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心建设

2024-10-04

实验中心建设(通用12篇)

实验中心建设 篇1

0 引言

随着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机械制造的各个方面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目前, 无论是特种加工理论, 还是特种加工技术和工艺, 在国内外都有着新的发展和研究成果[1,2]。特种加工技术是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近年来, 我国的“世界制造工厂”的地方已逐渐确立, 特种加工技术的使用也变得尤为广泛。为使本科生更好地掌握先进的、实用性强的专业技术, 构建特种加工实验中心势在必行。目前我校已购置了数控线切割机床、脉冲电沉积电源、超声设备、等离子弧切割机、数控加工中心等特种加工设备, 为更好的建设特种加工实验中心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本文结合我校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特种加工实验室的建设现状, 提出了特种加工实验中心的建设构想。

1 完善实验课程体系

特种加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需要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工程知识的能力、掌握特种加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研发新加工方法的能力。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 采用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模式, 制定符合专业发展, 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实验课教学体系。但目前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体系的影响, 目前这门课程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 实验课上教师仅进行演示性实验, 学生主要观看实验过程, 课下编写指定的程序, 再由教师修改。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的兴趣不高, 并且难以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 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针对这类问题, 特种加工实验课程应将课程重心有教师讲授转移到学生实践为主, 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可适当的延长实验课课时, 时间的延长既保证了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知识, 又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满足新技术发展的需要[4]。

2 充实、优化实验课教学内容

特种加工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工技术, 主要种类包括电火花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液体喷射加工、超声波加工、等离子弧加工、离子束加工、电子束加工、激光束加工、电化学加工、电解加工、电铸加工、涂镀加工等[5]。本科教育课程的建设, 主要是为目前工业生产中的实际普及和应用服务的。目前, 特种实验课所涉及的实验设备有限, 仅为数控线切割机床、脉冲电沉积电源、超声设备、等离子弧切割机、数控加工中心等, 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工业生产需要。为充实课程内容, 优化实验课课程结构, 在现有的设备基础之上, 应增加设备种类, 比如购置液体喷射设备, 并根据该设备的应用范围、实例等, 丰富实验课教学内容, 拓宽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3 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环境

实验课程体系的完善需要有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作为依托, 新型的实验环境, 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如上所述, 实验设备不足, 一方面使的课程内容匮乏, 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着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是实验教学发展的瓶颈。从特种加工课程建设开始, 近几年来, 在学校的支持和老师的帮助下, 特种加工实验室增加了一大批实验装置。但是由于特种加工课程的实验项目对硬件的要求很高, 且需占用实验场地, 而特种加工实验所使用的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周期短, 从而导致特种加工设备的更新换代的周期短, 若一次性购置多套实验设备, 需投入大量的资金, 但仅使用几年就被淘汰, 这种资金的投入, 无疑是一种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还有一部分实验, 需要对加工材料进行破坏性实验, 若学生操作错误很容易引起事故, 不仅损坏设备, 还会危及人身安全。特种加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实验课, 是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3.1 使用虚拟实验仪器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仿真软件工具的日益完善, 很多实验课内容可通过实验仿真完成, 但由于软件的仿真不能将所有影响因素全部考虑在内, 会使得出的结果过于理想, 与实际的数据有一定的差距[6]。虚拟实验仪器技术可实现软件与硬件的结合, 具体而言, 是利用数据采集卡与计算机相连, 并结合仿真技术, 实现数据的采集和操控的过程, 完成多项实现项目。

3.2 特种加工实验中心的建设与实习基地建设相结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的目的是在结合实际工作的环境下,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各高校将产学研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融为一体, 逐步加强校企业合作, 增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把实验室的建设与实习基地的建设相结合, 将投入实习基地的费用用于补充校内实验中心的建设, 既可以改善特种加工设备的匮乏, 又可以建立校内的实习基地,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3.3 建设开放性特种加工实验中心

开放性特种加工实验中心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实践教学过程, 从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出发, 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挥和施展才能的平台。学生在特种加工实验中心, 可根据实验过程所遇到的问题查阅资料、书籍, 锻炼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实验中心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同时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遵守规章制度, 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4 加强特种加工实验中心师资力量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实验课程的主体, 随着实验设备的更新和实验手段的改进, 教师的素质也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应加强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之间的沟通, 实验教师可根据特种加工的发展制定实验项目计划, 丰富实验课内容, 理论教师也可更好的了解实验技术的发展。

5 总结

特种加工实验中心的建设正在逐步进行, 丰富的实验内容紧跟学科的发展方向, 实验手段呈现出开放式、多元化发展, 在满足学生实验课教学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 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Rehbein W, Schulze H P, Storr M.Influcnce of additive indielectric fluids for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C].Proceedingsof the 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machining.Shanghai, 2010:53-57.

[2]Yan Peng, Zhang Jianhua.Intelligence control of ultrasonicvibration assisted grinding combined with EDM[C].Proceedings ofthe 16th Intem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machining, Shanghai, 2010:485-489.

[3]张厚江, 钱桦, 李宁.特种加工实验课的准备和内容优化[J].中国林业教育, 2006 (3) :65-67.

[4]杨毅, 曾庆生, 李恒, 等.论金工实习的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装备制造技术, 2007 (7) :146-148.

[5]高立.特种加工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潍坊学院学报, 2008, 8 (4) :141-142.

[6]周爱华, 唐玲.电气专业综合实验中心建设的构思.中国电力教育, 2011, 33:187-190.

实验中心建设 篇2

该文从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的设计、硬件布局和实验环境的角度分析了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的`建设;从利用率、参与的课题项目、社会创收等角度分析了如何使用实验中心;并提出了用网络来管理实验中心.

作 者:郭彦明 齐鸿志 郭素萍  作者单位:郭彦明(河北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齐鸿志(河北大学,计算中心,河北,保定,071002)

实验中心建设 篇3

关键词:高校 传媒 实验中心 人才培养

从20世纪末起,我国高等教育就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逐渐转变,高校也相应地扩大了培养传媒人才的规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国力的竞争愈加激烈,社会对高校人才的理性呼唤与高校人才全面培养缺失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当今,传媒的产业化和集团化需要高素质、敢创新的人才,可纵观当前国内高校对于传媒人才的培养,笔者却发现其中存在种种缺陷,尤其是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远远达不到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对高校传媒实验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传媒实验教学的现状

当前,高校在传媒人才培养方面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不仅有教授为带头人的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学团队从事理论教学,而且建设起了以平面媒体实验平台、广播电视媒体实验平台和数字媒体实验平台为内容的现代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能够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操作演示、仿真实验和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的全面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讲解案例,让实验教学更加直观和生动,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但是,由于我国传媒实验教学的起步相对较晚,在传媒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手段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在培养方法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使得高校传媒实验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就是高校在扩大学生规模的同时没有同步扩大传媒实验中心的规模,导致其设备有限且较为陈旧,根本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要求。如国内很多高校实验教学的设备包括照相机、摄像机、多媒体计算机和投影仪等,数量较少,满足不了广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常常在实验教学中出现多名学生共同使用一台设备的情况,甚至在选修课的课堂上出现全班学生共同使用一台机器的情况,效果可见一斑。一般来说,出于保护仪器的需要,学生需要填写借用申请表,甚至有时还需要出示相关教师开具的证明才能使用仪器。大量增加的学生数量和设备数量不能成正比,这就不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使用技能。与此同时,传媒实验中心有相当部分的设备都落后于行业的发展现状,甚至有的高校在摄影教学中还使用卡片相机,这就使学生无法掌握最新的设备操作,不能灵活运用技能。

