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前列腺汤论文(通用8篇)
自拟前列腺汤论文 篇1
摘要: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由于其症状多变, 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不统一, 治疗效果不佳, 且易合并男性不育和性功能障碍等。本文就自拟前列汤在临床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01例的治疗, 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1.08%, 取得显著疗效, 这是笔者提倡用祖国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前列汤,中医药疗法
慢性前列腺炎目前受到广泛关注, 除了它是男性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具有较为复杂的或不典型的临床症状等原因外, 多数的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 是关注的焦点。慢性前列腺炎属祖国医学“淋”、“浊”、“肾虚”的范畴。其病因复杂, 症状繁多, 病程迁延, 缠绵难愈, 且易复发。西医多以抗生素治疗, 但多种抗生素难以穿越前列腺上皮脂膜以达腺泡, 由于腺体组织增生和硬化, 抗生素难以到达病所, 疗效不佳。笔者以中医基础理论及辨证论治为切入点, 结合多年临床经验, 自拟中药协定处方“前列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兹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3年10月至2005年6月的101例患者来自宝清县中医院门诊, 均被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 分别应用青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和氟哌酸等抗生素治疗后, 疗效不明显而改由中医药治疗。101例男性患者, 年龄最小者26岁, 最大者54岁, 平均年龄44.5岁。其中干部41例, 工人42例, 农民10例, 个体户8例。病程最短的6个月, 最长9年, 平均4.7年。
2 治疗方法
2.1 方药组成
王不留行30g、枸杞子30g、肉苁蓉30g、黄芪20g、菟丝子20g、牡蛎30g、金樱子10g、芡实10g、萆解20g、地龙15g、川楝子10g、黄柏20g, 水煎服。
2.2 治疗方法
1剂/d, 2周1个疗程, 连服用2个疗程。
2.3 方解
前列汤取拘杞子入督、任、冲三脉, 补益三脉之精血, 合黄芪补气升阳, 用肉苁蓉益督补肾共为君;菟丝子、牡蛎走奇经止浊固泄, 配金樱子、芡实益肾固精, 使精不自走泄共为臣;佐以萆解分清泄浊而除湿, 川楝子行气止痛兼散郁热, 地龙活血通络以利水道, 黄柏清利下注之湿热;又有王不留行因其性行而不住, 入三经, 通血脉, 引诸药直达病所, 荡涤有形之邪, 诸药配合, 使前列腺诸症消失, 起到治疗作用[1]。
2.4 辨证施治
肾阳虚:久病不愈, 或房劳伤肾, 腰膝酸软, 癃闭, 尿后余沥, 舌淡白, 脉沉弱加桂枝、附子。
肾阴虚:形体虚弱, 头昏耳鸣, 少寐健忘, 小便黄, 大便秘, 舌中少苔, 脉细加旱莲草、女贞子。
血虚:久病不愈, 面色苍白, 头晕眼花, 心悸失眠, 手足发麻, 小便短赤, 舌质淡, 脉细无力加当归、川芎。
气虚:久病、年老体弱, 头晕目眩, 少气懒言, 倦怠无力, 自汗, 排小便无力, 滴沥不尽, 舌淡, 脉虚无力加山药、云苓。
