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师队伍(通用12篇)
实验教师队伍 篇1
1 概述
加强实验室建设, 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 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建设需要, 是高校一直追寻和探索的奋斗目标。
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是整个教学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具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比较稳定的实验技术师资队伍, 是实现我国高等素质教育提高专业教育和科研水平的一件大事,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验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和科研质量, 因为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将直接走向社会, 参加生产实践。因此, 在大学阶段能否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具有科学态度、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素质。
2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做好规划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都要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切实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重视起来, 应该树立“没有一流的实验室, 就没有一流的大学, 就不会培养出一流的人才”的观念。逐步理顺实验室队伍的管理体制, 完善其管理机构。首先, 学校应成立校院两级实验室建设专家委员会, 对实验室资源调配、人才引进、岗位聘任等重大问题起到决策作用。其次, 学校人力资源部门应制定和修改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近期和中长期规划,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规划的实施。
3 科学设置岗位, 实行岗位分级, 设立关键岗位
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与一般教师, 他们既是实验室的管理者, 实验教学任务的执行者, 实验技术创新的实践者, 也是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者。工作头绪多, 技术含量较高, 所获得的成果形式多样。因此, 人力资源部门应针对其工作差异性, 按教学实验任务、常规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等项目,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全面核定其工作量, 做到科学定岗定编。在此基础上, 分级设立不同的岗位, 如:设立实验室关键岗位。即在部分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型公共测试平台等岗位上设置关键岗, 与学校最高的岗位津贴相同。首席实验岗位的设置有利于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才, 稳定实验室骨干队伍, 尤其是可以鼓励部分水平高、素质优、动手能力强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去实验室工作带动实验室整体上层次、上水平。
4 加强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培训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是确保实验室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首要因素。高校实验室队伍是教学、科研和对外社会服务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 他们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保障工作。这就要求实验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内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发展趋势。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加大培训力度, 抓好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培训, 让他们尽快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内先进的实验技术和实验室管理经验, 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以适应教育与科技发展的需要。实验教学师资业务水平主要表现在:a.实验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验教学水平, 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能力;b.在实践性教学改革中所表现的创新精神, 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c.对实验室工作在教学中的地位有深刻认识和理解, 以及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d.参与工程实践工作的经验积累, 为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培训可采取短期和长期进行, 或以业务交流的形式分批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骨干实验教师或技术人员到相关领域内有突出成就的院校或科研院所就该领域前沿的先进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样, 才能不断提高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才能更好的为教学、科研和社会生产服务。
5 鼓励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和创新活动
实验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是当今实验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对此, 可采取由院系、教研室组织实验及主讲教师针对这方面的问题, 定期举办讲座和开展观摩研讨活动, 激发和开拓教师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实验课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实验、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所以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系统而又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 并及时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实验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发展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培养成严谨、求实、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 学校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 自己动手设计实验仪器设备和改进创新实验方法。对简单的仪器设备、教学模具能够做到自制、自改, 对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和更新研究项目, 学校要组织专业同行人员联合攻关。真正作到把引进和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有突出贡献者要给予表彰奖励。
6 制定有利于引导实验课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工作中, 实行“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合理流动”的管理机制。吸收一部分优秀教师组建成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基本合理的实验教学骨干队伍。淡化实验课教师和理论课教师的界限, 提高实验课教师待遇和地位, 在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理论课教师一视同仁, 以促进教师向一专多能发展, 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7 结论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管理层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当前高校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缺陷, 建立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用人模式和长效激励机制, 把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理论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同样重要地位,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努力提高实验教学和科研水平, 为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具有科学态度、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针对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实验教师队伍,实验室,创新活动
实验教师队伍 篇2
一、中小学实验教师(实验员)是教学(教学辅助)人员,是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实验研究和课外科技探究活动的重要业务岗位,应加强培养、关心、管理和考核,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履行其岗位职责,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二、中小学应要按照《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专业人员配置标准》足额配置实验教师(实验员)。中小学实验教师应由具备教师资格的、能胜任本学科实验教学、达到教育技术标准的人员担任;中小学实验员应由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和相应专业技能的人员担任。具备中级职务的实验教师应能培训和指导实验员的业务工作。具备高级职务的实验教师,在具备中级职务实验教师资格的基础上,还应具备扎实的实验教学理论研究、课题研究、创新制作的能力和成果。中小学实验教师(实验员)均需参加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并获得实验室技术及实验教学上岗资格证书。
三、中小学实验教师(实验员)在部门负责人领导下,负责拟定本学校、本学科、本学期 实验教学计划,参与、监督并配合学科教师完成计划。总结反思本学期实验教学工作完成情况。
四、负责实验仪器设备的账务管理、实物管理、使用管理和安全管理以及申购补充。并实行信息化管理。
五、负责实验仪器设备的保养、防护、维修及“三废”、电子垃圾回收处理,满足实验教学正常开展需要。参与并组织改革创新自制教具,改进、创新实验装置。
六、掌握各年级、班级的教学进度,按实验计划和《实验通知单》拟定本周实验教学课表和任务项目,准备实验仪器设备、配置药品和耗材,填写实验日志。熟悉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熟悉本学科所有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和操作规范。实验教师应直接从事实验课教学,参与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实验人员应参与并协助教师完成实验。组织学生参加实验操作考试、考查活动。
七、熟悉本学科实验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功能、使用方法、技术标准、商家产地、一般质量检测方法和性价比。收集整理仪器设备及实验教学档案资料。
八、配合教师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组织学生轮流打扫实验室清洁卫生,确保仪器设备和人身安全,及时处理实验室应急情况。
九、有计划地开放实验室。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和科学研究活动。有计划地举办实验教学竞赛和成果展示活动。
