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共7篇)
农民工的安全教育 篇1
建筑业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产业,目前,建筑业的从业人员中80%以上是农民工,而且这些农民工流动性大,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知识缺乏,施工作业过程不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不执行国家和地方标准、违章作业、违章指挥,随时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
1 必须强化农民工的法律意识
在建筑业一线施工的人员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历史、地域等因素影响,这些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安全意识淡薄,进入施工现场前许多农民工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自我安全防护能力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农民工除加强上岗培训外,还必须组织他们集中学习《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劳动法》等安全生产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刻领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要做到安全生产,必须遵章守纪,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规范,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因此只有全体农民工的安全法律意识提高,才能保障安全生产。
在开展农民工安全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在一线施工作业的农民工班组长的安全教育,班组长的安全法律意识要更强。因为班组长是整个施工班组的直接领导者和指挥者,如果劳务班组长缺乏安全知识和安全法制观念,没有较高的安全法律意识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就不会带领班组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案例的分析不难看出,伤亡人数中农民工占较大的比例。特别是对那些刚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工,他们不熟悉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不了解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不能辨别危害和危险,在实际工作中施工项目对分包单位“以包代管”,使得建筑施工中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法规、标准停留在项目管理层,落实不到施工队手上。管理缺失不到位,违章作业得不到及时纠正,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所以农民工既是事故的受害者也是事故的肇事者。
2 必须加强农民工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
建筑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露天作业、立体交叉作业、高处作业较多,工作条件差、危险性较大、不安全因素多、预防难度较大。从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的缺失。由于农民工自身素质差的因素,加强农民工安全知识技术技能教育与培训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1)提高农民工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按岗位分工种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和考核;
2)加强进场培训,落实“三级安全教育”,注重岗前安全培训;
3)加强特殊工种的农民工的培训考核工作,从事特殊工种的农民工如果违章作业、违章指挥,那么危害性是十分可怕的。不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较高的理论知识,就很难适应工程施工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要求,安全生产就无法得到保障。
3 必须做好施工过程的安全交底工作
农民工是工伤事故的最大受害群体,特别是对那些刚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工,他们不熟悉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不了解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不能辨识危害和危险。施工中不依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运作,而是我行我素,甚至有的劳务队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不穿防滑鞋,电焊工带电作业也不带绝缘手套,在施工现场造成了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为防患于未然,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工程师应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工艺、程序、施工技术措施向农民工进行交底,绝不可麻痹大意走过场。安全技术交底必须履行交底认签手续,不要随便由他人代签,应付检查了事;施工过程前坚持抓好班组上班前安全例会工作,安全员对操作工人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在施工生产中做到“我不伤害别人”“别人伤害不到我”。
4 必须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教育是施工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安全教育制度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农民工安全素质,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教育不仅能增强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和广大农民工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认识,而且能提高他们对安全工作的责任感,提高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安全工作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与灵魂,搞好安全工作关键在人,安全工作强调以人为本,人的安全素质的高低、安全意识的强弱,从根本上直接决定了建筑企业安全工作的成败。如果缺乏对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对违章违纪不狠抓,最终只能害己害人害企业。
建筑施工企业对农民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农民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技术技能,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通过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和安全技术水平的提高,就能使农民工掌握各种伤害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减少人的失误,控制自身的不安全行为,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维护自身和他人安全健康的目的。