湿热中阻:感受湿热之邪, 脾湿不运, 脘腹痞闷, 呕恶不食, 口渴不欲饮, 尿赤、苔黄腻, 脉濡数加土茯苓、蒲公英。
前列腺肥大硬有结节:败精内蓄其中, 形成炎症结节, 攻以软坚散结, 加浙贝、皂刺、海藻、坤布[2]。
3 疗效标准
根据综合判断、量化、客观化的原则, 采用下列判断标准。
临床治愈:主证消失, 前列腺液检验白细胞连续2次以上正常, 卵磷脂小体增多, 前列腺触诊正常, 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阴性。显效:主证明显减轻, 前列腺液检验白细胞<20个/HPF, 卵磷脂小体增多。有效:主证有所改善, 前列腺液检验白细胞数减少, 卵磷脂小体增多。无效:主证、检验指标、体证等均无明显改善。
4 治疗结果
治愈:49例, 占48.51%;显效:31例, 占30.69%;有效12例, 占11.88%;无效9例, 占8.92%, 总有效率为91.08%。
5 讨论
祖国医学无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名, 然根据其临床表现:会阴、下腹胀痛, 下坠、尿频、尿急、尿痛、夜尿频、滴沥不尽、尿等待、两侧腹股沟牵线痛、男性不育、阳痿、早泄、癃闭等症及体会, 当属中医“淋”、“浊”、“肾虚”等病症范畴。对于此病, 古代医家也有叙及。《诸病源候论虚劳小便白浊候》云:“胞冷肾损, 故小便白而浊也。”笔者以为, 病之所由, 多与督、任、冲三脉为病有关。此三脉同“起于肾下, 出于会阴。”同起而异行, 一源而三歧。胞中包括下元之气和生殖功能, 在男则为精室, 包括阴茎、睾丸、前列腺等, 病证表现为筋痿、浊、淋诸症。现代解剖学的前列腺位置, 正好为于三脉相交的会阴部。此三脉, 为肾间动气之所在。三脉能通, 则百脉皆通;三脉郁阻, 则百脉失调。故认为前列腺病变, 多与此三脉为病有关。督、任、冲三脉损伤在病理方面, 有虚有实, 或虚实混杂。本文所涉及的淋、浊、肾虚等症, 均属久病。久病必虚, 久病必郁、郁久化热。又三脉均与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经关系密切, 三脉为病, 必也殃及肝肾, 造成肝血、肾精亏虚, 阴血不能宣通, 阳气失于输布, 以致气滞血瘀, 湿热内生。故在临床上常表现本虚标实之候。此乃治疗该病之要, 不可忽视[3,4,5]。
前列汤取枸杞子、黄芪、肉苁蓉为君, 菟丝子、牡蛎、金樱子、芡实为臣, 佐以萆解、川楝子、地龙、黄柏、王不留行合诸药直达病所, 荡涤有形之邪。临证时, 阳虚加桂枝、附子;阴虚加旱莲草、女贞子;血虚加当归、川芎;气虚加山药、云苓;湿热重加土茯苓、公英;前列腺指诊硬有结节加浙贝、皂刺、海藻、坤布。诸药合用, 既助督阳, 又补任阴, 生精填髓, 活血祛瘀, 令冲、任畅通, 使三脉各行其道, 各司其职, 引流归源, 诸症得解[6]。
临床用药, 各求其本, 兼顾其标。本文以三脉为治。既补其本虚, 又治其标实, 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凌一揆.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56-230.
[2]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3-37.
[3]王贤才译.简明希氏内科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1:690-694.
[4]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326.
[5]裘法祖.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624.
[6]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97-216.