十、加强实验教学业务进修,经常访问实验教学网站,阅读实验教学期刊,掌握实验教学最新发展动态,参加有关实验教学学术活动和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学术能力。具备任职资格的实验教师(实验员),在完成业务工作目标、考核合格后,应与教学人员或教学辅助人员等同对待,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劳动保护、防护、保健、福利等待遇。
物理实验教师素质 篇3
关键词:实验;教材;仪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08-01
通过实验,既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观察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验对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和科学的推理,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实验还可以淡化物理深奥抽象,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理解物理概念、定理、规律等。
物理实验课能否达到上述目的,这与实验是否成功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却在实验教师的素质。笔者认为,作为一位物理实验教师要能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应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一、熟悉教材
实验内容不是孤立的,它是与教学同步的,同教材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这样说,实验过程是对教学内容的开启和总结。作为实验教师,必须充分熟悉教材,掌握每个实验与教材中教学内容的联系点,从而明确各个实验的目的,这样才能在实验中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去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使之达到通过实验理解巩固教学内容的目的。
二、掌握各个实验的难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
物理实验并非是轻而易举就能做成功的。每个实验均有其各自的难点。作为实验教师,如果对各个实验的难点不了解,或者说是在实验中找不到突破的方法,那么就难于指导学生成功地做好实验。因此,作为实验教师应了解各个实验的难点,掌握突破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做实验时,才能保证实验成功,使其达到目的。
三、熟悉实验仪器的性能
实验仪器一般来说,是不会有问题的。但也有些器材由于保养不当,或是学生实验操作不当,或是因年代久远等因素,从而导致器材的灵敏性或是准确性等性能出现一定的偏差。如果实验仪器有类似情况,实验教师又不了解,那么在使用这类仪器做实验时,必将影响实验效果。所以,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只有随时熟悉各件实验仪器的性能,在实验时,才能根据实验内容,结合其性能,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从而保证实验成功。
四、对促进各个实验的实际操作能力
俗话说,要教给别人半桶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实验教师要能指导学生做每个实验都获成功,自己必须具备对每个实验都能准确操作的能力。只有自己熟练操作好每一个实验,才能保证指导学生做成功,否则,将引导学生走入知识的误区。因此,实验教师必须对每个实验都能熟练地动手操作的能力。
五、引导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实验课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时机。爱动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在实验过程中,很多同学都爱做,但却不认真做。作为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操作方法去分析、去设想实验的效果,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另外,激发兴趣,还需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则是时代教育的需要。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教师可以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调整师生的角色,让学唱主角,教师当学生的导演和助手。不要每个实验都由自己大包大揽,或设计一些目标明确、现象生动,且具有创新意义和一定浓度的新实验。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另一方面在教师创新时又同时培养了学生敢于创新和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验教学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所以,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是很必要的。
六、善于启迪学生对实验进行归纳总结
一位教学成功的教师,不是如何把知识奉献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发现知识。初中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时候最易掌握的是那些直观现象作基础的特征。而物理学中的概念、定理、规律无不是以实验为基础而得出。因此,作为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束后,要善于启迪学生对该次实验现象加以归纳总结。这样一方面也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同时更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归纳总结时,要注意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尽管物理实验注重其阶段性,即每个实验都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目的,但从其知识结构来说,它还是具有系统性的。各个实验还是存在一定的联系,可以这样说,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扩张和应用,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或铺垫。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学得丰富,掌握得牢固。
实验教师队伍 篇4
一、加强实验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建设
思想道德素质是“一种特殊素养, 是人类为实现本阶级根本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在整个实验教师素质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是高职院校实验教师成长的精神支柱, 它决定着实验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态度与工作效益, 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 所以思想道德素质的优劣是衡量实验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是实验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具体表现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操、职业信仰和职业良心等。一个具有高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伦理的教师, 他会有着自己的人生志向和人格理想, 并把社会要求和学生需求等外在因素纳入到自身的责任范畴并成为推动自身专业成长的动力。他相信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与自己专业成长在职业中是融为一体的, 自己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声筒或教材的扬声器, 而是一个具有职业良心的个体, 他会以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来维持教育公平与公正, 并从所从事的职业中获得信心与信仰, 使自身达到更加成熟与完善。作为一名实验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 以身作则, 加强自身修养, 不但要在思想、工作和学习上成为学生的楷模, 而且在为人处事和言谈举止上以及仪表风度等方面也要为学生做出表率。牢固树立“甘为人梯”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加强实验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 实验教师不仅要主动学习新知识、把握专业发展的新趋势, 而且要将专业内各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 对相关学科知识有所了解。实验教师要着眼于自我超越、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由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成果、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地充实与引进到实验教学中, 实验科学高度综合化的特点更趋明显, 要把握各学科实验知识纵横发展的立体网络结构, 作为一名实验教师首先要具备渊博的学科知识, 以适应实验教学的需求与发展。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 因此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培养、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真正做到“活到老, 学到老”, 使自己不仅只有一桶水, 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其次, 实验教师要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专业知识要过硬, 既要有一定深度, 又要有适当的广度。只有高出几等、深入几分, 才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起到导向作用, 才能从整体上深入把握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 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扎实。另外, 作为实验教师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实验技术水平, 包括对仪器设备的娴熟的操作使用技术和精湛的维修技术;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技术;实验仪器的设计、改进及功能开发技术等等。
三、目前实验室队伍的现状
实验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及管理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工作的进程。实验技术队伍是由从事实验室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组成, 其特点是工种多, 职责不同, 不能简单以教辅人员概论。但目前各高校的具体做法是将实验室队伍定为教学辅助人员, 其弊端显而易见。这样定位降低了实验技术队伍的重要性, 同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相比, 实验室队伍建设摆在了次要的地位, 不利于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和提高。忽视了实验技术队伍在教学及科研中的作用, 实验室工作人员中不乏有精兵强将, 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 极大地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工作的积极性, 使这支队伍处于人员流失和队伍不稳定状态。
由于旧的体制的限制及影响, 有些院校在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上无长远规划及短期实施计划, 人员调进、调出不是按学科和实验室建设需要来考虑, 甚至将其他岗位富余人员调进实验室。造成了结构不合理, 致使实验队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偏小, 高级职称的实验教师比例偏低, 与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优秀等级标准“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0%以上”存在一定差距。
