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素

2024-10-14

前列腺素(精选11篇)

前列腺素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前列腺素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妇产科自愿终止妊娠的中期妊娠孕妇30例 (B组) , 予乳酸依沙吖啶引产, 对照黄薇报道的中期妊娠米索前列腺醇引产的20例 (A组) 临床效果。另选60例成功分娩的高危妊娠产妇, 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C组和D组, 产后分别口服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防控产后出血。结果 A组引产成功率86.2%, 明显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组产后出血率3.3%, 产后2 h出血量平均为 (103.8±2.9) ml, 出血率低于D组、产后2 h出血量也明显少于D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及C组产妇不良反应与B组和D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前列腺素用于妇产科临床, 可有效提升引产成功率、减少产后出血率及产后出血量, 安全有效。

关键词:前列腺素,妇产科,引产,产后出血

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s, PG) 最早提取自羊精囊, 为酯类介质, 对机体心血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生殖系统均有满意生理、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广泛[1]。本次研究将前列腺素米索前列醇用于妇产科足月引产与产后出血预防中, 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妇产科自愿终止妊娠的中期妊娠孕妇30例 (B组) , 年龄21~37岁, 平均年龄 (27.7±4.1) 岁, 孕周16~28周, 平均孕周 (23.4±1.7) 周;无妊娠合并症及双胎妊娠。黄薇报道的中期妊娠米索前列腺醇引产的20例产妇 (A组) , 年龄22~37岁, 平均年龄 (28.1±4.5) 岁, 孕周16~28周, 平均孕周 (22.5±1.3) 周;无妊娠合并症及双胎妊娠。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及健康状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另选60例成功分娩的高危妊娠产妇, 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C组和D组。C组产妇30例, 年龄21~37岁, 平均年龄 (27.1±3.3) 岁, 孕周38~42周, 平均孕周 (39.6±1.7) 周;前置胎盘2例, 羊水过多12例, 双胎妊娠8例, 巨大产儿8例。D组产妇30例, 年龄21~38岁, 平均年龄 (27.8±2.9) 岁, 孕周38~42周, 平均孕周 (39.6±1.2) 周;前置胎盘3例, 羊水过多10例, 双胎妊娠7例, 巨大产儿10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危险因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中期妊娠引产:两组均入院当天空腹口服75 mg米非司酮, 次日晨起空腹口服75 mg米非司酮, A组孕妇第3天将600μg米索前列腺醇置于孕周<20周孕妇阴道后穹窿, 孕周≥20周的视宫缩情况每2 h将200μg米索置入阴道后穹窿, 共置入600μg;B组次日口服米非司酮后, 立即羊膜腔注射100 mg乳酸依沙吖啶[2]。两组均密切观察宫缩发动及胎儿、胎盘排出情况。

防控产后出血:C组新生儿娩出后, 产妇立即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D组新生儿娩出后, 产妇立即肌内注射缩宫素10U[3]。

1.3 临床观察

观察并对比A、B两组引产成功率。C、D两组新生儿娩出后立即在产妇臀部垫聚血盘, 统计、记录C、D两组产妇产后2 h内出血量, 将产后2 h盘中搜集的血液转入量器, 计量出血量, 产后2 h内出血总量≥500 ml即为产后出血。观察、统计四组用药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χ2检验, 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引产效果

B组30例产妇引产成功25例 (成功率83.3%) , 引产后阴道出血时间 (3.09±0.88) h, 引导出血量 (75.88±13.05) ml;A组20例产妇引产成功20例 (成功率100%) , 引产后阴道出血时间 (5.22±0.94) h, 引导出血量 (96.88±12.05) ml, 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 且出血时间短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产后出血预防效果

D组产后出血率20.0%, 产后2 h出血量平均为 (230.7±9.7) ml;C组产后出血率3.3%, 产后2 h出血量平均为 (103.8±2.9) ml, 出血率低于D组、产后2h出血量也明显少于D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不良反应

四组用药不良反应均为头晕、恶心、呕吐、血压上升, A组不良反应2例、B组3例、C组1例、D组2例, A组与B组、C组与D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前列腺素对机体多个系统有满意的生理及药理作用, 因而在各科室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本次研究在引产及产后出血预防两方面使用了前列腺素药物米索前列醇, 结果引产成功率100%, 高于乳酸依沙吖啶引产成功率;两组高危产妇不同方式预防产后出血, C组使用米索后产后出血率3.3%, 产后2 h出血量平均为 (103.8±2.9) ml, 相比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应用后产后出血率更低、产后2 h出血量更少。

安全剂量前列腺素的使用可帮助孕妇由不规则镇痛转向规则性镇痛, 宫缩诱导效果好, 可缩短引产后出血时间和减小引产后阴道出血量。米索前列醇等前列腺素药物在早期流产等方面治疗效果显著, 是发动分娩的有利因素, 也是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途径。产妇分娩之后, 体内前列腺素水平迅速降低, 宫缩能力减弱, 产后出血率上升, 米索前列醇产后口服可及时将产妇体内前列腺素水平维持在合适范围, 调节宫缩, 从而达到预防产后出血的目的[4]。

综上所述, 前列腺药物的规范应用有确切的引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 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谢毅, 吴昊.卡前列腺素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评价.世界临床药物, 2011, 32 (6) :377-379.

[2]罗芸.前列腺素类药物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5) :1074.

[3]雷红.前列腺素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19) :21-22.

[4]李银魁.卡前列腺素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评价.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3, 26 (10) :355.