对于教学,高校更重视理论教育,组建以教授和博士为核心的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学团队。但是,这种教学团队中的大多数成员并没有在传媒领域的工作经验,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与当前的实践技术会有脱节,这也是高校在传媒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根源,并在实践教学中出现放养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任由学生自由学习和发展的现象。许多高校的实验教学分为理论和实验教学两部分,都是先在课堂上通过理论教学教会学生使用仪器的方法,再让学生亲手触摸到设备,认清设备上每个按键的功能。在这样的实践学习中,学生不但不能完整地学习先进的实践知识,而且容易轻视实验教学,形成恶性循环。

二、深化传媒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当前,传媒中心的教学资源主要由非线性编辑、音视频制作和多媒体艺术平台构成,与传媒行业的技术和设备发展速度相比,高校传媒中心的教学资源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针对高校设备陈旧,尤其是数字化设备更新速度过慢的情况,高校可以通过内部的自我整合和引入校外传媒资源的方法,来完成传媒实验中心设备的更新换代。首先,高校可以对众多单一的实验室进行整合规划,以期挖掘出更多的实验教学潜力,形成具有多功能的实验平台,让学生在一个实验教学平台中能掌握多种技能,同时也能节省实验中心的建设费用,形成集约化的教学环境;其次,高校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法,跟影视传媒行业中的佼佼者合作,将其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理念引进高校,或者让学生到企业实习,互相有意者还可以达成用工协议。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又能让企业摆脱用工难的问题。

根据当前国内高校在传媒人才培养,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笔者建议高校应该结合传媒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以及国内外高校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构建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首先,需要为高校传媒教学实验正名。许多学生和部分教师认为,传媒实验教学只是让学生掌握仪器和设备的操作以及后续粗浅的剪辑和编辑。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并不能让学生真正适应传媒行业的需求,所以在重视实验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灌输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创作思维的观念,让学生明白掌握仪器操作只是一项基础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作;其次,教师还要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将生涩的概念和操作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高校对实验中心教师的培养也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出现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和能力不足等现象。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和加强传媒实验中心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多参加相关的技能培训,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还要注重以学术为本,突出传媒实验教学的指导性和服务性,邀请传媒行业的精英来授课,或以讲座的形式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蒋景华.提高实验室投资效益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5).

[2]李一峰.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4).

[3]李俊梅,俞锫.高校传媒实验平台与广播影视业界平台的互动研究[J].现代传播,2012,(12).

4G移动通信创新实验中心建设 篇4

4G移动通信创新实验中心的建设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需要, 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人员能力提升的需要, 培训体系和内容的需要, 更是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4G移动通信创新实验中心是三亚学院和中国移动海南公司三亚分公司合作创办的一个综合通信应用平台, 也是海南省最先进的综合通信实验室。2014 年, 三亚学院和中国移动海南公司三亚分公司合作, 双方根据各自优势, 组织力量并投入相应资源, 以校企合作的方式, 共同申报获批了一项三亚市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4G移动通信创新实验中心, 把企业技术人才培养核心体系融入到学校学生培养工作中, 共同建设“联合共建专业”, 培养符合通信行业需求的高素质通信网络人才。

实验中心建设理由

4G移动通信创新实验中心采用区域化功能设计, 移动通信区建设TD - SCDMA移动通信系统, 功能扩展区考虑学校将来引入光传输、数据通信、IMS等其他教学系统。这些系统间可互联互通, 并可访问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从而满足通信实验中心将来的可扩展性, 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需要

从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来看, 1875 年贝尔发明第一台电话机以来, 通信系统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固定到移动的飞跃式发展。同时, 计算机网络的兴起, 使得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极大融合。面向未来, 通信网固网方面会逐步趋于扁平化、IP化、传统的程控交换技术逐步将退出历时舞台;移动通信方面, 3G移动通信已经出现TD -SCDMA、WCDMA、CDMA2000 三种制式, 在4G时代, 移动通信将逐步趋同与TD - LTE和LTE - FDD两种制式。由我国自主提出的TD - SCDMA技术, 已经拥有了全球最大的运营网络。可以说, 在3G时代, 我国是在跟上欧美等发达国家, 在4G时代, 我国将赶超欧美国家。

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 现代通信专业教育改革应该加大在基础教育中的工程实践力度, 要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目标, 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配合我国教育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为此, 学校应将投资重点首先放在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环境上, 特别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现代通信实验中心建设。要结合产业背景和市场需求特点, 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综合能力、提高工程素质和面向实际工作岗位技能导向为培养核心, 通过不断丰富学生实验室环境, 增加工程内涵、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素质, 进一步加强通信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培养面向未来、高素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卓越工程师, 从而也调动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

人员能力提升的需要

通过4G移动通信实验中心的建设, 企业可以把通信网络现网的运行状态还原到校园, 使学生、老师在实验室内通过信息的交换与处理, 切身实地的了解、掌握现代通信技术, 了解、掌握设备的使用、配置、测试、组网、优化等。为从事通信行业的人才, 建立良好的、实用的实验平台。同时, 通过对设备进行开发, 移动通信实验中心还能为学生、老师提供开发实践、科学研究的平台, 学校可以基于该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学术研究, 从而提升学生、老师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 从而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学术水平, 真正实现产、学、研拉通。此中心平台的建立也为中国移动公司海南公司的人员培训、实训及技术应用开发提供了平台。通过移动通信实验中心建设, 企业会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培训服务, 在培养学生学习典型职业工作过程的同时, 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为学生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最后, 建立移动通信实验中心也就是建立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 企业可以让员工到学校来再学习再提高, 达到人才的持续培养与提高。学校也可以将学生派到企业, 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或顶岗实习, 提前对行业进行深入了解。

培训体系和内容的需要

建设移动通信实验中心, 要考虑学校学生的就业特点以及通信市场的人才需要, 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人才。同时, 还要考虑后续的网络延伸与拓展, 避免重复建设。从实验中心的定义来看, 一定要在该实验中心内引入一套端到端的通信实验系统, 让学生站在终端侧和网络侧, 看懂通信系统的本质。如果建设基于固网的程控交换系统, 该系统已经明显过时, 很多高校的教科书中已经不再介绍, 而且, 目前国内固网用户在逐年按几百万用户流失, 投资意义不大。

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通过与校方建设通信实验室, 加快建设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 抓好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组织实施, 加强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 加快推进TD - SCDMA业务创新、网络优化和产业链完善, 加快TD - LTE研发和产业化, 推动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带动院方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同时, 对本地通信人才培养和储备、降低人员培养成本均有显著帮助, 有利于全面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实验中心建设发挥作用

培养体系建设

学院和企业根据学校特点, 打造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两套支撑体系。学生用书包含供学生学习系统知识用的学习教材、指导学生上机实践的上机实践指导书、帮助学生独立进行问题分析处理的故障处理手册等全方位学习材料;教师用书包含了供教师学习授课用的授课教材、指导教师如何完成课程讲授的授课讲义、帮助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上机实践的上机实践指导书, 为教师解决所有后顾之忧, 保证学生学习质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通信行业的主流技术和最新发展, 在教学组织形式、实践环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强化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训练, 强调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将工程教育理念贯穿整个共建专业的教学环节, 注重学生工程意识、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设计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与能力训练建设为教学改革主线。

讲师培养

通过校企合作, 与学校共同打造专业讲师队伍, 通过专业文化素质培养、工程师素质培养、TTT培养三个环节的严格培养和考核, 培养出不但熟悉操作过程而且精通原理, 并且能够教学生学会的高素质双师型讲师, 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 为老师们科研项目的申请以及顺利完成提供了条件。

专业授课深度支持

中国移动海南公司三亚分公司坚持与学校紧密合作的原则, 在学校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实时支持, 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和输出合格的专业人才。对于学生的培养, 重点按照2 个方向来进行, 分别是网络优化和网络规划, 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进行选择。使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设计水平高超、综合能力突出。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数理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 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设计思想和方法, 同时具有较强的文理结合与多学科交叉的工程意识, 以及优秀的工程项目组织与领导能力。不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 切实增强学生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实习实训、顶岗实习

