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素2α(共7篇)
前列腺素2α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 (DLEAD) 患者血糖波动与踝肱指数 (ABI) 及8-异前列腺素F2α (8-iso-PGF2α) 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 依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 (DM组) , 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 (DLEAD组) , 另选取健康者20例做为对照组 (NC组) 。分别检测其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8-iso-PGF2α、ABI等指标。应用动态血糖监测仪对各组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 采用全天血糖标准差 (SDBG) 、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 、全天有效血糖波动次数 (FGE) 、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 (MODD) 4个指标评价血糖波动, 比较三组间ABI、8-isoPGF2α及各血糖波动参数, 并分析血糖波动参数及临床生化指标与ABI、8-iso-PGF2α的相关性。结果 1DLEAD组患者的病程、MAGE、MODD、SDBG、FGE、8-iso-PGF2α较DM组均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DLEAD组ABI明显低于DM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MAGE、FGE、MODD与ABI呈负相关 (r=-0.802、-0.147、-0.553, P<0.05) ;MAGE、MODD与8-iso-PGF2α呈正相关 (r=0.825、0.504, P<0.05)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MAGE、FGE、MODD与ABI独立相关 (Y=1.26-0.046MAGE-0.017 FGE-0.042 MODD) 。结论 血糖波动与DLEAD密切相关, 可能是通过诱发氧化应激水平引起及加重DLEAD。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血糖波动,8-异前列腺素F2α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是反映糖尿病 (DM) 患者血糖长期控制情况的金标准。国外研究报道[1], 即使Hb A1c控制达标, DM大血管病变风险也未明显降低。在相同Hb A1c的DM患者中, 血糖波动明显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2]。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CGMS) 随着近年来不断被完善, 可以提供更具说服力和充分的血糖监测数据[3]。氧化应激在T2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被愈来愈多的证据所支持[4], 尤其不稳定性的高血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可能会加重2型糖尿病 (T2DM) 大血管病变的进展。8-iso-PGF2α被认为是评价体内氧化应激的金指标[5]。踝肱指数 (ABI) 是2010版DM防治指南中提出的目前诊断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 (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 DLEAD) 的标准;且ABI是目前评价外周血管病变程度的量化指标, 已广泛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探讨DLEAD患者血糖波动与8-异前列腺素F2α (8-iso-PGF2α) 及ABI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军区总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内分泌科2013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 (55%) , 女27例 (45%) ;平均年龄 (62.8±9.68) 岁。纳入标准:T2DM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DLEAD判断标准:彩色超声证实下肢动脉内膜增厚>1 mm, 或有斑块, 或狭窄>30%;近3个月内未改变降糖方案。排除标准: (1) DM急性并发症; (2) 重度肝肾功能不全; (3) 妊娠期妇女; (4) 各种急慢性感染; (5)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6) 自身免疫性系统疾病; (7) 肿瘤。将60例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 (DLEAD组30例) , 单纯2型糖尿病组 (DM组30例) 。另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 相匹配的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 (NC组) , 其中男12例, 女8例, 平均年龄 (61.5±10.08) 岁。均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排除DM, 且无DM及其他家族性遗传病史。所有研究对象3个月内未使用抗氧化药物。本研究经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观察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生化指标为全自动生化检测仪Beckman-CX4检测, Hb A1c为美国Bio-Rad公司的Dia STAT Hb A1c分析仪检测。ELISA法测定8-isoPGF2α (上海研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I测量采用The Dopplex Assist Range仪器检查。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应用日本ALOKA10型多普勒超声仪。对所有受试者均采用CGMS连续进行72 h血糖监测, 采用CGMS Soft-ware 3.0软件对CGMS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 、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 (MODD) 、全天血糖标准差 (SDBG) 、全天有效血糖波动次数 (FGE) 。MAGE是目前评估日内血糖波动的金标准[6]。CGMS监测期间所有受试者保持治疗方案不变, 进餐定时、定量, 运动方案不变。由于动态血糖参数需要计算每天从0~24 h的288个完整数据, 探头的置入和移除可能会造成偏倚, 为避免上述情况, 血糖监测结束后选取中间0~24 h的数据用于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三组间年龄、性别、BMI、SBP、DBP、LDL-C、T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DLEAD组及DM组间HDL-C、TC、Hb 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DLEAD组及DM组Hb A1c及TC均高于NC组, HDL-C均低于N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DLEAD组病程长于DM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DLEAD: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DM:单纯2型糖尿病;NC:健康对照;BMI:体质指数;Hb A1c:糖化血红蛋白;SBP:收缩压;DBP:舒张压;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NC组比较, aP<0.05;与DM组比较, bP<0.05;“-”表示无数据;1 mm Hg=0.133 k Pa
注:DLEAD: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DM:糖尿病;NC:健康对照;ABI:踝肱指数;8-iso-PGF2α:8-异前列腺素F2α;MAGE: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SDBG:全天血糖标准差;FGE:全天有效血糖波动次数;MODD: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与NC组比较, aP<0.05;与DM组比较, bP<0.05