前列腺素 篇2

前列腺炎怎么检查?前列腺炎是一种很常见的男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两种,对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得了前列腺炎进行详细的检查,对症治疗。我们建议大家日常吃一些“育之缘口嚼片”来提高前列腺的免疫力,彻底根治前列腺炎,让前列腺重新绽放光芒。那么前列腺炎怎么检查?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男性不育症要查前列腺液的微量元素,尤其是锌元素。

2、验血:前列腺炎怎么检查?前列腺炎有什么检查项目?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3、EPS-Rt:细菌培养对感染性有重大意义,又不洁的性生活史者,必须检查。

4、检查前列腺液:卵磷脂减少或消失,脓白细胞高倍视野10个以上。

5、验尿:血行感染引起的急性前列腺炎尿常规可正常;尿路感染引起的前列腺炎时,尿内有炎性改变。

前列腺素 篇3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急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6-0065-02

急性肾衰竭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病情复杂多变[1]。前列腺素E1在体内广泛分布,其中肾脏是产生前列腺素E1的主要器官,其具有扩张血管,调节肾血流的作用[3]。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笔者采用前列腺素E1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3.6±15.6)岁,其中肾综合征出血热11例,急性药物性肾损害19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4.8±16.7)岁,其中肾综合征出血热8例,急性药物性肾损害2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主要有去除病因、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纠正酸中毒以及对症处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注射液(前列地尔,吉林省辉南辉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2024499)治疗,10μg入200ml生理盐水静脉点滴,1次/d。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少尿总时间、治疗后少尿持续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平均血肌酐(Scr)和平均尿素氮(BUN)降至正常时间以及血透析平均次数。

1.5 疗效评定根据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制定本研究疗效评价标准[3]。痊愈:患者水肿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定性检查持续阴性,或者24h尿蛋白小于<100mg,尿红细胞消失,肾功能正常;显效:患者水肿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尿蛋白定性持续下降到微量以下,或者24h尿蛋白下降到300mg以下,尿红细胞不超过6个/高倍视野,肾功能正常;有效:患者水肿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尿常规检查有所进步,肾功能正常;无效:患者水肿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尿常规检查无进步、肾功能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患者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肾功能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少尿总时间、治疗后少尿持续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平均血肌酐(Scr)和平均尿素氮(BUN)降至正常时间以及血透析平均次数都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有着较为紧密的相关性,早期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能够有效预防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4]。研究表明,大部分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诱导因素是急性肾小管坏死[5]。药理研究表明前列腺素E1的主要功能为扩张患者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以及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前列腺素E1治疗急性肾衰竭能够有效缩短患者肾功能恢复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菅宏蕴,崔惠敏,何映琴,等.前列腺素E1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急性肾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03):7-9.

[2]王公道,安茂竹,朱祥兰,等.前列腺素E1联合黄芪与川芎注射液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6(11):664-665.

[3]季大玺.对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及血液净化治疗的新认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2):95-96.

[4]范德墉,徐云芬.前列腺素E1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02):214-216.

[5]付文静,吴靖林,张沛,等.前列腺素E1在高血压肾脏损害中的早期临床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01):11-13.

前列腺素 篇4

关键词:前列腺素,COX-2抑制剂,肾脏疾病,应用进展

前列腺素 (PGs) 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 化学构成中包含20个碳原子, 其中包括一个五碳环、两条侧链。肾脏是PGs代谢合成最活跃的组织之一, GPs可通过与各受体结合, 调节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 (cAMP) 以及钙离子 (Ca2+) 水平, 可有效维持多种肾脏疾病情况下的肾血流灌注, 同时可影响水钠的运转和排泄[1]。近年来, 研究发现PGs与细胞外基质生成、系膜细胞增殖以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均密切相关, COX是PGs合成初始步骤的关键限速酶, 本文主要分析COX的结构、肾脏的分布及调节、表达, 探讨COX-2抑制酶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2]。

1 前列腺素的合成及功能

PGs包括PGD2、PGE2、前列环素 (PGI2) 、PGF21以及血栓烷素 (TX) 等, 其生物合成主要分为三步:受到多种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等因素的刺激, 细胞膜中的磷脂酶A2被激活将膜磷脂水解, 并释放花生四烯酸 (AA) , 游离的AA经环氧化酶 (COX) 催化后生成会生成PGH2以及PGG2两种不稳定环内过氧化物, 其中PGH2是各种PGs的共同中间产物, 可继续在不同的细胞、组织中代谢生成血栓烷素A2 (TXA2) 、PGE2以及前列环素 (PGI2) 等不同的终端产物。目前研究发现肾脏是PGs合成最活跃的组织之一, 肾小球、皮质集合管、动脉及小动脉是皮质PGs的主要合成场所, 可调节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肾髓质中的肾间质细胞及集合管上皮细胞是合成髓质PGs的主要组织, 对机体的水盐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在机体应激状况下, PGs可与其各个受体结合, 通过在肾脏中的不同表达相互协调, 可保护肾脏避免生理功能发生剧烈变化, 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行[3]。

2 环氧化酶 (COX) 的结构、肾脏分布及调节

环氧化酶 (COX) 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 以往一直认为环氧化酶-1 (COX-1) 是PGs合成的唯一途径, 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了新的一种COX存在形式-COX-2。

2.1 环氧化酶-1 (COX-1)

通常人的COX-1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 (9q32~33.3) 的大DNA片段, 长约25 kb, 其mRNA约长2.8 kb, 主要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 大数在细胞内表达, 主要分布于人体肾内的肾小动脉内皮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皮髓质集合管以及鲍曼氏囊的壁层上皮细胞, 正常状态下的COX-1活性较稳定, 参与维持机体一切正常的生理功能, 但是在某些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刺激状态下, 其活性并不会大幅增高, 且在髓质间质细胞及皮质升支粗段中表达低。

2.2 环氧化酶-2 (COX-2)

COX-2的结构及对GPs活性的催化方面与COX-1非常相似, 其基因定位于人体的1号染色体 (1q25.2~25.3) , 长约8.3 kb, mRNA长约4.5 kb, 与COX分子长度基本一致, 包含604个氨基酸, 其中有17个氨基酸残基信号肽, 63%的氨基酸序列与COX-1相同。COX-2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低表达, 但在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刺激情况下或慢性缺盐及炎症的应激状态下, COX-2的活性明显升高。近年研究表明髓质间质及致密斑细胞中均有COX-2表达, Cheng等采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 (SC59236) 实验阻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1) 所致的肾素活性及肾素mRNA释放增加, 取得满意结果, 说明COX-2可有效阻断肾素表达增加, 降低血压;Harding等采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 (NS398) 实验阻断低盐饮食所致的肾素释放增加, 效果良好, 证实了致密斑COX-2在介导肾素产生、释放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COX-2介导的GPs在水钠分泌、保护肾髓质血流量及系统血压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其次在鼠肾的发育实验中, 发现COX-2可能在肾脏器官生长及分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人类妇女妊娠的前3个月服用大量的COX-2选择性抑制剂, 结果显示血浆肾素活性明显降低, 发生羊水过少的情况极高, 说明COX-2抑制剂可保护胎肾的正常功能[4]。