在人才培养方面始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坚持“一切面向实战”的原则, 为了让学生真正达到“一切面向实战”, 学生需要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利用学校内实习平台, 完成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利用假期及学习完成后的整段时间到技术厂商在国内的实际网络项目进行在岗学习, 完成职业岗位素质的学习和锻炼, 然后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进行职业素质和职业习惯的学习和养成, 为今后进入职业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就业择业

为合作院校学生不定期进行职业发展和择业技巧的专业交流和辅导, 帮助学生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择业就业观, 在学生毕业时利用人力资源联盟及技术厂商企业人才库的强大就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就业选择, 提高就业质量。建立学校、用人单位、行业部门和教学部门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通信企业、技术厂商定期组织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对培训的人才进行综合评价, 收集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对人才培训的建议和意见, 并组织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对培养体系进行优化。

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在通信行业标准的规定下, 根据三亚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优势与特色, 灵活调整培养细节形成具有三亚学院特色的培养标准。实验中心功能设计图如图1 所示。

实验中心建设

4G移动通信创新实验中心选用:现网主流设备、运营商工程测试设备, 配套相关软件平台、教学辅助平台、仿真平台、测试平台, 经过系统化、网络化集成, 在学校实验室内搭建一个目前海南省最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通信实验网络, 为学生、老师及移动通信公司提供产品开发、实验实践及项目研究的平台。

实验中心建设之初, 根据实验中心成员的专业特点对各成员的任务进行了明确分配, 主要包括:调研、搜集资料及整理资料;4G移动通信创新实验中心功能实现调查;4G移动通信创新实验中心可进行的实习实训项目调查;4G移动通信创新实验中心实验指导书的写作;与中国移动海南公司三亚分公司进行的联合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参加“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大赛;根据个人特点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培养计划, 派老师出去进行进修学习等, 撰写了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等。

根据实验中心成员的任务分工, 通过与中国移动海南公司三亚分公司的密切配合, 实验中心建设分阶段逐步推进, 主要完成以下内容:

(1) 实验室场地的选取, 教学间和设备间的规划, 中国移动海南公司三亚分公司提供设备间的所有设备, 教学间的电脑桌椅等申请学校购买;

(2) 与中国移动海南公司三亚分公司进行联合实习实训, 并组织学生参加“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大赛;

(3) 根据个人特点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培养计划, 派老师们出去进行进修学习;

(4) 设置实验项目, 书写实验指导书, 利用实验室条件, 开展相关实验课。

4G移动通信创新实验中心如图2 所示。

4G移动通信创新实验中心分为教学间和设备间, 其中设备间的所有投资有中国移动海南公司三亚分公司提供, 教学间投资由校方进行提供。整体实验室面积约150m2左右, 可同时满足30 ~ 40 名学生的同时教学。在该实验室内, 设备间与工作台隔离, 采用隔音设计。设备间包括核心网及网管、RNC、Node B及配套设施等设备。

结语

目前4G移动通信创新实验中心的建设工作已经完成并开始投入使用, 并于2015 年与中国移动海南公司三亚分公司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联合实习实训, 取得了良好效果, 并计划以后每年都进行一次校企联合实习实训。根据个人特点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了培养计划, 有三位教师出去参加了培训学习。同时, 利用该实验室组织学生参加了2014“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大赛, 获得一组省二等奖和两组省三等奖的好成绩。同时, 该实验中心成员利用实验室条件申报完成省级科研项目4 项, 三亚市科信局项目5 项, 校级1 项, 并发表科研论文10 篇, 其中EI收录2 篇。

中心机房建设 篇5

温度

说到温度,一般用的都是空调了。空调用来控制数据中心的温度和湿度,制冷与空调工程协会的“数据处理环境热准则”建议温度范围为20-25℃(68-75℉),湿度范围为40-55%,适宜数据中心环境的最大露点温度是17℃。在数据中心电源会加热空气,除非热量被排除出去,否则环境温度就会上升,导致电子设备失灵。通过控制空气温度,服务器组件能够保持制造商规定的温度/湿度范围内。空调系统通过冷却室内空气下降到露点帮助控制湿度,湿度太大,水可能在内部部件上开始凝结。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中,辅助加湿系统可以添加水蒸气,因为如果湿度太低,可能导致静电放电问题,可能会损坏元器件。

电源

机房的电源由一个或多个不间断电源(UPS)和/或柴油发电机组成备用电源。为了避免出现单点故障,所有电力系统,包括备用电源都是全冗余的。对于关键服务器来说,要同时连接到两个电源,以实现N+1冗余系统的可靠性。静态开关有时用来确保在发生电力故障时瞬间从一个电源切换到另一个电源。

地板

机房的地板相对瓷砖地板要提升60厘米(2英尺),这个高度随社会发展变得更高了,是80-100厘米,以提供更好的气流均匀分布。这样空调系统可以把冷空气也灌到地板下,同时也为地下电力线布线提供更充足的空间,现代数据中心的数据电缆通常是经由高架电缆盘铺设的,但仍然有些人建议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应将数据线铺设到地板下,并考虑增加冷却系统。小型数据中心里没有提升的地板可以不用防静电地板。计算机机柜往往被组织到一个热通道中,以便使空气流通效率最好。

防火系统

机房的防火系统包括无源和有源设计,以及防火行动执行计划。通常会安装烟雾探测器,在燃烧产生明火之前能够提前发现火警,在火势增大之前可以截断电源,使用灭火器手动灭火。在数据中心是不能使用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的,因为电子元器件遇水后通常会发生故障,特别是电源未截断的情况下使用水灭火情况会变得更糟。即使安装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清洁气体灭火系统也应早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启动。在数据中心还应该安装防火墙,这样可以将火源控制在局部范围内,即便是发生火灾也可以将损失减到最低。机房建设

机房建设,即指通过对机房的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最优考虑,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同时又高效,便利的环境,帮助企业实现包括成本,便利和安全多方面的目标。

机房建设的基础首先需要一个模块化的、灵活性的、可靠性极高的布线网络,它能连接话音、数据、图像以及各种用于控制和管理的设备与装置。企业就是利用这种布线网络的特点,来满足不断变化的使用者的需要,同时尽可能减少建设单位的花费。

机房是各类信息的中枢,机房工程必须保证网络和计算机等高级设备能长期而可靠地运行的工作环境。电子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部队机房的建设。机房工程不仅集建筑、电气、机电安装、装修装饰、网络构建等多个专业技术于一体,需要丰富的工程实施和管理经验。机房设计与施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房内整个信息系统是否能稳定可靠地运行,是否能保证各类信息通讯畅通无阻。由于机房的环境必须满足计算机等各种微机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

内容

机房装饰:抗静电地板铺设、微孔天花和机房墙板装修、天棚及地面防尘处理、防火门窗等;

供配电系统:供电系统、配电系统、照明、应急照明、UPS电源; 空调新风系统:机房精密空调、新风换气系统; 消防报警系统:消防报警、手提式灭火器; 防盗报警系统:红外报警系统;

防雷接地系统:电源防雷击抗浪涌保护、等电位连接、静电泄放、接地系统; 安防系统:门禁、视频。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总体要求:布局合理、色彩明快、视野宽阔、具备防火、防潮、防尘、隔热、抗静电、抗腐蚀、易清洁、美观耐用等性能特点,并且材质轻盈、结构坚固、不易变形、拆装方便,便于地板下、吊顶内管线的连接、维修、机房装饰。供配电