在开展农民工安全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包括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安全思想意识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和典型事故教育。不同群体或在不同阶段,安全教育内容有所侧重;
2)教育的形式要有灵活性,安全教育要形式多样化,切忌老是
文章编号:1009-6825(2011)01-0252-02
并行工程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张笑珠
摘要:通过引入并行工程的思想,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规划,进而优化当前建筑项目管理中若干阶段的传统模式,使项目从全寿命周期统筹考虑并行集成化系统管理,从而消除了传统的串行模式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壁垒,使各部分能协调一致地工作,大大加快了工程建设速度。
关键词:建筑业,并行工程,全过程项目管理中图分类号:TU 712
1并行工程的定义
并行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CE)是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下产生并结合现有技术基础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一门以集成、并行方式开发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付过程)的系统工程方法[1]。
20世纪60年代,系统工程方法在美国的工程管理体制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如此庞大的项目(涉及千百所大学、研究单位和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没有系统工程管理是难以实现的。
并行工程出现后,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武器系统和民用产品的研制中都推行了这一方法,如波音公司、IBM公司、PW公司等均竞相采用,且成效显著。并行工程与传统工程方法相比,工程更改量有明显减少,且大部分更改在产品交付以前完成。
2并行工程的实施过程
与传统研制过程的比较:传统的工程设计是按阶段顺序进行的,对一个新产品的开发大多采用所谓“抛过墙式”的序列化设计开发过程。产品从上一部门递交给下一部门(例如,设计开发部→工艺部→制造加工部→总装测试部等),各部门都按自己的
开会,要因地制宜,采用电影、黑板报、事故现场会、观看幻灯片、知识竞赛等深入浅出的农民工喜闻乐见的形式;
3)安全教育的事例要有典型性,要根据需要选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代表性的能引起农民工警醒的事故案例;
4)安全教育的题材要有趣味性,营造安全教育的氛围是很重要的,有的安全教育枯燥无味,“你在台上讲,我在台下睡”“左耳听右耳冒”的现象屡见不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知识性、趣味性不足,老生常谈无新意,要把讲名言典型事故、小经验、小常识作为安全教育特殊形式渗透到农民工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5)安全教育手段采取多样性,安全教育有正确的引导方法,在文献标识码:A
需求修改,很少考虑到下一部门的需求(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测试性,可维修性等)。即使有所考虑(如很有经验的设计人员),也不可能把下一个后续过程的要求详尽地反映出来。由于这种传统的序列化研制过程不能在设计的早期反映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种需求,使所制造的产品存在较多的缺陷,也就导致从概念设计到工艺过程设计的多次修改,而且在不同的环节中重复这一过程,造成了对原设计的大量改动,甚至是产品的返工,延长了产品的开发周期。
并行工程是一种用来综合、协调产品的设计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和保障过程的系统化方法。这种方法使研制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从方案设计直到产品报废整个周期的所有要素。这种设计开发过程允许不同的研制阶段并行进行,且有一段搭接时间,其特点是:
1)在每一后续阶段开始时,前一阶段尚未结束;
2)在后续阶段刚开始时,绝大多数信息是单向传输的(由上向下流动),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变成了双向,亦即在两个阶段的人员之间有了信息交流;
3)当后续阶段发现以前的阶段存在问题时,可及时反馈信息,
具体实施中可实行现场教育与操作训练同步的方法;但对于安全技能来说,就非经过现场的实际操作不可。安全技能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从“知”到“会”,安全技能只有通过受教育者亲身实践才能掌握,通过反复操作熟能生巧。
5 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只有农民工充分地掌握预防事故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防范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广大农民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建筑业的从业人员中80%以上是农民工的现状,探讨了建筑施工企业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问题,提出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强化其法律意识,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交底工作,从而保障广大农民工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
关键词:施工企业,农民工,安全教育,安全交底
参考文献
[1]周国庆.浅谈如何以人为本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9,35(8):223-224.
农民工的安全教育 篇2
一、目的:提高安全操作意识,做到不自己伤害自己,不自己伤害他人,避
免自己被他人伤害。
二、施工环境和作业对象情况不清,施工前无安全措施或作业安全交底不
清,不进行盲目操作。
三、安全“三宝”、“四口”防护,“五临边”注意,结合本工地实际情况。
四、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
拒绝,并有责任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五、施工现场行走或上下的要求:
1、不准从物料提升机和搅拌机进料斗下通过;
2、严禁在无照明设施无足够采光条件的区域、场所内行走、逗留;
3、不准在没有防护的外墙和外壁板等建筑物上行走;
4、不准从高处往下跳或奔跑作业;
5、不得攀登脚手架、井字架和随同运料的吊盘及吊装物上下;
6、不准进入挂有“禁止出入”或设有危险警示标牌的区域、场所。
六、防止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的十项基本安全要求:
1、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着装整齐,严谨穿硬塑料底等易滑鞋、高跟鞋,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
2、进行悬空作业时,应有牢靠的立足点并正确系挂安全带,现场应视
具体情况配置防护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
3、在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用具结构必须牢靠,使用必须正确;
4、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5、施工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攀爬脚手架、跨越阳台,在非
规定通道进行攀登、行走;
6、高处作业人员严禁相互打闹,以免失足发生坠落危险;
7、高处作业时,所有物料应该堆放平稳,不可放置在临边或洞口附近,万不可阻碍通行;
8、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都要加以清理和及时