3 环氧化酶 (COX) 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3.1 COX在慢性肾功能不全中的应用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尿路中的PGI2及PGE2含量明显较健康人偏低, 这可能与PGI2、PGE2具备扩肾血管的功能有关, 可抑制细胞上基质的合成及系膜细胞的增殖, 对残存肾小球的灌注维持也有积极作用。在大鼠实验性及人类肾小球损伤研究中, Horiban等实行5/6的肾切除术后10周, 发现COX-2在肾皮质致密斑中表达增多, PGI2的合成增加, 说明COX-2在肾血流量减少的刺激下高表达, 保护肾功能不全导致的局部缺血损伤。Wang等采用COX-2 (SC58236) 在肾大部切除术后2周, COX-2在大鼠的皮质升支粗段及肾脏致密斑内表达明显升高, 尿蛋白水平明显降低, 慢性肾小球硬化程度有所缓解, 可能COX-2抑制剂可能是通过阻断TXA2的产生, 达到肾脏保护的作用[5]。

3.2 COX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表达

Tombsoni S等通过对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研究, 发现由COX-2介导的TXA2水平升高, 且COX-2表达主要集中在肾小球。Zoja等采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 (DUF) 联合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 (MMF) 治疗50例狼疮肾炎, 发现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后, 患者蛋白尿症状比单独用药的缓解程度更佳, 可有效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 单独的MMF治疗, 狼疮性肾炎的发病率为48%, 而DUF联合MMF后的狼疮性肾炎发病率为20%, 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证实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使用COX-2选择性抑制剂可阻断TXA2活性, 有效改善肾脏功能。见表1。

综上所述, 目前对于COX及肾脏的认识尚不全面, 需要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进行深入探讨、研究, COX是PGs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 COX-2是新发现的同工酶, 随着对COX-2选择性抑制酶的生理及药理作用的不断深入研究, 可以考虑采用新一代的COX-2选择性抑制剂-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NSAID) 治疗肾脏疾病。

参考文献

[1]刘健, 李幼姬.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新进展[J].中华肾脏病杂志, 1991, 7 (4) :249-251.

[2]钟伟强, 杨永铭, 杨铁城, 等.前列腺素E1对改善慢性肾衰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2, 14 (5) :324.

[3]Zipscr RD.Implications 0fnostcroidal anti-infmmatory drug thrapy[J].Am J Mcd, 2010, 80 (suuppl1A) :78.

[4]Scybcrth HW.C1 al, Prostanoids in pcdialric kidncy discascs[J].Pcdialr Ncphrol, 2010, 5:639.

前列腺素 篇5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前列腺素E1 丹红注射液

Efect of Prostaglandin E1 and Danhong Injection o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Key Words】 Diabetes ProstaglandinE1 Danhong injection

【中图分类号】 R741.0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32-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发病率逐渐提高,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本文观察前列腺素E1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108例患者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①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与分类标准。②有四肢感觉异常或运动神经障碍表现:麻木、疼痛、烧灼感、蚁走感、发凉、手套、足袜套感、肌无力、肌萎缩、走路不稳似踏雪感。③膝、跟腱反射程度减弱或消失。④肌电图检查有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减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⑤无心、肺、肝、肾疾病。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O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50.6±7岁,糖尿病病程7.1±4.1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9±0.8年。对照组48例,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51.2±6.8岁,糖尿病病程7.2±3.9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4.0±0.7年。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及血糖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均予常规糖尿病饮食加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仪监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良好状态。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30~5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两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PGE1 100μg +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两周。

1.3观察指标:①记录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1~4级,即无症状、轻度(症状轻微)、中度(可以忍受)、重度(影响睡眠),治疗后提高一级定为轻度改善,提高二级定为中度改善,提高三级定为明显改善,级别无变化定为无变化,症状加重定为恶化。②神经系统检查按消失、减弱、正常和增加分级,将明显改善定为消失到正常,中度改善定为提高一级,轻度定为同一级别内稍有改善,治疗前后无变化定为无变化,加重定为恶化。③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和肌电图变化情况。

1.4疗效判断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深浅感觉及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改善,腱反射好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或恶化,腱反射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

1.5统计学处理:数据以i±s表示,组间疗效比较采用T检查,两组治疗有效率用X检验。

2结果

两组DPN疗效比较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见表1、2。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由多因素所致,其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组织代谢障碍,微血管病变和神经对微血管调节障碍,自身免疫紊乱相关。目前公认的有血管学说、代谢紊乱学说、免疫学说、神经营养因子学说、蛋白合成及轴突转运学说、基因学说等六大学说 ,而血管因素和代射紊乱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多元醇通路活性增强,使山梨醇堆积,肌醇减少,蛋白质非酶化,促进糖基化作用产生的终产物,干扰和损害蛋白质正常结构;微循环障碍、神经缺血是早期神经受损的重要因素,神经的滋养血管,特别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基底膜增厚和透明变性,内皮增生,血管壁内脂肪和多糖类沉积,以致血管腔狭窄,同时血液粘稠度增加,神经内滋养血管易被纤维蛋白和血小板聚集而堵塞,造成组织缺血缺氧,促使神经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变性而产生DPN的临床症状。DPN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阶段性脱髓鞘,雪旺细胞损害及不同程度的轴突损害,病变广泛,有髓鞘和无髓鞘纤维均可损害。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发凉、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和肌无力、肌萎缩等症状。因此DPN的治疗通常在严格控制血糖基础上,加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综合性治疗。前列腺素E1(PGE)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具有很强的扩张血管作用,文献报道应用PGE1治疗DPN有较好效果,机制为:①改善血液动力学,通过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发动起扩张血管的作用,降低血管阻力;②改善血液流变学,PGE1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的高反应性和血栓烷A(TXA:)水平,可抑制血小板活化,促使血栓周围已活化的血小板逆转,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③可激活PGE。活脂蛋白酶及促使甘油三酯分解,降低血脂和血液的粘稠度;PGE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t—PA,具有一定的直接溶栓作用。PGE1的这些作用可提高血液流动性,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使神经功能损害得到恢复或改善。丹红注射液是植物丹参、红花提取物,其主要成份是丹参素。实验证明,丹参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拮抗ca、Na聚集,抗血小板聚集,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等作用。红花具有活血通络,祛淤止痛的作用,红花提取物在体内、外均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丹红注射液的这些抗凝、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缺血组织的血流量和供氧等作用与PGE1有叠加作用,从而使其疗效得到更好提高。本组资料表明,应用PGE1和丹红注射液治疗DPN,患者神经病变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治疗前后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联合用药的治疗组显示出更好的治疗作用,DPN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用丹红注射液的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预示着DPN采用多种不同药理作用的药物治疗会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汤晓丹,参英.神经系统临床生理学(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4—45.

