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辅导

2024-10-29

思想辅导(通用12篇)

思想辅导 篇1

科技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社会的很多领域,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在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的同时, 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断地出现, 诚信缺失、冷漠、没有信仰、拜金主义等社会弊病侵袭着人们的思想。在高校中, 学生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辅导员能够在心理辅导的视角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的辅导工作。

一、高校思想政治辅导中加入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一) 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的需要

在高校学生的想政治教育中加入心理辅导, 主要是想通过对学生心理的辅导, 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解答,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高校学生有积极向上的心理。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会对学生心理的不良影响,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培养出新一代的高校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 学生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找到明确的发展方向。

(二)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的需要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辅导中加入心理的辅导是很必要的, 这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的要求, 也符合高校政治教育的形势。从教育的目标来看,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解决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心理的辅导, 能够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状况,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从学生的角度而言, 当代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除了学习以外, 课余活动增加, 学生的心理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把握学生的心理, 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此外,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道德修养这两个方面。但是这两个方面还不能全部涵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 心理辅导也应该受到重视。因为学生心理健康了, 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 高校应该在政治教育中加入心理教育, 这是很必要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辅导中存在的心理辅导问题

(一) 缺乏对心理教育的重视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育方式, 相对于以前而言, 在教育方式上创新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没有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现在很多高校都存在着忽视心理教育, 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 对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教育的观念欠缺, 很多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意识。高校的领导对心理辅导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这也是导致心理辅导缺乏支撑的重要原因。因此, 心理辅导在高校的教育中发展较为缓慢, 没有很大的发展。

(二) 基础设施不足, 缺乏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相对于国外优秀的心理教育而言, 国内的高等教育中心理教育的基础设施还是很落后的。在设施上看, 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足, 缺失心理教育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另外, 有些高校有了基础设施, 却没有很好地的利用起来, 导致资源的浪费。从辅导员的专业来看, 由于现在很多高校的辅导员的来源很广泛, 来自很多专业。很多辅导员都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 当学生遇到了心理的问题时, 辅导员不能利用专业的心理知识解决, 因此很多辅导员在工作的过程中, 会和学生有不同的观点, 产生分歧甚至争执。在一项调查中, 认为辅导员需要有一些必备的心理知识, 同意的人群占87.8%, 可见比例是很高的。所以, 心理辅导中, 具有必要的心理知识是必要的。这在高校的部分教师需要进一步学习心理知识, 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三) 高校学生自身的心理原因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 高校学生渐渐被社会的不良思想影响, 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的程中, 有一部分学生有着懈怠、不认真的心理, 认为心理辅导毫无意义、没有用处, 反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很重视。这种心理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也不利于教师心理教育的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比较稚嫩, 对于善恶是非还缺少自己的认知, 或者是认知不正确。这就需要教师辅导学生的心理, 让学生消除不正确的思想, 端正态度, 认识到心理辅导的重要性。这个问题既离不开学校对心理辅导的重视, 更离不开学生自身对心理的关注。

三、心理辅导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的措施

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既要求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基础上, 运用科学的方法, 根据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 针对不同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重视学生的心理, 做到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 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视

重视思想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不应该只是表面的形式, 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内在, 实现心理辅导的工作目的才是根本。我们要把心理辅导落实到实践中去, 为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的机会。学校的领导也应该加强对心理辅导的重视, 要知道, 学生心理健康了, 才能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才能全面发展。此外, 学生自身也要重视对自己的心灵疏导, 积极参加有关心理辅导的活动, 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

(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心理知识宣传

针对我国高校心理辅导基础设施不是很乐观的情况, 要为心理辅导提供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保证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不断促进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此外, 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心理知识的培训, 丰富教师的心理知识, 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为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现在普遍存在着我国高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辅导的缺失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学习心理知识, 把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做好心理辅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摘要: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从心理辅导视角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新的要求。高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 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 这就需要辅导员能够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去辅导学生。如何在心理辅导的视角下做好思想政治的辅导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心理辅导,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崔诣晨, 成静.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11) .

[2]徐趋璞.基于高校思想政治开展的心理辅导研究[J].青年文学家, 2012 (1) .

思想辅导 篇2

一、辅导思想

这学期担任七、九年级的政治教学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学生的厌学,懒学,不学,不会学,学不会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成绩形成两极分化,为了落实好期末复习工作让全班大面积丰收,就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教师除了倾注爱心,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的培养,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

二、学困生形成原因情况分析

1、学困生形成的家庭原因

(1)父母的不良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监管不利。(2)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学习情况从来不过问。(3)父母对教育孩子的意识淡薄,很多家庭父母没有文化,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4)农村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家里有的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伯伯一起生活,没有指导学习。有的是一个人在家,每天三五成群的,没有人管束。

2、学困生形成的学校原因

教师思想教育不力以及片面追求成绩。对后进生辅导不及时,缺少有效的方法,他们自己放松要求。(如:有时为了完成当天的作业,让学困生找作业。)

3、学困生形成的社会原因

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潮流在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有些学生骗家长以学校买资料为由获得金钱)

4、其它智力因素

不少聪明的学生怕吃苦,怕经受挫折,经受磨难,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与勇气,甚至产生变态心理,总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自己万事不如人,于是破罐子破摔,自己不学,也不想叫别人学,最后走进双差生行列。

四、辅导学困生措施 辅导学困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2、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3、对学困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4、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有坚强的意志。

6、老师的辅导要及时。

7、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8、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具体做法是:

①教师备课要想到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教师备课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后进生同时并进。

②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三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③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④教师辅导要把学困生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教师要充分利用早晚自修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耐心辅导。

⑤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后进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上课前,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群体效应的力量,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

思想辅导 篇3

关键词:团体辅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个是辅导员对学生的一对一的辅导。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普及面广、系统性强,但一般以教师的单向信息传输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课堂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主观感受。一对一的辅导是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但是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对大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比较困难。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辅导,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个体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团体辅导可以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一对一辅导的弊端,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作用

团体辅导起源于100多年前的欧美,已经被证实在解决适应、人际交往、情绪管理、人格培养、压力应对等诸多心理问题上有明显的成效。团体辅导被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改进作用。

1.团体辅导感染力强,影响范围广。团体辅导是一个多向沟通的过程,对每个成员来说,都存在多个影响源。在团体中,个人实际改变了平时生活规则,进入一个新的角色,发掘真实自我,此时的交流是真实自我之间的交流。团体是社会的缩影,很好地复制了真实生活,在团体相对安全的氛围里,情感、人类行为以及一些态度都可以被辨识出来并加以讨论。团体中每个成员不仅可以接受他人的帮助,而且可以在获得帮助的时候给予其他成员以支持。成员之间通过交流,了解到其他成员也具有与自己同样的境遇,更易共情;通过诉说减轻心理负担、缓解不良情绪;通过探讨相互启迪,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2.团体辅导使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更加多样化。团体辅导是基于心理咨询的一种方法,采用心理剧、角色扮演、团体讨论等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觉接受教育,并学会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运用团体辅导,在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和发挥个体潜能、增强个体适应能力的过程中比较有成效。学生能够从中发掘更多的资源和观点,能够从多个角度洞察自己,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模仿其他学生的适应行为提供榜样。团体辅导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内涵,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分析角度和分析方法,拓宽了学生精神世界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人际敏感度,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为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提供启示、指导和帮助。

3.团体辅导体现共情,帮助学生自我接纳。团体辅导将具有相同或类似问题的学生聚集起来,当团体成员进行类似经验的交流和分享时,容易在团体成员中引起共鳴,产生认同感。来自团体其他成员的接纳、理解和信任,有利于学生重新建立起归属感、安全感和自尊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增强其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具有负面情绪的学生容易自我封闭,他们缺少倾诉困扰的途径,而团体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安全、温暖的互动环境和氛围,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获得情感支持,减少心理防卫,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往往会看到自己的问题,从而在心灵的交流中找到归属感,帮助他们接纳自我。

4.团体辅导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团体辅导中,一个领导者面对多个团体成员,符合经济原则,增加了咨询人数,节省了咨询的时间与人力。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仅依靠有限的思政队伍是无法满足广大学生需求的,工作的深入程度和影响面必然也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问题的共同性和紧迫性,把有类似问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师资力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还可以将团体辅导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班级管理和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求得教育效果最优化。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入团体辅导的主要形式

