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视觉

2024-10-21

语言和视觉(共10篇)

语言和视觉 篇1

随着时代的进步, 科学技术也与时俱进, 人类生活开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 一幅画所展现的内容与世纪初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以具体形式表现艺术内涵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其本身的艺术表现力来展现道德价值。综合材料是用以传播视觉艺术创作的媒介。综合材料的性能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不仅仅是物质载体, 还是视觉语言的组成部分。因此, 艺术走向综合材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趋势, 而是今后必将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当前, 艺术所具备的共同特征就是运用综合材料来对艺术进行表现。艺术家通过对各类材料的运用来表达自身的艺术观念, 重视艺术形式并且能够不断创新。

一、综合材料绘画的产生

综合材料并不是一种绘画形式或者是一种新的绘画技巧, 而是一种外来名词的翻译词。综合材料可以是一种艺术语言, 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形式。综合材料并不是一种或几种艺术类别的简单结合, 而是在艺术精神的前提下, 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媒介, 去引导创造的自由, 所以它有不会受到任何形式所约束的自由。

当前, 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导致了人类对于精神文明的巨大需求。社会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就要求艺术能够借助科学技术、材料和加工工艺的综合力量, 为艺术探索更多的表达方式和发展空间。重视综合材料在整体艺术中的积极效果, 寻找能够与其配合的更好的艺术形式是当前艺术表现创新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材料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以及进一步加工工艺的巨大进步, 多种材料的具体运用, 材料本身所具备的独特艺术语言也就得到了更为充分地展现。因此, 综合材料的视觉语言就得到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将为艺术表现形式开辟出崭新的道路。

二、视觉语言的精神背景

语言出现的比较早。在文字还未产生和发展之前, 语言才是记录和表达艺术的唯一有效途径。材料出现的较晚, 是视觉艺术的物质载体, 材料是天生具备诗的天赋的语言。

材料是艺术的载体, 它受到许多的因素制约, 例如气候、科技等。随着时代的进步, 除了这些明显可以观察到的制约因素外, 还产生了包括民族。文化等在内的隐形制约因素。视觉艺术是人类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也可以说它能够更为直观地反映出文化发展。

可以说, 艺术的进步是由一系列的技巧改进推动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改变也是由艺术家个人技巧的变化而引起的。综合材料是一种新的视觉表现形式, 在其出现后, 立体主义就成为了理性的艺术, 不仅仅能够表现感性和体验艺术, 还能够更为完美地理性与感性。这就会使人们的视觉产生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效果, 也为综合材料的视觉语言更新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可能。正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才使艺术家们能够享受这完美的视觉体验, 体会了新材料和新媒介所创作出的物质世界。

三、视觉语言的表现形式

材料自身的属性、多形式的开发利用都揭示了综合材料能够丰富艺术表现形式的具体作用。材料的综合运用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是通过重新安排符号化图形, 呈现出抽象的图形;有的是充分利用材料来表达具象的形象;更有甚者则是更为注重形象的表现。可以说, 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材料的表现形式赋予了艺术更多的语言。不论材料的软硬度、还是材料的来源, 这些都是创造艺术所需要的媒介。艺术创造不仅仅是用于抒发个人情感还是各种思想、文化和意念的表达形式。综合材料的运用、各类材料实用性与审美观的完美结合, 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具象或非具象等表现形式, 从各个方面表达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 极大地丰富了创造的表现形式, 让艺术更具备表现力。通过材料的利用来进行技术表现是视觉语言的必要产生过程。视觉艺术是通过材料的颜色、质感为造型和装饰艺术的表现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多种多样的材料在造型和装饰方面的运用与艺术的整体表现形式相结合, 根据此种方法, 给人们传达了美感。多种多样的材料就产生了各种材质和光感的比较, 视觉语言的改变和多种形式美感都给艺术家带来了极大的创造灵感和审美满足, 造型采取多种材料来进行艺术表现, 使场景的整体感表现力十足。

四、综合材料带来的观念转变

本世纪初, 许多艺术家开始对质感和美感的强调进行质疑, 想要彻底摆脱模仿的影响。因此, 抽象和作品观念性较强是这个时期最为重要的特点。

艺术家开始用各种材料来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并且在表现形式上不断进行创新。不同风格的艺术家都纷纷将自身的观念在创造中进行表达, 进而更进一步丰富了自身情感的表达方式。此时, 材料已经不是简单的物质, 而成为了传播视觉艺术的载体。虽然材料和形式对观念艺术本身并没有任何影响, 艺术实际上是与意义和情感等息息相关的。观念艺术实质上更多地体现了对于艺术定义的质疑, 更是对于艺术对象作为可买卖的传统地位提出了质疑。因此, 观念艺术就是需要观赏者能够参与其中, 并且能够给出更为积极热切的反映。观念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包括照片、录影、文字、日常用品等甚至肢体语言也可包括其中。一般而言, 观念艺术所采用的物质媒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材料, 可能是碎布, 可能是玻璃, 可能是沙丘, 也有可能是事物或者海水等。这些原本熟悉且并不引人瞩目的材料却因为被引人了精神和艺术而在人前焕发出新的生命。

据说, 20世纪初的抽象艺术运动是唯一一项可以与文艺复兴相比的艺术运动。虽然并不能以个人感官来对这种评价判断对错, 但是抽象艺术运动中, 材料对于视觉艺术语言所产生的价值变革和其对整个艺术的发展所做出的影响, 是任何一项赞美都不为过的。

材料之所以不同则是因为其具有各自不同的属性和语言, 把本身毫不相关的材料组合在一起, 通过它们之间所产生的结构, 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物质, 能够引导观赏者从对某一熟悉事物的认识延伸到对一种全新事物的认识。可以说, 这就是一个抽象思维的全过程。当然, 这并不仅仅是一种表象的物质, 而是一种精神的东西, 并且是带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 它完全就是艺术家想要通过物质结构想要传达给观赏者的情感或精神。正是材料的本身所具有的美感, 在新的观念下, 材料被赋予了新的情感和精神, 并且从材料和视觉语言的视角来对艺术进行扩展, 不断完善材料的美感和品质, 积极开创新的艺术领域。

五、基于综合材料所带来的的转变

从艺术技巧和基本创造形式而言抽象艺术是继承自欧洲重点强调抽象美学的流派。但是在艺术观念中, 欧洲的艺术流派更多地引入了超现实主义的观点, 主张以存在为先, 且能够本能地表达艺术家最为真实的情感和观点。综合材料为艺术节带来的变革主要有:1.艺术视觉语言得到了广泛拓展;2.材料的视觉语言能够传达出时代的特征;3.综合材料改变了大众的审美观念, 为艺术创造了新的形式;4.综合材料打破原有的观赏形式, 促使思维方式得到转变。

材料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所以是不言而喻的。艺术材料发展到当今已经是多种多样的了。无论是在何种环境和发展趋势中, 艺术家总是能够找到合适的视觉材料来表现自身的情感和观念。在许多时刻, 艺术媒介的变化才意味着情感、形式等的变化。综合材料的发展和运用, 已经拓展了艺术的视觉语言领域, 十分符合当前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综合材料作为艺术发展不可多得的一部分, 综合材料的使用为艺术家带来了更多的视觉语言表现形式, 能够启发艺术家更多的灵感, 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力, 更多层次地展现出材料独特的魅力和功效。

视觉艺术创造所使用的材料即为艺术传递的媒介。材料的功效决定了其不仅仅是视觉艺术的载体, 还是视觉语言的组成部分。传统的艺术手法并不能完美地记录这一发展的社会, 单调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不能表现这个世界的观点。材料也需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变迁和艺术的不断发展, 材料的视觉语言也就面临了新的挑战。变革、求新不仅仅是艺术发展的主动力, 也是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其技巧和视觉语言特征都是从材料和工具的掌握开始的。可以说, 材料的选择和语言的表现力在艺术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之, 综合材料将能够更好地括展艺术视觉语言。可以说, 掌握综合材料的性能和功效, 也就能够掌握艺术的方法和语言。

摘要:20世纪初, 科技和文明都进入了急速发展的时代, 推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融。在艺术领域也是如此。多种材料的使用和多种观念的交融也使得各种艺术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所以综合材料在当前已经成为了使用最为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综合材料的性能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不仅仅是物质载体, 还是视觉语言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综合材料,视觉语言,抽象艺术,媒介

参考文献

[1]李鹏.综合材料的探索研究与绘画艺术的本体[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6) .

