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俄劳务合作

2024-08-21

对俄劳务合作(精选11篇)

对俄劳务合作 篇1

一、黑龙江省对外劳务输出现状

黑龙江省对外劳务输出已成为对外经济合作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2005—2011年全省期末在外劳务人员总量呈波动增长趋势, 由2005年的9186人上升到2011年的11315人,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年末在外劳务人数同比下滑25.9个百分点, 达到近年来最低点, 2010年恢复性增长到1.29万, 同比增加超过72个百分点, 2011年底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1200人, 在全国排名第13位, 较2010年的23位上升了10位。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资料整理得到

二、黑龙江省开展对俄劳务合作的SWOT分析

当前黑龙江省对俄劳务合作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是还存在一些制约黑龙江省开展对俄劳务合作的因素。本文运用SWOT法分析黑龙江省开展对俄劳务合作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一) 优势 (Strengths)

1.地缘优势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共有边境线达3025千米。与黑龙江省毗邻的俄远东地区, 土地面积621万平方公里, 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 人口稀少。中俄合作地区主要集中在俄远东地区 (哈巴边区、滨海边区、犹太州、阿穆尔州等远东地区及外贝加尔边疆区) 。劳务合作项目主要领域:农业种植、林木采伐及加工业、建筑工程与房地产、轻工业产品生产加工等。黑龙江省从事对俄劳务输出的地区主要是一些临近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县市, 如黑河市、牡丹江市、东宁县。

2.两国政治互信

自2001年签订《中俄睦邻、友好和合作条约》以来, 中俄两国政府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巩固双边、加强交往, 两国已进入全面合作与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是中俄两国历史上关系最好的时期:两国边界线已全部划定, 在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方面互相支持, 两国建立起高层互访机制且国家领导人互访和会晤频繁, 两国在经贸、能源、科技等方面开展了务实合作, 成果丰硕。

3.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合作潜力巨大。2009年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 (2009—2018 年) 》。这无疑会推动两国的区域合作, 带动区域内国际劳务合作的发展。

(二) 劣势 (Weaknesses)

1.对俄输出劳动人员普遍素质不高

近年来, 黑龙江省同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在劳务领域的合作层次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黑龙江省输俄人员多数是没有熟练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据统计, 80%~90%的劳务人员是从事建筑装修和农林牧渔方面的工作, 科技人员在劳务人员中所占比重很小。俄罗斯有学者曾表示:俄罗斯的确需要引进外来劳动力, 但不是工人, 而是需要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劳动力。

2.对俄合作企业缺乏资金支持

俄罗斯政府鼓励外国企业对俄进行投资合作。但这些投资合作项目, 如森工合作、木材加工、煤矿资源开采等, 需要合作方先期投入大量资金, 而黑龙江省的企业普遍缺少资金。长期以来, 民营中小企业一直是黑龙江省对俄投资和经济合作的活跃主体, 但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 不能承接大项目。这既不利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投资合作, 也极大地制约了对俄劳务合作的开展。 如俄计划以国际招标的方式对外租让森林和矿山以及国内的5 大油气田, 但因耗资巨大, 中方无力承受, 只能错失机会。

3.尚未建立有效的劳务信息交流机制

国际劳务输出包括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要求有准确及时的供求信息以及便利获得信息的渠道。黑龙江省在俄罗斯没有负责劳务工作的常设机构, 平时主要以临时性的招聘活动为主。这种形式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偶然性, 不是有计划主动地搜集劳务信息、开拓劳务市场。目前已经建立的黑龙江省对俄劳务合作平台对外劳务输出的架构基本形成, 但是平台提供的用工信息很有限, 不能满足黑龙江省劳动力的求职需求。

(三) 机遇 (Opportunities)

1.中俄两国政府将地区合作上升为国家层面

中俄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并致力于改变当前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中国政府为统筹区域发展就在2003年开始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7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俄罗斯政府为推动远东地区经济发展, 于2007年出台了《远东外贝加尔地区至2013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纲要》。2010年又批准了《远东及贝加尔地区至2025年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俄两国领导人在2009年9月正式批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 (2009—2018) 》, 根据该纲领, 黑龙江省签订了对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 64 个。中俄签署了政府间短期劳务协议, 俄罗斯政府修改了关于加快和简化吸引和利用外国劳动力许可的法令。这些都为黑龙江省开展对俄劳务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2.俄实施远东大开发战略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随着俄远东开发战略的实施, 远东地区必然要兴建一大批基础设施。而港口、铁路、公路、桥梁以及一些工厂、电厂等的开工建设为黑龙江省开展对俄劳务输出提供很好的机遇。据俄罗斯学者预测, 未来的10~20年间, 建筑业将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行业。其中, 住宅建设、社会文化项目建设及远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将快速发展, 如高速铁路、机场、港口、公路、仓储和冷藏设施等。黑龙江省的建筑施工人员有在俄罗斯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丰富经验, 对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比较熟悉, 也更容易适应高寒地区的建筑条件和技术要求。

3.存在人力资源供求互补关系

2008年俄远东地区的居住人口为628.95万人, 比2009年减少3.4%, 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一人。俄远东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海、铁路沿线地区, 缺乏劳动力资源。黑龙江省对俄劳务输出目的地也主要是以上区域。近年来, 黑龙江省通过各种形式对省内输俄劳动力进行培训, 积极打造龙江劳动力品牌, 向俄大量输送龙江劳动力, 同时不断加大劳务推介力度。双方形成了人力资源供求互补关系。

(四) 挑战 (Threats)

1.俄罗斯劳务市场竞争激烈

据统计, 独联体内约有70% 左右劳动移民是移往俄罗斯。特别是自2000年起, 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 来俄罗斯务工的劳动移民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如乌克兰、摩尔多瓦、阿萨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等。而且独联体国家的公民可免签证进入俄罗斯, 且就业时不受配额限制。俄罗斯加入WTO, 以及远东开发战略将吸引全世界的投资者。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多种渠道 (如对俄投资、承包俄大型项目等) 进入俄劳务市场。黑龙江省对俄劳务输出面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2.“中国人口威胁论”的影响

俄远东地区对外国劳动力的需求量很大, 很依赖外国劳动力。但由于担心过多地引进外国劳动力会对本国劳动力市场产生压力, 更害怕由此引发移民大潮, 从而威胁到本国经济和国家安全。“人口威胁论”的声音依然存在。俄方部分利益集团从自身需要出发, 渲染中国人口扩张, 渲染中国劳动移民威胁远东地区文化、经济安全。由于这种担忧, 远东各联邦主体有关部门对中国劳动力数量实行定额管理, 严格按限额雇用中国工人。

3.金融危机导致俄对外国劳动力需求减少

据俄方统计, 截至2009年5月底, 俄罗斯登记在册的失业人数达到650万, 2009年底失业人员将达到1500万, 失业人数占俄罗斯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2009年12月24日, 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会见俄罗斯独立工会联合会主席施马科夫时指出, 2010年俄罗斯外国劳务人员配额从200万人减少到130万人。金融危机影响下, 俄罗斯的本土企业不断倒闭, 失业人口逐年激增, 俄政府尽可能多地将就业机会提供给本国公民。一定程度上, 对黑龙江省劳动力的客观需求被主观屏蔽了。

三、对策建议

(一) 积极发挥政府及各部门在劳务合作中的作用

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作用, 各涉外机构应该加强与俄罗斯有关部门沟通和协商, 建立合作机制, 把双方劳务合作纳入法律框架内。黑龙江省政府应对从事劳务输出方面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如对从事国际劳务合作的机构给予必要的税收优惠, 对新项目的开发给予资金扶持等。同时, 政府还应在为劳务人员出国以及回国后的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 让劳务人员放心出去, 欢心回来。

(二) 建立培训基地, 开展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合作

针对黑龙江省输俄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的情况:一方面, 黑龙江省建立外派劳务培训基地, 加强对境外就业人员的法律、语言、专业技能以及所在国家交往礼仪的培训, 提高境外就业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 黑龙江省可以考虑同俄罗斯开展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中的合作, 培养既懂语言又有技术的高素质复合人才, 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素质, 增强黑龙江省劳务人员在俄罗斯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 扩大投资规模, 巩固和开拓俄罗斯劳务市场

黑龙江省在继续加强与俄在农业、林业、建筑业等领域合作的同时, 应积极开拓新的劳务市场。鼓励、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对俄进行投资, 同时吸收金融部门加入, 实现与俄大型企业对接。黑龙江省政府提供信贷倾斜政策, 如通过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具体可由国家牵头, 以黑龙江企业为主题, 组建大型对俄投资合作企业, 吸收港澳台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资金, 承接高科技、高附加值、市场占有率高的俄大型项目, 促进黑龙江省对俄劳务输出。

(四) 加强对俄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 为企业提供劳务输出信息

针对当前黑龙江省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的基本架构比较完善, 但提供俄方的用工信息不多, 很难满足求职者需要的情况。今后, 该平台应在获得俄方用工信息方面加大力度, 如在俄设立办事处, 多与俄方政府部门、企业沟通, 并进行市场调查, 争取尽可能多, 及时地发布用工信息, 切实促进黑龙江省对俄劳务输出。

(五) 不断扩大人文领域交流与合作

作为友好邻邦, 中俄在人文领域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 中俄两国人文交流硕果累累, “中俄青年友谊年”、“国家年”、“语言年”、“中俄旅游年”等大型活动取得成功, 进一步加强了中俄的战略协作和政治互信, 扩大互利务实的合作。随着两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不断增多、内涵不断丰富、信任不断增强, 黑龙江省应借机消除相互之间的隔阂和误解, 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在人文领域里的合作不断向前推进, 进而推动黑龙江省对俄劳务合作。

参考文献

[1]雷丽平, 朱秀杰.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危机与中俄劳务合作[J].人口学刊, 2011 (5) .

[2]胡玥, 温婧璐.中俄劳务合作, 期待迈过心中那道坎儿[N].哈尔滨日报, 2012-06-15.

[3]马友君.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东北地区对俄劳务输出研究[J].东北亚论坛, 2010 (3) .

[4]刘慧丽.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问题与中俄劳务合作[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7 (2) .

[5]常艳.新时期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 2012 (4) .

[6]姚兰鹤.中俄劳务合作及其制约因素分析——以中国东三省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劳务输出为例[D].黑龙江大学, 2011.

