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劳务合作

2024-07-06

对外劳务合作(共12篇)

对外劳务合作 篇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缩写CAFTA) , 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 该自由贸易区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经济体, 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众多的人口就带来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政府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 (以下简《服务贸易协定》) , 服务贸易包括四种: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通常说的国际劳务合作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或法人向另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政府机构提供劳务服务以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国际劳务合作主要也是通过服务贸易的四种方式完成。但是, 东盟各国不同的法律制度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强制力的缺乏, 导致了境外纠纷增多。因此, 有必要建立对外劳务合作法律纠纷预警机制, 为对外劳务合作提供有效保障。

一、东盟十国间劳务市场与相关法律差异大。

东盟十国间并不像欧盟那样建立了完整的内部市场和法律体系, 各国的法律体系并是统一的。通过对老挝、越南和新加坡的分析, 可以发现在不同东盟国家我国面对的市场和法制环境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据我国商务部统计, 截至2009年低我国对老挝的实际投资为5.36亿美元, 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 这只能算一家大型跨国企业的贸易额。这是因为老挝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国内市场容量小。其对外国人的管理, 主要是依据1993年的《外籍劳动引进和适用管理决定》和《外国投资促进管理法》, 其主要目的还是在限制普通劳务输入, 增加本国人就业。老挝国内法制较为落后, 在实际司法实践中常常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

近年来, 中国对越承包工程不断取得突破。据中国商务部统计, 2009年中国企业在越南新签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2052份, 合同金额45.19亿美元, 其中承包工程合同额44.86亿美元, 劳务合作合同额3323万美元。2009年完成营业额23.99亿美元, 其中承包工程营业额23.71亿美元, 劳务合作营业额2779万美元;年末在越南劳务人数14174人。其中, 建筑类的劳务合作以及中方直接投资企业的中方员工是劳务合作主体。但是, 根据越南的《投资法》与政府招标的规定, 如果中方公司想在越南的工程承包招中标, 中方公司应当同越南当地企业联合投标, 或承诺分包给当地公司, 才允许参加投标。越南的属于发展中国家, 其国内产业较弱, 在受到外资的较大冲击后, 越南政府开始强调保护民族工业和本国人的就业机会。因此, 在工程招标中中标的中国公司必须优先选用越方技术人员和工人, 中方只能选派少数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项目管理。越南的经济收入与中国相差不大, 是劳务输出国, 因此对于一般的劳务进口非常排斥。越南也处于发展时期, 其法制也处于一个较为基础的阶段, 其劳务管理依靠越南《劳动法》和《投资法》。

新加坡作为中国在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 其劳务市场与法律情况就与越南不同。2008年中新签署了《中国一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协定》, 新加坡是首个同中国签署全面自贸协定的东盟国家, 双边贸易额达478.7亿美金。新加坡经济发达, 收入较高, 特别是近年博彩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中国与新加坡同样作为华语地区, 劳务合作优势较大。截至2009年底, 299万名受雇员工中, 有1/3是外籍员工。中国是新加坡重要的外籍劳务来源地, 截至2009年, 中国在新劳务人员8.3万人。同时, 新加坡国内法制健全, 从《劳动法》、工会到中国的大使馆, 国际劳务合作体系需要的保障一应俱全。此外, 新加坡还与中国签订了大量的合作协议, 如《经济合作和促进贸易与投资的谅解备忘录》, 《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漏税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大量的劳务需求和完善的法律制度, 使得中国与新加坡的合作远远超过东盟其他九国。

二、《服务贸易协议》在当前作用有限

《服务贸易协议》包含大量的保留条款, 这是因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当前还有很多的问题不能立刻解决, 在难以统一十一国意见的情况下, 必须对一些条款进行模糊化或允许成员国保留。因此, 各国做出的承诺和保留是不同的。

以越南为例, 所有的投资都要到所在地省级计划投资厅办理相应手续, 并取得许可证。在劳务合作的过程中, 合作的对象是越南的国企或者私企, 在手续上也会存在差别。对比越南, 新加坡并没有省级机构。新加坡法律的要求更为具体, 规定外资有限责任公司中不少于80%的董事必须为注册专业工程师或与之有合作关系的专业人员, 另外在新加坡进行的专业工程项目必须处于一名董事的控制和管理下, 该董事必须拥有该公司至少一份股权, 为新加坡常驻居民, 身为注册专业工程师并拥有有效证书。对自然人流动除水平承诺外, 新加坡不作承诺。可见, 两国的法律规定有很大差别。

《服务贸易协议》保障措施对服务贸易保障措施的实质要件、磋商、非单边行动、礼让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均作出规定。但是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 依靠磋商这样的非强制性手段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总体而言缺乏可操作性。

三、建立对外劳务合作法律纠纷预警机制

要应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劳务市场和法律环境, 就应当了解它们不同的特点, 并在法律纠纷发生后, 将类似的案例进行整理, 为以后的对外劳务合作法律纠纷提供预警。根据国务院2010公开征求意见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 也要求地方政府建立境外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

广西对东盟的劳务输出主要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电工程局、广西建工集团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完成, 合作方式上以对外劳务公司的对外劳务输出和对外工程承包项下的劳务输出为主。因为缺乏一个对外劳务合作的法律信息体系和纠纷预警机制, 多数企业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作为个人的跨国务工人员遇到法律纠纷时则更加无助。

基于地理位置, 广西对东盟的劳务合作有自身优势, 但是这一优势并非具有不可替代性, 广西必须在对外服务管理上下工夫。首先, 应当使信息有效化系统化, 解决个体的劳务合作者不能解决的信息爆炸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对外劳务合作的法律纠纷预警机制, 是在对贸易国和自由贸易区的信息收集整理的基础上, 利用现有的对外劳务合作信息通报制度和网络体系, 以及中国驻外使领馆的跟踪调查、领事保护工作职能, 充分发挥广西政府的服务职能进行的信息化预警, 是为之后纠纷解决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蔡磊:新加坡共和国经济贸易法律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年

[2]、杨丽艳: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3]、霍伟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4]、古小松:泛北部湾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5]、杨云母:新时期中国劳务输出的发展与变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6]、中国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http://hzs.mofcom.gov.cn/

对外劳务合作 篇2

行政事项类别 :行政许可

法律依据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十条;

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

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商务部、工商总局2004年第3号令);

四、《<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商务部、工商总局2005年第14号令);

五、《外派海员类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规定》(商务部2005年第15号令);

六、《商务部关于执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商合发[2004]473号);

七、《商务部关于印发<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的通知》(商合发[2004]474号);

八、《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企业申请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所需材料的通知》(商合字[2004]83号);

九、《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对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核准实行网上公示的通知》(商合字[2004]85号);

十、《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边境小额贸易企业申领或换领<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证书>有关问题的通知》(商合字[2004]81号);

申请条件 :

一、依法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注册3年以上,注册资本金不 低于500万元人民币,中西部地区企业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

二、具有相当经营能力,资产负债率不超过50%,无不良行为记录。

三、拥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办公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

四、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五、具有足额交纳对外劳务合作备用金的能力。

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对外劳务合作专业人员不少于5人,专职培训管理和财务人员均不少于2人,法律人员不少于1人。

七、具有相应市场开拓能力和现场管理能力。

八、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近3年向具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提供外派劳务人员不少于300人。

申请材料 :

一、企业申请报告。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银行资信证明原件。

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验资报告、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复印件,税务机关出具的完税证明原件。

四、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固定场所租赁证明原件。

五、公司章程、经营管理制度、ISO质量管理体系证书复印件。

六、相关专业人员证书复印件。

七、拟开展对外劳务合作的国别及地区可行性报告。

八、具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出具的提供外派劳务人数证明原件。

九、法律法规要求的其他材料。

申请程序 :

一、企业申请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应向注册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商务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二、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在收到企业的申请材料后,应在10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初审,并将初审意见连同企业全部申请材料一并报商务部。

三、商务部在收到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和企业的全部

申请材料后,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许可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批复,抄送相关部门。不予许可的,应说明理由。

四、企业自取得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许可之日起30日内,办理交纳对外劳务合作备用金手续,到地方商务主管部门领取《资格证书》。

告知方式 :商务部批件、网上告知

承诺时间 : 15个工作日

对外劳务合作 篇3

一、 河南省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的现状分析

(一)河南省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河南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开始于1980年代初期,随着各项开拓国际市场措施的实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规模不断扩大。1990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签订合同金额仅为0.25亿美元,仅实现营业额0.24亿美元。到2007年,签订合同数180个,签订合同金额和营业额均突破10亿美元,年底在外人员2.84万人(见表1)。2008年,河南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多项指标均实现了快速平稳增长,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新签合同额13.7亿美元,增长31.8%;完成营业额12.8亿美元,增长27.3%;外派劳务4.3万人次,增长32.7%。