1.专业模式。由心理学专业人士组织,通过招募志愿者组成团队,历时1~3个月的团体辅导过程,包括团体的初创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全程由心理学专业人士负责。专业模式的团体辅导有明确且系统的团体辅导方案,包括参加对象、具体目标、团体性质、时间地点、成员的甄选方式、内容、形式、所需设备等。在实际的操作中,团体的领导者常常是心理学专业的老师或者学生,有较强的知识背景;团体的成员通过招募和甄选而来,一般是由6~8名互不相识但有类似发展需求的志愿者组成。专业模式需严格遵循专业伦理道德,开展若干次循序渐进的活动,团体成员在团体辅导中经历了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在团体中成员感到放松、安全与接纳,自我认知比较深刻。

专业模式团体辅导的领导者受过专业训练,对甄选团体成员、促进团体发展、应对团体中的突发事件有充分的准备。团体成员自愿报名参与,对自我发展的需求往往能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团体中,通过分享、表达、体验和尝试,促进团体成员内心的成长和发展。团体辅导是团体成员日常生活之外的一片天地,他们在团体中所表达的想法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这种“模拟”的情景使得成员能放松地表达、尝试。

2.思政模式。思政模式下的团体辅导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由辅导员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发起,设定团体辅导的目标,圈定参加团体辅导的学生,通过专业人员来加以设计、实施。其目的通常是加强班级凝聚力、加强成员归属感等,通常与游戏紧密结合,强调参与和体验,能极大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深受学生的欢迎。思政模式团体辅导是由辅导员发起的,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能保证团体成员的参与和团体辅导的顺利实施,使团体辅导的优点最大化。团体中获得的成长不需要经过艰难转化,因为团体中的成员是日常生活中的同学,建立的信任关系对自己和他人更具有实际意义。其目标是辅导员结合学生实际提出的,能对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群体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针对团体辅导中表现出的个别问题,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跟进,进一步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辅导或调适。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团体辅导的要求

1.客观地认识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团体辅导可以在解决很多思想政治问题时使用,而且效果显著,但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到团体辅导并不是万能的。团体辅导适宜于解决以下几类问题:培养和加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干部队伍的团结协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调适情绪和掌握人际交往技巧,新生归属感的建立等群体中共性的、普遍性的问题。

2.加强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团体辅导作为一种教育方法,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思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团体辅导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因此,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还需要掌握团体辅导相关理念和技能技巧。

3.团体辅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逐渐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只有这样,团体辅导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并将实际效果体现到学生学习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张法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改进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

[2]芦茜.团体辅导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改进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3).

[3]董珊.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中引入团体辅导的现状、矛盾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30).

思想辅导 篇4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心理环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和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即以团体为对象, 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和方法, 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 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探讨、接纳自我, 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增进适应能力, 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助人过程。辅导员可根据学生的心理困扰、需求, 设计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如新生适应团体、贫困生自强团体、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在团体互动的情况下既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心理困扰, 又可及时发现需进一步进行个体心理辅导的学生, 在此过程中, 辅导员可直接获得学生的一手心理资料、心理案例。

1.1 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将团体辅导引入高校, 可以缓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不足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之间的矛盾。如果仅仅依靠几名思想政治教育人员, 为全校上万名师生提供服务, 其工作的影响面必然受到局限。而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问题的共同性和紧迫性, 把有类似问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 运用团体辅导的方式,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 将团体辅导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班级思想教育、团活等多种领域, 可通过充分利用有限的师资力量并拓宽团体辅导的运用范围以求得较大的教育效果。

1.2 切实解决学生共性问题

现实中, 许多学生往往认为自己的一些负面行为、观念、具有“个别性”、“独特性”, 这种心理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 从而导致自卑、恐惧等一系列负面情绪, 从而加重心理压力。辅导员可以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共性问题, 学生在沟通和互动中, 会认识到有些问题与困扰是大家共有的, 同时, 也会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多层面差异以及别人是如何有效应对的, 从而促进彼此的融合与信任, 建立互助的人际关系。运用团体辅导能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增强主动调适心理状态的积极性, 为下一步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开端。

2 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

目前,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出不同特点。例如:大一新生自立性差、依赖性强, 在人际交往等方面有很多片面、幼稚的想法, 存在多方面的适应问题。二三年级是分层阶段, 学生在学习、人际、情感方面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学生学习和生活目的不明确, 存在盲目、焦虑等不良情绪。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很大压力。因此, 辅导员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

2.1 了解学生的思想问题

运用团体辅导技术来解决学生的思想工作, 必须先了解学生有哪些共性的思想问题。辅导老师可以根据所接个案的困扰问题或院系学生工作人员所反映的比较普遍的问题, 看看是否有必要组织团体辅导来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例如对那些没有学习动力, 缺乏生活目标的学生通过团体辅导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使他们了解能力与抱负的关系, 明白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更好地规划未来, 实现理想。如此, 比较容易地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2 确定团体的性质、主题与目标

从团体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实际情况看, 团体辅导大多数应该属于发展性、教育性和预防性的。主题一定要符合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通过团体辅导能够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这也正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所在。通过团体辅导, 促使班级成员了解、熟悉;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形成班级集体意识;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理智面对压力;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 为个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3 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当团体性质和目标确定后, 辅导员就要通过查找相关资料、阅读书籍和杂志, 为团体设计提供理论支持。由于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做思想政治工作, 因此, 这种理论支持当中也要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外, 还要了解和搜集同类团体是否有人带领过;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有哪些需要注意避免的问题。

2.4 完成团体方案设计表

资料准备充分后, 设计者就要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所涉及的各类因素。例如明确团体辅导的形式、时间、地点、环境、话费、道具, 领导者与助手如何分工;带领团体辅导的人员及其有无助手的要求及条件, 团体成员招募采用哪些方法;是否实施甄选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部署、如何诱导才能使团体成员接受领导者的目标。在此基础上, 完成团体方案设计表。

2.5 规划团体整体框架及流程

通过完成团体方案设计表, 制定出团体辅导详细过程计划, 认真安排每次团体活动, 即活动的设计和进行的方式。活动的设计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 增强其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具体流程如下。

(1) 个人经验; (2) 分享“和别人一样”的体验、回顾与整理自己的感受、看法; (3) 个人归纳、分析出一些原则、概念或理解团体辅导者的教育目标; (4) 尝试将前面所习得的原则、概念应用到团体之外的情境中并接受了辅导者的目标; (5) 通过整个的团体活动过程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地。

3 团体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1 避免为活动而活动

任何一种方案或一项活动, 都只是团体辅导的工具或手段, 而不是目的。应尽量避免活动过多, 而不注重交流分享。为了发挥活动功能, 辅导员必须能适当地运用领导效能及发展团体动力, 有时更需要外在条件的配合, 例如成员参与、环境设备、行政支持等等。

3.2 避免照本宣科

有些团体领导者在设计方案时, 照本宣科, 参考或抄袭他人的团体方案与活动, 对于团体方案设计、操作方式并不明确, 且带领团体时缺乏灵活性, 以致团体发展过程出现问题, 成员权益受损, 参与意愿不高。严谨的做法是事先找到同行组成一个团体, 将设计出的方案、不熟悉的团体活动, 在团体中实际操作一遍, 共同探讨实施过程的经验感受和问题焦点。

3.3 避免不适当的活动

团体发展需要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团体成员的心态也需要有一个适应和转变调整的过程。如果辅导员对各类活动的应用范围和功能了解不足, 常常会设计或安排一些不适当的活动, 常常会阻碍团体发展。

事实证明, 团体辅导对于解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都有不错的效果, 关键是如何应用的问题。把团体辅导的技术与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 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 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摘要:近年来, 我国的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团体辅导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正逐渐把其应用到学校的心理辅导及其他教育方面。本文将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方法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 以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团体辅导,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林虹, 赖以柱, 蒋常香.浅析团体心理辅导在职业学校学生工作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 2007 (6) .

[2]杨仕立.历奇为本辅导在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团体辅导的探索[J].中国外资, 2008 (7) .