[2]王燕, 李静.综合材料的运用对现代视觉语言的影响[D].美术大观, 2008 (4) :100.

[3]刘明来, 综合材料绘画创作的形式与语言[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 :59-62.

[4]程艳飞.论材料与油画语言的关系[D].新疆师范大学, 2012 (6) .

[5]曹立洁.论综合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5) :35-37.

浅谈视觉语言 篇2

关键词:设计艺术;视觉语言;图形;视觉传达

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为了使人造物更好地为人所用,就需要对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这种在造物活动中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就是设计。设计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造物内部构造包括各种构件之间的衔接运转问题,我们可以称之为“工程设计”;另一个是人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称之为“艺术设计”。艺术设计解决人与人造物关系的同时,借助人造物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流需要语言,艺术设计的语言就是视觉语言。

“社会人”之间的交流,或称之为“传达”。传达是通过“语言”以大致如下两种方式实现的,一个是人们之间通过“有声语言”面对面(或借助声频、视频等物质手段)交流,我们可以称之为“听觉传达(Aural Communication)”;另外一个,也是最主要的交流手段,就是“视觉传达(Visual Communication)”,它通过各种文字、标志、图形、产品外型、色彩、材料肌理等“视觉语言”来实现交流。

广义上讲,人类的设计艺术史是从人类有意识地用信息符号纪录自己的思想与活动,装饰生活环境以及所使用的物品而开始的。现代艺术设计依然是继承和创新信息符号,并使它们更有效地实现信息传达。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霸权的传媒源源不断地将海量的信息抛给大众,信息的增多给人们提供知识和娱乐的同时,也让人们更加浮躁、更加游移不定,没有人能够把如此多的信息进行全面的读解,人们只能在信息的海洋中寻找那些更形象、更生动的内容进行消费。使得大量信息“传而不达”,造成了大量的物质与精神的浪费。如何使信息实现传达,关键在于对视觉语言的准确把握。

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达国家经济的强势地位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历史文脉被割裂。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强盛,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增强,传统文化得到人们的重视,出现了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折衷,中西方艺术的折衷,从而产生新的设计文化以适应现代的生活。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五千年文字与图形元素,继承发展这些元素,与现代生活融合,创造新的视觉文化,成为设计师们的历史使命。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产生于生活,因此文化没有孰是孰非。设计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有其发展的普遍规律,这种规律体现在对视觉语言的运用之中。

广告摄影视觉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篇3

关键词:广告摄影,视觉语言,发展演变

广告摄影从它产生到现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 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地经历着完善, 为社会的广告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广告摄影产生至今, 其形式和内涵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 从单纯为真实地介绍商品而拍摄记录性的物象开始, 到把图像视为一种语言, 传达各种信息, 表达各种广告理念。直至今日, 现代广告摄影已成为商业与文化、技术与艺术、科学与美学在现代文明背景下的高度融合体。广告摄影的视觉语言, 随着科技、文化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充实和丰富。以下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广告摄影视觉语言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一、简单纪实的广告摄影

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在法兰西学院公布了他的发明, 此时摄影术正式向世人见面。很快人们就发现其商业价值。早在1840年众多广告主争相开始运用这种具有强烈视觉表现力的媒体形式, 在商业推销上取得了良好的利益。聪明的推销员使用照片, 奔忙于批发商和众多零售店之间, 这样可以把公司的最新产品及时地推向市场免却了携带笨重样品之苦。

不容忽视的是, 尽管广告摄影作品本身可以方便地复制和携带, 并且可以无限制地衍生出相同的版本, 但是这样复制的宣传效应不仅价格昂贵, 同时普及面也非常有限, 于是人们开始从传媒的角度去推进广告摄影。1856年, 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第一次采用湿版法为一家帽子店做广告。从那时起广告摄影的形式开始同印刷媒体结合以提高传播效率, 从而广告摄影进入了真正实用和广泛传播的阶段。图1是1860年《图像目录》, 这是一则正规的商业广告, 摄影师让女性以不同姿势不同景别缤纷登场, 从正面到侧面, 从特写到全景, 几乎应有尽有。可见当时的这位摄影师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商业目光同时也懂得了女性作为一个消费群的重要性。但是此时的广告摄影还基本停留在简单纪实摄影的阶段。

简单纪实摄影, 是指摄影师借助照相机将在某一视点上观察到的客观现实的图像, 真实准确地记录下来。早期的摄影师利用纪实摄影给人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纪实形式后来运用于广告摄影中, 在广告摄影中它是以最直接的方式传递商品信息, 也不同于其他内容的摄影, 比如艺术摄影, 可以采用很随意的方式进行拍摄和制作, 而是尽可能完美如实地通过摄影镜头来表现物象的真实性, 从而达到宣传商品的目的。19世纪后半叶消费大众慢慢地接受了这种新的形式, 这大大增强了广告摄影的推销作用, 成为被广泛运用的广告艺术形式。因为广告摄影的真实性, 所以它的宣传效果大大增强。具体表现形式是:在整页的广告画面中展示产品的照片往往只占一小块位置, 起到说明的作用, 用多张绘画插图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或形成点题的美化作用。另外一种方式是打破了这些约定俗成的做法, 比如将一男一女在认真交谈的照片配合一定的文字, 引起人们对消费产品的重视。摄影的逼真感比起绘画更能增加读者对产品的可信度, 所以在当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消费者的喜欢。

二、非自然的广告摄影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艺术指导介入广告摄影。艺术指导大多由受过专业美术教育的人士担任, 他们的工作是保证在其管辖下的广告作品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准。在早期的指导作品中, 较多的体现纯艺术性的特点, 拍摄中注重作品的特点和风格的体现, 布光方式追求一种非自然的、却极度华丽的效果, 如图2所示, 画面营造出美女的浪漫气氛,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 画面色彩鲜艳、神态媚俗, 却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时尚, 并且起到过有效的宣传作用。

图3是美国摄影家尼古拉斯﹒穆雷拍摄的一则食品广告《静物》, 该作品曾被刊登在《麦考尔》杂志上。画面中一双手持餐具的女性纤细的手, 将这个食品广告的特色非常细腻地表现出来。广告采用摆拍方式, 画面布置华丽, 摆拍的动作虽然给人非自然的视觉感受, 但在当时已经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有效地传达出食品强烈的诱惑力。比早期简单纪实的拍摄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三、叙事性广告摄影

20世纪20年代, 是一个具有前卫意识的艺术风格探索时期。摄影作为一种新的表现媒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开始不满足于单纯的记录物象, 而希望更多地融入创作因素。叙事情节开始出现在广告摄影中, 具有叙事情节的大幅广告照片, 试图通过诱人的故事情节增加照片的复杂性, 吸引顾客。这时叙事性的广告以大幅具有故事情节的照片, 配以动情的标题, 取代了以往一整页文字附带一张小照片的形式, 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转变。首先创造这一形式的是一家护手霜公司, 他们请著名的摄影家爱德华.斯泰肯拍摄了一张照片, 表现一双妇女的手在剥土豆皮, 接下来的一些广告是表现手在洗衣服、擦地板和做其它有害皮肤的工作。广告通过这些对真实生活有伤皮肤的工作的模拟, 使消费者在情感上对产品产生认同感。

四、情节虚拟的广告摄影

20世纪20年代末, 出现了情节虚拟的广告摄影作品, 在这一时期越来越多富有个性的广告摄影作品开始问世, 广告摄影受到绘画艺术的影响, 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方式, 画面表现手法更加大胆。其中具有强烈个性的美国摄影家曼﹒雷等开始以超现实主义的形象来表现不同的产品, 他们通过对情节虚拟的反向思维方式, 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吸引着消费者的视线, 同时也得到了消费者的逐步认可。如图4是美国摄影家葛兰尔﹒费兹 (Grancel Fitz) 于1928年拍摄的冰箱广告, 在画面中可以看到情节虚拟的超现实手法, 作者将冰箱内的食物夸张放大围绕在冰箱的四周, 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这种情节虚拟的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在真实和虚拟之间吸引着消费者的视线, 同时也得到了消费者逐步地认可。