(二) 亚洲和非洲是河南省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的主要市场

河南省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涵盖了世界五大洲的83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地区。2002年我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总数中有102项在亚洲,其次是非洲,53项;在亚洲的项目合同额为27275万美元,项目完成额为9201万美元,分别占全部的72%、42.6%。尤其是年末在外人数,在亚洲更是占绝大多数,达到11164万人,占全部的88%。2005年亚非地区业务量分别占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的80.8%和81.4%。近年来,韩国、日本、新加坡一直是中国的三大劳务输出国,河南省涉外劳务输出第一县新县劳务(研修)人员分布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约旦、塞班、沙特、以色列、阿联酋、加拿大、芬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是对外工程承包的主要力量

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外派劳务业务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省会郑州、信阳、洛阳、濮阳等地区,2009年河南省外派劳务企业名录中有47家企业,其中仅郑州市有25家,对外承包工程名录38家,郑州市占23家,大多数企业为省级国有骨干企业。河南省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逐步壮大,中石化集团中原石油勘探局、中国河南国际合作集团公司已跻身美国《工程新闻记录》评选的世界最大225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这些企业集团已成为河南省对外承包工程的主力军,发挥着主导作用,它们均为国有特大型或大型企业。

(四)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分布的主要行业是建筑、制造加工、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电力等领域

对外承包工程业务集中在建筑、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和电力行业,外派劳务人员集中在工业制造、建筑、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等行业。2002年以前,外派渔工占全省对外劳务合作的70%以上。现在除传统行业外,吉星公司开辟了韩国农业研修生,新乡海员局开辟了外派海员业务,这都是技术含量、收益较高的行业。2005年涉及的行业还有建筑业、石油开采业、道路桥梁业、制造业、水利电力业、电子加工业、水产加工业、缝纫业和远洋渔业等,其中工程、设计人员4695人次,占总派出人数的44.7%,其他劳务人员5801人次,占总派出人数的55.3%。

二、 河南省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资质偏低,主包项目少,所占市场份额小河南省大多数公司在建筑业的承包工程资质较低,有的甚至没申请资质。新加坡共有近百家拥有A1级资质的公司,而中国公司只有中建南洋发展有限公司一家具有此资质,更不用说河南,资质低严重阻碍了公司发展。公司承包劳务的总体合同额并不大,在承包工程中总包的合同额更小,多数公司从事的仍是二包、三包、甚至四包的工作,其母公司的优势和能力远未发挥出来。2004年我省境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营业额占全国的份额仅为1.8%和1.3%;是江苏省的20.7%和10.9%,四川的45.6%和55.6%,差距巨大。2007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前五十名的企业中河南占两家,中原石油勘探局完成营业额47,324万美元,位居第14位,中国河南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完成营业额13,758万美元,位居第48位。

(二)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资金短缺,工程技术含量不高

国际承包工程前期所占用的资金较多,开具投标保函、履约保函等都需要向银行交纳保证金,一般是项目金额的5-10%;项目开工后的几个月,项目的流动资金需求往往也在5-10%左右。这些钱都是在项目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就必须付出的前期费用,由于财力的制约,公司要承包大项目受到了很大限制,也从侧面直接制约了企业海外承包工程业务的发展规模。从工程类别看,多数公司以承接一般土建项目、房屋住宅项目及分包基础设施工程为主,只有极少数公司能够涉足技术难度较高的工程,如机电设备安装、石油化工建设等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综合性项目。

(三)东道国外籍劳工政策限制

目前劳务输入国出于保护国民就业和社会秩序等方面的考虑,均对普通劳务人员的引进在数量或行业领域上施加了严格的限制, 虽然劳务进口国都鼓励大量引进中高级技术人员,但是对引进人员的专业技术资质、学历文凭等认证方面的要求甚为苛刻。这些限制对以非技术工人为主体的我省劳务人员跨国流动形成了巨大障碍。自2007年1月1日起,韩国全面废除该国研修生制度更新为雇佣许可制,中国企业对韩劳务输出业务基本停止,河南省新县规模较大的吉星对外劳务合作有限公司当年除续签合同的12人外,没有再新输出过一个人,有些小企业、小中介因此倒闭。此外,河南省劳务人员在输入国备受许多歧视性待遇,如以研修生名义进入日本的劳务人员得到的报酬只有当地工资水平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四)工程技术和外派劳务人员外语水平低,结构不合理

河南省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般都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往往都缺乏经济和管理知识,外语水平低,与国际工程实践的要求以及国际工程技术人才水平有着明显的差距。河南省对外输出人员一般文化程度低,绝大多数缺乏一技之长。据统计,河南省对外输出人员中,文盲、半文盲占1.8%;小学程度占25.3%;初中程度占62.5%;高中、中专程度占7.6%;大专以上程度仅占2.8%。从结构上看,在我省潜在劳务输出人员当中,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文化程度不高的城镇人口,外语水平低、对外交往能力差,绝大多数人只能从事非技术性工作,而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很低。如家政劳务输出市场基本被菲律宾人所占领,菲佣受教育程度较高,具有初级以上教育水平的人占将近95%,英语是其官方通用语言,具有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

(五)对外劳务合作立法滞后、多头管理体制引起混乱

一直以来,商务部负责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归口管理,并形成了以《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为代表的管理体系。但近几年来,其它部委也开始进行外派劳务企业资格审批和市场管理工作,还有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及其挂靠机构办理外派劳务工作。这种多头行政许可多头对外的格局,造成了部门之间的矛盾,妨碍了对海外劳务市场的统一管理,影响了市场秩序。韩国自2004年起将以前在外籍劳工市场实行的研修生制度更新为雇佣许可制,并规定和韩国劳动部签署合作备忘录的外国机构必须是所在国家的劳动主管部门,但中国一直是由商务部与劳动部两部门同时管理海外劳务市场,导致与韩国“对接”不畅。

三、主要对策与建议

(一)推进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结构调整,加强银企合作提高企业融资能力为扩大对外承包工程的规模和提高层次,减少过度分散带来的不利影响,政府应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型承包企业兼并中小企业,加快现有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结构调整与战略性改组,组建一批特大型企业集团,以他们为龙头,逐步采用总承包等方式去承揽国际上的大型工程项目。其他众多中小企业主要为龙头企业配套服务,或者从龙头企业那里分包部分工程项目。同时,对外工程承包公司也应主动出击,利用自身积累的自有资金采取与银行相互参股、资产置换、互派董事或管理人员、银行自己牵头组建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集团等方式,逐步推进银行资本同产业资本的融合。

(二)政府和行业组织要加强对外沟通交涉,创造良好经营环境政府应加强双边和多边谈判,积极开展与主要劳务需求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签订国际劳务合作协议,减少其对我国外派劳务的种种政策和实际限制。作为行业组织的承包商会,要积极与国外有关机构沟通合作,深化服务,有针对性的介绍劳务输入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市场需求情况和具体操作程序,引导经营公司“走出去”。通过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共同努力,为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构建促进企业“走出去”的良好环境方面,河南省建立了河南省外经企业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信息库、对外直接投资意向库,但仍需完善。

(三)加强外派劳务培训中心和劳务基地建设,注重培育劳务品牌

积极推进各类外派劳务专业基地的建设,把外派劳务培训基地的建设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教育活动相结合,把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办成有实业支撑的基地,把劳务人员外派和国内就业结合起来。对外劳务合作企业要积极培养或引进通晓业务和管理、语言能力强的市场开拓人才,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河南省培训中心和基地县总数达到了30个,积极争取嵩县成为河南省第二个国家级外派劳务基地、新县成为我国首批中韩雇佣制劳务合作地方公共机构。目前,河南省初步建立了对农民工的多层次的培训体系,注重劳务品牌的培育,逐步打造了 “林州建筑”、“长垣厨师”、“汝州电子”、“鄢陵花工”、“遂平家政”、“唐河保安”、“西华的哥”、“新县涉外” 等一大批劳务品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化、规模化发展。

(四)加快立法进程,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对外劳务合作 篇4

对外劳务合作, 是指组织劳务人员出国为国外的企业或机构工作的经营性活动。近年来我国的劳务出口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一是国家政府部门有计划有组织地根据与外国政府签订的协议安排劳务出口;二是公司、企业等根据与外国公司或企业签订的劳务合同派遣劳务出口;三是具备劳务出口条件的个人通过国外的亲友等联系的劳务出口。目前世界上劳务输入国以发达国家为主, 劳务输出国以发展中国家居多。据商务部统计, 2011年我国外派各类劳务人员45.2万人, 较2010年同期增加4.1万人。今年1季度, 我国外派的各类劳务人员9.1万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过剩, 加之一些领域国际劳务市场需求旺盛, 我省对外劳务合作发展迅速, 向境外派出的要求相当迫切。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 总人口300多万, 其中农业人口200多万人。近年来我市外派劳务工作不断发展, 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居民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2012年一季度我市现有境外务工人员2000多人, 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芬兰、沙特、阿联酋、土耳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苏丹、安哥拉、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主要从事涉外护理、农业研修、翻译、机电、建筑、缝纫、渔工等工种。