运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保持作业走到通畅;
9、各类手持机具使用前应检查,确保安全牢靠,洞口临边作业应防止
物体坠落;
10、各施工作业场所内,凡有坠落可能的任何物料,都应先行撤除或加
以固定,拆卸作业要在设禁区、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七、混凝土搅拌机的事故隐患:
1、检修料斗清理料坑时未把料斗固定;
2、料斗升起时有人员在料斗下;
3、作业后未把料斗降落坑底;
4、进料时头、手伸入料斗和机械之间;
5、运转时用手或工具伸入筒内扒料。
八、脚手架坠落事故预防措施:
1、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交底;
2、施工人员均应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严禁酒后作业;
3、正确戴好安全帽、系好下颔带,不得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不得
向下投掷物料,严禁赤脚、穿拖鞋、高跟鞋进入施工现场;
4、施工现场行走要走安全通道,不得攀登脚手架、井字架、龙门架上
下;
5、上班前应认真察看在施工工程洞口、临边安全防护和脚手架护身栏、挡脚板、立网是否齐全牢固,脚手板是否按要求间距放置绑牢,有
无探头板和空隙;
6、施工人员在脚手架操作平台等高处用水管浇水或移动水管作业时,不得倒退、猛拽,严禁在脚手架、操作平台上坐、躺和背靠防护栏
杆休息;
7、脚手架上堆放物料量不得超过规定荷载(每平方米不得超过300㎏,集中荷载不超过150㎏);
8、作业层内排架与外墙间距如超过30㎝,必须在中间加铺脚手板,同
时在作业层的下步架的相应位置应铺满脚手板以确保人员坠落安
全;
9、作业人员在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下层作业位置必须处于上层
作业物体可能坠落范围之外;当不能满足时,上下层之间必须设隔
离防护层;
10、作业人员采用在高凳上铺脚手板时,宽度不少于2块(50㎝)脚手
板,间距不得大于2m,移动高凳时上面不得站人,作业人员最多不
超过2人;
11、禁止踩踏在阳台栏板和脚手架栏杆上进行操作。
抹灰工施工安全要求
1、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用工单位要严
格用工制度,对抹灰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和技能培训,未经培训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更不得使用童工、、身体有疾病的人员作业。
2、作业人员必须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制度,不得违
章作业,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任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3、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套袖、手套、风镜等。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帽,系好下颔带;按照作业要求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着装要整齐;在没有可靠安全区防护措施的高处【2m以上(含2m)】施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不得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不得向下投掷物料,严禁赤脚、穿拖鞋、高跟鞋进入施工现场。
4、作业人员要服从领导和安全检查人员指挥,工作思想集中,坚守作业岗位,未
经许可,不得从事非本工种作业,严禁酒后作业。
5、采用井字架、龙门架、外用电梯垂直运送材料时,预先检查卸料平台通道的两
侧便安全防护是否齐全、牢固,吊盘(笼)内小推车必须加挡车板,不得向井内探头张望。
6、脚手架使用前应检查脚手板是否有空隙、探头板、护身栏杆、挡脚板、确认合格,方可使用。吊篮架子升降有架子工负责,非架子工不得擅自拆改或升降。
7、脚手架上的工具、材料要分散放稳,不得超过允许荷载(结构架不得超过300
㎏,装修架不得超过200㎏,集中荷载不得超过150㎏)。
8、作业过程中遇有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拉结,未经领导同意,严禁拆除。必须由
架子工负责采取加固措施后,方可拆除。
9、脚手板不得搭设在门窗、散热器、洗脸池等非承重的物器上。阳台通廊部位抹
灰,外侧必须挂设安全网。严禁踩踏脚手架的护身栏杆和阳台栏板进行操作。
10、利用室外电梯运送水泥砂浆等抹灰材料是,严禁超载,并将遗洒的杂物及时清
理干净。瓷砖墙面作业时,瓷砖碎片不得向窗外抛扔。剔凿瓷砖应戴防护镜。室内推小车要平稳,拐弯时不得猛拐。
11、使用吊篮进行外墙抹灰时,吊篮设备必须具备三证(检验报告、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并对抹灰人员进行吊篮操作培训,专蓝专人使用,更换人员必须经主管人员批准并重新登记。
12、外装饰为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必须设置可靠的安全防护隔离层。贴面使用的预制件、大理石、瓷砖等,应堆放整齐、平稳,边用边运。安装时要稳拿稳放,待灌浆凝固稳定后,方可拆除临时支撑。废料、边角料严禁随意抛掷。
13、夜间或阴暗处作业,应用36V以下安全电压照明。使用电钻、砂轮等手持电动
工具,必须具有漏电保护器,作业前应试机检查,作业时应戴好绝缘手套。进行砂浆搅拌时必须设专人操作,并严格按照搅拌机操作规程执行。
14、室内抹灰采用高凳上铺脚手板时,宽度不得少于两块脚手板(50㎝),间距不
得大于2m,移动高凳时上面不得站人,作业人员最多不得超过2人。高度超过2m时,应由架子工搭设脚手板。
15、遇有6级以上大风、大雨、大雾,应停止室外高处作业。在高大门、窗旁作业
时,必须将门窗扇关好,并插上插销。
16、作业中出现危险征兆时,作业人员应暂停作业,撤至安全区域,并立即向上级
报告。未经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批准,严禁恢复作业。紧急处理时,必须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指挥下进行作业。
17、作业中发生事故,必须采取措施控制事故。如抢救工作可能造成事故扩大或人员伤害
农民工的安全教育 篇3
一、教育和科技的重任:农民增收与国家粮食安全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民在两个时期收入有较大的增长,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一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实行的时候,即1978—1984年,农民收入年增长速度达到19.3%;城乡居民收入比也基本趋于合理。二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即1992—1993年,农民收入年增长速度达到26.9%。近几年来,农民增收问题变得十分严峻。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二是增长速度变慢。三是一些地区农民收入呈下降趋势。四是农民收入在地区之间不断扩大。五是城乡之间差距不断扩大。
造成农民收入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原因,也有政策原因,在体制与政策上国家进行了创新,实施对农业倾斜措施,变“多取少予”为“少取多予”,这些都激发了农业发展的活力,但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技术。在政策效应一定的前提下,科学技术就成为主要变量。如农业税的减免和对农业的直接补贴,农民欢迎,效果也十分明显,但这一措施实际上是国民收入的重新分配措施,并不能增加社会财富,同时造成以农业为主的基层财政的困难。从国民经济结构原因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会越来越低,以农业为职业的农民要提高收入水平,必须通过加大科技的应用程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得以实现。从农业内部结构的原因和农民自身状况原因分析,农业结构的优化,每户经营耕地面积的扩大,有赖于大量的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有赖于农村二、三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有赖于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的拓展。然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前提是农民素质的大幅度提高。因此,从长期和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需要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需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力度。2003年农业GDP占全国总量不到15%,而农业劳动力占全国50%多,足以说明农业生产效率的低下。