2.2 三组血糖波动参数、ABI及8-iso-PGF2α的比较
三组的MAGE、SDBG、FGE、MODD、ABI、8-isoPGF2α水平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DLEAD组MAGE、MODD、SDBG、FGE、8-iso-PGF2α明显高于DM组, DM组明显高于NC组;DLEAD组ABI明显低于DM组, DM组明显低于NC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相关性分析
MAGE、FGE、MODD与ABI呈负相关 (r=-0.802、-0.147、-0.553, P<0.05) ;MAGE、MODD与8-iso-PGF2α呈正相关 (r=0.825、0.504, P<0.05)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MAGE、FGE、MODD与ABI独立相关 (Y=1.26-0.046MAGE-0.017FGE-0.042MODD) 。
3 讨论
DLEAD基本病理变化为动脉粥样硬化 (AS) , 是DM的常见慢性大血管并发症, 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 严重威胁着DM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既往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持续高血糖对于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 研究显示血糖水平不稳定可能超过血糖绝对水平对DM慢性并发症危险性的作用[7]。对于DM患者而言, 血糖波动较持续性高血糖的危害更大, 这一点已被国际糖尿病联盟证实[8]。
氧化应激在T2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被愈来愈多的证据所支持[6,9], 尤其不稳定性的高血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可能会加重T2DM大血管病变的进展。血糖波动 (包括餐后、整体) 可产生更多的氧化应激反应, 从而导致DM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10,11]。Ceriello等[12]临床实验发现血糖波动组氧化应激指标 (24 h尿前列腺素及血浆硝基酪氨酸-3) 明显增多于恒定高血糖组。
8-iso-PGF2α是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磷脂中的花生四烯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后的产物, 特异性强, 是反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理想指标[13]。由于8-isoPGF2α在体内生成, 能灵敏地反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 广泛存在于体液和各种组织中, 且结构稳定, 合成和释放持续稳定, 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14]。Mueller等[15]研究表明, 8-iso-PGF2α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并且是独立的预测因子之一。CGMS可供获取MAGE、MODD、SDBG、FGE等多项指标用来评价血糖波动, 国外研发的系统软件可准确、快速地算出上述指标[16]。
本研究选取年龄、性别、BMI相匹配的NC组作为对照, 结果显示DM组MAGE、MODD、SDBG、FGE及8-iso-PGF2α水平明显高于NC组, 显示DM患者较非DM者已存在较高的血糖波动及氧化应激水平。本研究中除了DLEAD组病程长于DM组外, 两组其余一般资料基线一致, 排除了血压、血脂差异等干扰因素。本研究在控制了严重影响氧化应激程度的Hb A1c、血脂等临床指标后, 发现DLEAD组MAGE、MODD、SDBG、FGE及8-iso-PGF2α水平较DM组明显升高, 表明DLEAD组血糖波动更剧烈, 氧化应激水平更严重。相关性分析显示, MAGE、MODD与8-isoPGF2α呈正相关, 提示血糖波动幅度、频次等可能会诱发及加重机体氧化应激水平;MAGE、FGE、MODD与ABI呈负相关,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AGE、FGE、MODD与ABI独立相关, 提示血糖波动与DLEAD有一定关系, 其机制可能是诱发了氧化应激、血管内皮损伤, 表明血糖波动可能诱发并加重T2DM患者氧化应激状态, 进一步致使T2DM大血管病变进展, 本研究结果与国外研究[17]结果一致。目前认为慢性血糖波动导致DM血管病变的机制还有以下几种可能: (1) 炎性反应; (2) 胰岛素抵抗; (3) 血管内皮损伤; (4)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 (5) 凝血机制活化等。
综上所述, 血糖持续异常波动与DLEAD有具有相关性, 可能是通过诱发并加重了体内氧化应激所致。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临床上常规降糖 (Hb A1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 的同时, 亦应关注减少血糖波动, 从而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 延缓为DLEAD的进展。
前列腺素2α 篇2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前列地尔,α-硫辛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患者发生足部溃疡、感染或坏疽的主要危险因素[1]。本研究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与α-硫辛酸注射液联合治疗DPN,比较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TCSS评分、MNSI评分、DNS评分、压力觉、振动觉、温度觉等指标的变化,以更好地评估此两种药物联合治疗DPN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04月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7±5.3)岁,糖尿病病程(11.2±6.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具备DPN的诊断标准:(1)具有糖尿病所致的肢体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感觉异常、疼痛、肌无力等症状,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等症状。(2)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TCSS)评分>5分。(3)排除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疾病、骨质增生、药物性周围神经炎等。(4)剔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及有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者,如眼底出血者。(5)排除近期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以及严重感染者。
1.2 方法
1.2.1 DPN的诊断方法
采用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评分)量表[2],包括(1)症状评分:下肢疼痛、乏力、麻木、针刺感、行走不平衡、上肢症状,每个症状“有”记1分,“无”记0分,共6分。(2)深腱反射(双侧膝反射及踝反射),“消失”记2分,“减弱”记1分,“存在”记O分,共8分。(3)脚趾的感觉:包括温度觉、针刺觉、振动觉、轻触觉、关节位置觉,“消失”记1分,“存在”记O分,共5分。以上总评分为19分。0~5分为非DPN,6~8分为轻度DPN,9~11分为中度DPN,12~19分为重度DPN。