2 传统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方式介绍

近年来, 我国的对外劳务合作成绩显著, 对于增加国民收入, 促进就业, 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外劳务合作领域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如个别单位或个人非法组织劳务人员赴境外打工, 境外劳务纠纷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不仅损害了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为促进、规范对外劳务合作, 商务部于2011年发布了《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试行办法》, 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的指导和管理, 规范和促进本地区对外劳务合作。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对外劳务合作作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外派劳务在我省发展很快, 但派遣管理缺乏统一流程和标准, 大部分是手工操作, 效率低, 及时性差,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如信息不流通、不透明, 预警不及时, 查询统计麻烦等, 使企业和劳务人员有很多漏洞可钻, 对国家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四川省是劳务输出大省, 随着劳务派遣规模的不断扩大, 外派劳务信息化建设迫在眉急。为了响应各级商务部门关于规范外派劳务的政策, 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 解决目前对外劳务派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乐山市积极开发对外劳务合作网络服务平台。平台建成后将有效的对劳务派遣工作各环节进行管理和协调, 提高劳务派遣管理工作的效率, 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和决策依据。

3 对外劳务合作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在《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试行办法》的指导下, 结合《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精神, 通过搭建乐山市对外劳务合作网络服务平台, 可改善本地区外派劳务手工管理的现状。通过网络平台的运行可提高办公效率, 动态反映和统计本地区外派劳务人员报名、劳务培训、劳务派遣等情况, 实现本地区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信息发布、项目咨询、报名培训、劳动保障、法律援助等功能, 促进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同时, 对本地区各劳务公司和劳务基地的数据进行整合, 建立数据中心库, 根据需要对劳务合作的整个流程进行信息跟踪管理, 为劳务人员和外派企业免费提供对接服务, 促进本地区对外劳务合作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3.1 服务平台网络设计原则

(1) 可靠性和安全性。可靠性是网络平台设计中的一个主要原则, 设计中选用高可靠性网络产品, 合理设计网络架构, 尽可能利用成熟技术, 网络关键部分运用可靠的网络备份策略、容错技术。 (2) 高性能。充分考虑将来业务量的增大, 保证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网络的高效与通畅。 (3) 可扩展性。能满足用户当前需求以及将来需求的增长、新技术发展等变化, 系统能灵活方便地进行硬件或软件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3.2 网络服务平台功能

(1) 为劳务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认证、体检、保险等相关服务;实现劳务人员网上报名, 建立劳务人员数据库, 提供人才库信息查询; (2) 为外派企业提供信息发布服务, 并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监督, 提供企业信息、外派信息查询; (3) 宣传商务部门关于外派劳务的各项政策、法规; (4) 利用数据统计系统对出国人员、归国人员、报名人数、培训人数及纠纷数据等信息进行统计。

3.3 网络服务平台主要模块设计

(1) 劳务资讯:最新外派企业介绍, 外派信息发布、国家商务部及省市相关部门的最新信息及动态; (2) 劳务常识:出国劳务基础知识的宣传, 包括申请劳务出口的个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劳务合同等相关文件;出国政策、归国政策、商务部相关政策的介绍; (3) 外派服务:对外劳务体检、保险, 外派流程指南等; (4) 外派机构:提供外派企业最新招聘信息发布服务, 服务平台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外派基地介绍; (5) 不良记录查询:建立双向不良信用记录系统, 提供企业和个人双向不良信息查询; (6) 咨询、投诉服务:提供电话咨询、在线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投诉及疑难解答; (7) 网络角色功能模块: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权限。

3.4 网络服务平台用户分类

(1) 普通用户:

劳务人员:注册、填写个人信息、提交个人资料、发布个人的就业意向;找到理想的外派订单, 在线提出申请;

外派企业:注册填写公司资料、上传资质材料、发布劳务外派订单;

(2) 平台工作人员:对个人、企业填写的资料、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对在线提交的咨询、投诉、培训申请做出回复;

(3) 平台管理员:管理用户帐号, 数据维护、备份等;

3.5 网络服务平台软、硬件支持

平台使用X86服务器, 由电信机房托管, 独享10M带宽以保障网络访问。平台网站系统基于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 平台架构采用B/S结构 (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 使用MSSQL作为后台数据库。数据库备份为系统自动备份, 也可以人工导出备份数据。

3.6 网络服务平台安全与管理

(1)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台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加强对信息和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视, 强化网站工作人员的信息和网络安全意识, 做好信息和网络安全工作; (2) 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定期对系统进行自查, 及时升级系统和安装软件补丁, 杜绝安全隐患;建立健全网络系统应急机制, 制定网络系统安全预案。

参考文献

[1]王欣, 周南, 邱小彬.基于Web2.0的村镇跨区域劳务中介信息服务平台设计[J].农业网络信息, 2010 (7) :34-36.

[2]川茗.重庆:建全国首个农村劳务交易平台[J].劳动世界, 2009 (1) .

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核准初审 篇5

一、项目名称: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核准(初审)

二、颁发的证件及有效期:

颁发的证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证书 证件有效期:无

三、审批类型及法律效力:初审。获得批准后方可从事对外劳务合作。

四、审核依据:

1、《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第186项

2、《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日期:2004年7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2004年第3号)第四条

3、《商务部关于印发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的通知》(2004年9月2日)(商合发[2004]474号)。

4、《国务院关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层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0]21号对外劳务核准下放至省级商务部门)

5、《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0号)(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五、审批条件:

根据《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第五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注册3年以上,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

(二)具有相当经营能力,资产负债率不超过50%,无不良行为记录。

(三)拥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办公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

(四)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五)具有足额交纳对外劳务合作备用金的能力。

(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对外劳务合作专业人员不少于5人,专职培训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均不少于2人,法律人员不少于1人。

(七)具有相应市场开拓能力和现场管理能力。

(八)具有一定工作基础,近3年向具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提供外派劳务人员不少于300人。

六、申报材料:

根据《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第六条和第十四条,应提供以下材料(一式四份):

(一)企业的申请报告。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银行资信证明原件。

(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验资报告、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复印件,税务机关出具的完税证明原件。

(四)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固定场所租赁证明复印件。

(五)公司章程、经营管理制度、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六)本办法第五条第六项规定的相关专业人员证书复印件。

(七)拟开展对外劳务合作的国别及地区可行性报告。

(八)具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出具的提供外派劳务人数证明原件。

(九)法律法规要求的其他材料。经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职业介绍机构或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开展招聘人才出境业务,还应提交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和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七、审批受理机构及地点: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四楼经促局窗口

八、审批决定机关:商务部

九、审批程序:

1、企业备齐申请材料报区经促局,区经促局受理初审,同意后上报省外经贸厅,由省外经贸厅报商务部;

2、由商务部做出是否许可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批复,不予许可的,说明理由;

3、企业在取得对外劳务经营资格许可之日起30日内,办理交纳对外劳务合作备用金手续,到省外经贸厅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证书》。

4、企业在领取《资格证书》30日内,向原企业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十、承诺时间:3个工作日。

十一、收费标准: 免费

十二、审批表格:无

十三、年审或年检:无

十四、受理咨询与投诉的机构和电话

对外劳务合作 篇6

关键词:安徽省;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对策

一、安徽省对外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取得骄人成果,2009年完成营业额16.16亿美元,是2005年2.83亿美元的4.71倍。2006到2009年总计实现营业额49.89亿美元,提前超额完成“十一五”共计实现营业额22亿美元的目标。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10年1~10月份,全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5.1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6.0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9.6%、24.3%。安徽省对外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成功地面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增长。下表清晰地显示了1995年以来,主要年份安徽省对外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发展的状况,其中只有2009受危机影响较严重,新签合同金额有所下降,但2010年形势很快就得到好转。

安徽省“走出去”的业务已扩展到亚、非、欧、美、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时,结构也逐步优化,对外承包工程由“借船出海”、分包工程走向自主经营、总承包项目;对外劳务合作由给中央及沿海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和零散外派向自主外派、批量外派转变;对外经济合作的主体也由过去国有企业为主逐步形成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整体推进的局面。总体来讲,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出现了一下几个特点。第一,企业主体作用明显加强,基本形成了一支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实力的外经队伍,涌现出合肥水泥研究院、省建工集团、十七冶、省水利股份、省外经建、化三建、中冶华天等一大批较有实力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第二,业务范围也已从初期的承包普通建筑、筑路项目发展到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化工、冶金、建材、港口、水利、农业等多种领域的项目。近年来,又进一步向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咨询等高科技领域拓展。第三,对外承包工程比重大,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安徽省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一般占到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总量的80%左右,可带动技术、成套设备出口和上千名劳务人员“走出去”,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升。

二、安徽省对外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部崛起和东向发展战略大潮的推动下,安徽省综合经济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也成功地应对了各种考验,增长速度迅猛,发展前景良好,但在为我们因取得的好成绩而喜悦的时候,我们仍应该看到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认识这些不足,为今后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金融市场不完善,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