[2] 张国华,廖晓凌、林杰,等.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03,18(21):1247—1248.

[3] Gread JM.Neurolongical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J].RevMekd Brur,1995,6(4):249—252.

[4] 孙向东.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J].蚌埠医学院学报,2∞1,26(6):499—500. ’

[5] 李正国。赵淑杰,王宝.HPLC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素的含量[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9,10(2):293-294.

前列腺素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5年06月~2016年0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妊娠晚期引产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32例) 和对照组 (32例) 。治疗组, 年龄21~40岁, 平均年龄 (29.32±2.96) 岁。对照组, 年龄21-42岁, 平均年龄 (29.96±3.04) 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分组治疗开始后采用缩宫素治疗, 采用缩宫素治疗之前, 需要对患者进行宫颈指标评分测定, 一旦患者的宫颈指标评分低于5分时, 需要对其及时采用缩宫素开展治疗过程中, 其缩宫素用法用量标准为2.5 U的缩宫素添加浓度为5.0%葡萄糖溶液50毫升混合后实施静脉滴注[2], 刚开始滴注时其滴注速度为每分钟八滴, 之后调节宫缩间歇时间, 保证其间歇时间大于60秒钟, 持续时间不超过五十秒钟。之后将其滴速控制在每分钟六十滴内, 进一步根据患者的表现情况及其宫缩特点来对滴注速度进行调节和控制, 在治疗开始后每间隔一个小时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胎心等各项指标进行监测, 保证产妇及其胎儿的生产过程安全,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或者是其他一些症状后, 需要立即停止使用缩宫素, 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治疗组采用前列腺素E2栓治疗方式, 在治疗时, 前列腺素E2栓中包含有地诺前列酮大约10毫克, 之后在阴道内按照每小时3毫克的进行释放, 当患者的宫颈指标评分低于5分时, 需要将前列腺素E2栓药物横向放置于患者的阴道穹隆位置, 并且产妇需要保持平卧姿势, 在治疗过程中每间隔一个小时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胎心等各项指标进行监测, 进一步对产妇的宫缩情况加以观察和准确的记录, 保证产妇及其胎儿的生产过程安全。

1.3 指标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宫颈相关指标评分结果。

治疗痊愈表现为患者的宫颈指标评分不低于7分;治疗显效表现为患者的宫颈指标评分不低于6分;治疗有效表现为患者的宫颈指标评分不低于3分;治疗无效表现为患者的宫颈指标评分低于2分[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如表1所示,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875%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宫颈相关指标评分结果对比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宫颈相关指标都发生了明显变大, 其中治疗组患者用药两小时后、用药四小时后以及用药八小时后的宫颈相关指标评分结果分别是 (4.22±1.13) 分、 (5.99±1.17) 分以及 (8.01±2.07) 分, 两组用药后宫颈相关指标评分结果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如表2所示。

3 讨论

在对患者用药治疗前, 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工作, 能够详细的将治疗药物的用法、疗效、药品相关的知识内容能够详细的告知患者, 使得患者对于药物治疗过程产生信赖, 同时告知患者用药后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需要患者给予正确认识, 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本文通过对妊娠晚期引产患者开展不同的治疗工作, 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 两组治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了采用前列腺素E2栓用于妊娠晚期引产患者治疗能够发挥很好的临床疗效, 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宫颈相关指标评分指标, 促进其生产过程的安全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熙华.用前列腺素E2栓进行孕晚期引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 2012, 10:210-211.

[2]柳月霞.前列腺素E2栓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 03:100-101.

前列腺素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在我院产科住院并经知情告知后愿意进行阴道试产的孕妇共60例, 年龄21~33岁, 孕周38~41周, 初产妇单胎头位, 未临产, 宫颈Bishop评分≤6分, 胎心监护 (NST) 反应型。无引产禁忌证、严重合并症、哮喘、青光眼及前列腺素E2过敏史。单纯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 年龄 (26.14±3.92) 岁, 孕周 (40.7±0.9) 周;对照组30例, 年龄 (25.35±1.09) 岁, 孕周 (39.86±1.37) 周。两组年龄、孕周、宫颈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引产均在上午9:00左右进行, 用药前专人进行宫颈Bishop评分。对宫颈Bishop评分≤6分者, 取前列腺素E2栓1枚横放于阴道后穹隆深处, 留2~3cm终止带在阴道口处。卧床并持续胎心监护30min后无异常可自由活动。用药后如临产、破膜, 子宫强烈收缩, 胎儿宫内窘迫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应立即取出药物, 否则12h后取出。对照组将2.5U缩宫素加入5%G.S 500ml中摇匀静脉滴注, 开始时8滴/min, 专人看护, 根据宫缩情况调整滴速, 不超过40滴/min。1d使用不超过1 000ml, 如未临产, 则连用3d。

1.3 观察指标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两组用药前及后2、4、8、12h分别行胎心监护检查, 6、12h行宫颈Bishop评分, 24h仍未临产者再次评分。 (2) 观察两组用药后宫缩强度、频率、临产开始时间、胎心变化、羊水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 (3) 记录分娩方式、产程、新生儿情况及产后2h内出血量。

1.4 评估疗效标准[2]

显效:用药12h后宫颈Bishop评分提高≥3分或自然进入产程;有效:宫颈评分提高≥2分;无效:宫颈评分提高<2分。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给药后宫颈Bishop评分情况

观察组中28例Bishop评分提高≥2分, 有效率为93.3%, 其中26例产妇Bishop评分提高≥3分;对照组仅2例产妇Bishop评分提高≥2分, 有效率仅为6.7%。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产妇给药后不同时间的Bishop评分, 见表1。

2.2 两组产妇的临产及分娩情况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1例在放药5h后出现宫缩持续50~60s, 宫缩间隔<1min, 胎心出现频繁早期减速, 取出阴道药物后20~30min宫缩胎心均恢复正常。1例出现一过性恶心, 1例出现腹泻, 自行缓解。