对俄劳务合作 篇2

在黑龙江省,提起友谊农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隶属于黑龙江农垦总局红兴隆管理局、位于富饶美丽的三江平原的农场,号称中国第一农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政府援建的大型机械化谷物农场,为纪念中苏之间的友谊,故命名“国营友谊农场”。世事变迁,伴随我省对俄农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一个同样见证中俄友谊与合作的“新友谊农场”在俄滨海边疆区诞生。不同的是,这个农场的建设者是黑龙江农垦总局另一个管理局——牡丹江管理局的一群致力于发展外向型农业的人们,而且,“要让外面的人见识一下咱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境外合作大路朝阳

记者从省农委外经处了解到,我省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拥有2800多公里边境线和25个国家级口岸,对俄农业合作优势突出。2005年我省实施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以来,各级农业部门深入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积极组织企业和种养大户带动机械、技术走出去,扩大对俄劳务输出,发展境外农业投资合作,建立境外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总体部署和《全省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要求,我省各级农业部门在集中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入推进农业“走出去”,加快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扎实推进对俄境外农业园区建设,积极扩大农产品出口路径,有效促进农业跨境产业链接,中俄农业合作和外向型农业发展硕果累累——

目前,全省对俄境外农业开发合作区域已由边境口岸较近地区逐步向俄远东地区腹地及周边发展,包括俄阿穆尔州、滨海边区、犹太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萨哈林等10个州区;对俄境外农业开发合作已由过去种植蔬菜向大豆、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拓展,并由种植业向畜牧业、粮食、饲料加工、仓储、物流运输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等多个领域延伸。到2015年底,全省对俄农业开发合作总面积不断扩大,相当于省内3-4个中等县(市)耕地面积;生猪存栏8万头,肉牛2000头,禽15万只。

省农委外经处副处长郭绍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我省对俄境外农业开发合作特点鲜明,一是开发规模持续扩大,二是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三是合作形式日益多样,四是合作机制日趋完善。”

据介绍,目前我省境外农业经营主体共有160家,其中企业110家,占全省境外投资主体的70%;农村种植大户30家,占18%;农户联合经营20家,占12%。中俄企业间合作方式主要分两种,一是中方租赁俄土地型,占80%,其中土地租赁期最长49年;二是合资合作型,占20%。俄方企业出土地,中方企业出机械、技术和劳务,一般按中方60%、俄方40%比例合作,也有各按50%比例合作的。机制灵活天地宽

伴随农业“走出去”,参加境外农业开发的农民腰包鼓了起来。在我省对俄境外农业开发合作第一大县东宁县,每年输出劳务1.5万人,拉动全县农民增收5000元以上;近年来,全省每年对俄输出劳务都在3万余人左右,人均劳务收入3万元以上,年创劳务收入超10亿元。不仅农民富了,农机出口企业也赢得新商机。据统计,全省每年对俄出口各类农机具600多台(套),2005年以来累计对俄出口5000多台套。

成绩的背后是努力。为了鼓励扶持农业走出去,省政府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完善了中俄州(省)政府间协调会晤机制,每年由省政府领导带队赴境外考察洽谈,把对俄农业合作作为洽谈合作重要内容,同时也邀请俄州政府来我省洽谈,协调解决农业合作实际问题。在省财政的支持下,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扶持对俄境外农业开发重点项目建设,调动了企业和农民走出去的积极性。省农委在外向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累计拿出8000多万元,扶持蔬菜出口基地项目建设,用于扩大生产基地规模,保鲜、冷藏、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组织境外开发企业组建了“对俄农业产业协会”,帮助企业组织协调、自律监督、咨询服务等等。

与境外开发同时起跑的,还有境内的对外出口基地建设。

目前,全省已在边境口岸市县及内陆大中城市周边地区,建设果菜、水稻、杂粮杂豆、特色作物(白瓜、葵花)、山特产品(蓝莓、松子等)五大类农产品出口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面积达到360万亩。

郭绍权介绍说,通过持续推动发展,目前我省对俄蔬菜出口基地建设布局不断优化,主导品种初步形成,蔬菜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具有独特区位优势的牡丹江市,已成为全省蔬菜对俄出口基地面积最大的市(地)之一,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主要分布在宁安、海林、穆棱及市郊区。依托品质优势,齐齐哈尔梅里斯区圆葱出口基地面积已扩大到5万亩,并成为全省乃至东北四省区圆葱对俄出口集散地。全省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地气候特点和俄市场需求的马铃薯、圆葱、番茄、甘蓝、黄瓜、彩椒等出口优势品种,在俄远东地区及腹地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全省80%蔬菜出口基地成立了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实行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专业合作社+基地+备案”经营模式。创业新人闯新路

更有一批唱响“新友谊”之歌的“新农人”,穿梭往来于国内外,上得谈判桌、下地会耕田,让人刮目相看。

记者电话采访黑河市北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明旭时,他正在北京参加农业部主办的《农业走出去政策法规学习班》。他说:“出国种地跟在国内种地很不一样。比如在国内备耕是自己的事,买好种肥、准备机械就行,而在俄罗斯备耕,不光要准备好生产必需品,还要把所采购的种子、肥料、农药都拿到相关部门去备案;所有的生产管理人员和农机手都必须接受俄方培训并办理上岗证,才能去种地。”这个备耕季,宁明旭和他的员工都在上课,他在国内学法规,他的员工在国外学技术。

宁明旭是众多率先走出去的佼佼者之一。经过十年的艰苦打拼和开拓,黑河市北丰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中俄跨境农业合作企业中农业种植规模最大、养殖规模最大、服务功能和全产业链最全、农产品果汁回运进口量最大的农业综合企业集团,境内企业连续多年受到商务部和农业部的表彰,农业境外园区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和财政部、商务部在建境外园区考核目录,在境外投资的阿穆尔“红星”农业企业连续多年受到全俄农业部阿穆尔州政府和所在的“罗姆内”区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记者从黑河市农委了解到,仅该市就有北丰、远耕、长源等14家专门从事对俄农业合作的企业,带动境外劳务输出657人,年可创劳务收入2400多万元。

从涵盖种植、养殖、粮食、饲料加工,仓储、物流运输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等多领域合作的“新友谊”农场,到北丰中俄跨境农业综合体,在宁明旭他们的背后,是一个日渐庞大的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以及一条日渐丰满的连接产加销的对外农业合作全产业链条——加工,仓储、物流运输及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使我省农业不仅大步走了出去,更夯实了农产品出口的渠道和基础建设。

目前,全省农产品国际市场已初步形成“三大出口贸易圈”:一是以俄日韩三国为主的周边国家农产品贸易圈,二是以欧盟国家、美国为主的欧美国家农产品贸易圈,三是以东盟、中东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为主的东南亚、中东国家农产品贸易圈。不同的贸易圈,有不同的贸易特点和主打品种,比如出口俄日韩三国的主要品种有果菜、杂粮杂豆、罐头制品、饲料等;出口欧美国家的农产品以粮油制品、杂粮杂豆、蓝莓、白瓜子、松子仁为主;出口东南亚、中东国家的农产品则以大豆制品、杂粮杂豆、山特产品、畜产品等为主。

2015年,在对俄进出口的带动下,全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实现30亿美元。其中: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达到12.4亿美元,农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扩大到130个;蔬菜对俄出口22.2万吨。

目前黑龙江农垦采取农户自购农机,后凭相关材料申请农机补贴,各农垦管理局不在做统一要求,但每年会向农户提供推荐购买的农机设备。推荐农机目录有管理局农机科推荐进入目录。进口车都是走总局采购。

补贴范围及标准

一般农机每档次产品补贴额原则上按不超过该档产品上年平均销售价格的30%测算,单机补贴额不超过5万元;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2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25万元。

重点补贴: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设施农业设备等。

垦区拟选择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急需的部分机具品目敞开补贴,主要包括深松机、水稻插秧机、免耕播种机、大中型轮式拖拉机、秸秆粉碎还田机、自走轮式(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全喂入)、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薯类收获机、粮食烘干机等。

目前黑龙江牡丹江管理局具有代表性的云山农场设备现状如下: 旱田整地车:

迪尔7830系列和迪尔9630系列拖拉机 凯斯210系列拖拉机

东方红1804系列和东方红1104系列 徐州重工-凯特2104系列旱地机

收获机:

凯斯6130系列

迪尔S660玉米收获机系列

佳联-5 和佳联-6系列水稻大型收获机 常发系列收获机等

小型收获机如久保田668系列和988系列

水田车设备换代快:翻地车100多马力购置价大概在 13-16万 水稻插秧的侧深施肥插秧机一体高速,进口设备较稳定但价格高。

大豆播种机,大垄三行,目前选用设备制造水平较低,播种效果不理想。施肥不行,播种匀度不好。120马力购置价大概在14-16万

注重以上三种设备的相关设备的推荐。

玉米播种机都是进口设备。国内机型大部分为马克播种机改装 管理局的建议每年哈尔滨都会农机大展销,希望在各农场有销售点,有实物,农户能够客观自选采购。现场预定的销售模式。

和管理局的领导介绍我司的设备及涉及领域的项目情况,特别是三产融合的介绍,目前管理局各农场普遍面临一产发达但二产加工业相对短板,目前管理局正在协调项下各农场加加工业发展,希望能和农机院中包公司这样的国有企业加强合作。

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意见,黑龙江省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

据介绍,在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方面,黑龙江省将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和高效经济林建设;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建设完善1000个“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

在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方面,黑龙江省将创新发展订单农业,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原料生产基地,引导其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形成稳定购销关系;支持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鼓励农产品产销合作,建立技术开发、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强化工商企业社会责任,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在完善多渠道农村产业融合服务方面,黑龙江省将通过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优化农村创业孵化平台。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

为加快发展农业全产业链经济,今年我省将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抓手,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先导,从“四链”入手促进农业三产融合——即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和完善利益链,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实现一二三产业一体推进。这是记者近日在省农委获悉的。

在延伸产业链方面,做到四个“突出抓好”,即突出抓好主食加工,组织开展“龙江主食”专题活动;抓好特色加工,推动旅游休闲礼品开发;抓好设施建设,支持规范的农民合作社建设产地初加工、特色加工和电子商务配送设施;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力争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000家,实现销售收入3100亿元。打造农产品加工新亮点,推进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加快将“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目前有关部门已在牵头制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对俄劳务合作 篇3

一、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对俄境外农业开发合作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由当初的农民自发组织发展成为由政府组织、企业开发、农民参与的有组织、成建制、多领域、全方位的发展格局。特别是2005年全省实施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以来,各级政府积极组织企业和农民走出去,带动机械、劳务走出去,发展境外农业投资合作,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规模持续扩大。黑龙江省对俄境外农业开发合作区域由边境口岸较近地区逐步向俄远东地区腹地及周边发展。2012年,全省境外农业开发项目已发展到俄阿穆尔州、滨海边区、犹太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萨哈林等10个州区,总面积累计达到720万亩,是2005年的3.8倍。建立境外粮食与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基地重点项目293个。其中:6万亩以上的“中俄农业合作示范园区”项目30个、3万亩以上的境外农场78个、1万亩以上的境外项目点180个。

(二)领域不断拓宽。对俄境外农业开发合作由过去主要种植大豆和蔬菜发展到目前的大豆、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棚室蔬菜生产、生猪、肉牛和禽类养殖、粮食加工、饲料加工,仓储、物流运输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等诸多领域。东宁县的华宇集团、华信公司等一批走出去的企业坚持多元化、宽领域综合开发,已发展成为经营有实力、发展有潜力、在俄有影响力的集团化企业。

(三)形式灵活多样。在多年的对俄农业合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企业开发合作模式、中俄政府间合作开发模式、农户联合开发模式和农村种养大户开发模式等四种成功合作模式。其中:企业开发合作模式占50%左右,中俄政府间合作开发模式占30%,农户联合开发合作模式占10%,其他合作模式占10%。

(四)机制日趋完善。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与俄方建立完善了州(省)政府间协调会晤机制,每年由省政府领导带队赴境外考察洽谈,协调解决农业开发合作中实际问题。省财政建立了政策扶持机制,自2007年起,每年从外向型农业发展资金中拿出1000万元左右,扶持对俄境外农业开发重点项目建设,调动了企业和农民走出去的积极性。2008年以来,省政府先后三次分别在黑河(阿穆尔州)、牡丹江(滨海边区)和同江(阿穆尔州)召开了全省对俄境外农业开发合作现场会,强化组织推进,推广成功经验,促进了境外开发健康发展。

二、主要成效

经过多年来的积极努力,黑龙江省对俄境外农业园区的深入发展,在促进中俄双边农业、经贸、技术合作与友好往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由于对俄境外农业园区的不断扩大,带动了对俄劳务输出,加快了省内土地流转,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全省每年对俄输出劳务3万余人次,人均劳务收入达3万元,年创劳务收入9亿元。东宁县每年输出劳务1.8万人,直接增加农民收入5000元以上,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