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是“三农”工作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把粮食问题提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充分表明粮食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同时,粮食问题与农民增收问题是密切联系的,这在粮食主产区表现得更突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是短期的问题;几十年来,我国可以说很好地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但还不能说已经解决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就中国资源条件看,粮食安全要靠科学技术。1952—2002年我国粮食生产的统计数据表明,尽管播种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单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粮食总产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只是1999年以来有所下降。从供求状况看,供应短缺是长期的,新中国成立后曾出现几次严重的买粮难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供需缺口又进一步扩大,2003年产量8613亿斤,而需求9760亿斤,缺口1100亿斤。今年的产量有望回升到9760亿斤,但缺口还有700亿斤。此外,随建设用地的扩大,耕地被大量占用,也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据统计,1997—2002年6年占用耕地6100多万亩,2003年占用3800万亩。再加上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等因素影响制约了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从中长期看,我国人增地减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粮食问题始终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大事。粮食安全问题要靠提高单产来解决,而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是科技进步。
一般说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有五个方面。一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遏止农业用地的减少;二是增加投入,改善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三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生产的技术含量;四是落实对粮食刺激性的“减、补、保”;五是实时监控,加强宏观调控。这些措施中,第一、二、四、五项固然对粮食生产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都属于粮食生产的外部环境因素的改善,只有第三项是粮食生产的内生变量,属于决定性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大、更持久。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遗传学、有机化学、矿质营养学说、水循环理论、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催生了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机械五大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在耕地面积并没有扩大反而有所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这一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科技对粮食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从长期的和战略的角度看,确保我国的粮食产量,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不断推进农业的科技进步。
二、教育和科技:农民增收与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
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与社会经济增长的方式来说,最早的阶段是农业经济阶段,主要的劳动力在起作用。进入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工业阶段,谁占有更多的资源、矿石、土地,谁的经济就可以发展,所以大规模地搞殖民地。现在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知识经济阶段,核心问题是科技与人才的问题。劳动力受教育的水平与收入的关系,一般从世界来看,受教育的程度越高,收入水平就越高。从根本上讲我们还是要通过教育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才素质与科技问题。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的统计分析表明,美国自1929年到1957年,教育投资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占这一时期国民收入增量的33%;美国自1950年到1957年,物质的投入增加4.5倍,实现的利润增长3.5倍,教育的投入增长8.5倍,实现的利润增长17.5倍。美国经济学教授劳伦斯在调查教育与农业的关系后发现,在农业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每个农户多接受1年的教育,农业生产就平均增加2%。根据《1992年中国农村住房调查年鉴》的资料显示,1991年,我国农村文盲户人均纯收入为536元,小学户为643元,初中户为718元,高中户为759元,中专户为949元,大专户为1071元。由此可见,农业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自身经济收入的多少。