3 讨论

3.1 前列腺素E2栓的作用机制及特点

前列腺素E2栓, 主要化学成分为地诺前列酮。它通过控释系统以0.3 mg/h的速度恒速释放前列腺素E2。由于稳定的控释, 药物均匀释放, 理论上避免了用药引起的宫缩过强的发生, 安全可靠[3]。前列腺素E2栓促宫颈成熟机制如下: (1) 松弛宫颈平滑肌有利于子宫颈扩张, 而对子宫体平滑肌则有收缩作用; (2) 通过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E2的产生及提高胶原酶、弹性蛋白酶的活性, 使宫颈胶原纤维水解, 使宫颈软化, 顺应性增加; (3) 增加子宫肌细胞间隙连接结构的数量, 提高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因此, 前列腺素E2能明显增加宫颈评分, 提高引产成功率。

3.2 前列腺素E2栓的有效性

观察组用药后6h、12 h, 宫颈Bisho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引产成功率 (93.3%) 高于对照组 (6.7%) , 用药至临产时间短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这些均显示了引产成功率其高低不在于孕周, 更主要取决于宫颈成熟度。宫颈Bishop评分越高, 引产成功率越高。一般认为宫颈评分<6分者引产是不会引发宫缩的。宫颈评分>7分可用人工破膜或缩宫素引产, 评分<6分应先用药物促宫颈成熟。Romanelli等[4]认为:应用前列腺素E2栓引产的成功与否, 决定于用药前的宫颈评分情况[4]。有研究显示宫颈评分<3分者前列腺素E2栓效果差。宫颈评分8~9分以上者, 缩宫素与前列腺素E2栓比较, 24 h引产成功率相同[5]。从经济实用上看, 宫颈评分3~6分者选择前列腺素E2栓引产成功率高, 较为适宜。

3.3 前列腺素E2栓的安全性

前列腺素E2栓一般用于未临产的孕妇, 促使产妇足月时宫颈开始成熟和/或继续成熟, 宫颈评分<6分, 单胎头位有引产指征且无母婴禁忌证。其使用的禁忌证为:已进入第一产程的产妇不能使用;胎膜已破者也不能使用;不能与缩宫素同时使用;有子宫手术史、宫颈手术史、严重头盆不称、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多胎妊娠等及对前列腺素E2过敏的患者不能使用。

综上所述, 前列腺素E2栓可安全有效促进宫颈成熟及引产, 能缩短产程, 增加产妇阴道分娩的信心, 降低剖宫产率, 值得临产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2用于单胎足月妊娠引产的疗效。方法 采用对照观察研究, 将60例妊娠足月、宫颈Bishop评分≤6分、有阴道分娩适应证、无引产禁忌证的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30例阴道内使用前列腺素E2栓剂为观察组;同样条件30例静脉滴注缩宫素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孕妇的宫颈Bishop评分、产程情况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产妇给药后28例Bishop评分提高≥2分, 有效率达93.3%, 而对照组2例提高2分, 有效率仅为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从给药到分娩的时间为 (24.16±11.64) h, 对照组为 (64.82±17.32) h,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前列腺素E2能够有效促进宫颈成熟, 引产成功率高, 不良反应少, 可以较安全用于临床。

关键词:足月引产,前列腺素E2栓,Bishop评分,宫颈成熟

参考文献

[1]李延茹.剖宫产率升高原因的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09, 38 (10) :936-937.

[2]杨治平, 彭红婴, 李江平.控释前列腺素E 2-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 9 (23) :4487-4490.

[3]刘杰, 周英, 魏征, 等.普贝生促宫颈成熟降低剖宫产率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10, 39 (7) :860-861.

[4]Romanetli M, Rldiani E, Bumelli L, et a1.Pharmacological induction of labour:benefits and risks[J].Minerva Ginecol, 2007, 59 (4) :347-355.

前列腺素 篇8

关键词:青光眼,前列腺素类药物,他氟前列素,药物经济学

深化医改降低医疗成本已成为各方共识。首选是促进合理用药,降低药品费用。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有助于了解治疗同一适应症各药品的成本和效果,有助于医生和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从而促进合理用药,节约药品费用。

青光眼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眼病,是当前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药物以前列腺素类衍生物、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和胆碱受体激动剂五类降眼压药物为主。当前由于其昂贵的单价,导致费用占比很高,而且增长趋势明显,我国前列腺素类药物的使用量比例不高。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推荐前列腺素类药物作为青光眼局部降眼压的一线药物以及国内眼科学界对这类药物的认可[9,10,12],可预见,我国青光眼治疗中前列腺素类药物的使用比例将会增加,并带来更大的费用负担。

目前,国内已上市的前列腺素类药物共三种,分别为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和贝美前列素。此外,新药他氟前列素在国内外已有学者进行相关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本文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对上述四种前列腺素类药物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1 前列腺素类药物的成分及药理作用

青光眼治疗药物以前列腺素类衍生物、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和胆碱受体激动剂五类降眼压药物为主。其中,前列腺素类衍生物的作用机理是提高巩膜-葡萄膜通道的房水引流,降低眼内压。其代表药品包括拉坦前列素、贝美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和他氟前列素[10]。

1.1 拉坦前列素

拉坦前列素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前列腺素类药物。拉坦前列素为前列腺素F2α的类似物,是一种选择性前列腺素F2α受体激动剂,可通过增加葡萄膜-巩膜通路房水外流的机制来降低眼压。至今尚未清楚其准确的作用机制。多数研究者认为其降眼压效应是通过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并相应降低了睫状肌纤维素间的细胞外基质密度,从而增加了房水流出。

拉坦前列素本身是一种无活性物质,但能迅速渗透到角膜中,经水解转变为具有活性的游离酸——拉坦前列素酸。这种游离酸从角膜扩散出来并进入房水中。用药3-4小时后眼压开始下降,8-12小时达到最大下降幅度,降眼压作用至少可维持24小时。拉坦前列素酸随房水流出时被排出,半衰期约为2小时。通过结膜或黏膜产生全身吸收,被吸收的药物在血液循环系统,经肝代谢后主要随尿排泄。

1.2 曲伏前列素

曲伏前列素同样通过增加葡萄膜巩膜通路房水外流的机制来降低眼压,但至今尚未清楚其准确的作用机制。曲伏前列素是无活性的异丙酯前体,能很快被角膜酯酶水解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游离酸。降眼压作用大约在用药2小时后开始出现,在12小时达到最大,至少持续24小时。