五、浪漫情调的广告摄影

20世纪30年代, 好莱坞电影风靡全球, 好莱乌的理想化的浪漫情调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取向, 于是在广告摄影中运用相似的表现手法, 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浪漫情调的广告摄影主要是以平均而柔和的高光、重点光, 辅之以柔光技术为主, 在突出强光的同时使照片产生柔和而朦胧的艺术效果。现场布置的背景也浪漫而富有想象力, 比如配以豪华的缎子背景或是彩色绘制的幕布、道具和装饰品等来衬托产品以营造浪漫的氛围。这样的表现手法在当时受到读者的极大欢迎, 就如德国摄影家夏﹒斯顿 (Sasha Stone) 在世界摄影年鉴中提到:“由于电影手法长期使用所奠定的基础, 摄影进入画页, 使一般读者觉得如同阅读小说那样在阅读图像, 可培养普通读者 (对摄影而言) 的趣向和理解力。”如图5这是一幅1945年刊登于《时尚》杂志上的作品, 美国摄影师比顿通过对浪漫的色彩表现, 带来了古典主义意境的春天, 留住了一个时代的魅力。

六、新纪实广告摄影

20世纪40年代正处于烽火硝烟的战争时期, 在一切讲究实用的社会背景下, 广告摄影也因此变得更为直接, 几乎所有的广告图片都采用纪实的风格, 以更为精确、细腻的视觉语言来展示商品的特征。由于这时的摄影设备和感光材料已大为进步, 从而为新纪实的视觉表现手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纪实广告摄影与上文提到的简单纪实广告摄影有着本质的区别。简单的纪实广告摄影只是一种粗糙的图解方式, 仅仅是简单地将产品的原貌呈现在画面上, 画面粗糙, 颜色、构图等视觉元素都未经过严格地推敲, 所占的地位因此也不是十分显要, 主要通过文字来说明。而新纪实广告摄影不仅仅得到了摄影技术的强大支持, 使拍摄的画面细腻逼真, 纤毫毕露, 更重要的是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和巨大的画面强调, 体现了无法回避的视觉冲击力, 让人过目不忘, 并迅速接受。因此新纪实是强有力的视觉表现手法, 它为广告摄影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图6是一则30年代末期的新纪实广告摄影作品, 由摄影家威莱.泽尔克 (Willy Zielke) 拍摄。照片采用特写拍摄, 精确地表现了商品的质感, 使商品的视觉信息得到充分诠释。

七、50年代后风格多样的广告摄影

20世纪50年代以后, 专业从事照片经营的机构——图片社的出现, 表明图片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广告摄影业也进入了它的繁荣时期。同时电视广告的兴起使广告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广告摄影不得不向着更具表现力、更具吸引力的方向发展。另外, 50年代以后摄影技术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彩色摄影的完善, 强力电子闪光灯的出现, 都为现代广告摄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 富有个性的艺术家也开始蹬上摄影舞台, 使广告摄影的风格更加丰富。如图7所示, 这幅1962年由亨利﹒克拉克拍摄的作品, 画面中英俊的水兵和穿着时髦衣裳的少女形成鲜明对比, 强化了人们对涤纶面料服饰构成的高质量生活的好感。画面形象的一钢一柔, 人物姿势的一背一正, 色彩对比的艳丽和朴实, 构成了这一时代特有的气氛。可以看出当时的广告摄影更加强调图片本身的说服力。“凝聚着广告内容的摄影形象取代了文字的概念, 物像的色彩与设计意念的结合, 作为主体出现在摄影中。”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照相器材的完善, 在技术和设备的依托下, 面对不同的拍摄对象和场景, 摄影师会根据自己的观念、知识积累、审美修养来选择拍摄角度, 色调、道具等。这样能使广告摄影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摆脱了刻板而沉闷的强调功能和高度理性化束缚的格局, 营造出一种生气勃勃富于情趣的意境, 唤起观众的兴趣和共鸣, 从而增强广告作品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王受之, 《世界平面设计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2].彭年生、范汉成主编, 《摄影与设计》,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2

[3].夏放, 《摄影艺术概论》,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4

极端语言在平面视觉语言中的应用 篇4

关键词:极端语言;平面;设计;应用

0 绪论

在造型艺术领域里,可以传达情感、理念、信息的形象及图形所构成的视觉样式被称为“视觉语言”。视觉语言属于无声的语言,没有国界之分。当人们无法用语言沟通时往往可以借助视觉语言会意。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视觉比其他感觉器官都要发达,并且与外界的大量信息有关,人从环境中接收到的信息大部分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其中视觉可以得到听觉的千倍以上的信息。”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其创意活动就是将要表达的观念、思想和某种意图转换成某种视觉样式,使设计信息能够有效、准确的传播。

在平面视觉语言中,包含着一种特别的视觉语言,它所具有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极端性”,即在平面设计中,采用某种极端的方式来刻意强调甚至是有意地夸张表现出某种视觉语言元素的特征,以形成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比如在形式视觉语言中,强调形式的极端繁复或者特别简约;或是在色彩视觉语言的运用上,采用反传统的极端色彩;又或者是在一定的空白中大面积地单纯地使用黑或白……具有这种特征的视觉语言,被称为视觉语言中的“极端语言”。

1 极端语言在形式和设计色彩上的应用

(1)色彩语言的极端化。

色彩作为平面设计中一种重要的视觉语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任何一件设计作品都离不开色彩,心理学家表明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内色彩的感觉占80%,可见色彩给人的印象快速、深刻、持久。而极端色彩的在设计中的应用会大大增强艺术效果。

极端色彩要求在色彩运用上力求大胆创新,它推翻了一切色彩的基本定律,在视觉上会产生颇为震撼的效果。蔡启仁先生设计的一张喜帖,帖子上面简单地印了一个绿色的“喜”字。表面看来这张喜帖除了颜色上反传统之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原来新郎和新娘都是环保分子,所以绿色对他们意义重大;不过好戏在后头,当宾客打开帖子一看,发现新郎官和新娘子一个姓黄,一个姓蓝,他们立即意会到“绿”的意义,绿色的喜,就成为两人结合的见证,绿色在这个设计上的运用的极为巧妙与大胆,意义也更深远。

在缤纷的色彩侵占消费者视线的今天,黑与白是有色世界中的一对无彩色,使用黑白两色进行设计的作品中常常充满了魅力和吸引。吕敬人先生在《黑与白》书籍封面的设计中,以黑白两色作为整个封面的主色调,封面上模糊的黑白两字表现了该书内容中的辛酸经历,袋鼠在黑白两色上的图底反转让人一目了然的得知这是一本讲述澳大利亚国度的书籍。书脊的设计色调同样为一半黑一半白作为封面设计的呼应。整个设计的黑白搭配虽然色彩单一,但给人一种别具一格的设计味道。

平面设计中大面积或单纯的运用黑色,具有理性、睿智而又神秘的美感,如黑色是时尚青年标榜自己个性的色彩。健力宝饮料2003年夏季推出“爆果汽”系列,在包装设计中完全时尚化、流行化,采用黑色瓶身,配以火爆夸张的图形,简洁、纯粹。一时间,时尚青年似乎都想人手一瓶以标榜自己独立独行的个性。