国际市场上的许多对外工程承包项目金额十分巨大,面对这些项目,对外工程承包商需要有很强的融资能力,一些发达国家的大承包商凭借其融资能力强及及其政府出口信贷等的支持,在竞争中占据十分有利的地位。而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完善,企业项目用款大都是向银行借款或者在国内市场发行债券,许多有效的融资方式还未实施,企业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的情况也很少,在国内金融市场环境的大背景下,安徽省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融资渠道也很狭窄,融资能力普遍较弱,已成为承揽大型国际工程项目的最大“瓶颈” 。国有商业银行一般不愿向无抵押和担保的工程承包企业提供巨额贷款,政策性银行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支持力度也较小。融资担保难,政府设立的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规模小, 而且使用资金的程序复杂、审批时间过长、支持范围有限。融资成本高。据统计,大企业的融资成本一般在10% 左右,一些中小企业甚至达到20%~30%。

(二)经营主体实力较弱,企业自身能力亟待提高

由于受到体制、融资环境、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规模有限,缺乏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很难在国际市场上承接大型工程承包项目,合肥水泥研究院、省建工集团、十七冶、省水利股份、省外经建等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虽然实力较强,但无力和国际市场的企业巨头竞争。经过多年的市场参与,安徽省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已具备了较强的施工能力和设计能力,且具有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但在许多方面和国际市场上许多大型的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在工程融资方面,企业资金实力不足、缺乏信用记录和国际融资经验;在施工技术方面,缺少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在供应链方面,缺乏国际采购网络系统和国际采购经验;在进行成本控制,处理纠纷索赔等方面经验不足;在管理方面,缺乏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在人才方面,缺少熟悉国际市场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以及市场运行规则的各类人才,包括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对WTO规则的利用不够充分,面临市场准入障碍和技术壁垒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政府对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修订,但经济体制改革和法律制度调整是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制度和法律指导下的许多具体措施的调整和改革滞后。我国国内的设计标准、设备材料标准自成一体,尚未与国际市场接轨,而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实施专业执照或企业许可、人员注册资格等制度,由于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不够统一,影响了安徽省的市场主体在国际市场上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另外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想方设法地控制国际标准化的制定,并通过标准建立贸易技术壁垒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而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相对较弱。此外,少数国家还对国有公司参加国际工程投标进行限制。由于体制和历史等方面原因,安徽省的许多对外工程承包公司仍然是国有或者国有控股,而在国际工程项目招标时,有些国家对这类企业进行不合理的限制。

(四)安全问题对对外工程承包的影响很大

受到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民族主义等因素的影响,国际上许多地方并不太平,但由于战后重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需要、这些高风险的地方同时也是对外工程承包需求较大的市场。突发事件和地缘政治动荡不安带来的风险,给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纵观国际市场,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及地区安全形势不明朗等因素影响,许多发包方取消或延缓了项目上马;另一方面工程承包项目的保险成本不断提高,从而影响了企业收益。

三、安徽省对外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发展策略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下措施,以应对安徽省对外工程承包发展的不足之处,促进其进一步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完善金融市场,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

安徽省对外承包工程的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企业的自有资金少,不能满足大型国际项目带资承包的需要。为了扩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在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浪潮的大环境下,安徽省需要紧抓机遇,活跃区域金融市场,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鼓励企业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同时政府要对企业融资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建立地方政府支持资金,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加大对对外承包商开拓国际市场的金融扶持力度。政府应该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提供适合对外工程承包的新金融产品。企业尽量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的更多优惠贷款,同时加强对融入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二)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加强企业实力

面对缺乏国际知名的大型工程承包公司的现实,皖籍企业应该在发挥自身原有优势的前提下,加强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整合区域市场,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在国际市场上并购重组,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实现企业规模上的突破的同时,加强企业的技术进步、管理改革、经验积累、资金融通,努力缩小与国际知名公司的差距。在技术方面,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进行企业技术研发创新,使企业的技术标准和国际接轨;在管理方面,加快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创新,使先进的管理技术应用到企业;在人才方面,大力引进国内外外经贸人才并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使企业建立相应的人力资源优势。

(三)充分运用WTO规则,加强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

中国入世以后,皖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经常碰壁的事实,使这些企业清楚地认识到利用WTO规则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要使企业的行为符合国际规则,首先需要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则,同时对这些规则的掌握也是个动态的不断更新的过程,企业要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环境和规则的变化,适时调整战略部署。在国际市场活动中面临的不公平待遇时,企业应该利用WTO提供的权利来寻求自身的合法权益,遇到技术障碍、进入壁垒等不公正待遇时,应据理力争而不是一味退缩。皖籍企业要努力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话语权,在利用国际市场上既定规则的同时,在联合其他企业的基础上对一些不公正的规则做出一定的修订,使这些规则符合国际市场上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共同利益。

(四)加强风险保障,加强行业联合,建立行业预警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高风险事业,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投入大、工期长,回报要在工程完工后才能实现,且易受自然灾害、暴乱、战争等不可预见事件的影响。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和完散工程承包风险保障制度,鼓励保险机构向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提供多的保险服务。同时政府应该设立专项基金以分散个别企业的风险。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不仅要推动外经、外贸企业间联合,更要推动外经与省内、省外、甚至国外的工业、农业、建筑、设计、咨询、金融企业的联合,将局部优势结合为整体竞争优势,联合以后形成实力雄厚、比较优势明显、抗拒风险能力强的企业集团。政府和企业应加强联合,各自利用自身的优势,及时掌握国际市场上的风险因素,做到事前预警,为企业实施应对措施提供必要的时间。

参考文献:

[1]赵桂平,王宏梅.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发展现状探析[J].工程承包,2005,(06).

[2]李保民.安徽省对外工程承包现状及对策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09).

[3]陈东升.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08).

石油企业对外合作人才的培养 篇7

一、石油企业对外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与国际经济的接轨和国际化公司建设的发展, 石油企业近年来也相应的加强了对外合作人才的培养,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受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影响, 石油企业在对外合作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仍然没有确立科学的对外合作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缺乏科学合理的对外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等等。

1. 对外合作人才培养理念落后。

认识不到位, 没有认识到对外合作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可以获得丰厚回报的投资。有些企业领导尽管知道对外合作人才培训的重要性但在惧怕因人才流动使企业培训变为“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思想指导下而不愿给予足够重视。

缺乏科学地引进对外合作人才的理念。仍然把对外合作人才人力资源仅仅视作是成本, 并且把减少人力投资作为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之一, 没有一个科学地引进人才理念做指导。

缺乏科学的对外合作人才使用理念。在对对外合作人员的管理上有时过分强调人适应工作, 重事不重人, 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看成被管理和控制的工具, 对对外合作人员的管理多为事中和事后的被动反应型管理, 表现为一个操作式的管理模式。把对对外合作人员的培训、考核、调动、退休等人为隔开, 孤立的进行管理, 造成各环节相脱节,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合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 缺乏科学合理的对外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 石油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对外合作人力资源考核机制。许多企业对对外合作人员培训既无科学、系统的计划, 又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内容, 随意性大, 故难以取得理想的培训和开发效果。企业没有长远的人才培训规划, 因此或即使开展了培训开发工作, 也往往因为缺乏系统规划,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前瞻性, 形式单一陈旧, 难以使员工获得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另外相对于对外合作业务的快速发展, 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人才总量不足, 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 素质还不能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对外合作人才的不合理流动和流失比较严重, 部分经过培训又具有实践经验的对外合作人才不是流向其他工作岗位就是国外石油公司;对外合作人才管理工作力量分散, 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对对外合作人才工作的投入偏低;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 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 等等。因此,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性人才竞争中, 我国石油企业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石油企业对外合作人才培养的方法

1. 转变石油企业对外合作人才培养的理念。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我国实现了持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同样我国石油企业在这30年里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用一代人的时间, 完成了别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增长, 为了保障这种发展势头、保证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外合作人才的培养是关键。石油企业进行对外合作人才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思想的创新。制定长远的对外合作人才培训规划。

从事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石油企业, 是资金、人才和技术密集型企业, 要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破除“一日成才, 终身受用”的观念, 在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中确立持续培训、终身培训的观念。

第一,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牢固树立人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约束, 不再把人当成任何形式的工具或手段, 而是当作有价值的特殊资源来刻意挖掘, 为他们提供、创造各种条件, 使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身的劳动潜力得以充分地发挥。第二, 树立科学的人才使用和成长理念, 合理使用和培养企业人才。优秀的人才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人才。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 不仅要看其学历、职称, 更要考察其思想品德, 为油田引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应建立油田企业内部公平竞争机制, 创造竞争上岗的机制环境。确立人才衡量标准体系, 在人才的招录、使用、培养、考评、奖惩、淘汰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学的、量化的制度和标准。在具体使用人员时, 还要考虑油田生产一线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等因素, 使用人才上不光要注意人才的个体差异, 也要注意岗位的差异, 因人录用, 知人善任, 让职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使职工个体努力目标都得到实现。此外, 还要重视人才培养,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满足人才成长、发展的需要。