自拟荆芩汤治疗外感咳嗽393例 篇2
【关键词】外感咳嗽;中医治疗;荆芩汤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337-01
咳嗽一证是肺系疾患的主证之一,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肺系病证之一。明?张景岳执简驭繁,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常为四时感冒的并发证候,临证中不外乎风寒、风热、风燥等证。但在临证中,却以外寒内热咳嗽,外寒内燥咳嗽尤为常见。此类咳嗽常起病急、病程较短,初期多伴有外感寒热、头痛、鼻塞、流清涕等外感表证,然而风寒客肺化热,而表未解,出现外寒内热症状,咳嗽、咳痰不爽、喉痒、音哑、口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在临床工作中,我从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自拟荆芩汤加减治疗外寒内热咳嗽,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完整病例393例,总结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 一般资料
393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206例,女187例,年龄最小6月,最大74岁,6月—20岁130例,21岁—40岁140例,41—74岁123例,病程最短为5天,最长为18天,393例均符合四川省卫生厅制定的《临床常见疾病诊断依据与疗效判定标准》。
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荆芥12g,黄芩15g,桔梗15g,桑白皮30g,紫苑30g,杏仁15g,浙贝15g,冬瓜仁15g,竹茹15g,射干20g,玄参15g,蝉蜕12g,甘草6g。痰黄稠加鱼腥草30g,口干欲饮加麦冬15g,知母15g,芦根30g,咳嗽胸闷胀加郁金15g,白稀痰加藿香12g,法夏15g。全方具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清热化痰等作用。
服药方法:水煎服,2日1剂,分5次服,每次100ml,小儿随年龄大小上方剂量加减使用,半月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咳嗽完全停止,随访未复发。显效:治疗后咳嗽减轻80%以上,有效:治疗后咳嗽减轻50%。无效:治疗后咳嗽仍存在。
3.2治疗结果:痊愈190例,治愈率48.3%,显效60例,15.26%有效21例,5.34%无效22例,总有效率95%。本组用药最多者8剂,最少者2剂。
4 典型病例:
孟某:女,56岁,农民,于2005年11月13日前来就诊,患者于3天前参加劳动后脱衣服而感冒,初起流清涕,喷嚏,头痛,肢节酸疼,咽喉不适,自服感冒清等成药,2天后,咽痒咳嗽频繁,咳稠痰,口干音哑,流清涕,头昏痛,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X光检查无异常,血常规检查正常,诊断,外寒内热咳嗽,属外感风寒,入里化热咳嗽,拟荆芩汤加减3剂后咳嗽即诸症全部消失。
5 体会:
外感咳嗽,在临证中属风寒化热者最为多见。此类咳嗽常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初期多伴有寒热、头痛、鼻塞等外感表证,而以实证居多,治疗以疏风宣肺,肺卫同治为基本原则。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和观察,结合所学中医基础理论及辩证施治,认为外感咳嗽,多以肺气阻遏渐次出现化热证候,属风寒化热者最多见,用自拟荆芩汤治是证,以轻疏表邪,宣肺止咳,清热化痰,一般连服二、三剂即获良效方中荆芥、桔梗、蝉蜕疏风解表,开宣肺气,黄芩、桑白皮、紫苑、百部清泻肺热、止咳化痰,杏仁、浙贝、冬瓜仁、竹茹其止咳降逆、化痰之力更优,射干、玄参、桔梗、甘草并用能开宣肺气、利咽祛痰。全方配伍一疏一清,一利一降,邪去痰清肺气降而咳嗽止,方中止咳药桑白皮,紫苑、百部三药味苦甘,都入肺经。其性温而不热,润而不寒,皆可止咳,用于新久及各种咳嗽都能使用,而量用到30克治疗数百例,均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长期从事门诊中医内、妇、儿科临床工作,工作近30年,在工作中写有多篇国家、省级、州级论文,擅长于内科胃痛、泄泻、黄疸、消渴、痹症等疾病的治疗和探讨,对妇、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能较准确的辩证施治,对妇科崩漏、乳腺增生、不孕症、面部黄褐斑也有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简介:
自拟前列腺汤论文 篇3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 年龄25~35岁, 共27例;36~50岁, 共29例;50岁以上共4例。病程2年以内19例, 2~5年31例, 5年以上10例, 有效病例服药最长时间为63d。
1.2 治疗方法
活血利湿汤:桃仁20g, 赤芍20g, 牛膝20g, 桂枝5g, 土茯苓15g, 黄柏15g, 车前子15g, 滑石15g, 橘核10g, 苦参10g, 石菖蒲、甘草3g, 制大黄5~15g, 水煎服, 每日一剂, 分2次服, 尿末或大便时有白浊滴出时加萆解、败酱草各15g;性机能减退者加仙灵脾、菟丝子各15g。小腹会阴功睾丸胀痛甚者加青皮10g, 川楝子15g、元胡12g;尿道滞涩或有尿不尽之感者加通草6g、王不留行9g;尿次频数加乌药、桑螵蛸各10g, 前列腺液中脓细胞多者加蒲公英、马鞭草、半枝莲各15g;有红细胞者加小蓟, 白茅根各15g。治疗期间每2周复查1次前列腺液。
1.3 疗效标准及结果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 前列腺液检查正常。好转:症状改善。前列腺液检查好转, 未愈:症状及前列腺液检查无改善, 结果痊愈25例, 占41.67%;好转30例, 占50%;无效5例, 占8.33%, 总有效率91.67%。
