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法”教学观念(共3篇)
“读法”教学观念 篇1
摘要:黎锦熙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能够引领时代潮流的人物, 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可是当前教育界人士对黎锦熙在语文教育方面的价值却知之甚少。本文从黎锦熙的“读法”教学入手, 通过文献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 挖掘黎锦熙在语文教育界的价值, 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教育家, 并探索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启发。
关键词:黎锦熙,语文教育,“读法”教学观念
黎锦熙是20世纪语文教育家中的杰出代表, 是语文教育界最不该遗忘而被遗忘的学者之一。黎先生博学多识, 研究和探讨的领域很广, 对于语言学、文字学、词典学、语法学、修辞学、教育学、目录学、地理学、史学、佛学等都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著述。在语文教育领域, 黎锦熙从语言学家的角度出发, 从宣传“国语统一”、“言文一致”到汉语拼音的创制实施对推进中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重要作用。
一、黎锦熙对“读法”教学的界定
由于时代的关系, 黎锦熙所说的“读法”教学和现在使用的教育术语有所不同, 因此为了方便理解黎锦熙的教育思想我们需要对当时的教育背景和教育术语作了解, 在理解当时“读法”这一概念的基础上 , 找到与它对应的现代教育术语。
二、“读法”教学是“读法”、“话法”、“缀法”的综合教学
黎锦熙在“国语要旨”中不仅指出文字、语言是研究学问表情达意的工具, 还在语文形式方面说明了听、说、读、写四项共通的关系, 这是黎锦熙较当时其他学者专家的高明之处。
从黎锦熙对读法教学的认识来看, 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整体, 语文教学体系中“读法”、“话法”、“缀法”、“写法”是水乳交融的体系。虽然他把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分为“读法”、“话法”、“缀法”和“写法”四个领域分别叙说, 但实际上, 从他对这四种教学内容的叙述中, 可以看到四者之间难分彼此, 他认为这四个板块是相互连接、不可拆开单独教学的。黎锦熙在《国文讲读教学改革案 (纲要) 》中强调, 读法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要求通过“耳治”对学生进行说话、听读能力的培养;要求用师生间的“质疑”与“反问”训练学生听话的能力;在讲读教学中, 把默读、朗读、背诵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在读法教学中安排写作训练, 注意在“读法”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 “读 法 ”与 “话 法 ”的结合
中国封建社会自从实行科举以来, 说话教学向来不受重视, 但到了改“国文”为“国语”, 黎锦熙大力提倡听说的重要性, 认为话法重于读法:“话法本来比读法重要些, 而且要用在读法教学之先, 因为读法是教学‘阅看文字’, 而话法是教学‘运用语言’。儿童运用语言的本能和经验 , 比文字来得多而且早。国语的读、写、作种种教学, 都是从‘说话’方面打进来的所以话法教学是一切教学的基础, 而一切教学又处处都有施行话法教学的机会。”
从二者的关系来看, 黎锦熙曾在话法教学中陈述讲读教学要与培养口语能力相联系的观点, 读不只是为了读懂, 还在于培养说。而且在论述读法教学的目的时如是说“单靠读法中的方法教学读法, 是决不能使读法教学彻底的”, 所以说, 读法教学要“彻底”, 必须有话法教学做基础。黎先生根据语言训练与读法的先后关系, 将“话法”分为“读法‘外’的话法”、“读法‘前’的话法”和“读法 ‘内’的话法”三个阶段。 关于读法“前”的话法, 即要求初级小学不可以一开始便教学读法, 而要从话法入手教学。低年级先从话法教学入手, 将使读法减少许多困难。至于读法“内”的话法, 首先要求读法教材取材于耳中听熟、口头说熟的材料, 再进行文学加工成为读法教材。如果教材内容是儿童经验以外的事物, 便按照白话文教学程序, 先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再进行其他训练, 达到理解的目的。可见读法与话法是密切相关的, 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
(二 ) “读 法 ”与 “作法 ”的联络
黎锦熙有一个独到的观点就是“写作重于讲读”。在《中小学国文国语诵读之重要》一文中, 他指出, 国文成绩不好, 是由于“学习的人忽略了技术第一”, 他所谓“国文的技术训练”就是作文。黎先生在强调“写作重于讲读”这一观念的同时, 不忘提到“作文仍以讲读为基础。讲读教学若不改革, 习作必受其影响”这种作文不能脱离讲读的观念。写作与讲读, 二者在教学中是相互依存的, 因此有“缀法与读法的联络教学法”, 即在读法教学中, 利用教材中的故事等, 作为作文教学标准。黎锦熙在《中小学国文国语诵读之重要》中谈到“作文是国文的技术训练, 作文真要进步, 还需要写作以外的诵读技术训练”, 因此, “作文真要进步, 单练习写作是不成功的, 国文教员必须注重讲读, 注重讲读时间内对于白话模范文的诵读技术训练”。
(三 ) “作法 ”中融入“话 法 ”
黎锦熙在论述作法教学时, 提出“非作文的作文”, 其中之一是指低年级学生虽然还没有学习作文, 但是应该注重“话法”, 为学习作文打基础。黎锦熙解释“话法”就是“语言练习”也称“口语缀法”, 即我们先前所说的口头作文。其中之二是在高年级话法教学中与作文相关的讲演和辩论, 这两者可看做“口语缀法”。
黎锦熙的“读法”教学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系统, 可以自由地将“读法”、“话法”、“缀法”相联结, 由话法到读法, 由话法到作法, 由读法到作法, 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随机应变, 将三者随机组织, 但是最后目标很明确, 就是言语表现, 就是能够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体现出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参考文献
[1]张鸿笭, 李桐华.黎锦熙论语文教育[M].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0.