从科学的发展观来看,中国是人均占有资源匮乏的国家,在有限的耕地与水资源前提下,也必须靠提高生产力解决农业问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数量增加,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是凭借可利用资源要素的数量增加,在生产方式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延扩大再生产,相当于粗放经营;二是通过可利用资源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亦即内涵扩大再生产,也就是集约经营。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虽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但农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基本上还处于粗放经营的传统农业范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化肥和灌溉水利用率、农业机械化程度等指标,与发达国家的总体水平尚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三、农村教育和科技: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资料显示,1998—1999年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美国5%,俄罗斯3.5%,印度3.2%,我国2.2%,说明我国教育的总体投入水平不高。和城市教育相比,农村教育仍很落后。首先在基础教育方面,即使是9年义务教育在许多农村地区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有专家指出,农民必须接受9年强迫义务教育,才有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其次在农民培训方面,在城市在职和下岗人员都有机会参加相关的在职培训,在农村农民却很少有机会参加系统的技术培训,而这方面对农民来讲又十分重要,无论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新技术的需要,还是到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要求,都离不开系统的技术培训。最近六部委启动了一个“阳光工程”,旨在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和大量要转移出去的农民工再就业技能的培训,这是一种很好的做法,我认为这一工程实施应该政府拿钱,而不是由农民拿钱。实施过程中,还要有针对性,按照农民的实际需要进行,否则会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想的效果。第三在农业高等教育方面,不仅我国农民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以说凤毛麟角,而且从事农业服务的人员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也不算高,我国的高等农业教育必须认真研究如何服务于“三农”的问题。
我国的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存在问题也不少。一是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还不高。我国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只有40%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60—80%,可见,在这方面我国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二是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偏低。三是体制不顺,效率不高。由于科研、推广、生产三环节相互脱节,一方面农业科研不能按照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行,致使一些科研成果失去了推广价值,另一方面生产中的一些实际的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得不到研究。
由于粮食产量、价格信息的不畅,在现今条件下,农民很难对全国不同地区的产量和价格有及时、全面、清楚的了解,从而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另外由于沟通不畅,还出现了研究和推广领域的低水平重复而没有效率的现象。实际上,农民教育和农业科技方面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加大投入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相应的体制,使投入更有效率和活力。
农民工的安全教育 篇4
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施工作业人员中农民工占总从业人数的80%以上, 主要来自农村及偏远山区, 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9年。2006年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 农村劳动力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只有20%, 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 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 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令人堪忧, 安全教育更是一片空白, 给建筑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保证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 不得上岗作业。根据法律的规定, 施工企业都对农民工进行了安全培训教育, 但培训效果却不理想, 培训后和培训前一个样, 农民工并没有从思想上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主要原因为培训方式单一, 大多只采用理论讲解法和案例教学法由于我国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素质低, 接受培训时对理论的讲解感觉枯燥, 听完后就抛到脑后, 对老师举的事故案例也往往当作故事来听, 没有引起思考, 在上岗作业时仍然保持原有作风, 我行我素。
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外, 教师还可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培训者的实际, 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采取自己得心应手的方式方法创造出自己的授课路子和风格。如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兴趣小组教学法、校企协作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等, 其目的就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培训者能切实提高能力。
现以施工现场劳动者的安全培训为例, 由于农民工整体水平不高, 传统的“黑板+粉笔”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还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方式相结合, 这种学习方式的地点除了教室外还必须在施工工作现场, 在工作过程中随时讲解安全注意事项。
首先, 对新进场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 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转换工作岗位和离岗后重新上岗人员, 必须重新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后才允许上岗工作。对特种作业人员《劳动法》规定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 必须经过专门安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这是劳动者进行工作的前提条件,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让劳动者从思想上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其次, 每天早晨在开工之前, 召集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开工前的安全叮嘱。反复叮嘱并非让现场安全员一个人反复地、呆板地叙说“安全重要”等话语, 而是要提出要求和说出希望, 即是对一天的作业目标、作业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布置。每天早晨的反复叮嘱是一种秉持信念的行为, 时间长了, 必然会被作业人员渐渐了解和理解。