1.2.2 DPN的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维持空腹血<7.0 mmol/L,餐后2 h血糖<9.0 mmol/L,合并高血压者,给予口服降压药物,使血压控制在140/90mm Hg(1 mm Hg=0.133kPa)以下。所有研究对象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商品名:益脉宁,本溪雷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175)10μg,加入生理盐水10 ml,静脉推注1次/d,同时给予α-硫辛酸注射液(商品名:奥力宝,德国史达德大药厂,国药准字H20050385)60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共2周。治疗过程中均不加用其他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及抗纤容药物。
1.2.3 DPN的检查方法[3]
(1)压力觉检查:采用德国史达德大药厂提供的10 g尼龙单丝,将单丝置于双足姆趾、第4足趾及第1、3、5拓骨头的掌面(注意误接触胼胝体或溃疡处),令患者闭目后,将单丝的一头垂直接触上述检查部位,用手向单丝的另一侧施加压力,使其在压力作用下弯曲呈90°,接触皮肤时间大约在1.5 s,询问患者是否能感觉到单丝的刺激,每个部位测试1次,记录不能感觉到的次数,最高分为8分。(2)振动觉检查:患者闭目后,将振动的128Hz音叉末端置于双足姆趾背面的隆突处,各测试两次,问其能否感觉到音叉振动的开始和终止,记录不能感觉到的次数,最高分为8分。(3)温度觉检查:使用德国史达德大药厂提供的温度浅感觉检查棒,该检查棒的聚酯材料,用于检查温感觉,另一端为一端为金属材料,用于检查凉感觉,分辨将检查棒的两端接触患者足背皮肤,不能分别温感觉及凉感觉者为异常。
1.3 症状体征评分
(1)TCSS评分:该评分方法在前面DPN的诊断方法中做介绍。(2)密西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评分(MNSI评分)[4]:(本研究采用其中的足部检查量表):根据患者的足外观(如有无畸形、皮肤干燥、胼胝、感染、溃疡)、踝反射、大拇趾振动觉(128 Hz音叉)评分。足外观正常记0分,不正常(有畸形、皮肤干燥、胼胝、感染)则记1分,如有溃疡再加1分;踝反射正常记0分,重叩击出现记0.5分,消失记1分;大拇趾振动觉正常记0分,减弱记0.5分,消失记1分;总分共8分。(3)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评分(DNS评分)[5]:共有麻木、针刺感、下肢疼痛、走路不稳4项指标,有一项记1分,最高分为4分。
1.4 疗效判断标准
(1)治疗前后压力觉、振动觉、温度觉改善的差异。(2)治疗前后TCSS评分及MNSI评分的差异。(3)治疗前后阳性症状DNS评分的差异。(4)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压力觉、振动觉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温度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治疗后TCSS评分、MN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DNS评分
治疗后麻木、针刺感、下肢疼痛、走路不稳DN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见表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注射部位轻度疼痛、发红,经减慢输液速度后,自行缓解,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及过敏现象,治疗结束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亦无差异。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发病率为40%~80%,常见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者,在患病2~3年之后即可出现临床症状,可以出现感觉神经、植物神经及运动神经受累。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的肢端疼痛、麻木、针刺感等,伴有压力觉、振动觉、温度觉等感觉减退,深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DPN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是在高血糖的基础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高糖引起的血管损伤、神经营养障碍、氧化应激、代谢紊乱、自身免疫及遗传因素等相关。其中,微血管病变及缺血、低氧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发病机制[6]。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使微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的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糖化蛋白沉积至管腔狭窄,导致神经缺血、低氧、氧化应激增强、自由基产生增加,引发一系列的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神经细胞鞘膜水肿、变性、断裂,轴突纤维化等病理变化从而引起临床症状。
前列地尔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是一种较强的血管扩张剂及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剂。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7]: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血管扩张、血管外周阻力降低,从而改善血液动力学;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小板的高反应性及血栓素A2水平,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纠正血液高凝状态,激活脂蛋白酶及促进甘油三酯水解,降低血脂和血黏度;增加组织血液供应,使胰岛素的作用易于发挥,进而改善糖代谢,达到止痛作用;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型纤溶性物质t-PA,具有一定的直接溶栓作用;通过抑制血管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血管平滑肌舒张,改善微循环;增加Na+-K+-ATP酶的活性,增加神经细胞内肌醇含量,营养神经。
α-硫辛酸是一种作用很强的抗氧化剂,能通过多种途径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起到治疗作用。首先它可通过增强血红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通过增强胰岛素受体激酶、蛋白激酶B等的活性,增强葡萄糖的代谢。其次,高血糖刺激多元醇通路,导致糖基化终产物形成,诱导产生活性氧自由基,从而增强氧化应激。而α-硫辛酸通过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导致氧化应激反应减弱。再次,高血糖引起的氧化应激、自由基损伤、脂肪代谢异常、血管损伤以及神经系统功能低下等导致神经细胞凋亡,诱发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生。α-硫辛酸能够利用其清除自由基,再生抗氧化物质的作用,减弱氧化反应,从而使神经传导速度加快,增加Na+-K+-ATP酶活性,使神经肽Y、神经因子及P物质得以恢复,营养神经的血管血流量增加,改善微循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8]。
本研究表明,DPN患者经过2周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后,TCSS评分、MNSI、DN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从而提示我们,前列地尔及α-硫辛酸联合治疗方案对DPN有效。研究中发现,两者联合治疗对DPN患者的症状(麻木感、针刺感、疼痛感、走路不稳)改善显著,该结果与国外报道一致[9]。
综上所述,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DPN,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临床疗效显著;并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因此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Argoff CE,Cole BE,Fishbain DA,et al.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hthicpain:clinical and quality-of-life issues.Mayo Clin Proc,2006,81(Suppl 4):S3-S11.