1.3 贝美前列素

贝美前列素为一种合成的前列酰胺,是具有降低眼内压活性的前列腺素结构类似物,选择性地模拟了天然存在的前列酰胺的作用。与其他前列腺素类药物不同,贝美前列素被认为是可以同时通过增加房水经小梁网及葡萄膜-巩膜两条外流途径而降低眼内压的。滴用约4小时后眼内压开始降低,约于8-12小时之内作用达到最大。

1.4 他氟前列素

他氟前列素是一种新型的合成前列腺素、氟代前列腺素受体激动剂,与前列腺素受体结合相关。他氟前列素作为一种全新的药物,目前已在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地区上市。他氟前列素已经在中国完成了III期临床试验,即将在中国上市。国外已有他氟前列素的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显示他氟前列素滴眼液的降眼压效果优于拉坦前列酸素滴眼液,且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因不含防腐剂所以局部不良反应较少[2]。

2 效果与不良反应[10]

2.1 拉坦前列素

多中心临床试验显示,对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患者拉坦前列素有显著降眼压效果,昼夜眼压从基线降低27%-34%。据一项有277例患者参与为期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用药后第1年眼压由25.3mm Hg降到17.3mm Hg,到第2年底仍保持在17.6mm Hg,长期使用没有“漂移”现象。观察到的绝大多数不良事件均在眼部。在一项5年的开放性的拉坦前列素安全性研究中,33%的病人出现虹膜色素沉着。其他的眼部不良事件一般都是短暂的且只在用药时发生。

2.2 曲伏前列素

临床研究表明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可降低眼压7-8mm Hg。有研究发现黑人患者的平均眼压降低比非黑人患者多降1.8mm Hg。但至今仍不清楚是否这种差异与种族或较重的虹膜色素沉着有关。

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再加用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眼压可以再降低6-7mm Hg。

临床对照研究中,观察到的最常见眼部不良反应是眼充血,见于35%-50%的患者。大约3%的患者因结膜充血停止用药。

2.3 贝美前列素

临床研究显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高眼压症患者使用贝美前列素滴眼液可以降低眼内压7-8mm Hg。

临床研究中,有15%-45%的患者使用贝美前列素曾出现不良事件,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结膜充血、睫毛增生、眼部瘙痒。大约有3%的患者因结膜充血而中断治疗。

2.4 他氟前列素

他氟前列素作为新型的合成前列腺素以及氟代前列素受体激动剂,所有临床试验报道了其能够有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绝大多数研究报道了其与拉坦前列素相比具有非劣效性。在安全性和耐受性反面,不含防腐剂的他氟前列素均更好。

3 经济因素分析

3.1 药物经济学评价

他氟前列素作为一种全新的药物,目前已在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地区上市。韩国Song等(2009)研究表明,他氟前列素比拉坦前列素期望成本更低( $ 6 0 3 . 0 8 :$615.33),疗效更加优异(眼压降低率25.68%:24.76%),他氟前列素是具有绝对优势的的替代方案[4]。澳大利亚Makino等(2012)研究指出,他氟前列素未使用防腐剂苯扎氯铵而使得患者不良反应减少,47.6%使用含防腐剂拉坦前列素的患者会产生眼部不良反应,而他氟前列素是29%,不含防腐剂的他氟前列素相比含防腐剂的拉坦前列素成本效果更优[1]。巴西Eemilio等(2006)比较他氟前列素与多佐胺联合噻吗洛尔的疗效,发现他氟前列素单药治疗组在第3周和第6周眼压平均降低7.5mm Hg和7.1mm Hg,多佐胺与噻吗洛尔联合用药组在第3周和第6周眼压平均降低4.8mm Hg和4.5mm Hg,显示他氟前列素的降眼压效果显著优于多佐胺与噻吗洛尔联合用药[3]。

他氟前列素在国内的III期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编号2008L00901)已完成。受试者为196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试验组使用0.0015%他氟前列素滴眼液进行单药治疗,对照组使用0.005%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效果指标为眼压降低率(相对于基线眼压)超过25%的患者百分比。结果发现治疗4周后,他氟前列素单药治疗有效率为82.3%,拉坦前列素单药治疗有效率为80.0%[5,6]。

由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CMEI)数据库中690家医院青光眼治疗药物的购销数据可以得到2011-2013年青光眼治疗药物中各类药物的总使用金额及总使用量(以DDDs表示),进而得到各类药物的日均治疗费用(DDDc)(见表1)。

由于他氟前列素还未在中国上市,而相关信息显示其单价可能在310元左右,因此结合拟上市的他氟前列素每瓶装量(5ml)、每瓶滴数(200)、每天用药量(2滴)及限定日剂量(0.05ml•人-1•天-1)可以得出他氟前列素的DDDc,为3.10元•人-1•天-1,低于拉坦前列素和曲伏前列素,仅略高于贝美前列素。

由I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可以得到他氟前列素的治疗效果略优于拉坦前列素,同时他氟前列素的DDDc低于拉坦前列素。通过最小成本分析,可以得到他氟前列素相对于拉坦前列素是具有成本效果的。

3.2 他氟前列素上市后的影响预测

林其敏等(2015)利用CMEI数据库中全国690家医疗机构药品购销数据,分析了样本医疗机构青光眼治疗药物的市场结构。结果发现样本医疗机构青光眼治疗药物使用金额及使用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前列腺素类药物使用金额及金额占比、使用量及使用量占比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前列腺素类药物(含贝美前列素、拉坦前列素和曲伏前列素三种药物)使用量结构如图1[7]。

在此基础上, 林其敏等(2015)外推现有前列腺素类药物使用结构,构建了预算影响分析模型,对比两种市场情形对医保支出的预期影响。对照情形为他氟前列素未在中国上市的市场状态;新药情形为他氟前列素在中国上市并列入医保报销目录的市场状态。根据2011-2013年各青光眼治疗药物月度使用量占比数据,采用成分数据分析法预测对照情形下2014-2019年各青光眼治疗药物月度使用量占比;利用贝美前列素上市后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因上市较晚,数据可得)模拟他氟前列素上市后的表现,确定他氟前列素上市后在前列腺素类药物使用量的年度市场份额及其他青光眼治疗药物的市场份额(见表2)[8]。

根据表2中显示的市场结构,将前列腺素类新药他氟前列素可能的单价(310元)代入,结果显示如果2015年他氟前列素在中国上市并进入医保目录,由于其相对较低的日治疗费用(3.10元•人-1•天-1),预计将会节约医保预算,估计到2019年将能累计节约的医保预算总费用为11316.65万元,并且随着他氟前列素市场份额的增大,其节约的医保费用将越来越大。