(二)发展壮大了一批境外企业。经过多年来的培育和发展,全省对俄境外规模化农业开发企业达到60多家。这些企业发展境外粮食种植,农产品加工,粮食仓储、饲料加工、物流等方面相关产业,在延长农业产业链,繁荣农产品市场,促进双边经贸合作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东宁华宇集团、华信公司、绥芬河宝国公司、黑河北丰公司、逊克财源经贸公司、同江赫翔公司等已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对俄境外农业合作龙头企业。

(三)促进了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全省对俄境内外农业园区的发展,带动了各类农产品、农业机械对俄出口。据统计,全省每年对俄出口各类农机具600多台套,贸易额2000多万美元。2011年,全省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达6.1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8.2%。其中:对俄出口蔬菜32万吨、粮食5.6万吨。2012年1—11月,全省对俄蔬菜出口24万吨。

(四)加强了黑龙江省对俄农业技术交流。对俄农业园区的发展,促进了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各州区的友好往来与技术交流。黑龙江省先后成功举办了“全省对俄果菜出口技术培训班”、“中俄农业合作研讨会”、“中俄农业合作推介暨交流会”等活动。几年来,黑龙江省邀请俄罗斯农业、农产品检验检疫、海关等技术专家70余人次,推广果菜栽培技术和检验检疫标准80余项。接待俄罗斯农业来访团组44个,180余人次。

(五)扩展了农业发展空间。黑龙江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农业国际分工与协作,农业沿边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农业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境外农业园区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了国内外市场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了俄粮食市场需求,稳定了物价,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得到了俄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俄方经常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到项目点参观学习,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省对俄农业开发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受俄罗斯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和我国国内相关领域政策规定的限制,目前,黑龙江省对俄境外农业开发合作还存在一些影响外向型农业深入发展的问题。

(一)境外粮食返销难。由于俄远东地区粮食消费量和需求量有限,境外粮食价格持续低迷。黑龙江省境外生产的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品质优良,均系非转基因品种,除一部分加工饲料和满足当地需求外,大量的粮食需运回国内销售,才能获得更高的效益。但是,境外粮食进口需要国家商务部门办理进口配额,需要国家检验检疫部门认定许可。目前,黑龙江省除大豆和玉米可以回运外,水稻和小麦都无法回运。同时,由于境外粮食返销手续繁琐,成本过高,限制了粮食返销。以东宁县华信公司回运大豆为例,国内费用:口岸基金120元/车、出门费5元/吨、存车35元/车、物价局(所)收费20元/车、报关单40元/车、国税700元/车(预收所得税)、地税200元/车(印花税)、检疫费160-170元/车、关税420元/吨。以大豆每车装载20吨计算,费用约为488.75/吨。俄方费用:该公司采取俄方合作伙伴包办出口业务方式,每吨大豆出境费用为8000卢布,按照0.2173的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1738.4元。中、俄双方费用合计:2227.15元/吨,即1.11元/斤。

nlc202309040350

(二)农机具过境难。俄罗斯远东地区不生产大中型农用机械,黑龙江省境外开发企业必须将省内农用机械和配套农机具运输过境。由于中方大型农机具过境,俄方要收取15%关税和18%增值税,2011年以来俄方又改为按机械功率收费,每千瓦时收取120欧元,相应增加了农机具过境成本。同时,俄海关还收取机械保证金,要求大型机械在俄工作不能超过两年,两年内不返回,将没收保证金,机械在俄罗斯作业也不合法。由于大中型农机具过境难,而且缺少农机配件,大型农机具维修、养护成为企业和种植户的一大难题。

(三)劳务大卡办理难。从总体上看,俄罗斯不排斥中国的劳务人员,但主要需要有技能的农业人才,而不是农民工和城市待业者。同时,俄政府考虑当地就业问题,采取了阶段性控制中方劳务过境数量的政策。在俄罗斯办理一个劳务大卡时间最长达8个月,费用最高达2万元,近年来,由于俄方大幅度缩减劳务指标和对工种实行限制,已严重影响了境外农业生产。如俄阿穆尔州农业种植劳务指标2009年为5000个,2010年缩减到1100个,2011年不足120个,2012年形势更为严峻,一个指标也没有。企业被迫为农民办理旅游照和商务照,但俄方不允许,发现就要罚款和遣送回国,不仅给境外企业和农民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到土地耕种,而且将面临被迫撤回的危险。

(四)境外企业融资难。由于境外农业合作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近年来境外企业后期投入不足和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对俄境外农业开发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据调查,除省外向型农业发展资金扶持对俄境外农业开发以外,省里没有其他扶持资金。俄罗斯允许中方企业在俄办理商业贷款,但17%的高贷款利率使企业难以承受。同时境内多数商业银行不愿给境外开发企业提供商业贷款。个别境外开发企业由于缺少资金支持,已签订的土地种植合作协议无法完全履行,使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四、思路建议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推动对俄经贸合作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开发合作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今后一个时期,建议黑龙江省对俄境外农业开发合作应以扩大沿边开发开放带建设为总牵动,以境外农业园区和大项目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创新发展方式,稳固提升对俄农业开发合作水平和质量。

(一)加大对俄农业开发的资金扶持力度。为了确保“十二五”黑龙江省农业沿边开发开放带建设需要,如期实现外向型农业发展目标,应进一步完善对俄境外农业项目资金“以奖代投”办法,对企业和农民走出去,发展境外规模种植和境外粮食返销分别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和奖励,鼓励市县政府和企业、农民走出去发展境外农业开发。同时,协调金融企业加大对对俄境外农业开发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解决融资难题。

(二)探索建立对俄境外粮食返销扶持政策。对俄境外粮食返销,对于平抑国内市场价格,满足加工企业需求,扩大地方政府财政税收,增加企业和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受中俄双方进出口关税、运输成本和检验检疫等多个环节的制约,企业效益受到影响。建议协调财政、商务、海关、出入境等部门,研究制定粮食返销扶持政策意见,探索建立境外粮食返销“一次申报、一次检查、一次放行”的“绿色通道”。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等办法,支持企业把境外生产的优质大豆、玉米等粮食返回国内销售,弥补省内加工企业原料不足的问题,平抑市场价格,促进省内优质大豆产业发展。

(三)推进对俄农业开发合作载体建设。建议在中俄州(省)长协调会晤机制框架下,进一步建立完善双方部门之间考察洽谈机制。通过组织部分市县政府和企业赴俄滨海边区等开展农业洽谈活动,协商解决劳务大卡、粮食返销、农机过境等实际问题。支持通过召开推介会、现场会、交流会等形式,总结推广经验,研究探讨扩大合作有效途径和办法。支持开展对俄农业开发合作培训,加强对俄政策走向、市场需求分析研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四)支持对俄农业开发园区建设。通过支持大型国有、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境外大豆、玉米、水稻等高产、优质粮食种植园区,推广规模化开发,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粮食总量。通过支持以大豆、水稻、玉米和饲料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发展粮食加工、仓储和运输物流,延长产业链,缓解境外粮食总量过大和价格低迷的压力,实现粮食加工转化增值。通过支持省内农业科研、推广单位走出去,依托自身农业技术优势,与俄农业科研单位合作,发展境外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园区,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

(五)做大对俄农业开发投资主体。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支持按境外区域组建境外农业开发企业协会(商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境外企业和农民联合经营、集团化发展,在俄投资建设一批农业合作重点项目,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努力在提高合作层次、水平和效益上下工夫,在做大做强境外投资开发主体、推动境外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上求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

责任编辑:洪峰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问题研究 篇4

一、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现状与问题分析

2010年,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总额达到140亿美元,对俄投资额达到10亿美元,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达到4亿美元。对俄贸易大幅回升,所占比重明显提高。漠大线中俄石油管道于2010年年底正式开通。今年以来,管道原油大量进口推动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成倍增长。1-2月,全省对俄实现进出口总额18.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倍,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5.8%,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6.5个百分点,基本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以及黑龙江省15个边境口岸和绥芬河、东宁、黑河3个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成为全国各省市开展对俄经贸的重要窗口、平台和桥梁。借助这个良好机遇,今后在能源领域广泛合作充满广阔前景。

(一)石油方面的互补性

石油是黑龙江省的优势资源,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业一直是黑龙江省的支柱产业,黑龙江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石油供应地。但经过40年的开采,黑龙江省的石油储量在急剧减少,目前正面临着“三高一失衡”的严峻形势,即:全油田综合含水高,已达到85.6%,喇嘛甸油田和萨北开发区含水均超过90%;油田采出程度高,采出程度到70.29%,油田剩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高;最突出的是油田储备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储采严重失衡。

俄罗斯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13%,而且,大部分石油资源在其东部地区,储量占全俄的2/3。其中乌斯季-巴雷克油田发现于1961年,探明储备为6.8亿吨;油田面积142平方公里,共分14个油层,厚度为28.7米,油田深度为2000-2020米,1964年投产。

(二)金属矿产资源方面的互补性

黑龙江省虽然也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但黑龙江省的矿产资源特点决定了其供求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其表现是:大宗矿产短缺;地理分布不均衡;属于森林沼泽景观,勘查难度大。目前,只有两处小型铁矿山开采,即双鸭山铁矿、伊春大西林铁矿,每年需外进大量铁矿石、生铁、废钢铁来满足全省钢铁工业的需求。这些年来对铜和铝矿的需求一直在增长,已不能满足黑龙江省对金属矿产的需要。

俄罗斯的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其铁矿资源,储量占世界的40%以上,可采储量650亿吨。铜矿储量占世界的11%,大多分布在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乌多坎是俄罗斯最大的铜矿产地,它位于赤塔州东北709公里处的莫戈恰市附近。俄罗斯的铝土矿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克麦罗沃的瓦甘斯克,生产铝的主要原料是铝土、霞石和萤石,它的萤石产量占全俄的80%。俄罗斯的铅矿产储备占世界的12%,锌的探明储量占世界的16%。此外俄罗斯的东部地区还有丰富的镍、钼等资源。如果俄罗斯可以稳定的向黑龙江省出口金属矿产资源,那么黑龙江的金属冶炼企业就会打破原料不足的发展瓶颈了

(三)电力方面的互补性

黑龙江省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对电力的需求逐年增加。在高峰时,有机组检修或故障,则呈现供不应求,造成了电力不足现象的发生。

俄罗斯拥有较强的电力资源优势,统一电力集团拥有73家地方子公司,约600个热电站、100个水电站和9个核电站,发电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俄罗斯丰富的电力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俄罗斯专家提出了建设东北亚电网的宏伟设想,这为黑龙江省从俄罗斯进口电力资源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目前,中俄之间的电力贸易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远东的阿木尔州和黑龙江之间。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比中国有较大优势,形成了俄方电能进入中国的基本条件。黑龙江省对俄电力贸易有扩大潜力。

(四)森林资源方面的互补性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多年以来一直为中国和黑龙江省提供大量的生产和生活用木。但经过几十年的破坏性开采,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已经破坏的十分严重,也给黑龙江省林区的森林采伐业和加工业带来了不小的打击。自从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黑龙江省林区木材减产降幅较大,导致省内部分木材加工企业停产或减产。

俄罗斯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总面积为11.11亿公顷,其中,森林覆盖面积为7.19公顷。木材蓄积量为743.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有名的森林国家挪威、丹麦和芬兰。目前,俄罗斯全国的理论年采伐量为4.86亿立方米,实际上只达到25%,有巨大的木材生产与供给潜力。