[2]韩亚娟,高方.α-硫辛酸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广东医学,2011,32(18):2464-2466.
[3]候瑞芳,汤正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种筛查方法诊断效率的比较.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2):91-94.
[4]FeldmanEL,Stevens MJ,Thomas PK,et al.A practical two-stepquantitative 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assessment for the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diabetic neuropathy.DiabetesCare,1994,17:1281-1289.
[5]Huang F,Dong X,Zhang L.GM1 and nerve growth factor modulate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and neurofilament light mRNAexpression in cultured dorsal root ganglion and spinal cord neuronsduring excitotoxic glutamate exposure.J Clin Neurosci,2010,17(4):495-500.
[6]Vieira KP,de Almeidae Silva Lima Zollner AR,Malaguti C,et al.Ganglieside GM1 effects on the expression of nerve growth factor(NGF),Trk-A receptor,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on autoim-mune diabetes onset in non-obese diabetic(NOD)mice.Cytokine,2008,42(1):92-104.
[7]Little AA,Edwards JL,Feldman EL.Diabetic neuropathies.PractNeurol,2007,7(2):82-92.
[8]章晓燕,刘芳,贾伟平.α-硫辛酸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4):262-264.
前列腺素2α 篇3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前列腺素F2α受体,Elisa
痛经多见于青年女性患者,包括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两种[1,2,3]。继发性疼痛占全部痛经患者10% 左右[4],主要原因为盆腔内器官病变引起病理性疼痛。原发性痛经占全部痛经患者90% 左右[5,6],是一种功能性痛经,部分患者有一些伴随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但是不伴有明显盆腔器质性疾病[7]。学者提出[8,9]原发性痛经可能与前列腺素F2α受体关系密切。临床研究发现前列腺素F2α受体在参与调节子宫肌细胞收缩和舒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实验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 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和60 例健康月经期女性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α受体表达量情况,分析原发性痛经患者发病因素。然后进一步将60 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前列腺素抑制剂(萘普生)和元胡止痛2 种治疗方法,观察外周血前列腺素F2α受体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探讨治疗原发性痛经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收集
选取2014 年3 月至2015 年9 月期间,来本科就诊60 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实验组,年龄17~30岁,均符合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表现为月经前月经期下腹坠胀、痉挛性疼痛、乏力等,严重者甚至晕厥,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继发性痛经、内科疾病、子宫腺肌症等。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60 例健康月经期女性作为对照组,年龄17~30 岁,同时排除上述疾病。进一步将实验组60 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 B组,2 组患者年龄、病程、 痛经程度、药物使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采样及检测方法
分别采集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静脉血,于经期来潮2 天内肘静脉血3 m L,置入EDTA抗凝管中,混匀,离心,取上清血浆,然后放置于温度为-80℃保存箱中,等待测定。
Elisa检测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α受体表达情况,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
1.2.2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
A组口服萘普生胶囊0.5g/ 次,2 次/ 天,于经前3 天(基础体温上升12 天)开始服用,至经期第3 天停用。B组口服元胡止痛,25mg/ 次,3 次/ 天,服用起止时间同A组。
A、B2 组均以3 个月经周期为1 个疗程,1 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1)痊愈:治疗后小腹痉挛性疼痛或坠胀感及其他症状消失,月经期身体状况正常,停药3 个月经周期未复发;2)显效:治疗后小腹痉挛性疼痛或坠胀感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月经期身体基本正常;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3)有效:治疗后小腹痉挛性疼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4)无效:治疗后小腹痉挛性疼痛或坠胀感及其他症状无改变者,甚至在治疗期间症状加重。同时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α受体表达量。
1.2.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1.0 软件系统,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相关比较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图1 所示,与对照组相比,我们发现经前1周至经期来潮2 天内,实验组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α受体浓度明显升高(P<0.05)。A组用萘普生治疗痛经后,前列腺素F2α 受体浓度明显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2)。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一般发生在13~25 岁年轻女性,30岁以上发病率明显降低。在月经即将来潮或来潮后开始出现痉挛样疼痛,极大地影响患者学习和工作。原发性痛经主要诱因可能与患者心理压力大、生活习惯不规律、内分泌失调相关[10]。其关键致病因素,目前认为与前列腺素密切相关[11,12]。