四、完善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师聘任制度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高职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内各个部门通力协作。国家应从根本上确定对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规范要求, 以明确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不可替代性, 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认为实验教师队伍水平低的错误观念, 以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和独特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作用。另外, 要建立高职院校实验教师队伍职称评聘制度。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实验教师队伍职称评审与晋升主要是参照理论课教师的标准来实施的, 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标准体系。要根据高职院校实验教师队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制度, 将技能考核和技术开发应用等作为重要指标。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必须要有前瞻性, 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的原则, 实行和健全实验教师队伍岗位聘任制, 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严把质量关, 从源头上保证实验教师的质量。实行岗位聘任制要注意教师的聘后考核, 使评聘相分而又不完全分离, 真正理顺评、聘的关系。推行岗位聘任制的关键是实行淘汰制, 将不合格者淘汰出局, 没有实行真正的淘汰制就不可能实行真正的岗位聘任制。实行岗位聘任制还要注意聘任与待遇相结合, 只要实验教师达到了任职标准并通过对其聘任考核, 就说明他履行了职责, 就应当给予他相应的待遇。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体现标准的权威性, 达到一种“高标准保证高待遇, 高待遇促进高标准”的良性循环, 才能够留住人才。
五、通过多种渠道培训提高实验教师职业指导能力
现代社会, 科技发展十分迅速, 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必须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 为此, 高职院校必须把实验教师的培训提高到新的认识高度。鼓励实验教师人员在职进修, 为他们创造条件,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的校内外培训, 丰富实验技术知识和提高管理水平。要不定期地选派优秀实验技术人员到校外进修提高, 把进修提高作为业务考核的内容之一。这样就会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实验技能和管理才能, 使实验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同时, 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职业技术方面的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到学校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 也可以聘请社会名人、企业家、技术培训师和知名校友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对实验教师进行授课培训。还可以定期选派一些教师到合作企业或政府部门实习锻炼。在这些培训过程中实验教师不仅能够提高理论方面知识, 还可以通过实战取得经验, 获得在实践锻炼机会的同时丰富实践操作能力。这种多途径的培训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教师的职业指导能力, 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 壮大了实验教师队伍, 为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了雄厚的师资力量。
总之, 高职院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实验教师自身的刻苦努力, 同时更需要高职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把实验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确保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摘要:实验技术队伍的业务素质及管理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工作的进程。因此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实验教师,专业技能,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张健民等.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是衡量实验室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J].中原医刊, 2004.3
实验教师考核总结 篇5
本人本承物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现将本人这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思想端正,拥护党的正确领导,关心国家大事,并且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认真学习了《教育法》,自学有关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以此来树立高尚的师德。
二、教学能力方面
积极参与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物理组的教研活动。认真准备实验,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准备实验和整理实验器材,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因为我热爱自己的事业,所以从未因为个人私事而耽误工作。这一年来,我出满勤,从未迟到、早退过。
四、工作成绩方面
认真学习新课标,专研教材中设置的实验,每个实验都自己亲自做一遍,在实验中认真辅导学生,帮助教师上好每个实验。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正常开出实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学生的实验考查取得很好的成绩。
实验教师队伍 篇6
【关键词】科学探究;实验教学;人员队伍
“学生如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轰轰烈烈的十几年课改背后,其实“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还很严重,许多学生的化学学习仍然是死记硬背、被动接受。即使是实验操作考试也只是靠背实验步骤、背实验现象过关的。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牢牢地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并使课堂氛围一度处于沉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校长和化学教师的观念还很落后,没有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主要位置,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所以虽然学生要参加实验操作考试,但还是以背实验现象和背操作步骤为主,一个实验已经做完了,学生还是模模糊糊,更谈不上探究能力的提高。
其次,不被人们重视但又是影响实验教学的主要原因,就是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其实,大部分学校没有实验教师只有实验管理员,实验管理员既是实验教师又是学校实验室、教学仪器的管理和使用者。但一直以来,各学校在人事安排中,不十分的重视实验人员的各方面素质。事实上,实验管理员中真正专业人员很少,主要人员构成为不想上课的、上不了课的、年龄大的、有病的。同时,实验室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也很不合理。因此,学历、职称偏低的实验人员,很难适应实验设备、实验手段、科学理论不断更新的时代,当然会影响实验教学水平,乃至于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建立一支知识、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相对合理,有爱岗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强的实验人员队伍是十分必要的。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首先,必须端正实验教师的“教辅”思想,从“教辅”的位置中走出来,更要爱岗敬业。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想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就必须通过实践的环节,给予他们一个提升理论知识、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条件。而实验教师(实验管理员)在此环节中则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实验管理员不仅要做好实验的准备员,更应成为实验的研究员,在此基础上还要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化学仪器与药品的发放、检查、使用和管理制度。除能完成实验教材内容的传授外,还能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使他们对所学课程融会贯通。如此,把认识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端正思想,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负责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断鞭策自己,提高业务水平,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
二、加强培训,造就一支合格的实验教师队伍
在化学教师中,做不了实验的也大有人在,更不用说实验管理员了。所以,加强实验人员的培训已是迫在眉睫。培训工作既可以集中培训,也可以分头指导。在大规模培训时,切记不能走过场,培训完以后要人人过关考试并发合格证书,保证持证上岗。此外,还可以组织由一些实验教师参加的实验操作比赛,来促进实验教师操作技能的提高。
三、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加强督促检查
一方面要引导学校领导转变观念,把实验教学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上常抓不懈,领导亲自抓,亲自管。对待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应与从事学科教学岗位人员一样,需要选拔有责任心、懂业务的教师充实实验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考核制度,奖勤罚懒,下大力气抓管理,抓使用,从源头上杜绝重“建、配”,轻“管、用”的现象。真正做到“建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有效地督促检查评估是落实实验教学开展的保证,同时,还要经常不断的突击检查,并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突击检查时,可以查实验教案、实验通知单、实验记录以及学生实验报告的批改、实验开出率等。根据检查情况对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员进行评分考核。这样,使实验教学的管理不再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另一方面,学生实验操作考试要严格规范,分值要加大,要真正让领导、教师和社会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真正把实验教学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促使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
总之,实验管理人员(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务必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否则,谈重视实验教学也只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6).
[2]化学教育,2006(12).
[3]高等理科教育2010(2).