2. 明确石油企业对外合作人才培养

的目的。石油企业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要在分析预测企业内外环境变化趋向的基础上, 预测对外合作人才队伍在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等方面的需求走向, 依据各类人才在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 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规划, 并采取单位与个人相结合的方法形成终身培训计划。企业要大力宣传持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性, 利用继续教育培训的高回报性和“双赢”的特点, 逐步营造学习型企业的良好氛围。以满足生产需要开展对外合作人员培训。石油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 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有区别的。在制定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时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适时安排人员培训相关知识, 确保按需培训以提高针对性。

在油田勘探开发程度提高且寻找新石油储量难度加大的时期, 要选派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进行复合专业知识培训, 选送他们到石油院校或地质矿产院校进行地质复合物探、采油复合地质、钻井复合地质和测井复合物探等知识培训以拓宽其专业知识覆盖面、促进思维创新和技术进步。还要组织他们学习国际商务和国际石油市场惯例方面的知识, 组织强化外语培训, 为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外石油勘探开发提供人才保证。

3. 实施石油企业对外合作人才培养的方法。

石油企业技术人才是在生产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的, 其成才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 因此要在分析研究人才队伍现状、弄清各层次人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 实行分层次培训。

对第一层次的技术工人来说, 他们是引进设备的直接使用者, 他们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引进设备的使用及引进的技术消化和吸收。对员工众多的第一层次, 培养目标是学用一致, 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开展教学、培训工作。可由企业内部的继续教育机构承担, 教师可以在内部找, 也可以从外面请, 还可以和高校联合办班。

对第二层次的技术干部来说, 他们在企业中起的作用主要是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对引进的设备和技术消化、吸收、总结, 为企业的技术自主开发打下基础。对他们的培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 参加行业学会举办的一些短训班、研究班, 加强与同行业的技术交流。第二, 由于生产和跨学科发展的需要, 技术人员经常需要增补跨学科的知识, 此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安排。如果是对某一专业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知识而组织的培训, 可以在企业内部安排一周或数周的短训班。如果企业要进行从一个技术领域转到另一个技术领域, 可以安排长期进修, 时间三个月至一年、两年, 在选定的大学和较大的培训中心进行。如果技术干部因需担任更高一级职务而需要补充知识, 可以参加普及培训, 时间为一、两年, 主要是按企业需要委托大学代培。

对第三层次研究开发人员来说, 他们在企业中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和开发, 工作目标就是尽快将进口的外国石油石化产品国有化。他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进口石油石化产品国有化进程。对他们的创新培训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第一, 和国内一流高校及科研机构密切合作, 将企业研究开发人员派到高校及科研机构集中学习工作一段时间。第二, 将国内一流高校和一流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请到企业研究机构来, 和企业的研究开发人员一起工作。这样有助于企业获得技术创新的有关信息, 有助于整体提高研究开发人员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对第四层次前瞻性人才来说, 他们在企业的主要作用是跟踪本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 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测, 研制出世界一流的技术, 使我国的石油行业彻底摆脱受制于人的境地, 能够真正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同行竞争, 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最终占领行业未来技术的制高点。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以采用在国外设立研究机构的方法, 聘请世界一流的研究专家, 让前瞻性人才与他们一起工作;还可以送他们去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去学习工作。

4. 创新石油企业对外合作人才培养

的机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为此, 要加强对油田企业激励机制的创新, 首先, 要改革分配制度。目前油田企业引人才的关键还是薪金, 而现行的工资水平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同升同降, 普遍缺乏市场竞争, 应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其次, 需要健全人才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 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参照的薪金标准。使员工的工资随经济效益的好坏上下浮动, 个人的岗效工资随个人的劳动贡献而变化, 从而打破了现行岗位技能工资“大锅饭”的分配现状, 体现了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和自主分配的现代企业收人分配制度的基本特征, 有利于调动单位和职工个人的积极性。再其次, 还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鼓励经营者和员工持股, 采取技术入股、股权认购、奖励期股期权等方式, 以经济纽带把人才与油田结成利益命运共同体。最后, 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激励。在开展员工培训时要做好培训需求分析、科学确定培训内容、根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方式以及培训效果反馈四个环节, 以确保培训工作有的放矢, 提高员工培训质量和效果。此外, 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 要结合员工技能鉴定和评价考核结果, 严格实行“三岗”制度, 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并结合分配制度改革, 拉开简单劳动岗位与较高技术含量岗位分配差距, 让能力与岗位薪酬挂钩, 为用人和职工晋升提资提供依据, 加强员工培训的激励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之间的竞争, 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对人力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成为企业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目标的必然选择。加强对油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是实现油田企业长期发展, 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为此, 油田企业要努力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创新企业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和创造力,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我国对外劳务输出问题研究 篇8

对外劳务输出, 是指劳动者从一国或境外的某一地区转移并就业劳动, 同时获得劳动收入。目前我国对外输出劳务主要是通过我国有关的国际劳务公司或其代理公司以及国外的合资经营企业向海外输出劳务。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通过劳务公司向海外输出的劳务情形。由于, 我国劳动力剩余较多, 自动作为劳动力被输出的人力较其他国家而言相对众多, 以笔者所在的家乡山东胶东半岛而言, 山东为我国第二人口大省, 那里劳动力丰富, 很多没有高文凭, 找不到待遇丰厚的工作的年轻人便视对外劳动力输出为求生的手段。而且, 由于地理位置靠渤海、黄海与南海, 胶东半岛劳动力输出的主要目标国为韩国、日本和新加坡, 这几个国家的收入水平普遍比中国高出很多, 因此, 这也是胶东半岛劳动力输出数量较大的原因。

二、目前对外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统一立法, 有关劳务输出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目前, 我国尚没有制定出劳务输出法来统一规范管理对外输出问题, 其他的有关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律或规章文件数量少, 而且地区与地区之间还存在差异, 出现问题的时候很难统一管理监督。由于法律规定的不足, 当出现权利纠纷时, 各地区间援引的规定不一致, 没有统一的规定解决纠纷, 只能按照合同的有关条款进行解决, 这样往往对劳务输出者带来的保护不足, 他们的利益很容易受到侵害。

(二) 劳务输出机构良莠不齐

目前, 市面上除了正规操作的劳务公司之外, 还有很多个体非正规的劳务中介公司, 这些中介公司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 往往对劳务人员夸大其辞或隐瞒真实情况, 致使一些劳务人员上当受骗出国。在国外, 他们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 甚至得不到该有的保护, 利益受到了很大的侵害。另外, 很多小的中介公司违规操作, 把一些想出国的劳务人员输送出去。就胶东半岛而言, 很多小公司以旅游签证的方式输送劳务人员出国, 最终导致这些人员持非法或无效签证在国外生活工作, 他们的利益没有人可以保障, 一旦出现了事故, 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他们在国外只能做最低等的当地人不愿意做的工作, 拿的报酬也很低, 生活条件也很差, 如果签证问题被发现, 只能被遣送回国。

(三) 劳务人员自身利益保护意识不强

对外劳务输出的主力军主要是下岗职工和没有高学历的刚入社会的年轻人。这些人由于法律意识不强, 容易受不良中介的蛊惑, 对输入国的了解程度不高, 很容易受到欺骗。往往拿到签证就以为可以出国务工, 可是对自己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并不清晰地了解, 这就导致他们可能拿着非法的签证在国外出卖劳动力;由于出国务工人员语言上的不精通, 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解决也不知道可以向谁求助, 所以最终导致他们的利益受损而又无法解决。

三、解决劳务输出问题的方案

(一) 加强立法, 完善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律管理与监督

劳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分支, 对我国的对外经贸活动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逐渐出现了劳务输出, 但是政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导致其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为了发展对外劳务输出, 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应努力合作制定出统一的可以规范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律法规, 以此规范该行业, 从而保证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健康长久的发展。

(二) 加强劳务中介的管理, 使该行业可以健康发展

对于合法的中介机构, 政府应给予大力扶持, 不仅在政策管理上给予一定的帮助与支持, 而且也应提供帮助使这些合法中介在操作上更加便利, 以及对对外输出人员提供一定的培训, 使他们在法律上语言上不会有任何障碍, 这样才能更有力地保护对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而对于那些非法的小中介公司, 政府应予以大力的打击, 尤其对于那些以非法手段骗取他人外出务工而发生侵害对方利益的中介公司, 应予以严厉的惩处。如果各级单位可以加强对这一行业的管理, 给该行业创建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 相信凭借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极大优势, 以后我国的对外劳务输出可以蓬勃的发展。

(三) 加强对劳务人员的培训, 促使我国对外劳务输出长远的发展

由于我国对外输出的劳务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 而且都没有受过专业的技能和语言上的培训, 致使他们在国外只能做最低等的工作, 这对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长远发展是有很大的限制的。针对对外输出的劳务人员的培训应至少包括以下方面:基本的法律法规教育, 能使他们顺利合法的办理签证以及在国外的时候保障自己的权益;语言培训, 使他们可以在国外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能与当地人进行必要的沟通;专业技能培训, 对对外劳务人员进行再教育, 使他们俱备工作基本的技能和知识, 可以在工厂或企业进行工作, 为社会创造价值, 而不仅仅是最简单的出卖劳动力。我国的对外劳务输出人员的素质一旦提高, 便可在全世界留下口碑, 这样我国的对外劳务输出事业便可以蒸蒸日上, 蓬勃发展, 将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摘要:目前在我国很多欠发达地区, 一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逐渐遭到淘汰的危险。而欧美、日韩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由于人力资源不足, 急需劳动力。所以, 我国的剩余劳动力渐渐选择走出家门, 到其他国家谋取生路。愿意被输出的劳动力数量增多, 劳务公司或用人单位见有利可图便钻法律的空洞, 以不合宜的手段将越来越多的我国劳动力输出国外。由于我国对于对外劳务输出的监督管理并不成熟以及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 在这一领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劳务输出,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宏, 张长江.我国劳务输出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对策现代经济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 2003.