4 讨论与结论

临床用药时,除考虑治疗效果外,还应当关注安全性、依从性、医保政策、患者及其家庭经济情况等问题。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药他氟前列素不仅在效果上与已上市的拉坦前列素有可比性,并且在安全性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已上市国家进行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显示他氟前列素的成本效果明显优于拉坦前列素;此外,他氟前列素在中国III期临床试验的数据也显示他氟前列素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预算影响分析显示他氟前列素在中国上市并进入医保目录将能显著降低医保支出。

前列腺素 篇9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前列腺素F2α受体,Elisa

痛经多见于青年女性患者,包括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两种[1,2,3]。继发性疼痛占全部痛经患者10% 左右[4],主要原因为盆腔内器官病变引起病理性疼痛。原发性痛经占全部痛经患者90% 左右[5,6],是一种功能性痛经,部分患者有一些伴随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但是不伴有明显盆腔器质性疾病[7]。学者提出[8,9]原发性痛经可能与前列腺素F2α受体关系密切。临床研究发现前列腺素F2α受体在参与调节子宫肌细胞收缩和舒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实验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 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和60 例健康月经期女性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α受体表达量情况,分析原发性痛经患者发病因素。然后进一步将60 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前列腺素抑制剂(萘普生)和元胡止痛2 种治疗方法,观察外周血前列腺素F2α受体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探讨治疗原发性痛经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收集

选取2014 年3 月至2015 年9 月期间,来本科就诊60 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实验组,年龄17~30岁,均符合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表现为月经前月经期下腹坠胀、痉挛性疼痛、乏力等,严重者甚至晕厥,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继发性痛经、内科疾病、子宫腺肌症等。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60 例健康月经期女性作为对照组,年龄17~30 岁,同时排除上述疾病。进一步将实验组60 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 B组,2 组患者年龄、病程、 痛经程度、药物使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采样及检测方法

分别采集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静脉血,于经期来潮2 天内肘静脉血3 m L,置入EDTA抗凝管中,混匀,离心,取上清血浆,然后放置于温度为-80℃保存箱中,等待测定。

Elisa检测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α受体表达情况,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

1.2.2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

A组口服萘普生胶囊0.5g/ 次,2 次/ 天,于经前3 天(基础体温上升12 天)开始服用,至经期第3 天停用。B组口服元胡止痛,25mg/ 次,3 次/ 天,服用起止时间同A组。

A、B2 组均以3 个月经周期为1 个疗程,1 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1)痊愈:治疗后小腹痉挛性疼痛或坠胀感及其他症状消失,月经期身体状况正常,停药3 个月经周期未复发;2)显效:治疗后小腹痉挛性疼痛或坠胀感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月经期身体基本正常;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3)有效:治疗后小腹痉挛性疼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4)无效:治疗后小腹痉挛性疼痛或坠胀感及其他症状无改变者,甚至在治疗期间症状加重。同时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α受体表达量。

1.2.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1.0 软件系统,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相关比较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图1 所示,与对照组相比,我们发现经前1周至经期来潮2 天内,实验组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α受体浓度明显升高(P<0.05)。A组用萘普生治疗痛经后,前列腺素F2α 受体浓度明显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2)。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一般发生在13~25 岁年轻女性,30岁以上发病率明显降低。在月经即将来潮或来潮后开始出现痉挛样疼痛,极大地影响患者学习和工作。原发性痛经主要诱因可能与患者心理压力大、生活习惯不规律、内分泌失调相关[10]。其关键致病因素,目前认为与前列腺素密切相关[11,12]。

前列腺素(PGs)是一类化学结构相似不饱和脂肪酸,几乎存在于全身各重要组织和体液中[13]。PG产物包括PGD2,PGE2,PGF2a等, 目前认为PGF2a是导致痛经主要原因。在月经周期不同生理时期,PGF2a含量不同。而在月经期PGF2a表达量最高,原因可能是在月经期,溶酶体使子宫内膜细胞溶解,从而使前列腺素大量释放入血,引起子宫平滑痉挛收缩,导致痛经[14]。从我们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原发性痛经患者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α比健康月经期女性含量高,尤其是在月经来潮后2 天存在明显差异。由于高浓度PGF2α作用于子宫平滑肌,明显增加平滑肌收缩幅度,导致痛经。因此,对于原发性痛经患者,通过积极抑制PGF2α浓度,可以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萘普生是前列腺素抑制剂[15],通过抑制环氧合酶-2 活性,来降低PGF2α合成。本研究中,对60 例患者分别给予萘普生和元胡止痛2 种治疗方法,从疗效来看,萘普生片治愈率明显高于元胡止痛。实验结果显示在用萘普生治疗痛经后,前列腺素F2α受体明显减少。从而说明,通过降低患者体内前列腺素F2α受体浓度,可以有效缓解或治愈原发性痛经。

前列腺素 篇10

前列腺是男子生殖系统最大的辅助腺。前列腺肥大和前列腺癌,都与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睾酮”有关。男子尿道出膀胱后的一段,是在前列腺中穿行的,所以前列腺肥大时,会发生排尿不畅的症状。

前列腺肥大症状的自我评估和检查

国际上有一个前列腺症状评分法(IPSS),即根据个人近期(约一个月来)的感受,回答下面7个问题:1.尿完后还有排尿不尽的感觉吗?2.尿后不到2小时是否又想小便?3.排尿时有尿流中断的情况吗?4.是否有尿意急迫憋不住的情况?5.是否有尿流无力的情形?6.是否有排尿开始很难、很费力的情形?7.夜间(上床后到次晨起床前)小便多少次?