实验教师队伍 篇7
1 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验技术队伍得不到壮大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偏低
首先,长时间来在各大高校中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世俗偏见,造成实验教学地位低下,不少老师不愿意上实验课,导致实验技术人员缺少;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没有把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和理论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没有从政策上一视同仁,实验教师在学校编制中往往走的是教辅系列,导致高学历人才不愿意进入实验室,实验技术队伍得不到及时扩大和提高。而在职实验人员又缺少进修的机会,高职称人员比例偏低。这些就成为了造成实验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2 实验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验室使用率偏低
实验课程设置往往是因理论课而设定,一个实验室仅为一、两门课程服务,实验教学其实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验证和延伸。(例如我校力学实验中心实验课程仅为《工程力学》和《材料力学》而设定)这样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实验室功能单一,设备和房屋的使用效益低下,同时也削弱了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1.3 实验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改革
一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几十年一贯制,很少变化,而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少,这样实验重复率高,意思不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一些重复率高的验证性实验耗材也很大(如力学实验中低碳钢的拉伸、压缩、扭转及铸铁的拉伸、压缩、扭转全校开设这样实验的班级每学年近100个班级,按每个班级分五组进行每根材料的加工费按10元计算,仅这两种材料的验证性实验每年耗资约3万元)。
1.4 实验教学管理不合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一些高校的实验课程大部分依附于理论课程并非单独设课,这些实验课程一般没有独立的、明确的学分和学时。实验课的考试、考核成绩在相应的课程中仅占很小的比例,学生往往通过了理论课的考试,实际上就取得本门课程的成绩。学生往往养成实验课可有可无,平时实验只是看个热闹,实验成绩的好差不会影响本门课成绩的高低。这样也就养成了学生对实验课的态度很随便,在实验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显而易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管理,势在必行。
2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和实验室管理措施
2.1 改变传统观念,合理定编,发挥团队作用
首先,要彻底扭转传统观念,从过去的知识教育为主向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念转变,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辨证关系。摆正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
其次,学校要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手抓,从根本上关心实验教师,对其进行合理定编。按照实验工作中“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准备”、“实验仪器设备维护与管理”这几个环节可以把实验室工作人员划分为以下几个岗位:“实验教师岗”、“实验管理岗”、“实验技术岗”。实验教师岗主要负责实验课的教学和实验课的改革和研究工作,他们应享受和理论课教师同等待遇;实验管理岗主要负责实验教学前实验设备的准备及实验室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需要坐班,他们享受行政管理岗同等待遇。实验技术岗主要负责实验室仪器维护和管理工作,他们可享受教辅待遇。实验室工作人员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的岗位,经学校鉴定后聘任上岗。这样可以各尽其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学校也可根据岗位引进相应的人才。对于某些空缺的岗位,也可由有能力的人兼担,但学校要给出合理的分配方案来补贴这些身兼数职的人员,应多劳多得。如果学校能这样实施那么必定也可以引进到高学历的人才充担到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的队伍中来。同时也要制定好相应的培养计划以便提高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
2.2 合理设置实验课程,充分发挥实验室应有的作用
要改变以往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而带来的弊端,建立与理论课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首先,对与量大面广的实验要考虑单独设课(如大学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对于工科院校而已力学实验也是面向全校的,也要考虑单独设课)。其次在实验安排上尽可能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最大限度的减少验证性实验。对于那些投资很大但又不可缺少的验证性实验(如力学实验中低碳钢的拉伸、压缩、扭转及铸铁的拉伸、压缩、扭转等实验)可以采用展板的形式显示这些材料在拉伸、压缩、扭转时表现的力学性能,学生想了解断口情况可以来展板上查看,并配有多媒体模拟实验过程,给出实验数据。如果学生对此实验感兴趣可以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联系,到实验室来做实验。这些工作可由实验管理岗人员负责,实验室对全校开放。这样不仅减小了验证性实验的开出,增加了实验室的开放面,同时也为学校节约了不少实验耗材开支。实验室可以把重点工作放在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和研究中来,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开出,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2.3 完善实验考核制度
实验成绩可以分几步给出,实验室要改变以前教师手把手的教学模式,实验所用仪器设备均由实验教师准备好,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都由实验教师解决,学生只关心实验数据正确与否。例如力学实验中的电测实验,一般实验中电路实验教师实验前均已接好,学生到实验室只管加载记数据,这样并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他也没法真正理解桥路的接法。如果实验教师把这一步留给学生,让他自行设计电路不仅可以锻炼其动手能力,也可让他真正融入到实验中来,加强他对实验的兴趣,而且可以让他更深层次的理解电测法,老师可以在这个过程给与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给出相应的平时分数。
加大实验考核力度。在教学计划中,除对单独设课的实验要有单独的学分外,对目前仍依附于理论课的实验要加大实验成绩在理论考试中卷面中的比例。对于那些实验成绩不合格的同学也可采用重修或不能参加理论考试等办法。
建立实验奖励制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学校可以设定一个奖励制度,对于那些能自主设计实验,肯动脑的学生给与奖励,这样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实验理论与实验技术的热情,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例如或得此奖的同学可以在年终评优中给与一定的加分。
参考文献
[1]郑超美.关于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的若干思考[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2000(6).
[2]刘永德.加强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提高队伍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4).
实验教师队伍 篇8
笔者通过对我院实验室建设现状、实验师资结构及配置、实训课的安排等方面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现介绍如下。
1 我院实验教学现状
1.1 系部实验室建设现状
从实验室数量到设备配置等硬件建设,部分系部实验室建设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从我院实验室建设整体发展上看,存在着各专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如护理专业实验室发展迅速,药学专业等小专业实验室发展明显滞后,但这一不平衡现象在新区建设的统一规划中已经得到了解决。
1.2 各专业医学基础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分配
通过对各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学期授课计划进行分析,对比理论教学时数与实验教学时数发现,制约实验教学开展的关键在于教学总时数。教学总时数增加,实验教学比例就会增大。近几年来,由于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加大,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总时数被压缩,但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却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教学时数不足或偏少的条件下最基本的理论教学内容都无法完成,要求全面开展实验教学存在很大困难。
1.3 各系部实验师资岗位配置现状
通过对各系部实验人员的数量、学历与编制进行调查发现,我院实验师资学历以中职为主,编制全部为人事代理制与临时聘用制,人数明显不足。虽然实验员个人通过各种途径都完成了继续教育,大部分已经取得了本科学历,但是我院尚无实验员晋升途径。当前的状况既不利于实验员个人发展,也制约了我院实验教学管理水平、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科研能力的提升。
2对部分高职院校医学基础部实验室设置与实验师资配置情况的调查
对部分高职院校医学基础部实验室设置与实验师资配置情况调查发现,同类院校的医学基础部实验师资配置与实验室规划设置差异很大,教学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院校的医学基础部建立了实验中心,成立了专门的实验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相同设备的实验室资源共享,避免了同类实验室各系部的重复建设。有些院校各系部的实验室各自为政,独立建设、独立管理,这样各系部的实验教学使用比较方便,但存在重复建设、使用率低的现象。
3 分析与建议
通过调查及分析,结合我院目前的实验师资配置现状,对我院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实验教学管理师资队伍与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要从根本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实验教学管理水平和实验师资队伍的实验教学能力是关键。首先要稳定、发展实验师资队伍,从专业结构、师资数量、学历层次、薪酬待遇、继续教育与培训、职称评定与晋升等方面全面统筹,切实吸引优秀人才,建设体系完善的实验师资队伍,并以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强化实验师资队伍建设。许多高校将师资分为教学系列和实验系列,教学系列和实验系列分别有各自的职称晋升途径和条件。从我院的未来发展看,非常有必要设立实验教师系列,引进或培养自己的实验师资队伍,形成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具备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实验师资队伍,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与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开展科研项目合作;聘请行业专家、提供设备的厂方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实验设备使用的相关培训;对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进行考核,全面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和教学、科研水平;密切与同类院校广泛接触与交流,吸取发展经验,使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走上快车道。
3.2 改善并提高实验教师待遇
待遇影响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实验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有些实验员长期接触化学试剂或防腐剂等,对身体健康危害性大,应适当提高实验保健津贴并按时发放。部分课程的实验员与代课教师同时带教实验课,代课费却明显低于任课教师,导致实验员教学积极性下降。实验员没有晋升职称的途径,影响实验员的个人成长与进步,也影响了实验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3 统筹安排与管理实验设备
统筹安排与管理实验设备,扩大资源共享范围。为更好地使用与维护实验设备,系部之间教学资源应实现共享,建议成立专业实训中心,安排专人管理、维护,尽量增大实验设备利用率。引进既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又能够开展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充实到机能实验教学队伍中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并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尝试开展科研项目。
3.4 改革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
为更好地落实“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相应的动手和实验课程”,对专业基础课进行试点改革,通过学科组教师讨论、实践,将实验课计划和考核方案单列,确定各专业相关课程的最低实验课教学时数,保证实验教学内容必须、够用,使实验教学得到有效落实,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加强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并使实验教学设备发挥最大使用效率。
3.5 尝试对部分课程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实施实验室有效管理的前提。实践证明,开放实验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并有助于提升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2]。就目前我院现状,还没有真正对学生全面开放的实验室,这不仅存在管理方面的原因,还有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限的教学时间无法满足多实验、反复实验的需要,开放实验室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途径。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设备再好,没有好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实在是莫大的浪费。“一个没有实验室的大学,不能称其为大学;一个实验室建设很差、实验室地位很低的大学,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大学;实验室作用发挥不好的大学,不可能成为教学质量很高的名牌大学”。学院的发展,从根本上要促进师资队伍的发展,尤其是实验师资队伍的发展,来带动专业的发展,加强实验教学条件建设,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师资结构,提高实验员素质,开放实验室,进一步增强培养创新人才,为教学、生产及科研服务的功能[3]。近年来,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职业院校在实验教学方面还有许多亟待加强与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何秀美.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实训室开放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4):7-9.