对黑龙江省来说,从俄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进口木材距离短、成本低、而且相对稳定,是木材进口多元化的较优选择。因此,加快从俄罗斯进口木材的步伐将对满足黑龙江省木材需求发挥重要作用。

二、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在石油合作方面的对策建议

首先,加强对俄罗斯投资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跟踪监测。这种跟踪监测包括对俄罗斯整体战略调整、具体经济政策法规以及国际因素对俄罗斯能源战略走向的影响等情况。

其次,鼓励黑龙江省的大型石油企业积极参与俄能源开发。需要加大对大庆石油、大庆石化等大型能源企业的扶持力度,使他们成长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巨头,有能力勘探、开发、销售、贸易等领域的国际竞争。

第三,继续扩大与俄罗斯在铁路石油运输方式下的石油进口量。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通过铁路逐渐提高对中国的石油出口,黑龙江应与俄罗斯合作建设一条石油铁路专线,进口的石油量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所需的运输成本则会大幅度降低。

第四,加强与俄在石油运输管道方面的合作,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合作修建通往大庆油田的石油管线。虽然2002年双方经历了石油管线改道风波,但是从双方发展战略关系的角度和俄罗斯经济利益的角度看,双方共同建设石油管线仍然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

(二)在金属矿产合作方面的对策建议

黑龙江省政府应为发展对俄矿产合作打造平台。海关、边防等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对与俄罗斯进行矿产贸易有关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要组织专题推进,确保落实到位。真正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好合作局面。

要鼓励有条件的矿产开采企业到俄罗斯投资,用黑龙江省在机械、资金、人员方面的优势去开采俄罗斯富裕的矿产资源。走出去的企业要舍得出时间和精力对俄市场进行调研,舍得出资金和人才进行产品开发,舍得出高薪聘用科研人才和营销人才,舍得出资金和设备在俄投资,舍得出资金在俄购置永久性矿山开采权,扩大黑龙江省在俄矿产开采的市场份额,这样才能为黑龙江省今后在俄罗斯的矿产开发市场上占得先机创造条件。

(三)在电力方面的合作的对策建议

首先,黑龙江省应制定鼓励进口电力的政策方针。政府应给与电力贸易大力支持,逐步开放黑龙江省电力市场,引导经济效益差得中小发电企业及早退出电力市场。调整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其次,应为黑龙江省对俄电力贸易解决技术难题。尤其要解决技术方面的难题,如电网的可靠性,实现联网运行;潮流分布,调度规程等。

第三,找到适合双方的贸易结算制度。可以信用证为主,实际的调电数额与计划数额超过时,其差额部分通过汇票结算。

(四)在森林资源合作方面的对策建议

首先,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做好俄罗斯方面的工作。黑龙江省政府应充分利用中俄边境地方贸易合作协调委员会和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各州区的省州长定期会晤机制,及时沟通和协调好与俄方的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合作事项顺利开展。

其次,整合资源,打造龙头企业集团。黑龙江省应采取相应措施,努力推进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盘活存量资产,组建若干大型企业集团。要引领和支持企业实行跨地区、跨所有制、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和合作,特别要重点吸收民营资本。

第三,采用多种方式并举,全方位合作。目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一是直接从俄罗斯进口木材;二是通过劳务输出到俄罗斯采伐木材;三是采取加工贸易方式来料加工;四是在黑龙江省或俄罗斯建立木材加工合资或独资企业,搞木材深加工,增加附加值,生产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林业产品;五是在俄水资源较丰富地区建立纸浆厂,生产在国内外市场畅销的纸浆和纸张。

参考文献

[1]宋魁.俄罗斯东部能源开发与合作[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29)

[2]姜莉.文化向度与空间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10(5)

[3]郝大江.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J].财经研究,2011(2)

重启对俄关系相对顺利 篇5

本期话题:如何看待重新“启动”的美俄关系?美国是否要与俄罗斯建立一种完全新型的关系?继续关注本刊记者与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陶文钊的对话。

——编者手记

记者:奥巴马上台以后,为什么将重启美俄关系作为其战略调整的重要步骤?

陶文钊:奥巴马政府将重启美俄关系作为战略调整的重要步骤,主要原因是美俄关系是一对大关系,其中包括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而且两国互有需求。俄罗斯对美国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安全方面,两国的合作主要在安全方面,矛盾也主要在安全方面。美国在核裁军、反恐、伊朗核问题、朝核问题等涉及地区和全球安全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上都需要俄罗斯的合作。要建立全球的战略平衡,美俄是两个主角。

美俄关系在9.11事件发生后有过一个短暂的蜜月时期,但不久即趋于恶化,原因很多,其中包括美国不顾俄罗斯的一再反对,强推北约东扩,把越来越多的前苏联阵营国家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纳入北约,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搞颜色革命,使两国越来越疏离俄罗斯,武装格鲁吉亚,或明或暗支持它对俄罗斯进行挑衅;支持科索沃独立,肢解俄罗斯在欧洲的主要盟国塞尔维亚;与波兰、捷克达成协定,决定在波兰部署十套陆基导弹拦截系统,在捷克部署雷达系统。2008年8月8日,俄格爆发军事冲突。这是俄罗斯与西方尤其是美国关系坏到极点的表现。

记者:奥巴马为何选择削减战略武器作为改善两国关系的突破口?都取得哪些进展?

陶文钊:奥巴马政府决心要改善对俄关系,俄罗斯也希望改善对美关系,毕竟两国剑拔弩张对谁也没有好处。2009年来,两国高层领导互访频繁,美俄两国外长进行了多次互访、会晤,7月奥巴马访问俄罗斯。

两国选择了削减战略武器作为两国关系改善的突破口,是因为美苏在冷战时期签订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2009年12月初到期。两国领导人决定在这一条约到期前续签新条约,继续削减双方的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更加重要的是,奥巴马提出了建设一个没有核武器世界的理念,他希望通过订立这样一个条约来推进他的理念,推动全世界的核裁军,在这一点上,美国与俄罗斯的利益发生了重合。俄罗斯经济的恢复性增长才见成效,又遭到金融危机打击,要维持现在规模的战略核力量从经济上来说对它很困难。更何况一些陈旧的装备需要淘汰。再者,在2002年5月美俄已经就进一步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达成协定,双方同意将部署的战略核弹头的数目从6000枚削减到1700~2200枚之间,当然当时没有谈到核查问题。既然先前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共识,现在谈判起来应该比较容易。

在奥巴马访问俄罗斯期间,俄罗斯还同意北约部队过境运输阿富汗战争所需的军事物资,为美国的阿富汗战争提供了很大便利。但俄罗斯最大的关注是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所以当时俄方就提出,要把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与导弹防御系统挂钩。也就是说,上述条约能否顺利达成取决于美国是否取消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这个障碍不排除,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美国对此作出回应。9月中旬,奥巴马宣布,根据一项对于伊朗导弹能力新的情报评估,美国决定放弃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把原定的陆基导弹防御改为海基,即在地中海和北海一带维持三艘配备拦截导弹的宙斯盾舰,它的防御范围更加广阔,而且海基系统将能更灵活地应付不断变化的伊朗导弹计划。

奥巴马政府的这一决定消除了俄罗斯的心头大患,自然受到俄罗斯的欢迎。梅德韦杰夫表示“珍视美国总统负责任的立场”,并愿与美国一起磋商包括反导在内的两国战略稳定的各种问题。普京称赞奥巴马政府的决定是“勇敢的”,并对此“感到欣慰”。俄罗斯不仅做了口头表示,而且立即投桃报李,推迟了向伊朗交付S-300型防空导弹系统,并拒绝向伊朗出售S- 400型防空导弹系统。在伊朗核问题上,俄罗斯也改了调子。梅德韦杰夫表示,伊朗必须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俄罗斯反对任何核武器计划。如果伊朗无视大国的态度,也许某种制裁是必须的。而以前,俄罗斯是反对对伊朗进行制裁的。由于俄罗斯与伊朗一直保持着核关系,向伊朗提供核燃料,俄罗斯的态度对于解决伊朗核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10月中旬,希拉里国务卿又对俄罗斯进行了访问,希望把2009年年底签署新的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敲定下来。但俄罗斯表示,奥巴马的新导弹防御计划的问题比答案更多,俄罗斯希望得到更完整的说明。由于奥巴马政府现在忙于应付国内、国外的各种棘手问题,恐怕自己也不清楚,在欧洲将要部署什么样的导弹防御系统。 11月16日,两国元首在新加坡APEC首脑会议期间会晤,再次确认签订上述条约,并同意在新条约得到批准之前达成“过渡协定”。2009年过去了,条约还是没有签订。不过,俄罗斯外交部透露说,关于条约已经做了95%的工作,达成条约指日可待。

记者:美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还存在哪些掣肘因素?

陶文钊:首先还是上述条约。今年4月12日~14日奥巴马总统将举行无核世界峰会。美方会想方设法在4月以前与俄罗斯达成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其次是伊朗的核问题。对于美国来说,不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认为伊朗是对美国造成威胁最大的国家,不让伊朗拥有核武器是美国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现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都通过了对伊朗实行制裁的法案,目标集中在伊朗的共和国卫队,并要对向伊朗提供精练油的公司和企业实行制裁。估计美国与欧盟很可能在2月把对伊朗实行制裁的问题提上联合国安理会的日程。到时候俄罗斯的态度如何对两国关系将是个考验。

美俄关系中还有许多潜在的问题,上面提到的格鲁吉亚就是其中之一。2008年的俄格军事冲突以后,格鲁吉亚不断催促美国对格鲁吉亚重新进行武装。但美国为了避免刺激俄罗斯,一直推迟这样做。估计总有一天美国要向格鲁吉亚提供武器,这对美俄关系将又是一个考验。

对俄劳务合作 篇6

关键词:黑龙江企业,俄罗斯,合作经营

一、黑龙江企业对俄合作投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黑龙江省企业对俄合作经营有了非常好的进展, 不仅在投资速度和投资规模上有了不断的扩大, 同时项目技术含量有所提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合作经营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目前俄罗斯缺乏国际规范的机制, 在中俄贸易主体都以公司企业为主的情况下, 对方在法律、政策、执行机制、制度、投资保护、通关检疫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完善、不配套的情况, 从而使合作经营中黑龙江企业进行投资业务的举步维艰。

2.俄联邦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平等。我省企业在俄注册往往存在着不公正的待遇, 出现问题往往受制裁的只有中方, 而且无相应职能部门进行审诉。企业在俄得不到优待, 征收高税赋的现象大有存在。黑龙江公民在俄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搜身、罚款和关禁闭是常有的事情。

3.境外投资管理制度不健全, 程序复杂, 通过率不高。我省在境外投资管理上呈现多部门管理, 投资管理机制不健全, 使审批程度较为复杂, 且办事效率较低, 所以也导致具有对外经营权的主体也呈多元化, 对外投资力量较为分散, 这样就形成不了一定的凝聚力, 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4.在俄企业实际运作率低。黑龙江省企业开始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对俄合作经营的高峰期, 但投资由于缺乏科学的论证, 所以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最后导致投资失败的企业较多, 成功者很少。黑龙江省企业对俄投资较为单一, 多集中在商业、饮食和服务业, 而且合作规模都较小, 没有充分将双方的优势和潜力发挥出来。

5.境外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普遍偏低, 管理者在国外管理经验匮乏, 境外投资管理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二、黑龙江企业对俄合作的SWOT分析

1.优势。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 自然资源丰富且经济结构互补性强, 俄罗斯加入WTO后, 首要任务就是复苏国内经济, 实现俄罗斯强国计划。为此俄罗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着力改善投资宏观及微观环境, 借此来提高俄罗斯的商业吸引力。近几年, 双方高层领导人在经贸合作方面互相往来次数明显增多, 互利互惠程度与日俱增。黑龙江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以及传统优势产业, 如今已成为我国对俄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和“枢纽站”。

