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队伍建设

2024-10-06

实验队伍建设(精选12篇)

实验队伍建设 篇1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担负起了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工程应用及创新能力人才的重任。而创新活力、实践能力的源头应该是各类实验室;同时实验室也是学校物力、财力集中的地方,教育投资与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实验室的使用率和服务效益方面。因此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实验室管理水平最终将受到社会的检验。

1 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验技术队伍得不到壮大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偏低

首先,长时间来在各大高校中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世俗偏见,造成实验教学地位低下,不少老师不愿意上实验课,导致实验技术人员缺少;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没有把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和理论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没有从政策上一视同仁,实验教师在学校编制中往往走的是教辅系列,导致高学历人才不愿意进入实验室,实验技术队伍得不到及时扩大和提高。而在职实验人员又缺少进修的机会,高职称人员比例偏低。这些就成为了造成实验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2 实验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验室使用率偏低

实验课程设置往往是因理论课而设定,一个实验室仅为一、两门课程服务,实验教学其实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验证和延伸。(例如我校力学实验中心实验课程仅为《工程力学》和《材料力学》而设定)这样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实验室功能单一,设备和房屋的使用效益低下,同时也削弱了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1.3 实验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改革

一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几十年一贯制,很少变化,而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少,这样实验重复率高,意思不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一些重复率高的验证性实验耗材也很大(如力学实验中低碳钢的拉伸、压缩、扭转及铸铁的拉伸、压缩、扭转全校开设这样实验的班级每学年近100个班级,按每个班级分五组进行每根材料的加工费按10元计算,仅这两种材料的验证性实验每年耗资约3万元)。

1.4 实验教学管理不合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一些高校的实验课程大部分依附于理论课程并非单独设课,这些实验课程一般没有独立的、明确的学分和学时。实验课的考试、考核成绩在相应的课程中仅占很小的比例,学生往往通过了理论课的考试,实际上就取得本门课程的成绩。学生往往养成实验课可有可无,平时实验只是看个热闹,实验成绩的好差不会影响本门课成绩的高低。这样也就养成了学生对实验课的态度很随便,在实验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显而易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管理,势在必行。

2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和实验室管理措施

2.1 改变传统观念,合理定编,发挥团队作用

首先,要彻底扭转传统观念,从过去的知识教育为主向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念转变,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辨证关系。摆正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

其次,学校要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手抓,从根本上关心实验教师,对其进行合理定编。按照实验工作中“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准备”、“实验仪器设备维护与管理”这几个环节可以把实验室工作人员划分为以下几个岗位:“实验教师岗”、“实验管理岗”、“实验技术岗”。实验教师岗主要负责实验课的教学和实验课的改革和研究工作,他们应享受和理论课教师同等待遇;实验管理岗主要负责实验教学前实验设备的准备及实验室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需要坐班,他们享受行政管理岗同等待遇。实验技术岗主要负责实验室仪器维护和管理工作,他们可享受教辅待遇。实验室工作人员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的岗位,经学校鉴定后聘任上岗。这样可以各尽其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学校也可根据岗位引进相应的人才。对于某些空缺的岗位,也可由有能力的人兼担,但学校要给出合理的分配方案来补贴这些身兼数职的人员,应多劳多得。如果学校能这样实施那么必定也可以引进到高学历的人才充担到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的队伍中来。同时也要制定好相应的培养计划以便提高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

2.2 合理设置实验课程,充分发挥实验室应有的作用

要改变以往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而带来的弊端,建立与理论课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首先,对与量大面广的实验要考虑单独设课(如大学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对于工科院校而已力学实验也是面向全校的,也要考虑单独设课)。其次在实验安排上尽可能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最大限度的减少验证性实验。对于那些投资很大但又不可缺少的验证性实验(如力学实验中低碳钢的拉伸、压缩、扭转及铸铁的拉伸、压缩、扭转等实验)可以采用展板的形式显示这些材料在拉伸、压缩、扭转时表现的力学性能,学生想了解断口情况可以来展板上查看,并配有多媒体模拟实验过程,给出实验数据。如果学生对此实验感兴趣可以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联系,到实验室来做实验。这些工作可由实验管理岗人员负责,实验室对全校开放。这样不仅减小了验证性实验的开出,增加了实验室的开放面,同时也为学校节约了不少实验耗材开支。实验室可以把重点工作放在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和研究中来,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开出,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2.3 完善实验考核制度

实验成绩可以分几步给出,实验室要改变以前教师手把手的教学模式,实验所用仪器设备均由实验教师准备好,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都由实验教师解决,学生只关心实验数据正确与否。例如力学实验中的电测实验,一般实验中电路实验教师实验前均已接好,学生到实验室只管加载记数据,这样并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他也没法真正理解桥路的接法。如果实验教师把这一步留给学生,让他自行设计电路不仅可以锻炼其动手能力,也可让他真正融入到实验中来,加强他对实验的兴趣,而且可以让他更深层次的理解电测法,老师可以在这个过程给与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给出相应的平时分数。

加大实验考核力度。在教学计划中,除对单独设课的实验要有单独的学分外,对目前仍依附于理论课的实验要加大实验成绩在理论考试中卷面中的比例。对于那些实验成绩不合格的同学也可采用重修或不能参加理论考试等办法。

建立实验奖励制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学校可以设定一个奖励制度,对于那些能自主设计实验,肯动脑的学生给与奖励,这样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实验理论与实验技术的热情,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例如或得此奖的同学可以在年终评优中给与一定的加分。

参考文献

[1]郑超美.关于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的若干思考[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2000(6).

[2]刘永德.加强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提高队伍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4).

[3]青献春.关于实验室体制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

实验队伍建设 篇2

黄金善,杨雨虹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实验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等工作的正常展开,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都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就如何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和实验室的管理,更好的服务于实验教学工作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高等学校;实验员;素质

教改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010618),东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科学实验中心建设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黄金善,女,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水产养殖系实验中心主任,实验师,硕士,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

实验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学生实验实习和管理各专用实验实训场所的专职教师,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基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保证。实验室建设水平的衡量包括以下三个要素: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先进的仪器设备、高效的管理模式。仪器设备是实验室重要技术装备,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也是高校教学、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1],而这些实验室的功能离开实验员的工作是不可能发挥出来的。实验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重要的一员,实验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与业务水平,对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具有主导作用,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创新意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影响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正常开展,也直接影响高素质人才培养[2],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实验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实验员应具备的素养

(一)实验员要有服务思想和奉献精神。

实验员的工作琐碎平凡,工作面广,工作量大,既有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有复杂的脑力劳动,实验室方方面面的工作都需要实验员付出辛勤的劳动,从实验课的准备,药品的配制,药品的存放,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管理,试验仪器及器皿的清洁,实验室安全及环境的管理、实验室档案的建立和管理都需要实验员的细心和耐心的工作,有时候可能付出和所得并不能成正比,因此实验员不要太计较个人得失,要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一些专业课的实验室要上五六门实验课,实验员就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协调各门实验课器材和药品,克服困难,安排好各门实验课,从而保证实验课的开出。另外实验员要与实验教师紧密配合,尽量满足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需要的药品耗材和技术要求,因为实验课的主体是实验教师,协助实验教师做好实验准备,为教师服务好才能保证实验课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实验员要有服务思想和奉献精神,兢兢业业地进行本职工作,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

(二)实验员要积极进取。

作为实验员要有不断进取的心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专业实验室的实验课也在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各门实验课的内容都在变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逐年增加,各个实验课的仪器设备都在扩充更新,学生对实验课的要求也在增长,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实验员要对所准备的实验课项目的实验原理和内容有所掌握,并对实验效果进行总结,查缺补漏,并且实验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要有进取心,丰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勇敢打破原有的工作模式,丰富创新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三)实验员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专业实验室经常是多门实验课交叉,共享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器材及药品,这就决定了实验员不能只单纯准备实验,还要有团结协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从大家的整体利益出发,能与其他实验课教师共同配合,团结协作,互相商讨,保证实验课正常顺利开出。

二、实验员应具备的技能

(一)实验课准备

实验员的首要工作就是实验课的准备。每学期开学初,都要将每个实验室的课程表排出来,和每个教师确定实验内容,并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药品和材料。实验员要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配合实验教师做好预实验。在每门实验课上课前,要确认实验仪器设备、材料、试剂等都按照小组分配好并且摆放到正确的位置,查看是否有缺漏的,如果有与实验指导不一致的地方,要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另外实验课前要了解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实验中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指导学生,从而保证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在实验课进行过程中,实验员应协助实验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对学生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的地方进行纠正,还可以就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和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另外,在学生实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随时清洁自己的实验台面,及时将实验物品归位,实验结束时认真清理实验室等。

在实验课结束后实验员要认真填写实验课记录和实验课程卡片,将其中涉及到的课程名称、课程号、教师、班级、上课时间、人数、分组情况、实验项目内容,仪器及耗材使用情况等都要填写清楚。及时与实验教师沟通,总结实验课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实验中的仪器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学生实验时最容易在哪里出现问题、哪个实验步骤最容易影响实验结果,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做好工作总结,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和实验员的工作业务水平。