[2]翟烨.关于新时期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7(3):48-50.
实验教师队伍 篇9
创办思源实验学校 (简称思源学校) , 是我省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也是我省近年来基础教育发展的最大亮点。2009年,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 我省在面向全国招聘学校校长和一批优秀教师的基础上, 新办了10所思源学校。目前, 各思源学校的硬件建设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部分学校的办学规模和硬件设施甚至达到我省一流的水平, 学校各方面工作也步入了正常运转的轨道。然而, 我省思源学校的建设工作刚刚起步, 仍存在不少问题, 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急需研究和解决。受省教育厅委托, 我院于今年上半年对全省各思源学校教师队伍和教育教学的现状以及教师培训的需求组织了专项调研, 力图为省级培训机构支持思源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的方式与内容
本次调研活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一是从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了解各思源学校特岗教师的招聘情况。二是通过信息网络和电话访谈的方式收集情况, 调查表格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和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获得荣誉称号 (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等情况。三是通过全省思源学校校长座谈会, 听取学校办学情况的汇报并进行现场书面问卷调查, 其中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学校校长关于提升学校教师素质的认识、学校教师的敬业精神与专业素养、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薄弱学科以及关于教师培训方式与途径的建议等方面。
三、调研情况与分析
(一) 学校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根据各思源学校填报的基本情况和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提供的特岗教师招聘数据统计, 全省各思源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 157人, 具体情况如下:1.小学专任教师405人, 中学 (初中) 专任教师707人;2.新招聘的特岗教师343名, 约占专任教师人数的30.7%;3.小学高级教师181人、一级教师179人、二级教师42人、未评职称的教师48人, 分别占小学专任教师人数的40.2%、39.8%、9.3%和10.7%;中学高级教师43人、一级教师167人、二级教师181人、三级教师14人、未评职称的302人, 分别占中学专任教师人数的6.1%、23.6%、25.6%、2.0%和42.7%;4.30周岁及以下的教师474人, 31至45周岁的教师607人, 46至55周岁的教师69人, 56周岁以上的教师7人, 分别占专任教师人数的41.0%、52.5%、6.0%、0.5%;5.特级教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31人、市县级骨干教师88人, 分别占专任教师0.4%、2.7%和7.6%。
分析上述状况, 我们认为我省思源学校教师队伍的结构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新招聘的教师、青年教师比例过大。在专任教师队伍中新招聘的教师占近1/3;年龄在3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占41.0%, 在教师队伍中近一半为年青教师。二是中学高级教师不足, 且有42.7%的中学教师尚未评聘职称, 中学教师队伍高层次职称比例偏低。三是虽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10.7%, 但以市县级骨干居多, 省级以上骨干仅占专任教师人数的3.1%, 缺少高层次的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上述问题的存在, 会带来学校教师缺少教育教学经验、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力量与水平不高的影响, 进而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校发展。
(二) 学校校长关于提升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认识
不论是座谈会还是问卷调查, 各思源学校校长都意识到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师队伍以及学校管理团队的素质水平不高是当前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瓶径, 他们都认为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很有必要”。有的校长还提出了“用教师来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 并通过各种校本研训的途径与方式, 努力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
(三) 学校教师的敬业精神与专业素养
有70%的校长认为, 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敬业精神 (或工作责任心) ”和“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心, 是一位好教师的基本要求。特别是思源学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农村, 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尤其重要。从学校校长对教师的敬业精神的期待来分析, 显然思源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80%的校长认为学校教师最薄弱的专业素养是“学科教学技能”, 其次是“教育科研能力”。这与思源学校新招教师比例大, 特别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比例较大有着很大的关系。对此, 多数的校长 (80%) 建议, 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应从学科教学技能方面入手, 有重点地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四) 关于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薄弱学科
我省新创建的10所思源学校, 除五指山市思源学校目前创办初中外, 其余的都是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我们从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效果角度, 通过书面问卷对小学、初中两个阶段相对薄弱的学科作了初步的了解。根据各校校长的观点, 在小学阶段, 除语文、数学学科需要加强外, 有70%的学校认为小学英语较为薄弱;在初中阶段, 各校情况并不一致, 但有70%的学校数学学科较为薄弱, 有60%的学校认为英语学科较为薄弱。
尽管我省思源学校的薄弱学科及归因还有待进一步调研和论证, 但各校校长反馈的观点为开展思源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方向。我们认为, 开展思源学校教师培训工作, 不能所有学科面面俱到, 应选择一些薄弱学科切入, 抓好重点。
(五) 关于教师培训方式与途径的建议
调研的结果表明, 对于基地脱产培训、在岗校本研训、远程网络培训、名校跟班培训等教师培训方式, 90%的校长最为认可的是“名校跟班培训”, 有80%的校长认为“在岗校本研训”也是较有效的培训方式之一。对于选派教师赴省外跟班学习、与外省学校开展对口支援 (交流) 、在省内海府地区优质学校跟班学习、与全省优质学校或校本培训示范校对口支援 (交流) 等各种培训途径, 各校校长关于“较为有效和可行的培训途径”的观点如下:A.选派教师赴省外跟班学习占10%;B.与外省学校开展对口支援 (交流) 占50%;C.在省内海府地区优质学校跟班学习占60%;D.与全省优质学校或校本培训示范校对口支援 (交流) 占60%。分析各校校长的观点, 可归纳为:在省外培训中, 较为有效、可行的方式是对口支援 (交流) ;在省内培训中, 跟班培训或对口支援 (交流) 两种形式都是可行的;省内培训与省外培训相比, 省内培训较为有效、可行。
当前, 教师参加脱产培训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工学矛盾, 这对于新创办的思源学校尤为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在调查问卷中提出了各种方式: (1) 由学校安排校内其他教师临时代课; (2) 由学校聘请临时代课教师; (3) 由市县教育局安排其他学校的教师临时代课; (4) 由省教育厅安排支教老师或对口支援的教师。调查结果的表明, 各校校长最认可的方式是“由省教育厅安排支教或对口支援的教师”。
对于教师脱产参加培训的“最适合时间”, 各校校长的选择情况如下:A.半年 (或一学期) , 占20%;B.2个月, 占30%;C.1个月, 占60%;D.2周, 无选择;E.其他, 无选择。调查结果表明, 多数校长倾向于1个月的培训时间。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 教师参加2周时间的跟班培训, 时间相对较短, 学习难于达到全面、系统和深入;但若是安排半年 (即一个学期) 的跟班培训, 一般需要安排其他教师顶岗, 显然各思源学校目前都存在较大的压力。因此, 保证教师有1个月时间在名校跟班学习, 既可基本上达到跟班培训的目标, 又能相对减轻学校工作安排上的压力。
另外, 我们还调查了各思源学校能同时安排参训教师的人数, 较多的 (60%) 校长都倾向于“最多只能同时安排3-4人”。
三、初步结论
综合本次专题调研情况及分析, 我们对支持我省思源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 开展我省思源学校教师培训工作, 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 是思源学校发展的自身需求和各校校长的共同期待。这是实施全省思源学校教师培训项目的前提条件。
(二) 我省思源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缺失或不合理。特别是年轻教师、新教师比例过大, 中学高级教师、高水平的专业力量不足。因此, 开展思源学校教师培训工作, 重点是抓好新教师、年轻教师和高层次骨干教师的培训。