2体会
慢性前列腺炎属于祖国医学“淋浊”、“白浊”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理改变, 主要在于腺泡内及其周围组织有多核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在腺叶中有显著的纤维增生, 小管可为脓液及上皮细胞所阻塞, 而中医治疗此病主要在于恢复其生理功能, 包括前列腺液的分泌、排泄以及前列腺的抗菌因子, 因此, 根据病理改变结合中医辨证, 认为血瘀湿热是本病重要因素, 尽管有的病人可见到脾肾虚证候, 但瘀、湿、热始终是主要矛盾, 它们可造成腺管相对不通畅, 进一步加重炎性前列腺液潴留, 而炎性分泌物刺激使充血不易消退, 以致缠绵难愈。所以, 在临床治疗时, 采用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佐以益肾、理气, 以改善微循环, 缓解小血管痉挛, 增强血液量, 促进炎性分泌物排泄、吸收, 有利于清热利湿药物, 直达病所而奏效。故以自拟活血利湿汤加减治疗, 方中用桃仁、赤芍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桂枝宣阳行气, 伍用增强行血逐瘀之力, 土茯苓、车前子、黄柏、滑石清热解毒利湿;制大黄通腑逐瘀, 分消膀胱之热;橘核理气散结;石菖蒲宣窍导浊;苦参益肾养精、清热利湿、标本双治;甘草和中解毒, 兼引诸药直趋病所。故瘀去热清, 血运改善, 有利清除慢性前列腺炎症, 收效显著。
自拟前列腺汤论文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Ⅲb型CP患者120例, 均来自我院泌尿外科及男科门诊。入选标准:年龄18~55岁, 骨盆区域反复疼痛或不适>3个月, 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症状;前列腺按摩液 (EPS) 常规检查仅少量白细胞或无白细胞, 计数<5个/HP;卵磷脂小体正常, 且前列腺液细菌及解脲支原体培养、沙眼衣原体检测均为阴性。排除标准: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急性前列腺炎患者和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各种急慢性膀胱炎、膀胱肿瘤、膀胱过度活动症、性传播疾病、睾丸附睾和精索疾病、肛门直肠疾病、腰椎疾病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异常者;神经官能症患者。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年龄18~50 (30.0±1.2) 岁;病程3个月~10年。对照组年龄18~55 (31.0±1.5) 岁;病程3个月~11年。2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予前列舒汤灌肠治疗, 方药组成:穿山甲 (先煎) 10g, 红藤30g, 蒲公英30g, 白花蛇舌草30g, 败酱草30g, 王不留行30g, 乳香10g, 没药10g。将穿山甲先煎30min, 后再加其他药煎至100ml, 待药温38℃左右备用。用药前排空大便, 取左侧卧位, 用无菌导尿管插入肛门约15cm, 将药液缓慢灌入乙状结肠内, 以免刺激直肠引起便意, 灌完后卧床休息, 同时将所剩药渣用布包好, 热敷少腹及会阴部持续1h, 每天1次, 连续30d。对照组予纳米银抗菌凝胶 (邦列安) 塞肛治疗, 1支/次, 每天1次, 连续30d。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CP症状 (NIH-CPSI) 评分[2], 分别记录总评分、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2结果
治疗后2组NIH-CPSI总评分、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3讨论
导致CP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 病因不明, 可能与感染、食用过多辛辣食物、久坐憋尿及性生活不规律等因素有关。前列腺的位置及其周围纤维组织的屏障作用导致水溶性、低解离及与蛋白质结合的抗生素不易进入前列腺组织, 使口服及静脉给药均难在腺体内达到有效药物浓度;而前列腺导管直接进入尿道, 不利于腺体排泄, 当憋尿或会阴部受压时尿道生物较易进入前列腺体, 因而, 慢性前列腺炎治疗较为困难, 病情反复, 单纯西药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
中药治疗Ⅲb型CP多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泄浊、理气解痉等为治疗原则, 有一定的临床疗效[3], 但由于前列腺及其周围纤维组织的屏障作用, 药物有效成分不易进入前列腺组织, 使口服给药难以达到有效药物浓度, 临床疗效有限。
中药前列舒汤灌肠联合热敷治疗Ⅲb型CP疗效满意, 可明显缓解患者盆腔疼痛的症状, 其机理可能是通过直肠给药, 避免了消化道诸多因素的影响, 药物保留维持时间长, 直肠静脉丛较多, 有利于肠黏膜充分吸收及药效的发挥。且用中药灌肠时药物经直肠静脉丛吸收, 由于直肠静脉与膀胱前列腺静脉丛之间有2~6条小的痔生殖静脉, 且将直肠静脉的血液单向输送至泌尿生殖静脉丛, 使药物在泌尿生殖局部可形成高浓度的聚集, 利于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同时联合药物热敷可快速改善盆腔血运, 促进药物的吸收及炎症的消退。