电源供电采用一类供电,建立不间断供电系统。对外部设备、空调、照明、辅助插座等设备,由机房动力配电柜提供。

机房供、配电系统经机房配电柜向主机电源、外部设备、辅助设备、空调、照明等提供相制、电压、频率及额定容量符合要求的交流电。

机房专用配电柜

计算机机房专用配电柜,主要是指低压配电柜,在机房供配电系统中是重要的组成装置。机房低压配电柜设计的正确合理,配电柜内部件性能的好坏,对整个机房的正常用电起着重要的作用。

配电柜由自动空气开关、隔离开关、接触器、断电器、指示器、按钮、开关、电量仪、采集模块、电源防雷器等元器件和柜体组成。

配电柜具体配置及其技术要求如下:

(1)机房配电柜在编号时,除正常设配电柜号外,还应加配电柜的用途。如:动力配电柜、UPS配电柜。

(2)机房配电柜根据用途设计各路供电准确,可靠。不同性质的供电对象不放在一个柜内控制。配电柜内要留用备用电路,作机房设备扩充时用。以便增容和维护使用。

(3)配电柜面板上可显示电流(大小及三相平衡情况)电压、频率用采集模块将运行状态传给场地集中监控系统。

(4)配电柜内主要电气组件应选用质量稳定,性能可靠的产品。主要有:紧急停电擎 / 各开关辅助触头(报警、故障、分合指示等)/ 主开关操作方式任选 / 通风、散热设备 / 各种测量仪表 /Vigil 漏电保护附件 / 脱扣方式(热磁式、电磁式)。组件之间的连接线(导线、电缆、中线、接地线等)均按国家规定的颜色、标志、编号。技术指针达到设计要求,能满足计算机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工作的要求。

(5)配电柜内配有应急开关。消防报警系统与动力配电柜(XP1)联动,当消防报警信号被确认后,由消防控制系统将动力配电柜(XP1)的电源切断。

(6)配电柜内应根据计算机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的不同要求,设置中线和接地的连接装置。配电柜(箱)中的安全保护接地线(PE)应与等电位接地汇集箱可靠连接,但注意机房内电源中线(N)应当与接地线(PE)绝缘。

(7)配电柜内采用的母线、接线排、及各种电缆、导线、中性线、接地线等,符合国家标准。关按国家规定的颜色标志、编号。所有空气开关连接均用铜排。

(8)配电柜内各种开关、操作按钮,标识清楚,可防止使用中出现误操作。空调系统

室内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生物污染物得不到合理的稀释和置换。CO2 浓度太高,空气品质劣化,困倦、无力、胸闷、精神恍惚、过敏、工作效率下降等。为了使工作人员在较封闭的机房内工作能有舒适感,需要在使用空调的同时不断补充新风,同时可保持机房内正压,提高机房洁净度。健康,节能,简捷,可靠的新风系统也成为人性化设计的重点。

监控系统

通过预防性、主动式的维护,最大限度减小应用系统的非计划停机可能性;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及突发故障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完善的解决方案和事后防范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停机的持续时间,使应用系统达到可用性的最大化。

做到事前有预防,事中有措施,事后有预案,把握主动权,采取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方式积极消除各种隐患着力提高应急预案的能力。

等级

新规范的最大特点是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根据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其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划分为A、B、C三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机房包含的范围太大,有银行、电信业的大的数据中心,也有企业自用的小机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机房的建设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果不分级,规范遇到的最大问题将是可操作性。

根据新规范的定义,A级是最高级别,主要是指涉及国计民生的机房设计。其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或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像国家气象台;国家级信息中心、计算中心;重要的军事指挥部门;大中城市的机场、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急指挥中心;银行总行等属A级机房。

B级定义为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一定的社会秩序混乱和一定的经济损失的机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三级医院;大中城市的气象台、信息中心、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电力调度中心、交通(铁路、公路、水运)指挥调度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体育比赛场馆;省部级以上政府办公楼等属B级机房。

A级或B级范围之外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为C级。

制约因素

电力问题 随着设备的不断增加,数据中心能耗问题日趋严重。由于电网供电质量不稳定,有时会出现电源故障,包括电压浪涌、电压过压、欠压、瞬时电流冲击和故障停电等;事实证明,在计算机故障中,有50%的原因是电源故障造成的。所以一个高品质,电力稳定的数据中心机房环境是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

成本问题

提起数据中心的规划,很多企业的CIO仍旧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他们要不是过度“谨慎”,要不就是很“激进”。前者会造成数据中心扩容困难,一旦业务量上升,IT设施跟进缓慢,由于前期预见性不足,导致数据中心的再建设,即重复性建设,这样会造成具大的浪费,无论是时间还是人力;后者目光很长远,初期投资就“下狠本”,预留出未来几十年的扩容空间和负载能力,但这样做是一种“过度规划”的冒进行为,考虑到经济形式依旧不明朗,如果日后业务萎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依旧不可小觑。

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既保证数据中心的可扩展性,又确保不会造成过度浪费,是企业在数据中心规划过程中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灵活性和兼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可能保证一个系统永远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在设计方案时,必须考虑到各系统的升级扩容的灵活性和兼容性,这就需要采用模块化、开放式、集散式、分布式的控制系统。使得不改变原有设备,在不损失前期投资的情况下,能够方便的升级和扩容,确保系统不过时。

操作和维护的方便性

人力成本的价值在大幅度增加,系统设计如何做到操作和维护更方便,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和维护成本,提高系统总体性能价格比是极其重要的环节。由于机房具有一定复杂性,随着业务的发展,管理任务必定会日益繁重。所以在机房的设计中,必须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机房管理和监控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应具有智能化,可管理的功能,同时采用先进的管理监控系统设备及软件,实现先进的集中管理,从而迅速确定故障,提高运行性能、可靠性,简化机房管理人员的维护工作。

客户都期望:系统稳定和数据安全

以实验室开放促进实验室建设 篇6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建设;促进作用

引 言

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实践基地之一。而实验室开放,就是为实验教学、科技创新、科学研究提供必要条件,是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能够让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实践场所,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实验室开放必要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实验教学在理论教学研究中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及创新精神至关重要,而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与所处的实验环境密不可分。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实验环境的局限性,几个学时课堂实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学生实验素质的高低都和实验教学、实验环境滞后是分不开的。开放实验室可给学生增加更多的实验环境、实验条件和时间,改变以往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实验现状。开放实验室不光是对理论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素材。更重要的是一种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非常有效的徒径之一。

二.开放促进实验室管理建设

实验室的开放不能等同于简单的开门,它应该是一种高效、高能的实验室管理服务的体现,不光是要满足实验教学所需,同时,还应当满足科技创新开放实验、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为了使实验室开放这项工作井然有序,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和兴趣,在实验室中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生疏到熟练,做各类创新开放实验。随着开放实验室的不断深入,实验队伍必须面对更多的实验教学以外的实验内容,不论从管理水平、实验技能、理论水平的深度和广度都需要不断升华,才可能实现开放的真正价值。那么这一切对实验室建设,管理水平、理论水平、综合素质等各方面又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实验室开放,如何开放、怎样开、怎样才能满足各类科技创新实验和科研实验工作,这都给实验室管理工作和实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满足实验教学,另一方面又要满足科技创新实验和各项科研工作以及社会服务,那么我们的工作方式就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实验教学思维模式,满足多样化的实验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需使现有管理更加人性化,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既肯定人的价值,又使管理体现对人的期待与约束,以此促进实验室建设和发展。

1、人本管理,发挥实验室功能

在实验教学活动的诸因素中,人是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因素;而管理是最能发挥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实验室功能的提升还有待于通过加强管理来强化实验室的软件建设,如实验室的安全环境建设、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等。只有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相信人、依靠人,并一切为了师生的学习与研究着想和服务,才能使实验室管理得以真正提升。