(三) 实施全省思源学校教师培训项目应注意如下事项:一是要从学科切入, 除了抓好语文、数学学科之外, 还要关注一些相对薄弱的学科 (如英语学科) ;二是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是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三是较为有效、可行的培训方式是与优质学校开展对口交流活动, 培训时间以1个月左右为宜, 且每所学校同时派出的受训教师最多不超过4人。
(四) 抓好学校的校本研训工作, 是各思源学校教师培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四、工作建议
根据上述专题调研的结论, 我们认为, 我省思源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可以从三年时间着眼, 整体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实施。
(一) 实施省内名优学校对口支援思源学校项目。
即在我省选择中、小学名优学校 (省级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或其他名校) 各5所, 采取二对二 (即中、小学名优学校各一所对口两所思源学校) 的方式, 每所学校每年接受思源学校4名年轻教师的跟班学习, 同时派出4名相应的学科骨干教师对口支援思源学校, 其中顶岗交流的时间为五周 (约35天) 左右。
(二) 开展与外省市名校 (先进学校) 之间的对口交流活动。
在近三年内, 可利用我省正在实施的上海市对口支援海南教育项目, 每年安排3-4所思源学校作为项目活动学校。这样将使全省各思源学校在三年内至少有1名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和2名骨干教师赴上海名校接受较高水平的跟班学习, 且各思源学校还将获得来自上海名校的1位校长和2位骨干教师的对口支援。
(三) 争取“国培项目”、“省培项目”向思源学校倾斜。
实验教师队伍 篇10
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坚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为目标, 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手段, 通过引进、稳定和培养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 配置先进完备的实验教学条件, 不断创新管理机制, 共享实验教学资源, 达到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 在区域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作为实验中心建设指导思想。
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依托于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拥有食品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分别为湖南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拥有1个园艺产品采后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学位点;食品科学与工程、预防医学与卫生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个, 拥有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质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食品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中心拥有1个有国家蔬菜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1个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肉类加工技术研究工程中心、1个湖南省发酵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湖南农业大学乃至湖南省相关高校的食品类专业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平台。中心实验用房使用面积4624m2, 仪器设备1571台 (件) , 仪器设备总值1123万元。
中心现有教师52名, 其中教授11名, 副教授18名, 博士生导师8名, 硕士生导师23名, 博士17名, 硕士9名, 国家农业部高级专家2名,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 湖南省优秀教师1名, 学校优秀教师1名, 学校教学名师1名;专职实验教学人员22名, 正高级职称教师3名, 副高级职称教师5名, 博士4名, 硕士11名。
近5年来, 本实验教学中心教师共获各类教学成果奖22项, 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国家级优秀教材奖2项, 省级8项, 校级11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3篇, 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 学校教学名师1人, 学校优秀教师1人;农业部部高级专家2人, 湖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3个。近年来, 中心人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研究, 获得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省级三等奖1项, 校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主持教改项目15项:国家级2项, 省级5项, 校级8项;发表教改论文28篇, 出版教材与专著18部, 建设省级精品课程4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 省级特色专业1个
一、实验教学中心队伍培养培训制度
湖南农业大学以《教师法》和《高等教育法》为依据, 全面贯彻“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制定了师资选拔、引进、培养与使用办法, 出台了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包括《湖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湖南农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湖南农业大学师资培训工作暂行规定》、《湖南农业大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湖南农业大学稳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暂行办法》、《湖南农业大学本科专业带头人及首席主讲教师遴选考核办法》、《湖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配备导师暂行规定》、《湖南农业大学聘请客座、兼职教授的暂行规定》等文件, 形成了一套实验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吸纳高素质人才, 优化实验教师队伍结构, 不断提高队伍专业素质, 提供人才发展机会, 加强工作质量考核, 完善管理监督机制, 形成一支专职与兼职教师结合, 固定与流动岗位结合, 专业背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人员互通的实验教学队伍, 为实验教学中心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实验教学中心队伍建设具体措施
1. 科学设岗、定编, 择优选拔人才。
通过“三定一聘”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聘任 (定岗、定编、定员、竞聘上岗) , 建立开放的人才选拔机制、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用人模式采取固定与流动编制、专职与兼职教师相结合。要求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人员必须承担本科生实验教学任务, 在实验教学中实行主讲教师责任制, 并由主讲教师负责实验课程安排与实施, 保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
2. 以政策为导向, 完善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完善实验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岗位津贴、补贴等方面制度, 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 稳定实验技术专职人员队伍。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人员参与指导学生实验和实习, 鼓励教师将科研方法、内容及成果引入实验教学过程, 促进教研相长, 以食品科学学科特色与优势带动和保证本中心实验教学特色及优势。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承担和参与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 对实验教学成果与理论教学成果等同对待。
3. 加大投入, 加强培训, 采取“外引内培”的方式,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实验中心三支队伍。
设置实验技术队伍培养专项经费, 根据岗位特点, 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学习、培训和进修, 不断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综合素质, 达到一专多能。
中心将依据学校人才引进、培养的相关政策, 外引内培, 加大实验技术人员的引进力度, 继续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高素质博士和专家充实到实验教师队伍;为实验教师创造和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 鼓励人员在职进修提高业务水平, 鼓励在职攻读学位改善队伍结构, 加速知识更新提高学术水平。探索专职管理人员的聘任方式、职称、待遇的自主运行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实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管理和保障机制, 以激励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工作。
4. 不断完善学、研、产相结合机制, 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技能和创新能力。