前列腺素(PGs)是一类化学结构相似不饱和脂肪酸,几乎存在于全身各重要组织和体液中[13]。PG产物包括PGD2,PGE2,PGF2a等, 目前认为PGF2a是导致痛经主要原因。在月经周期不同生理时期,PGF2a含量不同。而在月经期PGF2a表达量最高,原因可能是在月经期,溶酶体使子宫内膜细胞溶解,从而使前列腺素大量释放入血,引起子宫平滑痉挛收缩,导致痛经[14]。从我们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原发性痛经患者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α比健康月经期女性含量高,尤其是在月经来潮后2 天存在明显差异。由于高浓度PGF2α作用于子宫平滑肌,明显增加平滑肌收缩幅度,导致痛经。因此,对于原发性痛经患者,通过积极抑制PGF2α浓度,可以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萘普生是前列腺素抑制剂[15],通过抑制环氧合酶-2 活性,来降低PGF2α合成。本研究中,对60 例患者分别给予萘普生和元胡止痛2 种治疗方法,从疗效来看,萘普生片治愈率明显高于元胡止痛。实验结果显示在用萘普生治疗痛经后,前列腺素F2α受体明显减少。从而说明,通过降低患者体内前列腺素F2α受体浓度,可以有效缓解或治愈原发性痛经。
前列腺素2α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SD大鼠共60只,雄性,210~240 g。随机取5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剂量为65 mg/kg。注射后2周监测血糖,均确认为糖尿病。
1.1.2 分组
空白对照: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链脲佐菌素;链脲佐菌素+α-硫辛酸组;链脲佐菌素+维生素E(15 mg/kg);链脲佐菌素+维生素E(60 mg/kg);糖尿病+α-硫辛酸组+维生素E,试验第8周取大鼠提取线粒体测量相应指标。各组大鼠均为10只。α-硫辛酸(德国史达德公司)50 mg/kg,2次/d腹腔注射。1.1.3线粒体提取将禁食大鼠断头,取出肝脏剪成碎块,反复冲洗后将肝组织碎块制成匀浆,650 g离心5 min,留上清平衡后10 000 g离心25 min取中层制成混悬液测量指标。
1.2 指标测定
1.2.1 大鼠肝脏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以考马司亮蓝法定蛋白,设定缓冲体系为以0.1 mol/L HIS溶液溶于氯化钾0.25 mol/L中(pH=7.5),加入各组糖尿病大鼠线粒体,水浴45 min后加入25%TCA 1.0 ml终止反应,冷却后加NBA和乙醇混合液4.0 ml,用力振摇45 s,离心取上面正丁醇层,525 nm波长比色,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
1.2.2 大鼠肝脏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的测定
硫酸甲酯吩嗪(PMS)反应法测量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SDH活性计算:(标准-测定)/标准=μmol/(min·mg)。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用药后线粒体MDA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见表1。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5,**P<0.01;与α-硫辛酸组比较,#P<0.05Note: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P<0.05,**P<0.01;compared withα-lipoic acid group,#P<0.05
3 讨论
糖尿病膀胱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血糖控制比较差的患者。因发病隐蔽,出现尿频、尿不尽时症状已经比较严重,采用营养神经治疗多无法控制症状。研究表明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血/再灌注损伤[1,2]。研究表明[3]糖尿病膀胱张力的变化产生缺血再灌注会使氧自由基的生成数量明显增加,脂质分子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氧自由基氧化生成过氧化脂质丙二醛(MDA)等小分子代表性产物,导致线粒体膜的损伤,阻断其链式反应可能会控制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4]。
α-硫辛酸是一种双硫化合物,它的抗氧化能力是葡萄糖的5~10倍,兼具脂溶性与水溶性的特性。可以在全身通行无阻,到达任何一个细胞部位。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派克博士(Dr.Lester Packer)发现硫辛酸不像别的抗氧化剂在体内只有一项特定的任务,它具“自由体”的身份,能在其他抗氧化剂短缺时为之“代行职责”,体内缺乏维生素E或C,硫辛酸将暂时接手它们的工作。它具有400倍的维生素C和E的抗氧化作用,而且硫辛酸还能大大增强维生素C和E的作用。德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应用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5];近年国内外学者研究提示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可能是通过抗氧化作用[6,7]。
维生素E是脂溶的抗氧化剂,降低线粒体细胞结构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免受自由基的损害,研究表明线粒体高浓度维生素E,减少过氧化反应产生的丙二醛,并且明显提高收缩反应[8]。金滨等[9]研究表明,维生素E对膀胱功能的保护作用是通过抗氧化和维持钙稳态的双重机制实现的。
本研究采用小剂量维生素E对糖尿病大鼠膀胱功能进行保护,大鼠线粒体MDA和SD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维生素E对糖尿病大鼠膀胱功能进行保护,大鼠线粒体MDA和SD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推测,维生素E在剂量较大时通过维持钙稳态对膀胱功能起保护作用,在剂量比较小时通过抗氧化对膀胱功能起保护作用。小剂量维生素E对线粒体MDA和SDH的影响无保护作用,这与Levin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本文采用小剂量维生素E组+α-硫辛酸联合应用保护线粒体,疗效优于单独应用α-硫辛酸组,考虑为硫辛酸增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
参考文献
[1]Ghafar MA,Anastasiadis AG,Olsson LE,et al.Hypoxia and an angio-genic reponse in the partially obstructed rat bladder[J].Lab invest,2002,82(8):903-909.