(二)实验室日常管理

实验员要多学习实验室的管理知识,熟悉学校的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了解实验室管理的标准,并且能够根据自己所在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把各种管理制度要求落到实处,并且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实验室的固定资产总账,低值易耗品账要定期进行账卡物的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每个学期期末对药品及耗材做好清点工作,根据消耗情况,制定药品耗材的补充计划。由于许多专业实验室专业课较多,涉及到的药品耗材种类繁多,实验员可以将不同专业课的实验用品进行分类定位存放,方便管理和使用,从而提高实验课准备工作的效率。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实验室的安全防火负责人要熟悉本实验室的整体水电布局以及水电的总阀门,这样在发生紧急事故时可以做到快速反应。平时工作中要防微杜渐,经常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例如用电线路是否有漏电现象,有毒有害试剂存放是否安全,实验室内通风是否良好,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采取多种措施,将危险隐患消除。

(三)药品的管理

实验室会贮存很多试剂,其中很多都是有毒有害药品及易制毒药品。实验室应按照药品性质的不同,分别存放。易制毒药品试剂的购置要学校统一进行采购,其使用和贮存也都要严格双人双锁管理,药品的保管、使用和排放都要有跟踪记录,保证药品的安全使用。实验课中学生使用危险性化学药品时,实验员或实验课教师应在场监督学生使用,实验时要求学生按需取用,实验后的废液要及时进行登记。实验员要掌握实验室常备的化学试剂和配制溶液变质的因素与贮存方法,库存药品要定期清点,定期检查其储存环境及药品状态,做好药品的防火、防毒、防盗和防泄漏。实验员工作中还要做好自身的保护,因为实验员工作中会接触很多对人体有毒的化学药品,这些药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而且有些药品会对人体的毒害是慢性的、累积性的,因此实验员在工作中对化学药品要引起足够重视。实验员要掌握实验室常用药品的使用防护知识以及常见化学药品中毒症状与救治方法和化学毒物及中毒的救治及化学烧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四)仪器设备的管理

实验员要熟悉掌握实验室内仪器的性能用途和操作方法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并能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仪器设备都应建立档案,说明书应备份存档,以便仪器的管理使用。应制作简明的仪器操作规范,放置于仪器附近,便于仪器使用者学习使用。实验员要定期对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进行账卡物的核对,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现状,从而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实验员作为专业管理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水平,平时应多参加有关仪器的培训讲座,经常与其他实验员交流和学习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的心得。

(五)实验中心的建设及档案管理

实验员平时就应注意收集档案要求的各种资料,平时记好实验室日志。每学期开学初要制定实验中心的工作计划,确定实验教学课程表,实验室的工作计划,各学科的实验教学计划,编制好每个实验室实验课进程表。每学期结束前要归档以下材料:仪器报损报废审批表、各门实验课的学生实验报告、学生实验考核成绩表和试卷、实验中心的工作总结、实验中心安全检查记录、本实验室的报告会议记录、上级下发的有关文件、仪器说明书、验收记录和维修记录等。

实验员还应收集有关实验中心建设的档案材料,包括实验中心建设立项书、实验中心开放项目相关立项结题书、实验中心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结题书、实验中心工作人员每年参加项目课题情况,发表论文情况等,以备将来参考使用。

总之,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员的素质是重要的一环,实验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基础,实验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保证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努力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京草,杜慧芳,张静,唐爱君,杨绒会。农业院校院系公共实验平台仪器配置与管理实践与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7 )。

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浅论 篇3

摘要 现阶段高校中教学方式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主要是集中在实验室教学,是区别于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现阶段高校教育的重要方法,实验教师做为实验室各项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实验教师队伍决定了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必须重视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关键字 实验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7

0 引言

现阶段高校都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高校实验室首当其冲的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师作为管理实验室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直接参与者,实验教师队伍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达到标准。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中的实际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树立同学间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验室的建设需要一批优秀的实验教师队伍。现在国家特别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情况下,传统的实验教学和实验方法受到挑战,实验教学与其他教学相比,在培养学生动手实操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其中实验教师不仅要与学生、理论课教师发生联系,并且要充当理论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更要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直接培养者。凡此种种,高校迫切需要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实践经验能力强的实验教师队伍。

1 当前实验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教师队伍整体得不到重视

一直以来,各高校都将实验教师当作教学辅助,甚至很多高校都不承认实验教师是教师的一部分,实验教师主要工作是管理实验室,只要实验室管理好了,不出教学事故,那就没什么问题了。而且实验教师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这样实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理直气壮的指导学生,从而导致实验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损伤了实验教师的积极性,使其进步动力不足。

1.2 实验教师队伍人员配置不合理

实验教师是高校普通教师队伍的一部分,区别于普通任课教师的是,实验教师要管理实验室,实验室的管理需要一批精明强干的实验教师队伍,如何合理使用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及其管理水平,延长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年限,以便更好的为学校师生服务。但是因为学校政策方面的原因,同职称的实验教师要比普通教师待遇低,从而导致优秀人才不愿意来实验室工作,实验教师的流动量大,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实验教师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极其缺乏,大多数人只是从事简单的设备和实验室管理工作。

1.3 学校对实验教师队伍没有完整的培养机制

目前,各高校对于普通教师的师资培训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多层次、多通道、较完善的培养机制,从教师刚入职时候的岗前培训、提升科研能力的“百人工程”青年教师 、“三个层次”骨干教师,以及提高教学素质的国外访问等等,学校对于教师的培训已经有了较详细的配套政策和较为畅通的渠道。相比而言,实验教师的培训则相对缺乏。在各高校的培训计划中,只有对理论课教师的培训,而很少有对实验教师的培训。这种情况导致很多实验教师产生只要不出教学事故,设备能正常使用就可以的消极思想,从而极大的挫伤了实验教师队伍的积极性。

2 如何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2.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高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在校的具有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参与到实验教师队伍中,以此带动整个实验教师队伍上一个全新的台阶,高校要真正做到将实验教学做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方法,实验室做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场所,并将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做为体现各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和展示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此外,学校相关领导要到基层实验室去调研,了解当前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尽量想办法解决问题,增强实验教师的自信心,体现学校重视实验教师队伍的现象,并且充分发挥实验教师的人才优势,鼓励有思想、有能力的教师进行科研,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而从实验教师队伍自身来说,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认识。由于实验教师长期管理实验室,导致对外交流不多,实验教师的工作与别的部门的交叉较少,实验教师如果没有课的话,就只管理实验室,总认为实验室管理好了,工作就完成了,长此以往影响自身发展。因此,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究其本质只有认清自己的工作情况,改变原来固有想法,转变思想观念,变被动为主动,要具有主人翁的精神,努力参与到教学、科研中来,体现自身价值。

2.2 完善实验教师队伍梯队建设

要想建设好实验教师队伍,就要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实验室的工作千差万别,如果干好干坏一个样,那势必会形成有人偷懒也可以过关,长此下去会影响实验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导致干什么工作都不好组织。总体而言,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分层次,大体分三种,一是专职实验教师,需要职称高、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可以上实验课的人,他们是实验教师队伍的核心力量;二是实验技术人员,具体负责管理实验室、做好实验课前准备工作、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三是实验室工勤人员,负责实验室卫生、清洁等。

2.3 实行本职工作量化

实验教师的本职工作是管理实验室,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临时的工作,比如教务处安排的各种考试,要用到实验室,如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等,实验室开放也需要安排加班等等,如果没有合理的工作考评,那么实验教师工作就没有差异,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所以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量化考评细则,通过量化管理来评定每个实验教师的工作量。

2.4 培养高层次人才

实验教师的工作复杂化,多样性,实验教师不像专职教师,下课就没事了。实验室教学设备的维护、更新换代,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课后的器具整理工作等等,都需要实验教师要具有广泛的學科知识。高校应设立实验教师队伍的长远培养计划,通过学院立项吸引实验教师进行科研,分批组织实验教师去参加国内外相关培训,学习当前先进的实验室管理技术及经验,参加国家组织的高校仪器设备研讨会,学习先进的知识,不定期组织实验教师队伍培训或者去兄弟院校访问,通过参观学习进行提高,学习优点,改正自身不足,努力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 总结

建设好一支优秀的实验教师队伍,需要协调并解决多方面的问题,只有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理顺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才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有效的推动实验教师队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湖成.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1):34~35

实验队伍建设 篇4

首先, 校长和化学教师的观念还很落后, 没有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主要位置, 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所以虽然学生要参加实验操作考试, 但还是以背实验现象和背操作步骤为主, 一个实验已经做完了, 学生还是模模糊糊, 更谈不上探究能力的提高。

其次, 不被人们重视但又是影响实验教学的主要原因, 就是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其实, 大部分学校没有实验教师只有实验管理员, 实验管理员既是实验教师又是学校实验室、教学仪器的管理和使用者。但一直以来, 各学校在人事安排中, 不十分的重视实验人员的各方面素质。事实上, 实验管理员中真正专业人员很少, 主要人员构成为不想上课的、上不了课的、年龄大的、有病的。同时, 实验室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也很不合理。因此, 学历、职称偏低的实验人员, 很难适应实验设备、实验手段、科学理论不断更新的时代, 当然会影响实验教学水平, 乃至于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 如何采取有力措施, 建立一支知识、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相对合理, 有爱岗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强的实验人员队伍是十分必要的。