2、以人为本,加强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管理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内部的管理,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目标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具体来说,以人为本,提升实验室管理功能,首先,要以人为本进行环境建设,让实验室软硬件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同时;构建实验设备和科学实验教学平台,是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只有很好的实验环境,才能满足今天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科学的崇敬、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其次,还要使实验室规范、宽敞明亮、整洁干净,使实验室对学生产生“如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审美感受。最后,还要营造浓厚的实验氛围,也就是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和实验室特有的文化氛围与环境,使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和从事科技活动,达到提升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和一种催人向上、奋发努力的力量和精神,并产生对科学技术与实验的强烈渴望。

3、以人为本,让实验室的制度有感情

制度本身是冰冷的、无感情的。但是如果运用制度进行的管理的活动,是围绕服务于人的中心进行的。那么,实验室的制度就会有感情。在执行制度同时,也要灵活掌握,必要时,采取实验室工作人员轮流值班的办法,特别是在学生搞毕业设计期间,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在不违反制度原则的情况下尽可能灵活为学生们服务。本着保护学生的研究与实验热情的出发点灵活处理,不能一概而论。

三、开放促进实验人员技能提升

实验室工作是一相繁琐的综合性的工作,实验技术人员承担着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而在实验室开放后又面临科研实验、开放科技创新实验等工作,对于实验人员来说他们现有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是否能为这类实验服务、达到开放的目的。在开放的实验室中,对于如何去培养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也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对于这些实验能否顺利完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逐渐显露出它的不足。实验室的开放将有更多的开放科技创新实验在实验室进行,创新实验日益增多,与课堂实验的内容相比广而深,而用对课堂实验那点实验技能已不能满足所需。开放科技创新实验是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较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不光是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好的实验环境,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动手做实验,更重要的是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验技能能否对学生的创新实验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这对实验室开放目的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开放实验室将变成简单的开门,如果是这样将可能失去开放的真正意义,同时对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要妥善解决实验室指导问题,实验人员就必需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我,通过各种培训使实验技能、理论水平得以提升来满足各类实验所需。

总之,实验室开放,一方面是为实验教学、科技创新、科学研究提供必要条件,也是为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提供实践场地,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开放对实验室管理建设、实验技能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着用。

参考文献

[1]王玉兰,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及教学探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7月,第19卷,第13期

[2]王瑞,实验室开放的实践与探索,天津农学院学报,2007年11月,第14卷增刊

[3]陈宁宁,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年7月,第23卷,第7期

实验中心建设 篇7

一、传统机械设计实验教学的现状

就目前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来看, 其作用仅仅是让学生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验证理论知识的一种手段。例如为了验证带的弹性滑动及带传动的效率变化情况, 传统机械设计实验中开设了带传动实验。传统的实验课程的设置、实施、管理都由老师管理, 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来完成教师规定的学习内容, 没有一点自主学习的空间, 这样就完全扼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课程的设置突出强调了实验课程服务于理论教学, 完全偏离了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宗旨。

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验在设置上完全没有考虑到实验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实验课之间往往都是孤立的, 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体系。学生在实验课上只能是被动地去操作测试仪器和记录数据, 所以整个实验课下来, 学生还是没有对机械设计仪器的应用产生一个系统的认识。除此之外, 在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验体系中, 每个实验所涉及的知识面都很窄, 并且实验手段也比较简单陈旧, 缺少综合性和创新设计性的实验, 而这些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现代技术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二、机械设计实验中心建设目标

纵观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 不论是从体系结构, 还是从内容、方法和手段上看都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所以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机械设计人才的要求, 必须对传统机械设计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在保证完成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 我们对机械设计中的所有实验进行了分类和整合并建立了机械设计实验中心, 并明确规定了以下几条建设目标:

(一) 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与实践动手能力

虽然现在的机械设计理论课程中会应用一些实物模型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但是对于机械设计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 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学生进行工程实验的基本技能都不是很扎实, 而且普遍缺乏工程实践和实际的动手能力, 所以在机械设计实验这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中, 为了给每一个学生都打好基础, 必须针对这个问题, 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技能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 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在现代社会, 创新能力已逐步成为衡量一个人才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 已经逐渐演变为机械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根本目标。因此不仅要在理论教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更要在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的实际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目标。

(三)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实验作为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再只是为了验证某个公式或结论, 而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实验来验证某种设计模型的可行性。除此之外, 一些新设计出的产品也需要通过实验来测试其各方面性能。可以看出, 机械设计实验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教学, 随着实验方法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现代的机械设计人员应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 做到应用现代技术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机械设计实验中心项目探索与实践

本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目标, 我们对所有机械设计实验进行了分类, 并进行了相应调整, 确定了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一) 保留传统实验项目

传统的实验课程既然可以应用到今天, 说明其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此, 我们通过对所有实验进行了分类和整理, 保留了部分验证性的实验内容, 并对其侧重点进行了调整, 将其侧重点由原来的验证理论知识为主转变为展示测试方法的手段, 改造成为交叉性的综合实验项目, 使学生不仅验证了课程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而且又了解了不同机械量测试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可谓一举两得。

(二) 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

当前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都急需提高, 因此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必须作为实验中心建设的重点, 加大投入力度进行积极建设。增加的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主要有: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组合实验、多轴系传动设计搭接与性能实验等。通过这些实验项目的开设, 可以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 从整体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实验室在进行教学的同时, 可以在空闲时间对学生开放, 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通过自主学习,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实验学习和科学探索活动, 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也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

四、机械设计实验中心运行模式思考

(一) 推进实验室的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能够方便学生自主安排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同时又能够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价值。实验中心会预先设计并提供实验项目菜单给学生选择, 学生只要去实验室管理处登记就可以选择要做的实验项目。在实验过程中, 从实验方案设计到结果分析, 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点燃了教师进行科研的热情, 因此实验中心在服务于教学的同时也作为了科研基地, 达到以科研促进教学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 理论课老师参与实验中心建设及其教学

理论课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理论课任课教师参与实验中心建设与教学, 不仅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而且也可以提高理论课任课教师的实践经验, 同时也可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 而且也可以避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脱节等问题。

(三) 加大实验成绩在课程总分中的比重

实验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和掌握实验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因此必须重视实验教学, 加大实验成绩在课程总分中的分量。

(四) 实验中心网络建设

为使机械设计实验中心在实践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必须进行网络资源建设, 并逐步完善和更新。网络资源包括:实验中心简介;实践、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项目;仪器设备简介;学生创新设计;学生创新设计作品等。

五、小结

按照当前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 机械设计实验中心建设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 综合了传统的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各个层次实验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设置实验项目和教学安排, 将对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体系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反思, 系统地阐述了机械设计实验中心建设的目标, 并且对该实验中心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提出了该实验中心教学改革的运行模式。

关键词: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路,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谢晓梅等.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思路与运行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 :103-105.

[2]丁鸣.关于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2002, 2 (3) :67-7O.

[3]刘小梅等.机械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4) :71-73.

[4]孙小权, 邹丽英.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4) :107-109.