[2]Ghafar MA,Shabsigh A,Chichester P,et al.Effects of chronic partialoutlet obstruction on blood flow and oxygenation of the rat bladder[J].JUrol,2002,167(6):1508-1512.
[3]Lin AT,Yang CH,Chen KK,et al.Detrusor mithondrial lipid peroxida-tion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in partial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of rabbits[J].Neurourol Urodyn,2005,24(3):282-287.
[4]Levin RM,Hangaard N,MogaveroL,et al.Biochemical evaluation of ob-structive bladder dysfunction In men secondary to BPH:a preliminary re-port[J].Urology,1999,53(2):446-450.
[5]Ziegler D,Ametova,Barinov A,et al.Oral treatment with alphalipic acidimproves symptomatic polyneuropathy:the SYDNEY:trial[J].DiabetesCare,2006,29(9):2356-2370.
[6]Bhard F,Mankhey RW,Asico L,et a1.Mechanisms of antioxi-dant andpro-oxidant effects of alpha-upoic acid in the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kidney[J].Kideny Int,2005,67(2):1371-1380.
[7]冯波,薛俊丽,颜新凤,等.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和肝组织氧化应激及脂质代谢障碍的改善作用[J].中国医药,2007,2(9):520-522.
[8]Matsumoto S,Leggett RE,Levin RM.The effect of vitamin E on the re-sponse of rabbit bladder smooth muscle to hydrogen peroxide[J].MolCell Biochem,2003,254(3):347-351.
前列腺素2α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40例, 糖尿病诊断均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制定的诊断标准, 病程5~16年, 同时伴有: (1) 显著的自发性神经疼痛、麻木等神经系统病变表现; (2) 肌电图结果示神经传导速度有以下≥2项者下降, 包括尺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神经传导运动速度及正中神经传导感觉速度; (3) 除外其他性质的神经系统疾病; (4) 血糖水平稳定, 时间>1个月, 未伴发机体重要器官如心、肝、肾等严重损伤和功能不全。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男13例, 女7例;年龄 (57.3±10.2) 岁;病程 (7.4±4.9) 年。对照组男11例, 女9例;年龄 (56.4±10.1) 岁;病程 (7.5±5.1) 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应用α-硫辛酸注射液300mg联合前列地尔10μg静脉滴注, 每天1次, 连续2周;对照组仅应用前列地尔10μg静脉滴注, 每天1次, 连续2周。治疗期间, 保持原有糖尿病与其他慢性疾病治疗, 目标血糖值为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血糖<10.0mmol/L。严禁应用止痛药、扩张末梢血管药及其他治疗糖尿病神经疾病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变化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血糖水平, 注意肝肾脏的功能及血常规、尿常规复查结果和药物不良反应。使用Neuropack2型电位仪 (日本制造) 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检查[1], 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1.3 疗效评估标准
应用视觉模拟 (VAS) 评分法对疼痛进行评分, 满分10分, 0~10分疼痛程度呈增强改变;治疗疗效应用治疗前后VAS评分下降速率进行评分[2]。显效:临床表现消退或显著改善, VAS评分下降速率达80%, 肌电图结果显示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长>5.0m/s或已正常;有效:临床表现好转, VAS评分下降速率在20%~80%区域内, 肌电图结果显示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长5.0m/s;无效:临床表现无任何好转、VAS评分下降速率达20%, 肌电图结果显示无任何改变。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12例, 有效5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显效7例, 有效4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5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HbA1c和血糖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后HbA1c、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及2组治疗后HbA1c、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运动和感觉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2组治疗前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NC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MNCV、SNCV增快, 且治疗组快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2。
3 讨论
α-硫辛酸属于强氧化剂, 双硫键是其主要分子结构, 故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α-硫辛酸能较彻底地清除氧自由基、再生体内其他抗氧化剂螯合金属离子, 同时还可对脂类的过氧化进行有效抑制及增加神经系统的血流量、提高MNCV及SNCV;另外还可对蛋白质糖质化有阻断作用及提高钠—钾ATP酶的生物活性, 进而有效对血管内皮产生保护效应, 最终使糖尿病性神经疼痛得以缓解和改善[3]。本结果表明, 应用α-硫辛酸静脉滴注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连续治疗2周, 使患者MNCV及SNCV增加, 疼痛、麻木等临床表现消退或显著改善, 且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大量临床资料显示, 前列地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可改善症状及加快病变神经传导速度。但由于本组患者样本量偏少、治疗时间较短, 远期疗效如何, 有待进一步探讨, 还需大规模、长疗程的随机对照观察。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摘要:目的 观察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 对照组仅给予前列地尔治疗, 共治疗2周。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HbA1c及空腹血糖水平和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NCV)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5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MNCV、SNCV增快, 且治疗组快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结论 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可明显提高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α-硫辛酸,糖尿病, 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前列地尔
参考文献
[1]宋利格, 李颖, 周筠, 等.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7, 23 (2) :166-168.