对外劳务合作 篇9

对外直接投资。今年1-8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0个国家/地区的486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4734.3亿元人民币 (折合770亿美元注 ),同比增长18.2%,其中股权和债务工具投资4045.7亿元人民币(折合6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占85.5%;收益再投资688.6亿元人民币(折合112亿美元),同比下降6.7%,占14.5%。截至8月底,我国累计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0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8220亿美元)。

8月当月对外直接投资135亿美元, 同比增长7%,其中股权和债务工具投资121亿美元,同比增长8.8%,占89.6%; 收益再投资14亿美元,同比下降6.7%,占10.4%。

1-8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上亿美元的国家/地区有42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8个,分别为中国香港、开曼群岛、美国、新加坡、英属维尔京群岛、荷兰、哈萨克斯坦和澳大利亚。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07.3亿美元,同比增长48.2%, 投资主要流向新加坡、哈萨克斯坦、老挝、印尼、俄罗斯、泰国等。

对外承包工程。1-8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5453.7亿元人民币 (折合887亿美元),同比增长9.3%,新签合同额7688.1亿元人民币(折合1250.4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其中8月当月完成营业额9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3%, 当月新签合同额150亿美元,同比增长65.4%。

1-8月,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37个(上年同期376个,增加61个),合计1039.0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3.1%。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262个, 同比增加59个。

8月新签合同额较大的承包工程项目有: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承揽的尼日利亚奥贡州城际铁路项目(35.1亿美元)和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揽的孟加拉湖城房建项目(14.2亿美元)。

1-8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2665份,新签合同额544.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3.5%,同比增长33%;完成营业额386.7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3.6%,同比增长4.6%。

截至8月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签订合同额14866.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238.6亿美元。

对外劳务合作。今年1-8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4.3万人, 较去年同期减少1.1万人,同比下降3.1%; 其中承包工程项下17.5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16.8万人。8月当月,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0.7万人。8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102.4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5.4万人。

对外劳务合作 篇10

一、钢铁企业开展对外战略合作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 我国的企业已经越来越融入到世界经济当中。钢铁企业的竞争已由周边区域竞争、国内竞争演变为全球市场竞争。从国内环境看, 国内钢材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迫使我们不得不开拓国际市场。而国内铁矿资源的供给不足, 也使我们不得不依赖于国际市场。因此, 开展对外合作, 就成为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

同时, 世界级大企业兴衰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表明, 忽视创新, 单纯依赖某一种产品, 势必会在经济发展演变中被淘汰。钢铁产业, 一钢独大, 在目前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 势必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 削弱企业竞争力。因此, 将钢铁主业做精, 适度多元发展, 围绕钢铁、资源、物流、金融、装备制造等产业, 大力发展非钢产业和吃钢产业, 开展对外战略合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通过全方位合作, 实现钢铁企业战略转型

企业发展的历史表明, 初创期企业发展靠市场, 成熟期企业发展靠管理, 转型期企业发展靠战略。在中国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的发展过程中, 钢铁企业要不断解放思想, 利用自己业已形成的资金、技术、市场、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等优势, 通过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开放, 推动企业不断转型升级, 实现凤凰涅槃。以河北钢铁集团为例, 该企业是世界五百强企业, 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集团的优质板材、钒钛产品等, 在国内外都有较强的影响力。要发挥河北钢铁的品牌优势, 利用品牌优势不断扩大河北钢铁的影响力。在这方面, 要自觉摒弃旧思想、旧观念, 树立大合作、大开放的观念和思想, 不仅要与国外大企业、大公司合作, 还要与国内、省内企业进行合作。不仅在采购、销售等经营方面进行合作, 还要与研究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 与上下游企业进行股权合作, 与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合作, 在做强钢铁的同时, 涉足港口、物流、金融、制造、房地产开发、社会服务等业务, 不断拓展对外战略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三、对外战略合作要树立共赢思想, 追求企业长远利益

市场形势在不断变化, 对外战略合作的方式也需要不断创新。我们要把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扬长避短, 趋利避害。当前形势下, 对外战略合作要与时俱进, 特别要注重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

(一) 通过技术、市场的合作共享, 推动产品质量升级, 实现品质增效

中国是钢铁大国, 钢产量接近世界产量的一半, 中国利用后发优势, 建成了一批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先进装备。然而, 许多钢厂装备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产品优势、质量优势、效益优势和竞争优势。用高档装备生产普通材、“大路货”, 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产品档次上不去, 归根到底是合作开放力度不够, 闭门造车, 跟不上钢铁行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即使在国内, 宝钢利用和其他企业成本相当的含铁原料, 却可以生产出每吨附加值高出一千余元的产品。当前,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 通过与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的合作, 加快高效益、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实现批量生产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唐钢通过与世界级钢铁贸易商瑞士德高公司的出口结构性融资、股权合作, 充分利用德高的全球销售网络和技术优势, 不断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 大力提升产品质量, 高端板材产品出口量持续扩大, 为其他企业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二) 加强海外能源、资源战略合作开发

中国的资源禀赋和钢铁行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决定了钢铁企业必须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开发, 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能源、资源, 同时也给合作方带来巨大的收益, 符合合作双方的利益。目前, 国内钢铁企业铁矿石资源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寥寥无几。以河北钢铁集团为例, 目前铁精粉产量仅有数百万吨, 即使“十二五”末铁精粉产量达到3000万吨规模, 也仅仅能够满足该集团含铁原料需求量的30%。因此, 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能源、资源供应保障, 就要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河北钢铁集团对加拿大佳美铁矿的投资就是一个未雨绸缪的明智选择。

(三) 利用境外资本市场为钢铁企业发展服务

当前, 中国经济中速增长已经形成共识, 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方向也已经确定。在CPI涨幅上限和GDP增幅下限确定的合理范围之内, 不会推出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 而主要以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因此, 稳健的货币政策短期内不会改变, 企业融资成本会居高不下。2012年, 中国钢铁企业平均负债率达到69%, 每年仅支付给银行的利息就是数百亿元, 企业财务状况恶化, 沉重的财务负担使钢铁企业雪上加霜。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融通资金, 可以大幅度降低融资成本。譬如在产品出口中开展外币押汇业务合作, 在设备进口中寻求外币低息贷款合作。同时, 还可以谋划企业资产的境外上市, 筹集股权资金。

(四) 以国际化为导向, 培养对外战略合作的人才团队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推进钢铁企业对外战略合作, 必须有一支懂经营管理, 熟悉资本运营, 熟悉国内外法律法规、财务运作的人才队伍。长期以来, 我们十分注重钢铁主业的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而忽视了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日本经营大师松下幸之助说过, 质量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车轮, 二者缺一不可。因此, 在国际化战略合作过程中, 企业要像培养钢铁主业技术人才一样, 大胆培养和使用对外战略合作和开放的管理人才、外经外贸人才、金融投资人才、电子商务人才、法律人才等各类人才。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不断提升培养一支善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团队, 在战略合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 提升专业化水平。

对外劳务合作 篇11

司发布了2016年上半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

据统计,1—6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802.8亿元人民币(折合888.6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4313.3亿元人民币(折合660.5亿美元),新签合同额6510.1亿元人民币(折合996.9亿美元);截至6月底,我国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9.1万人。

上半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对外投资合作总体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4797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投资额累计888.6亿美元,同比增长58.7%;6月当月对外直接投资153.4亿美元,同比增長44.9%。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996.9亿美元,同比增长15%;6月当月新签合同额242亿美元,同比增长26.8%。

二是对外投资行业分布格局进一步优化,对制造业投资增长迅速。上半年,对外投资主要流向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和采矿业,分别占上半年投资总额的24.6%、19.8%、16.4%和4.7%。流向制造业的投资额达175.9亿美元,同比增长245.6%。其中,流向装备制造业120.4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4倍,占制造业对外投资的68.4%;对文教美工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医药制造业等四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均实现四倍以上高速增长,国际产能合作呈现良好势头。

三是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承包工程业务快速增长。上半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080份,合同额合计达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6%。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承揽的埃及新首都建设项目合同额达27亿美元,是上半年我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中标的最大承包工程项目。