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 篇5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本科生相比,存在思想政治观念薄弱,政治热情不高、自信心不足等特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凸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施行者,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的任务更重更复杂。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积极的心理素质是决定学生健康发展乃至校园和谐建设的关键。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因为生活压力、工作环境、事业瓶颈等诸多因素,导致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普遍产生了一些消极心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利。消除高职院校辅导员消极情绪和观念,培养积极心理素质迫在眉睫。本文从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积极心理素质入手,分析造成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消极心理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积极心理素质培养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积极心理 培养

高职院校是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口号的提出,高职院校在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与普通本科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分数较低,素质参差不齐,但思想和行为独具个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思想政治观念薄弱,政治热情不高、自信心不足等特点,思想政治工作尤其重要。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施行者,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需具备更高的专业综合素质。其中,除了熟悉国家有关形势教育政策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外,其自身积极的心理素质是决定学生健康发展乃至校园和谐建设的关键。因此,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积极心理素质培养对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心理素质的定义

了解何为积极心理素质,首先要明确心理素质的概念。心理素质是我国本土化的一个重要学术概念,简而言之,“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而积极心理素质,则指正面的、向上的个人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根据马斯洛积极心理学所述,具体表现为充分的适应力、适度的自我评价、切合实际的目标、人格的完整和和谐、旺盛的学习能力、良好的情绪自控能力、适度发挥个性等等。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积极心理素质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直接贯彻者,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幸福生活奠基的力量源泉。实践证明,具有积极心理素质的辅导员,不仅能科学地、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还能对有心理疾患的学生作出正确地引导。一名称职的辅导员应具备以下积极心理素质:

(一)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使命感

高职院校辅导员肩负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思想品德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职责,“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使命感。这是考量一名优秀专职辅导员是否政治过硬、三观端正、意志坚定的基本条件,只有觉悟够高,才能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性质、对象都有明确的认识,对自己的职责充满敬畏与尊重,才能表现出较高的职业素养,真正发自肺腑地将国家的政策和方针与本职工作相通,与学生的来相连,才能更加准确和清晰地付诸于工作实践,促进学生思想觉悟的提升。

(二)积极的情感状态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要做能够走进学生心灵进而完善学生灵魂的人。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必须是一个“发光体”,拥有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情感世界,对工作、生活充满热爱,对学生充满感情与期待,这份由爱和期待所产生的思政工作才能够被学生所认同,逐渐照亮学生内心,潜移默化,使学生心怀感恩,努力向上,迅速成长,促进智力和人格全面健康发展。

(三)较强的适应与应变能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本就复杂且效果不能一蹴而就,辅导员日常工作中更多的是处理学生的繁杂琐事,需要做大量沟通、协调的工作,除了高度负责的态度,还要有较强的适应与应变能力,才能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完成各项任务。特别是当面临政策或学校工作的调整损害到自身利益时,更要求辅导员能正确评估社会变革给自己工作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不退缩、不抱怨、不放弃,适应需要,及时调整。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强、自控能力差,要求辅导员还必须具备快速应变能力。当面对极个别“刺儿头”,辅导员要能够沉着、冷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化学生,将学生引导至正确方向。对突发的意外事故,必须要果断判断、精准处理,防止矛盾激化或事态恶化。若惊慌失措犹豫不决,难免场面失控,造成不良后果。

(四)良好的人际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

高职院校里工作千头万绪,任何教职工都不可能孤军奋战。拥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高职院校辅导员也不例外,因为工作性质的需要,必须具有更多的包容力,更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能充当学生和同事之间的润滑剂,保证各项任务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同时,辅导员还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调动不同性格、爱好,不同特长的学生,团结组织绝大多数学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共同完成学校工作目标。

(五)较强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思政工作生命力的源泉。辅导员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在不同时期不同要求下用自己独特的思想、作风以及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才能面对新任务时,不盲目服从,不墨守成规,才能以学生为本,实事求是有创造力的完成任务。而只有辅导员具备创新的意识,才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脑洞大开,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与灵感,大胆进行求知、求异、求新。

三、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积极心理素质形成的原因 辅导员积极心理素质对个人、学生乃至学校整体工作的意义毋庸赘述,但辅导员是人不是神,压力下也会出现情绪波动,产生消极心理。特别是随着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目标的提出,社会要求日增增高,辅导员工作强度日益加大,需要持续投入资源以及心理能量,相当一部分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出现无助感、挫败感、职业幸福感降低、职业倦怠等消极心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极为不利。一项针对高校辅导员积极心理品质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显示:积极心理品质与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状况不容乐观。说明高职院校辅导员积极心理素质已经受到来自生活、工作状况方面的冲击,亟需重视。具体原因有:

(一)工作繁杂压力大。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极其琐碎,除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大头,还要应对学生安全、卫生、竞赛活动、日常管理和各种例会、培训、迎检等等事务性工作,很容易产生疲劳、厌烦等心理。加上近年教育环境和学生特点的变化,增加了工作难度。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加剧了部分辅导员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忧虑…….体力和精神双重考验下,一些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大大降低。另外,院校整体队伍中,辅导员既不属于教学人员,没有主体地位,又不是行政人员,无政治前途,地位低、待遇低、出口窄,社会与学校要求与自身地位、认可度不匹配,导致产生角色模糊、角色困惑,自我价值感低,职业幸福感也无从谈起。

(二)理想现实强落差。投入与产出成正比或超出预期值,人就会产生高价值感和愉悦心理,反之,就会伴随挫败感。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自然期望值高。特别是一些刚入职的辅导员,自感工作难度大,会不自觉地设立一个较高期望值,若事与愿违,就失落、沮丧,自我怀疑,产生深深地挫败感,降低工作积极性。

(三)调试不当难自拔。困惑、无助、职业幸福感降低,很容易导致辅导员对本职工作失去信心。特别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绝大部分是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工作有激情,但也容易心浮气躁。工作负荷大,协调的部门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和帮助时,一些辅导员深感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若不能及时调适,就会深陷厌烦、困惑心理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学校整体工作效率。

辅导员消极心理素质一旦形成,若不能及时干预,就会产生深深的职业倦怠,对工作无热情无动力,或者听之任之得过且过,或者另谋他就。故,关注高职院校辅导员群体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心理素质刻不容缓。

四、高职院校辅导员积极心理素质培养的途径 面对辅导员队伍出现的消极心理问题,只有教育部门、高职院校和辅导员队伍应共同参与,三方合力,多途径做好各项保障及疏导工作,才能优化辅导员队伍积极心理素质,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教育行政部门发挥统领作用

高职院校所属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在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将辅导员队伍作为占领学生精神领域的政治探测仪,为辅导员群体心理健康发展积极创造条件。

1、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联合,针对辅导员群体,主动介入,开展团体性的有益于辅导员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辅导员心理问题。

2、积极争取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待遇和专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凸显辅导员队伍在高职院校的重要位臵和作用。

3、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电台、报刊、电视等多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业绩和感人事迹,树立他们正面积极的良好形象, 提升社会认可度,提高辅导员自身价值感,营造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其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学校建章立制协调联动

1、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应完善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对辅导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业绩考核,对其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制定《辅导员工作条例》等制度,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落实辅导员岗位待遇。必要时适当提高工作补贴;选拔一些德才兼备的辅导员到领导岗位或设立相关级别的非领导职务,在职称评审条件和要求上给予一定的照顾。

2、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高职院校领导者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辅导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定期召开辅导员工作例会,听取工作汇报,让辅导员找准角色定位,提升本职荣誉感。各系中层领导要关心辅导员个人生活,及时帮助解决辅导员生活中的困难,解除后顾之忧;支持辅导员开展各种师生互动活动,资金上给予支持,促进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鼓励教学人员、辅导员和学生代表成立工作团队,团队互帮互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辅导员在创造性开展工作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促进个人发展。

3、强化素质培训

知识的丰富和素质的提高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力量,是获得安全感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要把辅导员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纳入在职教师培训工作,广开途径,提升辅导员整体素质。一是定期聘请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安全问题等专家,对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帮助辅导员形成积极心理素质。二是积极应对改革和竞争,对本院校辅导员队伍分梯队打造,推优秀,出亮点,推选金牌辅导员外出参训,宣传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学习先进地区先进经验,提升本校工作水平。三是制定辅导员队伍周研讨、月汇报制度。一周一次研讨活动,提出收获或问题,交流心得,集体研究解决方案,促进共同提高。一月一次成果汇报,提高辅导员文字表达能力,汇集集体智慧,形成经验进行推广。

(三)个人修养的调整加提升

外部力量的保障与介入固然重要,辅导员若要形成并保持积极的心理素质,最主要的还是要加强自身修养,将自我调适、自我督促、自我成长落实到实践中,持之以恒,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1.掌握自我调适方法。

一是自我肯定,增强自信。契诃夫有一句名言:“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人要不断地否定和肯定自己才能进步,而否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肯定方向发展,自我肯定,保持坚定的信念,往往是事业成功的关键。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找准自身的价值所在,带着感情去做学生工作,从平凡的工作体验中增强自我效能感,不断自我肯定,增强自信。