本中心是湖南省培养高层次食品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 具有明显的学科、人才和技术优势。本中心以实验教学工作为核心, 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发展校企合作, 为食品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形成产业和科研支持教学, 教学为科研和产业服务的办学特色, 提高实验教师的技能、创新能力。 (1) 中心和企业联合申报国家和省部科研平台和各级科研项目, 或者企业在中心成立研究机构、委托中心技术攻关, 促进了实验室建设, 如与湖南长沙坛坛香调料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申报湖南省发酵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蔬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湖南省肉类加工技术研究工程中心、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2) 老师带领学生为食品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 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中心20余人次先后被湖南省政府、长沙市政府聘为科技特派人员, 建立了一大批校外教学科研基地, 其中长沙坛坛香调料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益阳益华水产有限公司、湖南光明派派乳品有限公司3个基地评为湖南省高校优秀实习教学基地。中心与浏阳市、新田县、隆回县、衡南县、望城县、祁阳县等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县市进行了县校挂钩, 为他们规划食品工业发展方案、确定食品开发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培训和输送食品科技人才, 促进了当地食品工业和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 也为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毕业生就业开辟了新的渠道。
摘要:食品科学类实验课程具有实践性、技能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特点, 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是实验教学的根本, 加快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食品科学,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易有金, 邓放明.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实验室科学, 2010, 1 (36) :1-2.
[2]朱键平.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2 (10) :81-83.
[3]夏兴有, 潘信吉.优化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结构[J].实验室科学, 2004, (1) :90-91.
[4]廖卢艳, 吴卫国, 易有金, 李清明, 邓洁红.食品工程机械应用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轻工科技, 2014, (2) :161-162.
[5]许国安, 刘维新.实验教学要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 19 (3) :100-102.
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比赛有感 篇11
一、比赛前——高处不胜寒
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经常不能开齐开全。在比赛前,听到许多教师议论:化学实验过程中碰到教材中没有的实验怎么办?万一要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玻璃仪器怎么办?教师在比赛前的那种紧张,反映了教师的底气不足,可见平时缺少实践操作经验,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比赛中——书到用时方恨少
1.专业知识的苍白无力
比赛分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其中笔试部分有这样一道题:在实验室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我们通常选用红磷,如果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浓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选用木炭进行实验,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这是一道常见题,许多教师都认为可以,因为在平时的化学练习、训练中答案就是这么给的,教师也是这么讲的,而忽略了木炭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这个因素。我们许多教师的知识水平只停留在能做对中考试卷,能将学生不会的题目讲会。这样的知识水平已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想要给学生富含生命营养的长流水,教师的学识就要如同澎湃的长江水。
2.实验操作时纸上谈兵
(1)知识水平的欠缺
如按要求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铁溶液,少数教师竟然不知道摩尔和质量之间该怎样换算;
按要求配制100mL的酚酞试液,许多教师不知道酚酞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实验是很难成功的。
(2)缺少创新精神
如,在验证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的性质实验中,由于实验中故意设置了实验障碍,所给的集气瓶容积小,当将二氧化碳倒入放有高矮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时,发现蜡烛都不能熄灭。创设的问题是:这个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吗?你可以进行怎样的改进让实验成功?有的教师根本就想不到从二氧化碳的量或烛芯的长短这些影响因素去考虑。
三、比赛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要增进对化学实验重要性的理解
新课程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但少数教师认为化学实验教学费时费力,还不如直接给出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读、记,效果更显著。因此少数教师不是“做”实验,而是在黑板上“画”实验,在课堂上“讲”实验,这严重影响了化学教学质量,违背了新课标的理念。教师不去研究、改进、创新实验,长此以往,教师的实验能力将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首先教师要做好演示
实验,演示操作必须规范,要能发挥其示范作用,使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形象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做实验时,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严谨认真、规范准确。药品的使用、仪器的安装、气体的制备及检验,要环环紧扣,顺理成章。教师平时也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学生必做实验,重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
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的制取装置,设计出气体制取装置,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
3.要落实化学实验考查的方案
中考是指挥棒,它指向哪儿,教师就会教到哪儿。几年前,泰州市各校在中考前对学生进行化
学实验操作考查,并将考查分数计入中考总分。那段时间,各校的实验教学都能正常开展,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确实有了提高。后来取消了化学实验考查,落实到化学中考试卷中考查。但我个人觉得落实还不到位,力度不够,无法体现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水平,不足以让师生引起重视,因此出现了重文考轻实验技能的现象。因此,只有加大考核力度,让学校、师生共同重视化学实验,才能让教师和学生真正“动”起来。
4.教育部门要多开展化学实验培训活动
许多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不强,实验教学的意识不够,为此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开展多种多样的化学实验培训活动,如实验课的观摩、实验教具的改进、实验的创新、实验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使化学教师的实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让化学教师拥有过硬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场所。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和学习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化学教师理应责无旁贷地认真做好,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使化学素质教育能良性发展。
实验教师队伍 篇12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实验室建设,实验室队伍,现状分析
引言
“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实验室”、“实验室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在众多对实验室的描述中无一不是强调高校中实验室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高校在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当前教改的大背景下, 我们听到了越来越强烈的建设实验室的呼声, 但是实验室建好了, 就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了么?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 即实验队伍建设。文章通过调查走访, 了解了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队伍建设现状, 深刻体会到实验队伍对实验室及学科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才能实现实验平台在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潍坊学院、德州学院、滨州学院、菏泽学院、泰山学院、枣庄学院、临沂学院、济宁学院8所地方本科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主任发放问卷, 了解目前各实验室教师队伍现状, 并对当前的现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教师队伍的数量与年龄结构