第三, 根据《成都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实施意见》 (成建委发[2008]101号) 规定, 工程规模在五千平方米以上的项目, 每个项目部配备一名专职安全工程师, 每五十个工人设置一个专职安全员, 每十个工人设置一个安全协管员。在作业过程中, 安全员要随时检查工作面的作业人员操作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改正, 对作业者除了告知“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干”外, 还要调动起他们主动去考虑、去思索、去行动的自主性。而安全协管员要督促工人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安全设施和工具, 随时检查工作岗位的环境和使用的工具、材料、机电设备, 对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者, 提出奖励意见, 对违章蛮干者, 提出惩罚意见。
第四, 在作业过程中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工作中作业者常会感到疲劳、烦恼, 例如工作场所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与上司之间的摩擦等。作业者不仅要承受劳动作业所带来的身体疲劳, 还要承受有关人际关系方面的精神疲劳, 于是, 对作业员工进行关心, 记着他们的名字, 记着他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等细小的特征, 在生活上对他们进行关心, 在工作中严格要求, 使人与人之间亲切、体贴, 每天就能轻松愉快的度过, 这样必然就少了许多事故以及灾害的隐患。
第五, 作业完工后的总结。一天的工作结束后, 安全员要对一天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即作业目标、作业安全等方面的完成情况。对一天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通报, 让作业者对安全问题引起重视,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第六, 在日常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媒体, 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 对国家的安全方针, 政策、法规、标准, 本企业的规章制度, 以及安全生产与安全事故的预防, 自我保护的知识, 进行实际有效的宣传教育。
综上所述, 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 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提高人的安全意识, 增强安全素质, 才能保障安全生产, 做到人人重视安全、人人懂得安全, 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简劲宏.建筑施工安全知识随身读[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
农民工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试题答案 篇5
姓名:班组:得分:
一、填空题(2×25=50)
1、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安全第一、防消结合;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在建工程(包含脚手架具)周边与10kv外电架空线路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是()
A.4mB.6mC.8m3、对安全无保障的条件下,任何人员可以拒绝施工,否则应由强令施工的人员负全部责任。()
A.正确B.错误C.无所谓
4、()应当建立和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A.施工单位B.监理单位C.设计单位
5、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A.重点B.视情况C.逐一
6、安全技术交底应有书面材料,有()。
A双方的签字B交底日期CA和B7、()必须按有关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并取得健康合格证和培训证。
A食堂炊事人员(包括合同工、临时工)B食堂炊事人员(包括合同工、不包括临时工)C食堂炊事人员(不包括合同工、临时工)
8、施工现场的动火作业,必须执行()
A 动火前审批制度B 公告制度C 动火时报告制度
9、砼振捣器操作人员不穿戴绝缘胶鞋和手套;其管理性质为:()
A严重违章;B 违章;C重大隐患
10、路基施工中,使用机械填筑路堤时,为保证机械运行安全,场地必须及时平整,并在填土边缘设置。()
A栏杆;B 安全标杆;C围墙
11、施工现场油漆作业与焊接作业()。
A.可同时进行B.不可同时进行C.无所谓
12、在高于3米的坡面上作业必须拴安全绳,严禁在危岩坡下休息和存放料具。()
A.正确B.错误C.无所谓
13、施工人员在现场作业中,()将安全帽脱下,搁置一旁,或当坐垫使用。
A.不得B.可以C.无所谓
14、在管槽开挖后,露出的电缆线部分()以防撞伤电缆造成事故。
A.应加设防护套管B.不应加设防护套管C.无所谓
15、对于油类物品着火,禁止用()灭火。
A.泡沫灭火机B.砂土C.水
16、对于电气设备着火,首先切断火源,可用()灭火。
A.泡沫灭火机B.干式灭火机C.水
17、挖掘机作业时()不得在铲斗回转半径范围内停留。
A.任何人B.工程技术人员C.围观群众
18、高处作业时,工具应随手()。
A.随便放置B.放在就近的可靠地方C.放入工具袋
吴江市双龙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19、混凝土搅拌机料斗放在最低位置时,在料斗与地面之间应加()。
A.一层缓冲垫木B.石子C.砂子
20、工作停止,移动振动棒时,应该()。
A.切断电源B.停止电动机转动C.搬动
21、高处作业时,凡水、冰、霜、雪均应()。
A.教育作业人员注意滑到B.及时清除C.停止作业
22、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不得小于()。
A.1米B.3米C.5米
23、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
门报告或举报。
A.无权B.均有权C.应逐级
24、上下施工作业面不按规定设爬梯;其管理性质为:()
A严重违章;B 违章;C隐患
25、对(),必须按规定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
A 企业管理人员B 新工人、变换工种的工人或休假一周以上的工人
C新工人或调换工种的工人
二、判断题(2×25=50)
1、在工期紧,任务重情况下,非电工人员也可以自己接线。()
2、进行沥清施工时,沥请锅的设置地点,应距行人来往的道路至少5米。()
3、佩戴安全帽时,帽衬与帽壳不能紧贴,而且必须栓紧下鄂带。()
4、国家规定的安全色是红、黄、绿。()
5、基坑深度超过6米时应进行专项支护设计。()
6、基坑施工时,一般要求坑边荷载的高度不超过1.5米,距离大于1.2米。()
7、多台机械同时挖基坑,机械间的间距应为10米较为安全。()
8、人工挖掘土方,作业人员的横向间距应大于3m,纵向间距应大于2m。()
9、在进行土方工程前,应做好地质、水文和地下电缆、管道设备等的调查和勘察工作。()
10、常见的安全标志有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种。()
11、“一箱、一机、一闸、一漏”是指每台机械设备必须有单独的开关箱,开关箱应安装闸刀开关(隔
离开关)和漏电保护器,一个开关只能管一台机械设备。()
12、具有专用保护零线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叫TN-S接零保护系统,俗称三相五线制系统。()
13、推土机在斜坡横向推土时,斜坡不能超过30度。()
14、电焊作业的电源控制应使用手动开关。()
15、砂轮防护罩的作用是为了有效的防止破碎砂轮碎块和磨料碎屑飞出伤人。()
16、乙炔瓶的标准色为天蓝色瓶、黑字。()
17、冬天气瓶瓶阀冻结时,宜用明火烘烤解冻。()
18、推土机在斜坡横向推土时,斜坡不能超过30度。()
19、电焊作业的电源控制应使用手动开关。()
20、砂轮防护罩的作用是为了有效的防止破碎砂轮碎块和磨料碎屑飞出伤人。()
21、乙炔瓶的标准色为天蓝色瓶、黑字。()
22、冬天气瓶瓶阀冻结时,宜用明火烘烤解冻。()
23、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电源电压应不大于36V。()
24、施工现场的架空线路的档距应不得大于35m;线间距离不得小于0.3m。()
25、施工现场架空铜导线截面积不小于16平方毫米,铅导线水小于10平方毫米。()