一、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首先, 必须端正实验教师的“教辅”思想, 从“教辅”的位置中走出来, 更要爱岗敬业。同时, 教师还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要想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就必须通过实践的环节, 给予他们一个提升理论知识、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条件。而实验教师 (实验管理员) 在此环节中则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实验管理员不仅要做好实验的准备员, 更应成为实验的研究员, 在此基础上还要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化学仪器与药品的发放、检查、使用和管理制度。除能完成实验教材内容的传授外, 还能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使他们对所学课程融会贯通。如此, 把认识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才能端正思想, 严格要求自己, 以高度负责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不断鞭策自己, 提高业务水平, 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

二、加强培训, 造就一支合格的实验教师队伍

在化学教师中, 做不了实验的也大有人在, 更不用说实验管理员了。所以, 加强实验人员的培训已是迫在眉睫。培训工作既可以集中培训, 也可以分头指导。在大规模培训时, 切记不能走过场, 培训完以后要人人过关考试并发合格证书, 保证持证上岗。此外, 还可以组织由一些实验教师参加的实验操作比赛, 来促进实验教师操作技能的提高。

三、健全制度, 强化管理, 加强督促检查

一方面要引导学校领导转变观念, 把实验教学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上常抓不懈, 领导亲自抓, 亲自管。对待实验教学, 管理人员应与从事学科教学岗位人员一样, 需要选拔有责任心、懂业务的教师充实实验教学、管理人员队伍, 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考核制度, 奖勤罚懒, 下大力气抓管理, 抓使用, 从源头上杜绝重“建、配”, 轻“管、用”的现象。真正做到“建配是基础, 管理是关键, 使用是目的”。有效地督促检查评估是落实实验教学开展的保证, 同时, 还要经常不断的突击检查, 并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突击检查时, 可以查实验教案、实验通知单、实验记录以及学生实验报告的批改、实验开出率等。根据检查情况对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员进行评分考核。这样, 使实验教学的管理不再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另一方面, 学生实验操作考试要严格规范, 分值要加大, 要真正让领导、教师和社会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真正把实验教学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促使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 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

总之, 实验管理人员 (实验教师) 在实验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务必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否则, 谈重视实验教学也只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6 (6) .

[2]化学教育, 2006 (12) .

实验队伍建设 篇5

摘要:近年来,各高校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结构不合理、供需矛盾等。针对这些问题,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从明确岗位职责、人才引进、完善培训体系、完善考核评价和绩效激励体制等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双一流”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双一流;中医药高校;实验人才队伍

自2015年国家对高等教育作出“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全国各高校都在积极向“世界一流”发起冲刺[1]。中医药高等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在于其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对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实验室建设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也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就是要合理优化人、财、物的使用和管理,使有限的实验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和利用[2]。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在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以及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因此,中医药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核心是创新实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实验人才队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然而由于学校扩招、学科设立等因素,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同样也面临实验人才队伍供需矛盾以及高学历人员如何引进来、留得住等问题,制约了实验室甚至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影响“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因此加强实验人才队伍建设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我校人才队伍现状

由于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对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的要求也不同,我校作为中医药特色高校,实验室由学校统一管理,这是与其他高校较大的不同,因此,在考虑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上,需要结合我校实际整体考虑、整体布局,探讨出适合我校的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新模式、新方法。我校实验室分为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所以我校的实验人才队伍包括实验室管理队伍和实验技术队伍,实验技术队伍由教学实验技术人员和科研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现有编制内职工8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占6%,副高级职称占28%,博士占39%,硕士占48%。由于实验技术队伍的复杂性,本次只探讨教学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问题。

2实验技术队伍存在的问题

2.1人员数量相对不足

教学实验室技术人员需承担全校本专科、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涉及专业范围广、学生人数多。尤其近两年随着“双一流”建设任务的推进,各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实验课程、实践学时比重增加,2020共完成187.5万人学时的实验教学任务,这些客观情况导致学校实验技术人员极度缺乏,近几年虽然新引进的硕士及以上实验技术人员数量比前几年大幅增长,但多数人员还要参与其他工作,导致实验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供需矛盾比较严重。

2.2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校现行的管理制度对于实验技术人员来说,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具体的量化考核方式以及各种奖励激励制度等。教学实验技术人员与教师的工作机制不相同,一般采用坐班制,其工作包括实验教学项目的准备、实验室环境和安全的维护及管理、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等[4]。因此他们每年的工作量并不固定,也很难进行准确量化。同时,不同教学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也不相同,因此对于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实验技术人员除正常准备实验教学项目所需材料外,还会付出时间和精力用于实验条件的建设、指导学生实验和实验设备的开放使用与管理等方面工作,但这些工作由于没有明确的管理文件说明,所以不能被转化为明确的工作量,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归属感、职业认同感普遍不足,缺乏发展动力。

2.3结构不合理,专业发展不均衡

[5]我校实验室包括医、药、文、理和虚拟仿真等5个子平台。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不同学科的实验技术队伍呈现出不同特点,不仅数量差距大,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也不均衡。近年来,学校对西医临床实训中心和中医临床实训中心的投入力度较大,无论是设备还是人员数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基础实验室。随着年轻教师的补充及老职工退休,我校实验技术队伍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实验技术队伍高学历人才所占比例也有所提高,但是职称结构仍不合理,正高级职称仅有6%,副高级职称占28%。职称评聘制度不合理导致许多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不高,从业时间较长产生了职业倦怠,上进心不足。

2.4定位错误,角色失调

[6]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几乎每个高校都投入巨大的精力、财力引进教学与科研人才,但有些高校却忽视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导致他们的职业认可度比较低[5]。“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一直存在,甚至实验技术人员也一直将自己的工作定位在教学科研辅助人员,主要负责实验课程前期准备、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的简单维护、实验室日常开放等工作。这种错误定位限制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导致他们缺乏科学规划,个人发展方向不明确,岗位职责也比较模糊。因此,应紧跟“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潮流,各高校实验室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质量也应不断提升,同时更要注重实验技术人员的角色定位,从辅助向支撑转变,以提升他们的职业自豪感。

2.5职业培训缺乏系统性

尽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越来越受重视,但是这支队伍还是缺乏比较长远的规划与系统培训[7]。虽然我校教师发展中心会把新进实验技术人员纳入培训名单,但培训内容和其他系列人员一样,针对性不强,无法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后期的培训也只是针对某一方面比如新购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室安全等,比较片面,缺乏系统性。

3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与对策

3.1明确岗位职责,破解供需矛盾

在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中,首先要明确岗位职责,按需设岗。我们教学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从功能角度主要分为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实验室主任是实验室专业水平较高、能够熟悉实验室管理与运行各方面工作,并能够解决业务运行的相关问题,管理好本实验室的人、财、物等。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是实验室管理与运行具体实践者,是实验室管理、运行与服务的直接参与者,与实验室主任协同做好实验室相关管理、运行与服务工作。根据目前实验室人才队伍现状,分析供需矛盾的关键点,然后通过实验室人才多角色融合、双肩挑等新方法解决问题。在待遇上促进编制外专业技术人员的趋同性,以实现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3.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结构趋于合理

根据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岗位数量按岗招聘。中心每年根据各实验室空岗人数制定招聘计划,优化实验技术队伍梯队,逐步形成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实验技术团队,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更合理。同时采取灵活的用人方式,将固定和流动编制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实行研究生助理制度(聘用在读研究生协助准备实验教学所需材料)[8]。针对康复实训教学及临床技能实训教学迫切需要有临床经验教师的要求,学校积极协调人才引进,从附院调入5名临床医生加入实验技术队伍,进一步完善了学科专业专职师资队伍。

3.3完善培训体系,强化提升能力

近几年,除组织新进人员进行入职培训、青年教师参加省教育厅职业能力在线培训外,我校实验中心自主开展系列学术活动、定期举办技术培训,邀请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提供各种机会让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外部培训或参观交流,开阔眼界,学习经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增强综合素质,促进实验室管理、教学与科研服务的有效融合。联合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等部门,让实验技术人员同一线教学科研人员一样,可以参加国内外进修培训项目。这样实验技术人员就能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技术发展动态,学习和掌握国际最前沿的技术方法,同时学习一流大学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具备国际化视野,提升职业素养。通过建设系统性、层次化的培训体系,实现多级培训、网格化管理[9]。

3.4完善考核评价和绩效激励体制

要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实验人才队伍,稳是核心[10],合理的管理机制能帮助维持队伍的稳定性。维持队伍稳定发展,目前亟待解决的是改革职称评聘制度,为各类型实验技术人员制定适合其发展的评聘考核标准[11]。我校积极深入推进职称评聘制度改革,2020年增加实验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实验技术队伍的发展动力,使队伍层次结构进一步优化。对于重要的岗位,如实验室主任,我校实验中心采取竞聘上岗,以调动实验技术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实验技术队伍建立多元化、立体式、可量化考核评价指标,不再像教师系列一样以科研成果为主,向教学实验项目改进、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安全等多方面转变。设立各种评优活动,提升实验技术人员荣誉感、归属感,通过各种激励举措,充分调动实验技术队伍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结语