2.劣势。 (1) 企业总体规模有限、竞争优势不明显。目前, 我省从事对俄进出口业务大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 成立时间短、规模小, 并且在从事国际贸易、合作等方面都是以“小伙伴”方式进行。草签不规范合同、嘴上共识等贸易行为屡见不鲜。再加上“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的限制和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等因素的制约最终导致资金不足、风险防范能力弱, 市场竞争优势不高。因此需要建立对俄大企业联盟来提高竞争力, 打造“黑龙江制造”品牌。

(2) 俄罗斯国内、国外两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将促进俄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按照世贸组织规则, 俄将对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适当修改, 投资环境、贸易秩序等随之都将得到完善, 以有利于双边贸易的合作共赢。由于经济发展中的投资需求日益增长, 俄罗斯政府也希望通过加入WTO为契机来推动法律环境的改善, 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在双重推动力的刺激下将给我国其他兄弟省份以及其他国家的企业投资俄罗斯市场提供有力条件。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 俄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条件是在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前提下, 也就是说改善贸易政策体制的同时也要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既使俄加入了WTO, 也不表明俄将完全开放其市场准入条件。俄本国的市场准入条件是必须使不同的关税水平在整体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及提高综合竞争力。对最敏感的部门, 要保持充分的关税保护水平, 以此来保护本国公司的利益。这些将对我省企业进军俄罗斯市场增加很大的难度。

(3) 面临受俄罗斯政府利用反倾销手段打压我省企业的威胁加大。随着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依世贸组织相关协议规定, 俄必须扩大货物、服务的市场准入程度, 即具体要求降低关税和规范非关税措施, 逐步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对于黑龙江省来说, 自2011年起, 我省在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方面始终保持贸易逆差的状态, 主要原因来自于一是我省出口到俄的商品大多都是产品附加值低、可替代性强的低端产品, 而从俄罗斯进口的大多是能源类等大宗商品、不可替代性高;二是我省出口商品质量粗糙、价格低廉, 在俄罗斯市场份额相对比较低;三是俄罗斯企业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我省商品打进俄市场困难提高。因此俄罗斯政府凭借与我省贸易上优势, 再冠以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秩序为理由对我省商品采取反倾销策略, 以此维护本国企业利益。

3.机遇。俄罗斯入世后作为成员国之一必须遵循世贸组织规则, 贸易的规范化和市场开放, 为黑龙江省商品和投资进入俄罗斯市场提供更大的便利条件。双边国际经济贸易纠纷的解决方式也更加完善、合法和通畅, 这将为深化双边经贸合作、落实两国领导人关于双边贸易额阶段性目标的规划提供新的动力。

(1) 投资环境的改善为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在世界贸易组织基本权利义务中明确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和入世后一段过渡时间内, 必须将本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修改, 国内投资宏、微观环境、国际贸易秩序也要得到明显改善, 以达到互利共赢。据俄媒体2011年11月28日报道, 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外来投资监管委员会全会上强调:“俄罗斯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在各个领域为国内外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甚至涉及某些对国家经济发展有核心战略意义的领域。”他还指出, 我们在完善企业投资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如通过一系列的修正法案。此外普京补充到:“我们所做的创新举措都将具备法律效应, 相信在2012年外来投资者一定能在一个崭新的、透明的、公平的、更加人性化的规则下进行投资活动。”

(2) 俄入世后整顿市场秩序有利于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向规范化发展。市场秩序是保证市场主体各种活动顺利进行。旨在保证公平交易, 平等竞争, 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俄罗斯在入世前, 本国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灰色清关”等腐败问题以及非法移民扰乱国内劳动力市场等现象大有存在。自加入世贸组织后, 俄必须依照规定整顿国内市场秩序与国际接轨。如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体系环境、政府职能部门的改革、相应法律、法规、政策的修改等。俄市场秩序的整顿不仅规范化了国内市场, 而且也促使其市场准入制度向规范化发展。给我省对俄合作企业提供一个公正、合理、合法的平台的同时, 也促使我省企业向规范化发展。

(3) 关税下调, 将降低我省企业对俄合作成本。根据世贸组织中非歧视性原则的规定, 成员国之间必须互相享有最惠国待遇或国民待遇。而非歧视性原则实现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降低本国进出口关税。中俄两国同为WTO成员国, 无论双方采取什么待遇方式, 都将享受关税下调带来的益处。另外, 俄还继续规范海关管理, 降低报关费、仓储费及货物运输等费用。这些举措必然会降低我省企业出口至俄的商品交易成本, 提高利润空间, 也必然调动我省对俄合作企业对俄投资、对俄贸易的积极性, 市场空间巨大。

4.挑战。 (1) 俄市场秩序规范化将会给我省出口增加难度。俄罗斯加入WTO后, 作为成员国必须进行国内市场秩序的规范化改革。一是市场准入制度的规范化。进出市场的经济主体必须具备合法的经济条件, 门槛会降低;二是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化。必须使用正当经济手段, 倾销、不正当竞争是绝对禁止的;三是交易行为秩序的规范化。目前我省出口俄的商品大多是服装、纺织品、蔬菜坚果、钢材、汽车等。和其他国家出口到俄的同类商品比较基本是附加值低、零利润、粗加工的, 另外我省企业的信誉度和品牌形象问题。总体来看无优势可言, 出口难度增加。

(2)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贸易总量上看, 中国不是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俄入世后, 美国、欧盟、日韩对俄罗斯巨大的潜力市场均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在森林采伐、能源进出口、服务贸易、科技、新兴产业等领域加大了对俄合作力度。这不能排除俄对这些国家政策的倾斜, 对我国乃至我省企业对俄市场竞争带来困难。

(3) 资源类产品进口受限。近几年, 黑龙江发展迅猛, 对俄进口主要是原油及成品油、化肥、铁矿砂及其精矿、原木及锯材、煤炭等大宗资源类商品。俄入世后, 致力于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由原来的以食品、能源、资源为主向机电产品和各种加工工业在原有结构中要占一定比例转化, 因此势必减少资源类产品的出口。另外, 俄国内还有一种声音:不希望成为中国原材料的“附庸国”。这些因素将影响我省资源类产品进口。

三、黑龙江企业对俄合作经营策略

1.及时转变观念, 制定长远的对俄合作经营规划。两国的文化差异是黑龙江省企业在对俄合作经营方面首要问题, 因为文化观念的不同导致经营方式的不同、管理理念的不同、贸易习惯的不同。因此我省企业应迎合俄罗斯的入世转变观念, 从双方经贸合作的长远利益考虑, 掌握新形势, 抓住新机遇。俄罗期境内有非常多的自然资源, 特别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已成为未开发的资源宝库, 所以黑龙江省企业应顺应势态的发展, 加大与俄进行多领域的合作经营。

2.在对俄合作的黑龙江省企业应加大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以集团的形式进行运作。黑龙江企业对俄合作经营应进行规模化的经营方式, 政府职能部门应该鼓励、扶植有实力的企业组成对俄合作企业“大联盟”与俄企业进行对接。深层次的发挥我省在能源, 重工业如:石油勘探、煤炭采伐、机电产品、林业采伐和深加工以及农业种植等行业的比较优势。寻找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大项目进行合作, 从而有效的占领俄罗斯市场。

3.寻找突破点, 扬长避短, 扩大投资规模。黑龙江企业在对俄合作经营上应加到切入点, 如投资开发俄罗斯的第三产业、消费品项目、医药、建中医院、资源开发等。目前俄罗斯尽管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但其农业的发展还处于十分缓慢的程度, 所以黑龙江省企业可以与俄罗斯开展多层次的农业合作, 黑龙江省企业利用在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优势, 与俄农庄进行合作, 充分利用其俄农庄先进的设施, 从而形成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实体项目, 同时还要做好农副产品的出口业务。

4.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要充分发挥我省对俄边境口岸的地域优势开展物流合作, 大力发展跨境路江海联运。依托我省内有综合保税区, 在俄有境外合作园区为双方提供良好的合作平台。利用资源的互补性这一特点争取多的外贸发展资金使企业“走出去”, “引进来”。

5.建立统一、专业的培训组织, 成立“对俄专家库”, 重点培养对俄合作专项人才。我省在对俄合作软实力上也有着巨大优势。许多大专院校设立培养对俄人才的专业, 也有专门从事于对俄研究的科研院所, 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但是资源比较分散, 无法形成凝聚力。因此我们可以将省内的对俄专家有效地组织起来, 由专门机构管理。通过函授、远程教育等方式让专家给我省对俄人员进行培训。

四、结束语

黑龙江省企业对俄合作经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所以为了更好的开拓和占领俄罗斯市场, 黑龙江企业应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 使企业的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培育和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商品, 以质量取得经营中取得胜利的战略, 注重对产品名牌的培养, 提升中国商品和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从而使黑龙江省企业加大对俄罗斯市场开拓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冯双生.我国实施跨国经营的必要性及战略分析[J].企业经济, 2003, (3) :14.

[2]吕锎, 吕辉.黑龙江省在独联体国家投资兴办境外企业概况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 1998, (5) :13-15.

[3]张秀杰.对黑龙江省企业在俄罗斯跨国经营的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4, (1) :74-77.

[4]于长春.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伯利亚研究, 2012 (4) :15-18.

[5]孙宇.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对黑龙江省与俄经贸合作的影响[J].西伯利亚研究, 2012 (10) :19-22.

满洲里口岸对俄木材贸易合作研究 篇7

一、满洲里口岸改革开放后对俄木材贸易状况

(一) 进口俄罗斯木材现状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 尤其是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不断加强, 使得满洲里口岸进出口货物量逐年增加, 其中俄罗斯木材的进口额增长较为迅速。满洲里口岸进口的俄罗斯木材主要来源于伊尔库茨克地区, 约占60%;另外乌兰乌德和赤塔地区, 占20%;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占10%;其他地区约占10%。其品种主要是樟子松, 约占75%;其次是落叶松, 约占10%;还有桦木及其他品种的木材。在进口木材中, 原木约占92%, 板材约占8%。原木一直是满洲里口岸开放以来大宗进口货物之一。

2011年满洲里口岸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原木691.1万立方米, 增长14.6%, 占同期口岸进口原木总量的96.8%;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14.3万立方米, 增加26.7%, 占进口总量的2%;其余原木都是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因此, 可以作出基本判断, 即原木在今后几年将会继续呈现出一种快速增长的态势, 其在俄罗斯原木进口量和原木进口中的地位将得到改善。

(二) 木材加工业发展状况

在大规模进口俄罗斯木材的推动下, 满洲里口岸的木材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木材加工成为现阶段满洲里的主导产业。满洲里现有木材加工企业126家, 年加工能力达500万立方米。全国最大的进口木材加工基地初具规模。企业产品由初加工逐步向以生产直接材、刨光材、密度板、单板、工艺镜框、装饰装潢材料、强化木地板和木材废料综合利用的深加工方向转化, 主要龙头企业有联发、欧亚、联众等。截至2011年8月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9.5亿元。2013年1-8月份, 满洲里木材落地加工量完成413万立方米, 同比增长32%。木材落地加工量超过了金融危机爆发前2008年全年的加工量, 比2009年全年的加工量多出25万立方米。截至2013年11月末, 规模以上木材企业达到84户, 完成产值54.6亿元, 同比增长16%,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64%。