吴江市双龙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农民工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试题(1)
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A4、A5、C6、C7、A8、A9、B10、B11、B12、A13、A14、A15、C16、B17、A18、C19、A20、A21、B22、C23、B24、C25、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1、×
22、×、√
14、×
23、×
24、√
15、√
16、×
25、×、×
18、√
19、×20、√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 篇6
关键词:小学教育;农民工子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352-01
我国社会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快速转型时期,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于是,在出现农民工这一过度性群体的同时,他们的子女也加入了“民工潮”这一行列,且“流动人口家庭化”也成为这时期的产物。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新时期社会建设“学有所教”的重点和难点,为实现“学有所教”的目标,运用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从社会进步的高度认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从社会稳定的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下面从自己工作实践中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分析
1、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不均等
“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现实不够协调,造成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在解决这一特殊群体的就学问题上定位不明、责任不清”,即户籍制度是关键。由于这个原因,农民工子女在进入公办学校时,都有一道很高的门槛——借读费。这就使得农民工子女无法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
2、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问题
对于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农民工,其子女的教育经费往往失去了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支持而由他们自己独立支付,而这笔费用对于他们而言往往不堪承受,很多农民工子女都辍学在家。
3、农民工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经济贫困
农民进城后,有的工作较稳定,还有的工作和收入不稳定,他们的收入普遍比较低。而且比较流行“流动人口家庭化”,有时就为生计奔波,怎么能支付孩子的学习费用呢?二是观念落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希望孩子通过读书的方式改变父辈贫困、落后的状况,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他们认为时下城里的工人纷纷下岗,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他们的孩子即使读了书,今后未必能在城里找到好的工作,还不如早点为家里减轻负担。三是文化素质低下。大多数农民工的文化水平都较低,没有具备教育孩子应有的条件,这就会很容易导致子女由于学习受到极大困难而不得不中途退学的结局。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对策
1、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的户籍制度,逐步削弱户籍制的身份定位功能,解除教育 体制与户籍制度挂钩的传统模式。允许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 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 户口, 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 逐步实行统一居民身份的一元户 籍制度,打破户籍制度壁垒,在政策上保障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在国民待遇上的一致性,降低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门槛,创造有利于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获得较多的向“上”流动的 机会。同时配套改革与户籍制度直接相关的制度,淡化包括劳动就业、子女入学、住房分配 、 社会保障等政策规定中对户口的特殊要求, 逐步剥离在“城市户口”这一身份标签上附着 的一系列不合理的社会福利, 实现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主体平等。
2、调整现有义务教育格局,合理配置国有公共教育资源,完善社会捐赠机制,多渠道 筹措教育经费。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要由“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以县为主”调整 到“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要 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的体制上来,全方位 地把农民工子女教育从体制外纳入到体制内。解决的渠道应该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办教育为 辅,调整现有教育资源的分布,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建立健全捐赠机制,完善 捐赠立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让有爱心的先富者,将一部分财富通过慈善事业投 入教育,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农民工使企业获得利润,政府增加了税收,因此,还可以通 过适当的方式,让用工企业分担农民工子女的部分教育费用,并安排一部分城市教育附加费 用于农民工子女教育
3、消除法律上的歧视。按照联合国《取缔教育歧视公约》的规定,教育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语言 、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经济条件或出生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特 惠受教育者的行为。上面提到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从法理上讲,明显存在对 流动少年儿童的歧视性条款,造成了流动儿童在选择受教育权、缴费、享受教学资源等方面 与流入地儿童的不平等。现行的一些教育法律规范中也出现了诸如“农民工子弟学校”、“ 附属教学班(组)”、“借读费”、“临时学籍”等内容,实际上是将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子女 隔离开来进行教育。这些做法在形式上违反了《世界人权公约》、《取缔教育歧视公约》等 许多国际人权法文件所确立的禁止歧视原则。所以应消除这些歧视性的条款和语言。同时政 府还应禁止城镇针对农民工制定各种不平等的政策或设定不平等的用工条件,尽可能为农民 提供公平竞争的就业机会,使他们有机会获得较好的工种和工资待遇。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若干思考 篇7