前列舒汤方中穿山甲透达关窍, 排脓消肿, 活血止痛;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 活血祛瘀止痛;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有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止痛;王不留行、败酱草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乳香、没药行气止痛,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祛瘀血消肿止痛之功。近年来研究发现穿山甲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红藤、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有广谱抗菌作用, 且可激活机体免疫功能, 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提高机体免疫力。
综上所述, 自拟前列舒汤灌肠联合热敷辅治Ⅲb型CP疗效显著, 操作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前列舒汤灌肠联合热敷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 (CP) 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Ⅲb型C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前列舒汤灌肠联合热敷治疗, 对照组予纳米银抗菌凝胶 (邦列安) 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CP症状 (NIH-CPSI) 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NIH-CPSI总评分、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结论 自拟前列舒汤灌肠联合热敷治疗Ⅲb型CP疗效显著, 操作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前列腺炎, Ⅲb型, 慢性,前列舒汤, 自拟,灌肠,热敷
参考文献
[1]袁宝瑞.自拟前列舒乐汤加减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0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 11 (6) :27-28.
[2]吴世国, 吴松柏.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5例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 2011, 17 (7) :972-973.
自拟清热汤治疗高热39例 篇5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01~2012-06急诊收治的高热患者78例, 其中, 男45例, 女33例;年龄19~64岁, 平均 (33.5±10.4) 岁;发热原因:上呼吸道感染者27例, 肺内感染者23例, 急性胃肠炎者19例, 尿路感染7例, 非感染性高热者2例。所有患者均以高热为主诉就诊, 并符合以下标准: (1) 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 体温均≥39℃; (2) 或伴有恶寒、口渴思饮或不欲饮、脉数等症; (3) 发病急、一般在3天以内, 且病程较短, 不超过2周; (4) 病情发展迅速, 易伤阴耗气, 诱发昏迷、痉厥闭脱等危候;并排除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病、精神病患者及入院前已运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者。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酒精擦浴、冰袋外敷等物理降温、补液、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西医治疗。若由感染引起的高热, 应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若为局部感染病灶应及时清除感染病灶。对于非感染性高热, 也需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清热汤治疗, 连服7日评定疗效。主要药物组成包括大青叶15g、金银花15g、大黄6g、知母10g、野菊花10g、淡竹叶10g、石膏30g、甘草6g、麦门冬15g, 并根据患者中医辨证进行相应药味加减。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及体征大部分消失, 血常规等检查转为基本正常;有效:治疗3天体温较以前降低达1℃, 主要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无效:治疗3天体温未降或反而升高, 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甚至加重。
3.2 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
见表1。
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
t检验;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P<0.01
4 体会
高热属中医温病中的热病范畴, 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肺内感染、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等多种疾病, 病因复杂, 起病急骤、来势凶猛、变化多端、临床症状较重, 若不及时治疗, 易于伤阴耗气, 导致昏迷、痉厥闭脱等危候。热毒是致病的因素, 而正邪相争为病机关键。因此, 临床上清热解毒之法应贯穿治疗始终, 而养阴益气、清肺活血等亦应兼顾。