实验队伍建设 篇6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实验室逐步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和设备密集的综合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基地发展将是一个趋势。然而,高职院校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时存在“重物轻人”现象,实验室装备不断更新,先进的仪器设备大量增加,而与此成为鲜明对比的是操作管理这些先进仪器设备、支撑实验室有效运转、为教学科研提供重要技术保障和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则明显滞后,已成为制约高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如何稳定并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保障实验室高效运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技术水平,是国内各高职院校急需关注和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

1观念片面,忽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国家人事政策滞后,目前实验工程技术系列中没有设正高级职称,与国际上主要国家实验室管理存在政策差距,不利于调动实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同时高职院校对实验室工作认识存在片面性,对实验室建设存在重设备投入轻队伍建设,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缺乏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往往重视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和科研队伍的建设,而忽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重视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而忽视实验技术领军人物培养,使得实验技术人员的配备出现了参差不齐、人才缺乏和人才浪费并存的不合理现象。这些片面观念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时代背景不相适应,对稳定实验技术队伍和培养实验技术骨干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2实验室管理体制混乱,影响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室管理体制松散,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实验技术人员编制和管理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影响队伍建设。以我院为例,实验室管理采用的是院(系、实训中心)的二级管理方式,实验教学归教务处管理,实验室的设备维护及日常管理工作归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归人事处管理。这种多头管理造成实验室工作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对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不规范,岗位准入缺乏针对性,工作内容容易界定不清,岗位职责不明确,严重影响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3用人机制不完善,制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管理体质问题衍生出用人机制上的问题。实验室岗位编制凭经验管理,实验技术人员从事的劳动未能得到应有认可,他们还处于教辅系列,岗位薪酬及工作量计算与教师系列相比存在明显的歧视现象。考核流于形式,除实验教学外,其他诸如实验技术开发、实训室建设和管理的考核没有针对性,不能真正反映工作量的大小、工作绩效和质量的好坏;这种用人机制严重制约着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造成有能力的人员不安心在实验技术岗位工作,有机会就转到教学科研系列。

4激励机制缺失,影响实验技术队伍发挥作用

由于管理体制的问题导致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实验技术队伍评优奖励培训工作非常薄弱,实验技术人员很少有机会得到实验技术方面的培训和学历提高,就连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会或外出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都比较困难,针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优奖励活动几乎没有。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造成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优秀实验技术人才匮乏。

二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措施

1转变观念,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实验技术人员的定位可用以下两个式子简单表明:教学实验团队=教学团队+实验技术团队,重点实验室团队=科研团队+实验技术团队。可见,离开了实验技术团队教学实验队伍和重点实验室队伍都是不完整的队伍。现在许多实验课程已经独立设课,由实验技术人员独立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课程有独立的教学大纲,独立的教材,独立的课程考核和独立的学分记算,不再是理论课程的附属,课程要求实验教师具备比以往更高的能力与素质,去从事高水平的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教学工作,实验技术教师应与理论教师享受同等地位和待遇。对于培养目标定位于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实验教师队伍的地位应更高些。

2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成立学院实验室建设委员会

成立实验室建设委员会,对全校实验室规划和建设实行统一领导,主管院长任主任,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室设备处)、人事处、教务处处长任副主任,委员由各专业团队负责人、专业实训中心主任组成。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室与设备处)作为具体操作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实验室建设委员会的作用,做好实验技术人员基本情况的核查分析。与各专业团队负责人、专业实训中心主任、人力资源处一起协商按实验技术人员岗位类别拟定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要求、考核方案、培训提高计划、激励措施等,提交实验室建设委员会讨论决定,并对相关工作进行布置落实,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和实施办法,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协调关系,形成合力。这样,可避免考虑不周,减少失误,有利于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顺利贯彻执行。

3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明确实验室工作要求

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职院校现有的实验室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不合理,影响了实验技术队伍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中职学校在生源素质、培养目标、社会影响、教师情况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制度建设需考虑具有高职院校特色,须符合自身实际。根据国家教委制定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制度制定完善具体的高职院校实施细则。在《实验室管理规程》、《实验教学基本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等方面对实验室管理的各环节和实验教学的预习、实验、分析总结等各个阶段的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对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提出具体要求,使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更明确,积极性更高。endprint

4制定培训规划,提高实验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制定科学的短期和中长期培训规划,搞好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历培训工作。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验技术水平,使他们能胜任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展示自身才能;创造条件让他们开展教科研活动,使他们通过教科研活动,改进实验技术,更新实验项目,提高实验质量,体现自身价值;派出参加实验技术教学和学术研讨会,学习国内外高校先进实验室建设经验和现代实验教学方法,开阔实验技术人员的眼界和思路。同时根据各自专业要求,对新进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一些实验室基础知识、岗位基本技能的培训,如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改装、检验、维护保养、设备选型论证、实验室日常管理等。

5完善职称体系,健全考评激励机制

加拿大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在提职和晋升等方面与教师享受同等待遇[4]。我国人事政策应与时俱进,完善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体系,调动高级职称实验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设定正高级职称评审。高职学院考核和评价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与理论教学教师和科研人员应有所不同,并要制定实验室分类评估标准,重点考核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利用和功能开发等与实验室工作相关的业绩。开展实验室评先进活动,针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和分工不同,设立不同类型的奖项,在每年教师节给予表彰奖励,并将考评结果与实验技术人员的聘用、职称晋升相联系。

6量化考核内容,科学制定工作量

制定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计算和考核实施细则并严格执行。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有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开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工作包括准备实验、指导实验、批改实验报告、改进实验、设计新实验、毕业设计实验、编制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教材等;实验技术开发工作包括实验改进和设备功能开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包括仪器设备建设、低值易耗品的申购使用管理、常规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每项内容都要有具体的计算公式,并体现各专业实验性质的差异性,对工作难度、质量的好坏也应计入不同的工作量。做到实验技术人员与理论课教师同工同酬,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是学校教学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资源使用和管理的关键力量。因此,要抓住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抓住当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大好时机,把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好,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推进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7).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1).

[3]马涛,何仁龙,朱军文.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数量与结构实证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58-60.

[4]王友建,吴元学,岳进.中国与加拿大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比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7):130-131,138.

[5]柳中海,李蕾.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107-108,126.

实验队伍建设 篇7

笔者通过对我院实验室建设现状、实验师资结构及配置、实训课的安排等方面进行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现介绍如下。

1 我院实验教学现状

1.1 系部实验室建设现状

从实验室数量到设备配置等硬件建设,部分系部实验室建设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从我院实验室建设整体发展上看,存在着各专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如护理专业实验室发展迅速,药学专业等小专业实验室发展明显滞后,但这一不平衡现象在新区建设的统一规划中已经得到了解决。

1.2 各专业医学基础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分配

通过对各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学期授课计划进行分析,对比理论教学时数与实验教学时数发现,制约实验教学开展的关键在于教学总时数。教学总时数增加,实验教学比例就会增大。近几年来,由于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加大,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总时数被压缩,但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却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教学时数不足或偏少的条件下最基本的理论教学内容都无法完成,要求全面开展实验教学存在很大困难。

1.3 各系部实验师资岗位配置现状

通过对各系部实验人员的数量、学历与编制进行调查发现,我院实验师资学历以中职为主,编制全部为人事代理制与临时聘用制,人数明显不足。虽然实验员个人通过各种途径都完成了继续教育,大部分已经取得了本科学历,但是我院尚无实验员晋升途径。当前的状况既不利于实验员个人发展,也制约了我院实验教学管理水平、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科研能力的提升。

2对部分高职院校医学基础部实验室设置与实验师资配置情况的调查

对部分高职院校医学基础部实验室设置与实验师资配置情况调查发现,同类院校的医学基础部实验师资配置与实验室规划设置差异很大,教学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院校的医学基础部建立了实验中心,成立了专门的实验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相同设备的实验室资源共享,避免了同类实验室各系部的重复建设。有些院校各系部的实验室各自为政,独立建设、独立管理,这样各系部的实验教学使用比较方便,但存在重复建设、使用率低的现象。

3 分析与建议

通过调查及分析,结合我院目前的实验师资配置现状,对我院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实验教学管理师资队伍与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要从根本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实验教学管理水平和实验师资队伍的实验教学能力是关键。首先要稳定、发展实验师资队伍,从专业结构、师资数量、学历层次、薪酬待遇、继续教育与培训、职称评定与晋升等方面全面统筹,切实吸引优秀人才,建设体系完善的实验师资队伍,并以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强化实验师资队伍建设。许多高校将师资分为教学系列和实验系列,教学系列和实验系列分别有各自的职称晋升途径和条件。从我院的未来发展看,非常有必要设立实验教师系列,引进或培养自己的实验师资队伍,形成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具备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实验师资队伍,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与高校建立合作机制,开展科研项目合作;聘请行业专家、提供设备的厂方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实验设备使用的相关培训;对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进行考核,全面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和教学、科研水平;密切与同类院校广泛接触与交流,吸取发展经验,使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走上快车道。