[2]汪保孝, 王根绪.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2, 5 (6) :96-97.
前列腺素2α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5月一2014.5月间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年龄为23—72岁,平均年龄为41.54±1.32岁。所有患者经过相关标准确诊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 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 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23—70岁,平均年龄为41.06±1.2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为24—72岁,平均年龄为41.98±1.8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本次研究中使用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H31020582的可昔洛韦片进行治疗,剂量为0.2g,患者每日服用3次,每次1片。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胸腺素α1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胸腺素α1,剂量为1.6mg进行治疗。两且患者均需要进行26周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疗效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疗效标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患者无任何不适发生。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有轻微不适发生。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或加重,出现严重不适。司时需要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
3 讨论
慢性病毒性肝炎较为常见,同时也会对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由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在临床上患者往往会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肝区疼痛、乏力以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2]。若没有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有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在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一种由胸腺分泌的T淋巴细胞调节因子胸腺素α1开始得到了较多医务人员以及患者的青睐[3]。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胸腺素α1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胸腺素α1能够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促进T淋巴细胞的成熟,因此能够增强抗原或丝裂原的激活,增强T淋巴细胞表面的淋巴因子的受体水平,提升高白介素2的分泌水平。通过对患者注射胸腺素α1的形式,能够较好的减少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同时我们也发现使用胸腺素α1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患者有着较大意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久聪,孙利.胸腺肽α1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13(2):135-137.
[2]桂红莲,吴彦文,周惠娟等.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2):87-92.
前列腺素2α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2008年11~12月在我院男科门诊就诊的前列腺炎患者,年龄22~48岁,平均31岁。50例患者均接受前列腺按摩前尿常规检查、EPS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及IL-8、TNF-α检测,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慢性前列腺炎的分类标准,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CAP/CPPS)。其中,ⅢA型组:24例,年龄23~45岁,平均31.21岁;ⅢB型组:26例,年龄22~48岁,平均30.80岁。另设对照组20例,年龄24~42岁,平均30.58岁,无前列腺疾病史,均为体检健康者,B超示前列腺正常。
1.2 诊断标准
参照吴阶平主编的《泌尿外科学》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类标准制订。(1)症状: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尿道灼热,于晨起、尿末或大便时尿道偶有少量白色分泌物流出,会阴部、外生殖器区、下腹部、耻骨上区、腰骶及肛门周围坠胀、疼痛。(2)前列腺触诊:质地,腺体饱满,或软硬不均,或有炎性结节,或质地较韧。压痛,可有局限性压痛。大小,可增大、正常或缩小。(3)下路两杯法细菌培养阴性,EPS镜检: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WBC≥10个/HP为ⅢA型,WBC<10个/HP为ⅢB型。必具备(1)、(2)、(3)方可确诊。
1.3 标本收集与处理
禁性欲至少3~5 d,用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外口,排出50~100 ml尿液后留取10 ml尿液,送细菌培养。行膝胸位经直肠前列腺按摩,取前列腺液1 ml置无菌试管中,-20℃保存备用。最后残余部分涂于玻片上行常规镜检。常规镜检由专人完成,以减少人为误差。再次用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外口,留取初段尿10 ml送细菌培养。
1.4 检测方法
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人TNF-α、IL-8定量ELISA试剂盒由北京晶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检测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白细胞检查采用积分方法统计,(+)/HP为1分。采用SPSS 11.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因素之间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偏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EPS中WBC、TNF-α及IL-8检测结果
对于TNF-α水平,ⅢA型组分别与ⅢB型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B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IL-8水平,ⅢA型组、ⅢB型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ⅢA型组与ⅢB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与ⅢB组及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TNF-α、IL-8水平与WBC计数的相关性分析
IL-8为控制因素时,TNF-α和WBC计数评分的偏相关系数r=-0.167,P>0.05,显示两者无明显相关;TNF-α为控制因素时,IL-8和WBC计数评分的偏相关系数r=0.836,P<0.01,表现为较明显的相关性(表2)。
3 讨论