(2)形式语言的极端化。

日本著名设计师杉浦康平先生为自己的工作室起名为“复眼”,就是想以不同的视点,多角度地观察世界,在他的很多设计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明显的具有繁复特征的设计形式,他将各种视觉元素组合在一起,以一种极其繁复且柔美的形式,给作品带来一种繁密雍容的气象,同时表达出浓郁的东方意境。杉浦康平的设计作品,这幅作品就是采用了极端繁复的视觉语言来表现设计内容,在画面中运用了一些装饰图形,传达出浓郁的民族风格。相对应于极端繁复的形式,特别单纯、简洁的设计,会使人感觉更加亲切、愉快又能一目了然。简洁的设计,其内涵是合理取舍的结果,是以有限的空间布局来营造无限的空间效果,有的平面设计内容很少,设计很简洁,然而给人想象的空间很广;而有的表现内容很多、很烦琐,却反而给人想象的余地很少,这就是艺术的“容量”。设计师可以以简表详,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同时极端简洁也是一种美,并且是一种境界较高的美。平面设计运用艺术表现的简洁原则,做到简练丰富,以狭小有限的画面道出广阔主题,在有尽中显示无尽。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举一反三,回味无穷。这种极端简约的视觉语言常常被用在标志和海报设计中。例如,国际航空公司的标志是一个抽象的凤凰形象构成的整体。它既表现出了“飞行”的特征,又寓意了富贵、美好、安全、吉祥如意的意境。这就是少的极致,淡的深永,字去而意留的完美体现。一幅公益海报,用一根折断的火柴来表现“残不等于废”的主题,设计元素虽然很简洁,但信息传达的确很完整。作者是以简单的图形表现出无限的意境。

当然“极端语言”绝不仅仅表现在色彩和形式上,还在设计风格、文字、版式等视觉语言中表现出来,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将视觉语言中的某种元素特别地强调出来,达到一种“极端”的视觉效果,给观者带来非同一般的视觉震撼,达到不同寻常的视觉信息传递效果。

2 极端语言的应用法则

任何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都要有独特的设计风格。现代设计的灵魂在于创新,极端语言的表现特点就是与众不同,能够带来“刺激”的视觉感受。然而平面设计与其他文化行式一样,也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中的极端语言在运用上同样也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只有合理适当地运用,才能为平面设计增强效果。

(1)功能性法则。

功能性原则是指设计时必须要考虑作品应该具有的效用和要表达的设计目的。包豪斯提出“功能第一,形式第二”说明了形式不是工作的目的,好的功能就是美的一种形式。只是强调个性或走极端,而忽略了功能的重要性,就称不上成功的设计。因此,在平面设计中使用极端语言时应该把功能的问题放在首位,如何正确迅速地传递有效的信息,才是平面设计的主要目的。

(2)可信性法则。

可信性法则是指在平面设计中传播的信息是否准确可靠,信息的可靠性是设计成功的保障之一。作品信息的传递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准则,虚假信息的传递会导致设计走向末路。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当表现的是真实有用的信息,而绝不能为了取得“震撼”的效果,就乱用“极端语言”,使受众失去对设计作品传达的理念和信任感。

(3)适度性法则。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的感知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这种限度,就会让人感觉不舒服,甚至会让人反感、拒绝。在平面设计中“极端语言”的使用会带来一种比较强烈的“震撼”,然而这种震撼也不是无限度的,它必须适度表现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论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达到极致,甚至超越极限,才会独领风骚,脱颖而出。艺术创作也是如此,在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利用极端的视觉语言就可以获得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孙汝亭.心理学[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语言和视觉 篇5

关键词:苏州,主题招贴,视觉语言

挂上项目基金来源:2012年江苏省高校社科项目“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研究” (2012SJB760035)

苏州作为吴文化的核心区域, 文脉相承, 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气息造就了苏州城市长久的生命力。吴文化是一种具有鱼米水乡特色的地方文化, 以水文化、市井文化、船文化等为特征, 凝炼出了它“细腻、柔和、智巧、素雅“的社会文化风格。苏州城市形象主题海报大赛与邀请展已经连续举办数届, 作品层次较高, 全国各地的优秀海报设计师都有参与其中。在以往优秀作品中, 常出现在画面中的视觉艺术语言有城河女墙, 石板小巷, 公井牌坊, 风景园林, 鱼米水乡, 名人碑刻……。归纳起来, 历届苏州城市形象主题海报优秀作品的图形构成因素和视觉语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鱼米之乡”的主题

苏州地处富饶的江南地区, 田野稻香, 碧波鱼跃。宋时有“苏湖熟, 天下足”的谚语。稻谷、鱼虾、渔船、鱼网、太湖等最能体现苏州鱼米之乡的视觉图形在海报设计中被经常运用, 这些图形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体现了苏州江南水乡的细腻、平和、富足。例如, 作品《苏之“苏”》以洁白的大米作太湖湖面, 以游鱼河虾作湖中之岛, 构成了一幅太湖美景的画卷, 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鱼米之乡的独有特色;另一些优秀作品则以鱼与禾等为元素, 组成新的图形, 表达了苏州物产的丰厚。

二、“吴门烟水”的滋养

1. 水

苏州得天独厚, 自古以来就有“泽国”之称, 城外四面环水, 城内水网纵横。苏州人爱水亲水, 临水而居, 终日与水长相厮守, 生产生活均依赖着水。生命受水滋养, 心灵为水浸润, 天长日久自生感情。水当然就成了人们表达苏州的第一选择, “水”似江南女子, 千般柔美, 万般端庄, 让人心醉。

2. 水巷

水巷是江南水乡城镇所特有的, 它作为水上交通的要道, 是城镇与四邻农村联系的纽带, 水巷不但可以运输货物, 它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洗衣、洗菜、聚集、交流的主要场所。一些作品就是将水巷图画与其他水乡元素结合在一起作为视觉元素来表达苏州意蕴的作品, 画面上透露出了诗一般的意境。

三、“风景名胜”的启示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风景名胜众多。古典园林、寺庙道观等文化遗产是表现苏州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 历届海报的设计自然少不了对这些视觉元素的运用。

1. 古典园林

苏州的古典园林, 小巧玲珑, 淡雅清幽, 使人能享受到“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的意境。她们一般模拟自然景色, 以水面为中心, 辅以楼台亭阁, 曲径回廊, 布置陈设不落俗套。因此, 丰富的苏州园林视觉元素为海报设计师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园林中设置于墙上的漏窗与门洞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 是园林建筑装饰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图案变化多端, 千姿百态, 其本身和由它构成的框景, 尤如一幅幅立体的图画, 小中见大, 引人入胜。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的作品《苏州新印象》中选用了简洁概括的六方式漏窗图形来代表苏州园林, 透过漏窗风景如画, 体现了“路有尽而目不穷”的独特造园思想。

苏州园林中湖石假山的材质多来自太湖, 玲珑剔透、光滑润洁, 增添了园林中清新雅致之感。一些海报作品采用了太湖石作为代表园林的视觉符号, 将人影与太湖石相融合, 表现出苏州园林带给人们的自然境界和园林人性精神。除了漏窗、门洞、太湖石、铺地、木雕门窗之外, 园林建筑室内陈设、凉亭、小桥等均是设计师常用的视觉元素, 在此就不一一举例。

2. 宗教文化

苏州自古以来佛教、道教兴盛。现今, 苏州比较有名的寺庙有西园寺、寒山寺、灵岩寺、报国寺等等, 道观最负盛名的要数玄妙观。寺庙道观内的建筑风格独特, 具有佛教、道教识别性的视觉元素丰富多样, 它们往往成为设计师捕捉的视觉对象。西汉末年, 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中国, 古钟作为佛教的重要法器被广泛用于寺庙, 以至有“凡寺必有钟, 无钟即无寺”之说。现在古钟已是寺庙中最醒目的视觉元素之一, 从而被许多设计师用于作品之中。此外, 香炉、佛像、木鱼等等寺庙中的特定元素也是被常常用到的视觉符号。

四、“古镇民居”的遐思

一提及苏州古镇, 在许多人的印象之中便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驳岸码头、小巷庭院等等元素的结合。古镇建筑布局和风格则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经济因素的完美结合, 色彩淡雅大方, 轮廓柔和秀美。古镇中的独特视觉语言便成为了能表现苏州特色的设计符号。粉墙黛瓦的民居是组成江南古镇的基本要素, 白色的墙、黑色的瓦高度概括了苏州民居的艺术特色, 设计师常运用淡淡的水墨表现民居, 体现了古镇恬静自然的美。

苏州自古以桥梁之盛闻名国内外, 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白居易诗云:“绿浪东西南北水, 红栏三百九十桥。”就是对苏州水和桥的写照。许多作品以苏州桥作为设计元素, 展示了苏州桥文化的独特魅力, 引领着人们去重温历史苏州的繁华。此外, “井”是苏州街坊民居内最常见的视觉元素, 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是苏州古城历史的见证, 也是设计师常选用的视觉元素。