3.2 改善并提高实验教师待遇

待遇影响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实验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有些实验员长期接触化学试剂或防腐剂等,对身体健康危害性大,应适当提高实验保健津贴并按时发放。部分课程的实验员与代课教师同时带教实验课,代课费却明显低于任课教师,导致实验员教学积极性下降。实验员没有晋升职称的途径,影响实验员的个人成长与进步,也影响了实验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3 统筹安排与管理实验设备

统筹安排与管理实验设备,扩大资源共享范围。为更好地使用与维护实验设备,系部之间教学资源应实现共享,建议成立专业实训中心,安排专人管理、维护,尽量增大实验设备利用率。引进既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又能够开展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充实到机能实验教学队伍中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并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尝试开展科研项目。

3.4 改革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

为更好地落实“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相应的动手和实验课程”,对专业基础课进行试点改革,通过学科组教师讨论、实践,将实验课计划和考核方案单列,确定各专业相关课程的最低实验课教学时数,保证实验教学内容必须、够用,使实验教学得到有效落实,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加强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并使实验教学设备发挥最大使用效率。

3.5 尝试对部分课程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实施实验室有效管理的前提。实践证明,开放实验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并有助于提升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2]。就目前我院现状,还没有真正对学生全面开放的实验室,这不仅存在管理方面的原因,还有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限的教学时间无法满足多实验、反复实验的需要,开放实验室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途径。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设备再好,没有好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实在是莫大的浪费。“一个没有实验室的大学,不能称其为大学;一个实验室建设很差、实验室地位很低的大学,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大学;实验室作用发挥不好的大学,不可能成为教学质量很高的名牌大学”。学院的发展,从根本上要促进师资队伍的发展,尤其是实验师资队伍的发展,来带动专业的发展,加强实验教学条件建设,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师资结构,提高实验员素质,开放实验室,进一步增强培养创新人才,为教学、生产及科研服务的功能[3]。近年来,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职业院校在实验教学方面还有许多亟待加强与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何秀美.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实训室开放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4):7-9.

[2]翟烨.关于新时期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7(3):48-50.

实验队伍建设 篇8

1 正确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促进实验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

实验队伍紧缺,根本原因是我们对这支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其根源在于我们一直认为理论教学比实验教学重要。理论教学真的比实验教学重要吗?客观地讲,我们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是由于物质条件所限,很多实验在当时的条件下无法开展,并不能因此认为实验教学不重要。理论教学只要有教材和教师就能进行。由此断定理论比实验教学重要的理由显然不充分。学校教育离不开理论教学,但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其教学质量是不能保证的。正因如此,我们花巨资购买实验设备及器材,开展实验教学,这本身就说明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细想,实验教学成本高,理论教学成本低。从成本考虑,为了降低成本完全可以去掉实验,使成本最低。但是,去掉实验,教学质量就无法保证,因此,即使增加教育成本也要开展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维持教学靠理论教学,提高质量要靠实验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讲,理论教学的水平代表不了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而实验教学的水平却能代表学校的教学水平。

“从科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来看,其理论与实践是结合在一起的,但为了教学需要,逐步地把两者分开了,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人为地划了一条鸿沟,改变了其本来的面目,而实验却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将知识与技术连接起来,使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既学技术,又学知识,在事物的本来面目面前认识事物。”“科学是实验的科学,实验是科学的实验。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实验教学才是认识事物、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最佳途径,它可以替代理论教学。但是理论教学却不能替代实验教学。另一方面,实验教学更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创造性,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事实上,理论与实验教学单独设课,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单纯依靠理论教学或实验教学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按照理论与实验教学分立设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至今连一个诺贝尔奖都没有获得,这说明我们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差距。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往往只强调各自的独立性、体系性,而忽略了二者的联系性,并没有发挥互相促进的作用。这是我们存在于教学中的最大缺陷。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的发展,使高校实验教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验教学过去只是理工科类学生的专利,社科类学生想都不敢想,现在,在实验室里模拟生产经营过程已应用到了高校经济管理类的很多学科,并成了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过去社科类学生不做实验,并不能说明实验教学对社科类学生来说不重要,而是因为条件不具备。可以预见,随着高校现代教育装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在不远的将来,高校的教学形式,必然向理论与实验教学一体化方向发展。如果不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就无法登上未来大学的讲坛。也就是说,现在的教学人员,无论是理论教学人员还是实验教学人员如果不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都有被淘汰的危险!

2 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实验队伍建设的力度,促进高校实验与理论教学一体化发展

现代化教育技术是高校教学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本领,我们应该加大这方面培训的力度,使他们成为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高手。而实验教学人员与理论教学人员相比,在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方面有捷足先登的优势,更能显示他们的特长,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因此,我们一定要采取有力的措施,确保这支队伍尽快建设起来。

2.1 提高实验队伍的待遇是调动其积极性最有效的办法

理论教学比实验教学的成本低,学习实验技术比学习理论知识更困难、代价更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分配中,我们却善待理论教学人员,冷待实验技术人员,理论教学人员的工资待遇高于实验技术人员。实际上,同等学力的人员,从事了实验技术工作的人员还需要学习和钻研与工作相关的实验技术,要比从事理论教学的人员学习理论方面的知识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更大的代价,本应当享有更加优厚的待遇,可现实恰好相反。实验技术岗位比理论教学岗位辛苦、技术要求高,更能反映一所学校的水平,在职业发展上,应有更高的发展空间,但现实中,却只有与理论课教师职称副教授相当的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实验师),而没有正教授级别的职称。就是同级别的职称,理论教师系列比实验技术系列指标多,容易晋升。这种不公平导致了实验岗位门庭冷落、无人甘心从事此项工作。

近年来,很多高校加大了实验队伍的建设力度,但影响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实质性问题,如实验队伍的待遇、编制、业务培训、职称晋升、内部管理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许多高校引进了一批有较高学历、有实践工作经验和有一技之长的人员进入实验技术队伍,有的高校要求新进的实验室人员有本科以上学历,有的高校将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加入到实验技术队伍等。但是,引进的技术人才和原有的实验人才队伍仍然存在不稳定的倾向,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解决实验队伍的待遇问题迫在眉睫。事实上,实验队伍在高校中的数量有限(如我校实验人员不到理论教学人员的1/19),提高他们的待遇,增加的开支并不多,但发挥作用很大,它能振兴一个岗位,并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2.2 改进职称晋升条件,促进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大发展

高校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为社会输送所需要的建设人才。因此,高校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任务而进行。高校设立职称的一个目的就是要使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其教育水平。实际上,还是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合格人才。但是,现有晋升职称的条件,如对科研成果的要求上,却偏离了这一宗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如开发新的实验项目和开发应用软件,认为不是科研成果。事实上,这些工作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直接的作用,都应该作为科研成果对待。现代化教育技术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科研成果的认定上,我们应该放宽科研的范围,只要与教学有关的一切研究成果,都应作为科研成果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细想,如果我们把应用于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模拟实验作为科研成果,一定会加速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方式的进程,很快就会改善现有的教学形式,增强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质量有一个大的提升。

2.3 建立和完善实验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培养与建设实验队伍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只有建立起相应的培养机制,才能使实验队伍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事实上,校本培养是建设实验队伍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各高校应把培养实验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学校内部建立学习型组织,使其成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如我校在ERP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参加实验室建设的全体成员相互学习,一起研究,共同进行实验辅导,使ERP实验室成了一个学习型的自发组织。通过这个组织,所有成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每个成员将自己的特长成为其他成员学习的目标,并成了这个组织的特长和优势。而具有特长的成员自然成为这个学习组织的导师;同时,又是其他特长人员的学生。这种角色的转换,使成员间更加团结、友爱,使每个人的成长更加迅速、全面。从2002年一直坚持到现在,每个成员不仅进步很大,而且还取得了优异的成效。2005~2007年,连续3年获得“用友全国大学生沙盘对抗赛”团体一等奖,2007年获得“用友全国大学生沙盘对抗赛”团体冠军,2007年获“金蝶全国大学生ERP大赛”北方区第一名。2007年4月,ERP综合实验室教改课题“ERP仿真课程建设跨学科教学方法研究”获山西省教育厅二等奖。2009年获得“用友全国大学生沙盘对抗赛”团体冠军。2010年“用友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团体一等奖。这些成绩与E R P实验室每个成员的努力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这种学习型组织,对于提高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实验教学水平十分必要,应该成为学校实验队伍建设的一种长效机制,加以推广。

摘要:在论述实验教学重要性时,明确指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它代表着学校的教学水平,是认识事物、自然、世界的最佳途径;可替代理论教学,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在高校未来理论与实验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提出了提高实验队伍的待遇,改进职称评定的条件,建立和完善实验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等措施。

关键词: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一体化,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高智琛.实验创新与创新实验辨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8:144~146