实验中心建设 篇8

加强实验室建设, 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 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建设需要, 是高校一直追寻和探索的奋斗目标。

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是整个教学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具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比较稳定的实验技术师资队伍, 是实现我国高等素质教育提高专业教育和科研水平的一件大事,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验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和科研质量, 因为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将直接走向社会, 参加生产实践。因此, 在大学阶段能否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具有科学态度、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素质。

2 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做好规划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都要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切实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重视起来, 应该树立“没有一流的实验室, 就没有一流的大学, 就不会培养出一流的人才”的观念。逐步理顺实验室队伍的管理体制, 完善其管理机构。首先, 学校应成立校院两级实验室建设专家委员会, 对实验室资源调配、人才引进、岗位聘任等重大问题起到决策作用。其次, 学校人力资源部门应制定和修改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近期和中长期规划,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规划的实施。

3 科学设置岗位, 实行岗位分级, 设立关键岗位

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与一般教师, 他们既是实验室的管理者, 实验教学任务的执行者, 实验技术创新的实践者, 也是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者。工作头绪多, 技术含量较高, 所获得的成果形式多样。因此, 人力资源部门应针对其工作差异性, 按教学实验任务、常规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等项目,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全面核定其工作量, 做到科学定岗定编。在此基础上, 分级设立不同的岗位, 如:设立实验室关键岗位。即在部分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型公共测试平台等岗位上设置关键岗, 与学校最高的岗位津贴相同。首席实验岗位的设置有利于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才, 稳定实验室骨干队伍, 尤其是可以鼓励部分水平高、素质优、动手能力强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去实验室工作带动实验室整体上层次、上水平。

4 加强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培训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是确保实验室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首要因素。高校实验室队伍是教学、科研和对外社会服务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 他们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保障工作。这就要求实验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内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发展趋势。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加大培训力度, 抓好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培训, 让他们尽快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内先进的实验技术和实验室管理经验, 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以适应教育与科技发展的需要。实验教学师资业务水平主要表现在:a.实验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验教学水平, 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能力;b.在实践性教学改革中所表现的创新精神, 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c.对实验室工作在教学中的地位有深刻认识和理解, 以及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d.参与工程实践工作的经验积累, 为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培训可采取短期和长期进行, 或以业务交流的形式分批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骨干实验教师或技术人员到相关领域内有突出成就的院校或科研院所就该领域前沿的先进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样, 才能不断提高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才能更好的为教学、科研和社会生产服务。

5 鼓励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和创新活动

实验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是当今实验教学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对此, 可采取由院系、教研室组织实验及主讲教师针对这方面的问题, 定期举办讲座和开展观摩研讨活动, 激发和开拓教师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实验课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实验、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所以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系统而又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 并及时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实验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发展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培养成严谨、求实、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 学校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 自己动手设计实验仪器设备和改进创新实验方法。对简单的仪器设备、教学模具能够做到自制、自改, 对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和更新研究项目, 学校要组织专业同行人员联合攻关。真正作到把引进和创新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有突出贡献者要给予表彰奖励。

6 制定有利于引导实验课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工作中, 实行“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合理流动”的管理机制。吸收一部分优秀教师组建成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基本合理的实验教学骨干队伍。淡化实验课教师和理论课教师的界限, 提高实验课教师待遇和地位, 在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理论课教师一视同仁, 以促进教师向一专多能发展, 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7 结论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管理层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当前高校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缺陷, 建立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用人模式和长效激励机制, 把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理论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同样重要地位,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努力提高实验教学和科研水平, 为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具有科学态度、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针对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问题展开论述。

领导在经管实验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篇9

一、领导的简述与作用

领导是伴随着管理的发展而产生的, 领导科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体系。管理的四大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领导职能是管理的四大职能之一。领导既可以指领导者及其活动, 又指领导者运用权力或权威对组织成员进行引导或施加影响, 以使组织成员自觉的与领导者一起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领导的作用主要包括指挥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与榜样作用, 经管实验中心的管理与建设与领导的作用密不可分。

二、经管实验中心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 经管实验中心建设已取得长足进步

经管实验中心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 基本能够满足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全国各经管类实验中心根据其涵盖的专业不同, 均建设了几十个或近百个模拟实验环境, 固定资产达几十万或数百万元。这些不同的模拟实验环境均对应不同的专业课程, 基本满足了专业教学的需要。

(二) 各专业负责各自实验环境建设, 缺乏整体目标和特点

多数经管类实验中心由于其多学科、跨专业的特点, 多数采取各专业负责各自实验环境的建设的指导思路, 这种指导思想缺乏系统的思维方式, 缺乏根据经管类相关联的各专业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系统地设计和建设实验、实训环境的思想;缺乏整体的目标和特点。实验环境建设仍处于满足教学基本需要, 缺乏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如何体现未来经管类专业的发展方向, 如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综合的实验、实训环境的考虑, 不利于经管类实验中心的长远发展, 缺乏主要领导在实验环境建设中的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

(三) 模拟实验环境重复建设严重, 使用率偏低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 实验教学环境的升级改造、甚至于重新采购都是必要的, 但是, 模拟实验环境重复建设、使用率偏低也是大量存在的。模拟实验环境重复建设的原因有:教学专项的重复申报;不同专业的重复申报;不同人员的重复申报;认识不同导致的重复申报;其他原因导致的重复申报等。由于双师型人才的匮乏和跨专业的特点, 经管类实验环境建设原本就有使用率偏低的问题, 再加上近些年经管类模拟软件发展较快, 模拟实验环境建设各自负责、缺乏统筹导致重复建设增多, 加重了模拟实验环境使用率偏低的程度。

(四) 管理体系不健全, 领导者挑战加剧

随着时代的进步, 经管实验中心不断发展, 然而经管实验中心管理体制却没有明显改变。大部分经管类实验室依然沿袭着上世纪90年代的管理体制, 实验室只充当了一个理论课程附属补充品的角色, 优良的资源未能充分实现统筹规划和资源共享, 领导者的作用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 如何充分发挥领导在实验室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成为摆在各大高校面前的严峻课题, 管理体制的创新成了当务之急。

虽然在几十年的发展中, 经管实验中心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综合以上, 不难发现领导力能否有效发挥在经管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三、领导在经济管理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通过对2006年--2008年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29所实验室的申报材料的统计调研, 我们发现这些示范实验中心的领导在其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均发挥了巨大的高屋建瓴的作用, 从而建设出了各具鲜明特点的不同的示范中心。

趋向于一个独立部门, 实行实验中心主任负责制, 统筹负责实验教学、科研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等特点日益成为实验中心管理与建设的趋势。通过统计, 经管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超过92%为主任责任制, 且超过90%为专职。这就大大加强了实验室领导的权力, 有利于在实验中心建设过程中发挥其指挥与协调作用。

领导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其权力上, 而且还体现在其影响力上。经济管理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领导大多数有一定的地位, 有的是学校校长、教务处处长、学院院长, 有的是前校长或者前院长等, 超过80%的领导在政府部门有任职或在社会中有一定影响与成就。这种“双重权力”就加强了实验室管理者的话语权, 这些管理者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对于实验室特色的形成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经管实验中心建设的探索

通过对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现状的探索及对经济管理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研究, 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 发挥领导作用

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庞大系统工程。因此, 在组织建设时, 要制定完善的体制, 充分发挥高层领导的协调作用,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 资源共享。首先, 要建立经管实验中心建设的决策机构和决策流程, 严格决策程序, 突出领导的统领作用, 逐步实现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其次, 进行合理的规划, 各专业按需求申请, 然后采取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 先易后难, 按协同的原则来建设经济管理实验室。最后, 加强监督和评估, 可根据实验室经费投入情况、工作人员数量、学生使用情况、成果推广情况、参与共建共享程度等具体的方面作为评估指标。不断完善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管理体制, 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二) 打破传统观念束缚

思想观念对于人的行动会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的建设来说, 领导的积极观念会促进实验中心的建设。实验教学方式是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是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方式, 突破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空间的局限, 缩短了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的周期。因此, 要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 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 应从实验室建设开始。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因此实验室领导应该加强对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的重视, 要注重经管类各专业相互联系的特点, 注重特色建设, 减少重复建设。提高模拟实验环境的共享性和跨专业的特点。

(三)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教学、科研任务过重的压力, 经管类的教师普遍对经管实验重视不够, 精力主要放在了教学和论文写作上, 这是可以理解的。另外, 专业教师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 理论功底深厚, 但实践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些都会对实验项目的开展产生不利因素。在此提醒老师, 尤其是年轻的教师, 特别是具有双师潜质的年轻老师, 实验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科研领域, 特别是结合专业的实验教学研究和创新很可能是通向成功的一条捷径。总之,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于经管实验中心建设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五、结束语