五、“人文艺术”的熏陶

吴文化是一种“才智艺术型”的地方文化, 刚柔相济, 有着尚文崇教的人文气息和精细秀美的个性风格, 加之经济的发达, 这就使得苏州在历史上文风极盛, 历久不衰。

1. 人文气息

苏州历代名人辈出, 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气息造就了苏州城市长久的生命力。有的作品将历代苏州的名人与名篇以文字语言的方式一一列于画面上, 显示了苏州的人杰地灵;有的作品则以名人的名字汇成河流, 显示了苏州是当之无愧的文化积淀之河。这些作品风格古朴典雅, 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2. 戏曲艺术

苏州是戏曲艺术的温床, 昆曲、苏剧、评弹等都发源于苏州地区。尤其是昆曲, 作为百戏之祖, 如今已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弹则是我国俗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历届海报设计中常有直接以评弹乐器作为视觉元素, 诉说目的明确, 具有轻盈柔美的江南风韵。

3. 工艺美术

苏州一度曾被称为“绣市”, 苏绣是展现苏州工艺美术特色再好不过的题材。作品《绣》以绣针与绣女之手作为视觉元素, 画面端庄秀雅, 体现了苏绣的精细美丽;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历史悠久, 用传统的手工雕版和水色印刷, 其作品色彩艳丽, 图形夸张, 乡土气息浓厚。如我们常见的“一团和气”图案就被运用于一些海报作品之中;扇亦是苏州的特色工艺文化之一, 特别是苏州的檀香扇, 历史悠久, 工艺精湛, 用扇面图形作为设计元素, 使得海报作品高雅秀丽, 地域文化气息浓郁。

4. 茶文化

自中唐“茶圣”陆羽及其所著《茶经》面世以来, 茶逐渐由凡俗的生活用品升华为精神艺术型的“茶文化”, 孕育出了茶之俗、茶之食、茶之礼、茶之德、茶之艺、茶之道等风尚习俗。苏州是碧螺春的故乡, 茶楼、茶室遍布大街小巷, 喝茶已成为苏州人的生活习惯。表现茶文化最能体现苏州的人文环境与生活品质。

六、“现代都市”的畅想

近些年来, 苏州的市政建设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在苏州城市形象海报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新建的城市标志性建筑是代表新兴城市发展的最佳视觉元素, 要展现新城的发展, 必然少不了这些新鲜的视觉元素。例如, 一些作品选用代表苏州现代化新区建设成就的高楼大厦作为设计元素。此外, 新城区的雕塑一般科技感强、富有时代性, 是设计师表现城市变迁常选用的素材之一。

结语

目前中国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展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研究城市品牌形象海报设计的理论文章也比较少, 一般只做一些作品简介, 而苏州城市形象海报设计邀请展已经成功地举办过多次, 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除了研究总结历届作品的构成元素与视觉语言外, 海报的图形创意与表现技法等也丰富多彩、值得品味。每届苏州城市形象海报展佳作迭出, 每次观赏都有新的视觉享受, 期待着中国的城市主题海报设计水准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再读苏州》, 徐刚毅, 广陵书社, 2003年6月。

[2].《苏州旧住宅》, 陈从周, 上海三联书店, 2003年7月。

语言和视觉 篇6

一、新媒介对平面设计具体的视觉语言传播的推动作用

新媒介的迅猛发展使信息的传播也在不断的进步,其中新媒介对视觉信息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快捷的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的具体速度主要取决于所有物质载体具有的传播速度,同时受到运动相互反应产生的速度影响。在新的媒介下,信息在生产以及传递的整个过程中都在推动着信息具体的传播速度。在当代的广告设计中,平面设计中的具体信息内容,只有拥有相应的硬件支持就可以选择在任意时间通过媒介发布,并不像过去一样还要等到完成印刷才能最终发布。因此,在新媒介下产生的各种平面设计,在物质性方面来说,完全摆脱了以往必须要经过印刷环节的弊端。在如今互联网时代,网络上的各种广告发布的速度非常快。由于新媒介具有的这种优势,新媒介拥有的传播速度超越了传统的媒介传播。

(二)有效的视觉传播

在新媒介下的各种平面设计,通过各种动态图形以及各种声音的综合运用,能够为受众营造一种视觉上的刺激,这种视觉的刺激改变了传统媒介中单一使用的静态视觉语言,使平面设计的视觉传播更具有表现力,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同时,有效的促进受众对视觉信息的理解和接受。传统媒介中的各种平面设计,使用的视觉信息具体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印刷的基本形式,利用实体展现视觉信息的具体内容,通过印刷品完成视觉信息的传播,例如,海报以及各种产品的包装等。传统的视觉传播停留在一种比较单一的静态画面中,对于一些视觉信息的传播会造成一定的限制。然而,现阶段在新的媒介下,各种平面设计使用的传播方式以及具体的表现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平面设计具体的视觉语言包括文字,图片,声音或者是动画的形式,将各种形式的语言综合利用,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设计创意。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充分的考虑受众群体的具体情况以及受众接受的环境等多个因素,从整体上分析设计的主要构思,从而实现有效的视觉语言的传播。现代信息传播具有的新特点包括全方位的设计以及多种视觉语言的综合利用,属于一种新的视觉语言。

二、新媒介下平面设计使用的视觉语言具有的审美特点

(一)平面设计使用视觉语言具有的多样性

在新的媒介下,平面设计使用的具体视觉语言具有独特的多样性,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比传统媒介使用的视觉语言更具有挑战性,受众审美的角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媒介下,平面设计具体的视觉语言多重整合,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审美特点,视觉语言的选择包括文字,图片以及动画等,通过多重整合实现平面设计的多样性。

(二)视觉语言逐渐改变了信息传播的环境

在媒介下,平面设计使用的视觉语言改变了审美特点的同时改变了以往的传播环境,包括阅读模式的转变,受众不再仅仅停留在以往报纸杂志的阅读,而是拓宽了阅读的渠道,在各种阅读环境下,受众都能够实现平面设计的阅读,欣赏多样化的视觉语言。

(三)视觉语言推动了传播艺术活动的开展

平面设计属于一种具有艺术元素的美术设计,在平面设计中除了展现了人们追求的美感更多的是注重人伦美的设计。在新媒介下,平面设计使用的视觉语言充分的激发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并利用多种设计手法展现设计的艺术内涵。并且,在新媒介迅猛发展的时代,受众不会局限于一种形式单一的空间阅读,也不会局限于特定时间特定的信息传播,通过新媒介的传播,受众对信息的选择会存在多种形式,并结合自身的审美观念充分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

三、结束语

城市视觉语言研究 篇7

一、城市视觉语言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 城市视觉语言识别设计缺乏内涵

视觉识别系统不是简单的符号和标识, 更不是花哨的设计。所谓城市的内涵是与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一脉相承的, 同时也是与所处时代的文化发展相适应的。例如, 欧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的建筑、装饰思想和标新立异的建筑及装饰样式, 向历史主义和传统建筑经典风格提出挑战的同时, 也给欧洲传统建筑注入了一股崭新的力量。“为开辟20世纪新型试验性建筑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为体现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而体现在建筑当中的、勇于探索创新和对艺术的追求精神, 也恰恰是时代进步的反映,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缺乏底蕴和内涵的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二) 城市视觉语言识别设计缺乏个性

鲁迅先生说:“有个性才是美的”, “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然而, 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视觉设计比较单一, 缺乏个性, 无法让人们很好地阅读城市、体味城市的内涵。有人说, 城市视觉是外地人的眼睛、本地人的脸面和城市的名片, 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也直接反映城市的个性。