二是抛弃自卑,保持心理平衡。

辅导员每天都要面对复杂的工作,多变的教育对象,难免会有一些消极情绪反应, 若不能及时的疏导,就会形成一种持续的消极的自我否定的感觉——自卑。自卑是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大敌。形成的原因不外乎存在感低,缺乏成功的体验,或者自我评估有失客观。要抛弃自卑,最关键的是要战胜自我。不要给自己不切实际的期望,不要太完美主义、理想主义,要接受自己不是全能的现实。要采纳王健林给年轻人的建议: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这个小目标可以是做一次学生心理调查,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可以是组织学生举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为几个学生谋求出就业渠道等等,随着小目标的不断实现,自我认同感、满足感越来越强,自卑心理也会逐渐消失。

三是敞开胸怀,增大格局。

辅导员要做学生的知心人,思想的领路人,要有广大的心理格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理格局的广大与否,取决于胸怀的开放程度。作为学生辅导员,要有开放的胸怀,心无纤尘,一片赤诚。主动地适应学校环境,主动地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用真诚去和领导、同事相处,用率真去和学生沟通,无私地做好每一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能拥有和谐的工作氛围,更能收获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这些良好的心灵体验也会回馈自身,为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助力,形成良性循环。

2、加强专业学习,增加底气。

国家政策不断调整,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学生特点不断变化,面对新形势、新变化,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出击。学生辅导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一个时代人、时尚人,为自己的头脑不断投入新的知识储备。

一是要具备灵敏的触角,学习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提高思想政治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二是要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包括教育教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指导以及校园安全法律、生理卫生知识等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是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找出自己的专长,不仅愉悦自身,还能搭建与学生互动的桥梁。只有专业过硬,才能心有底气,才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收获自如,才能爱生乐教,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1] [美]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11 [2]张 易.高校辅导员积极心理品质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教育报刊社2017,(1)

[3]庄丹娅.论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培养[J].黄山学院学报,2009,(8)

[4]赵艳丽.高职院校优秀辅导员心理素质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的前瞻性 篇6

【关键词】辅导员 思想教育 超前性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运行系统,具有防范、矫正、反思三个重要的环节。在学生思想教育实践中,高校辅导员往往侧重于矫正、反思两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忽视防范环节。其结果,思想教育工作变成“亡羊补牢”式的正在进行式教育,学生问题此“伏”彼“起”,辅导员变成了“消防队员”,工作时刻处于被动中,思想教育效果显然不够理想。多年的辅导员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正确认识思想教育工作的“超前性”问题,对提高辅导员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辅导员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心人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了解学生乃是超前教育学生的基本前提。超前性思想教育工作要以科学预见为前提,预见性从哪里来?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的超前认识和掌握中来。虽然从表面看学生的思想是千变万化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只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就可以从学生思想趋向、行为举止这些偶然现象中洞察学生思想行为的整体发展规律。

为了捕捉学生思想行为动态的“第一信号”,可以在家长、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中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学生表现信息网络,收集问题线索。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娱乐等活动中去细心观察学生的神态、脾气、性格的变化、情绪的喜怒哀乐,探测学生内心的秘密,把握举动的真谛。比如:平时活泼好动的学生一反常态,变得沉默寡言;学习非常认真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走神,欠交作业;平时节俭的学生原因不明地出手大方。凡此种种表现,都是学生心理波动的蛛丝马迹、内心变化的“晴雨表”。辅导员只有丰富地占有学生思想、行为的现象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从中见微知著,才能准确及时地把握学生思想行为的动态脉搏,及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心人,关键是要细心,要有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如果缺乏细心、责任心,就不会开启契机的大门,纵使整天忙忙碌碌,也只能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盲人”。

二、 辅导员要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及时地对问题施加影响

古人做事讲究“防为上、救为次、戒为下”,提高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可以及时地发现、分析、解决学生的思想行为问题,掌握思想教育的主动权。

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工作,重点不在于等学生出现问题后再“亡羊补牢”,追查责任,批评惩戒,而在于学生问题出现前就通过循循善诱的正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启发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产生犯错误做错事的“抗体”,真正做到“知其心,然后救其失也;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也。”问题发现及时,可以为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提供有利条件。学生问题暴露的萌芽时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最佳期,在这个时期,问题只存在于少数个别人当中,问题不稳定不成型,学生的思想情绪也处于非激情状态,学生逆反心理弱,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范围小、情感阻抗小、接受率高,思想教育工作可以“四两拨千斤”,取得事半功倍的预期效果。

常言道“大洞不补,小洞吃苦”。如果平时粗心大意缺“心眼”,摸不清学生底、号不准学生脉,学生问题的“冰山”已显露出来还蒙在鼓里,甚至反映麻木,或者问题已明显了仍拖延不决,必然丧失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任凭事情发生后再矫正、反思,不仅工作陷于被动,解决难度加大,要挽回损失也相当困难,即使问题解决了,也会留下后遗症。

三、 辅导员要因势利导,增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超前,是根据学生思想产生、发展、形成的思维规律,去把握学生思想的未来趋势,在问题出现之前施加影响,使问题“胎死腹中”,属于防范的范围。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坚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就是坚持顺应学生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将计就计,因势向好的方向加以引导,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毛主席说过:“企图用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发现学生犯错误出问题的苗头,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思想特点,选择最恰当的内容和形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巧妙地顺水推舟。辅导员要从实事求是出发,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推心置腹地交谈、平等温和地交流、心平气和地讨论、耐心细致地教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法,疏而不堵,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启发学生用自己之“矛”攻自己之“盾”,采取“开沟引水”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如果发现问题采取“管、卡、压”的手段,不以理疏导、以情疏导、耐心疏导,采取简单粗暴、以势压人的方法,强制堵塞,只能是管而不听、卡而不住、压而不服,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更谈不上取得预期效果。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整个运行系统中,防范、矫正、反思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仅仅只有超前性防范教育,同样是思想教育的短缺行为。把思想教育的前瞻性防范问题提到重要位置,只是为了强调辅导员在学生工作时,更要注重未雨绸缪,面向未来。

思想辅导 篇7

一、修己以敬

子曰:“修己以敬。”“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认为学习主要是为了提升自身修养, 而非达到功利性目的。辅导员也不例外, 首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 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修养、个人内涵建设。

辅导员需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除了平时与时俱进地关注、学习国家政治政策外, 辅导员还要通过讲授思政课程、与学生交心、开主题班会等方式将国家法规政策等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孔子的学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这是儒家关于士“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实人格写照, 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引导者的辅导员要以此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跻身“士”之列, 树立勇于担当社会重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做思想纯粹、胸怀天下的人。

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 他们的言行举止、人格品质会给学生很大的影响, 为使学生“近朱者赤”, 必须加强辅导员的诚信、仁爱、宽容等品质建设。子曰:“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孔子取譬精当, 人如果没有诚信, 就像车无轴无法转动一样, 是万万不行的。他教导学生子贡:“言必信, 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论语·子路》) 将讲究诚信、行为实在看做是人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辅导员更应该如此, 无论是对全班学生或个别学生所作的承诺都要尽快兑现, 所作的规定安排也要严格要求责任人认真完成并做好检查及整改工作;在评定奖助学金、组织发展、学生干部选拔等事情上, 采取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态度, 严格按照相应的制度及程序公正公平地完成这些工作, 并及时将结果公示在班级QQ、公共邮箱上, 接受学生的监督;“仁”是《论语》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字眼, 樊迟曾向老师请教何以为“仁”, 孔子简明扼要地说:“爱人。”这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正好契合辅导员的岗位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辅导员应具有一颗仁爱之心, 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 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办学生之所需。在爱的润物细无声中, 学生会慢慢做出爱的回应, 而且会学会以爱的方式对待社会、对待周围的人;“恕”是《论语》的又一思想精髓, 即要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人、以己度人。辅导员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的同时, 更要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们的缺点与不足, 耐心地引导和帮助他们认识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 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 是的, 无言也是一种教育。辅导员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和个人内涵修养, 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 这本身便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及诚信、仁爱、宽容等品质素养的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教育方式。

二、在其位谋其政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 、“不患无位, 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 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 。即无需越俎代庖操心其他岗位的事, 首先必须做好自己岗位内的事情。要担心的不是别人是否知道自己, 而是怎样才能在岗位上尽职守。辅导员要认真遵循孔子对职业素养提出的要求, 在其位谋其政,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岗位技能。

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最重要的工作, 做好此项工作首先要做到“全”,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要采取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态度, 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性格;其次要做到“勤”, 辅导员要勤进课堂、勤下宿舍、勤与学生交流, 主动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这样才能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要做到“思”,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正确与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 辅导员要根据特殊个体的性格、兴趣等采用相宜的教育方法, 及时总结教育方法的得与失。