二、影响满洲里口岸对俄木材贸易合作的因素

(一) 政策因素

1998年12月1日起, 中国外经贸部就下发了关于取消木材进口实行核定公司经营管理办法的相关文件。文件指出凡是具备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企业均可在合法的基础上进行独立自主的进口木材产品。1999年, 我国对木材进口方面的政策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取消了原木和锯材的关税, 这极大地促进了木材进口的数量, 拓宽了中俄两国的木材贸易范围。在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严格按照WTO有关的文件要求, 履行相关承诺, 降低了249种木材关税, 并逐步取消非关税措施, 开放了木材产品国际市场。

俄罗斯政府把森林资源的开发作为振兴东部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鼓励各国参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森林资源开发, 而中国在各国开发俄罗斯森林资源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满洲里口岸在俄罗斯木材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 是中国其他港口所不具备的。相比之下, 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木材供应的巨大缺口, 正好与俄罗斯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因此, 我国可以通过积极参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资源开发而获取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木材资源, 同时也为我国的森林资源提供了很好的休养生息机会, 而俄罗斯东部正好利用我国的人力和技术资源, 通过开发和深加工丰富的森林资源来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这也是中俄木材贸易的迅速发展的动力所在。

(二) 投资环境

进入21世纪, 俄罗斯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社会形势日趋好转, 俄罗斯人口家庭收入有所改善, 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与此同时, 为了鼓励和吸引外资投资, 俄罗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社会对外国投资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总之, 无论是投资的硬环境还是软环境, 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和投资带动力都有所改善。目前, 俄罗斯市场投资有四大机遇, 第一, 2012年俄罗斯为举办APEC会议, 政府投资了61亿美元加强了远东城市海参崴的桥梁、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二, 中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规划”已经开始对接并进入实施阶段, 中俄之间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建设也逐步开展;第三, 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已经开幕, 带动了地区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第四, 俄罗斯政府在努力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促进了俄罗斯房地产的繁荣。俄罗斯的这些建设, 需要大量的基础材料和产品, 这就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台地区的相关企业提供了开拓俄罗斯市场的良好机会。

三、中俄木材加工及贸易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政府层面

第一, 当前对于俄方为吸引外国投资者来俄开展木材深加工合作项目, 我国政府应该采取更多的优惠措施, 积极引导国内企业参与木材深加工合作。在合作中,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一些有实力的企业, 把握合作机遇, 充分利用我国东北与俄罗斯之间便利的地缘优势, 与俄罗斯开展原木开采和木材深加工方面的合作。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有选择的在俄方进行投资办厂或者参与俄罗斯木材加工企业中, 为其提供我国生产的加工设备, 并对其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积极开拓两国初加工和深加工领域的合作, 以此来规避从俄罗斯直接进口原木而产生的高额关税风险, 逐渐将国内木材产业有之前的原木单一进口转变为木材深加工产品的进口。

第二, 要逐步加强中俄边境口岸建设, 加强口岸过货能力。我国政府应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对边境口岸检查设施的建设, 给予一定的补贴, 扩大支持的范围和力度, 促进边境口岸的过货量, 这不仅可以改善我国木材原料短缺的现状, 还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 企业层面

第一, 中俄两国企业应该把森林采伐作为双方合作的起点, 在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合作的新领域。我国对俄罗斯森林开发的宏观引导以及取得初步成效, 特别是从普通的木材砍伐到深加工的引导, 各企业都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 把木材深加工作为企业盈利的新项目, 在开发中逐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全面提升了中俄两国企业的合作水平, 逐步建立了“采、加、贸、运”一条龙服务内外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第二, 我国企业在与俄罗斯企业进行林业合作过程中, 要注重维护企业自身的信誉, 关注环境资源的保护, 避免过度追求利润而盲目开发俄罗斯森林资源。在合作过程中, 要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 注重采伐的密集性,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企业应彻底改变对俄罗斯森林资源项目分散、无序竞争和形象不佳的局面。

当前, 在中俄两国政府、企业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下, 满洲里口岸木材贸易合作的内外部环境良好, 双方开展的木材采伐和深加工项目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在这种有利的客观形势下, 有关各方应该认清形势, 抓住机遇, 加强双方的沟通, 积极为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促进两国木材贸易及加工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摘要:通过分析发现影响满洲里口岸对俄木材贸易合作的因素主要有国家相关政策和投资环境两方面, 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加强中俄木材加工及贸易合作发展。

关键词:木材贸易,贸易状况,林业合作

参考文献

[1]曹玉昆, 朱江梅.林产品国际贸易与环境关系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 2008 (3) .

[2]慕白.满洲里市木材进口量占全国的44%[N].中国建材报, 2010-03-08.

[3]程宝栋, 赵戈, 崔海欧.平原地区木材安全问题的调查与建议[J].中国人造板, 2011 (6) .

[4]杨红强, 聂影.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生产要素评价[J].世界林业研究, 2011 (1) .

[5]程宝栋.中国木材产业成长: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J].国际贸易, 2010 (12) .

对俄劳务合作 篇8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有3 000多公里的边境线, 有25个开放口岸, 俄罗斯一直是黑龙江省第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总体保持增长态势。如表1所示, 2006年, 黑龙江对俄进出口额为668, 693万美元, 同比增长17.8%, 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2.01%, 占全国对俄贸易额的20.03%, 黑龙江提前一年完成了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第一阶段目标。2007年, 黑龙江对俄进出口额实现1, 072, 789万美元, 同比增长60.4%, 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2%, 占全国对俄进出口总额的22.3%, 黑龙江成为全国第一个对俄贸易突破百亿美元的省份。2009年, 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 双边贸易额出现大幅下滑, 黑龙江对俄进出口额仅为557, 715万美元, 同比下降49.59%, 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4.38%, 占全国对俄贸易的14.4%。2010年, 黑龙江对俄贸易出现了恢复性增长, 黑龙江对俄进出口额为747, 356万美元, 同比增长34%, 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9.30%, 占全国对俄进出口总额的13.5%。2011年, 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行, 管输原油成为拉动黑龙江对俄贸易的主力军, 黑龙江对俄进出口额达到1, 898, 618万美元, 同比增长154.04%, 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9.30%, 占全国对俄进出口总额的24%, 高居头名。2012年, 黑龙江对俄进出口总额达到2, 130, 921万美元, 同比增长12.24%, 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6.34%, 占全国对俄贸易额的24.2%, 标志着黑龙江作为国家对俄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战略地位明显提升, 也体现了黑龙江连续五年推进建设“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 “哈牡绥东对俄出口加工区”大见成效, 黑龙江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长期以来, 黑龙江对俄罗斯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纺织品等。黑龙江自俄罗斯进口的主要商品有:原木、原油、铁矿砂、纸浆等。2002-2012年, 黑龙江对俄贸易额累计为966.1亿美元, 成为拉动全省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总体来说, 黑龙江发展对俄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黑龙江商务年鉴

二、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商品质量不高。

黑龙江与俄罗斯早期进行边境贸易时, 许多企业经营者缺乏长远意识, 为了牟取短期利润, 对俄出口大量伪劣产品, 严重损害了黑龙江商品在俄罗斯的声誉。此外, 黑龙江出口商品缺少自主品牌及竞争力。近年来, 黑龙江产品质量已有显著提高, 但商品声誉低及缺少品牌的负面影响仍需长期努力才能彻底消除。

2. 贸易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 黑龙江对俄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虽然很高, 但大多是轻纺、服装、鞋类等初级加工、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对俄进口以资源型产品为主, 进口产品主要有原油、钢材、原木等。进出口商品结构单一, 高新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低, 极易受俄罗斯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 不利于对俄经贸合作的长远发展。

3. 对俄投资不足。

黑龙江对俄投资资金不足, 融资渠道少, 缺少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黑龙江对外投资企业大多规模有限, 实力不强。一些大型生产企业虽有一定实力, 但缺乏跨国投资和经营的经验。虽然在2012年对外投资额达到了6亿美元, 但在对俄投资方面黑龙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4. 俄罗斯加入WTO后给黑龙江带来的挑战。

俄罗斯加入WTO后, 农产品进口的质量标准将与国际标准接轨, 质量认证标准也会明显提高。黑龙江对俄出口的农产品, 将会面临绿色壁垒。由于加入WTO对俄罗斯的农业、航空、轻工等部分产业会带来冲击, 一旦因关税下调使俄进口大幅增加, 俄势必会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来保护其本国产业, 这将使黑龙江企业面临巨大挑战。

三、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转型升级的建议

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后首个出访的目的地是俄罗斯, 这表明中俄两国合作发展的优先战略方向。而黑龙江在全国对俄经贸合作中优势突出、竞争力强。因此, 黑龙江对俄经贸合作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应不断加强对俄经贸合作的互补性、互利性。

1. 打造大规模产业集群。

黑龙江应加紧制定跨境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加大电力产业、石油石化产业、矿产及金属资源产业、农林产业、汽车产业、物流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合作。努力打造大规模产业集群, 积极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 建立相关配套加工的跨境合作产业体系、物流体系, 形成境内外互动的若干跨境产业集群块状经济区。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提升黑龙江产业外向度, 增强优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2. 建立黑龙江对俄自由贸易区。

随着俄罗斯加入WTO以及普京总统振兴远东的计划, 黑龙江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加快发展地区合作, 把黑龙江对俄经贸合作上升至国家战略, 争取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 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共建自由贸易区, 使该贸易区成为一个自由、便利、透明的投资地区, 为双方创造更良好的投资条件和投资环境, 从而实现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3. 提高商品质量, 树立品牌意识。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 对于一些出口商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要加大惩治力度, 严把出口质量关。同时, 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规范指导, 重点扶持一些经营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并给予政策、资金及技术上的支持, 加快产品研发和品牌的树立。对俄出口企业应积极主动地提高产品质量, 增加在自主创新研发方面的投入, 注重培育自主品牌, 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4. 优化贸易结构。

黑龙江应改变以单一贸易方式为主的被动局面, 优化外贸企业的贸易结构。在对俄出口方面, 应扩大优势农副产品、工业自主品牌等产品出口, 积极培育附加值高的出口品种,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 努力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在对俄进口方面, 应扩大木材、原油、铁矿砂、纸浆等国内短缺资源商品进口, 促进与俄远东地区资源开发和石油化工等产业合作。哈牡绥东应建设好对俄加工产业园区, 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延伸配套能力, 优化贸易结构, 推动对俄经贸合作转型升级。

5.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对俄投资。

目前, 黑龙江对俄投资主要集中在农业种植、养殖、森林采伐、建筑工程承包等行业, 利润少、科技含量低、可替代性强。黑龙江应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 推动境外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和农业合作, 鼓励发展深加工合作, 同时还要向高新技术领域拓展, 全面拓展投资合作领域, 形成多元化投资合作格局。同时, 企业在对外投资前, 应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全面掌握与投资项目有关的总体情况,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夏焕新.新形势下黑龙江对俄经贸合作的思路与对策[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11 (2) :29-33.

[2]马友君.扩大黑龙江对俄及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规模的对策研究[J].西伯利亚研究, 2010 (5) :21-23.