(三) 城市视觉语言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

城市视觉是一项巨大的规划设计系统工程, 规划、设计、制作及安装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步骤, 他们之间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统一体。目前存在的主要误区是将城市视觉视为城市环境建设的后续组成部分, 导致很多城市视觉识别的空白。加之城市化进程中, 旧环境被新环境所取代, 旧的城市视觉与新的城市环境交织在一起, 使当今的中国城市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城市形象走向趋同和千城一面。缺乏长远的、系统的、整体的规划, 导致城市视觉语言的缺失, 进而导致了整个城市建设文化的缺失。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开放程度的加大, 中国城市发展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为契合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建设重功能、轻内涵, 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也是导致城市视觉语言缺失的主要原因。毫无个性的城市建筑造型设计充斥着整个城市, 视觉语言方面也在盲目地“与国际接轨”, 片面追求“欧风美雨”。设计本身则盲目崇尚、追求西方的现代、后现代、解构主义建筑样式, 生吞活剥、胡乱拼凑中西建筑符号, 抛弃本土文化传统优势, 因单纯追求高速度而“堆积”起来的城市, 必然在文化层面存在重大的缺陷。尤其是近年来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 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与传统街区、景观被拔地而起的高楼所替代, 造成了城市失语, 视觉语言整体形态特征越来越淡化, 城市的特色越来越受到削弱和威胁。

城市视觉语言缺失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的不完善。很多城市建设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 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 造成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设计风格大相径庭又缺乏个性。建筑设计规划在城市的整体性方面, 在城市的风格、主题、内涵方面少有涉猎。尤其是在如何保护历史建筑, 使这些历史建筑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如何协调方面, 缺乏整体的设计和考虑。单纯地一拆了之, 不仅丢了历史、也丢掉了未来。中国城市的视觉语言正在随着古老建筑的消失而变得低沉无语。

归根结底, 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缺乏高水平规划、设计人才是城市视觉语言缺失的最根本原因。

二、城市视觉语言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城市的视觉语言不应该仅仅是符号、标识, 更应该承载城市的历史与传统, 展现城市的文明与进步, 并通过视觉语言有效地传达城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城市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及现代城市的基本功能和普通民众的基本诉求。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 设计了以下的城市视觉语言研究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 制定城市整体规划方案, 展现城市视觉语言

尽快制定出台符合各省、市自身特点的城市发展、建设整体规划布局方案, 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城市视觉语言的各项功能, 做到既传承历史又体现当代特色;既借鉴西方思想又秉承东方传统;既注重经济发展又兼顾社会进步;既发挥城市功能又体现城市内涵。城市建设应该在科学制定规划的基础之上, 科学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 协调城市空间布局, 做出城市发展的综合部署。城市整体规划作为公共决策过程, 还必须同时注重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 合理分配社会资源, 以满足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位居民的根本利益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规划不仅是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 因此城市规划整体布局当中必须展现城市视觉语言, 用视觉语言解读城市的内涵与文明。

(二) 着力体现城市视觉语言的个性化特点

针对城市视觉语言缺乏个性的特点, 着力打造有个性的城市视觉语言, 建设个性化城市, 避免千城一面。城市视觉语言要既富于变化, 又统一于城市整体发展的思路当中。变化与统一是艺术形式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缺乏创意的城市视觉语言使整个城市变得单调、压抑、沉闷、毫无生气。个性化城市视觉语言是建立在对城市传统文化的重视基础之上的。现代中国城市在建筑方面表现为城市空间的趋同性和建筑文化的国际化。西方的建筑文化和理念被更多地应用到中国的城市建设中, 因缺乏与本土文化的融合, 一味模仿, 直接模仿, 生搬硬套, 不仅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布局, 更破坏了城市文化与内涵。

因此,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城市建设中, 在东西方视觉语言的交织融合过程中, 文化差异不应该被忽略, 更不应该被消灭。城市视觉语言作为表达个性的有效工具, 要体现出这种文化差异, 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 要注重历史、求内涵。如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等理念应该在城市视觉语言中得到继承和发展。个性化城市视觉语言当然不排除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建筑风格与文化, 只要能与城市的历史、现实相结合, 符合城市自身特点, 包括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自身特点, 一样可以做到个性突出。例如, 哈尔滨作为铁路的交汇点和铁路行政办公的中心而兴建的一座新型城市就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摆脱传统建筑文化根基的近代城市, 它是在被动开放的状况下吸收了西方、俄罗斯和日本的先进建筑文化, 通过半个世纪的发展, 在扭曲的政治经济背景下, 达到城市建设较高的近代化水平。特殊的历史背景使俄罗斯民族传统建筑文化、西方新旧思潮、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哈尔滨这座城市交融共生,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文化。

(三) 构建以文化内涵支撑的城市视觉语言系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强调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文化是“隐形的城市视觉语言”, 它通过“显性的城市视觉语言”得以表现。因此, 城市视觉语言的运用和推广要以文化的普及与推广为基础。城市的文化建设要发扬人民群众和城市规划者、建设者的创造精神, 推动有品位、有内涵的城市视觉语言不断涌现, 进而促进整个城市的发展, 推动人与城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此外, 城市视觉语言的推广和发展还需要培养大量专业人才, 只有懂专业、有内涵, 勇于创新的“人”才能设计、建造出既专业又有内涵的城市, 从而提高城市视觉语言识别设计的水平, 使城市和谐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孙湘明, 徐皎.城市视觉导向系统设计探析[J].装饰.2006 (11)

[2]章莉莉.城市导向设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5

[3]陈立民.城市导向标识设计的视觉传达[J].美术观察.2006 (06)

语言和视觉 篇8

关键词:茶包装,视觉元素,设计语言,消费者

优秀的商品包装设计会让商品在市场经济竞争氛围下,获得充分的关注度,对于商品形象塑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商品包装当前主要通过色彩、图形、文字等充满视觉冲击力的设计元素,为顾客提供视觉冲击力,从而获得顾客的心理倾向,所以商品的视觉设计元素及设计语言决定了商品包装的成功与否。而茶叶作为我国市场经济重要的特色商品,其视觉化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茶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直接影响着茶叶商品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命运。

1 视觉设计对茶包装的意义

现代化的视觉包装设计作为顾客生活及审美需求的包装设计形式,对茶叶商品的销售、茶叶文化及茶叶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从茶叶消费者层面来说,由于物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除了关注茶叶本身特质外,对茶业包装有了更高的视觉要求,并通过茶叶及其包装展示自我情趣、素质及文化层次等信息。可以说,是茶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及茶叶市场发展要求决定了茶包装视觉化设计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在茶叶企业层面上来说,视觉化包装是实现茶业商品及使用价值的重要途径,是茶叶生产和茶叶消费者之间必要的桥梁。茶包装视觉化设计让外在包装成为茶叶、茶叶文化及茶叶品牌推广的重要形式,是吸引潜在消费层参与茶叶消费极具冲击力的外在手段。可以说,茶包装的视觉化世纪不仅担负着将茶叶种类、茶叶品质、茶叶文化等内容传递给不同消费者的任务,而且对企业形象及文化层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 我国茶包装主要视觉设计元素及设计语言表达

由于我国茶叶具有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目前我国茶包装在视觉设计元素及设计语言上以展示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为主,设计元素及视觉设计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我国茶包装通常采用象征意义色彩标示茶叶类型,塑造我国茶品不同风格。颜色作为我国茶包装视觉设计元素中最常见元素,以绿蓝、红黄、金银、棕褐为主要设计颜色。每种色彩分别表述着不同的设计语言,如红黄代表高雅、欢快、温暖,比较适合我国的红茶及黄茶;绿蓝代表高雅、清凉、健康的特点,符合绿茶、花茶、保健茶包装;金银色具有大气、名贵、华丽的寓意,非常适合白茶及乌龙茶包装的设计特点。除此之外橙色、紫色、褐色、棕色等我国传统颜色作为主流设计元素,用来阐述着不同的设计语言。其次,我国茶包装常采用我国传统书画图案为元素,包括人物、风景、图腾等体现茶文化风俗的具象图案,并以这些具有民俗代表性的形象展示不同茶包装的地域特色及历史文化内涵。除此之外,我国茶包装还常常采用茶叶种植生产、茶园风光、茶具、茶俗作为直抒性的视觉元素,来表达特点文化意蕴,从而树立茶叶的包装形象。最后,我国传统文字作为独特的视觉元素也常常被用在茶包装的视觉化设计中,而且表述出独特的设计语言及风格。我国常在茶包装品牌名称上使用各种字体的毛笔字并将书法字体用作某种特殊的视觉设计语言来讲述茶叶包装的文化性及历史性。如广东潮汕地区“老舍茶行”茶包装的视觉设计中,将字体与潮汕茶品牌文化形成了一定的结合,展示了我国广东茶叶的古朴特色。