关于高校实验队伍建设的探讨 篇9

1 高校实验队伍的现状

成为一流的大学,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流的大师,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实验老师,都应该具备一流人才的素质。但是,实验队伍一直都是高校不受重视的一支队伍,实验教学和实验仪器操作和开发都被边缘化。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中,实验队伍成为建设对象中最为弱势的群体。总的来看,目前高校的实验队伍建设存在着以下的状况。

1.1 实验人员配备标准单一

实验队伍的结构类型较为复杂。最初,实验队伍基本上定位于实验员,就是实验技术人员,主要是管理实验教室、指导学生做实验、维护实验仪器和打扫实验室卫生等任务。随着高等教育立足全球、放眼世界的定位,也使得实验队伍所承担的任务由简单变为复杂。所以,现在高校应该将实验队伍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实验教学人员、实验研究人员和实验仪器开发与维护人员。然而,在实验人员的配置上标准单一,在进人要求上依然远远落后于结构类型所明确标示的队伍建设的需求。粗线条的进人原则难以满足实验人才队伍建设复合型结构的标准。

1.2 实验人员学历层次偏低

长期以来,整个高校看待实验教师的任务就是打扫实验室卫生、收捡实验仪器、照本宣科指导学生实验注意事项和管理实验室教室。所以在选用实验教师的时候,除了是按学校要求进的实验人员外,很多是校内人员转岗和人才配偶安置。有些高校甚至有段时间关闭了新进实验人员的通道,用来解决教学岗位的冗余人员。因此,专业不对口、学历层次偏低的人员大量流向了实验队伍。学校花费大量经费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往往因为实验人员无法操作和使用而闲置下来,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1.3 高学历人才容易流失

一些重点高校将新进实验人员的学历标准拔高到博士的标准。然而新进高学历的人员在目睹了高校实验队伍的现状后,往往觉得才能得不到发挥。而且,高校重教学、轻实验的理念导致了实验教师在别人眼里低人一等。新进教学岗位的教师有良好的学科平台,有优秀的指导老师,有优惠的学校政策支持,而实验教师却得不到这些。于是,有实力、有能力的博士纷纷以实验教师为跳板进入学校,在很短的时间内想方设法转岗到教师群体中去,致使高学历的实验人才纷纷流失。

1.4 高校资金投入不够

资金投入不够,并不是指高校对实验设备投入不够,而是指的对实验人才培养的投入不够。教师们可以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学校的资助到外校和国外高校、研究所进修、培训,然而国家和学校给予实验人员的资助非常微薄。一些高校将大量资金用在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引进。但是,要真正把庞大的投入用到刀刃上,必须有会操作、改进和开发仪器设备的人才。要将学校的经费用于资助和培养具备实验技能和实验研究能力的人员上,激发他们能够专注于实验技能的学习和实验设备的操作以及实验经验的总结上,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倾向。

1.5 资源平台缺乏共享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相互融合、渗透、交叉的趋势增强,实验室配置分散、功能单一,重复建设、使用率低的状况已经不能适应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的发展需要。高校现在的实验室资源主要是依托二级单位建设的。院系之间资源条块分割,不能共享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要避免资源利用的重复浪费,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就要搭建一个实验资源共享平台。

2 高校实验队伍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促进实验队伍人才的培养,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需要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遵循以下原则。

2.1 公平性原则

众所周知,实验队伍的培养需要创造有利的条件,提高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和建设同心协力,这是我们进行实验队伍建设的最终目的。这需要从根本上破除管理者制定政策的非公平性,需要实现制度层面上实验人员获得与教师同等的在薪酬、培训、职称晋升等方面同等的机会。不实现公平性,就会继续严重挫伤实验队伍从事实验研究和掌握实验技的能动性和创新性,形成可怕的恶性循环,破坏学校整体事业的蓬勃发展。

2.2 系统性原则

学校实验资源缺乏系统的规划整合。各个实验室在行政的规约下各自为阵、各位体系。为了避免资金投入的巨大浪费和实验资源的利用率低下,需要各个二级单位,各个相关的行政部门同心协力,将现有的实验资源形成系统,最大限度的融合起来,打破实验资源四分五裂的局面,共同搭建一个实验室综合平台,实现实验资源的共享,为需要利用实验资源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2.3 前瞻性原则

构建高校实验队伍建设的时候,前瞻性是灵魂。实验队伍建设并不能只考虑眼前急需达到的国家对实验室建设的要求,还要结合学校的中长期规划和本校的实际特点,以超前的眼光和精确的定位,寻找一条适合学校实验队伍发展的途径。因为时代在不断进步,科技发展速度惊人,只有具有前瞻性的队伍建设规划,才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不落后于其他高校的建设步伐。没有长远眼光的队伍建设理念,几年内就会被时代抛弃掉,使得实验队伍建设陷入困境。

2.4 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原则的核心理念当然是以人为本。这是对以制度为本、以技术为本的原则的一大提升。以刚性、武断的规定来制定目标,迫使实验人员达到目标,会严重伤害从事实验工作的教职工的情感,不一定能够起到积极效果。因而,在统筹规划实验队伍建设时,应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表现对实验队伍的尊重、关怀和信任,使得实验员工感到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自觉自愿的发挥自身最大的潜力为实现学校的规划作出贡献。

3 高校实验队伍建设的策略

高校实验队伍要跟教学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速度齐头并进,需要从实验人员的队伍现状中总结问题,采取合适的策略来改变实验队伍的面貌,促进实验队伍的发展。

3.1 改革管理体制模式,形成相对独立运作体系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也有自己的独立学科体系,不能以陈旧的教学管理体系来统管实验室体系。因此,必须改革大一统的教学科研实验管理一体化的模式,建立适合实验室建设和实验队伍发展的管理体制。在学校的行政主体下,以二级单位主要是院系为依托,分成若干个小实验室,各自为阵、封闭运行,除了造成实验设备资源的极大浪费,更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实验人员在跟不上本学科国际国内前沿领域的落后状态下从事低水平的实验工作,很多相关领域的实验人员甚至做着重复的研究工作。因此,从管理体制上需要把实验室建设剥离出来,搭建一个统一平台,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机构,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政权,在资源分配上,与院系平行,形成有独立二级单位名称、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办公室场地、自主支配的科研经费权和全校实验资源调配和管理权的科研机构。这样的平台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成为培育实验人员的沃土。

3.2 理清实验人员结构类型,选拔和培养区别对待

细致划分来看,实验人员可分为实验教学人员、实验研究人员和实验仪器开发与维护人员。每类人员在定岗和考核的时候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选拔、培养、考核和职称晋升标准。实验教学人员,在选拔的时候要侧重考核是否具备教学能力和实际操作仪器的能力,在考核的时候要看其教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实验研发能力相应要求就不会太高。实验室的仪器开发与维护人员,要熟悉实验设备,研究实验方法,组织开发新实验、新设备、改进实验设施,对于教学的成果要求相应不那么高;实验研究人员主要针对在本学科前沿领域通过实验出原创性成果,是纯粹的研究人员,而无需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因此,不能以同一考核标准和竞聘标准来要求不同类型的实验人员,要以适合各自类型的标准区别对待,才能够使得实验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3.3 引进实验领军大师,打造实验学术团队

近些年,教育部开始探索引进高层次的人才作为学科教学科研的领军人物,构成相应的学术团队,既能产出国际前沿的学术成果,也能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年轻教师成为优秀人才。同样,实验队伍的建设也需要领军人物。实验队伍引进的高层次的人才既是实验室的管理者,又是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这样的人才需要有强烈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又要有高度的实验技巧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既必须年富力强,又要有团队合作的素质。当然,优秀的管理才能也是不可或缺的。他们能为实验室制定长远规划,提出新课题,终止旧课题,配备先进而适宜的设备、仪器,搞好设备管理工作,编制年度的物资申请计划,协调内外部关系和跨学科的合作,能培养和带动年轻的实验人员出高水平的实验成果,形成强大的实验研究和技术团队,成为实验队伍建设的中流砥柱。

3.4 建立实验队伍激励制度,提高实验人员积极性和创新性

实验人员在高校还有个称呼,叫教学辅助人员,这也折射出高校重教师轻实验人员的状况。实验人员被重视的程度远远低于教师的现实无容置疑,这种不受尊重的不平等对待严重挫伤了实验人员从事实验工作的积极性,甚至让他们产生了自卑的意识。人力资源管理学认为,对人的激励有两种,一种正向激励,一种反向激励。正向激励指的(下转第184页)(上接第175页)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正面强化,使人以一种愉快的心情继续其行为,并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反向激励指的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负方面强化,采取批评、纪律处分、经济处罚、降级、降薪、淘汰等强制性、威胁性方式杜绝某类行为的发生。高校原有的激励制度对实验人员无法产生正面激励和反面激励的效果。建立新的激励机制时,从正面看,需要扩大对实验人员培训、进修的机会,给予更大力度的资助;需提高实验人员的薪酬待遇;需设立鼓励实验人员从事实验技能和实验设备开发、维护研究的科研资助项目;需设立正高级实验师的职称,鼓励实验教师向上晋升的积极性。从反面来说,要打破实验队伍不好不坏都能过日子的一潭死水的局面,对实验人员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激励他们达到量化的工作指标,将不合格者淘汰出实验队伍。这样的科学的激励机制才能使得实验队伍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远方.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6.