经管类实践教学是一个新兴起的教学领域, 近几年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 但仍然存在不足, 尤其是经管实验中心建设中领导的观念和主导租用问题、实验室管理体制与师资质量问题。从二十多所经济管理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经验来看, 转变实验中心领导观念, 完善管理体制改革等措施, 将会促进经管实验中心建设的极大发展。

摘要:随着管理学的发展, 领导在团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从领导的作用和经管实验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 从而找到领导在经管实验中心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并就此探讨实验中心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经管实验中心,领导作用,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梁炜.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现状与未来浅析.中国科技信息, 2011 (22)

[2]陶茂芹.文科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28)

[3]王伏玲.文科实验室建设的几个问题.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 (1)

实验中心建设 篇10

关键词:实验中心,电子信息,教学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 设立电子信息学科类的本科教育的高校越来越多, 特别是在海西经济建设中, 承接台湾相关电子信息产业向大陆转移, 厦门大学更需要创建一个国家级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 使其成为培养中国的电子信息创新人才的基地电子信息是全球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基础, 社会对电子信息学科的学生需求量最大, 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各行各业。

一、发展思路

本实验中心应着眼于国家电子信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海西经济建设对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 以电子信息学科为特色的具有广泛辐射和示范作用的、办学水平与国际知名大学接轨的、以产业化高标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成为向国家特别是海西建设输送电子信息学科高级素质人才的基地和电子信息科学素质教育的平台。

二、发展规划

1. 建设目标

使中心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化、国内高水平及科技产业化高度的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科研开发、师资培训于一体的实验基地, 成为华东地区一流水平, 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国家级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充分发挥中心在海西经济建设中高校作用, 为我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学科的实验教学提供示范经验, 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学科实验室建设和发展。

2. 建设内容

为培养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研究开发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实验教学中心今后建设内容有:1中心的16个实验室, 1个高性能计算中心, 1个大型实训基地, 按三个档次来建设:增加可进行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教学的设备, 利用高速计算设备提高学生核心算法的映射能力;继续坚持实验教学改革, 在已构建的具有电子信息学科特色的“多层次、多学科、重科研”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基础实验设备的质量, 加大电子信息学科基础课程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力度,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完善高层次生产性系列设备与平台的队伍建设和相关课程建设, 使学生掌握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脉动。通过“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创新实践的培养;倡导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更加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培养方式, 以此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促成一批有份量的科研成果。2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将人员培训和引进高素质人才作为中心近三年发展规划的首要任务。3中心还将建设一批高层次的研究创新型实验室, 开设出以高新技术为背景的实验, 同时为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必需的办学条件。4中心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完善智能化、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 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 以提供更加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5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大学同行的合作与交流, 使中心更好地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加强与国内外优秀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联系, 扩大与国际国内著名大公司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

3. 建设特色

中心围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特色:1“新范式, 促创新”:依托文理交叉优势。用科技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思想、精神、能力的形成, 建立符合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新体系, 以实现“保证大面积成才, 强化优秀生培养, 促进拔尖生脱颖而出”的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 已形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使学生在各类全国性和世界性竞赛中累创佳绩。2“高标准, 铸能力”:按照现代工业4.0产业标准锻造学生电子信息产业实践能力。按产业界高标准组建大型电子信息实训基地, 分析及测试等驾驭能力, 按教育部发布的学生就业情况统计, 近五年来厦门大学一直处于学生就业第一方阵, 而本院学生又处于厦门大学就业第一方阵, 广受业界欢迎。3“建学科, 推改革”:坚持以学科建设推进教学改革, 学科建设是大学办学的龙头。它是教学改革的助推器, 反过来成功的教学改革将加快学科建设的步伐, 使学校办学实力显著提升。

三、结语

自2003年以来, 为进一步适应国家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要求, 配合学校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改革举措, 在学院全方位大力发展及“人尽其才, 人适其岗”要求的背景下, 实验示范中心围绕“实验教学”、“实践创新”、“科研及科研辅助”、“实验平台设备管理”、“对外辐射与服务”五大工作职能进行人事、教学创新、资源管理体系改革;着手构建适合新发展要求的良性循环体系, 不断提升工程技术队伍的地位、能力和作用, 多方位、多层次改革学生科技创新实验教学培养体系,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徐志培, 何凡.高仿真综合实验平台在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 2012, (01) .

[2]杨建.使用虚拟化技术构建经管类网络实验学习平台——基于四川师范大学经管类实验室建设的探索[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1, (09) .

[3]王红梅, 李宏伟.经管类实验室建设问题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07) .

[4]刘勇, 李璞, 王璞, 向启荣.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建设研究——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02) .

实验中心建设 篇11

关键词:实验教学;培训系统;考试系统

一、在线培训考试系统的重要现实意义

1、在线培训考试突破了时空限制。在线考试系统突破了传统培训考试模式的时间、空间限制,有利于组织大规模异地实时考试,可以满足任何授权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在任意时间和可用地点参加考试,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灵活性。

2、在线培训考试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线培训考试系统减轻了考试主管部门人员尤其是教师在培训授课、命题、组卷、阅卷、统计分析等方面繁重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在线培训考试节省财政开支。在线培训考试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节省了纸张、印刷等费用。

4、在线培训考试更能体现了考核的客观公正性。在线培训考试采用试题库方式提供试卷来源,考前无任何成套试卷,考试时各考生试卷不完全相同,避免了互相参看导致的不公平成绩。自动阅卷等功能增加了考核的透明度,降低了错误出现的概率和教师主观因素的干扰,更能体现考核的客观公正性。

5、在线培训考试为考生营造了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在线培训考試系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除教师制定的试卷外,考生还可以进行自测练习,根据个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自测试卷,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6、在线培训考试考核形式多种多样。在线培训考试中添加了传统纸质试卷中极少、甚至无法应用的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能将文字难以描述的东西以多媒体的形式直观的表现出来,有利于考核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减弱考生对考试的抵触情绪。

二、项目具体实施方案

1、用户管理。

(1)权限管理。设置用户登录系统后,可以操作的功能菜单。分为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等角色,不同的角色的功能菜单有所不同。

(2)用户管理。使用系统管理员帐号登录后,可以实现增加、修改、查询、删除的功能。作为系统管理员,可以操作所有系统功能(除学生学习和答卷)。

(3)专业管理。对专业信息的增加、修改、查询、删除的功能。

(4)学生管理。对学生信息的增加、修改、查询、删除的功能。学生信息包括:姓名、入学年份、学院、专业、班级、性别、生日、学号、登录密码、联系电话。

(5)课程分类。实现自定义课程分类,增加、修改、查询、删除的功能。

2、培训系统。

(1)上传课程。对课程信息的增加、修改、查询、删除的功能。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分类(选择课程分类)、专业、课程内容(视频、文字、图片、pdf)、课程描述、必修/选修、课程学习时间。

(2)课程选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选择必修课程进行学习,其他课程可以选修。

(3)在线学习。学生选择课程后,在线学习课程。系统记录学生学习时间。学生学习过程中定时弹出窗口,有学员点击确定继续学习,已防止学习过程中离开。

(4)消息发布。管理员手动发布系统消息,通知到所有学生/指定学生。

(5)消息通知。学生在线接收消息,并点击阅读。

(6)消息模板。可以预设几种消息通知的样式,消息发布时选择。

3、考试系统。

(1)学习情况查看。管理员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

查询过滤条件:学号、姓名、学院、专业、课程。

显示信息:课程、课程学习时间、学生、学生学习时间。

考试发布:管理员可以发布考试,选择试卷、选择学生。发布后,系统自定发送通知给学生。

(2)试卷管理。对试卷信息的增加、修改、查询、删除的功能。支持手工组卷和随机组卷,按题型、知识点、难度定义出题数量,由系统自动生成试卷,。支持打乱题目顺序和候选项顺序等防舞弊技术等。管理员可以发布考试,选择试卷、选择学生。发布后,系统自动发送通知给学生。