做好评奖评优工作。每学期在做评奖评优工作之前辅导员都要以班会等形式将评选的要求详细明白地告知每位学生, 并及时在班级QQ群、博客及公共邮箱上公示, 公示期间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作相应处理。评奖助学金时要在辅导员负责制下成立班级评定小组, 由主要学生干部及得到全班同学公推的几名普通同学构成。为避免评定小组成员在评奖学金时弄虚作假, 他们的综合测评分、排名等应该由辅导员亲自认定他们提供的材料后直接得出。在奖助学金拟定结果公示期内, 辅导员要主动深入学生了解情况, 如是否存在与拟定结果有出入的情况、学生是否知道结果是怎样得出的并是否表示认可, 等等。

做好突发事件处理工作。辅导员要针对可能会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预案, 利用班会、板报等形式加强防范宣传, 让每位学生都知道遇到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打架等时应该如何处理。平时要注意加强主要学生干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训练, 在辅导员未赶到现场之前及时赶到现场之后, 从容镇定地协助辅导员解决问题。辅导员要在工作中有意识地积累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 加强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 在领导的指导及学生的协助下, 果断稳妥地处理好事情。

三、三省吾身

孔子及其弟子非常重视个人内省, 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辅导员在工作中也经常需要内省: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是否已经尽心尽力?自己的哪些做法是可以继续的, 哪些错误是必须避免的……总结和反思是成功工作的必备条件,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艺术不断趋于成熟。

辅导员三省吾身后要善于在工作中向周边的人多多学习。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在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等方面辅导员需要经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和其他同事虚心请教, 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吸取失败教训。同时辅导员还要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注意向身边的学生学习。孔子与子贡谈到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时, 子贡自愧不如地道:“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 赐也闻一以知二。”对于颜回的“闻一以知十”, 孔子自叹不如:“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治长》) 孔圣人既如此, 辅导员更应明白“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大学生们朝气蓬勃、奋发进取, 会不断以满腔的热情、不折不挠的韧劲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拼搏。与之朝夕相处的辅导员在为这种昂扬的激情感染、感动的同时, 也要不断为这种激情所点燃, 在工作中积极摆脱职业的疲惫与懈怠感, 永远保持青春的姿态, 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工作, 为不断迈向新的工作高度而努力奋斗。

四、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器。”辅导员满足于被动地按部就班做好自己的工作, 充其量其实就是达到“器”的境界, “就是你合格地中规矩地摆在那儿做一份职业而已”[1]。辅导员要摆脱仅停留于合格地作为一个容器存在的状态, 努力达到孔子所言的“不器”境界。

子曰:“其为人也,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 集聪明才智与博学于一身的孔圣人尚且孜孜不倦地学习, 辅导员们更应该勤奋学习。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要注重加强学历进修和专业学习, 广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 认真做好思政教育研究工作, 努力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大学生的学习楷模与人生导师。

“在孔子看来, 君子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比职业主义更高一层的理想主义”[2]。辅导员要以理想主义而非职业主义的态度对待工作。如果仅以职业主义的态度看待学生工作, 将其作为一个器皿, 那么无需多少时日, 辅导员就会出现工作烦躁、疲倦、无热情、无成就感等职业“症状”。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思政工作是一项关乎祖国未来、社会明天的伟大事业, 是一项关乎教育人的灵魂、净化人的心灵的神圣事业, 是一项关乎我们的梦想、我们的价值的灿烂事业。当通过自己辛勤的付出与努力, 学生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新的进步, 继而成长为一个健康、诚信、快乐、宽容的人, 在祖国各地的各行各业中发挥光与热, 这是一项让人何其开心并觉得有意义的事业。而只有明白学生工作的重要意义, 辅导员才能满怀热情主动做好工作的同时确认自身的价值, 才能脱离职业主义的器皿状态进入“不器”的境界。

孔子逝世后, 有人称孔子的才能不及此时已在鲁国建功立业的学生子贡, 子贡坚决驳斥之:“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 丘陵也, 丘陵也, 犹可逾也;仲尼, 日月也, 无得而逾焉。”“夫子之不可及也, 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 所谓立之斯立, 道之斯行, 绥之斯来, 动之斯和。其生也荣, 其死也哀, 如之何其及也?” (《论语·子张》) 寥寥数语, 流露的却是对老师的无限爱戴和浓浓敬意。辅导员若充分汲取《论语》的思想精华, 从修己以敬、在其位谋其政、三省吾身、君子不器等方面为人师表与加强职业修炼, 虽未必能成为孔圣人那样的杰出人物, 但定能成为学生尊敬和爱戴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儒家思想与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 篇8

关键词:儒家思想,辅导员工作,辩证,创新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运用儒家思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高校辅导员工作运用儒家思想的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工作运用儒家思想的必要性是由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年轻的高校辅导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否过硬, 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将产生重大影响。辅导员的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人文自然科学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作风素质等几方面, 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在诸多素质中起着主导作用, 是首要的素质[1] 。儒家思想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确切地讲, 在古代, 中国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核心。直至当今中国, 儒家思想仍被视为传统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普遍运用于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2.高校辅导员工作运用儒家思想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工作运用儒家思想的重要性是由儒家思想本身决定的。第一, 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看来, 世事要以“治人”为中心, 而高校辅导员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对大学生的管理与指导, 作为辅导员, 首先, 应明确学生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主体,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关心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个体差异及所带来的价值理念;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尝试和努力;承认每一位学生的成就;增强每一位学生对老师和学校的认同感。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尊重学生、肯定学生, 以创新为导向的理念[2] 。

第二, 孔子曰: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在孔子看来, 管理者要讲德行, 有德行的话, 就可以取得无为而治的效果。作为辅导员, 要不断提升自身工作对学生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学习、工作和生活, 促进他们道德自觉自律意识的养成, 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辅导员的品质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3] 。辅导员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要有生活热情, 要自觉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以满腔的热情、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待自身工作, 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 身体力行, 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才智奉献给高等教育事业, 给学生树立起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 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楷模。

第三, 孔子曰: “言必信, 行必果。” 作为辅导员, 要成为“诚信”楷模, 说话不失言, 调查不失实, 办事不失信。当代在校大学生主要是“90后”, 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 有自己坚持的理念。离开父母的大学生们特别需要在短时间内树立一个人格的精神偶像, 所以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优势开展诚信宣传, 使大学生建立起诚信理念。同时, 应该坚持诚信教育师者先行, 时时事事讲诚信, 自觉接受学生监督, 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 在学校营造起“人人重诚信、人人讲诚信”的浓厚氛围。在开展诚信教育的过程中, 使大学生们认识到诚信品质是一个人在社会的立身之本。

第四, 孔子曰:“其为人也,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先秦儒家认为, 人格高尚者必然具有高尚的精神生活。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德育中, 融入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 取先秦儒家人学思想之精华, 充实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之内涵, 促使两者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德育之目标便水到渠成。

二、辩证运用儒家思想, 创新辅导员工作新理念

儒家思想给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面对这些资源, 现代人具有选择的自由, 可以吸收资源里面的一些成分, 也可摈弃一些成分。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是在辩证中开拓创新, 旧知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只有掌握、创造了新的知识, 才能为社会的前进作贡献。创新成果要靠创新思维, 因此创新思维是这个时代教育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

1.因材施教

孔子最早提倡因材施教, 其进行教育活动的特点, 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其智力水平差异有针对性地教学。“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听其言而观其行”。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一书中也曾说道:“天赋的特殊性, 是分工产生的基础”。马克思也承认人的智力是有差异性的。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 辅导员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 才能有效抓住事物的本质, 抓住矛盾的对立统一点, 因势利导, 有效教育。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采取多形式的教育方式, 增强针对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长处, 弥补其不足, 从而实现大学生个人最大程度的发展[4] 。

2.启发式教学

孔子反对满堂灌的教育方式, 提倡独立思考, 只有当学生深入思考仍不得解时, 才给予提示, 以此来启发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扩大思维的广度。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吸收老师提供的知识, 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对于问题缺乏深度思考, 思维被禁锢在狭小的空间内, 无法发散, 更别说是创新思维了。孔子云:“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可见儒家思想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诱导, 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 欲其自得之也。”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 在面对国际国内问题或者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 作为辅导员, 不要一味地把书本或自己的所谓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立刻灌输给学生, 而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 辩证地分析, 学生只有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独立深入思考, 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3.回归人文主义