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发展的思考 篇12

一、国际经济合作

(一) 国际经济合作内涵

国际经济合作主要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过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的利益, 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进行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随着实践活动及理论探讨, 相信国际经济合作内涵将会不断深化。

(二) 国际经济合作若干要素

1. 国际资本流动。

长期资本流动有利于资本输出国提高资本的边际收益;占领世界市场, 促进商品和劳务的输出;克服贸易保护壁垒;提高国际地位。有利于资本输入国缓和资金短缺困难;提高工业化水平;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加新兴产业部门的就业机会, 缓解就业压力。

2. 国际技术流动。

现代国际技术流动迅速, 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技术在国际间流动主要因素:科学技术成为相对独立的生产要素, 对生产力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联合开发;科学技术在世界各国间发展不平衡, 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寻求新的经济利益;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营活动, 进一步推动技术在国际间流动。

3. 国际劳动力流动。

随着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不断发展, 劳动力国际流动有了新的变化。当代劳动力流动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者的人身是自由的, 能够自由选择市场和出卖劳动力;二是劳动力国际流动只出于经济上的目的, 是为了寻找更有利的劳动力市场。

(三) 国际经济合作的特点与趋势

国际经济合作的经营主体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征:实行全球战略目标和集中统一管理;向多种经营发展;开发新技术;争夺世界市场;扩大内部贸易。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已跨越了以“物”为中心, 进入就地产销、设立据点, 有些跨国公司的人才、物资、钱财、技术、信息等经济资源倾向于效益较高的国家或地区, 成为“无国界企业”。

近年来, 国际经济合作业务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分量加重;二是对外投资及承包工程等业务扩展;三是能源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四是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多样;五是贸易摩擦更加频繁;六是当地及国际政局因素影响深远。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 不同国家地区发展不平衡, 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具互补性, 竞争激烈程度前所未有。一般来说, 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移动, 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企业国际化, 不仅是其产品、服务、技术、劳动力、管理进入国际市场, 开展竞争与合作, 而且是企业到国外投资, 设立生产经营机构, 向境外延伸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 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合理分配资源, 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并将此上升到相关国家的战略层面。

(四) 当代对外经济政策倾向

无论哪个国家, 其经济的长期有效运行, 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在对外经济发展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西方经济学主张政府鼓励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的相关政策有:一是立法保护, 如美国政府制定了《经济合作法》、《对外援助法》以及《共同安全法》等有关法律, 保护其对外投资的利益与安全;二是金融、税收、财政等方面政策扶持, 包含在应交税金中允许剔除在国外已缴纳的税额, 避免重复纳税, 如韩国为其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优惠贷款、出口保险及税收优惠;三是开展信息咨询服务, 如美国政府通过驻外机构及情报部门, 为对外投资提供信息情报等服务;四是与其他国家签订投资保护协定, 保证本国企业在东道国获得投资经营的非歧视待遇以及投资受保护的权利, 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风险;五是通过对外援助和其他经济、外交甚至军事措施, 为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创造有利的环境与条件;六是适当汇率政策、应对摩擦及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等。

二、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发展状况

(一) 建国后的前30年

新中国成立后, 为了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履行国际义务, 我国向广大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 用于援建成套项目、投资建厂、提供物资及少量现汇, 在建立友好关系的同时也为后来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以至“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 那个时期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合作方面非常狭窄有限。

(二) 改革开放成绩斐然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开展对外贸易及利用外资之外, 对外经济合作事业由过去单纯的对外援助发展为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业务逐渐成长。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 我国明确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 放宽对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批, 使得具有民营性质的企业集团也能够走出国门, 开展海外投资经营。2000年, 我国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 并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次。

(三) 加入WTO以来蓬勃发展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后, 将“走出去”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并列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与各国在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科技、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全面展开。对外投资由起初的制造和能源业拓展到目前的信息通讯业、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呈现跨国并购趋势;对外承包工程跨越式发展, 从成本相对较低转向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 正处于实现产业升级、转变盈利模式的新时期, 近年来相关企业发挥自身优势, 开发并实施特许经营性质的投资类工程项目, 开展多样化对外投资, 业务遍及石油、矿业、电力、通讯、房地产、工业园区、交通运输、水务、农业和科技, 经营领域逐步拓展。对外劳务合作保持稳定增长。与此同时, 对外援助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践行国际人道主义事业, 加强外交关系的同时, 有力地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的开展。

以投资合作为例:2004年, 中国联想集团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 (IBM) 的个人电脑 (PC) 业务, 使得联想一跃成为世界一流的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2007年, 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第一大银行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 成为第一大股东;2009年, 中国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以BOT (Build-Operate-Transfer, 建设—经营—转让) 形式签约柬埔寨达岱水电站, 实现传统EPC (Engineer、Procure、Construct, 设计、采购、施工) 承包方式的转型升级;2011年,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并购法国老牌农机制造企业Mc C, 搭建起在欧洲的制造平台;中工国际收购矿山工程承包商加拿大普康公司60%股权, 成功打入北美市场;2012年, 我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斥资3.24亿欧元 (折合人民币26.54亿元) 收购德国混凝土泵制造商普茨迈斯特股份有限公司90%的股权, 成为第一大股东;同年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对加拿大石油生产商尼克森总价值148亿美元的收购案 (2013年2月交割) , 更显非常规模与不容易, 引发西方特别关注。

(四) 近年运行变化情况

2013年我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业务持续增长, 当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当年投资主要流向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 , 实现了自数据发布以来连续11年的增长, 即由2002年的27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901.7亿美元, 累计投资5 257亿美元;2013年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1 371.4亿美元, 新签合同额1 716.3亿美元, 累计签订合同额11 698亿美元, 完成营业额7 927亿美元;对外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2.7万人, 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85.3万人, 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692万人。

三、我国对外经济合作面临的难题

(一) 缺乏国际化经营战略

改革开放30多年, 我国的商务环境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 但是,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也日益显现。有的企业国际视野不宽, 缺乏“走出去”的经验和战略规划。有的市场调研不到位, 人力配备欠得力, 凭主观意愿布局, 对客观形势、市场、资金、技术、人才分析安排不科学, 影响未来效益及竞争力。许多企业仍停留在产品加工, 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有的企业在国外项目开发和承包过程当中恶性竞争;有的企业不重视东道国环境保护, 从而给投资地造成了污染;有的劳工权益保护不够, 在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工资待遇方面没有达标;有的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上这些问题并非“走出去”后才有, 而是国内已然存在, 有的还相当严重。相对而言, 发达国家行业领先的国际经济合作企业, 如名列前茅的德国国际工程承包公司豪赫帝夫 (HOCHTIEF) 特别重视战略研究, 国际化程度比较高, 积极开展跨国经营, 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和投资开发, 进一步增强实力, 拓宽业务发展领域。

(二) 对外经济合作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

并购和重组是实现企业规模扩大化的有效手段, 但这对习惯于低成本运营的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企业来说, 受地域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的影响, 任重道远。2013年初笔者对部分外经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 当被问及“您认为贵企业竞争能力要加强的方面”时, 80%的投资者认为企业在市场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拓展;50%左右的调研对象认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方面需要加强, 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20%左右的调研对象认为在技术开发方面应加以改进。另外, 部分调研对象认为在融资方面需要提升。

(三) 海外经营风险加大

2013年, 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随之而来的是所谓“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 对我国开展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问题之一是风险防范意识较差。一般来说, 潜在的风险因素有法律风险、运营风险、收益风险等, 最大的风险是政府变更、战争动乱等, 一旦发生会给企业的境外资产、生产施工和人员安全带来极大危害和重大损失, 并造成项目的推迟、中断, 甚至取消, 如对伊拉克、利比亚等投资损失巨大。伴随着国际环境的恶化, 我国企业面临的海外经营、信用、融资风险以及汇率波动风险问题愈显。海外矿业投资专业性强、周期长, 中国有一些非矿业公司, 凭借一时冲动在海外矿业投资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却长时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导致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不良信誉和形象影响。

(四) 对外投资合作融资渠道较窄

融资问题是当前乃至今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瓶颈。除对外劳务合作外, 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均需大额金融支撑,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非常重要。调研中, 部分企业提到应该完善企业“走出去”的贷款支持政策和设立更多海外银行机构。此涉及到完善信用、金融和服务网络, 拓展境外投资的多元融资渠道等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支持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业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历史上有些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 主要依靠以公司信誉为主的公司贷款解决, 有些企业更是以短期贷款投入回报期较长的长线投资项目中, 企业持续投资能力缺乏, 资产负债率居高, 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和远期投资规划的实施。此外, 中小企业开拓对外业务更需要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海外合作基金等金融扶持并协助评估, 提供专业性参考意见。