“读法”教学观念 篇2
1、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数,感受这些大数的意义。
2、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多位数。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身边的实际数据适时教育。
重难点
掌握亿以及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能正确读写亿以及亿以上的数,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读法、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谈话:回忆哪些学过的计数单位?板书: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2、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读一读?
242、4600、8000、10000、3215、509、5009、7010
3、说一说这些数的读法
揭题:亿及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学习大数的读法
2、(1)复习数位分级
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亿、十亿、百亿、千亿是亿级。
(2)研究大数的读写
北京市有19612368人,学生的读法。标上数位再读;写在数位顺序表中,按数位读;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分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3)小组讨论大数的读法
含两级的数怎么读?三级的呢;万级和个级的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亿级的数;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
3、研究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指导 7897600的读法。先分级,读万级,七百八十九万;再度个级,七千六百合在一起读,七百八十九万七千六百
尝试读出:1295330000 1807199 6780000和1380
提问 以上这些数中的0在什么位置?读数时候读0了吗?质疑:1807199这个数都不读零?零在什么位置时不读出来?每级的末尾
4、研究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指导40017,先读万级,再度个级,然后合起来读。
三、读数的写法
1、整万数的写法
四十四、一千三百八十八、六百七十八、四十四万,一千三百八十八万、六百七十八万,写完之后再个级添上四个0就好了。
2、含着两级以上的数的写法。
五十五万二千三百,二千三百一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三,一亿零四百三十万三千一百三十二
师:这几个数各有几级?应该先写哪级上的数,再写哪级上的数。
3、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提问 三十二万零六百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的`一个也没有怎么办?在数位顺序表中表示这个数。
四、作业
中心讲读法教学尝试 教师随笔 篇3
近年来,面对这种状况,我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大胆尝试了“中心讲读法”。
所谓“中心讲读法”,即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或中心段,让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阅读解决问题,最后达到掌握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直接明白地表达出了中心,对待这类课文我认为最宜用“中心讲读法”。
譬如:《少年闰土》第四段有“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新鲜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这个总结句体现了本段的中心。讲到这一段,我并没有按原文的结构顺序去分析,而是叫学生先通过阅读找出中心句,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提出问题。结果,学生们都来了兴趣,纷纷提出了“闰土的心里有哪些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课文哪些地方反应的是稀奇事?”等等一些问题。我把这些问题简略地写在黑板上,抓住学生提出的“闰土的心理有哪些稀奇事!”这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学生通过阅读基本能找到描写 “看瓜、刺猹”、“看潮汛的跳鱼儿”……我又问学生:“这么多的事反映了什么”?学生回答:“反映了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按着我提出:“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说明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农家少年。”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学生的回答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又进一步引导:“大家总结一下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一段的?”学生通过回顾,说出了是抓住中心句的方法学习的,于是我说:“对了,我们用找中心句的方法去阅读课文,最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等等。因此,在今后阅读时,要特别注意用找中心句的方法去理解课文。”
“中心讲读法”不但适应于段的阅读,而且也适应于篇章的理解。
如《一夜的工作》,学生通过阅读大都找到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的劳苦,多么简朴!”学生们又提出了“为什么说总理是劳苦的?”“哪些事情反映了总理的劳苦?”“为什么说总理是多么的简朴的?”“哪些事情说明了总理生活简朴?”等问题。然后,采取让学生带疑而读的方法,从而达到了理解课文的目的。
几年来的实践与尝试,使我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中心讲读法”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到阅读的方法。
【“读法”教学观念】推荐阅读:
亿以内数的认识和读法教学设计07-16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设计09-03
五读法05-17
多读法06-30
数学的读法08-19
岑参的正确读法10-20
汉字偏旁部首读法11-19
数学符号及读法12-21
数学符号的英语读法08-28
科学论文和资料的读法11-20