通过对儒家思想的探讨, 我们不难发现, 其立足点最终归于人本思想。高校的马克思主义道德教育从科教兴国这一实际出发, 融合了儒家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最后的落脚点是否也应该回归到人本主义呢?答案是肯定的。20世纪初杜威区分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 “儿童中心”的理论使人重新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现代教育所提倡和造就的, 是一种民主的、鲜活的和以人为中心的教育, 旨在培养人格健全、个性发展、精神自由和具有相应职业能力的现代社会合格公民。

教育不仅作为经济的催化剂, 还必须成为社会思想、文化、精神、道德建设的源泉, 为人类精神的提升和社会发展导航。那么, 新世纪教育的目标就不仅仅是发展科技和培养创造性, 而是对教育的人文主义传统的尊重、回归以及继承。形象地说, 在新的世纪里, 教育将起到更为主动和关键的作用, 未来竞争的本质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建立以培养创造力为目标的教学, 在深度上实现教育内涵化的理想;最后恢复和保持教育的人文价值, 建立人在教育中的立体性和教育在社会中的主体性, 实现教育人文化的理想。

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 应该把这种人本主义的思想渗透到学生思想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去。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 从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关注大学生的正当利益诉求, 彻底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适应学生成长需要、不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方式、方法, 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5] 。这一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也是有共通之处的。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可以做出科学的回答——“以学生为本”。

当今社会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日益繁杂。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其工作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高校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学生是内在因素, 而管理则是外在因素,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辅导员工作有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运用儒家思想的经典渗透于管理工作, 是提高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辩证地运用儒家思想, 对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学生工作具有实际的效果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捍萍.高校辅导员思想道德与专业能力素质探讨[J].江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 :90-92.

[2]周桂钿.儒家文化面对21世纪的经济[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

[3]曹勇, 张耀灿.高校辅导员必备品质的哲学思考[J].前沿, 2010, (8) :195-198.

[4]唐海仁等.面向21世纪人文社会科学100个重大问题[J].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0.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职业素质 篇9

服务的意识。思想政治辅导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强化服务意识。现在的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者已经不是教育的主体, 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学生比教育者接受更多的教育, 但绝对不意味着现在的学生比教育者当初受教育时差, 学生可以通过很多的途径来获取知识, 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更加敢拼敢闯, 也更加的关注自我。大学也绝对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 学生在学校不是接受管束, 而是接受服务, 这种服务是全程、全面的、全方位的, 没有差别对待, 没有优差等级的划分。总而言之, 思想政治辅导员一切教育行为都要围绕学生的需要而展开, 思想政治辅导员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为学生开展便捷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坏境, 使学生接受合理的管理服务, 生活得到保障。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感觉受到尊重, 才会乐意在学校中开展学习活动。

辅导的能力。学生来学校是学习的, 大学是进入大学中的人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 也是他们开展职业生涯的基础阶段, 某种程度上, 大学是大学生未来人生发展关键环节, 决定了他们将来发展的高度。所以, 思想政治辅导员就要辅导学生如何开展学习、生活、如何处处理人际关系, 如何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等等。思想政治辅导员能够扮演好辅导这个角色, 就要思想政治辅导员自己本身有足够知识与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 教育者的威信越高, 说服力越高教育效果越好, 而教育者威信的培植职业因数是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辅导员必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知识, 只有足够的理论支撑才可能辅导好学生。

同时思想政治辅导员必须是严格执行制度的执行者, 是良好行为规范的体现着, 师者, 以身为范, 言传身教。我们常说,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强调的就是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重大影响。思想政治辅导员要辅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结合专业, 辅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 开展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 处理好人际交往, 形成健全的人格。

引导学生发展的能力。高校教育的作用在于育人为本, 关注学生, 认同学生, 创造条件发展人。很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盲目性, 对专业的缺乏了解, 进入大学之后, 面对大学相对宽松的环境, 而大学生自身不能很好的调整心态, 加强自律, 就会加速学生的厌学情绪, 对前途迷茫, 学习目的不明确。因此,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思想政治辅导员就要加强自己所管理的专业的理解, 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思想政治辅导员需要强调每个学生都是可育之才, 鼓励学生通过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先天素质与潜能, 形成正确的个人核心价值观, 认识自我、分析自我, 帮助学生寻找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兴趣和才能;帮助他们理解专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重要性, 进而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规划学习, 确定职业定位。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认识自我, 了解专业, 明确学习目的,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良好校园环境及氛围制造的管理方法。人类文明的表现之一就是越来越规范的制度。思想政治辅导员是一个学校校风、学风、班风的直接缔造者和和维护者, 因此, 思想政治辅导员必须要规范管理, 严格要求学生, 这既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学生, 也是教师责任社会责任的需要。

奖励了什么行为, 就会得到更多这样的行为, 因此, 我们希望校园是一个和谐的校园, 我们就要规范管理, 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学生, 主张的是制度管人。严格管理就是不迁就学生, 不放任学生, 也不溺爱学生。我们期待我们的学生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是一个尊重生命, 礼貌待人, 身心健康的人, 那么我们就好约束不良的行为, 倡导有序、规范合理的行为, 这样我们的校园才是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

如何严格要求学生呢?必须坚持有理有据。学生管理的依据是党和国家各种教育方针, 政策。任何的制度对人也对己。以党和国家各种教育方针、政策为依据, 保证思想政治辅导员行为规范, 不违法, 保护了自己, 又使得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坚持适度原则, 制度再好, 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严格要求方式和程度, 区别对待;讲究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 关键在于方法。要求学生遵纪守法没有错, 但是如果方法不恰当, 反而是的事态更加不利于控制。严格要求学生, 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 和心理承受能力, 采取不同的方法。只有方法得当, 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 才能培养和训练出出色的学生;严格要求要有耐心。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而且用以反复的过程。

严格管理, 就不可避免要有适当的惩罚。目前的教育中缺乏适当的惩罚,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不够严, 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教育不够严, 让学生感觉到犯错没有成本, 会有人原谅的, 就会放任自己的行为, 可是在犯小错误的教育者、父母可以原谅, 可当学生犯大错, 触犯法律的时候我们怎么原谅。我想药家鑫的行为不是一下直接就成为可怕的蔑视生命的人吧。惩罚不是为了制裁, 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责任的意义, 是让学生深刻的认识某些行为不恰当带来的严重后果, 并且必须承担犯错所带来的后果。只有学生对制度畏惧心理, 才会愿意遵守制度。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于发展人, 是人成为真正的社会人。惩罚的目的就在于让人去掉不适合社会需要的因数, 使人成为人。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是凝聚人、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同时,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专业课程无法替代的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 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拓宽学生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学校学生日常工作的直接管理者, 必须要提高活动的组织协调能力, 根据个人特点, 指导、动员、宣传、组织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 即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陶冶学生情操, 使学生顺利、快乐、健康的度过大学时光, 又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危机处理的能力。高校危机是指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或与高校成员有关的、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都可能严重威胁到高校的正常教育秩序, 并可能带来其他不良后果, 包括对高校成员造成不安与伤害、对高校的教学设施造成破坏以及形象声誉带来损害等的事件均称之为高校危机。从这个定义上看, 高校危机具有主体的活跃性、参与的群体性、前兆的隐蔽性、事态的偶然性、时间的突发性、处置的紧迫性、决策的非程序性、影响的不确定性、舆论的关注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辅导员必须具有处理危机事情的能力。应对高校危机, 预防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式, 所以要求思想政治辅导员必须在日常就做好预防教育工作, 当真的出现时必须积极应对, 沉着冷静, 果断处理, 做好其他学生安抚工作以及正确舆论解析与引导, 保证事态的有效控制, 确保整个校园环境的恢复和建设。

充当桥梁的作用。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校各项制度的执行者, 解说者、维护者, 是学校、教师、学生时间联系的桥梁。是桥梁意味着信息流动是双向的, 要求辅导员要做好信息的传递, 反馈。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 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执行者, 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在高校教师队伍中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频繁的人。如果辅导员工作到位, 能和学生形成民主平等、互尊互爱、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不仅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实现师生心灵上的沟通, 使学生感到被接纳和信任, 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升华, 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还能为辅导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供不竭支持, 使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管理不排斥并乐于接受, 较好的开展学习和生活。

具有学生事务专家的素质。教育部2006年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提出,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同时也对辅导员提出了要求“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份文件, 突出了思想政治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和使命非常重要, 推动了思想政治辅导员专家化的发展。思想政治辅导员专家化要求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具有专家的能力, 要求研究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能力结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家庭对学生的影响, 掌握学生思想变化的发展规律, 努力探索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 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只有这样, 才能够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专业指导的作用, 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提供可靠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指导。以此同时, 思想政治辅导员还要为学校行政决策, 日常管理提供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使整个学校的学生工作良性发展。

职业指导的能力。就业是关系民生之大计, 就业难已经是不争事实。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是高校要重视的大问题。高校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 既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体现, 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如果把高校比作一家企业, 那么学生就是产品, 思想政治辅导员好比是业务员。业务员就要做好营销策划与推广工作, 即对外宣传和推荐学生, 对内要引导学生适应市场的需要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思想政治辅导员是高校管理中重要的队伍, 他们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们更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个性特征等情况, 同时他们在日常的管理中比专业教师更能容易建立深厚感情, 因而在就业推荐指导上更有优势。因此, 思想政治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职业素质, 多关注社会就业市场的变化, 人力资源的发展, 提高对人力资源发展的敏感性, 形成恰当的认识, 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推动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发展。

摘要:思想政治辅导员作为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大学生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的直接实践者,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 本文尝试从服务意识等几个方面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辅导职业内涵素质。

关键词:思想政治辅导员,高校教育,危机处理,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张耀灿, 郑永廷, 吴潜涛, 等.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傅真放, 邓军, 吴佩杰.高等学校学生管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3]阳昌成.如何培养健全人格[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11) .