根据NIH对慢性前列腺炎新的新分类方法,前列腺炎可分为四型,Ⅲ型前列腺炎的分型标准一直以来都是以EPS中WBC计数作为分型的依据。但男科学的很多辅助检查各项参数受实验方法、操作人员等因素影响,即使是一个患者不同时间采取的前列腺液标本,各项参数也有一定的波动。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WBC计数与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并无关联[1]。因此,对于Ⅲ型前列腺炎的诊断、病程、病情的发展以及治疗效果的判定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近几年来,研究发现EPS中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相关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分泌物或精液中可以出现某些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2],提示可通过检测EPS中细胞因子的变化,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以期寻找一个对慢性前列腺炎分型诊断更特异性的参数。近来,关于感染性和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已从原来研究疾病反应中的细胞功能过渡到研究炎症反应应答的调节机制,CNP的症状可能与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引发的神经源性炎症和心理压力引发的生化反应有关,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失衡可能参与了发病机制[3]。已有研究表明,患者的前列腺分泌物或精液中可以导致慢性前列腺炎,发病原因虽然不明了,但免疫学异常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4],而细胞因子的变化可以更早、更准确地体现前列腺的炎症状况。组织的炎症是以细胞因子为中介产生的连锁反应,炎症在始动因素(如感染、外伤、免疫因素等)的作用下产生前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和IL-1β),这些细胞因子可增加趋化因子(IL-8和ENA-78)、环加氧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引起全身性的炎症反应[5]。抗炎症细胞因子通过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的活性来抑制炎症的发展,因此抗炎症细胞因子与前炎症细胞因子间的平衡将影响炎症的过程及转归[6]。CAP/CPP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细胞因子在其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与全身炎症发生的机制也一样,IL-8是一种强效、相对低分子量的炎症趋化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多种上皮细胞产生,其主要功能是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特点是帮助募集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进入炎症部位和调节白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7],前列腺炎组织局部的中性粒细胞增多进一步引起组织炎症和损伤,国内有研究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IL-8水平升高[8,9]。TNF-α主要来源于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抗原激活的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肥大细胞也分泌TNF,具有介导抗肿瘤以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参与发热和炎症的发生等作用。在前列腺局部,TNF-α可以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刺激它们合成IL-1、IL-6、IL-8和TNF,增加某些黏附分子的表达而促进炎症细胞黏附、游走、浸润及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同时也通过自分泌方式作用于巨噬细胞本身而释放炎症介质(如白三烯、前列腺素等)促进炎症反应。在许多由感染引起的CPPS病例中,TNF-α可能在随后的宿主防御中起重要作用,发挥抗感染效应。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EPS中,ⅢA型组TNF-α水平与ⅢB型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B型组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A型组IL-8水平与ⅢB型组、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ⅢB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所有患者EPS中TNF-α水平与WBC计数无明显相关性(r=-0.167,P>0.05),IL-8水平与WBC计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呈正相关(r=0.836,P<0.01),说明前列腺液TNF-α及IL-8的检测结果有助于区分ⅢA型和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并可作为了解病情、治疗效果评价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参考文献
[1]Nickel JC,Alexander RB,Schaeffer AJ,et al.Leukocytes and bacteria in men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omparedto asymptomatic controls[J].J Urol,2003,170(3):818-822.
[2]Heinlein CA,Chang C.Androgen receptor in prostate cancer[J].Endocr Rev,2004,25(2):276-308.
[3]Pontari MA,Ruggieri MR.Mechanisms in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J].J Urol,2004,172(3):839-845.
[4]Schaeffer AJ,Knauss JS,Landis JR,et al.Leukocyte and bacterial counts do not correlate with severity of symptoms in men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hronic Prostatitis Cohort Study[J].J Urol,2002,168(3):1048-1053.
[5]王云鹏.细胞因子与慢性前列腺炎关系的研究现状[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9):53-56.
[6]Vogelstein B,Kinzler KW.Cancer genes and the pathways they control[J].Nat Med,2004,10(8):789-799.
[7]Brinkmann AO,Trapman J.Prostate cancer schemes for androgen es-cape[J].Nat Med,2000,6(6):628-629.
[8]段志国,杨为民.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IL-2、IL-8及IL-10水平分析[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5,11(3):201-203.
【前列腺素2α】推荐阅读:
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10-09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05-08
前列腺素10-14
前列腺素类06-15
卡前列腺素12-27
米索前列腺素12-29
前列腺评分06-03
前列腺剜除08-02
前列腺切除10-01
前列腺患者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