫交税费债务应坚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认定债务原则上应依据有关会计记录、原始凭证、农业税税票、欠税农户签字等进行。对于证据不齐全的债务认定,应加强群众监督和基层民主审核,先由债权人申报并举证,再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并公示,之后由乡镇和县级化债机构审核认定。

(三)对于以个人或乡镇政府、村集体等名义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垫交税费的,经债权债务双方沟通协商,金融机构可按相关规定开展债务重组或自主减免表外欠息等工作,乡村应根据债务重组或表外欠息减免协议等做好相关账务处理。

(四)妥善处理乡村垫交税费债务利息问题。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金融政策,按统一标准妥善处理垫交税费债务利息问题。

(五)在清理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时,要继续执行《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4号)精神,妥善处理历年农业税尾欠。在垫交税费债务化解后,解除垫交税费的债权人与欠交税费农户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将债权人变更为县乡政府,农户欠交税费继续挂账处理。

五、补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县财政要建立和使用“化解其他公益性乡村债务支出(2139901)”预算科目,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化债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专款专用,分账核算。实行化债销号制,做到偿还一笔,登记一笔,销号一笔,做好相应账务处理。化债机构要定期与财政国库部门进行资金数据核对,并利用监管系统了解和监控乡村化债情况,汇总化债进度,将其作为拨付中央补

助资金的主要依据。要妥善使用结余资金,对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大于本地偿债额度而出现的结余资金,不得从中央专项资金特设专户转出用于化债以外的用途,要继续用于化解剩余的公益性乡村债务。不得将结余资金用于平衡本级预算。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

地方政府是清理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工作的责任主体。县上成立清理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县长李晓媛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叶庆隆任副组长,财政、审计、监察、农业、信用联社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财政局。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制度办法,规范工作程序,加强指导协调,精心组织实施。认真做好乡村垫交税费债务的清理核实、审计锁定、资金筹措、债款支付等工作,及时解决化债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清理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试点工作顺利进行。为确保偿债资金分配使用的规范、安全和有效,县财政局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监督检查办法,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常规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和制约机制。

要严肃工作纪律,对于偿债工作中失职、渎职或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套取补助资金、造成资金损失的行为,要追回补助资金,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附件:乡村垫交税费债务规模及偿债资金安排情况表

上一篇:继续学习能力下一篇:肌肉电刺激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