(五) 信息来源不精确

从前述调研情况看, 众多行业包括贸易、制造业、新能源、服务业、生物医药研发、工程机械等, 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领域;美国、日本、巴西、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是我国企业着重关注的国家和地区。相关企业在肯定政府《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投资合作国别 (地区) 指南》的同时, 希望更加详细介绍投资地政策。境外投资中介机构发育不成熟, 投行、财务顾问、法律服务这三个方面的运作机制尚需完善, 国际业务水平尚待提高。

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还包括管理薄弱、投资决策风险、合同风险、项目执行风险以及法律税务风险等。国内许多公司尤其中小企业或新发展壮大起来的私营企业希望去境外投资。如部分企业计划到非洲投资开矿或投资办企, 许多信息却道听途说, 甚至认为只要通过个别当地酋长, 就能搞定金矿开采等一系列事情, 缺乏风险意识, 以致损失惨重。由此可见, 除了依靠企业自身努力外, 迫切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驻外使领馆经商处室、金融机构、商协学会、中介服务机构等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 帮助企业更多了解海外市场真实情况, 推动建立风险预警、防范和处置机制。

(六) 忽视发展理念及思维差异影响

在海外投资和并购的过程中, 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因素。产品国际化和技术国际化很重要, 但一定不能忽视发展和管理理念的国际化, 否则可能因水土不服、文化不容导致造成不良后果。

与此同时, 金融危机以来,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也引起了人们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反思。各国政府面临着国内经济、政治的双重压力, 因而贸易投资政策更多地用来缓解国内的矛盾和压力, 导致了全球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抬头。

四、调整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促进政策的思考

(一) 明确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

从贸易大国到投资大国, 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运作, 是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之道。我国正处于对外投资加快发展时期, 能否发展起来, 关键在于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由于企业数量众多, 企业规模、技术、管理水平处于不同层次, 因此, 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应结合自身的能力和特点, 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市场发展模式和方向。我国企业想要“走出去”, 有效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业务, 在现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经受国际市场的考验, 就得调整思维, 制定自己的企业战略, 创新管理理念, 明确竞争定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遍布全球, 宜继续发挥相关企业的比较优势、建立不同形式的利益共同体, 避免或减少内耗, 增强竞争力, 实现效益最大化。以苏美达集团公司为例, 其现阶段国际化经营的目标:一是市场集中在欧美等地区;二是做国外营销机构的投资和国外品牌的销售渠道;三是在国外经营生产, 突破贸易壁垒并考虑降低劳动成本;四是商品经营与资本运营相结合, 带动产业链延伸。这方面探索值得相关企业思考。

(二) 创新发展模式提升竞争力

从前多数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企业通过管理效率的提升和专业化分工保质保量完成工程项目, 有利于项目的按期交付, 也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但是单纯为建造工程而做项目并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发展类似, 尝试通过更多资本纽带的建立、参与工程项目建成后的运营, 可能为国际合作企业开拓新的发展道路。创新是灵魂, 市场是业务基础。对外经济合作企业要重视人才培养, 强化研发, 通过技术创新及机制创新才能提升竞争力, 通过发现新的潜在客户才能更好地发展;要充分利用主业优势, 扩大境外投资合作, 延伸产业链, 向工程加融资、工程加投资方向发展, 甚至可以参与策划项目, 从源头把握项目的动向, 如承包工程房屋建筑的企业可以参与房地产开发投资, 建设企业可以参与水电站、火电站投资, 交通运输建设企业参与收费高速公路BOT项目, 矿产资源建设企业可以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投资等;要积极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对外劳务合作, 支持优势企业在境外创建生产基地、营销网络、研发机构和知名品牌。

国际化发展过程中, 不同企业的优势和特色不同, 形成集成式“走出去”, 对于发挥各自优势, 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十分重要。如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比亚的发展就是结合了工程承包与投资, 整合了不少相关企业, 形成了从铜的开采、加工到制成品、销售全产业链的一条龙服务, 实现企业业务可持续发展。对于那些打算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说, 宜在走出国门初期, 循序渐进, 在积蓄力量和资信的基础上, 尽量争取承担一些我国对外援助项目, 确保质量, 以积累实施国际工程项目的经验和关系。

(三) 完善风险预防体系

企业要充分利用长期对外业务开展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关系网络, 做好风险应对方案设计和准备, 探索资本运作、企业经营等方面的属地化, 避免汇率风险和原材料价格风险。除依法与对方签订合同外, 必要时要明确由对方政府提供财政担保, 完善法定审批程序, 确保项目文件的法律地位和有效实施。与此同时, 可投保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相应保险, 减轻企业后顾之忧。对于投资较大的项目, 在前期考察立项之后, 宜聘用权威的专业机构做估值报告, 借此降低估值风险。要从根上建立决策、管理、执行及监督的风险管理工作体系, 健全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 实施有限授权管理, 开展包括法律、财务、技术、商务等专业调查, 注重相关投资信息的收集、筛选、分析和判断, 分析投资可行性、风险、收益和成功几率, 增强对当地政局、经济环境、行业发展、公共安全、种族构成、外交关系等的分析, 规范投资行为。

在政府政策及外交层面, 应适应我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的要求, 尽快研究和推动中国境外投资立法, 加强国际多双边磋商与合作, 商签政府间贸易投资合作等协定 (包括中美投资协定、中欧投资协定等) , 减少和排除各种境外投资壁垒。适度增加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巩固老朋友, 结交新朋友, 互利共赢, 促进合作, 将我国富有成效的对外援助工作与对外投资合作、对外承包工程有机结合, 营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及行业组织还要引导企业积极联合应对国际经贸摩擦, 提高投资地社会责任意识、环境保护意识, 履行责任, 提升我国国家和企业形象。

(四) 加大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风险并存, 前途远大, 潜力不可忽视, 在发展过程中融资及相关政策性支持至关重要。政策性支持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域分布和行业结构的变化有所调整。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信用保险公司及商协学会应认真研究, 在融资、税收、海关、检验、保险及信息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改善服务, 如研究在海外投资合作相对比较集中或具发展潜力的地域设立银行分支机构、海外开发基金或其他促进机构, 加大与国际金融机构、海外银行的相互联动, 为对外经济合作事业的新一轮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也借机不断促进金融业走向国际。进一步规范政府优惠贷款管理, 更好地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信贷及参考意见, 有效预防经营风险和信贷风险。

就融资而言, 我国企业应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充分利用国际融资平台, 进行项目融资。对于传统国际经济合作公司, 应充分利用中国政府的政策性融资和对外贷款的优势, 以竞投国际组织和东道国政府资金支持的项目为基础, 抓住机遇, 在专门领域开展有效的并购活动,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如可以创造条件对拟重点拓展地区相关企业发起收购, 或者整合部分金融、保险、工程机械或设计企业, 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国境外投资管理和促进体系尚需完善。政府部门应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管理机制, 简政放权, 强化政策支撑, 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 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 以市场为先导、以推动便利化为核心, 最大限度缩小核准的范围, 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 加大宏观指导和监督力度, 提升各类企业的投资效率和应变能力。

(五) 完善信息服务平台

在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事业中, 政府及相关中介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部门要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提供公共信息服务, 引导企业规避风险, 如政府主管部门及其各驻外机构可以提供包括东道国的宏观经济状况、企业背景以及与直接投资相关的法律治理程序等资料, 定期发布相关指引和报告, 包括制定《对外投资国别产业指引》, 及时更新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 (地区) 指南》、《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等。政府应将政策性资金更多用于建设公共信息平台, 并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供其他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参考。

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功能作用。行业商协学会是介于政府、企业之间, 商品生产业与经营者之间, 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 它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有关行业组织应努力开展国内外经济信息的搜集、整理、传递和发布, 提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咨询服务及公司资信调查服务;组织联系中外经贸界的技术交流活动。我国行业组织在支持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协调内部意见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有益的作用, 还有诸多潜力, 需进一步理顺有关合作机制, 提升服务精神与能力。

(六) 融汇中外文明, 促进共同发展

深入研究当地形势和文化, 调整思维, 树立适合当地的企业形象, 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文化活动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工程中逐渐形成的, 突出地体现了企业本身的品牌效应, 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企业国际形象, 有利于企业对外沟通协调,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 开创业务新局面。

经济全球化, 公司国际化, 不同文化因素对公司国际经营战略及有效管理方式的影响深刻, 潜移默化。在走向国际的过程中, 我们需具备这样的精神, 学习人类一切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技术成就, 并注重在项目所在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际经济合作特点、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发展状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创新发展模式、完善风险预防、注重金融等政策支持、强化信息服务及融会中外文明等方面进行分析思考, 提出相应的观点及建议, 供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企业、政府及相关方决策参考, 以促进对外经济合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对外经济合作,国际化经营,对外投资

参考文献

[1]周密.以对外投资突破承包业务发展的平台制约[J].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3.

[2]江沿, 孙雅玲, 黄锦明.国际经济合作[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3]崔军.清晰定位明确目标--寻找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海外投资模式[J].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3.

[4]赵乐.海外矿产投资策略研究[J].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3.

[5]胡希宁.当代西方经济学概论[M].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1.

上一篇: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下一篇:厂房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