尽管我国在茶包装中大量使用了视觉化的设计元素和设计语言来表述不同的文化内涵及产品特性,但是纵观我国茶包装行业,如今在整个茶叶市场上茶包装还是以模仿为主,尚没有形成真正的自我特色。一部分茶包装完全模仿我国其他商品,如烟酒类包装、文化用品类、食品类包装等外在形式。同时还有部分茶包装过度包装,过分强调视觉冲击力,导致某些产品出现豪华包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甚至某些茶包装完全摒弃了茶叶应有的庄重、典雅及清幽文化特色,在包装上出现媚俗、庸俗的视觉内容,极大地伤害了我国茶叶及包装文化的发展,也为整个市场经济带来了恶性的模仿之风。

3 我国茶包装视觉设计元素及语言发展方向

虽然我国多数茶包装在视觉设计上已经呈现出茶文化悠远的意境、空灵的视觉画面及庄重的古朴设计理念,但是大多数设计雷同,千篇一律。要想真正的让我国茶包装具备现代化的视觉设计元素,表述视觉设计语言,就必须将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与现代视觉艺术密切结合,让历史文化与新时代背景融合到一起,才能真正的创造出适合市场经济的包装形式。

3.1 树立茶文化与视觉设计文化融合意识

茶文化包装要想实现以视觉元素讲述新的设计语言,就必须一方面在理念上树立“设计”与“文化”的融合意识。茶叶的现代包装与传统茶文化之间并不是矛盾的,当然也不能直接的照搬和套用,而是必须在包装中讲我国传统茶文化精髓与特定视觉元素、视觉设计密切结合,在充分理解茶叶种类、特色基础上以视觉之形,传文化之意,让我国文化中的视觉元素为我国独特商品及独特文化服务,让中国视觉元素为茶叶包装注入活力和特色。这样才能开拓茶叶包装现代化的视觉设计理念,为茶叶产品创造出高标准富含文化内涵的视觉艺术包装形式。另一方面,必须延伸茶包装的理念。在茶包装过程中,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不仅要关注现代化的设计语言和元素,还要关注我国受众的内在价值认同感、关注茶消费者对视觉设计元素和语言的接受程度,才能让包装既具有文化内涵,又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无论如何,我国茶包装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不能死守着我国传统茶文化内涵,更要面对世界视觉设计文化的发展,以开放的态度接受包装文化的发展,积极应对现代视觉设计元素和设计语言对我国茶文化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形成茶文化与视觉设计文化的优势互补,为茶叶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契机。

3.2 丰富视觉设计的应用手段

在茶包装的设计过程中视觉设计元素应该根据茶叶销售需求进行适当的整合、重组及再设计,让其与茶叶包装设计整体形成风格上的统一。具体的应用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视觉元素直接应用。作为最直接、最简单、最常见的视觉设计方法,直接应用能将大量形式上非常适合茶包装的视觉元素及适合视觉设计语言的元素,原汁原味的展示出来,例如我国传统图案以其优美深厚的内涵可直接运用在茶包装设计中。直接应用并不是单纯的将视觉元素生硬地复制,而是要根据茶包装现代视觉设计及设计语言要求结合视觉元素的内涵,让元素的丰富文化内涵或寓意带给茶叶消费者新的文化享受,让它立足于茶文化但又不是现代设计气息。如杭州龙井茶于2010年“龙”图腾在茶包装设计的直接运用,不仅让图案主次、疏密、动静各个方面协调,符合我国茶文化平和寓意,而且视觉上也符合我国的审美心理。其次,采用空间异化视觉设计手段。现代化的茶包装要想突出视觉化元素及设计语言,应该将某些固定的视觉元素从传统意境或环境中抽离出来,不改变其形象基础上将其置于茶包装的语境中,从而为之塑造新含义。当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不同视觉元素自由随意拼贴,如同万花筒一般创造出迥异的视觉盛宴。这种空间异化的设计也能让茶包装打破包装的固定思维和消费者鉴赏习惯,甚至形成独特的设计语言重新解读茶叶及茶文化,为茶叶包装带来多元化的文化特点,给消费者新鲜感及时尚感。再次,重造视觉设计元素。由于某些茶文化视觉元素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与现代设计包装理念不符,或者其视觉效果与现代设计创意及风格存在较大矛盾,必须对其重新塑造和设计。这就要求在保留固有茶文化元素神韵基础上,要为这些视觉设计元素融入新的审美观念。同时也可引进西方或者数字技术对原有茶文化视觉元素进行修改,例如:国际知名商业包装设计师林韶斌在为云南普洱茶进行包装设计时,就将纯天然的牛皮纸、草绳与手写硬笔书法相结合,为茶叶包装带来了低碳的现代风格。

3.3 保证视觉设计语言的整体性、连贯性

茶包装的造型、文字、图形、色彩等主要视觉元素,包装造型影响了茶叶包装的体裁,而图形则体现了茶包装的风格;文字反映了茶包装的主要内容,色彩则体现了包装的气质特点,因此在茶叶视觉设计过程中,要想有完整设计语言表述茶叶及茶叶特点,所以在茶包装的设计中应该有整体的设计观念将不同的视觉元素融于不同环节中,展示不同的设计语言。通过视觉整体对比,形成各元素之间协调的搭配关系,才能让造型实现功能化,色彩气质化,文字形象化以及图案个性化。同时茶包装应该实现包装设计的系统化,采用统一多样的视觉设计形成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包装系列。这种系统化的视觉设计可以让企业的茶产品形成较大的视觉冲击规模,从而在竞争中实现整体印象的冲击力,创造出市场认可的品牌形象。茶包装的包装系列要注意设计风格与形式上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让图案、色彩、字体、造型形成系列化的呈现,在统一多样地发展中逐渐拓展品牌认知深度和广度。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发展,消费者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在不断变化着,他们已经不在满足与茶产品的基本物质属性,对于其包装艺术性也愈加苛刻,对茶包装的差异化和个性化也越加挑剔。所以在茶包装设计中,必须要采用更加合理的视觉元素来表述设计语言,才能让茶包装透露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形成对消费者的视觉吸引力和购买吸引力。只有这样,茶叶这一特殊商品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不落下风,推动和促进我国茶文化及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创造品牌形象的茶包装设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6):157-159.

[2]夏兵.中国茶文化底蕴下的现代茶包装探索[J].农业机械,2012(12):110-112.

平面视觉语言的图形化研究 篇9

现代社会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它的表现方式,在这种表现方式之下,设计变得既庸俗又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如果认真对待,合理运用,设计应该成为一个全面塑造和构建人类环境的关键平台,他能改善人们的生活,增添生活的乐趣。

设计不应该深陷于科学和艺术之争,设计有它自身的内涵和外延。设计是为了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人类生存发展中的问题,然而平面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中的一个分支,也具有他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图形是构成现代平面设计重要的视觉语言。在当今社会中,各个领域都拥有着千变万化的视觉传达符号。在精神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运用最易于传播流行的思维方式对图形符号进行创意性的表达,引领着未来的平面视觉语言向着更加简洁化、视觉化的方向发展。

在设计领域,符号直接臆指的是图形符号,是通过描模物象或与物象相似而重构的图形符号。图形化作为视觉符号的一种表达形式,具有符号的一切共性,它具有确切的,可表达与传播信息完全相同的内容,具有诉之于视觉的形式,他是视觉传播的主要手段。因此,图形化在全球化传播的大环境中更容易传达交流,更容易抛开文化差异,也更容易表达信息观念,视觉传达是一个以表象符号为主,以语言文字为设计领域的一种设计形式。其中表象符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影像,一类是图形,而此时的图形是对具体物象的抽象描绘,以线条或块面来表现的。这种表现形式在当代的平面设计中越来越趋向主流,表现最多的是集中在标志设计以及交互界面设计领域。因为视觉符号的运用是与一定的概念规定性和具体时间、场所等相关联的,在有些场所,即使不用文字说明也可以使视觉信息变得清晰明确。如男女厕所的标志,只要用形象作为性别的区分即可;如电话亭、医疗点、邮政点只要有代表性形象即可明确辨认。