对俄劳务合作 篇9

一、黑龙江省对俄人文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必要性

1. 有助于增强中俄政治互信

近年来, 黑龙江作为对俄人文合作的领头羊, 通过深化对俄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加深了中俄两国人民对彼此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了解, 为两国文化关系的健康有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使中俄世代友好的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巩固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政治基础。

2. 有助于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发展

黑龙江省对俄人文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加强人文交流、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要求。没有人文交流作基础, 经贸合作就长久不了。黑龙江省积极参与并共同举办中俄“国家年”、“旅游年”、“文化大集”、“俄语风采大赛”、艺术博览会、中俄博览会等活动, 推进经贸合作与科技、人文合作相结合, 加深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 促进了双方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

3. 有助于促进中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 实现文化认同。

中俄历届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彼此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 从政治高度推动了人文交流与合作, 夯实了中俄友好的社会基础, 实现了文化上的相互认同。正是基于此, 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搭建对俄人文合作平台, 在对俄文化交流、艺术交流、教育交流、青年交流、体育交流、档案交流、旅游交流、法律交流等方面成果颇丰, 在人文交流与合作中加深友谊、增进了解, 对树立良好国家形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黑龙江省对俄人文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可行性

1. 黑龙江省对俄人文合作的优势明显

(1) 区位优势明显。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有着4300 多公里边境线, 是我国与俄罗斯接壤最多的省份, 与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和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等政治、文化中心城市相对应, 对于开展区域人文合作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

(2) 口岸优势明显。黑龙江省内分布着国家一、二类口岸18 个, 口岸的对接不仅促进了中俄经贸的繁荣, 而且也促进了两国人文合作的深入发展, 这样的独特优势也是其他省份很难具备的。

(3) 人才优势明显。黑龙江省开展对俄交流与合作以来, 培养出了一大批中俄复合型人才, 这些人才对促进中俄各领域发展作出较大贡献。以黑河学院为例, 黑河学院充分利用对俄教育交流的优势, 积极开展俄语人才培养工作, 在校生已发展成1200 多人。目前, 黑河学院俄语专业已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俄语语言文学已成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2. 黑龙江省对俄人文合作特色突出

近年来, 黑龙江省充分利用三大优势, 积极搭建合作平台, 不断加强中俄官商民人文合作, 取得了丰硕成果。比如, 2004 年鸡西市举办了中俄文化交流周;2006 年中国·哈尔滨中俄民间文化交流中心在南岗区揭牌, 它的成立为中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搭建了新的重要平台;2007 年哈尔滨市举办“哈尔滨·松北太阳岛俄罗斯油画艺术长廊”展示活动;黑河市自2010 年举办“黑龙江中俄文化大集”;2011 年哈尔滨举办中国哈尔滨“哈南工业新城杯”首届中俄青年文化交流活动周暨第四届中俄青年伙伴联谊赛;2012 年东宁县举办宝玉石文化节;2014 年哈尔滨举办中俄博览会等等, 提高了中俄两国人民对人文合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三、加强黑龙江省对俄人文合作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 黑龙江省对俄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为了加快推进黑龙江省对俄人文交流与合作, 使黑龙江省对俄人文交流与合作始终处于领头洋位置, 巩固中俄关系健康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 继续发挥对俄区位优势, 稳中提升对俄人文合作

人文合作是政治和经贸合作的反映, 人文合作越紧密、经贸合作越繁荣, 反之, 亦然。因此, 国家应借助黑龙江对俄经贸和旅游发展优势, 促进人文合作。通过深化经贸合作,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依托黑龙江旅游资源, 打造旅游品牌, 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 延伸文化产业链, 提高附加值, 从而以文化为纽带促进龙江经济发展。

2. 积极搭建平台, 推动对俄人文合作

黑龙江省官商民对俄人文交流与合作实现了并存, 但未并重, 这说明黑龙江省民间对俄人文交流与合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 要坚持官方人文交流合作与民间人文交流合作并存且并重的原则, 为双方开展人文交流合作提供官方支持和政策保障, 大力开展民间对俄人文交流合作, 积极扶持民间团体走出去, 不断扩大对俄文化贸易。一是继续加强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官方往来, 为双方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提供政策保障。二是注重对民间团体的引导、带动, 即在官方对俄人文交流与合作中, 更多地吸纳民间团体参与, 以官方标准严格要求民间团体。三是加强民间对俄人文交流与合作的理论介入, 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四是提升民间对俄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文化内涵, 丰富民间对俄人文交流与合作的内容;五是整合民间对俄人文交流与合作资源, 分类管理, 提升交流空间。

3. 加强中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促进对俄人文合作

俄语是对俄人文合作的重要载体, 黑龙江省是中俄复合型人才聚集的大省, 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中俄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 加强中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促进黑龙江省对俄人文交流与合作的必然选择。因此, 黑龙江省要充分利用对俄人才比较优势, 加大中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为对俄人文交流与合作提供人才储备。一是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对俄教育交流合作的独特优势, 发挥各类教育机构在培养中俄复合型人才中的主渠道作用, 多渠道培养中俄复合型人才;二是通过俄语+专业的培养模式, 改进课程设置, 培养实用型俄语人才;三是充分发挥黑龙江高校对俄联合办学的有利条件, 互派教师及学生, 加强相互沟通与交流, 感受俄罗斯文化;四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语言沟通能力。

4. 拓宽对俄人文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深化对俄人文合作

搭建平台, 有效整合地域资源, 充分利用边境口岸城市对俄人文交流与合作的地理优势, 以点带面, 以边境城市带动省内其他城市, 实现边境与内地城市对俄人文交流与合作同步发展;加强黑龙江省对俄图书馆际交流, 推进双方图书馆际交流的实质性工作, 进一步丰富对俄人文交流与合作的内容。创建对俄人文交流与合作文化论坛, 实现经常性对俄人文交流与合作活动设有专场文化论坛, 系列对俄人文交流与合作活动有学术理论做支撑;创新对俄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方法和渠道, 扩大对俄文化贸易比重, 以双边文化贸易带动文化交流, 以人文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贸易。

山水相邻, 人文相亲, 对俄经贸合作是黑龙江省扩大沿边开放的重要载体, 也是加快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 《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 与 《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 年前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两大规划的对接实施, 中俄之间的合作领域正在从一般性合作拓展至产业合作, 形成跨境产业链, 并进而走出产业富民之路。

摘要:近年来,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 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加强, 促进了黑龙江省对俄人文合作的不断提升。黑龙江省对俄人文合作是我国对俄人文合作的领头羊, 对俄人文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利背景下, 顺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充分发挥黑龙江区位优势, 将对俄人文合作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对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促进各领域深入合作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黑龙江,俄罗斯,人文合作,国家战略

参考文献

[1]郑英魁.中俄文化交往与中俄关系发展前景[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22) .

[2]况雨霞, 王娟.中俄文化交流浅论[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0 (1) .

西方对俄发动“慕尼黑围攻” 篇10

最近一段时间乌克兰东部战火日趋激烈,西方对俄的口诛笔伐也更加猛烈。“同仇敌忾”的表象下,美欧之间围绕一个问题的分歧越来越明显——到底要不要武装乌克兰?持否定观点的德法两国迫切希望外交解决危机,他们的理由是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不会吓住普京,只会引发更大战争。鼓动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美国政客则指责德国总理默克尔“愚蠢”。美国会迈出武装乌克兰的关键一步吗?奥巴马尚未下定决心,舆论场的担忧声却越来越高。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此举可能将冷战以来最严重的东西方对立推进到难以预见的地步。

俄硬顶西方轮番批判

“谁能拯救乌克兰?”《基辅邮报》2月8日称,第5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简称“慕安会”)没有让关注乌克兰危机升级的人失望,乌克兰局势成为会议焦点。“德国之声”则这样描述会议的气氛:“乌克兰危机给‘慕安会’投下了一个深暗的、长长的影子。德法发起的危机外交能成功吗?目前人们心中只有一点点希望——但担心的问题却有一大堆。”

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没有浪费这次控诉俄罗斯的绝好机会,2月7日他在“慕安会”上展示了多本俄罗斯护照和军人证件,称这是从“入侵”乌国东部的俄罗斯士兵身上缴获的,是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的“证据”。波罗申科呼吁国际社会加大支持基辅对抗分裂武装。

法新社2月8日称,西方领导人一致谴责俄罗斯支持分裂武装。东道主德国总理默克尔力推她与法国总统奥朗德日前在俄罗斯向普京提出的和平方案。默克尔说:“它是否能够成功尚不确定,但从我和法国总统的角度看,这确实值得一试。”不在“慕安会”现场的法国总统奥朗德向法国电视二台透露,新和平方案包括在前线附近设立50至70公里的非军事区。奥朗德还表示,新方案是避免战争的“最后机会之一”。

“我们必须根据俄罗斯采取的行动来判断未来与俄罗斯的任何协议,而非根据他们签署的文件。”美国副总统拜登向乌克兰表达强烈支持。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拜登2月7日语气生硬地要求普京“离开乌克兰”。他说:“鉴于俄罗斯近来的历史,我们需要根据其行动来判断,而非其言论。不要告诉我们,而要向我们证明,普京总统。普京总统多次承诺和平,却出动坦克、军队和武器。”拜登还称,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安全援助,并警告说:“普京总统必须做出简单明确的选择……离开乌克兰,否则将继续面临孤立和越来越大的本国经济代价。”

CNN称,拜登此言正值乌克兰东部暴力加剧,根据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统计,1月最后三周冲突至少导致224人丧生。自去年4月冲突开始以来,共有大约5400人丧生。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月8日援引德国情报部门消息人士的话称,德国情报部门估计,死去的乌克兰军人和平民人数很可能已达5万人,这个数字是基辅官方数据的10倍。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2月8日称,“慕安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批判俄罗斯大会”。美方在会上领头抨击俄罗斯,而且不排除今后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武器的可能。北约联合武装力量总司令、美国空军上将布里德洛夫表示,虽然没有计划向乌克兰派兵,但正在考虑为乌克兰提供致命武器装备。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英国保守党政客兼前外交大臣里夫金德和美国参议员格雷汉姆的反俄论调尤其尖锐,称俄罗斯要对乌克兰暴力负责。俄方则进行反击。俄外长拉夫罗夫强调造成乌克兰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美国及其欧洲盟友,正是其推翻了民主选举的乌克兰政府,而且对基辅新政府炮击本国东部人民熟视无睹。拉夫罗夫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会谈时警告说,对俄罗斯的制裁压制毫无前景,美国打算给基辅提供军火的计划可能带来“无法预见的结果”。

俄罗斯《生意人报》2月7日称,俄罗斯则成了“慕安会”上的“反派”,成为被攻击的主角,几乎每个西方国家高官讲话都认为有必要严厉批评俄罗斯的政策。俄《观点报》称,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将继续寻求和平。他同时强调:“我们不明白,西方为什么要求阿富汗、也门、马里政府与其反对派、有时甚至是极端分子通过谈判达成协议,而在乌克兰危机上的做法又是另一个样,实际上纵容基辅进行军事行动,直至为其使用武力进行辩护或企图辩护。”

“再多武器也救不了乌克兰”

“如美国武装乌克兰,普京会怎么做?”CNN称,乌克兰战事严重升级进一步把奥巴马推向跟俄罗斯打代理人战争的地步,美国公开谴责这个前冷战敌人派坦克和军队进入乌克兰东部。在此情况下,代理人战争的危险在加剧,而武装乌克兰则可能将冷战以来最严重的东西方对立推进到难以预见的地步。

英国《卫报》称,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和欧盟各国,明显能感到恐惧。前瑞典外长比尔特表示,俄罗斯与西方开战现在已经是可以设想的事情了。一名欧盟高级外交官的话则反映出欧盟普遍的观点,那就是给乌克兰提供武器就等于跟俄罗斯开战,而普京会赢得这场战争。英国《经济学家》2月7日称,乌克兰军队训练不足、领导不力。简氏防务专家姆泽卡表示,乌方是需要军事装备,但这些装备不能改变格局,武装乌克兰反倒会让俄方采取反制行动。卡耐基学会莫斯科中心的特雷宁说,俄罗斯可向反对派提供更多军火,如果普京调动起全俄军力,西方提供再多武器也救不了乌克兰,即便是最鹰派的人也承认这一点。