第1~6题:无该症状为0分;5次排尿中有该症状出现的不到1次为1分;不只1次但不到半数为2分;约达半数为3分;大于半数为4分;几乎每次小便时都有该症状的为5分。

第7题:无该症状为0分;有1次为1分;2次为2分;3次为3分;4次为4分;5次及以上为5分。

7个问题评分的总和,0~7分为轻度;8~19分为中度;20~35分为重度。

这里评定的轻、中、重度,只是反映症状的轻重,它与前列腺肥大的程度并不直接相关,但可作为治疗的依据。轻度症状一般不用治疗。中到重度症状是否需要治疗,也要看症状对人的困扰程度。只要困扰不是很大,就不必急于治疗,并不是越早治疗越好。

检查前列腺肥大,最简便方法是直肠指诊。肥大是对称性的,质地硬度约与触摸鼻尖的感觉相当。如增大不对称,有小结,就可能是癌。触诊时对前列腺大小的估计往往不足,所以如果医生指诊时有肥大感觉,一般就是肥大了。

前列腺的保护及肥大的治疗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少吃脂肪,补充豆类蛋白、番茄红素、维生素E和硒,对前列腺有保护作用。但前列腺肥大与老衰有关,还没有可靠预防方法,但治疗还是很有成效的。有两类药物可用:一类是带有治本性的,即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度他雄胺等。因能阻止睾酮转化为刺激前列腺增生的形式(二氢睾酮),服药一年,可使前列腺缩小15%~20%。非那雄胺(商名“保列治”)和度他雄胺每天都只需服药1次(剂量分别为5毫克和0.5毫克)。另一类是直接减轻排尿症状的,有α-阻滞剂坦洛新,每天也只需服药1次(0.2毫克),排尿立见轻快。以上两类药物作用机理不同,所以二药合用也是合理的。当然治疗前列腺肥大的最有效方法还是手术,无论在解除症状还是减少合并症上,手术治疗效果都在药物治疗之上。手术方法很多,除了经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TURP)外,还有介入程度很低、不用住院也能完成的治疗技术,如经尿道的微波热疗(TUMT)和射频消融(TUNA)等技术。

前列腺癌的检查与诊治

半个多世纪以前,我在医学院学习时,我的老师、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冯雁忱教授在讲完前列腺肥大后,对前列腺癌就略而不讲。因为当时此癌很罕见,他本人都未见过一例这样的病人。几十年中,临床疾病谱发生了重大改变。现在前列腺癌已是男子最常见癌症之一,但60%以上前列腺癌没有症状,是通过健康检查发现的。有症状的,与前列腺肥大也很难区分。除了直肠指诊、活检和B超外,最重要的是检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含量。它是前列腺分泌的一种蛋白酶,正常含量很低:0~4纳克(ng)/毫升(mL);PSA>10ng/mL,就可能有癌(机率>60%)。但是PSA<4ng/mL的人,也有可能患癌(机率4%~9%)。所以,最好进一步测定游离PSA百分数,如<25%,就很可能是癌(机率95%)。PSA还能反映治疗效果,因为经过有效治疗后,PSA就会下降以至消失。

前列腺癌,因发现一般都较晚,已有转移,难以切除,所以多以清除前列腺癌支撑激素(睾酮)的方法治疗。最简便有效的是作睾丸切除术,术后定时复查PSA,了解疗效,还能及时发现是否复发。80%~90%的病人都能收到很好效果。另外,也可通过药物来达到清除睾酮的目的,这方面的药物有醋酸戈舍瑞林、醋酸亮丙瑞林等。

前列腺素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48例健康早孕妇女, 平均年龄 (26.2±1.3) 岁, 体重60 kg以下, 无心肝肾、消化系统及青光眼、哮喘、心脑血管等疾病, 无米非司酮及前列腺素禁忌证。所有健康早孕妇女, 均停经49 d以内, 每例均经妇科检查及B超、尿妊娠试验诊断为早期妊娠及宫内妊娠。

1.2 治疗方法

米非司酮25 mg, 每天早晚空腹各服1次, 连服3 d, 服药1 h后进食, 第4天早上空腹服米索前列醇600 kg。每例在治疗第1天, 必须在医院服用首剂米非司酮, 在第4天加用前列腺素后, 一律留院观察6 h。在治疗第8天及第15, 43天到医院随访, 询问症状及情况, 进行妇科检查, 并对流产效果和副反应作出评价。用药后观察阴道出血及妊娠组织排出物情况及胃肠道反应。患者宫腔内排出物全部送病理检查。

1.3 流产效果评判

(1) 完全流产:服药后完全排出妊娠组织, 不需刮宫止血, B超宫内未见异常。 (2) 不全流产:妊娠组织于用药2周后未完全排出, 出血多, 需刮宫者。 (3) 终止妊娠失败, 用药2周后妊娠组织未完全排出, B超显示宫内仍有胎囊及血β-HGG升高, 最终刮宫终止妊娠。

2 结果

完全流产140例 (94.59%) , 不全流产6例 (4.15%) , 终止妊娠失效2例 (1.35%) , 服药后4 h~6 h排出孕囊者127例 (86.2%) 。有2例 (1.35%) 超过24 h无排出物, 后经刮宫术用药后阴道开始出血时间 (36.4±11.9) h, 平均阴道流血时间为 (15.52±1.62) d, 月经复潮时间为 (35.7±9.1) d, 宫腔内排出物的收缩作用, 主要副反应有下腹痛121例 (82.4%) , 其以为腹泻41例 (28.2%) 和寒战8例 (5.4%) , 后均自行缓解。

3 讨论

3.1 疗效

米非司酮是一种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 可取代体内孕酮与孕酮受体结合, 主要作用于蜕膜, 使血管充血、水肿, 从而使滋养细胞变性, 导致体内HCG急剧下降, 黄体溶解膜变性, 同时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 促使宫缩和软化宫颈[1]。此外, 米非司酮还可提高子宫肌层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 并且口服吸收良好。米索前列腺醇是合成前列腺素E1的衍生物, 主要在于诱发宫缩和扩张宫颈, 还有溶黄体作用, 由于子宫腔内压增高, 血管收缩, 造成缺氧, 血中HCG及孕酮水平下降, 子宫收缩降低, 致使内源性PG产生, 进一步兴奋子宫, 宫缩加强, 诱发排出妊娠产物[2]。故二者配伍应用抗早孕成功率高, 本研究有效率94.59%;且其应用口服方便, 价格低廉, 疗效可靠。

3.2 流产出血情况

本组在可见绒毛组织完全排出病例中, 因出血量多或时间长而行刮宫2例, 病理检查可见绒毛或蜕膜组织, 说明不全流产是出血的主要原因。有1例流产后出血11 d已止, 于第1次月经来潮时因大量出血而急诊刮宫, 因此药物流产随诊至关重要, 必须随诊至第1次正常月经复潮, 才可对药物流产的效果作出最终评价。

参考文献

[1]濮季行.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见林中海、贺昌海主编.新型抗早孕药物———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 21~28

上一篇:私募股权基金下一篇:纤维细胞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