清热汤是笔者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理论, 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组方,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功效。方中大青叶为君药, 性寒味苦, 归心肺二经, 清热凉血解毒。金银花甘寒入肺, 质轻气香, 清宣肺卫热邪;大黄苦寒泻下, 通泄阳邪热毒, 并奏凉血化瘀之效;石膏大苦大寒,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联合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清肺胃之热, 上述药物配伍共为臣药。野菊花清热解毒;淡竹叶清热生津利尿、导热下行;麦门冬滋阴降火、养阴生津;甘草调和诸药, 共为佐使。在运用过程中尚需根据患者病情, 随症加减。若患者存在高热烦燥, 伴有抽搐症状者, 可加羚羊角粉;热盛伤及阴液, 加人参、沙参等;若有咳嗽喘急、痰色黄稠等上焦热盛症者, 可加鱼腥草;咽喉肿痛加山豆根、马勃。本文结果显示, 治疗后3天体温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提示, 高热急症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审证求因、治病求本的原则, 运用清热解毒、透邪解郁之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涤尘.论黄星垣高热急症学术成就.中国中医急症, 2001, 10 (3) :121.
自拟通便汤治疗顽固性便秘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2007年9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30例) , 治疗组男性18例, 女性12例, 年龄在45~81岁之间, 平均 (57.2±4.5) 岁, 对照组男性17例, 女性13例, 年龄在39~79岁之间, 平均 (56.2±3.9) 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依托必利分散片 (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50mg, 每日3次, 餐前30min口服;治疗组采用自拟通便汤加减治疗, 基本组方:肉苁蓉20g、女贞子10g、生白术50g、当归15g、怀牛膝10g、桃仁10g、炒莱菔子15g, 腹冷、阳虚、脾虚便结者加韭菜子10g、党参20g, 水煎服, 每天1剂。连续治疗1个月,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入选标准
患者的排便时间延长, 超过72h, 排便困难;大便排出困难, 一次排便20min以上, 平时需要服用泻药或者其他方法协助排便;排便困难持续1个月以上, 反复发作, 病程在1年以上;排除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便秘;大便不能一次排尽, 或者便意不尽感。
1.4 疗效评定
显效:患者每日排便1次, 排便无不适感, 在停药4周之后排便仍通畅;有效:患者排便通畅无困难, 大便性状基本正常;无效:在服药1月后, 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2]。总有效率= (显效人数+有效人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本组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具体, 见表1。
治疗组患者显效19例, 有效10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12例, 有效13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便秘是大便在体内蓄积, 水分和有害物质被重吸收并导致大便干燥, 不易排出, 在祖国医学属于“脾约”范畴, 常反复发作, 并难以治愈。中医学认为肾主五液, 脾主散精, 肾在下主气化, 脾司运输津液, 则大便通畅, 脾失运化, 肾失温煦滋润, 则大便干结。肛门手术患者影响气机, 也可造成大便干结。便秘日久, 久病必虚, 虚证日重, 便秘加重, 最终导致顽固性便秘, 因此治疗本病以补虚为本[3], 益肾补脾是治疗顽固性便秘的有效方法。笔者采用自拟通便汤加减治疗顽固性便秘, 疗效满意。方中肉苁蓉、韭菜子补肾填精, 白术、党参益气健脾, 使肾精得充, 脾运得健, 培本固元, 肾脾功能得到恢复, 则气化有力, 运化有权。当归养阴润燥, 女贞子补肾阴兼清虚热, 桃仁、怀牛膝配肉苁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 炒莱菔子降气消积而通便, 诸药合用可使虚得补、热得清、瘀得活、积得消, 便秘得解, 大便自通。此外, 引起便秘的原因还与缺乏运动、饮水过少、情绪不畅、排便习惯不良等有关, 因此, 患者在服用中药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调整饮食习惯, 以清淡为主, 少食辛辣, 多食水果, 增加大便含水量, 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 平衡心态, 保持良好情绪, 减少便秘的发生率。总之, 通便汤加减治疗顽固性便秘, 能有效促进肠道运输功能恢复, 效果满意, 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于普林, 李增金, 郑宏, 等.老年人便秘流行病学特点的初步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7, 20 (2) :132~134.