[4]龚晋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者的素质内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10) .

浅谈大学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篇10

关键词:新形势,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 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 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 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综合素质中居于重要地位, 所以在教育活动中, 应该把它放在首位。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是要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通过建立高起点、重质量的选配机制, 高标准、重素质的培养机制, 高要求、重实效的管理机制和高水平、重激励的发展机制, 逐步构建起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新台阶。

一、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 对传统文化的淡漠和排斥。

有的学生特别崇拜西方文化, 盲目哈韩哈日哈美, 过度追求一些所谓的时髦、时尚, 淡漠了对民族文化和传统文明的学习和关注, 这样下去势必会变成文化侵略的俘虏。

第二, 集体意识淡薄, 更加关注个人利益。

现在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娇生惯养, 吃苦少、安逸多;独立性差、依赖性大;舍己奉公的精神少、关注个人利益的时候多;很多人自私自利, 难以融入集体生活;有的甚至连衣服都不会洗。

第三, 心理问题突出。

马家爵、刘一超等案例及许多的社会调查无不说明这个问题。也有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幽闭症、抑郁症以及孤僻独立、从不参加集体活动等现象。如果不及时做好心理方面的教育疏导, 问题亦不可小视。

第四, 对思想政治课的不重视。

有的学生逃课最多的就是思想政治课。考试时临时抱佛脚, 过后就忘。学生宁愿更多关注考什么证, 上什么样的培训班。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认为是浪费时间。

第五, 颓废的寝室生活。

有的学生不思进取, 整天在宿舍沉迷于网络游戏, 浪费了大好时光。很流行的说法是“一天一个仰卧起坐”、“日盒饭三”早上睁眼起来开机, 晚上关机躺下睡觉, 一天让同学带三个盒饭等等。问题确实存在也确实很多。

二、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 在多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 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变得离散, 反映在学习生活等方式上逐步走出传统的单一模式, 而呈现出多样的诉求。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学生工作的强度和力度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另一方面, 高校学分制的实行又对传统管理构架的有效性形成威胁, 仅仅以班级为基本单元的学生管理方式已不能完全反映和应对学生流动性的问题。

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边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加。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 所以我们要适当地转换一下思想, 不能传统地来看待学生、管理学生。可以采用帮助他们发现自我, 挑战自我, 超越自我的主线去管理, 改进对学生的管理。而强调他们的自我管理, 辅导员在其中, 则主要起引导作用。

第一, 改变传统的学院班级一条线管理模式, 将思想政治教育落户宿舍落户公寓,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薄弱环节。高校历来实行以学院班级为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往往忽视了学生公寓、学生宿舍为单位的思想教育工作。学生宿舍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宿舍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所以辅导员要深入基层、深入公寓, 做好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公寓为单位成立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 在辅导员的指导下, 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身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寓楼的管理、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例如, 可以开展“学雷锋楼际互助文明建设”, 支部特色活动, 特色楼特色寝室的展示以及楼道语楼名的征集活动, 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公寓文化氛围;通过谈心和说服工作, 鼓励平时性格孤僻的学生参与到集体中来, 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归属感;同时还可以尝试在公寓内开展党建活动, 关于传统文化的征文活动等;建立“学生个人行为档案卡”, 记录学生在公寓的行为动态表现, 对照有关条例进行加分或扣分, 并直接与个人奖惩挂钩。这样不但有利于消除颓废的寝室生活, 而且还可以营造健康向上的文明环境。

第二, 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模式, 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是直白式的, 容易引起学生的淡漠、反感甚至抵触。所以寻找新的载体通过灵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达到寓教育于无形之中、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 我校开展得红红火火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就很好的对大学生进行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教育。还有我校实行的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成才教育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还可以灵活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为主题的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学生以团支部、党支部为单位, 设计团日、党日活动。可以走出校门到企业了解诚信的经营之道, 走入社区了解社区为百姓排忧解难的生动事迹, 可以设计好问题对路人进行采访, 了解各方公民对社会道德现状的分析并拍成DV剧等等。开展一些立意新颖又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活动, 在活动中自然会使学生建立起集体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

第三, 加强学生的成才立志教育, 从低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刚结束了紧张的高中生活, 来到大学很容易放松自己, 使新生对大学生活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大一大二是本科教学的基础阶段, 如果基础打不好, 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考研和就业。有的学生一心忙于各种社团活动, 忽视了学习;有的一心忙于谈恋爱;另外还有的来到大学后对生活一片迷茫, 找不到方向。而越是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越容易出现各方面的心理问题。所以建议在新生入学时及时给与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 包括就业意识的培养, 团结意识的训练, 分析就业市场的需求, 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长, 提供就业信息, 教授求职面试技巧等, 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 使他们及时正确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合理规划, 不至于走弯路, 走歪路。及时给与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程, 定期为学生做心理测试等,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及时发现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总之, 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时俱进, 能开展更多的有新意而又有实效的载体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目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不是缺少激情和实力, 而是需要创新的载体和变通的管理模式。所以作为一名辅导员, 要与时俱进, 用创新性思维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高开华.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论坛[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7

[2].陶国富, 王祥兴.大学生挫折心理[J].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

思想辅导 篇11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能力构成;培养策略

素来我国都是一个非常讲求“德育”的国家,这也是我国繁荣昌盛的法宝。在社会文化环境愈加开放的阶段,社会价值观体系趋于多元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对此,高校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是战斗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主力,其工作能力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层次。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培养自然成为了业界研究的重点。

1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相关论述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引导者,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辅导员能力结构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其相关表述如下:

1.1 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对辅导员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而言,完善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体系应该包括政治理论理解能力、国情世情判别能力、学生思想洞察能力以及工作方法创新能力等。高校辅导员要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其首要目标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积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为前提,高校辅导员本身还要具备良好的国情世情判别能力,能够主动汲取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思想,善于分析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并且有效地传达给学生。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作为教育的主导,能够对学生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对此,高校辅导员应该秉持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原则,善于发现和把控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正确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只有这样,辅导员组织开展的思想政治活动才更具趣味性、可行性,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根基。

1.2 现状

辅导员是高校教育工作体系运行的重要维护者、实施者,同时担任着信息传播者、人才教导者以及学生管理者的多种角色。然而,事实上不少高校辅导员依然存在自身职责认知不清的现象,单纯地将其定位于某一方面,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不足,即使作出了相关举动却收效甚微。受高校扩招的影响,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他们常常忙于事务性工作,而一再轻视甚至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缺少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个人发展条件支持。部分辅导员疲于应付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加上受价值观念倾斜者的贬低,很容易产生心里不平衡等负面情绪。而且,思想工作成效很难用有形化的尺度衡量,对辅导员个人成果地反映不够明显。总体来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重重问题和困境,其有关能力培养尤为迫切。

2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高校必须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并促进辅导员主动、积极参与。作者结合上文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培养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2.1 健全任聘制度

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经长期调研发现,传统任聘方式是造成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较低的首要因素。现代化教育模式下,一般高校辅导员都是从本科生中选拨配备,但是往往偏重于专业工作能力考查,却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衡量,更是谈及不上政治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考量。我们并不否认高校辅导员在专业建设上的突出表现,但是思想政治理论不扎实势必会影响其对此项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因此,高校必须要重视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对其作出准确定位,明确此项工作的素质和能力体系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形成相对健全的任聘制度。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规划,进一步确定各阶段辅导员队伍的人数和结构,从源头把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做好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铺垫工作。如此,在任聘初期就给予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建设足够重视,将引导辅导员转变自身观念,为其更好地提供教育服务夯实了思想基础,是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重要办法。