关键词:农民工 子女教育 现状 难点 对策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了城市,成为城市里的“农民工”。许多年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也随其父母进入城市。城市中广大农民工子女如何接受义务教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我工作的学校农民工子女较多,所以,今天我与同行们共同来探索: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现状以及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难点和对策。
一、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现状
农民工大多工作辛苦,收入偏低,甚至处于贫困水平,这就导致农民工的居住环境不能很理想,居住的社区环境脏乱,人口复杂,使得无法给子女一个必要的学习场所,而恶劣的居住环境除了影响孩子学习,也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一些农民工家庭由于职业的原因还需要其子女花较多时间帮忙家务,这也让其子女学习上的时间减少了许多。农民工不高的收入大多用来维持生活支出,不能充分提供孩子学习所需的物质上的保证。大多農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素质不高,使得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不能比较合理科学,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且大多忽视对子女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如在德育上思想道德的培养。由于农民工家长职业上的特点,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作后回到家中往往已是疲惫不堪,很少能顾及到孩子,家长同子女沟通少。
二、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中的几个难点
1、父母工作的不稳定使学生频繁流动、使得教育连续性、系统性得不到很好的贯彻。
有的学生跟着父母到处漂泊,从一个学校转到另一个学校,有的班级几乎每个月都有转进的新学生,到了学校学习又跟不上,这些都增加了教师教学的困难与负担,比较不容易看到教育成果。
2、农民工子女薄弱的学业基础和不良的学习、行为品德等习惯,给学校带来各种压力。
由于外来农民工工作不稳定,子女也跟着流动迁徙,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课老师得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重新纠正、辅导。部分学生惹事生非,不服教育,家长缺乏关注都是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
3、尽管农民工通常都表现出对其子女教育的明确意向,但是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局限,同时也受到子女受教育条件的制约,通常无法与学校教育同步。
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大多为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的占少数,而家长素质不高使得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不能比较合理科学,甚至在子女学习上的督促时,还会引起子女的反感,觉得父母文化程度低,产生逆反心理等。由于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使得家庭教育观念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智育上,认为学习成绩好坏是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能考高分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家长一味得追求孩子分数的高低,对学习成绩过分关注,而忽视了其它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如在德育上思想道德的培养,孩子在这时期道德情操的培养往往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对今后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4、已经就学的农民工子女依然面临着学习、心理和社会问题,教育环境的改变,教材的差异,课程进度和难度的差异,教学方法的不同都影响其学习的效果。
三、综上所述,我以为
1、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明确政府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中的责任,首先要加强流入地、流出地教育部门之间的沟通,明确各自在流动儿童少年教育管理中的职责,将其就学管理落到实处;其次,要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并且密切联系、通力合作。公安部门做好本地区流进、流出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及时向教育部门提供有关情况,人事、劳动部门应禁止经商办厂或从事其他劳动的组织或个人使用童工,物价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学校收费情况等;最后在教育经费中专门分类设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经费专项拨款,用于资助农民工子弟学校或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改善其办学条件与质量,经费来源依靠财政拨款。
2、应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包括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以便农民工子女学生尽快融入学校的生活。
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培养农民工子女的自控能力,针对特点制定行为规范细则,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培养农民工子女的自理能力。注重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的作用。培养和锻炼农民工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发现在学习中得到的收获和快乐,鼓励孩子对学习充满信心。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教师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动向,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指导孩子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树立生活学习的自信心。不要总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相比。要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较大的事情,不放过任何一个、哪怕是极小的成功机会,让他们多些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逐渐强化自己的信心。教育孩子学会情感的宣泄和转移,解决心理冲突,经常参加文体活动,使情绪乐观稳定,积极与他人交往,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农民工的安全教育】推荐阅读:
农民工安全教育总结05-22
县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09-27
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08-05
农民工子女社区教育06-12
农民工职业教育论文06-14
农民工素质教育现状08-21
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05-23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08-27
农民职教育07-25
远程农民教育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