[2]张立平,孙佳娜.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高校实验技术人员[J].化工高等教育,2006.2.

高职院校实验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10

1. 实验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实验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根本,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对于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教学科研队伍及管理队伍建设并重,不可偏废。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同等重要,高职院校的实验人员是实践教学和实践科研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实验室管理者和建设成员,是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中坚力量,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对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反映出高职院校的整体实力。

2. 实验条件的改善要求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比重一般不能低于总课时的50%,而校内实验室则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各高职院校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纷纷改建、扩建、新建校内各种专业实验室,购置大批实验器材和设备,增配大量的实验人员。实验室条件的改善,设备器材的先进,专业实验室的细分,都需要打造一支适应高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要求实验人员既能掌握先进的设备器材的使用和操作,又能科学管理实验室,还能为专业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

3. 实验人员素质的提高要求具有更好的发展平台。

高职院校的发展对实验条件和实验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日益重视实验队伍的重组和建设,在此过程中,大批具备较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充实到实验队伍中来,其中不乏企业的能工巧匠、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硕士、博士。随着实验人员素质的日益提高以及实验人员自身的业务职称方面的提升,对实验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职院校变革现有的实验队伍生存现状,创建良好的激励和职业发展保障机制,为实验人员提供自我实现的发展平台。

二、高职院校实验队伍建设的现状

高职院校实验队伍建设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验队伍的建设观念落后,重视不够,实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普遍存在,最终导致实验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创新能力低,远远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

1. 观念落后,重视不够。

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对于实验员队伍建设观念落后,实验管理体制陈旧,对实验员队伍缺乏足够重视等问题。实验室工作在高等教育系统中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实验人员属于教辅岗位,服务于教学,被人们误认为无足轻重,属于“次要”和“从属”地位,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实验队伍尚属一个新生事物,对实验人员的认识仍停留在开关门、开关设备、打扫卫生等简单劳动上,把实验人员看作一般的工勤人员。因此,在高职院校的队伍结构中,实验人员的地位远远低于教师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多数高职院校在实验员队伍建设方面缺乏长远而科学的规划,在实验室管理中陷入“重物轻人”的误区,在培训、进修、评优、晋级等方面也常常忽视实验人员,实验人员自身也因此产生自卑心理,自认为低人一等,严重影响工作热情和工作主动性。

2.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结构混乱。

由于对实验队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事业单位编制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在配备实验室人员时,随意性较大,常常将不适宜上课甚至难以安置的人安排在实验员岗位,较少从年龄、专业、学历和职称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而另一方面,在对外招聘过程中,则大大提高实验人员的进入门槛,强调队伍的年轻化和高学历、高技能,企业的能工巧匠、硕士甚至博士被充实到实验队伍中来。由此造成实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且呈现两极化趋势。老实验员学历及职称偏低,年龄偏大,知识陈旧,而新进的实验员学历较高,对岗位的期望值也较高,但却受限于岗位分工不明,职业发展道路不清晰,技术和知识也得不到很好的施展和发挥,最终要么流失,要么随大流不思进取。

3. 工作任务繁杂,待遇不高。

实验人员本应是实践教学和实践科研的直接参与者,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承担者和推动者,然而由于受各种传统因素的影响,实验人员很少能参与到教学和科研中去,日常工作更多的是开门关门、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实验场地的清洁和打扫、实验课程的准备和收尾,一个实验人员常常管理几间甚至十几间实验室,部分实验室要求课外开放,这就造成工作任务繁杂而琐碎,工作时间长,责任重大,每天接触的只是仪器设备,工作内容简单重复,枯燥乏味,加上受本身地位和长期偏见的影响,工资待遇低,造成实验人员既没有前进的动力,也没有创新的压力,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

三、加强高职院校实验队伍建设的对策

1. 摒弃传统观念,重视实验队伍的建设。

加强高职院校实验队伍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的更新。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而实验队伍则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没有高素质的实验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实验室。只有建设一支技术水平高、业务素质好的实验管理队伍,才能切实发挥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最大功效,保障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实现应用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决策者、其他各岗位的教职工以及实验人员自身,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摒弃实验人员属于“从属”和“次要”地位的传统思想,充分认识到实验人员是实验队伍建设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把实验人员当作一线教学人员看待,规范实验队伍的管理,制定适应实验队伍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并完善相应制度;实验人员自身也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实验室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升技能水平。

2. 合理调配人员,优化实验队伍的结构。

目前高职院校实验队伍中存在严重的结构不合理现象,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呈现两极化趋势,年龄大的学历低,人数也较多,新进的实验人员学历高,年轻化;职称结构头轻脚重,高职称的实验人员少,无职称、低职称的实验人员较多。要建设一流的实验队伍,必须合理规划实验人员梯队结构,制定科学的择人条件,优化实验队伍的结构。作为实验技术人员,既要掌握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使用,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行业经历,能够参与专业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专业实践的教学科研和改革创新,能够成为专业实践教学的支柱力量。因此,在配备实验人员时,必须摒弃实验人员无足轻重的错误观念,杜绝随意安排现象,而是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等多角度进行考察,通过应届生招聘、社会人员招聘、院校间调动和院校内岗位调配等多种渠道,结合结构梯队的规划需要,引进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初级、中级、高级实验技术人才。

3. 明确岗位分工,设置多重职业发展道路。

随着高职院校对实验队伍建设的日益重视,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逐渐加入实验人员的队伍,实验队伍的结构变化要求改变岗位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也对职业发展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实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人员无论学历、素质高低,同时兼任实验辅助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双重角色,工作内容一致,考核标准相同,这就让能力较低的实验人员力不从心,能力较高的实验人员则受困于繁杂的日常工作,对于教学与科研无力也无心。这种岗位分工不明确的现象还严重影响到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发展道路受到很大限制,工作没有成就感,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实验人员管理体制,创新实验队伍职业发展道路,为实验人员提供多元的发展途径(如图)。一方面完善实验人员职称评聘制度,保障实验人员业务职称发展;另一方面开拓管理职业道路,将实验队伍分为实验室主任、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辅助人员四个层级,让实验人员有机会在管理岗位上得到晋升;第三方面,实现实验人员与理论教师的对接和替换,实验人员既能成为专业教师,理论教师也可能成为实验人员,既保证实验人员能参与教学和专业建设,又为理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离不开实验室,高水平、高素质、稳定的实验队伍是发挥校内实验室最大功效的有力保障,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开展科研项目以及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重视实验队伍的建设,正视当前实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分工,优化结构,并完善相应的人事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以促进实验队伍的良性发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摘要:实验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的根本,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实验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加强实验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当前高职院校实验队伍建设的现状, 并针对现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汉文.谈高职院校实验员队伍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9) :291-292.

[2]王秀红.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实验室科学, 2008, (4) :132-133.

[3]花向红, 邹进贵.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2) :85-87.

[4]曹文军, 王凤云, 吴兵, 王玉慧.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医学装备, 2009, (10) :31-33.

[5]胡献泽.高职院校实验老师队伍建设初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50-52.

[6]房迪, 王育萍等.转变观念加强培训建设一流实验队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5) :153-155.

[7]李朝晖.浅论当代高校实验员职业发展中的定位问题与对策[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0, (4) :102-104.

[8]滑翔.关于高校实验员建设的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 :55-57.

实验队伍建设 篇11

【摘 要】针对当前基础护理实验室技能训练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基础护理实验室建设和进行实验用物准备、授课方式、开放实验室、考核手段等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 实验室建设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66-02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门以服务人类健康为目的的综合性应用型科学,护理学所崇尚的实践操作技能对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建设好基础护理实验室,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能够提高各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对基础护理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加强基础护理实验的建设

(一)加强模拟病房的建设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多,实验室越来越紧张,因此,我院设计改建模拟医院,基础护理实验室是以综合模拟病房的形式组成,其中,里面有4个符合基础护理学教学需要的实验室,2间护理技能训练室,2间模拟病房,每间90平方米,每间一次可容纳2个小组上课,每组20人左右,中间可用门帘隔开,外设有一间35平方米护士站,吧台式护士工作站配有呼叫系统等,一间40平方米治疗室,护士站旁边有98平方米休闲展示厅,办公室等。每间模拟病房有10张床位,共有床位20张,每间护理技能训练室有10张操作台,共有操作台20张,一次可以容纳120~130人同时上课。模拟病房内每个床单元都配置有标准用物,包含多功能护理病床,床头柜,中心负压供气系统,床头呼叫系统等,实验室内配置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并设有中央空调。护理技能训练室内配置有10张特别设计制作的木制操作台。该操作台(2.0×0.7×0.8)m,台面为特别选用的实心板,结构坚固致密,耐强酸碱、耐锐物刻刮,若有污垢沾在操作台上,易清洁,操作台下面改装成一个轨道式大抽屉,便于贮存和取用护理模型以及其他实验用物等。