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同样,它也具有各种各样的视觉语言,最为常见的就是文字和图形。图形标志最早起源于远古的符契、图腾。图腾作为一种原始氏族的标志,被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它常常都以写实形态呈现出来。但是,随着社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远古时期复杂的图形形态逐渐被现代的图形。线条所替代,而经济全球化,国际交往的频繁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这些符号系统形象也更加的鲜明、简洁且意义明确。这些符号系统不仅仅是以一维的形态呈现出来,更多的是以多媒体的形态加以呈现。

图形化作为传递信息的一中交流手段,为我们思考和理解生活中更多的信息提供了渠道。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交互信息可视化逐步代替了以前的数据大爆炸所带来的信息疲劳,图形化的视觉语言更是作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充斥于现代平面设计当中,信息图形化可综合运用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元素,并融入声音,动画以及交互操作来传达信息。

正如我门日常所看到的,平面媒体形式已经扩张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到哪儿都会源源不断的收到视觉图形的轰炸,这些视觉图形往往都是由几何图形的重构跟重组组成的,几何图形在设计师的手中变成新的符号语言,可以起到通知、命令、影响、鼓动等作用。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从负面的意义上来说,他们的影像都是很深远的。正如苹果公司的ISO系统上市之后,打破了传统手机中以文字为主的显示方式,简单明了的视觉界面可以让人们明确的选择自己想要的功能,他们尝试着通过图标和图形符号来进行有效的意义传达。尤其是当用户来自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语言的时候它可以跨越地域、文化的差异,让人们交流起来更加的方便,快捷。奥托·艾克为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设计的明了易懂的标志系统,是这方面的经典范例,也为现在的图形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比如现在的“交互设计”。

手机界面的持续更新是视觉语言图形化最有代表性的一面。早在20世纪80年代,传呼机进入中国市场,传呼机作为早于手机之前的通讯工具,在20世纪末风靡全球,然而当时的传呼机只是用来通讯的工具,人们对界面的要求并没有过多的要求,所以当时的界面只是用文字来呈现,并无画面可言。但自从智能手机的出现却改变了传统通讯方式以及人们对界面的审美方式,设计师一改常态,江传统的文字表达完全换成了图形符号,更加便于识别记忆。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商品的使用不仅是诉求的不同,更多的审美较之以前也大有不同。同时今天图形符号的引用也为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交流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综上所述,基于大潮流下的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除了图形化之外还有很多,但图形化作为符号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当代的平面设计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大众多的视觉语言表达中,图形化视觉语言在不同的环境中仍然发挥着不同的视觉功能,当人们对于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解之后,就开始赋予了图形化各种寓意。当然,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也具有一种特殊的表达风格。平面视觉语言的图形化也会随之成为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形式继续发展下去,实现新平面视觉语言的社会价值和应用性的体验。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平面设计视觉语言探讨 篇10

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在表达方式上要简洁明快, 易识易记。同时平面设计作为信息传达的一种视觉形式, 在艺术创造上可以不受时间、空间、色彩、形象的限制, 可以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 恰如其分地进行夸张变化, 并任意组合或拆散, 以求视觉语言的生动性。此外, 视觉语言要具有民族性。设计同时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平面设计的国际化趋势中, 其实也潜伏了民族文化发展的可能性。因此, 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民族化必然极大地推动平面设计在国内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中国平面设计在国际中的地位。总之, 只有具备生命和活力的视觉语言, 平面设计作品才能更好地得到社会的欢迎从而继续发展传承。

一、平面设计视觉语言在新媒介中的表现形式

在当代数字传播环境下, 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远程通信技术的综合使用, 使得平面设计视觉语言表现出有别于传统媒介的新的表现形式。首先, 除三维的静态化视觉表现手法外, 四维的动态视觉表现成为一个显著特征, 主要地体现为由静至动及在运动轨迹过程中产生的识读体验, 文字的每一个旋转、跳跃, 都将表达特定的情绪与意义。其次, 视觉传播与认知的主动性和互动性。新媒介传播由单向传播转为双向传播, 由信息提供方“推”信息转为信息接收方“拉”信息, 是一种非强制化的交互性的传播, 受众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得到空前的释放。最后, 视觉和听觉的综合表现。新媒介中的视觉和听觉的综合感官运用使受众积极地参与到各种信息交流活动中来, 改变了传统媒介下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纯视觉识读, 从而更能加强整个作品所要表现的含义。

二、注重平面设计中的“结构”意识

目前平面设计视觉语言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过多地强调设计内容中的情节性和表述性, 而忽视了设计视觉语序的把握, 缺乏对视觉设计内质中“结构”的探索与研究。“结构”的核心思想应该通过有序运动而得到高度的平衡与协调, 通过归纳事物表面的杂乱无章, 找到它们内在的结构规律, 具有高度的逻辑性视觉传达, 使视觉设计在“结构”的秩序中诞生与完成。这种方式不会给视觉带来紧张感, 只会给视觉带来冲击力, 或新鲜的视觉感受, 只要我们掌握了构成关系的视觉链构即“结构”, 我们就可以将视觉链构进行自由组合, 形成新的视觉语序, 产生新的视觉感受, 而不会使视觉混乱。尤其在当今视觉传媒爆发的时代, 高质量、高水平是这个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首先沉下心来, 研究“结构”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这也是中国当前艺术设计文化教育工作者和设计工作者的责任。

三、平面设计视觉语言的符号

在我们日常的视觉经验中, 各种各样的信息符号之所以被我们所感知, 是因为我们的视觉自然而然地确立了“图形”与“背景”的概念对比关系。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 人类所创造的符号已不仅仅是对现实世界的描述, 符号已独立地运用它所特有的形式语言活跃在新的艺术世界中, 很多艺术家开始以单独的符号和符号化的图形来作为自己的艺术语言。常用的符号可分出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 图像符号:图像符号是通过模拟对象或与对象的相似而构成的。第二, 指示符号:指示符号与所指涉的对象之间具有因果或是时空上的关联。第三, 象征符号:象征符号与所指涉的对象间无必然或是内在的联系, 它是约定俗成的结果, 它所指涉的对象以及有关意义的获得, 是由长时间多个人的感受所产生的联想集合而来, 即社会习俗。在平面设计中, 要充分利用符号及符号互动原理, 从理论及实践上为我们的平面设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才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准确把握住它应用的符号可能存在的变量, 以保证这些符号恰如其分地表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 通过把视觉语言转化为符号元素, 又应用不同的设计形式把元素化后的视觉语言展示给受众, 在受众脑海中又重新反映出视觉语言, 并在此基础上促使受众脑海中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

四、平面设计中的色彩语言

色彩在设计中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 它在现代设计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平面设计中色彩语言的组织, 需要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才能达到合理的视觉效果, 组成和谐的色彩节奏。在色彩各因素的对比效果中, 运用色彩的特征、设计者的思维进行多元化的色彩组合, 这是处理色彩的基本方针。首先, 正确运用色彩的表现功能。平面中的色彩组合理想性, 完全以作者的主观愿望设置色彩, 在这种创作设计中, 往往以作者的心理愿望将自然物象的色彩加以改变, 应适当改变色彩因素的属性, 运用色彩的表现功能, 使画面效果符合整体创意。同时, 要正确运用色彩的内涵及抽象联想。色彩的联想是靠人们对过去的经验、记忆或知识而得到的。这种色彩心理和色彩在人们心目中的作用, 通过概括加工表现出来, 就是人们内心的情感表露。所以平面设计中的意境、作者的审美趣味也决定于用色彩的视觉经验, 正确运用才能完美表现画面中的丰富内涵。

总之, 平面设计是直接创造视觉图形元素设计活动, 从真实可见的形态和色彩中抽象形成视觉符号语言的再创造过程。它要求设计师不仅要创新设计思维, 要求用最新的学科知识及时更新已有的平面设计知识, 而且必须具备完善的设计基础知识, 善于抓住视觉语言最易变动的元素, 从而设计出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

[2]辛华泉.平面构成[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2年8月

上一篇:乐学习惯的养成训练下一篇:区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