[2]宋丽君.麻子仁丸加减治疗老年人顽固性便秘[J].河南中医, 2009, 22 (4) :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自拟降糖汤治疗糖尿病76例 篇7
76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47例, 女29例;年龄28~72岁;病程6个月~12年;合并高脂血症42例, 高血压9例, 白内障12例, 周围神经炎51例, 疖疮31例。诊断标准参照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定的有关内容。
2治疗方法
降糖汤方:黄芪、山药、生地、玄参各30g, 苍术、丹参各20g, 枸杞子、赤芍各10g。随症加减。血糖不降加山萸肉、知母各10g;尿糖不降加天花粉30g、五味子10g;兼高血压加夏枯草20g、白蒺藜15g;高血脂加生山楂15g、泽泻10g;能食善饥加熟地20g、黄连6g;口渴多饮加生石膏30~60g, 麦冬10g;腰腿疼加桑寄生30g、川断10g;大便溏泻去生地、玄参, 加芡实30g、白术10g;心悸失眠加生牡蛎、生龙骨各20g;下身瘙痒加知母、黄柏各10g;全身瘙痒加地肤子、苦参各10g;尿频有脂膏加桑螵蛸、益智仁各15g。每日1剂, 水煎服。30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忌酒、慎食、寡欲。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减轻, 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下, 尿糖 (±) , 合并症经检查有显著改善。有效:症状与体征减轻, 空腹血糖较服药前下降1.5~2mmol/L, 尿糖持续在 (+~++) , 合并症经检查有改善。无效:症状无明显减轻, 空腹血糖、尿糖下降不明显或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显效28例, 有效43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3.42%。治疗前76例空腹血糖值为 (11.1±2.56) mmol/L, 治疗后为 (6.8±3.14) mmol/L, 有显著下降 (t检验;P<0.01) 。
4体会
自拟归脾汤治疗牛脾虚型便血 篇8
1 症状
发病较慢, 病牛较瘦, 精神倦怠, 便血色暗红, 口色淡白, 体温正常或偏低。
2 治疗
方药:茯神35g、远志25g、当归45g、黄芪45g、党参35g、白术35g、甘草25g、枣仁35g、木香45g、龙眼肉40g、生姜25g、大枣30g、炒侧柏叶55g、炒槐花45g、炒荆芥橞40g、枳壳40g, 混合研末灌服, 1剂/d, 连服2剂。快。鼻黏膜充血、肿胀, 鼻塞不通, 初流清鼻, 患羊鼻黏膜发痒, 不断喷鼻, 并在墙壁、饲槽擦鼻止痒。食欲减退或废绝, 反刍减少或停止, 鼻镜干燥肠音不整或减弱, 粪便干燥。为了防止感冒, 平时多加强营养, 圈舍保温, 外出放牧前首先在圈舍里通通风等。
2 治疗
【自拟前列腺汤论文】推荐阅读:
前列腺汤论文10-04
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论文05-10
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护理论文06-09
米索前列醇片剂论文06-13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05-08
前列腺评分06-03
前列腺剜除08-02
前列腺切除10-01
高危前列腺增生06-03
前列腺电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