(二)丰富实验室教学模型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市场上流通各种各样新型的教学模型,新型基础护理模型是按照人体解剖的特点,根据基础护理操作要求设计的,能按操作规程进行多项基础护理操作,模型适用于各级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示教和实习,形象逼真、切合实际,是提高护士技能训练的直观教学器材,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具。

(三)配置先进的网络多媒体示教系统及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

依托网络的多媒体教学示教系统,为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提供了比较完整、清晰、形象的操作流程,为学生提供课程最新进展和信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技能操作。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遵循现代医学教学原理,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体现人性化教学要求,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记忆,友好的交互教学功能,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按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习惯爱好选择学习内容,系统中图、文、声像、动画、视频形象逼真、量大而丰富,给学生强烈感观刺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开放性、系统性、交互性功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授课效率,延伸了教学空间,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验教学改革

(一)实验用物准备的改革

以往在基础护理实验课中实验用物准备都是实验室的老师按照人数、组数在上课前准备好放在实验室相应的位置,学生来上课就可以直接使用,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对用物不熟悉且摆放不科学。由于基础护理学操作考试用物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常常出现考试中用物不齐全及摆放不科学,那么同学将来到临床实习、工作用物都是自己准备,如果护士准备给患者输液,止血带绑好,准备消毒,发现棉签没有,这时护士又急匆匆跑去拿,可想而知,患者对护士接下来的操作还信任吗?如果护士没有“一针见血”,患者会原谅护士吗?这不就增加了紧张的医患矛盾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实验用物准备进行了改革,由原来实验老师自己准备用物改为老师和学生一起准备实验用物,根据教学计划,在上课前一天,组长带领组员到实验找实验室老师,由实验室老师带领各组同学准备好明天上课的用物并科学的摆放整齐,把准备好的用物放在指定位置。改革的结果是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学生对上课用物更加熟悉,摆放更加科学,增强无菌区与非无菌区的观念,增强学生对操作的积极主动性。

(二)授课方法的改革

以往在基础护理实验课中教师大都采用示教—练习—指导教学方法,这种护理实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忽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不同的操作内容,我们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比如铺备用床、麻醉床、卧床患者更单及有人整床、无菌技术等,一般我们采用传统的示教—练习—指导教学方法。搬运病人、九种卧位更换、保护具的应用等我们采用角色扮演及情景教学法,让每个学生互换充当老师和护士角色,任课老师点评,同学们在上课时提前预习查看资料及教学视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口腔护理、吸痰术、动静脉穿刺术、鼻饲术、氧气吸入技术、导尿术等,我们一般采用微课结合传统的示教法,特别是一些侵入性操作,可以通过图、文、声像、动画、视频,形象逼真、量大而丰富,给学生强烈感观刺激,丰富课堂教学,加深学生记忆。操作复习课采用案例教学法,任课老师课前提前给学生案例及护理任务,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列出护理诊断,以及如何给患者健康教育,上课时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并让学生来完成相应的护理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护理评估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健康宣教的沟通能力等,授课方法的改革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得以增强,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开放实验室的改革

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现有实验室利用率,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动手能力。以前我院实行周一到周五5个工作日的晚上18:00~21:00进行开放,休息日不开放。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实验室越来越紧张,为了增加学生练习次数,增加实验室使用率,改为全天全面开放基础护理实验室,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练习操作,学生有问题可及时向老师请教。

(四)实验考核手段的改革

我们为了改变传统单一实验抽考项目方式,为了让学生适应“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我院将进行如下改革,以病例为中心,建立考试题库,每个案例有6~8个护理任务,患者住院期间的生命体征,住院期间的医嘱单,学生抽考病例,进行分析及护理评估,列出护理诊断,提出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然后结合案例从6~8个护理任务选出一个进行操作考核。这一考核方式,使学生充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实验室建设,实现与临床接轨,丰富实验教学的手段,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技能操作积极主动性,延伸课堂教学,增强理解能力,增进师生沟通交流感情,培养操作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整体护理观念,为社会输送出高质量应用型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宋紫兰,黄文萍,袁会萍.《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23)

[2]姜文莉,吴永琴,高歌心.模拟病房护理学基础技能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J]. 护理研究, 2006,20(6)

【作者简介】罗秋梅,女,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助教,护师。李名福,男,医学硕士。

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 篇12

一、对实验教师队伍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1. 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就是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切实热爱实验室工作, 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爱岗敬业的精神。实验教学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 而实验本身又是科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 来不得半点虚假, 因此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应该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同时, 实验室工作又非常复杂, 头绪多、任务重, 而且带有很强的服务性, 因而实验教学人员应该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脚踏实地的作风、为人师表的风范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2. 聘请、培训、选拔一批学术与技术骨干从事实验技术和管理工作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 这些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培养一支实验素质高、技术全面、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学校应在关键的技术岗位及大型精密仪器集中的岗位配备学术骨干, 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并让其得到合理的待遇和相应的报酬, 以带动一批流动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教辅人员, 同时加强对仪器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研制开发。

3. 确定合理的结构是实验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实验室工作繁杂, 需要各层次的人员。高职称、高学历的学术带头人或骨干等可进行技术含量高的工作, 如选择和设计实验内容、管理大型精密仪器、主持科研课题等;低职称、低学历的, 可多从事些实验课和仪器设备的保养、校验及实验准备等工作;中间层次的可在高层次人员的带动下, 提高业务, 增长知识, 积极参加科研活动, 在开展正常教学工作的同时, 增进交流与学习。只有层次分开, 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使每个从业人员都工作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 才能激发其工作热情, 进一步搞好实验教学工作。

二、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专业技术培训

实验技术是开展实验教学与科研的物质基础, 直接影响到实验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实验仪器设备日趋电子化、数字化和自动化, 这就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具有超前意识和较强的接受能力, 能够在短时间内熟悉并使用新设备、新仪器, 为理论教师、学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指导。

1. 抓好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是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 应对实验室技术人员定期进行计算机前沿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的培训, 使实验技术人员能够跟上计算机软件不断更新的节奏, 学会用最新软件处理数据和文件。如开设网络应用培训班传授网络基础知识、TCP/IP协议、浏览器的设置与使用、网页制作等。同时,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 提高实验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增进与兄弟院校的信息交流。

2. 定期进行外语培训, 与国外相关领域增进交流

实验教师不仅要掌握国内最前沿技术和设备资料, 更要开阔视野, 学习国外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 使之为我所用。这就需要实验教师不断提高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 从而更广泛、更直接地获取科技信息。学校应在这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外语培训, 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及科技攻关的能力, 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

3. 接受再教育, 提高内在知识结构

实验技术是开展实验教学与科研的物质基础, 它决定着实验所能达到的水平及深度, 决定着设备的使用效果。因此, 提高实验教师的知识素质, 是提高他们技术水平的基本要求。为了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实验技术人员, 校方应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参加在职教育或培训, 以提高其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

三、制定激励政策, 带动实验教师队伍快速、健康发展

以往在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对实验教师队伍重视不够的现象, 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和作用被忽视, 岗位、职称和待遇等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 年轻教师不愿从事实验室工作。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从根本上影响了教师队伍作用的发挥, 也影响了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 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师队伍是高校提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1. 鼓励引导理论教师从事实验室工作

在实验教师队伍中, 实验教师是实验室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实施、管理和更新改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稳定一部分教师在实验室工作, 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等工作, 才能保证和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可以聘任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实验室主任, 引导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投身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在关键岗位上发挥作用, 为实验室今后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 做好宣传教育, 树立实验技术人员良好的形象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教师队伍的主体力量。长期以来, 各高校的实验室都已形成了一支团结进取、求实奉献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他们以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高校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但是为了吸引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 高校仍需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宣传, 扩大影响, 使广大教师正确认识实验室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也使实验技术人员正确认识自身价值, 以更大的努力和热情投入实验室教学及管理工作。

3. 重视青年实验技术人员的晋升, 不断调整职称结构

实验技术系列高级职称包括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实验技术系列的职称晋升问题在高校普遍不受重视, 影响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 是造成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应增加实验技术人员的晋升名额, 制定政策时多从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出发, 在工作量及其他任务考核方面单独列出, 这样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就更为科学合理。笔者在实验室工作了近20年, 深深体会到,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稳定实验技术骨干, 形成比较合理的梯队结构。

4. 设立专项奖项, 激发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重视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 就要制定并落实政策, 对他们的工作给予鼓励、支持和表彰。高校可以尝试设立一些奖项, 以激发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如设立实验技术成果奖, 鼓励那些致力于实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设备的自制、改造、维修和功能拓展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设立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奖, 鼓励机组人员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加强对外开放服务, 实现资源共享;设立实验室管理和资产管理优秀工作者奖, 对辛勤工作、敬业奉献、为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服务的实验室及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表彰。这些举措对实验室与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并极大地改进和完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林克璐.论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指导教师的素质建设[J].铜陵学院, 2006, (3) .

[2]徐国富等.高校创新型实验室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

上一篇:地下水水化学下一篇: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技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