2.2 完善培训机制

培训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促生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方法,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并非一成不变。为此,高校应该制定完善的辅导员培训机制,为其提供相对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对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有极大益处。简单来讲,高校辅导员培训应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岗前培训。每一位新上岗的学生辅导员都应接受培训,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以及制度等相关内容的学习,让其对本职工作有一个清晰、全面地认识;二是,在职培训。高校需要定时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学习,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让辅导员互换经验、扬长补短,为其提供接触新知识、新思想的平台。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该组织开展实践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辅导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联系中产生新认知、夯实旧知识。值得提出的是,培训之后高校还要对辅导员进行考核,及时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培训机制不断创新与优化。

2.3 加强内部管理

任何行为都需要制度规范保证其实效性。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是竞争与发展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项目,也是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培养研究的重要领域。制度是管理的依据和保障,亦是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能力培养的基础。高校需要进一步细化、量化辅导员考核标准,在秉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上,由专业机构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重视专业能力考查的同时兼顾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等。另外,考核结果应该与绩效相关联,并按照激励制度给予相关人员对应的奖励或处罚,以此提高其对此项工作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此项事业。辅导员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他们的教育服务意识和水平,需要注重人本理念的渗透。对此,高校应该充分考察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强度等,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其职业发展、生活补助等奖励,从而降低他们所面临的压力,使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付诸于思想政治工作。

2.4 规范队伍建设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目的性、循序渐进地开展。高校需要给予辅导员队伍建设足够重视,将之提升到人、财、物等各个层面上,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培养环境,明确其所肩负的职责、占有的地位,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一方面,高校应该从硬件环境上下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长远的校园建设规划,积极采购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培养所需的设备,时刻保证他们与时代发展相接轨,让其接触最新的国家动态。高校辅导员则应该具备先进人才的素养,善于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武装自己,通过网络信息互动平台掌握最新的动态时事,并分析其中所蕴藏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而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高校应该从软件环境入手,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打造校内良好的人文环境、师生环境,提高辅导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和认识。在良好文化环境的熏陶下,高校辅导员势将提高对本职工作的认识,这将在培养和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产生极大效益。

3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上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本文作出的相关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作者希望业界其他学者和专家持续关注此项研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剖析现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面临的挑战,从提出更多的实践建议,以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惠."能力标准"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55-157.

[2]许峰,王东维.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意识的培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22-125.

[3]庄林议,王国宏.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建设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390-391.

[4]史迪.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6(06):139.

思想辅导 篇12

从2009年“大数据”成为互联网流行词到2014年在各行业各领域所彰显的变革力, 使人不禁感叹庞大的数据应运而生及惊人的增长态势, 过去旧有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都已经严重滞后。大数据所彰显出来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就像一个富矿, 蕴藏着发展机遇, 等待人们去发掘。就像《大数据时代》中描述的那样:“数据就像一个神奇的钻石矿, 当它的首要价值被发掘后仍能不断给予”。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 也应积极行动起来。

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变革和发展, 开展大学生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网络在高校发展的状况看, 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必要。自互联网在我国得到应用和发展以来, 互联网用户呈爆炸式的增长。截至2013年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 加上手机WAP用户, 数字更加庞大。在当前大学生中, 90%以上的学生有三年以上的网龄, 83%的高校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从网络文化的双面性来看, 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网络成为方便和快捷的信息主渠道, 但网络信息的开发性和共享性也带来不利的一面。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有效信息的同时, 也有很多不良的信息在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产生不利的影响。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对培养各类优秀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贯彻和执行的主要力量, 辅导员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为网下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作为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发展的辅导员, 除了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外, 还要具备网络技能,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有效融入网络教育中, 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易于被学生掌握。

二、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 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要适应形势发展, 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 思想政治教育应由过去的单一主导式向多元式转变。网络的出现和快速发展, 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 是被动的无条件的受教育者, 而成为教育环境的一部分。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应该转变, 从有形管理向无形的引导。处理好网上和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唱响网上主旋律, 占领网下主阵地, 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爱国主义为重点、道德建设为基础, 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 在网络世界中, 辅导员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青年学生, 发挥思想上的先锋作用。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培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自觉抵制西方文化侵略。

(二) 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增强民主性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高校辅导员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的主题意识, 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 辅导员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才愿意展现自己内在的一面。只有真正的进入到学生的真正内在, 才能更好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很多高校都开通BBS论坛, 很多辅导员通过建立与学生网络交流的平台, 引导网络舆论, 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例如, 建立班级聊天QQ群, 辅导员建立博客、微博和微信等方式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还可以针对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或者思想上的认识发起讨论和交流。这种方式更容易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拉近距离, 更有效的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 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大数据化时代, 网络是个信息资源宝库, 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多样化。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思想政治教育推入更高一个层次, 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如可以播放经典影片、红歌、励志电视剧及一些纪录片, 引导学生思考或者辨析;可以在网上就某一主题开展一些特色的活动, 让学生能参与其中, 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还可以就阶段性的时事政策开展某项专题讨论, 以正面的宣传为主, 通过文化信息的熏陶来感染学生, 增强学生认同感, 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 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利的同时也带来弊。由于青年学生思想前卫, 一些不良信息给他们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这种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 帮助学生提高是非判断力和辨别力, 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 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保证网上的活动能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总之, 大数据时代的辅导员应当正确把握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利用网络优势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

三、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目前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马克思曾说:“在我们这个时代, 每种事物都好像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效的神奇力量, 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惫……技术的胜利, 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同传统媒介相比, 网络技术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也是如此。网络媒介的高超和强大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形形色色的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日益凸显, 同时也给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多困难。

(一) 网络文化环境的多元性给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困难

纷繁复杂的网络, 学生的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网络多元的文化环境及不同的思想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主流的道德意识形态发生冲突。大学生的价值观无形中悄然受到影响和冲击, 一些道德失范行为开始显现, 如网络言行随意放纵、网络价值观念模糊, 集中表现为网络谩骂、网络暴力、黑客攻击、浏览黄色网页和论文抄袭等等。

(二) 网络潜隐的政治环境给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困难

网络上潜隐着纷繁复杂的政治思想环境极易削弱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一些西方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传播技术, 在网络上实行“文化殖民主义”, 在新闻内容上渗透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如西方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力主义等等, 这些腐蚀我们的青年人尤其是广大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辅导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如果不警惕和防范这些具有毒害作用的网络垃圾, 积极引导大学生认清西方这些国家“文化侵略”, 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 网络非控的舆论环境给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困难

网络环境下各种地域文化、各种社会思潮融汇交融所形成的非控舆论环境极易造成大学生政治行为失范,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在社会政治制度和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 影响大学生的判断力, 造成认识上偏差和错位, 进而增加大学生政治价值观上的困惑。另外互联网的开放性、隐蔽性及匿名性等特征增加了对网络流动信息监控的困难, 这种非控的舆论环境极易动摇一些道德意志力薄弱的学生, 从而引发政治行为失范。这种失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散布和传播网络谣言、传播制造计算机病毒、网络恶搞、传播色情信息、破坏国家安全、网络黑客、侵犯个人隐私及知识产权等。高校辅导员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加强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建设, 对道德意志力薄弱的学生要关注并且积极引导。

(四) 网络的虚拟性和非理性给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困难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 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对人类个体社会化进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沉迷于“网络生活”的所谓“宅男”、“宅女”缺乏必要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把网络当成情感寄托, 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网上恋爱等等成为一些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主旋律。另外很多网络内容和工具出现“傻瓜”化、浅显化, 这种“傻瓜”化、浅显化弱化了大学生的思考、辨别和判断能力, 使其对一些外来的东西不假思索的全盘接受或者模仿甚至是膜拜, 抛弃大学里最重要的“独立思考”精神。这种网络的虚拟性和非理性加大了辅导员监管力度和难度, 给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困难, 这就需要辅导员处理好网上和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使得二者相互补充,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侯岩.网络传播心理研究的文化自觉[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53 (4) :112-117.

[2]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3]何清文, 黄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前沿, 2008, 5:122-125.

[4]岳鹏, 满都呼, 蒙国军.浅析教育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报, 2014, 33 (3) :96-97.

[5]魏占玲, 兰昊, 季芳.BBS视域下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与探索——以“我爱南开”BBS为例[J].高校辅导员, 2011, 2:34-38.

[6]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4号) [R].2006.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央16号文件内容) [R].2004.

上一篇:铍针治疗下一篇:有机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