西方与俄对立之际,日本媒体也来凑热闹。《日本经济新闻》2月8日题为“无故迟到、军事挑衅——普京的内心世界”的文章称,发达国家的外交使团私下议论的一个话题就是普京的“迟到癖”。例如,去年10月16日夜在意大利与默克尔的会谈,因普京迟到4小时后才开始,结束时已是凌晨1点半。普京也曾让美国国务卿克里等上3个小时。文章称,这或许是动摇对方心理的交涉之道。熟知俄罗斯内务的外交相关人士说,普京大权在身,太忙且难以安排时间。即使在因乌克兰问题受到欧美制裁的情况下,其强硬态度依然没变。

nlc202309051805

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教授左凤荣2月8日对记者说,西方想通过威胁让普京示弱是不可能的,普京在俄罗斯得到全国上下一致的支持,甚至是反对党都认同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做法。如果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只会激怒俄罗斯,最终引发更大灾难。

美欧分歧愈加明显

集体向俄罗斯施压的同时,美欧之间的分歧越来越明显。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称,德国直接拒绝美国提出的向乌克兰提供军火的建议,这加剧了西方对乌战略出现分裂的担忧。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表示,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打击分裂分子无异于火上浇油。默克尔警告,给乌克兰提供军火不会吓倒普京。她说:“我难以想象乌军获得更好装备能震动普京、让他相信自己军事上要失败的情况真能出现。我必须坦率指出这一点。”

默克尔的这番表态遭到美国一些强硬政客的批评。《纽约时报》2月8日称,美国参议员麦凯恩一直坚称应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他把自己对默克尔讲话的回应总结为一个词:愚蠢。麦凯恩称,如果西方不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普京下一步会占领乌克兰东部港口马里乌波尔,进而会修建大桥连接俄罗斯本土与克里米亚。路透社说,“慕安会”上的激烈交锋显示美欧就乌克兰东部冲突如何应对俄罗斯存在裂痕。一些美国政客指责德国背棄盟友。参会的美国共和党鹰派参议员格雷厄姆称:“我对我们的欧洲朋友说,这(外交努力)行不通,你可以去俄罗斯,直到你脸色铁青为止。必须勇于面对谎言与危险。”

“西方对俄罗斯明显介入乌东部的一致谴责并没有转化为该怎么办的普遍共识,主要问题是:到底要不要武装乌克兰?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凸显出老欧洲和美国的深度分歧。”《基辅邮报》2月8日的总结中透露出无奈。“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称,是否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现在成了造成西方分裂的主要议题,许多欧洲国家都认识到冲突升级的危险。政治分析家认为,在公众看不到的幕后,美欧之间对乌克兰问题显然存在巨大分歧。对俄制裁在经济上也伤及欧盟自身,但尚未影响到美国。乌克兰冲突是在欧洲大陆上演的,并不是美国,因此欧盟方面当然不希望冲突升级。

“欧洲的危机外交命悬一线”,德国《图片报》2月8日称,如果德法外交对话不成功,意味着西方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奥地利《标准报》称,美欧因是否武装乌克兰而出现矛盾,这在跨大西洋关系上很少见。这是一个政治上的马拉松,默克尔希望谈判能有进展。

2月8日多少传来一些好消息。俄德法乌领导人当天进一步举行“诺曼底模式”四国电话磋商后,德国外交部透露,四国领导人计划于2月18日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峰会。俄罗斯“卫星”新闻社称,俄总统普京2月8日在与白俄总统卢卡申科会面时说,如果在2月11日之前各方在一系列最近集中讨论的立场上能够达成一致,就会进行会面。CNN称,默克尔于2月9日访问美国,与奥巴马就乌克兰等问题举行会谈。

(据《西海都市报》)

对俄劳务合作 篇11

一、龙江丝路带战略规划提出对俄开放合作新要求

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体上呈东西走向, 起自黄渤海、东南亚沿海或俄罗斯远东港口, 经大 (连) 哈 (尔滨) 佳 (木斯) 同 (江) 、绥满、哈黑、沿边铁路四条干线通达边境口岸, 出境后, 与俄罗斯横跨欧亚的西伯利亚、贝阿铁路相连, 向西抵达欧洲。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外辐射东北亚国家和地区及欧洲, 重点是俄罗斯及欧盟;对内辐射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地区, 重点是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

《规划》提出黑龙江省首先将加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铁路方面将以大哈佳同、绥满、哈黑和沿边铁路为支撑, 实现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贝阿铁路的互联互通, 构建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光缆于一体的国际经贸大通道。同时, 黑龙江省将以贸兴业、全面发展。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 吸引生产要素向经济带及周边地区聚集, 打造跨境产业链, 构建外向型经济体系, 带动经济、科技、人文等全方位交流合作。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 近期是做好“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与国家“一带一路”规划的衔接;中期目标是将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成国内连接亚欧最便捷、最通畅的国际大通道;远期目标是全面建成面向俄罗斯、连接亚欧的综合跨境运输网络, 形成经济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外向型经济体系。

分析《规划》提出的中长期目标, 扩大对俄开放合作是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重点, 这不仅为哈尔滨市对俄合作提出了新的思路、新的要求, 也给哈尔滨市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投资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有利于哈尔滨市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谋划创新发展, 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增长。

二、哈尔滨市借助国家及我省新战略实施推进对俄合作升级

2013年9-10月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俄罗斯政要及专家学者纷纷表示欢迎。2014年俄总统普京在北京出席APEC峰会期间高度评价了中国制定的“一带一路”路线图。他称该路线图将有利于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另外, 俄罗斯学者也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瓦西里·米赫耶夫认为, 为了给横贯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市场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中国会不断地加强“外交投资”, 这将为俄罗斯带来机遇。俄罗斯政要和学者对于“一带一路”构想的积极回应, 将推进两国加强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 寻找丝路经济带项目与欧亚经济联盟之间的利益契合, 也给双方地区间合作带来新机遇。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五个州相邻, 有长达2981公里的边境线, 拥有对俄边境口岸15个, 占全国对俄边境口岸的70%, 对俄合作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会城市, 在对俄合作上一直发挥着龙头作用。目前俄政府正在考虑进行“跨欧亚带开发” (TEPR) , 哈尔滨市可借助两国新的地区战略实施的契机, 将中俄各自发展规划与哈尔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创新发展相对接,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平台, 以产业合作为内容, 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通过发挥“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作用, 开辟对俄合作新局面。

三、哈尔滨市与俄罗斯地方合作推进东部陆海丝路带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政府投入, 加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交通基础设施 (公路、铁路、航空) 的互联互通、通讯网络的顺畅以及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为首要任务。目前, 以哈尔滨市为中心的交通路网改造与建设正在积极的推进, 随着哈尔滨市对俄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 对于提升连接边境地区城市的交通路网等级的要求更高, 对于物流节点的仓储需求也将随之增加, 因此需要政府积极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与建设。一方面, 需要进一步完善哈尔滨经济圈的高速路网建设, 另一方面, 要投入资金对物资中转、集散和储运的节点, 主要包括港口、空港、火车货运站、公路枢纽、大型公共仓库及现代物流 (配送) 中心、物流园区等进行功能性提升与改造, 提高物流节点的综合能力。

(二) 利用中俄地区战略实施的政策利好, 扩大对俄合作

目前在黑龙江省东部陆海思路带规划出台的同时, 俄罗斯政府也提出要在远东地区设立“跨越式发展区”, 哈尔滨市可借助两国区域发展战略同步实施的政策利好, 积极促成两个战略的有机对接, 加强产业与科技合作, 推进对俄合作升级。根据俄罗斯出台的《跨越式发展区》法律规定, 区内企业可享受特殊的税收优惠条件, 同时远东地区的基础设施以及人民生活条件将得到改善、就业岗位增加。黑龙江省东部陆海丝路带建设规划提出的做好“五通”、把握“三个层面”、打造“三个共同体”、实现“五个转变”, 为企业对俄合作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中俄企业可以从中俄双方地区战略实施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谋划跨境经营项目, 利用双方的资源要素优势为企业谋求新的发展空间。

(三) 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进一步推进对俄电子商务发展

近年来哈尔滨市借助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东风, 依托对俄贸易桥头堡和枢纽站的区位优势, 不断创新和突破, 逐渐树立了在对俄电子商务领域的优势地位。在黑龙江省东丝路带建设中, 对俄跨境电商仍旧是合作的重点。哈尔滨市应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 以物流产业、金融保险为两大支柱, 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的对俄电子商务平台。首先, 可以哈南工业新城的“中国云谷”为基础建立对俄电商产业园, 以园区内的数据中心为依托, 促进产业集聚, 搭建对俄电子商务平台;其次, 以仓储物流业为支柱, 打造高效、专业的立体化物流通道, 降低成本, 缩短对俄货物跨境物流配送时间;最后, 加快对俄金融合作, 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 促进开展本币结算, 为对俄电商发展提供保障。

(四) 地方政府间建立经贸合作协调机制, 为企业搭建交流平台

黑龙江省对俄合作的历史悠久, 双方往来频繁, 在对俄经贸合作方面一直居全国领头地位。作为中心城市哈尔滨市的窗口和服务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可通过与俄地方政府沟通协商, 共同建立推进双方企业拓展合作的协调机制, 积极宣传双方合作的成功经验, 畅通信息渠道, 提高服务意识, 为企业跨境投资提供帮助。其一, 当各自政府的政策、法规出现调整和变更时双方通过这一机制可以及时沟通, 使企业能够积极地按照新政策进行经营, 减少违法行为, 维护我企业的良好形象;其二, 双方地方政府间在这一机制下, 搭建促进企业交流的平台, 为两国企业提供招商引资信息, 并提供相应的行政服务;其三, 在出现突发事件时, 如遇到重大的市场风险时, 双方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启动对我企业的保护预案, 确保在俄企业的经营安全。

(五) 校企合作, 培养懂经贸知识的全面性的俄语人才

目前, 在俄中资企业中既懂得俄语、又懂国际贸易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 随着东部陆海思路带建设中对俄合作项目的实施与开展, 语言交流沟通十分重要, 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将会大幅度增加。可借助哈尔滨市高校的专业力量, 并通过校企合作加快培养理论与实务融会贯通的外贸人才。另外, 从在俄人员处了解到, 目前在俄罗斯的中国公民语言不通的现象十分普遍, 尤其是从事低等级的体力劳动者面临无法在俄生存的困境。因此, 对去俄罗斯的中国劳务人员的语言培训要求十分紧迫, 可借鉴省内其他地区政府部门经验, 在哈尔滨市开设语言培训班以教授基础的生活交往用语为主, 满足中国公民在俄生活需要。

(六) 关注俄罗斯对我国和省新战略实施的态度变化, 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哈尔滨市要借助多种对俄信息渠道, 时刻关注俄罗斯对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看法和评价, 提高对俄罗斯政策变化的应对水平。目前, 黑龙江省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存在对俄罗斯出台新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变更应对不及时、反应慢、应对措施有效性不强等问题, 使在俄中资企业受到重大的财产损失。对于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和黑龙江东部陆海思路带建设规划与愿景, 俄罗斯内部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我们要时刻关注俄方的反映和举动, 警惕其政策上的突然变化,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把困难和问题想在前面, 准备应急预案, 提高预判能力, 才能更好地助推东部陆海思路带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梅.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新形势及对策建议[J].西伯利亚研究, 2015 (1) :13-17.|

上一篇:石油化工投资风险评估下一篇:岭南园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