(3)题库管理。题库包含三个部分:分类、题目、答案。

分类:题库分类(分类可以是专业/课程,自定义设置)

题型:题型可自定义,支持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各种题型;

答案:对应题目的答案,一个题目可以有多个答案选择。

(4)学生考试。学员参加考试、生成试卷和提交答卷等全过程管理;支持中途保存答卷到服务器、出错后恢复答卷等安全措施,防止考试失败。支持禁止考生移出考试页面、到时自动提交等防舞弊技术。

学生登录系统后,接收考试通知,点击进入答题。也可以点击学生考试菜单,查看考试信息,进行答题。考卷提交后,显示考试结果。

考试时间内学生可以随时提交考卷,考试时间到达后停止答题。

考试结果内容:学号、姓名、所在学院、联系电话、考试时间、考试时长、试卷答题内容、考试结果等等。

考试结果可打印。

(5)考试结果。查看以往考试的结果记录。支持成绩导出。

三、结语

一个完备的在线培训考试系统可以使用户在学习过后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使得学习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在线考试系统中题目的生成、试卷的提交、成绩的批阅等都可以在网络上自动完成。只要形成一套成熟的题库就可以实现考试的自动化。这样一来,教师所要做的只是精心设计题目、维护题库,而不是组织考试,从而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这表明其经济性是相当可观的。

护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思考 篇12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中心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整个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护理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1]。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应与临床保持“零距离”, 应探索利用高端仿真模拟人及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 构建成网络虚拟仿真模拟医院[2,3], 除满足本校师生的学习、科研外, 还可开展与社会其他机构共享的业务, 为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1 发展目标

1.1 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和胜任护理实践工作, 实验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立健全护理实验教学中心, 开展护理模拟实验教学是当前国际国内护理专业教育改革形势所趋, 为不同专业、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化实验教学更是势在必行。通过模拟临床环境, 借助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功能控制高仿真模拟人, 创设出无数“患者”, 让学生反复进行无创性训练, 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操作能力, 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连接护理学理论和临床的桥梁和纽带。

1.2 培训考核的重要场地

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 以贴近临床, 延伸社区, 服务社会的理念, 充分扩大实验教学平台功能。开设各种培训班, 不仅是基于护理专业技能、能力的培训, 而且应进行跨专业团队的培训。如麻醉医师、健康管理师、育婴师、护理员、月嫂等, 在开展培训的同时完成对护生、临床护士、护理员、育婴师、住院医师等各级、各类执业人员的考核。并运用中心完善的设施和科学的设计原理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 从而对考生进行客观的、综合的考核评价。培训考核方式采用技能实践与考核一体化模式, 现场培训与网络授课相结合, 利用高防真模拟人及计算机现场仿真演示、训练及考核。中心还可以建设成为基层临床专科医生、专科护士的培训基地和考核基地, 为国家执业医师、护士资格考试提供支持保障。

1.3 开展科研的重要场所

护理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实践, 避免实践的盲目性, 并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 保证护理工作科学、正确、有效地完成, 而中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人力、网络资源是开展护理科研的坚实基础。为更好地提高师生的科研水平, 应注重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高护理实验中心的创新功能。中心提供全天开放, 师生可以根据需要与中心主管人员联系, 进入中心进行科学研究[4]。中心的高科技产品及软件, 可以促进护理相关科研课题的设计与完成, 优化教学内容, 并与相关教材进行整合与交叉渗透, 努力开发各种特色课程。

2 建设任务

2.1 构建实验教学中心框架

扩大中心占地面积, 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 以仿真模拟医院为主题构建实验教学中心框架。整个实验教学中心由基础技能训练中心、临床技能训练中心、人文护理技能中心、社区技能训练中心、多站式考核中心及信息管理平台6大教学模块组成。结构分布 (见图1) 。这些模拟病区及下属实验室都附设有高仿真的模拟实验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是进行护理模拟教学的物质基础, 也是体现中心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 在购买设备时, 应注重设备的高仿真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可发展性,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宗旨进行调整和设计, 尽量购买仿真度高, 具有互动功能的智能化全真综合模型, 学生可以在逼真的模型上反复练习, 提高练习的质量和效率。中心模拟病房及一流的教学设备将缩短中心与临床的距离, 为学生提供逼真的临床环境, 为中心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2 完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护理实验教学中心将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教学平台, 其课程体系的建设将根据人才培养标准及课程教学要求来规划, 形成独立的、完整的, 适应学科发展的课程体系。课程目标是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 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 将实验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使学生成为可以将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各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 服务于社会的高级护理人才。整合教材内容, 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现模拟教学与《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社区护理学》及临床护理中的各门课程的整合[5]。实验项目要求各临床专科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应进行梳理、整合, 并兼顾各学科特点, 设计出多学科交融的实验项目。通过亲临实验中心感知和借助计算机软件模拟学习, 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而且可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2.3 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护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将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以模拟教学法为主, 结合情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及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形成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方法[6]。模拟教学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一系列的病例模拟, 让学生身临其境, 将模拟与真实的临床环境结合, 提升真实感和安全感[7]。不仅可以通过直观教学与反复演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使所有知识融汇贯通, 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大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中心各级人员的素质要求。任课实验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形成由实验中心主任、实验教学骨干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的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业务过硬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实验教学骨干教师由专任教师、临床兼职教师、临床护理专家组成。中心定期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实验观摩课及业务讲座, 教师之间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中心还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访学, 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多参加科研活动, 进一步拓展和丰富自身知识, 提升自身素质, 才可以胜任课程建设与教学教改工作, 并有助于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2.5 建立实验教学网络平台

实验教学网络平台是基于网络的护理模拟实验平台[8], 一方面借助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功能控制高仿真模拟人, 不仅可以模拟真实的患者病症和生理病理变化, 创设出无数不同的“患者”, 并进行临床综合操作的演练;另一方面, 此平台对课堂、现场、实训基地等各种课件、素材的采集、录制、储存、编辑、转换处理、录播、转播, 实现教学、考核、管理的智能化[9,10,11]。抽取部分学生在模拟病房通过模拟系统进行操作演练, 同时其它学生在示教室通过网络系统可以直接观看模拟病房的一切操作, 操作结束后师生再一起回顾操作, 进行归纳、总结, 不断提升操作技能。并可将所有操作视频进行存储, 作为今后教学及学生练习的宝贵资源, 以达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肖国华, 王丽, 沈学清.护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华护理教育, 2010, 7 (3) :113-115.

[2]郭宏, 刘蕾.仿真模拟护理实训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 (14) :1263-1265.

[3]吴玲玲, 王丽华.护理技能实验室仿真实训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研究, 2010, 24 (4) :1115-1117.

[4]田朝霞.开放式实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在护理实验室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 2012, 9 (1) :13-14.

[5]余庆皋, 刘捷频, 吴梅青, 等.高护专业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0) :126-127.

[6]杨连招, 叶凤, 杨祺, 等.护理实践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 2013, 20 (7) :15-16.

[7]Campbell M, Themessluber M, Mole L, et al.Using simulation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interprofessional work in the community[J].J Nurs Educ, 2007, 46 (7) :340.

[8]刘永平, 王清河.基于语义网和本体构建适应性学习资源信息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10) :59-62.

[9]苏彦君, 朱仲颖.ASP.NET开发环境下Web系统安全解决方案的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3) :87-91.

[10]王清河, 谢利德, 杜少杰, 等.临床教师的科研及教学档案管理系统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8) :269-271.

上一篇:物理兴趣下一篇:科技档案编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