一般情况下, 实验队伍主要由实验室主任、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教师三部分组成, 实验室主任及实验技术人员属于实验室管理人员, 实验教师属于教学人员, 三者通过合作, 共同完成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等各种工作。
调查中, 8所地方本科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均有一名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相关事宜, 其中6名男性, 占总人数的75%, 2名女性, 占总人数的25%, 男性负责人明显占优, 虽然一般认为女性在从事管理工作中更为认真细致, 但由于家庭原因, 使在时间精力上无法全面投入, 因此成为领导任命中所考虑的方面, 这一点也在访谈中有所体现。实验室主任的年龄多在30-45之间, 只有个别院校在50岁以上, 这一中青年阶段的年龄构成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 利于实验室的发展。
如果说实验室主任是整个实验室的规划者, 那么实验技术人员就是具体的执行者, 仪器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实验耗材的领用与清点, 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等工作, 都需要实验技术人员协助实验室主任完成。如此繁多的工作足可以见出实验技术人员的重要性。但在调查中却发现结果不尽如人意, 8所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只有3所有实验技术人员, 其他实验室要么是其他教师兼职帮忙, 要么是实验教师自行完成实验, 要么就是实验室主任一人身兼数职负责实验室的所有工作, 实验室创新, 实验教学效果等可想而知。
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过程的执行者, 也是进行实验创新、开发综合设计性实验的主要力量, 每所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实验教师数量集中在4-8名之间, 这主要与该校所开设的实验课程数量有关。众所周知, 实验课程不同于理论课程, 需要采用小班授课的形式, 教师工作量增加数倍, 按照调查显示, 8所院校中除枣庄学院学生人数较少外, 其他均在600以上, 且有2所院校超过1000人, 如此巨大的学生人数, 实验教师只有4-8人, 实验教学师生比最大为1:240, 最小为1:122, 教师数量不足, 理论与实验同时授课, 使学生实践的机会减少, 从而导致实验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2.2 实验室建设与实验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重视程度的提高,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 与科研型、研究型的高校相比, 显然不具备竞争的实力, 因此所调查的8所地方院校目前都向侧重于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方向发展, 培养的学生一旦毕业都可以直接进入地方企业, 很顺利地进入工作角色。在这样一种趋势的影响下,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实验室成为重点发展的对象, 在实验室空间及仪器设备投入上都有大幅提高, 像潍坊学院、滨州学院在近几年的发展规划中都有近百万的设备将投入到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地方本科院校为适应发展需要, 在改善实验室环境和实验室设备方面的巨大变化, 但在访谈中却鲜有听到各院校在发展实验队伍上所做出的努力, 目前, 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重“硬”轻“软”的倾向, 已经影响到了实验室建设水平和效益的发挥[2]。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技术人员不超过2名, 且有的院校尚为兼职, 在招生人数扩招和教学面积扩张双重作用的影响下, 实验队伍的压力只能是越来越大。实验室存在的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不高, 实验室开放不足等现状, 已经反映出实验室队伍建设滞后于实验室硬件建设的现状[1]。
2.3 职称评聘与实验队伍发展
高校中职称评聘一般分为教师系列、行政系列、教辅系列 (包括实验系列、图书系列、编辑系列等) , 师资队伍对提升教学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合理的职称结构也是国家教育部在本科合格评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以上职称评聘的分类中可以看出高校中对实验队伍的不重视, 由于重理论轻实验的传统教育观念, 使实验教学长期以来一直从属于理论教学, 相应的实验技术人员也被划为教辅系列[2], 而不是单独成为一个系列。一方面增加了实验人员职称晋升的难度, 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实验人员在实验室工作的积极性。
所调查的8所地方本科院校中, 实验室主任高级职称5人, 占62.5%, 其余为中级职称, 实验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所占的比例不足1/3, 多为中级, 也有部分为助教, 这与前面所述实验技术人员来源分布在2个极端有极大的关系。一方面是新进教师, 职称评聘资格不够, 另一方面是年龄较大的教师, 已经无力也无心撰写论文评聘职称, 使得实验技术人员的总体职称水平偏低。同时在职称的高低上, 实验系列中的高级实验师已经是最高层次, 但是在教师系列中却是副教授级别, 且无法评正教授, 这种政策与定位使得实验人员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成为发展实验队伍的一大障碍。
3 结论与建议
3.1 打破学科界限, 转变观念, 重视运动人体实验队伍发展
在不断强调全民健身与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今天, 高校应注重加强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 摒弃实验队伍为理论课“教辅”的理念, 彻底打破学科界限, 高校中任何一个学科的缺失都会造成学科设置的不完整, 影响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承载着高校大学生体质测试与大学生体质健康重担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 其硬件与软件建设直接体现本校全民健身的水平, 高校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重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队伍的发展。
3.2 建立激励机制, 维持实验队伍的稳定性
一支稳定的并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实验队伍是实验室建设的根本保证, 是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支柱力量, 长期以来, 由于实验室工作的不被重视, 一些优秀的人才往往流失率较高, 难以长期发挥作用[3], 造成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脱节, 为保证实验队伍的稳定性, 各高校需要从多个方面下工夫, 如单独设岗、职称评聘单独设组、设立实验室工作奖、提高实验工作人员的津贴补助, 强调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 使实验室人员有进步的空间[4], 能够安心地从事实验工作和实验教学, 维持实验队伍的稳定性。
3.3 加强实验队伍自身建设, 树立实验队伍的良好形象
现代科技水平发展迅速, 知识换代更新频率更快, 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学历较高的年轻教师,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及学校发展的步伐, 只靠吃老本是不够的, 必须不断地汲取新知识, 通过培训更新知识结构, 增强自身技能, 使自己发展成为理论与实验的“双师型”人才。实验队伍的良好形象是通过每个个体的良好形象组成的, 要得到别人的尊重, 我们必须得尊重自己。从自我做起, 端正态度, 正视实验室的工作, 在不断地努力中得到认可, 树立实验队伍的良好形象。
实验室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 实验室队伍建设要在实际运转中不断总结, 不断调整, 不断提高。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平衡各学科发展, 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水平实验队伍, 全面提升实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罗东, 兰中文.对建设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实验室队伍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 (3) :154-157.
[2]林海旦, 吴立群, 樊冰.高校实验队伍建设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 (2) :173-174.
[3]刘松青.高校实验室队伍培养机制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9, 23 (6) :32-36.
【实验教师队伍】推荐阅读:
教师实验水平09-01
实验指导教师素质06-20
实验教师培训07-25
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10-18
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07-03
高中物理实验教师工作计划08-13
高级实验学校教师职称评审细则07-19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培训心得体会07-22
新教育实验优秀教师典型材料08-03
物理教师实验教学计划总结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